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4312B - 保龄球瓶置瓶机 - Google Patents

保龄球瓶置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4312B
CN101784312B CN2008801013514A CN200880101351A CN101784312B CN 101784312 B CN101784312 B CN 101784312B CN 2008801013514 A CN2008801013514 A CN 2008801013514A CN 200880101351 A CN200880101351 A CN 200880101351A CN 101784312 B CN101784312 B CN 101784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mentioned
alley
guiding element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13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4312A (zh
Inventor
宇都美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DIC Co Ltd
C D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D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12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292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12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2922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D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DIC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6359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1712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784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3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龄球瓶置瓶机,其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而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该保龄球瓶置瓶机将球瓶配置于球道上的规定位置,其包括:升瓶器,其使处于竖立状态的球瓶上升至球道;球瓶导件,其防止上升至球道上的球瓶在球道上倾倒;以及退避机构,其使球瓶导件从球道退避。

Description

保龄球瓶置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龄球瓶置瓶机,用于保龄球游戏或使用台球用球的保龄球游戏(注册商标ビリボ一)。
背景技术
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发明中,将配置成三角状的10支球瓶从球道的下侧由升瓶器使其上升而将10支球瓶配置于球道上的规定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2-119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为了迅速将球瓶配置于球道上的规定位置而加快了升瓶器的动作时,在升瓶器停止之际,由于作用于球瓶的惯性力及升瓶器动作时的震动等,配置于球道上的球瓶倾倒的可能性很高。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配置于球道上的球瓶倾倒。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保龄球瓶置瓶机,其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由此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该置瓶机将球瓶配置于上述球道上的规定位置,其包括:升瓶器,其使处于竖立状态的球瓶上升至上述球道;球瓶导件,其防止上升至上述球道上的球瓶在上述球道上倾倒;以及退避机构,其使上述球瓶导件从上述球道退避。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可防止配置于球道上的球瓶倾倒。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升瓶器包括使球瓶在直立状态下进行装填的形成为筒状的多个缸部以及使上述缸部上升的上升机构,而且在上述缸部的侧面设有用于装填球瓶的装填口。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可在短时间内将球瓶装填于缸部。
即,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缸部上升而将球瓶配置于球道上,假使如特开2002-11963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将装填口设于缸部的上部时,在缸部上升之际,为了防止接下来应装填于缸部的球瓶(下一次装填用球瓶)与缸部产生干涉,必须使下一次装填用球瓶在偏离装填口的待机位置上待机。
因此,在记载于特开2002-119634号公报的发明中,在球瓶装填于缸部之际,由于必须将下一次装填用的球瓶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装填口,即使缸部下降也无法将球瓶直接装填于缸部。
对此,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由于装填口设于缸部的侧面,准备进行下一次装填动作的下一次装填用球瓶不必在偏离装填口的位置上待机。
因此,在下一次装填动作时,不必使球瓶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装填口,由于在缸部下降之大致同时可将球瓶装填于缸部,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将球瓶装填于缸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在缸部内,设有可在缸部内位移的活塞部,在缸部与活塞部一体地上升规定量后,仅活塞部上升,从设于球道的孔部将球瓶上推至球道上。
由此,可以边由缸部防止球瓶倾倒,边使球瓶上升至球道附近后,由活塞部仅使球瓶上升至球道上。
而且,球道的孔部最好如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述,由活塞部关闭。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活塞部包括:基座部,其与球瓶接触,并且关闭孔部;以及第一弹性变形部,将上升机构的上升力传递至基座部,并且可在活塞部的位移方向弹性变形。
由此,上升机构及基座部的尺寸偏差及组装的尺寸偏差等可由第一弹性变形部吸收。
而且,在球瓶导件上,如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述,最好设有夹持球瓶的夹持部。
另外,在球瓶导件上,如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述,最好设有检测有无球瓶的检测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退避机构通过使球瓶导件在上下方向位移而在由球瓶导件防止球瓶倾倒的情况与使球瓶导件从球道退避的情况之间作切换,而且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变形部,其连结退避机构侧与球瓶导件,并且可在上下方向做弹性变形。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球瓶导件可确实地在上下方向位移。
即,在球瓶倾倒的状态下球瓶导件下降时,球瓶导件与倾倒的球瓶干涉,球瓶导件无法完全下降,会对其他的球瓶导件的下降动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此,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即使倾倒的球瓶与球瓶导件发生干涉,由于可由第二弹性变形部吸收,可防止对其他球瓶导件的下降动作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保龄球游戏装置可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可以减少置瓶机的部件数量而实现简单的构造。
因此,该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而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用于将球瓶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置瓶机,最好包括分配器,该分配器在使球瓶滑落下来的同时,将球瓶引导至规定位置。
由此,由于利用分配器使球瓶边滑落边将其引导至规定位置,与借助边摆动边伸缩的臂将球瓶一支支地配置于规定位置的构造相比,置瓶机的部件数量减少,可以简化其构造。
另外,优选在设置与上述球道上竖立配置的球瓶具有相同数量的上述分配器的同时,进一步包括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将球瓶供给至这些多个分配器,而且,上述供给装置可同时向上述多个分配器中供给球瓶。
由此,由于可在短时间内配置多支球瓶,因此可提高置瓶机的处理速度。
作为可同时将球瓶供给至多个分配器的具体构造,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多个分配器的球瓶供给口大致配置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供给装置在多支球瓶大致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将球瓶分别供给至上述多个供给口。
另外,优选减少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机构的部件数量,而形成简单的构造。
因此,用于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机构具有以下的构造。
该回收机构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而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其用于回收球瓶及球,其包括:球瓶回收机构,其具有旋转的旋转体,借助旋转体的旋转而回收球瓶;以及运送装置,将到达球道终端侧的球瓶以及在球道的终端侧被扫出的球瓶运送至球瓶回收机构,其中,在旋转体上,设有移送球瓶的球瓶移送部以及移送球的球移送部。
由此,可减少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机构的零件数量,实现简单的构造。
另外,优选下述结构,即、该旋转体大致形成为板状,同时,与其旋转轴正交的侧面与水平面交叉,球瓶移送部设于旋转体中球移送部的外周侧上,运送装置中球瓶回收机构侧的端部与旋转体的距离设定为比球的直径小而且比球瓶的最大直径大,而且,运送装置中球瓶回收机构侧的端部设定为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比球瓶移送部的上端高而且比球移送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
由此,球瓶从球瓶运送装置及球瓶回收机构之间的间隙落下而收纳于球瓶移送部,球不会从所述间隙落下而是被收纳于球移送部。
因此,即使以球瓶与球混合的状态将它们运送至球瓶回收机构,也可以将球瓶与球区分而进行回收。
而且,“与旋转轴正交的侧面与水平面交叉”也包含使旋转体的侧面铅直的情况以及使侧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情况之中的任一种情况。
球移送部优选由从旋转体的侧面向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凹陷的凹部构成,而且侧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使凹部的开口部朝上方侧开口。
由此,凹部的底部与内周侧面可保持球。另一方面,若旋转体的侧面为铅直,由于需要仅由凹部的内周侧面保持球,凹部的深度(进深)尺寸必须变大。
因此,与旋转体侧面为铅直的情况相比,旋转体的厚度尺寸可变薄。
而且,将填入凹部的球取出的球回收部设于上述旋转体的最下部的上方侧。
另外,凹部优选由贯穿旋转体的贯穿孔形成,设有关闭构成凹部的贯穿孔的固定板,而且在固定板上设有形成球回收部的孔部。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可高速回收球瓶的球瓶回收机构。
因此,回收机构可以具有以下的构造。
该回收机构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而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该回收机构在回收球瓶的同时,将球瓶运送至置瓶机,该置瓶机用于将所回收的球瓶配设在规定位置上,该回收机构包括:第一运送装置,其对被扫出到球道终端侧的球瓶进行运送;旋转体,在其外周侧设置收纳第一运送装置所运送的球瓶的球袋部,其旋转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固定板,其从旋转体中朝向下方侧的部位侧关闭球袋部,并且,在上方侧设有于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延长的长孔状的异形狭缝;以及第二运送装置,其将从异形狭缝落下的球瓶运送至上述置瓶机,其中上述异形狭缝中旋转方向后退侧的第一孔部的短径方向尺寸比球瓶的小径部的直径尺寸大,且比球瓶的大径部的直径尺寸小,而且异形狭缝中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第二孔部的短径方向尺寸比球瓶的大径部的直径尺寸大。
由此,在球瓶的小径部侧位于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状态下,当球瓶到达异形狭缝时,在小径部到达第一孔部之同时,由于在大径部卡合于第一孔部的状态下小径部从第一孔部落下,因此小径部下降,大径部上升而使球瓶旋转。
即,在球瓶收纳于球袋部的状态下,球瓶以其中心轴相对于连通大径部与球袋部的内壁的接触部以及小径部与球袋部的内壁的接触部的假想接触面而倾斜的状态下,被运送至异形狭缝侧。这样,当球瓶的前端到达异形狭缝时,由于支持小径部的壁消失,小径部到达第一孔部的大约同时,小径部从第一孔部落下,因此小径部向下、大径部向上而使球瓶旋转。
此时,第一孔部,即异形狭缝由于设于固定板而不动,在大径部与第一孔部的接触部(以下称该接触部为制动点),产生阻止球瓶与旋转体一起移动的力(制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球瓶的底部侧被旋转体推压,以制动点为旋转中心而使球瓶的底部旋转至旋转方向前进侧,大径部位于制动点的旋转方向的前进侧。即,成为大径部位于比小径部靠近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位置的状态。
此时,球瓶从制动点在偏离底部侧的位置接受来自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向前进方向的力,在制动点接受旋转方向向后退方向的力的状态下(以下称该状态为落下准备状态)移动至第二孔部,因此大径部比小径部先到达第二孔部。
因此,当大径部到达第二孔部时,旋转为球瓶的大径部朝下,小径部朝上而落下。
另一方面,在球瓶的大径部侧位于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前进侧位置的状态下,球瓶到达异形狭缝时,由于仅小径部从第一孔部落下,球瓶成为落下准备状态而移动至第二孔部。因此,当大径部到达第二孔部时,如上所述,球瓶的大径部朝下,小径部朝上而落下。
这样,使球瓶的移动方向不反转,使球瓶旋转而在同一方向整齐排列,因此由于作用于球瓶的惯性力,导致球瓶通过异形狭缝的问题原则上不会产生。
因此,使球瓶的回收率不会恶化,并且可以使球瓶的回收速度加快。
另外,小径部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的情况下,球瓶在第一孔部旋转而成为落下准备状态的同时将球瓶移动至第二穴部,因此小径部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的情况与大径部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的情况,球瓶从第二孔部落下的时刻几乎相同。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球瓶回收机构回收的球瓶运送至置瓶机之际的时刻变动能够变小,因此可防止置瓶机的误动作。
另外,优选在固定板中设置异形狭缝的部位与旋转体之间设有间隙。
由此,球瓶与旋转体的接触部中接受使球瓶移动的力的部位与制动点的距离能够变大,因此从球瓶的小径部侧位于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状态下使球瓶旋转至落下准备状态所需的力矩能够变大。
因此,由于在球瓶确实处于落下准备状态的状态下移动至第二孔部,球瓶的回收率不会恶化,可提高球瓶的回收速度。
另外,优选进一步包括妨碍装置,阻止从第一孔部落下的球瓶的前端侧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移动。
由此,由于可确实地阻止球瓶的前端与旋转体一起移动,球瓶可确实地旋转成为落下准备状态。
另外,优选在球瓶的前端侧从上述第一孔部落下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孔部的上部外缘部接触球瓶,上述第一孔部的下部外缘部成为与球瓶为非接触状态。
由此,隔着球瓶的中心轴线在上侧球瓶与第一孔部的上部外缘部接触,隔着上述中心轴线在下侧球瓶与旋转体接触,同时与该旋转体的接触部位于比制动点(第一孔部的外缘部与球瓶的接触部)还靠近底部侧的位置。
因此,能够防止处于落下准备状态的球瓶落向与原来应落下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隔着旋转体的固定板的相反侧,因此可确实地使球瓶在落下准备状态移动至第二孔部。因此,球瓶的回收率不会恶化,可提高球瓶的回收速度。
而且,虽然针对本发明及其相关的各种特征作了说明,但与这些特征对应的问题组合产生时,通过组合多个特征而可解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保龄球游戏装置1中,回收机构100、置瓶机300以及球瓶P的扫出机构400的配置。
图2为回收机构100的正视图(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从水平方向观看回收机构100的正面侧的图。
图4a为外罩130的正视图,图4b为图4a的右侧视图。
图5为从里面侧观看球瓶P从异形狭缝121落下时的状态的图。
图6为从图5的右侧观看图5所示的状态的图。
图7为旋转体111的正视图。
图8a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图8b为球瓶P的正视图。
图9a~9c表示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动作。
图10a~10c表示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动作。
图11为从里面侧观看回收机构100的图。
图12为从图1的B向视图。
图13为从上方观看分配器250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14a为从图1的箭头B观看分配机构210的图,图14b为图14a的平面图。
图15为球瓶运送机构200的概略构造的图。
图16为图15的左侧视图。
图17a~17d表示球瓶P的上升动作。
图18为活塞部320的放大图。
图19a为球瓶导件351的剖视图,图19b为图19a的19B-19B线的剖视图。
图20为表示退避机构360的动作的图。
图21表示退避机构360的动作的图。
图22为图20的C向视图。
图23a为球瓶导件351夹持球瓶P的状态的图,图23b图为解除对球瓶P的夹持的图。
图24为表示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电气系统的方块图。
图25为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状态的图。
图26为回收机构100的正视图。
图27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
图28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
图29a为图28图的D向视图,图29b为图29a的右侧视图。
图30为旋转体111的剖视图。
图31a为外罩130的正视图,图31b为图31a的E向视图。
图32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3a、33b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4a、34b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5a、35b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6a、36b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7a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图37b为图37a中的37B部份的放大图。
图38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39a、39b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图40为沿图26的40-40线的剖视图。
图41为沿图26的41-41线的剖视图。
图42为说明凹部112F的效果的图。
图43为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外观侧视图。
图44为侧框610的剖视图(图43的沿44-44线剖视图)。
图45a为托架600的正视图,图45b为托架600的侧视图,图45c为托架600的内面图。
图46为托架600的安装说明图。
图47为托架600安装于侧框610的状态的剖视图,为图43中沿线47-47线剖视图。
图4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特征的图。
图4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特征的图。
图50a、50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特征的图。
图5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
图5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特征的图。
图53为图52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54为驱动机构101D的动作说明图。
本代表图之部件符号简单说明:
 3~球道  322~推杆
 3A~孔部  323~第二线圈弹簧
 4~框架  324~保持构件
 100~回收机构  324A~贯穿孔
 101~传送带  325~螺栓
 103~球瓶投射器  340~上升机构
 105~球投射器  341~上升板
 110~回收部  342~链条
 111~旋转体  343~上拉机
 200~球瓶运送机构  344~臂
 201~投射器固定部  345~可动链轮
 202~载置喷嘴  346~惰转链轮
 203~轨道  350~球瓶引导升降机构
 204~驱动皮带  351~球瓶导件
 205~马达  351A~突起部
 210~分配机构  352~夹持杆
 230~运送单元  353~升高板
 231~运送皮带  354~可动板
 300~置瓶机  355~致动器
 301~升瓶器  356~固定件
 302~缸部  356A~螺栓
 303~第一缸  357~线圈弹簧
 304~第二缸  358~球瓶传感器
 305~第一突起部  360~退避机构
 306~第一线圈弹簧  361~升降导件
 307~第二突起部  362~导件鞘
 308~止挡部  363~梁
 309~装填口  364~链条
 320~活塞部  400~扫出机构
 321~基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为适用于ビリボ一(注册商标)(billibow,迷你保龄球)用的保龄球游戏装置。
ビリボ一(注册商标)为使用台球用球的保龄球游戏装置,具体而言,利用台球用球杆冲击使球瓶倾倒的球而使球滚动,然后使竖立配置于球道终端侧的10支球瓶倾倒的游戏。
现在(2007年7月)的ビリボ一(注册商标)用的保龄球游戏装置为将通常的保龄球游戏装置原样缩小的构造,因此必定存在难以适用于ビリボ一(注册商标)的装置。
于是,以下以适用于ビリボ一(注册商标)的保龄球游戏装置为例,连同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附图说明
第1图表示保龄球游戏装置1中,回收机构100、置瓶机300以及球瓶P的扫出机构400的配置。第2图为回收机构100的正视图(第1图的A向视图)。第3图为从水平方向观看回收机构的正面侧的图。第4a图为外罩130的正视图,第4b图为第4a图的右侧视图。第5图为从里面侧观看球瓶P从异形狭缝121落下时的状态的图。第6图为从第5图的右侧观看第5图所示状态的图。
另外,第7图为旋转体111的正视图。第8a图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第8b图为球瓶P的正视图。第9a~9c图表示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动作。第10a~10c图表示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动作。第11图为从里面侧观看回收机构100的图。
另外,第12图为第1图的B向视图。第13图为从上方观看分配器250的设置状态的图。第14a图为分配机构210的第1图的B向视图,第14b图为第14a图的平面图。第15图为球瓶运送机构200的概略构造的图。第16图为第15图的左侧视图。
第17a~17d图表示球瓶P的上升动作。第18图为活塞部320的放大图。第19a图为球瓶导件351的剖视图,第19b图为第19a图的19B-19B线的剖视图。第20图为表示退避机构360的动作的图。第21图表示退避机构360的动作的图。
另外,第22图为第20图的C向视图。第23a图为球瓶导件351夹持球瓶P的状态的图,第23b图为解除对球瓶P的夹持的图。第24图为表示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电气系统的方块图。第25图为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状态的图。
2.保龄球游戏装置的概略
保龄球游戏装置1,如前所述,是用于从球道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朝另一端侧(终端侧)使球滚动,由此,使竖立配置于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瓶P倾倒的游戏用的装置。
然后,在球道3的终端侧及其附近,如第1图所示,设有回收球瓶P及球B的回收机构100、将回收机构100所回收的球瓶P运送至置瓶机300的球瓶运送机构200、将球瓶P竖立配置于球道3上的规定位置的置瓶机300以及球瓶P的扫出机构400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球瓶运送机构200与置瓶机300作为不同的机构而加以区分,这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的保龄球游戏装置1。
即,构成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机构的分类并不限于以下的说明,例如球瓶运送机构200与置瓶机300可分类成一个机构(置瓶机)。
另外,回收机构100、球瓶运送机构200、置瓶机300以及扫出机构400的动作,如第24图所示,由控制电路500所控制,该控制电路500由CPU、ROM及RAM等所构成的微电脑所形成。然后,控制电路500为个据存储在ROM等不挥发性存储装置中的程式而控制回收机构100等。
3.回收机构100
回收机构100,如第1图所示,其为同时回收倾倒的球瓶P以及到达球道3终端侧的球B的球瓶回收机构。由该回收机构100所回收的球瓶P经由球瓶运送机构200运送至置瓶机300,球B经由设于球道3的下方侧的返回投射器106而运送至球道3的一端侧。
回收机构100包括由旋转体111等构成的回收部110、配置于回收部110与球道3之间的传送带101、将回收的球瓶P导入球瓶运送机构200的球瓶投射器103以及将回收的球B导入返回投射器106的球投射器105(参照第3图)。
而且,传送带101是利用被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环状皮带将到达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B及被扫出至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瓶P运送至回收机构100的装置。
球瓶投射器103、球投射器105以及返回投射器106为利用高低差使球瓶P或球B滑落下而由此将球瓶P或球B引导至规定部位的引导装置。
球瓶投射器103为软管,由可挠性管或具有可挠性的导槽所构成,球投射器105及返回投射器106可以是可挠性管或刚性体管或可挠性导槽或刚性的导槽。
冲突板107为使滚过来的球B冲击而使球B落下至传送带101的冲击用构件,扫出板401为将球瓶P及球B朝传送带101扫出的部件,该扫出板401由扫出机构400从第1图的右侧向左侧移动。
3.1回收部
回收部110,如第2图所示,其包括旋转的旋转体111、固定于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框架(未图示)的固定板120、覆盖旋转体111的下端侧的外罩130以及使旋转体111旋转的马达140(参照第9a图)等。
旋转体111,如第9a图所示,形成为大致呈板状,而且与其旋转轴111A正交的侧面111B相对于水平面交叉而倾斜,在其外周侧,如第2图所示,于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设有放射状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112。
利用突起部112之间形成的凹部112A,构成收纳由传送带101运送来的球瓶P的球瓶移送部(以下该凹部112A表示为球袋部112A),在球瓶P收纳于该球袋部112A的状态下,通过旋转体111的旋转,球瓶P被移送至后述的异形狭缝121。
另外,旋转体111中,在以球袋部112A为基准的内周侧,如第9a图所示,设有贯穿孔113,其从旋转体111的侧面111B起,在与旋转轴111A平行的方向上凹陷而贯穿旋转体111,该贯穿孔113的向下方侧开口的开口部由固定板120关闭。
另一方面,贯穿孔113的向上方侧开口的开口部由于位于传送带101的终端侧而开放,贯穿孔113成为其下方侧被闭塞的凹状部。因此,由传送带101所运送的球B落下至贯穿孔113(以下将该贯穿孔113记为凹部113)而收纳于凹部113中(参照第9b图)。
因此,当旋转体111旋转时,收纳于凹部113的球B与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一同移送。即,凹部113有作为移送球的球移送部的功能。
在传送带101与旋转体111之间,如第9a图所示,设有从外罩130向传送带101侧突出的引导板131,该引导板131与传送带101的间隙设定为在皮带101动作时,引导板131与传送带101不会干涉的大小。
因此,由传送带101所运送的球瓶P及球B在引导板131上滑动而到达球袋部112A或凹部11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传送带101及引导板131构成将到达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B以及扫出至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瓶P运送至回收机构100的运送装置。
引导板131中的回收部100侧的端部101A与旋转体111的距离W设定为比球B的直径小,而且比球瓶P的最大直径还大。而且,引导板131的端部101A,在铅直(上下)方向上,设定在比球袋部112A的上端112B高且比凹部113的上端113A还低的位置上。
另外,外罩130,如第2图所示,从传送带101侧仅覆盖至少位于最下端侧的球袋部112A,位于最下端侧的球袋部112A为从上方侧开口的袋状物。
利用该外罩130防止从传送带101落下至球袋部112A的球瓶P从球袋部112A脱落,同时,可防止多支球瓶P进入一个球袋部112A。
另外,外罩130仅完全覆盖球袋部112A,由于凹部113并未由外罩130完全覆盖,因此由传送带101运送来的球B不会进入球袋部112A,而是在引导板131上滑动而收纳于凹部113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2及4a、4b图所示,覆盖旋转体111外周的环状的外罩环132一体成形在外罩130上,,该外罩环132可防止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随着旋转体111旋转的惯性力(离心力)而朝径向飞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板131作为另一部件而组装于外罩130的上端部130A(参照第4a、4b图),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引导板131可与外罩130一体成形。
另外,固定板120配设于旋转体111的下面侧而关闭球袋部112A,在该固定板120的上方侧,如第2图所示,设有在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异形狭缝121。
异形狭缝121,如第8a图所示,是在短径方向的尺寸不同的两种长孔于其长径方向连接而成的形状。具体而言,异形狭缝121中在旋转方向后退侧(第8a图的右侧)第一孔部121A的短径方向尺寸A设定成比球瓶P的小径部P1的直径尺寸D1(参照第8b图)还大且比球瓶P的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D2(参照第8b图)还小。
另一方面,异形狭缝121中在旋转方向前进侧(第8a图的左侧)的第二孔部121B的短径方向尺寸B设定成比球瓶P的大径P2的直径尺寸D2还大的尺寸。因此,在第一孔部121A,仅球瓶P的小径部P1可通过异形狭缝121,大径部P2则卡在第一孔部121A,相对地在第二孔部121B,球瓶P全体可通过异形狭缝121。
另外,在固定板120中,至少在设置异形狭缝121的部位与旋转体111之间,如第6图所示,设有间隙122,另一方面,在固定板120的与间隙122相反的一侧,设有漏斗状的引导构件123,将从异形狭缝121落下的球瓶P导入球瓶投射器103。
引导构件123,如第5图所示,其具有接受面123A,设于对应于第一孔部121A的部分,由于与通过第一孔部121A的球瓶P的前端侧(小径部P1侧)接触而接受球瓶P,并具有倾斜引导面123B,设于对应于第二孔部121B的部分而朝向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第5图的右侧),于下方侧下降而倾斜。
连通于球瓶投射器103的排出口123C设于倾斜引导面123B的最低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水平方向观看,排出口123C的中心线L1以第二孔部121B的旋转方向前进端侧的曲率中心O1为基准而向旋转方向前进侧(第5图的右侧)偏移。
另外,接受面123A形成在水平方向扩展的平面上,在该接受面123A与倾斜引导面123B的边界部侧上,设有抵抗体123D,其具有与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大致平行的壁面。
因此,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侧,如第6图所示,卡合于抵抗体123D。即,抵抗体123D作为防止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侧随着旋转体111的旋转一体地移动的妨碍手段。
第一孔部121A、球袋部112A以及接受面123A的配置关系,如第6图所示,球瓶P的前端侧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状态下,第一孔部121A的上部外缘部121C接触球瓶P,第一孔部121A的下部外缘部121D与球瓶P成为非接触状态。
因此,在球瓶P的前端侧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状态下,隔着球瓶P的中心轴线L2在上侧球瓶P与第一孔部121A的外缘部121C接触,隔着中心轴线L2在下侧球瓶P与旋转体111接触,同时与该旋转体111接触的接触部111C位于比第一孔部121A的外缘部与球瓶P的接触部121E还接近球瓶P的底部侧的位置。
而且,在异形狭缝121的引导构件123侧,如第11图所示,设有关闭异形狭缝121的盖124,该盖124经由连杆机构124A而由马达124B开闭驱动。
另外,在固定板120的高于旋转体111的最下部且低于异形狭缝121的位置上,如第8a图所示,设有长孔状的回收孔125,其使收纳于凹部113而移送来的球B,从旋转体111的下面侧取出,由该回收孔125形成球回收部。球投射器105(参照第1图)组装于固定板120中对应于回收孔125的部位。
4.球瓶运送机构
球瓶运送机构200,如第1图所示,其包括以10支球瓶为一组而于水平方向将球瓶P一支支分配配置的分配机构210、将由分配机构210排列成一直线的球瓶P运送至分配器250的运送单元230、以及将球瓶P引导移送至后述的置瓶机300的规定位置的分配器250等。
4.1分配机构210
分配机构210为通过在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侧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将球瓶P一支支地于运送单元230的运送皮带231上排列成一直线的机构。
具体而言,如第14a图及第14b图所示,其包括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侧被固定的投射器固定部201、将球瓶投射器103排出的球瓶P运送而载置于运送皮带231上的载置喷嘴202、可平行移动地支持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载置喷嘴202的轨道203、连结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载置喷嘴202的驱动皮带204以及使驱动皮带204旋转的马达205等。
而且,在载置喷嘴202上,设有检测球瓶P是否通过喷嘴202的传感器(未图示),由该传感器检测球瓶P的通过时,马达205使驱动皮带204旋转,而使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载置喷嘴202平行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球瓶投射器103的入口侧(引导构件123侧)固定于引导构件123而不动,相对于此,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侧在轨道203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载置于运送皮带231上的10支球瓶P由于必须使其前端位于下侧而平行地载置于运送皮带231的运送方向,载置喷嘴202的出口最好一直朝向与运送皮带231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喷嘴202,其出口方向一直朝向与运送皮带231的运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状态下于轨道203上移动,而且投射器固定部201以摆动支点201A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同时能够在轨道203上移动,载置喷嘴202的入口侧的尺寸A比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侧的尺寸C还大。
载置喷嘴202的入口侧的尺寸A为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侧的尺寸C的基础上加上(考虑到)投射器固定部201的摆动尺寸,比载置喷嘴202出口侧的尺寸B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载置喷嘴202的入口侧至出口侧平滑地使内壁间尺寸缩小,从球瓶投射器103排出的球瓶P的排出方向会平滑地转向而与运送皮带231的运送方向平行。
4.2运送单元
运送单元230为通过使运送皮带231回转,而将在与运送方向(运送皮带231的回转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的10支球瓶P运送至上方侧后,供给至分配器250的供给装置。
在运送皮带231的外周面侧,如第15图所示,在多个位置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部232,利用该卡合突起部232,将由分配机构210载置于运送皮带231上的球瓶P在卡合的状态下运送至上方侧(参照第1图)。
另外,在运送单元230的上面侧,如第16图所示,设有多个引导片233,以防止运送中的球瓶P相对于运送方向有过大的倾斜,这些引导片233,如第15图所示,从运送单元230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
在引导片23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第15图的右端侧),设有引导部234,沿着从动辊235的外周面弯曲而将被运送来的球瓶P引导至分配器250的球瓶供给口251。
而且,驱动辊236旋转驱动运送皮带231,该驱动辊236经由皮带或链条等动力传递装置而从马达237得到驱动力而旋转。
另一方面,从动辊235由于随着运送皮带231的旋转而旋转,该从动辊235可旋转地安装于张力杠杆238上,张力杠杆238可摆动地安装于框架上。这样,运送皮带231的张力由张力杠杆238调节。
5.置瓶机
置瓶机300为将球瓶运送机构200运送来的多支球瓶P配置于球道3的规定位置上的机构。具体而言,如第1图所示,其包括分配器250、升瓶器301以及球瓶引导升降机构350等。
5.1升瓶器
升瓶器301,如第1图所示,是使直立状态的球瓶P上升至球道3的装置。具体而言,其具有使在球瓶P直立的状态下进行装填的筒状的多个缸部302以及使缸部302上升的上升机构340等。
5.1.1上升机构
上升机构340包括配置成三角(金字塔)状的10个缸部302固定于其上的上升板341、使该上升板341升降的链条342以及将该链条342拉上的上拉机343等。
链条342,其一端侧固定于上升板341上,另一端侧固定于上拉机343等固定构件上,同时在上拉机343上,设有由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的臂344以及可旋转地安装于臂344的前端侧而与链条342啮合的可动链轮345等。
而且,一对惰转链轮346,为了防止链条342从可动链轮345脱落,给予链条342规定的张力因此可旋转地固定支持在上拉机343等固定构件上。
臂344旋转,可动链轮345以第1图的a→b→c→d→a或与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上升板341与臂344的旋转连动而以2倍的速度升降,由此使缸部302升降。
5.1.2缸部
缸部302,如第17a图所示,具有与上升板341一起升降的第一缸303、在第一缸303的上端侧而与第一缸303同轴配置且固定于框架等固定构件的第二缸304、以及在第一缸303内在第一缸303的长度方向位移的活塞部320。
在第一缸303的内壁,如第18图所示,设有突出于内方侧的第一突起部305,第一线圈弹簧306的上端侧卡合于该第一突起部305。另一方面,第一线圈弹簧306的下端侧固定于上升板341。因此,第一缸303经由第一线圈弹簧306在由上升板341支持的状态下成为与上升板341连接的状态。
活塞部320包括与球瓶P的底部接触而从下方侧支持球瓶P的基座部321、安装于上升板341而固定的推杆322以及配置于推杆322与基座部321之间的可弹性变形的第二线圈弹簧323等。
另外,保持构件324为经由螺栓324B等的连结构件而可装卸地安装固定于推杆322的上端侧的部件,基座部321经由可移动地贯穿设于保持构件324的贯穿孔324A的螺栓325而与推杆322连接。
因此,当推杆322上升时,经由第二线圈弹簧323将推杆322(上升板341)的上升位移(上升力)传递至基座部321,相反地,当推杆322下降时,经由螺栓325将推杆322(上升板341)的下降位移(下降力)传递至基座部321。
在第一缸303的下端侧外壁上,如第17a图所示,设有突出于外侧的第二突起部307,另一方面,在第二缸304的下端部,设有止挡部308,当第一缸303上升时,利用第二突起部307的冲击,机械式地限制第一缸303的上升。
在第二缸304的侧面,设有装填口309,用于将经由分配器250而引导至缸部302的球瓶P装填于第一缸303(缸部302),从该装填口309装填于缸部302的球瓶P以在基座部321上直立的状态被收纳于第一缸303内。
在球道3的终端侧,在对应于各缸部302的部位上,如第17b图所示,设有推压球瓶P向上的孔部3A,当球瓶P被上推至球道3时,孔部3A,如第17c图所示,由基座部321而关闭。
即,从第一缸303下降的状态(第17a图所示的状态)上升至上升板341时,由于第一线圈弹簧306及推杆322同时上升,如第17b图所示,第二突起部307与止动部308冲击,第一缸303与活塞部302一体地上升
当第二突起部307与止动部30冲击8时,第一线圈弹簧306缩小变形,第一缸303停止上升,相对于此,推杆322由于与上升板341一体地上升,如第17c图所示,活塞部320与上升板341连动而上升,基座部321填入孔部3A。
此时,虽然将各部分的尺寸设定为在基座部321填入孔部3A的状态下,上升板341停止上升,然而由于尺寸公差内的尺寸偏差,在基座部321填入孔部3A之后,上升板341恐怕会有持续上升之虞。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升板341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此部分由第二线圈弹簧323所吸收(参照第17d图),经由活塞部320可防止过度的上升力作用于球道3
5.2分配器
分配器250为使运送单元230运送来的10支球瓶P落下并分配于缸部302的各装填口309的分配装置。
即,分配器250,如第13图所示,其为将排列成一直线而配置的10个球瓶供给口251与三角地配置于比这些球瓶供给口251还低的位置上的10个装填口309连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器250由可挠性管或槽状的刚性部件构成。
利用运送单元230将10支球瓶P在排列成一直线的情况下运送至供给口251,因此10支球瓶P大致同时供给至球瓶供给口251(分配器250)。
5.3球瓶引导升降机构
球瓶引导升降机构350,如第19a及19b图所示,其具有防止上升至球道3的球瓶P在球道3上倾倒的球瓶导件351以及使球瓶导件351从球道3退避的退避机构360(参照第1图)。
5.3.1球瓶导件
球瓶导件351,如第19a图所示,其为从球瓶P的前端覆盖球瓶P的杯状物,在该球瓶导件351内,具有通过将球瓶P压附于球瓶导件351的内壁而夹持球瓶P的夹持杆352以及通过与球瓶P的前端部接触产生位移而检测出球瓶P的有无的作为检测装置的球瓶传感器358。
10支球瓶导件351,如第22图所示,在略呈五角形的升高板353上配置成三角状的状态而安装。
即,在升高板353上,如第19b图所示,由螺栓356A固定着环状的固定具356,球瓶导件351相对于固定件356从上方可滑动地插入,而且由设于固定具356的外周部的阶梯状的突起部351A而卡合于固定具356的上端面356B。
球瓶导件351上端侧利用一对线圈弹簧357一直被向升高板353侧牵引。
因此,通常升高板353与球瓶导件351,如第21a图所示,一体地升降,在球瓶P倾倒而球瓶P未填入球瓶导件351内,而是与球瓶导件351干涉的情况下,如第21b图所示,球瓶导件351从升高板353隔离,而使球瓶导件351与升高板353分别下降。
相对于升高板353可平行移动的可动板354组装于升高板353上,相对于升高板353使可动板354产生位移的致动器355安装于该升高板353,同时,各夹持杆352与可动板354连接。
使可动板354相对于升高板353向第22图的左侧位移时,如第23b图所示,夹持杆352从球瓶P分离而解除对球瓶P的夹持,另一方面,当可动板354相对于升高板353向第22图的右侧位移时,如第23a图所示,由于夹持杆352推压球瓶P,因此球瓶P由球瓶导件351所夹持。
5.3.2退避机构
退避机构360为用于升降10个球瓶导件351的机构。如第20图所示,一对升降导件361的下端侧固定在升高板353上,在升高板353的上方侧,如第21图所示,可滑动地与升降导件361的外周接触而引导升降导件361的升降的导件鞘362固定在框架4上。
一对升降导件361的上端侧由梁363连结,利用该梁363,在升降导件361升降之际,一对升降导件361之间的尺寸保持能够一定而使升降导件361顺畅地升降。
链条364的一端侧连结在升高板353(参照第21图),该链条364的另一端侧固定于框架4侧(参照第1图)。升高板353利用与上述上升机构340相同的方法升降。
6.保龄球游戏装置(ビリボ一(注册商标))的概略动作
被游戏者滚动的球B击倒的球瓶P及球B或者是扫出机构400扫出的球瓶P及球B,如第9a~9c图及第10a~10c图所示,利用传送带101运送至回收机构100后,由回收机构100分别回收球B及球瓶P。
被回收的球瓶P被整理成从异形狭缝121落下之际相同的朝向之后,经由球瓶投射器103引导至运送单元230,一方面回收的球B上升至高于旋转体111的最下部的位置之后,经由球投射器105引导至返回投射器106。
由运送单元230供给至分配器250的球瓶P装填于第一缸303内后,上升至球道3上。此时,在球道3上由于球瓶导件351下降,上升的球瓶P从下方侧装填至球瓶导件351而被设置于球道3上。
当由基座部31关闭球道3的孔部3A时,球瓶导件351从球道3上退避至上方侧,而再度成为可进行游戏的状态。
7.本实施方式的保龄球游戏装置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体111上由于设有成为移送球瓶P的球瓶移送部的球袋部112A以及成为移送球B的球移送部的凹部113,因此可减少回收球瓶P及球B的回收机构100的部件数量而形成简单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将到达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B以及扫出至球道3的终端侧的球瓶P运送至回收机构100的运送装置的引导片131的端部101A与旋转体111的距离,如第9a图所示,比球B的直径还小而且比球瓶P的最大直径还大。
而且,由于引导片131的端部101A在垂直方向上被设定在高于球袋部112A的上端112B且低于凹部113的上端113A的位置上,因此如第10a图~10c图所示,球瓶P从引导片131与回收机构100(旋转体111)的间隙落下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另一方面,球B,如第9a~9c图所示,不会从该间隙落下而是被收纳于凹部113。
因此,即使球瓶P与球B在混合的状态下运送至回收机构100,球瓶P与球B也可分开而容易地将两者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3,如第9b图所示,由从旋转体111的侧面111B向与旋转轴111A平行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构成,而且,由于侧面111B相对于水平倾斜而使凹部113的开口部向上方侧开口,因此由凹部113的底部113B与内周侧面113C保持球B。
另一方面,若旋转体111的侧面111B为铅直,则由于球B需仅以凹部113的内周侧面113C保持,因此凹部113的深度尺寸不得不增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旋转体111的侧面111B成为铅直的情况相比,可使旋转体111的厚度尺寸变薄。
在本实施方式中,异形狭缝121中的旋转方向后退侧的第一孔部121A的短径方向的尺寸A被设定为比球瓶P的小径部P1的直径尺寸还大,而且比球瓶P的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还小,而且异形狭缝121中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第二孔部121B的短径方向尺寸B设定成比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还大。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球瓶P的小径部P1侧位于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状态下,当球瓶P到达异形狭缝121时,如第5图所示,小径部P1到达第一孔部121A之同时,在大径部P2卡合于第一孔部121A的状态下,小径部P1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因此小径部P1下降,大径部P2上升而使球瓶P旋转。
即,在球瓶P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状态下,如第25图所示,球瓶P的中心轴L2相对于连通大径部P2与球袋部112A的内壁的接触部S1及小径部P1与球袋部112A的内壁的接触部S2而形成的假想的接触面S3而倾斜的状态下,球瓶P被运送至异形狭缝121侧。
在该状态下,当球瓶P的前端到达异形狭缝121时,由于支持小径部P1的壁消失,如第5图及第6图所示,小径部P1到达第一孔部121A的大致同时,小径部P1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因此小径部P1下降,大径部P2上升而使球瓶P旋转。
此时,由于第一孔部121A,即异形狭缝121设于固定板120上而不动,在大径部P2与第一孔部的接触部(制动点),产生防止球瓶P与旋转体111一起移动的力(制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球瓶P的底部侧被旋转体111推压,以上述的制动点为旋转中心,球瓶P的底部向旋转方向前进侧旋转,大径部P2位于比制动点还靠近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位置上。即,大径部P2位于比小径部P1更靠近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位置上。
此时,球瓶P位于从制动点朝底部侧偏移的位置上,从旋转体111接受朝向旋转方向前进的力,以在制动点接受朝旋转方向后退方向的力的状态(落下准备状态)移动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大径部P2比小径部P1先到达第二孔部。
因此,当大径部P2到达第二孔部121B时,球瓶P的大径部P2下降,小径部P1上升,球瓶旋转而落下。
另一方面,在球瓶P的大径部P2侧位于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当球瓶P到达异形狭缝121时,由于仅小径部P1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球瓶P成为上述下落准备状态下移动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当大径部P2到达第二孔部121B时,如上所述,球瓶P的大径部P2下降而小径部P1上升而使球瓶P落下。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球瓶P的移动方向反转,由于使球瓶P旋转而使球瓶P排列于相同方向,由于作用于球瓶P的惯性力,球瓶P通过异形狭缝121的问题在原则上不会发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使球瓶P的回收率恶化,可以提高球瓶P的回收速度。
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平11-333044号公报的发明中,小径部P1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输送球瓶P的情况下,球瓶P在其运送方向反转后落下。
另一方面,在大径部P2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下,球瓶P由于其运送方向不反转而落下,记载于特开平11-333044号公报的发明中,即使旋转体111的旋转速度一定,球瓶P从落下孔落下的周期(时刻)视运送至落下孔的球瓶P的状态而定。
即,记载于特开平11-333044号公报的发明中,在小径部P1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下,与大径部P2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相比,球瓶P从下落孔落下的时刻变为较迟。
因此,在记载于特开平11-333044号公报的发明中,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瓶P运送至置瓶机300的时刻也有变动,因此容易导致置瓶机300的误动作。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径部P1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下,球瓶P于第一孔部121A旋转而成为准备下落的状态,同时球瓶P移动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在小径部P1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与大径部P2位于旋转方向前进侧而运送球瓶P的情况下,球瓶P从第二孔部121B落下的时刻几乎相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回收机构100回收的球瓶P运送至置瓶机300之际的时刻变动较小,可防止置瓶机300误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板120中设置异形狭缝121的部位与旋转体111之间设有间隙122,因此球瓶P与旋转体111的接触部中承受使球瓶P移动的力的部位与制动点的距离可变大。
因此,由于使球瓶P从球瓶P的小径部P1侧位于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状态旋转至落下准备状态所需的力矩变大,使球瓶P确实地在处于落下准备状态的状态下移动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球瓶P的回收率不会恶化,可提高球瓶P回收的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侧由于设有作为阻止随着旋转体111的旋转而移动的阻止部件的抵抗体123D,因此可确实阻止球瓶P的前端随着旋转体111一起移动,可确实地使球瓶P旋转成下落准备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球瓶P的前端侧从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状态下,如第6图所示,隔着球瓶P的中心轴线L2在上侧使球瓶P与第一孔部121A的上部外缘部121C接触,隔着球瓶P的中心轴线L2在下侧使球瓶P与旋转体111接触,同时,与该旋转体111的接触部位于比制动点(第一孔部121A的外缘部与球瓶P的接触部)还靠近球瓶P的底部侧的位置。
因此,可以防止处于下落准备状态的球瓶P下落至应落下方向的相反侧,即落下至隔着旋转体111的固定板120的相反侧,因此可确实地使球瓶P以下落准备状态移动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球瓶P的回收率不会变差,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球瓶P从分配器250落下并引导至规定位置,即配置为三角形的装填口309,因此相较于由摆动并伸缩的臂将球瓶P一支支地供给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由日本特开平11-333044号公报所揭露的发明,可减少置瓶机300的部件数量而形成简单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球瓶P供给至分配器250的供给装置的运送单元230由于可将球瓶P同时供给至多个分配器250,多支球瓶P可于短时间内供给配置,可提高置瓶机300的处理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防止上升至球道3的球瓶P在球道3上倾倒的球瓶导件351,可防止配置于球道3上的球瓶P倾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将球瓶P装填于缸部302(第二缸304)的侧面的装填口309,在短时间内可将球瓶P装填于缸部302(第一缸303)。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第一缸303上升而将球瓶P配置于球道3上,所以假设如日本特开2002-11963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装填口位于缸部的上部的情况下,在缸部上升之际,为了防止下一次应装填于缸部的球瓶(下一次装填用球瓶)与缸部干涉,下一次装填用球瓶必须在偏离装填口的待机位置待机。
因此,在记载于日本专利特开2002-119634号公报的发明中,将球瓶装填于缸部之际,由于必须将下一装填用的球瓶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装填口,即使缸部下降,也无法将球瓶马上装填于缸部。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装填口309设于第二缸304的侧面,因此在准备进行下一次球瓶P的装填动作中,不必使下一次装填用球瓶P位于自装填口偏移的位置上待机。
因此,在下一次装填动作时,不必将球瓶P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装填口309,在第一缸303下降的大致同时,可将下一次装填用的球瓶P装填于缸部302(第一缸303),故可在短时间内将球瓶P装填于缸部30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缸303与活塞部320一体地上升规定量后,由于仅使活塞部320动作而上升,将球瓶P从设于球道3的孔部3A上推至球道3,因此在由第一缸303防止球瓶P倾倒之同时,使球瓶P上升至球道3附近之后,由活塞部320仅使球瓶P上升至球道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321与推杆322之间设有作为弹性变形部的第二线圈弹簧323,因此上升机构340及基座部321的尺寸偏差及组装的尺寸偏差等可由第二线圈弹簧323吸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线圈弹簧357,在连结退避机构360侧与球瓶导件351之同时,作为可于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因此可使球瓶导件351确实地于上下方向上位移。
即,在球瓶P倾倒的状态下,当球瓶导件351下降时,倾倒的球瓶不会与球瓶导件351产生干涉,而使球瓶导件351无法完全地下降,而对其他的球瓶导件351的下降动作有不良的影响。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21图的b所示,即使倾倒的球瓶P与球瓶导件351产生干涉,由于可由线圈弹簧357吸收,可防止对其他的球瓶导件351的下降动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上升板341升降的上拉机343及使升高板353升降的退避机构360由利用臂的旋转的曲柄机构构成,因此在位移开始及位移结束时的位移速度变小。
因此,在变形开始时及变形结束时,由于可抑制大的惯性力作用于上升板341及升高板353,因此可使上升板341及升高板353平滑地位移。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外罩环132与外罩130一体化,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环132是与旋转体111一体化,而成为封闭球袋部112A的外周侧的形状。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体111旋转之际,可防止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擦过外罩环132而移送至异形狭缝121侧,因此可减低移送球瓶P时产生的噪音,同时可抑制球瓶P及外罩环132等的磨损。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回收部110中球瓶回收率,以下与附图一同说明本实施方式。
第26图为回收机构100的正视图。第27图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第28图为固定板120的正视图。第29a图为第28图的D向视图,第29b图为第29a图的右侧视图。
第30图为旋转体111的剖视图。第31a图为外罩130的正视图,第31b图为第31a图的E向视图。第32~39图为回收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第33b、34b、35b、36b及39b图分别为第33a、34a、35a、36a及39a图的E向视图(从半径方向外侧观看的图)。第40图为沿第26图的40-40线的剖视图。第41图为沿第26图的41-41线的剖视图。第42图为说明凹部112F的效果的图。
1.本实施方式的保龄球游戏装置的特征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26图所示,异形狭缝121的旋转中心O1侧超过球袋部112A的底部112C而放大至旋转中心O1侧,由此使异形狭缝121的短径方向尺寸A、B(参照第27图)比上述实施方式还大,并且,如第31b图所示,将外罩环132中对应于异形狭缝121的部分切出缺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11及异形狭缝121所构成的第一孔部121A的实质上的短径方向尺寸A1(参照第26图)约为球瓶P的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D2(参照第8b图)的约0.9倍,由旋转体111及异形狭缝121所构成的第二孔部121B的实质上的短径方向尺寸B1(参照第26图)约为球瓶P的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D2的1.1倍。
球袋部112A的深度尺寸,即从旋转体111的外周面至底部112C的尺寸,如第28图所示,其设定成旋转体111的旋转方向前进侧的深度尺寸d1比旋转方向后端侧的深度尺寸d2还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球袋部112A的侧壁中的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从旋转中心O1向放射方向略呈平行地延伸,与此相对,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侧壁112E向平行于与底部112C略正交的方向而延伸。
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中固定板120侧,在外罩环132侧,如第29a图及第29b图所示,设有凹部112F,该凹部112F设定成仅球瓶P的前端部可填入的尺寸。
即,如第37a图所示,球瓶P收纳于球袋部112A而使球瓶P的前端侧与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接触时,如第37b图所示,球瓶P的前端侧填入凹部112F的状态下,球瓶P移送至异形狭缝121。
另一方面,球瓶P的底部与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接触,当球瓶P收纳于球袋部112A时,如第32图所示,球瓶P的底部侧不填入凹部112F而是移送至异形狭缝121。
用来移送球B的凹部113的缘部中,在固定板120的相反侧,如第30图所示,设有倒角部113D,通过该倒角部113D,使凹部113实质的深度d3小于旋转体111的厚度H。而且,凹部113的实质深度d3为对凹部113的内周侧面113C中,对于保持球B起作用的部分的尺寸。
固定板120中对应于球袋部112A的部位且比异形狭缝121还靠近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位置,如第40图所示,设有突出于旋转体111侧的突出部120A,该突出部120A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P螺栓等头部形成为曲面状的螺栓安装于固定板120上。
另外,在旋转体111中固定板120的相反侧,如第41图所示,设有用来搅拌滞留在旋转体111的下端侧的多支球瓶P的搅拌部111D。
2.本实施方式的保龄球游戏装置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旋转体111与异形狭缝121所构成的第一孔部121A的实质的短径方向尺寸A1由于放大到约为球瓶P的大径部P2的直径尺寸D2的0.9倍左右,因此即使球瓶P的底部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状态下,移送至异形狭缝121,在球瓶P的大径部P2下降至小径部P1以下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球瓶P落下。
即,底部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如第32~33a图所示,移送至异形狭缝121所设置的位置为止,当球瓶P的小径部P1到达第一孔部121A时,如第33b图所示,球瓶P的前端侧从异形狭缝121落下至引导构件123侧而落下。
此时,间隙尺寸A1由于放大到约为球瓶P的大径部P2的尺寸D2的0.9倍左右,当球瓶P的前端侧开始从异形狭缝121落下至引导构件123侧时,如第34a图及第34b图所示,球瓶P由于作用于本身的重力而使大径部P2成为上侧而小径部P1成为下侧而上下反转。
这样,当旋转体111在该状态下旋转时,由于第一孔部121A的外缘部及其与球瓶P的接触部121E(参照第34b图)所产生的摩擦力与旋转体111的旋转力,如第35a图及35b图所示,使球瓶P的大径部P2侧位于比小径部P1侧靠近旋转方向前进侧的位置上的力矩作用于球瓶P上。
因此,球瓶P的大径部P2利用旋转体111与第一孔部121A的外缘部卡合的状态下,使球瓶P被移送至第二孔部121B,当大径部P2到达第二孔部121B时,如第36a图及第36b图所示,球瓶P全体从异形狭缝121落下至引导构件123,大径部P2位于比小径部P1还下方侧的位置上而滑落至球瓶投射器103内。
因此,即使在球瓶P的底部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状态下将球瓶P移送至异形狭缝121,也可以确实地使球瓶P的大径部P2位于比小径部P1还下方的状态下使球瓶P落下。
球瓶P的前端侧位于旋转方向的后退侧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状态下,如第37a图及第37b图所示,在球瓶P的前端侧填入凹部112F的状态下,使球瓶P移送至异形狭缝121。
此时,球瓶P的前端侧由于填入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中设于外罩环132侧的凹部112F,如第38图所示,球瓶P的前端侧向自异形狭缝121偏移的部位滑动变形。
因此,球瓶P的小径部P1侧不会从异形狭缝121下落至引导构件123侧,球瓶P整体随着旋转体111的旋转而移动时,当大径部P2到达第二孔部121B时,如第39a图及第39b图所示,球瓶P整体从异形狭缝121落下至引导构件123,大径部P2位于比小径部P1还下方侧的位置,而在球瓶投射器103内滑落。
球瓶P的底部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而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状态下,球瓶P移送至异形狭缝121时,如前所述,球瓶P的大径部P2成为上侧,而小径部P1成为下侧而上下反转,但由于旋转体111一直旋转,如第34b图所示,球瓶P的前端侧在落下至第一孔部121A的状态下,球瓶P跳跃,而极可能在箭头方向上振动。
当球瓶P跳动而振动时,外罩环132与球瓶P的大径部P2冲撞,球瓶P无法确实地落下至引导构件123。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罩环132中对应于异形狭缝121的部分切出缺口,因此外罩环132与球瓶P的大径部P2不会冲撞,而可确实地使球瓶P落下至引导构件123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防止外罩环132与球瓶P的大径部P2冲撞,外罩环132中对应于异形狭缝121的部分不切出缺口,外罩环132中对应于异形狭缝121的部分可形成为从旋转体111分离而向径向外侧膨胀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中固定板120侧,由于设有球瓶P的前端部所填入的凹部112F,在使球瓶P稳定的状态下,可收纳于球袋部112A内。
即,如第8b图所示,由于球瓶P从大径部P2向底部直径渐小,如第42图所示,当力F从大径部P2作用于底部侧时,球瓶P的前端部以从实线所示的状态上浮至虚线所示的状态。
因此,若其他的球瓶P冲击于比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大径部P2还底部侧的位置,则被收纳之球瓶P的前端侧从固定板120上浮。
此时,球瓶收纳于球袋部112A使球瓶P的前端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参照第37a、b图),由于在球瓶P的前端侧支持球瓶P,当球瓶P的前端侧从固定板120上浮时,收纳的球瓶P从球袋部112A落下,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方向后退侧的侧壁112D中在固定板120侧由于设有球瓶P的前端部填入的凹部112F,即使其他球瓶P冲击的位置比大径部P2还靠近底部侧,也可抑制球瓶P的前端侧从固定板120上浮。因此,可抑制被收纳的球瓶P从球袋部112A落下,而可避免降低球瓶P的回收率。
而且,球瓶P收纳于球袋部112A而使在球瓶P的底部侧位于旋转方向后退侧的状态下,由于球瓶P的状态稳定,即使其他球瓶P冲击的位置比大径部P2还靠近底部侧,球瓶P也几乎不会从球袋部112A落下。
假使,在凹部113的深度尺寸够大的情况下,球瓶P有填入凹部113而被移送之虞。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3的缘部的固定板120的相反侧设有倒角部113D,由此,凹部113实质的深度d3比旋转体111的厚度H还小,可防止球瓶P填入凹部113而被移送。
而且,若旋转体111的厚度H变小,虽然不必设置倒角部113D,但当旋转体111的厚度H变小时,由于球瓶P变得容易从球袋部112A落下,球瓶P无法移送至异形狭缝121,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对此,虽然使用旋转体111的外周侧(球袋部112A侧)的厚度H与凹部113侧的厚度H不同的旋转体111可以解决,但在该解决方法中,旋转体111的形状变得复杂,会导致旋转体111的制造价格上升。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在凹部113的缘部中固定板120的相反侧设有倒角部113D的简单方法,在抑制旋转体111的制造价格上升之同时,可防止当球瓶P填入凹部113而被移送,并可防止球瓶P从球袋部112A落下。
另外,以不完全状态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即使移送至异形狭缝121,由于球瓶P如前所述不会由异形狭缝121落下,球瓶P无法正常地回收,导致球瓶回收率降低。
对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20中对应于球袋部112A的部位,设有突出部120A,位于比异形狭缝121还接近旋转方向后退侧,因此在不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在移送至异形狭缝112之前,可积极地从球袋部112A落下,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率。
即,所谓在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是指球瓶P在小径部P1及大径部P2两个位置与固定板120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谓在不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是指球瓶P的小径部P1及大径部P2仅其中之一与固定板120接触的状态。
因此,在不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例如球瓶P的前端侧成为从旋转体111突出于固定板120的相反侧(以下称前面侧)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即使移送至异形狭缝121,如前所述,不从异形狭缝121落下的可能性很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突出部120A,因此在球瓶P到达异形狭缝121之前,由突出部120A将球瓶P向前面侧推压。因此,可预先防止在不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被送至异形狭缝121,因此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率。
而且,在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也利用突出部120A而向前面侧推压,但在完全状态下收纳于球袋部112A的球瓶P由于在小径部P1以及大径部P2二个部位与固定板120接触,因此不会从球袋部112A落下。
当滞留于旋转体111的下端侧的多支球瓶P整齐地排列时,由于该滞留的球瓶P难以进入球袋部112A,因此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旋转体111的前面侧设置搅拌部111D,滞留于旋转体111的下端侧的多支球瓶P由搅拌部111D搅拌。因此,由于可防止滞留于旋转体111的下端侧的多支球瓶P整齐地排列,而可防止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有关于将各种构件安装于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支架的安装构造。以下,以保龄球游戏装置1中在球道3的侧面安装支架600的情况为例而说明本实施方式。
而且,第43图为保龄球游戏装置1的外观侧视图。第44图为侧框610的剖视图(第43图的沿44-44线剖视图)。第45a图为托架600的正视图,第45b图为托架600的侧视图,第45c图为托架600的里面图。第46图为托架600的安装说明图。第47图为托架600安装于侧框610的状态的剖视图,为第43图的沿线47-47的剖视图。
在保龄球游戏装置1中,如第43图所示,在球道3的侧面设有与球道3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侧框架610,在该侧框架610中支架600所组装的部位上,如第44图所示,设有彼此以规定的间隔相隔的一对相向的槽部611、61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槽部611、612也是向与侧框架610相同的方向延伸,这些槽部611、612与侧框架610都是通过对铝等金属材料实施挤压加工或拉伸加工而一体成形。
支架600,如第45a图所示,其包括供安装各种构件的安装部601以及填入一对槽部611、612而嵌合之同时,安装部601设于其上的嵌合板602等。
嵌合于嵌合板602的槽部611、612的部分之间的尺寸(以下称为高度尺寸)W2设定成比一对槽部611、612之间的尺寸W1(参照第44图)稍微小的尺寸,同时如第45c图所示,在嵌合板602的对角部分上,设有对角尺寸W3与高度尺寸W2大致相同尺寸的倒角603。
因此,在支架600安装于侧框架610之际,如第46图所示,支架600从倾倒状态(虚线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实线所示的状态,使倒角603相对于槽部611、612略平行,由此嵌合板602可填入槽部611、6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嵌合板602的高度尺寸W2设定成略小于一对槽部611、612之间的尺寸W1,因此支架600可沿着槽部611、612于其长度方向移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43图所示,在安装于侧框架610的支架600的两侧,限制支架600于侧框架6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限制板630填入一对槽部611、612之间。
而且,限制板630由于兼做支架600的定位构件,在限制板630填入槽部611、612之后,虽然支架600最好填入槽部611、612,但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板630由于以树脂等的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形成,因此即使支架600在安装于侧框架610之后,限制板630仍可填入一对槽部611、612之间。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如第48图所示,引导构件123的排出口123C配置于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略中央,同时,从后方侧观看,排出口123C的开口部方向与铅直方向(上下方向)大体上一致。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第12图所示,从后方侧观看,虽然排出口123C的开口部方向与铅直方向(上下方向)并不一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123C的开口部方向大体上与铅直方向(上下方向)一致。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防止球瓶投射器103产生不必要的变形,因此球瓶P可顺利地落至分配机构210。
另外,由于排出口123C的开口部方向与铅直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在引导构件123以模具成形之际,由于形成引导构件123的模具可作上下分割,可简化模具构造,可提升引导构件123的生产性。
(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如第49图所示,在投射器固定部201上设有投射器制振板201B,强制地衰减球瓶投射器103的振动,同时在载置喷嘴202的出口侧上部设有上跳制振板202A,用于抑制球瓶P的上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投射器制振板201B可防止球瓶投射器103产生过度的振动,因此可抑制球瓶P停止于球瓶投射器103内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由于在载置喷嘴202的出口侧上部设置上跳制振板202A,在球瓶P落下至运送单元230之际,可防止如球瓶P跳动等不必要的振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投射器制振板201B以金属制的板与球瓶投射器103的下面侧接触的方式形成,而上跳制振板202A以橡胶等的弹性构件所构成的板构件组装于载置喷嘴202的出口侧上部的方式形成,但制振板201B、202A的构造并未限定于此。
(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如第50a图及第50b图所示,将防止球瓶P从运送皮带231跳离的球瓶制振构件239设于运送单元230上。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制振构件239由于与球瓶P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绳索状的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
第50a图为从上面侧观看运送单元230的图,第50b图为第50a图的沿50B-50B线的剖视图,第51图为从第50a图的箭头F方向观看运送皮带231的图。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51图所示,即使从载置喷嘴202排出的球瓶P冲击运送皮带231,也可防止球瓶P于运送单元230跳动,可稳定地运送球瓶P。
(第八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传送带101的皮带不转动,在运送方向往复运动之同时,朝运送方向后退侧而位移之际的速度比朝运送方向前进侧位移时的速度还大。
即,第52图为本实施方式的传送带101的上视图,第53图为本实施方式的传送带101的侧视图,第54图为往复机构的动作原理图。
传送带101,如第52图及第53图所示,其包括环状状的皮带101A、施予该皮带101A规定的张力的张力辊101B、给予皮带101A驱动力的驱动辊101C以及使驱动辊101C摆动的驱动机构101D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皮带101A由螺栓101L(参照第53图)等的固定部件固定于驱动辊101C上。
张力辊101B经由张力器101F可位移至框架101E,张力器101F的弹簧101G将使张力辊101B从驱动辊101C分离的力经由张力器101F作用于张力辊101B上。而且,驱动辊101C可旋转地在相对于框架101E不可位移的状态下被组装。
另外,驱动机构101D,如第53图所示,包括产生旋转力的电动马达101H、利用电动马达101H旋转之同时以电动马达101H的旋转中心旋转(公转)的曲柄部101J、将曲柄部101J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而传递至驱动辊101C的滑杆101K等。
在第54图的「下游」所表示的旋转范围中,驱动辊101C移动至运送方向前进侧,以「上游」所表示的旋转范围中,驱动辊101C移动至运送方向后退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101H,如第54图的箭头号所示,向左旋转(反时针方向)。
此时,由于曲柄部101J以等角速度旋转,朝运送方向后退侧皮带101A位移时的速度比朝运送方向前进侧皮带101A位移时的位移速度大,防止皮带101A倾斜之同时,可运送球瓶P。
即,一般而言,对于传送带来说,当皮带的运送方向尺寸为宽度方向(驱动辊101C等的轴方向)尺寸的2/3以下时,由于皮带倾斜,不能构成传送带的情况较多。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皮带101A不旋转而在运送方向上往复运动,虽然皮带101A的倾斜原则上是不会发生,但仅是皮带101A做往复运动也无法运送球瓶P。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朝运送方向前进侧而皮带101A位移之际,由于皮带101A的位移速度比较小,球瓶P与皮带101A一体地前进。
另一方面,朝运送方向后退侧位移之际,由于以大的加速度使皮带101A位移,作用于球瓶P的惯性力超过产生于皮带与球瓶P的接触部的摩擦力,球瓶P由于其惯性质量而停止于该处,仅皮带101A后退。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皮带101A往运送方向前进侧位移时,球瓶P随着皮带101A的位移而产生位移,当皮带101A往运送方向后退侧位移时,由于仅皮带101A于后退侧位移,在防止皮带101A倾斜之同时,可运送球瓶P。
若在皮带101A上设置倾斜防止功能,若使皮带101A不进行往复运动而单纯地旋转,则可运送球瓶P,但如本实施方式,当张力辊101B的直径尺寸变小时,难以在皮带101A上设置防止倾斜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张力辊101B与驱动辊101C的直径尺寸小的传送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皮带101A成为相对于连结张力辊101B的中心与驱动辊101C的中心的中心线的线物体,可达到皮带101A在往复运动之际的动态平衡。因此,可抑制驱动驱动辊101C的电动马达101H的负载过度增加。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皮带101A固定于驱动辊101C上,但并非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固定于张力辊101B及驱动辊101C之中的至少一个,或由于皮带101A与驱动辊101C的接触面所产生的摩擦力足够大,可移除固定部件。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本发明适用于ビリボ一(注册商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适用于一般的保龄球游戏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旋转体111的凹部113由贯穿孔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由未贯穿的孔形成凹部1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旋转体111及固定板120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旋转体111及固定板120与铅直方向平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异形狭缝121而回收的球瓶P整理成相同的方向,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另外,分配机构210、运送单元230、置瓶机300以及球瓶引导升降机构35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机构。
另外,本发明只要是符合申请专利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的精神即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保龄球瓶置瓶机,其适用于游戏者将球滚向竖立配置于球道上的多支球瓶,而使竖立配置的多支球瓶倾倒的保龄球游戏装置,该置瓶机将球瓶配置于上述球道上的规定位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使球瓶滑落下来的同时将球瓶引导至规定位置的分配器,
其中,设置与上述球道上竖立配置的球瓶具有相同数量的上述分配器,并且进一步包括将球瓶供给至这些多个分配器的供给装置,并且,上述供给装置可同时向上述多个分配器中供给球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上述多个分配器的球瓶供给口大致配置于一条直线上,并且,上述供给装置在多支球瓶大致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将球瓶分别供给至上述多个供给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其进一步包括:
升瓶器,其使处于竖立状态的球瓶上升至上述球道;
球瓶导件,其防止上升至上述球道上的球瓶在上述球道上倾倒;
退避机构,其使上述球瓶导件从上述球道退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上述升瓶器构成为包括将球瓶在直立状态下进行装填且形成为筒状的多个缸部,以及使上述缸部上升的上升机构,而且,在上述缸部的侧面设有用于装填球瓶的装填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在上述缸部内,设有可在上述缸部内位移的活塞部,在上述缸部与上述活塞部一体地上升规定量后,仅上述活塞部上升,从设于上述球道的孔部将上述球瓶上推至上述球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由上述活塞部关闭上述孔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上述活塞部包括:
基座部,其与球瓶接触并且关闭上述孔部;
第一弹性变形部,其将上述上升机构的上升力传递至上述基座部,并且,可在上述活塞部的位移方向弹性变形。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在上述球瓶导件上设有夹持球瓶的夹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在上述球瓶导件上设有检测球瓶有无的检测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龄球瓶置瓶机,其中,上述退避机构在通过使上述球瓶导件在上下方向位移而由上述球瓶导件防止球瓶倾倒的情况与使上述球瓶导件从上述球道退避的情况之间作切换,而且,还包括第二弹性变形部,其连结上述退避机构与上述球瓶导件,并且可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CN2008801013514A 2007-07-30 2008-07-29 保龄球瓶置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4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7442/07 2007-07-30
JP197440/07 2007-07-30
JP197441/07 2007-07-30
JP2007197440 2007-07-30
JP2007197443 2007-07-30
JP197443/07 2007-07-30
JP2007197442 2007-07-30
JP2007197441 2007-07-30
JP173751/08 2008-07-02
JP2008173751 2008-07-02
JP173749/08 2008-07-02
JP173750/08 2008-07-02
JP2008173752 2008-07-02
JP173752/08 2008-07-02
JP2008173750 2008-07-02
JP2008173749 2008-07-02
JP2008191243A JP2010029227A (ja) 2007-07-30 2008-07-24 ピンセッター
JP191243/08 2008-07-24
JP2008191242A JP2010029226A (ja) 2007-07-30 2008-07-24 ボーリング遊技装置
JP191240/08 2008-07-24
JP191241/08 2008-07-24
JP191242/08 2008-07-24
PCT/JP2008/063596 WO2009017127A1 (ja) 2007-07-30 2008-07-29 ピンセッ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312A CN101784312A (zh) 2010-07-21
CN101784312B true CN101784312B (zh) 2012-03-21

Family

ID=4252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13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4312B (zh) 2007-07-30 2008-07-29 保龄球瓶置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4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5722B3 (de) * 2010-09-16 2012-02-23 Pin Marketing S.L. Überlauftasche und Pin-Stellautomat mit einer solchen Überlauftasch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3673A (en) * 1986-02-10 1989-03-21 Patentverwertungs-Und Finanzierungsgesellschaft Serania Rapid loading an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for bowling pins
CN1099665A (zh) * 1993-06-21 1995-03-08 布伦瑞克保龄及桌球公司 具有使过剩木柱减至最少的保龄球木柱自动放置机
WO1995007119A1 (de) * 1993-09-11 1995-03-16 HÜHNE, Margarete Automatische pin- oder kegelaufstellmaschine
CN2205224Y (zh) * 1994-12-08 1995-08-16 韩铁生 保龄球自动垂直置瓶装置
CN2234291Y (zh) * 1995-08-15 1996-09-04 韩铁生 改进结构的保令球机
CN2312057Y (zh) * 1997-08-25 1999-03-31 成都市张力保龄球设备厂 保龄球设备分、送、储瓶装置
DE19960533A1 (de) * 1999-12-15 2001-07-26 Vollmer Werke Maschf Kegelzuführ- und -verteileinrichtung für eine seillose Kegelaufstellvorrichtung
JP2002113147A (ja) * 2000-10-10 2002-04-16 Nobuo Kikuchi ボウリング設備及びピンポジションセッティング制御装置
CN1478571A (zh) * 2002-05-21 2004-03-03 金正浩 用于保龄球和台球组合游戏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3673A (en) * 1986-02-10 1989-03-21 Patentverwertungs-Und Finanzierungsgesellschaft Serania Rapid loading an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for bowling pins
CN1099665A (zh) * 1993-06-21 1995-03-08 布伦瑞克保龄及桌球公司 具有使过剩木柱减至最少的保龄球木柱自动放置机
WO1995007119A1 (de) * 1993-09-11 1995-03-16 HÜHNE, Margarete Automatische pin- oder kegelaufstellmaschine
CN2205224Y (zh) * 1994-12-08 1995-08-16 韩铁生 保龄球自动垂直置瓶装置
CN2234291Y (zh) * 1995-08-15 1996-09-04 韩铁生 改进结构的保令球机
CN2312057Y (zh) * 1997-08-25 1999-03-31 成都市张力保龄球设备厂 保龄球设备分、送、储瓶装置
DE19960533A1 (de) * 1999-12-15 2001-07-26 Vollmer Werke Maschf Kegelzuführ- und -verteileinrichtung für eine seillose Kegelaufstellvorrichtung
JP2002113147A (ja) * 2000-10-10 2002-04-16 Nobuo Kikuchi ボウリング設備及びピンポジションセッティング制御装置
CN1478571A (zh) * 2002-05-21 2004-03-03 金正浩 用于保龄球和台球组合游戏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312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8881B1 (en) Crane game with prize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
KR100309355B1 (ko) 경화투출장치
CN101784312B (zh) 保龄球瓶置瓶机
CN1029268C (zh) 唱盘装置
US6267223B1 (en) Feeder for electronic chip components
TWI389720B (zh) Bowling machine
KR930010651B1 (ko) 보울링 핀 설치대의 핀 재설치 장치
JP4808930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
KR100831323B1 (ko) 용지픽업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TWI415657B (zh)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TWI415656B (zh) Bowling machine
KR101052694B1 (ko) 메달 게임기
JP2010029225A (ja) ピン回収機構
JP2010029227A (ja) ピンセッター
CN218797111U (zh) 一种布料装置及分筛系统
CN214518722U (zh) 一种缓冲器组件的油缸安装机构
CN213110061U (zh) 冻品托盘用分离装置
CN112007736B (zh) 一种降噪式立轴式冲击破碎制砂机
KR102542780B1 (ko) 커피캡슐 공급장치
CN212581023U (zh) 一种弹簧垫振动下料装置
JP3209269U (ja) ゴルフ練習機
JP4900802B2 (ja) 振動排出カセット
JP2561259Y2 (ja) 錠剤収納取出装置
JP4265802B2 (ja) 遊技機
JPH0529325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ゲー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4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4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