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7373A - 一种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7373A
CN101817373A CN200910260101A CN200910260101A CN101817373A CN 101817373 A CN101817373 A CN 101817373A CN 200910260101 A CN200910260101 A CN 200910260101A CN 200910260101 A CN200910260101 A CN 200910260101A CN 101817373 A CN101817373 A CN 101817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unit
fluctuating
level
pillar pa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原重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7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7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可以将支承工件的工件支承台在输送台车上以低水平和高水平支承,实现了输送装置的输送台车成本的大幅降低。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左右一对第二支承单元7A,由在以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第一支承单元6A的前后两侧沿前后方向倾倒的倒伏姿势、和上端部彼此邻接而在侧面看形成三角形的立起姿势之间起伏自如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构成,在工件支承台15上设有,利用形成立起姿势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彼此邻接的上端部得到支承的被支承部件19,在行进路径侧的所需位置配设有在由第一支承单元6A支承的低水平和比由第二支承单元7A支承的高水平高的提升水平之间,使工件支承台15升降移动的升降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根据对所支承的工件的作业内容切换输送台车上的工件支承台的高度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组装生产线中,在输送台车上支承并输送车身,在被称作配平工序及定位工序这样的,对于车身的作业区域处于距输送台车地板面低的水平的生产线中,需要以低水平支承输送台车上的车身,在被称作底盘工序这样的对于车身的作业区域处于距输送台车地板面高的水平的生产线中,需要以高水平支承输送台车上的车身。即,输送台车上的车身需要在每个行进路径中的区间升降,改变从输送台车看到的车身的高度。
目前,作为使输送台车上的车身的高度在每个行进路径中的区间改变的设备,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在输送台车上采用由垂直伸缩的伸缩支承装置来支承分别支承车身左右两侧部的支承台的结构。另外,虽然未公开专利文献,但也可以考虑将在输送台车上支承车身的支承台更换为高度不同的支承台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317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利用伸缩支承装置的结构中,需要在所有的输送台车上设置大型且构造复杂的伸缩支承装置,而且,在输送台车上,在车身的下侧也需要确保作业地板面,因此,必需按照可分别支承车身的左右两侧的方式左右并设一对大型且构造复杂的伸缩支承装置,这样不仅是输送台车的成本变得非常高,并且在输送台车的左右两侧配设大型伸缩支承装置的结果是,也难以将输送台车构成为低地板构造,而且所支承的车身周围的作业地板面窄,在作业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将车身支承台更换为高度不同的支承台的方法中,即使输送台车的成本降低,但存在车身支承台的更换装置相当大而价格高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消除上述问题点的输送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标注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参考符号表示,在一定行进路线上行进的输送台车1上设置有以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左右一对第一支承单元6A、6B,和以高水平支承该工件支承台15的左右一对第二支承单元7A、7B,其中,各第二支承单元7A、7B由在各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前后两侧彼此离开的向前后方向倾倒的倒伏姿势、和上端部14彼此邻接而在侧面看形成三角形的立起姿势之间起伏自如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构成,在所述工件支承台15上设有由形成立起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彼此邻接的上端部14支承的被支承体19,在行进路径侧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配设有在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支承的低水平、和比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支承的高水平高的提升水平之间使工件支承台15升降移动的升降装置29A、29B。
在实施上述本发明时,具体而言,在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设有在该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形成立起姿势且上述上端部14彼此邻接时,在前后方向彼此嵌合而阻止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的卡合部14a,设于工件支承台15上的所述被支承部19可由外嵌于彼此邻接的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14的筒状体21构成。该情况下,在设于工件支承台15上的被支承部19上可设有相对于设于彼此邻接的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14的卡止孔14b沿水平方向插脱自如的连结销23、和将该连结销23施力保持在插入位置的弹簧24。此外,该情况下,所述升降装置29A、29B上可设置有在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的左右两侧升降的升降体32,在该升降体32上设有在左右水平方向进退自如且在行进状态下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支承件50a、50b,和在该支承件50a、50b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状态下对所述连结销23进行插脱操作的连结销操作单元51。
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也可以通过设于输送台车1上的电动机及汽缸等促动器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当然,在较轻量小型地构成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时,也可以通过手操作而对该起伏支柱部件11a、11b进行起伏操作。但是,通过促动器的动力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进行起伏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在行进路径侧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配设使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的切换装置30A、30B。该情况下,可以在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上连动连结有与其起伏运动连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的被操作杆60,所述切换装置30A、30B可以设置切换单元59a、59b,该切换单元使相对于所述被操作杆60在左右水平方向卡脱自如的操作体62前后移动,并使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
另外,本发明中,在输送台车1的地板下形成有在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处于倒伏姿势时收纳该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收纳凹部12,在该收纳凹部12并设有开闭自如的盖板12a,在所述切换装置30A、30B上可并设有通过上升运动(垂直直线的上升运动、或绕左右水平支轴的上下摆动运动)而开动所述盖板12a的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
在工件支承台15上也可以分别设置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支承的被支承部和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支承的被支承部,但本发明中,第一支承单元6A、6B也可以具备通过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支承的被支承部19来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支柱部件8。
另外,以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第一支承单元6A、6B也可以是相对于输送台车1不能升降的仅以一定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装置,但本发明中,第一支承单元6A、6B具备使所支承的工件支承台15在第一低水平和比其高的第二低水平之间升降的升降支柱部件8,在行进路径侧铺设有将升降支柱部件8从第一低水平对应高度推起到第二低水平对应高度并保持在该第二低水平对应高度的凸轮轨道27、28。
在上述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将由左右一对第一支承单元以低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的支承水平切换为高水平时,在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停止输送台车的状态下,将由行进路径侧的升降装置以低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提升到比所述高水平高的提升水平,在该状态下,使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从倒伏姿势立起到立起姿势,并使该起伏支柱部件的上端部彼此邻接,在该状态下使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以提升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下降,将该工件支承台的被支承部与彼此邻接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嵌合,由此,可以利用左右一对支承单元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在将以高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切换到低水平时,只要与上述顺序相反,进行利用升降装置的工件支承台的升降操作和进行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从立起姿势切换到倒伏姿势的操作即可。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可以通过升降装置的工件支承台的升降操作和对于第二支承单元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的起伏操作,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之间切换输送台车上的工件支承台的支承高度,但即便是采用通过输送台车侧的电动机及汽缸等促动器对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进行起伏操作的结构的情况,与目前在输送台车的左右两侧部设置垂直伸缩的伸缩支承装置的结构相比,也能够非常简单并廉价地实施输送台车上的工件支承台的支承单元的结构,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输送台车成本。而且,在不使用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时,只要使其向前后离开的方向倒伏即可,因此,与目前利用伸缩支承装置的结构相比,容易将输送台车构成为低地板构造。另外,在目前的伸缩支承装置的情况下,为提高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最大伸长状态的支承强度,需要将伸缩支承装置构成为大的直径,与之相对,根据在侧面看将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组装成三角形的本发明的结构,即使在充分提高支承台的支承水平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该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所占的空间使其较小,并且能够容易地得到必要的支承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形成立起姿势,彼此邻接的状态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不能相对移动,相对于该状态的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外嵌工件支承台侧的被支承部的筒状体,因此,在侧面看组装成三角形的状态下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稳定地自立,高水平的工件支承台在支承时的安全性得到提高。该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由于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和外嵌于其上的工件支承台侧的被支承部(筒状体)由连结销结合止脱,因此,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根据本发明,在由升降装置支承工件支承台进行升降时,能够时机良好地机械地操作所述连结销。
另外,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在输送台车上搭载使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的切换装置,可以进一步降低输送台车成本。该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在输送台车侧仅设置与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的起伏运动连动而在前后方向运动的被操作杆,从而使输送台车侧的结构简单,不仅有利于控制输送台车成本,而且还可以以简单地结构容易的实施设于行进路径侧的切换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地板下的收纳凹部收纳第二支承单元的处于倒伏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而且,该收纳凹部可以用盖板关闭,因此,可以确保在不使用第二支承单元时,即由第一支承单元支撑工件支承台时的输送台车上的宽阔的作业地板面积。另外,在使用第二支承单元之前使所述收纳凹部的盖板开动时,其操作可以通过并设于行进路径侧的切换装置的盖板开闭操作装置而机械地进行。
另外,第一支承单元也可以利用不同于第二支承单元所支承的被支承部的第一支承单元专用被支承部来支承工件支承台,但根据本发明,第一支承单元由于可以利用第二支承单元所支承的被支承部来支承工件支承台,故而使工件支承台的结构变得简单。
在只要可以以一个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时,第一支承单元可以固定于输送台车上,如果需要在第一低水平和比其高的第二低水平之间改变工件支承台的支承水平时,通过本发明,不必在输送台车侧设置用于切换第一支承单元支承水平的动力源(电动机及汽缸等促动器)而可以简单地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以第一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区间有输送台车时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正面图;
图3是输送台车进入以比第一低水平高的第二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区间时的侧面图;
图4是图3的正面图;
图5是在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区间有输送台车时的侧面图;
图6是图5的正面图;
图7是在以第一低水平或第二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区间有输送台车时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在行进路径中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设置的各种装置的平面图;
图9是输送台车位于同上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时的背面图;
图10是表示升降装置的单侧升降体和其升降驱动单元的正面图;
图11是表示升降装置的单侧升降体和其升降驱动单元的纵剖侧面图;
图12A是表示升降装置的单侧升降体的横剖面图,图12B是表示设于同升降体上的连结销操作单元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开闭输送台车的支柱部件收纳凹部的盖板的操作件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同上操作件打开盖板的状态的纵剖正面图;
图15是表示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第二支承装置的一部分和对其进行起伏操作的切换装置的一部分的侧面图;
图16是图15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5的正面图;
图18是表示由第一支承单元支承工件支承台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侧面图;
图19是表示由第二支承单元支承工件支承台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侧面图;
图20是表示由第二支承单元支承工件支承台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侧面图;
图21A是表示由第二支承单元支承以第二低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之前的作业行程的第一阶段的局部背面图,图21B是表示同第二阶段的局部背面图;
图22A是表示同上作业行程的第三阶段的局部背面图,图22B是表示同第四阶段的局部背面图。
符号说明
1  输送台车
6A、6B  第一支承单元
7A、7B  第二支承单元
8  升降支柱部件
8a  升降支柱部件的上端部
8b、14b  卡止孔
10  凸轮从动辊
11a、11b  起伏支柱部件
12  收纳凹部
12a  盖板
13、72  左右水平支轴
14  起伏支柱部件的上端部
14a  同上上端部的卡合部
15  工件支承台
16A、16B  支承台
19  支承台的被支承部
20a、20b  水平角孔部
21  构成被支承部的筒状体
22  连结单元
23  连结销
23a  被操作用小径轴部
24  弹簧
26  低位凸轮轨道
27  高位凸轮轨道
28  倾斜凸轮轨道
29A、29B  升降装置
30A、30B  切换装置
31A、31B  盖板开闭操作装置
32  升降体
33  升降驱动单元
36a、36b  支柱构造体
37  升降导轨
38、48、52、65、68  滑动导向件
39  进退移动台
40  减速器及带制动器的电动机
41  大径齿轮
42  链条
43  导向齿轮
47、53、64、67  滑动导轨
49a、49b、56、66、69、75  汽缸组件
50a、50b  支承件
51  连结销操作单元
54  可动体
57  操作板
57a  卡合凹部
59a、59b  切换单元
60a、73a  辊
61  可动台
62  操作体
62a  凹槽部
70a、70b  盖板开闭操作单元
73  盖板推起杆
76  输送台车定位装置
77  卡止片
80  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中使用的输送台车1具备:左右一对前后两组的车轮3,其在沿行进路径铺设的左右一对导轨2a、2b上转动;由左右一对辊构成的前后两组减振用辊组件5,其将邻接于单侧的导轨2b并沿行进路径铺设的减振用导轨4从左右两侧夹持。使该输送台车1沿行进路径行进的行进用驱动装置虽未图示,但可以采用目前众所周知的各种行进用驱动装置,例如通过电动机旋转驱动一个或多个车轮3的行进用驱动装置、及由压接于与输送台车1的行进方向平行的两侧面的一方的电动机驱动的摩擦驱动轮和压接于另一侧面的支承辊构成的摩擦驱动方式的行进用驱动装置等。
在输送台车1的左右两侧部,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左右一对第一支承单元6A、6B、和左右一对第二支承单元7A、7B。第一支承单元6A、6B具备上下贯通输送台车1的角柱状的升降支柱部件8。该升降支柱部件8,利用安装于输送台车1的底部的升降导向装置9所具备的与升降支柱部件8的四个侧面分别抵接并可自转的周方向四个上下两组辊(由水平支轴轴支承的辊)可仅垂直升降地得到支承,并在下端具备由左右水平支轴轴支承的凸轮从动辊10。第二支承单元7A、7B具备在各第一支承支轴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前后配设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
这些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在上述升降支柱部件8的前后,由左右水平支轴13轴支承于在形成于输送台车1的地板下的前后行进方向长的收纳凹部12内的邻接于上述升降支柱部件8的内端部,在收纳于上述收纳凹部12内的倒伏姿势、和上端部14彼此邻接而在侧面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立起姿势之间绕上述左右水平支轴13起伏摆动自如地构成。在收纳倒伏姿势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收纳凹部12,如图7、图13、及图14所示,在关闭时与输送台车1的地板面成同一面的盖板12a,利用铰链12b开闭自如地轴支承于该收纳凹部12的输送台车1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侧边,并且利用扭转螺旋弹簧12c向关闭方向施力。
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和第二支承单元7A、7B选择性地支承的工件支承台15由左右一对支承台16A、16B构成,支承台16A、16B分别支承工件即汽车组装生产线上的汽车的车身W的左右两侧部,各支承台16A、16B由前后水平方向的框材17、从该框材17向内侧延伸的前后一对支承臂18、向下突设在框材17的大致中央下侧的被支承部19构成。在框材17上设置有前后一对向外开口的水平角孔部20a、20b。被支承部19由可任意外嵌于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上端部、和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立起并互相邻接的两个上端部14的,下端开放的角筒状筒状体21构成,在该筒状体21(被支承部19)附设有连结单元22。
如图18及图19所示,连结单元22由在前后水平方向可横断贯通筒状体21的连结销23、和将该连结销23施力保持于横断贯通筒状体21的行进位置的螺旋弹簧24构成。在连结销23的外端部形成有被操作用小径轴部23a。25是支承连结销23的外端侧并且内装螺旋弹簧24的箱体,从筒状体21突设向后方。而且,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角柱状的上端部8a设有卡止孔8b,该卡止孔相对不能旋转地嵌入支承台16A、16B侧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内,支承该支承台16A、16B时,上述连结销23可横断贯通。
另外,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形成有在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立起而上端部14彼此邻接时相互在前后方向嵌合,而阻止两上端部14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齿条状的卡合部14a。在这些两卡合部14a彼此嵌合的状态下,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彼此在前后邻接时,这两个上端部14形成与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角柱状的上端部大致同一尺寸的角柱状,相对不能旋转地嵌入支承台16A、16B侧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内,可支承该支承台16A、16B,并且,上述连结销23横断贯通的卡止孔14b设置为跨两上端部14。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设有:如图1及图2所示,利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以第一低水平支承并输送支承车身W的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的第一输送区间;如图3及图4所示,利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以比第一低水平高的第二低水平支承并输送支承车身W的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的第二输送区间;如图5及图6所示,利用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立起状态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以高水平支承并输送支承车身W的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的第三输送区间。在第一输送区间,如图1及图2所示,在地板面上铺设带板状的低位凸轮轨道26,其支承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通过其下端的凸轮从动辊10,可以以第一低水平对应的高度移动,且由低位凸轮轨道26通过左右一对升降支柱部件8支承车身W及工件支承台15的全负荷,但是,也可以由输送台车1侧的承受件承受下降到由上述低位凸轮轨道26支撑的水平的升降支柱部件8,而省去上述低位凸轮轨道26。
在第二输送区间,如图3及图4所示,铺设将升降支柱部件8通过其下端的凸轮从动辊10以第二低水平对应的高度可移动地支承的带板状的高位凸轮轨道27。在第一输送区间和第二输送区间之间铺设伴随输送台车1的行进而通过凸轮从动辊10,将升降支柱部件8徐徐推起或徐徐降下的倾斜凸轮轨道28。在该第一输送区间和第二输送区间行进的输送台合1中,如图18所示,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上端部8a嵌入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内,分别支承支承台16A、16B,此时被支承部19所具备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横断贯通升降支柱部件8的上端部8a的卡止孔8b,将升降支柱部件8和支承台16A、16B完全结合一体化。
在第三输送路径,输送台车1的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被切换成立起姿势,如图20所示,彼此前后邻接并且卡合部14a之间是嵌合的状态的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嵌入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内,以高水平分别支承支承台16A、16B,此时,被支承部19所具备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横断贯通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的卡止孔14b,使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和支承台16A、16B完全结合一体化。在输送台车1在该第三输送区间行进时,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下降到由输送台车1侧的承受件支承的下降限高度。
如上,通过使用输送台车1,在行进路径中的各输送区间,支承车身W的工件支承台15的支承水平,可以根据相对于该车身W的作业区域的输送台车1地板上高度来变更,但在以第一低水平或比其高的第二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第一输送区间或第二输送区间,输送台车1行进时,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以倒伏状态被收纳于地板下的收纳凹部12内,且该收纳凹部12由盖板12a封闭,因此,在输送台车1上的作业地板上可利用的地板面积不会因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存在而狭窄。另外,在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第三输送区域,输送台车1行进时,在工件支承台15的左右两侧部仅存在有以从侧面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状态立起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存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在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间下降到下降限高度,因此,该第一支承单元6A、6B几乎不会对输送台车1的地板上的作业造成障碍。
在第一低水平和比其高的第二低水平之间切换输送台车1上的工件支承台15,可利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和倾斜凸轮轨道28伴随输送台车1的行进而自动进行,但是,为了将以第二低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15切换到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支承的高水平,而使用配设于其行进路径中的上述第二输送区间和第三输送区间之间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图8及图9所示的升降装置29A、29B,切换装置30A、30B,及与该切换装置30A、30B并设的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
下面,配设于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升降装置29A、切换装置30A、及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与工件支承台15的两个支承台16A、16B内的单侧支承台16A、和支承该支承台16A的第二支承单元7A相对应,升降装置29B、切换装置30B、及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B与另一支承台16B和支承该支承台16B的第二支承单元7B相对应。因此,在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的左右两侧分开配置的各两个装置,即升降装置29A、29B,切换装置30A、30B,及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分别为对称结构,作用也相同,因此,下面对单侧的各装置29A~31B进行说明。
升降装置29A具备升降体32和升降驱动该升降体32的升降驱动单元33。升降体32在立设于水平架台34上且由水平连结构造体35将上端部彼此连结一体化并在沿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线并列的一对支柱构造体36a、36b之间进行升降,在两侧边部具备与铺设于两支柱构造体36a、36b的升降导轨37分别卡合的滑动导向件38,并且具备沿相对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成直角水平朝向往复移动自如的进退移动台39。如图10及图11所示,升降驱动单元33由设于水平架台34上的减速器及带制动器的电动机40、并列状地安装在与该电动机40的输出轴连动连结的驱动轴40a上的两个大径齿轮41、一端与该大径齿轮41卡止且卷绕于该大径齿轮41上并向上延伸的两个并列的链条42、为使该链条42向下转向而在升降体32的中央正上位置轴支承于水平连结构造体35的下侧的导向齿轮43构成,利用从导向齿轮43垂下的两个链条42,通过安装于该升降体32的链条连结用垂直轴杆44垂吊于升降体32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通过利用电动机40使大径齿轮41正转,经由链条42将升降体32吊起使其上升,通过利用电动机40使大径齿轮41逆转,升降体32通过重力拉伸链条42,而下降。另外,升降体32的下降限位置到上升限位置的升降通过大径齿轮41的一圈以内的正逆旋转进行。
升降体32所具备的进退移动台39,将在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并排且相对于该行进路径成直角水平朝向的一对纵框材45a、45b,在进退移动方向的两端附近位置彼此由横框材46a、46b连结一体化,在纵框材45a、45b的下侧沿进退移动方向铺设的滑动导轨47,支承于在升降体32上安装的滑动导向件48。该进退移动台39在与纵框材45a、45b的内侧邻接的位置,通过与升降体32之间装设的两个汽缸组件49a、49b,沿上述进退移动方向往复驱动,在其两纵框材45a、45b的前端突设有,与设于支承台16A的水平角孔部20a、20b同时嵌脱自如的角轴状的支承件50a、50b。
在上述升降体32上搭载有连结销操作单元51。该连结销操作单元51也如图12所示,对支承台16A的被支承部19所具备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进行插脱操作,具备通过设于升降体32上的滑动导向件52和被其支承的两列滑动导轨53,在与进退移动台39的进退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可动体54。在该可动体54的前端部54a设有,通过导杆55在上述连结销23的插脱方向进退移动自如地得到支承并且通过汽缸组件56被进退驱动的操作板57。上述可动体54通过连结部件58与上述进退移动台39的一侧的纵框材45a连结,由此与该进退移动台39一体被进退驱动,进退驱动该进退移动台39的单侧的汽缸组件49a的活塞杆与上述连结部件58连结。在上述操作板57上,其前端设有,与设于上述连结销23的外端部的被操作用小径轴部23a嵌脱自如的卡合凹部57a。
切换装置30A由与第二支承单元7A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分别对应的两个切换单元59a、59b(参照图8)构成。如之前所说明,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通过左右水平支轴13,在收纳凹部12内基端部得到轴支承,从这些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基端部向输送台车1的下侧突出,连设有与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起伏运动连动而前后摆动的被操作杆60,在该被操作杆60的前端外侧设有由左右水平支轴轴支承的辊60a。而且,如图15~图17所示,在各切换单元59a、59b上设有可动台61和操作体62。
可动台61,在比处于后退限位置的该可动台61更远离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的一侧设置的基台63上,通过两列滑动导轨64、和汽缸组件66沿相对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成直角水平向得到进退驱动。其中,滑动导轨64在该基台63上沿相对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成直角水平朝向铺设,汽缸组件66在其下侧具备嵌合于该滑动导轨64的滑动导向件65,且通过向可动台61侧延伸的两个支承部件61a得到支承,并装设于可动台61与基台63之间。操作体62通过沿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铺设于上述可动台61上的滑动导轨67和与其嵌合的滑动导向件68得到支承,利用装设于该操作体62和可动台61之间的汽缸组件69,在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被往复驱动。在操作体62上形成有,通过向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侧接近移动,而外嵌于从上述起伏支柱部件11a、11b连设的被操作杆60前端的辊60a上的上下方向的凹槽部62a。该凹槽部62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仅具有,可吸收被操作杆60与起伏支柱部件11a、11b连动而绕左右水平支轴13前后转动时的辊60a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的变化的上下方向长度。
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由以分别收纳第二支承单元7A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方式设于输送台车1的侧边的与前后两个收纳凹部12的盖板12a分别对应的两个盖板开闭操作单元70a、70b(参照图8)构成。如图13及图14所示,各盖板开闭操作单元70a、70b,由绕左右水平支轴72上下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基板71上的盖板推起杆73、装设于从该盖板推起杆73的基端部连设的臂74和上述基板71之间的汽缸组件75构成,在盖板推起杆73的前端,与上述盖板12a抵接的辊73a,利用左右水平支轴轴得到支承。
其次,对在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果利用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以图3及图4所示的第二低水平L2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左右一对支承台16A、16B的状态的输送台车1在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定位置停止,则如图21A所示,利用升降装置29A、29B将支承台16A、16B提升到比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支承的高水平高的提升水平L3。
即,如图21中假想线所示,在位于与处于第二低水平L2的支承台16A、16B对应的下降限水平的升降装置29A、29B的升降体32上,利用汽缸组件49a、49b使出进退移动台39行进移动到行进限位置。此时,连结销操作单元51的可动体54也与进退移动台39一体行进移动到行进限位置。其结果是,进退移动台39的一对支承件50a、50b嵌入处于第二低水平的支承台16A、16B的一对水平角孔部20a、20b内,同时,在后退限位置被连结销操作单元51的可动体54支承的操作板57的卡合凹部57a,与设于该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即如图18所示,将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和内嵌于其中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上端部8a结合的连结销23的被操作用小径轴部23a卡合。
在该状态下,如图12A中假想线所示,通过汽缸组件56使连结销操作单元51的操作板57向连结销23的轴心方向行进移动,如图19所示,通过利用该操作板57使连结销23对抗螺旋弹簧24的作用力退出移动,从而解除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和内嵌于其中的升降支柱部件8的上端部8a的结合。另外,通过使升降装置29A、29B的升降驱动单元33的电动机40动作,将升降体32上升到上升限位置,经由该升降体32上的进退移动台39的一对支承件50a、50b使支承台16A、16B上升到图21A所示的提升水平L3。此时,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从输送台车1侧的第一支承单元6A、6B的升降支柱部件8向上方脱离。
其次,使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动作,打开输送台车1侧的各收纳凹部12的盖板12a的同时,使切换装置30A、30B动作,将收纳于各收纳凹部12内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即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前后一对处于倒伏姿势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如图21B所示那样切换为立起姿势。具体进行说明,如图13及图14所示,利用汽缸组件75,使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的各盖板开闭操作单元70a、70b的盖板推起杆73绕左右水平支轴72旋转大致90度,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在该过程中使盖板推起杆73从输送台车1的下侧空间进入输送台车1的收纳凹部12内,同时,利用该盖板推起杆73的前端的辊73a,将各收纳凹部12的盖板12a对抗扭转螺旋弹簧12c的作用力而推起,开动到不与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起伏移动路径发生干扰的立起姿势。
若打开了盖板12a,则接着利用汽缸组件66,使切换装置30A、30B的各切换单元59a、59b的可动体61如图15~图17所示那样,从后退限位置行进移动到行进限位置,将在该可动台61上在行进限位置待机的操作体62的凹槽部62a,横向嵌合于在各收纳凹部12内处于倒伏姿势的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被操作杆60的前端的辊60a。在该状态下通过汽缸组件69使操作体62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平行地从行进限位置移动到后退限位置,由此,经由操作体62的凹槽部62a和内嵌于其中的辊60a,使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被操作杆60绕左右水平支轴13旋转。其结果是,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绕左右水平支轴13旋转,从收纳凹部12内立起,如图19中假想线所示,切换到上端部14之间彼此邻接的立起姿势。
在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之间彼此邻接时,如之前所说明,卡合部14a之间彼此卡合,而形成立起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在侧面看可靠地形成等边三角形,在其彼此重合的上端部14的正上,如图21B所示,通过升降装置29A、29B提升到提升水平L3的状态的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处于待机的状态。因此,接着利用升降驱动单元33的电动机40使升降装置29A、29B的升降体32下降,在使利用该升降体32上的进退移动台39的支承件50a、50b以提升水平L3支承的支承台16A、16B下降时,此时,该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通过升降体32上的连结销操作单元51,如之前所说明保持在从筒状体21内退出的状态,因此,下降的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外嵌于形成立起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彼此重合的上端部14,如图22A所示,利用该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承受支承台16A、16B。
在相关状态下,当利用汽缸组件49a、49b使升降体32上的进退移动台39后退移动到升降体32上的后退限位置时,连结销操作单元51的操作板57,从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的连结单元22的连结销23(被操作用小径轴部23a)向横侧方脱离,因此,该连结销23通过螺旋弹簧24的作用力进入筒状体21内,如图20所示,贯通在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筒状体21)内嵌合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彼此重叠的上端部14的卡止孔14b,将两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彼此重叠的上端部14和支承台16A、16B的被支承部19接合一体化。
如上所述,若由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处于立起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11a、11b的上端部14来支承支承台16A、16B,则如图22B所示,利用升降驱动单元33的电动机40使升降装置29A、29B的升降体32下降到下降限位置,同时,利用汽缸组件66使切换装置30A、30B的各切换单元59a、59b的可动台61后退移动至后退限位置,使该可动台61上的操作体62的凹槽部62a,从起伏支柱部件11a、11b侧的被操作杆60的辊60a向横侧方脱离,利用汽缸组件75使盖板开闭操作装置31A、31B的盖板开闭操作单元70a、70b的盖板推起杆73回动恢复到本来的倒伏姿势,由此,可使处于利用第二支承单元7A、7B以高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15的支承台16A、16B的状态的输送台车1,从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启动行进。
另外,连结销操作单元51的操作板57,在升降体32上的进退移动台39返回到后退限位置之后的适当时期,通过汽缸组件56向可动体54侧后退移动,准备下一次操作。另外,切换单元59a、59b的操作体62也在可动体61恢复到后退限位置后,通过汽缸组件69恢复到本来的行进限位置,准备下一次操作。盖板开闭操作单元70a、70b的盖板推起杆73恢复到本来的倒伏姿势时,输送台车1侧的各收纳凹部12的盖板12a,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2c的作用力而试图关闭,因此,被保持在与处于立起姿势的各起伏支柱部件11a、11b抵接的状态。
在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中的上述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必须将地上侧的各装置19A~31B,和输送台车1及在该输送台车1上支承的工件支承台15侧的操作对象部位的位置关系准确地保持一定,因此,输送台车1须要正确地停止在一定位置。因此,在该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例如图9所示,可以设置输送台车定位装置76。该图9所示的输送台车定位装置76在地上侧设置有,前端相对于设于输送台车1的底部的定位置的被卡合凹部卡脱自如的卡止片77。该卡止片77,其中间位置被起伏自如地轴支承于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平行的前后水平支轴78周围,经由轴支承于该卡止片77的下端部的凸轮从动辊79起伏操作该卡止片77的凸轮80,沿相对于输送台车1的行进路径方向正交的左右水平方向横动自如地设置,通过汽缸组件等适当的驱动装置使该凸轮80横动,由此使卡止片77进行立起运动,通过使该卡止片77的前端与停止于定位置的输送台车1的底部的被卡合凹部卡合,可将输送台车1锁定在定位置、即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各装置29A~31B将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以第二低水平支承的支承台16A、16B,移载到以高水平支承支承台16A、16B的第二支承单元7A、7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若将升降体32的下降限位置设定在与利用第一支承单元6A、6B以第一低水平支承的支承台16A、16B相对应的水平,则也可以利用各装置29A~31B将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以第一低水平支承的支承台16A、16B移载到第二支承单元7A、7B。另外,上述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的各装置29A~31B也可以利用在将以第二支承单元7A、7B以高水平支承的工件支承台15(支承台16A、16B),由第一支承单元6A、6B以第一低水平或第二低水平支承的情况。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可以作为下述手段活用,即,在汽车组装生产线中,将载置于输送台车上输送的车身的支承水平,在从输送台车的作业地板面看到的相对于车身的作业区域的高度不同的配平工序、定位工序、及底盘工序中依次变更,同时进行输送。

Claims (9)

1.一种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在一定行进路线上行进的输送台车上设置有以低水平支承工件支承台的左右一对第一支承单元、和以高水平支承该工件支承台的左右一对第二支承单元,其中,所述左右一对第二支承单元由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前后两侧彼此离开的向前后方向倾倒的倒伏姿势、和上端部彼此邻接而在侧面看形成三角形的立起姿势之间起伏自如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构成,所述工件支承台上设有由形成立起姿势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的彼此邻接的上端部所支承的被支承体,
所述输送装置在行进路径侧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配设有在由第一支承单元支承的低水平、和由第二支承单元支承的比高水平高的提升水平之间使工件支承台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的上端部设有在该起伏支柱部件形成立起姿势而彼此邻接时,在前后方向彼此嵌合而阻止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的卡合部,
设于工件支承台上的所述被支承部由外嵌于彼此邻接的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的筒状体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设于工件支承台上的所述被支承部设有连结销和弹簧,所述连结销相对于设于彼此邻接的两起伏支柱部件上端部的卡止孔而沿水平方向插脱自如,所述弹簧将该连结销施力保持在插入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升降装置具备在输送台车的行进路径的左右两侧进行升降的升降体,在该升降体上设有在左右水平方向进退自如且在行进状态下支承工件支承台的支承件、和在该支承件支承工件支承台的状态下对所述连结销进行插脱操作的连结销操作单元。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行进路径侧的工件支承水平切换位置配设有使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的切换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上连动连结有与其起伏运动连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的被操作杆,
所述切换装置设有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使相对于所述被操作杆在左右水平方向卡脱自如的操作体进行前后移动,而使起伏支柱部件在倒伏姿势和立起姿势之间进行起伏运动。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在输送台车的地板下形成有在第二支承单元的前后一对起伏支柱部件处于倒伏姿势时收纳该起伏支柱部件的收纳凹部,在该收纳凹部并设有开闭自如的盖板,在所述切换装置上并设有通过上升运动而开动所述盖板的盖板开闭操作装置。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第一支承单元具备通过由第二支承单元支承的所述被支承部来支承工件支承台的支柱部件。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第一支承单元具备使所支承的工件支承台在第一低水平和比其高的第二低水平之间升降的升降支柱部件,
在行进路径侧铺设有将升降支柱部件从第一低水平对应高度推起到第二低水平对应高度并保持在该第二低水平对应高度的凸轮轨道。
CN200910260101A 2009-02-26 2009-12-24 一种输送装置 Pending CN1018173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3430 2009-02-26
JP2009043430A JP5077582B2 (ja) 2009-02-26 2009-02-26 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7373A true CN101817373A (zh) 2010-09-01

Family

ID=4265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101A Pending CN101817373A (zh) 2009-02-26 2009-12-24 一种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77582B2 (zh)
CN (1) CN101817373A (zh)
WO (1) WO201009802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3106A (zh) * 2010-03-26 2012-11-28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搬运设备
CN103949811A (zh) * 2014-04-25 2014-07-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及焊装装置
CN104554514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搬送装置
CN112263095A (zh) * 2020-10-24 2021-01-26 顾玉德 一种堆积状态智能调节式档案柜
CN115315385A (zh) * 2020-03-27 2022-11-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组件的输送装置及车辆组件的输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8064A1 (fr) * 2013-07-04 2015-01-09 Diffumag Pieces Dispositif desassembleur pour vehicule de type tracteur agricole ou similaire
CN106826069B (zh) * 2017-03-21 2019-05-03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零件装焊平台及其汽车零件预置台和焊接平台
CN109455506B (zh) * 2018-11-02 2024-04-09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码垛机
CN110498198B (zh) * 2019-09-17 2020-07-31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gv托盘侧面支撑机构
WO2023057541A1 (de) * 2021-10-07 2023-04-13 Max Boegl Stiftung & Co. Kg Hebeeinheit, verladestation und verfahren zum heben und/oder verladen einer lad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6585B2 (ja) * 1990-12-28 1997-06-0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装置使用の組み立て設備
JP4549286B2 (ja) * 2005-12-07 2010-09-2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搬送台車
JP2008296807A (ja) * 2007-06-01 2008-12-11 Honda Motor Co Ltd ワークの昇降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3106A (zh) * 2010-03-26 2012-11-28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搬运设备
CN102803106B (zh) * 2010-03-26 2014-09-10 株式会社大福 工件搬运设备
CN104554514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搬送装置
CN103949811A (zh) * 2014-04-25 2014-07-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及焊装装置
CN103949811B (zh) * 2014-04-25 2016-09-1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焊装生产线之间输送车身的方法及焊装装置
CN115315385A (zh) * 2020-03-27 2022-11-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组件的输送装置及车辆组件的输送方法
CN112263095A (zh) * 2020-10-24 2021-01-26 顾玉德 一种堆积状态智能调节式档案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8025A1 (en) 2010-09-02
JP5077582B2 (ja) 2012-11-21
JP2010195243A (ja) 201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373A (zh) 一种输送装置
KR100981336B1 (ko) 승강하는 짐받이를 구비한 반송장치
CN107108163B (zh)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具有子部件和驻停区的冗余的传送站
CN105492242B (zh) 用于更换车辆中的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95995B (zh) 自动换轨式穿梭车
CN104912362B (zh) 简易式立体车库
KR101506363B1 (ko) 컨베이어 상으로의 차량 이재 장치
CN102803106B (zh) 工件搬运设备
CN100526138C (zh) 具有升降的被运送物支撑台的运送装置
CN103796876B (zh) 机动车辆用可移动式车顶行李架
CN204850593U (zh) 简易式立体车库
CN205840440U (zh) 一种停车机器人
CN111058667A (zh) 一种车辆搬运器、立体车库及车板交换方法
KR101262210B1 (ko) 복층형 다이 체인져
KR101510681B1 (ko) 시저스 리프트
CN103726698A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01530614U (zh) 实现大型火炬塔平移的输送设备
CN205221894U (zh) 一种面板进料装置
CN111622692A (zh) 一种新型的动力猫道
CN203977935U (zh) 用于立体车库的垂直链环升降机构及立体车库
CN102926568A (zh) 一种二维移动的载车平台及其工作方法与应用
CN108016992B (zh) 一种座椅自动跨线装置
CN110053955A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输送系统
CN204343741U (zh) 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CN103832796B (zh) 装载大吨位运送装置的水平移动方法及其水平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