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0818B - 旋转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0818B
CN101780818B CN 201010004203 CN201010004203A CN101780818B CN 101780818 B CN101780818 B CN 101780818B CN 201010004203 CN201010004203 CN 201010004203 CN 201010004203 A CN201010004203 A CN 201010004203A CN 101780818 B CN101780818 B CN 101780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upport
housing
rotation sensor
pivoting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0042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0818A (zh
Inventor
佐藤晃平
位田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80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0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0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传感器(1),包括检测主体(2)、线圈(31)、检测电路(32)、壳体(4)以及枢转螺栓(5)。所述线圈(31)与所述检测电路(32)用于替代常规的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旋转传感器(1)还包括枢转螺栓(5),所述枢转螺栓(5)穿过所述壳体(4)的支承孔(423)旋拧到枢转螺栓(71)的螺纹孔中,使得所述检测主体(2)介于所述壳体(4)和支架(8)的柄部(80)之间。

Description

旋转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旋转传感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附接到枢转机构的旋转传感器,其中该枢转机构包括两轮车的支架(撑脚架)的带有螺纹部的枢转螺栓、以及两轮车的主体部件,该主体部件具有沿平行于枢转螺栓的方向设置的突起。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传统的附接到两轮车的枢转机构的旋转传感器1a(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文献No.2004-231094)。该传感器1a包括:壳体4a;内转子,该内转子以可旋转的方式置于壳体4a中;静触头,该静触头固定于壳体4a;以及动触头,该动触头固定于内转子。如图1所示,当支架(撑脚架)8处于竖向位置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不接触,并且传感器1a不激活指示器。当支架8处于水平位置时,动触头接触静触头,并且传感器1a激活指示器。即,壳体4a的保持器44保持主体部件72的突起721,从而使壳体4a相对于主体部件72固定,但壳体4a中的内转子根据支架8的运动(转动)而旋转。因此,动触头可以接触静触头或者与静触头分离。此外,螺旋拉簧82附接在突起721和支架8的挂钩81之间。
然而,由于旋转传感器1a具有静触头和动触头,所以需要壳体4a的气密性增强以保护这些触头。出于该原因,期望用密封材料(如油封)来密封壳体4a,但是旋转传感器1a包括内转子,因此密封材料会因为内转子的旋转而磨耗。这种磨耗损伤壳体4a的气密性,并导致接触故障。
图2和图3示出了不带有静触头和动触头的传统的旋转传感器1b。该传感器1b包括检测主体2b、固定于主体部件72b的壳体4b、以及置于壳体4b中的线圈31,并且不具有静触头和动触头。在这种传感器1b中能够避免接触失灵。
然而,在传感器1b中,需要用枢转螺栓71将检测主体2b固定到支架8的柄部80上,因此,在将检测主体2b固定到柄部80之前,必须将壳体4b固定于主体部件72b。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传感器,该旋转传感器能够避免接触故障并且附接于支架所耦接的枢转机构。
本发明的旋转传感器附接于枢转机构。该机构包括两轮车的支架的带有螺纹孔的枢转螺栓以及两轮车的主体部件,该主体部件具有沿平行于枢转螺栓的方向设置的突起。旋转传感器包括检测主体、线圈、检测电路以及壳体。检测主体具有导电性并固定于支架的柄部。线圈定位成根据与检测主体的位置关系而改变其电感。检测电路构造成基于线圈的电感而检测支架的方向。壳体容纳线圈和检测电路。壳体还形成为具有支承孔以及保持器,该支承孔设置在枢转螺栓的轴线上,保持器用于保持突起以停止壳体绕枢转螺栓相对于主体部件的旋转。旋转传感器还包括枢转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感器包括的枢转螺栓经支承孔旋拧到枢转螺栓的螺纹孔中(与该螺纹孔接合),使得检测主体介于壳体和支架的柄部之间,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容纳主体和平板形盖,并且所述线圈设置成使得所述线圈的端面能够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平板形盖面对所述检测主体,其中所述端面与所述检测主体隔开的距离对应于所述盖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线圈和检测电路用于替代静触头和动触头。此外,旋转传感器能够容易地附接到支架所耦接的枢转机构。即,能够通过使螺栓穿过支承孔接合枢转螺栓的螺纹孔使得主体介于壳体和柄部之间而将旋转传感器附接到枢转机构上。因此,能够避免接触故障,并且旋转传感器能够附接到支架所耦接的枢转机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枢转螺栓包括带有凸缘的头部,用于将壳体固定在凸缘和支架的柄部之间。检测主体还包括平板元件和弯曲元件。平板元件具有通孔,枢转螺栓插入到该通孔中。弯曲元件从平板元件伸出以接触支架的柄部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主体是支架的柄部的升高的脊状部,并邻近于枢转螺栓的头部。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空腔以及O形环。枢转螺栓的头部置于空腔中。O形环介于枢转螺栓的头部与空腔的底部之间,并且与壳体弹性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被O形环的弹力推到检测主体上,从而能够限制壳体相对于检测主体的跳动运动以及由该运动造成的错误检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包围全部或部分检测主体的圆筒形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诸如泥土的异物侵入壳体和检测主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弯曲元件包括两个弯曲元件,所述两个弯曲元件沿垂直于支架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分别与支架的柄部的两侧接触。所述两个弯曲元件之一还与支架的柄部的底端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检测主体能够始终以正确的定向固定于支架的柄部。
附图说明
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旋转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另一种传统的旋转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传感器;
图5和图6示出了图4的旋转传感器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旋转传感器的各部件相对于枢转机构的各个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旋转传感器的检测主体的示意图;
图9是带有旋转传感器的对比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4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传感器1。该旋转传感器1附接到如图7所示的枢转机构7。该机构7包括两轮车(如两轮摩托车)的支架(撑脚架)8的枢转螺栓71,以及两轮车的主体部件72。支架8具有柄部80,该柄部是各形成有孔(未示出)的两叉元件801、802。
枢转螺栓71是带有螺纹孔的枢转螺栓,并且由形成有螺纹孔的头部711、杆部(枢轴)712以及螺纹部713形成。在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螺纹孔形成于头部711和杆部712处。
主体部件72例如为由导电材料(金属板)制成的平板形托架,并包括枢转螺栓71插入其中的孔(未示出)、以及沿平行于枢转螺栓71的方向设置的突起(如销钉或挂钩)721。如图7和图8所示,枢转螺栓71的螺纹部713旋拧到螺母70中,其中螺栓71插入到支架8的柄部80的两个孔以及主体部件72的孔中。
如图4至图7所示,旋转传感器1包括检测主体2、印刷电路组件3、壳体4、枢转螺栓5以及O形环6。
检测主体2具有导电性并且固定于支架8的柄部80。例如,主体2通过冲压和挤压导电材料(金属板)而制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主体2包括具有通孔21的平板元件20、以及弯曲元件22和23,所述弯曲元件22和23从平板元件20的两端201和202伸出以分别接触支架8的柄部80的两侧。端部201和202的其中之一(端部202)具有覆盖双叉元件801和802其中之一(元件801)的拐角的形状(如四分之一圆),并包括待检测的表面,该表面位于元件801其中之一上方。弯曲元件22和23沿垂直于支架8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分别接触元件801的两侧。弯曲元件22和23其中之一(弯曲元件23)从端部202的边缘延伸,并且还与支架8的柄部80的底端(具体为元件801的底端801a)接触。
在图9的对比例中,检测主体2c具有弯曲元件22和23c,但弯曲元件22和23c均不接触支架8的柄部80的底端。因此,检测主体2c可能以错误的定向固定于支架8的柄部8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弯曲元件23接触元件801的侧面和底端,因此检测主体2总能以正确的定向固定于支架8的柄部80。
如图5至图7所示,印刷电路组件3例如包括线圈31、检测电路32、以及印刷电路板30,线圈31和电路32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30上。线圈31定位为根据与检测主体2的位置关系而改变其电感。在图6的示例中,线圈31设置成使得线圈31的端面能够穿过壳体4的平板形盖40面对检测主体2,其中端面与其隔开的距离对应于盖40的厚度。例如,线圈31和检测主体2(具体为上述待检测的表面)设置成当支架8处于水平位置时彼此面对。检测电路32例如是IC(集成电路)并构造成基于线圈31的电感而检测支架8的方向。印刷电路板30呈盘形并具有中央孔。
壳体4具有绝缘性并且除了包括盖40外还包括容纳主体41。例如,壳体4由绝缘材料(合成树脂)制成。盖40呈具有中央孔的盘形。
容纳主体41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罩42、连接器43以及保持器44。圆筒形罩42用于容纳线圈31和检测电路32,即印刷电路组件3,并且包括包围全部或部分检测主体2的圆筒形部分420。在图6的示例中,圆筒形部分420包围主体2的大部分。因此,能够防止诸如泥土的异物侵入壳体4和检测主体2之间。
罩42的外底部形成有空腔421,枢转螺栓5的头部51置于该空腔中,而内底部形成有管状突起422,该管状突起422具有设置在枢转螺栓5的轴线上的支承孔423。管状突起422插入到印刷电路板30的中央孔中直到突起422的根部,使得线圈31和检测电路32设置在圆筒形罩42的敞开侧。在图6的示例中,印刷电路板30与绕突起422的根部形成的环形隆起相接触。突起422的端面也插入到盖40的中央孔中。在图6的示例中,盖40与从突起422的端面向后形成的外部槽相接触,使该端面从盖40的中央孔略向外伸出。油脂被施加到突起422的端面和检测主体2之间的滑动表面上,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在示例中,印刷电路组件3通过热熔接(粘接)固定到圆筒形罩42,而盖40通过激光焊接(粘接)固定到罩42。
连接器43包括电连接到印刷电路组件3的输出端的输出端子(未示出)。这些输出端子与电线(输出线)电连接。保持器44包括两个保持元件441和442,并用于借助所述保持元件保持突起721,以停止壳体4绕枢转螺栓71相对于主体部件72旋转。在图4的示例中,保持元件441和连接器43形成在一起。
枢转螺栓5是具有凸缘的枢转螺栓,并且包括形成有凸缘510的头部51、杆部(枢轴)52以及螺纹部53。凸缘510用于将壳体4固定在凸缘510和支架8的柄部8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螺栓5穿过支承孔423和检测主体2的通孔21旋拧到枢转螺栓71的螺纹孔中,使得检测主体2介于壳体4与支架8的柄部80(具体为螺栓71的头部711)之间。
O形环6具有弹性并且介于枢转螺栓5的头部51(具体为凸缘510)与壳体4的空腔421的底部之间。O形环6由诸如合成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O形环6被置于绕支承孔423形成在圆筒形罩42的空腔421中的环形槽421a中,使得O形环6的一部分从槽421a中伸出。即,O形环6的厚度大于槽421a的深度。因此,壳体4被O形环6的弹力推到检测主体2上,从而能够限制壳体4相对于检测主体2的跳动运动以及由该运动造成的错误检测。
在本发明中,旋转传感器1能够容易地附接到枢转机构7上,其中支架8借助枢转螺栓71和螺母70而耦接到该枢转机构7。即,能够通过使螺栓5穿过支承孔423和检测主体2的通孔21接合枢转螺栓71的螺纹孔21使得主体2介于壳体4和支架8的柄部80之间而将旋转传感器1附接到枢转机构7上。此外,由于旋转传感器1位于支架8的柄部80上,所以不需要在主体部件72上确保旋转传感器1的安装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检测主体2A是支架8的柄部80(具体为元件801)的升高的脊状部,并邻近于枢转螺栓71的头部711。例如,升高的脊状部形成于柄部80的绕头部711的拐角(具体为元件801的端部拐角)处。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图10的旋转传感器包括支架8的一部分,即升高的脊状部。
虽然已经参照某些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许多种变型和改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本质思想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旋转传感器,所述旋转传感器附接到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包括两轮车的支架的带有螺纹孔的枢转螺栓以及所述两轮车的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枢转螺栓的方向设置的突起,
其中,所述旋转传感器包括:
检测主体,所述检测主体具有导电性并且固定到所述支架的柄部;
线圈,所述线圈定位成根据与所述检测主体的位置关系而改变所述线圈的电感;
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构造成基于所述线圈的电感而检测所述支架的方向;以及
壳体,所述线圈和所述检测电路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形成为具有支承孔和保持器,所述支承孔设置在所述枢转螺栓的轴线上,所述保持器用于保持所述突起以停止所述壳体绕所述枢转螺栓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的旋转;
其中,所述旋转传感器还包括枢转螺栓,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感器包括的所述枢转螺栓穿过所述支承孔旋拧到所述螺纹孔中使得所述检测主体介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之间,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容纳主体和平板形盖,并且
所述线圈设置成使得所述线圈的端面能够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平板形盖面对所述检测主体,其中所述端面与所述检测主体隔开的距离对应于所述盖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感器,
其中,旋拧到所述螺纹孔中的所述枢转螺栓包括带有凸缘的头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之间,
其中,所述检测主体包括:
平板元件,所述平板元件具有通孔,旋拧到所述螺纹孔中的所述枢转螺栓插入到所述通孔中;以及
弯曲元件,所述弯曲元件从所述平板元件伸出以接触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感器,其中,所述检测主体是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的升高的脊状部,并且所述检测主体邻近于带有螺纹孔的所述枢转螺栓的头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传感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空腔,旋拧到所述螺纹孔中的所述枢转螺栓的头部置于所述空腔中;以及
O形环,所述O形环介于旋拧到所述螺纹孔中的所述枢转螺栓的所述头部与所述空腔的底部之间,并且与所述壳体弹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传感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围绕全部或部分所述检测主体的圆筒形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传感器,
其中,所述弯曲元件包括两个弯曲元件,所述两个弯曲元件沿垂直于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分别与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的两侧接触,
其中,所述两个弯曲元件之一还与所述支架的所述柄部的底端接触。
CN 201010004203 2009-01-16 2010-01-14 旋转传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0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7939 2009-01-16
JP2009007939A JP5081171B2 (ja) 2009-01-16 2009-01-16 ロータリ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0818A CN101780818A (zh) 2010-07-21
CN101780818B true CN101780818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52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0042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0818B (zh) 2009-01-16 2010-01-14 旋转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81171B2 (zh)
CN (1) CN1017808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6855B2 (ja) * 2010-12-13 2015-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センサ
JP2012128985A (ja) * 2010-12-13 2012-07-05 Panasonic Corp ロータリセンサ
JP5570454B2 (ja) * 2011-02-15 2014-08-13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JP6277668B2 (ja) * 2013-02-14 2018-02-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レバー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工具
CN104015865B (zh) * 2014-06-23 2016-03-30 天津柯迪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车梯传感器固定装置
IN2014MU02141A (zh) * 2014-07-02 2015-04-24 Star Engineers I Pvt Ltd
JP6314119B2 (ja) * 2015-10-02 2018-04-18 日本クリンゲージ株式会社 浮力式液面計用指示器
CN109050762B (zh) * 2018-09-20 2024-04-12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3875U (zh) * 1985-09-10 1986-06-18 第二汽车制造厂 带角速度测量装置的测力方向盘
CN1657878A (zh) * 2004-02-20 2005-08-2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9344A (ja) * 1991-09-14 1993-04-30 Omron Corp リミツトスイツチ
JPH0574271A (ja) * 1991-09-14 1993-03-26 Omron Corp リミツトスイツチ
JP4833808B2 (ja) * 2006-01-12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スタンドスイッチ
JP5007103B2 (ja) * 2006-11-20 2012-08-22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71403A (ja) * 2006-12-12 2008-07-24 Koyo Electronics Ind Co Ltd 無線出力センサ、近接センサ、加工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JP4801580B2 (ja) * 2006-12-25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3875U (zh) * 1985-09-10 1986-06-18 第二汽车制造厂 带角速度测量装置的测力方向盘
CN1657878A (zh) * 2004-02-20 2005-08-2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30314A 2008.06.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81171B2 (ja) 2012-11-21
JP2010163093A (ja) 2010-07-29
CN101780818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0818B (zh) 旋转传感器
US20200333192A1 (en) Sensor unit and energy storage module
KR101639097B1 (ko) 액면검출장치
KR101798744B1 (ko) 액면 검출 장치
US20120266670A1 (en) Liquid level detection device
US20120285240A1 (en) Liquid level detection apparatus
JP5314475B2 (ja) ロータリセンサ
JP2005010047A (ja) 液面検出装置
US9435678B2 (en) Liquid level detection device
US6978678B2 (en) Pressure sensor
JP2006220561A (ja) 液面検出装置
JP2014202624A (ja)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一体型電流センサ
JP5223269B2 (ja) 液面検出器
CN203798419U (zh) 液位传感器
US20150260564A1 (en) Sensor
JP2008185334A (ja) 圧力センサ
US20150330827A1 (en) Level sensor assembly
CN109642658B (zh) 非接触式抑制器开关
JP5190657B2 (ja) 流体圧機器における位置検出スイッチ取付機構
JP5019044B2 (ja) 液面検出装置
CN107735663A (zh) 车轮松动传感器
JP4254715B2 (ja) 液面検出装置
KR101597130B1 (ko) 비대칭 스프링 연결체가 구비된 압력센서
JP5284741B2 (ja)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ユニット
JP2017138268A (ja) 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15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