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641A -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641A
CN101746641A CN200910008509A CN200910008509A CN101746641A CN 101746641 A CN101746641 A CN 101746641A CN 200910008509 A CN200910008509 A CN 200910008509A CN 200910008509 A CN200910008509 A CN 200910008509A CN 101746641 A CN101746641 A CN 101746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thread
bobbin
guide portion
roller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荣道
金炅兑
金宝罗
孙义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JI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 JI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 JI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 JI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6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1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以及采用该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在由旋转滚筒;在所述旋转滚筒上部和下部可分别旋转设置的,装有多个线轴的线轴架;位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上部,为了在上部的线轴卷绕规定横向宽度的丝线设置的横动辊部;通过与所述上部线轴接触向所述丝线提供一定压力的摩擦辊部组成的丝线卷绕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横动辊部侧部,使所述丝线路径脱离横向位置的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上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引导所述丝线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中的转移尾部形成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侧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将所述丝线路径引导至所述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侧,并直至所述丝线切断前使所述丝线维持一定张力的摆动引导部。

Description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middle bunch)的丝线卷绕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图1a示出了作为现有技术的丝线卷绕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丝线移动和丝线切断方法,图1b示出了发生中间起褶的蛋糕状情况。
如图1a所示,现有的丝线卷绕装置100’由可旋转的旋转滚筒110’,位于所述旋转滚筒110’的上下部且均可旋转设置的线轴架(bobbin holder)111’、112’,在位于所述旋转滚筒110’上的部并安装于线轴架111’、112’的线轴上以规定宽度卷绕丝线的横动辊部120’,与所述线轴接触向丝线提供规定压力的摩擦辊部130’构成.。本文中,所述线轴也称为支管,而丝线卷绕在线轴上的状态也称为蛋糕状(cake)。
这种丝线卷绕装置100’在例如上部线轴形成满负载线轴113’时,通过旋转滚筒110’以规定角度旋转,使得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的位置互换。即,如图1a所示,通过旋转滚筒110’的旋转,使得空负载线轴114’处于上部,满负载线轴113’处于下部。
此外,在该状态下,丝线(Y)移动到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侧的时候被同时切断。为此,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从所述旋转滚筒110’向上部上升规定高度,然后下部的满负载线轴113’停止旋转。此时,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继续旋转,由此使得丝线(Y)移动到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上的同时,在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强制切断丝线。
但是,这种现有的丝线卷绕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丝线移动和切断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由于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从所述旋转滚筒110’上升规定高度,开始产生新的卷绕的线轴(空负载线轴)的褶皱在中央处集中。即,如图1b所示,集中在蛋糕状(C)的中央的丝线卷绕在最内层,产生中部起褶(MB)现象。
该问题是由于丝线移动和切断时,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从旋转滚筒110’上升规定高度造成的。即,从空负载线轴114’到横动辊部120’的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在卷绕初期,丝线会集中卷绕在线轴的中心部分。像这样在线轴产生中部起褶(middle bunch)现象后,为制造各种坯料而解开丝线时,丝线会产生张力差,在染色等的后续工序中也会产生问题,在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丝线切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横动辊部和摩擦辊部不上升的状态下,移动丝线的同时可将丝线切断,所以可防止最内层产生中间起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还提供采用该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进一步提供一种通过防止丝线在移动和切断时丝线的过度脱离,维持一定的张力,使丝线进行正确移动和切断的丝线卷绕装置,还提供采用该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下部满负载线轴的制动力自动将丝线切断的丝线卷绕装置,还提供采用该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下部分组成,旋转滚筒;在所述旋转滚筒上部和下部可分别旋转设置的,装有多个线轴的线轴架(bobbin holder);位于所述旋转滚筒上部,为了在上部线轴卷绕规定横向宽度的丝线设置的横动辊部;通过与所述上部线轴接触向所述丝线提供一定压力的摩擦辊部;在上述部分组成的丝线卷绕装置中,进一步包含以下部分,设置在所述横动辊部的侧部,使所述丝线路径脱离横向位置的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上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引导所述丝线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transfer tail groove)中的转移尾部形成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侧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将所述丝线路径引导至所述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侧并直至所述丝线切断前使所述丝线维持一定张力的摆动(swing)引导部。
所述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朝向所述摩擦辊部的横动辊部的侧部处,以上端为中心,使下端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以一定角度顺时针旋转,使得丝线从横向位置脱离。
所述转移尾部形成部包含以下部分,覆盖所述摩擦辊部的覆盖板;在所述覆盖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滚筒;通过在安装所述第一滚筒的同时,使所述覆盖板可在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由此使得所述丝线从横向位置引导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的第一引导部;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垂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滚筒;通过在安装所述第二滚筒的同时,使得第一引导部可在垂直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由此使得所述丝线从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回复至原来的横向位置的第二引导部。
所述第一引导部由引导板,在所述引导板的下端的下部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将所述丝线从横向位置引导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处的多个引导棒组成。
所述第二引导部由引导板,在所述引导板的下端的下部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使所述丝线从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回复到横向位置处的多个引导棒组成。
所述第一引导部形成固定突起,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中形成可嵌入所述固定突起,并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长孔。
所述摆动引导部包含滚筒;安装在所述滚筒上,以旋转轴为中心以一定角度旋转,位于上部的空负载线轴的下端,由此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摆动引导构件;安装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上,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同时,将丝线的张力维持一定的起褶板(bunch plate)。
所述摆动引导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水平突起和水平凹槽,从而将丝线引导至水平方向的一端;所述起褶板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垂直突起和垂直凹槽,从而将丝线引导至垂直方向的一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线轴,对丝线进行卷绕直至使设置在上部的线轴形成满负载线轴的状态的步骤;当设置在上部的线轴形成为满负载线轴时,将所述上部满负载线轴移动到下部,再将下部的空负载线轴移动到上部后,通过将所述满负载线轴和所述空负载线轴之间的丝线引导至一侧,并使所述空负载线轴的上部的丝线从横向位置脱离,并引导至所述空负载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中的丝线脱离和引导步骤;使所述下部满负载线轴停止旋转,将满负载线轴和空负载线轴之间的丝线强制切断的丝线切断步骤;使所述空负载线轴的上部的丝线回复到原来的横向位置处的回复步骤。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丝线卷绕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能够在横动辊部和摩擦辊部不上升的状态下,在移动丝线的同时切断丝线,因此可防止线轴最内层发生中间起褶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通过防止丝线移动和切断时丝线的过度脱离,并维持一定张力,从而可正确的对丝线进行移动和切断。
另外,本发明通过下部满负载线轴的制动力自动切断丝线,因此无需其他的切断构件。
附图说明
图1:图1a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丝线卷绕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丝线移动和丝线切断方法的简略图,图1b是示出了发生了中间起褶情况的蛋糕状的简略图。
图2:图2a是示出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切断方法的简略图,图2b是示出了不会发生中间起褶现象的蛋糕状的简略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中部起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的简略图。
图4:是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发生中部起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中的转移尾部形成部的放大示出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发生中间打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中摆动引导部的侧面图。
图6:是示出采用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7:图7a~图7e依次示出了采用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的简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丝线卷绕装置
101 框架
110 旋转滚筒
111、112 线轴架
113 满负载线轴
114 空负载线轴
120 横动辊部
121 横动辊
130 摩擦辊部
131 摩擦辊
140 移动引导部
150 转移尾部形成部
151 覆盖板
152 第一滚筒
153 第一引导部
154 引导板
154a 引导棒
155 第二滚筒
156 第二引导部
157 引导板
157a 引导棒
158a 固定突起
158b 长孔
160 摆动引导部
161 滚筒
162 旋转轴
163 摆动引导构件
164 水平突起
165 水平凹槽
166 起褶板
167 垂直突起
168 垂直凹槽
Y 丝线
C 蛋糕状
MB 中部起褶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实施的程度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2a是示出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切断方法的简略图,图2b是示出了不会发生中间起褶现象的蛋糕状的简略图。
如图2a所示,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100的丝线切断方法是,基本上不从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向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上升的情况下,对丝线(Y)进行移动和切断。即,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摩擦辊部130依然维持与空负载线轴114接触的状态。在这种方法中,如图2b所示,在蛋糕状(C)中形成具有较宽幅度的起褶现象。即,现有技术会在蛋糕状中形成中部起褶现象,但是在本发明不会形成中部起褶现象。
图3是示出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中部起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的简略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丝线卷绕装置100包含可旋转的旋转滚筒110;在所述旋转滚筒110上部和下部可分别旋转设置的,装有多个线轴的线轴架111、112;位于所述旋转滚筒110上部,为了在上部线轴卷绕具有规定横向宽度的丝线而设置的横动辊部120;通过与所述上部线轴接触向所述丝线提供一定压力的摩擦辊部130;使所述丝线的路径脱离横向位置的移动引导部140;引导所述丝线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中的转移尾部形成部150;以及将所述丝线路径引导至所述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侧并使所述丝线维持一定张力的摆动(swing)引导部160。
所述旋转滚筒110安装在丝线卷绕装置100的框架101上,其与马达的驱动轴啮合(图中未示出),由此可在规定方向上旋转。即,所述旋转滚筒110在插入到线轴架111、112中的线轴形成满负载线轴113时,通过约180度或者270度的旋转,可改变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的位置。在附图中示出了满负载线轴113位于下部,空负载线轴114位于上部的情况。
所述线轴架111、112在所述旋转滚筒1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一定长度,而且与各马达的驱动轴耦合(图中未示出),由此可在规定方向上旋转。即,通过使该线轴架111、112以规定速度旋转,对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线轴卷绕丝线。当然,在这种线轴架111、112上可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线轴。
所述横动辊部120设置在所述旋转滚筒110的上部,其作用是,横动辊121使丝线以规定宽度横动,提供给下部的线轴。
所述摩擦辊部130设置在旋转滚筒110的正上方,其作用是,摩擦辊131与上部的线轴直接接触对丝线提供一定的压力,由此在上部的线轴上细细地卷绕丝线。
所述移动引导部140设置在朝向所述摩擦辊部130的横动辊部120的侧部处。该移动引导部140的上端在所述横动辊部120的侧部以一定角度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其作用是,以上端为中心,使下端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以一定角度顺时针旋转,使得丝线从横向位置脱离。即,位于旋转滚筒110上部的线轴形成满负载线轴113时,所述旋转滚筒110旋转约180度,从而使得上部的满负载线轴113位于下部,下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位于上部位置。此后,丝线从下部满负载线轴113移动至上部空负载线轴114上,将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的丝线强制切断。为了这样的丝线的移动和切断,所述移动引导部140进行操作,但是所述移动引导部140事先脱离所述丝线的横向位置。即,所述移动引导部140上端形成为旋转轴,通过以规定角度顺时针旋转,使得丝线从原来的横向位置脱离。当然,为了达到此目的,虽然图中未在所述移动引导部140中示出,但是其具有滚筒或马达等。此外,下述的转移尾部形成部150和摆动引导部160还是如上所述,为了移动和切断丝线是共同操作的。
所述转移尾部形成部150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130的上部。但是,本发明对该转移尾部形成部150的设置位置没有任何限定。该转移尾部形成部150,通过上述移动引导部140将脱离的丝线从横向位置移动到线轴的转移尾部槽,由此将丝线移动到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上,另外将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的丝线切断。
所述摆动引导部160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130的一侧。但是本发明对这种摆动引导部160的设置位置没有任何限定。该摆动引导部160的作用是,将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丝线的路径引导至上述空负载线轴114的转移尾部槽侧,并维持所述丝线的一定的张力。因此,所述摆动引导部160由以下部分组成,安装在丝线卷绕装置100的框架101上的滚筒161;安装在所述滚筒161上,以旋转轴162为中心以一定角度旋转,位于上部空负载线轴114下端,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摆动引导构件163;安装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上,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同时,将丝线的张力维持一定的起褶板(bunch plate)166。
图4是将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发生中部起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中的转移尾部形成部放大示出的正视图。
如图4所示,转移尾部形成部150包括覆盖板151,第一滚筒152,第一引导部153,第二滚筒155和第二引导部156。
所述覆盖板151具有,大致覆盖着丝线卷绕装置100中的摩擦辊部130的上部的形状。当然,该覆盖板151也可形成与摩擦辊部130无关的其他形状。
所述第一滚筒152设置在所述覆盖板151的水平方向(长度方向)上。该第一滚筒152为从空压滚筒、油压滚筒和其相当物中选出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中对其种类没有任何限定。
所述第一引导部153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152上的同时,以在所述覆盖板151水平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例如可设置为,在覆盖板151水平方向上设置导轨(图中未示出),第一引导部件153可在所述导轨上滑动,通过上述第一滚筒152的操作,使所述第一引导部153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该第一引导部153,由安装在水平方向导轨上,可滑动的引导板154;在所述引导板154的下端在下部方向的一定长度上延伸,对丝线进行引导的多个引导棒154a组成。当然,通过该多个引导棒154a,将卷绕在每个线轴上的丝线从横向位置引导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中。
所述第二滚筒155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153的垂直方向(宽度方向)上。该第二滚筒155为从空压滚筒、油压滚筒和其相当物中选出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中对其种类没有任何限定。
所述第二引导部156安装在所述第二滚筒155上的同时,以在所述第一引导部153的垂直方向上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例如可设置为,在第一引导部153上以规定距离间隔形成固定突起158a,在所述第二引导部156上形成长孔158b,长孔158b可嵌入所述固定突起158a,并在垂直方向上引导所述固定突起158a。此外,该第二引导部156可通过第二滚筒155在垂直方向上滑动,但也可通过第一引导部153的水平运动共同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该第二引导部156,由形成有长孔158b,使所述固定突起158a可滑动的方式安装的引导板157;引导丝线在所述引导板157下端下部方向的一定长度上延伸的多个引导棒157a组成。当然,可通过这样的多个引导棒157a,将丝线从形成在线轴上的转移尾部槽回复至横向位置。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第一引导部152以引导导轨构造为例进行了说明,对所述第二引导部156以长孔构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样的构造。即,所述第一引导部152也可以为长孔构造,所述第二引导部156也可以为引导导轨构造。此外,所述第一引导部152和第二引导部156还可选择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所有构造,实现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构造。
图5是显示本发明可防止最内层发生中间打褶现象的丝线卷绕装置中摆动引导部的侧面图。
如图5所示,摆动引导部160包括滚筒161,摆动引导构件163和起褶板166。
所述滚筒161设置在摩擦辊部130侧部上,但本发明对这样的设置位置没有任何限定。另外,所述滚筒161可为从空压滚筒、油压滚筒和其相当物中选出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对其种类没有任何限定。
通过将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的一侧安装在所述滚筒161上,将另一侧安装在旋转轴162上,在所述滚筒161进行操作时,可以以所述旋转轴162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实际上,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的作用是,通过以所述旋转轴162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使其的位于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转换至位于下端的位置处,直到切断丝线之前引导丝线路径。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的下部处形成水平方向的水平凹槽165,引导丝线在水平方向的一端。即,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的下部形成水平突起164,将丝线最大限度的引导至靠近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处。该水平突起164在线轴方向上进一步具有弯曲的形状。
所述起褶板166全面安装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163上,其作用是直到切断前引导丝线路径的同时,维持一定的丝线张力。该起褶板166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垂直凹槽168,以将丝线引导至垂直方向的一端。即,在所述起褶板166的下部形成垂直突起167,以将丝线最大限度的引导至靠近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处并维持张力。该嵌合固定的突起也在线轴方向上进一步具有弯曲的形状。
图6是显示采用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使用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100的丝线移动方法,包括丝线卷绕步骤(S1),丝线脱离和引导步骤(S2),丝线切断步骤(S3),丝线回复步骤(S4)和丝线卷绕步骤(S5)。
图7a~图7e依次示出了采用本发明丝线卷绕装置的丝线移动方法的简略图。在此同时请参照图3~图6。
如图7a所示,在丝线卷绕步骤(S1)中,对丝线按规定的横向宽度进行卷绕,直至使安装在上部线轴架112的线轴成为满负载线轴113的状态。即,从导丝辊供给的丝线横向形成规定宽度,同时将固定在上部线轴架112上的线轴卷绕成满负载线轴113。此时,移动引导部140、转移尾部形成部150的第一引导部153、第二引导部156和摆动引导部160不工作,仅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工作。
在此,附图中用英文表示的“GR CENTER”表示导丝辊的中心,“2 NDGUIDE”表示第二引导部,“1 ST GUIDE”表示第一引导部,“SHIFT GUIDE”表示移动引导部,“T/R CENTER”表示横动辊部的中心,“F/R CENTER”表示摩擦辊部的中心,“B/H”表示线轴架,“SWING GUIDE”表示摆动引导部的相对的位置。此外,附图中相对粗的线表示的是现在操作中的构成要素,相对细的线表示现在操作中的非构成要素。
另外,附图中未说明的符号113a和114a为转移尾部槽,Y为丝线。
如图7b所示,在丝线脱离和引导步骤(S2)中,首先当设置在上部的线轴形成为满负载线轴时,将所述上部的满负载线轴113移动到下部,将下部的空负载线轴114移动到上部。即,通过以规定角度旋转旋转滚筒110,可改变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摆动引导部160,通过所述摆动引导部160将所述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的丝线最大限度的引导至靠近空负载线轴114的转移尾部槽114a侧。而且,该摆动引导部160直到丝线切断时一直维持丝线的一定张力。
并且,此时,通过位于空负载线轴114上部的移动引导部140和转移尾部形成部150的操作,使得位于空负载线轴114上部的丝线脱离横向位置,并移动至所述空负载线轴114的转移尾部槽114a处。在此,所述转移尾部形成部150通过第一引导部153的操作形成,此后,为使丝线移动至横向位置,操作第二引导部156。
如图7c所示,在丝线切断步骤(S3)中,通过使所述下部的满负载线轴113停止旋转,将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的丝线强制切断。即,停止所述下部满负载线轴113的旋转,继续维持上部空负载线轴114的旋转,在所述满负载线轴113和空负载线轴114之间对丝线产生强大的张力,从而切断丝线。当然此时所述丝线,通过处于上部空负载线轴114中的转移尾部槽114a中,从而丝线可在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中安全且正确的移动。
如图7d所示,在丝线回复步骤(S4)中,所述空负载线轴114的上部的丝线回复到原来的横向位置处。即,移动引导部140,通过转移尾部形成部150的第一引导部153和第二引导部156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使得所述丝线流畅地回复至原来的横向位置处。实质上,通过第二引导部156使得处于上部空负载线轴114中的转移尾部槽114a中的丝线回复至横向位置处。
如图7e所示,在丝线卷绕步骤(S5)中,在上部的空负载线轴114中正式地卷绕具有规定横向宽度的丝线。当然,在这种丝线卷绕步骤中,移动引导部140,第一引导部153,第二引导部156和摆动引导部160全部处于回复至原来位置的状态。
在此,本发明如上所述,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横动辊部120和摩擦辊部130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上升至上部规定高度。因此,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在丝线移动和切断完成后,在线轴中产生的中部起褶现象。

Claims (8)

1.一种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由旋转滚筒;在所述旋转滚筒的上部和下部可分别旋转设置的,装有多个线轴的线轴架;位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上部,为了在上部线轴卷绕规定横向宽度的丝线设置的横动辊部;通过与所述上部的线轴接触向所述丝线提供一定压力的摩擦辊部组成,其特征为进一步包含,
设置在所述横动辊部侧部,使所述丝线的路径脱离横向位置的移动引导部,
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的上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引导所述丝线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的转移尾部形成部,
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辊部侧部,在所述丝线移动和切断时,将所述丝线的路径引导至所述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侧,并直至所述丝线切断前使所述丝线维持一定张力的摆动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朝向所述摩擦辊部的横动辊部的侧部处,以上端为中心,使下端在丝线移动和切断时以一定角度顺时针旋转,使得丝线从横向位置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转移尾部形成部包括,
覆盖所述摩擦辊部的覆盖板;
将所述覆盖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滚筒;
通过在安装所述第一滚筒的同时,使所述覆盖板可在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由此使得所述丝线从横向位置引导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的第一引导部;
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垂直方向上设置的第二滚筒;
通过在安装所述第二滚筒的同时,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可在垂直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由此使得所述丝线从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回复至原来的横向位置的第二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引导部由,
引导板,
在所述引导板的下端的下部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将所述丝线从横向位置引导至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处的多个引导棒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二引导部由,
引导板,
在所述引导板的下端的下部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使所述丝线从线轴的转移尾部槽回复到横向位置处的多个引导棒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摆动引导部包括,
滚筒;
安装在所述滚筒上,以旋转轴为中心以一定角度旋转,位于上部的空负载线轴的下端,由此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摆动引导构件;
安装在所述摆动引导构件上,直至切断前对丝线的路径进行引导的同时,将丝线的张力维持一定的起褶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摆动引导部,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水平突起和水平凹槽,从而将丝线引导至水平方向的一端;
所述打褶板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垂直突起和垂直凹槽,从而将丝线引导至垂直方向的一端。
8.一种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线轴,对丝线进行卷绕直至使设置在上部的线轴形成满负载线轴的状态的步骤;
当设置在上部的线轴形成为满负载线轴时,将所述上部满负载线轴移动到下部,将下部的空负载线轴移动到上部后,通过将所述满负载线轴和所述空负载线轴之间的丝线引导至一侧,并使所述空负载线轴的上部的丝线从横向位置脱离,并引导至所述空负载线轴的转移尾部槽中的丝线脱离和引导步骤;
使所述下部的满负载线轴停止旋转,将满负载线轴和空负载线轴之间的丝线强制切断的丝线切断步骤;
使所述空负载线轴的上部的丝线回复到原来的横向位置处的回复步骤。
CN200910008509A 2008-12-09 2009-01-23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17466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124807 2008-12-09
KR1020080124807A KR101088510B1 (ko) 2008-12-09 2008-12-09 최내층 미들 번치를 방지할 수 있는 사 권취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 트랜스퍼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641A true CN101746641A (zh) 2010-06-23

Family

ID=4234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8509A Pending CN101746641A (zh) 2008-12-09 2009-01-23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37985A (zh)
KR (1) KR101088510B1 (zh)
CN (1) CN101746641A (zh)
TW (1) TW2010221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2314A (zh) * 2011-04-25 2012-01-11 丁云法 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
CN104828639A (zh) * 2015-04-28 2015-08-12 苏州如盛化纤有限公司 精密卷绕的纺丝卷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2283A (ja) * 1986-09-25 1988-04-13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装置の棒巻制御方法
JPH01187182A (ja) * 1988-01-20 1989-07-26 Toray Eng Co Ltd 巻取機におけるテール形成方法
JP2808398B2 (ja) * 1993-05-13 1998-10-08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巻取機
JP3303850B2 (ja) * 1999-07-01 2002-07-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糸巻取機、及びそのバンチ巻方法
KR200356192Y1 (ko) 2004-04-12 2004-07-14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탄성사 권취기의 피그 테일 형성 장치
KR100591582B1 (ko) 2004-04-24 2006-06-19 주식회사 효성 층간 및 트랜스퍼 테일의 물성차를 최소화한 탄성사권사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2314A (zh) * 2011-04-25 2012-01-11 丁云法 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
CN104828639A (zh) * 2015-04-28 2015-08-12 苏州如盛化纤有限公司 精密卷绕的纺丝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66137A (ko) 2010-06-17
TW201022123A (en) 2010-06-16
JP2010137985A (ja) 2010-06-24
KR101088510B1 (ko)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642A (zh) 可防止最内、最外层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JP5065290B2 (ja) 巻取機
US3251560A (en) Winding machine
EP2028148B1 (en) Automatic winder
CN101746641A (zh) 可防止最内层中间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JPH11193179A (ja) 紡糸巻取機における巻取方法
US6629660B1 (en) Take-up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thetic fib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read package
CN102923531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退绕方法
JP4395828B2 (ja) 張力検出器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CN101481054A (zh) 槽筒及使用槽筒的纱线卷绕装置
EP1065163A2 (en) Take-up winder and bunch wind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332950B (zh) 丝卷取装置
EP3210919B1 (en) Spun yarn take-up machine
US5431353A (en) Bobbin winding machine
KR101010269B1 (ko) 사 권취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 트랜스퍼 방법
EP0943573B1 (en) Filament yarn take-up winder
JP4590156B2 (ja) 弾性繊維用巻取り機
JP4477866B2 (ja) 線状物の巻取り方法及び巻取り装置
KR101406280B1 (ko) 사 절환 방법
JP4574725B2 (ja) 線状物の巻取り装置
JP2795266B2 (ja) 糸継装置
CN203270135U (zh) 筒管保持机构以及捻线机
JP2023017712A (ja) 巻取機の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と糸の巻き戻し方法
JP2535536Y2 (ja) 紡糸巻取機
CN114126997A (zh) 转塔型卷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