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9564A -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9564A
CN101759564A CN200810240562A CN200810240562A CN101759564A CN 101759564 A CN101759564 A CN 101759564A CN 200810240562 A CN200810240562 A CN 200810240562A CN 200810240562 A CN200810240562 A CN 200810240562A CN 101759564 A CN101759564 A CN 10175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ester compound
general formula
alkyl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9564B (zh
Inventor
谢伦嘉
李志强
赵思源
凌永泰
胡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 2008102405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9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9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9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9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通式(I)的酯类化合物作为含钛催化剂组分的内给电子体用于烯烃聚合的含钛催化剂组分。使用通式(I)的1-取代苯甲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合成的含钛催化剂组分,并由该含钛催化剂组分组成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等规度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聚合用的酯类化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合成里使用含有1-取代苯甲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以及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研究中,负载于卤化镁载体上的钛系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聚丙烯合成中。卤化镁和醇形成醇合物后,与卤化钛和给电子体化合物反应后制得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立体定向性。给电子体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成分之一,在催化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参与丙烯或高级α-烯烃聚合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合成时,内给电子体的加入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定向性。较常用作内给电子体的有如美国专利US4784983中使用邻苯二酸二异丁酯或苯甲酸乙酯等芳香族单酯或双酯类化合物,如中国专利CN1453298中使用的二醇酯化合物,如中国专利CN1313869中使用的琥珀酸酯类化合物,如专利EP361494中使用的二醚类化合物等。在工业生产中,这些内给电子体在实际应用上中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使用芳香族二酯类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低;使用二醚类化合物的催化剂虽然催化活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但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等。正因为内给电子体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内给电子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的不足,所以对于内给电子化合物的改进研究仍一直在不断进行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通式(I)的酯类化合物作为含钛催化剂组分的内给电子体用于烯烃聚合的含钛催化剂组分。
本发明一种酯类化合物,该酯类化合物用下述通式(I)表示:
Figure G2008102405628D0000021
在(I)式中R1选自C1~C4烷基,优选甲基。R2~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原子或C1~C4烷基,但其中至少有1个基团选自C1~C4烷基,优选至少有1个基团选自甲基,最优选R2~R4中只有1个基团选自甲基,其余为氢原子。
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是:2,2-二甲基-1-邻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2,2-二甲基-1-间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或2,2-二甲基-1-对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等。
特别优选结构式为III的化合物。
上述的通式(I)的1-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以通式(I)相对应的1,3-二元醇类化合物为原料,先与卤代烷或其他烷基化试剂进行单羟基醚化反应,生成3-烷氧基丙醇类化合物;3-烷氧基丙醇类化合   物再与酰氯或酸酐类酰化试剂反应,生成1-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
与通式(I)相对应的1,3-二元醇类化合物是已知的或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合成。例如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专利号ZL89107675和ZL91108297.2)中有制备方法的描述。
1,3-二元醇类化合物与卤代烷或其他烷基化试剂进行单羟基醚化反应,生成3-烷氧基丙醇类化合物,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制备。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814602和CN1978416中有制备方法的描述。
3-烷氧基丙醇类化合物,按一般酰化反应的方法,在碱存在下与酰化剂酰氯或酸酐进行酰化反应,生成1-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酰化剂优选酰氯,酰化剂与3-烷氧基丙醇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优选为1.5~5∶1,;其中碱优选吡啶或三乙胺,碱与酰化剂的摩尔比为1~10∶1,优选为1~3∶1;酰化反应溶剂一般采用非质子溶剂,可选自吡啶、四氢呋喃、卤代烷类(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己烷等)和芳烃类(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等,优选使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反应温度为-20℃~200℃,优选-5℃~100℃下进行反应;所述的酰化反应中,反应压力为常压到3大气压,优选为常压下进行反应。
如使用酸酐作为酰化剂,还可以在酸催化下进行酰化反应(Vogel’s Textbookof Practical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698,1988),常用的酸催化剂包括硫酸、氯化锌等,优选使用催化量的硫酸。
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通式(I)的酯类化合物作为含钛催化剂组分的内给电子体用于烯烃聚合的含钛催化剂组分。
该催化剂组分包含一种下述一种通式(II)所示卤化镁醇合物和至少一种钛化合物以及选自具有通式(I)的1-取代苯甲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中的一种的接触产物。
MgX2·(ROH)m
(II)
Figure G2008102405628D0000041
在(II)式中,X为氯、溴、C1~C14烷基、芳基、烷氧基或芳氧基,优选氯。具体的化合物如:二氯化镁、二溴化镁、氯化苯氧基镁、氯化异丙氧基镁、氯化丁氧基镁等,其中优选二氯化镁。所述卤化镁化合物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
通式(II)中,所述的醇ROH中的R,为C1~C12的烷基、C3~C10的环烷基或C6~C10芳基,优选C1~C4的烷基。具体的化合物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优选乙醇。其中m数值范围为1~5,优选1.5~3.5。
本发明所述的通式(II)中的卤化镁醇合物可采用本行业公知的卤化镁醇合物的方法制备,例如可通过喷雾干燥、喷雾冷却、高压挤出或高速搅拌等方法来制备。
所述的钛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通式Ti(OR9)4-nXn所示的钛化合物,式中R9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R9优选C1~C14的脂肪烃基,X相同或不同,为F、Cl或Br,n为0或选自1~4的整数。具体可选用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丁氧基钛、二氯二丁氧基钛、三氯一丁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三氯一乙氧基钛、三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四氯化钛。
本发明用于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在密闭的容器中,任选的惰性介质加热升温到100℃~140℃,加入卤化镁、醇,充分反应后形成含熔融的卤化镁醇合物的混合物,经高剪切作用后通过低温惰性介质急冷成型,形成球形卤化镁醇合物球粒。高剪切作用可采用常规的方法,如高速搅拌法(如中国专利CN 1330086),喷雾法(如US6020279)以及超重力旋转床(如CN1580136A)和乳化机(CN1463990A)等。冷却介质可采用沸点较低的惰性烃类溶剂,如戊烷、己烷、庚烷、汽油和石油醚等。在与物料接触之前,冷却介质的温度控制在-20℃~-40℃。
对于上述本发明用于烯烃聚合的含钛催化剂组分的下一步合成方法可采用公知的合成方法,如将所述卤化镁醇合物颗粒直接与钛化合物接触反应。优选的方法是将醇合物悬浮于冷的四氯化钛或四氯化钛与惰性溶剂的混合物中(液体的温度通常为-30℃~0℃,优选-20℃~-10℃),然后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到40℃~130℃,优选60℃~120℃并在该温度下维持0.5~2.0小时,然后将液体滤掉并回收固体组分。这种用四氯化钛的处理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优选2~4次。所述惰性溶剂优选脂肪烃或芳烃,具体如: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甲苯等。
可以在钛化合物处理期间加入本发明上述的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可以加入一次或多次。
所得到的固体组分经惰性溶剂洗涤、干燥后即为含钛的活性催化剂组分。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α-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其包含以下a、b、c三种组分的反应产物:
a、上述的本发明的含钛的活性催化剂组分;
b、烷基铝化合物;其通式为AlR″′3,R″′为相同或不相同的C1~C8的烷基,其中一个或两个烷基可以被氯取代,可以选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烷基铝混合使用,优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氯化烷基铝、Al(n-C6H13)3、Al(n-C8H17)3、AlEt2Cl等,一般以Al/Ti摩尔比为1~1000使用上述烷基铝化合物。
c、任选地,一种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例如单或多官能羧酸、羧酸酐和羧酸酯,酮、醚、醇、内酯,以及有机磷和有机硅化合物。优选有机硅化合物。其用量为每摩尔烷基铝化合物0.005~0.5摩尔,优选每摩尔烷基铝化合物0.01~0.25摩尔。
所述外给电子体优选含有至少一个Si-OR12键的通式为R10 aR11 bSi(OR12)c的硅化合物,其中a和b为0、1或2的整数,c为1~3的整数且(a+b+c)的和为4;R10,R11和R12是C1~C18的烃基,任选地含有杂原子。特别优选的硅化合物,其中a为1,b为1,c为2,R10和R11中至少有一个是选自具有3~10个碳原子的支化烷基、链烯基、亚烷基、环烷基或芳基基团,任选含有杂原子,并且R12为C1~C10的烷基基团,特别是甲基。优选的硅化合物的例子有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2-乙基哌啶基-2-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1-三氟-2-丙基)-2-乙基哌啶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1-三氟-2-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此外,优选的硅化合物还有,其中a为0,c为3,R11为支化烷基或环烷基基团,任选含有杂原子,且R12为甲基。这样任选的硅化合物的例子有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叔己基三甲氧基硅烷。
另外还可选择二醚类化合物,其中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9,9-双(甲氧基甲基)芴是特别优选的。
烷基铝化合物b和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c可以单独或作为两种成分的混合物与活性组分a接触反应。
上述的催化剂适合于烯烃CH2=CHR′(其中R′是氢或1~6个碳的烷基或芳基)以及含有(如有必要)少量二烯烃的混合物的聚合反应。
烯烃的聚合按照已知方法进行,包括液相本体聚合、淤浆聚合或气相聚合。聚合温度一般为0℃~150℃,最好是60℃~100℃。聚合反应压力是常压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通过使用一种含有特定结构的1-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合成的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具有较好催化活性,聚合产物的等规度较高,分子量分布较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使用通式(I)的1-取代苯甲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合成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等规度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测试方法:
1、聚合物熔融指数:根据ASTM D1238-99测定。
2、聚合物等规度:采用庚烷抽提法测定(庚烷沸腾抽提6小时):两克干燥的聚合物样品,放在抽提器中用沸腾庚烷抽提6小时后,将剩余物干燥至恒重所得的聚合物重量(g)与2的比值即为等规度。
3、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MWD(MWD=Mw/Mn):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方法,用PL-GPC220以三氯苯为溶剂在150℃下测定(标样,聚苯乙烯,流速:1.0ml/min,柱子:3xPlgel 10μm M1xED-B 300x7.5nm)
实施例1~3制备1-酰氧基-3-烷氧基丙烷类化合物
实施例1:制备2,2-二甲基-1-邻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g 2,2-二甲基-3-甲氧基-1-丙醇,再加入20ml二氯甲烷。搅拌,加入1.5ml吡啶。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10ml二氯甲烷,取2.5ml邻甲苯甲酰氯溶于其中。搅拌条件下,滴加邻苯甲酰氯液。室温反应12小时。停止反应后,加入30ml的5%的盐酸溶液洗涤两次,再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30ml洗涤2~3次,最后用水洗至pH值为7为止。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一夜。过滤,蒸去溶剂二氯甲烷。得到的粗产品再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填充剂用60-80目的柱层析用硅胶,洗脱剂为体积比为3∶1的石油醚和乙醚的混合溶剂。最后得到2,2-二甲基-1-邻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元素分析:C含量:71.35%;H含量:8.23%。(该化合物C14H20O3元素理论含量:C,71.16%;H,8.53%)。
1H-NMR(300MHz,CDCl3)(δ,ppm):1.02(s,6H,C(CH3)2),2.61(s,3H,ArCH3),3.23(s,2H,CH2OCH3),3.34(s,3H,OCH3),4.12(s,2H,COOCH2),7.23-7.27(t,2H,ArH),7.37-7.40(t,1H,ArH),7.90-7.93(d,1H,ArH)。
实施例2:制备2,2-二甲基-1-间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按实施例2操作方法,5.1g2,2-二甲基-3-甲氧基-1-丙醇、3.6ml吡啶、6ml间甲苯甲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得到的粗产品减压蒸馏纯化,得到2,2-二甲基-1-间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元素分析:C含量:71.43%;H含量:8.35%。(该化合物C14H20O3元素理论含量:C,71.16%;H,8.53%)。
1H-NMR(300MHZ,CDCl3)(δ,ppm):1.03(s,6H,C(CH3)2),2.41(s,3H,ArCH3),3.24(s,2H,CH2OCH3),3.34(s,3H,OCH3),4.13(s,2H,COOCH2),7.26-7.35(t,2H,ArH),7.83-7.85(d,2H,ArH)。
实施例3:制备2,2-二甲基-1-对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按实施例2操作方法,1.7g 2,2-二甲基-3-甲氧基-1-丙醇、1.2ml吡啶、2.5ml对甲苯甲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分离,纯化,得到2,2-二甲基-1-对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元素分析:C含量:71.12%;H含量:8.32%。(该化合物C14H20O3元素理论含量:C,71.16%;H,8.53%)。
1H-NMR(300MHZ,CDCl3)(δ,ppm):1.02(s,6H,C(CH3)2),2.41(s,3H,ArCH3),3.23(s,2H,CH2OCH3),3.34(s,3H,OCH3),4.12(s,2H,COOCH2),7.23-7.25(d,2H,ArH),7.92-7.95(d,2H,ArH)。
实施例4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及丙烯聚合
1、球形氯化镁醇合物的制备:
在500mL的耐压玻璃釜中,加入250ml硅油,升温到130℃,加入20克氯化镁、37ml乙醇,在130℃下搅拌3小时,将混合物经乳化机乳化放入预先冷却至-30℃的2L己烷中,抽滤并用己烷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球形氯化镁醇合物。
2、球形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
在300ML的双层玻璃反应瓶中,加入100ml的四氯化钛,冷却至-20℃,加入实施例1的球形氯化镁醇合物8克,升温至100℃,在升温过程中加入2,2-二甲基-1-间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0.52mmol,滤去液体,用四氯化钛洗涤二次,用己烷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后得到球形催化剂固体组分。
3、丙烯聚合
在5L高压反应釜中,在室温下氮气气流中引入5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的浓度为0.5mmol/ml)、1.25ml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的己烷溶液(CHMMS的浓度为0.1mmol/ml)、10ml无水己烷和上述得到的10mg固体催化剂组分。关闭高压釜,引入氢气5L(标准体积)和液体丙烯2.3L,升温到70℃,聚合1小时。测试结果如表1。
表1催化剂的性能
  实施例   聚合活性kgPP/gcat   聚合物I.I%   聚合物MIg/ml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实施例4   31.4   96.1   15.5   7.5

Claims (6)

1.一种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酯类化合物用下述通式(I)表示:
Figure F2008102405628C0000011
在(I)式中R1选自C1~C4烷基;R2~R4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氢原子或C1~C4烷基,但其中R2~R4至少有1个基团选自C1~C4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通式(I)中,R1为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通式(I)中,R2~R4至少有一个基团选自甲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其特征是在于:其中所述的通式(I)中,R2~R4只有1个基团选自甲基1,其余为氢原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酯类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2,2-二甲基-1-间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2,2-二甲基-1-邻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或2,2-二甲基-1-对甲苯甲酰氧基-3-甲氧基丙烷。
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酯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在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合成中的应用。
CN 200810240562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Active CN101759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0562 CN10175956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0562 CN10175956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9564A true CN101759564A (zh) 2010-06-30
CN101759564B CN101759564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49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40562 Active CN10175956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956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32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WO2013082631A1 (en) * 2011-11-30 2013-06-06 Basf Corporation Internal electron donor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3665200A (zh) * 2012-09-06 201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3708A (ja) * 1982-04-20 1983-10-27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
CN1453298A (zh) * 2003-04-21 2003-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3708A (ja) * 1982-04-20 1983-10-27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
CN1453298A (zh) * 2003-04-21 2003-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32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2399328B (zh) * 2010-09-16 2013-07-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WO2013082631A1 (en) * 2011-11-30 2013-06-06 Basf Corporation Internal electron donor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567410B2 (en) 2011-11-30 2017-02-14 W.R. Grace & Co.-Conn. Internal donor structure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US10144790B2 (en) 2011-11-30 2018-12-04 W.R. Grace & Co.-Conn. Internal donor structure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3665200A (zh) * 2012-09-06 201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和应用
CN103665200B (zh) * 2012-09-06 2015-09-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9564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6146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1165074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3819586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
EP3033348B1 (en) Catalyst system for polymerisation of an olefin
CN102372651B (zh) 2-环烷基-3-仲烷基-2-氰基丁二酸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250319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
CN101759564B (zh)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WO2005103094A1 (en)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atalys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CN103073661A (zh) 氯化镁基加合物及由其制备的催化剂组分
CN10425031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CN103304691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
CN102234339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4007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3788258B (zh) 一种丙烯的聚合方法
CN101993507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2286118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CN104558339A (zh) 一种抗冲聚丙烯的生产方法
CN101759713B (zh) 一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1513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CN102286116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4558301B (zh) 一种丙烯聚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4250320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
CN104558336A (zh) 一种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261A (zh) 一种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399329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