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092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0929A
CN101740929A CN200910169196A CN200910169196A CN101740929A CN 101740929 A CN101740929 A CN 101740929A CN 200910169196 A CN200910169196 A CN 200910169196A CN 200910169196 A CN200910169196 A CN 200910169196A CN 101740929 A CN101740929 A CN 101740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le
terminal
connector
clou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9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0929B (zh
Inventor
冈太一
加藤幸一
竹原秀明
铃木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0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0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0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0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阳端子的向阴端子的插入性且能够使手、手指等的异物难以直接接触阳端子的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2)的阳侧连接器部(3)包括橡胶帽(26)和突出部(29),该橡胶帽(26)是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与后述的夹持机构接触的位置以外的阳端子(5),即至少从面对第一壳体开口部(15)的部分朝向第一主体部(14)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的绝缘部;该突出部(29)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规定的收放空间(A)中,位于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与后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并以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规定的收放空间(A)。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例如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尤其在传递大容量电力时使用的电气配线的可采用连接器的技术,涉及在具备阳端子的阳侧连接器部中,手、手指等的异物难以直接接触该阳端子的所谓“触摸保护”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实现显著进步的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连接马达和变换器之间或者变换器和电池之间那样的连接机器间的并在传递大容量电力时使用的电气配线在其一端侧具备例如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的连接器,即、具备:阳侧连接器部,具备阳端子和收放该阳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和阴侧连接器部,具备与上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和收放该阴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
于是,存在使手、手指等异物难以直接接触阳侧连接器部的阳端子的所谓“触摸保护”的这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至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8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3-1190269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是在阳端子的前端部具备绝缘体的技术,但存在以下问题。
该问题是在将阳端子插入到阴端子时发生的问题,存在如下问题,即、阳端子的前端部的绝缘体通过与阴端子内的通电用的凹座部(デインプル部)的凸部或者在将阳端子向阴端子内的通电用的凹座部按压时所使用的弹簧接触,从而向阴端子插入时的阳端子的插入力增大。
由于该问题,不仅阳端子的向阴端子的插入性不好,而且还存在导致好不容易施加的绝缘体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阳端子的向阴端子的插入性并能够使手、手指等的异物难以直接接触阳端子的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具备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与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面对的第一壳体开口部并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以及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阴端子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以及突出部,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中,位于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并以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上述规定的收放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设有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与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面对的第一壳体开口部并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以及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阴端子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就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而言,以在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抑制异物接触到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上述阳端子的上下表面的程度设定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绝缘部,该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3的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设有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与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面对的第一壳体开口部并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以及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阴端子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就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而言,以在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抑制异物接触到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上述阳端子的上下表面中的任一面的程度设定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绝缘部,该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以及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与上述一个面相对的另一面中,位于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并朝向上述阳端子地突出设置在从上述阳端子直到上述第一终端壳体的距离大的一方的收放空间内。
涉及方案4的发明是在涉及方案1至3任一方案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在俯视时位于避开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路径的位置的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中,上述绝缘部突出规定量。
涉及方案5的发明是在涉及方案1至3任一方案的连接器的基础上,上述阳端子形成为大致“コ”形,包括一对侧壁部、和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底部,上述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上述阳端子的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表面、外侧侧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并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并且用上述绝缘体覆盖的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表面比上述底部的前表面突出规定量。
涉及方案6的发明是在涉及方案4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在上述底部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凹部。
涉及方案7的发明是在涉及方案1至6任一方案的连接器的基础上,上述突出部在正面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宽度与具备上述绝缘部的上述阳端子大致相同。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提供不会降低阳端子的向阴端子的插入性并能够使手、手指等的异物难以直接接触阳端子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电气配线的立体图。
图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说明阳侧连接器部和阴侧连接器部分离后状态的说明图。
图3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说明阳侧连接器部的第一终端壳体部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4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说明要将橡胶帽覆盖在阳端子的前端部状态的说明图。
图5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涉及图4所示的B-B剖面的剖视图。
图6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涉及图3所示的C-C剖面的剖视图。
图7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涉及图3所示的D-D剖面的剖视图。
图8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说明阳端子和设备侧阳端子一体形成的说明图。
图9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表示阳侧连接器部的第一终端壳体部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10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说明由阳端子的夹持机构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是说明阳侧连接器部的第一终端壳体部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1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是表示阳侧连接器部的第一终端壳体部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13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是第一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14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是说明阳端子和设备侧阳端子一体成形的说明图。
图中:
1-电气配线,2-连接器,3-阳侧连接器部,4-阴侧连接器部,5-阳端子,6-阴端子,7-转动轴,8-转动杆,9-锁定部,10-滑动轴,11-滑动弯曲孔,12-滑动直线孔,13-第一终端壳体部,14-第一主体部,15-第一壳体开口部,16-机器连接孔,17-设备侧阳端子,18-阴端子开口部,19-阴端子箱,20-第二壳体开口部,21-第二终端壳体部,22-电线,23-侧壁部,24-底部,26-橡胶帽,27-安装板部,28-安装孔,29-突出部,30-底面部,32-弹簧部,33-凹座(デインプル)部,34-弹簧侧接触面,35-凹座侧接触面,36-导向片,37-导向槽,39-相对面,40-帽主体部,41-袋部,42-引线,43-卡定部,44-吸振垫,45-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利用图1~图10对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进行说明。
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2如图1及图2所示,设于电气配线1的至少一端侧,在使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部4嵌合时(图1的状态),则分别设置在连接器部内的收放空间的阳端子5和与其成对的阴端子6分别电连接。
再有,该电气配线1用于驱动能够降低有毒气体的排出并具有大幅降低燃料效果的HEV(混合动力装置)的马达和变换器间的连接,利用HEV的系统使100A以上的大容量电流通电。
于是,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侧4的嵌合状态(图1的状态)以及非嵌合状态(图2的状态)的转换、也就是阳侧连接器部3从阴侧连接器部4的装卸(还有阴侧连接器侧4从阳侧连接器部3的装卸)通过以设于阴侧连接器部4的两侧部的转动轴7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杆8进行。
该转动杆8位于图1所示的状态,也就是位于锁定部9的位置时,则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部4处于嵌合状态,另一方面,在转动杆8从图1所示的状态离开时,也就是从锁定部9的位置离开时,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部4成为非嵌合状态。再有,涉及转动杆8的工作机理通过转动轴7、设于阳侧连接器部3的两侧部的滑动轴10、设于转动轴8的两侧部的滑动弯曲孔11、以及设于阴侧连接器部4的两侧部的滑动直线孔12来实现。于是,利用转动杆8由于在阴侧连接器部4引入安装阳侧连接器部3,所以容易实现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部4的嵌合状态(图1的状态)。再有,在该嵌合状态中,连接器2还发挥防水功能。
其次,说明阳侧连接器部3。
阳侧连接器部3如图1至图3所示,至少包括:呈大致直线状配置的三个(三极)的阳端子5;设有该三个阳端子5且收放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规定收放空间A的树脂制的第一主体部14;以及形成面对三个阳端子5的前端部的第一壳体开口部15且将三个阳端子5以及第一主体部14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A的第一终端壳体部13。
另外,三个阳端子5的每个其一端部面对第一壳体开口部15,其另一端与为圆弧状且形成有与设备侧的突起部(未图示)配合的设备侧连接孔16的板状的设备侧阳端子17连接(实际上阳端子5和设备侧阳端子17用相同元件形成并成为一体形成:参照图8)。再有,该设备侧阳端子17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变换器侧连接。
于是,向阴端子6插入的阳端子5如图8所示,将横剖面形成为大致“コ”形状,并由一对侧壁部23和与后述阴端子6的夹持机构接触的底部24构成。这是着力于加大剖面积、表面积,有助于降低通电时的发热、提高通电时的散热性。另外,还具有抑制设有阳端子5的树脂制的第一主体部14的损伤、变形的效果。再有,侧壁部23位于俯视避开与后述的夹持机构接触的路径的位置上。
另外,关于形成为大致“コ”形状的阳端子5,构成为,一对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位于比底部24的前表面24a靠前方处,如图8所示,正好包括一对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的端部突出。再有,在底部23的端部24b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部25。由此,后述的橡胶帽26会变得容易勾挂上。另外,一对侧壁部23的间隔为手指无法插入的程度。
另外,第一终端壳体部13是金属制例如用铝制形成,其内部空间形成规定的收放空间A。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收放空间A是指从第一主体部14的端部侧直至第一壳体开口部15为止的内部空间。另外,第一终端壳体部13如图3所示具备导向片36,该导向片36位于后述的突出部29和突出部29之间,或者位于阳端子5和阳端子5之间并朝向规定的收放空间A的内侧突出。该导向片36构成为,与阴侧连接器部4的收放空间所具备的导向槽37(参照图2)配合,从而顺利地连接阳端子5和阴端子6。
然后,在第一终端壳体13的靠近设备侧阳端子17一侧,在外面形成有安装板部27。再有,在该安装板27的四边形成在安装在设备上时可利用的安装孔28。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是第一主体部14是绝缘性的树脂制,其整体内装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中,但也可以不是内装的结构。也就是,例如也可以以第一终端壳体部13覆盖第一主体部14的一部分即端部的方式附设。但是,采用该结构的场合,相当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指的安装板27的部分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4的一方为宜。
第一主体部14是树脂制,并用插入成形制造,该插入成形是在模具内填装了插入品(阳端子5以及设备侧阳端子17)之后,注入树脂并用熔融树脂包围该插入品使其固化,再进行一体化。
在第一主体部14上分别形成有突出部29,该突出部29作为位于阳端子5的上下方向并与阳端子5的底部24的上下表面接触,以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方式突出的后述的接触抑制机构的一部分。
其次,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接触抑制机构进行说明。
接触抑制机构包括橡胶帽26和突出部29,该橡胶帽26是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与后述的夹持机构接触的位置以外的阳端子5,即至少从面对第一壳体开口部15的部分朝向第一主体部14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的绝缘部;该突出部29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规定的收放空间A中,位于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与后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位置(更为详细的是指阳端子5的底部24的上下表面)相对的位置,并以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规定的收放空间A。
再有,关于橡胶帽26覆盖的规定范围,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阳端子5的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参照图8)直至与第一主体部14抵接为止。但是,该范围不是全部,只要是起到与本发明相同效果的范围,还可考虑其它方式。也就是,比本实施方式1的橡胶帽26短的场合也可以。总之,至少还有只要覆盖阳端子5的前端部便足够的场合。
突出部29与各阳端子5对应地从第一主体部14朝向第一壳体开口部15延伸且沿着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内面设于第一主体部14。另外,突出部29如图3所示构成为,形成为大致“コ”形状,大致“コ”形状的敞开侧由第一终端壳体部13封闭。另外,突出部29的一部分即与阳端子5相对的相对面39以覆盖阳端子5的底部24的方式配置成与阳端子5的底部24大致平行。
另外,突出部29的前端部更为详细地说第一终端开口部15侧的端部的前表面在侧视时如图5所示,与阳端子5的前端侧几乎并排。更为准确的是,与阳端子5的底部24的前表面24a几乎并排地设置。
另外,突出部29的相对面39如图9所示,以橡胶帽26从安装状态的阳端子5离开规定距离(X、Y)的方式配置。再有,该规定距离是在橡胶帽26与安装状态的阳端子5和突出部29的相对面39之间即使是在使成人的手指横向的状态下也无法进入的程度。更为具体地为5~7mm程度。
再有,突出部29的相对面39如图9所示,在正面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为与阳端子5大致相同的宽度。也就是,构成为,还与安装在侧壁部23上的橡胶帽26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相对。根据这种结构,手、手指等的异物能够进一步难以直接接触未安装橡胶帽26的阳端子5。
然后,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阳端子5上安装用绝缘体覆盖与第一壳体开口部15面对的部分的绝缘部即橡胶帽26。更为详细地说,覆盖阳端子5的插入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即覆盖包括阳端子5的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的前端部,并且除前端部以外,还用橡胶帽26覆盖、外侧侧面23b、上表面23c、下表面23d(参照图6至图9)。
橡胶帽26如图4至图7所示,至少包括:与阳端子5一样地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帽主体部40;形成于该帽主体部40的一端侧并覆盖阳端子5的整个前端部的袋部41;以及设于该袋部41的相反侧即帽主体部40的一端侧的引线42。
另外,就橡胶帽26而言,用橡胶帽26覆盖阳端子5的一对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外侧侧面23b、以及下表面23d即、至少从与第一壳体开口部15面对的部分朝向第一主体部14覆盖规定范围,而且用橡胶帽26覆盖的一对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比阳端子5的底部24的前表面24a突出规定量。再有,在本实施方式1中,关于这里的规定量考虑手指的形状适当设定。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没有用绝缘体覆盖阳端子5的底部24的前表面部24a,手、手指等之类的异物也难以接触阳端子5的底部24的前表面24a。
然后,利用图3至图6,对将橡胶帽26安装在阳端子5上的作业进行说明。
将橡胶帽26的袋部41覆盖在阳端子5的前端部上,将引线42的一端部通过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4的规定位置的孔38,并从第一主体部14的相反侧引出引线42的一端部。并且,进一步拉出从相反侧的孔38引出来的引线42的一端部,在将形成于引线42的规定位置的卡定部43比相反侧的孔38还向外部拉出后,紧固拉出的引线42。于是,橡胶帽26成为在阳端子5的前端部被拉紧的状态,从而完成与一个阳端子5成对的橡胶帽26的安装作业。再有,在该安装作业结束后的状态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切断从第一主体部14引出来的不需要的引线42的一端部。
在第一主体部14上粘贴吸振用的吸振垫44。由此,阳侧连接器部3和阴侧连接器侧4的嵌合状态变得难以晃动。也就是,有助于嵌合状态的稳定性。
其次,对阴侧连接器部4进行说明。
阴侧连接器部4如图2所示,至少包括:与三个阳端子5成对的三个阴端子6;形成分别面对三个阴端子6的端部的三个阴端子开口部18且将三个阴端子6向各自的规定收放空间收放的阴端子箱19;设有三个阴端子6以及阴端子箱19的第二主体部(未图示);以及形成面对三个阴端子开口部18的第二壳体开口部20并且将阴端子箱19以及第二主体部(未图示)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的第二终端壳体部21。
另外,阴端子箱19是树脂制,形成能够分别收放三个阴端子6的三个收放空间。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指的阴端子箱只要是形成多个至少收放阴端子的收放空间的结构,任一结构均可。
另外,阴端子6在一端部上连接电线22。连接的电线22是耐热性及耐油性优良的电线,例如用中心导体(铜、或者铝)-绝缘体(交联聚乙烯)-屏蔽件-密封件的结构构成。再有,阴端子6的主体形成为大致箱形,在其内部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夹持机构。
夹持机构如图10所示,包括:形成于阴端子6的内侧的底面部30上且包含凸部31的凹座部33;和从上方向底部24按压阳端子5的弹簧部32构成。也就是,利用凹座部33的凸部31和弹簧部32,与阳端子5的上下表面接触并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再有,阳端子5和阴端子6的通电由凹座部33的凸部31和阳端子5的底部24的接触来实现。
在本申请中,阳端子5中的“将阳端子插入到阴端子时,与夹持机构接触的位置”若用图10表示则指在阳端子5的底部24的上下表面或者在阳端子5的底部24中,与凹座部33接触一侧的面即凹座侧接触面35以及与弹簧32接触一侧的面即弹簧侧接触面34。
另外,如图10所示,在阳端子5上安装有橡胶帽26的状态下,调整凸部31的高度,以免覆盖阳端子5的侧壁部23的下方的橡胶帽26的下端部47和阴端子6的底面部30接触。
另外,第二终端壳体部21用金属制例如铝制形成。再有,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13和第二终端壳体部21是阳和阴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终端壳体部13是阳侧终端壳体部,另一方面,第二终端壳体部21是阴侧终端壳体部。
实施方式2
以下,利用图11至图14对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进行说明。
涉及本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与涉及上述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相同的部分较多,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不同点。再有,在图11至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图中,与涉及上述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2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
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与涉及上述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2的不同点如下所述。
第一点是如图13所示,没有橡胶帽26且将橡胶帽26的部分作为罩部45,在第一主体部14的插入成形时一起形成。再有,图13中省略阳端子5。通过这样构成,没有橡胶帽的安装作业,提高制造效率。再有,罩45不存在如橡胶帽26那样的袋部41。
第二点是如图14所示,关于阳端子5的一端侧,没有做成侧壁部23比阳端子5的底部24突出的结构。也就是,做成插入成形的场合,如图8所示,因为即使不使阳端子5的侧壁部23突出,也能够用规定厚度的绝缘性树脂覆盖阳端子5的侧壁部23的前表面23a。结果,在用树脂覆盖阳端子5时,则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与图6以及图7几乎相同的结构。
第三点是如图14所示,在阳端子5的底部2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了凹部46。通过这样构成,也就是,能够使底部24的前表面24a的形状与手指的前端部的形状相符,再有,能够难以接触到阳端子5的底部24以及底部24的前表面24a。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具备突出部29,该突出部29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规定的收放空间A中,在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在与阴端子6所具备的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相对的位置以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规定的收放空间A中,但还可以做成以下结构。
也就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虽然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规定的收放空间A较大,并以从上下方向夹持阳端子5的方式设置突出部29,但还可以是省略任何一方或者双方的突出部29地设定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上下方向的宽度。
即使这样构成,在将阳端子5插入到阴端子6时,也能够抑制异物接触到与阴端子6的夹持机构接触的阳端子5的上下表面。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是所谓“三极型连接器”,但对于“单极型连接器”也能够适用。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和2中,关于阳端子5,虽然形成为大致“コ”形状,但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直线形状)。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变形例2和变形例3中,突出部29虽然与第一主体部14一体形成,但还可以分开形成,做成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4上的结构。另外,作为其它方式,既可以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上一体形成突出部29,也可以分开形成并做成设置在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结构。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变形例2以及变形例3中,虽然通过从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第一壳体开口部15侧插入第一主体部14,从而实现第一主体部14和第一终端壳体部13的配合结构(参照图5至图7),但上述其它方式的场合,需要改变该配合结构。例如,考虑从第一壳体开口部15的相反侧的开口插入第一主体部14或者考虑突出部29并使涉及第一壳体开口部15的相反侧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变窄之类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和阴侧连接器部,该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具备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面对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的第一壳体开口部且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该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
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端子上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
在上述阳侧连接器部上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
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
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以及
突出部,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中,位于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并以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在上述规定的收放空间。
2.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和阴侧连接器部,该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设有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面对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的第一壳体开口部且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该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
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端子上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
在上述阳侧连接器部上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
就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而言,以在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抑制异物接触到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上述阳端子的上下表面的程度,设定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
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绝缘部,该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
3.一种连接器,包括阳侧连接器部和阴侧连接器部,该阳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阳端子、设有该阳端子的第一主体部、以及形成面对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的第一壳体开口部且将上述阳端子收放在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第一终端壳体部;该阴侧连接器部至少具备上述阳端子插入的阴端子,
若使上述阳侧连接器部和上述阴侧连接器部嵌合,则上述阳端子和上述阴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端子上具备从上下方向夹持上述阳端子的夹持机构,
在上述阳侧连接器部上具备抑制异物接触到收放在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中的上述阳端子的接触抑制机构,
就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规定的收放空间而言,以在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抑制异物接触到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上述阳端子的上下表面中的任一面的程度,设定上述第一终端壳体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
该接触抑制机构包括:
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除去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的上述阳端子,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以及
突出部,在与上述一个面相对的另一面中,位于在将上述阳端子插入到上述阴端子时、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部位相对的位置,并朝向上述阳端子突出设置在从上述阳端子到上述第一终端壳体的距离大的一方的收放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位于避开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路径的位置的上述阳端子的前端部,上述绝缘部突出规定量。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端子形成为大致“コ”形,包括一对侧壁部、和与上述夹持机构接触的底部,
上述绝缘部用绝缘体覆盖上述阳端子的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表面、外侧侧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即至少从与上述第一壳体开口部面对的部分朝向上述第一主体部用绝缘体覆盖规定范围,并且用上述绝缘体覆盖的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表面比上述底部的前表面突出规定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部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在正面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宽度与具备上述绝缘部的上述阳端子大致相同。
CN2009101691966A 2008-11-10 2009-09-15 连接器 Active CN101740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7269 2008-11-10
JP2008287269A JP5018740B2 (ja) 2008-11-10 2008-11-1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0929A true CN101740929A (zh) 2010-06-16
CN101740929B CN101740929B (zh) 2013-10-09

Family

ID=4168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91966A Active CN101740929B (zh) 2008-11-10 2009-09-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24210B2 (zh)
EP (1) EP2184811B1 (zh)
JP (1) JP5018740B2 (zh)
CN (1) CN1017409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161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367985A (zh) * 2012-03-20 2013-10-23 泰科电子公司 电模块罩壳
CN112005441A (zh) * 2018-04-20 2020-11-27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保护的插接连接器
CN116134683A (zh) * 2020-09-09 2023-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4111A1 (de) * 2008-03-20 2009-09-23 Nanoworld AG SPM-Sonde mit verkürztem Federbalken
KR20110028671A (ko) * 2009-09-08 2011-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US8382065B2 (en) * 2009-12-21 2013-02-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bstance communicating device with mechanically energized connector system
US8700809B2 (en) 2009-12-21 2014-04-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bstance communicating device with activatable connector and cycle structure
US8745203B2 (en) 2009-12-21 2014-06-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 proximity sensor enabled eService connector system
US8528610B2 (en) 2009-12-21 2013-09-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energized substance communication coupling system
US8387948B2 (en) * 2009-12-21 2013-03-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energized substance communication coupling system
US20110148650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 Proximity Sensor Enabled Electromagnetic Service Connector System
US20110148651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bstance Communicating Device with Sensor Enabled Connector
US8342480B2 (en) * 2009-12-21 2013-01-01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bstance communicating device with mechanically energized connector
US8830660B2 (en) 2009-12-21 2014-09-09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 power service communicating device and system
US8439178B2 (en) * 2009-12-21 2013-05-14 Whirlpool Corporation Proximity sensor enabled mechanical power coupling system
US20110148649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Proximity Sensor Enabled Electromagnetic Service Connector System
US9103578B2 (en) 2009-12-21 2015-08-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bstance communicating device for coupling to a host
US8430221B2 (en) * 2009-12-21 2013-04-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energized mechanical power coupling system
US8517337B2 (en) 2009-12-21 2013-08-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Proximity sensor enabled substance communication coupling system
US8405253B2 (en) * 2009-12-21 2013-03-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energized eService connector system
JP5293628B2 (ja) * 2010-02-01 2013-09-1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24398B2 (ja) * 2010-02-03 2012-09-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16174B2 (ja) * 2010-07-21 2014-06-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347562A (zh) * 2010-07-30 2012-0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1931139B (zh) * 2010-08-03 2012-08-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连接插件
EP2418742B1 (en) * 2010-08-13 2016-04-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Finger protection for 90° header
JP5831061B2 (ja) * 2011-01-19 2015-12-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761458A1 (en) 2012-07-16 2021-01-06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Balance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CN104795657B (zh) * 2014-01-16 2017-07-1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插座
JP6149753B2 (ja) * 2014-02-17 2017-06-2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368911B2 (en) * 2014-11-14 2016-06-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clo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608357B1 (en) * 2015-09-11 2017-03-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ight angle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contact protection
JP6605333B2 (ja) * 2016-01-05 2019-11-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GB2547958B (en) * 2016-03-04 2019-12-1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wo-wire plug and receptacle
JP6968875B2 (ja) * 2016-09-23 2021-11-17 ストーブリ エレクトリカル コネクターズ アーゲー 保護付きプラグ
CN115313081A (zh) 2017-04-24 2022-11-08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单个扭绞导体对的连接器
US10283892B2 (en) 2017-05-11 2019-05-07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ouch protection feature
EP3635823A4 (en) 2017-06-08 2021-03-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LADDERS
US11296463B2 (en) 2018-01-26 2022-04-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CN115313074A (zh) 2018-02-26 2022-11-08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仅两导线连接器的电触头
JP1622369S (zh) * 2018-06-21 2019-01-21
JP7006790B2 (ja) * 2018-06-25 2022-0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DE102018126483A1 (de) * 2018-10-24 2020-04-30 Schmidhauser Ag Elektrischer Stecker, elektrisches Gerät,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ischen Geräts
WO2020190758A1 (en) 2019-03-15 2020-09-2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JP7041104B2 (ja) * 2019-09-24 2022-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90269A (ja) * 1987-02-02 1988-08-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992442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CN101038995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造
JP2008108675A (ja) * 2006-10-27 2008-05-08 Toshiba Corp プラ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0213A (en) * 1978-04-05 1982-01-12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it
US4611878A (en) * 1983-01-31 1986-09-16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JPH031903Y2 (zh) * 1985-05-13 1991-01-21
US4723916A (en) * 1986-10-23 1988-02-0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in plug and socket connector using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US4960389A (en) * 1989-12-20 1990-10-02 Amp Incorporated Circular DI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575295B2 (ja) 1998-04-15 2004-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のプラグ
JP3519366B2 (ja) * 1998-09-11 2004-04-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3704648B2 (ja) * 2002-12-24 2005-10-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7442096B1 (en) * 2008-01-17 2008-10-28 Rig Power, Llc 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8287269A (ja) 2008-06-06 2008-11-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マイクロ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90269A (ja) * 1987-02-02 1988-08-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992442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CN101038995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造
JP2008108675A (ja) * 2006-10-27 2008-05-08 Toshiba Corp プラグ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161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367985A (zh) * 2012-03-20 2013-10-23 泰科电子公司 电模块罩壳
CN103367985B (zh) * 2012-03-20 2016-09-14 泰科电子公司 电模块罩壳
CN112005441A (zh) * 2018-04-20 2020-11-27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保护的插接连接器
US11637397B2 (en) 2018-04-20 2023-04-25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Plug connector having shock hazard protection
CN116134683A (zh) * 2020-09-09 2023-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CN116134683B (zh) * 2020-09-09 2023-11-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24210B2 (en) 2010-11-02
EP2184811A2 (en) 2010-05-12
JP2010114013A (ja) 2010-05-20
EP2184811A3 (en) 2014-05-07
CN101740929B (zh) 2013-10-09
US20100120284A1 (en) 2010-05-13
EP2184811B1 (en) 2016-12-14
JP5018740B2 (ja)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0929B (zh) 连接器
US20150222059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142233A1 (en) Dual contact beam terminal
US11664630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140987B (zh) 端子连接结构
US117499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terminals and shielding ground terminals around signal terminals
US20190334152A1 (en) Wiring module
US11749949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250215A (ja) 予めモールドされたリードフレームを有する高電圧配電ボックス
CN105261905A (zh) 具有连接器护罩的汇流条
US20180366870A1 (en) Connector
JP2020536787A (ja) 高圧相互接続システム
JPH04286879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とそのおす端子
CN103904459B (zh) 线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12085378U (zh) 电力轨道
JP310740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1325488B2 (en) Housing for a charg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0581408B (zh) 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258495A (zh) 连接器
CN111641091B (zh) 集成连接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US7980883B2 (en) Connecting block improved in crosstalk-characteristics
CN2519455Y (zh) 插座连接器
CN217589555U (zh) 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及车辆
CN219420204U (zh) 高压接线盒及具有其的电池箱和电动车辆
CN211127574U (zh) 一种接线座及电机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