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056A -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056A
CN101800056A CN201010110517A CN201010110517A CN101800056A CN 101800056 A CN101800056 A CN 101800056A CN 201010110517 A CN201010110517 A CN 201010110517A CN 201010110517 A CN201010110517 A CN 201010110517A CN 101800056 A CN101800056 A CN 101800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parts
signal
leve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0056B (zh
Inventor
栗原努
木村基
横山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0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0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6Recording strategies, e.g. pulse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11B7/0062Overwriting strategies, e.g. recording pulse sequences with erasing level used for phase-change medi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激光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脉冲生成部件;第二脉冲生成部件;发光波形生成部件;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以及第二存储部件。

Description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器驱动装置(激光器驱动电路)、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激光器作为光源的记录和再现装置被用于各种领域中。例如,已开始关注使用激光器驱动装置和光学单元并且使用光盘作为记录和再现介质的光盘记录和再现装置(以下简称为光盘装置)。
作为用作光源的激光器,使用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激光器最近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装置中,因为半导体激光器很小并且高速响应于驱动电流。
作为用作记录和再现介质的可写光盘,相变光盘、磁光盘等等是广泛已知的。通过改变所施加的激光束的强度,来对这些光盘执行记录、再现和擦除。一般来说,当把信息记录到光盘上时,使用所谓的光强度调制系统,其通过改变激光束的强度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标记(mark)和空白(space)。此时,用具有30mW或更高峰值的高强度的激光束来照射光盘。在再现时,以具有比记录时低的强度(例如1mW)的激光束来照射光盘,以便能够在不破坏所记录的标记的情况下读取信息。
在所记录标记的两个边缘的位置都提供信息的标记边缘记录(markedge recording)由于增大光盘密度的优点而成为了最近可写光盘上的主流。在标记边缘记录中,标记形状的扭曲导致了数据差错。已知一种写策略技术,其中,记录功率被进行脉冲分割、被转换成多值电平,并且被控制以执行具有较少差错的记录(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早期公布No.2007-141406和“Low Noise and High-Speed Response at Highest Levels in theField Overcoming Technological Barriers of Blu-ray Eight-Times Speed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CX-PAL No.74,[在线],索尼公司,[2008年8月18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sony.co.jp/Products/SC-HP/cx_pal/vol74/pdf/featuring2_bd.pdf>。
发明内容
光盘装置包括作为可移动部分的光头(pickup)和作为固定部分的信号控制系统。一般来说,激光器驱动部件被部署在安装于光头上的半导体激光器附近,并且从信号控制系统到激光器驱动系统的连接由一柔性印刷板(柔性板)来建立。一般地,写策略电路作为固定部分被包括在信号控制系统中,并且针对每个功率电平(power level)的发光定时信号通过柔性板被传送到光头。
随着记录速度的提高,这种配置提高通过柔性板传送的发光定时信号的频率。此时,传送频带受到柔性板的限制,并且发光定时信号的间隔不能被准确地传送,这阻碍了记录速度的提高。另外,为了实现高密度和高速记录,写策略往往会变得复杂。不仅希望增大传输速率,而且希望使脉冲分割宽度细碎,或者增加功率电平的数目。
对于现有配置,随着功率电平的数目增加,用于激光器驱动控制的线路数目增加,柔性板(柔性板的宽度)变大,并且由用于确保布置空间和路线安排的长度而导致的传送频带减小的问题发生。当控制激光器的发光功率时,存在另一个问题,即如何传送用于控制发光功率的反馈信号和采样脉冲。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形而做出的。希望提供一种机制,其能够解决在采用写策略技术时信号传送数目和传送频带减小的问题。此外,希望提供一种在考虑写策略技术的应用的同时生成和传送用于控制发光功率的信号(反馈信号和采样脉冲)的方法的新机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提供了一种激光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检测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基准脉冲,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之间改变的定时,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以及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检测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改变脉冲,该改变脉冲指示出空白和标记的各个发光波形的分割功率电平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激光器驱动装置还包括:发光波形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发光波形的每个功率电平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以及发光电平式样(light emissionlevel pattern)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指示出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该激光器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存储部件,该第二存储部件包括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一主存储部件和一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该多个辅助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存储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得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式,提供了一种光装置,包括:激光元件;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激光元件;光学构件,用于引导从激光元件发射的激光;以及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记录时钟和记录数据,生成由对于空白和标记具有不同电平的驱动信号的组合形成的限定发光波形的多个脉冲信号。该光装置还包括传送信号生成部件,该传送信号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由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所生成的多个脉冲信号,来生成第一传送信号和第二传送信号,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改变脉冲指示出发光波形的改变定时。该光装置还包括:脉冲生成部件,该脉冲生成部件包括第一脉冲生成部件和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该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基准脉冲,该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改变脉冲;以及发光波形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发光波形的每个功率电平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该光装置还包括: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指示出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以及第二存储部件,该第二存储部件包括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一主存储部件和一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该多个辅助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存储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得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该光装置还包括传送构件,用于传送信号,该传送构件被置于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之间,在该第一安装部件中安装了激光元件、驱动部件、光学构件、脉冲生成部件、发光波形生成部件、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以及第二存储部件,在该第二安装部件中安装了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和传送信号生成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传送较少种类的信号,因此解决了传送数目和传送频带减小的问题。这是因为缓和了由用于确保信号线布置空间和路线安排的长度而导致的问题。此外,通过使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信息,可以改变发光波形的功率电平和采样脉冲的设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作为光装置的示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1B是帮助说明光学光头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2A是帮助说明写策略的示图;
图2B至2D是帮助说明应用了写策略的信号接口方法的第一比较示例的示图;
图2E是帮助说明应用了写策略的信号接口方法的第二比较示例的示图;
图2F是帮助说明应用了写策略的信号接口方法的第三比较示例的示图;
图3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第一示例)的示图;
图3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第二示例)的示图;
图3C至3F是帮助说明应用了写策略的本实施例的基本原理的示图;
图4A是用于实现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示图;
图4B是帮助说明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中使用的存储器电路中存储的信息与电流开关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4C是帮助说明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操作的示图(第一示例);
图4D是帮助说明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操作的示图(第二示例);
图4E是帮助说明与图4C和4D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5A和5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5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操作的示图;
图5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示图;
图5E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第一示例);
图5F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第二示例);
图5G是帮助说明与图5E和5F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5H是帮助说明与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缘连续性检测功能相对比的根据比较示例的边缘转变方向检测功能的示图;
图6A和6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6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
图6D是帮助说明与图6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7A和7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7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
图7D是帮助说明与图7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8A和8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8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
图8D是帮助说明与图8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9A和9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9C是帮助说明用于APC的功率电平式样的示图;
图9D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的操作的示图;
图9E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示图;
图9F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第一示例);
图9G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第二示例);
图9H是帮助说明与图9E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图10A是帮助说明采样脉冲的设定的第一示例的示图;
图10B是帮助说明采样脉冲的设定的第二示例的示图;
图10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第一示例);
图10D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第二示例);并且
图10E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第三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顺便说一下,将按以下次序来进行描述。
1.记录和再现装置的配置概况
2.信号接口的问题和作为措施的方法的原理
3.信号接口的系统配置
4.顺序系统的基础(一个复位信号RS和一个边缘信号ES)
5.第一实施例(一个复位信号RS和两个边缘信号ES)
6.第二实施例(岸-沟(land-groove)记录系统)
7.第三实施例(CAV和ZCLV记录中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
8.第四实施例(OPC记录功率调整)
9.第五实施例(APC发光功率调整)
10.第六实施例(采样脉冲设定改变)
<记录和再现装置>
图1A是示出作为光学装置的示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光盘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1B是帮助说明光学光头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光盘OD不仅可以是诸如CD(致密盘)、CD-ROM(只读存储器)等等之类的所谓的仅限再现的光盘,而且例如可以是诸如CD-R(可记录)之类的一次写入式光盘或者诸如CD-RW(可再写)之类的可再写光盘。另外,光盘不限于CD类光盘,而且例如可以是MO(磁光盘)、普通DVD(数字视频或多功能盘)或者诸如使用具有约405nm的波长的激光的下一代DVD之类的DVD型光盘。DVD系统例如包括DVD-RAM/-R/+R/-RW/+RW。此外,光盘可以是具有大约为当前CD格式的记录密度的两倍的记录密度并同时遵循当前CD格式的所谓双密度CD(DDCD;DD=双密度)、CD-R或CD-RW。
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1包括光学光头14和光头控制部件32。光学光头14将信息记录到光盘OD上或者再现光盘OD上的信息。光学光头14受光头控制部件32的控制。光头控制部件32控制从光学光头14发射的激光束相对于光盘OD的半径方向位置(跟踪伺服)和从光学光头14发射的激光束相对于光盘OD的焦点方向位置(聚焦伺服)。
记录和再现装置1包括作为旋转控制部件(旋转伺服系统)的主轴电机10、电机驱动器12和主轴电机控制部件30。主轴电机10使光盘OD旋转。光盘OD的旋转频率受主轴电机控制部件30的控制。记录和再现装置1包括作为记录和再现系统的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是用于经由光学光头14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部件和用于再现光盘OD上记录的信息的信息再现部件的示例。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与光学光头14之间的连接是经由以图案形式形成于柔性板51中的信号配线建立的,柔性板51是用于传送信号的传送构件的示例。
记录和再现装置1包括作为控制器系统的控制器62、图中未示出的执行接口功能的接口部件等等。控制器62由微处理器(MPU:微处理单元)形成。控制器62控制具有主轴电机控制部件30和光头控制部件32的伺服系统以及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的操作。接口部件执行与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之为PC)接口(连接)的功能,个人计算机是利用记录和再现装置1执行各种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主机装置)的示例。接口部件设有主机IF控制器。记录和再现装置1和PC形成信息记录和再现系统(光盘系统)。
[光学光头]
如图1B所示,光学光头14包括半导体激光器41、分束器42、透镜43、反射镜44、光检测部件45以及作为激光器驱动装置的示例的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例如由激光器驱动IC(LDD)形成。半导体激光器41与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之间的连接例如是经由以图案形式形成在柔性板46中的信号配线来建立的。
根据写策略的记录脉冲从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中的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经由柔性板51被传送到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并且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从APC控制部件58经由柔性板51被传送到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通过对根据写策略的记录脉冲和用于APC控制的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进行合成来生成记录波形,放大该记录波形,并且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
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用于将附加信息记录到光盘OD上或者用于读取光盘OD上记录的信息的激光。分束器42对来自半导体激光器41的激光或者来自光盘OD的反射光进行透射或反射。反射镜44在大约90度的方向反射该激光或该反射光。
光检测部件45具有第一光检测部件45a和第二光检测部件45b。第一光检测部件45a由光电检测器IC(PDIC)形成。第二光检测部件45b例如由前端监视光电检测器IC(FMPDIC)形成。第一光检测部件45a获得用于再现信号处理(包括伺服处理)的RF信号。第二光检测部件45b获得用于APC控制的功率监视信号PM。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第一光检测部件45a和第二光检测部件45b各自具有光接收元件、电流/电压转换部件和放大部件。如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光检测部件45b还具有用于对从放大部件输出的功率监视信号PM进行采样和保持并且获得功率监视电压PD的采样-保持电路。
从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的激光经过透镜43a和分束器42,被反射镜44a反射到光盘OD,被透镜43b会聚,然后照射光盘OD。被光盘OD反射的反射光经过透镜43b,被反射镜44a反射到分束器42一侧,被分束器42反射到反射镜44b一侧,并被反射镜44b进一步反射,然后进入第一光检测部件45a中。第一光检测部件45a将该入射光转换成电信号,放大该电信号,并从而获得RF信号。该RF信号经由柔性板51被传送到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
从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的激光的一部分被分束器42反射到第二光检测部件45b一侧,然后进入第二光检测部件45b中。第二光检测部件45b将入射光转换成电信号,放大该电信号,并从而获得功率监视信号PM。另外,第二光检测部件45b对功率监视信号PM进行采样和保持,并从而获得功率监视电压PD。功率监视电压PD经由柔性板51被传送到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中的APC控制部件58。
[记录和信号处理部件]
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包括RF放大部件52、波形整形部件53(波形均衡器)、以及AD转换部件54(ADC;模数转换器)。此外,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包括时钟再现部件55、写入时钟生成部件56、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形成的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以及APC控制部件58(自动功率控制)。
RF放大部件52把由光学光头14读取的微小RF(高频)信号(再现RF信号)放大到预定的电平。波形整形部件53对从RF放大部件52输出的再现RF信号进行整形。AD转换部件54把从波形整形部件53输出的模拟再现RF信号转换成数字再现RF数据Din。
时钟再现部件55具有数据恢复型锁相电路(PLL电路),用于生成与从AD转换部件54输出的再现RF数据Din同步的时钟信号。此外,时钟再现部件55把再现的时钟信号作为AD时钟CKad(采样时钟)提供给AD转换部件54,并且把再现的时钟信号提供给其他功能部。
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例如包括作为用于再现的功能部的数据检测部件和解调处理部件。数据检测部件执行诸如RPML(部分响应最大似然)等等之类的处理,从而从再现RF数据Din中检测数字数据。
解调处理部件执行数字信号处理,例如解调数字数据串以及解码数字音频数据和数字视频数据等等。例如,解调处理部件具有解调部件、差错校正码(ECC)校正部件、地址解码部件等等。解调处理部件执行解调和ECC校正以及地址解码。解调后的数据经由接口部件被传输到主机装置。
写入时钟生成部件56基于从晶体振荡器等等提供来的基准时钟,生成用于在记录到光盘OD上时调制数据的写入时钟。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具有作为用于记录的功能部的ECC编码部件和调制处理部件。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生成记录数据,并且还根据写策略生成针对每个功率电平的发光定时信号。
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的APC控制部件58具有基于功率监视电压PD来把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光功率控制到固定的电平的功能,并且把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提供给光学光头14的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在光盘OD的记录或再现操作期间,一般执行APC来调整激光器的发光功率。因为例如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光特性具有温度依赖性并且因此即使在同一驱动电流下也可改变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光功率,所以APC计算电流与发光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调整驱动电流以获得预定量的发光。
记录操作期间的APC通过光接收元件来监视发光波形,在被监视波形的标记部分和空白部分变得静定(statically determinate)的定时对发光波形进行采样和保持,并从而获得功率监视电压PD。功率监视电压PD被传送到APC控制部件58,并且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被提供给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以获得预定量的发光。从而调整了驱动电流。
记录和再现装置1通过从半导体激光器41施加的激光,来把从信息源输出的数字数据记录到光盘OD上,并且再现光盘OD上记录的信息。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通过对根据写策略的记录脉冲和用于APC控制的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进行合成来生成记录波形,放大该记录波形,并且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
<信号接口的问题和作为措施的方法的原理>
图2A至2E是帮助说明信号接口的问题和作为应对该问题的措施的方法的基本原理的示图。图2A是帮助说明应用了写策略技术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示例的示图。图2B至2E是帮助说明在应用写策略技术并且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时的信号接口方法的第一至第三比较示例的示图。
作为光盘记录系统,在把信息记录到光学记录介质上时通过改变光功率的强度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标记和空白的所谓的光强度调制系统被采用来执行记录。为了执行具有更少差错的记录,例如图2所示的波形被用于改变光功率的强度,而不是记录数据本身。
多脉冲系统分割记录时钟,并且实现脉冲发光。在此示例中,多脉冲系统具有三个功率电平,即“冷却”(Cool),“擦除”(Erase)和“峰值”(Peak)。在高速记录中主要使用castle系统(castle system)。castle系统不实现以记录时钟为单位的脉冲发光,而是增大标记的开始和结尾处的激光功率。在此示例中,castle系统具有四个功率电平,即“冷却”(Cool),“擦除”(Erase)、“峰值”(Peak)和“过驱动”(OverDrive),其数目与多脉冲系统相比增加了。此外,以比通道时钟间隔(Tw)更小的单位调整每个边缘的定时。例如,该单位是Tw/40、Tw/32、Tw/16等等。这种发光式样的装置被称为记录补偿(写策略技术),并且记录补偿电路(写策略电路)根据记录数据来生成每个边缘的定时。
在以下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除非另有指明,否则将描述castle系统被应用到激光器发光波形的情况。这是因为castle系统是高速记录中常用的。然而,以下要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机制也可应用到多脉冲系统。这是因为castle系统和多脉冲系统的相互不同之处仅在于每个脉冲的定时中功率电平的设定值,而在“记录功率被进行脉冲分割、被转换成多值电平,并且被控制”方面是共同的。
另一方面,如图2B至2F所示,例如,光盘装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3被分割成包括半导体激光器41和光学部分的光学光头14(光学头)以及包括控制电路的驱动板。因为光学光头14可沿着光盘OD的半径移动,所以光学光头14和驱动板通过柔性板51与彼此相连。
在图2B至2D所示的第一比较示例中,写策略电路290X(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被安装在驱动板上。在此情况下,驱动板向光学光头14中安装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X提供限定了与每个功率电平相对应的发光定时的写策略信号(也称为记录脉冲信号或激光器驱动定时信号)以及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激光器驱动电路200X具有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用于通过对写策略信号和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进行合成来生成发光波形。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通过生成驱动电流同时根据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增大和减小功率,来使半导体激光器41发光。
关注APC控制系统,虽然将省略对每个部分的详细描述,但光学光头14一侧的功率监视电路300A(对应于图1B中的第二光检测部件45b)把由光接收元件310通过光电转换获得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从而生成功率监视信号PM。功率监视信号PM以差动信号(PM_P和PM_N)的形式被提供到APC控制部件58一侧作为用于APC的反馈信号。驱动板一侧的APC控制部件58A在写入时段(标记位置)和偏置时段(空白位置)中对功率监视信号PM的值进行采样和保持,并从而获得功率监视电压PD_1和PD_2。APC控制部件58A基于功率监视电压PD_1和PD_2为半导体激光器41确定最优记录输出电平,生成用于使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射功率保持恒定的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并随后把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提供给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
在第一比较示例中,从写策略电路290X发送的写策略信号具有比通道时钟更精细的定时信息,但是伴随着近年来记录速度的提高而造成了以下问题。首先,功率电平的增加使记录系统的信号线的传送数目增加。例如,这在图中由为LVDS(低电压差动信号)提供的4至5ch来表示。其次,由于柔性板51造成的频率特性的劣化(传送频带减小),难以准确地传送写策略信号。难以准确地传送写策略信号的间隔,这阻碍了记录速度的提高。此外,如图2C所示,最短脉冲(例如约1T)处的符号间干扰导致了边缘偏移。
功率监视信号PM是通过检测与从写策略电路290X发送的写策略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来获得的。因此,功率监视信号PM与写策略信号一样也具有由柔性板51导致的问题。如图2D所示,由于柔性板51的频率特性,功率监视信号PM劣化,并且难以准确地传送。此外,发生延迟变动,并且由于由速度增大而引起的脉冲变短,采样门无法被开启。
在图2E所示的第二比较示例中,写策略电路290Y(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被安装在包括与第一比较示例中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X类似的电路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Y中而不是驱动板中。写策略电路290Y根据记录时钟和记录数据生成用于控制光功率的定时信号。定时信号具有比通道时钟间隔(Tw)更小的单位,并且是针对每个功率电平生成的,从而功率电平和定时是以彼此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设定的。用于实现这一点的写策略电路290Y包括锁相电路、存储器、地址编码器和定时生成电路。锁相电路生成多相位时钟,以用于生成比通道时钟间隔(Tw)更小的单位。存储器存储电平信息。地址编码器确定记录数据长度,并且生成存储器地址。定时生成电路根据记录数据长度把从存储器中读取的定时信息转换成定时信号。
关注APC控制系统,虽然将省略对每个部分的详细描述,但第二比较示例在光学光头14一侧而不是驱动板一侧在写入时段和偏置时段中对功率监视信号PM的值进行采样和保持。然后,经采样和保持的功率监视电压PD_1和PD_2被提供给APC控制部件58B。功率监视电压PD_1和PD_2作为用于APC的反馈信号经由柔性板51被发送到APC控制部件58。
在第二比较示例中,通过柔性板51传送的记录系统的信号是记录时钟和记录数据,因此解决了第一比较示例中的策略传送的问题。例如,用于写策略传送的LVDS通道的数目减少了,并且作为以通道时钟为单位的信号的记录时钟和记录数据都不容易受柔性板51的传送特性的影响。此外,APC控制系统包括光学光头14一侧的功率监视电路300B中的采样-保持电路330,从而能够进行功率监视电压PD的传送。因此,解决了第一示例中由于通过柔性板51传送功率监视信号PM而造成的问题。然而,因为写策略电路290Y包括锁相电路、存储器、地址编码器和定时生成电路,因此存在激光器驱动电路200Y的规模较大、功耗增大和发热的问题。
在图2F所示的第三比较示例中,写策略电路290X与第一比较示例中一样被部署在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中,并且采样-保持电路330与第二比较示例中一样被部署在功率监视电路300B中。在此情况下,记录系统具有与第一比较示例类似的问题。此外,用于采样和保持的采样脉冲SP由附接到写策略电路290X的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X生成,并且该采样脉冲SP经由柔性板51被传送到采样-保持电路330。因此,柔性板配线数目增加以及由于柔性板传送而造成的采样脉冲SP的信号劣化成为了新的问题。另外,为了高速传送采样脉冲SP,考虑到LVDS支持,采样-保持电路330需要有用于采样脉冲SP的LVDS支持输入电路,从而端子的数目增加了。
因此,在记录系统的信号传送和APC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送中,在信号传送的数目和传送频带的减小或者在写策略电路290被部署在激光器驱动电路200中时的电路规模方面,第一至第三比较示例具有缺陷。
<信号接口:系统配置>
图3A至3F是帮助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信号接口系统的示图。图3A是示出用于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信号接口系统的系统配置(第一示例)的示图。图3B是示出用于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信号接口系统的系统配置(第二示例)的示图。图3C至3F是帮助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应用了写策略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基本原理的示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系统3具有能够解决传送数目和传送频带问题的机制,作为用于在不把激光器驱动电路的电路规模增大到第二比较示例的程度的同时解决传送数目和传送频带问题的方法。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系统3优选地具有一种机制,其能够解决第一至第三比较示例在在考虑写策略技术的应用的同时生成并传送用于APC控制的信号和采样脉冲SP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写策略技术时,作为该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存储在应用写策略技术时每个定时的激光器发光的功率电平信息(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此外,使用了第一传送信号和第二传送信号,其中第一传送信号包括限定了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第二传送信号包括限定了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改变脉冲指示出改变激光器发光电平的定时。第一传送信号和第二传送信号被视为图1A和图1B中的写策略信号(记录脉冲)。
利用两种脉冲信号来生成基准脉冲和多个改变脉冲。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初始电平通过基准脉冲来设定,然后该电平根据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在每个改变脉冲处被改变到应用了写策略技术的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然后,每次生成基准脉冲时,再次执行与上述处理类似的处理。这种系统在本说明书中将被称为顺序系统。
关于记录系统,本实施例基于采用与第一比较示例类似的信号接口系统,其中写策略电路290被部署在驱动板一侧,并且在减少信号线的种类的情况下进行传送。图3A所示的第一示例是在仅关注写策略技术应用中的信号接口时的配置示例。图3B所示的第二示例是在还关注生成和传送用于APC控制的信号和采样脉冲SP的方法时的配置示例。
在图3A所示的第一示例中,驱动板在写策略电路290的后一级具有顺序支持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基于来自写策略电路290的写策略信号(例如4至5ch)来生成第一传送信号和第二传送信号。第一传送信号包括限定了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第二传送信号包括限定了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改变脉冲指示出经分割的驱动信号的改变定时。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经由柔性板51把第一和第二传送信号提供给激光器驱动电路200。
光学光头14一侧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具有匹配到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的脉冲生成部件202、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以及功率监视电路300。脉冲生成部件202基于经由柔性板51传送的第一和第二传送信号来生成基准脉冲和改变脉冲。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利用基准脉冲和改变脉冲,根据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来生成电流信号。功率监视电路300通过使从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的激光的一部分经历光电转换并且执行采样和保持,来获得作为用于APC控制的反馈信号的功率监视电压PD。功率监视电路300随后把功率监视电压PD发送到APC控制部件58。
在图3B所示的第二示例中,写策略电路被部署在固定电路板一侧,并且采样脉冲SP是在光学光头14一侧基于限定用于写策略的发光功率式样(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信号来生成的。即,在没有写策略电路290(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的情况下,基于由激光器驱动电路200接收到的激光器驱动定时信号,在光学光头14一侧生成采样脉冲SP。
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具有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用于存储在基于写策略信号生成采样脉冲SP时的设定信息(脉冲式样)。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可被部署在激光器驱动电路200内或功率监视电路300内,或者可以与激光器驱动电路200和功率监视电路300分开部署。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基于经由柔性板51从记录和再现信号处理部件50传送来的LVDS支持写策略信号(2至3ch)来生成采样脉冲SP_1和SP_2。
如图3E所示,顺序系统利用两种输入信号来生成作为基准脉冲的复位脉冲RP和作为改变脉冲的边缘脉冲EP,所述两种输入信号是作为第一传送信号的复位信号RS和作为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信号ES。
第一传送信号(复位信号RS)指示出与第二比较示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Y中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开始边缘(图3D中的边缘脉冲EP1)相同的边缘,该激光器驱动电路200Y包括写策略电路。第二传送信号(边缘信号ES)指示出通过合成其他边缘定时(图3D中的边缘脉冲EP2、EP3、EP4和EP5)而获得的相同边缘。
如图3F所示,关于指示出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的信息被按次序存储在存储器电路的每个寄存器中。基于复位脉冲RP读出关于基准功率电平的信息。基于边缘脉冲EP按次序读出关于基准功率电平的信息之后的关于每个定时中的发光功率电平的信息。
即,在激光器驱动电路200内设置了高速工作的具有复位功能的顺序访问存储器,并且按读出次序保存了每条功率电平信息。然后,每次生成改变脉冲(边缘脉冲EP)时,就从关于基准功率电平的信息之后的信息中按次序选择并读出关于发光功率电平的信息。另外,不论选择哪个发光功率电平,通过基准脉冲(复位脉冲RP)的复位功能,在生成基准脉冲的定时,读出第一区域的信息(关于基准功率电平的信息)。
如图3D和3E所示,在限定写策略电路290中生成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边缘脉冲EP1至EP5之中,边缘脉冲EP1对应于复位脉冲RP。相应地,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基于边缘脉冲EP1来生成复位信号RS。此外,因为边缘脉冲EP2至EP5对应于边缘脉冲EP,因此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基于边缘脉冲EP2至EP5来生成边缘信号ES。
此时,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一个边缘来限定复位脉冲RP的思想和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两个边缘来限定复位脉冲RP的思想都可以被采用。类似地,利用边缘信号ES的一个边缘来限定边缘脉冲EP的思想和利用边缘信号ES的两个边缘来限定边缘脉冲EP的思想都可以被采用。边缘脉冲EP的输出频率高于复位脉冲RP的输出频率。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至少边缘脉冲EP是利用边缘信号ES的两个边缘来限定的。复位脉冲RP是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一个边缘或者复位信号RS的两个边缘来限定的。
下面,将首先描述顺序系统的基本机制以帮助理解本实施例的机制,然后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具体机制。
<激光器驱动系统:顺序系统的基础>
图4A至4E是帮助说明采用顺序系统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基本机制的示图。图4A是示出用于实现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系统的激光器驱动电路(具体对应于图1B中的驱动电流控制部件47)的示图。图4B是帮助说明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电路中使用的存储器电路(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中存储的信息与电流开关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4C和4D是帮助说明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的操作的示图。图4E是帮助说明与图4C和4D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记录模式中的基本配置向激光器驱动电路200提供一个第一传送信号和一个第二传送信号,并且利用写策略技术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作为第一传送信号,使用复位信号RS,该复位信号RS利用边缘来指示出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作为第二传送信号,使用边缘信号ES,该边缘信号ES利用边缘来指示出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该改变脉冲指示出改变激光器发光电平的定时。
[电路配置:基本配置]
如图4A所示,基本配置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V包括具有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和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的脉冲生成部件202、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电流源部件240、电流开关部件250、以及激光器驱动部件270。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是第一脉冲生成部件的示例。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是第二脉冲生成部件的示例。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是第二存储部件的示例,并且具有这样的配置,即其中第二存储部件也用作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
激光器驱动电路200V中除了脉冲生成部件202和激光器驱动部件270以外的部分对应于记录波形生成部件。激光器驱动电路200V被提供以来自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的作为第一传送信号的复位信号RS和作为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信号ES,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设置在驱动板一侧的数字信号处理部件57中。
脉冲生成部件202利用复位信号RS和边缘信号ES来生成复位脉冲RP和边缘脉冲EP。例如,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基于复位信号RS来生成复位脉冲RP。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基于边缘信号ES来生成边缘脉冲EP。即,生成复位脉冲RP的定时与复位信号RS的边缘同步,并且生成边缘脉冲EP的定时与边缘信号ES的边缘同步。在此情况下假定复位脉冲RP和边缘脉冲EP都是有效H(active-H)脉冲信号。
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具有作为第一边缘检测部件的示例的边缘检测电路212。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具有作为第二边缘检测部件的示例的边缘检测电路222。向边缘检测电路212和222应用诸如使用门电路之类的公知技术就足够了,门电路例如是与非门(或者与门)、或非门(或者或门)电路、反相器、异或门等等。例如,当同相型逻辑门被用作延迟元件,并且输入脉冲信号和延迟元件的输出被输入到异或门时,两个边缘都可被检测为有效H。当反相型逻辑门被用作延迟元件,并且输入脉冲信号和延迟元件的输出被输入到与门时,上升缘可被检测为有效H,而当输入脉冲信号和延迟元件的输出被输入到或非门时,下降缘可被检测为有效H。
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利用边缘检测电路212来检测输入的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和下降缘之一(在此情况下为上升缘),生成复位脉冲RP,并且把复位脉冲RP提供给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参见图4C)。作为修改的示例,复位信号的上升缘和下降缘都可以被检测来生成复位脉冲RP(参见图4D)。
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利用边缘检测电路222来检测输入边缘信号ES的上升缘和下降缘两者,生成边缘脉冲EP,并且把边缘脉冲EP提供给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虽然在空白和标记的每个重复周期生成一个复位脉冲RP就足够了,但在空白和标记的每个重复周期需要生成多个边缘脉冲EP。因此,通过根据边缘信号ES的两个边缘生成边缘脉冲EP,来把边缘信号ES的频率控制到低频率。
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存储在应用写策略技术的情况下每个定时中的激光器发光的功率电平信息(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例如,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包括多个寄存器232_1至232_k(统称为寄存器组231)和设置到各个寄存器232_1至232_k的输出的读出开关234_1至234_k。
寄存器组231充当主存储部件。各个寄存器232_1至232_k的输出线和相应的读出开关234_1至234_k是多个,从而可以设定应用写策略技术时激光功率的多值电平。多值电平的数目和寄存器232_1至232_k的输出线和读出开关234_1至234_k的数目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通过使用译码器而与彼此不同。假定在基本配置中,多值电平的数目和寄存器232_1至232_k的输出线和读出开关234_1至234_k的数目是相同的。
根据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把关于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的信息按次序存储在寄存器232_1至232_k中,其中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初始电平在先,然后是与关于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的信息相对应的限定电流开关部件250的改变模式的信息。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示例将在下文中描述。与保存关于初始电平的信息的第一级中的寄存器232_1相连接的第一级中的读出开关234_1的控制输入端子被提供以来自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的复位脉冲RP。与第二级和后续级中的寄存器232_2,…,和232_k相连接的读出开关234_2,…,和234_k的控制输入端子被提供以来自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的共同边缘脉冲EP。读出开关234_2至234_k是用于针对每个边缘脉冲EP按次序选择寄存器232_2至232_k的输出的顺序开关。
记录模式中的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基于复位脉冲RP、边缘脉冲EP和存储在寄存器232中的功率电平信息,输出用于接通/关断电流开关部件250的每个电流开关的多个电流改变脉冲SW。具体而言,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在边缘脉冲EP的定时按次序读出寄存器232_2至232_k中存储的功率电平信息(具体而言是本示例中用于控制电流开关部件250的电流改变脉冲SW)。然后,在复位脉冲RP的定时,返回读取存储初始电平(基准电平)信息的寄存器232_1。
电流源部件240包括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和电流输出类型DA转换部件244(IDAC)。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基于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的信息,生成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光脉冲波形中与记录模式中的多值功率电平和再现(读出)模式中的“读取”功率电平相对应的各个数字基准电流值。例如,与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相对应的电流信息以多比特数字数据的形式被设定在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中,并且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的与每个发光功率电平相对应的部分取得该电流信息。
DA转换部件244把在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中生成的电流信息(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输出该模拟信号。DA转换部件244的每个部分被提供以经由柔性板51来自APC控制部件58的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DA转换部件244的每个部分基于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来调整DA转换增益。半导体激光器41的发光功率根据激光功率指定电压PW被反馈控制到一固定的值。
电流开关部件250具有电流开关252(电流SW),用于在记录模式中设定在DA转换部件244中被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功率基准电流的一个或任意组合(叠加)。电流开关部件250通过基于从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中读取的多条电平信息(具体而言是电流改变脉冲SW)接通/关断电流开关252,来控制发光功率。
在本示例中,“冷却”、“擦除”、“峰值”和“过驱动”这四个值被用作记录模式中的多值电平(参见图4B和图4C)。与此相对应,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包括用于生成四个电平的基准电流的分设的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C、242E、242P和242OD,以及用于“读取”的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R。DA转换部件244包括DA转换部件244C、244E、244P、244OD和244R,以便把在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中生成的基准电流转换成模拟信号。电流开关252包括分设的电流开关252C、252E、252P、252OD和252R。
如图4B所示,例如,由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生成的基准电流是分别与“冷却”、“擦除”、“峰值”和“过驱动”这四个值相对应的分开的基准电流Ic、Ie、Ip和Iod。根据所采用的配置,用于控制电流开关252的电流改变脉冲SW的输出式样信息也被存储在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中。在记录模式中,四种电流改变脉冲SW_1至SW_4被从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中的每个寄存器232输出,以控制四个值的电平。在本示例中,基准电流Ic、Ie、Ip和Iod分别被提供给用于“冷却”、“擦除”、“峰值”和“过驱动”的相应电流开关252C、252E、252P和252OD。因此,只要通过激活四种电流改变脉冲SW_1至SW_4中的一个来接通一个电流开关252就足够了。
激光器驱动部件270具有激光器改变电路272和驱动器电路274。激光器改变电路272例如具有三输入一输出型的开关,用于选择三个系统,即用于CD系统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41_1、用于DVD系统的第二半导体激光器41_2、以及用于下一代DVD系统的第三半导体激光器41_3。驱动器电路274具有用于驱动第一半导体激光器41_1的第一驱动器电路274_1、用于驱动第二半导体激光器41_2的第二驱动器电路274_2、以及用于驱动第三半导体激光器41_3的第三驱动器电路274_3。激光器驱动部件270支持用于三种记录介质(CD、DVD和下一代DVD)的半导体激光器41_1、41_2和41_3。激光器驱动部件270根据记录介质来改变半导体激光器41。
利用这种配置,激光器驱动电路200V利用提供半导体激光器41的阈值电流的偏置电流和多个电流脉冲的组合,来生成应用了写策略技术的多值功率的发光波形。图中未示出的激光功率控制系统(APC控制系统)控制多值功率,以使得半导体激光器41的激光功率变成多值功率的发光波形。
[操作:基本配置]
假定如图4C和4C所示,用于写入的数据输入是不归零数据NRZIDATA。假定空白长度为2T,并且标记长度为2T或更长(图中示出了2T、3T、4T和5T)。最高速度的信号执行2T重复。
当应用写策略技术时,在本示例中,在每个2T的空白长度中,在1T的前一半期间设定“冷却”电平,并且在1T的后一半期间设定“擦除”电平。在2T的标记长度中,在1T的前一半期间设定“擦除”电平,并且在1T的后一半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在3T的标记长度中,在1T的第一时段期间设定“擦除”电平,在1T的第二时段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O.D.),并且在1T的第三时段期间设定“峰值”电平。
在4T的标记长度中,在1T的第一时段期间设定“擦除”电平,在1T的第二时段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在1T的第三时段期间设定“峰值”电平,并且在1T的第四时段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在5T的标记长度中,在1T的第一时段期间设定“擦除”电平,在1T的第二时段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在1T的第三时段期间设定“峰值”电平,在1T的第四时段期间设定“峰值”电平,并且在1T的第五时段期间设定“过驱动”电平。即,在5T的标记长度中,在2T的第三和第四时段期间维持“峰值”电平,并且在1T的随后的第五时段期间转变到“过驱动”电平。
无论标记长度为何,在从空白的后一半到标记的第一时段这2T期间都维持“擦除”电平,并且在1T的随后时段期间转变到“过驱动”电平。发光功率电平具有这样的关系:O.D.>“峰值”>“擦除”>“冷却”。
对应于这样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如图4E所示,关于“冷却”电平的信息作为初始电平被存储在第一级中的寄存器232_1中。关于“擦除”电平的信息被存储在第二级中的寄存器232_2中。关于“过驱动”电平的信息被存储在第三级中的寄存器232_3中。关于“峰值”电平的信息被存储在第四级中的寄存器232_4中。关于“过驱动”电平的信息被存储在第五级中的寄存器232_5中。
一个复位信号RS和一个边缘信号ES被用作输入脉冲信号。基于一个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或者一个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和下降缘来生成复位脉冲RP。基于一个边缘信号ES的两个边缘来生成边缘脉冲EP。然后,从第一区域(在本示例中为“冷却”)起按次序读取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的各个寄存器232_1至232_5中存储的多条功率电平信息。例如,当复位脉冲RP为有效H时,读出开关234_1被接通以读取第一级中的寄存器232_1的功率电平信息。然后,每当边缘脉冲EP变为有效H时,顺序开关配置的读出开关234_2至234_5被顺序接通以按次序读取寄存器232_2至232_5的功率电平信息。
例如,当在记录4T的标记长度或5T的标记长度时按次序读取所有功率电平信息时,激光器发光功率按“冷却”→“擦除”→“过驱动”→“峰值”→“过驱动”的次序改变。
取决于不归零数据NRZIDATA的标记长度,并不输出所有电平。在记录2T的标记长度时,功率需要从“过驱动”改变到“冷却”。在此情况下,提供复位信号RS,以使得复位脉冲RP在紧跟着期望改变到“冷却”的“过驱动”之后的定时变为有效H。从而关于“冷却”的信息在“过驱动”之后被读取。类似地,在记录3T的标记长度时,只要提供复位信号RS以使得复位脉冲RP在紧跟着期望改变到“冷却”的“峰值”之后的定时变为有效H以将功率从“峰值”改变到“冷却”,就足够了。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一实施例>
图5A至5H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图5A和5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5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的操作的示图。图5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的示图。图5E和5F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的操作的示图。图5G是帮助说明与图5E和5F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图5H是帮助说明与根据本实施例的边缘连续性检测功能相对比的根据比较示例的边缘转变方向检测功能的示图。
在记录模式中,第一实施例向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提供一个第一传送信号和N个(N是2以上的正整数)第二传送信号,并且利用写策略技术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虽然信号线的数目增加了,但是提供了N个第二传送信号来实现高速传送,并且利用各个第二传送信号的上升缘和下降缘这2N个边缘来传送定时,从而实现了减小传送频带的功能。传送了包括限定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的多个第二传送信号,以更容易地解决传送频带的问题,并且支持高速记录。
此外,通过提供表明“N个第二传送信号”中的同一个是否提供紧挨第一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之前和紧跟第一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之后的第二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的信息,可以传送除了关于第二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本身的信息之外的信息。“N个第二传送信号”中的同一个是否提供紧挨第一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之前和紧跟第一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之后的第二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在下文中也将被称为“第一传送信号之前和之后的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是连续还是非连续”。通过向复位之前和之后的边缘连续还是非连续添加用于存储器改变的信息,来传送除定时信息之外的信息。“除了关于第二传送信号的转变定时本身的信息之外的信息”可被具体用作用于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信息。即,该信息被应用到根据记录数据长度(空白长度或标记长度)来改变诸如“峰值”电平、“过驱动”电平等等之类的功率电平的情况。
至于电路配置,光学光头14一侧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设有用于存储功率电平式样(电平信息式样)的存储部件。假定该存储部件包括用于存储各个不同式样的多个辅助存储部件(每一个被称为一辅助存储部件)以及用于选择性地存储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功率电平式样之一的主存储部件。例如,一个辅助存储部件的功率电平式样被存储在主存储部件中,一个复位信号RS被用于同时读取重复式样的基准电平,并且N个边缘信号ES被用于按次序读取基准电平之后的电平。
N个边缘信号ES的边缘定时的组合具有用于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信息。该信息被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解密以进行功率电平改变。具体而言,当N个边缘信号ES中的同一个边缘信号ES的边缘是连续边缘并且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介于这些连续边缘之间时,存储在另一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功率电平式样被存储到主存储部件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判定紧挨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之前以及紧跟该边缘之后的边缘信号ES的边缘是否是同一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这将被称为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检测)。
下面将在N=2的情况下以与基本配置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描述。
[电路配置:第一实施例]
如图5A所示,驱动板一侧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具有RS型触发器510和D型触发器512,用于生成复位信号RS。不归零数据NRZIDATA被输入到RS型触发器510的R输入端子,并且边缘脉冲EP1被输入到RS型触发器510的S输入端子。RS型触发器510的同相输出端子Q连接到D型触发器512的时钟输入端子CK。D型触发器512的反相输出端子xQ连接到D型触发器512的D输入端子,从而形成了1/2分频器电路。
从而,RS型触发器510的同相输出端子Q被与边缘脉冲EP1的上升缘同步地设定为有效H,并且与不归零数据NRZIDATA的上升缘同步地设定为无效L。RS型触发器510的同相输出端子Q的输出脉冲被提供到D型触发器512的时钟输入端子CK,以被进行1/2分频。
假定RS型触发器510的同相输出端子Q的输出脉冲是复位信号RS,则复位脉冲RP由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限定。假定RS型触发器510的反相输出端子xQ的输出脉冲是复位信号RS,则复位脉冲RP由复位信号RS的下降缘限定。假定D型触发器512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的输出脉冲是复位信号RS,则复位脉冲RP由复位信号RS的两个边缘限定。因此,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一个边缘来限定复位脉冲RP的系统配置不需要D型触发器512。
如图5B所示,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具有四输入型或门520、或非门521、D型触发器522、以及与门523P和523N,用于生成边缘信号ES_1和ES_2。另外,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具有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与门525、以及D型触发器526和527。
边缘脉冲EP2至EP5被提供到或门520的各个输入端子。或门520的输出端子连接到或非门521的一个输入端子、与门523P的一个输入端子以及与门523N的一个输入端子。或非门521的输出端子连接到D型触发器522的时钟输入端子CK。D型触发器522的反相输出端子xQ连接到D型触发器522的D输入端子,从而形成了1/2分频电路。D型触发器522的反相输出端子xQ还连接到与门523N的另一输入端子。D型触发器522的同相输出端子Q连接到与门523P的另一输入端子。
与门523P的输出端子连接到D型触发器526的时钟输入端子CK。D型触发器526的反相输出端子xQ连接到D型触发器526的D输入端子,从而形成1/2分频电路。如下文将描述的,边缘信号ES_1从D型触发器526的同相输出端子Q输出。与门523N的输出端子连接到D型触发器527的时钟输入端子CK。D型触发器527的反相输出端子xQ连接到D型触发器527的D输入端子,从而形成1/2分频电路。如下文将描述的,边缘信号ES_2从D型触发器527的同相输出端子Q输出。
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具有被提供以记录数据长度的确定结果的输入端子和连接到与门525的一个输入端子的输出端子。边缘脉冲EP1被输入到与门525的另一输入端子。与门525的输出端子连接到或非门521的另一输入端子。
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根据由地址编码器确定的记录数据长度的确定结果来向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的输出端子输出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记录数据长度确定结果与发光电平式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任意设定。边缘脉冲EP1根据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被输出到与门525的输出端子。如图5C所示,当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处于L电平时,D型触发器522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与边缘脉冲EP2至EP5之一的下降缘同步地按次序改变到L或H。当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处于H电平时,D型触发器522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与边缘脉冲EP1至EP5之一的下降缘同步地按次序改变到L或H。
当D型触发器522的同相输出端子Q为H电平时,与门523P向D型触发器526选择性地输出作为或门520的输出的边缘脉冲EP2至EP5。当D型触发器522的反相输出端子xQ为H电平时,与门523N向D型触发器527选择性地输出作为或门520的输出的边缘脉冲EP2至EP5。D型触发器526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与与门523P所选择的边缘脉冲的上升缘同步地按次序改变到L或H。D型触发器527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与与门523N所选择的边缘脉冲的上升缘同步地按次序改变到L或H。假定D型触发器526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的输出脉冲是边缘信号ES_1,则边缘脉冲EP_1由边缘信号ES_1的两个边缘限定。假定D型触发器527的同相输出端子Q或反相输出端子xQ的输出脉冲为边缘信号ES_2,则边缘脉冲EP_2由边缘信号ES_2的两个边缘限定。
边缘信号ES_1和ES_2原则上基于边缘脉冲EP2至EP5来交替执行逻辑反相。然而,当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处于H电平时,D型触发器522即使对于边缘脉冲EP1也使输出反相,因此在边缘脉冲EP1之后的转变定时中,在紧挨边缘脉冲EP1之前已经执行了逻辑反相的边缘信号首先执行逻辑反相而不是交替执行逻辑反相。当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PS处于H电平时,同一边缘信号ES_1或ES_2的各边缘处于连续状态,并且与边缘脉冲EP1相对应的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介于同一边缘信号ES_1或ES_2的各边缘之间。从而边缘信号ES_1或ES_2具有用于改变功率电平式样的信息。
如图5D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脉冲生成部件202A)除了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A和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A之外,还具有用于生成选择脉冲MC的选择脉冲生成部件280A(第三脉冲生成部件)。与基本配置中一样,复位脉冲生成部件210A检测复位信号RS的边缘并且生成复位脉冲RP。例如,边缘检测电路212检测输入的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和下降缘之一(假定在此情况下该边缘是上升缘),并且生成复位脉冲RP(图5E是相应的时序图)。作为修改的示例,边缘检测电路212可检测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和下降缘这两个边缘,并且生成复位脉冲RP(图5F是相应的时序图)。复位脉冲RP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复位脉冲RP像基本配置中一样被提供到读出开关234_1的控制输入端子,并且具有用于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选择脉冲的功能。
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A基于作为第二传送信号的两个边缘信号ES_1和ES_2来生成边缘脉冲EP。因此,边缘脉冲生成部件220A具有两个边缘检测电路222_1和222_2以及作为脉冲合成部件的示例的逻辑门224。边缘检测电路222_1检测边缘信号ES_1的两个边缘并且生成边缘脉冲EP_1。边缘检测电路222_2检测边缘信号ES_2的两个边缘并且生成边缘脉冲EP_2。逻辑门224通过对各个边缘检测电路222_1和222_2输出的边缘脉冲EP_1和EP_2执行逻辑合成来生成边缘脉冲EP。假定边缘脉冲EP_1和EP_2是有效H脉冲信号。与此相对应,获得边缘脉冲EP_1和EP_2的逻辑和的或门被用作逻辑门224。
选择脉冲生成部件280A具有边缘连续性检测功能,用于判定紧挨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之前和紧跟该边缘之后的边缘信号ES的边缘是否是同一边缘信号ES的边缘。当边缘信号ES_1的边缘连续并且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介于该边缘信号ES_1的各边缘之间时,或者当边缘信号ES_2的边缘连续并且复位信号RS的一边缘介于该边缘信号ES_2的各边缘之间时,选择脉冲生成部件280A基于这些连续边缘之后的边缘信号ES_1或ES_2来生成选择脉冲MC。与复位脉冲RP一样,选择脉冲MC被用于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
作为具体配置,选择脉冲生成部件280A具有两个判定信号生成部件286_E和286_R以及三个逻辑门287_1、287_2和287_3。判定信号生成部件286_E生成判定脉冲DEP以及判定脉冲DEP的反相信号xDEP,该判定脉冲DEP在从在边缘检测电路222_1中生成的边缘脉冲EP_1的下降缘到在边缘检测电路222_2中生成的边缘脉冲EP_2的下降缘期间被设定为有效H。判定信号生成部件286_R生成判定脉冲DRP,该判定脉冲DRP在从在边缘检测电路212中生成的复位脉冲RP的上升缘到在逻辑门224中生成的边缘脉冲EP的下降缘期间被设定为有效H。
获得边缘脉冲EP_1、判定脉冲DEP和判定脉冲DRP的逻辑积的三输入型与门被用作逻辑门287_1。获得边缘脉冲EP_2、判定脉冲xDEP和判定脉冲DRP的逻辑积的三输入型与门被用作逻辑门287_2。获得逻辑门287_1和287_2的相应输出的逻辑和的两输入型或门被用作逻辑门287_3。逻辑门287_3的输出被用作选择脉冲MC。与复位脉冲RP不同,选择脉冲MC不具有指示出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的基准脉冲的功能,而只具有选择寄存器组231的功能。
[存储器电路:第一实施例]
如图5E和5F所示,与基本配置不同的是,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的“过驱动”电平根据标记长度而有所不同。例如,在2T或3T的标记长度时,“过驱动”电平1(O.D.1)和峰值电平1(Peak1)被用作第一功率电平式样。在4T以上的标记长度时,“过驱动”电平2(O.D.2)和峰值电平2(Peak2)被用作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发光功率电平具有O.D.1>Peak1>O.D.2>Peak2>“擦除”>“冷却”的关系。顺便说一下,虽然在此示例中第一和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具有相同的“擦除”电平,但“擦除”电平可以是不同的,例如Erase1和Erase2(Erase1>Erase2)。
为了使“过驱动”电平根据标记长度而不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具有充当主存储部件的寄存器组231_0、充当辅助存储部件的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以及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根据来自图中未示出的主控制部件的电平信息寄存器输入的指令,分别存储相应地两种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寄存器组231_0对应于基本配置中的寄存器组231。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基于复位脉冲RP和选择脉冲MC来读取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之一中存储的信息,并且使寄存器组231_0保存该信息。
[操作:第一实施例]
如图5E和5F所示,一个复位信号RS以及两个边缘信号ES_1和ES_2被用作输入脉冲信号,因此总共使用了两个输入脉冲信号。复位脉冲RP是基于复位信号RS生成的,并且选择脉冲MC是在同一边缘信号ES_1或ES_2的各边缘在复位脉冲RP介于其间的情况下发生转变时生成的。顺便说一下,图5E所示的第一示例是仅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来生成复位脉冲RP的模式。图5F所示的第二示例是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两个边缘来生成复位脉冲RP的模式。
如图5G所示,当复位脉冲RP为有效H时,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读取寄存器组231_1中存储的信息并把该信息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0中。当选择脉冲MC为有效H时,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读取寄存器组231_2中存储的信息并把该信息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0中。即,在复位脉冲RP和选择脉冲MC变为有效H的定时,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利用相应的功率电平式样来改写存储器信息,即寄存器组231_0的信息。另外,与基本配置中一样,复位脉冲RP被提供到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的读出开关234_1。后续的操作与基本配置的类似。例如,利用复位脉冲RP返回到“冷却”电平,然后利用边缘脉冲EP按次序读取除“冷却”电平之外的每个电平。
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通过使用两个第二传送信号(边缘信号ES_1和ES_2)可以选择两种功率电平式样。从而,可以根据标记长度来改变激光器发光功率电平。利用两个边缘来减小每个传送信号的传送频带,并且支持了高速记录。另外,两个边缘使得能够检测边缘连续性。关于边缘连续性的信息使得能够选择另外的功率电平式样,而无需增加复位线的数目。此外,使一复位边缘介于连续的边缘之间防止了边缘连续部分处的边缘间隔是输出的最短边缘间隔。每传送信号的传送频带没有劣化,并且高速记录是可能的。然而,因为选择脉冲MC与紧随复位脉冲RP之后的边缘脉冲EP同步,因此选择脉冲MC是在复位脉冲RP之后(在“冷却”电平输出之后)生成的,从而无法提供两种式样的“冷却”电平。
[与其他配置的比较]
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当仅支持高速记录而不采用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机制时,不必利用N个第二传送信号来表明在第一传送信号之前和之后的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这个系统将被称为高速记录支持系统。当仅采用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机制而不支持高速记录时,第二传送信号的数目可以为1个,并且可以利用N个第一传送信号来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这个系统将被称为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例如,当使用两个复位信号RS_1和RS_2时,可以根据复位信号RS_1来生成复位脉冲RP_1,可以根据复位信号RS_2来生成复位脉冲RP_2,并且可以在复位脉冲RP_1和复位脉冲RP_2都是有效H时生成复位脉冲RP_3。通过利用两个复位信号RS_1和RS_2生成三个复位脉冲RP,可以提供选择三个功率电平式样的机制。
此外,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配置,其中使用多个第二传送信号(边缘信号ES)的高速记录支持系统和使用多个第一传送信号(复位信号RS)的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被相互组合在一起。这个系统将被称为简单组合系统。例如,基于使用一个复位信号RS和两个边缘信号ES的高速传送,通过使用多个复位信号RS进一步提供了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因为可以给出高速记录支持系统和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各自的效果。
然而,在简单地组合高速记录支持系统和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的简单组合系统中,为了实现利用N个边缘信号ES的高速传送并且进一步提供多个功率电平式样,需要添加至少一个复位信号RS。因此,需要N个边缘信号ES和多个复位信号RS。另一方面,第一实施例仅需要一个复位信号RS,因为N个边缘信号ES的转变定时具有用于选择多种功率电平式样的信息。第一实施例可以利用比简单组合系统更少数目的输入信号来实现高速记录支持和多功率电平支持。
另外,当使第一功率电平式样和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彼此区分并且读取第二功率电平式样时,始终检测边缘连续性。因此,即使当突发差错导致错误的边缘连续性时,差错的发生也仅限于该式样,而不会向后传播。差错导致边缘的丢失或错误的边缘生成。虽然发生边缘丢失或错误边缘生成的式样是差错,但是通过复位脉冲RP返回到第一电平,因此该差错不会向后传播。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边缘连续性检测功能是在不考虑边缘次序的情况下执行的。
图5H表示在考虑边缘次序的情况下的边缘转变方向检测功能。在此示例中,具有边缘信号ES_1的上升缘→边缘信号ES_2的上升缘→边缘信号ES_1的下降缘→边缘信号ES_2的下降缘的定时的传送将被称为正方向,而具有边缘信号ES_1的上升缘→边缘信号ES_2的下降缘→边缘信号ES_1的下降缘→边缘信号ES_2的上升缘的定时的传送将被称为逆方向。正方向和逆方向被检测。为正方向选择第一功率电平式样。为逆方向选择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当突发差错导致错误的边缘连续性时,正方向和逆方向被颠倒。因此,在此之后,第一和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变得彼此相反,并且差错被传播。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边缘连续性检测的情况下,为边缘不连续选择第一功率电平式样,并且为边缘连续选择第二功率电平式样,从而不会发生差错传播。然而,与高速记录支持系统相比,执行顺序传送的输出侧和接收侧的电路较复杂。此外,与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相比,当使用例如两个边缘信号ES时,选择两个功率电平式样,而不是三个功率电平式样。另外,多功率电平支持系统可以具有分开的“冷却”电平,而第一实施例只能具有一个“冷却”电平。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二实施例>
图6A至6D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图。图6A和6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B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6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的操作的示图。图6D是帮助说明与图6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可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类似的配置。除非另有指明,否则对于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
第二实施例是应用到岸-沟记录系统的示例。包括被称为沟区域的导引沟部和位于相邻沟区域之间(在沟之间)的被称为岸区域的部分在内的信息记录部分被形成在采用岸-沟记录系统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对于每一轮(round),岸区域和沟区域被交替互换,以追随光学光头的跟踪操作,并且岸区域和沟区域被处理,仿佛这些岸区域和沟区域是一个连续轨道一样。然而,在记录操作中,由于岸区域和沟区域之间的结构差异,写策略被改变,即改变功率电平式样。
写策略改变需要立即进行,以增大记录速度。包括写策略电路等等的根据比较示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在激光器驱动电路内的存储部件中存储用于岸区域的写策略信息和用于沟区域的策略信息,并且利用提供给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专用端子来改变到使用任一信息。
使用专用端子的系统增加了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等等的端子的数目,并且增大了封装大小。此外,定时传送和岸/沟改变信号处于分开的传送路径中。另外,定时传送是差动LVDS传送,而一般为岸/沟改变信号执行单个CMOS传送以避免信号线的增加。因此,通过不同的系统进行传送。由于这些原因,对于使用专用端子的系统,往往发生信号之间的偏离,并且难以准确控制改变定时。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B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但去除了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并且向与门525的一个输入端子输入了岸/沟改变信号LG。岸/沟改变信号LG表明当时传送的写入信息是要写入在岸区域中的信息还是要写入在沟区域中的信息。
例如,如图6C所示,对于每一轮,选择用于沟区域的第一功率电平式样和用于岸区域的第二功率电平式样。如图6D所示,用于沟区域的第一功率电平式样被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1中,而用于岸区域的第二功率电平式样被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2中。然后,当岸/沟改变信号LG处于L电平时,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1中的用于沟区域的第一功率电平式样仅根据复位脉冲RP被读取。当岸/沟改变信号LG处于H电平时,选择脉冲MC也被用于选择被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2中的用于岸区域的第二功率电平式样。“选择脉冲MC也被用于”这一表述是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根据复位脉冲RP,寄存器组231_1中设定的信息(在本示例中是“冷却”电平)始终先被读取。
因此,第二实施例不仅能够进行高速记录,而且能够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来设定与沟区域和岸区域相对应的功率电平式样。可以选择用于沟区域和岸区域的两种功率电平式样,而无需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控制线。不会增大封装面积,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专用端子,并且可以选择用于岸区域的功率电平式样和用于沟区域的功率电平式样。此外,用于在岸区域和沟区域之间改变的信号被复用在用于传送定时信息的三条传送线中,因而不会发生由于不同的传送线和不同的传送系统而导致的定时偏离。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三实施例>
图7A至7D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图。图7A和7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C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7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C的操作的示图。图7D是帮助说明与图7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第三实施例是应用到CAV记录和ZCLV记录中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的示例。在高速记录中,执行CAV(恒定角速度)记录,这种记录在以恒定旋转速度来旋转光盘OD的同时记录数据,以便不会增大内圆周部分处光盘OD的旋转频率,或者执行ZCLV(Zone CLV,区域CLV)记录,这种记录在适当的半径位置处分割区域,设定该区域内的CLV(恒定线速度),并且朝着外圆周区域增大线速度。这些记录系统从内圆周向外圆周增大记录线速度。当记录线速度不同时,最优记录功率和最优发光式样变得不同。因此,顺序地改变记录功率和发光式样。
包括写策略电路等等的根据比较示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在激光器驱动电路内的存储部件中存储与CAV记录和ZCLV记录相对应的功率电平式样,并且利用提供给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专用端子来改变到使用功率电平式样之一。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岸/沟改变的情况一样,对于使用专用端子的系统,封装大小增大了,往往会发生信号之间的偏离,并且难以准确控制改变定时。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C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但去除了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并且向与门525的一个输入端子输入了圆周位置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可以认为,第二实施例的岸/沟改变信号LG被替换为圆周位置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圆周位置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的逻辑电平的转变指示出根据CAV记录和ZCLV记录中光盘OD的圆周方向上的记录位置来改变记录功率和发光式样的定时。
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不同的功率电平式样被存储在两个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中,并且关于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不连续的信息被用来判定选择和使用哪个功率电平式样。从而,可以改变记录功率和发光式样,以追随根据CAV记录和ZCLV记录中的记录位置而改变的记录线速度。
在CAV记录和ZCLV记录的情况下,顺序地改变记录速度,从而不进行两个功率电平式样的交替使用,这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采用了这样一种机制,其中在基于圆周位置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的逻辑电平的转变而执行使用一个功率电平式样的记录期间,另一功率电平式样被改写以为改变记录功率和发光式样的定时做好准备。在该另一功率电平式样中,可以立即改变到该记录功率。
然而,存在以下的与利用通过边缘连续性检测而获得的选择脉冲MC来进行式样改变的本实施例的机制有关的局限。首先,当仅利用寄存器组231_1的功率电平式样来执行记录时,可以预先改写寄存器组231_2的功率电平式样。当使用寄存器组231_2时,也使用用于设定“冷却”电平的寄存器组231_1的寄存器232_1。因此,当使用寄存器组231_2的功率电平式样时,无法改变寄存器组231_1的“冷却”设定信息。
因此,改写了寄存器组231_1的除“冷却”之外的功率电平式样。具体而言,除了“冷却”之外,寄存器组231_1被改写,并且寄存器组231_2全部被改写。当把选择脉冲MC设定到H电平并且除了“冷却”之外使用寄存器组231_2时,输出寄存器组231_1的“冷却”,但是除了“冷却”(=无存储器访问)之外不输出寄存器组231_1,从而可以改写寄存器组231_1的除“冷却”之外的功率电平式样。
此外,通过利用寄存器输入改写作为多比特数字数据存储在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内的功率信息,不仅可以改变电平式样,还可以改变功率。与电平式样内一样,与未被使用的寄存器组相对应的功率信息被预先改写以为寄存器组改变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在寄存器组231_1被使用的定时,“过驱动”电平O.D._2和“峰值”电平Peak_2的功率信息被改写,并且在寄存器组231_2被使用时,“过驱动”电平O.D._1和“峰值”电平Peak_1的功率信息被改写。
顺便说一下,当在配置寄存器组231_1时考虑一个物理存储器时,只要应对这样一种形式的存储器就足够了:其中,不能通过使用用于“冷却”和用于其他的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来进行读和写的同时使用。
因此,第三实施例不仅能够进行高速记录,而且能够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来设定与CAV记录和ZCLV记录相对应的功率电平式样。可以根据CAV记录和ZCLV记录的盘记录位置来选择每个功率电平式样,而无需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控制线。不会增大封装面积,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专用端子,而是可以根据盘记录位置来改变每种功率电平式样。此外,用于CAV记录和ZCLV记录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被复用在用于传送定时信息的三条传送线中,因而不会发生由于不同的传送线和不同的传送系统而导致的定时偏离。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四实施例>
图8A至8D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图。图8A和8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D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8C是帮助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D的操作的示图。图8D是帮助说明与图8C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第四实施例是应用到进行被称为OPC(最优功率校准)的记录功率调整的情况的示例。可记录光盘的最优记录功率依据制造商的特性差异、个体特性变动等等而有所不同。此外,最优记录功率还依赖于光盘装置,其中包括光束的发光定时(记录策略)、光束斑的形状,等等。因此,当在可写光盘上记录或再现信息时,为了优化记录功率,在实际信号记录之前,在光盘的试验写入区域中执行试验写入。然后,在试验写入区域中执行再现,并且检查再现信号以确定适合于记录的最优记录条件。用于基于试验写入来确定最优记录功率的一系列处理被称为OPC(记录功率调整),并且试验写入区域被称为OPC区域。OPC区域是由每个光盘的规格限定的。
OPC在逐步改变记录功率的同时在OPC区域中执行测试数据的试验写入,再现在OPC区域中记录的测试数据,并且确定满足预定的评估指标的最优记录功率值。相对于调制规则的基本时钟周期T根据调制规则随机重复从最短标记到最长标记的范围中的标记的随机式样一般被用作测试数据。
例如包括写策略电路的根据比较示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B在激光器驱动电路内的存储部件中存储与OPC相对应的功率电平式样,并且利用提供给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专用端子来改变到使用功率电平式样之一。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岸/沟改变和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CAV和ZCLV记录支持的情况一样,对于使用专用端子的系统,封装大小增大了,往往会发生信号之间的偏离,并且难以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如果在每次改变记录功率并且改写设定时停止写入,则不需要使用专用的改变端子。然而,此方法降低了OPC的效率。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D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但去除了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并且向与门525的一个输入端子输入了OPC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OPC。可以认为第三实施例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被替换为OPC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OPC。OPC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OPC的逻辑电平的转变指示出当在OPC处理过程中在OPC区域中记录测试数据时改变记录功率的定时。
为了在OPC中高效地改变记录功率,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不同的功率电平式样被存储在两个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中,并且关于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不连续的信息被用于判定要选择和使用哪个功率电平式样。从而,可以逐步改变用来记录用于OPC的测试数据的记录功率。
OPC逐步改变用于记录测试数据的记录功率(记录功率顺序改变),从而不交替使用两种功率电平式样。OPC在这个方面与第三实施例的CAV和ZCLV记录类似。采用这样一种机制,其中在使用一个功率电平式样执行记录的同时,改写另一功率电平式样以为改变记录功率的定时做好准备。在该另一功率电平式样中可以立即改变到该记录功率。因此,不会降低OPC的效率。
然而,存在以下的与利用通过边缘连续性检测而获得的选择脉冲MC来进行式样改变的本实施例的机制有关的局限。首先,当仅利用寄存器组231_1的功率电平式样来执行记录时,可以预先改写寄存器组231_2的功率电平式样。当使用寄存器组231_2时,也使用用于设定“冷却”电平的寄存器组231_1的寄存器232_1。因此,当使用寄存器组231_2的功率电平式样时,无法改变寄存器组231_1的“冷却”设定信息。第四实施例在这个方面与第三实施例类似。
因此,第四实施例不仅能够进行高速记录,而且能够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来设定用于在OPC中逐步改变记录功率的功率电平式样。可以进行用于OPC的记录功率选择,而无需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控制线。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电平改变的专用端子,所以不会增大封装面积,并且可以改变记录功率(功率电平式样)。此外,用于OPC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被复用在用于传送定时信息的三条传送线中,因而不会发生由于不同的传送线和不同的传送系统而导致的定时偏离。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五实施例>
图9A至9H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示图。图9A和9B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E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9C是帮助说明用于APC的功率电平式样的示图。图9D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E的操作的示图。图9E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E的示图。图9F和图9G是帮助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E的操作的示图。图9H是帮助说明与图9F和9G所示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相对应的存储器电路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第五实施例是应用到进行被称为APC的发光功率调整的情况的示例。通过APC进行的激光器发光功率调整的精度随着对被监视波形进行采样并获得功率监视电压PD的频率的增大而提高。然而,随着记录操作的速度增大,标记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发光时间缩短了。对于短标记或短空白,被监视波形在指定电平下不会变得静定,从而无法被采样和保持。另外,即使利用规格的最长长度T,也难以进行采样。
因此,考虑一种方法,其通过利用能够在APC区域中采样的发光式样执行APC来提高调整的精度。高密度和高容量可记录光盘是在按照指定的信息记录单位(RUB:记录单位区块)被分割成大量区域的状态中形成的。在这些信息记录单位的一部分中提供了APC区域。APC区域被定义为其中能够进行与信息记录无关的记录的区域。
虽然在支持高速记录时在信息记录区域中使用castle策略,但是有这样一种方法,作为APC区域中的发光式样,该方法在APC区域中使用区块策略(block strategy)以增长相同发光电平下的发光时间。区块策略的发光式样在图9C中示出。在APC区域中通过区块策略进行的发光旨在促进APC的采样,因此不需要正确执行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并且不能期望良好的记录。
虽然可以考虑使用专用端子的方法来改变APC区域中的发光式样,但是存在封装面积增大和改变定时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第二至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问题。
如图9A和9B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E基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的,但去除了发光电平式样选择信号生成电路524并且向与门525的一个输入端子输入了信息记录区域/APC区域改变信号JA。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LP或OPC功率电平式样改变信号OPC被替换为信息记录区域/APC区域改变信号JA。信息记录区域/APC区域改变信号JA的逻辑电平表明当时传送的发光式样是用于信息记录区域的发光式样还是用于APC区域的发光式样。
如图9E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E在配置方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没有不同。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E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00A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为存在一些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所处理的功率电平,所以针对这些功率电平改变了电流源部件240的基准电流生成部件242、DA转换部件244和基准电流I的基准。
为了高效地改变到用于信息记录区域和APC区域的相应发光式样,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用于信息记录区域和APC区域的相应发光式样(功率电平式样)被存储在两个寄存器组231_1和231_2中。然后,关于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不连续的信息被用于判定要选择和使用哪个发光式样。从而,可以在信息记录区域和APC区域的每一个中适当地选择发光式样。因为可以立即改变到另一发光式样,所以在从信息记录区域改变到APC区域或者从APC区域改变到信息记录区域时不会发生不便之处。
在此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何在信息记录区域中的castle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与APC区域中的区块策略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L和H这两个值)之间进行改变。这涉及利用复位脉冲RP读取被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1中的castle系统的“冷却”电平,然后利用选择脉冲MC读取被设定在寄存器组231_2中的区块策略的式样。
首先,考虑使区块策略系统的L电平与castle系统的“冷却”电平相同。在此情况下,当设定区块策略系统的H电平时,需要选择脉冲MC。然而,在此情况下,当然没有设定区块策略系统的L电平的自由。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C的最下方部分所示,当改变到区块策略系统的式样时,仅在一瞬间中设定castle系统的“冷却”电平,然后立即输出选择脉冲MC,以设定区块策略系统的L电平。此功率电平式样是特殊区块策略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这种式样一度落到“冷却”电平,然后被设定到L电平,这与基本区块策略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不同。然而,APC区域中的标记区域和空白区域足够地长,因此对于在空白处变得静定的处理几乎没有影响。
图9D、图9F和图9G是示出从信息记录区域中的castle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改变到APC区域中的区块策略系统的功率电平式样的时序图。
例如,图9D中示出了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E一侧的操作。在图9D中,不论边缘脉冲EP1至EP5是在castle系统的时段中输出的还是在区块策略系统的时段中输出的,边缘脉冲EP1至EP5都按次序输出,例如按诸如EP1→EP2→EP3→EP4→EP5之类的次序输出。
图9F和图9G中示出了激光器驱动电路200E一侧的操作。图9F所示的第一示例是仅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上升缘来生成复位脉冲RP的模式。图9G所示的第二示例是利用复位信号RS的两个边缘来生成复位脉冲RP的模式。假定castle策略的最后一个“过驱动”是图9F和图9G中的边缘脉冲EP_2。
区块策略在L电平之前输出复位脉冲RP以设定从寄存器组231_1读取的“冷却”电平。边缘脉冲EP_2在此之后(大约1T以下)立即被输出,从而使相同边缘连续并且复位脉冲RP介于这些边缘之间。因此,在边缘脉冲EP_2的定时输出选择脉冲MC以改变到寄存器组231_2,从而设定区块策略的L电平。接下来,利用边缘脉冲EP_1来设定H电平。
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利用复位脉冲RP返回到从寄存器组231_1读取的“冷却”电平。在此之后立即输出边缘脉冲EP_1以获得边缘连续性,从而使得相同边缘连续并且复位脉冲RP介于这些边缘之间。因此,在边缘脉冲EP_1的定时输出选择脉冲MC以改变到寄存器组231_2,从而设定区块策略的L电平。另外,利用边缘脉冲EP_2来设定H电平。
也就是说,通过向基本区块策略的式样添加“冷却”电平,获得了在输出castle策略的第一“过驱动”时执行复位的策略,并且获得了与图3C至3E所示的2T空白和2T标记相似的发光波形。如图9D所示,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E在区块策略系统的时段中重复边缘脉冲EP1(对应于图中未示出的复位信号RS)以及边缘脉冲EP2和EP3(对应于边缘信号ES_1和ES_2)。
因此,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第五实施例不仅通过在信息记录区域中应用castle系统实现了高速记录,而且能够在APC区域中设定区块策略的发光式样。在从信息记录区域改变到APC区域时,无需提供用于发光式样改变的控制线,就可以选择发光式样。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发光式样改变的专用端子,所以不会增大封装面积,并且可以改变发光式样(功率电平式样)。此外,发光式样改变信号被复用在用于传送定时信息的三条传送线中,因而不会发生由于不同的传送线和不同的传送系统而导致的定时偏离。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
<激光器驱动系统:第六实施例>
图10A至10E是帮助说明顺序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示图。图10A是帮助说明采样脉冲SP的设定的第一示例的示图。图10B是帮助说明采样脉冲SP的设定的第二示例的示图。图10C至10E是帮助说明第六实施例中的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的寄存器设定信息的示图。
第六实施例是在图3B所示的第二示例的系统配置(即,也关注用于APC控制的信号以及生成和发送采样脉冲SP的方法的配置)中的应用示例。
将首先描述在结合使用顺序系统时生成和发送采样脉冲SP的方法的基本机制的示例,以帮助理解第六实施例的机制。然后,将描述第六实施例的机制。
[采样脉冲设定:第一示例]
图10A所示的第一设定示例设定用于标记的采样脉冲SP_1。激光器发光波形具有四个功率电半,即“冷却”、“擦除”、“峰值”和“过驱动”。可以认为在这四个功率电平中,用于形成标记的功率电平是“峰值”和“过驱动”,而用于形成空白的功率电平是“冷却”和“擦除”。
例如,被提供给采样-保持电路332的用于标记的采样脉冲SP_1是通过设定相对于作为形成标记的起点的边缘的延迟时间、脉冲宽度和用于直到采样-保持电路332为止的延迟补偿的总延迟时间来生成的。
以下将描述这样的情况,即,在用于形成标记的“峰值”和“过驱动”中,利用采样脉冲SP_1来采样和保持具有相对较宽的宽度的“峰值”电平。采样脉冲SP_1用于对功率监视信号PM的“峰值”电平进行采样和保持。因此,设定定时,以便能够在从“过驱动”电平到“峰值”电平变得静定之后对功率监视信号PM采样。因此希望以“峰值”电平的开始位置作为基准来生成采样脉冲SP_1,因为这样消除了空白宽度的影响。在设定对“峰值”电平采样的定时时,考虑了针对从脉冲生成部件202到采样-保持电路332的信号路径的信号频带和延迟进行补偿。
例如,当应用castle系统时,如图10A所示,“峰值”电平的开始的定时T12被设定为用于对“峰值”电平采样的起点的边缘(基准边缘)。在以基准边缘T12作为起点的情况下,设定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T12至T13),其限定了采样脉冲SP_1的上升缘定时T13。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是在考虑到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32的功率监视信号PM从“过驱动”电平到“峰值”电平变得静定所花的时间的情况下设定的。
另外,在以上升缘定时T13作为起点的情况下,设定了限定采样脉冲SP_1的有效H的时段的脉冲宽度PW1(T13至T14)以及采样脉冲SP_1实际变为有效H所花的脉冲延迟时间TD1_2(T13至T15)。脉冲延迟时间TD1_2是在考虑到针对下述差异进行补偿的情况下设定的:该差异是从脉冲生成部件202到采样-保持电路332的信号路径中的采样脉冲的延迟时间与功率监视信号PM的延迟时间之间的差异。采样脉冲的延迟时间是采样脉冲从脉冲生成部件202通过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32所花的时间。功率监视信号PM的延迟时间是半导体激光器41响应于从脉冲生成部件202通过发光波形生成部件203输入到半导体激光器41的信号而发光、并且使该光入射到光接收元件310上并通过电流-电压转换部件313和可变增益型放大器315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32中所花的时间。因此,采样脉冲SP_1在从定时T12起经过“TD1_1+TD1_2”之后上升,并且在经过脉冲宽度PW1之后下降。
顺便说一下,在具有短标记长度的短标记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以便不生成用于标记的采样脉冲SP_1。例如,从基准边缘T12到作为“峰值”电平结尾的“过驱动”开始定时T14的时段被设定为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当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没有达到预定值时,采样脉冲SP_1不被输出。例如,对于花10ns从“过驱动”电平到“峰值”电平变得静定的功率监视信号PM的波形,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被设定为10ns以上。从而,可以对正确的“峰值”电平进行采样和保持。此时,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被设定为10ns。从而,不为宽度小于10ns的“峰值”电平的脉冲生成采样脉冲SP_1。
[采样脉冲设定:第二示例]
图10B所示的第二设定示例设定用于空白的采样脉冲SP_2。激光器发光波形具有与图10A相同的功率电平。
用于空白的采样脉冲SP_2的生成如下,并且与用于标记的类似。即,用于空白的采样脉冲SP_2是通过设定相对于作为形成空白的起点的边缘的延迟时间、脉冲宽度和用于直到采样-保持电路334为止的延迟补偿的总延迟时间来生成的。
以下将描述这样的情况,即,在用于形成空白的“冷却”和“擦除”中,利用采样脉冲SP_2来采样和保持具有相对较宽的宽度的“擦除”电平。采样脉冲SP_2用于对功率监视信号PM的“擦除”电平进行采样和保持。因此,设定定时,以便能够在从“冷却”电平到“擦除”电平变得静定之后对功率监视信号PM采样。因此希望以“擦除”电平的开始位置作为基准来生成采样脉冲SP_2,因为这样消除了标记宽度的影响。在设定对“擦除”电平采样的定时时,考虑了针对从脉冲生成部件202到采样-保持电路334的信号路径的信号频带和延迟进行补偿。
例如,当应用castle系统时,如图10B所示,“擦除”电平的开始的定时T32被设定为用于对“擦除”电平采样的起点的边缘(基准边缘)。在以基准边缘T32作为起点的情况下,设定上升缘延迟时间TD3_1(T32至T33),其限定了采样脉冲SP_2的上升缘定时T33。上升缘延迟时间TD3_1是在考虑到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34的功率监视信号PM从“冷却”电平到“擦除”电平变得静定所花的时间的情况下设定的。另外,在以上升缘定时T33作为起点的情况下,设定了限定采样脉冲SP_2的有效H的时段的脉冲宽度PW3(T33至T34)以及采样脉冲SP_2实际变为有效H所花的脉冲延迟时间TD3_2(T33至T37)。脉冲延迟时间TD3_2是在考虑到针对下述差异进行补偿的情况下设定的:该差异是从脉冲生成部件202到采样-保持电路334的信号路径中的采样脉冲的延迟时间与功率监视信号PM的延迟时间之间的差异。因此,采样脉冲SP_2在从定时T32起经过“TD3_1+TD3_2”之后上升,并且在经过脉冲宽度PW3之后下降。
顺便说一下,在具有短空白长度的短空白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以便不生成用于空白的采样脉冲SP_2。例如,从基准边缘T32到作为“擦除”电平结尾的“过驱动”开始定时T35的时段被设定为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3。当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3没有达到预定值时,采样脉冲SP_2不被输出。
例如,对于花10ns从“冷却”电平到“擦除”电平变得静定的功率监视信号PM的波形,上升缘延迟时间TD3_1被设定为10ns以上。从而,可以对正确的“擦除”电平进行采样和保持。此时,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3被设定为10ns。从而,不为宽度为10ns以下的“擦除”电平的脉冲生成采样脉冲SP_2。
[采样脉冲改变]
如第五实施例中所述,较高的速度使得难以利用短标记和短空白在APC中执行采样。另一方面,上述采样脉冲设定示例允许了进行设定以便不为指定长度以下的短标记或短空白生成采样脉冲。该机制使得能够仅针对超过预定长度的长标记或长空白进行选择性的采样。
采样脉冲的设定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基于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和DET3的值来判定是否生成采样脉冲SP_1和SP_2。因此,基本上不必准备两条设定信息。然而,在改变采样脉冲的设定方面,存在例如以下两种含义。
1)当表明是否输出采样脉冲SP的信号可被叠加在输入信号上时,在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这个部分,不必测量用于判定输出的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因此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得以简化。
2)当利用边缘连续性来改变短标记的电平式样时,从“过驱动”OD1到“峰值”的功率改变量和从“过驱动”OD2到“峰值”(“峰值”处于相同功率)的功率改变量变得不同,并且静定时间也变得不同。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需求,即改变采样脉冲SP的上升缘位置(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和下降缘位置(脉冲延迟时间TD1_2)。
在此情况下,1)仅改变采样脉冲设定,以及2)假定对功率电平式样改变和采样脉冲设定改变的组合使用。
此外,在短标记时,通过设定较短的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被监视的波形信号可在变得静定之后立即被采样。在长标记时,通过设定较长的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被监视波形信号可以在变得足够静定之后被采样。因此,即使速度增大,也无需减小采样频率就可以执行APC。在此情况下,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需要被改变以针对短标记或长标记改变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
虽然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专用端子的方法来改变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但是存在封装面积增大和改变定时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第二至第五实施例共同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第六实施例利用关于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不连续的信息来改变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一侧的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信号生成部件500A的配置类似。
至于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一侧,采用了这样一种机制,其存储包括不同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和DET3在内的两种设定信息。其中一种具有用于在不考虑标记长度或空白长度的情况下生成采样脉冲SP的设定(长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和DET3的设定),另一种具有用于不为预定长度以下的短标记或短空白生成采样脉冲SP的设定(短采样脉冲输出判定设定时段DET1和DET3的设定)。或者,其中一种具有用于通过在短标记时设定短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而在被监视波形信号变得静定之后立即对被监视波形信号采样的设定,而另一种具有用于通过在长标记时设定长上升缘延迟时间TD1_1而在被监视波形信号变得足够静定的定时对被监视波形信号采样的设定。
作为基本思想,采用了准备多个寄存器组231来改变功率电平式样的思想。此时,也可提供两个功率电平式样,并且可根据标记长度和空白长度来改变发光式样,或者可以仅改变用于生成采样脉冲的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空白的定时生成的复位脉冲RP和选择脉冲MC作为触发,来改变寄存器组431。因此,以互相锁定的方式来改变标记采样和空白采样的相应设定。即,因为针对一对标记长度和空白长度来改变标记采样和空白采样的设定,所以标记采样和空白采样的相应设定被以互相锁定的方式改变。
例如,图10C示出了第一示例,其中,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和功率电平式样都被改变。图10D示出了第二示例,其中,只有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被改变,而功率电平式样不被改变。
在任一配置中,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的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存储基于写策略信号生成采样脉冲SP_1和SP_2时的设定信息(例如DET@、TD@_1、PW@和TD@_2)。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是第二存储部件的示例,并且与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不同。
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具有充当主存储部件的寄存器组431_0、充当辅助存储部件的寄存器组431_1和431_2、以及存储信息控制部件436。寄存器组431_0具有多个寄存器432_1至432_k。虽然没有示出,但寄存器组431_1和431_2也是如此。
寄存器组431_1和431_2根据来自图中未示出的主控制部件的采样脉冲设定信息寄存器输入的指令,分别存储生成采样脉冲SP_1和SP_2时的设定信息(DET@、TD@_1、PW@和TD@_2)。寄存器组431_0对应于寄存器组231_0。存储信息控制部件436对应于存储信息控制部件236。存储信息控制部件436基于复位脉冲RP和选择脉冲MC来读取寄存器组431_1和431_2之一中存储的信息,并且使寄存器组431_0保存该信息。采样脉冲生成部件400读取寄存器组431_0的寄存器432的信息,并且根据这些值来生成采样脉冲SP_1和SP_2。
因此,第六实施例可以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来改变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无需提供用于改变设定信息的控制线,就可选择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因为不需要提供用于改变设定信息的专用端子,所以不会增大封装面积,并且可以改变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此外,用于改变采样脉冲SP的设定信息的信号被复用在用于传送定时信息的三条传送线中,因而由于不同的传送线和不同的传送系统导致的定时偏离不会发生。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改变定时。
在此示例中,利用检测边缘信号ES的边缘连续性的功能生成的选择脉冲MC被用于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430中的存储器改变。然而,这并不是必要的。例如,当使用两个复位信号RS_1和RS_2时,根据复位信号RS_1生成复位脉冲RP_1,并且根据复位信号RS_2生成复位脉冲RP_2。然后,不论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230一侧的配置如何,如图10E所示的第三示例中那样,复位脉冲RP_1和RP_2可被用作用于存储器改变的选择脉冲。
虽然以上已经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并且通过添加这种变化和改进而获得的形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前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所要求的发明,并且并不是实施例中描述的所有特征组合都一定是本发明的必要解决手段。前述实施例包括各种阶段的发明,并且通过适当组合多个所公开的构成要件可以提取各种发明。即使在从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构成要件中省略一些构成要件时,通过省略这些构成要件而得到的结构也可以被提取作为发明,只要获得了效果即可。
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边缘信号ES_1和ES_2,并且根据复位之前和之后边缘信号ES的边缘是连续还是不连续(边缘连续性检测)来选择两种功率电平式样。然而,这只是一个示例。边缘信号ES的数目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在此情况下,当一个边缘信号ES的边缘(即,边缘脉冲EP)连续时,改变到另一式样,而当边缘不连续时,执行正常操作。例如,在三个边缘信号ES_1、ES_2和ES_3的情况下,当对于EP_1→EP_2→RP→EP_3→EP_1执行正常操作时,对于EP_1→EP_2→RP→EP_2→EP_3→EP_1,在RP→EP_2时读取另一式样。
本发明包含与2009年2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028049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Claims (17)

1.一种激光器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检测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基准脉冲,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之间改变的定时,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所述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
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检测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改变脉冲,该改变脉冲指示出所述空白和所述标记的各个发光波形的分割功率电平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所述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
发光波形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所述发光波形的每个功率电平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以及
第二存储部件,包括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一主存储部件和一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这多个辅助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存储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所述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脉冲生成部件以一组所述空白和所述标记作为一个单位,通过检测一个所述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所述基准脉冲,并且
所述第二脉冲生成部件通过检测多个所述第二传送信号的每个边缘,来生成所述改变脉冲,
所述激光器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三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在紧挨所述基准脉冲之前和紧跟所述基准脉冲之后的所述改变脉冲都基于同一个所述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时,基于紧跟所述基准脉冲之后的所述改变脉冲,来生成选择脉冲,
所述存储信息控制部件基于由所述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获得的所述基准脉冲和由所述第三脉冲生成部件获得的所述选择脉冲,来选择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使所述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也被用作所述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
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并且
所述发光波形生成部件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读取作为包括在存储于所述主存储部件中的每个所述发光波形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读取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每一个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两个所述辅助存储部件中的一个存储指示出与记录介质的岸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并且
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另一个存储指示出与该记录介质的沟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两个所述辅助存储部件中的每一个存储指示出根据记录介质上的圆周位置的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在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之一未被使用的时段中,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另一个的设定信息被改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两个所述辅助存储部件中的每一个存储指示出根据最优功率校准记录功率调整的设定值的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在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之一未被使用的时段中,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另一个的设定信息被改写。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两个所述辅助存储部件中的一个存储指示出用于在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区域中记录信息的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并且
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另一个存储指示出用于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用于APC发光功率调整的区域中执行APC发光功率调整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另一个存储符合区块策略系统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来作为用于所述APC发光功率调整的电平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驱动装置,还包括:
采样-保持部件,被配置为来对基于从激光元件发射的激光的电信号进行采样和保持;以及
采样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以基于所述基准脉冲和所述改变脉冲的发光波形的边缘作为基准,生成用于对所述电信号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样脉冲,并且将该采样脉冲提供给所述采样-保持部件,
其中,所述发光波形生成部件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读取作为包括在存储于所述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中的每个所述发光波形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读取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也被用作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该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存储限定所述采样脉冲的脉冲式样的设定信息,
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存储限定所述采样脉冲的脉冲式样的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并且
所述采样脉冲生成部件基于所述主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设定信息来生成所述采样脉冲。
13.一种光装置,包括:
激光元件;
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激光元件;
光学构件,用于引导从所述激光元件发射的激光;
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记录时钟和记录数据,生成由对于空白和标记具有不同电平的驱动信号的组合形成的限定发光波形的多个脉冲信号;
传送信号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所生成的多个脉冲信号,来生成第一传送信号和第二传送信号,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所述空白和所述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改变脉冲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改变定时;
脉冲生成部件,包括第一脉冲生成部件和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该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所述基准脉冲,该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所述改变脉冲;
发光波形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所述发光波形的每个功率电平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
第二存储部件,包括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一主存储部件和一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这多个辅助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存储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所述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以及
传送构件,用于传送信号,该传送构件被置于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之间,在该第一安装部件中安装了所述激光元件、所述驱动部件、所述光学构件、所述脉冲生成部件、所述发光波形生成部件、所述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存储部件,在该第二安装部件中安装了所述发光波形脉冲生成部件和所述传送信号生成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也被用作所述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并且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并且
所述发光波形生成部件通过以下方式来生成发光波形: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存储于所述主存储部件中的每个所述发光波形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中还安装了:被配置为把从所述激光元件发射的激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转换部件、被配置为对由所述光电转换部件获得的电信号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样-保持部件、以及被配置为以所述发光波形的边缘作为基准来生成用于对所述电信号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样脉冲并将该采样脉冲提供给所述采样-保持部件的采样脉冲生成部件,
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中还安装了APC控制部件,该APC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采样-保持部件获得的采样-保持信号来生成用于使所述激光的功率电平为适当电平的激光功率指定信号,并且将该激光功率指定信号提供给所述发光波形生成部件,
所述第二存储部件也被用作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该采样脉冲式样存储部件存储限定所述采样脉冲的脉冲式样的设定信息,
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存储限定所述采样脉冲的脉冲式样的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并且
所述采样脉冲生成部件基于在所述主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设定信息来生成所述采样脉冲。
16.一种光学单元,包括:
激光元件;
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激光元件;
光学构件,用于引导从所述激光元件发射的激光;
脉冲生成部件,包括第一脉冲生成部件和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该第一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传送信号来生成基准脉冲,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的重复中的改变定时,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该第二脉冲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基于第二传送信号来生成改变脉冲,该改变脉冲指示出发光波形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
发光波形生成部件,被配置为: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所述发光波形的每个电平的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发光电平式样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以及
第二存储部件,包括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一主存储部件和一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这多个辅助存储部件被配置为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存储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所述主存储部件存储该条设定信息。
17.一种激光器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脉冲生成装置,用于通过检测第一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基准脉冲,该基准脉冲指示出在空白和标记之间改变的定时,该第一传送信号利用所述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基准脉冲的定时的信息;
第二脉冲生成装置,用于通过检测第二传送信号的边缘来生成改变脉冲,该改变脉冲指示出所述空白和所述标记的各个发光波形的分割功率电平的改变定时,该第二传送信号利用所述边缘指示出限定获得所述改变脉冲的定时的信息;
发光波形生成装置,用于:对于每个基准脉冲,输出作为包括在关于所述发光波形的每个功率电平的功率电平信息中的、关于在所述基准脉冲的位置处的电平的电平信息的基准电平信息,并且对于每个改变脉冲,按次序输出所述基准电平信息之后的其他电平信息;
发光电平式样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指示出所述发光波形的电平信息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式样;以及
第二存储装置,包括多个辅助存储装置、一主存储装置和一存储信息控制装置,这多个辅助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条不同的设定信息,该主存储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存储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该存储信息控制装置用于选择在所述多个辅助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条设定信息中的一条设定信息并且使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该条设定信息。
CN2010101105178A 2009-02-10 2010-02-03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8049 2009-02-10
JP2009028049A JP5120287B2 (ja) 2009-02-10 2009-02-10 レーザ駆動装置、光学ユニット、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056A true CN101800056A (zh) 2010-08-11
CN101800056B CN101800056B (zh) 2012-11-14

Family

ID=4254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051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056B (zh) 2009-02-10 2010-02-03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07342B2 (zh)
JP (1) JP5120287B2 (zh)
CN (1) CN101800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0321B2 (ja) * 2009-04-09 2013-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ーザ駆動装置、レーザ駆動方法、光学ユニット、光装置
JP2010244650A (ja) * 2009-04-09 2010-10-28 Sony Corp レーザ駆動装置、レーザ駆動方法、光学ユニット、光装置
KR20110080707A (ko) * 2010-01-07 2011-07-13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광 디스크 기록 방법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
KR101310394B1 (ko) * 2011-10-06 2013-09-1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학적 기록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기록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9524A (ja) * 1998-02-02 1999-08-10 Hitachi Ltd レーザ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492682B2 (en) * 2002-07-25 2009-02-17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controllable by table of multi-pulse patterns
JP3998643B2 (ja) * 2003-06-30 2007-10-31 東芝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制御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49579A (ja) * 2003-11-12 2005-06-09 Samsung Electro Mec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EP1728245A1 (en) * 2004-03-10 2006-12-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marks in an information layer of an optical record carrier
JP2006252633A (ja) * 2005-03-09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波形生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60274623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Intersil Americas Inc. Flexible write strategy generator
JP2007141406A (ja) 2005-11-22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波形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生成方法
US20070206464A1 (en) * 2006-03-01 2007-09-06 Jen-Hao Cha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oosing target write strategy in optical storage system
US7808872B2 (en) * 2006-07-06 2010-10-05 Intersil Americas Inc. Hybrid laser diode drivers that include a state machine
JP4512582B2 (ja) * 2006-12-07 2010-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310893A (ja) * 2007-06-15 2008-12-25 Toshiba Corp レーザドライバ回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561911B2 (ja) * 2008-09-02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ーザ駆動装置、光装置
JP5120321B2 (ja) * 2009-04-09 2013-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ーザ駆動装置、レーザ駆動方法、光学ユニット、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0287B2 (ja) 2013-01-16
US8107342B2 (en) 2012-01-31
CN101800056B (zh) 2012-11-14
JP2010186499A (ja) 2010-08-26
US20100202273A1 (en)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574B (zh) 激光驱动设备、激光驱动方法、光学单元和光设备
CN101859573B (zh) 激光驱动设备、激光驱动方法、光学单元和光设备
KR20080108282A (ko) 광학 기록 드라이브용 실시간 전력 제어
US20080094991A1 (e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CN101800056B (zh) 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学单元和光装置
JP2005353280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00222734A (ja) 情報記録方法
US200401309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igh speed write strategy
CN101667432B (zh) 激光器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EP1498884A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CN101093688A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光盘记录装置
US8004957B2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6268985A (ja) 光記録装置
JP2000149262A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KR20050121233A (ko) 기록 매체로의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KR20010086323A (ko) 기록장치
EP1511021B1 (en) The control of laser emission power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optical disc
JP2003077128A (ja)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CN101322188A (zh) 具有高速前向激光功率控制(lpc)的光学记录设备
WO2005043521A1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プログラム
JP2000222733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CN100576321C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光盘装置
JP4379521B2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20110080707A (ko) 광 디스크 기록 방법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
JP2005190608A (ja) 光源駆動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