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4400A -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4400A
CN101794400A CN201010000274A CN201010000274A CN101794400A CN 101794400 A CN101794400 A CN 101794400A CN 201010000274 A CN201010000274 A CN 201010000274A CN 201010000274 A CN201010000274 A CN 201010000274A CN 101794400 A CN101794400 A CN 101794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iew data
print
imag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0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4400B (zh
Inventor
藤田茂
市村启
藤元康德
宫崎真一
中村宏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9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4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4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4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11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more tha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e.g. scanning in sw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11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more tha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e.g. scanning in swaths
    • H04N1/1913Scanning adjacent picture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ans of the array, e.g. in complementary checkerboard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其中,针对每次扫描,读出存储在输入图像缓冲器中的多值图像数据,并且对读取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和图像分配。将二值化结果发送至打印缓冲器,同时累积二值化结果作为打印信息,以执行将该打印信息反映至下一遍的图像分配处理的处理。可以在无需提供多于所需要的、点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情况下,适当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而引起的浓度波动。这样,通过将RGB级的多值图像数据累积在输入图像缓冲器中以读出用于执行处理的存储在输入图像缓冲器中的数据,即使打印设备上所设置的墨颜色的数量增大,输入图像缓冲器所需的容量也不会改变。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打印数据生成结构,该打印数据生成结构使得图像打印能够针对打印头的打印元件之间的打印特性的变化、打印头的扫描的波动、打印介质的输送误差等具有抗图像质量劣化的特性。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设置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的打印系统的例子,已知有从作为打印元件的喷出口喷出墨以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点的喷墨打印系统。特别根据打印头的结构的不同,将这类喷墨打印设备分为全幅型(full line type)和串列型(serial type)。
全幅型打印设备设置有打印头,其中,该打印头包括在与输送的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范围上排列的打印元件,并且在打印时以固定状态使用该打印头。打印介质相对于以固定状态使用的打印头在与打印元件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并且从打印头以预定频率向打印介质喷出墨以形成图像。这种全幅型打印设备可以相对高速地形成图像,并且适合于办公室使用。另一方面,在串列型打印设备中,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在扫描期间以预定频率向该打印介质上喷出墨,并且对于每次扫描,进行用于在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操作,以形成图像。这种串列型打印设备能够相对小型化且低成本制造,并且适合于个人使用。
在这些全幅型打印设备和串列型打印设备中的任一种打印设备中,排列在打印头中的多个打印元件在制造工艺上都包含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表现为诸如墨的喷出量或喷出方向等的喷出特性的偏差,从而产生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不规则形状的点,结果可能在图像上生成不均匀的浓度或条纹。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在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中采用所谓的多遍(multi-pass)打印系统。在多遍打印中,将打印头在一次打印主扫描中可以进行打印的像素分配给打印头的多次扫描,其中,在这多次扫描之间,进行打印介质的输送操作,以使在多次扫描中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进行打印操作。这样可以将多个打印元件的喷出特性的偏差分散至用于完成图像的多次扫描中,从而能够使得不均匀的浓度变得不显著。该多遍打印系统还可应用于全幅型打印设备。
如图1所示,在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关于相同颜色的墨排列两列打印元件,从而使得能够通过这两列打印元件分担并打印在输送方向上形成的点列。结果,一列打印元件中的打印元件的偏差被分散成1/2,从而能够使得由于该偏差所引起的不均匀浓度变得不显著。
在进行多遍打印的情况下,将图像的打印数据分配至用于完成图像的多次打印扫描或多个打印头(打印元件列)中。过去常常通过使用掩模图案进行该分配,其中,在掩模图案中,与各打印元件相对应地预先定义允许打印点的像素(“1”)和不允许打印点的像素(“0”)。
图2是示出在串列系统中通过两次扫描(以下还称为“遍”)完成打印的多遍打印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的例子的图。在图2中,黑色区域均示出允许打印点的像素(“1”),而白色区域均示出不允许打印点的像素(“0”),并且附图标记501表示第一遍扫描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而附图标记502表示第二遍扫描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关于允许打印像素(或者不允许打印像素),图案501和图案502彼此互补,因此,构成要完成的图像的点在第一遍和第二遍中的任一个中形成。具体地,对于要完成的图像的打印数据,在要完成的图像数据和上述图案之间针对每个像素执行逻辑积,因此结果变成二值数据,其中,各个打印元件实际根据该二值数据在每一遍中执行打印。
然而,进行打印所依据的像素中的打印数据(“1”)的排列根据要打印的图像而改变。因此,难以通过使用预先定义允许打印像素的图案的掩模图案来始终均匀地将这种打印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因此,特定扫描或特定打印元件列打印的点的比率可能较高,结果,在图像中出现该特定扫描或特定打印元件列的喷出特性,从而减弱了多遍打印的本来优点。因此,在多遍打印中,如何均等且均匀地将打印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例如,日本特开平H07-052390(1995)号公报说明了一种用于产生随机配置允许打印像素和不允许打印像素的掩模图案的方法。通过使用该随机掩模图案,期望即使在任意图像的打印数据中,都可以将打印数据基本均等地分配给多次扫描和多个打印元件列。
另外,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说明了这样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不使用如图2所示的固定掩模图案,而是将要在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连续打印的多个像素的打印数据(“1”)尽可能多地分配在不同扫描中进行打印。
图3是示出二值图像数据的打印像素的排列和根据日本特开平H06-191041(1994)号公报所述的方法将打印像素分配给两次扫描的结果的图。这样,将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连续的点均等地分配给不同扫描。因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打印元件的喷出特性的偏差而引起的图像劣化,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墨溢出等的缺点。
即使采用上述多遍系统,在最近要求更高质量打印的状况下,由于扫描单位或喷嘴列单位的打印位置(定位)的移位所引起的浓度变化或不均匀浓度近来也被认为是个问题。扫描单位或喷嘴列单位的打印位置的移位是由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或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等引起的,并且该移位表现为在各次扫描中(或者通过各喷嘴列)所打印的图像平面之间的移位。
例如,考虑以下情况: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前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单圆圈)的平面和后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双圆圈)的平面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彼此移位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前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单圆圈)和后一次扫描中所打印的点(双圆圈)完全重叠,以在打印介质上生成白色区域,并且该白色区域降低了图像的浓度。即使在该移位不与一个像素一样大的情况下,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的波动和重叠部分的波动对于点对打印介质的白色区域的覆盖也有很大影响,最终对图像浓度具有很大影响。具体地,当平面之间的移位随着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或者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而改变时,均匀图像的浓度也随着这些波动而变化,由此导致被识别为浓度不均匀。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多遍打印中产生打印数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即使在平面之间发生打印位置移位,图像质量也不会由于该位置移位而显著劣化。在本说明书中,无论任何打印条件下的波动如何,都将下面的抗劣化特性称为“鲁棒性”,该抗劣化特性表示:即使由于该波动而发生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由于该打印位置移位而产生浓度变化或不均匀浓度有多难。
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说明了用于提高上述鲁棒性的一种产生打印数据的方法。更具体地,该产生方法注意到如下情况:如图3详细所述,由于打印位置移位而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是因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喷嘴列的二值打印数据彼此完全互补而导致的。为了降低上述互补的程度,在进行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的状态下将图像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喷嘴列,并且对分配后的多值数据独立地进行二值化。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数据分配的控制结构例子的框图。该附图示出将打印数据分配给两个打印头(两个喷嘴列)的例子。从主计算机2001接收到的多值图像数据经过各种图像处理(2004~2006),此后,多值SMS部2007基于已经过各种图像处理的数据,生成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具体地,将执行了图像处理的相同多值图像数据准备为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在第一数据转换部2008和第二数据转换部2009中,使用各自的分配系数执行转换处理。例如,将分配系数0.55用于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并且将分配系数0.45用于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以执行转换处理。结果,可以使随后要执行的二值化处理的内容在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之间不同。然后,如随后在图5中所述,可以以一定比率生成由第一打印头最终形成的点和由第二打印头最终形成的点的重叠。应该注意,除分配系数在第一打印头用数据和第二打印头用数据之间不同的例子以外,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还说明了作为二值化处理的误差扩散处理中所使用的误差扩散矩阵或误差扩散矩阵中的阈值不同的例子。
将如上转换后的多值数据传送至第一二值化处理部2010和第二二值化处理部2011。在第一二值化处理部2010和第二二值化处理部2011中,通过使用误差扩散矩阵和阈值的误差扩散方法执行二值化处理,并且将二值化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第一带存储器(band memory)2012和第二带存储器2013中。此后,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根据存储在各自的带存储器中的二值数据喷出墨,以进行打印。
图5是示出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上述处理而打印的打印介质上的点的配置的图。在图5中,黑色圆圈21表示由第一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白色圆圈22表示由第二打印头所打印的点,以阴影线所示的圆圈23表示由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以重叠方式所打印的点。
这里,将考虑这样一种情况:以与图3所示例子相同的方式,第一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平面和第二打印头所打印的点的平面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彼此移位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量。在这种情况下,新增加了由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两者以重叠方式所打印的点,但是还存在由已经以重叠方式打印的两个点构成的点被分离的点。因此,当基于具有特定宽度的区域进行判断时,点对白色区域的覆盖率变化并不大,因此不会引起图像浓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基本消除通过不同扫描或不同打印头的点形成的互补性或排他性的同时,以一定比率生成点的重叠。因而,即使产生由于滑架的扫描速度的波动、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与薄片的距离)的波动、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等所引起的打印位置的移位,也能够降低由于这些波动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或浓度不均匀的程度,以使其变小。
此外,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说明了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中的打印数据生成类似的打印数据生成。具体地,以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相同的方式,在将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多次扫描或多个打印元件列时,使分配系数在这多次扫描之间或者在这多个打印元件列之间不同。在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中,分配系数根据像素位置而改变。例如,对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位置,两个打印头的分配系数以线性方式、以周期性方式、以正弦波方式、以及以高频和低频的组合波方式而变化,从而限制多遍打印中的条带形成或颜色不均匀。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所述的打印数据生成中,基本上不能控制由不同打印头所打印的点之间或者在不同扫描中所打印的点之间的互补性或排他性。因此,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点重叠的像素比率可能过大,或者相反,没有打印点的空白区域的比率可能过大,由此可能使图像质量下降。也就是说,如上所述,为了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而引起的浓度波动,下面的情况是有效的:在多次扫描中所打印的各个点相互没有互补关系,即存在在多次扫描中以重叠方式打印点的像素。另一方面,当这类像素过多时,点覆盖率可能降低,并且不利地,可能引起浓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对通过分割多值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平面的数据进行量化时,将对一个平面的量化结果作为打印信息反映至在对这个平面进行量化之后进行灰度降低的平面中的数据。结果,可以在多个平面各自的打印数据之间产生一定的互补性或排他性,以使点重叠的像素的比率适当。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采用将打印信息反映至其它平面的量化的上述结构的情况下降低存储器容量和处理量。
更具体地,近来市场上已经出售所谓的大幅面打印机,与传统的桌上系统所使用的打印设备的打印宽度相比,该大幅面打印机的打印宽度被大大加宽,例如,打印宽度为60英寸。这种大幅面打印机由于其宽的打印宽度使得执行图像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大大增大。此外,除CMYK四种颜色以外,趋向使用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墨等具有比C、M墨更低浓度的着色材料的淡色墨以及红色和绿色等被称为特殊色的颜色的墨来提高打印质量,由此增加了要装配在打印机上的墨颜色的数量。这种墨颜色数量的增加还引起了要在打印设备上装配的存储器容量的大大增大。此外,在大幅面打印机中,还需要高速打印处理性能,因此需要安装大容量的存储器来提高处理性能。
以这种方式安装大容量的存储器导致打印设备的成本增大,并且处理量相应地增大。为了将上述打印信息反映至其它平面,需要与该反映相对应的存储器,因此优选尽可能地降低反映用的存储器容量。
考虑到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分配多值数据时引入互补关系的结构中限制存储器容量增大的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缓冲器,用于存储由多值表现的第一图像数据;读出单元,用于读出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单元,用于获得由所述读出单元读出的预定量的第一图像数据以进行颜色空间转换,从而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成第二图像数据;提取单元,用于提取通过所述转换单元的转换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一部分;数据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出的数据和打印信息,生成灰度值比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低的第三图像数据;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图像数据,生成所述打印信息;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缓冲器中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区域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出步骤,用于读出存储在缓冲器中并且由多值表现的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步骤,用于获得由所述读出步骤读出的预定量的第一图像数据以进行颜色空间转换,从而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成第二图像数据;提取步骤,用于提取通过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一部分;数据生成步骤,用于基于由所述提取步骤提取出的数据和打印信息,生成灰度值比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低的第三图像数据;信息生成步骤,用于基于由所述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第三图像数据,生成所述打印信息;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对所述缓冲器中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区域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并且对打印介质的预定区域进行由多个打印元件构成的打印元件阵列的多次扫描,以基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其中,所述读出单元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量是与构成所述打印元件阵列的多个打印元件中的在一次扫描中能够使用的打印元件的数量相对应的光栅数量,并且每当进行所述打印元件阵列的扫描时,所述控制单元对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所述区域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均由多个打印元件构成的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第二打印元件阵列,以对相对于所述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所述第二打印元件阵列移动的打印介质,基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区域进行控制,以使得响应于所述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所述第二打印元件阵列各自的驱动定时,所述读出单元从所述缓冲器中的相同区域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从图像数据存储部件读出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并且将其转换成第二多值图像数据。然后,对转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随后的图像数据分配和灰度降低处理。因而,在存储转换之后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要存储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的维数,防止存储容量的增大。结果,在分配多值数据时引入互补性的结构中,可以限制存储器容量的增大。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全幅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串列系统中为通过两次扫描完成打印而在多遍打印中使用的掩模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二值图像数据的打印像素的排列和根据日本特开平06-191041(1994)号公报所述的方法通过将打印像素分配给两次扫描所获得的结果的图;
图4是示出用于实现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数据分配的控制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处理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点的配置的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图像数据处理部中的详细结构和各种缓冲器结构的框图;
图9A和9B是各自示出通过图8所示的打印信息生成部对来自灰度降低部的二值打印数据所进行的滤波器运算的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灰度降低部的输出结果(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和对该输出结果执行滤波处理之后的结果(滤波之后的数据)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参考图8~10所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图12A和12B之间的关系的图,并且,图12A和12B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处理中从图像缓冲器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和读出位置以及通过之后的一系列处理所生成的多值墨颜色数据(遍数据)或打印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示出用于将打印信息反映至下一遍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具体地,是详细示出用于通过图像分配部(图8)利用打印信息来校正多值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5是示出在图14所示的处理中从图像缓冲器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和读出位置以及通过之后的一系列处理所生成的多值墨颜色数据或打印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以喷墨打印设备作为例子,但是通过下面的说明显而易见,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除喷墨打印设备以外的打印设备,只要该打印设备使用打印元件以点排列方式打印图像即可。
第一实施例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打印头105被安装在以恒定速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104上,并且以与该恒定速度相对应的频率,根据打印数据喷出墨。当完成一次扫描时,输送辊704和辅助辊703转动,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将这两个辊之间以及进给辊705和辅助辊706之间所保持的打印介质P输送与打印头105的打印宽度相对应的量。间歇重复该扫描和输送操作,以逐步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图像。
打印头105包括位于该附图所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打印头,并且在各颜色的打印头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出口。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可以进行所谓的多遍打印,该多遍打印通过在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上进行打印头的多次扫描,来完成在打印介质的区域上的打印。例如,在通过两次扫描(以下还称为“遍”)完成对区域的打印的情况下,在与通过将排列在打印头中的一列多个喷出口分成两列所获得的单个喷出口列的排列长度相对应的宽度的扫描区域上,进行两次扫描。另外,在这两次扫描之间的时间段内,将打印介质输送与上述单个排列长度相等的量,以将不同的喷出口列与各次扫描相关联。
图7是示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如该附图所示,喷墨打印设备通常由控制器1701和打印机引擎1713构成。通过LAN接口将控制器1701连接至网络上的多个主机PC,或者通过USB接口1714将控制器1701连接至主机PC(未示出),以执行打印。因此,控制器1701解释从主机PC传送来的打印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成二值数据,并将二值数据传送至打印机引擎1713。打印机引擎1713设置有打印头、电动机驱动电路和传感器。打印机引擎1713从控制器1701接收二值化后的打印数据和控制信号,然后进行打印头的扫描控制和喷墨控制以及薄片输送控制等,从而进行打印。
控制器1701被构造成包括控制器芯片1702、ROM 1705、RAM 1707、操作面板1709、LAN控制器1719和扩展接口1720。控制器芯片1702、LAN控制器1719和扩展接口1720通过扩展总线相互连接。
以所谓的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的形式配置控制器芯片1702。控制器芯片1702被构造成包括CPU 1703、ROM控制器1704和RAM控制器1706。此外,控制器芯片1702被构造成包括操作面板接口1708、总线接口1716、解码器1710、图像数据处理块1711、USB接口1714和引擎接口1712。这些块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
CPU 1703根据存储在ROM 1705中的稍后在图11和图14中说明的程序来动作,并且通过各种接口与主机PC和打印机引擎进行通信,还对各部件进行控制。ROM控制器1704与所连接的ROM 1705进行接口连接。RAM控制器1706与所连接的RAM1707进行接口连接,并且根据来自CPU 1703或其它块的要求,控制用以向RAM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RAM存取定时。
操作面板接口1708与安装有操作按键、LED和LCD的操作面板进行接口连接。操作面板接口1708将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按键传送至CPU 1703,并且通过来自CPU 1703的命令控制LED和LCD的显示。总线接口1716是用于控制扩展总线的块,并且与被连接至扩展总线的各控制器进行通信控制。解码器1710从RAM 1707读出从主机PC传送来的被压缩编码的打印数据,并对所读取的打印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将其写回至RAM 1707。
后面将参考图8等详细说明的图像数据处理块1711从RAM1707读出由解码器所解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转换成各墨颜色的打印数据,之后将其写回至RAM 1707。
引擎接口1712从RAM 1707读出各墨颜色的点数据,并且进行用于将所读取的点数据传送至打印机引擎1713的控制。通过控制器各自的接口输入从主机PC传送来的打印数据。根据RAM控制器1706的控制,经由控制器芯片1702中的总线接口1716,通过扩展总线传送经由LAN控制器所输入的打印数据,然后将其写入RAM 1707。将被写入通信协议由CPU 1703解释的RAM 1707中的打印数据传送至解码器1710,以在解码器1710中进行解码。通过图像数据处理块将解码后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各墨颜色的打印数据,之后,将转换后的打印数据通过引擎接口1712传送至打印机引擎1713,以进行打印。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图像数据处理块1711的详细结构和各种缓冲器结构的框图。这些缓冲器被保持在图7所示的RAM1707中。
将从主机PC发送来的输入图像数据存储在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存储器的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例如,此时的图像数据(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是通过每一像素8位的256灰度级所表示的多值亮度数据(R、G和B)。也就是说,图像数据构成三维RGB颜色空间的数据。应该注意,不局限于该例子,通常,根据下面的说明显而易见,本发明还可应用于L维颜色空间(L为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的多值图像数据。颜色空间转换部1802将从输入图像缓冲器中读出的RGB颜色空间中的多值图像数据转换成打印机引擎中所使用的墨颜色的浓度数据(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例如,与CMYK颜色空间相对应的多值(8位256灰度级)。在该转换时,参考颜色转换用查找表(LUT)1803。第二多值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是具有等于或大于上述L维颜色空间的维数的维数(4)的颜色空间。
接着,将输入至图像分配部1804的各颜色的多值图像数据分配为两个平面各自的数据。更具体地,当在打印机引擎中进行通过两次扫描完成打印的多遍打印时,将多值图像数据分配为或分割成两个平面的数据,作为分别与这两次扫描相对应的两个图像数据。应该注意,在通过N次扫描完成打印的情况下,将图像数据分配为N个平面(N为2以上的整数)的数据。此时,图像数据读出部(未示出)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输入图像数据,稍后将在图12中进行详细说明。可以通过在内置于图像数据读出部中的寄存器部中进行设置来指定读出开始位置。另外,在进行相应扫描时,进行向平面的分配。更具体地,当进行第一次扫描时,通过分配生成相应平面,然后,当进行第二次扫描时,通过分配生成相应平面。
这里,在对相同区域通过两遍完成打印的情况下,将与第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并且将与第二次扫描相对应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分配部1804将多值图像数据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平面,即两个平面各自具有分配系数0.5。应该注意,分配系数不局限于0.5,而是如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分配系数,或者如日本特开2006-231736号公报所述可以根据像素位置而不同。
除进行上述分配处理以外,如后面所述,图像分配部1804还基于针对排除与用于完成打印的多次扫描中的第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平面的、经过了在此之前的处理的平面所获得的打印数据,对多值图像数据进行校正。
通过灰度降低部1805对所分配的各平面的多值图像数据执行灰度降低处理。
也就是说,灰度降低部1805通过使用误差扩散方法对各平面执行二值化处理。本实施例执行将具有8位256个灰度值的多值图像数据转换成作为1位2个灰度值的较低灰度值的二值数据的处理。应该注意,不用说,通过灰度降低处理所获得的较低灰度值数据不局限于二值数据。例如,较低灰度值数据可以是4位16个灰度值的所谓索引数据。该索引数据对应于与灰度值相对应的数量的点的配置图案,并且通过获得索引数据来定义要打印的点的配置。另外,灰度降低处理的方法不局限于误差扩散处理,而可以是抖动方法等其它二值化方法。将所获得的二值打印数据传送至打印缓冲器1806。在累积了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数据时,将该数据发送至打印机引擎1713。在打印机引擎1713中,打印头进行扫描,并且还基于存储在打印缓冲器中的二值数据喷出墨。另外,还将由灰度降低部1805所获得的第一平面的打印数据传送至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
图9A和图9B是各自示出由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对来自灰度降低部1805的二值打印数据所执行的滤波器运算的图,其中,图9A示出滤波器运算的系数,并且图9B示出运算结果。在这两个附图中,阴影线所示的像素是被定义为灰度降低部1805的处理对象的对象像素。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基于图9A所示的各像素的系数,将二值化结果分配给对象像素和周围像素。详细地,当二值化结果为“1”时(点打印),将256乘以各像素的系数所获得的结果定义为各像素的值。另一方面,当二值数据为“0”时(不打印点),将0乘以各像素的系数所获得的结果定义为各像素的值。也就是说,对对象像素和周围像素不分配值。通过图9A所示的系数和图9B所示的分配结果显而易见,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像素的值中,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最大,并且将次大值分配给位于对象像素的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的像素。
图10是示出灰度降低部1805的输出结果(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和在对该输出结果执行滤波处理之后的结果(滤波之后的数据)的图。在该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对具有相对低浓度的实心图像(solid image)进行二值化,结果,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相距恒定间隔的各像素中,存在二值数据“1”(点打印)(滤波之前的二值数据)。将该二值数据的各像素定义为对象像素,然后对周围像素进行分配,以获得与对象像素相对应的像素的值最大的多值(256值)数据的配置。将由此获得的滤波器运算之后的数据(图9B)与从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读出的之前的旧打印信息相加,以更新打印信息,并将更新后的打印信息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中。对打印介质上相同位置的像素进行与之前的旧打印信息的相加。另外,在图12中将说明该控制。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对与每种颜色的两次扫描相对应的两个平面的处理中,仅基于第一平面的二值数据生成打印信息。
在随后的对第二平面的处理中,通过将来自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的读出开始位置移位预定量,具体地,移位打印头宽度的1/2,读出RGB多值图像数据。如在对第一平面的处理的情况下一样,通过颜色空间转换部1802将读取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墨颜色的多值数据。
接着,图像分配部1804读出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中的打印信息,并且将读取的打印信息转换成负值,之后将其与在处理中被分配给第二平面的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相加,并且将相加后的多值数据发送至灰度降低部1805作为第二平面的多值图像数据。灰度降低部1805以与第一平面中相同的方式执行二值化处理,并且将所获得的二值打印数据传送至打印缓冲器1806。应该注意,不将用于第二平面的灰度降低部1805的输出结果传送至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
如上所述,关于对象像素和周围像素,在第一平面的多值数据的量化结果中被定义为“1”(点打印)的像素的二值数据在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中是不为0的值。在对第二平面的处理中,将该打印信息作为负值与第二平面的多值数据相加。因而,使得进行了上述相加的第二平面中的像素的多值数据的值变小。然而,由于在仅减去该打印信息时不能保存浓度,因而如图13所述,通过相加第一平面的多值数据来保存浓度。因此,对于通过上述相加使得值变小的第二平面的像素,根据变小的值,通过灰度降低部1805进行的灰度降低处理或量化变成二值数据“1”(点打印)的可能性更低。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二值数据中的每一个所打印的点的配置中,可以根据上述滤波器运算,控制第一平面的点和第二平面的点要重叠形成的比率。结果,与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所述的方法相比,可以将以上述重叠方式所形成的点的比率限制得更小。
这样,通过图9和图10中所说明的滤波器运算中的系数,可以针对各像素来控制平面之间的互补性或排他性。另外,配置滤波器系数的区域的大小(滤波器大小)也可以影响平面之间的互补性。此外,例如,可以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的内容,适当定义滤波器的系数,包括使得除对象像素以外的周围像素的所有系数均为0的例子。
如上所述,可以将通过多次扫描所形成的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比率限制得小。结果,在无需提供多于所需要的、点要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所引起的浓度波动。
应该注意,说明了利用两遍完成打印的多遍打印的例子,但不用说,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为完成打印进行更多次扫描的多遍(M遍)打印的情况(M遍,M为大于2的整数)。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分配部1804将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从第一平面至第M平面的M个平面。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将对从第一平面至第(M-1)平面执行滤波处理的结果顺序累积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中的预定像素位置。例如,在对第M平面的数据执行灰度降低处理(二值化)的情况下,在第一平面~第(M-1)平面中的任一个中打印的像素(“1”)中,难以通过第M次扫描来打印该点。也就是说,在所有的第一平面(第一次扫描)~第M平面(第M次扫描)中,可以生成分别与M次打印扫描相对应的M种二值数据,使得以相互排他地分散的方式来打印这些点。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如图9A所示,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所使用的滤波器是具有3个像素×3个像素的区域并同心地设置系数的各向同性加权平均滤波器,但是不局限于此。该滤波器可以由具有5个像素×5个像素或7个像素×7个像素的区域的更宽的正方形形成,但是还可以使用具有5个像素×7个像素或5个像素×9个像素的区域并且椭圆形地设置滤波器系数的各向异性滤波器。可以使用具有带通特性或旁通特性的滤波器来代替具有鲁棒特性的滤波器的形式。
接着,从自存储器(缓冲器)读出图像数据的点开始,特别说明本实施例中对通过从上述图像缓冲器读出多值图像数据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的颜色空间转换处理、图像分配处理、灰度降低处理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应该注意,上述说明涉及两遍的多遍打印,但是下面的说明涉及四遍的多遍打印的例子。通过下面的说明可知,应用本发明时的本质区别仅在于下面的点:两遍打印从存储器对相同数据读出两次,另一方面,四遍打印对相同数据读出四次。
图11是示出参考图8~10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由参考图7说明的CPU 1702执行该处理。
在步骤S101,设置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多值图像数据时的读出开始位置。接着,在步骤S102,进行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多值图像数据。如接下来所述,针对各颜色的墨读出数据的读出量是与设置在打印头中的喷出口中的一次扫描的打印所使用的喷出口的数量相对应的数据量量。
图12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处理中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和读出位置以及通过读出之后的一系列处理所生成的多值墨颜色数据(遍数据)和打印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包括分配的区域R1~RN。在光栅方向和列方向上均通过预先确定的像素数量来定义这些区域。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每一区域的水平方向对应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并且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每一区域的垂直方向对应于打印头的打印元件(喷出口)的排列方向。换句话说,通过将存储区域分割成在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区域来获得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区域R1~RN。然后,附图标记1102~1105表示各次扫描所使用的数据。
如图12所示,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与HD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1102。更具体地,对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区域R1~R4进行存取,以读取多值图像数据1102。这里,HD对应于设置在打印头中的打印元件的数量(喷出口的数量)。因此,通过一次扫描进行具有宽度HD的扫描区域的打印。例如,在设置有128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的情况下,HD对应于利用墨在打印介质上所打印的128个点的宽度。在四遍打印中,通过四次扫描完成具有作为上述宽度的1/4的1/4HD宽度(32个点的打印宽度)的扫描区域的打印。因此,在随后的处理中,以该单位(1/4HD)指定或区分数据,并且对于每次扫描以该单位移位读出位置。RAM控制器1706根据来自CPU 1703的指令执行上述读出控制,以从设置在RAM 1707中的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读出多值图像数据1102。
在步骤S103,对读出的图像数据执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1106。在本实施例中,将每一像素具有8位的R、G和B图像数据分别转换成每一像素具有8位的CMYK墨颜色图像数据。
接着,在步骤S104,执行图像分配处理1110以获得各墨颜色的多值图像数据1114。分配后的墨颜色的多值图像数据1114具有4个数据单位,其中,每一数据单位具有1/4HD宽度。如图12所示,通过标识符“.1”、“.2”、“.3”或“.4”区分各单位的数据。在通过四遍完成区域的打印的情况下,标识符“.1”的数据是通过第一遍(第一次扫描)打印的区域的数据。同样,标识符“.2”的数据是通过第二遍(第二次扫描)打印的数据,标识符“.3”的数据是通过第三遍(第三次扫描)打印的数据,并且标识符“.4”的数据是通过第四遍(第四次扫描)打印的数据。应该注意,为了将构成打印元件阵列的打印元件与数据相关,将打印元件分成在打印元件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四组(块)。例如,在包括128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元件阵列的情况下,标识符“.1”的数据对应于第1个~第32个打印元件(块1)。同样,标识符“.2”的数据对应于第33个~第64个打印元件(块2),标识符“.3”的数据对应于第65个~第96个打印元件(块3),并且标识符“.4”的数据对应于第97个~第128个打印元件(块4)。
图12A和12B示出下面的例子:进行上述读出和分配,从而生成第(K-3)次扫描的数据(1114)、第(K-2)次扫描的数据(1115)、第(K-1)次扫描的数据(1116)和第K次扫描的数据(1117)。这里,与存储各数据的输入图像缓冲器的区域相对应地示出各数据1115~1117。作为例子,示出数据1114的“(K-3).1”、数据1115的“(K-2).2”、数据1116的“(K-1).3”和数据1117的“K.4”,作为存储在区域R4中的数据。这样,不用说,对不同遍的四个图像数据(平面:分割图像)进行关于上述两遍情况所述的图像分配部1804的分配和后面说明的基于打印信息对图像数据的校正。
接着,在步骤S105,对已执行了图像分配处理的墨颜色的多值图像数据执行灰度降低处理,从而获得二值打印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对灰度降低处理使用误差扩散方法。在图12中,例如,通过灰度降低处理1118对所分配的多值图像数据1114进行二值化,之后将其作为第(K-3)次扫描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缓冲器1806在预定定时发送至打印机引擎。这样,将通过灰度降低处理1118所获得的二值打印数据输出至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
接着,在步骤S106,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对二值化后的打印数据执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1122。接着,在步骤S107,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扫描。当未完成所有扫描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101。应该注意,打印信息生成的细节如前述图8中对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的说明。在四遍打印的情况下,对于标识符“.1”、“.2”和“.3”的打印数据,即仅对于用于完成打印的四遍中的第一遍~第三遍的打印数据,执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这是因为,通过对前述两遍打印的例子的说明显而易见,由于在作为最后一次扫描的第四遍的打印数据之后不存在要打印的数据,因而无需生成校正用的打印信息。
将所生成的各遍的打印信息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126中的预定区域中。更具体地,通过将要存储的打印信息与通过相加在与要存储的打印信息相对应的扫描之前所进行的扫描中的多个打印信息而获得的打印信息相加来更新打印信息。例如,顺序相加基于如图12所示的各自具有1/4HD宽度的数据单位“(K-3).1”、“(K-2).2”和“(K-1).3”的打印数据的打印信息。也就是说,例如,顺序相加基于与区域R4相对应的相同区域上的用于完成打印的第一遍~第三遍的打印数据的各打印信息,这被反映在步骤S104的图像分配处理时的下一遍的多值图像数据中。在完成了第K遍数据的灰度降低处理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时,将与“K.1”相对应的打印信息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126的“.1”中。另外,相加与“K.2”和“(K-1).1”相对应的打印信息,之后将其存储在“.2”中,并且相加与“K.3”、“(K-1).2”和“(K-2).1”相对应的打印信息,之后将其存储在“.3”中。RAM控制器1706还基于来自CPU 1703的指令,执行向打印缓冲器1806和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的写控制(存储控制)。
图13是示出通过图像分配部1804(图8)将打印信息反映至下一遍中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具体地,是示出用于利用打印信息校正多值图像数据的处理的细节的图。
将图像分配部1804配置成包括两个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和1303。图像分配部1804接收经过颜色空间转换部1802的多值图像数据。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针对各像素计算通过已进行的扫描进行打印而得到的浓度数据值的总和。该附图示出分配第M遍的打印信息时的计算内容。例如,在M为4的情况下,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使用与要生成的数据单位(“.1”、“.2”、“.3”)相对应的系数求出浓度数据。例如,数据单位“.1”的系数为0.27,数据单位“.2”的系数为0.26,并且数据单位“0.3”的系数为0.24。然后,获得这三个求出的浓度数据的总和。例如,为了生成数据1117中的数据单位“K.4”,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计算数据单位“(K-3).1”、“(K-2).2”和“(K-1).3”的三个浓度数据值的总和。应该注意,上述系数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值,但是数据单位“.1”~“.4”的系数的总和为1。
另一方面,例如,像素浓度计算部1303使用系数0.23计算分配给第M遍的浓度值,并且输出计算结果。从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得到的浓度值的总和减去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中的对第1遍~第(M-1)遍所生成的打印信息,并且将该结果与像素浓度计算部1303计算出的结果相加。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校正第M遍的多值图像数据时,不从第M遍的多值图像数据的浓度值直接减去所累积的打印信息,而是从第M遍的多值图像数据的浓度值减去所累积的打印信息与第(M-1)遍之前的浓度值之间的差。换句话说,在校正第M遍的多值图像数据时,从多值图像数据的浓度值减去所累积的打印信息,因此当进行灰度降低处理时,难以在相同像素位置处生成点打印。这样,利用从像素浓度计算部1302输出的被分别分配给第一遍~第(M-1)遍的浓度值的总和,进行用于保存浓度的计算。
在四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M=1、2、3和4。在图12A和图12B中,标识符“.1”的图像数据单位是与要在打印介质上首先打印的区域相对应的数据,因此不使用打印信息。标识符“.2”的图像数据单位是与已进行了一次打印的区域相对应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遍的前一数据的标识符“.1”的图像数据和标识符“.2”的图像数据以及利用与标识符“.1”相对应的打印信息计算出的多值图像数据相对应。同样生成具有标识符“.3”和“.4”的像素的图像数据单位的各像素的浓度值。
再次参考图11进行说明。当在步骤S107判断为完成了所有扫描(遍)时,结束本处理。当在四遍的多遍打印时完成第四遍时,结束该处理。在小于第四遍时,在需要进行下一遍打印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101,将多值图像的读出位置改变与一个区域相对应的量,然后重复随后的处理。
在图12A和图12B中,在第(K-2)遍的处理中,对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区域R2~R5进行存取,并且读出多值图像数据1103。颜色空间转换部1802对多值图像数据1103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1107。图像分配处理1111从打印信息缓冲器1126读出在前一遍处理时即在第(K-3)遍处理时更新的打印信息,以参考所读出的打印信息,并且执行图像分配处理。通过灰度降低处理1119对图像分配数据1115进行二值化,之后将其作为第(K-2)打印数据发送至打印缓冲器。同时,将第(K-2)打印数据输出至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并且基于第(K-2)打印数据执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1123。将由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生成的打印信息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126中。重复上述处理以生成下一遍的打印数据,从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对于从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的读出进行如下补充说明。在第(K-1)遍处理中,对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区域R3~R6进行存取,然后读出多值图像数据1104。此外,在第K遍处理中,对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区域R4~R7进行存取,然后读出多值图像数据1105。
顺便提及,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每次扫描,读出存储在输入图像缓冲器1801中的多值图像数据。另外,对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和图像分配,并且将二值化结果发送至打印缓冲器,同时,累积二值化结果作为打印信息,以执行对下一遍的图像分配处理的反映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在图像分配时使用被转换成墨颜色的数据的多值数据,因而,如果将墨颜色的多值数据存储在图像缓冲器中并且将该多值数据用于执行随后的图像分配处理,则不需要对每次扫描都进行颜色空间转换。然而,与本实施例相比,该处理方法导致图像缓冲器的容量增大的问题。如上所述,趋势是打印设备中所使用的墨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大,并且已出现一些使用12种颜色的墨的打印设备。当墨颜色的数量增大时,用于累积墨颜色的多值数据的缓冲器的容量与墨颜色的数量成正比增大,据此,图像缓冲器用存储器的成本增大。相反,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那样,将RGB级的多值图像数据累积在输入图像缓冲器中,并且读出存储在图像缓冲器中的数据以执行该处理。结果,即使设置在打印设备中的墨颜色的数量增大,图像缓冲器所需的容量也不会改变。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使RGB的输入图像数据作为开始点的处理有效地限制了图像缓冲器容量的增大,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打印机。
根据本实施例,重叠打印通过多次扫描所形成的点的像素的比率可以被限制得小。结果,可以在无需提供多于所需要的、点被重叠打印的像素的情况下,适当限制由于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移位而引起的浓度波动。
此外,在反映上述其它平面的灰度降低处理的结果的处理中,通过适当分散排列点的方法执行第一平面的灰度降低处理,从而使得还可以适当分散反映灰度降低处理的结果的平面的点配置。点配置的适当分散意味着关于点配置测量到的空间频率中的低频成分较低,并且可以利用任一传统已知的方法来实现该适当分散。通常,当打印位置在平面之间移位时,检测到由于各平面中的点配置而引起的纹理,并且可能将该纹理识别为对图像的不利影响。然而,当如上所述适当分散各平面中的点配置时,即使发生平面之间的移位,也难以将纹理识别为对图像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在重视均匀度的图像中,不仅限制了浓度波动,而且还增强了对纹理的鲁棒性,因此,可以获得更优选的输出图像。
第二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说明了串列型喷墨打印设备的例子,但是本发明还可有效应用于图1所示的全幅型喷墨打印设备。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全幅型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在图1中,在通过进给辊705和辅助辊706给送打印介质P之后,朝向进给辊704和辅助辊703的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并且在被这两对辊保持的同时,以预定速度在箭头所示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P。以与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恒定频率,从在打印头105的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各喷出口将墨喷出至由此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打印头105被构造成在副扫描方向上以特定间隔排列用于喷出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墨的全幅型打印头,以对各颜色形成两列打印头。也就是说,将K、C、M和Y各自的图像数据分配给与各颜色的两个打印头相对应的两个平面(分割图像的数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连接的各像素的行中,利用从各颜色的两个喷出口所喷出的墨来形成点。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平面称为各颜色组(CMYK)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
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该附图所示的处理与图11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基本相同,而不同点在于步骤S201处设置多值图像数据的读出位置的处理顺序和步骤S207处的重复处理结束判断条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对打印头的各扫描(遍)移位读出位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多值图像数据来生成相同墨颜色的两个打印头用的打印数据。因此,对与相同墨颜色的两个打印头即图1所示的K、Y、M和C各自的打印头有关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执行图14的处理。当完成相同墨颜色的处理时,对于不同墨颜色执行类似的图像处理。
图15是示出在图14所示的处理中从图像缓冲器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和读出位置以及在一系列随后的处理中所生成的多值墨颜色数据和打印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
要准备的多值图像数据缓冲器1501具有与各颜色的打印头中的喷出口的数量相对应的宽度HD的容量和与该附图水平方向上的打印长度相对应的容量。打印长度是输送方向上打印介质上的图像数据的长度。例如,将打印头宽度HD分成多个区域,并且通过该附图所示的W表示一个区域的宽度。首先,执行生成第一平面的第一打印头用打印数据的处理。这里,第一打印头是在要输送的打印介质上首先形成点的打印头。读出以W所示的区域中的多值图像数据1502。对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执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1506,并且对颜色空间转换处理的结果执行图像分配处理1510。这里,将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两个打印头的两个平面。将所分配的打印头用数据示出为多值图像数据1514。接着通过灰度降低处理1518对墨颜色的多值图像数据1514进行二值化,以生成第一打印头用打印数据,之后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中。同时,基于第一打印头用打印数据执行打印信息生成处理1522,并且将结果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526中。打印信息生成处理执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类似的处理。
接着,执行生成作为第二平面中的数据的第二打印头用打印数据的处理。从多值图像缓冲器1501读出多值图像数据1503。然而,由于读出位置与上述处理的相同,因而多值图像数据1502和多值图像数据1503彼此相同。接着,对读出的多值图像数据执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1506,并且对颜色空间转换处理的结果执行图像分配处理1511。不同于上述图像分配处理1510的图像分配处理1511从打印信息缓冲器1526读出打印信息,并且基于读出的打印信息执行图像分配处理。更具体地,将打印信息转换成负值,之后将该负值与被分配给相应平面的二值化之前的多值数据相加,以生成第二平面用多值墨颜色数据1515。接着,以与第一平面相同的方式执行灰度降低处理1519,并且将所获得的二值数据发送至打印缓冲器。第二平面的灰度降低处理1519的输出结果不经过打印信息生成处理。
当将上述处理重复其它墨颜色的头的数量次并且完成了所有墨颜色数量的处理时,将多值图像数据的读出位置向下移位与图15中的W相对应的宽度,并且重复相同处理。当完成了与HD宽度相对应的处理时,在打印缓冲器中准备了打印用数据,从而开始打印介质上的打印。
如上所述,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平面一样,处理提供至各颜色的两种打印元件(喷出口)的打印数据,并且执行本实施例所示的处理,从而使得可以获得相同效果。
应该注意,第一实施例说明了对CMYK的每一墨颜色安装一个打印头的串列扫描型打印设备的例子,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为各墨颜色设置多个打印头的设备。例如,在通过设置墨颜色为C的两个打印头进行四遍打印的情况下,在图像分配部1804,将图像分配给“2×4=8”个平面。两个打印头中的每一个通过四遍的打印扫描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并且总共通过8次打印扫描完成C墨的图像。在每次打印扫描分配图像时,可以参考通过C墨颜色的两个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依据的全部打印信息。通常,本发明可应用于下面的结构:使用S(S为1以上的整数)个打印头,并且在图像数据分配时将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分配给S×N个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基于S×N个平面各自的打印数据,通过利用打印头的S×N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
另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说明了在打印信息生成部1807执行打印信息生成时的滤波处理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结构。在图像分配部1804,可以对从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读出的打印信息执行滤波处理,此后在图像分配时使用该打印信息。因此,可以将存储在打印信息缓冲器1808中的打印信息构造成在滤波之前和滤波之后的任一数据中具有与本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喷墨系统的打印设备,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装置。任何具有下面的点排列系统的打印设备都可以适当采用本发明:该点排列系统具有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点的多个打印元件并且通过点的配置来表现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打印设备作为例子,说明了执行本发明的特征性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构造,以使得通过主机装置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将二值化后的打印数据输入至打印设备。另外,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构造,以使得在不通过主机装置的情况下,将由数字照相机等所拍摄的图像或者图形图像直接输入至打印设备,并且通过该打印设备执行包括上述实施例说明的处理的所有图像处理。在前一情况下,主机装置用作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而在后一情况下,打印设备用作本发明中的图像处理装置。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如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该方法的各步骤。为了该目的,例如通过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该计算机提供该程序。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缓冲器,用于存储由多值表现的第一图像数据;
读出单元,用于读出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
转换单元,用于获得由所述读出单元读出的预定量的第一图像数据以进行颜色空间转换,从而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成第二图像数据;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通过所述转换单元的转换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一部分;
数据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出的数据和打印信息,生成灰度值比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低的第三图像数据;
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图像数据,生成所述打印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缓冲器中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区域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单元在列方向上分割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并且提取每一分割图像数据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由所述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图像数据。
4.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并且对打印介质的预定区域进行由多个打印元件构成的打印元件阵列的多次扫描,以基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读出单元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量是与构成所述打印元件阵列的多个打印元件中的在一次扫描中能够使用的打印元件的数量相对应的光栅数量,并且每当进行所述打印元件阵列的扫描时,所述控制单元对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所述区域进行控制。
5.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均由多个打印元件构成的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第二打印元件阵列,以对相对于所述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所述第二打印元件阵列移动的打印介质,基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区域进行控制,以使得响应于所述第一打印元件阵列和所述第二打印元件阵列各自的驱动定时,所述读出单元从所述缓冲器中的相同区域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读出步骤,用于读出存储在缓冲器中并且由多值表现的第一图像数据;
转换步骤,用于获得由所述读出步骤读出的预定量的第一图像数据以进行颜色空间转换,从而将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成第二图像数据;
提取步骤,用于提取通过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一部分;
数据生成步骤,用于基于由所述提取步骤提取出的数据和打印信息,生成灰度值比所述第二图像数据低的第三图像数据;
信息生成步骤,用于基于由所述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第三图像数据,生成所述打印信息;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对所述缓冲器中读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区域进行控制。
CN201010000274.2A 2009-01-07 2010-01-07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1794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1634 2009-01-07
JP2009001634A JP5366561B2 (ja) 2009-01-07 2009-01-07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4400A true CN101794400A (zh) 2010-08-04
CN101794400B CN101794400B (zh) 2013-05-22

Family

ID=4231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0274.2A Active CN101794400B (zh) 2009-01-07 2010-01-07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62387B2 (zh)
JP (1) JP5366561B2 (zh)
CN (1) CN1017944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5617A (zh) * 2019-12-27 2020-04-21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灰阶的打印方法、系统、控制芯片及打印机
CN112140738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772B (zh) * 2008-01-22 2013-04-10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JP2015022363A (ja) * 2013-07-16 2015-0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18954B2 (ja) * 2014-07-30 2018-05-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606389B2 (ja) 2015-09-29 2019-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DE102016221745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ehrfarben-Tintendruckmaschin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813A (zh) * 2007-05-07 2008-11-12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改进打印特性的打印装置、服务器、方法以及其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9454B2 (ja) 1992-10-16 2001-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18474A (en) * 1993-06-30 1998-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synchronous masks
US6042212A (en) * 1993-06-30 2000-03-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synchronous masks
JP3176182B2 (ja) 1993-06-30 2001-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620817B2 (ja) * 1998-05-29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3902898B2 (ja) * 1999-11-29 2007-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EP1308288B1 (en) * 2001-11-06 2006-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rrecting method for image
JP4217458B2 (ja) * 2002-10-28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外部操作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記憶媒体
JP2004242213A (ja) * 2003-02-07 2004-08-26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色変換処理装置、色変換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7198345B2 (en) * 2003-11-19 2007-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JP2005309865A (ja) * 2004-04-22 2005-11-04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EP2202673B1 (en) * 2004-07-06 2012-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sk generation method for color ink jet printing
JP2006231736A (ja) * 2005-02-25 2006-09-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41406A (ja) * 2005-06-07 2006-12-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WO2008026592A1 (fr) * 2006-08-28 2008-03-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génération de données image,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d'images et procédé de génération de données image
US7476049B2 (en) * 2006-12-06 2009-01-13 Jensen Steven D Brush-like application tool
JP5086705B2 (ja) * 2007-06-18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20090168087A1 (en) * 2007-12-20 2009-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975002B2 (ja) * 2007-12-20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283899B2 (ja) * 2007-12-26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121535B2 (ja) * 2008-03-31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164826B2 (ja) * 2008-12-25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00188678A1 (en) * 2009-01-29 2010-07-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813A (zh) * 2007-05-07 2008-11-12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改进打印特性的打印装置、服务器、方法以及其程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0738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2140738B (zh) * 2019-06-28 202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1045617A (zh) * 2019-12-27 2020-04-21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灰阶的打印方法、系统、控制芯片及打印机
CN111045617B (zh) * 2019-12-27 2023-12-0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灰阶的打印方法、系统、控制芯片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62387B2 (en) 2013-06-11
US20100171972A1 (en) 2010-07-08
JP2010158810A (ja) 2010-07-22
JP5366561B2 (ja) 2013-12-11
CN101794400B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4400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294887B (zh)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US10880453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kjet printing system
CN101462411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78273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US8964242B2 (en) Print controller generating print data causing print executing unit to perform printing operation
CN10155286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11630975B1 (en) Secondary color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US11632487B1 (en) Secondary color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JP2012166477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0137553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289947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印刷用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用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用データ生成方法
CN10159499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20100064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245871A1 (en) Method of correcting pixel data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1866431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791912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09006510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3405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ディザマスク
US20100245441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pixel data
CN101770586B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51430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41475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image data by unit of multiple pixel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7008177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印刷用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用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用データ生成方法
US20180281412A1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