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4955A -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4955A
CN101744955A CN200810080094A CN200810080094A CN101744955A CN 101744955 A CN101744955 A CN 101744955A CN 200810080094 A CN200810080094 A CN 200810080094A CN 200810080094 A CN200810080094 A CN 200810080094A CN 101744955 A CN101744955 A CN 101744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arts
rat
model
b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0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4955B (zh
Inventor
黄怀鹏
高国领
刘彩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OG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OG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OG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OG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800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44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4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4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4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4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猪胆粉25~60份,山羊角15~30份,黄芩25~50份,栀子25~60份,石菖蒲25~30份,冰片或合成龙脑1~2份。本发明药物可有效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改善脑血管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配制品,具体地说是由动植物药材配制而成的、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原因,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病的75%[侯熙德.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6:197],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卒中(其中约75%为脑梗塞)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600万,每年死亡者近100万,存活者中约1/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脑缺血时神经元损伤与保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关注的热点。由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概念倍受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细胞内Ca2+超载、一氧化氮(NO)的神经毒性作用这些损害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缺血性脑损伤。目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思路主要集中在阻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或受体、溶栓、清除自由基、阻断钙通道等。但是根据这些理论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和研制的治疗药物目前却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美国FDA批准的十多种抗脑卒中药大多为溶栓药和抗血栓药,它最大的缺陷是只适用于卒中发生后3~6小时内,如超过3小时,溶栓后可导致脑内出血和脑水肿,反而会加重病情。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在3小时内不能到达医院,所以能接受溶栓治疗的几率只有1~2%。除短暂性、血管痉挛性脑缺血之外,栓塞性脑缺血的唯一治疗途经就是溶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伴随着严重的再灌注继发性损伤,主要通过“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介导,而目前对于再灌注损伤主要通过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针对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对脑损伤的生化和代谢紊乱通过药物或其他等手段阻断细胞坏死不同环节,增加正常和受损细胞存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神经保护治疗药物的出现意味着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联合溶栓而扩大。
目前神经保护剂也用于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治疗。由于传统的溶栓治疗“必须通过CT影像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出血性梗塞、或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的病人”方可用药。而神经保护剂可给予任何怀疑急性卒中者进行“急症治疗”,由此大大节省了进行脑影像检查和解释检查结果所需要的时间,为病人的有效治疗及改善预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此开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血塞通胶囊(其主要成份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不过,临床上仍然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药物,以为医师及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其可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改善脑血管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
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药物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
猪胆粉25~60份,山羊角15~30份,黄芩25~50份,栀子25~60份,石菖蒲25~30份,冰片或合成龙脑1~2份。
本发明优选的原料重量份比为
猪胆粉25~30份,山羊角15~20份,黄芩25~30份,栀子25~30份,石菖蒲25~30份,冰片或合成龙脑1~2份。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可采用常规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或浓缩。
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具体的制备方法:
(1)称取猪胆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皂化,放冷后调节pH值,析出沉淀滤过;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低温干燥,得提取物粗品;粗品经醋酸乙酯和适量的活性炭加热回流,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滤过,析晶,干燥,得猪胆酸精品。
(2)山羊角去角塞,刷洗晾干后打成粉末,用硫酸回流水解,放凉,用石灰乳调节pH直至4.0~4.5,搅拌使pH稳定;滤过,收集滤液,沉淀用热去离子水搅洗,滤过,至流出液近无色,合并滤、洗液,用微孔滤膜滤过;滤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洗脱除杂;收集的洗脱液浓缩,滤过,滤液经活性炭脱色,浓缩干燥,得山羊角提取物。
(3)取黄芩打碎,水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后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保温静置,滤过,沉淀加水混悬,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加入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再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析晶;经活性炭脱色,干燥,即得黄芩提取物。
(4)取栀子打碎,经乙醇提取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尽,浓缩冷藏,冷藏液滤过,滤液用正丁醇提取,提取液经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尽,再经活性炭脱色,浓缩干燥,得栀子提取物。
(5)石菖蒲粉碎成粗粉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去离子水回流提取,收集石菖蒲挥发油。
(6)冰片或合成龙脑研成细粉。
按照常规制剂要求,将上述提取物和冰片(或合成龙脑)与常规的药用辅剂如赋形剂、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包衣剂、着色剂、芳香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可将其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口服制剂。也可采用常规制剂技术制备成注射液、输液剂等制剂。
本发明的原料也可以选用直接购买的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栀子苷、石菖蒲挥发油,按照上述生药配比进行折算后,再与山羊角提取物以及冰片或合成龙脑混合后,作为有效成分与常规的药用辅剂混合制备成各种制剂。
本发明可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种药物制剂。
本发明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经口服或不经口服给药。给药量也因剂型不同以及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而有所不同。对成年人来说,口服用药量,每天以生药计20~200g比较适宜。肌注或静脉注射用药每天以生药计2~20g比较适宜。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过程中的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进行设计的。其所选用的6味中草药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可有效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对脑多发梗塞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本发明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范围,降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本发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以下实施例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称取猪胆粉25kg,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皂化,放冷后调节pH值,析出沉淀滤过;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低温干燥,得提取物粗品;粗品经醋酸乙酯和适量的活性炭加热回流,再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滤过,析晶,干燥,得猪胆酸精品。
(2)山羊角去角塞,称取15kg;刷洗晾干后打成粉末,用硫酸回流水解,放凉,用石灰乳调节pH直至4.0~4.5,搅拌使pH稳定;滤过,收集滤液,沉淀用30~50℃的去离子水搅洗,滤过,至流出液近无色,合并滤、洗液;合并液经微孔滤膜滤过;滤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洗脱除杂;收集的洗脱液浓缩、滤过,滤液经活性炭脱色,浓缩干燥,得山羊角提取物。
(3)取黄芩25kg,打碎,水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后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保温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水混悬,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加入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再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析晶;经活性炭脱色,干燥,得黄芩提取物。
(4)取栀子25kg,打碎,经80%的乙醇提取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在2~4℃冷藏,冷藏液滤过,滤液用正丁醇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尽,浓缩、干燥,得栀子提取物。
(5)取石菖蒲25kg,粉碎成粗粉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去离子水回流提取,收集石菖蒲挥发油,避光冷藏。
(6)冰片研成细粉。
将上述提取物及冰片加入糊精混均,制成每粒含(即相当于)生药4g的胶囊剂。
实施例2
称取猪胆粉30kg,山羊角20kg,黄芩30kg,栀子30kg,石菖蒲30kg。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提取物。将提取物与2kg合成龙脑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淀粉,糊精、硬酯酸镁,混合制成湿粒,机器冲压成片,制成每片含生药2g的片剂。
实施例3
称取猪胆粉60kg,山羊角30kg,黄芩50kg,栀子60kg,石菖蒲30kg。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提取物。将提取物与2kg冰片混合后,加入蒸馏水、助溶剂溶解,过滤,灌装。制成每100ml含生药42g的口服液。
实施例4
称取猪胆粉30kg,山羊角20kg,黄芩30kg,栀子30kg,石菖蒲30kg。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提取物。提取物及2kg冰片混合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除热源处理并加入蒸馏水,用氯化钠调节等渗压,过滤,灌装。制成每10ml含生药20g的注射液。
实施例5-8是本发明的实验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的本发明药物简称试验药。
实施例5本发明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的保护作用
1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120FR,日本),液闪计数器(Wallac,发玛西亚)。
2试剂与药物
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放免药盒购于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红四氮唑购于天津联星生物技术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
3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SPF级,雄性,体重240~260g。合格证号:SCX(京)2002-0003。
4实验分组
本发明药物组(采用实施例1所制胶囊,23.2mg/kg,以下简称试验药组),血塞通软胶囊组(昆明制药集团生产,23.2mg/kg,以下简称血塞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
5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的复制
参照文献方法复制脑多发梗塞性模型模型[1],同种Wistar大鼠左心室内采血,于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用200目筛孔过筛,应用时取血栓栓子1mg加生理盐水0.3ml,摇匀成混悬液。10%水合氯醛按3.5ml/kg体重腹腔麻醉,颈正中切开皮肤,剥离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与胸骨乳突肌,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暂时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翼突腭动脉,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栓子溶液0.3ml,推注同时开放颈总动脉,使栓子通过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各动脉,造成多发性脑梗塞,开放翼突腭动脉,结扎颈外动脉,缝合皮肤。
6药物干预
各组动物于术后即刻经舌下静脉给药,以后每24h给药一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1h取血及脑组织。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
7指标检测
7.1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于复制模型1周末次给药后1h,各实验组大鼠球后静脉丛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液闪计数器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7.2形态学检查
于复制模型1周末次给药后1h,各实验组大鼠球后静脉丛取血,随后10%水合氯醛按3.5ml/kg体重腹腔麻醉,经左心室灌注0.01M磷酸盐缓冲液,pH值7.4,待灌注液清亮,灌注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10min,取脑,放入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外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
实验结果:1试验药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形态学的影响
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皮层脑软膜水肿及少部分充血,部分血管腔内见有颗粒状或丝絮状物,皮层小血管腔亦见有上述改变,同时尚可见脑实质水肿及多发软化坏死灶。神经元肿胀变性,部分细胞核呈空泡样或颗粒样变性,染色质稀疏或丢失,有小胶质细胞增生。丘脑、海马部位观察结果同上。试验药组皮层软脑膜及实质血管腔内栓子明显减少或不见,有的管腔内见有残留的细颗粒或细丝状遗骸,脑软化及水肿不明显,神经元变性亦不明显,胶质细胞无明显增生。丘脑及海马观察结果基本同上。血塞通组上述三部位神经元变性不明显,胶质细胞轻度增生,软化灶明显减少。
2试验药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详见表1)。
表1试验药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血清SOD、MDA的影响
实验分组   SOD(U/ml)   MDA(nmol/ml)
  正常组   279.5±21.2**   11.8±2.6**
  假手术组   272.3±25.6**   12.3±3.5**
  模型组   214.5±27.9   17.9±3.2
  试验药组   292.4±31.5**   13.5±2.8**
  血塞通组   265.2±33.5**   14.1±2.9*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1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增加脑多发梗塞性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0.01)。试验药组与血塞通组没有显著差异。
3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详见表2)
表2试验药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ET、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实验分组   ET(pg/ml)   TxB2(pg/ml)   6-KetoPGF 1α(pg/ml)
正常组 142.3±18.6* 309.5±42.1**   960.2±134.8**
实验分组   ET(pg/ml)   TxB2(pg/ml)   6-KetoPGF 1α(pg/ml)
假手术组 150.5±10.4* 314.8±43.1**   948.7±144.8**
  模型组   161.8±9.3   432.5±52.1   590.3±142.7
试验药组 135.6±11.5** 349.2±43.7*   798.9±156.8**
  血塞通组   145.3±10.9**   370.2±50.1*   735.6±158.6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2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P<0.05-0.01)。其增加6-KetoPGF1α浓度的效果优于血塞通组。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脑组织病理形态,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提示试验药对大鼠脑多发梗塞性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6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120FR,日本),液闪计数器(Wallac,发玛西亚)。
2试剂与药物
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放免药盒购于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红四氮唑购于天津联星生物技术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
3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SPF级,雄性,体重240-260g。合格证号:SCX(京)2002-0003。
4实验分组
本发明药物组(采用实施例1所制胶囊,23.2mg/kg,以下简称试验药组),血塞通软胶囊组(昆明制药集团生产,23.2mg/kg,以下简称血塞通),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
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
参照文献方法复制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大鼠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颈部正中切口,分出左侧颈总动脉(CCA)及颈外动脉(ECA),电凝切断ECA的上甲状腺动脉和枕动脉分支,用6-0丝线结扎ECA远心端,然后用微血管夹夹闭ECA的起始处,再用6-0丝线穿过ECA松松地打半结,靠近远端结扎处剪断ECA。取一根长5-6cm的4-0的单丝尼龙线.,直径0.23mm,丝线外涂多聚赖氨酸,并在栓线插入端5mm处涂敷石蜡,涂蜡端直径0.3mm。将丝线置入ECA,扎紧ECA上的丝线避免出血,去掉血管夹,将丝线由ECA导入颈内动脉(ICA),将丝线插进颅腔,感到阻力时,从ICA起始处算起,一般插入长度为19~20mm。MCA起始处即被阻断,结扎ECA残端,缝合切口,引出尼龙线于皮肤切口外,以便拔出恢复血流时使用。1.5h后,重新打开切口,拔出丝线,完成了血流再灌注,结扎ECA残端,缝合切口。缺血模型动物清醒后具备同侧Homer氏征,提尾时左前肢屈曲内收者方列为研究对象,排除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6药物干预
各组动物于术后即刻经舌下静脉给药,以后每24h给药一次,连续72h,末次给药后1h取血及脑组织。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
7指标检测
7.1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评定:
于复制模型后二次给药后1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评定: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观察药物对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评分标准:0级:无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正常;1级:神经功能轻度局灶性损伤,不能伸展左前肢;2级:神经功能中度局灶性损伤,向左侧划圈;3级:神经功能重度局灶性损伤,向左侧倾倒;4级:神经功能极重度局灶性损伤,无自主行走及意识障碍。
7.2脑梗死范围
于复制模型四次给药后1h,各实验组部分大鼠(n=10)迅速断头取脑,切去额极后,称重,间隔2mm连续作6个脑冠状切片,立即置切块于37℃1%TTC磷酸盐缓冲液中避光恒温孵育5-10min,可见正常组织染色呈红色,坏死组织呈白色。小心分离白色区,称重,为梗死区重量,计算梗死区占左脑及全脑的百分比。
7.3脑指数及脑含水量
于复制模型四次给药后1h,各实验组部分大鼠(n=10)迅速断头取脑,切去额极后,称重,然后放置烤箱(110℃)中烤干后再称重。最后计算出脑指数和脑含水量。脑指数=脑湿重×100/体重,脑组织含水量=(脑湿重-脑干重)×100%。
7.4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于复制模型四次给药后1h,各实验组大鼠球后静脉丛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液闪计数器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8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组间比较,q检验。
实验结果:
1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
假手术组大鼠肢体活动自如,无神经功能缺失。单纯缺血组缺血90min再灌24h组中,5只鼠行走时向左侧划圈;4只行走时向左侧倾倒;1只出现意识障碍。试验药组于相同时间点只有3只鼠不能伸展左前肢,其余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表明试验药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脑保护作用。
2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的影响(详见表3)
表3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的影响
实验分组   全脑重量(g)   梗死重量(g)   梗死重量/全脑重量(%)
  正常组   1.45±0.07   0   0
  假手术组   1.43±0.06   0   0
  模型组   1.46±0.06   0.39±0.18   26.3±11.2
  试验药组   1.49±0.09   0.26±0.11*   17.4±9.3*
  血塞通组   1.45±0.10   0.30±0.11*   20.6±10.8*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3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减小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药组与血塞通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3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指数及脑含水量的影响(详见表4)
表4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的影响
  实验分组   脑指数   脑含水量(%)
  正常组   0.62±0.07   77.16±0.82
  假手术组   0.63±0.06   77.00±0.79
  模型组   0.75±0.08   79.73±0.27
  试验药组   0.64±0.05*   77.85±0.54**
  血塞通组   0.66±0.06*   78.01±0.53*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4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损伤的影响(详见表5)
表5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
  实验分组   SOD(U/ml)   MDA(nmol/ml)
  正常组   280.5±22.2**   11.7±2.3**
  假手术组   270.3±24.6**   12.9±3.3**
  模型组   217.5±26.9   17.9±4.2
  试验药组   295.4±31.5**   13.9±2.8*
  血塞通组   267.2±33.5*   14.3±2.8*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5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增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试验药组与血塞通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5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详见表6)
表6试验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T、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实验分组   ET(pg/ml)   TxB2(pg/ml)   6-KetoPGF1α(pg/ml)
正常组 144.3±17.6* 310.5±42.8**   965.2±137.8**
假手术组 142.5±11.4* 318.8±48.1**   953.7±146.8**
  模型组   169.8±10.3   442.5±53.1   584.3±141.7
试验药组 139.6±12.5** 346.2±42.7**   794.9±157.8**
血塞通组 148.3±11.9* 373.2±49.1**   743.5±153.3**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6可见,试验药量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P<0.05-0.01)。试验药组与血塞通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范围,降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ET、TxB2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试验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7本发明对血液流变性、出凝血时间、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1仪器
血小板聚集仪(PAM-3型,上海医科大学产品);体外血栓形成仪(SDZ-Al型,江苏无锡县电子仪器厂产品);血液粘度测定仪(R80C型)。
2试剂与药物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北京永康制药厂,批号20040258;二磷酸腺苷(ADP)二钠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花生四烯酸(AA),Sigma公司产品,胶原(100μg/mL),KOKEN公司产品。
3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SPF级,雄性,体重240~260g。合格证号:SCX(京)2002-0003。
昆明种小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SPF级,雄性,体重20~25g。合格证号SCX(京)2002-0003。
4试验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4.1动物分组
本发明药物组(采用实施例1所制胶囊,23.2mg/kg,以下简称试验药组),血塞通软胶囊组(昆明制药集团生产,23.2mg/kg,以下简称血塞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
4.2药物干预
各组动物经舌下静脉给药,连续1周,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3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末次给药后1h,10%水合氯醛按3.5ml/kg体重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3.8%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血∶抗凝剂=9∶1),200g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部分1500g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用血小板聚集仪按照Born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所用诱导剂终浓度:ADP为4μmol/L,AA为40μmol/L,胶原为5mg/L。根据描记曲线,计算血小板最大聚集百分率。
5试验药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5.1动物分组
本发明药物(采用实施例1所制胶囊,以下简称试验药)组(23.2mg/kg),血塞通软胶囊(昆明制药集团生产、23.2mg/kg)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
5.2药物干预
各组动物经舌下静脉给药,连续1周,正常对照组和血瘀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
5.3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及指标测定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取血前1天给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mg/kg,共2次,间隔6h,期间进行冰水游泳5min,第2次注射后禁食。次日给药后1h,10%水合氯醛按3.5ml/kg体重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Chandler法测定体外血栓形成,血液粘度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
6试验药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6.1动物分组
本发明药物组(采用实施例1所制胶囊,23.2mg/kg,以下简称试验药组),血塞通软胶囊组(昆明制药集团生产,23.2mg/kg,以下简称血塞通),正常组。每组10只。
6.2药物干预
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周,正常对照组和血瘀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
6.3出血凝血时间检测
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固定,露鼠尾于外,用手术刀切割1/2处左尾静脉,待血流溢出开始用秒表计时,每隔10s用滤纸吸去血滴,直至血流自然停止,观察并记录出血时间。以毛细玻璃管作眼眶内眦穿刺,取血达5cm血柱,每隔5s折断毛细玻璃管一小截,检查有无血凝丝,记录从毛细玻璃管采血至出现血凝丝时间。
7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组间比较,q检验。
实验结果:
1试验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详见表7)
表7试验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Figure G2008100800942D0000141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由表7可见,试验药连续给药1周,明显抑制由ADP、AA、胶原诱导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试验药组效果优于血塞通组。
2试验药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详见表8)
表8试验药对“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8可见,模型组大鼠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血瘀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试验药组全血粘度在切变率30s-1、5s-1下明显降低,在切变率200s-1,100s-1下有降低趋势。
3试验药对“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详见表9)
表9试验药对“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9可见,试验药组能够明显减少“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P<0.05-0.01),试验药组效果优于血塞通组。
4试验药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详见表10)
表10试验药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分组   出血时间(s)   凝血时间(s)
  正常组   116.8±33.2   12.3±4.3
  试验药组   289.7±42.5**   19.9±4.2**
  血塞通组   213.5±39.7**   16.8±3.8*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0可见,试验药组均可明显延长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P<0.05-0.01)。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试验药组与血塞通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本发明实施例2-4所制药物,均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实验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2)

1.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含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
猪胆粉25~60份,山羊角15~30份,黄芩25~50份,栀子25~60份,石菖蒲25~30份,冰片或合成龙脑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其重量份比为:
猪胆粉25~30份,山羊角15~20份,黄芩25~30份,栀子25~30份,石菖蒲25~30份,冰片或合成龙脑1~2份。
CN2008100800942A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Active CN101744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0942A CN101744955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00942A CN101744955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4955A true CN101744955A (zh) 2010-06-23
CN101744955B CN101744955B (zh) 2011-07-27

Family

ID=42472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00942A Active CN101744955B (zh) 2008-12-15 2008-12-15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449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2675A (zh) * 2012-07-24 2012-11-14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676A (zh) * 2012-08-20 2012-11-14 解连新 治疗实证眩晕的中药
CN111631570A (zh) * 2020-06-08 2020-09-08 储和英 一种枕头里用的龙脑颗粒填充料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747B (zh) * 2004-08-24 2010-05-05 曹春林 一种治疗急性热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2675A (zh) * 2012-07-24 2012-11-14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675B (zh) * 2012-07-24 2013-12-11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676A (zh) * 2012-08-20 2012-11-14 解连新 治疗实证眩晕的中药
CN102772676B (zh) * 2012-08-20 2014-04-16 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治疗实证眩晕的中药
CN111631570A (zh) * 2020-06-08 2020-09-08 储和英 一种枕头里用的龙脑颗粒填充料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4955B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2318A (zh) 一种养血调经祛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326A (zh)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495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CN101461843B (zh) 一种用于缺血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CN111407849B (zh) 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0605B (zh) 一种继木叶总黄酮醇提取物及其医药用途
KR101193540B1 (ko) 황기,계지 및 황백의 혼합생약재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골다공증 및 골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2048913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4359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0500686C (zh) 一种黄芪甲苷的提取制备方法
CN102266386B (zh) 一种黄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707023A (zh) 一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0153C (zh) 一种玄参总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3356861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4498B (zh)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复方鹿茸健骨胶囊及定性测定其质量的方法
CN101983637B (zh) 天花粉皂苷及其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CN1325066C (zh) 一种用于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5434483B (zh) 银杏酮酯组合物及其滴丸和应用
CN109172624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969581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61799B (zh) 一种复方丹参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924B (zh) 一种治疗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1160104A1 (zh) 罗布麻叶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WO2011035500A1 (zh) 椒苯酮胺或其盐在制备预防/治疗脑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244127B (zh) 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