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7485B -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7485B
CN101737485B CN 200810176091 CN200810176091A CN101737485B CN 101737485 B CN101737485 B CN 101737485B CN 200810176091 CN200810176091 CN 200810176091 CN 200810176091 A CN200810176091 A CN 200810176091A CN 101737485 B CN101737485 B CN 101737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riven disc
stepless speed
cooling mechanism
speed var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760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7485A (zh
Inventor
刘承恩
廖永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760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7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7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7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7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74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该无级变速系统是设于传动箱内,并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驱动盘与传动箱盖之间设有一导风板,该传动箱盖于驱动盘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具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导风板延伸有一凸片,该凸片是可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界定出一排气通道,其中,该传动箱盖于被动盘的周围设有一导风流道,且该导风流道朝着出风口是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该导流部设置在该传动箱盖内,其上方具有一接续部及一由接续部以一抛物线状延伸接近被动盘的导风舌部。借此,可将冷却风快速吸入无级变速箱中进行冷却动作,并低速将热气排出,以达到充分将无级变速系统予以冷却的功效。

Description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使无级变速箱产生高速吸气、低速排气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以其灵活性的优点,而被乐于用来作为上班的代步工具,其中速克达摩托车由于具有无级变速的操作便利性,以及新颖造型的外观,使其占有率年年提高。
一般就速克达摩托车引擎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在引擎1的旁侧设一传动箱2,该传动箱2具有一传动箱盖21,传动箱2内设有皮带变速机构3,当混合汽油及空气的油气输入引擎1后,即由点火装置11点火令油气燃爆,而来推动活塞12作往复运动,并带动与其连结的曲轴13,曲轴13则以轴14伸入传动箱2内部与皮带变速机构3连结,而经皮带变速机构3带动后轮的旋转,后轮再带动前轮同步旋转,以达到行进的目的,该皮带变速机构3于轴14上设置有一滑动盘31及一驱动盘32,该驱动盘32一侧设有一导风板30,该滑动盘31的右侧利用一限位板33来限制一滚珠34定位,该滑动盘31与驱动盘32间套设有一传动皮带35,该传动皮带35的另端则套设于相对侧的被动盘36,而被动盘36与一最终齿轮组37连结。
当曲轴13的轴14被活塞12带动旋转后,该滑动盘31及驱动盘32即被驱动旋转,在骑士加大油门时,该轴14的转速随即提高,而滚珠34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向上升,并使推动滑动盘31向左侧横向移位,进而使滑动盘31与驱动盘32二者的间距变小,并令传动皮带35转动的圆周加大,故另侧端被动盘36的转速也因而加快,来驱动后轮作较高速的旋转,以达到加速的目的。
由于传动箱2内的皮带变速机构3在高速转动及引擎1的运转下会产生高温,因此为了降低温度传动箱2内的温度,一般现有的传动箱2会于前侧端开设一空气入口22,该空气入口22接设一可绕性的导管23,借以引入外界的冷空气,来执行冷却的工作,而该传动箱盖21则另设有一出风口24,借由该出风口24的设置来将冷却风予以排出。
请配合图2、3参阅,该传动箱盖21于被动盘36的周围形成有一冷却风流道25,借由该冷却风流道25可使该驱动盘32在将冷空气导入时,可先经由出风口24下方流至被动盘36,再以顺时针环绕冷却风流道25后,由出风口24排出,以达到将皮带变速机构3冷却的效果;此外,现有为了避免传动箱2内因气流变化与外界产生压力差,通常会于传动箱盖21后方另设一空气调节口26,该调节口26与被动盘36之间具有一挡板27,借由该调节口26的设置,当引擎转速低时可辅助将传动箱2内的部份热气排出,另当引擎于高转速时则可借由调结口26适时的吸入外界空气,来调节传动箱2内的压力。然而,依照空气流体的特性,空气的流道若是突然扩大或是缩减,容易形成空气涡流及紊流,而造成空气流场不顺及散热效果不佳的缺失,而由图3可看出,现有被动盘36与传动箱盖21所形成的冷却风流道25是呈现上、下极窄,而左、右极宽的型态,如此容易导致流场流动不顺而使传动箱2内的热空气无法排除,进而缩减传动箱2或传动皮带35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塑胶材质的传动箱盖21产生热变形及耐久性不佳等缺失,另,由于现有调节口26的位置是与被动盘36中心线的位置略为等高,而挡板27的顶端也仅略高于该调节口26的位置,故,当外界空气由调节口26进入传动箱2内时,由后轮所扬起的灰尘及水分非常容易越过挡板27而随空气一起进入传动箱2内,而造成传动箱2内机件损坏。
有鉴于现有传动箱2的传动箱盖21具有上述的缺失,所以,要开发出可有效降低引擎无级变速系统的运转温度,以及避免杂质及水分进入到传动箱内的结构,实为目前摩托车制造业者所亟待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该无级变速系统是设于传动箱内,并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驱动盘与传动箱盖之间设有一导风板,该传动箱盖于驱动盘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具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导风板延伸有一凸片,该凸片是可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界定出一排气通道,其中,该传动箱盖于被动盘的周围设有一导风流道,且该被动盘的轮幅与传动箱的壁面间的导风流道朝着出风口是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借此,可将冷却风快速吸入无级变速箱中进行冷却动作,并低速将热气排出,以达到充分将无级变速系统予以冷却的功效。
本发明的次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该无级变速系统是设于传动箱内,并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驱动盘与传动箱盖之间设有一导风板,该传动箱盖于驱动盘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二侧具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导风板延伸有一凸片,该凸片是可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界定出一排气通道,该传动箱盖内设有一导流部,该导流部是由被动盘的下方以一抛物线状往前往上延伸至第二隔板的上方,其中,该导流部上方具有一接续部及导风舌部,该接续部是朝排气通道口的方向延设,该导风舌部则由接续部以一抛物线状延伸接近被动盘,借此,当冷却风沿着导流部以顺时针环绕后,可避免热空气产生回流,而能顺利的由出风口排出。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该无级变速系统是设于传动箱内,并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驱动盘与传动箱盖之间设有一导风板,该传动箱盖于驱动盘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二侧具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导风板延伸有一凸片,该凸片是可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界定出一排气通道,其中,该排气通道至少设有一道纵向的补强机构,借由该补强机构可增加该出风口于传动箱盖上的强度,以避免因碰撞而导致出风口产生变形的缺失。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无级变速传动箱构造,该传动箱内设有皮带变速机构,该皮带变速机构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传动箱盖于被动盘的后方设有一调节口,且该调节口上方设有一倒U形的空气调节通道,其中,该调节口的设置是低于被动盘的中心位置,且调节口与被动盘之间具有一第三隔板,该第三隔板的顶端是高于被动盘的中心位置,借此,当传动箱内因气流变化与外界产生压力差,而由调节口适时地吸入外界空气时,该第三隔板可阻挡随冷空气进入的灰尘及水分,以达到延长无级变速系统机件寿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传动箱及引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传动箱盖及皮带变速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现有传动箱盖冷却风的路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传动箱及引擎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传动箱盖及皮带变速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传动箱盖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传动箱盖的冷却风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传动箱盖的调节口冷却风导入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1引擎    11点火装置          12活塞
         13曲轴              14轴部
2传动箱  21传动箱盖          22空气入口
         23导管              24出风口
         25冷却风流道        26调节口
         27挡板
3皮带变速机构31滑动盘        32驱动盘
             33限位板        34滚珠
             35传动皮带      36被动盘
             37最终齿轮组    30导风板
4引擎        41曲轴          42轴部
             43活塞
5传动箱      51传动箱盖      52空气入口
             53出风口        531排气通道
             54第一隔板      55第二隔板
             56导流部        561接续部
             562导风舌部     563导流锥部
             57补强机构      58调节口
                59空气调节通道    591第三隔板
                592导引部         5921阶梯部
                5922导引锥部      590导引延伸板
                50导风流道        51a凸起部
6皮带变速机构    61驱动盘    611风扇叶片
                 62滑动盘    63被动盘
                 64传动皮带  65导风板
                 651通口     652凸片
                 653凸环     66限位板
                 67滚珠      68最终齿轮组
                 69后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无级变速系统是由引擎4与传动箱5一体化组成,该传动箱5内设有皮带变速机构6,该皮带变速机构6是被一传动箱盖51所遮盖包覆,该皮带变速机构6包括有一驱动盘61、一滑动盘62、一被动盘63及一传动皮带64。
该皮带变速机构6是在引擎4的曲轴41一侧的轴42上设置滑动盘62,该滑动盘62的左侧固设一驱动盘61,该驱动盘61的外侧设有数片风扇叶片611,借由该风扇叶片611可令驱动盘61变成一冷却风扇,另在驱动盘61的风扇叶片611侧设有一导风板65,该导风板65对应驱动盘61开设有一通口651,该通口651周围朝驱动盘61侧凸设有一凸环653,而导风板65下方延伸有一凸片652,该滑动盘62的右侧利用一限位板66来限制一滚珠67定位,该滑动盘62与驱动盘61间套设有一传动皮带64,该传动皮带64的另端则套设于相对侧的被动盘63,而被动盘63与一最终齿轮组68连结;该驱动盘61经由V型传动皮带64可将动力传递至传动箱5另一端的被动盘63上,并经由最终齿轮组68最终传输至后轮轴69。
该传动箱5的外侧设有一传动箱盖51,该传动箱盖51是覆盖于传动箱5的外侧,请同时配合图5参阅,该传动箱盖51于近驱动盘61的前端处形成有一空气入口52,而传动箱盖51于驱动盘61与被动盘63之间设有一出风口53,该出风口53于驱动盘61侧具有第一隔板54,而于被动盘63侧则具有第二隔板55,其中,该导风板65下方的凸片652是可与第一隔板54及第二隔板55界定出一排气通道531,该排气通道531尚可设有一道纵向的补强机构57,该补强机构57为补强板,其中,该传动箱盖51的壁面与被动盘63的周围设有一导风流道50,该传动箱盖51的壁面是由第一隔板54、导流部56、导引部592及导引延伸板590所形成,且该被动盘63的轮幅与导风流道50朝着出风口53是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另,于传动箱盖51内侧设有一导流部56,该导流部56是由被动盘63的下方以一抛物线状往前、往上延伸至第二隔板55的上方,其中,该导流部56上方具有一接续部561及导风舌部562,该接续部561是朝排气通道531入口的方向延设,该导风舌部562则由接续部561以一抛物线状延伸接近被动盘63。此外,该传动箱盖51于被动盘63的后方设有一调节口58,该调节口58上方设有借由第三隔板591及导引部592所构成的一倒U形的空气调节通道59,该导引部592具有阶梯部5921,该导引部592邻近阶梯部5921设有导引锥部5922,借此可让外界由调节口58进入的空气,可以更顺畅的被导入使传动箱5进行冷却的动作,或帮忙传动箱5更顺畅的排出内部的热空气,其中,该调节口58的设置是低于被动盘63的中心点,并更接近传动箱盖51低部位置,且调节口58与被动盘63之间具有一第三隔板591,该第三隔板591的上部是高于被动盘63的中心位置,且该第三隔板591的上部与导引部592的阶梯部5921形成投影重叠。
本发明于实施时,请参阅图4、6、7所示,引擎4启动后,活塞43带动曲轴41转动,再由曲轴41带动传动箱5内的皮带变速机构6的驱动盘61转动,进而使驱动盘61的风扇叶片611转动以形成一股吸力,借由该吸力可将外界的冷空气由传动箱盖51的空气入口52吸入传动箱5中,当冷却风进入传动箱盖51中时,借由导流板65的阻隔与集中,再由驱动盘61将冷却风由导流板65的通口651吸入,而通口651周缘的凸环653则可将冷却风集中吹向驱动盘61中心,以进行传动箱5内部冷却的工作;该冷却风(如图7箭头所示)在进入传动箱5后,可越过导流部56并沿着传动箱盖51内部周缘流动,并借由该导流部56的导流锥部563,让冷却风呈抛物线状的顺时针沿着导风流道50环绕被动盘63,再通过导风舌部562及第一隔板54,最后经由排气通道531由出风口53排出至传动箱5外,部份的冷却后的热风会借由调节口58排出,以完成传动箱5的冷却动作。而借由被动盘63的轮幅与导风流道50朝着出风口53是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而可令冷却风快速的被吸入传动箱5中进行冷却动作,在经过渐扩状的导风流道50后,由于导风流道50面积变大,而可降低空气流动的速率,以较低的速度将热气排出,进而达到充分将无级变速系统予以冷却的效果;而由于接续部561是朝排气通道531的入口方向延设,并以一抛物线状的导风舌部532延伸至接近被动盘63,可避免热空气产生回流,而能顺利的由出风口53排出至传动箱5外,部份的冷却后的热风会借由调节口58排出,以完成传动箱5的冷却动作。
又请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的传动箱5内因骑士加速使驱动盘61转速加快,而造成传动箱5内因气流变化与外界产生较大的压力差时,该调节口58既可由排出热空气转为吸入外界的冷空气,而外界冷空气可沿着倒U形的空气调节通道59进入到传动箱5内,而借由调节口58的设置低于被动盘63的中心位置,以及第三隔板591顶端是高于被动盘63的中心位置,而可增加外界空气进入传动箱5内的路径,借此,可使体积较大的杂质及小石头无法进入传动箱5内,而较细小的灰尘及水分亦可被第三隔板591所阻挡,而无法越过第三隔板591进入传动箱5内,以避免传动箱5内吸入的外界空气代有杂质及水分,而造成无级变速系统的机件损坏,并能有效平衡传动箱5内与外界的压力,同时更进一步来加强该传动箱5的冷却效果。
另请参阅图9所示,该传动箱盖51位于被动盘63处的上端缘向上凸起形成一凸起部51a,借由该凸起部51a的设置可让被动盘63的轮幅与导风流道50近出风口53方向形成的抛物线的渐扩状更为显著,借此该导风流道50面积变大,而可降低空气流动的速率,以较低的速度将热气排出,更可达到充分将无级变速系统予以冷却的效果。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由该传动箱盖51于被动盘63的周围设有一导风流道50,且该被动盘63的轮幅与导风流道50朝着出风口53方向是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而可令冷却风快速的被吸入传动箱5中进行冷却的动作,并低速将热气排出,以达到充分将无级变速系统予以冷却的功效,而借由该接续部561朝排气通道531的入口方向延设,并以一抛物线状的导风舌部532延伸至接近被动盘63,可避免热空气产生回流,而能顺利的由出风口53排出;另,该排气通道531内至少设有一道纵向的补强机构57,可增加该出风口53于传动箱盖51的强度,以避免因碰撞而导致出风口53产生变形;此外,借由该调节口58的设置是低于被动盘63的中心位置,而调节口58与被动盘63之间具有一第三隔板591,且第三隔板591的顶端是高于被动盘63的中心位置,借此,当传动箱5内因气流变化与外界产生压力差,而由调节口58适时地吸入外界空气时,该第三隔板591可阻挡随冷空气进入的灰尘及水分,以达到平衡、调节传动箱5内压力及延长无级变速系统机件寿命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上述的引擎无级变速传动箱构造,确已能达成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

Claims (12)

1.一种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该无级变速系统是设于传动箱内,并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盘、一被动盘及一传动皮带,该驱动盘与传动箱盖之间设有一导风板,该传动箱盖于驱动盘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具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导风板延伸有一凸片,该凸片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界定出一排气通道,该传动箱盖于被动盘的周围设有一导风流道,其特征在于:该被动盘的轮幅与传动箱的壁面间的导风流道朝着出风口形成一抛物线的渐扩状,该传动箱的壁面是由第一隔板、导流部、导引部及导引延伸板所形成,其中,该导流部设置在该传动箱盖内,该导流部上方具有一接续部及一导风舌部,该导风舌部是由接续部以一抛物线状延伸接近被动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一侧具有导流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部是由被动盘的下方以一抛物线状往前往上延伸至第二隔板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箱盖于被动盘的后方设有一调节口,该调节口上方设有一倒U形的空气调节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口的设置是低于被动盘的中心点,并更接近传动箱盖低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口与被动盘之间设有一第三隔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倒U形的空气调节通道是由一第三隔板及一导引部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部具有一阶梯部,且该导引部邻近阶梯部处设有导引锥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隔板的上部是高于被动盘的中心位置,且该第三隔板的上部与导引部的阶梯部形成投影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板的通口周缘设有一凸环,且该凸环朝驱动盘侧凸设。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气通道至少设有一道补强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箱盖位于被动盘处的上端缘具有一凸起部。
CN 200810176091 2008-11-11 2008-11-11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7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76091 CN101737485B (zh) 2008-11-11 2008-11-11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76091 CN101737485B (zh) 2008-11-11 2008-11-11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7485A CN101737485A (zh) 2010-06-16
CN101737485B true CN101737485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46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760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7485B (zh) 2008-11-11 2008-11-11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7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3994B (zh) * 2012-08-09 2017-02-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段变速装置
TWI513608B (zh) * 2013-07-18 2015-12-21 Kwang Yang Motor Co The wind - driven structure of the cooling wind of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box
JP6485087B2 (ja) * 2015-02-09 2019-03-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CN106745502B (zh) * 2016-11-22 2019-12-20 陈鸽 一种污油水分离装置
JP6893524B2 (ja) * 2019-03-18 2021-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3645A2 (en) * 2002-12-26 2004-06-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830659Y (zh) * 2005-08-10 2006-10-25 江门联和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右盖
CN2842098Y (zh) * 2005-08-30 2006-11-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传动箱冷却风导风装置
EP1880934A2 (en) * 2006-07-19 2008-01-23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CN201065933Y (zh) * 2007-07-31 2008-05-28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无级变速器风冷装置的通风端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3645A2 (en) * 2002-12-26 2004-06-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830659Y (zh) * 2005-08-10 2006-10-25 江门联和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右盖
CN2842098Y (zh) * 2005-08-30 2006-11-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传动箱冷却风导风装置
EP1880934A2 (en) * 2006-07-19 2008-01-23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CN201065933Y (zh) * 2007-07-31 2008-05-28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无级变速器风冷装置的通风端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7485A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7485B (zh) 引擎无级变速系统冷却机构
US5976044A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belt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JP5067502B2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US5881685A (en) Fan shroud with integral air supply
US9453573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5447733B2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WO2013161010A1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
WO1997014874A1 (fr) Radiateur de moteur et engins de construction
CN103174470B (zh) 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发动机制动运行的节流装置的组件
JPWO2011145215A1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JP2012188107A (ja) 走行風誘導ダクトおよびそれを適用した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TWI488759B (zh) Stepless speed change device
CN102297156A (zh) 风扇、成型用模具和流体输送装置
JP2016068642A (ja) 乗り物
CN101038027B (zh) 引擎的皮带变速系统冷却装置
CN1804435B (zh) 摩托车的传动箱的冷却风导入装置
CN201293089Y (zh) 引擎无段变速传动箱构造
CN101280781A (zh) 压缩机入口管道
CN2842098Y (zh) 摩托车传动箱冷却风导风装置
CN209654243U (zh) 一种汽车用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导流结构
CN101011991B (zh)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CN208947094U (zh) 一种工程车辆
CN2925949Y (zh) 车用发动机中冷、散热独立式系统
CN105864409B (zh) 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CN113726096B (zh) 牵引电机带冷却器的双风扇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