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7742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7742B
CN101767742B CN2009102154075A CN200910215407A CN101767742B CN 101767742 B CN101767742 B CN 101767742B CN 2009102154075 A CN2009102154075 A CN 2009102154075A CN 200910215407 A CN200910215407 A CN 200910215407A CN 101767742 B CN101767742 B CN 101767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ge
noise
generating device
str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54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7742A (zh
Inventor
堀越隆晴
林和夫
田中元史
松田寿
野田伸一
水野末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67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7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7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77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在乘用轿厢上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43),并在该乘用轿厢的外面或者内侧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气流驱动装置(43)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声音收集装置(40)设置在乘用轿厢的外面或者内侧。控制装置(41)在乘用轿厢行进时由声音收集装置(40)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置的阈值时驱动气流驱动装置(43)。由此,可以在乘用轿厢行进时高效率地驱动气流发生装置,降低噪音,并能够尽可能延长装置寿命。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气流发生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建筑物的高层化,设置于其中的电梯也在向高速化发展。另一方面,当电梯的额定速度达到400m/分以上时,随之带来因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而产生气动力噪音的问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作为降低高速电梯的气动力噪音的对策,已有在乘用轿厢的顶端安装整风盖的方法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进一步地,为了对应电梯的高速化,开发出在整风盖之上安装整风扰流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整风扰流器的技术也适用于世界上最高速的电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33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05-16249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B编),59卷564号(1993-8),论文No.92-1876.
【非专利文献2】世界最高速1010m/min电梯,东芝评论(レビユ一),vol.57,No.6,(2002).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在狭窄的升降通道内高速行进的电梯,对应于升降层,在升降通道内存在有门厅门槛等狭窄部。存在着乘用轿厢通过此狭窄部时,产生局部的气动力噪音,给轿厢内的乘客、在候梯厅等待的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问题。
作为这样的噪音的降低对策,安装例如专利文献2中的整风扰流器是有効的。但是,这样的结构的改良使成本上升,又,由于升降通道的尺寸的限制等,有时并不适用。进一步地,在电梯高速化地发展,以及越来越要求舒适化的现状下,仅通过这样结构上的改良有时不能有效地降低行进时的噪音。
此处,本申请人的发明者,通过气流发生装置控制在行进时产生的气流紊乱,抑制气动力噪音。作为气流发生装置,使用的是通过放电等离子的作用产生气流的等离子气流发生装置。
但是,该气流发生装置的结构为,通过向2个电极间施加高电压的交流电,产生等离子气流。因此,在气流发生时,通常存在通过等离子化所产生的离子和电子的混合气体,由于该混合气体的溅蚀作用,会有电极逐渐地被磨损的问题。如果电极的磨损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就不能促进等离子化,不能控制气流,进而不能抑制气动力噪音的发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乘用轿厢行进时高效率地驱动气流发生装置,可以降低噪音,并可以尽可能延长装置寿命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噪音测定部,测定在乘用轿厢行进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级别;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在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又,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第1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向降低所述乘用轿厢下降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第2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向降低所述乘用轿厢上升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第1噪音测定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测定噪音的级别;第2噪音测定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测定噪音的级别;驱动控制部,基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运行方向,在所述乘用轿厢向下降方向行进时通过所述第1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在所述乘用轿厢向上升方向行进时通过所述第2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
又,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噪音测定部,测定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产生的噪音的级别;频率分析部,对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进行频率分析;驱动控制部,检测通过所述频率分析部预先设定的频率,在该频率的噪音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又,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压强测定部,测定在乘用轿厢行进时产生压强变动;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压强测定部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1A是乘用轿厢的主视图,图1B是在升降通道内行进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设置于同一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A、图3B、图3C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下降时所发生的气流的状态的图,
图3A是示出等离子OFF的状态的图、图3B是示出等离子ON的状态的图、图3C是示出等离子双面ON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下降时所产生的噪音的变化的图。
图6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7A、图7B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侧设置了声音收集装置时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7A是乘用轿厢的主视图,图7B是在升降通道内行进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内设置了声音收集装置时的构成的图。
图9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外设置了多个声音收集装置在时的构成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的构成的图。
图16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同一实施形态的乘用轿厢下降时所产生的压强变动的图。
图18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上设置了下降时用和上升时用的压强计时的构成的图。
图20是示出同一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上设置了声音收集装置和压强计时的构成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升降通道,11…乘用轿厢,12…缆索,13…轿厢门,14…门槛,15…面板,20…候梯厅,21…厅门,22…门槛,23…面板,24…狭窄部,30…气流发生装置,31…电介体,32、33…电极,34…电缆,35…放电用电源,36…引起流,37…纵涡流,40…声音收集装置,41…控制装置,41a…阈值存储部,41b…频率分析部,41c…阈值存储部,42…轿厢位置检测装置,43…气流驱动装置,50…压强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
图1A、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图,图1A是乘用轿厢的主视图,图1B是在升降通道内行进的乘用轿厢的侧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电梯,包括设置于升降通道10内的乘用轿厢11。该乘用轿厢11利用图中未示的卷扬机的驱动,通过缆索12在升降通道10内进行升降动作。在该乘用轿厢11的正面,设置有轿厢门13,该轿厢门13沿水平方向在门槛14上滑动自如。
在该轿厢门13的门槛14的下部,朝向下降方向安装有具有规定长度的板状的面板15。该面板15通称为“挡板”,作为落下防止板使用。
另一方面,在升降通道10的各层的候梯厅20侧,设置有厅门21,该厅门21沿水平方向在门槛22上滑动自如。该厅门21,在乘用轿厢11在各层停止时,与轿厢门13卡合并开关。
在该厅门21的门槛22的下部,朝向下降方向安装有具有规定长度的板状的面板23,使该面板23与乘用轿厢11侧的面板15面对面。
又,图中的24是由于门槛22的突起等形成在升降通道10内的狭窄部。乘用轿厢11通过该狭窄部24时,存在产生局部的气动力噪音,给轿厢11内的乘客、在候梯厅等待的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问题。
为了降低这样的气动力噪音,在乘用轿厢11的面板15的下端部,设置有产生等离子气流的气流发生装置30。具体地,如图1A所示,气流发生装置30配置在面板15的下端部的与候梯厅20相对的面的中央附近,使得其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气流(引起流36)。该气流发生装置30由以陶瓷等绝缘物作为基底的模块结构构成,通过螺旋夹或者粘结剂将模块部分固定在面板15上。
图2示出气流发生装置30的构成。
气流发生装置30包括:露出在与电介体31的表面相同的面的第1电极32;埋设于电介体31内的第2电极33,其距电介体31的表面的距离与该电极32距电介体31的表面的距离不同,且在与第1电极32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分离;通过电缆34在电极32、33之间施加电压的放电用电源35。
这样的构成中,利用放电用电源35在电极32、33之间施加规定值以下的频率的交流电压、交变电压后,通过电极32、33之间的等离子放电的作用,产生沿着气流发生装置30的表面,即沿着电介体31的表面向一方向流动的引起流36。
现在,假设是乘用轿厢11下降时,说明气流发生装置30的作用效果。
图3A、图3B、图3C是示出乘用轿厢11下降时所发生气流的状态的图,图3A是示出等离子OFF的状态的图、图3B是示出等离子ON的状态的图、图3C是示出等离子双面ON的状态的图。
如图3A所示,在乘用轿厢11下降时,面板15的顶端部靠近狭窄部24时,在面板15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被剥离,流向乘用轿厢31的正面,在轿厢门13前生成局部的增速流。又,在面板15的端部产生纵涡流37。由于该纵涡流37,轿厢门13之前的增速流进一步地加速。这些增速流产生大的压强变动,其结果,产生气动力噪音。
此处,如图3B所示,在乘用轿厢11下降时,如果从气流发生装置30产生与乘用轿厢11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即上升方向)的引起流36的话,面板15的顶端部的空气拦截现象消失。由此,可以顺利地将从顶端部剥离流入的空气流向轿厢周围扩散并降低。由此,缓和压强变动,其结果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
这里,在乘用轿厢11的上升时也是一样的。
即,上升时乘用轿厢11的顶端部靠近升降通道10内的狭窄部24时,产生气流紊乱,并产生气动力噪音。因此,气流发生装置30设置在与乘用轿厢11的顶端部的与候梯厅侧的相对的面上,在乘用轿厢11上升时向下降方向产生引起流36,能够降低气动力噪音。
又,一般地,下降时比上升时的压强变动更大。这是因为建筑物的结构,通常,在升降通道10内,空气从下向上吹过,乘用轿厢11下降时,狭窄部24会导致纵涡流37在候梯厅20的侧端部急速生成并蔓延。
因此,在面板15的背面(候梯厅的相反侧的面)追加另一个气流发生装置30,可以在乘用轿厢11下降时同时驱动2个气流发生装置30。这样地,可以减弱在面板15的侧端部产生的纵涡流37的影响。因此,如图3C所示,可以更顺利地扩散从面板15的顶端部剥离流入的空气流,缓和压强变动,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的产生。
但是,气流发生装置30产生等离子气流(引起流36)途间,通常存在由于等离子化而产生的离子和电子的混合气体,因此,由于该混合气体的溅蚀作用,电极32、33发生摩损。特别地,在电介体31的表面露出的电极32的摩损显著。
如果电极32、33的磨损持续发展,则不能促进等离子化,不能控制气流,因此不能抑制气动力噪音。因此,从保养上考虑,希望只在有必要进行气流控制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等离子ON),尽可能延长寿命。又,从节约电力的角度考虑,希望高效率地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11的外侧,具体地如图1A、图1B所示,在轿厢门13的门槛14的附近,朝向候梯厅20侧设置有声音收集装置40,行进时,与该声音收集装置40所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相对应地对气流发生装置30进行驱动控制。又,作为噪音的测定方法,例如有对通过麦克风收集到的声音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求出保持该声音的功率(级别)等的方法,本发明并不特别地依靠该测定方法。
图4是示出气流发生装置30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电梯的控制装置41设置在建筑物的机械室等内。该控制装置41由装载有CPU、ROM、RAM的计算机构成,通过启动规定的程序对电梯整体进行运行控制,并在这里进行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42,基于从未图示的脉冲编码器与卷扬机的旋转同步输出的脉冲信号,实时地检测在升降通道10内的乘用轿厢11的位置。
气流驱动装置43,根据控制装置41的驱动指示,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该气流驱动装置43包括,用于供给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所必需的电力的电池等。
又,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声音收集装置40与控制装置41连接。该声音收集装置40,包括麦克风和对由测定麦克风收集到的噪音的级别进行测定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将表示作为该测定结果得到的噪音级别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41。该控制装置41上,设置有存储噪音级别的阈值TH1的阈值存储部41a,当噪音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
图5是示出乘用轿厢11下降时所产生的噪音的变化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秒),纵轴表示噪音(dB)。
如上所述,在乘用轿厢11靠近候梯厅20的狭窄部24时,在面板15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剥离,流向乘用轿厢31的正面,在轿厢门13之前生成局部的增速流。由此,产生大的压强变动,其结果是产生气动力噪音。因此,如图5所示,乘用轿厢11每次通过各层时,噪音级别都上升。
图中的TH1是噪音级别的阈值,是对照升降通道10内的噪音基准值预先地设定的。即,会根据乘用轿厢11的行进速度、设置台数、升降通道10的尺寸等的不同而不同,但通常,升降通道10内的夏天的噪音基准值是70dB,冬天的噪音基准值是75dB。相对夏天,冬天的噪音基准值大,这是因为冬天在乘用轿厢11内容易产生上升气流,由于此关系,相对的增速流也变快。
将夏天的噪音基准值设为70dB时,阈值TH1被设定为65dB。将冬天的噪音基准值设定为75dB时,阈值TH1被设定为70dB。又,作为该阈值TH1的设定方法,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设置于控制装置41上的图中未示的设定开关来进行设定,也可以连接图中未示的终端装置传送设定数据等。
下面,说明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
图6是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乘用轿厢11在停止的状态(待机状态)下,气流发生装置30也处于停止的状态,即等离子气流(引起流36)为OFF(步骤S11)。
该状态下,如果有候梯厅呼叫或者轿厢呼叫,乘用轿厢11以规定的速度开始向目标楼层行进(步骤S12)。
又,所谓“候梯厅呼叫”是通过设置于各层的候梯厅的图中未示的候梯厅呼叫按钮的操作登录的呼叫信号,包含有登录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轿厢呼叫”是通过设置于轿厢室内的图中未示的目的地呼叫按钮的操作登录的呼叫信号,包含有目的地楼层的信息。
现在,假设乘用轿厢11向下降方向行进。其行进中,控制装置41通过声音收集装置40测定轿厢门13周围的噪音的级别(步骤S13)。其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时,具体地,超过了预先设定于阈值存储部41a的阈值TH1时(步骤S14的是),控制装置41通过气流驱动装置43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由此使等离子气流为ON(步骤S15)。
如图1A、图1B所示,气流发生装置30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引起流36。由此,在行进时,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轿厢门13旋入的气流顺利地流向上端部方向,可以防止在靠近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气动力噪音。
又,实际上,如图5的虚线所示,在最初检测到超出阈值TH1的噪音级别而使等离子为ON时,乘用轿厢11通过候梯厅20的可能性高。但是,其后,乘用轿厢11通过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通过等离子气流的作用抑制气动力噪音,可以有效地降低行进中的噪音。
乘用轿厢11停靠目的层时(步骤S16的是),气流发生装置30向气流驱动装置43发出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指示,使等离子气流为OFF(步骤S17)。
另一方面,行进中测定到的噪音级别没有超过一定值时(步骤S14的否),就这样不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维持等离子OFF的状态。
通常,“长途运行模式”时,乘用轿厢11加速到额定速度以高速行进,因此在各层通过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气动力噪音的可能性高。
所谓“长途运行模式”是乘用轿厢在额定速度行进到规定距离以上的长距离时的运行模式。相对于此,“短途运行模式”是乘用轿厢11以比额定速度低的速度行进不满规定距离的短距离时的运行模式。例如,乘用轿厢11只移动1层的情形等就相当于该“短途运行模式”。
“长途运行模式”下,乘用轿厢11的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在靠近狭窄部24时,相应地产生大的气动力噪音。因此,有必要使气流发生装置30动作来降低气动力噪音。相对于此,“短途运行模式”下,乘用轿厢11的移动速度较慢,因此靠近狭窄部24时,多不会产生气动力噪音。因此,从消耗电力和磨损对策的观点出发,最好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
这样地,乘用轿厢11的行进中需要进行气流控制时,即,在所述“长途运行模式”下乘用轿厢11高速移动过程中,其间所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由此,可以降低行进中的噪音,并可以尽可能抑制电极32、33的磨损,延长装置寿命。又。平时不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可以抑制相应的消耗电力。
又,图6例中,是在乘用轿厢11到达了目标层时,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但在到达目标层之前,噪音级别降低到阈值了TH1以下时,可以提前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
又,图1的例中,是将声音收集装置40设置在乘用轿厢侧,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候梯厅侧。图7示出在候梯厅侧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的情形。此例中,声音收集装置40朝向乘用轿厢11地配置于厅门21的面板23上。将该声音收集装置10所测定到的噪音级别提供给控制装置41,根据该噪音级别来对气流发生装置30进行驱动控制。
这样的构成可以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只是,在全部的各层的候梯厅20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会带来成本的问题,因此,最好在除了乘用轿厢11必须停止的最上层和最下层之外的候梯厅设置声音收集装置10,或者,限定在乘用轿厢11的速度最容易上升的中间层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进一步地,通过预先实验等,调查乘用轿厢11行进时噪音变严重的频率高的楼层,可以限定在该楼层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
又,如图8所示,可以在乘用轿厢11内朝向轿厢门13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此时,利用声音收集装置40测定轿厢室内的噪音级别,对照轿厢室内的噪音基准值设定图5所示的阈值TH1。例如,将轿厢室内的噪音基准值设为48dB时,阈值TH1被设定为45dB。
又,如图9所示,可以在包括乘用轿厢11的侧面的各处,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a、40b、40c、40d,由这些声音收集装置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的某一个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考虑到从乘用轿厢11的侧面向轿厢门13的正面旋入的增速流的影响,从而可以正确地测定噪音级别,可以进行更恰当的驱动控制。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升降通道10内的图中未示的建筑梁、设备等上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根据在该声音收集装置40的设置场所测定到的噪音级别驱动控制气流发生装置30。
(第2实施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所述第1实施形态是谋求乘用轿厢11下降时所产生的气动力噪音的降低化的构成。相对于此,第2实施形态中,做成也谋求乘用轿厢11上升时的气动力噪音的降低化的构成。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11的构成的图。又,在与图1A、图1B等所示的乘用轿厢1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
第2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和上端部两处设置气流发生装置30a、30b。在图10例中,在安装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上的面板15的顶端部的与候梯厅20相对的面侧设置有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在乘用轿厢11的上端部的与候梯厅20相对的面侧设置有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此时,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设置为使得作为等离子气流的引起流36a朝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设置为使得作为等离子气流的引起流36b朝向乘用轿厢11的下降方向。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乘用轿厢11下降时,如在图3A、图3B、图3C中说明的那样,通过从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产生与乘用轿厢11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即上升方向)的引起流36a,可以顺利地将从面板15的顶端部剥离并流入的空气流扩散到轿厢周围,从而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
另一方面,在乘用轿厢1上升时,通过从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向下降方向产生引起流36b,可以顺利地将从乘用轿厢11的顶端部剥离流入的空气流扩散到轿厢周围,从而可以抑制气动力噪音。
此处,为了高效率地驱动这两个气流发生装置30a、30b,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和上端部分别设置有声音收集装置40a、40b。在图10的例中,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设置在轿厢门13的下端周边,其图中未示的麦克风朝向候梯厅20侧。又,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设置在轿厢门13的上端周边,其图中未示的麦克风朝向候梯厅20侧。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又,与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
第2实施形态中,气流驱动装置43根据控制装置41的驱动指示,分别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a、30b。
又,设置在乘用轿厢11上的声音收集装置40a、40b与控制装置41连接。该声音收集装置40a、40b,分别包括麦克风和对由该麦克风收集到的噪音的级别进行测定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将表示作为该测定结果得到的噪音级别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41。该控制装置41中设置有存储噪音级别的阈值TH1的阈值存储部41a。
下面,说明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驱动控制。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乘用轿厢11在停止的状态(待机状态)下,气流发生装置30a、30b也是在停止的状态,即等离子气流(引起流36)为OFF(步骤S21)。又,声音收集装置40a、40b都为OFF。
在该状态下,如果有候梯厅呼叫或者轿厢呼叫,乘用轿厢11以规定的速度开始向目标楼层行进(步骤S22)。此时,控制装置41判断乘用轿厢11的运行方向,乘用轿厢11向下降方向行进时(步骤S23的是),使得设置于轿厢门13的下端附近的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为ON,测定轿厢门13周边的噪音的级别(步骤S24)。
由该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时,具体地,超过了预先设定于阈值存储部41a中的阈值TH1时(步骤S25的是),控制装置41通过气流驱动装置43驱动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使等离子气流为ON(步骤S26)。
如图10所示,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引起流36。由此,在行进时,能够使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轿厢门13旋入的气流顺利地流向上端部方向,可以防止在靠近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气动力噪音。
乘用轿厢11停靠于目的层时(步骤S27的是),气流发生装置30向气流驱动装置43发出停止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的驱动的指示,使等离子气流为OFF(步骤S28)。又,与此同时使得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为OFF。
另一方面,行进中测定到的噪音级别没有超过一定值时(步骤S25的否),就这样不驱动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维持等离子OFF的状态。
又,乘用轿厢11向上升方向行进时(步骤S23的否),控制装置41使得设置于轿厢门13的上端附近的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为ON,测定轿厢门13周边的噪音的级别(步骤S29)。
由该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时,具体地,超过了预先设定于阈值存储部41a的阈值TH1时(步骤S30的是),控制装置41通过气流驱动装置43驱动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使等离子气流为ON(步骤S31)。
如图10所示,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上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下降方向产生引起流36a。由此,在行进时,可以顺利地使得从乘用轿厢11的上端部向轿厢门13旋入的气流流向下端部方向,可以防止在靠近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气动力噪音。
乘用轿厢11停靠于目的层时(步骤S32的是),气流发生装置30向气流驱动装置43发出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指示,使得等离子气流为OFF(步骤S33)。又,与此同时使得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为OFF。
另一方面,行进中测定到的噪音级别没有超过一定值时(步骤S30的否),就这样不驱动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维持等离子OFF的状态。
这样地,通过与乘用轿厢11的运行方向相对应,有选择地驱动设置于乘用轿厢11的上下端部的气流发生装置30a、30b,无论是在下降时还是在上升时都能够防止噪音产生。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乘用轿厢11行进中噪音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使等离子气流为ON,由此可以尽可能抑制电极32、33的磨损,延长装置寿命。
又,在图12的例子中,是在乘用轿厢11到达了目标层时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驱动,但也可以在到达目标层之前减速,在噪音级别降低到了阈值TH1以下时,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驱动。
(第3实施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所述第1实施形态是基于乘用轿厢11的行进中的噪音级别来控制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相对于此,第3实施形态中,则着眼于声音的频率来控制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又,与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
气流发生装置30设置在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具体地设置在面板15的下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引起流36(参照图1A、图1B)。又,声音收集装置40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外侧,具体来说,朝向候梯厅20侧地设置在轿厢门13的门槛14的附近。
该声音收集装置40,包括麦克风和对该麦克风收集到的噪音的级别进行测定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将表示作为该测定结果得到的噪音级别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41。
第3实施形态中,控制装置41上除了设置有存储噪音级别的阈值TH1的阈值存储部41a之外,还设置有分析声音信号的频率的频率分析部41b。通过该频率分析部41b检测具有特定的频率SH的噪音,该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
所述频率SH是根据乘客听觉上感觉不舒服的频率来设定的。即,通常,人能听到的频率的范围大约是20Hz~2KHz,通过实验等调查在该范围内感到不舒服的频率,将其设定为降低对象频率(SH)。又,作为该频率SH的设定方法,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设置于控制装置41上的图中未示的设定开关来进行设定,也可以连接图中未示的终端装置来传送设定数据等。
下面,说明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乘用轿厢11在停止了的状态(待机状态)下,气流发生装置30也是在停止了的状态,即等离子气流(引起流36)为OFF(步骤S41)。在该状态下,如果有候梯厅呼叫或者轿厢呼叫,乘用轿厢11以规定的速度开始向目标楼层行进(步骤S42)。
现在,假设乘用轿厢11向下降方向行进。在其行进中,控制装置41通过声音收集装置40输入轿厢门13周边的噪音的信号(步骤S43),并将该输入信号赋予频率分析部41b进行频率分析(步骤S44)。
这里,具有特定的频率SH的噪音超过了一定值时,具体地,超过了预先设定于阈值存储部41a的阈值TH1时(步骤S45的是),控制装置41通过气流驱动装置43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使等离子气流为ON(步骤S46)。
如图1A、图1B所示,气流发生装置30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引起流36。由此,在行进时,可以顺利地使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轿厢门13旋入的气流流向上端部方向,可以防止在靠近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气动力噪音。
乘用轿厢11停靠于目的层时(步骤S47的是),气流发生装置30向气流驱动装置43发出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指示,使得等离子气流为OFF(步骤S48)。
另一方面,行进中测定到的噪音不是特定的频率SH时,或者,虽然是特定的频率SH但没有超过一定值的话(步骤S45的否),就这样不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维持等离子OFF的状态。
这样地,如果在作为降低对象的噪音的频率超过了一定值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的话,与仅通过噪音级别控制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情形相比,可以节约徒劳的驱动,进一步地延长装置寿命。
又,在图14的例中,是在乘用轿厢11到达了目标层时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但也可以在到达目标层之前在频率SH的噪音级别降低到了阈值TH1以下时,提前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
又,如在所述第1的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那样,声音收集装置40的设置位置可以在候梯厅侧(参照图7a、图7B),也可以在乘用轿厢11内(参照图8)。又,如果是乘用轿厢11设置有多个声音收集装置40a、40b、40c、40d的构成(参照图9),可以选择其中级别最高的噪音进行频率分析。
进一步地,对于乘用轿厢11下降时和上升时都降低噪音的构成,也同样能够适用。此时,在图10所示的构成中,如果是乘用轿厢11下降时,通过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测定噪音,当特定的频率SH的噪音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如果是上升时,通过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测定噪音,当特定的频率SH的噪音级别超过了阈值TH1时,驱动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
(第4实施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3A、3B、3C所示,如果是乘用轿厢11下降时,乘用轿厢11靠近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在面板15的顶端部被拦截的空气剥离,流向乘用轿厢31的正面,在轿厢门13前生成局部的增速流。此时,在面板15的端部产生纵涡流37,通过该纵涡流37使轿厢门13的前面的增速流进一步地加速,由于这些增速流产生大的压强变动,其结果是产生气动力噪音。
因此,第4实施形态是着眼于乘用轿厢11的行进时的压强变动,来控制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的乘用轿厢11的构成的图。又,与图1A、图1B等所示的乘用轿厢1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
第4实施形态中,在乘用轿厢11的两侧面的一方,设置有用于测定行进时的压强变动的压强计50。在图15的例中,为了测定乘用轿厢11下降时从两侧面旋入轿厢门13的下侧附近的增速流所造成的压强变动,在乘用轿厢11的一侧面的轿厢门13的下侧附近设置有压强计50。
又,压强测定的方法可以是一般公知的任何方法,本发明并不特别地依靠该测定方法。
图16是示出第4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又,与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其说明省略。
在第4实施形态中,设置在乘用轿厢11上的压强计50与控制装置41连接。该压强计50测定行进时的压强变动,将表示其测定结果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41。该控制装置41中设置有存储压强变动的阈值TH2的阈值存储部41c。
图17是表示乘用轿厢11下降时产生的压强变动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秒),纵轴表示压强(Pa)。
在乘用轿厢11靠近候梯厅20的狭窄部24时压强急剧地上升,然后,压强暂且下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又。在图17的例中,将乘用轿厢11冲入狭窄部24之前的稳定的压强状态表示为基准值0。
图中TH2是压强变动的阈值,以乘用轿厢11冲入狭窄部24之前的状态为基准,通过实验等设定为不产生冲入音即气动力噪音的值。又,作为该阈值TH2的设定方法,例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设置于控制装置41的图中未示的设定开关进行设定,也可以连接图中未示的终端装置传送设定数据等。
下面,说明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
图18是示出第4实施形态的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乘用轿厢11在停止了的状态(待机状态)下,气流发生装置30也是在停止了的状态,即等离子气流(引起流36)为OFF(步骤S51)。
该状态下,如果有候梯厅呼叫或者轿厢呼叫,乘用轿厢11以规定的速度开始向目标楼层行进(步骤S52)。现在,如果乘用轿厢11向下降方向行进,控制装置41通过设置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的压强计50测定压强变动(步骤S53)。其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一定值时,具体地,超过了预先设定于阈值存储部41b的阈值TH2时(步骤S54的是),控制装置41通过气流驱动装置43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使等离子气流为ON(步骤S55)。
如图1A、图1B所示,气流发生装置30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乘用轿厢11的上升方向产生引起流36。由此,在行进时,可以顺利地使从乘用轿厢11的下端部向轿厢门13旋入的气流流向上端部方向,如图17的虚线所示,可以抑制乘用轿厢11靠近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的压强变动,防止气动力噪音的产生。
乘用轿厢11停靠于目的层时(步骤S56的是),气流发生装置30向气流驱动装置43发出停止气流发生装置30的驱动的指令,使等离子气流为OFF(步骤S57)。
另一方面,行进中测定到的压强变动没有超过一定值时(步骤S54的否),就这样不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维持等离子OFF的状态。
这样地,测定行进时的压强变动,在其压强变动超过了阈值TH2时,通过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可以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尽可能抑制电极32、33的磨损,延长气流发生装置30的寿命。
此时,在最初检测到超过了阈值TH2的压强变动并使等离子为ON了的时候,即使通过候梯厅20时来不及抑制气动力噪音,此后,可以在乘用轿厢11通过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通过等离子气流的作用抑制压强变动降低气动力噪音。
又,对于乘用轿厢11的下降时和上升时都降低噪音的构成,也同样能够适用。
即,如图19所示,在乘用轿厢11上设置有下降用的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和上升用的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的构成中,在乘用轿厢11的一侧面的下端部设置有第1压强计50a,在同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第2压强计50b。而且,如果是下降时,通过第1压强计50a测定压强变动,当其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阈值TH2时,驱动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然后,如果在上升时,通过第2压强计50b测定压强变动,当其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阈值TH2时,驱动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
又,可以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的测定噪音级别的构成相组合。图20示出其中一例。乘用轿厢11上设置有声音收集装置40和压强计50。声音收集装置40设置在轿厢正面的轿厢门13的下端附近,压强计50设置在轿厢侧面的轿厢门13的下端附近。
又,压强计50设置在轿厢侧面是因为,乘用轿厢11路过了各层的候梯厅20(狭窄部24)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受从乘用轿厢11两侧面流入到正面的增速流的影响较大。
这样的构成中,在乘用轿厢11行进时(在该实例中为下降时),由声音收集装置40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1)时,或者,由压强计50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2)时,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使等离子为ON。由此,可以从噪音级别和压强变动两方面出发更高效率地驱动气流发生装置30,可以通过等离子的作用降低行进时的噪音,并能够尽可能延长装置寿命。
又,如图9的例子,在乘用轿厢11上设置有多个声音收集装置40a、40b、40c、40d的构成中,可以将其中至少1个替代为压强计50。在该例中,可以构成为将设置于轿厢侧面的声音收集装置40c、40d中的任意一个替代为压强计50。
又,如图10的例子,如果是在乘用轿厢11的下端和上端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30a、30b的构成,可以在设置声音收集装置40a、40b的同时,还如图19所示设置压强计50a、50b,可以对应乘用轿厢11的运行方向,将它们切换使用。
即,在乘用轿厢11下降时,由第1声音收集装置40a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1)时,或者,由第1压强计50a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2)时,驱动第1气流发生装置30a使等离子为ON。
在乘用轿厢11上升时,由第2声音收集装置40b测定到的噪音级别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1)时,或者,由第2压强计50b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一定值(阈值TH2)时,驱动第2气流发生装置30b使等离子为ON。
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形态,可以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变形其构件使其具体化。又,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所述各实施形态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形成各种形态。例如,可以从实施形态所示的所有构成要件中省略几个构件。进一步地,也可以适当组合跨越不同实施形态的构成要件。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在乘用轿厢行进时需要气流控制的时刻,高效率地驱动气流发生装置。由此,可以通过气流控制降低行进时产生的噪音,并可以抑制无益的驱动、尽可能延长装置寿命。

Claims (15)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
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
噪音测定部,测定在乘用轿厢行进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级别;
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所述乘用轿厢已停靠于目的层时,停止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已变为所述阈值以下时,停止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音测定部,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外侧,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对照所述升降通道内的噪音基准值所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音测定部,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候梯厅侧,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对照所述升降通道内的噪音基准值所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音测定部,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内侧,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对照所述乘用轿厢内的噪音基准值所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音测定部,设置在所述乘用轿厢的包括两侧面的多个部位,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由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各部位上的所述噪音测定部所测定到的噪音级别中的某一个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8.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
第1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向降低所述乘用轿厢下降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
第2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向降低所述乘用轿厢上升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
第1噪音测定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下端部,测定噪音的级别;
第2噪音测定部,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的上端部,测定噪音的级别;
驱动控制部,基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运行方向,在所述乘用轿厢向下降方向行进时通过所述第1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在所述乘用轿厢向上升方向行进时通过所述第2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第1或者第2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所述乘用轿厢已停靠在目的层时,停止所述第1或者第2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通过所述第1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已达到所述阈值以下时,停止所述第1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在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通过所述第2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已达到所述阈值以下时,停止所述第2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1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
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
噪音测定部,测定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产生的噪音的级别;
频率分析部,对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进行频率分析;
驱动控制部,检测通过所述频率分析部预先设定的频率,在该频率的噪音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所述乘用轿厢已停靠于目的层时,停止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驱动后,在通过所述频率分析部检测到的频率的噪音级别已达到所述阈值以下时,停止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驱动。
14.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用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
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向降低行进时的气流紊乱的方向产生气流;
压强测定部,测定在乘用轿厢行进时产生的压强变动;
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压强测定部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测定乘用轿厢行进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级别的噪音测定部,
所述驱动控制部,在所述乘用轿厢行进时通过所述噪音测定部测定到的噪音的级别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或者,通过所述压强测定部测定到的压强变动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驱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
CN2009102154075A 2008-12-26 2009-12-25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7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4057 2008-12-26
JP2008334057A JP4822229B2 (ja) 2008-12-26 2008-12-26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7742A CN101767742A (zh) 2010-07-07
CN101767742B true CN101767742B (zh) 2012-05-23

Family

ID=4250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54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7742B (zh) 2008-12-26 2009-12-25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2229B2 (zh)
CN (1) CN101767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5237A (zh) * 2017-01-11 2017-08-18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电梯的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137A (zh) * 1998-08-17 2000-02-2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降低高速行驶的电梯轿厢的风噪音和振动的装置
JP2003112862A (ja) * 2001-10-04 2003-04-1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振動監視装置
CN1759062A (zh) * 2003-03-18 2006-04-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
CN1868851A (zh) * 2005-05-25 2006-11-2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用于减小噪音的装置的电梯设备
JP2007254053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1837A (en) * 1976-11-15 1978-06-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peed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cage
JPS58167363A (ja) * 1982-03-30 1983-10-03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制御装置
JPH05310389A (ja) * 1992-05-08 1993-11-22 Hitachi Ltd 消音装置付エレベータ
JPH06191748A (ja) * 1992-12-25 1994-07-12 Hitachi Ltd 斜行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4912955B2 (ja) * 2007-05-28 2012-04-11 株式会社東芝 空力騒音低減装置、流体機器、移動体および回転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137A (zh) * 1998-08-17 2000-02-2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降低高速行驶的电梯轿厢的风噪音和振动的装置
JP2003112862A (ja) * 2001-10-04 2003-04-1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振動監視装置
CN1759062A (zh) * 2003-03-18 2006-04-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
CN1868851A (zh) * 2005-05-25 2006-11-2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用于减小噪音的装置的电梯设备
JP2007254053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55685A (ja) 2010-07-15
JP4822229B2 (ja) 2011-11-24
CN101767742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888B (zh) 电梯装置
JP5235992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EP3412613A1 (en) Hand detection for elevator operation
JP460721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US11091350B2 (en) Audio orientation systems for elevator cars
EP3795524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conveyance system
CN101767742B (zh) 电梯装置
EP3210923B1 (en) Advanced smooth rescue operation
CN101891099B (zh) 电梯装置
CN102009892A (zh) 电梯装置
CN101786568B (zh) 电梯装置
JP4836287B2 (ja)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騒音低減方法
CN101767746B (zh) 电梯和电梯噪音降低方法
CN101767744B (zh) 电梯装置
CN101767739A (zh) 电梯的气流发生装置
JP2013060248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CN101767740B (zh) 电梯装置
US11104544B2 (e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signaling system
CN101767741A (zh) 电梯
KR20180103344A (ko) 승강기의 비상탈출장치
JP2008143612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