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3091B - 电池学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学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3091B
CN101803091B CN2008801066649A CN200880106664A CN101803091B CN 101803091 B CN101803091 B CN 101803091B CN 2008801066649 A CN2008801066649 A CN 2008801066649A CN 200880106664 A CN200880106664 A CN 200880106664A CN 101803091 B CN101803091 B CN 101803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alue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line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66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3091A (zh
Inventor
川濑绫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3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3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44Voltage
    • H01M8/04559Voltage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74Current
    • H01M8/04589Current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992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al or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e.g. feedback control loops, fuzzy logic, neural network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 Cell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燃料电池系统(10)由电源电路(11)、作为负载的旋转电机(22)、存储装置(38)以及控制部(40)构成。此处,电池学习系统相当于包含作为电源电路(11)的构成要素的燃料电池(30)、高频信号源(32)、电流检测单元(34)、电压检测单元(36)、存储装置(38)以及作为控制部(40)的构成要素的电池学习部(42)的部分。从电流检测单元(34)和电压检测单元(36)各自的检测值的交流成分取得阻抗值。电池学习部(42)具有:I-V特性线学习模块(44),进行I-V特性线的学习;以及学习禁止判断模块(46),对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进行判断,在超过时禁止学习。

Description

电池学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学习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实测出的特性值的学习来依次更新利用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的输出特性的电池学习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求出进行燃料电池的控制时的工作点,使用电流-电压特性或者电流-电力特性作为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前者为所谓的I-V特性,后者为所谓的I-P特性。由于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根据燃料电池的运转状况而变化,所以要利用时时刻刻的实测来进行学习并且进行更新。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源控制处理的I-V特性,记述了根据燃料电池的运转状态来进行I-V特性的校正的学习。此处,对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处于稳定运转中进行判断,在不处于稳定运转中时,认为不适于进行I-V特性的更新而基于当前记录的I-V特性进行电源控制处理,当判断为处于稳定运转中时,转移至用于I-V特性更新的处理。在用于I-V特性更新的处理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对当前时刻的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值是否符合预先确定的每个规定步骤的值,当不符合时,基于当前记录的I-V特性来进行电源控制处理,当符合时,基于来自电压传感器的实际电压值来更新I-V特性。
此外,作为实施方式2,叙述了以下内容:具有计算燃料电池的交流阻抗的单元,能够取得扣除了与交流阻抗对应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低的理论I-V特性。叙述了该理论I-V特性也在稳定运转中符合每个规定步骤的电流值时进行更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8628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能够将燃料电池的当前时刻的输出电流值和电压值作为特性值来进行输出特性线即I-V特性线的学习,此外,也能够通过利用阻抗测定来进行理论I-V特性的学习。
但是,与实际电流值和实际电压值的测定不同,阻抗值未必总是能够获得真实值。即,由于阻抗值是基于电流值和电压值而计算出的值,所以根据电流值或电压值,存在无法表示真实的阻抗的情况。例如,在电流为零的情况下,阻抗在表观上无穷大,但可能与实际的阻抗值不同。
在未取得真实的阻抗值时,如果基于表观上真实的阻抗值来求出理论I-V特性线并进行输出特性线的更新,则会进行不正确的更新,从而输出特性线的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更为正确的输出特性线的电池学习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学习系统对于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的输出特性,将预先确定的规定特性阶点的输出值作为特性值,连结各特性值而制成离散的输出特性线,并且通过实测出的特性值的学习来更新输出特性线,所述电池学习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取得电池的实际特性值的单元;取得电池的阻抗值的阻抗值取得单元;存储电池的输出特性线的存储单元;以及基于取得的实际特性值,在预先确定的规定条件下对所存储的输出特性线进行更新的更新单元,更新单元具有:判断单元,对通过阻抗值取得单元取得的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进行判断;以及禁止单元,在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取得间隔超过了阈值间隔时禁止输出特性线的更新。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优选的是,电池的输出特性是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输出特性线是I-V特性线,所述电池学习系统具有:从实际电压值中扣除基于电池的阻抗值求出的电池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低量,并将扣除上述电压降低量后的值的值作为活化过电压而计算出的单元,存储单元存储将作为电池的实际输出值的实际电流值与实际电压值建立对应而成的实际I-V特性线、和将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与活化过电压建立对应而成的理论I-V特性线,在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取得间隔超过了阈值间隔时,禁止单元禁止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并禁止基于理论I-V特性线而学习的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优选的是,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为零的情况下或者实际电流值的时间变化量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时间变化量的情况下,阻抗值取得单元不进行阻抗的取得。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优选的是,电池为燃料电池。
通过上述结构,电池学习系统取得电池的实际特性值,并基于取得的实际特性值在预先确定的规定条件下对所存储的输出特性线进行更新。然后,对电池的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取得间隔超过了阈值间隔时,禁止输出特性线的更新。在未取得真实的阻抗值时,如果基于看似真实的阻抗值来进行I-V特性线等输出特性线的更新,则有可能进行不正确的更新,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当在某个期间未取得阻抗值时禁止输出特性线的更新,所以能够防止不正确的更新,并能够获得更为正确的输出特性线。
此外,在电池学习系统中,在电池的输出特性是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时,从实际电压值中扣除基于电池的阻抗值求出的电池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低成量,并将扣除上述电压降低量后的值作为活化过电压而计算出。然后,将电流-活化过电压特性线作为理论I-V特性线,在电池的阻抗值的取得间隔超过了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时,禁止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以及禁止基于理论I-V特性线来学习的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由此,由于当在某个期间未取得阻抗值时,禁止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并禁止基于理论I-V特性线来学习的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所以能够防止不正确的更新,并能够获得更为正确的输出特性线。
此外,在电池学习系统中,由于电池为燃料电池,所以能够使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线更加正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学习系统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以输出特性为电流-电压特性而配置成格子状的特性阶点的形态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学习系统中燃料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线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与阻抗值的取得相关的电池学习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学习系统中与阻抗值的取得和学习禁止相关的时序图。
标号说明
10:燃料电池系统;11:电源电路;12:蓄电装置;14、18:平滑电容器;16:电压变换器;20:逆变器;22:旋转电机;30:燃料电池;32:高频信号源;34:电流检测单元;36:电压检测单元;38:存储装置;39:输出特性线文件;40:控制部;42:电池学习部;44:I-V特性线学习模块;46:学习禁止判断模块;48:电源驱动控制模块;60:特性阶点;62:特性值;64:特性线;66、67:I-V特性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作为进行输出特性线的学习的电池,对燃料电池进行说明,但即使是除此以外的电池,只要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碱性电池、锰电池等二次电池。
此外,在下面,对如下的燃料电池系统进行说明:具有电池学习系统,并且基于通过该学习而获得的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线来进行含有燃料电池的电源的驱动控制,但是也可以是与燃料电池的驱动控制分离的电池学习系统单独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用燃料电池和执行学习的计算机来构成电池学习系统,此外,可以将该学习结果另外用数据转送等方式传送至燃料电池驱动控制装置。
此外,在下面,作为电源电路,对包含高电压的蓄电装置、燃料电池、电压变换器以及高电压工作的变换器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包含除此以外的要素的结构。例如,可以包含系统主继电器、低电压蓄电池以及低电压工作的DC/DC转换器等。关于变换器,将其作为以电动机/发电机(M/G)即旋转电机为负载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设置以燃料电池用辅机为负载的变换器。
图1是表示具有电池学习系统的燃料电池系统10的结构的图。燃料电池系统10由电源电路11、作为负载的旋转电机22、存储装置38以及控制部40构成。此处,电池学习系统相当于包含作为电源电路11的构成要素的燃料电池30、高频信号源32、电流检测单元34、电压检测单元36、存储装置38以及作为控制部40的构成要素即电池学习部42的部分。
电源电路11包含蓄电装置12、二次电池侧的平滑电容器14、电压变换器16、燃料电池侧的平滑电容器18、燃料电池30以及逆变器20而构成。此外,在电源电路11中,在燃料电池30侧设置有高频信号源32、电流检测单元34、及电压检测单元36。
蓄电装置12是可充放电的高电压二次电池,其具有经由电压变换器16在与燃料电池30之间进行电力的交换以应对旋转电机22等负载的变动的功能。作为所述蓄电装置12,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从大约200V到大约300V的端子电压的锂离子组电池或镍氢组电池、或者电容器等。另外,由于电池学习系统能够应用于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的输出特性线的学习中,因此能够应用于锂离子组电池或镍氢组电池中,但是在下面将电池学习系统作为仅应用于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的学习中的系统来进行说明。
电压变换器16是配置在蓄电装置12和燃料电池30之间的电路。例如,在燃料电池30的电力不足时,从蓄电装置12侧经由电压变换器16向负载供给电力,在对蓄电装置12进行充电时,从燃料电池30侧经由电压变换器16向蓄电装置12供给电力。作为所述电压变换器16,可以使用包含电抗器的双向型转换器。
在电压变换器1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平滑电容器。即,在连结电压变换器16和蓄电装置12的正极侧母线和负极侧母线之间设置有二次电池侧的平滑电容器14,在连结电压变换器16和燃料电池30的正极侧母线和负极侧母线之间设置有燃料电池侧的平滑电容器18。
燃料电池30是以组合多个燃料电池单体电池而取出大约200V到大约300V左右的高电压的发电电力的方式构成的一种组电池,被称为燃料电池组。此处,各燃料电池单体电池具有如下功能:向阳极侧供给作为燃料气体的氢,并向阴极侧供给作为氧化气体的空气,利用通过固体高分子膜即电解质膜的电化学反应来取出所需的电力。
逆变器20是具有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将高电压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三相驱动电力并供给至旋转电机22的功能和相反地将来自旋转电机22的交流三相再生电力变换为高电压直流充电电力的功能的电路。所述逆变器20可以由包含开关元件和二极管等的电路构成。
电流检测单元34具有检测燃料电池30的输出电流值的功能,串联地配置于燃料电池30的负极侧母线上。根据情况,也可以将电流检测单元34配置于燃料电池30的正极侧母线上。作为所述电流检测单元34,可以使用适当的电流计。
电压检测单元36具有检测燃料电池30的输出电压值的功能,其与燃料电池30并联地配置于燃料电池30的正极侧母线和负极侧母线之间。作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36,可以使用适当的电流计。
高频信号源32是为了测定燃料电池30的阻抗而用于对燃料电池30的负极侧母线施加高频信号的装置。施加的高频信号通过电流检测单元34和电压检测单元36与直流成分不同地作为交流成分被检测。从直流成分能够分别得到作为燃料电池30的输出电流值的直流电流值和作为输出电压值的直流电压值。另外,从交流成分能够通过公知的交流阻抗法来计算出燃料电池30的阻抗。
因此,高频信号源32、电流检测单元34以及电压检测单元36相当于用于求出阻抗值而使用的阻抗值取得单元。具体来说,将电流检测单元34的检测值的交流成分和电压检测单元36的检测值的交流成分传送至控制部40,从而计算出阻抗值。
旋转电机22例如是搭载于车辆上的电动机/发电机,是在从电源电路侧供给电力时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在制动时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的三相同步型旋转电机。此处,将旋转电机22作为电源电路11的负载的例示进行表示。
存储装置38具有储存由控制部40执行的程序等的功能,而在此处,特别具有储存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文件39的功能。此处,利用图2至图4对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进行说明。下面,利用图1的标号进行说明。
所谓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是对于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将预先确定的规定特性阶点(step point)的输出值作为特性值,连结各特性值而得到的离散的特性线。
图2表示在以输出特性为电流-电压特性、横轴表示电流(I)且纵轴表示电压(V)的I-V平面上配置成格子状的特性阶点60的形态。在图2的例子中,将与特性阶点60的电流(I)相关的增量ΔS表示为固定,但是该增量ΔS也可以不是固定值。即,特性阶点60的排列只要预先确定即可,该排列的增量不需要与电流(I)、电压(V)相关而为固定值,也可以根据测定区域而形成为粗排列或细排列。
由图1中说明的电流检测单元34检测出的电流值和由电压检测单元36检测出的电压值,仅取得与图2中的特性阶点60一致的值。在图2中以黑点示出的特性阶点是通过测定而取得的燃料电池30的实测的特性值62。因此,特性值用(I=实际输出电流值、V=实际输出电压值)的组合来表示。另外,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的线是连结实测特性值62而得到的离散的特性线64,其为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的电流-电压特性线的图。另外,在下面,将燃料电池30的电流-电压特性线称为I-V特性线,将电流-电压特性称为I-V特性。由于在燃料电池30中存在内部电阻,所以I-V特性线受到由该内部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低的影响。此处,内部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阻抗并抽出其直流成分而得到。
图3表示I-V特性线随着燃料电池30的内部电阻的大小而如何变化。在电流值相同时,内部电阻越小,电压值越大。即,内部电阻为零时的I-V特性线66是电压值最高的特性线,存在内部电阻时的I-V特性线67是内部电阻越大电压值越低的特性线。
内部电阻为零时的I-V特性线66使用了从对燃料电池30进行实测而得到的输出电压值即实际电压值中扣除了由燃料电池30的内部电阻而引起的电压降低量而得到的电压值。从实际电压值中扣除了由内部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低而得到的电压值被称为活化过电压或理论电压。因此,I-V特性线66被称为电流-活化过电压特性线或者理论I-V特性线。
与此相对,由于使用由电流检测单元34实测出的实际电流值和由电压检测单元36实测出的实际电压值的I-V特性线67是在扣除由内部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低之前的实测值的I-V特性线,因此可以将其称为实际I-V特性线。
由于电池的活化过电压特性如上述那样扣除了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影响,所以比较难于受到电池的工作条件等的影响。因此,优选的是:基于实测出的阻抗值来学习理论I-V特性线,并使用学习后的理论I-V特性线来学习已经得到的实际I-V特性线。即,优选的是:基于实测出的阻抗值来更新理论I-V特性线,并基于更新后的理论I-V特性线来更新实际I-V特性线。
在上面,作为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线,说明了I-V特性线,但是作为能够用于燃料电池系统10的电源驱动控制的输出特性线,可以使用电流-电力特性线。电流-电力特性线被称为I-P特性线。关于I-P特性线,除了有利用实际电流值和活化过电压的结果的理论I-P特性线以外,还有根据由电流检测单元34实测出的实际电流值和由电压检测单元36实测出的实际电压值的结果来求出实际电力值的实际I-P特性线。
再次返回图1,将这些输出特性线的学习结果等作为输出特性线文件39存储在存储装置38中。
对输出特性线的学习如下所述地进行。在下面,对I-V特性线的学习进行说明。在I-V特性线的学习中,包括制成最初的I-V特性线的初始学习以及对于已经获得的I-V特性线基于实测出的特性值来更新I-V特性线的通常学习。
初始学习通过将在图2中说明的各特性阶点60上实测的特性值连结起来而进行。换言之,连结与实测的特性值62相当的各特性阶点而得到的线是初始学习中的最初的I-V特性线。
通常学习通过对于在初始学习等中已经得到的I-V特性线,将与实测出的实际电流值对应的电压值从已有的学习过的电压值置换成实测出的实际电压值来进行。
不论是在初始学习中,还是在通常学习中,都进行阻抗测定。因此,基于实际电流值、实际电压值以及根据它们的交流成分求出的阻抗值,对理论I-V特性线和实际I-V特性线分别进行初始学习。并且,此后基于实测出的实际电流值、实际电压值以及根据它们的交流成分求出的阻抗值,进行已经得到的理论I-V特性线的学习。即,进行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此外,基于实际电流值和实际电压值来进行已经得到的实际I-V特性线的学习。即,进行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
但是,由于阻抗值是在模型上用电压值的交流成分除以电流值的交流成分而得到的值,所以在其性质上未必总是被计算出来。即,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为零的情况下,不能取得阻抗值。此外,在电池的工作状况不正常时等,还存即使在计算上能够算出阻抗值,也并不表示作为物理性的值的阻抗值的情况。例如,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的时间变化量过大的情况等时计算上求出的值存在并不是被取得的物理性阻抗值的情况。这样,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为零的情况或者实际电流值的时间变化量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时间变化量的情况下,不能取得具有物理意义的阻抗值。
电池的学习以某一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但是当产生不能取得阻抗值的情况时,即使更新实际I-V特性值也不能进行作为其基础的理论I-V特性值的学习和更新,因此存在不能说更新后的实际I-V特性线一定进行了正确的学习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获得尽可能正确的实际I-V特性线。
图1所示的控制部40具有以使构成燃料电池系统10的各要素作为整体而进行统一工作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功能,并且在此处还具有这样的功能:进行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的学习,并在判断为阻抗值的取得不充分时禁止学习,以获得尽可能正确的实际I-V特性线。具体来说,控制部40构成为包括:电池学习部42,其对于燃料电池30的输出特性线进行基于实测值的学习;以及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8,其基于该结果进行燃料电池系统10的电源驱动控制。另外,电池学习部42具有:I-V特性线学习模块44,其进行I-V特性线的学习;以及学习禁止判断模块46,其对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进行判断,在超过时禁止学习。
所述功能能够通过软件来实现,具体来说,能够通过执行燃料电池学习程序来实现。也可以用硬件来实现所述功能的一部分。
利用图4和图5,对所述结构的作用、特别是控制部40的电池学习部42的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与阻抗值的取得相关的电池学习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与阻抗值的取得和学习禁止相关的时序图。在下面,利用图1中的标号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在燃料电池30的学习中根据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来判断是进行学习还是禁止学习的顺序的流程图。这些各顺序与电池学习程序中的相应的各处理顺序对应。
当燃料电池30的电池学习程序启动时,以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时间间隔在电流检测单元34和电压检测单元36中分别进行实际电流值和实际电压值的检测,并将检测值传送至控制部40的电池学习部42。并且,基于电流检测单元34的检测值的交流成分和电压检测单元36的检测值的交流成分计算出阻抗值。基于此来进行I-V特性线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如上所述。学习的工序通过控制部40的电池学习部42中的I-V特性线学习模块44的功能来进行。
在进行该学习时,对是否取得了阻抗值进行判断(S10)。判断在每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时进行一次。虽然阻抗值的计算在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机械地进行一次,但是有时计算出的值不具有物理意义,在该情况下,不希望将该值作为阻抗值用于电池学习中。所述处理顺序对计算出的值是否作为能够用于电池学习的阻抗值而被取得进行判断。具体来说,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为零的情况下,判断为未取得阻抗值。此外,在实际电流值的时间变化量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时间变化量的情况下,也判断为未取得阻抗值。
在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是否取得了阻抗值进行判断后,根据其结果,在此时对阻抗值的取得间隔是否在阈值间隔以下进行判断(S12)。该判断也是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次。阈值间隔可以预先任意确定。
然后,当在S12中的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当阻抗值在阈值间隔之内被正确地取得的情况下,基于该取得的阻抗值来进行学习更新(S14)。
当在S12中的判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当阻抗值在超过阈值间隔的长时间内不能被取得的情况下,禁止基于阻抗值的学习(S16)。具体来说,禁止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并禁止基于理论I-V特性线来进行学习的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S10、S12、S14、S16的顺序通过电池学习部42的学习禁止判断模块46的功能来执行。
图5是说明阻抗值的取得间隔、阈值间隔以及学习禁止的关系的时序图。图5的横轴为时间,1、2、3、……16是进行用于阻抗的测定的规定的时间间隔,即采样时机的时间。在下段的情况下,纵轴取从判断为取得了阻抗值而更新了阻抗值等起到当前为止的经过时间。此外,在上段的情况下,纵轴取学习禁止标记的值。
如上所述,在图5中的下段,横轴是测定时机的时刻,纵轴是进行阻抗值的取得后的经过时间。当在各测定时机的时刻分别进行阻抗值的取得时,在各测定时机,将进行阻抗值的取得后的经过时间重置为零,并重新从该处开始计算经过时间。在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在时间1、2、3进行阻抗值的取得,并在该处对经过时间进行重置。
此外,当在测定时机没有进行阻抗值的取得时,在该测定时机处不将上述经过时间重置为零,而是使经过时间累积,经过时间增加直到下一次取得阻抗值为止。在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在时间4、5、6、7没有取得阻抗值,经过时间不断累积,而在接下来的时间8取得阻抗值并重置经过时间。
另外,在图5的示例中,进一步示出了在时刻10、11、12取得阻抗值的情况。另外,示出了在时刻13、14没有取得阻抗值而经过时间被累积的情况。另外,示出了在接下来的时间15取得阻抗值而重置经过时间的情况。
此处,将进行阻抗值的取得后的经过时间与阈值进行比较,当经过时间超过阈值时,学习禁止标记为“1”、即禁止。当经过时间在阈值以下时,学习禁止标记为“0”、即解除禁止而进行学习。在图5的示例中,阈值被设定为测定时机的1.5倍的时间间隔。因此,当连续跨越两个测定时机没有取得阻抗值时,学习禁止标记变为“1”的禁止。然后,接下来取得了阻抗值而经过时间被重置,并且学习禁止标记变为“0”的解除禁止,从而基于取得的阻抗值再次开始学习。
这样,由于在某个期间未取得阻抗值时禁止输出特性线的学习和更新,所以能够防止不正确的更新,并能够获得更为正确的输出特性线。另外,在学习禁止期间内,基于此前学习后的阻抗值进行燃料电池的电源驱动控制。即使在该情况下,理论I-V特性线也相对于燃料电池的工作进行比较缓慢的变化,因此即使暂时直接用未更新阻抗值的理论I-V特性线,也很少对燃料电池的电源驱动控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基于理论I-V特性来更新实际I-V特性线的情况,即使禁止学习直到下一次更新阻抗值为止,也很少对燃料电池的电源驱动控制造成较大的影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使用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的电源等系统中。作为电池,除了可以使用燃料电池以外,还可以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碱性电池、锰电池等二次电池。

Claims (4)

1.一种电池学习系统,对于作为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电池的输出特性的电流-电压特性或者电流-电力特性,将作为输出值的电流值和电压值或者电流值和电力值作为特性值,将与以预先确定的规定排列配置在表示输出特性的二维平面上的多个特性阶点的各特性阶点一致的各特性值连结而制成离散的输出特性线,并且基于实测出的特性值来依次更新离散的输出特性线,所述电池学习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电池的实际特性值的单元;
以间隔规定的取得间隔的各取得时机取得电池的阻抗值的阻抗值取得单元;
存储电池的离散的输出特性线的存储单元;以及
基于取得的实际特性值在阻抗是否正常取得的条件下对所存储的离散的输出特性线进行更新的更新单元,
更新单元具有:
判断单元,对通过阻抗值取得单元取得的阻抗值的所述取得间隔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阈值间隔进行判断,以检测出没有在两个取得时机连续地正常取得阻抗;以及
禁止单元,在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取得间隔超过了阈值间隔时认为没有正常取得阻抗而禁止离散的输出特性线的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学习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池的输出特性是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输出特性线是I-V特性线,
所述电池学习系统具有:从实际电压值中扣除基于电池的阻抗值求出的电池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低量并将扣除上述电压降低量后的值作为活化过电压而计算出的单元,
存储单元存储将作为电池的实际输出值的实际电流值与实际电压值建立对应而成的实际I-V特性线、和将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与活化过电压建立对应而成的理论I-V特性线,
在通过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取得间隔超过了阈值间隔时,禁止单元禁止理论I-V特性线的更新,并禁止基于理论I-V特性线而学习的实际I-V特性线的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学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为零的情况下或者实际电流值的时间变化量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时间变化量的情况下,阻抗值取得单元不进行阻抗的取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学习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池为燃料电池。
CN2008801066649A 2007-12-14 2008-11-20 电池学习系统 Active CN101803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3055 2007-12-14
JP2007323055A JP4353299B2 (ja) 2007-12-14 2007-12-14 電池学習システム
PCT/JP2008/071083 WO2009078243A1 (ja) 2007-12-14 2008-11-20 電池学習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3091A CN101803091A (zh) 2010-08-11
CN101803091B true CN101803091B (zh) 2013-10-02

Family

ID=4079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66649A Active CN101803091B (zh) 2007-12-14 2008-11-20 电池学习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38709B2 (zh)
JP (1) JP4353299B2 (zh)
CN (1) CN101803091B (zh)
DE (1) DE112008003377B4 (zh)
WO (1) WO2009078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1575B2 (ja) * 2014-02-17 2018-02-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268607B2 (ja) * 2014-11-27 2018-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検査方法
CN107436560A (zh) 2016-05-26 2017-12-05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电源控制装置和电源控制系统
JP6579068B2 (ja) 2016-09-16 2019-09-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出力性能診断装置、燃料電池の出力性能診断システム、燃料電池の出力性能診断方法、及び燃料電池の出力性能診断プログラム
JP6856502B2 (ja) * 2017-11-20 2021-04-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2481A (en) * 1968-03-01 1970-08-04 Kw Battery Co Storage battery protective device
US4025916A (en) * 1975-10-14 1977-05-24 Goodyear Aerospace Corporation Battery condition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598549B2 (ja) 1994-11-10 2004-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発電装置
JP4000607B2 (ja) 1996-09-06 2007-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6167309A (en) * 1997-09-15 2000-12-26 Cardiac Pacemakers, Inc. Method for monitoring end of life for battery
US6262577B1 (en) * 1998-09-18 2001-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measuring quantities indicating state of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DE19936542C2 (de) * 1999-08-03 2003-06-26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s Alterungszustandes einer Gebrauchs-Batterie
JP2003014796A (ja) * 2001-07-03 2003-01-1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インピーダンスの測定装置
JP4638251B2 (ja) * 2005-02-07 2011-02-23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管理装置
JP2006220629A (ja) * 2005-02-14 2006-08-24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蓄電池の内部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蓄電池の内部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方法
JP5136945B2 (ja) 2005-07-05 2013-0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146898B2 (ja) 2005-08-10 2013-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電源制御装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電源制御方法
JP2007207442A (ja) 2006-01-30 2007-08-16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066821B2 (ja) * 2006-03-16 2012-11-07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インピーダンス計測方法
JP5062518B2 (ja) * 2006-09-11 2012-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030013B2 (ja) 2007-03-20 2012-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067707B2 (ja) 2007-05-31 2012-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07442A 2007.08.16
JP特开2007-250365A 2007.09.27
JP特开2007-48628A 2007.0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8003377T5 (de) 2010-12-30
WO2009078243A1 (ja) 2009-06-25
CN101803091A (zh) 2010-08-11
US20100287126A1 (en) 2010-11-11
JP4353299B2 (ja) 2009-10-28
JP2009146744A (ja) 2009-07-02
DE112008003377B4 (de) 2015-05-13
US8538709B2 (en) 2013-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547B (zh) 用于检测蓄电装置的异常的装置和方法
EP276290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JP3964635B2 (ja) メモリー効果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解消方法
JP4864383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劣化状態推定装置
KR101547005B1 (ko) 배터리 잔존 용량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EP280424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econdary battery
CN1898846A (zh) 电池组储能模块
KR20170004499A (ko) 배터리 팩의 전류 측정 방법
KR20170092552A (ko) 무선 네트워크 기반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02197563A (zh) 故障诊断电路、电源装置及故障诊断方法
CN103389469A (zh) 使用鲁棒h∞观测器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器
CN101803091B (zh) 电池学习系统
CN105051552A (zh) 电压传感器的故障检测装置
CN105765396A (zh) 电池剩余容量估计装置、电池剩余容量判定方法及电池剩余容量判定程序
US10434880B2 (en) External power supply apparatu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pparatus,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onitoring method
EP2869074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pre-charge resistance of battery pack
EP4156449A1 (en) Battery bank 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11257770B (zh) 一种电池包功率估算方法
WO201714038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micro-short estimation
Becherif et al. Initial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of battery using imped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al vehicle applications
JP6018169B2 (ja) 蓄電装置の故障判定方法
CN113631938B (zh) 用于检测并联电池单元的连接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CN110018386A (zh) 电池组连接可靠性的评价方法
WO2023190988A1 (ja) 電池制御装置及び電池制御方法
US20210091423A1 (en) Method for balancing states of charge of an electrical energy sto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