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9569A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69569A CN101769569A CN200910126392A CN200910126392A CN101769569A CN 101769569 A CN101769569 A CN 101769569A CN 200910126392 A CN200910126392 A CN 200910126392A CN 200910126392 A CN200910126392 A CN 200910126392A CN 101769569 A CN101769569 A CN 1017695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uman body
- signal
- air conditioner
- sen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为了便于区分室内热源中的人体和人体误认因素,并为了便于区分室内热源中的人体,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排出调和空气的排出驱动单元;对规定区域进行旋转扫描而输出关于热源的辐射热的数据的传感器模块;基于上述数据和已储存的以前的数据而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并将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根据能量级别获得人体信息,以此控制上述排出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于检测室内热源中的人体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是用于根据用途和目的将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最合适的状态的家用电器。例如,在夏天,将室内调节成凉快的冷气状态;在冬天,将室内调节成温暖的暖气状态,另外,调节室内的湿度,并将室内的空气调节成舒适的清洁状态。这样,随着如空调机这样的生活便利产品的逐渐推广和使用,消费者要求高能效和便于提高性能以及使用的产品。
这种空调机分为:分别被分离成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型空调机;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成一个装置的一体型空调机;以能够安装在墙上的方式构成的壁挂型空调机以及画框型空调机;以能够竖立在客厅内的方式构成的细长型空调机;以能够驱动一个室内机的容量构成且以能够用于如一般家庭那样较窄的地方的方式构成的单体型空调机;为了能够在公司或者饮食店中使用而以非常大的容量构成的中大型空调机;以能够充分驱动多个室内机的容量构成的混合型空调机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检测室内热源中的人体的空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包括:排出驱动单元,其排出调和空气;传感器模块,其对规定区域进行旋转扫描而输出关于热源的辐射热的数据;控制单元,其基于上述数据和已储存的以前的数据而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并将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根据能量级别获得人体信息,以此控制上述排出驱动单元。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随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参考以下附图,将变得更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构成的简要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传感器模块的旋转识别区域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功能块图。
图7至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传感器模块所检测到的第一辐射信号的波形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传感器模块所检测到的第二辐射信号的波形图。
图11是表示对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进行采样的第一、第二数据的采样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第一、第二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的观测变化量信号的波形图。
图13是以能量级别划分图12所示的观测变化量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实施例,可以存在多个,但在下面对最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构成的简要构成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可适用于立式空调机、壁挂型空调机以及吊顶型空调机等中的任一种情况,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立式空调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以及图2,本空调机10包括室内机20和室外机30,室内机20和室外机30通过制冷剂管道相连接。
在此,在室内机20上安装有探测热源的辐射热而输出上述热源的辐射信号的传感器模块40。
如图1所示,虽然传感器模块40安装在室内机20的上端外部,但也可以安装在室内机20的上端内部。
在此,传感器模块40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线传感器。
室内机20包括: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21;提高室内热交换器21的效率并且使室内空气进行循环的室内鼓风机(未图示)。
室外机30包括: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31;压缩制冷剂的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将从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排出的制冷剂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31和室内热交换器21的四通阀36;对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供应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储压器38;配置在变频压缩机34和四通阀36之间,并对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油进行分离的油分离装置。
四通阀36为了驱动用于上述空调机的冷气以及暖气运行的冷/暖气循环,而转换制冷剂的流向,将从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排出的制冷剂供应给室外热交换器31或者室内热交换器21。
储压器38接受从四通阀36排出的制冷剂的供应而向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只供应气体状态的制冷剂。
定速压缩机32压缩一定量的制冷剂并排出,变频压缩机34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调节制冷剂的压缩量并排出。
尤其是,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通过包含在室内机20或者室外机30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控制单元(未图示),能够驱动两个中的某一个或者全部,在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中的只有某一个被驱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制冷剂被流入到另外一个压缩机中,在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止回阀(未图示)。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空调机10包括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的全部,但也可以只包括定速压缩机32或者变频压缩机34中的一个压缩机,也可以只包括多个定速压缩机或者多个变频压缩机。
另外,储压器38、定速压缩机32以及变频压缩机34通过连接管32a、34a连接。
上述油分离装置包括:被设置在止回阀33和变频压缩起34之间的油分离器33;被设置在油分离器33和变频器34之间且对在油分离器33中被分离的油进行分流的毛细管35以及电磁阀37。
在此,毛细管35被设置在油分离器33侧,电磁阀37被设置在变频压缩机34的输入侧。
电磁阀37被上述空调机的控制器控制而以规定周期开闭,从而在油分离器33中被分离的油被流入到变频压缩机34的输入侧。
另外,定速压缩机32的容量比变频压缩机34的容量大,在冷气以及暖气运转时,变频压缩机34基于室内负载容量而初始运转。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传感器模块的旋转识别区域的侧视图。
参照图3,示出了以规定高度h被安装在空调机10的室内机20的上端外部上的传感器模块40、以及在传感器模块40的旋转扫描时探测热源的辐射热的旋转识别区域V1、V2。
传感器模块40包括分别对旋转识别区域V1、V2进行旋转扫描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未图示)。
另外,传感器模块40,在上述至少两个以上的传感器对旋转识别区域V1、V2进行旋转扫描时,以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第一速度进行旋转扫描而生成第一辐射信号;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第二速度进行旋转扫描而输出第二辐射信号。
在此,传感器模块40将上述第一、第二辐射信号向室内机20传递,室内机20基于上述第一、第二辐射信号生成人体探测信息,控制驱动单元(未图示),以能够调节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量。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4以及图5,本传感器模块40被安装在室内机20的上部外部,对室内进行旋转扫描而探测热源的辐射热。
在图4以及图5中,以传感器模块40包括两个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此,传感器模块40包括基板42、透镜44、壳体46以及步进电机48。
即,基板42为印刷电路基板(PCB),且安装有包括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的传感器50以及传感器控制部56,该传感器控制部56将由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探测到的关于上述热源辐射热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向室内机20的控制单元(未图示)传递并控制步进电机38的动作,并且该基板42结合在壳体46的后面。
在此,传感器控制部56为微型控制器,向上述控制单元(未图示)传递关于上述第一、第一辐射信号的数据。
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分别探测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内的上述热源辐射热,并通过一定大小的电压变化输出上述第一、第二辐射信号。即,如果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中辐射出比可视光波长更长且不能用眼睛探测到的红外线,则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探测到该红外线而输出上述第一、第二辐射信号。
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为红外线传感器或者热电元件,且具有热电特性,并包括热电效果即在元件表面上产生与温度成比例的电荷而维持电动势的元件。
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安装有滤光器,该滤光器使与通常在人体中产生的红外线波长波段(6.5~15μm)对应的红外线区域(7~14μm)的波长通过,且该传感器在内部设置有电极,从而以电压方式检测出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的电荷,并输出与此对应的上述第一、第二辐射信号。
透镜44、45是集中入射到传感器50中的红外线,并保护传感器50的前方的光学结构物,其与传感器50分隔而设置。
壳体46保护传感器50,并将基板42以及传感器50与光学结构物即透镜44、45成为一体。
另外,壳体46为了使传感器50能够旋转而具备与步进电机48连接的旋转轴46a。
另外,在壳体46中形成有决定从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中入射到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中的红外线量的第一、第二空间S1、S2。
步进电机48使壳体46旋转,以便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旋转扫描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而探测红外线。
即,步进电机48按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分别以第一、第二速度旋转。
对于本第一实施例涉及的传感器模块40,以安装在室内机20的上部外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安装在排出调和空气的室内机20的内部,而且不限定于此。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空调机的功能块图。
参照图6,本空调机10包括:将关于热源热辐射的辐射信号生成为数据并输出的传感器模块40;调节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的排出驱动单元60;显示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人体信息的显示单元62;基于上述数据和已储存的以前的数据,生成观测变化量信号,并根据能量的级别从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中获取人体信息,以此控制上述排出驱动单元的控制单元64。
排出驱动单元60调节排出上述调和空气的上下叶片以及左右叶片中的至少一个的角度,以此调节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
另外,排出驱动单元60调节室内风扇(未图示)的旋转速度,以此调节上述调和空气的风量以及风速。
显示单元62根据上述人体信息显示上述人体的位置,并根据控制单元64的控制命令显示关于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中的至少一个。
传感器模块40包括传感器50、步进电机46以及传感器控制部56,该传感器50以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扫描而分别输出关于热源辐射热C1、C2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该步进电机46使传感器50以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旋转;该传感器控制部56基于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生成第一、第二数据D1、D2,并向控制单元64传递。
在此,传感器50包括:探测第一旋转识别区域V1内的第一热源辐射热C1的第一传感器52;探测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2内的第二热源辐射热C2的第二传感器54。
即,第一传感器52以第一规定角度倾斜,从而探测在第一旋转识别区域V1内发散的红外线,即第一热源辐射热C1。
另外,第二传感器54以第二规定角度倾斜,从而探测在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2内发散的红外线,即第二热源辐射热C2。
第一辐射信号A1_1是以上述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扫描而由各个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在第一、第二旋转区域V1、V2内所探测到的第一、第二旋转辐射信号A1、A2;第二辐射信号A2_2是以上述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扫描而由各个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在第一、第二旋转区域V1、V2内所探测到的第三、第四旋转辐射信号A3、A4。
在此,第一传感器52的第一规定角度与第二传感器54的第二规定角度相比,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更小。
即,第一传感器52探测近距离,第二传感器54探测远距离。
步进电机46被室内机20中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未图示)控制,并按照第一、第二模式分别以第一、第二速度向第一、第二旋转方向E1、E2旋转。
此时,步进电机46在一半旋转半径为130度至170度内旋转。
传感器控制部56包括:对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1,A2-2进行放大而输出第一、第二放大辐射信号B1、B2的放大部56a;以规定周期对第一、第二放大辐射信号B1、B2进行采样而生成第一、第二数据D1、D2的采样部56b;将上述第一、第二数据D1、D2传递到控制单元64,并控制步进电机46的动作的驱动控制部56c。
控制单元64根据信号变换部64a、信号分析部64b以及上述人体信息,向排出驱动单元60传递控制命令,以此调节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该信号变换部64a基于第一、第二数据D1、D2以及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1、D2-2和传感器模块40的移动平均而计算出被平滑处理后的观测变化量信号M;该信号分析部64b根据能量级别划分观测变化量信号M而获得人体信息。
在此,信号变换部64a,通过第一、第二数据D1、D2以及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1,D2-2和传感器模块40的移动平均,来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M。
数学式1
观测变化量=|V(t)-V(t-1)|+|V(t)-V(mean)|
其中,V(t)是在时间点t上所探测到的传感器的电压(数据),V(t-1)是在时间点(t-1)上所探测到的传感器的电压(以前的数据),V(mean)是以后状态的平均输出电压。
在此,信号变换部64a通过传感器模块40的移动平均,对由数学式1生成的上述观测变化量执行平滑处理,而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
即,可知观测变化量信号M是通过数学式1,并分别根据对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的第一、第二数据D1、D2以及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1,D2-2来计算出观测变化量,并分别根据传感器模块40的移动平均来计算出。
在此,传感器模块40的移动平均可以通过传感器5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所需的时间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需的时间来换算出。
例如,以在信号变换部46a中计算出观测变换量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传感器控制部56将向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往返旋转扫描一次140度的半径而从传感器50输出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放大成第一、第二放大辐射信号B1、B2之后,以0.1757度的采样周期进行采样而计算出第一、第二数据D1、D2,并传递到信号变换部46a。
在此,传感器50在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以4度/sec进行旋转,在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22度/sec进行旋转。即,步进电机46通过传感器控制部56在以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不同的速度动作。
即,信号变换部46a用第一、第二数据D1、D2和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1,D2-2使用数学式1来计算出观测变化量。
另外,信号变换部46a利用第一、第二数据D1、D2和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1,D2-2中的规定个数数据,计算出对上述观测变化量进行平滑处理后的观测变化量信号M。
观测变化量信号M包括各个连续的多个正弦信号。
即,信号变换部64a在收到关于上述热源辐射热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而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M时,若存在多个热源辐射热,则在观测变化量信号M中包括多个正弦信号。
信号分析部64b分别分析观测变化量信号M而输出上述人体信息。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在观测变化量信号M中包含的第一、第二正弦信号中的一个位于上述能量级别中的第一基准级别以上第二基准级别以下时,计算出上述人体的位置信息。
另外,信号分析部64b在上述第一、第二正弦信号中的一个高于上述第二基准级别时,判断为人体误认因素,信号分析部64b在上述第一、第二能量级别之间的第三能量级别上计算出分别对于第一、第二正弦信号的第一、第二起始点以及第一、第二终点,根据上述第一终点和上述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所经过的时间,判断上述人体的相同与否,并计算出上述人体个数。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能够根据上述第一起始点和上述第一终点之间的时间以及上述第二起始点和上述第二终点之间的时间,来计算出上述人体的集中度。
控制部64c根据上述人体信息,判断对上述人体的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以此控制排出驱动单元60的动作。
即,控制部64c根据上述人体位置信息,将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决定成摆动风、间接风或直接风中的任一个,以此控制排出驱动单元60。
图7至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传感器模块的动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7,本传感器模块4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扫描,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分别探测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并以第一速度旋转扫描热源U1、U2、X中的人体U1、U2以及人体误认因素X,输出包含第一、第二旋转辐射信号A1、A2的第一辐射信号A1_1。
此时,上述第一速度优选是2度/sec至5度/sec。即,顺时针方向E1的旋转扫描,为了第一次分离去除从热源U1、U2、X中的人体误认因素X,而检测并分离去除人体误认因素X的位置。
参照图8,传感器模块40以逆时针方向E2旋转扫描,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分别探测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并以第二速度旋转扫描热源U1、U2、X中的人体U1、U2以及人体误认因素X,而输出包含第三、第四旋转辐射信号A3、A4的第二辐射信号A2_2。
在此,上述第二速度优选是20度/sec至24度/sec。即,逆时针方向E2旋转扫描,第二次分离去除在没有被第一次分离去除的热源U1、U2、X中的人体误认因素X。
图7至图8所示的第三旋转识别区域V3是通过关于热源U1、U2、X的旋转辐射信号的电压而能够判断热源U1、U2、X的位置的区域,该热源U1、U2、X是在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所识别到的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中探测到的。
图9是表示由图7所示的传感器模块探测到的第一辐射信号的波形图,图10是表示由图8所示的传感器模块探测到的第二辐射信号的波形图,图11是表示对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进行采样的第一、第二数据的采样图,图12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第一、第二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的观测变化量信号的波形图。
参照图9,(a)表示第一、第二旋转辐射信号A1、A2,该第一、第二旋转辐射信号A1、A2是图7所示的传感器模块40向顺时针方向E1在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旋转时,由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探测到的热源U1、U2、X的辐射热,(b)表示将(a)所示的第一、第二旋转辐射信号A1、A2合成为一个后的信号。
参照图10,(c)表示第三、第四旋转辐射信号A3、A4,该第三、第四旋转辐射信号A3、A4是图8所示的传感器模块40向逆时针方向E2在第一、第二旋转识别区域V1、V2旋转时,由第一、第二传感器52、54探测到的热源U1、U2、X的辐射热,(d)表示将(c)所示的第三、第四旋转辐射信号A3、A4合成为一个后的信号。
参照图11,(a)是以规定周期对图9的(b)所示的第一辐射信号A1_1进行采样的波形图,(b)是以规定周期对图10的(d)所示的第二辐射信号A2_2进行采样的波形图。
将以规定周期对(a)以及(b)中的第一、第二辐射信号A1_1、A2_2进行采样的第一、第二数据D1、D2传递到信号分析部64a。
图12表示利用在图11中被采样的第一、第二数据D1、D2而计算出观测变化量,并通过与此相应的移动平均而被平滑处理后的观测变化量信号M。
即,信号分析部64a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M,该观测变化量信号M具有通过第一、第二数据D1、D2以及以前的第一、第二数据D1_1、D2_2被定量化处理后的数据值。
图12中以便于确认热源U1、U2、X的方式进行了显示,但实际上呈现出接近波形。
图13是以能量级别划分图12所示的观测变化量信号的波形图。
对于图13,与图6相同地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2,本观测变化量信号M形成为具有多个正弦信号的形状。
在此,观测变化量信号M因与图11所示的观测变化量信号M不同的变量而显示出不同。
即,图12所示的观测变化量信号M通过在控制单元60的信号分析部64b中用于输出人体信息的方法而被使用。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将热源U1、X、U2分别显示成第一、第二、第三正弦信号signal_1、signal_2、signal_3。
如图7以及图8中所说明的那样,热源X为人体误认因素,在图12中,对于分离人体误认因素以及人体进行详细说明。
即,信号分析部64b将第一、第二、第三正弦信号signal_1、signal_2、signal_3划分成能量级别E_0至E_N。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包括第一基准级别LSL和第二基准级别USL,第一、第二基准级别LSL、USL可以形成为与能量级别E_0至E_N相同,也可以形成为不同,并且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而变化。
信号分析部64b设定:热源U1的第一正弦信号signal_1通过能量级别E_0至E_N中位于第一基准级别LSL以上第二基准级别USL以下的第一能量级别的第一起始点St_1以及第一终点Ed_1;热源X的第二正弦信号signal_2通过上述第一能量级别的第二起始点St_2以及第二终点Ed_2;热源U2的第三正弦信号signal_3通过上述第一能量级别的第三起始点St_3以及第三终点Ed_3。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计算出:第一起始点St_1和第一终点Ed_1之间的第一时间T1;第一终点Ed_1和第二起始点St_2之间的第二时间T2;第二起始点St_2和第二终点Ed_2之间的第三时间T3;第二终点Ed_2和第三起始点St_3之间的第四时间T4;第三起始点St_3和第三终点Ed_3之间的第五时间T5。
在此,信号分析部64b将热源X位于比第二基准级别USL高的能量级别E_N上的第二正弦信号signal_2判断为人体误认因素。
而且,信号分析部64b根据第一时间T1以及第五时间T5而计算出人体个数以及人体分布图,并根据第二时间T2以及第四时间T4而判断人体的相同与否。
即,信号分析部64b将观测变化量信号M划分成能量级别E_0至E_N,分离人体以及人体误认因素,并计算出包含人体个数、人体分布图以及人体相同与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人体信息,并传递到控制部64c。
因此,控制部64c根据上述人体信息,判断对上述人体的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以此控制排出驱动单元60的动作。
即,控制部64c根据上述人体位置信息,将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决定成摆动风、间接风或直接风中的任一个,以此控制排出驱动单元60。
因此,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正确判断人体以及人体误认因素,能够向位于室内的人体排出调和空气,从而能够维持舒适的室内空间。
如上所述,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中所请求的本发明宗旨的基础上,能够实施各种变形,并且对于这些变形实施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展望性来讲不能单独地理解。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驱动单元,其排出调和空气;
传感器模块,其对规定区域进行旋转扫描而输出关于热源的辐射热的数据;
控制单元,其基于上述数据和已储存的以前的数据,计算出观测变化量信号,并将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转换成能量级别而获得人体信息,以此控制上述排出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显示上述人体信息以及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量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模块包括:
传感器,其探测上述热源的辐射热而输出辐射信号;
步进电机,其使上述传感器旋转;
传感器控制部,其使上述步进电机旋转,并基于上述辐射信号计算出上述数据而传递到上述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是至少一个红外线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控制部包括:
放大部,其对上述辐射信号进行放大;
采样部,其以规定周期对上述放大后的辐射信号进行采样,并输出上述数据;
驱动控制部,其将上述数据传递到上述控制单元,并控制上述步进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包括:
信号变换部,其基于上述数据和上述以前的数据以及上述传感器模块的移动平均来计算出被平滑处理后的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
信号分析部,其根据上述能量级别划分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而获得上述人体信息;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人体信息控制上述排出驱动单元,以能够调节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人体信息包括上述热源中人体的有无、人体个数以及人体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变换部输出包括第一、第二正弦信号的上述观测变化量信号,
上述信号分析部,在上述第一、第二正弦信号中的一个位于上述能量级别中的第一基准级别以上第二基准级别以下时,判断为上述人体,并计算出上述人体的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基准级别可随着室内温度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分析部,在上述第一、第二正弦信号中的一个高于上述第二基准级别时,判断为人体误认因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分析部,在上述第一、第二能量级别之间的第三能量级别中计算出分别针对第一、第二正弦信号的第一、第二起始点以及第一、第二终点,并根据上述第一终点和上述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经过时间,来判断上述人体的相同与否,而计算出上述人体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分析部,根据上述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点之间的时间以及上述第二起始点和上述第二终点之间的时间,计算出上述人体的集中度。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人体信息,判断对上述人体的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以及风速,以此控制上述空气排出单元的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人体信息包括上述热源中人体的有无、人体个数以及人体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人体位置信息,将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决定为摆动风、间接风以及直接风中的任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134656 | 2008-12-26 | ||
KR1020080134656A KR101556974B1 (ko) | 2008-12-26 | 2008-12-26 | 공기조화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9569A true CN101769569A (zh) | 2010-07-07 |
CN101769569B CN101769569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1728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263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9569B (zh) | 2008-12-26 | 2009-03-10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04627B2 (zh) |
EP (1) | EP2206973B1 (zh) |
KR (1) | KR101556974B1 (zh) |
CN (1) | CN10176956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9723B (zh) * | 2013-07-05 | 2017-05-10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以及方法 |
CN108105963A (zh) * | 2017-11-29 | 2018-06-0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8693565A (zh) * | 2017-04-11 | 2018-10-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红外线检测装置 |
CN110794701A (zh) * | 2019-11-27 | 2020-02-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空调机器人的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53239B1 (ko) * | 2008-03-11 | 2013-04-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JP5220068B2 (ja) * | 2010-08-04 | 2013-06-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KR20120129111A (ko) * | 2011-05-19 | 2012-1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JP2013096639A (ja) * | 2011-10-31 | 2013-05-2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調室内機 |
JP2016003783A (ja) * | 2014-06-13 | 2016-01-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CN104296243A (zh) * | 2014-09-30 | 2015-01-2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室内挂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KR20160056719A (ko) * | 2014-11-12 | 2016-05-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CN105910224B (zh) * | 2016-04-15 | 2019-03-01 | 浙江大学 | 基于环境检测与自主学习的自适应空调调节系统及方法 |
WO2020177201A1 (zh) | 2019-03-06 | 2020-09-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00504A (en) * | 1980-12-12 | 1982-06-22 | Nippon Denso Co Ltd | Controller |
US4497031A (en) * | 1982-07-26 | 1985-01-29 |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 Direct digital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building systems |
US5103391A (en) * | 1987-11-06 | 1992-04-07 | M. T. Mcbrian Inc. |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closed building or other conditions |
GB2219449B (en) * | 1988-05-31 | 1992-12-09 | Toshiba Kk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voltage drop countermeasure battery |
US5163399A (en) * | 1991-01-07 | 1992-11-17 | Saturn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djusting engine output power to compensate for loading due to a variable capacity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
GB2260830B (en) * | 1991-10-24 | 1994-10-19 |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 Ventilation device adjusted and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with movement of human body |
JP2755031B2 (ja) * | 1992-02-27 | 1998-05-2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56225C (zh) * | 1992-03-07 | 2000-09-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KR970010976B1 (ko) | 1993-12-31 | 1997-07-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적외선 어레이센서 장치 |
US5621662A (en) * | 1994-02-15 | 1997-04-15 | Intellinet, Inc. | Home automation system |
KR100187273B1 (ko) | 1996-06-22 | 1999-05-01 | 김광호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 개폐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5988860A (en) * | 1996-07-18 | 1999-11-23 | Innovex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air flow having a sash |
US6154686A (en) * | 1996-07-18 | 2000-11-28 | Innovex Technologies |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
JP3522053B2 (ja) * | 1996-08-26 | 2004-04-2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KR0182727B1 (ko) * | 1996-10-08 | 1999-05-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제어방법 |
DE19837595B4 (de) * | 1998-08-19 | 2004-06-03 | Kuka Roboter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ewichtsausgleich eines Roboterarms |
US6549826B1 (en) * | 2000-10-25 | 2003-04-1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VAV airflow control for preventing processor overflow and underflow |
JP3807305B2 (ja) | 2001-12-28 | 2006-08-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WO2003069955A1 (en) * | 2002-02-11 | 2003-08-21 | The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an ice-to-object interface |
US6735968B2 (en) * | 2002-03-29 | 2004-05-18 | Hitachi, Ltd.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and an inverter device used therein |
US6840053B2 (en) * | 2003-01-27 | 2005-01-11 | Behr America, Inc. | Temperature control using infrared sensing |
JP4029935B2 (ja) * | 2003-12-02 | 2008-01-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冷凍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 |
US7173538B2 (en) * | 2004-06-25 | 2007-02-06 | Rm2, Inc.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drying procedure |
US7734381B2 (en) * | 2004-12-13 | 2010-06-08 | Innovive, Inc. | Controller for regulating airflow in rodent containment system |
US7706928B1 (en) * | 2005-09-07 | 2010-04-27 | Admmicro Properties, Llc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ecurity system interface |
WO2008066311A1 (en) * | 2006-11-28 | 2008-06-05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flow having the same |
KR100855000B1 (ko) * | 2007-04-27 | 2008-08-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8055388B2 (en) * | 2007-10-31 | 2011-11-08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Maintenanc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
US20090107657A1 (en) * | 2007-10-31 | 2009-04-30 | Montminy Jeffrey E | Adjustable cooling system for airplane electronics |
US8117864B2 (en) * | 2007-10-31 | 2012-02-21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Compact, modulariz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at can be mounted upon an airplan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cart |
KR20090099296A (ko) * | 2008-03-17 | 2009-09-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열원감지장치와 이를 갖는 가전기기 및 그 열원감지방법 |
US7990092B2 (en) * | 2008-09-08 | 2011-08-02 |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 Blower motor for HVAC systems |
US8294393B2 (en) * | 2008-09-08 | 2012-10-23 |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 Blower motor for HVAC systems |
US8362736B2 (en) * | 2008-09-08 | 2013-01-29 |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 Blower motor for HVAC systems |
US8362737B2 (en) * | 2008-09-08 | 2013-01-29 |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 Blower motor for HVAC systems |
US8013551B2 (en) * | 2008-09-08 | 2011-09-06 |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 Blower motor for HVAC systems |
-
2008
- 2008-12-26 KR KR1020080134656A patent/KR1015569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03-10 CN CN200910126392.5A patent/CN1017695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3-20 EP EP09250791.2A patent/EP220697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3-23 US US12/382,757 patent/US820462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9723B (zh) * | 2013-07-05 | 2017-05-10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以及方法 |
CN108693565A (zh) * | 2017-04-11 | 2018-10-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红外线检测装置 |
CN108693565B (zh) * | 2017-04-11 | 2021-11-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红外线检测装置 |
CN108105963A (zh) * | 2017-11-29 | 2018-06-0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8105963B (zh) * | 2017-11-29 | 2021-05-28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室内风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794701A (zh) * | 2019-11-27 | 2020-02-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空调机器人的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794701B (zh) * | 2019-11-27 | 2022-1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空调机器人的环境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56974B1 (ko) | 2015-10-02 |
KR20100076558A (ko) | 2010-07-06 |
EP2206973B1 (en) | 2018-06-27 |
CN101769569B (zh) | 2015-07-15 |
US8204627B2 (en) | 2012-06-19 |
EP2206973A1 (en) | 2010-07-14 |
US20100168921A1 (en) | 201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9569A (zh)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749800A (zh) | 空调机以及其控制方法 | |
JP7004827B2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1769574B (zh) | 空调系统 | |
JP7050760B2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790246B2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6123239B (zh) | 空调控制方法 | |
JP6832985B2 (ja) | 空調装置 | |
JP2019184154A (ja) | 空調装置 | |
CN105020866A (zh) | 空气调节机 | |
JP2007183032A (ja) | 環境制御用ロボット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CN210267648U (zh) | 基于物联网空气处理机组调节系统 | |
JP6925530B2 (ja) | 空調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及び温度計測方法 | |
CN110925984A (zh) | 基于机身摆叶联动下的目标人物定时避风出风方法及系统 | |
EP3862647A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WO2020035908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3879262A (zh) | 一种汽车温度智能控制器以及温控方法 | |
CN110989730A (zh) | 一种智能定制出风系统 | |
JPWO2020035910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203810649U (zh) | 一种汽车用智能恒温空调系统 | |
JPWO2020035909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011012B2 (ja) | 空調装置 | |
CN101493247A (zh)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00093269A (ko) | 태양 전지를 이용하는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 | |
CN110925978A (zh) | 一种多人场景下的目标人物风力智能调节出风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