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825B -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825B
CN101755825B CN 200910223996 CN200910223996A CN101755825B CN 101755825 B CN101755825 B CN 101755825B CN 200910223996 CN200910223996 CN 200910223996 CN 200910223996 A CN200910223996 A CN 200910223996A CN 101755825 B CN101755825 B CN 101755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fluzamide
concentration
test
spore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239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5825A (zh
Inventor
陈卫民
陈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Original Assignee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filed Critical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Priority to CN 2009102239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5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5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噻呋酰胺与选自三环唑、多菌灵、异稻瘟净、稻瘟灵、稻瘟酰胺、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和井冈霉素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Description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噻呋酰胺与选自三环唑、多菌灵、异稻瘟净、稻瘟灵、稻瘟酰胺、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和井冈霉素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呋酰胺(trifluzamide),化学名称为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2-三氟甲基-1,3-噻唑-5-甲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抑制孢子萌发、细菌管延伸、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真菌生长和繁殖的主要阶段,杀菌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吸收后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分布叶、花、果。
三环唑(tricyclazole),化学名称为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是一种具有内吸性较强的保护性三唑类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输送到稻株各部。三环唑抗冲刷力强,喷药一小时后遇雨不需补喷药,主要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从而有效地阻止病菌侵入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
多菌灵(carbendazim),化学名称为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属苯并咪唑类,高效低毒,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异稻瘟净(iprobenfos),化学名称为O,O-二异丙基-S-苄基硫赶磷酸酯,即异丙稻瘟净,属有机磷杀菌剂,主要干扰细胞膜透性,阻止某些亲脂几丁质前体通过细胞质膜,使几丁质的合成受阻碍,细胞壁不能生长,抑制菌体的正常发育。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化学名称为1,3-二硫戊环-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属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硫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对稻瘟病有特效。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从而抑制病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病菌生长,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稻瘟酰胺(fenoxanil),化学名称为N-(1-腈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属酰胺类低毒杀菌剂,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治疗、渗透和抑制孢子形成等特性,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福美双(thiram),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属有机硫杀菌剂,是一种具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其抗菌谱广,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喷洒,防治一些果树、蔬菜病害。
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化学名称为邻-2,6-二氯对甲苯-O,O-二甲基硫代磷酸酯,属有机磷类,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新型广谱内吸杀菌剂,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
春雷霉素(kasugamycin),是放线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属内吸抗生素,兼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主要干扰氨基酸的代谢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
多抗霉素(polyoxin),广谱性抗生素类,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体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作用,该药对动物没有毒性,对植物没有药害。用于防治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多种真菌病害。
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其作用:对细菌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是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并能直接杀死孢子。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武夷菌素,是一种链霉菌类杀菌剂,属于低毒、高效、广谱和内吸性强的杀菌抗生素药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体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萌发和影响菌体细胞膜渗透性。能对植物进行抗性诱导,所有植物对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基础抗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井冈霉素(jingangmycin),是内吸作用很强的农用抗菌素,当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接触到井冈霉素后,能很快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菌体内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井冈霉素也可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稻曲病等。
本发明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噻呋酰胺与选自三环唑、多菌灵、异稻瘟净、稻瘟灵、稻瘟酰胺、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和井冈霉素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混配对靶标细菌具有极强的增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杀菌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配比例合理,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该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增效有效量的噻呋酰胺与选自三环唑、多菌灵、异稻瘟净、稻瘟灵、稻瘟酰胺、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和井冈霉素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
其中,噻呋酰胺与选自三环唑、多菌灵、异稻瘟净、稻瘟灵、稻瘟酰胺、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和井冈霉素的任一杀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优选为40∶1~1∶40,更优选为10∶1~1∶10。
并且,噻呋酰胺与三环唑或福美双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1~1∶10;噻呋酰胺与多菌灵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3~1∶10;噻呋酰胺与异稻瘟净或稻瘟灵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3∶1~1∶8;噻呋酰胺与稻瘟酰胺或甲基立枯磷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5∶1~1∶5;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1~10∶1;噻呋酰胺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2~7∶1;噻呋酰胺与中生菌素或武夷菌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2∶1-7∶1;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2~1∶4。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总重量的0.5%至95%。
除了杀菌剂活性成分之外,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功能性助剂。也就是说,本发明组合物可添加功能性助剂等其他组分,配制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其他剂型的制剂。
在这些制剂中,除活性成分外,均含有表面活性剂,而且根据不同剂型还可含有有机溶剂或助溶剂、载体(填料)或水等稀释剂,必要时加入抗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或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和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复合使用。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或钠盐)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单体及复配产品。具体的例子如农乳500#系列、600#系列、1600#系列、NP系列、OP系列、AEO系列、700#、400#系列及其复配品种2201、0203B、2021B、4103等,这些均是本领域公知的乳化剂产品,市场有售。
所述的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合羧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渗透剂T、渗透剂OT、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JFC,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上述表面活性剂均是本领域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所述的溶剂、助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氯苯、溶剂油、α-甲基萘、松节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苯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高金塞酮,有机胺等。
所述的抗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脲、甘油、乙醚双甘醇、聚乙二醇、异丙醇等。
所述的载体、填料包括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沸石、石英砂、滑石粉、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的崩解剂有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钠、硫酸胺、膨润土、尿素、氯化钙。
所述的消泡剂有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硬脂酸等)及酰胺类。
所述的粘结剂包括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大豆蛋白、骨胶、硫酸钠、石膏、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松香、石蜡、CMC、硅酸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用。
制剂中可以含有增色剂,例如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蓝;有机染料,如阿利扎林、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或三苯甲烷染料。在水基制剂中,为防止发霉变质,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聚甲醛、山梨糖醇、甲醛水溶液、柠檬酸、对甲基苯甲酸甲酯、邻苯基酚钠、1,2-苯并异噻唑-3-酮(代号BIT)等。
本发明描述的产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但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水稻。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载体制成的产品的施用场所为水稻田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物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物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显著优点:一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在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该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单剂的抗性发生与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更明显,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均为有效含量。
一、配方实施例:
1、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施例1~3配方。
实施例1(30%乳油)
噻呋酰胺5%,多菌灵25%,农乳500# 7.5%,农乳600-2# 4.5%,甲醇8%,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2(20%乳油)
噻呋酰胺5%,异稻瘟净15%,农乳507# 10%,农乳OX-653 3%,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3(10%乳油)
噻呋酰胺5%,稻瘟酰胺5%,农乳500# 10%,农乳OX-635 5%,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2、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加工产品。如实施例4~9配方。
实施例4(36%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6%,三环唑30%,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5(21%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6%,稻瘟灵15%,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6(48%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8%,福美双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7(16%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8%,甲基立枯磷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8(12%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10%,春雷霉素2%,烷酰胺基牛磺酸盐2%,烷基萘甲醛缩合5%,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9(10%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8%,多抗霉素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3、水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如实施例10~12配方。
实施例10(24%水乳剂)
噻呋酰胺4%,三环唑20%,聚乙烯醇0.8%,三苯乙烯苯酚+环氧乙烷、磷酸化、三乙醇胺中和8.5%,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2.5%,农乳2201 13%,二甲基甲酰胺8%,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1(24%水乳剂)
噻呋酰胺4%,多菌灵20%,聚乙烯醇0.9%,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8.5%,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2%,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2(12%水乳剂)
噻呋酰胺4%,井冈霉素8%,聚乙烯醇1.5%,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10%,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5%,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4、水分散性颗粒剂的配制
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润湿展布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如实施例13~14配方。
实施例13(16%水分散性颗粒剂)
噻呋酰胺8%,稻瘟酰胺8%,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2%,环氧聚醚5%,可溶性淀粉15%,石膏补足至100%。
实施例14(12%水分散性颗粒剂)
噻呋酰胺4%,氟酰胺8%,亚甲基萘磺酸钠5%,环氧聚醚5%,硫酸钠,石膏补足至100%。
5、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细,制成悬浮剂。如实施例15~17配方。
实施例15(48%悬浮剂)
噻呋酰胺8%,三环唑4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5%,白炭黑0.2%,硅酸镁铝0.18%,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6(16%悬浮剂)
噻呋酰胺8%,稻瘟酰胺8%,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0.3%,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7(15%悬浮剂)
噻呋酰胺5%,氟酰胺10%,甲基萘磺酸萘甲醛缩合物2.5%,膨润土1.0%,农乳1601 3%,丙三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6、微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微乳剂。如实施例18~20配方。
实施例18(24%微乳剂)
噻呋酰胺4%,三环唑20%,丙醇7%,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二氯甲烷10%,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9(30%微乳剂)
噻呋酰胺5%,多菌灵25%,二甲苯12%,苯基联苯酚聚乙烯醚15%,环乙醇8%,乙二醇8%,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0(12%微乳剂)
噻呋酰胺4%,井冈霉素8%,乙醇6%,烷基苯磺酸钠8%,丙己酮8%,丙二醇6%,水补足至100%。
7、水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所需溶剂注入反应锅中,然后加入所有的农药原药,搅拌使其溶解,再依次加入助剂,乳化剂,最后甲醇和水,制成水剂。
实施例21(12%水剂)
噻呋酰胺10%,春雷霉素2%,二甲基甲酰胺10%,高金塞酮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
实施例22(10%水剂)
噻呋酰胺8%,多抗霉素2%,二甲基甲酰胺10%,有机胺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
8、本发明用以下生物活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组合的增效作用。
试验例1噻呋酰胺与三环唑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8、4、2、1、0.5μg/ml五个浓度,三环唑单剂的处理浓度为24、12、6、3、1.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选用蚕豆感病品种(早生615)盆栽,剪取相同部位、长势一致、带有叶柄的叶片,置培养皿中,保湿备用。将叶片在预先配制好的药液中充分浸润5s,沥去多余药液,自然风干后,按处理标记后保湿培养。用接种器将直径5mm菌饼有菌丝的一面接种于处理叶片中央。每处理接种30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结合中后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恒温室有光照保湿箱内,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用卡尺测量记录每个接种点病斑长度和宽度,以长、宽平均值表示病斑直径(单位mm)。根据各药剂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
表1噻呋酰胺与三环唑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09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三环唑的重量比为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2噻呋酰胺与多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的试验浓度为8、4、2、1、0.5μg/ml五个浓度,噻呋酰胺单剂的处理浓度为3.2、1.6、0.8、0.4、0.2μg/ml,多菌灵单剂的处理浓度为40、20、10、5、2.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2。
表2噻呋酰胺与多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0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8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3噻呋酰胺与异稻瘟净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8、4、2、1、0.5μg/ml五个浓度,异稻瘟净单剂的处理浓度为2.4、1.2、6、3、1.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噻呋酰胺与异稻瘟净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1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异稻瘟净的重量比为1∶3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5,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4噻呋酰胺与稻瘟灵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0.8、0.4、0.2、0.1、0.05μg/ml五个浓度,稻瘟灵单剂的处理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噻呋酰胺与稻瘟灵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2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稻瘟灵的重量比为2∶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6,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5噻呋酰胺与稻瘟酰胺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的试验浓度为4、2、1、0.5、0.25μg/ml五个浓度,噻呋酰胺及稻瘟酰胺单剂的处理浓度为8、4、2、1、0.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5。
表5噻呋酰胺与稻瘟酰胺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3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稻瘟酰胺的重量比为1∶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6噻呋酰胺与福美双的联合毒力测定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8、4、2、1、0.5μg/ml五个浓度,福美双单剂的处理浓度为20、10、5、2.5、1.2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噻呋酰胺与福美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福美双的重量比为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3,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7噻呋酰胺与甲基立枯磷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4、2、1、0.5、0.25μg/ml五个浓度,甲基立枯磷单剂的处理浓度为16、8、4、2、1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7。
表7噻呋酰胺与甲基立枯磷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5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甲基立枯磷的重量比为1∶3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8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春雷霉素单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噻呋酰胺单剂的处理浓度为8、4、2、1、0.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8。
表8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6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3∶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9噻呋酰胺与多抗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多抗霉素单剂的处理浓度为8、4、2、1、0.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9。
表9噻呋酰胺与多抗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7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2∶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5,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10噻呋酰胺与武夷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武夷菌素单剂的处理浓度为4、2、1、0.5、0.2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0。
表10噻呋酰胺与武夷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8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武夷菌素的重量比为4∶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87,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11噻呋酰胺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中生菌素单剂的处理浓度为12、6、3、1.5、0.7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1。
表11噻呋酰胺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19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4∶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2,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12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浓度设计
组合药剂及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2.4、1.2、0.6、0.3、0.15μg/ml五个浓度,中生菌素单剂的处理浓度为6、3、1.5、0.75、0.375μg/ml,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2。
表12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239961D00201
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重量比为1∶2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85,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增效有效量的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为活性成分,且噻呋酰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1~10∶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用途。
CN 200910223996 2009-11-23 2009-11-23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5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3996 CN101755825B (zh) 2009-11-23 2009-11-23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3996 CN101755825B (zh) 2009-11-23 2009-11-23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825A CN101755825A (zh) 2010-06-30
CN101755825B true CN101755825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487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239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5825B (zh) 2009-11-23 2009-11-23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58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765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氟苯醚酰胺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559B (zh) * 2010-06-02 2013-04-1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1926336A (zh) * 2010-08-17 2010-12-29 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化学协同增效杀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7929B (zh) * 2010-12-10 2013-08-07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73B (zh) * 2010-12-16 2013-04-10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67860B (zh) * 2011-01-13 2013-06-0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多菌灵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9496B (zh) * 2011-02-17 2015-09-0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14967B (zh) * 2012-03-21 2016-02-17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87721A (zh) * 2012-06-08 2012-09-26 青岛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563919A (zh) * 2012-08-04 2014-02-12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三唑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71486A (zh) * 2012-08-16 2012-11-14 林宝峰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70794A (zh) * 2012-10-19 2013-01-16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24A (zh) * 2013-06-19 2013-09-18 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 含梧宁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71044B (zh) * 2013-06-24 2015-02-11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酰菌胺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12996B (zh) * 2013-09-02 2018-08-03 张通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CN103598190B (zh) * 2013-10-23 2015-02-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40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剂
CN103749493B (zh) * 2014-02-14 2016-01-27 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井冈霉素a和噻呋酰胺的复配杀菌剂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8679A (zh) * 2014-03-31 2014-07-16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42347A (zh) * 2014-08-12 2015-05-27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虫杀菌组合物
CN104604899A (zh) * 2015-01-20 2015-05-13 江苏富鼎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10364B (zh) * 2015-07-07 2017-06-27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65B (zh) * 2015-07-10 2018-11-16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水稻杀虫杀菌组合物
CN105961379A (zh) * 2016-05-04 2016-09-28 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组合物漂浮大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2443A (zh) * 2016-10-11 2018-04-17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37B (zh) * 2016-12-09 2018-11-2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含环酰菌胺和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14672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张宗斌 一种应用于旱育秧的农药颗粒剂
CN106852333A (zh) * 2016-12-30 2017-06-16 吴炜 一种含有抗坏血酸和噻呋酰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7410335A (zh) * 2017-04-14 2017-12-01 田德远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小檗碱的杀菌组合物
CN107980801A (zh) * 2017-12-30 2018-05-04 黑龙江省苗必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的复合药剂
WO2020261126A1 (en) * 2019-06-28 2020-12-30 Insecticides (India) Ltd.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CN110786324B (zh) * 2019-11-20 2021-06-0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双载纳米农药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901A (zh) * 2005-06-30 2008-07-02 巴斯福股份公司 基于2,5-二取代的吡唑甲酸联苯基酰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901A (zh) * 2005-06-30 2008-07-02 巴斯福股份公司 基于2,5-二取代的吡唑甲酸联苯基酰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765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氟苯醚酰胺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825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5825B (zh)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83532B (zh) 四霉素复配物及应用
CN101755845B (zh) 含有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6B (zh)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42B (zh) 含有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5B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97A (zh) 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56B (zh) 含有氟唑活化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994082B (zh) 一种防治果蔬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
CN101755799B (zh) 含有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4B (zh) 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97818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7A (zh) 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1B (zh) 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949A (zh) 一种含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15775B (zh)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2A (zh) 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73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79660B (zh) 含有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96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68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55800B (zh) 含有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5A (zh) 含有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OU WENLI

Owner name: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ZHANGYAN

Effective date: 201104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Weimin

Inventor after: Chen Fan

Inventor before: Chen Zhangyan

Inventor before: You Wen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02 FUJIAN SINO-DASH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6/F, TAIYANGCHENG BUILDING, NO. 268, YANGQIAO WEST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O: 350002 UNIT 6F, BUILDING 2, TAIYANGCHENG COMPREHENSIVE BUILDING, NO. 268, YANGQIAO WEST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ZHANGYAN YOU WENLI TO: CHEN WEIMIN CHEN F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6

Address after: Unit 6F No. 2 Yangqiao road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2 City 268 Sun City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Address before: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Yangqiao Road No. 268, Solar City Tower Rio de Janeiro, 6 floor Fujian sinodash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en Zhangyan

Co-applicant before: You Wenl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