CN101820500B -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500B
CN101820500B CN2010101147749A CN201010114774A CN101820500B CN 101820500 B CN101820500 B CN 101820500B CN 2010101147749 A CN2010101147749 A CN 2010101147749A CN 201010114774 A CN201010114774 A CN 201010114774A CN 101820500 B CN101820500 B CN 101820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ssage
unit
clock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47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500A (zh
Inventor
猪俣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2Synchronisation of different clock signals provided by a plurality of clock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5/00Setting, i.e. correcting or changing, the time-indication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7/00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2Synchronization processes, e.g. processing of 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在从装置中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在从装置(120)中,计算与主装置(110)之间的时刻偏移即第1值(Offset),对钟表单元的时刻进行校正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第1值的值((a)~(i))。在从装置中,计算在时刻t5发行的消息由主装置接收的时刻的预想值即第二值t6’,并与实际到达时刻t6进行比较,在t6’<t6时,钟表单元的计数时钟的频率上升,相反时下降((j)~(p))。通过重复上述的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和时钟频率校正,从装置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的时刻一致,而不仅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在从装置中可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Description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特别涉及可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的从装置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媒体的数字化发展,以摄像机为代表,以数字方式记录视频流的装置被广泛商品化。此外,随着视频流的数字化,容易进行编辑的环境变宽。
当进行对多个由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流进行组合而构成一个视频流的编辑时,采取参照视频流的时间戳(timestamp),进行多个流的拍摄时刻的对应,通过切换同一时刻的视频而构筑拍摄时刻不会颠倒的视频流的方法。
为此,需要将要使用的全部的摄像机的内置钟表始终对准。以往公开了以下技术:例如,在由以太网(注册商标)连接的多个摄像机等的电子设备系统中,为了各个电子设备的内置钟表的时刻同步化,利用IEEE1588协议。
在该IEEE1588协议(参照非专利文献1)中,如已知那样,从(slave)装置通过运算并校正主(master)装置和从装置的时刻差(偏移(offset))以及包括网络或装置之间的等待时间(latency)的路径引起的延迟(Delay),从而使从装置的时刻与主装置的时刻同步。
图8表示进行基于IEEE1588协议的时刻同步化的电子设备系统200的结构例。该电子设备系统200由主装置210和从装置220构成。例如,当电子设备系统200是由多个摄像机构成的摄像机系统的情况下,主装置210是作为母机的摄像机,从装置220是作为子机的摄像机。此外,例如,当电子设备系统200是由控制设备(计算机)和多个被控设备构成的控制系统的情况下,主装置210是控制设备,从装置220是被控设备。
另外,在图8中,为了简化说明,表示着从装置220是一台的情况。此外,在图8中,作为主装置210和从装置220的结构,仅表示了与时刻同步化有关的部分,省略其他的部分。
主装置210包括钟表单元211、主时钟发生单元212、消息发送单元213、以及消息接收单元214。
钟表单元211由计数器构成,该计数器通过由主时钟发生单元212产生的主时钟CLKm被升值计数(count up)。当是摄像机系统等视频系统的情况下,主时钟CLKm的频率设为例如作为视频传输的基准而采用的27MHz。通过该钟表单元211输出的时刻信息(计数器值)被提供给消息发送单元213和消息接收单元214。
消息发送单元213经由以太网(注册商标)等传输路径230而对从装置220发送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消息。这里,在PTP消息包括时刻信息时,需要将作为时刻信息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nano second)为单位的值。因此,消息发送单元213包括用于从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213a。消息接收单元214接收从从装置220经由传输路径230发送来的PTP消息。
作为消息发送单元213对从装置220发送的PTP消息,有同步化(Sync)消息、跟踪(Follow Up)、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同步化消息是为了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而发送。跟踪消息是为了在发送了同步化消息之后,发送主装置210的时刻信息而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是在由消息接收单元214接收了来自从装置220的后述的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之后,作为其响应而发送的。
从装置220包括钟表单元221、从时钟发生单元222、消息接收单元223、消息发送单元224、运算单元225、校正单元226。
钟表单元221由计数器构成,该计数器通过由从时钟发生单元222产生的从时钟CLKs而被升值计数。在是摄像机系统等的视频系统的情况下,从时钟CLKs的频率与上述的主时钟CLKm的频率相同,例如设为作为视频传输的基准而采用的27MHz。从该钟表单元221输出的时刻信息(计数器值)被提供给消息接收单元223和消息发送单元224。
消息接收单元223接收从主装置210经由传输路径230发送来的PTP消息。如上所述,从主装置210发送来的PTP消息中包括的时刻信息是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信息。因此,消息接收单元223包括用于从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变换为计数器值的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223a。消息发送单元224经由传输路径230对主装置210发送PTP消息。
作为消息发送单元224对主装置210发送的PTP消息,有延迟请求(DelayRequest)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是为了在通过消息接收单元223接收了来自主装置210的跟踪消息之后,对主装置210请求延迟响应消息而发送的。
运算单元225求出钟表单元221的时刻校正所需的校正值。该运算单元225通过以下的(1)式,作为校正值,求出相对于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时刻Mt(x)的、从装置220的钟表单元221的时刻St(x)的偏移(offset)。
offset={(t2-t1)-(t4-t3)}/2...(1)
这里,时刻t2是由消息接收单元223接收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时刻t1是由消息接收单元223接收的跟踪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时刻t4是由消息接收单元223接收的延迟响应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而且,时刻t3是消息发送单元224对主装置210发送(发行)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
校正单元226基于由运算单元225求出的校正值即偏移(offset),校正钟表单元221的时刻。校正前的钟表单元221的时刻St(x)成为对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时刻Mt(x)加上了偏移(offset)的状态。因此,校正单元226以与从从时钟发生单元222产生的从时钟CLKs同步的定时,对钟表单元221的时刻St(x)进行校正,以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
图9表示用于表示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200中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的时序图。
(a)从主装置210的消息发送单元213对从装置220发送同步化(Sync)消息,从而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213中,该同步化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1以钟表单元211的输出的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b)在从装置220的消息接收单元223中,接收从主装置210发送的同步化消息,该同步化消息的接收时刻t2以钟表单元221的输出的计数器值的方式被存储。
(c)接着,从主装置210的消息发送单元213对从装置220发送跟踪(FollowUp)消息。该跟踪消息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2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213a,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被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d)在从装置220的消息接收单元223中,接收从主装置210发送的跟踪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1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2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1的作为钟表单元221的输出的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e)接着,从从装置220的消息发送单元224对主装置210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224中,对应的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3以作为钟表单元221的输出的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f)在主装置210的消息接收单元214中,接收从从装置220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对应的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4以作为钟表单元211的输出的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g)接着,从主装置210的消息发送单元213对从装置230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2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2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213a,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h)在从装置220的消息接收单元223中,接收从主装置210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4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2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4的钟表单元223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i)接着,在从装置220的运算单元225中,利用在消息接收单元223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存储在消息发送单元224中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通过上述的(1)式,求出作为校正值的偏移(offset)。然后,通过校正单元226,钟表单元221的时刻St(x)被校正为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校正后的钟表单元221的时刻St(x)’与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时刻Mt一致,成为同步的时刻。
通过定期地重复上述的图9所示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从而主装置210和从装置220的时刻差(offset)被校正,保持主从间的时刻同步。
非专利文献1:“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IEEE1588标准
在上述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中,在从装置220的时刻被校正的时间点,主装置210的时刻和从装置220的时刻一致。但是,不进行作为产生主装置210的时刻和从装置220的时刻之间的时刻差(offset)的主要原因的时钟的频率校正。因此,在从装置220的时刻校正后,随着时间经过,主装置210和从装置220的时刻差(offset)再次增大。从而,观察瞬间的话,不能说从装置的时刻和主装置的时刻完全同步。
图10对应表示上述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中的、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计数器值变化、以及从装置220的钟表单元221测定计数器值变化。图10(a)的实线Sm表示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计数器值变化。此外,图10(b)的实线Ss表示从装置220的钟表单元221的计数器值变化。另外,图10(b)的虚线Ss’表示与主装置210的钟表单元211的计数器值变化对应的、从装置220的钟表单元221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如图10(b)所示,从装置220的钟表单元221的计数器值在偏移(offset)的校正时间点T1、T2、...成为正确的计数器值。但是,此后,随着时间经过,渐渐远离理想的计数器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从装置中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本发明的概念是一种从装置,包括:
钟表单元,由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计数器升值计数的时钟;
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2消息,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从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减去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后取1/2,从而求出上述第1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使其成为从其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对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在本发明中,通过第1运算单元求出第1值(Offset)。然后,通过第1校正单元,对钟表单元的时刻进行校正,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第1值的值。由此,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与主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一致。
在本发明中,还通过第2运算单元求出第2值。该第2值是对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加法运算结果,是由主装置接收在第5时刻发行的第5消息的时刻的预想值。通过第2校正单元,在预想值小于实际到达时刻(第6时刻)时,用于将钟表单元的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被提高,相反,在预想值大于实际到达时刻(第6时刻)时,该时钟的频率被降低。
由此,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的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的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的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从而,通过重复基于上述第1值的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和基于上述第2值的时钟频率校正,从而从装置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在从装置中可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在本发明中,例如,由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第2消息、第4消息、以及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可以是计数器值。
这样从主装置对从装置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发送时刻信息,从而不进行在主装置中将计数器值变换为例如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处理、以及在从装置中将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变换为计数器值的处理。因此,从主装置对从装置提供的时刻信息成为不包含变换时的运算误差的正确的时刻信息。由此,在从装置中能够更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本发明的概念是一种从装置,包括:
钟表单元,由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计数器升值计数的时钟;
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2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1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第1阶段的校正,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并对该减法运算结果取1/2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2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在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进行第2阶段的校正,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校正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2阶段的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上述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对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1值求出第1校正值和第2校正值,通过两个阶段进行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的校正。在第1阶段的校正中使用第1校正值,该第1校正值是从接收了在主装置中第1时刻发行的消息的第2时刻,减法运算该第1时刻而求出,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被校正为对其减法运算了该第1校正值的值。由此,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校正后的时刻成为从主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减去了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值,成为去除了偏移分量的状态。
此外,在第2阶段的校正中使用第2校正值(Delay),该第2校正值(Delay)是从在第3时刻发送的消息被主装置接收的第4时刻减法运算了该第3时刻,并进一步取1/2而求出的,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被校正为对其加法运算了该第2校正值的值。由此,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与主装置的时刻一致,实现同步化。
这样通过两个阶段进行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的校正时,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并不使用包含误差的偏移(Offset)的运算结果来进行,在从装置中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求出第2值。该第2值是对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加法运算结果,是在第5时刻发行的第5消息被主装置接收的时刻的预想值。在预想值小于实际到达时刻(第6时刻)时,提高用于将钟表单元的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相反,在预想值大于实际到达时刻(第6时刻)时,降低该时钟的频率。由此,从装置的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的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的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通过反复进行基于上述的第1值的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以及基于上述的第2值的时钟发生单元的时钟频率校正,从装置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在从装置中可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从装置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在从装置中可实现与主装置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中的时刻同步化动作的时序图。
图3(a)~(b)是表示时刻同步化时的主装置和从装置的计数器值变化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中的时刻同步化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中的时刻同步化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进行基于IEEE1588协议的时刻同步化的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的概略方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电子设备系统中的基于IEEE1588协议的时刻同步化动作的时序图。
图10(a)~(b)是表示时刻同步化时的主装置和从装置的计数器值变化的图。
标号说明
100、100A...电子设备系统、111...钟表单元、112...主时钟发生单元、113、113A...消息发送单元、113a...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4...消息接收单元、120、120A、120B...从装置、121...钟表单元、122...从时钟发生单元、123、123A...消息接收单元、123a...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4...消息发送单元、125、125B...运算单元、126、126B...校正单元、127...预想值运算单元、128...频率校正单元、129...D/A变换器、130...传输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另外,说明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1.第1实施方式
2.第2实施方式
3.第3实施方式
4.变形例
<1.第1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
图1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100的结构例。该电子设备系统100由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构成。例如,当电子设备系统100是由多个摄像机构成的摄像机系统的情况下,主装置110是作为母机的摄像机,从装置120是作为子机的摄像机。此外,例如,当电子设备系统100是由控制设备(计算机)和多个被控设备构成的控制系统的情况下,主装置110是控制设备,从装置120是被控设备。
另外,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表示从装置120是一台的情况。此外,在图1中,作为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的结构,仅表示与时刻同步化有关的部分,省略其他的部分。
主装置110包括钟表单元111、主时钟发生单元112、消息发送单元113、以及消息接收单元114。
钟表单元111由计数器构成,该计数器通过由主时钟发生单元112产生的主时钟CLKm被升值计数。在摄像机系统等的视频系统的情况下,主时钟CLKm的频率设为例如作为视频传输的基准而采用的27MHz。从该钟表单元111输出的时刻信息(计数器值)被提供给消息发送单元113和消息接收单元114。
消息发送单元113经由以太网(注册商标)等传输路径130而对从装置120发送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消息。这里,在PTP消息包括时刻信息时,需要将作为时刻信息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nano second)为单位的值。因此,消息发送单元113包括用于从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从从装置120经由传输路径130发送来的PTP消息。
作为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的PTP消息,有同步化(Sync)消息、跟踪(Follow Up)、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同步化消息是为了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而发送。跟踪消息是为了在发送了同步化消息之后,发送主装置110的时刻信息而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是在由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来自从装置120的后述的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之后,作为其响应而发送的。
从装置120包括钟表单元121、从时钟发生单元122、消息接收单元123、消息发送单元124、运算单元125、校正单元126。此外,从装置120具有预想值运算单元127、频率校正单元128、以及D/A变换器129。
钟表单元121由计数器构成,该计数器通过由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而被升值计数。在是摄像机系统等的视频系统的情况下,从时钟CLKs的频率与上述的主时钟CLKm的频率相同,例如设为作为视频传输的基准而采用的27MHz。从该钟表单元121输出的时刻信息(计数器值)被提供给消息接收单元123和消息发送单元124。
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从主装置110经由传输路径130发送来的PTP消息。如上所述,从主装置110发送来的PTP消息中包括的时刻信息是以纳秒为单位的值的信息。因此,消息接收单元123包括用于从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变换为计数器值的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消息发送单元124经由传输路径130对主装置110发送PTP消息。
作为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的PTP消息,有延迟请求(DelayRequest)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是为了在通过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了来自主装置110的跟踪消息后,为了对主装置110请求延迟响应消息而发送。此外,如后所述,在通过校正单元126进行了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后,为了对主装置110请求延迟响应消息而发送该延迟请求消息。
运算单元125求出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该运算单元125构成第1运算单元。该第1值是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相对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的偏移(offset)。运算单元125根据以下的(2)式,求出偏移(offset)。此外,运算单元125通过以下的(3)式求出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
Offset={(t2-t1)-(t4-t3)}/2...(2)
Delay={(t2-t1)+(t4-t3)}/2...(3)
这里,时刻t1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的跟踪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该时刻t1是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发行)同步化消息的时刻。此外,时刻t2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同步化消息的时刻。此外,时刻t3是在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了跟踪消息后,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210发送(发行)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
此外,时刻t4是对应于由消息发送单元124在时刻t3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而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的延迟响应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该时刻t4是由消息发送单元124在时刻t3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被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的时刻。
这里,在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和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之间,(4)式成立。
St(x)-Mt(x)=offset      ...(4)
对该(4)式进行变形,则可得到(5)式。
St(x)=offset+Mt(x)      ...(5)
从(4)式、(5)式以及后述的图2可知,时刻t2是对时刻t1加法运算了偏移(offset)以及延迟(Delay)的值。因此,如(6)式所示,(t2-t1)成为将偏移(offset)和延迟(Delay)相加的值。
(t2-t1)=offset+Delay    ...(6)
此外,从(4)式、(5)式以及后述的图2可知,时刻t4对时刻t3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并加法运算延迟(Delay)的值。因此,如图(7)所示,(t4-t3)成为从延迟(Delay)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
(t4-t3)=Delay-offset    ...(7)
根据上述的(6)式以及(7)式可知,通过上述的(2)式可求出偏移(offset),并通过(3)式可求出延迟(Delay)。
校正单元126根据由运算单元125求出的第1值(offset),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该校正单元126构成第1校正单元。校正单元126以与从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同步的定时对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进行校正,使得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成为从其减法运算了第1值(offset)的值。
此时,钟表单元121的校正后的时刻St(x)’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一致,实现与主装置110的时刻同步化。即,该校正由以下的(8)式表示。
St(x)’=St(x)-offset...(8)
若对该(8)式应用上述的(5)式,则可得到(9)式。
St(x)’=(offset+Mt(x))-offset
=Mt(x)              ...(9)
预想值运算单元125求出由从时钟发生单元122发生的从时钟CLs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该预想值运算单元125根据以下的(10),求出第2值t6’。
t6’=t5+Delay       ...(10)
这里,时刻t5是如上所述那样由校正单元126进行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后,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发行)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此外,如上所述,Delay是由运算单元125求出的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参照(3)式)。该第2值t6’是在时刻t5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被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的时刻的预想值。该预想值运算单元127和上述的运算单元125构成第2运算单元。
此外,预想值运算单元127对频率校正单元128输出用于提高频率的校正指令Fu或用于降低频率的校正指令Fd。预想值运算单元127根据第2值t6’和时刻t6的比较结果,输出校正指令Fu或校正指令Fd。这里,时刻t6是对应于由消息发送单元124在时刻t5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的延迟响应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该时刻t6是由消息发送单元124在时刻t5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被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的时刻。
预想值运算单元127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低,输出用于提高频率的校正指令Fu。此外,预想值运算单元127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高,输出用于降低频率的校正指令Fd。
频率校正单元128输出与用于控制由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的频率的控制电压VC对应的数字信号DS。该频率校正单元128在从预想值运算单元127输出校正指令Fu时,将数字信号DS的值增加一定级别(step),相反,在从预想值运算单元127输出校正指令Fd时,将数字信号DS的值减小一定级别。
D/A变换器129将从频率校正单元128输出的数字信号DS变换为模拟的控制电压VC,从而将其提供给从时钟发生单元122。另外,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例如利用VCXO等电压可变型的水晶振荡器等构成。预想值运算单元127、频率校正单元128以及D/A变换器129构成第2校正单元。
[时刻同步化的动作]
图2表示用于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的时序图。
(a)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同步化(Sync)消息,从而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13中,该同步化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1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b)在从装置120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同步化消息,该同步化消息的接收时刻t2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c)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跟踪(FollowUp)消息。该跟踪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被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d)在从装置120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跟踪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1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在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中,变换为表示时刻t1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e)接着,从从装置120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24中,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3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f)在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4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g)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的时刻信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中,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h)在从装置120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4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4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i)在从装置120的运算单元125中,求出offset={(t4-t3)-(t2-t1)}/2作为第1值(参照(2)式)。此时,使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然后,通过校正单元126,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参照(8)式)。校正后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成为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一致的值(参照(9)式)。
(j)从从装置120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延迟请求(Delay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5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k)在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6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m)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6的时刻信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中,表示时刻t6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n)在从装置120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6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6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p)此外,在从装置120的运算单元125中,求出Delay={(t4-t3)+(t2-t1)}/2(参照(3)式)。此时,使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此外,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存储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的表示时刻t5的计数器值加法运算由运算单元125求出的延迟(Delay),求出预想值t6’=t5+Delay(参照(10)式)。
然后,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的时刻t6与预想值t6’进行比较,输出与其比较结果对应的校正指令。即,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低,输出用于提高频率的校正指令Fu。此外,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高,输出用于降低频率的校正指令Fd。
这样根据从预想值运算单元127输出的校正指令,在频率校正单元128中输出数字信号DS的值被变更,对从时钟发生单元122的控制电压VC被变更,时钟CLKs的频率被控制。由此,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的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通过定期地重复图2所示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从装置120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110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上一致,在从装置120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图3对应表示上述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中的、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计数器值变化、与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图3(a)的实线Sm表示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计数器值变化。此外,图3(b)的实线Ss表示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另外,图3(b)的虚线Ss’表示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计数器值变化对应的、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如图3(b)所示,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在偏移(offset)的校正时间点T1、T2、...中成为正确的值。此后,在计数器值变化不是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时,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随着时间经过渐渐远离理想的计数器值。
但是,在从时钟CLKs的频率的校正时间点Ta、...,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接近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因此,通过定期地重复上述的图2所示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从而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始终成为正确的值,而不是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成为正确的值。由此,从装置120的时刻不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而是始终与主装置110的时刻一致,在从装置120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的完全时刻同步化。
如上说明那样,在图1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在从装置120中,除了基于第1值(offset)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之外,进行基于第2值(预想值t6’)的从时钟发生单元122的时钟CLKs的频率校正。
即,通过运算单元125求出偏移(offset)作为第1值。然后,通过校正单元126,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由此,从装置120的钟表单元121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成为一致。
此外,通过预想值运算单元127求出预想值t6’作为第2值。该预想值t6’是对时刻t5加法运算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加法运算结果,是在时刻t5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被主装置110接收的时刻的预想值。然后,在预想值t6’小于实际到达时刻t6时,提高用于对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CLKs的频率,相反,在预想值t6’大于实际到达时刻t6时,降低该时钟CLKs的频率。由此,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的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的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从而,通过重复上述的时刻校正以及时钟频率校正,从而从装置120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110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由此,在从装置120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2.第2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
图4表示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100A的结构例。该电子设备系统100A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相同,由主装置110A和从装置120A构成。在该图4中,对与图1对应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而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主装置110A包括钟表单元111、主时钟发生单元112、消息发送单元113A、以及消息接收单元114。
消息发送单元113A经由传输路径130而对从装置120发送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消息。作为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发送的PTP消息,除了上述的同步化(Sync)消息、跟踪(Follow Up)消息、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之外,还有讯息(Message)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发送跟踪消息之后,接着发送讯息消息。如上所述,跟踪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发行(发送)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跟踪消息之后的讯息消息也包括用于表示时刻t1的时刻信息,但该时刻信息被设为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
此外,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发送延迟响应消息后接着发送讯息消息。如上所述,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t6的时刻信息。延迟响应消息之后的讯息消息也包括用于表示时刻t4、t6的时刻信息,但该时刻信息被设为表示时刻t4、t6的计数器值。
该主装置110A的其他的部分构成为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的主装置110相同。
从装置120A包括钟表单元121、从时钟发生单元122、消息接收单元123A、消息发送单元124、运算单元125、以及校正单元126。此外,从装置120A包括预想值运算单元127、频率校正单元128、以及D/A变换器129。
由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的频率等于上述的由主装置110A的主时钟发生单元112产生的主时钟CLKm的频率。例如,摄像机系统等视频系统的情况下,时钟CLKm、CLKs的频率都设为例如作为视频传输的基准而采用的27MHz。
消息接收单元123A接收从主装置110A经由传输路径130发送的PTP消息。如上所述,接着跟踪消息的发送,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发送讯息消息。消息接收单元123A接收跟踪消息和接着其的讯息消息。
跟踪消息中作为表示时刻t1的时刻信息而包含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另一方面,讯息消息中,作为表示时刻t1的时刻信息而包含计数器值。在该实施方式中,消息接收单元123A取得讯息消息中包括的用于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并将其存储。运算单元125在求偏移(offset)(参照(2)式)或延迟(Delay)(参照(3)式)时,利用该时刻t1[计数器值]。
此外,如上所述,接着延迟响应消息的发送,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发送讯息消息。消息接收单元123A接收延迟响应消息和接着其的讯息消息。
延迟响应消息中,作为表示时刻t4、t6的时刻信息而包括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另一方面,讯息消息中,作为表示时刻t4、t6的时刻信息而包含计数器值。在该实施方式中,消息接收单元123A取得讯息消息中包括的用于表示时刻t4、t6的计数器值,并将其存储。
运算单元125在求偏移(offset)(参照(2)式)或延迟(Delay)(参照(3)式)时,利用该时刻t4[计数器值]。此外,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使用该时刻t6[计数器值]作为与预想值t6’进行比较的实际到达时刻。
该从装置120A的其他的部分构成为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的从装置120相同。
[时刻同步化的动作]
图5表示用于表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A中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的时序图。
(a)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同步化(Sync)消息,从而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13A中,该同步化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1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b)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同步化消息,该同步化消息的接收时刻t2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c)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跟踪(FollowUp)消息。该跟踪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113A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被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跟踪消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取得表示时刻t1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不进行将其变换为计数器值而存储的步骤。
(d)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讯息消息。该讯息消息中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
(e)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讯息消息,并取得用于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从而直接将其存储。
(f)接着,从从装置120A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A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存储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3。
(g)在主装置110A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A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4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h)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的时刻信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13A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中,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取得表示时刻t4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不进行将其变换为计数器值而进行存储的步骤。
(i)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讯息消息。该讯息消息中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的时刻信息。
(j)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讯息消息,并取得用于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从而直接将其存储。
(k)接着,在从装置120A的运算单元125中,求出offset={(t4-t3)-(t2-t1)}/2作为第1值(参照(2)式)。此时,使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然后,通过校正单元126,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偏移(offset)的值(参照(8)式)。校正后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成为与主装置110A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一致的时刻(参照(9)式)。
(m)接着,从从装置120A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A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5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n)在主装置110A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A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6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p)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6的时刻信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13A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中,表示时刻t6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取得表示时刻t6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不进行将其变换为计数器值而进行存储的步骤。
(q)接着,从主装置110A的消息发送单元113A对从装置120A发送讯息消息。该讯息消息中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6的时刻信息。
(r)在从装置120A的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接收从主装置110A发送的讯息消息,并取得用于表示时刻t6的计数器值,从而直接将其存储。
(s)此外,在从装置120A的运算单元125中,求出Delay={(t4-t3)+(t2-t1)}/2(参照(3)式)。此时,使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A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然后,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存储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的表示时刻t5的计数器值加法运算由运算单元125求出的延迟(Delay),求出预想值t6’=t5+Delay。
然后,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存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的时刻t6和预想值t6’进行比较,输出与该比较结果对应的校正指令。即,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低,输出用于提高频率的校正指令Fu。此外,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高,输出用于降低频率的校正指令Fd。
这样,根据从预想值运算单元127输出的校正指令,在频率校正单元128中输出数字信号DS的值被变更,对从时钟发生单元122的控制电压VC被变更,时钟CLKs的频率被控制。由此,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110A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的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通过定期重复上述的图5所示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从而从装置120A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110A的时刻一致,而不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由此,在从装置120A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A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如上说明那样,在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A中,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相同,进行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从装置120A中,除了基于第1值即偏移(Offset)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之外,还进行基于第2值即预想值t6’的从时钟发生单元的时钟CLKs的频率校正。从而,通过重复这些时刻校正以及时钟频率校正,从装置120A的时刻不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而始终与主装置110A的时刻一致。由此,在从装置120A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A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在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A中,从主装置110A对从装置120A,使用讯息消息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发送时刻t1、t4、t6的时刻信息。以计数器值的形式从主装置110A对从装置120A发送时刻信息,从而不进行在主装置中将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处理、以及在从装置中将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变换为计数器值的处理。因此,从主装置110A对从装置120A提供的时刻t1、t4、t6的时刻信息成为不包括变换时的运算误差的正确的时刻信息。从而,在运算单元125中,能够高精度地求得偏移(Offset)以及延迟(Delay)。此外,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能够高精度地求出预想值t6’=t5+Delay,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预想值t6’和实际到达值t6的比较。由此,在从装置120A中能够更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110A的时刻同步化。
<3.第3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系统的结构例]
图6表示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100B的结构例。该电子设备系统100B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相同,由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构成。在该图6中,对与图1对应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而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从装置120B包括钟表单元121、从时钟发生单元122、消息接收单元123、消息发送单元124、运算单元125B、以及校正单元126B。此外,从装置120B具有预想值运算单元127、频率校正单元128、以及D/A变换器129。
运算单元125B求出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所需的校正值(第1值)。该校正值有用于第1阶段的校正的第1校正值以及用于第2阶段的校正的第2校正值。该运算单元125B求出(t2-t1)作为第1校正值。这里,时刻t1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的跟踪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该时刻t1是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B发送(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时刻t2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
此外,该运算单元125B求出(t4-t3)/2作为第2校正值。这里,该时刻t3是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发行)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时刻t4是由消息接收单元123接收的延迟响应消息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时刻。该时刻t4是由消息发送单元124在时刻t3发行的延迟请求消息被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的时刻。
校正单元126B进行第1阶段的校正和第2阶段的校正。即,校正单元126B在第1阶段的校正中,根据由运算单元125B求出的第1校正值,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此时,校正单元126B在与从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同步的定时,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第1校正值“(t2-t1)”的值。
钟表单元121的校正后的时刻St(x)’成为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减去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值,成为去除了偏移分量(Offset)的状态。
即,若将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校正前的时刻St(x)和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之差设为偏移(Offset),则(11)式成立。
St(x)-Mt(x)=offset   ...(11)
对该(11)式进行变形,可得出(12)式。
St(x)=offset+Mt(x)   ...(12)
若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之间的传输延迟设为延迟(Delay),则如(13)式所示,作为第1校正值的(t2-t1)成为将偏移(offset)和延迟(Delay)加法运算的值。
(t2-t1)=offset+Delay ...(13)
由以下的(14)式表示上述的第1阶段的校正。
St(x)’=St(x)-(t2-t1)...(14)
若对该(14)式应用上述的(12)式和(13)式,则得到(15)式。
St(x)’=(offset+Mt(x))-(offset+Delay)
=Mt(x)-Delay             ...(15)
这样,第1阶段的校正后的时刻St(x)’成为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减去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值。由此,校正后的时刻St(x)’成为去除了偏移分量(offset)的状态。
此外,校正单元126B在第2阶段的校正中,基于由运算单元125B求得的第2校正值,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此时,校正单元126B在与从从时钟发生单元122产生的从时钟CLKs同步的定时,对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进行校正,使其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第2校正值“(t4-t3)/2”的值。
此时,钟表单元121的校正后的时刻St(x)”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一致,实现与主装置110的时刻同步化。
即,根据上述的(15)式,t3是(Mt(x)-Delay)时,t4成为(Mt(x)+Delay)。因此,如(16)式所示,(t4-t3)/2成为延迟(Delay)。
(t4-t3)/2
={(Mt(x)+Delay)-(Mt(x)-Delay))/2
=2*Delay/2
=Delay                   ...(16)
由以下的(17)式表示上述的第2阶段的校正。
St(x)”=St(x)’+(t4-t3)/2...(17)
若对该(17)式应用上述的(15)式和(16)式,则得到(18)式。
St(x)”=(Mt(x)-Delay)+Delay
=Mt(x)                      (18)
这样,第2阶段的校正后的时刻St(x)”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一致,实现与主装置110的时刻同步化。
该从装置120B的其他部分构成为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的从装置120相同。
[时刻同步化的动作]
图7表示用于表示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B中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的时序图。
(a)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B发送同步化(Sync)消息,从而开始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13中,该同步化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1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b)在从装置120B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同步化消息,该同步化消息的接收时刻t2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c)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B发送跟踪(FollowUp)消息。该跟踪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含用于表示发行了同步化消息的时刻t1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表示时刻t1的计数器值被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d)在从装置120B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跟踪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1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在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中,变换为表示时刻t1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e)接着,在从装置120B的运算单元125B中,利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1、t2的计数器值,求出(t2-t1)作为第1校正值。然后,通过校正单元126B,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减法运算了第1校正值“(t2-t1)”的值(参照(14)式)。校正后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成为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减去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值。即,时刻St(x)’成为去除了偏移分量(offset)的状态(参照(15)式)。
(f)接着,从从装置120B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3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g)在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B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4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h)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B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用于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4的时刻信息。此时,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中,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i)在从装置120B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4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4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j)接着,在从装置120B的运算单元125B中,利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4的计数器值、以及存储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求出第2校正值“(t4-t3)/2”。然后,通过校正单元126B,校正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第2校正值“(t4-t3)/2”的值(参照(17)式)。校正后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成为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一致的时刻(参照(18)式)。
(k)接着,从从装置120B的消息发送单元124对主装置110发送延迟请求(Delay Request)消息。此时,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以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存储该延迟请求消息的发行(发送)时刻t5。
(m)在主装置110的消息接收单元114中,接收从从装置120B发送的延迟请求消息,该延迟请求消息的接收时刻t6以钟表单元11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的形式被存储。
(n)接着,从主装置110的消息发送单元113对从装置120B发送延迟响应(Delay Response)消息。该延迟响应消息中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形式包括表示上述的消息接收单元114接收了延迟请求消息的时刻t6的时刻信息。此时,通过消息发送单元113的计数器值/ns变换单元113a,表示时刻t6的计数器值被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
(p)在从装置120B的消息接收单元123中,接收从主装置110发送的延迟响应消息,取得表示时刻t6的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然后,该值通过ns/计数器值变换单元123a,变换为表示时刻t6的钟表单元121的输出即计数器值而被存储。
(q)此外,在从装置120B的运算单元125B中,求出Delay={(t4-t3)+(t2-t1)}/2(参照(3)式)。此时,使用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1、t2、t4的计数器值,以及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3的计数器值。此外,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在消息发送单元124中存储着的表示时刻t5的计数器值加法运算由运算单元125求出的延迟(Delay),从而求出预想值t6’=t5+DeLay(参照(10)式)。
然后,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对在消息接收单元123中存储着的时刻t6和预想值t6’进行比较,输出与该比较结果对应的校正指令。即,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低,输出用于提高频率的校正指令Fu。此外,在t6<t6’时,判断为从时钟CLKs的频率高,输出用于降低频率的校正指令Fd。
这样根据从预想值运算单元127输出的校正指令,在频率校正单元128中改变输出数字信号DS的值,改变对从时钟发生单元122的控制电压VC,控制时钟CLKs的频率。由此,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接近于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21的计数器值变化对应的、理想的计数器值变化。
通过定期地重复上述的图7所示的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从装置120B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110的时刻一致,而不会仅在偏移校正时间点一致。由此,在从装置120B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B中,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同样,进行时刻同步化的动作。此时,在从装置120B中,除了基于第1值(第1校正值、第2校正值)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之外,进行基于第2值即预想值t6’的从时钟发生单元122的时钟CLKs的频率校正。从而,通过重复这些时刻校正以及时钟频率校正,从装置120B的时刻始终与主装置110的时刻一致,而不是仅在时刻校正时间点一致。由此,在从装置120B中可实现与主装置110的完全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在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中,在时刻同步化的动作中,通过2个阶段进行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在第1阶段的校正中,使用第1校正值“(t2-t1)”,该第1校正值是从接收了在主装置110中第1时刻t1发行的消息的第2时刻t2,减法运算了该第1时刻t1求出的。然后,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被校正为减法运算了该第1校正值的值。由此,校正后的时刻St(x)’成为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减去了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B之间的传输延迟分量(Delay)的值,成为去除了偏移分量(Offset)的状态。
此外,在第2阶段的校正中,使用第2校正值“(t4-t3)/2”,该第2校正值(t4-t3)/2”是从由主装置110接收了在第3时刻t3发送的消息的第4时刻t4减法运算了该第3时刻t3,并进一步取1/2而求得的。然后,校正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St(x)’,使其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该第2校正值的值。由此,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校正后的时刻St(x)”与主装置110的钟表单元111的时刻Mt(x)一致,实现同步化。
从而,在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系统100B中,从装置120B的钟表单元121的时刻校正并不像以往那样利用包含着误差的偏移(offset)的运算结果来进行。因此,在从装置120B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110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在以往的时刻同步化的处理中,通过上述的(1)式计算偏移(Offset)。此时,将{(t2-t1)-(t4-t3)}除以2,因此该偏移的运算结果中必定包含0.5的误差。从而,这样利用包含有误差的偏移的运算结果进行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的情况下,无法在从装置中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的时刻同步化。
<4.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100B中,也可以构成为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系统100A相同。即,还考虑从主装置110对从装置120B,使用讯息消息,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发送时刻t1、t4、t6的时刻信息。这样通过从主装置110对从装置120B以计数器值的形式发送时刻信息,不进行在主装置将计数器值变换为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的处理、以及在从装置将以纳秒(ns)为单位的值变换为计数器值的处理。
因此,从主装置110对从装置120B提供的时刻t1、t4、t6的时刻信息成为不包含变换时的运算误差的正确的时刻信息。从而,在运算单元125B中,能够高精度地求出第1校正值“(t2-t1)”以及第2校正值“(t4-t3)/2”。此外,在运算单元125B中,能够高精度地求出延迟(Delay)。此外,在预想值运算单元127中,能够高精度地求出预想值t6’=t5+Delay,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预想值t6’和实际到达时刻t6的比较。由此,在从装置120B中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110的时刻同步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在主装置110、110A和从装置120、120B、120B之间传输的消息,使用PTP消息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装置120、120A、120B中分别设置了运算单元125、125B和校正单元126、126B,但从装置120、120A、120B的方框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运算单元125、125B和校正单元126、126B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一个处理方框。
本发明是在从装置中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与主装置的时刻同步化的技术,例如,能够应用于需要多个摄像机的时刻同步化的摄像机系统、需要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的时刻同步化的控制系统等。

Claims (9)

1.一种从装置,包括:
钟表单元,由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计数器升值计数的时钟;
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2消息,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从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减去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后取1/2,从而求出上述第1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从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对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装置,其中
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上述第4消息以及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是计数器值。
3.一种时刻同步方法,包括:
第1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主装置中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
第2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第2消息,该第2消息包含用于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1消息发送步骤,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第3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第4消息,该第4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1运算步骤,将在上述第1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2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在上述第3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1消息发送步骤中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从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减去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后取1/2,从而求出第1值;
时刻校正步骤,校正由计数器构成并用于输出时刻信息的钟表单元的时刻,使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对钟表单元的时刻减法运算了在上述第1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第1值的值;
第2消息发送步骤,在上述时刻校正步骤中进行了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的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第4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2运算步骤,对在上述第2消息发送步骤中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在上述第1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以及
时钟频率校正步骤,在上述第2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在上述第4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用于上述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用于上述钟表单元的计数器的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4.一种电子设备系统,由主装置和从装置构成,
上述主装置包括:
第一钟表单元,由第一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第一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上述第一计数器的升值计数的时钟;
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从装置发送消息;以及
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从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第1时刻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1消息,并在上述第1时刻之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2消息,该第2消息包含用于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第3时刻发行的第3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4消息,该第4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上述第3时刻之后的第5时刻发行的第5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6消息,该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从装置包括:
第二钟表单元,由第二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第二计数器升值计数的时钟;
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校正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2消息,
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在上述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上述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上述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从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减去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后取1/2,从而求出上述第1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校正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使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从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值的值,
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后,在上述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上述第5消息,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上述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对由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5.一种主装置,包括:
钟表单元,由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上述计数器的升值计数的时钟;
消息发送单元,对从装置发送消息;以及
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从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第1时刻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1消息,并在上述第1时刻之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2消息,该第2消息包含用于表示该第1时刻的上述计数器的计数器值,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第3时刻发行的第3消息,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上述消息接收单元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4消息,该第4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上述计数器的计数器值,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上述第3时刻之后的第5时刻发行的第5消息,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6消息,该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上述计数器的计数器值,以便在上述从装置中对自身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
6.一种从装置,包括:
钟表单元,由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计数器升值计数的时钟;
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第1值,校正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2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1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第1阶段的校正,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并对该减法运算结果取1/2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2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在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进行第2阶段的校正,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校正值的值,
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2阶段的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上述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对由上述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装置,其中,
由上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上述第4消息以及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是计数器值。
8.一种从装置的时刻同步方法,包括:
第1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主装置中第1时刻发行的第1消息;
第2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第2消息,该第2消息包含用于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1运算步骤,将在上述第1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2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从而求出第1校正值;
第1时刻校正步骤,进行第1阶段的校正,使由计数器构成且输出时刻信息的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减法运算了在上述第1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的值,
第1消息发送步骤,在上述第1时刻校正步骤中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在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第3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第4消息,该第4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2运算步骤,从在上述第3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1消息发送步骤中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并对该减法运算结果取1/2,从而求出第2校正值;
第2时刻校正步骤,进行第2阶段的校正,使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在上述第2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第2校正值的值;
第2消息发送步骤,在上述第2时刻校正步骤中进行了上述钟表单元的时刻的校正后,在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第4消息接收步骤,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第3运算步骤,从在上述第1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上述第2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2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在上述第3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在上述第1消息发送步骤中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对在上述第2消息发送步骤中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预想值;以及
时钟频率校正步骤,在上述第3运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预想值比由上述第4消息接收步骤中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用于将上述钟表单元的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预想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用于将上述钟表单元的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9.一种电子设备系统,由主装置和从装置构成,
上述主装置包括:
第一钟表单元,由第一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第一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第一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
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从装置发送消息;以及
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从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第1时刻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1消息,并在上述第1时刻之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2消息,该第2消息包含用于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第3时刻发行的第3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4消息,该第4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从装置中上述第3时刻之后的第5时刻发行的第5消息,
上述第一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一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对上述从装置发行第6消息,该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从装置包括:
第二钟表单元,由第二计数器构成,输出时刻信息;
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用于将上述第二计数器进行升值计数的时钟;
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主装置发送来的消息;
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对上述主装置发送消息;
第1运算单元,求出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校正所需的第1值;
第1校正单元,根据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第1值,校正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
第2运算单元,求出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中产生的时钟的频率校正所需的第2值;以及
第2校正单元,根据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校正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发行的上述第1消息、以及在上述主装置中上述第1时刻后发行的、包含表示该第1时刻的时刻信息的上述第2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将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时刻设为第2时刻,从该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1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第1阶段的校正,使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减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1校正值的值,
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在上述第3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3消息,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3消息后发行的、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3消息的上述第4时刻的时刻信息的上述第4消息,
上述第1运算单元从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并对该减法运算结果取1/2作为上述第1值,从而求出第2校正值,
上述第1校正单元在进行了上述第1阶段的校正后,进行第2阶段的校正,使上述第二钟表单元的时刻成为对其加法运算了由上述第1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校正值的值,
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在由上述第1校正单元进行了上述第2阶段的校正后,在上述第5时刻对上述主装置发行第5消息,
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在上述主装置中接收了上述第5消息后发行的第6消息,上述第6消息包含用于表示接收了该第5消息的上述第6时刻的时刻信息,
上述第2运算单元从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了上述第1消息的上述第2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2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1时刻而求出第1减法运算结果,并从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4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4时刻减法运算由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3消息的上述第3时刻而求出第2减法运算结果,并对由上述第二消息发送单元发行了上述第5消息的上述第5时刻,加法运算上述第1减法运算结果和上述第2减法运算结果的加法运算平均值,从而求出上述第2值,
上述第2校正单元在由上述第2运算单元求出的上述第2值比由上述第二消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上述第6消息中包含的时刻信息所表示的上述第6时刻小时,对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增大,在上述第2值比上述第6时刻大时,对由上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时钟的频率进行校正以使其减小。
CN2010101147749A 2009-02-27 2010-02-20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5102A JP4766128B2 (ja) 2009-02-27 2009-02-27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時刻同期化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045102/09 2009-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500A CN101820500A (zh) 2010-09-01
CN101820500B true CN101820500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65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47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0500B (zh) 2009-02-27 2010-02-20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9115B2 (zh)
JP (1) JP4766128B2 (zh)
CN (1) CN101820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0635A (ja) 2009-02-17 2010-09-02 Sony Corp スレーブ装置、スレーブ装置の時刻同期化方法、マスタ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EP2461501A1 (en) * 2010-12-01 2012-06-06 Alcatel Lucent Tunnel follow-up message for transparent clock
JP5456202B2 (ja) * 2011-02-25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スタ装置及びスレーブ装置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JP2012195796A (ja) * 2011-03-17 2012-10-11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符号化信号送信装置
WO2012120763A1 (ja) * 2011-03-09 2012-09-13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映像送信装置、映像送信方法、映像受信装置、および映像受信方法
US8949648B2 (en) * 2011-04-13 2015-02-03 Semte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to overcome wander accumulation to achieve precision clock distribution over large networks
US8745430B2 (en) 2011-04-27 2014-06-03 Apple Inc. Clock synchronization across an interface with an intermittent clock signal
JP2013083451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時刻制御装置、時刻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92515A (ja) * 2011-10-06 2013-05-16 Sony Corp 周波数差検出装置、周波数差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83450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時刻制御装置、時刻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11794B2 (ja) 2011-11-16 2015-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EP2701440A4 (en) * 2011-12-21 2015-05-20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JP2013134119A (ja) 2011-12-26 2013-07-08 Sony Corp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同期伝送システム、同期伝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72280A (ja) * 2012-02-21 2013-09-02 Sony Corp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KR101406263B1 (ko) * 2012-08-01 2014-06-12 주식회사 모텍스 Rfid 인코딩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rfid 태그 발행 방법
US20140081593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Dustin Delany Hess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rotating device
JP5905811B2 (ja) * 2012-10-23 2016-04-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周波数同期精度監視方法、周波数同期精度監視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068629A1 (ja) * 2012-10-29 2014-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処理装置、映像送信装置、映像受信装置、映像処理方法、映像送信方法、及び映像受信方法。
TWI505698B (zh) * 2012-12-06 2015-10-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多視角畫面之同步顯示系統以及多視角畫面之同步顯示方法
EP2944039B1 (en) * 2013-01-08 2023-12-06 Aviat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ing a clock signal over a network
US9307508B2 (en) * 2013-04-29 2016-04-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ronizing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
US9488964B2 (en) * 2014-06-27 2016-11-08 Apple Inc.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accurate timing information 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10178281B2 (en) * 2014-07-28 2019-01-08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udio and video signals for a listening system
JP6476725B2 (ja) * 2014-10-16 2019-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JP2015149761A (ja) * 2015-04-13 2015-08-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符号化信号送信装置
CN106210708B (zh) * 2015-04-30 2019-02-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延迟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GB2536318B (en) * 2015-09-09 2018-02-14 Imagination Tech Ltd Synchronising devices
JP6834642B2 (ja) * 2017-03-21 2021-02-24 株式会社明電舎 時刻補正方法
EP3623835A1 (en) * 2018-09-14 2020-03-18 Hitech & Development Wireless Sweden AB Clock drift determination
WO2020059137A1 (ja) * 2018-09-21 2020-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7491665B2 (ja) * 2018-12-04 2024-05-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時刻伝送補正装置、時刻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遅延測定方法
JP7404789B2 (ja) * 2019-11-01 2023-12-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FR3103667A1 (fr) * 2019-11-27 2021-05-28 Sagemcom Broadband Sas Equipement décodeur transmettant des métadonnées à un équipement auxiliaire pour le piloter
CN111107020B (zh) * 2019-12-31 2022-01-11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核心以太网交换芯片时间同步的方法
EP3866019A1 (en) * 2020-02-17 2021-08-18 Be Spoon Clock-error estimation for two-clock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096504A (ja) * 2020-12-17 2022-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220167849A (ko) * 2021-06-14 2022-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송수신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4390666B (zh) * 2022-01-28 2023-08-15 高新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组时间同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27576A (zh) * 2022-04-20 2022-07-29 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多相机同步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471A (zh) * 1999-10-20 2001-05-09 索尼国际(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系统所用的具有精确实时发生器的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8463A (ja) * 1993-11-08 1995-05-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装置の時刻管理方式
JP2000258565A (ja) * 1999-03-09 2000-09-22 Sony Corp 時刻補正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時計、並びに機器
JP4616054B2 (ja) * 2005-04-12 2011-01-19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システム
KR20070070299A (ko) * 2005-07-06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지덴셜 이더넷 시스템에서의 시간 동기화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4471A (zh) * 1999-10-20 2001-05-09 索尼国际(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系统所用的具有精确实时发生器的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92579A 2006.10.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49115B2 (en) 2012-08-21
CN101820500A (zh) 2010-09-01
US20100220748A1 (en) 2010-09-02
JP4766128B2 (ja) 2011-09-07
JP2010197320A (ja) 201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500B (zh)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CN101807988A (zh) 从装置、从装置的时刻同步化方法、主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系统
JP5811794B2 (ja) 通信装置
JP556929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並びに同期方法
KR101242419B1 (ko) 병렬처리 기반의 시각 동기화 장치
US20070260906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496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overcome wander accumulation to achieve precision clock distribution over large networks
JP6192995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4083725A1 (ja) 同期装置、同期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同期方法
TW201427306A (zh) 致能一被動光網路具備支援時間同步能力的裝置與方法
US20130215910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4238357A (ja) 受信装置、時刻差算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95203A (zh) 一种ptp从钟的恢复系统
CN105027489B (zh) 精确时钟协议同步方法和节点
CN203596827U (zh) 时间同步系统、交换机、嵌入式接口板
JP2014027437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同期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7800529B (zh) 一种网络节点的时钟频率同步方法
CN115801175A (zh) 时间频率同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70117980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network device
CN102571253A (zh) 实现精确时间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A2724373C (en) Clock generation using a fractional phase detector
KR100900067B1 (ko) 클럭 동기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11865467A (zh) 用于时延测试的分布式机箱板卡间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4513273B (zh) Ptp芯片时钟模块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JP2021077940A (ja) 映像信号を受信する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