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线盘及其加工方法和热压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炉,具体是一种电磁炉线盘及其加工方法和热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炉线盘上的制造方法为:先把铜线用绕线机绕在线盘上,再往线盘上的支肋上涂满耐高温粘合剂,然后烘干,接着人工把线盘上多余的凸凹不平的耐高温粘合剂铲平;然后装上磁条,再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把磁条固定在线盘底部。此制造方法容易在生产过程中把线圈或磁条铲伤,导致废品率较高,而且细小划伤肉眼不能分辨,容易留下安全隐患,生产时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而且为了尽量提高产能,必须占用多条流水线同时进行作业,设备成本相对高,同时占用大量地方,而且能耗大,制作成本较高昂,而且该方法必须使用大量的耐高温粘合剂,不符合环保的原则。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87050于2010年1月20日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磁炉发热线盘,包括支架、嵌入支架内部的磁条、盘绕于支架上的线圈,以及与线圈端部连接的套管及接线端子,上述支架为盘形,支架内圈与支架外圈之间有放射形支肋,嵌入支架内部的磁条也呈放射状分布,支架内圈和支架外圈上分布有位置相对应的卡槽,线圈上方由4~10条带锁扣压条与支架固定,带锁扣压条的两头分别插入支架的内圈卡槽和外圈卡槽内;上述支架内部在支架内圈处固定有内环防漏磁磁芯,在支架外圈处固定有外环防漏磁磁芯。据称,该发明不仅具有组合功能和内外防漏磁功能,还可大大提高线圈自身的散热能力,既安全又环保,提高了热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能耗。但是该发明对固定线圈的槽的尺寸要求较高,若槽比线芯高时,该压条形同虚设,若槽比线芯矮时,压条所受的力较大,压条容易损坏而失去固定线圈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良品率高的电磁炉线盘及其加工方法和热压成型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电磁炉线盘,包括采用耐高温热塑胶材料制成的绕线盘,其顶部盘绕有线圈和线圈槽,底部设置有放置磁条的磁条槽,其结构特征是线圈由线圈槽边缘材料加压热融后直接固定;
所述绕线盘上设置有呈放射状分布的支肋,支肋顶部对应线圈设置有渐开线式的线圈槽,支肋底部设置有放置磁条的磁条槽,磁条槽两端设置有矩形孔,磁条呈[形,磁条插入磁条槽中,且磁条两端扣入矩形孔中;磁条由磁条槽边缘材料加压热融后直接固定;
所述绕线盘周边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耳扣;未热压前的线圈槽比线圈高1-5毫米,磁条槽比磁条高1-5毫米;且高出部分为连续高出或者断续高出。
一种电磁炉线盘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热压成型设备使线圈槽高于线圈部分的材料热压变形,并覆盖在线圈顶部;通过热压成型设备使磁条槽高于磁条部分的材料热压变形,并覆盖在磁条顶部;经过高压、保温的过程后,再进行冷却,让热融状的塑胶形成线圈扣或磁条扣,从而固定线圈或磁条。
一种加工电磁炉线盘的热压成型设备,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其特征是上机架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压缸或至少一个气缸或至少一个油压缸,热压成型设备的前部设置有控制区、操作区和作业区;对应已盘绕有线圈的绕线盘设置有底模和顶模,其中,顶模为内部设置有发热体的热模;
对应已嵌入磁条的绕线盘设置有下模和上模,其中,上模为内部设置有发热体的热模。
所述底模与热压成型设备的工作台固定连接,顶部对应绕线盘底部设置有型芯;顶模对应绕线盘的顶部设置有型腔,型腔对应绕线盘的支肋设置有至少一条凸筋,凸筋长度与支肋的长度一致,高度为0.5-4毫米。
所述下模与热压成型设备的工作台固定连接,顶部对应绕线盘底部设置有型芯;上模对应绕线盘的顶部设置有型腔,型腔对应绕线盘的磁条槽设置有一条截面呈凹字形的凸块,凸块长度比磁条槽的长度短,高度为0.5-4毫米,下凹的深度为0.25-3毫米;上模对应绕线盘上的耳扣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卸料杆。
所述控制区设置有控制熔接时间、增压时间、温度控制、电源开关的按钮/旋钮和相应的显示屏/显示灯;操作区设置有操作开模动作、合模动作,增压启动或关闭、自动或手动操作的按钮/旋钮;作业区顶部通过上机架和控制区、操作区相连,作业区上部设置有上平行板,上平行板与气动增压缸或气缸连接,下平行板架空设置在上平行板下方,顶模/上模连接在下平行板底部,顶模/上模和下平行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防护板罩在顶模/上模前部;顶模/上模连接有发热管或,发热管连接到控制区上;工作区设置有工作平台,其位于上机架和下机架之间。
所述上机架后部还设置有调节高度的伸缩机构,上机架周边设置有外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本发明中的热压成型设备控制特制的热压模具把线圈上线圈槽或/和磁条槽的部分塑胶先熔化成热融状,经过高压、保温的过程后,再进行冷却,让热融状的塑胶形成线圈扣或磁条扣,从而固定线圈或磁条,本发明极大地缩短传统固定电磁炉的线盘上线圈和磁条的时间,提高该产品生产效率、良品率,节省了多条流水线和大量的劳动力,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绕线盘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盘绕线圈后的线圈槽的截面图;
图6为盘绕线圈后的线圈槽经过热压成型的截面图。
图7为底模的主视图;
图8为底模的俯视图。
图9为顶模的主视图;
图10为顶模的俯视图。
图11为下模的主视图;
图12为下模的俯视图。
图13为上模的主视图;
图14为上模的俯视图。
图15为上模的凸块与嵌入磁条的磁条槽的截面图;
图16为嵌入磁条的磁条槽的经过热压成型的截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一台热压成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左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又一台热压成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左视图。
图21为图17的控制区和操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9的控制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9的操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电磁炉线盘,包括顶部盘绕有线圈2的绕线盘1,绕线盘采用耐高温的热塑胶材料制作,绕线盘1上设置有七组呈放射状分布的支肋1.1;支肋顶部对应线圈设置有渐开式的线圈槽1.2,线圈槽比线圈高5毫米,支肋底部设置有放置磁条3的磁条槽1.3,磁条槽比磁条高5毫米。磁条槽1.3两端设置有矩形孔,磁条3呈[形,磁条插入磁条槽中,且磁条两端扣入矩形孔中。绕线盘1周边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耳扣1.4。
电磁炉线盘上线圈固定的加工方法为:如图5、图6所示,通过热压成型设备8控制热压模具使线圈槽1.2高于线圈2部分的材料热压变形,并覆盖在线圈顶部,从而将线圈紧压在线圈槽1.2内。如图15、图16所示,通过热压成型设备8控制热压模具使磁条槽1.3高于磁条3部分的材料热压变形,并覆盖在磁条3顶部,从而将磁条3紧压在磁条槽1.3底面上。
两套热压模具详细描述如下:
固定线圈用的热压模具:该套模具包括底模4和顶模5,其中,顶模5为内部设置有发热体7.1的热模。底模4与热压成型设备8的工作台8.13固定连接,顶部对应绕线盘1底部设置有型芯4.1;顶模5对应绕线盘1的顶部设置有型腔5.2,型腔对应绕线盘的支肋1.1设置有两条凸筋5.3,凸筋长度与支肋的长度一致,高度为3毫米。如图7-图10所示。
固定磁条槽用的热压模具:该套模具包括下模6和上模7,其中,上模7为内部设置有发热体7.1的热模。下模6与热压成型设备8的工作台8.13固定连接,顶部对应绕线盘1底部设置有型芯6.1;上模7对应绕线盘1的顶部设置有型腔7.2,型腔对应绕线盘的磁条槽1.3设置有一条截面呈凹字形的凸块7.3,凸块长度比磁条槽的长度短,高度为3.7毫米,下凹的深度为1.5毫米;上模7对应绕线盘1上的耳扣1.4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卸料杆7.4。如图11-14所示。
热压成型设备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台热压成型设备:参见图17、图18,该热压成型设备8包括上机架8.1和下机架8.2,上机架顶部设置有一个增压缸8.3,上机架周边设置有外罩8.5,热压成型设备8的前部设置有控制区8.6、操作区8.7和作业区8.8。其中控制区8.6和操作区8.7均设置在外罩8.5的上方,作业区8.8设置在上机架8.1内部。控制区8.6设置有控制熔接时间、增压时间、温度高低、旋钮及相应的显示屏,控制区还设置有控制电源总开关且带有显示灯的按钮;操作区8.7设置有操作开模动作、合模动作的按钮,增压启动或关闭、自动或手动操作切换的旋钮,如图21所示。作业区8.8顶部通过上机架8.1和控制区8.6、操作区8.7相连,作业区上部设置有上平行板8.9,上平行板与增压缸8.3连接,下平行板8.10架空设置在上平行板下方,顶模5连接在下平行板底部,顶模5和下平行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8.11,防护板8.12罩在顶模前部,防止烫伤操控者;顶模连接有发热管5.1,发热管连接到控制区8.6上,并受控制区的温控器控制其发热温度,作业区8.8还设置有工作平台8.13,其位于上机架8.1和下机架8.2之间,工作平台供安装底模4。
第二台热压成型设备:参见图19、图20,该热压成型设备8包括上机架8.1和下机架8.2,上机架顶部设置有一个气缸8.4,上机架周边设置有外罩8.5,热压成型设备的前部设置有控制区8.6、操作区8.7和作业区8.8,其中控制区在机体的右侧,操作区在作业区的下方,作业区设置在上机架内部。控制区8.6设置有控制熔接时间、增压时间、温度高低、旋钮及相应的显示屏,控制区还设置有控制电源总开关且带有显示灯的按钮,如图22所示。操作区8.7设置有操作开模动作、合模动作的按钮,增压启动或关闭、自动或手动操作切换的旋钮,如图23所示。作业区8.8顶部通过上机架8.1和控制区8.6、操作区8.7相连,作业区上部设置有上平行板8.9,上平行板与气缸8.4连接,下平行板8.10架空设置在上平行板下方,上模7连接在下平行板底部,上模7和下平行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8.11,防护板8.12罩在上模前部,防止烫伤操控者;上模7连接有发热管7.1,发热管连接到控制区8.6上,并受控制区的温控器控制其发热温度,作业区8.8还设置有工作平台8.13,其位于上机架8.1和下机架8.2之间,工作平台供安装下模6。
一般而言,由于电磁炉线盘上的线圈的固定要求较高,为了不让线圈在固定后会出现松脱的现象,因此在固定线圈的时候,我们选用第一台机器,由于它采用的是增压缸做施压动力,增压缸能制造比气缸更大的压力,使用该机器作线圈固定的设备,可以让线圈在线盘上更稳牢,避免经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松脱的现象。
而电磁炉线盘上的磁条的固定,将采用第二台机器。因为磁条一般较脆,受到的压力太大,容易造成磁条的损坏,从而报废该工件,而第二台机器采用了气缸做施压动力,使工件在受压时,不会受到过猛的力。
在一次性设备投资相同的情况下,以每生产10小时,产量一致为例:传统电磁炉用线盘上线圈固定的加工方法需要工人25名,消耗电费350元,粘合剂费用2400元;而本电磁炉用线盘上线圈固定的加工方法需要工人6名,消耗电费60元,粘合剂费用0元。不仅节省大量劳动力,而且不用支付额外的粘合剂费用,既节省开支,又符合环保原则。而且相对传统方法,本方法不用采用多条流水线式生产,大大减小了设备占用的厂房空间,投入减少,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