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9613A -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9613A
CN101799613A CN200910262175A CN200910262175A CN101799613A CN 101799613 A CN101799613 A CN 101799613A CN 200910262175 A CN200910262175 A CN 200910262175A CN 200910262175 A CN200910262175 A CN 200910262175A CN 101799613 A CN101799613 A CN 101799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blades
attachment
make
optical system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鎌田祥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99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9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3Protective lens closures or lens caps built into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镜头挡板装置以及包括该镜头挡板装置的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本发明的镜头挡板装置包括: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和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

Description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挡板装置(1ens barrier device)、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摄像机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已经提出了保护该摄像透镜免于灰尘和伤痕的镜头挡板装置。
例如,JP-A-2002-148682中描述了包括多个挡板叶片(barrier blade)和转动机构(oscillating mechanism)的镜头挡板装置。
在该镜头挡板装置中,多个挡板叶片设置在摄像透镜的前方,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该转动机构使各挡板叶片在遮蔽光路的闭合位置和打开光路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
然而,当保持在闭合位置的挡板叶片受到物体或手指等的偶然接触,而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形成该转动机构的构件受到无理的力的作用,有可能受到损坏。
因此,对于镜头挡板装置来说,关键课题是如何在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防止对转动机构的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能够防止构件损坏并有利于增强耐久性的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挡板装置,其包括多个挡板叶片和转动机构,所述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所述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所述驱动环包括本体部和多个联结部,所述本体部绕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各挡板叶片联结以使各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各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镜筒,其包括容纳摄像光学系统和镜头挡板装置的镜筒部。该镜头挡板装置包括多个挡板叶片和转动机构,所述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所述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所述驱动环包括本体部和多个联结部,所述本体部绕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各挡板叶片联结以使各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各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摄像光学系统、镜头挡板装置和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容纳摄像光学系统和镜头挡板装置的镜筒部。所述镜头挡板装置包括多个挡板叶片和转动机构,所述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所述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所述驱动环包括本体部和多个联结部,所述本体部绕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各挡板叶片联结以使各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各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当位于闭合位置的挡板叶片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而被迫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该外力被驱动环的联结部的弹性变形吸收。
因此,能够防止损坏例如驱动环等被包括在转动机构中的构件,这有利于增强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该摄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3是镜头挡板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镜头挡板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镜头挡板装置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镜头挡板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7的线C-C所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7的线D-D所取的截面图;
图11是从后侧观察时驱动环的透视图;
图12是从前侧观察时驱动环的透视图;
图13是驱动环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叶片按压器和驱动环组装到机座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4的组件沿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4的组件在省略了叶片按压器并且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4的组件在省略了叶片按压器并且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的打开位置的后视图;
图19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的闭合位置的后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一挡板叶片被迫直接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联结部发生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的正视图,图2是示出该摄像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0是摄像机(video camera),其将例如捕捉到的动态图像、静态图像和声音等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中,并从记录介质再现这些数据。
本实施例将描述将存储卡21(其为板状或棒状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当然,也可将磁性记录带、光盘、硬盘装置等用作记录介质,到底该使用哪种记录介质由用户选择。
如图1和2所示,摄像装置10具有形成外壳的壳体12,而壳体12具有镜筒部15。
镜筒部15容纳摄像光学系统14、以及将在后面描述的摄像元件18和镜头挡板装置40。摄像光学系统14、摄像元件18、镜头挡板装置40和镜筒部15一起形成透镜镜筒16。
摄像元件18设置在镜筒部15的后端,摄像元件18捕捉通过摄像光学系统14导入的被摄体图像。
镜头挡板装置40(后述)装设在镜筒部15中。
此外,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10包括麦克风20、显示面板22、扬声器26、视频信号放大部102、视频信号处理部104、麦克风放大部106、声音信号处理部108、输出放大部110、录放部(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portion)112和控制部114。
摄像装置10还包括显示面板驱动器116、缓冲存储器118、存储卡接口120、操作部126、外部输入输出接口128、外部输入输出端子130等。
在摄像元件18中生成的摄像信号被视频信号放大部102放大,并供给至视频信号处理部104。
视频信号处理部104通过对摄像信号施加预定信号处理而生成动态图像数据和静态图像数据,并将所得数据供给至录放部112。
麦克风20拾取的声音信号被麦克风放大部106放大,并通过声音信号处理部108对该声音信号施加预定的信号处理。所得声音数据被供给至录放部112。
如图2所示,录放部112在控制部114的控制下,将从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供给的静态图像数据和动态图像数据以及从声音信号处理部108供给的声音数据经由存储卡接口120记录到存储卡21中。
通过录放部112将数据记录到存储卡21中是,例如,通过首先将待记录到存储卡21中的数据积聚到缓冲存储器118中,然后将从缓冲存储器118中读出的数据写入存储卡21中来完成的。
录放部112将从录放部112供给的静态图像数据和动态图像数据经由显示面板驱动器116供给至显示面板22,以将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22上。
此外,录放部112将从存储卡21供给的静态图像数据和动态图像数据经由显示面板驱动器116供给至显示面板22,以将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22上。
此外,录放部112将从存储卡21经由存储卡接口120供给的声音信号经由输出放大部110供给至扬声器26,以从扬声器26输出声音。
外部输入输出接口128将在录放部112中再现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转换成预定的信号格式,并将所得信号经由外部输入输出端子130输出至例如电视装置、硬盘录像机(HDD recorder)和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
如图2所示,操作部126包括多个操作开关24、电源开关28A、静态图像捕捉开关28B、变焦开关28C、模式切换开关28D和动态图像捕捉开关28E。
这些开关24、28A-28E一起形成用于执行与摄像有关的各种功能的操作开关。
根据对电源开关28A的操作,控制部114打开或关闭摄像装置10的电源。
根据对静态图像捕捉开关28B的操作,控制部114向视频信号处理部104和录放部112下达指令。因此,控制部114通过将从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供给的静态图像数据经由录放部112供给至存储卡接口120,来将静态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21中。
因此,静态图像捕捉开关28B起快门按钮的功能。
根据对变焦开关28C的操作,控制部114通过向变焦驱动部(未示出)下达指令以使摄像光学系统14中的可动透镜移动,从而改变摄像光学系统14的变焦比。
根据对模式切换开关28D的操作,控制部114向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下达指令。因此,控制部114在由视频信号处理部104生成动态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捕捉模式与由视频信号处理部104生成静态图像数据的静态图像捕捉模式之间切换。
在动态图像捕捉模式中,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中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经由录放部112记录到存储卡21中。在静态图像捕捉模式中,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中生成的静态图像数据经由录放部112记录到存储卡21中。
根据对动态图像捕捉开关28E的操作,控制部114开始或停止动态图像数据的记录。
更具体地说,根据对动态图像捕捉开关28E的操作,控制部114向视频信号处理部104和录放部112下达指令。因此,控制部114将从视频信号处理部104供给的动态图像数据经由录放部112供给至存储卡接口120。因此,控制部114开始或停止将动态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21中的操作。
因此,动态图像捕捉开关28E用作使摄像开始或停止的操作构件。
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均大于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本文中,左右是在从后方观察摄像装置10的状态下定义的,并将摄像光学系统14在光轴L方向上的被摄体侧定义为前侧,摄像元件侧定义为后侧。
镜筒部15设置成在壳体12的正面上部前后延伸,并且其前部与壳体12的前表面相对。因此,被摄体图像是从壳体12的前部导入壳体12内部的。
摄像元件18(图2)设置在镜筒部15的后端。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22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2的左侧部。
显示面板22包括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32和面板壳体,并呈长方形板状。
显示装置32显示摄像元件18捕捉到的被摄体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2由液晶显示器装置形成。然而,应该明白的是,显示装置32的类型可以任意选定,例如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显示面板22以其短边附近的一个部位经由铰链与壳体12的左侧部的前部附近的一个部位相联结的方式,与壳体12联结。
因此,显示面板22以能够绕沿壳体1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并且能够绕与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与壳体12联结。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要点:镜头挡板装置40。
图3是镜头挡板装置40的正视图。
图4和图5是镜头挡板装置40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镜头挡板装置40的后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图9是沿图7的线C-C所取的截面图。图10是沿图7的线D-D所取的截面图。
图11是从后侧观察时驱动环58的透视图。图12是从前侧观察时驱动环58的透视图。图13是驱动环58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叶片按压器54和驱动环58组装到机座(cabinet)42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4的组件沿与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轴L垂直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4的组件在省略了叶片按压器54并且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4的组件在省略了叶片按压器54并且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的打开位置的后视图。图19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的闭合位置的后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一挡板叶片48被迫直接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联结部64发生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如上所述,镜头挡板装置40设置在镜筒部15。
下面将参考图1以及图3-6来描述镜筒部15的前部。
如图1所示,机座42安装至壳体12以覆盖壳体12的正面上部的切口部,装饰环44安装至机座42的前表面。
机座42和装饰环44一起形成壳体12的前表面和镜筒部15的前部的一部分,而镜头挡板装置40设置在机座42的后侧。
机座42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如图3-6所示,包括环板部4202、筒状部(cylindrical portion)4204、下板部4206、侧板部4208和底板部4210。
环板部4202的前表面的内周部设置有向前突出的筒部(cylinderportion)4212。此外,筒部4212的后端的径向方向内侧设置有用于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路的矩形开口部4214。
在环板部4202的后表面上,以突部形式设置有用作第一挡板叶片48的转动支点的第一心轴4220,并且以突部形式设置有用作第二挡板叶片50的转动支点的第二心轴4222。
筒状部4204从环板部4202的除下部外的外周部向后突出。
下板部4206从环板部4202的下部向下延伸。
如图3-6所示,侧板部4208从筒状部4204的紧邻下板部4206的部位沿径向方向向外变宽。
侧板部4208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耳(tab)46的凹部4216,容纳方式是使凸耳46能够在围绕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轴L的圆周上、并在围绕光轴L的预定角度范围内移动,其中所述凸耳46是用于对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构件。
在凹部4216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将凸耳46联结至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的切口部4218(图4)。
底板部4210从侧板部4208和下板部4206的下端向后延伸。
装饰环44由例如铝等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制成,并如图3-6所示,具有环板部4402和筒状部4404。
如图9所示,环板部4402与机座42的环板部4202的前表面配合,筒部4212插入环板部4402的开口内。
如图3-6所示,筒状部4404用于覆盖机座42的筒状部4204。
筒状部4404设置有使下板部4206暴露的下板切口部4406、以及使侧板部4208暴露的侧板切口部4408。
筒状部4404的与下板切口部4406相对的部分形成为与其它部分相比进一步向后延伸的延伸部4410。
如图1所示,机座42安装至壳体12的正面上部,而装饰环44安装至机座42。在该状态下,装饰环44的环板部4402和筒状部4404、侧板部4208、下板部4206和底板部4210一起形成壳体12的表面。
如图4-6所示,镜头挡板装置40包括多个挡板叶片、转动机构52、叶片按压器54和环按压器56。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叶片为两个挡板叶片:第一挡板叶片48和第二挡板叶片50。
第一挡板叶片48由合成树脂制成。
第一挡板叶片48设置于环板部4204的后表面以开闭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路的大致整个上半部,而第二挡板叶片50设置在环板部4204和下板部4206的后表面以开闭光路的大致整个下半部。
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设置在物镜的前方,该物镜是摄像光学系统14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
如图18和19所示,第二挡板叶片50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挡板叶片48更大的轮廓。
第一挡板叶片48呈弧形。第一挡板叶片48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边缘与第二挡板叶片50接合,并形成遮蔽光路的接合部4802。
另外,第一挡板叶片48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缘设置有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与机座42的筒状部4204抵接的抵接部4804。第一挡板叶片48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通过抵接部4804与筒状部4204的抵接来定位。
第一挡板叶片48具有以可旋转方式与第一心轴4220结合的心轴孔4806、和设置在该心轴孔4806附近用于使第一挡板叶片48转动的第一驱动销4808。
第一挡板叶片48设置成被插入心轴孔4806中的第一心轴4220以可转动方式支承,并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容纳在筒状部4204内侧。
第二挡板叶片50由合成树脂制成。
如图18和19所示,第二挡板叶片50呈弧形。第二挡板叶片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边缘与第一挡板叶片48接合,并形成遮蔽光路的接合部5002。
另外,第二挡板叶片5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缘设置有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与机座42的筒状部4204抵接的抵接部5004。第一挡板叶片48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通过抵接部4804与筒状部4204的抵接来定位。
第二挡板叶片50具有以可旋转方式与第二心轴4222结合的心轴孔5006、和设置在该心轴孔5006附近用于使第二挡板叶片50转动的第二驱动销5008。
第二挡板叶片50设置成被插入心轴孔5006中的第二心轴4222以可转动方式支承,并在光路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容纳在下板部4206的后方、底板部4210的上方。
如图7-10所示,叶片按压器54设置在机座42的环板部4202和下板部4206的后表面,以覆盖以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
叶片按压器54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环板部5402、设置成从环板部5402突出的下板部5404、和设置成从环板部5402的内周向后突出的筒部5406。
如图4和5所示,环板部5402设置有供第一驱动销4808插入的长槽5410、和供第二驱动销5008插入的另一长槽5412。
如后面将描述的,叶片按压器54与环按压器56一起通过插入相应安装部5408的螺纹件2安装至机座42。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因此被机座42和叶片按压器54以可转动方式支承。
转动机构52使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便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该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
更具体地说,转动机构52使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转动,以便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形成使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该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
如图4和5所示,转动机构52包括驱动环58和推动机构(pushingmechanism)。
驱动环58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成形模具模制而成。
驱动环58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摄像光学系统14的光轴L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完全闭合状态或完全开放状态。
更具体地说,驱动环58设置成能够在围绕光轴L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来回转动以形成完全闭合状态或完全开放状态。
如图11-13所示,驱动环58包括本体部62、第一联结部64和第二联结部66。
本体部62包括环板部6202、筒部6204、联结片6206和止动片6208。
环板部6202形成为围绕光轴L的环形形状。
如图11所示,在环板部6202的后表面上以突部形式设置有使驱动环58平稳旋转的导轨6203。
如图12所示,筒部6204设置成从环板部6202的内周向后突出。
在筒部6204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个部位设置有切口部6210。
联结片6206设置成从环板部6202的外周缘突出,并且是与凸耳46联结的部位。
如图11所示,在联结片6206的末端部设置有切口部6212,并且止动片6214设置成位于该切口部6212上方。
如图3和4所示,凸耳46设置在机座42的凹部4216中,并且图6所示凸耳46的腿部4602的末端部4604穿过切口部4218。末端部4604插入图11所示联结片6206的切口部6212中。同时,如图7和9所示,止动片6214插入末端部4604的槽部4606中。因此,凸耳46与止动片6214彼此联结。
因此,转动凸耳46的操作使驱动环58经由联结片6206正反旋转(转动)。
如图11-13所示,止动片6208设置成从环板部6202的外周缘突出。如图14所示,止动片6208是使肘节弹簧(toggle spring)60停止的部位。
如图11所示,在止动片6208的末端部设置有使肘节弹簧60停止的止动孔6208A。
如图10所示,驱动环58设置成使筒部6204的内周面被叶片按压器54的筒部5406的外周面可旋转地支承,并且筒部6204的末端端面以可旋转方式与环板部5402的后表面接触。
如图12和13所示,第一联结部64设置在本体部62,并且如图4所示,第一联结部64与从叶片按压器54的长槽5410暴露的第一挡板叶片48的第一驱动销4808联结。
第一联结部64是,不但允许第一挡板叶片48跟随本体部62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而且还在第一挡板叶片48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位。
如图12和13所示,第一联结部64具有臂部6402和接合部6404。
臂部6402在本体部62的筒部6204的径向方向外侧的部位,绕光轴L以弧形形状延伸,并且臂部6402的两端与筒部6204联结。
第一联结部64设置在筒部6204的横跨切口部6210之一的部位处。
接合部6404设置在臂部6402的延伸方向的中部,并由朝光轴L方向开口的V形片形成。第一驱动销4808与接合部6404接合。
第一联结部64设置在这样一个部位,该部位位于筒部6204的前端的后方,并位于筒部6204的后端的前方。因此,如图9所示,当驱动环58设置在筒部5406时,在第一联结部64与环板部5402的后表面之间确保了一个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当第一挡板叶片48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臂部6402和接合部6404发生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62在这时保持不变形。
如图12和13所示,本体部62设置有第二联结部66。如图5所示,第二联结部66与从叶片按压器54的长槽5412暴露的第二挡板叶片50的第二驱动销5008联结。
第二联结部66是,不但允许第二挡板叶片50跟随本体部62的正反旋转而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而且还在第二挡板叶片50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位。
如图12和13所示,第二联结部66具有臂部6602和接合部6604。
臂部6602在本体部62的筒部6204的径向方向外侧的部位,绕光轴L以弧形形状延伸,并且臂部6602的两端与筒部6204联结。
第二联结部66设置在筒部6204的横跨另一切口部6210的部位处。
接合部6604设置在臂部6602的延伸方向的中部,并由朝光轴L方向开口的V形片形成。第二驱动销5008与接合部6604接合。
如图11所示,在环板部6202的内周部的分别与两个接合部6404、6604相对应的两个部位处设置有通过成形模具模制驱动环58时必需的切口部6216。
第二联结部66设置在这样一个部位,该部位位于筒部6204的前端的后方,并位于筒部6204的后端的前方。因此,当驱动环58设置在筒部5406时,在第二联结部66与环板部5402的后表面之间确保了一个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联结部64一样,当第二挡板叶片50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臂部6602和接合部6604发生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62在这时保持不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从光轴L到第一驱动销4808的距离与从光轴L到第二驱动销5008的距离不同。对应于该构造,从光轴L到第一联结部64的接合部6404的距离与从光轴L到第二联结部66的接合部6604的距离也不相同。也就是说,配置成这样一种方式,即随着驱动环58的正反旋转,使第二挡板叶片50的转动幅度比第一挡板叶片48的大。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用作第一挡板叶片48的支点的心轴孔4806到第一驱动销4808的距离设定为大于从用作第二挡板叶片50的支点的心轴孔5006到第二驱动销5008的距离。通过该构造,使得随着驱动环58的正反旋转,第二挡板叶片50的转动幅度比第一挡板叶片48的大。
推动机构推动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以使之选择性地位于形成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或者形成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
如图14所示,推动机构由单个肘节弹簧60形成,该肘节弹簧60设置在一起形成镜筒部15的一部分的叶片按压器54与驱动环58之间。
更具体地说,肘节弹簧60设置成使其一端停止在止动孔6208A中,而另一端停止在叶片按压器54的止动轴5420处。
如图7-10所示,环按压器56设置为用于覆盖被可正反旋转地支承在筒部5406上的驱动环58。
环按压器56由钢板形成。
如图7所示,环按压器56包括环板部5602和下板部5604。
如图4所示,环按压器56与叶片按压器54一起,通过将插入环按压器56的安装部5606和叶片按压器54的安装部5408中的螺纹件2安装到机座42的螺纹孔4230中,而安装至机座42。
当环按压器56以上述方式安装后,驱动环58的导轨6203与环按压器56的环板部5602接触。因此,驱动环58得以设置到机座42。
在本实施例中,当凸耳46受到转动操作时,驱动环58发生转动。
随着驱动环58的转动,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得以来回转动,以形成完全开放状态(图16和18)和完全闭合状态(图17和19)。
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被肘节弹簧60推动,以选择性地形成光路的完全开放状态或完全闭合状态。因此,完全闭合状态和完全开放状态以稳定方式得以维持。
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联结部64、66能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它们在完全闭合状态和完全开放状态下因肘节弹簧60而发生弹性变形,但是变形很小。另外,第一和第二联结部64、66的弹力分别作用于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这有利于以更稳定的方式维持由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形成的完全开放状态和完全闭合状态。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某种外力作用于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一挡板叶片48,迫使第一挡板叶片48转动至打开位置。在该情况下,如图20所示,本体部62保持不变形,通过第一联结部64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该外力。
同样地,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某种外力作用于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二挡板叶片50,迫使第二挡板叶片50转动至打开位置。在该情况下,同样,如上述情况,本体部62保持不变形,通过第二联结部66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该外力。
因此,能够防止损坏例如驱动环58和凸耳46等被包括在转动机构52中的构件,这有利于增强耐久性。
构成为以单个驱动环58来使两个挡板叶片48、50转动。因此,用单个肘节弹簧60作为推动第一和第二挡板叶片48、50以选择性地形成完全闭合状态和完全开放状态的推动机构就已足够。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每个联结部包括臂部和由设置在臂部延伸方向的中部的V形片形成的接合部。然而,应该明白的是,联结部可为各种结构。总之,只要联结部具有允许挡板叶片在形成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的结构,并且在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闭合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就已足够。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当以上述方式构成时,能够使用成形模具使部件一体成形,这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是摄像装置为摄像机的情况。然而,应该明白的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多种摄像装置,例如数码相机、带相机的移动电话、和监控摄像装置等。
本申请包含2008年12月2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330419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9)

1.一种镜头挡板装置,包括:
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和
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并且
所述驱动环包括:
绕所述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的本体部,和
多个联结部,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联结以使所述各个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每个挡板叶片设置有向后突出的驱动销;
所述驱动环设置在所述多个挡板叶片的后方;并且
所述多个联结部各自具有臂部和接合部,所述臂部围绕所述光轴以弧形形状延伸并且两端与所述本体部联结,所述接合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的中部并与相应挡板叶片的驱动销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部由与所述驱动销接合的朝所述光轴方向开口的V形片形成;并且
每个联结部因所述臂部和所述V形片两者而发生弹性变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从所述光轴到所述驱动销的距离对于每个挡板叶片来说各不相同;并且
与此相应地,从所述光轴到所述接合部的距离对于每个接合部来说也各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所述本体部具有围绕所述光轴的筒部;
每个联结部的臂部在所述筒部的径向方向外侧的部位延伸;
每个联结部的臂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联结的部位是所述筒部;并且
每个联结部位于所述筒部的前端的后方,并位于所述筒部的后端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机构具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多个挡板叶片,以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选择性地位于形成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和形成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所述推动装置由单个肘节弹簧形成,该肘节弹簧设置在容纳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镜筒部与所述驱动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挡板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机构还具有对所述驱动环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构件;
所述多个挡板叶片为两个挡板叶片,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闭合位置时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而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并且
在所述完全闭合状态下所述各个联结部通过所述推动装置的推动力发生弹性变形,以通过所述各个联结部的弹力将各个挡板叶片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并且在所述完全开放状态下所述各个联结部通过所述推动装置的推动力发生弹性变形,以通过所述各个联结部弹力将各个挡板叶片推动到所述打开位置。
8.一种透镜镜筒,包括:
容纳摄像光学系统和镜头挡板装置的镜筒部,
其中,所述镜头挡板装置包括:
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和
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
并且,所述驱动环包括:
绕所述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的本体部,和
多个联结部,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联结以使所述各个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9.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光学系统;
镜头挡板装置;和
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容纳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和所述镜头挡板装置的镜筒部,
其中,所述镜头挡板装置包括:
多个挡板叶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中的位于最靠近被摄体侧的摄像透镜的前方;和
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转动,以通过这些挡板叶片形成使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路完全闭合的完全闭合状态和使所述光路完全开放的完全开放状态,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设置成能够在围绕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正反旋转,并通过正反旋转使所述多个挡板叶片来回转动以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和所述完全开放状态,
并且,所述驱动环包括:
绕所述光轴以环形形状延伸的本体部,和
多个联结部,所述多个联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联结以使所述各个挡板叶片随着所述本体部的正反旋转而在形成所述完全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与形成所述完全开放状态的打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并且所述多个联结部在所述各个挡板叶片被迫直接从所述闭合位置转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
CN200910262175A 2008-12-25 2009-12-25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1799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0419/08 2008-12-25
JP2008330419A JP4626835B2 (ja) 2008-12-25 2008-12-25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9613A true CN101799613A (zh) 2010-08-11

Family

ID=4158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2175A Pending CN101799613A (zh) 2008-12-25 2009-12-25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76229B2 (zh)
EP (1) EP2202571B1 (zh)
JP (1) JP4626835B2 (zh)
CN (1) CN101799613A (zh)
AT (1) ATE530948T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146A (zh) * 2019-07-25 2019-09-17 上海赛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摄像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系统
CN110602353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2491B2 (en) * 2010-08-04 2014-03-18 Cmi Rubber Company, Inc. Eyeguard with automatic diaphragm
JP5896729B2 (ja) * 2011-12-27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バリア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6296894B2 (ja) * 2014-05-14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12666704B (zh) * 2020-12-29 2022-05-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学系统中消一次杂散光遮光罩的结构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9227A (ja) 1987-12-25 1989-07-0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ごみ処理装置
US4989027A (en) * 1988-03-04 1991-01-29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rrier mechanism of camera
JPH01169227U (zh) * 1988-05-19 1989-11-29
US5602607A (en) * 1989-11-06 1997-02-11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lens protection barrier member opened/closed with uniform force
JP3333005B2 (ja) * 1993-07-06 2002-10-0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H0728130A (ja) * 1993-07-14 1995-01-31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のレンズバリア装置
US6164842A (en) * 1995-02-28 2000-12-26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a lens barrier unit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JPH0968737A (ja) * 1995-08-31 1997-03-11 Canon Inc バリア開閉機構
JP3459716B2 (ja) * 1996-01-30 2003-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バリア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JPH10301160A (ja) * 1997-04-25 1998-11-13 Canon Inc カメラ
JPH10312003A (ja) * 1997-05-14 1998-11-24 Canon Inc バリア開閉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H1115043A (ja) * 1997-06-23 1999-01-22 Konica Corp レンズバリア開閉装置
US6312168B1 (en) * 1998-07-17 2001-11-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JP2000231140A (ja) * 1999-02-12 2000-08-2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バリア開閉機構
US6520691B2 (en) 2000-01-31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JP4614195B2 (ja) 2000-11-13 2011-01-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レンズバリア装置
JP4944319B2 (ja) 2001-09-07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CN1246733C (zh) * 2002-08-30 2006-03-22 三星泰科株式会社 照相机镜头盖组件
JP2005106934A (ja) 2003-09-29 2005-04-21 Nidec Copal Corp レンズバリヤ装置
JP4190402B2 (ja) * 2003-12-10 2008-12-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939074B2 (ja) * 2006-02-17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06169B2 (ja) * 2008-08-04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バリ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353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10602353B (zh) * 2018-06-12 2021-06-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10248146A (zh) * 2019-07-25 2019-09-17 上海赛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摄像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66415A1 (en) 2010-07-01
EP2202571B1 (en) 2011-10-26
EP2202571A1 (en) 2010-06-30
ATE530948T1 (de) 2011-11-15
JP2010152104A (ja) 2010-07-08
JP4626835B2 (ja) 2011-02-09
US7976229B2 (en) 2011-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3136B2 (ja) 光量調整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799613A (zh) 镜头挡板装置、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US7922404B2 (en) Diaphragm unit, light intensity adjusting device,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038357B2 (en) Diaphragm unit,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050243200A1 (en) Video recording apparatus
US5963527A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KR20050075894A (ko) 디지털 촬상장치용 휴대용 출력장치
US7375924B2 (en) Recording medium loading device having rotation cam which drives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6028737A (en) Removable drive cover having flush surface
US7492547B2 (en) Cartridge device with an ejection slider having a projection insertable into a positioning recess
JP2010204693A (ja) 光量調整装置
JPS6226836Y2 (zh)
US8196156B2 (en)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protruding and rotating disc drive
JP3694930B2 (ja) 扉開閉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152112A (ja)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2117634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7281828A (ja) 撮像装置
KR20050076093A (ko) 영상 촬영장치
JP2000067501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60112403A1 (en) Disk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H11260051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とビデオカメラ
JP2005167810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0811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