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2631B - 传感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2631B
CN101802631B CN200880106290.0A CN200880106290A CN101802631B CN 101802631 B CN101802631 B CN 101802631B CN 200880106290 A CN200880106290 A CN 200880106290A CN 101802631 B CN101802631 B CN 101802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cable
sensor
mentioned
sens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6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2631A (zh
Inventor
尾崎孝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33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06353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350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63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363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73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377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06900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2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2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2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26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Measur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其中,可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的浸入,另外,防止外部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传感器组件内部的热形变造成的水向传感器和周边电路的浸入,制品的可靠性高,并且可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在传感器件(2)和覆盖件(3)之间的间隙、缆芯线(6)和缆线绝缘覆盖部(7)之间的间隙、缆线绝缘覆盖部(7)与缆线外壳(8)之间的间隙以及覆盖件(3)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LQ)。

Description

传感器组件
相关申请
本申请涉及要求申请日为2007年9月10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233659;申请日为2007年9月11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235024;申请日为2007年9月12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236310,以及申请日为2007年9月13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237781的申请的优先权,其整体作为通过参照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文献而援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如,适用于汽车用的防抱死系统(ABS)传感器等的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过树脂的内嵌成型(over mold)(嵌入成型)而制造传感器和周边部件的技术正在投入实用(参照专利文献1)。在安装于汽车的轮毂轴承上而使用的车轴旋转传感器(ABS传感器)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磁体或金属体设置于轮毂轴承的旋转圈上,面对它设置磁拾取器(pickup)、霍尔传感器或磁阻元件等的磁式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部件进行内嵌成型(over mold),上述ABS传感器用作传感器组件的结构。
在已有技术中,在预先固定有传感器的传感器用支架上固定传感器部件,在其中对树脂进行内嵌成型(二次成型)。对于汽车部件,必须要求机械的强度、防水性、耐候性、耐化学品性等的性能,必须要求这样的模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8984号文献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具有下述的问题。
(1)不能够期待模制材料和内置的部件之间的粘接性。
(2)伴随内置的电子部件的本身发热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模制材料和内置部件之间的热膨胀差,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具有防水性的问题。
(3)即使在对已模制的传感器组件施加外力、模制件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仍在模制件和内置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产生防水性的问题。
对于汽车部件,特别是安装于轮毂轴承上而使用的ABS传感器等的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曝露于路面、受到盐性泥水冲刷、并且产生在从100度以上到负数十度的较大的温度变化的严酷的环境下,另外位于悬架的底部,伴随车辆行驶的振动的影响较大。ABS传感器的误动作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的影响也较大。由此,必须极力地避免因上述这样的模制材料和内置部件之间的粘接性、热膨胀差、外力等造成的间隙的发生等原因,防水性降低的情况,人们强烈希望即使对于抵抗外力造成的破损、振动的耐久性,其仍是优良的。这样的各种的严格的要求难以通过过去的树脂模制的传感器组件来满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组件,其中,可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的浸入,另外,防止外部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传感器组件内部的热形变造成的水向传感器和周边电路的浸入,制品的可靠性高,并且可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件;覆盖件,其为覆盖上述传感器件的覆盖件,由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或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缆线,该缆线与上述传感器件电连接,输出来自上述传感器件的传感信息,在上述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上述缆线的缆芯线和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与上述覆盖件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按照该方案,传感器件由覆盖件覆盖,该覆盖件由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或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缆线输出来自传感器件的传感信息。在上述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缆线中的缆芯线和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与上述覆盖件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由此,可防止水分从外部浸入到上述间隙中的情况。在不采用特殊的密封结构的情况下,仅仅预先将具有绝缘性的液体浸含于上述间隙中,可确实而简单地防止水分从外部的浸入。于是,可实现制品的可靠性高,并且可谋求制作成本降低的传感器组件。
另外,特别是通过具有弹性的覆盖件覆盖传感器件,由此,即使在因环境温度和电子部件的本身发热,在传感器件和模制件(覆盖件)中产生不同的热膨胀的情况下,仍可通过模制件的弹性,吸收热膨胀差。在上述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上述缆线的缆芯线和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与上述覆盖件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浸含液体,由此,因该间隙,可吸收热膨胀差。根据该热膨胀差,即使在上述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缆线的缆芯线和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与覆盖件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变化的情况下,仍可防止水分浸入到该间隙中的情况。
通过另外的模制件的弹性,浸含液体的间隙,可吸收热膨胀差。根据该热膨胀差,即使在浸含液体的间隙变化的情况下,仍可通过该浸含的液体,防止水分浸入到该间隙中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覆盖上述传感器件的覆盖件与缆线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减压环境下,浸渍于具有绝缘性的液体中,在上述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按照该方案,通过在减压环境下浸渍于具有绝缘性的液体中,一边排除位于上述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的气体,一边确实将液体浸含于间隙中。于是,可确实将液体充满于上述各间隙中。换言之,由于气体没有残留于上述各间隙中,故可阻止经由气体,水分浸入的情况,另外,可快速地浸含液体。于是,可谋求作业工时的降低。
也可在本发明中,在下述部件上预先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该覆盖膜减小与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表面张力,该部件为传感器件;覆盖件,该覆盖件覆盖上述传感器件,由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或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形成;缆线;缆线绝缘覆盖部;缆线外壳的一部分。在这里,上述缆线外壳指设置于缆线绝缘覆盖部的外部中的除了纵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外的部分上的部件。在此场合,可顺利地将上述液体浸含于各间隙中。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传感器件、覆盖件与缆线中的至少一部分(称为传感器组件部件)上,预先形成作为亲油性的覆盖膜的在该覆盖膜形成之前减小表面张力的覆盖膜,在上述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经由上述亲油性的覆盖膜,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按照该方案,在上述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经由上述亲油性的覆盖膜,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由此,可防止水分从外部浸入上述间隙中的情况。特别是,在传感器组件部件上,形成在上述覆盖膜形成之前减小表面张力的覆盖膜,由此,可顺利而确实地浸含上述液体。于是,可缩短浸含液体的时间,这样,谋求工时的减少。将传感器组件浸含于比如,在减压环境下具有绝缘性的液体中,将上述液体浸含于上述间隙中,但是,在象上述那样,在传感器组件部件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可通过该覆盖膜,在不极端地提高真空度的情况下,将上述液体顺利地浸含于间隙中。于是,可减少用于减压的周边设备成本。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覆盖件、缆线绝缘覆盖部与缆芯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防止水分浸入上述各间隙中的拒水层。
按照该方案,可通过在上述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方式,防止水分从外部浸入这些间隙中的情况。可在不采用特殊的密封结构等的情况下,将具有绝缘性的液体预先浸含于上述间隙中,确实而简单地防止水分从外部浸入。特别是,在覆盖件、缆线绝缘覆盖部与缆芯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防止水分浸入上述各间隙中的拒水层,由此,可更加确实地防止水分从传感器组件的外部的浸入。象这样在不采用特殊的密封结构等的情况下,可确实而简单地防止水分从外部的浸入,由此,可简化传感器组件的结构,谋求制作成本的减少。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缆线的缆线绝缘覆盖部和缆线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在上述覆盖件、缆线外壳、缆线绝缘覆盖部与缆芯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防止水分浸入上述间隙和上述各间隙中的拒水层。可确实并且简单地防止水分从上述各间隙与上述间隙浸入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缆线的缆线绝缘覆盖部和缆线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可确实而简单地防止水分从上述间隙浸入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传感器件为磁式传感器。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磁式传感器由霍尔传感器、磁阻元件、巨大磁阻元件或线圈构成。另外,上述磁式传感器也可为下述的形式,其中,其由多排的磁检测元件构成,根据对该多个磁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运算而生成的内部信号,形成预定的倍增数的输出。通过采用具有倍增的功能的传感器,可形成于作为检测对象的磁编码器等上的图案的数倍~数十倍的旋转检测分辨率。最好,上述磁式传感器按照可安装于汽车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上的方式构成。按照该方案,可实现具有机械的强度、防水性、耐候性、和耐化学品性等的性能的汽车部件。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方式和附图用于单纯的图示和说明,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部件标号表示同一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在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在缆芯线、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缆线绝缘覆盖部、缆线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在传感器组件部件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的状态的图,图4(a)为在缆线外壳、缆线绝缘覆盖部与缆芯线等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b)为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安装于汽车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上的第1应用例的剖视图;
图6为上述第2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7为上述第3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8为上述第4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9为上述第5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10为上述第6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11为上述第7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12为上述第8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13为上述第9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的剖视图;
图14为传感器组件的部分省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多个形式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各形式中所对应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在对方案的仅仅一部分进行说明的场合,方案的其它的部分与在先说明的形式相同。不仅可进行在实施的各方式中具体说明的部分的组合,而且如果组合没有产生妨碍,也可部分地将实施的方式之间组合。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用于比如,汽车用防抱死系统(ABS)传感器等。并不一定仅仅限于汽车,可应用于摩托车、铁道车辆、运输车等的各种车辆,另外,可安装于各种轴承、轴承的周边部件上。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1象图1的剖视图所示的那样,包括传感器压头2与覆盖该传感器压头2的主要部分的模制件3(相当于覆盖件)。传感器压头2包括作为磁式传感器的传感器4、电极端子5、缆芯线6、缆线绝缘覆盖部7、缆线外壳8、将这些部件定位的金属制的固定用金属件(图中未示出),与连接器9。作为传感器件的传感器4通过霍尔传感器,磁阻元件(MR传感器,MR:Magneto Resistance)、巨大磁阻元件(GMR传感器,GMR:Giant Magneto Resistance)或线圈构成的磁式传感器实现。另外,上述磁式传感器也可由多排磁检测元件构成,根据对该多个磁检测元件的输出进行运算而形成的内部信号,形成预定的倍增数的输出。通过采用具有倍增功能的传感器,可获得形成于作为检测对象的磁编码器等上的图案的,从数倍到数十倍的旋转检测分辨率。
传感器4的一个表面部面对设置于图示之外的旋转的部件上的磁铁或金属体,以规定小间距而离开地设置。上述磁铁为比如,沿圆周方向交替地磁化的磁编码器。上述金属体为比如,齿轮状的脉冲环。在传感器4的基端部上设置电端子4a,在该电端子4a上,通过压接、焊接或其它的接合方法,电连接由电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构成的电极端子5。
在电极端子5的纵向前端部,通过压接、焊接或其它的接合方法,电连接缆芯线6,设置确保该缆芯线6的电绝缘的缆线绝缘覆盖部7。在该缆芯线6的外部中的除了纵向基端部和前端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缆线绝缘覆盖部7。另外,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外部中的除了纵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缆线外壳8。缆芯线6、缆线绝缘覆盖部7和缆线外壳8相当于缆线。
在缆芯线6的纵向基端部连接电极端子5,在缆芯线6的纵向前端部连接连接器9。该连接器9包括触点9a、呈环状覆盖该触点9a的主要部分的连接器外壳9b与密封部件9c。密封部件9c按照防止水从缆线侧向触点9a的主要部分浸入的方式构成。连接器外壳9b在壁部的延伸方向一侧开放,触点9a的主要部分在外方露出。由此,触点9a和图示外的被连接部以可装卸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器外壳9b上,设置分隔各触点9a的分隔壁9ba。在连接器外壳9b的上述延伸方向基端侧,设置密封部件9c,该连接器外壳9b和密封部件9c呈带底筒状而构成。
作为覆盖件的模制件3由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或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件3覆盖传感器4、电极端子5、缆芯线6的纵向基端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一端部,与缆线外壳8的纵向一端部。传感器组件1按照通过模制件3,覆盖传感器4等的主要部分的方式成一体形成。
从优良的耐热性、低温特性和耐油性的方面来说,在该模制件3的橡胶材料中,最好采用比如,丁腈橡胶、氟橡胶,但是,也可为其它的橡胶材料。还可代替这些橡胶材料,而为热塑性弹性体。其中,特别是最好为耐热性、耐油性优良的氯乙烯类、酯类、酰胺类。在任何的场合,对传感器等进行模制的材料可为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
图2为表示在传感器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在缆芯线、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缆线绝缘覆盖部、缆线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象图2所示的那样,在由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的部件之间具有间隙。即,在模制件3和传感器4的电端子4a和电极端子5之间,具有第1环状间隙δ1,另外,在模制件3和缆芯线6的纵向基端部之间,具有第2环状间隙δ2,此外,在模制件3和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一端部之间,具有第3环状间隙δ3,此外,在模制件3和缆线外壳8的纵向一端部之间,具有环状间隙δ4。
在该环状壁部δ1、δ2、δ3、δ4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LQ(后述)。
在模制件3中的形成第2壁部3a2的凸状部10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与面对该轴线方向一端部的电极端子5的纵向前端部之间,具有第1轴向间隙δy1,在模制件3中的凸状部1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与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一端部之间,具有第2轴向间隙δy2。在模制件3中的第3壁部3a3和第4壁部3a4之间的台阶部11,与面对该台阶部11的缆线外壳8的纵向一端部之间,具有第3轴向间隙δy3。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轴向)与缆线的轴线方向同义,径向与和上述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同义。在该第1~第3轴向间隙δy1、y2、δy3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LQ。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象图3所示的那样,在位于缆线外壳8、缆线绝缘覆盖部7之间的外壳覆盖间隙δa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LQ,在位于缆线绝缘覆盖部7和缆芯线6之间的覆盖芯线间隙δb中也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LQ。第1~第4环状壁部δ1、δ2、δ3、δ4、第1~第3轴向间隙δy1、δy2、δy3、外壳覆盖间隙δa和覆盖芯线间隙δb称为间隙等。另外,图3所示的标号x1为缆线外壳8的一部分。
对浸含于间隙等中的液体LQ进行说明。
上述液体LQ为比如,硅油等的绝缘性优良的液体,可采用具有使用环境温度状态(同样在100℃的高温状态)低蒸汽压性能的液体。对于上述液体LQ,除了硅油以外,可使用氟系油、烃系等的在使用温度环境下,具有2×10-1Pa的低蒸汽压性能的,比如,真空泵油。
将该传感器组件1的整体或一部分浸渍于上述液体LQ中,将该液体LQ浸含于间隙等。
按照以上说明的传感器组件1,在上述间隙等中,浸含具有上述绝缘性的液体LQ,由此,可防止水分从传感器外部,浸入到上述间隙等中的情况。不采用特殊的密封结构等,而仅仅将具有上述绝缘性的液体LQ预先浸含于上述间隙等中,可确实而简单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浸入。于是,可实现制品的可靠性高,并且可谋求制作成本的减小的传感器组件。可特别是阻止水从图1的A、B、C的部位浸入的情况。
通过特别是借助具有弹性的模制件3而覆盖传感器压头2的主要部分,即使在因环境温度和电子部件的自己发热,在传感器压头2和模制件3中产生不同的热膨胀的情况下,仍可通过模制件3的弹性,吸收热膨胀差。在传感器压头2和模制件3之间,具有浸含液体LQ的间隙等,由此,可通过该间隙等,吸收热膨胀差。可根据上述热膨胀差,即使在传感器压头2和模制件3之间的间隙等变化的情况下,仍可防止在间隙等浸入水分的情况。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图1所示的传感器组件1,具体来说,除了连接器9以外的传感器组件1的整体在减压环境下,即1个气压以下(比如,100mmHg)浸渍于液体LQ中,由此,排除传感器组件1的内部的气体,使液体LQ确实浸含于传感器组件的内部。即,如果在减压环境下将传感器组件1浸渍于液体LQ中,则一边排除位于上述间隙等中的气体,一边确实将液体LQ浸含于该间隙等中。于是,可确实使液体LQ充满于传感器组件1的内部的间隙等中。换言之,由于气体不残留于上述间隙等,故可阻止经由气体,水分浸入的情况。另外,通过将传感器组件1在减压环境下浸渍于液体LQ中,可快速地将液体LQ浸含于传感器组件的内部。于是,可谋求作业工时的减少。
在第3实施方式中,按照顺利地进行该液体LQ的浸含的方式,在传感器组件1的各组成部件中,预先形成减小表面张力的亲油性的覆盖膜fm。图4为表示在传感器组件部件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的状态的图,图4(a)为在缆线外壳、缆线绝缘覆盖部与缆芯线等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b)为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即,在传感器4的电端子4a的外周部,电极端子5的外周部和纵向前端部,形成比如膜厚t1(膜可为覆盖膜,仅仅具有亲油性(油可容易进入即可))的覆盖膜fm。在缆芯线6的外周部(除了与电极端子5的接触端部以外),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整体,即,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外周部、内周部、纵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均形成比如,膜厚t1的亲油性的覆盖膜fm。在缆线外壳8的外周部、内周部、纵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均形成比如膜厚t1的亲油性的覆盖膜fm(覆盖膜形成部位可最差,形成于特别是与油的表面张力有问题的缆线绝缘覆盖部7上。)。这些覆盖膜fm在组装传感器压头2之前预先形成。但是,也可在传感器组件1的组装前,并且在传感器压头2组装后,在各部分上形成覆盖膜fm。
这样的亲油性的覆盖膜fm具体来说,通过氧化钛、各种界面活性剂而实现。覆盖膜材料并不限于这些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4的电极5和缆线上,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fm,但是,覆盖膜对象可位于传感器4、模制件3与缆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另外,也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减压环境下(在1个大气压以下,比如,0.1气压)将传感器组件1浸含于液体LQ中。在此场合,排除传感器组件1的内部的气体,确实将液体LQ浸含于传感器组件的内部。即,如果在减压环境下将传感器组件1浸渍于液体LQ中,则在排除位于上述间隙等的气体的同时,确实将液体LQ浸含于该间隙等中。于是,可确实将液体LQ充满于传感器组件1的内部的间隙等中。换言之,由于在上述间隙等中没有残留气体,故可阻止经由该气体,水分浸入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减压环境下将传感器组件1浸含于液体LQ中,可快速地将液体LQ浸含于传感器组件的内部。于是,可谋求作业工时的减少。
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来自图1的A、B、C那样的外部的水分浸入口,设置比如特氟龙(聚四氟乙烯:简称为特氟龙“注册商标”)等的拒水涂层hc。
对水分浸入口A的拒水涂层hc进行说明。
象图2、图4所示的那样,防止模制件3与缆线外壳8的纵向一端部之间的第4环状间隙δ4的水分浸入的拒水涂层hc沿缆线外壳8的外周,通过比如喷涂等方式设置。该拒水涂层hc在将液体LQ浸含于上述间隙等中后,设置于在缆线外壳8的纵向一端侧,并且在模制件3的基端侧壁部3k附近。也可在该基端侧壁部3k的至少一部分(第4环状间隙δ4附近)设置拒水涂层hc。显然,也可在该基端侧壁部3k的整体上设置拒水涂层hc。在于缆线外壳8的外周和模制件3的基端侧壁部3k上,设置拒水涂层hc的场合,可进一步将水分浸入口A封闭,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从该水分浸入口A浸入的效果。也可不在缆线外壳8的外周设置拒水涂层hc,而在模制件3的基端侧壁部3k的至少一部分(第4环状间隙δ4附近)设置拒水涂层hc。
对水分浸入口B的拒水涂层hc进行说明。
象图1、图3所示的那样,防止水分浸入缆线绝缘覆盖部7和缆线外壳8之间的外壳覆盖间隙δa的拒水涂层hc沿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外周,通过比如喷涂等方式设置。该拒水涂层hc在将液体LQ浸含于上述间隙等中之后,设置于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另一端部侧(面对径向外方),并且在缆线外壳8的纵向另一端附近。也可在缆线外壳8的纵向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外壳覆盖部间隙δa附近)设置拒水涂层hc。在于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外周和缆线外壳8的纵向另一端部,设置拒水涂层hc的场合,可进一步将水分浸入口B封闭,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从该水分浸入口B浸入的效果。也可不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外周设置拒水涂层hc,而在缆线外壳8的纵向另一端部设置拒水涂层hc。
对水分浸入口C上的拒水涂层hc进行说明。
象图1、图3所示的那样,防止水分浸入到缆芯线6和缆线绝缘覆盖部7之间的覆盖芯线间隙δb的拒水涂层hc沿缆芯线6的外周的露出部分,通过比如喷涂等方式设置。该拒水涂层hc在将液体LQ浸含于上述间隙等中之后,设置在缆芯线6的纵向另一端部,并且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另一端部附近。也可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另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芯线间隙δb附近)设置拒水涂层hc。在于缆芯线6的外周和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另一端部,设置拒水涂层hc的场合,可进一步将水分浸入口C封闭。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从该水分浸入口C浸入的效果。也可不在缆芯线6的外周设置拒水涂层hc,而在缆线绝缘覆盖部7的纵向另一端部设置拒水涂层hc。
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喷涂,在规定部位设置拒水涂层hc,但是,也可通过喷涂以外的方法(比如,刷涂等),在规定部位设置拒水涂层hc。作为拒水涂层,不是一定限定于特氟隆涂层,也可将比如,尼龙等设置于传感器组件的水分浸入口。同样在该场合,实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可防止水分从外部浸入)。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件采用磁式传感器,但是,该传感器件也可为从外部供电,或送出电信号输出的任何传感器件。作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也可象图2所示的那样,为在第1~第4环状间隙δ1、δ2、δ3、δ4与第1~第3轴向间隙δy 1、δy2、y3中的至少任意者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传感器组件。另外,也可为在第2~第4环状间隙δ2、δ3、δ4、外壳覆盖部间隙δa与覆盖部芯线δb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传感器组件。同样在这样的传感器组件中,通过浸含于间隙中的液体,可防止水分浸入该间隙中。实现与其它的前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安装于汽车的车轮轴承装置上的第1应用例的剖视图。在该汽车的车轮轴承装置中,为了进行各种控制,比如,对防抱死系统(ABS)、牵引控制系统(TCS)等进行控制,在该车轮轴承装置12中安装传感器组件1。即,该车轮轴承装置12包括外方部件13、内方部件14、多排的滚动体15、护圈16、密封件17、外壳18、磁编码器19(也可为脉冲环)和传感器组件1。
在图示外的车体上固定上述外方部件13,在车轮上安装内方部件14。多排滚动体15通过护圈16,沿周向按照一定间隔而介设于该外方部件13和内方部件14之间,实现轮毂轴承。在内方部件14、外方部件13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设置将位于这些内方部件14、外方部件13之间的环状空间封闭的,比如油密封件等的接触式的密封件17。在作为内方部件14的结构部件的内圈20中,设置上述磁编码器19。
在外方部件13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置封闭用的外壳18,在该外壳18上,按照与磁编码器19面对的方式,安装传感器组件1。在于外壳18中,传感器组件1的至少传感器部分嵌入的状态,传感器组件1采用图示外的螺栓、螺母等,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形成在上述传感器部分嵌入外壳18的状态,通过覆盖该传感器部分的模制件的弹性,可位于其与传感器组件1之间的外壳18的环状间隙紧密地密封的方案。
即使在该车轮轴承装置12在产生从100度以上到负数十度的较大的温度变化的严酷的环境下设置的情况下,传感器组件1的模制件仍伴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另外,在车轮轴承装置12中,即使在施加伴随车辆行驶的振动的情况下,传感器组件1的模制件仍伴随上述振动而发生弹性变形。另外,即使在传感器组件1变形的情况下,仍可防止位于内部的部件之间的绝缘性的液体,被来自外部的水等不希望地浸入的情况。即使于这样的严酷的环境下,在传感器组件1中,在传感器压头和模制件中产生不同的热膨胀的场合,仍可通过模制件的弹性吸收热膨胀差。于是,可防止在传感器压头和模制件之间不希望地产生间隙的情况,可保持传感器压头本身的防水性。于是,可实现满足汽车部件所必需的机械的强度、防水性、耐候性、耐化学品性等的性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在第1应用例中,传感器组件1安装于车轮用轴承装置上,但是,也可将传感器组件1安装于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周边部件上。在第1应用例中,传感器组件1沿轴向与磁编码器19面对,但是,传感器组件1也可沿径向与磁编码器19面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比如,用于从动轮支承用的多排角接触球轴承形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用于驱动轮支承用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锥滚型等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同样在此场合,具有与第1应用例相同的效果。
图6~图13分别为表示设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组件1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2~第9应用例的剖视图。首先,对这些各应用例共同的方案进行说明,然后,分别对各例子的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车轮用轴承安装于汽车等的车辆上,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安装于车辆的状态靠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一侧称为外侧,将构成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侧的一侧称为内侧。
在这些车轮用轴承中,在外方部件51和内方部件52之间,介设多排滚动体53,以可旋转的方式将车轮支承于车体上,设置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装置,与作为该传感器组件1检测的被检测体的磁编码器19。传感器组件1为与图1一起说明的结构,其外形不呈图1所示的形状那样,针对各例子,为对应于安装形式的形状。
外方部件51为固定侧的部件,内方部件52为旋转侧的部件。各排的滚动体53针对各排而由护圈54保持,介设于形成于外方部件51的内周上的多排的滚动面55与形成于内方部件52的外周上的多排的滚动面56之间。这些车轮用轴承构成多排的角接触球型,两排的滚动面55、55、56、56按照接触角在背面相互对合的方式形成。在下面,分别对各图的车轮用轴承进行说明。
图6所示的第2应用例为所谓的第3代,为用于驱动轮支持的例子。内方部件52由轮毂圈57、嵌合于该轮毂圈57的轴部57a的内侧部的外周的内圈58的2个部件构成,在轮毂圈57的轴部57a和内圈58的外周,分别形成上述各排的滚动面56。轮毂圈57的轴部57a具有等速接头(图中未示出)的杆部穿过其内部的中心孔57c。内圈58与形成轮毂圈57的轴部57a上的台阶部内部嵌合,通过设置于轴部57a的内侧端的压紧部57aa,固定于轮毂圈57上。轮毂圈57在外侧的端部附近的外周,具有车轮安装法兰57b,在轮和制动转子(均在图中未示出)重合于车轮安装法兰57b上的状态,通过轮毂螺栓59而安装。轮毂螺栓59压配合于设置于车轮安装法兰57b上的螺栓安装孔中。外方部件51的整体由一体部件形成,在外周具有车体安装法兰51b。外方部件51通过穿过车体安装法兰51b的螺栓孔60中的转向节螺栓,安装于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图中未示出)上。
外方部件51和内方部件52之间的轴承空间的两端通过由接触密封件等构成的密封装置61、62而密封。
磁编码器19由沿圆周方向,交替地具有磁极N、S的环状的多极磁铁构成,在滚动体53、53之间,以嵌合状态设置于内方部件52的外周面上。作为被检测体的磁编码器19由比如,在芯铁19a的外周、橡胶磁铁、塑料磁铁等的多极磁铁19b的部件,或烧结磁铁等构成。
传感器组件1按照沿径向贯穿于两个滚动体53、53之间的传感器安装孔63安装于外方部件51中,前端(埋入图1的传感器4的部分)沿径向,经由磁间隙而与上述磁编码器19面对。传感器安装孔63为比如,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通孔。传感器安装孔63的内面与传感器组件1之间也可通过O型密封圈等的接触件、粘接剂等密封。
传感器组件1包括基本嵌合于传感器安装孔63中的内径的轴状的插入部1a,与作为非插入部的头部1b,头部1b按照与外方部件5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缆线8A从头部1b引出。也可通过金属或树脂等的外壳覆盖头部1b,保护传感器组件1。
缆线8A由图1的缆芯线6、缆线绝缘覆盖部7和缆线外壳8构成。在图1的例子中,缆线呈直线状,但是,在装载于图6的第2应用例的车辆用轴承的场合,传感器组件1比如,象图14所示的那样,使缆线8A弯曲。在本图中,由图1的模制件3构成的部分的截面大致形状由假想线图示。
按照本方案的车轮用轴承,比如,即使在产生从数十度到负数十度的较大温度变化的严酷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传感器组件1的模制件3伴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另外,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即使在附加伴随车辆行驶的振动的情况下,传感器组件1的模制件3仍伴随上述振动而发生弹性变形。于是,可防止从该传感器组件1和外方部件51的传感器安装孔63的内面之间,水等不希望地浸入轴承的内部的情况。另外,即使在传感器组件1发生变形的情况下,通过位于内部的部件之间存在的绝缘性的液体,仍可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等不希望地浸入的情况。另外,即使在这样的严酷的环境下,在传感器组件1中,在传感器压头2和模制件3中产生不同热膨胀的场合,仍可通过模制件3的弹性吸收热膨胀差。于是,可防止在传感器压头2和模制件3之间,不希望地产生间隙的情况,可保持传感器压头2的本身的防水性。于是,可实现汽车部件所必需的机械的强度、防水性、耐候性、耐化学品性等的性能的车辆用轴承。
在图7所示的第3应用例中,针对图6所示的车轮用轴承,传感器组件1和磁编码器19的面对方向为轴向。在磁编码器19中,在截面为L状的芯铁19a的立板部设置多极磁铁19b。在传感器组件1中,其前端的内部的传感器4沿轴向与磁编码器19的多极磁铁19b面对。其它的部分为与图6所示的车轮用轴承相同的结构,实现与图6的车轮用轴承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8所示的第4应用例中,针对图6所示的车轮用轴承,传感器组件1经由传感器安装部件72,安装于外方部件51的内侧端。传感器安装部件72为与外方部件51的外周面嵌合,与端面接触的环状的金属板,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安装传感器组件1的传感器安装片72a。在磁编码器19中,在截面L状的芯铁19a的立板部,设置多极磁铁19b,该磁编码器19嵌合于内圈58的外周。磁编码器19兼作内侧的密封装置61的一部分。磁编码器19和传感器组件1沿轴向面对。
在该方案的场合,由于在外方部件51上,没有开设图6的第2应用例的传感器安装孔63,故没有来自传感器安装孔63的水的浸入的问题。其它的结构,效果与图6的第1应用例相同。
图9所示的第5应用例针对图8所示的第4应用例,内侧的轴承空间的密封装置61设置于磁编码器19的外部。即,在安装于外方部件51上的环状的传感器安装部件72和内圈58之间,设置由接触密封等构成的密封装置61。
在该方案的场合,磁编码器19通过密封装置61,相对外部空间而密封,防止在磁编码器19和传感器组件1之间,啮入异物等的情况。其他的方案、效果与图8的第4应用例相同。
图10所示的第6应用例针对图6所示的第2应用例,用于从动轮,轮毂圈57不具有中心孔,是实心的,外方部件51的内侧的端部沿轴向而从内方部件52延伸,通过外壳74覆盖其端面开口。外壳74通过设在外周缘上的凸部74a,嵌合而安装于外方部件51的内周。在该外壳74中,按照与磁编码器19面对的方式安装传感器组件1。在该外壳74中,在嵌入传感器组件1的至少传感器部分(埋入传感器4的部分)4A的状态,传感器组件1采用图示之外的螺栓、螺母等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
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传感器部分4A嵌入外壳74的状态,通过覆盖该传感器部分4A的模制件(弹性部件)的弹性,可形成于其与传感器组件1之间的外壳74的环状间隙δm紧密地密封。磁编码器19嵌合于内圈58的外周而安装,沿径向而与传感器组件1面对。
在该方案的场合,限于从动轮的应用,但是,通过外壳74,将外方部件51的端部开口的整体覆盖,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较高的密封性能。其它的方案,效果与图6的第1应用例相同。
图11所示的第7应用例为按照针对图10所示的第6应用例,沿轴向使磁编码器19和传感器组件1面对的方式。其它方案、效果与图10的例子相同。
图12所示的第8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为所谓的第4代的例子,其中,内方部件52由轮毂圈57A、等速接头外圈81构成。
在等速接头80中,在外圈81的球形内面和内圈82的球形外面上,分别形成沿轴向的多个轨道槽,在面对的轨道槽之间,介设有转矩传递滚珠83。该转矩传递滚珠83通过护圈84保持。内圈82嵌合于轴86上。在等速接头外圈81中,中空轴状的杆部81b从杯部81a的外底面突出。将该杆部81b插入车轮用轴承的轮毂圈57A的内部,通过扩径压紧,成一体与轮毂圈57A连接。在轮毂圈57A和等速接头外圈81上,形成内方部件52的各排的滚动面56。在等速接头外圈81的杯部81a的开口和轴86的外周之间,覆盖波纹状的套87。
传感器组件1与图6的第2应用例相同,在外方部件51上,贯穿传感器安装孔63,该传感器组件1安装于该孔63的内部。磁编码器19与图6的第2应用例相同,以嵌合状态安装于内方部件52的轮毂圈57A的外周上。磁编码器19和传感器组件1沿径向面对。
同样在该第8应用例中,关于传感器组件1,获得与图6的第2应用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13所示的第9应用例中,针对图12的第8应用例,磁编码器19沿轴向与传感器组件1面对。其它的方案,效果与图12的第8应用例相同。
另外,对于上述各应用例的车轮用轴承,对第3代和第4代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带有传感器组件的车轮用轴承也可适合于分别设置轮毂和轴承的第1代、第2代的车轮用轴承,另外,还可适用于外方部件在旋转侧,内方部件在固定侧的车轮用轴承。另外,并不限于角接触球轴承型,可适用于锥滚型、其它的各种的车轮用轴承。另外,通过传感器组件1检测的被检测体并不限于磁编码器,也可为比如,金属制的齿轮状的脉冲环。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观看本说明书,在显然的范围,容易想到各种的变更和修正方案。于是,对于这样的变更和修正方案,解释为根据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方案。

Claims (8)

1.一种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包括:
传感器件;
覆盖件,其为覆盖上述传感器件的覆盖件,由呈现橡胶弹性的材料构成;
缆线,该缆线与上述传感器件电连接,输出来自上述传感器件的传感信息;
在上述传感器件和覆盖件之间的间隙、上述缆线的缆芯线和缆线绝缘覆盖部之间的间隙、以及上述覆盖件和缆线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上述覆盖件以及缆线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减压环境下,浸渍于具有绝缘性的液体中;在上述传感器件、上述覆盖件以及上述缆线的至少一部分上预先形成亲油性的覆盖膜,该覆盖膜减小与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在上述各间隙中的至少1个间隙中,经由上述亲油性的覆盖膜,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在上述覆盖件、缆线绝缘覆盖部以及缆芯线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防止水分浸入上述各间隙中的拒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在上述缆线的缆线绝缘覆盖部和缆线外壳之间,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在上述缆线外壳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防止水分浸入的拒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在上述缆线的缆线绝缘覆盖部和缆线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浸含具有绝缘性的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上述传感器件为磁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上述磁式传感器由霍尔传感器、磁阻元件或线圈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中,上述传感器件按照可安装于汽车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上的方式构成。
CN200880106290.0A 2007-09-10 2008-09-05 传感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2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3659A JP2009063533A (ja) 2007-09-10 2007-09-10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07-233659 2007-09-10
JP2007-235024 2007-09-11
JP2007235024A JP5366383B2 (ja) 2007-09-11 2007-09-11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07-236310 2007-09-12
JP2007236310A JP5127376B2 (ja) 2007-09-12 2007-09-12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07237781A JP2009069000A (ja) 2007-09-13 2007-09-13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07-237781 2007-09-13
PCT/JP2008/002455 WO2009034698A1 (ja) 2007-09-10 2008-09-05 センサ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2631A CN101802631A (zh) 2010-08-11
CN101802631B true CN101802631B (zh) 2014-10-22

Family

ID=4045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62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2631B (zh) 2007-09-10 2008-09-05 传感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2631B (zh)
WO (1) WO20090346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79274U1 (ru) * 2018-02-06 2018-05-0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Р-сенсорс" Корпус молекулярн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датчика,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методом литья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4001B1 (en) 2012-02-01 2015-01-07 ams AG Hall sensor and sensor arrangement
CN108572262B (zh) * 2017-03-07 2021-10-22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接线端的盖件
US10502641B2 (en) 2017-05-18 2019-12-10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Floating conductor housing
US20220349731A1 (en) * 2017-07-14 2022-11-03 Nikon Corporation Encoder and drive device
US10399256B1 (en) 2018-04-17 2019-09-03 Goodrich Corporation Sealed circuit card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174A (zh) * 1985-01-14 1986-07-09 护料公司 具有位置灵敏器的超声波传感器测头驱动机构
US5388916A (en) * 1991-12-26 1995-02-14 Nt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speed of rotation of automobile wh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1570U (zh) * 1985-12-27 1987-07-16
JPH06230112A (ja) * 1993-01-29 1994-08-19 Fueroo Kogyo Kk 超音波振動子の充填構造
JPH0967456A (ja) * 1995-09-01 1997-03-11 Inoac Corp 防水構造及び防水性容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174A (zh) * 1985-01-14 1986-07-09 护料公司 具有位置灵敏器的超声波传感器测头驱动机构
US5388916A (en) * 1991-12-26 1995-02-14 Nt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speed of rotation of automobile wheel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6-230112A 1994.08.19
夏林甫.热敏电阻传感器在汽车中的一些应用.《电子元件与材料》.1993,第12卷(第04期),
热敏电阻传感器在汽车中的一些应用;夏林甫;《电子元件与材料》;19930831;第12卷(第04期);9-1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79274U1 (ru) * 2018-02-06 2018-05-0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Р-сенсорс" Корпус молекулярн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датчика,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методом литья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2631A (zh) 2010-08-11
WO2009034698A1 (ja) 200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2631B (zh) 传感器组件
CN101688880B (zh) 旋转检测传感器
US20100013463A1 (en) Rotation sensor
CN102119334A (zh) 旋转检测传感器
CN1644945A (zh) 全天候低摩擦心轴装置
JP5258451B2 (ja) 回転検出センサ
EP2045101B1 (en) Bearing device for drive wheel
WO2005040647A1 (ja) センサ付きシー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6183701A (ja) センサ付きシー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がり軸受装置
JP4916987B2 (ja) 回転検出センサ
JP2009069000A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
EP2169407A1 (en) Sensor device, and rolling bearing device with sensor
JP4548026B2 (ja) センサ付きシー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137502B2 (ja) 回転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27376B2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4916986B2 (ja) 回転検出センサ
JP2005098387A (ja) センサ付きシー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がり軸受装置
JP4547567B2 (ja) シー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9063533A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4218214B2 (ja) 密封装置
JP2008082831A (ja)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43889A (ja) 回転検出センサ
JP2009068871A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5132114B2 (ja)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82832A (ja)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