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2474A -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2474A
CN101802474A CN200880106211A CN200880106211A CN101802474A CN 101802474 A CN101802474 A CN 101802474A CN 200880106211 A CN200880106211 A CN 200880106211A CN 200880106211 A CN200880106211 A CN 200880106211A CN 101802474 A CN101802474 A CN 101802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cuff
pipeline
bonded block
bit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2474B (zh
Inventor
中田春男
北川武
嶋村隆志
平田浩之
桥本明
下町崇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02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2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2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2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8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 F16L19/1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 F16L19/14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the rings being integral with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8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 F16L19/1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5/00Constructive types of pipe joi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L13/00 - F16L23/00 ; Details of pipe joi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means
    • F16L25/14Joints for pip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o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With Pressure Member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用于与作为标准规格而预先设定好的大直径管道的连接。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间隔件(71),该间隔件作为插入口调整单元,用于连接小直径管道(P3)的情况,对插入口(16)和小直径管道(P3)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台阶部(73),该台阶部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限制小直径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以及贯穿孔调整单元,其填埋并调整大直径用套箍的大直径用贯穿孔和小直径管道(P3)之间的间隙。贯穿孔调整单元用于将大直径用套箍(3)变更为小直径用套箍(6)。由此,能够在接头主体(1)安装在设备上的状态下连接小直径管道(P3)。

Description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连接口径不同的管道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以及采用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阀、管接头、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在阀、管接头等中采用的管连接结构,通常只能连接一种直径的管道。然而,在市面上存在有直径与标准规格不同的管道作为现场管道进行贩卖。由此,例如在分离型空调机的现场布管工程中将管道连接到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上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连接作为按照标准规格预先设定的管道。为了应对该问题,以往,使用了喇叭式的接头。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接头的目的不是为了连接因规格不同而直径不同的管道,而是要连接多联式的空调机中的不同直径的管道。然而,专利文献1具有同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连接这种直径不同的管道。
此外,在空调机的领域中,随着向替代氟利昂气体进行切换,使用的制冷剂的压力也逐渐提高。由此,取代喇叭式管连接结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实用化逐渐进步。然而,对于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尚未对能够连接不同直径管道的结构进行足够的研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29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采用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阀、管结构、以及冷冻装置,所述卡套式管连接结构是以具有预定直径的大直径管道为基准进行设计的,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能够连接直径比预定直径小的小直径管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接头主体;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该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螺合于接头主体,并外装在要与接头主体连接的大直径管道上;以及大直径用套箍,该大直径用套箍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起外装在大直径管道上,并通过卡套于大直径管道上来保持大直径管道,在接头主体的轴心形成有供大直径管道插入的大直径用插入口,在大直径用插入口的最深处形成有限制大直径管道的前端位置的大直径用台阶部,在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入口形成有供大直径用套箍的前端按压的凸轮面,在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轴心形成有供大直径管道贯通的大直径用贯通孔,在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接头主体侧的侧面形成有按压大直径用套箍的按压面,在大直径用套箍的轴心形成有供大直径管道贯穿的大直径用贯穿孔,大直径用套箍的外周面为越朝向接头主体则直径越小的锥形面。此外,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插入口调整单元,该插入口调整单元用在将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插入口调整单元用于对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周面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在此,大直径管道为向接头主体进行连接的标准直径的管道,小直径管道为直径比该大直径管道小的管道。
根据该结构,在将小直径管道连接到连接大直径管道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时,能够通过插入口调整单元填埋和调整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周面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在接头主体安装于设备上的状态下,连接小直径管道。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大直径用套箍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接头主体时,大直径用套箍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根据该结构,由于大直径用套箍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在连接管道前不会发生大直径用套箍丢失的情况,而且还能够简化管道连接作业。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大直径用套箍是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且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该情况下,由于大直径用套箍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因此在重新连接大直径管道时、或者在连接小直径管道时,能够容易地对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进行再利用。另外,独立的大直径用套箍可以是单一套箍,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大直径用套箍是由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根据该结构,与大直径用套箍跟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的情况相同地,在连接管道前大直径用套箍不会丢失,而且能够简化管道连接作业。此外,在重新连接大直径管道时、或者在连接小直径管道时,通过将大直径用套箍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中卸下,能够容易地对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进行再利用。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小直径用台阶部,该小直径用台阶部用在将所述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所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小直径用台阶部限制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固定好小直径管道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向管道的卡套,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进行小直径管道的连接。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贯穿孔调整单元,该贯穿孔调整单元用在将所述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所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贯穿孔调整单元对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大直径用贯穿孔的内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差进行调整。根据该结构,能够填埋和调整大直径用套箍的大直径用贯穿孔的内周面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能够在该状态下进行向管道的卡套,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进行小直径管道的连接。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插入口调整单元为间隔件,该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和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大致相等的轴向长度,并且,使该间隔件的所述结合部件侧的端缘与位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所述凸轮面的端缘一致并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根据该结构,由于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周面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填埋,因此能够防止小直径管道的轴心的振动。此外,间隔件的结合部件侧的端面被配置成与位于结合部件相反侧的凸轮面的端缘一致。由此,在连接小直径管道时能够顺畅地将小直径用套箍的前端向管道中引导。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间隔件的所述结合部件侧的端面以与靠近所述轴心的所述凸轮面的内周侧的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根据该结构,在连接小直径管道时能够更为顺畅地使小直径用套箍的前端卡套于管道上。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的圆筒部;和由与所述凸轮面对置并形成为锥形的壁部构成、并且与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锥形面大致相等,所述锥形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因所述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大致相等。一般来说,相对于连接标称直径的规格为英寸(inch)的管道用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在连接标称直径的规格为毫米(millimeter)的管道时,管道直径的差并不是很大。因此,上述圆筒状的间隔件有着壁厚较薄、容易变形的缺点。对此,本发明中的锥形部件(taper piece)具有强度足够、且不易变形的优点。此外,通过与因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相同的效果,能够使小直径用套箍的变形为预期的形状。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面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端部上。根据该结构,小直径用台阶部容易形成。此外,即使不在接头主体上形成小直径用台阶部也能够连接小直径管道。此外,通过改变间隔件的壁厚和台阶部的厚度,能够对应直径不同的多种管道。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间隔件的圆筒部的壁厚相同的尺寸,在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中形成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插入的小直径用插入口,在所述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内端形成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根据该结构,在接头主体中形成插入口调整单元和小直径用台阶部。由此,能够使接头主体形成为兼用于大直径管道和小直径管道的规格。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小直径用套箍。根据该结构,能够配合小直径管道相应地选择套箍的贯穿孔的直径。因而,通过同时具有上述的插入口调整单元和小直径用台阶部,从而能够进行套箍的卡套。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小直径用结合部件,该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并且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通的小直径用贯通孔。根据该结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具有最适于按压小直径用套箍的按压面,因此能够使小直径用套箍更为可靠地卡套于管道上。此外,由于看不到结合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比较美观。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中时,该小直径用套箍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根据该结构,由于小直径用套箍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在连接管道前不会有小直径用套箍丢失的情况。此外,能够削减管道连接工时,部件管理工时也简化了。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或者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并且该小直径用套箍是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在该情况下,由于小直径用套箍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或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因此在重新连接小直径管道时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的再利用变得容易。此外,在利用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连接小直径管道时也能够容易地对小直径用结合部件进行再利用。另外,独立的小直径用套箍可以是单一套箍,此外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是由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根据该结构,在连接小直径管道之前,能够将小直径用套箍临时保持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由此,与小直径用套箍跟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的情况相同地,在连接管道前不会有小直径用套箍丢失的情况,而且能够简化管道连接作业。此外,在重新连接小直径管道时,通过将小直径用套箍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上卸下,能够容易地对小直径用结合部件进行再利用。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为间隔件,该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并且该间隔件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贯穿孔中,该间隔件兼用做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该情况下,大直径用套箍隔着间隔件卡套在管道上。此外,作为插入口调整单元的间隔件与作为贯穿孔调整单元的间隔件形成为一个部件。由此,能够减少连接管道时的组装工时,减少部件管理工时。进而,由于贯穿孔调整单元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因此能够简化其结构。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使用的小直径用套箍,在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前端一体形成有作为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并且该间隔件形成为可对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进行插入,并且,在将所述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的工序中将小直径用套箍卡套于小直径管道之前,该间隔件从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断开。根据该结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作为贯穿孔调整单元的小直径用套箍以及作为插入口调整单元的间隔件一体形成。由此,能够减少连接管道时的组装工时,而且减少了部件管理工时。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面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端部上。根据该结构,小直径用台阶部容易形成。此外,通过附加该间隔件,能够在不改变接头主体、大直径用套箍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状态下连接小直径管道。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间隔件的圆筒部的壁厚相同的尺寸,在所述台阶部中形成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插入的小直径用插入口,在所述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内端形成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根据该结构,在接头主体中形成插入口调整单元和小直径用台阶部。由此,能够将接头主体形成为兼用于大直径管道和小直径管道的规格。因此,即使不在间隔件中形成小直径用台阶部也能够连接小直径管道。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的圆筒部;和由与所述凸轮面对置并形成为锥形的壁部构成、并且与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凸轮面线接触,所述锥形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用的凸轮面大致相等,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小直径用套箍,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还具有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并且该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通的小直径用贯通孔。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锥形部件形成得较厚,从而能够应用于大直径管道的直径与小直径管道的直径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例如比大直径管道的管道直径小一个等级以上的情况。然而,在该情况下,在紧固结合部件时锥形部不易变形。因此,锥形部的外周面不易与接头主体的凸轮面面接触,锥形部和凸轮面不易密封。对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锥形部的外周面与接头主体的凸轮面线接触,从而对锥形部的外周面和接头主体的凸轮面进行密封。此外,使锥形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因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情况下的凸轮面大致相等。由此,能够对小直径用套箍和锥形部件进行密封。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侧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端部上。根据该结构,小直径用台阶部容易形成。此外,即使不在接头主体上形成小直径用台阶部也能够连接小直径管道。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时,该小直径用套箍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根据该结构,由于小直径用套箍与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在连接管道前不会有小直径用套箍丢失、或者对小直径用套箍产生损伤的情况。此外,也还能够简化管道连接作业。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是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且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根据该结构,在重新连接管道时,容易再次使用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另外,独立套箍可以是单一套箍,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为由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根据该结构,与小直径用套箍一体形成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上的情况相同地,在连接管道前不会有小直径用套箍丢失的情况,而且还简化了管道连接作业。此外,在重新连接小直径管道时,通过将小直径用套箍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上卸下,对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的再利用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的阀和卡套式管接头中,将上述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用于管接头部中。因而,该种阀和卡套式管接头能够应对与按照标准规格设定的管道不同的管道的连接。即,能够应对因管道系列或管道尺寸的不同而直径不同的不同直径管道的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冷冻装置采用了在制冷剂回路中采用了上述阀或者卡套式管接头。因而,本发明所述的冷冻装置能够连接不同直径管道,因此能够实现产品的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大直径管道的时候,开始紧固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出连接大直径管道时的紧固工序的剖视图,(a)是示出开始紧固时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薄壁部被切断时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边缘部卡套于管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大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完成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大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完成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卡套式管接头专用工具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间隔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开始紧固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套箍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将套箍的前边缘部卡套于管道的状态的局部视图。
图1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大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间隔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在使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结合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放大示出凸轮面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锥形部件(taper piece)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在使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在使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采用的锥形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开始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将卡套式管接头中的套箍临时组装到结合部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时候,紧固完成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大直径管道的管连接结构]
基于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为用于向直径按照标准规格预先设定好的管道(以下称作大直径管道)连接直径比大直径管道小的小直径管道的结构。在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以将大直径管道的连接作为标准规格的结构为基础。因此,首先基于图1~图5对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基础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连接直径比预定直径小的管道(以下称作小直径管道)的情况下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在空调机等冷冻装置的领域中,除了制冷剂回路中的卡套式管接头之外,还适用于将管道连接到分离型空调机的室外机上的封闭阀的管接头部。
如图1所示,卡套式管接头由接头主体1、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以及大直径用套箍3形成。接头主体1安装在从管道连接着的设备导出的管道P1上。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在外装于被连接在卡套式管接头上的大直径管道P2上的状态下结合到接头主体1中。大直径用套箍3一体形成于结合部件2中。在本说明书的以下记载中,将大直径管道称作管道P2,将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称作结合部件2,将大直径用套箍称作套箍3。此外,在本说明书的以下记载中,将接头主体1侧(图1左侧)称作前侧,将结合部件2侧(图1右侧)称作后侧。
接头主体1具有基部11、管座部12和阴螺纹筒部13。管座部12设于基部11的前端面(与结合部件2相反侧)上。此外,阴螺纹筒部13从基部11的外周部朝向后方延伸。接头主体1在阴螺纹筒部13内还具有从基部11的轴心向后方突出的轴部14。在阴螺纹筒部13内形成有与结合部件2螺合的阴螺纹13a。在轴部14的外周面与阴螺纹筒部13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部15。在连接管道时,在空间部15中收纳结合部件2的保护筒部26。基部11和阴螺纹筒部13的外形均形成为六角形的螺母状。在轴部14中形成有沿轴心从基部11向后方延伸的大直径用插入口16(以下称作插入口16)。在插入口16中插入管道P2。此外,在管座部12中形成有沿轴心从基部11向前方延伸的插入口17。在插入口17中插入管道P1。进而,在插入口16的最深部形成有大直径用台阶部18(以下称作台阶部18)。台阶部18限制管道P2的前端的位置。台阶部18形成于插入口16和插入口17之间。在台阶部18的轴心形成有比插入口16和插入口17的直径都小的连通孔。因此,利用台阶部18的前侧的台阶面限制了管道P1的前端的位置。在空间部15的最深处以将空间部15与外部连通的方式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孔。该孔为用于在卡套式管接头内的空气中水分冻结并膨胀的时候将该膨胀力向外部释放的释放孔15a。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P1与管道P2的直径相同。
在轴部14的前端、即插入口16的入口附近形成有凸轮面19。凸轮面19的前部与插入口16连续。凸轮面19形成为圆锥状,凸轮面19的直径越向后方越大。此外,凸轮面19相对于轴心的倾斜角度在轴心附近比在外周端附近大。
结合部件2具有供管道P2贯通的大直径用贯通孔21(以下称作贯通孔21)。贯通孔21与结合部件2同轴设置。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有由沿径向延伸的切口构成的圆盘状的狭缝22。在狭缝22的前方形成有螺合在接头主体1中的管连接部23。管连接部23具有管道连接机构的构成部件。在结合部件2的后端形成有能够被紧固工具把持的把持部24。把持部24的外形形成为能够被紧固工具把持的六角螺母状。如图3所示,在结合部件2紧固于接头主体1中的状态下,狭缝22的位置与接头主体1后端的位置大致一致。
管连接部23具有基部25。在基部25的前端形成有保护套箍3的外周面的保护筒部26。在基部2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接头主体1螺合的阳螺纹25a。在狭缝22与贯通孔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由薄壁的管状部构成的连结部27。连结部27连结管连接部23和把持部24。连结部27在把持部24的紧固转矩超过预定值时断开。
在管连接部23的后端面上形成有与图5所示的专用工具45的卡合突部49卡合的四个卡合孔部41。卡合孔部41的剖面成圆形形状,并且具有预定的深度。各卡合孔部41在预定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在把持部24中与卡合孔部4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四个加工用孔42。各加工用孔42在预定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加工用孔42是为了从把持部24的后端面加工卡合孔部41而设置的。
套箍3具有供管道P2贯穿的大直径用贯穿孔31(以下称作贯穿孔31)。贯穿孔31与套箍3同轴设置。套箍3形成为环状。在套箍3的后端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薄壁部28。套箍3经由薄壁部28与基部25连结,并且与结合部件2一体形成。薄壁部28在结合部件2相对于接头主体1的紧固转矩超过预定值时断开(参照图2(b))。在套箍3的后端面与基部25之间形成有空间部32。空间部32的沿轴向的剖面沿相垂直于轴心的方向延伸,并且空间部32具有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一对平面、以及越向外周越尖的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周面。此外,在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周面的顶点处形成有沿轴心延伸的短边。空间部32的前面为套箍3的后端面,空间部32的后面为基部25的前端面。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周面的后侧的倾斜面形成为套箍3的按压面29。套箍3的后端面中的靠近轴心的角部形成为后边缘部3a。
从沿轴向的剖面观察,套箍3具有:圆柱状的平行面34,该平行面34沿轴心从套箍3的后端开始延伸到中央;锥形面33,该锥形面33从中央开始越向前端越细;以及前端面,该前端面沿垂直于轴心的方向延伸。
从沿轴向的剖面观察,套箍3的平行面34与薄壁部28的前表面成大致直角。该成直角的角部通过对空间部32的倾斜的前表面从相反侧切入而形成。通过该切痕,在对结合部件2作用轴向的力时使应力容易集中于薄壁部28。
在套箍3中形成有第一凹口35和第二凹口36。各凹口35、36通过从贯穿孔31的内周面向外周面切入而形成。第一凹口35形成于套箍3的后端附近,第二凹口36形成于套箍3的前端附近。
第一凹口35的剖面形成为在外周侧具有短边的大致三角形状。第一凹口35形成为与空间部32的尖端部分相同的形状。即,空间部32为由剖面与第一凹口35相同的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外周面、和从第一凹口35的两下端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平面包围成的空间。在第一凹口35的尖端部分与套箍3的平行面34之间形成有呈环状延伸的薄壁部37。在套箍3中,以薄壁部37为中心,能够容易地将前部和后部向轴心弯曲。其结果是,套箍3的后边缘部3a卡套于管道P2上,此外,套箍3的锥形面33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紧贴。套箍3的后边缘部3a保持管道P2不被拔出,并且形成为不会将管道P2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前边缘部3b。即,后边缘部3a维持通过前边缘部3b的卡套形成的密封功能以及管道保持功能(参照图2(c))。
第二凹口36使套箍3的前端38的变形变得容易。沿第二凹口36的轴心方向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第二凹口36的后表面沿垂直于轴心的方向延伸。由此,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2进行紧固的阶段,套箍3的前端呈楔状地插入到管道P2的外周面与插入口16的内周面之间,使管道P2被临时固定(参照图2(a))。第二凹口36的后表面与贯穿孔31的内周面相交叉的交叉部形成为前边缘部3b。通过前边缘部3b,套箍3的前端卡套于管道P2上(参照图2(c))。由此,通过前边缘部3b将套箍3和管道P2密封。前边缘部3b通过卡套于管道P2上,从而使套箍3的锥形面33与凸轮面19紧贴。由此,凸轮面19与锥形面33被密封。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管接头部为这样的部分:在将套箍3按压到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上的同时,将结合部件2紧固到接头主体1中并连接管道P2。本发明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管接头部的结构的特征。在后述的连接小直径管道的情况下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也与上述管连接部的结构对应,并且包含在本发明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
管道P1、P2由铜管构成。此外,接头主体1、结合部件2和套箍3由黄铜制材料构成。所述材料最适用作冷冻装置用材料,而且具有通用性。
接着,按照图1~图4对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的管道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管道P2连接到接头主体1中之前,接头主体1安装在设备的管道P1上。接着,将管道P2插入到结合部件2的贯通孔21中,将结合部件2外装在管道2上。接着,将管道P2的前端穿过套箍3的贯穿孔31并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接着,使管道P2的前端与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的后侧台阶面抵接,并在该状态下将结合部件2与接头主体1螺合。该状态如图1所示。
接着,从图1所示状态开始用手旋转结合部件2进行紧固。这时,套箍3的前端38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抵接。从该状态开始进一步将结合部件2紧固时,套箍3的前端38被推入到管道P2的外周面和插入口16的内周面之间,管道P2被临时固定。该状态如图2(a)所示。
然后,由于套箍3的锥形面33也与凸轮面19抵接,因此结合部件2的紧固转矩增大。因此,在以后的工序中,在使用紧固工具把持保持部24的同时,将结合部件2紧固到接头主体1中。由此,在套箍3的前端按压在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上的状态下,结合部件2紧固到接头主体1中,并且对薄壁部28施加沿轴向向前的力。此时,应力集中于套箍3的薄壁部28,薄壁部28断开,由此,套箍3的后端面与结合部件2的按压面29抵接(参照图2(b))。
在套箍3从结合部件2分离后,套箍3的后端面被结合部件2的按压面29向前方按压。该按压面29以越向后方越向轴心的方式倾斜。由此,在进一步紧固结合部件2时,以薄壁部37为中心,套箍3的前部和后部被容易地分别向轴心弯曲。
其结果是,套箍3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卡套在管道P2上,套箍3的后边缘部3a和前边缘部3b分别卡套在管道P2上。如图2(c)所示,在后边缘部3a和前边缘部3b的卡套量达到预定值时,如图3所示,将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筒部13的端部以与狭缝22的前表面大致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状态下当旋转转矩达到预定值时,如图4所示,连接部27被切断,把持部24从结合部件2断开。这样,结合部件2的紧固工序结束,在管道连接作业结束后,将把持部24切断。在结合部件2紧固后,不能轻易地将管连接部23松开而将管道P2卸下。然而,在再次进行管道的连接时,使用专用工具的话,能够将管道从管连接部23卸下。
如图5所示,专用工具45具有半圆盘状的基体46、和从基体46延伸出的柄部47。在基体46上形成有半圆状的孔48。在基体46的侧面设有能够与管连接部23的卡合孔部41卡合的三个圆柱状的卡合突部49。孔48的内径比连接部27的外径稍大。卡合突部49与设于管连接部23上的四个卡合孔部41中相邻的三个卡合孔部卡合。
在将管道P2卸下时,使专用工具45的卡合突部49与管连接部23的三个卡合孔部41卡合。接着,通过利用专用工具45使管连接部23旋转,从而松开管连接部23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当管连接部23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被松开时,将接合在卡套式管接头中的管道P2从接头主体1卸下。将管道P2与管连接部23一起卸下的话,能够将新的结合部件2与其他管道P2一起连接到接头主体1。
[小直径管道的管连接结构]
接着,基于图6和图7对连接小直径管道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以与上述基本结构的差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者无需特别说明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小直径管道连接结构假定了因管道系列的不同而要连接直径比大直径管道小的管道的情况。例如,相对于基本结构的管道P2的标称直径为4/8英寸(inch)的管道(外径为12.7mm),假定连接标称直径为12.0mm的管道。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小直径管道的管连接结构中,相对于具有上述的基本结构的接头主体1,螺合与小直径用套箍6(以下称作套箍6)一体形成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以下称作结合部件5)。与结合部件2相同地,在结合部件5上形成有把持部24(未图示)。此外,在结合部件5的轴心形成有供小直径管道P3(以下称作管道P3)贯通用的小直径用贯通孔51。结合部件5的其他结构除了尺寸的少许差异以外,与大直径管道连接用的结合部件2相同。
在套箍6的轴心也形成有供管道P3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61(以下称作贯穿孔61)。套箍6的其他结构除了尺寸的少许差异以外,与套箍3是相同的。套箍6相当于本发明的贯穿孔调整单元。
将结合部件5和套箍6外装在管道P3上,在将管道P3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时,在插入口16的内周面与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此外,有着台阶部无法充分限制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的可能。对于此点,在小直径管道的管连接结构中,将间隔件71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间隔件71的外径与插入口16的内径大致相等。间隔件71的内径与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间隔件71具有圆筒部72,该圆筒部72沿轴向延伸且长度与插入口16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圆筒部72用于埋设到管道P3的外周面与插入口16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该圆筒部72构成本发明的插入口调整单元。此外,在间隔件71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形成有台阶部73。台阶部73a的厚度与管道P3的壁厚相当。台阶部73用于限制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因此,台阶部73构成本发明的小直径用台阶部。间隔件71的后端面74以与靠近轴心的凸轮面19的内周侧的表面相同的倾斜角度θ倾斜。
接着,对小直径管道P3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以连接大直径管道为标准规格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将结合部件2与套箍3一并从接头主体1上卸下(参照图1)。接着,将间隔件71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内。在管道P3上外装结合部件5和套箍6。接着,将管道P3插入到间隔件71内,使管道P3的前端与间隔件71的台阶部73的台阶面抵接。在该状态下,首先用手使结合部件5相对于接头主体1旋转来进行紧固。此时,由于间隔件71配置于插入口16的内周面和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因此套箍6的前端被按压在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和间隔件71的后端面74上。在该阶段中,套箍6的前端38呈楔状地插入到管道P3和间隔件71之间,管道P3被临时固定。
从该状态开始,通过用工具把持把持部24(参照图1),进一步紧固结合部件5,从而将薄壁部28断开,将套箍6卡套于管道P3上。即,与连接大直径管道P2的情况相同地,保持管道P3并对管道P3进行密封。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起到如下的效果。
(1)在使用以连接大直径管道P2为标准规格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利用间隔件71填埋和调整插入口16的内周面与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利用台阶部73限制管道P3前端的位置。此外,利用套箍6填埋和调整套箍6的贯穿孔61与管道P3之间的间隙。由此,在接头主体1安装于设备上的状态下,能够将小直径管道P3连接到接头主体1上。
(2)插入口调整单元由大致圆筒状的间隔件71构成,间隔件71具有与插入口16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和与插入口16的长度大致相等的轴向长度。由此,能够利用间隔件71填埋插入口16的内周面与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因而,能够防止管道P3的轴心的振动。
(3)间隔件71的后端面的尺寸与凸轮面19的前端的尺寸一致。因此,在连接管道P3时,能够顺畅地向管道P3引导套箍6的前端。特别是间隔件71的后端面74以与靠近凸轮面19的轴心的内周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由此,能够使小直径用套箍6的前端更为顺滑地卡套于管道P3上。
(4)在间隔件71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形成有台阶部73。由此,无需在接头主体1中形成小直径用台阶部,就能够将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接头主体1上。此外,通过改变间隔件71的壁厚和台阶部73的厚度,对于直径不同的管道也能够进行对应。
(5)套箍6具有供管道P3贯穿的贯穿孔61,该套箍6用于替代连接管道P2用的套箍3。由此,能够与管道P3相应地选择套箍的贯穿孔的直径。由此,能够使套箍6的前边缘部3b和后边缘部3a可靠地卡套于管道上。此外,在连接管道P3时,看不到结合部件5的贯通孔51的内周面与管道P3之间的间隙,因此比较美观。
(6)套箍6与结合部件5一体形成,并且能够在结合部件5的紧固时使套箍6与结合部件5分离。由此,能够避免在连接管道之前套箍6丢失、或者使套箍6受到损伤。此外,也能够简化连接管道和管理部件的工时。
(7)将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用于管接头部,并构成阀或者卡套式管接头的话,即使是对于作为标准规格预先设定的管道以外的不同直径的管道,也能够连接到管接头部上。即,能够应对管道系列的不同和管道尺寸的不同。
(8)此外,根据在制冷剂回路中采用该种阀或者卡套式管接头的冷冻装置,能够连接不同直径的管道,因此有利于产品的通用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和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大直径管道时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而连接小直径管道时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套箍6改变为独立的套箍,将结合部件5改变为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套箍6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套箍6从薄壁部28处断开并从结合部件2上分离后的部分。套箍6除了不是与结合部件5一体形成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套箍6是相同的。因此,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套箍6的各部分标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结合部件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合部件2相同。详细来说,第二实施方式的结合部件2为从按照连接大直径管道P2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而预先标准装备好的结合部件2中除去套箍3后的部分。在将套箍3从结合部件2中除去时,利用手指或者工具使与结合部件2一体形成的套箍活动,使薄壁部28断开,从而将套箍3从结合部件2中分离。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小直径管道P3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以连接大直径管道为标准规格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将与套箍3一体化构成的结合部件2从接头主体1中卸下。接着,将套箍3从结合部件2中卸下。接着,将间隔件71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此外,在管道P3上外装被卸下了套箍3的结合部件2和从结合部件2分离而独立了的套箍6。接着,将外装有结合部件2和套箍6的管道P3插入到间隔件71内。然后,使管道P3的前端与间隔件71的台阶部73抵接,并用手使结合部件2相对于接头主体1旋转来进行紧固。这样的话,结合部件2的按压面29抵接在套箍6的后端。图8示出了套箍6的前端抵接在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上的状态。
然后,用手进一步旋转结合部件2进行紧固。这样的话,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套箍6的前端38呈楔状地插入到管道P3和间隔件71之间,管道P3被临时固定。进一步紧固结合部件2的话,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套箍3的前边缘部3b和后边缘部3a卡套于管道P3上,管道P3被保持并密封。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作为结合部件。因此,在结合部件2的贯通孔21的内周面和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然而,该间隙不会影响到管道P3的密封和保持。此外,结合部件2的按压面29虽然是大直径用套箍用的,然而在大直径管道P2与小直径管道P3之间的外径差小的情况下,套箍6的后端的位置不会变化太多,因此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5)、(7)和(8)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独立的小直径用套箍6。因此,利用从预先标准装备好的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中卸下了大直径用套箍3后的部分,能够连接小直径管道P3。因此,实现了部件通用化,减少了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0和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连接大直径管道时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而连接小直径管道时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使用用于连接大直径管道P2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在结合部件2上一体形成有套箍3的部件。该情况下,在管道P3的外周面和套箍3的贯穿孔3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不能够使套箍3的前边缘部3b和后边缘部3a可靠地卡套于管道P3上。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管道P3的外周面和贯通孔31的内周面之间插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1不同的圆筒状的间隔件。该间隔件的外径和内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1相同。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间隔件的结构简化,采用了由两间隔件一体化构成的间隔件75。间隔件75从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延伸到结合部件2的贯通孔21。间隔件75具有圆筒部76。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圆筒部76起到插入口调整单元和贯穿孔调整单元的功能。在间隔件75的前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阶部73相同地,形成有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部77。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管道P3时,首先,将间隔件75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并在管道P3上外装结合部件2和套箍3。接着,将外装有结合部件2和套箍3的管道P3插入到间隔件75内。然后,使管道P3的前端与间隔件75的台阶部77抵接。此外,此时,以将结合部件2和套箍3外装在间隔件75上的方式,将管道P3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间隔件75内。接着,用手使结合部件2相对于接头主体1旋转来进行紧固。由此,套箍3的前端38呈楔状插入到间隔件75的外周面和插入口16的内周面之间,管道P3被临时固定。然后,使用工具将结合部件2相对于接头主体1进一步紧固。这时,如图11所示,套箍3的前边缘部3b卡套于间隔件75的圆筒部76上,并且也卡套于管道P3上。此外,套箍3的锥形面33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紧贴。由此,管道P3与间隔件75之间、间隔件75与套箍3之间,以及套箍3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之间被密封。此外,与前边缘部3b同样地,套箍3的后边缘部3a也卡套于间隔件75的圆筒部76上,并且卡套于管道P3上。这样,通过套箍3保持管道P3。
第三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2)、(4)、(7)和(8)相同的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使作为贯穿孔调整单元的间隔件、作为贯穿孔调整单元的间隔件、以及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部77一体形成,形成为一个间隔件75。因此,减少了连接管道时的组装工时,而且减少了部件的管理工时。进而,因为间隔件75形成为大致圆筒环状,因此也能够使其结构简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进行了变更。在图12中,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圆筒状的间隔件78插入到管道P3的外周面与贯穿孔31的内周面之间。间隔件78用于填埋管道P3的外周面与贯通孔31的内周面之间、以及插入口16的内周面与管道P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间隔件78从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延伸到结合部件2的贯通孔21的前部为止。间隔件78是从第三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5中省略了台阶部77而形成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假定为管道P3的外径与管道P2的外径差异不大的情况。由此,在将间隔件78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时,由于台阶部18的台阶高度比间隔件78的厚度大,因此能够以台阶部18将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限制在间隔件78的内周侧。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间隔件78起到插入口调整单元和贯穿孔调整单元的功能,台阶部18不仅起到了作为大直径用台阶部的功能,而且也能够起到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的功能。
第四实施方式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2)、(7)和(8)相同的效果。此外,在大直径管道P2与小直径管道P3之间外径的差不大的时候,可以不在间隔件中形成台阶部73、77,而是通过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来限制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因而,能够进一步简化间隔件78的结构。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图15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为对限制小直径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的台阶部的结构进行变更而形成的。在图13~图1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五实施方式除了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的台阶高度减小之外,在设置了独立于台阶部18的小直径用台阶部18a这一点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进而,第五实施方式中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的间隔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4所示,台阶部18的台阶高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1的圆筒部72的壁厚大致相同。因此,在台阶部18的轴心形成有直径与小直径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孔18b。台阶部18的孔18b朝向后方延伸,并且形成为供管道P3的前端插入的小直径用插入口。此外,在接头主体1内,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部18a与台阶部18的孔18b相邻地形成。
由此,如图14所示,在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作为插入口调整单元的间隔件81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然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间隔件81中未形成台阶部73。即,间隔件81形成为如图15所示的圆筒状。圆筒部82的外径与插入口16的内径大致相等,圆筒部82的内径与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此外,圆筒部82的轴向长度与插入口16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此外,在间隔件81安装于插入口16中的状态下,圆筒部82的后端面83位于插入口16的后端。此外,圆筒部82的后端面83以与靠近凸轮面19轴心的内周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大直径管道P2时,将管道P2的前端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并以台阶部18限制管道P2的前端,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然而,存在未使用的台阶部18a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将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预先标准装备好的大直径用套箍3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从接头主体1中卸下。接着,将间隔件81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内。此外,将与小直径用套箍6一体化形成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外装在小直径管道P3上。在该状态下,将管道P3插入到台阶部18的孔18b中。此时,管道P3前端的位置由小直径用台阶部18a所限制。第五实施方式在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之后的管道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间隔件71的台阶部73,采用具有台阶部18a的接头主体1,并且随着该变更,使间隔件的形状也发生了变更。因此,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5)~(8)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和图17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为使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81与套箍6一体化而形成的。在图16和图17中,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结合部件5、套箍6与间隔件81一体化形成。套箍6与间隔件81的结合通过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进行紧固时的旋转转矩而被切断。其结果是,第六实施方式形成为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实施方式。由此,套箍6与间隔件81的结合部85形成得比切痕86薄。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首先,将由结合部件5、套箍6和间隔件81一体化形成的部件外装于管道P3上。接着,将所述部件继续插入到接头主体1内。此时,管道P3的前端插入到作为台阶部18的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孔18b中,间隔件81嵌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和管道P3之间。接着,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使其相对于接头主体1紧固时,结合部85断开,间隔件81与套箍6分离。在进一步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使其相对于接头主体1进一步紧固时,套箍6的前端38呈楔状地插入到间隔件81与管道P3之间,管道P3被临时固定。此后,与第五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和(5)~(8)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结合部件5、套箍6和间隔件8一体化形成,因此减少了部件的管理工时。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8和图19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七实施方式除了将间隔件变为锥形部件以外,与第五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图18和图19中,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取代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81,使用锥形部件91。如图18和图19所示,锥形部件91一体化形成有圆筒部92和锥形部93。圆筒部92的外径与插入口16的内径大致相等,圆筒部92的内径与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此外,圆筒部92的轴向长度比插入口16的轴向长度短。由此,锥形部件91的圆筒部92仅插入到插入口16的入口附近。锥形部93由从圆筒部92的后端向斜后方延伸的壁部构成。锥形部93以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形成为朝向斜后方的锥形形状。锥形部93的外周面与套箍6的锥形面33大致相等地形成,锥形部93的内周面与因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大致相等地形成。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连接大直径管道P2时,不使用锥形部件91,因此与图13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完全相同。此外,在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将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预先标准装备好的大直径用套箍3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从接头主体1中卸下。接着,将锥形部件91的圆筒部92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由此,锥形部93与凸轮面19对置配置。另一方面,将与套箍6一体化的结合部件5外装于管道P3上。接着,使管道P3贯穿锥形部93的圆筒部92内,将管道P3的前端插入到台阶部18的小直径用插入口中。由此,以台阶部18a限制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接着,将与套箍6一体化的结合部件5在外装于管道P3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接头主体1进行紧固。
在该紧固作业中,套箍6的前端与锥形部93的内周面抵接,并且锥形部93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紧贴。因此,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来进行紧固时,套箍6的前端38在由锥形部93的内周面引导的同时,呈楔状地插入到圆筒部92与管道P3之间,将管道P3临时固定。此时,管道P3的前端由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周面和插入口16内的圆筒部92支撑。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插入口调整单元由小直径用插入口和圆筒部92构成。由此,虽然在圆筒部92的前方形成有间隙94,然而管道P3不会因该间隙而振动。之后的紧固除了套箍6的前端抵接在锥形部93上和锥形部93与凸轮面19紧贴之外,与第一或者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对管道进行密封和支撑。
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和(5)~(8)相同的效果。此外,相对于第五实施方式等的间隔件管壁薄容易变形的缺点,第七实施方式中的锥形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有着不易变形的优点。此外,锥形部93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因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小直径用套箍变形为预期的形状。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0和图21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都是假定了大直径管道与小直径管道之间的外径差较小的情况,具体来说,假定的是因管道规格是以英寸为基准还是以毫米为基准的不同而在管道系列中产生误差的情况。对于该点,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假定了管道的外径差更大的情况,即连接外径比大直径管道小一个等级以上的小直径管道的情况。由此,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71变换为第七实施方式那样的锥形部件101,并取代大直径用套箍3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而采用第五或者第七实施方式那样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和小直径用套箍6。在图20和图21中,对第一、第五和第七实施方式中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八实施方式的接头主体1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部分的尺寸不同,但是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此外,结合部件5和套箍6虽然与第五和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各部分的尺寸不同,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如图20和图21所示,锥形部件101由插入到插入口16中的圆筒部102、以及与凸轮面19对置配置的锥形部103一体化构成。圆筒部102的外径与插入口16的内径大致相等,圆筒部102的内径与小直径管道P3的外径大致相等。此外,圆筒部102的轴向长度比插入口16的轴向长度稍长。此外,在圆筒部102的内周面上,在圆筒部102的前端部设有小直径用台阶部104(以下称作台阶部104),该台阶部104决定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
锥形部103由从圆筒部102的后端朝向斜后方延伸的壁部构成。锥形部103以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朝向斜后方形成为锥形形状。锥形部103的外周面为大致圆锥面。详细来说,锥形部103的外周面相对于轴心的锥形角度在锥形部103的后部比前部小。此外,锥形部103的外周面沿前部和后部之间的边界部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19线接触。进而,锥形部103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因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大致相等。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大直径管道P2时,不使用锥形部件101,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在连接小直径管道P3时,取代卡套式管连接结构中预先标准装备好的大直径用套箍3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采用与小直径用套箍6一体化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首先,将锥形部件101的圆筒部102插入到卸下了大直径用套箍3和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的接头主体1的插入口16中。此时,圆筒部102插入到锥形部103的边界部与凸轮面19线接触的位置。由此,锥形部103以与凸轮面19对置并且线接触的状态进行配置。另一方面,在管道P3上外装与套箍6一体化的结合部件5。接着,将管道P3插入到圆筒部102内,使管道P3的前端抵接在台阶部104上。由此,以台阶部104限制管道P3的前端的位置。并且,用手旋转被外装在管道P3上的结合部件5使其与接头主体1螺合。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插入口调整单元由圆筒部102构成,贯穿孔调整单元由套箍6构成。
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来进行紧固后,套箍6的前端与锥形部103的内周面抵接。在用手旋转结合部件5进一步进行紧固后,套箍6的前端38在由锥形部103的内周面引导的同时,呈楔状地插入到圆筒部102和管道P3之间,将管道P3临时固定。之后的紧固除了锥形部103的边界部与凸轮面19线接触并且锥形部103的外周面和凸轮面19被密封以外,与第一和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地,对管道P3进行密封、支撑。
第八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由于锥形部件101的壁厚大,因此能够应用于与大直径管道P2的外径差大的小直径管道的连接。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2、图23和图24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九实施方式除了套箍6形成为与结合部件5独立的套箍、以及该套箍6能够临时保持于结合部件5之外,与第八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在图22、图23和图24中,对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位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套箍6从结合部件5独立出来,即与结合部件5分体形成。此外,套箍6在结合部件5紧固到接头主体1之前的阶段被临时保持在结合部件5的前部。因此,在套箍6的后端形成有沿径向朝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11。另一方面,在结合部件5的前端部形成有沿径向朝内侧突出的突起部112。此外,在结合部件5上,与突起部112相邻地形成有扩径部113。突起部112和扩径部113是用于将套箍6的突起部111压入到结合部件5中临时保持而设置的。
根据该结构,在结合部件5紧固到接头主体1之前的阶段,将套箍6的突起部111沿轴向相对于结合部件5的突起部112进行按压的话,突起部111经由突起部112被压入到扩径部113中,由此能够将套箍6临时保持在结合部件5中。此外,由于突起部111的后面和突起部112的前面均形成为锥形形状,因此顺畅地引导套箍6,并容易向结合部件5压入。突起部111和突起部112形成为能够通过沿相反方向强力地拉拽套箍6而能够将套箍6从结合部件5上卸下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结合部件5紧固到接头主体1之前的阶段,套箍6被临时保持在结合部件5中。由此,取代第八实施方式那样的使套箍6与结合部件5一体形成的部件,可以采用将套箍6临时保持在结合部件5中的部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箍6不是在结合部件5的紧固工序中从结合部件5被切离,而是在紧固前的阶段预先分离,这一点与第八实施方式不同,然而管道的连接作业基本上是相同的。
本实施方式起到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由于套箍6被临时保持在结合部件5中,因此能够将套箍6与结合部件5作为一个部件进行操作,能够简化紧固作业。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独立的套箍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在管道连接作业时等套箍的丢失。
(变形例)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以大直径管道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差小的情况为例,取代间隔件75的台阶部77,使接头主体1的台阶部18具有了作为小直径用台阶部的功能。然而,使台阶部18的台阶高度增大到比管道P2的壁厚大的话,即使是在大直径管道与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差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该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作为单一部件的独立的套箍6由例如前套箍和后套箍形成。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由单一部件构成的小直径用套箍6保存在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中。
在第一、三、五~七实施方式中,小直径用套箍6与结合部件5是一体形成的,然而也可以使小直径用套箍6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分体形成。该情况下,可以使小直径用套箍6由单一、或者多个部件形成。此外,在小直径用套箍6由单一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小直径用套箍6临时保持在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中。
在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大直径用套箍3与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分体形成。该情况下,可以使大直径用套箍3由单一或多个部件形成。此外,在大直径用套箍3由单一部件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大直径用套箍3临时保持在大直径用结合部件2中。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小直径用套箍6成为与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分体形成且不被临时保持在小直径用结合部件5中的套箍。该情况下,可以使小直径用套箍6由单一或者多个部件形成。
在第八和第九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锥形部103的外周面与凸轮面19线接触,需要改变锥形部103的外周面在前部和在后部相对于轴心的倾斜角度,然而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使外周面的前部和后部以圆滑的曲线连接,从而使锥形部103的外周面与凸轮面19线接触。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圆筒部92的长度与插入口16的长度相同,在圆筒部92的前端部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台阶部73。该情况下,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头主体1,能够将第七实施方式中的锥形部件91用作插入口调整单元和小直径用台阶部。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套箍6的前端38的壁厚大,因此在套箍6的前端38与间隔件81的结合部85的上表面存在台阶差,然而也可以省略该台阶差。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用手旋转紧固结合部件5从而对管道P3进行临时固定的作业。即,能够容易地将套箍6的前端38呈楔状地插入到间隔件81与管道P3之间。该情况下,前边缘部3b对管道P3的卡套量能够通过改变套箍6的前边缘部3b的壁厚而设定为适当的量。该情况下,优选使第二凹口36的位置向后方移动。
本发明适用于空调机等冷冻装置,但是除了冷冻装置以外,也可以应用于水管道和油压管道等的用途中。
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连接设备和管道,将接头主体1的管座部12焊接在从设备中导出的管道P1上,然而也可以在管座部12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使管座部12螺合在管道P1上。
在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结合结构和管道连接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Claims (29)

1.一种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
接头主体;
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该大直径用结合部件螺合于所述接头主体,并外装在要与所述接头主体连接的大直径管道上;以及
大直径用套箍,该大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起外装在所述大直径管道上,并通过卡套于所述大直径管道上来保持所述大直径管道,
在所述接头主体的轴心形成有供所述大直径管道插入的大直径用插入口,在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最深处形成有限制所述大直径管道的前端位置的大直径用台阶部,在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入口形成有供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前端按压的凸轮面,在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轴心形成有供所述大直径管道贯通的大直径用贯通孔,在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接头主体侧的侧面形成有按压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按压面,在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轴心形成有供所述大直径管道贯穿的大直径用贯穿孔,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外周面为越朝向所述接头主体则直径越小的锥形面,其特征在于,
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插入口调整单元,该插入口调整单元用在将所述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所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插入口调整单元用于对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周面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时,所述大直径用套箍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直径用套箍是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且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直径用套箍是由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小直径用台阶部,该小直径用台阶部用在将所述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所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小直径用台阶部限制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贯穿孔调整单元,该贯穿孔调整单元用在将所述小直径管道连接到所述接头主体的情况,该贯穿孔调整单元对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大直径用贯穿孔的内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差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为间隔件,该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和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大致相等的轴向长度,并且,使该间隔件的所述结合部件侧的端缘与位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所述凸轮面的端缘一致并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的所述结合部件侧的端面以与靠近所述轴心的所述凸轮面的内周侧的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的圆筒部;和由与所述凸轮面对置并形成为锥形的壁部构成、并且与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锥形面大致相等,所述锥形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因所述小直径管道用而形成的凸轮面大致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面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间隔件的圆筒部的壁厚相同的尺寸,在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中形成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插入的小直径用插入口,在所述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内端形成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小直径用套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具有小直径用结合部件,该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并且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通的小直径用贯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中时,该小直径用套箍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或者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并且该小直径用套箍是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是由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将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为间隔件,该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并且该间隔件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贯穿孔中,该间隔件兼用做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使用的小直径用套箍,在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前端一体形成有作为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的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并且该间隔件形成为可对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进行插入,并且,在将所述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的工序中将小直径用套箍卡套于小直径管道之前,该间隔件从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断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间隔件的内周面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的端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直径用台阶部的台阶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间隔件的圆筒部的壁厚相同的尺寸,在所述台阶部中形成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前端插入的小直径用插入口,在所述小直径用插入口的内端形成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口调整单元具有与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插入到所述大直径用插入口中的圆筒部;和由与所述凸轮面对置并形成为锥形的壁部构成、并且与所述圆筒部一体形成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凸轮面线接触,所述锥形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小直径管道用的凸轮面大致相等,
所述贯穿孔调整单元是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穿的小直径用贯穿孔、且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套箍的小直径用套箍,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还具有用于替代所述大直径用结合部件的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并且该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具有供所述小直径管道贯通的小直径用贯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台阶部为这样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一体形成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侧的与所述结合部件相反侧端部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时,该小直径用套箍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断开。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是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且由一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用套箍为由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分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构成的独立套箍,并且,在将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紧固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将所述小直径用套箍的后端临时保持于所述小直径用结合部件。
26.一种阀,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用于管接头部。
27.一种卡套式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套式管连接结构用于管接头部。
28.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装置在制冷剂回路中采用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阀。
29.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装置在制冷剂回路中采用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卡套式管接头。
CN2008801062116A 2007-09-28 2008-09-25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2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6130 2007-09-28
JP2007256130 2007-09-28
JP2008-241658 2008-09-19
JP2008241658A JP5326457B2 (ja) 2007-09-28 2008-09-19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PCT/JP2008/067285 WO2009041488A1 (ja) 2007-09-28 2008-09-25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2474A true CN101802474A (zh) 2010-08-11
CN101802474B CN101802474B (zh) 2012-05-09

Family

ID=4051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62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2474B (zh) 2007-09-28 2008-09-25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8753A1 (zh)
EP (1) EP2180221A1 (zh)
JP (1) JP5326457B2 (zh)
KR (1) KR101270329B1 (zh)
CN (1) CN101802474B (zh)
AU (1) AU2008304883B2 (zh)
WO (1) WO200904148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2706A (zh) * 2011-09-30 2014-06-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管连接结构
CN105626990A (zh) * 2010-01-21 2016-06-01 世伟洛克公司 具有用于导管配件的保持结构的导管夹持装置
CN109073119A (zh) * 2016-02-04 2018-12-21 世伟洛克公司 用于管道配件的组件保持结构
US10619770B2 (en) 2008-12-10 2020-04-14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assembly for conduit fitting
US11079046B2 (en) 2014-05-09 2021-08-03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fitting with components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y
US11703165B2 (en) 2018-04-27 2023-07-18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assembly for conduit fitt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2823B1 (ja) * 2015-08-04 2016-10-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
WO2017035439A1 (en) 2015-08-26 2017-03-02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conduit fit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129A (en) * 1890-03-25 Detachable pipe-coupling
US2332682A (en) * 1941-11-26 1943-10-26 Imp Brass Mfg Co Anchored flexible coupling
US2321260A (en) * 1942-05-23 1943-06-08 Weatherhead Co Tube coupling
US2406478A (en) * 1943-03-15 1946-08-27 Robert E Snyder Ductile tubing connector
US2943871A (en) * 1956-10-25 1960-07-05 Paul D Wurzburger Tube coupling with deformable pipe gripping cutting means
US3232648A (en) * 1962-10-11 1966-02-01 Imp Eastman Corp Tube fitting
US3285627A (en) * 1964-02-10 1966-11-15 Weatherhead Co Pipe coupling
GB2083153A (en) * 1980-09-02 1982-03-17 Williams Robert Michael Slip jam nut conduit connection
US4491427A (en) * 1981-11-17 1985-01-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eusable thermal cycling clamp
GB2124724A (en) * 1982-08-04 1984-02-22 Peglers Ltd Compression end reducers
US4575274A (en) * 1983-03-02 1986-03-11 Gilbert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Controlled torque connector assembly
US4915427A (en) * 1987-12-10 1990-04-10 Crawford Fitting Co. Coupling device for heavy-walled tubular members
US4944534A (en) * 1988-10-03 1990-07-31 Mcneil (Ohio) Corporation Frangible male coupling component
KR950007636B1 (ko) * 1990-06-07 1995-07-13 닛타·무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관연결부 및 그 관빠짐 방지기구
US5308122A (en) * 1992-07-06 1994-05-03 Tylok International, Inc. Tube coupling
JP2629546B2 (ja) * 1992-12-25 1997-07-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
US6108895A (en) * 1996-09-09 2000-08-29 The Deutsch Company Method of axially swaging a male end fitting assembly
US6629708B2 (en) * 1997-04-15 2003-10-07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with relief to reduce galling
GB9806642D0 (en) * 1998-03-27 1998-05-27 Guest John 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ube coupling
JP3730034B2 (ja) * 1998-11-10 2005-12-21 株式会社キッツ サドル付分水栓の継手の接続方法
US7066496B2 (en) * 2001-02-06 2006-06-27 Swagelok Company Fitting with separable gripping device for pipe and tube
US7497483B2 (en) * 2004-04-22 2009-03-03 Swagelok Company Fitting for tube and pipe with cartridge
JP2005321079A (ja) * 2004-05-11 2005-11-17 Hitachi Metals Ltd 変換継手
JP3939311B2 (ja) * 2004-05-25 2007-07-04 ナスコフィッ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管継手
JP4537224B2 (ja) * 2005-02-23 2010-09-01 前澤給装工業株式会社 振動吸収可撓継手
JP4067016B2 (ja) * 2005-11-17 2008-03-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の蓋構造、仕切り蓋、冷凍装置、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給水配管、配管の接続方法、及び現地配管施工方法
JP5023721B2 (ja) * 2006-01-31 2012-09-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9770B2 (en) 2008-12-10 2020-04-14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assembly for conduit fitting
US11473703B2 (en) 2008-12-10 2022-10-18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assembly for conduit fitting
CN105626990A (zh) * 2010-01-21 2016-06-01 世伟洛克公司 具有用于导管配件的保持结构的导管夹持装置
US10047887B2 (en) 2010-01-21 2018-08-14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gripp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conduit fitting
US10247336B2 (en) 2010-01-21 2019-04-02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gripp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conduit fitting
CN105626990B (zh) * 2010-01-21 2019-05-31 世伟洛克公司 具有卡套突出部的盒螺母/卡套
US10415730B2 (en) 2010-01-21 2019-09-17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gripp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conduit fitting
US10760722B2 (en) 2010-01-21 2020-09-01 Swagelok Company Fitting subassembly with retained ferrule
CN103842706A (zh) * 2011-09-30 2014-06-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管连接结构
US11079046B2 (en) 2014-05-09 2021-08-03 Swagelok Company Conduit fitting with components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y
CN109073119A (zh) * 2016-02-04 2018-12-21 世伟洛克公司 用于管道配件的组件保持结构
CN109073119B (zh) * 2016-02-04 2021-03-02 世伟洛克公司 用于管道配件的预组装件
US11703165B2 (en) 2018-04-27 2023-07-18 Swagelok Company Ferrule assembly for conduit fit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44903A (ko) 2010-04-30
WO2009041488A1 (ja) 2009-04-02
JP2009097715A (ja) 2009-05-07
US20110108753A1 (en) 2011-05-12
KR101270329B1 (ko) 2013-05-31
EP2180221A1 (en) 2010-04-28
JP5326457B2 (ja) 2013-10-30
CN101802474B (zh) 2012-05-09
AU2008304883B2 (en) 2011-03-03
AU2008304883A1 (en)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2474B (zh)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CN101784831A (zh) 两用管接头、该两用管接头用的专用工具、使用该两用管接头的冷冻装置以及分离式空调机
KR101106400B1 (ko) 플레어리스식 관조인트, 냉동 장치 및 온수 장치
CN103827564A (zh) 咬入式管连接结构
JP2010048409A (ja)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CN103842706A (zh) 管连接结构
JP2005036947A (ja) 管継手
CN101535703B (zh) 管接头、制冷装置和热泵式水加热装置
US10851915B2 (en) Pullhead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02046890A (zh) 快速释放软管导向装置
CN102265077A (zh) 卡套式管连接构造、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JP2010190325A (ja) 管接続構造、締結弛緩工具、弁、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2015124862A (ja) パイプの分岐部および分岐管ユニットと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579147B2 (ja) 管接続用補助具
CN101680581A (zh) 咬入式管接头、制冷装置和水加热装置
JP2009085343A (ja)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4858372B2 (ja)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5320884B2 (ja)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2008232227A (ja) 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冷凍装置及び温水装置
JP4008009B2 (ja) トンネル用セグメント
JP2009085342A (ja)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H11182733A (ja) 新旧ガス管の入れ替え工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235755Y2 (zh)
JP2011144844A (ja) 活管継手および分岐管継手の取付け方法
JP4618117B2 (ja) 配管の接続方法、及び管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