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1832B -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1832B
CN101781832B CN2010100426788A CN201010042678A CN101781832B CN 101781832 B CN101781832 B CN 101781832B CN 2010100426788 A CN2010100426788 A CN 2010100426788A CN 201010042678 A CN201010042678 A CN 201010042678A CN 101781832 B CN101781832 B CN 101781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connection block
dedusting
hol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42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1832A (zh
Inventor
陆德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0426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183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5032 priority patent/WO20110825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1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1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1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1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2Devices for removing lint or flu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立柱、电机、旋转机构、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第一气体通道及第二气体通道。旋转机构由电机驱动绕所述立柱转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对称设置在旋转机构上,第一气体通道及第二气体通道分别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及气源相连通。第一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在转动的同时以变化的轨迹上下摆动,将经第一及第二气体通道输送的压缩气体喷到机台的除尘部位而除尘。该除尘装置在除尘时既有在机台平面内的转动,又有在除尘部位的变轨迹上下摆动,可有效清理针织机机台的针舌槽、纱嘴固定圈及纱嘴配件等部位的内外纱毛,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用圓筒针织机的除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转动和摆动相结合的复合运动方式除尘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使用着各种类型的针织机,无论是哪种针织机,其在织造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纱毛,且纺织原料表面附着的纱毛也会在织造过程中散落,不断产生的纱毛如不及时清理,将会堆积在机器的针槽、送纱器、纱嘴等许多部位及布料表面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并造成加工布料的次点增多,而且也会污染针织机及周围环境,并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对于机台表面及纺织原料表面的除尘,现有针织机普遍采用多台风扇除尘方式,它是在一个旋转的环形框架上的不同位置间隔地装设有多台风扇,当环形框架旋转时,每台风扇只在特定的圆周内做二维旋转。这种二维旋转的除尘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类装置的除尘风扇多达6~8台,不仅占用了机台上方的大量空间,显得杂乱无章,且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噪音,并消耗了较多的电能。且由于不可能布设更多的风扇,而形成一些除尘死角,影响了除尘效果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在除尘时既有在机台平面内的转动,又有在除尘部位的变轨迹上下摆动,因而可有效清理针织机机台的针舌槽、纱嘴固定圈及纱嘴配件等部位的内外纱毛,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对整个机台的需除尘部位进行除尘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
立柱,其固定在机台中央,立柱上固定有轴套;
电机,其固定在与轴套相连的支架上;
旋转机构,其可转动地装设于立柱上的轴套外部,该旋转机构与电机相连,并由电机驱动绕所述立柱转动;
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它们对称设置在旋转机构上,并在与旋转机构同步旋转的同时以变化的轨迹上下摆动除尘;
第一气体通道及第二气体通道,它们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及轴套内,并分别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及气源相连通,且
当电机驱动旋转机构转动时,带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同步转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在转动的同时以变化的轨迹上下摆动,将经第一气体通道及第二气体通道输送的压缩气体喷到机台的除尘部位而除尘。
轴套套接于所述立柱上,并用螺钉与立柱固定,在轴套上端面设有两个与轴套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及第二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
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旋转筒体,其中,第一齿轮组设置在旋转筒体上端,并与电机连接;第二齿轮组设置在旋转筒体下端,并分别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连接,旋转筒体设于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之间。
第一齿轮组由第一主动齿轮及与之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构成,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为小齿轮,其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一从动齿轮为大齿轮,其固定在旋转筒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组由两个第二主动齿轮及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构成,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为小齿轮,它们分别装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的底部;固定齿轮为大齿轮,其置于旋转筒体下部,并与立柱固接。
旋转筒体包括外壳、上轴承及下轴承,在外壳内壁的中部形成有内凸的环形凸台,外壳上设有两个出气口,外壳通过装在凸台上下两侧的上轴承及下轴承与轴套可转动连接。
第一气体通道由外壳内壁上向内凹进所形成的第一环形气腔和由轴套上部的第一进气口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相接的第一气孔构成,所述第一环形气腔通过第二气孔与外壳上的出气口连通;第二气体通道由外壳内壁上向内凹进,且位置低于或高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而形成的第二环形气腔和由轴套上部的第二进气口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气腔相接的第三气孔构成,所述第二环形气腔通过第四气孔与外壳上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环形气腔的上下两侧和第二环形气腔的上侧分别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且在第二环形气腔的下侧装有第三密封圈,对环形气腔与气孔的结合部位进行密封。
第一摆动除尘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偏心推杆机构及第一摆动机构,其中,第一连接座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的外侧,在其外侧面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摆动机构和第二主动齿轮,在第一连接座内装有第一偏心推杆机构,该第一偏心推杆机构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连接并与第一摆动机构接触,所述第一摆动机构由第二主动齿轮所驱动的第一偏心推杆机构推动上下摆动。
第二摆动除尘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二偏心推杆机构及第二摆动机构,其中,第二连接座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上与第一连接座相对称的一侧,在第二连接座的外侧面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摆动机构和第二主动齿轮,在第二连接座内装有第二偏心推杆机构,第二偏心推杆机构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连接并与第二摆动机构接触,所述第二摆动机构由第二主动齿轮所驱动的第二偏心推杆机构推动上下摆动。
第一连接座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第一条形孔,在第一连接座靠内侧设有第一竖向轴孔,所述竖向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竖向轴孔连通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一偏心推杆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推杆及第一推杆座,其中,第一偏心轮一体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的轮轴上,并设于第一竖向轴孔内,第一推杆座是形状与第一连接座的竖向凹槽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第一推杆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一推杆座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一条形孔及第一定位孔固定;所述第一推杆活动穿置于所述第一推杆座的推杆孔内,其一端经所述第二条形孔与第一偏心轮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机构接触;所述第一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臂、气管和第一连接块,其中,气管连接于第一摆动臂的自由端,并折向外侧,其一端与喷气管连通,另一端用软管与旋转筒体上的出气口连通;第一连接块固接于第一摆动臂的内侧靠上端,且转动连接于固定在第一连接座上端的横轴上,第一摆动臂及第一连接块可绕所述横轴上下摆动。
第二连接座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第三条形孔,在第二连接座靠内侧设有第二竖向轴孔,所述竖向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竖向轴孔连通的第四条形孔;所述第二偏心推杆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轮、第二推杆及第二推杆座,其中,第二偏心轮一体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的轮轴上,并设于第二竖向轴孔内,第二推杆座是形状与第二连接座的竖向凹槽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第二推杆座与所述第三条形孔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第二推杆座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三条形孔及第二定位孔固定;第二推杆穿置于所述第二推杆座的推杆孔内,其一端经所述第四条形孔与第二偏心轮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机构接触;所述第二摆动机构包括第二摆动臂、气管及第二连接块,其中,第二摆动臂呈L形,其一条边与第二连接块固接,另一条边上装有气管,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于固定在第二连接座上端的横轴上,第二摆动臂及连接块可绕所述横轴上下摆动。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装置实现了在机台上方空间内的转动与摆动相结合的复合运动,其摆动除尘机构的变轨迹运动其更有利于机台的针槽、送纱器、纱嘴等部位的纱毛及灰尘的清理,且不留死角,提高了除尘效率,可有效保证纺织品质量。该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使机台上方更加整洁,且运行平稳,无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摆动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立体示意图,图5B为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摆动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为立体示意图,图6B为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图7A为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参阅图1~图3,本发明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包括立柱10、电机20、旋转机构30、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
所述立柱10由不锈钢管制成,其固定在机台100中央,立柱上固定有轴套11,如图4所示,该轴套11上端设有与外壳331的上部内孔相对应的外凸的环形边沿115,在轴套上端面设有两个凸出的第一进气口111及第二进气口112,该进气口111及第二进气口112与轴套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相连通。轴套11套接于所述立柱10上,并用螺钉与立柱固定。
如图3所示,电机20为步进电机,其固定在支架22上。支架22由连接环221和与之一体的连接板222构成,连接板222上设有连接孔2221。所述连接环221装在旋转机构30上部的轴套11上,并用螺钉与轴套11固定。电机20用螺钉固定在连接板222上,电机轴21穿过连接板222的连接孔2221延伸到连接板下部。
参见图1~图4,在立柱上的轴套11外部装有旋转机构30,该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31、第二齿轮组32及旋转筒体33。所述第一齿轮组31由第一主动齿轮311及与之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12构成,其中,第一主动齿轮311为小齿轮,其固接在电机轴21下端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12为大齿轮,其为环状体,该从动齿轮装在旋转筒体33顶部的环阶处,并用螺钉与旋转筒体33固定。所述第二齿轮组32由两个第二主动齿轮321、322及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323构成,其中,第二主动齿轮321、322为小齿轮,它们分别装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的底部,固定齿轮323为大齿轮,其置于旋转筒体33下部,并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与轴套11固接,因此,固定齿轮323本身并不转动,而是由两个第二主动齿轮321、322绕固定齿轮323啮合转动。
如图4,所述旋转筒体33包括外壳331、上轴承332及下轴承333。在外壳331内壁的中部形成有内凸的环形凸台3311,在所述环形凸台3311的上侧与轴套的环形边沿115之间装有上轴承332,在所述环形凸台3311的下侧装有下轴承333,外壳331通过所述上轴承332、下轴承333与轴套11可转动连接。外壳331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连通的出气口3312、3313。该旋转机构30由电机20驱动绕所述立柱10转动。电机20带动第一主动齿轮311及第一从动齿轮312转动,并由第一从动齿轮312带动旋转筒体33转动,旋转筒体33则带动第二主动齿轮321、322绕固定齿轮323转动,并由第二主动齿轮321、322带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转动并摆动除尘。
如图4所示,在所述旋转机构30及轴套11内设有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用于将来自气源(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输送到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为避免连接气源的软管70随旋转机构30转动而发生缠绕,该软管须连接在非转动构件上。为此,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1由设于转动的外壳331上的第一环形气腔3314和设于静止的轴套11上的第一气孔113构成,其中,第一气体通道51是在外壳331内壁上沿径向向内凹进,形成环绕整个圆周的环形气腔。第一气孔113是由轴套11上部的第一进气口111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相接而形成。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通过第二气孔3315与外壳331上的出气口3312连通,该第二气孔3315可设置在环形气腔3314上的任一位置。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2由设于转动的外壳331上的第二环形气腔3316和设于静止的轴套11上的第三气孔114构成,其中,第二环形气腔3316由外壳331内壁上向内凹进,形成环绕整个圆周的环形气腔,但第二环形气腔3316的位置须低于或高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使得两者的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第三气孔114由轴套11上部的第二进气口112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气腔3316相接而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气腔3316通过第四气孔3317与外壳331上的出气口3313连通。图4中,在第一环形气腔3314的上下两侧和第二环形气腔3316的上侧分别装有第一密封圈61、第二密封圈62,并且在第二环形气腔3316的下侧装有第三密封圈63,以防气体由环形气腔与气孔的结合部位泄漏。
如图1~图3所示,在旋转机构30外部对称地设有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所述第一摆动除尘机构结构如图5A、图5B所示,其包括第一连接座411、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及第一摆动机构413。所述第一连接座411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33的外侧。第一连接座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4111,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贯通槽壁内外的第一条形孔4112,用于调整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的上下位置。在第一连接座411靠内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座平行的第一竖向轴孔4113,用于装设第一偏心轮4121。在竖向凹槽4111底部设有第二条形孔4114,该第二条形孔与所述第一竖向轴孔4113连通,用于装设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所述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包括第一偏心轮4121、第一推杆4122及第一推杆座4123,其中,第一偏心轮4121为半圆柱状,其偏心且一体地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321的轮轴上,并置于第一竖向轴孔4113内。如图3,所述第一推杆座4123是形状与第一连接座的竖向凹槽4111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41231,第一推杆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4112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41232,第一推杆座4123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4111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调节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一条形孔4112及第一定位孔41232固定。所述第一推杆4122活动穿置于第一推杆座的推杆孔41231内,其一端经所述第二条形孔4114与第一偏心轮4121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机构413接触,使得当第一偏心轮4121随第二主动齿轮321转动时,第一偏心轮推动第一推杆4122向前移动,从而推动述第一摆动机构413摆动。所述第一摆动机构413包括第一摆动臂4131、气管4132和第一连接块4133,其中,气管4132为圆管,其垂直连接于第一摆动臂4131的自由端,很显然,气管与第一摆动臂之间的角度也可大于或小于90度。气管4132的一端与喷气管61连通,喷气管则一直延伸到机织边缘的除尘部位。气管4132的另一端设有一凸出于管外的接头41321,气管通过该接头用第一软管415与旋转筒体上的出气口3312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块4133是与第一连接座的竖向凹槽4111形状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第一连接块固接于第一摆动臂4131的内侧靠上端,第一连接块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横轴4115上,横轴4115则固定在第一连接座411上端。第一摆动臂4131为长度长于第一连接块4133,宽度与第一连接座411相同的条形块状体,其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调节其上下位置的通孔41311,通过调整其上下位置可调节摆动角度。位置确定后用螺钉经通孔41311将第一连接块4133与第一摆动臂4131固定,且第一摆动臂置于第一连接座411外侧。该第一摆动臂4131及第一连接块4133可在第一推杆4122推动下绕横轴4115向上转动,当第一推杆4122向前移动到位时,第一摆动臂4131到达了最高点,此时,第一摆动臂4131靠其重力向下摆动,而回复到与第一连接座411平行的位置,然后开始另一次上下摆动。
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结构如图6A、图6B所示,其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结构基本相同。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座421、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及第二摆动机构423,其中,第二连接座421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33上与第一连接座411相对称的一侧。第二连接座421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4211,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第三条形孔4212,在第二连接座421靠内侧设有第二竖向轴孔4213,所述竖向凹槽4211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竖向轴孔4213连通的第四条形孔4214。所述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包括第二偏心轮4221、第二推杆4222及第二推杆座4223,其中,第二偏心轮4221一体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322的轮轴上,并设于第二竖向轴孔4213内。第二推杆座4223是形状与第二连接座的竖向凹槽4211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42231,第二推杆座4223与所述第三条形孔4212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42232,第二推杆座4223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4211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三条形孔4212及第二定位孔42232固定。所述第二推杆4222活动地穿置于所述第二推杆座的推杆孔42231内,其一端经所述第四条形孔4214与第二偏心轮4221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机构423接触。所述第二摆动机构423包括第二摆动臂4231、气管4232及第二连接块4233,其中,第二摆动臂4231呈L形,但并不局限于L形,其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调节其上下位置的通孔42311。位置确定后用螺钉经通孔42311将第二连接块4233与第二摆动臂4231的一条边固定,第二摆动臂的另一条边上穿置有气管4232,该气管4232的一端用第二软管425与旋转筒体上的出气口3313连通,另一端则与延伸至除尘部位的喷气管62连通。第二连接块4233转动连接于固定在第二连接座421上端的横轴4215上,第二摆动臂4231及连接块4233可绕所述横轴4215上下摆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动齿轮321、322与固定齿轮323的齿数分别为奇数19和偶数104,使得当第二主动齿轮321、322每转动一圈时,其与第一偏心轮4121、第二偏心轮4221的接触部位不同,因而由第一偏心轮4121、第二偏心轮4221将第一推杆4122、第二推杆4222推出的距离也不同,导致第一摆动臂4131、第二摆动臂4231每次上下摆动的运行轨迹亦不同,这样可以充分地将各个部位的纱毛清理干净。
本发明的喷气除尘装置工作原理可参考图7A、图7B加以说明。当启动电机后,装在电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11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12及旋转筒体33转动。装在旋转筒体33上的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在与旋转筒体33同步转动的同时,由装在旋转筒体33下部的两个第二主动齿轮321、322带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将第一偏心轮4121、第二偏心轮4221的旋转运动变为第一推杆4122、第二推杆4222的直线运动,推动第一摆动臂4131、第二摆动臂4231向上摆动,边摆动边将由气源经第一气体通道51、第二气体通道52、第一软管415、第二软管425、气管4132、4232输送的压缩空气经连接在两气管输出端的喷气管喷到机台100边缘的除尘部位而除尘。当第一推杆4122、第二推杆4222向前移动到位时,第一摆动臂4131、第二摆动臂4231到达了最高点,此时,第一摆动臂4131和第二摆动臂4231靠其重力向下摆动,并将第一推杆4122、第二推杆4222推回到原位,第一摆动臂4131和第二摆动臂4231则回复到与第一连接座411、第二连接座421平行的位置,然后开始另一次上下摆动。

Claims (10)

1.一种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立柱(10),其固定在机台(100)中央,立柱上固定有轴套(11);
电机(20),其固定在与轴套(11)相连的支架(22)上;
旋转机构(30),其可转动地装设于立柱上的轴套(11)外部,该旋转机构与电机(20)相连,并由电机(20)驱动绕所述立柱(10)转动;
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它们对称设置在旋转机构(30)上,并在与旋转机构(30)同步旋转的同时以变化的轨迹上下摆动除尘;
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它们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30)及轴套(11)内,并分别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及气源相连通,且
当电机(20)驱动旋转机构(30)转动时,带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同步转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在转动的同时以变化的轨迹上下摆动,将经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输送的压缩气体喷到机台(100)的除尘部位而除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1)套接于所述立柱(10)上,并用螺钉与立柱固定,在轴套上端面设有两个与轴套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51)及第二气体通道(52)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11)及第二进气口(1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0)包括第一齿轮组(31)、第二齿轮组(32)及旋转筒体(33),其中,第一齿轮组(31)设置在旋转筒体(33)上端,并与电机(20)连接;第二齿轮组(32)设置在旋转筒体(33)下端,并分别与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连接,旋转筒体(33)设于第一齿轮组(31)、第二齿轮组(32)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31)由第一主动齿轮(311)及与之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12)构成,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11)为小齿轮,其装在电机(20)的电机轴(21)上,第一从动齿轮(312)为大齿轮,其固定在旋转筒体(33)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组(32)由两个第二主动齿轮(321、322)及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323)构成,所述第二主动齿轮(321、322)为小齿轮,它们分别装在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及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的底部;固定齿轮(323)为大齿轮,其置于旋转筒体(33)下部,并与立柱(10)固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体(33)包括外壳(331)、上轴承(332)及下轴承(333),在外壳(331)内壁的中部形成有内凸的环形凸台(3311),外壳(331)上设有两个出气口(3312、3313),外壳(331)通过装在凸台(3311)上下两侧的上轴承(333)及下轴承(334)与轴套(11)可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1)由外壳(331)内壁上向内凹进所形成的第一环形气腔(3314)和由轴套(11)上部的第一进气口(111)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相接的第一气孔(113)构成,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通过第二气孔(3315)与外壳(331)上的出气口(3312)连通;第二气体通道(52)由外壳(331)内壁上向内凹进,且位置低于或高于所述第一环形气腔(3314)而形成的第二环形气腔(3316)和由轴套(11)上部的第二进气口(112)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气腔(3316)相接的第三气孔(114)构成,所述第二环形气腔(3316)通过第四气孔(3317)与外壳(331)上的出气口(3313)连通,第一环形气腔(3314)的上下两侧和第二环形气腔(3316)的上侧分别装有第一密封圈(61)、第二密封圈(62),且在第二环形气腔(3316)的下侧装有第三密封圈(63),对环形气腔与气孔的结合部位进行密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除尘机构(41)包括第一连接座(411)、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及第一摆动机构(413),其中,第一连接座(411)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33)的外侧,在其外侧面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摆动机构(413)和第二主动齿轮(321),在第一连接座(411)内装有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该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321)连接并与第一摆动机构(413)接触,所述第一摆动机构(413)由第二主动齿轮(321)所驱动的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推动上下摆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除尘机构(42)包括第二连接座(421)、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及第二摆动机构(423),其中,第二连接座(421)为块状体,其沿轴向固定于旋转筒体(33)上与第一连接座(411)相对称的一侧,在第二连接座的外侧面和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二摆动机构(423)和第二主动齿轮(322),在第二连接座(421)内装有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322)连接并与第二摆动机构(423)接触,所述第二摆动机构(423)由第二主动齿轮(322)所驱动的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推动上下摆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411)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4111),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第一条形孔(4112),在第一连接座(411)靠内侧设有第一竖向轴孔(4113),所述竖向凹槽(4111)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竖向轴孔(4113)连通的第二条形孔(4114);所述第一偏心推杆机构(412)包括第一偏心轮(4121)、第一推杆(4122)及第一推杆座(4123),其中,第一偏心轮(4121)一体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321)的轮轴上,并设于第一竖向轴孔(4113)内,第一推杆座(4123)是形状与第一连接座的竖向凹槽(4111)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41231),第一推杆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4112)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41232),第一推杆座(4123)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4111)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一条形孔(4112)及第一定位孔(41232)固定;所述第一推杆(4122)活动穿置于所述第一推杆座的推杆孔(41231)内,其一端经所述第二条形孔(4114)与第一偏心轮(4121)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机构(413)接触;所述第一摆动机构(413)包括第一摆动臂(4131)、气管(4132)和第一连接块(4133),其中,气管(4132)连接于第一摆动臂(4131)的自由端,并折向外侧,其一端与喷气管(414)连通,另一端用软管(415)与旋转筒体上的出气口(3312)连通;第一连接块(4133)固接于第一摆动臂(4131)的内侧靠上端,且转动连接于固定在第一连接座(411)上端的横轴(4115)上,第一摆动臂(4131)及第一连接块(4133)可绕所述横轴(4115)上下摆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421)靠外侧设有竖向凹槽(4211),在该竖向凹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第三条形孔(4212),在第二连接座(421)靠内侧设有第二竖向轴孔(4213),所述竖向凹槽(4211)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竖向轴孔(4213)连通的第四条形孔(4214);所述第二偏心推杆机构(422)包括第二偏心轮(4221)、第二推杆(4222)及第二推杆座(4223),其中,第二偏心轮(4221)一体形成于第二主动齿轮(322)的轮轴上,并设于第二竖向轴孔(4213)内,第二推杆座(4223)是形状与第二连接座的竖向凹槽(4211)相对应的条形块状体,其中央设有贯通的推杆孔(42231),第二推杆座(4223)与所述第三条形孔(4212)相对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42232),第二推杆座(4223)活动地置于所述竖向凹槽(4211)内,其可上下移动以调整位置,到位后用螺钉经第三条形孔(4212)及第二定位孔(42232)固定;第二推杆(4222)穿置于所述第二推杆座的推杆孔(42231)内,其一端经所述第四条形孔(4214)与第二偏心轮(4221)接触,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机构(423)接触;所述第二摆动机构(423)包括第二摆动臂(4231)、气管(4232)及第二连接块(4233),其中,第二摆动臂(4231)呈L形,其一条边与第二连接块(4233)固接,另一条边上装有气管(4232),第二连接块(4233)转动连接于固定在第二连接座(421)上端的横轴(4215)上,第二摆动臂(4231)及第二连接块(4233)可绕所述横轴(4215)上下摆动。
CN2010100426788A 2010-01-08 2010-01-08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Active CN101781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426788A CN101781832B (zh) 2010-01-08 2010-01-08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PCT/CN2010/075032 WO2011082577A1 (zh) 2010-01-08 2010-07-07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426788A CN101781832B (zh) 2010-01-08 2010-01-08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1832A CN101781832A (zh) 2010-07-21
CN101781832B true CN101781832B (zh) 2011-12-28

Family

ID=4252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426788A Active CN101781832B (zh) 2010-01-08 2010-01-08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1832B (zh)
WO (1) WO20110825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923B (zh) * 2014-03-03 2016-06-08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可正反向旋转的针织机喷气除尘装置
WO2015131318A1 (zh) * 2014-03-03 2015-09-11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可正反向旋转的针织机喷气除尘装置
WO2016058150A1 (zh) * 2014-10-16 2016-04-21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可适应企业个性化需求的针织机喷气除尘控制装置
WO2018132946A1 (zh) * 2017-01-17 2018-07-26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速及可变换除尘角度的节能型织机中段除尘装置
CN108729010A (zh) * 2018-07-13 2018-11-02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可升降并可变换旋转角度的针织机除尘装置
CN111375599A (zh) * 2018-12-27 2020-07-07 邯郸市复兴区宏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计算机主机除尘装置
CN110042549B (zh) * 2019-05-22 2024-02-27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升降式360度清扫的节能型除尘放卷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197Y (zh) * 1995-05-12 1997-02-26 蔡基财 防圆型针织机导沟棉屑累积的结构
CN1179485A (zh) * 1996-07-03 1998-04-22 艾伦达尔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阻止圆型针织机的针织元件上纤维屑和碎屑聚集的装置
CN2428497Y (zh) * 2000-07-10 2001-05-02 陈程灏 一种圆编织机的往复旋转式喷风装置
CN1908272A (zh) * 2005-08-01 2007-02-07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单面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系统
CN201598405U (zh) * 2010-01-08 2010-10-06 陆德泉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5136A (en) * 1982-12-07 1985-03-19 Tsay Jiann T Dust blower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5469718A (en) * 1994-10-13 1995-11-28 Alandale Industries, Inc. Debris cleaning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and like textile machines
US5509281A (en) * 1995-02-22 1996-04-23 Tsay; Jiann-Ting Dust blower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JPH0921043A (ja) * 1995-07-03 1997-01-21 Gunze Ltd 丸編機用の防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197Y (zh) * 1995-05-12 1997-02-26 蔡基财 防圆型针织机导沟棉屑累积的结构
CN1179485A (zh) * 1996-07-03 1998-04-22 艾伦达尔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阻止圆型针织机的针织元件上纤维屑和碎屑聚集的装置
CN2428497Y (zh) * 2000-07-10 2001-05-02 陈程灏 一种圆编织机的往复旋转式喷风装置
CN1908272A (zh) * 2005-08-01 2007-02-07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单面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系统
CN201598405U (zh) * 2010-01-08 2010-10-06 陆德泉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2577A1 (zh) 2011-07-14
CN101781832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1832B (zh)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CN103789923A (zh) 可正反向旋转的针织机喷气除尘装置
CN107233058A (zh) 商业用玻璃杯清洗装置
CN108147063A (zh) 一种工厂用摆动式输送带表面清扫装置
CN207507806U (zh) 可清理筛网的圆形振动筛
CN201598405U (zh) 针织机的旋转式变轨迹摆动喷气除尘装置
EP1937423B1 (en) Parts washer
CN113680769A (zh) 一种汽车智能清洁设备
CN107952714A (zh) 一种圆柱形工件的螺纹腔清洁装置
CN109629157A (zh) 一种纺织布料一体化加工设备
CN205813527U (zh) 一种蔬菜清洗装置
CN209955955U (zh) 一种自动摆动的旋转高压冲洗装置及洗车机
CN109078950A (zh) 一种环保药剂瓶自动清洗机器人
CN203795101U (zh) 可正反向旋转的针织机喷气除尘装置
CN201409413Y (zh) 悬臂式旋转挤空装置及其挤空辊
CN111633658A (zh) 一种机械臂和围档清洗设备
CN112899942A (zh) 一种振动式纺织材料冲洗装置
CN105805253B (zh) 一种适用于泥渣冲洗设备的双轴摆动减速器
CN218673337U (zh) 一种回转式ggh换热器冲洗装置
CN215148195U (zh) 一种可拆卸式的喷砂机喷嘴
CN216631712U (zh) 一种产品清洗滚刷机
KR101872152B1 (ko) 산업용 세척기의 오일제거장치
CN220863264U (zh) 一种开水器壳开孔固定夹具
CN215695790U (zh) 一种用于油渣分离的旋振筛
CN208373796U (zh) 清洗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