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857B -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857B
CN101754857B CN2008800247793A CN200880024779A CN101754857B CN 101754857 B CN101754857 B CN 101754857B CN 2008800247793 A CN2008800247793 A CN 2008800247793A CN 200880024779 A CN200880024779 A CN 200880024779A CN 101754857 B CN101754857 B CN 101754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tain solution
loop
solution
tributary
dam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47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857A (zh
Inventor
迪耶特格·海斯卡姆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trans SE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trans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trans SE filed Critical Technotrans SE
Publication of CN101754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8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20Details
    • B41F7/24Damping devices
    • B41F7/32Ducts, containers, or like supply devices for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54Devices for controlling dam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5/00Cleaning
    • B41P2235/30Recovering used solvents or residues
    • B41P2235/31Recovering used solvents or residues by filter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印刷机的润湿液回路(1)以及具有这种类型的润湿液回路(1)的印刷机,其中润湿液回路(1)具有润湿单元(2)、润湿液主储存器(3)、润湿液供应装置(4)和润湿液回流装置(5),其中润湿液供应装置(4)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润湿液主储存器(3)和润湿单元(2)之间,即润湿液能经由润湿液供应装置(4)从润湿液主储存器(3)供给到润湿单元(2),其中润湿液回流装置(5)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润湿单元(2)与润湿液主储存器(3)之间,即润湿液能从润湿单元(2)经由润湿液回流装置(5)回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4)内,其中具有润湿液净化装置(7)的净化支路(6)设置在润湿液回流装置(5)的区域内,净化支路(6)以如下方式设计成,即在润湿液回路(1)的操作过程中,来自润湿液主流(FH)的第一润湿液支流(FT1)能被从润湿液主流(FH)导引通过润湿液净化装置(7),以及其中净化支路(6)与润湿液回路(1)以如下方式连接,即在润湿液净化装置(7)内经过净化的润湿液能回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4)内。

Description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润湿液回路,并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润湿液回路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润湿单元用于胶印机中。润湿单元的目的是在胶印机的印版上均匀地涂覆润湿液。这里,润湿液比如通过润湿水斗、喷嘴或以类似方式涂覆到第一辊。水膜由辊--通常借助于各种其它辊--尽可能均匀地涂覆到印刷机的印版。
多余润湿液通常被捕获、被再处理和被再循环到润湿单元。
由于操作中润湿液可被诸如颜料组分和纸尘污染,所以通常比如通过过滤系统对脏的润湿液进行净化。
DE 100 61 870 A1公开了一种净化系统,其中供给泵从中间储存器引出润湿水,并将润湿水泵抽入净化单元内。在净化单元中提供另一用于将润湿水压入通过压力过滤器的泵。根据该公开文献的揭示内容,全部润湿水流通过净化单元。因此,这种净化单元必须具有一定尺寸,且制造较为昂贵。
对比而言,美国专利No.7,082,159公开了一种净化单元,其中润湿水通过泵从中央水箱供给到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并通过各种净化装置。经过净化的润湿水在净化后又回流到中央水箱。该公开装置的缺点是润湿水必须经由出口从中央水箱引出,出口经常布置在中央水箱的某一区域内,并因此只从这一特定区域引出润湿水,从而来自中央水箱中的其它区域的润湿水并不通过净化装置,因而未在同样的程度上被净化。上述情况比如适于位于中央水箱内的润湿水液面的区域内的润湿水,这是因为出口通常大体上布置在润湿水液面之下所致。
DE 103 60 051 A1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中具有粘附性能的杂质由所谓的带式撇乳器(band skimmer)从水箱中除去。这一装置的缺点是只有具有粘附性能的杂质粘附到带,然后才能通过这种装置从润湿液中除去。
也公知多个其它的致力于解决一般问题或者提供详细解决方案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对各种解决方案途径而言相同的特别一般的倾向。关于印刷机的润湿液供应的技术改进尚未结束。
另一方面,在印刷工业、尤其在胶印中使用具有酒精成分的润湿液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这种添加剂对健康和环境构成危害。因此,改进的一个目的是实现对润湿水的特别经济的利用。再者,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润湿液,这些润湿液必须定期更换,尤其在含有杂质时更是如此。由于弃用和更换而产生的成本很可观,因而在润湿液供应中即使较小的改进在经济上也切实可行。
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润湿液回路,以及一种具有这种润湿液回路的印刷机,借助于这种润湿液回路实现了对润湿液的有效利用。
目的的实现方案
该目的通过如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实现。优选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润湿液回路,其中润湿液回路包括润湿单元、润湿液主储存器、润湿液供应装置和润湿液回流装置,其中润湿液供应装置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润湿液主储存器和润湿单元之间,即润湿液能经由润湿液供应装置从润湿液主储存器供应到润湿单元,其中润湿液回流装置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润湿单元与润湿液主储存器之间,即润湿液能从润湿单元经由润湿液回流装置回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内,其中具有润湿液净化装置的净化支路设置在润湿液回流装置的区域内,其中净化支路以如下方式设计成,即在润湿液回路操作过程中,来自润湿液主流的第一润湿液支流能从润湿液主流流动通过润湿液净化装置,以及其中净化支路与润湿液回路以如下方式连接,即在润湿液净化装置内经过净化的润湿液能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内。
表述“能回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内”必须这样理解,即润湿液回路是开放回路,其中操作时存在于回路中的润湿液连续地循环。这一“回流到润湿液供应装置内”可直接实现,或者润湿液也可以以确保润湿液在其后续路径上通入润湿液供应装置内的方式,在不同位置回流到回路内。在开放回路中,润湿液中的一部分可输送到印刷过程中例如用于印刷过程中的润湿步骤,并且通常不能再回流到回路内。润湿液的其它量可能从回路中流失,例如在净化装置中。这一经过耗用的润湿液优选在回路中被更换,其中通常对供应到润湿液供应装置的润湿液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优选地连续进行。术语“质量”优选地涵盖润湿液的成分(比如水与酒精的比例)和/或温度和/或颜料微粒的污染和/或类似方面。这里,润湿液回路优选地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在润湿液回路中的在本例中称作润湿液主储存器的那一部分内,对润湿液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监测和/或检查以及控制。术语“润湿液主流”和“润湿液支流”通常指每时间单位的液流通过体积。
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润湿液回流装置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在润湿单元和润湿液净化装置之间不设置润湿液泵。术语“润湿液泵”通常指这样的润湿液供给装置,其能够实现单位体积的润湿液的压力变化,并适于将润湿液供给到不同高度位置。因此,该术语不包括诸如在其内仅产生可忽略的压力差的供给装置,其中,举例而言,比如在润湿液中不产生漩涡的阿基米德螺旋或者其它供给装置中,润湿液总是暴露在相同的大气压力下。通过在连通到净化装置的供应线路中不提供这种润湿液泵,避免了润湿液与仍包含在润湿液中的杂质一起涡旋。这种涡旋已证明是有缺点的,因为润湿液和杂质能通过涡旋而乳化,并且在乳化状态下彼此非常难于分离。令人惊讶的是,如果空气与润湿液及杂质一起涡旋,则乳化会导致出现特别不利的组分紧密结合现象。因此,特别优选地是在净化装置的上游不设置润湿液泵,如果设置润湿液泵则在泵送过程中空气会引入润湿液中。因此,术语“润湿液泵”不包括设置在净化装置内并完全浸没于润湿液内和/或以能避免乳化的低速运转的泵。
优选地,这种润湿液回路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第二润湿液支流能在时间上与第一润湿液支流并行产生并与第一润湿液支流在空间上分离。通过将润湿液主流分离为两个润湿液支流,可以对两个润湿液支流中的一个选择性净化、和/或对润湿液支流分开处理。
另外,优选这样的润湿液回路,其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第二润湿液支流在其通往润湿液供应装置的路径中不流动通过净化装置。这样所具有的优点是,润湿液回路的循环可具有大体积流量,而净化装置则不必也处理大体积流量。
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涉及这样的润湿液回路,其中第一润湿液支流与第二润湿液支流的比例是能控制的(比如,能开环控制的和/或能闭环控制的)。
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第一润湿液支流是通过润湿液主流与第二润湿液支流之间的第一确定差而能闭环控制的。第二润湿液支流的闭环控制优选地是“基于润湿单元”,即不依赖于待净化的第一润湿液支流。闭环控制优先于润湿单元操作。因而,净化装置可安装在现有的润湿液回路中,而不影响对润湿单元的控制。
另外,这种润湿液回路优选地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润湿单元回流装置还包括中间储存器和引出装置,这两个装置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来自一个或多个润湿单元的润湿液是能收集在中间储存器内,并且第一润湿液支流能通过引出装置从中间储存器引出。优选地,润湿液回路和中间储存器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在润湿液回路操作过程中,润湿液中不同浓度的杂质出现在中间储存器的不同位置(比如,由于中间储存器中的不同流动条件、和/或润湿液与杂质的不同密度)。引出装置优选地布置在润湿液内的、在润湿液回路操作过程中较高杂质浓度比中间储存器中其它地方的多的位置。通过激起旋转流动,可在中间储存器的不同区域内产生不同的流动条件,在涡旋流中,根据润湿液的密度差,位于所激起的漩涡的中心处或漩涡沿径向的边缘处的杂质比位于流体的其它区域内的杂质达到更大的浓度。再者,优选地在进入区域内产生如下流动条件,其中在中间储存器中的某些区域内润湿液实现静止或接近静止。这能够使或促进流体中的杂质微粒在润湿液内上升和/或下沉,使得相应的杂质聚集在某些底部区域内或润湿液表面FO的某些区域内。中间储存器优选地具有介于20l和300l之间的容积,更优选地具有介于50l和150l之间的容积。例如,在小型机器中,中间储存器的尺寸可优选50l,在具有宽度为2m的辊的辊机中,中间储存器可具有100l和150l之间的容积。容积尺寸和/或流动持续时间可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确定,即润湿液的平均停歇时间介于半分钟和3分钟之间,更优选地约1分钟。更优选地,提供多个引出装置,这些引出装置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润湿液内的具有高浓度各种杂质的各个位置,即多个具有不同杂质的润湿液支流供给到不同的净化装置。例如,颜料残渣和/或油类残渣可在润湿液表面区域内引出,趋于沉积在底部上的印刷粉末可优选地在中间储存器底部区域内与润湿液流一起引出。另外,优选地在中间储存器中设置泵,以将润湿液从中间储存器回流到润湿液供给装置内,其中优选地润湿液的至少一部分可回流到润湿液主储存器内。这里,泵可设置在第一润湿液支流在通过润湿液净化装置后、与第二润湿液支流再混合到一起(比如,当第二润湿液支流在净化后回流到中间储存器时)的位置,或者泵只供给第二润湿液支流(比如,如果第二润湿液支流直接引入润湿液主储存器内)。优选地,润湿液回流装置通到润湿液主储存器内。
润湿液回路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其中供给装置中的净化支路通到位于润湿液净化单元下游的中间储存器。
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涉及这样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净化支路直接连接到润湿液主储存器,使得第一润湿液支流能直接供给到位于润湿液净化装置下游的润湿液主储存器内。
润湿液回路的一实施方式是更优选的,其中引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位于中间储存器内的各种注液液面处的润湿液能通过引出装置在润湿液表面区域内引出。这种引出装置可以如下方式构造为能被控制的,即在润湿液的注液液面在中间储存器内变化时,引出装置的引出口向上或向下移动。这可通过具有借助于浮标追踪移动的润湿液表面的引出口的表面撇乳器实现。也可想到控制这种引出口位置的电子闭环控制,其中闭环控制优选地根据来自一个或多个注液液面传感器的信号而实施。也可想到使用带式撇乳器,其中带式撇乳器的带绕过某一高度差而无需改变带式撇乳器的位置,由此即便润湿液液面上升或下降,带也可与在润湿液表面区域内升起的杂质接触。也可想到上述可能例的相互间或与其它可能例的结合。
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引出装置具有流出边缘,其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润湿液表面之下,即通过使位于流出边缘上的润湿液流出而实施对润湿液的排出。流出边缘优选地根据中间储存器内的注液液面能设置于距离润湿液表面一定距离处。流出边缘可比如是管或软管的边缘,其可从下面被带至润湿液表面的附近。优选地,边缘以如下方式构造并接近润湿液表面,即它没有延伸到润湿液表面之上的区域,这是因为这种突出区域倾向于收集灰尘。此外,优选地,流出边缘借助于浮标或借助于上述电子装置定位于距离润湿液表面的优选间距处。优选地,在一定范围内的距离内流出边缘能定位于距离润湿液表面的各个距离处,使得通过流出边缘的长度结合位于边缘上的注液液面能使限定的润湿液流出。
优选地,这种润湿液回路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中间储存器通过隔离壁又分为流入区和流出区,其中来自一个或多个润湿单元的润湿液流入到流入区内,其中隔离壁具有流通孔,流通孔容许流入区和流出区之间的流体流动,其中流通孔布置在流入区内的润湿液的最低注液液面之下。这使得流入区和流出区分隔开,使得润湿液在流动通过流通孔之前在流入区内停歇足够长时间,能够使杂质上升到润湿液表面或者下沉到底部。优选地,以上参照中间储存器所给出的解释基本适用于流入区,使得相应的杂质聚集在某些底部区域内或润湿液表面FO的某些区域内。流入区优选地具有介于20l和300l之间的容积,更优选地具有介于50l和150l之间的容积。比如对于较小型机器,流入区尺寸可优选50l,对于具有宽度约2m的辊的辊机,流入区可具有介于100l和150l之间的容积。容积尺寸和/或流动持续时间可优选地以如下方式确定,即润湿液在流入区内的平均停歇时间在半分钟和3分钟之间,优选地约1分钟。更优选地,在流入区内提供多个引出装置,这些引出装置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润湿液内的具有高浓度各种杂质的各个位置,即多个具有不同杂质的润湿液支流供给到不同的净化装置。例如,颜料残渣和/或油类残渣可在润湿液表面区域内引出,趋于沉积在底部上的印刷粉末可优选地在中间储存器底部区域内与润湿液流一起引出。另外,因为杂质通常具有比润湿液小的密度并因而上升到表面,因此流通孔优选地布置在流入区的底部区域内。流入区的容积优选地以如下方式确定,即确保润湿液在流入区内的平均停歇时间,从而容许诸如油和颜料的较轻组分上升到表面。流入区优选为向上逐渐变窄的构造,这使得上升到顶部的杂质以被聚集方式聚集在逐渐变窄区域内。
优选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净化单元具有分离器。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分离器可比如以离心机的形式提供。
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涉及这样一种润湿液回路,其中净化单元具有错流过滤器。在错流过滤系统中,在悬挂侧可产生基本平行于过滤装置的液流,其中过滤装置可由沿横向的液体通过,同时杂质优选地大部分被液流带走。错流过滤的优点是平行于过滤装置的液流阻止或减少杂质在过滤装置上沉积。优选地,采用耐用过滤材料。也可想到附加或替代性使用一次性过滤材料。
也优选一种润湿液回路的实施方式,其中净化装置包括具有能更换过滤器的过滤单元。这种过滤器可比如以过滤袋或过滤垫(filter mat)的形式提供。其它过滤器形式也是可想到的。这些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成本经济的装置价格。
另外,这种润湿液回路优选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净化装置为多级过滤系统的形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润湿液回路的印刷机。
下面将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单独的、特定的优选实施方式。单独描述的实施方式部分地包括实施本发明的非绝对必要的、但一般地认为是优选的特征。实施方式也应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教导内,但本发明教导不包括下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也可想到将参照不同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选择性地相互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的优选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的优选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的优选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具有优选引出装置的优选中间储存器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引出装置在引出口区域内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的优选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示出了润湿液主储存器3,在润湿液主储存器3内提供一定量的备用润湿液,润湿液主储存器3通过泵(未详细示出)经由润湿液供应装置4将润湿液供给到润湿单元2。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四个印刷塔,每一个印刷塔均包括至少一个润湿单元2。
多余润湿液聚集在润湿单元2内,并经由各种线路从各润湿单元引出。各体积液流在下游汇合于润湿液回流装置5内,以形成润湿液主流FH。润湿液回流装置5可包括各种组件,比如管、集液槽等。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润湿液回流装置5的第一部分通到净化支路6内,使得整个润湿液主流FH作为第一润湿液支流FT1流动通过润湿液净化装置7。在润湿液净化装置7中,润湿液由各种装置(未详细示出)清除杂质。
随后,净化支路6通到润湿液回流装置5的第二部分内,使得第一润湿液支流FT1回流到润湿液主储存器3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润湿液支流FT1相当于润湿液主流FH
根据这里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沿流动方向可见,在润湿单元与润湿液净化装置7之间没有设置泵,使得润湿液仅由于重力从润湿单元2供给到润湿液净化装置7。这样具有的优点是避免润湿液及其中包含的颜料组分和/或油类杂质形成乳浊液。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1的优选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根据这种优选第二实施方式,中间储存器8设置在润湿液回流装置5中。优选地,润湿液主流FH仅由于重力而从润湿单元2供给到中间储存器8。在该实施方式中,来自所有润湿单元2的润湿液都供给到中间储存器8内。中间储存器8内所收集的润湿液通过中间储存器8,并随后供给到润湿液主储存器3。
润湿液回流装置5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润湿液主流全部供给到中间储存器8并从这里继续流入润湿液主储存器3内。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净化支路6,其从润湿液主流FH分出第一润湿液支流FT1,使第一润湿液支流FT1流动通过润湿液净化装置7并随后使它回流到中间储存器8。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净化支路6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第一润湿液支流FT1只是润湿液主流FH的一部分,使得第二润湿液支流FT2形成在中间储存器8内,第二润湿液支流FT2不通过净化装置就回流到润湿液主储存器3。
优选地,第一润湿液支流FT1仅由于重力而供给到润湿液净化装置7。这种装置具有的优点是,润湿液不因为泵而发生涡旋,使得杂质可在润湿液净化装置7中容易地与润湿液分离。
以下将参照图4和5进一步描述中间储存器的优选构造、以及从中间储存器8引出润湿液的引出装置9。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润湿液支流FT1既从中间储存器引出又回流到中间储存器。根据这里没有示出的不同实施方式,第一润湿液支流FT1不回流到中间储存器8内,而是直接回流到润湿液主储存器3内。
另外,也可以想到,除了这里示出的线路外,还有一条线路将润湿液从润湿液主储存器3引导到中间储存器8内,使得润湿液净化装置7甚至在润湿液回路1停顿时也能工作。因而润湿液净化装置7甚至在印刷机停顿时也能运行。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润湿液回路的优选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这种第三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基本对应,因而,为避免不适当的重复,已描述过的元件不再赘述。
在这里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更详细示出了润湿液净化装置7的构造。可以看到,净化装置优选地包括多个净化元件。这些净化元件可比如为分离器和/或错流过滤器和/或过滤单元和/或多级净化系统(cascade system)。
各个净化元件可串联、并联、部分串联部分并联和/或以级联方式布置。
如图3所示,润湿液净化装置7包括位于流入侧的泵,该泵比如将润湿液压入通过过滤单元。尽管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润湿单元和净化装置之间不设置泵,但是优选实施方式也可配备有泵,尤其如果泵构造为以不形成乳浊液的方式使润湿液和杂质发生涡旋,则优选实施方式也可配备有泵。这可比如借助于以特别低的速度运转的泵来实现。如果设置泵,则如果泵设置在低于润湿液液面的位置,就是更优选的(附加或替代所述泵的构造)。这样具有的优点是,空气不与润湿液和杂质接触,即使润湿液和杂质接触涡旋也是如此。在该上下文中,已阐述过令人惊讶的是,润湿液和空气接触并同时涡旋会产生特别不利的乳化形式,乳化形式在净化装置中特别难分离。
图4为具有优选引出装置9的优选中间储存器8的横剖面示意图。
这种优选中间储存器8可用于上述的润湿液回路1中。所示的中间储存器包括流入区81和流出区82,它们各自优选地具有水槽形式。此外,流入区81和/或流出区82也可具有封闭构造。润湿液回流装置5的自一个或多个润湿单元2引出的一部分通到流入区81内。润湿液主流FH通过润湿液回流装置的开口进入流入区81,尽管润湿液回流装置的开口示意地示出为位于流入区81中的润湿液表面上方的水龙头形结构,但可以优选地将开口布置在润湿液表面FO之下,比如,位于流入区的底部区域内。优选地,开口以如下方式过渡到流入区,即在流入区中产生优选的流动条件,其有利于杂质从润湿液分离。
优选地,例如在流入区内形成如下流动条件,即该流动条件确保润湿液在流入区内的驻留时间和/或流入区内的最小流体运动。这可有助于促进润湿液中的杂质微粒或流体上升和/或下沉,使得各杂质聚集在某些底部区域内或润湿液表面FO的某些区域内。通过形成涡旋液流可产生相似效果,其中具有较小或较大密度的杂质在产生的涡流的中心或在涡流的径向外边缘比流入区81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浓度。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设有静止盆状结构,其内设置有特别优选的引出装置9,使得引出装置9的引出口刚好设置于润湿液液面之下。以下将参照图5描述引出口。
此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流入区81构造为通过隔离壁83与流出区82分隔。流入区81与流出区82优选地如图所示在流入区81的底部区域82内通过流通孔84相互连接。流通孔84优选地形成在隔离壁83中。
在这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润湿液支流FT2流动通过流通孔84。在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润湿液支流FT1已净化状态回流到流出区82内。还可以想到,直接将已净化的第一润湿液支流FT1通入润湿液主储存器,或将第一润湿液支流FT1通入流入区81,使得全部润湿液主流FH流动通过流通孔84。也可以想到构造无隔离壁的中间储存器,或者提供成迷宫构造的多个隔离壁。
图5为图4的引出装置9在引出口91区域内的放大视图。
引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润湿液由于重力流入引出口。这里,流动条件为,可发现具有较小密度的杂质在润湿液表面FO区域内具有特别高的浓度,并且该杂质与润湿液一起流过引出口91的流出边缘(flow-out edge)92。因此,由此产生的第一润湿液支流FT1包括特别高的带有杂质的污染物。这样具有的有利效果是,小的润湿液支流FT1产生高的净化效果。通过利用这一构造,可以使净化全部润湿液主流变得不必要,从而润湿液净化装置7可设计为处理较少的体积流量。
也可从图5中看到,流出边缘设置在距离润湿液表面FO一间距ΔH处。优选地,引出口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间距ΔH可以可变地调整或者闭环控制到不同的值,使得第一润湿液支流FT1的体积流量的大小可调整。
此外,优选地,引出口9在随着流入区81内润湿液的注液液面而可变的范围内是可调整的,使得引出装置可在各种注液液面下操作。
可根据来自一个或多个注液液面传感器的注液液面信号,以机械方式(比如通过浮标)或者电子方式实施对引出装置9的调整和/或闭环控制。注液液面传感器可检测比如润湿液中的压力,并将它转变为信号,或者注液液面传感器可测量电阻。在此,传感器的任何类型都是可想到的。
在此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引出装置呈现管的形式,使得提供了基本圆形的引出口91。引出边缘的任何其它形式也是可以想到的,比如基本平面形的、高度可调的滑板,其在流入区内分出另一区域,在该另一区域内第一润湿液支流FT1朝润湿液净化装置7流动。
附图标记说明
1    润湿液回路
2    润湿单元
3    润湿液主储存器
4    润湿液供应装置
5    润湿液回流装置
6    净化支路
7    润湿液净化装置
8    中间储存器
81   流入区
82   流出区
83   隔离壁
84   流通孔
85   流入区的底部区域
9    引出装置
91   引出口
92   流出边缘
FO   润湿液表面
FH   润湿液主流
FT1  第一润湿液支流
FT2  第二润湿液支流
ΔH  流出边缘与润湿液表面之间的间距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润湿液回路(1)包括润湿单元(2)、润湿液主储存器(3)、润湿液供应装置(4)和润湿液回流装置(5),
其中所述润湿液供应装置(4)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润湿液主储存器(3)和所述润湿单元(2)之间,即所述润湿液能经由所述润湿液供应装置(4)从所述润湿液主储存器(3)供给到所述润湿单元(2),
其中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润湿单元(2)与所述润湿液主储存器(3)之间,即所述润湿液能从所述润湿单元(2)经由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回流到所述润湿液供应装置(4)内,
其中具有润湿液净化装置(7)的净化支路(6)设置在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的区域内,所述净化支路(6)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在所述润湿液回路(1)的操作过程中,来自润湿液主流(FH)的第一润湿液支流(FT1)能从所述润湿液主流(FH)流动通过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
其中所述净化支路(6)与所述润湿液回路(1)以如下方式连接,即在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内经过净化的润湿液能回流到所述润湿液供应装置(4)内,以及
其中第二润湿液支流(FT2)能在时间上与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并行产生,并在空间上与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在所述润湿单元(2)与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之间不设置润湿液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所述第二润湿液支流在其流入所述润湿液供应装置(4)的路径中不通过净化装置。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FT1)与所述第二润湿液支流(FT2)之间的每时间单位的液流通过体积的比例是分别能开环控制和/或闭环控制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FT1)是基于所述润湿液主流(FH)与所述第二润湿液支流(FT2)之间的确定差而能控制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还包括中间储存器(8)和引出装置(9),所述润湿液回流装置(5)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来自一个或多个所述润湿单元(2)的润湿液能收集于所述中间储存器(8)内,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FT1)能通过所述引出装置(9)从所述中间储存器(8)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净化支路(6)通到沿供给方向看位于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下游的所述中间储存器(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净化支路(6)直接连接到所述润湿液主储存器(3),使得所述第一润湿液支流(FT1)能直接供给到位于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下游的所述润湿液主储存器(3)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引出装置(9)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即位于所述中间储存器(8)内各种注液液面处的所述润湿液能通过所述引出装置(9)在润湿液表面(FO)区域内引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引出装置(9)具有流出边缘(92),其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润湿液表面(FO)之下,即通过使经过所述流出边缘(92)的润湿液流出而实施对所述润湿液的排出。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中间储存器(8)通过隔离壁(83)分隔为流入区(81)和流出区(82),其中在所述流入区(81)内引入来自一个或多个所述润湿单元(2)的润湿液,其中所述隔离壁(83)具有流通孔(84),通过所述流通孔(84)能够实现所述流入区(81)和所述流出区(82)之间的流体流动,其中所述流通孔(84)设置为低于所述流入区(81)内的润湿液的最低注液液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包括分离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润湿液净化装置(7)包括错流过滤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具有能更换的过滤器的过滤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其中所述净化装置构造为多级净化系统。
16.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湿液回路(1)的印刷机。
CN2008800247793A 2007-07-17 2008-07-17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4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33293A DE102007033293A1 (de) 2007-07-17 2007-07-17 Filtration für Druckmaschinen
DE102007033293.0 2007-07-17
PCT/EP2008/005875 WO2009010295A2 (de) 2007-07-17 2008-07-17 Filtration für druckmaschin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857A CN101754857A (zh) 2010-06-23
CN101754857B true CN101754857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13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47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4857B (zh) 2007-07-17 2008-07-17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9866A1 (zh)
EP (1) EP2170606B1 (zh)
CN (1) CN101754857B (zh)
AT (1) ATE525208T1 (zh)
DE (1) DE102007033293A1 (zh)
WO (1) WO200901029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1948B2 (en) * 2011-04-27 2015-05-05 Xerox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 control subsystem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102012008461B4 (de) * 2012-04-26 2014-06-26 Technotrans Ag Feuchtwasserreinigung
EP3059086B2 (de) 2015-02-23 2021-01-27 Kraft-Schlötels GmbH Druckmaschinen-filtrationsanordnung
DE102016012852A1 (de) 2016-10-27 2018-05-03 Mohn Media Mohndruck GmbH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Feuchtmitteln und Feuchtmittel-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0A (zh) * 1993-08-11 1995-10-04 包德温亚太公司 胶版印刷机的润湿水循环系统
DE10061870A1 (de) * 2000-12-12 2002-06-13 Kohnert Baerbe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iltration von Feuchtmittel
CN2523594Y (zh) * 2002-02-06 2002-12-04 徐更宣 一种胶印机润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8021A1 (de) * 1990-11-29 1992-06-04 Edelmann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m rueckfoerdern eines feuchtmediums aus einem feuchtwerk
WO1995030468A1 (en) * 1994-05-10 1995-11-16 Womack International, Inc. Optimizing operation of a filter system
JPH1148459A (ja) * 1997-08-08 1999-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洗浄液再生装置
SE0004403L (sv) 2000-11-29 2002-05-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er och anordningar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6908558B2 (en) * 2003-03-19 2005-06-21 David J. Stinson Fountain solution recycling system for commercial printers
DE10360051A1 (de) 2003-12-22 2005-07-21 Kohnert, Bärbe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Feuchtmittel
DE102004021508B4 (de) * 2004-04-30 2007-04-19 Technotra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des Feuchtmittels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5016064A1 (de) * 2004-05-04 2005-11-24 Liebherr-Werk Nenzing Gmbh, Nenzing Hydrauliksystem für Flurförderfahrzeuge
DE202004007062U1 (de) * 2004-05-04 2005-09-15 Liebherr Werk Nenzing Gmbh Nen Hydrauliksystem für Flurförderfahrzeu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0A (zh) * 1993-08-11 1995-10-04 包德温亚太公司 胶版印刷机的润湿水循环系统
DE10061870A1 (de) * 2000-12-12 2002-06-13 Kohnert Baerbe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iltration von Feuchtmittel
CN2523594Y (zh) * 2002-02-06 2002-12-04 徐更宣 一种胶印机润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48459A 1999.02.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10295A2 (de) 2009-01-22
DE102007033293A1 (de) 2009-01-29
EP2170606B1 (de) 2011-09-21
ATE525208T1 (de) 2011-10-15
WO2009010295A3 (de) 2009-04-02
EP2170606A2 (de) 2010-04-07
US20100199866A1 (en) 2010-08-12
CN101754857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6230A (en) Dual-action aquarium filter
JPH0450429B2 (zh)
JPH09183038A (ja) 冷却潤滑剤の浄化装置
CN109652117A (zh)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及分离的工艺方法
WO2010064401A1 (ja) 油水分離装置
CN101754857B (zh) 用于印刷机的过滤系统
US8431027B2 (en)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system with bubble sepa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A2687923C (en) Flotation apparatus with apertured plate
CN107555536A (zh) 一种斜板分离装置
WO2012112646A2 (en)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nozzle for use with self contained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system
CN104379511B (zh) 过滤及气升兼用装置以及水处理系统
JP2892948B2 (ja) 液中に於ける混合物の分離除去方法
CN106216088A (zh) 切削液铁铝屑分离机
RU2254297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флотационно-фильтрационной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KR101799745B1 (ko) 원형 침사 유분 제거 시스템
RU5482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нефтесодержащих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11339039U (zh) 除油过滤器及具有所述除油过滤器的污水处理系统
KR200334243Y1 (ko) 절삭유 필터링 장치
JP4393327B2 (ja) 切削水処理装置
RU16889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от загрязнений
KR101516726B1 (ko) 상향 중력식 연속 여과장치
KR20020085698A (ko) 여과사를 이용한 원수 여과장치
JP4713841B2 (ja) 液体分離装置
RU1790428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коплени и очистки загр зненных жидкостей
RU232671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деления песка от жидк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