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6568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6568A
CN101786568A CN201010119151A CN201010119151A CN101786568A CN 101786568 A CN101786568 A CN 101786568A CN 201010119151 A CN201010119151 A CN 201010119151A CN 201010119151 A CN201010119151 A CN 201010119151A CN 101786568 A CN101786568 A CN 101786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air
plasma generator
generating device
control set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9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6568B (zh
Inventor
田中和宏
林和夫
田中元史
松田寿
野田伸一
水野末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86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6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6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65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电梯的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还可以延长等离子发生装置的寿命的电梯装置。包括:在升降通道(11)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14);整流板(28a、28b),设置于该乘用轿厢(14)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1),设置于该整流板(28a、28b)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14)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14)或者所述升降通道(11)上,输出该乘用轿厢(14)及升降通道壁(30)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装置(23),基于该传感器(31)输出的所述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进行开、关控制,该控制装置(23),在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动作,在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休眠。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大楼的高层化,设置于其中的电梯也在向高速化发展。高速电梯在升降时,带来因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而产生气动力噪音的问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已知有这样的电梯装置,为了降低气动力噪音,在乘用轿厢的乘降口壁的下部安装在升降方向上延伸的延伸板作为整风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又,还已知有这样的技术,即为了对应电梯的高速化,在乘用轿厢的上下分别设置候梯厅侧平坦而另一侧为半球状的舱室,在上下舱室之间安装整风板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技术是将上下各舱室的顶端部改良为陡峭的形状的技术。改良顶部及轿厢下舱室的技术也被应用于世界上最高速的电梯,由乘用轿厢的行进产生的气流的大部分流动到轿厢的侧面及背面,从而使得噪音降低(参照非专利文献2)。
乘用轿厢在狭窄的升降通道中行进时,由每个升降层的门厅门槛和轿厢门槛形成狭窄部。乘用轿厢每次通过该狭窄部时,气流被压缩使流速增大,产生局部的气动力噪音,给轿厢内的乘客、在候梯厅等待的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已确定大的噪音是在安装于乘用轿厢的下部的整风盖的顶端部分靠近升降通道内的狭窄部分时产生的(参照非专利文献3)。乘用轿厢通过狭窄部时,乘用轿厢下部的空气的压力增加,并且向轿厢正面转入的空气的流速增加空气的压力降低。由停滞压力造成的空气压力的增加和伴随着增速流的压力降低连续地发生,由此产生大的压力变动。对于该气动力噪音,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出安装舱室是有效的。产生从舱室向轿厢正面侧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利用该气流流动的存在降低乘用轿厢通过狭窄部时的增速流的影响,降低气动力噪音。
原来,关于产生气流的装置,已知有使二维喷流从鼓风机喷出的装置、利用合成喷气的装置。还提出了一种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使气流产生的气流发生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4)。在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气流发生装置利用放电等离子的气流引起现象,即使在高温下、含尘环境下也能够稳定地使气流产生,并且可以进行空气力学的特性的控制等。还提出一种在翼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通过沿着电介体表面的引起流,加速控制翼面上的空气的流动的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6)。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10068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62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17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35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松田寿、外4名「高速エレベ一タの空力騒音に関する研究(乗りかご周りの流れに及ぼすエプロン部の影響)」、日本機械学会論文集(B編)、1993年8月、第59卷第564号、pp.2494-2499
(松田寿,另外4人,“关于高速电梯的气动力噪音的研究(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受到的挡板部的影响)”,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B编)1993年8月,第59卷第564号,pp.2494-2499)
【非专利文献2】中川俊明、外3名、「世界最高速1,010m/minエレベ一タ一」、東芝レビユ一、2002年6月、vol.57、No.6、pp.58-63
(中川俊明,另外3人,“世界最高速1010m/min电梯”,东芝评论,2002年6月,vol.57,No.6,pp.58-63)
【非专利文献3】藤田善昭、外3名、「超高速エレベ一タの風音低減」、日本機械学会技術講演会、1997年12月、No.97-76
(藤田善昭,另外3人,“超高速电梯的风声降低”,日本机械学会技术演讲会,1997年12月,No.97-76)
【非专利文献4】田中元史、外10名、「非平衡プラズマによる気流制御(第1報)-プラズマ誘起噴流による翼面剥離抑制効果-」、日本機械学会第85期流体工学部門講演会、2007年11月、No.07-16、ISSN 1348-2882、OS5-1-503
(田中元史,另外10人,“利用非平衡等离子的气流控制(第1报)-等离子引起喷流的翼面剥离抑制效果-”,日本机械学会第85期流体工学部门演讲会,2007年11月,No.07-16,ISSN 1348-2882,OS5-1-503)
【非专利文献5】松田寿、外9名、「非平衡プラズマによる気流制御(第2報)-パルス変調制御の効果-」、日本機械学会第85期流体工学部門講演会、2007年11月、No.07-16、ISSN 1348-2882、OS5-1-504
(松田寿,另外9人,“利用非平衡等离子的气流控制(第2报)-脉冲调制控制的效果-”,日本机械学会第85期流体工学部门演讲会,2007年11月,No.07-16,ISSN1348-2882,OS5-1-504)
【非专利文献6】松田寿、外9名、「非平衡プラズマによる気流制御(パルス変調制御の効果)」、日本機械学会論文集(B編)、2008年8月、第74卷第744号、No.08-7006
(松田寿,另外9人,“利用非平衡等离子的气流控制(脉冲调制控制的效果)”,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B编),2008年8月,第74卷第744号,No.08-7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设置轿厢上下的舱室及舱室间的整风板,在该整风板上形成沟槽,进一步地,还需要进行将配重分割为左右,并且在各个配重的表面形成沟槽等结构上的改良,该构造的改良需要花费一定费用。进行构造的改良受到升降通道的尺寸上的制约时,就不能适用这样的改良。在电梯高速化地发展,以及越来越要求舒适化的现状下,仅通过这样结构上的改良有时不能有效地降低气动力噪音。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梯装置,可以降低电梯的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并可以延长包括有用以使气动力噪音减小的装置的电梯装置的装置寿命。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或者所述升降通道上,输出该乘用轿厢及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装置,基于该传感器输出的所述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该控制装置,在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又,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存储部,存储有所述乘用轿厢行进中产生气动力噪音时的所述升降通道的高度方向的噪音产生位置;轿厢位置输出单元,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轿厢位置信息;控制装置,基于从该轿厢位置输出单元输出的所述轿厢位置信息及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噪音产生位置,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乘用轿厢到达所述噪音产生位置时或者到达该噪音产生位置之前,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又,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光电开关或者磁开关,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上,利用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上的被检测板对遮光或者磁屏蔽进行感知;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开关的感知信号,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开关感应到所述被检测板而闭合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又,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门区域检测单元,对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轿厢位置在能够开关该乘用轿厢的门的门区域内进行感知;控制装置,基于该门区域检测单元输出的感知信号,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在确认了所述乘用轿厢位于乘用轿厢停止层附近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电梯的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又,可以延长包括有用以使气动力噪音降低的等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梯装置的装置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横截面构造的图。
图2是示出引起流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的另一个气流发生装置的横截面构造的图。
图4示出由图3的气流发生装置产生的引起流的速度变化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5示出由图3的气流发生装置产生的引起流的速度变化波形的另外一例的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乘用轿厢靠近狭窄部时在整流板的顶端部产生气流的状态的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
图11示出检测板和光电开关的各单体的立体图。
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
符号的说明:
1、8…气流发生装置(等离子发生装置),1a、8a…上表面,2…电介体,3、4…电极,5…电缆,6…放电用电源,7、9…引起流(气流),10、10A、10B、10C、10D…电梯装置,11…升降通道,12…卷扬机,13…缆索,14…乘用轿厢,15…平衡锤,16候梯厅、17…厅门,18…轿厢门,19…作业台,20…地板部,21…框架,22…作业用地板部,23…控制装置,25…控制盘,26…门厅门槛,27…轿厢门槛,28a、28b…整流板,29…狭窄部,30…后方壁面(升降通道壁),30a…突出物,31…激光测距仪(传感器),32…紧急停止机构,33…调速器(轿厢位置输出单元),34…张力轮,35…调速缆索,36…连接构件,37…非接触式传感器,38…侧壁面,39…检测板,40…光电开关,41…安装部,42、43…端面,44…框体,45…光源部,46…受光部,47…前方壁面,48…平层检测板,49…平层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又,在各图的同一处附加相同的符号,同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为了降低原来的电梯装置的气动力噪音,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应用作为等离子发生装置的气流发生装置控制轿厢周围的空气的流动。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之前,首先对该气流发生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气流发生装置,考虑到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控制性,使用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使气流产生的气流发生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4)。
气流发生装置包括:长条状的电介体;分别埋设于该电介体内的,与电介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设的一对的电极;在这对电极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机构。图1示出以与该电介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面切断气流发生装置时的截面构造。
图1是示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横截面构造的图。气流发生装置1(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电介体2;第1电极3,埋设在从该电介体2的表面起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第2电极4,与所述第1电极3在电介体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埋设在电介体2内,且埋设在从电介体2的表面起的深度方向上与电极3的埋设位置相同深度的位置;与这些电极3、4连接的2根电缆5;通过这些电缆5在电极3、4之间施加电压的放电用电源6。电介体2使用玻璃、聚酰亚胺、橡胶等电绝缘材料。又,电极3、4使用一般的铜板,包括电介体的气流发生装置1自身的厚度为数100μm以下。
由此,通过从放电用电源6在电极3、4之间施加电压,电极3、4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时,在电极3和电极4之间引起放电,在电极3、4附近产生作为气流的引起流7。具体地,通过电介体2在一对的电极3、4之间施加电压时,产生电介体屏蔽放电。在电极3和电极4之间引起放电,随着该放电生成放电等离子。因为在电极3、4之间间隔有电介体2,因此不至于产生电弧放电,而是稳定地维持电介体屏蔽放电。该引起流7的大小、方向,能够通过使施加到电极3、4上的电压、频率、电流波形、占空比等电流电压特征变化来控制。
图2是示出引起流7的速度变化的一例的图。通过在电极3、4之间施加交变电压或者交流电压,能够持续地产生引起流7。图2的例中,向着电极3侧的引起流(图1中向左侧的引起流)与向着电极4侧的引起流(图1中向右侧的引起流)对称地产生。朝着各自方向的引起流的流速为基本上相等的值。
又,气流发生装置也可以如图3所示构成。图3是示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的其他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横截面构造的图。气流发生装置8包括:电介体2;第1电极3,埋设于电介体2,且其电极的上表面和该电介体2的表面在同一面上;第2电极4,与该电极3在电介体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埋设在电介体2内的从该电介体2的表面起的深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2根电缆5;放电用电源6。在气流发生装置8中,电极3的上表面在与电介质2的表面相同的面露出,这一点与电极3的上表面埋设于电介体2内的气流发生装置1是不同的。
由此,放电用电源6在电极3、4之间施加频率在规定值以下的交流电压或者交变电压时,产生具有图4所示波形的引起流9。图4是示出由气流发生装置8产生的引起流9的速度变化的一个实例的图,以从图3的电极3向电极4的方向为正值。产生从电极4侧向电极3侧的引起流(图3中向左侧的引起流),以及从电极3侧向电极4侧的引起流(图3中向右侧的引起流)。引起流9的流动方向沿着气流发生装置8的表面,即,电介体2的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反转。朝着各个方向的引起流9的流速是不同的。流速方向相对于时间交互更替产生波形的振动。
又,图5示出利用气流发生装置8产生的引起流9的速度变化波形的另一个实例。施加于气流发生装置8的电压的值经过调整后施加到放电用电源6后,产生具有图5所示波形的流速的引起流9。取图5的流速的时间平均得到的平均值是正值或者负值。通过改变对放电用电源6施加的电压,能够使气流发生装置8产生向一个方向流动的引起流9。
通过使用该气流发生装置1或者气流发生装置8,能够进行切换以使得非常薄的层状的空气流沿着面向一个方向产生或使得该空气流向该方向的反方向产生。因此,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预先在整流板或者挡板上固定有产生气流的气流发生装置1或者8,在乘用轿厢行进时,从该气流发生装置1或者8沿着整流板或者挡板的面产生薄片状的气流,由此,控制乘用轿厢周围的空气流,使气动力噪音降低。通过使气流发生装置1或者8工作,在乘用轿厢即将通过升降通道的狭窄部时,该电梯装置进行强制性整流。下面,参照图6~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
图6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电梯装置10具有建筑物的升降通道11,在升降通道11内,从卷扬机12垂下的缆索13的一端连接于乘用轿厢14,另一端连接于平衡锤15。在乘用轿厢14设置有轿厢门18,与开关各层的候梯厅16的出入口的厅门17对应。在乘用轿厢14的下部,形成有作业人员乘用的作业台19。该作业台19包括设置为向地板部20的下方突出的箱型的框架21,以及固定于该框架21下表面的作业用地板部22。控制装置23设置于该作业用地板部22之上。在控制装置23和控制盘25之间通过未图示的尾线(テ一ルコ一ド)或者无线授受信号。
控制盘25是执行乘用轿厢14的轿厢位置、升降速度的检测,以及对卷扬机12的驱动马达的速度指令的运算装置。该运算装置包括CPU、ROM及RAM,CPU通过执行程序进行电梯装置10整体的运行控制。从安装于未图示的调速器的脉冲发生器将与乘用轿厢14的升降距离成比例的脉冲数的脉冲信号输入到控制盘25,控制盘25通过计算这些脉冲列,取得轿厢位置。控制盘25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微分运算,求出乘用轿厢14的升降速度。控制盘25进行呼叫登录处理,向卷扬机12发出驱动指令,使乘用轿厢14上下移动到被登录的楼层。
在各层的候梯厅16的出入口,设置有作为向升降通道11侧突出的候梯厅门槛的门厅门槛26。在乘用轿厢14的地板部20的前端设置有轿厢门槛27。在门槛托架的前端垂设有整流板28a。整流板28a是整流板或者挡板兼用的整流板。在乘用轿厢14的上部设置有整流板28b。在乘用轿厢14通过各层时,由门厅门槛26、轿厢门槛27形成狭窄部29。
又,在整流板28a、28b的候梯厅16侧的面分别安装有气流发生装置1。各气流发生装置1是等离子气流发生装置,具有图1所示电极构成,具有以陶瓷等绝缘物为基底的模块结构。该绝缘物通过螺旋固定件或者粘接剂固定在整流板28a、28b上。各气流发生装置1的一对电极3、4(图1)全都是细长的板状的平板电极。各气流发生装置1固定于整流板28a、28b上,使气流发生装置1的长度方向和轿厢门槛27的延伸方向平行。各气流发生装置1固定于整流板28a、28b的板面上,使图1的上表面1a面向图6的候梯厅16。供给到乘用轿厢14的电力由该乘用轿厢14分配,被分配的电力作为与放电用电源6相当的高电压电源被使用。控制装置23从该高电压电源改变电压的方向、大小后向各气流发生装置1的2个电极3、4施加电压。
这些气流发生装置1在整流板28a、28b的面上上下互相平行地设置。控制装置23分别施加电压,使乘用轿厢14的上下一对的气流发生装置1在上下相互不同的方向上产生片状的薄气流。通过控制装置23的电压控制,设置于上侧的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沿着整流板28b的面向升降通道11的下方产生气流。设置于下侧的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沿着整流板28a的面向升降通道11的上方产生气流。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的气流与利用风扇等的强制通风式的装置所产生的风不同,是从板面的表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流出的气流。又,在乘用轿厢14上升时,控制装置23使上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产生向下的气流,同时使下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停止。又,在乘用轿厢14下降时,控制装置23使上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停止,同时使下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产生向上的气流。
升降通道11的内壁由位于轿厢室进深方向的后方壁面30、候梯厅16侧的前方壁面、位于升降通道宽度方向的一对的侧壁面这4个面构成。在后方壁面30侧的乘用轿厢14的下方的框架21,安装有测量该乘用轿厢14到后方壁面30的距离的激光测距仪31(传感器)。激光测距仪31(レ一ザ距離計)是输出乘用轿厢14及升降通道111的后方壁面30之间的距离信息的传感器,例如使用激光测距计(レ一ザレンジフアインダ)。激光测距仪31包括,射出脉冲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在对象区域内一边改变脉冲激光的扫描的速度、范围,一边进行照射的激光扫描部;拍摄由对象物反射的脉冲激光的反射面的状态的拍摄部;存储所拍摄的激光反射图像的图像存储部;通过读取激光反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从半导体激光器到激光反射位置的距离的距离计算部。该激光测距仪31将距离信息输出到控制装置23。
控制装置23包括CPU、ROM及RAM,基于来自激光测距仪31的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距离的阈值,控制各气流发生装置1的驱动。ROM中存储有乘用轿厢14与后方壁面30之间的距离的阈值。该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值。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中,激光测距仪31不断测量距离,当该激光测距仪31的输出信号达到预先设定的一定的阈值以下时,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动作,输出信号超过该阈值时,使气流发生装置1休眠。在后方壁面30有梁等的突出物30a突出。激光测距仪31以灵敏度朝向该后方壁面30的状态下与乘用轿厢14的升降一起上下。激光测距仪31分别与在能够检测区域内存在突出物30a的情况和在能够检测区域内存在后方壁面30的平坦部的情况相对应,输出不同的测定距离。
在乘用轿厢14下降时,在激光测距仪31反应时,即感知到了作为突出部的突出物30a时,控制装置23使下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动作进行强制的整流。沿着整流板28a的面向上方产生薄片状气流。在乘用轿厢14上升时,激光测距仪31感知到了突出物30a时,控制装置23使上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动作。沿着整流板28b的面向下方产生气流。
使各气流发生装置1持续进行开的动作的时间,对应乘用轿厢14的行进速度、框架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及乘用进行14的大小、层间距离、或者激光测距仪31的安装于框架21的安装位置来进行调节设定。例如在框架21的最下端设置有激光测距仪31的情况下,乘用轿厢14下降时,控制装置23在从激光测距仪31接收到感知信号之后,立刻在形成狭窄部29之前进行强制整流等。
又,图6例中使用了2个气流发生装置1,但也可以将气流发生装置8(图3)安装在整流板28a、28b上。将各气流发生装置8固定于整流板28a、28b的候梯厅16侧的面,使其各自的图3的上表面8a面向图6的候梯厅16。控制装置23能够对各气流发生装置8进行与气流发生装置1的例中一样的控制。
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中,始终由控制盘25检测乘用轿厢14的位置,并将轿厢位置信息通知给控制装置23。乘用轿厢14下降时,在图6中,乘用轿厢14的轿厢位置从某一个突出物30a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开始,向该突出物30a接近。控制装置23对激光测距仪31的输出信号和预先存储的阈值连续比较。控制装置23判断为激光测距仪31的传感器值比该阈值小时,则感知到乘用轿厢14靠近了狭窄部29,并对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施加电压,使其向上方产生引起流。控制装置23使另一端的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乘用轿厢14靠近了狭窄部29时在整流板28a的顶端部产生的气流的状态的图。图7(a)中示出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时的状态。图7(b)中作为参考例示出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时的气流的状态。图7(a)、图7(b)中具有与上述符号相同符号的要素表示与其相同的要素。
控制装置23打开气流发生装置1时,如图7(a)所示,气流发生装置1向与乘用轿厢14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气流。因为产生等离子放电,在整流板28a的顶端部(图中左侧的顶端部)空气不会被拦截,从顶端部剥离流入轿厢正面的空气的流动向轿厢周围扩散。从顶端部向轿厢门18的前面的空气的流动的量减少,不产生局部的增速流。由此,使空气的压力变动缓和,结果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假设,在乘用轿厢14下降时,整流板28a的顶端部靠近狭窄部29时,控制装置23没有打开气流发生装置1的话,如图7(b)所示,在整流板28a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剥离后,流入乘用轿厢14的正面,在轿厢门18的前面产生局部的增速流。此时,由增速流产生空气的大的压力变动,结果产生气动力噪音。
返回图6,乘用轿厢14还继续下降。控制装置23继续监视乘用轿厢14与突出物30a的距离。处于感知突出物30a的状态的控制装置23在判定为激光测距仪31的传感器值比该阈值大时,判断为轿厢位置已经通过突出物30a的高度位置,并停止对下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电压的施加。此后的下降时,在乘用轿厢14接近楼层地板时及通过该楼层地板时,控制装置23分别进行气流发生装置1的工作及停止。
使乘用轿厢14上升运行时,控制装置23驱动控制整流板28b上的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下的气流。轿厢上升时,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乘用轿厢14的轿厢位置从某一个突出物30a的高度位置的下方开始,向该突出物30a接近。在激光测距仪31的传感器值比该阈值小时,控制装置23对上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施加电压,使其向下方产生引起流。控制装置23打开气流发生装置1时,气流发生装置1在与乘用轿厢14的上升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向下产生引起流。从乘用轿厢14的上部剥离流入轿厢正面的空气的流动向轿厢周围扩散,并且从上部向轿厢门18的前面的空气流动的量减少。由此,使空气的压力变动缓和,结果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接着,传感器值比阈值大时,控制装置23判断为轿厢位置通过了突出物30a的高度位置,停止对上侧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电压的施加。在此后的上升时,乘用轿厢14接近楼层地板时、及通过该楼层地板时,控制装置23分别进行气流发生装置1的工作及停止。
由此,对于乘用轿厢14的下降及上升的各方向,利用等离子气流的作用可以确实地缓和空气的压力变动,可以减低气动力噪音。在该电梯中,只在乘用轿厢14接近及通过狭窄部29时对等离子放电的打开及关闭进行控制,因此有助于节约能源。等离子引起流是消耗数瓦特电力所产生的,可以容易地从供给到乘用轿厢14的电力中供应气流发生装置1的驱动用的电力。因为气流发生装置1自身也是小型的,因此可以简单地进行将这些气流发生装置1设置到乘用轿厢14上的作业。
如果在持续地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使用2个气流发生装置1,则气流发生装置1的寿命较短。该电梯装置10中,使各气流发生装置1小刻度地打开或者关闭来进行工作,因此,可以延长各气流发生装置1的寿命。
这样地,只在乘用轿厢14与后方壁面30接近时,一方的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产生引起流,在乘用轿厢14与后方壁面30的间隔大的高度位置的升降通道11中,另一方的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因此,在不需要产生等离子放电的动作的情况下,对任何一个气流发生装置1都不施加电压。因此,能够延长各气流发生装置1的寿命。
2个气流发生装置8分别设置在乘用轿厢14的上下的情况,也可以得到与设置2个气流发生装置1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1实施形态的第1变形例)
第1实施形态的例中,气流发生装置1的安装个数是2个,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第1个变形例的电梯装置,可以将气流发生装置1只安装在乘用轿厢14的上下中的一方而构成。例如,只在乘用轿厢14的下部的整流板28a安装气流发生装置1,控制装置23对向该气流发生装置1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由此驱动气流发生装置1使其向上下的相反方向产生气流。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乘用轿厢14上升时,控制装置23使下侧的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下的引起流7。在乘用轿厢14下降时,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上的引起流7。这样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形态的例中所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又,也可以不在乘用轿厢14的下部设置整流板28a,而是在乘用轿厢14的上部设置整流板28b,在该整流板28b上设置1个气流发生装置1。控制装置23使该气流发生装置1向气流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气流。可以使用气流发生装置8代替气流发生装置1。
(第1实施形态的第2变形例)
又,上述第1实施形态及第1变形例中,气流发生装置1、8安装于整流板28a、28b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使用在轿厢的厢顶上部及轿厢的地板下部分别安装有用以降低空气阻力的整风盖的高速行进用的乘用轿厢时,2个气流发生装置1或者2个气流发生装置8可以安装在上下的整风盖上。安装于上下的整风盖覆盖在乘用轿厢1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整风盖有面向升降通道11的候梯厅16侧的面和面向后方壁面30侧的面,最好面向该候梯厅16侧的面是平坦的,面向后方壁面30侧的面是半球状或者倾斜面。气流发生装置1可以只在上部整风盖上安装,或者只在下部整风盖上安装,或者在上部整风盖及下部整风盖上都安装。
(第1实施形态的第3变形例)
又,激光测距仪31安装于乘用轿厢14的背板侧,但也可以在各楼层地板附近的后方壁面30上固定激光测距仪31进行乘用轿厢14的感知。在后方壁面30的高度方向的多处分别安装有激光测距仪31。各激光测距仪31设置为,使得这些激光测距仪31的输出通过电缆向控制盘25集线。在控制盘25的ROM中预先存储有乘用轿厢14和后方壁面30之间的距离的阈值。根据这样的构成,控制盘25持续监视各传感器的输出,仅在某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预先设定的一定的阈值以下时,使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产生等离子气流。此外的情况,控制盘24使气流发生装置1休眠。这样也可以使得气流发生装置1寿命较长。
(第2实施形态)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图中,具有和上述符号相同符号的要素表示与其相同的要素。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A包括乘用轿厢14、缆索13、平衡锤15、卷扬机12、紧急停止机构32、控制盘25。
该紧急停止机构32包括:由作为从动滑轮的调速滑轮所组成的调速器33、配置于升降通道11的下方的附有重锤的张力轮34、架设在调速滑轮及张力轮34之上的环状的调速缆索35、设置于乘用轿厢14上的未图示的紧急停止装置、用以将调速缆索35固定到乘用轿厢14上的连接构件36等。控制盘25旋转驱动卷扬机12使得乘用轿厢14上下移动时,调速缆索35移动,调速器33的调速滑轮旋转。调速器33使用从动滑轮的旋转速度检测出乘用轿厢14的移动速度。乘用轿厢14的移动速度超过预先存储的临界速度时,调速器33夹持调速缆索35,对调速缆索35的移动加以制动,以确保乘用轿厢14的安全性。
调速滑轮及张力轮34之间,调速缆索35是互相作为去路或者回路的任意一个的、在上下方向上并行的两根调速缆索。2根调速缆索35之中的任意一方,通过连接构件36与设置于乘用轿厢14的紧急停止装置连接。
又,控制盘25通过对来自安装于调速器33的脉冲发生器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运算轿厢位置。通过这些控制盘25及调速器33的协作,实现作为输出轿厢位置的轿厢位置输出单元的功能。轿厢位置输出单元基于连接构件36的位置,将乘用轿厢14的在升降通道11内的高度方向的轿厢位置通知给控制装置23。
又,在整流板28a、28b上分别安装气流发生装置1,控制装置23控制这些气流发生装置1。在控制装置23的ROM中存储有在高度方向上在轿厢室内发生噪音的升降通道11内的位置信息。该升降通道11内的位置是狭窄部29、突出物30a的高度。从控制盘25将乘用轿厢14的现在位置经常通知给控制装置23。控制装置23将乘用轿厢14的现在位置信息和存储于ROM的噪音发生部位的位置信息相比较,判断乘用轿厢14是否接近噪音发生部位。在乘用轿厢14的高度位置是噪音发生部位时,或者即将到达噪音发生部位时,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当判断为乘用轿厢14的高度位置不是噪音发生部位时,该控制装置23使2个气流发生装置1休眠。
这样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A在使乘用轿厢14下降运行时,控制装置23总是执行乘用轿厢14的现在位置是否接近预先存储的噪音发生部位的位置的判定处理。控制装置23判定为乘用轿厢14接近噪音发生部位时,打开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并使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上的引起流。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停止。从乘用轿厢14的上部剥离朝向轿厢门18的前面的空气的流动的量减少,气动力噪音被抑制。控制装置23判断为乘用轿厢14离开噪音发生部位时,关闭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此后的下降时,在乘用轿厢14接近狭窄部29时及离开狭窄部29时,控制装置23分别使得该气流发生装置1的工作及停止。乘用轿厢14上升运行时,控制装置23对固定于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开关进行控制。此时的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驱动控制方法与乘用轿厢14的下降运行时的实例相同。又,也可以在整流板28a、28b上设置气流发生装置8来替代气流发生装置1。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可以不进行监视激光发生装置31的输出的处理,使2个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可以基于预先输入到ROM的内容,对气流发生装置1的工作的开关的时序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对应大楼的形状容易地进行ROM的信息的变更。该电梯装置同样在不需要发生等离子放电的动作的情况下,不对气流发生装置1施加电压,因此可以延长气流发生装置1的寿命。
(第3实施形态)
图9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图中,具有和上述符号相同符号的要素表示与其相同的要素。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B,将灵敏度朝向升降通道前方壁面侧的非接触式传感器37设置在轿厢门槛27的前端。非接触式传感器37,预先设定有能够检测距离,当被检测对象进入到该能够检测距离内时,输出表示检测到了该被检测对象的信号。非接触式传感器37可以使用磁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37是输出乘用轿厢14及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信息的传感器。
磁式传感器在感知到磁性被屏蔽时输出感知信号,其是具有空隙且将该空隙作为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传感器。使用磁式传感器时,在前方壁面的多处设置有金属板。这些金属板被夹在被安装在乘用轿厢14上的磁式传感器的空隙之时,磁式传感器的磁路的磁性被屏蔽。通过对该磁性的屏蔽的感知,使非接触式传感器37工作。
又,超声波式传感器包括:发送超声波的超声波发送部,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接收部。使用超声波式传感器时,在前方壁面的多个部位设置有吸音材料。安装于乘用轿厢14的超声波式传感器持续地发送、接收超声波。伴随着乘用轿厢14的上下移动,从超声波式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被吸音材料吸收,传感器侧的超声波接收部感知到超声波被屏蔽,并输出感知信号。收到该感知信号后,控制装置23进行气流发生装置1的开关动作。
或者,超声波式传感器也可以包括:发送向第1偏振方向偏振的超声波的超声波发送部,只使超声波向第2偏振方向透过的偏振单元,接收具有第1偏振波成分的超声波的超声波接收部。将多个偏振单元安装在前方壁面,这些偏振单元输出偏振了的超声波,超声波接收部接收反射或者透过了的超声波。此时,超声波被偏振单元偏振时,只能够接收第1偏振波成分的超声波接收部感知到超声波被屏蔽并输出感知信号。收到该感知信号后,控制装置23切换气流发生装置1。
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B在乘用轿厢14下降运行时,控制装置23监控非接触式传感器37的输出。在非接触式传感器37上预先设定例如50mm的能够检测距离。乘用轿厢14的下端在通过候梯厅16附近时,非接触式传感器37检测到门厅门槛26。在感知到非接触式传感器37的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使该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上的引起流。使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停止。减少朝向轿厢门18的前面的空气的流量,抑制气动力噪音。通过将非接触式传感器37的位置设置在整流板28a的下端,可以提前检测的时机。此后的下降时,通过各楼层地板附近时,控制装置23控制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动作及停止。
又,乘用轿厢14上升运行时的控制装置23对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驱动控制方法,与乘用轿厢14下降运行时的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的控制例相同。又,也可以在乘用轿厢14上设置2个气流发生装置8来代替2个气流发生装置1。
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决定预先设定的距离值,只通过将该值存储到控制装置23,可以对规定距离范围内的物体进行全部检测。
(第4实施形态)
图10是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图中,具有和上述符号相同符号的要素表示与其相同的要素。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C,在从候梯厅16朝向轿厢门18的方向的左侧的侧壁面38上,分别设置有从该侧壁面38竖立的多个薄的检测板39(被检测的板,即被检测板)。在乘用轿厢14的厢顶上设置有光电开关40。光电开关40具有光源和在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光路上与光源相对的受光元件,该检测板39检测该光是否被遮蔽。控制装置23基于光电开关40的打开输出或者关闭输出,使分别设置于整流板28a、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工作。
图11是检测板39和光电开关40的各单体的立体图。检测板39的一个长边部通过安装部41安装于侧壁面38,该检测板39的其他的长边部的轮廓在垂线方向上延伸。光电开关40包括:具有夹着空隙相对的一对的端面42、43的框体44;设置于端面42上的光源部45;设置于端面43上的受光部46,该端面43是成为从该光源部45发出的光的受光区域的部分;感知到该受光部45被遮蔽了时,向控制装置23输出信号的未图示的电路。将检测板39作为遮光板遮蔽光路,由此使光电开关40动作。
又,检测板39的升降通道11内的高度位置,是由形成狭窄部29的轿厢位置的轿厢厢顶上的光电开关40的高度位置来决定的。作为一个实例,例如检测板39的上端,由轿厢位置在各楼层地板的气动力噪音产生范围内的最高位置时的光电开关40的高度、或者比此稍高的位置来决定。检测板39的下端由轿厢位置在各楼层地板的相同范围内的最低位置时的光电开关40的高度、或者比此稍低的位置来决定。图11中未示的其他的多个检测板39的高度也由形成狭窄部29时的光电开关40的高度位置来相应地决定。
由此,在光电开关40接收所发出的光的期间,持续输出接受中信号。当光电开关40检测到光路被检测板39遮蔽时,光电开关40感应到物体并向控制装置23发送感知信号。感知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3时,使某个的气流发送装置1工作。
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C在下降运行时,图10中,在上下层2个检测板39之间,在刚通过上侧的检测板39的下端之后,光电开关40的受光部46开始接收与其相对的光源部45发出的光。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a的气流发送装置1关闭。从该状态开始乘用轿厢14下降时,乘用轿厢14上面的光电开关40经过下侧的检测板39的上端,该检测板39被夹于光电开关40的俯视时呈コ字状的框体44间的空隙。光电开关40被遮光并进行感知动作,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并使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上的引起流。朝向轿厢门18的空气流动的量减少,抑制了气动力噪音。下侧的检测板39夹于光电开关40期间,气流发生装置1持续打开的状态。从该状态乘用轿厢14进一步地下降时,光电开关40通过该检测板39的下端,受光部46重新开始受光,光电开关40再度处于受光中的状态。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a的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此后的乘用轿厢14的下降运行时,控制装置23进行与此相同的动作。
又,该电梯装置10C在上升运行时,控制装置23对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进行开、关控制。乘用轿厢14上升时,上下检测板39之间,在光电开关40刚通过下侧的检测板39的上端之后,光电开关40的状态是受光中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乘用轿厢14上升时,光电开关40因为覆盖在上侧的检测板39的下端而被遮光,从而进行感知动作。控制装置23使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并使气流发生装置1产生向下的气流。上侧的检测板39被光电开关40夹于其间,该气流发生装置1持续打开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乘用轿厢14进一步地上升时,光电开关40通过该检测板39的上端,光电开关40再度变为受光中的状态。控制装置23使上侧的整流板28b的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
因此,当判断为乘用轿厢14的高度方向位置位于噪音的产生部位之外时,控制装置23可以进行切换使各气流发生装置1休眠。也可以使用气流发生装置8来代替气流发生装置1。
(第4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又,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电梯装置也可以使用反射型光电开关来代替光电开关40。反射型光电开关,在端面42、43之中的一方的端面42上设置光源部45和接收该光源部45发出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部46。
又,该变形例的电梯装置也可以使用红外线式的开关,控制装置23可以感知红外线的遮光,并对上侧、下侧的任意的气流发生装置1进行开、关控制。
又,该变形例的电梯装置可以使用磁开关。磁开关是感知磁性被屏蔽或者磁通变化的开关。磁开关包括:感知到金属板等的检测板阻断了磁路中的磁场并输出打开信号的磁式传感器;与该磁式传感器的打开输出或者关闭输出对应进行开关的电路开关部。作为一个实例,例如磁开关包括:支撑体;能摇动地安装于该支撑体的带有触点的磁铁板;一端固定于该支撑体、另一端卡止于磁铁板,且施加将磁铁板拉向支撑体的力的弹簧;设置于支撑体上且具有另外的触点的端子;与这些触点连接的电路,检测板接近带有触点的磁铁板时,该磁铁板由于磁性吸引力而倾斜运动,两个触点与该倾斜运动联动地相接触,由此使开关闭合。
该变形例的电梯装置,通过使用这些中的任意的开关,可以使控制装置23进行开、关动作,从而进行切换使得各气流发生装置1动作或者停止。
(第5实施形态)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图中,具有和上述符号相同符号的要素表示与其相同的要素。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D是使用对门区域进行检测的门区域检测功能的电梯装置,门区域是表示预先确定的可以开关轿厢门18的高度范围。门区域检测单元的功能是通过安装于调速器的脉冲发生器以及控制盘25的CPU、ROM、RAM来实现的。一般地,电梯装置在万一停电时,利用电池电源进行至最近楼层的救出运行,为了防止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被关在里面,将门区域确定为距离平层位置(着床レベル)正、负数百mm的距离的范围。
在升降通道11的轿厢门18相对的前方壁面47上,在每个楼层地板设置有多个用于检测乘用轿厢14的位置的平层检测板(着床検出板)48。在乘用轿厢14的厢顶安装有平层传感器(着床センサ)49。平层检测板48由钢铁材料做成,在平层传感器49中使用磁式传感器。平层传感器49的高度是考虑了门厅门槛26和轿厢门槛27的高低差来确定的。作为检测方法的其他的方式,可以使用对平层检测板48照射光后接受其反射光的光学传感器。由此,平层传感器49的打开信号或者关闭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3。
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中,在乘用轿厢14下部设置有整流板28a,在该整流板28a上安装有1个气流发生装置1。控制装置23使该气流发生装置1向上下反方向地变化气流的产生方向。
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D在下降运行时,在上下层2个平层检测板48之间,在刚通过上侧的平层检测板48的下端之后,平层传感器49的状态是关闭的状态。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停止。从该状态开始乘用轿厢14下降时,平层传感器49覆在下侧的平层检测板48的上端,平层检测板48进入到平层传感器49的能够检测范围。平层传感器49打开工作,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打开,向轿厢门18前面的空气流动的量减少,抑制了气动力噪音。在平层检测板48被平层传感器49感知到的期间,气流发生装置1持续打开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乘用轿厢14进一步地下降的话,平层传感器49通过该平层检测板48的下端,平层传感器49再度关闭。控制装置23使气流发生装置1关闭。此后的乘用轿厢14的下降运行时控制装置23也同样地动作。
又,该电梯装置10D在上升运行时也与下降运行的实例一样。由此,当控制装置23判断为乘用轿厢14的高度方向位置位于噪音的产生位置之外时,可以进行切换使得各气流发生装置1休眠。
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10D,可以使用既存的平层检测功能切换气流发生装置1的动作和停止,不在升降通道11、乘用轿厢14上设置新的开关,可以得到同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实例相同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形态的说明)
又,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可以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将各构成要素变形并具体化。气流发生装置1的安装位置能够进行各种变化。
又,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即便挡板和整流用的板分开构成也能够实现整流板28a的功能,可以将气流发生装置1安装在挡板及整流用的板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
图1、图3所示的一对的电极3、4的形状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矩形等的棒状等。这些电极3、4的形状可以是相互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上述实施形态中,乘用轿厢14的控制装置23等进行气流发生装置1的控制,但控制盘25也可以进行该控制。
又,可以通过对上述实施形态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恰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的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形态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一步地,也可以恰当地组合不同的实施形态中的构成要素。

Claims (5)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
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
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或者所述升降通道上,输出该乘用轿厢及升降通道壁之间的距离信息;
控制装置,基于该传感器输出的所述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
该控制装置,在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2.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
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
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
存储部,存储有所述乘用轿厢行进中产生气动力噪音时的所述升降通道的高度方向的噪音产生位置;
轿厢位置输出单元,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轿厢位置信息;
控制装置,基于从该轿厢位置输出单元输出的所述轿厢位置信息及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噪音产生位置,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乘用轿厢到达所述噪音产生位置时或者到达该噪音产生位置之前,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灵敏度向着所述升降通道壁的非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感知到了所述升降通道壁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4.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
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
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
光电开关或者磁开关,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上,利用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上的被检测板对遮光或者磁屏蔽进行感知;
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开关的感知信号,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开关感应到所述被检测板而闭合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5.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
整流板,设置于该乘用轿厢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
等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该整流板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
门区域检测单元,对所述升降通道内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轿厢位置在能够开关该乘用轿厢的门的门区域内进行感知;
控制装置,基于该门区域检测单元输出的感知信号,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开、关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在确认了所述乘用轿厢位于乘用轿厢停止层附近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动作,在此期间以外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休眠。
CN 201010119151 2009-01-22 2010-01-22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6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1857A JP4775826B2 (ja) 2009-01-22 2009-01-22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11857 2009-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6568A true CN101786568A (zh) 2010-07-28
CN101786568B CN101786568B (zh) 2013-10-23

Family

ID=4252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191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6568B (zh) 2009-01-22 2010-01-22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75826B2 (zh)
CN (1) CN1017865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7822A (zh) * 2016-06-30 2016-09-21 长沙慧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2692B2 (ja) * 2011-11-30 2015-11-2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運転システム
CN202518896U (zh) * 2011-12-23 2012-11-07 宁波荣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光电开关
CN112985282A (zh) * 2021-03-25 2021-06-18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惠州检测院 一种电梯井道壁测距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5218B2 (ja) * 1997-02-28 2002-03-1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3783523B2 (ja) * 2000-05-11 2006-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4083095A1 (ja) * 2003-03-18 2004-09-30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整風装置
CN100519387C (zh) * 2004-06-11 2009-07-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DE502006007252D1 (de) * 2005-05-25 2010-08-05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richtung zur Geräuschminderung
JP5075476B2 (ja) * 2006-05-24 2012-11-21 株式会社東芝 気流発生装置および気流発生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7822A (zh) * 2016-06-30 2016-09-21 长沙慧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5947822B (zh) * 2016-06-30 2020-01-14 长沙慧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6568B (zh) 2013-10-23
JP4775826B2 (ja) 2011-09-21
JP2010168159A (ja) 201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888B (zh) 电梯装置
CN101786568B (zh) 电梯装置
CN101323411B (zh) 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以及安全控制方法
CN101767737B (zh) 电梯安全装置
CN104809832B (zh) 一种消防疏散系统及其疏散方法
JP5154086B2 (ja) マンコンベア
US20180354746A1 (en) Hand detection for elevator operation
CN105293268B (zh) 载人输送机
CN101437742A (zh) 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
EP3301052B1 (en) Group coordination of elevators within a building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US11091350B2 (en) Audio orientation systems for elevator cars
CN105731203A (zh) 电梯轿厢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7078684A (zh) 具有至少一个逆变器的人员运送设备
EP3210923B1 (en) Advanced smooth rescue operation
CN101891099B (zh) 电梯装置
CN101767746A (zh) 电梯和电梯噪音降低方法
CN101767745B (zh) 电梯和电梯噪音降低方法
CN101767742B (zh) 电梯装置
US20190168997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WO2020035083A1 (zh) 一种防溜梯装置
CN205500482U (zh) 电梯轿厢定位系统
CN217024966U (zh) 具有智能感应的自动扶梯结构
JP201015568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2387535U (zh) 一种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电梯门机系统
JP2010163229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