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319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4319A
CN101734319A CN200910222712A CN200910222712A CN101734319A CN 101734319 A CN101734319 A CN 101734319A CN 200910222712 A CN200910222712 A CN 200910222712A CN 200910222712 A CN200910222712 A CN 200910222712A CN 101734319 A CN101734319 A CN 101734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edge
edge part
housing
driven
motor bi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2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4319B (zh
Inventor
竹迫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3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4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在设置有壳体的摩托车中,一个目的为改善排出已经进入壳体中的水等的效率,而不使得壳体的向下膨胀部分更大,其中壳体覆盖用于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的传动机构。摩托车包括驱动链轮、被驱动链轮、链条和覆盖被驱动链轮和链条的壳体(40)。壳体(40)包括右下盖构件(51R)和左下盖构件(51L),其分别从被驱动链轮和链条的右侧和左侧覆盖被驱动链轮和链条。盖构件(51R、51L)分别包括下边缘部分(53R、53L),它们在链条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彼此连接。下边缘部分(53R)在其一部分处包括膨胀部分(53Re),其向上膨胀以与下边缘部分(53L)向上分离,并与下边缘部分(53L)形成开口。此外,下边缘部分(53R)包括后下边缘部分(53Rb),其从膨胀部分(53Re)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有传动罩盖壳体(下文中简称作“壳体”)的摩托车,其覆盖用于将驱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后轮的传动构件(诸如链条和皮带),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将进入壳体内水等有效地排出到壳体外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安置在后轮前侧的摩托车中,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通过围绕发动机的链轮和后轮的链轮的链条传递到后轮。专利文件JP 2004-98781或者JP 2004-82799公开了从链条的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覆盖链条的壳体。
一般地,这种壳体包括从右侧覆盖链条的构件(下文中称作右盖构件)以及从左侧覆盖链条的构件(下文中称作左盖构件)。此外,通过焊接等将右盖构件的边缘和左盖构件的边缘接合到一起。通过这种结构,不仅从左侧和右侧覆盖了链条,也从上侧和下侧覆盖了链条。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排出已经进入壳体内的水等,在右盖构件的下边缘与左盖构件的下边缘之间局部地形成间隙。在传统情况下,在一个盖构件的下边缘处形成向下膨胀的部分,间隙形成在向下膨胀的部分与另一个盖构件的下边缘之间。
发明内容
但是,在右盖构件的下边缘或者左盖构件的下边缘的一部分类似于传统情况而向下膨胀的结构中,当试图做出改善排出已经进入壳体中的水等的效率的尝试时,有必要使得下边缘部分的一部分的向下膨胀更大。换言之,在限制壳体的这部分向下膨胀的同时,难以提高排水的效率。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明显改善排出已经进入壳体中的水等的效率的壳体的摩托车,而不使得壳体的向下膨胀部分更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摩托车包括驱动旋转件和被驱动旋转件。驱动旋转件用于输出发动机的驱动力。被驱动旋转件远离所述驱动旋转件而布置在后侧并且与后轮一同旋转。此外,摩托车包括:环状传递构件,其绕驱动旋转件和被驱动旋转件上并且将驱动旋转件的旋转传递到被驱动旋转件;壳体,其覆盖环状传递构件和被驱动旋转件。壳体包括右盖构件和左盖构件,其分别从所述摩托车的车辆宽度上的右侧和左侧覆盖所述环状传递构件。所述右盖构件和所述左盖构件分别包括右下边缘部分和左下边缘部分,它们彼此连接并且从下方覆盖所述环状传递构件。所述右下边缘部分和所述左下边缘部分分别包括:前下边缘部分,其在所述环状传递构件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后下边缘部分,其在所述环形传递构件下方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在其一部分处具有膨胀部分,其向上膨胀以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向上分离,并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形成开口。所述膨胀部分位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的所述前下边缘部分与后下边缘部分之间,并且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的后下边缘部分从所述膨胀部分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
在本发明中,膨胀部分与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向上分离,并且与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形成开口。通过这种构造,在不使得壳体的向下膨胀更大的情况下,可以改善排出已经进入壳体的水等的效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摩托车的后侧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摩托车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从壳体的内侧观察时左上盖构件和左下侧构件的图。
图5为从壳体的内侧观察时,右上盖构件和右下侧构件的图。
图6为沿图2的线VI-VI所取的壳体的截面图。
图7为沿着图2的线VII-VII所取的壳体的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壳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摩托车1的侧视图,该摩托车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图2为摩托车1的后侧部分的放大图。在这方面,在图2中,脚蹬板18已经被省略了,其中坐在骑手后面的共同骑车的人将他们的脚放到脚蹬板18上。
摩托车1包括前轮3、后轮4、发动机10、框架30和壳体40。框架30在其前端具有用于支撑转向轴(未示出)的头管31,其中转向轴连接到把手5和前叉6。前轮3被支撑在前叉6的下端,并且把手5可以与转向轴、前叉6和前轮3一起向右和向左旋转。
摩托车1为弯梁型摩托车。框架30包括从头管31向后并倾斜向下延伸的主管32。发动机10布置在主管32下方并固定到主管32,使其相对于框架30固定地安置。
此外,框架30包括后框架部分33和座椅横杆34,其中后框部分33从主管32的后端向下延伸并且位于发动机10的背面,座椅横杆34向后延伸并且从主管32的中途部分倾斜向上。主支脚17a和侧支脚17b设置在后框架部分33的下部,它们在摩托车1停止的状态下支撑摩托车1。当摩托车1停止时,通过将主支脚17a竖起,在后轮4处于远离底面的状态下支撑摩托车。在这方面上,图1示出了主支脚17a被竖起的摩托车1。座椅横杆34支撑安置在座椅横杆34上方的座椅7。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8被安置在后框架部分33的后侧。后臂8的前端由后框架部分33通过枢轴9支撑。后轮4的轮轴4a被支撑在后臂8的后端处,其中后轮4被安置在发动机10后侧。后轮4和后臂8能够围绕枢轴9相对于框架30向上和向下移动。用于减小后轮4的上下运动的后悬挂19连接后臂8与座椅横杆34(见图1)。
驱动链轮(权利要求中的驱动旋转件)11设置在发动机10的后部,其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未示出)一同旋转并输出发动机10的驱动力。摩托车1包括用于将从发动机10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4的传递机构12。在本示例中,传递机构12包括被驱动链轮(权利要求中的被驱动旋转件)13以及链条(权利要求中的环状传递构件)14。被驱动链轮13安置在后方(由箭头Dr表示)而远离驱动链轮11,并且与后轮4的轴线4a一同旋转。链条14围绕驱动链轮11和被驱动链轮13,并且表现出在前-后方向(由箭头Df-Dr表示)伸长的环形形状。驱动链轮11的旋转通过链条14传递到被驱动链轮13。被驱动链轮13的直径(齿的数目)大于驱动链轮11的直径(齿的数目),因此在速度上减小了传递到后轮4的驱动链轮11的旋转。壳体40覆盖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
将要说明壳体40。图3为壳体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壳体40括形成壳体40的下部的下壳体50以及形成壳体40的上部的上壳体60。上壳体60的前端60b和下壳体50的前端50b相比于后臂8的前端位于更前方(见图2)。下壳体50容纳链条14的下部和被驱动链轮13的下部,并且上壳体60容纳链条14的上部和被驱动链轮13的上部。
上壳体60具有左上盖构件61L和右上盖构件61R。通过焊接将左上盖构件61L与右上盖构件61R彼此连接。此外,下壳体50具有左下盖构件51L和右下盖构件51R。通过焊接将左下盖构件51L与右下盖构件51R彼此连接。举例来说,通过对于板状构件压力加工来形成每个盖构件。左上盖构件61L和左下盖构件51L安置在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的左侧(由图3的箭头Do所示出的那一侧),并且从摩托车的车辆宽度的左侧(从摩托车车辆宽度的外侧)覆盖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右上盖构件61R和右下盖构件51R安置在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的右侧(由图3的箭头Di所示出的那一侧),并且从摩托车的车辆宽度的右侧(从摩托车车辆宽度的中央侧(后轮4那一侧))覆盖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
图4为从壳体40的内侧观察时左上盖构件61L和左下侧构件51L的视图,图5为从壳体40的内侧观察时,右上盖构件61R和右下侧构件51R的视图。图6为沿图2的线VI-VI所取的壳体40的截面图,图7为沿着图2的线VII-VII所取的壳体40的截面图。在这方面,在图4和图5中,两个后臂8中的一者、驱动链轮11以及被驱动链轮13由一串双点划线表示。
左上盖构件61L具有位于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左侧的板状左板部分62L,并且上边缘部分63L从左板部分62L的边缘朝向右上盖构件61R弯曲(见图3或图4)。右上盖构件61R包括位于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右侧的右板部分62R,并且上边缘部分63R从右板部分62R的边缘朝向左上盖构件61L弯曲(见图3或图5)。上边缘部分63L和上边缘部分63R彼此重叠,并且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上边缘部分63L和上边缘部分63R分别具有前上边缘部分63La和63Ra。前上边缘部分63La和63Ra在链条14上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上方覆盖链条14。此外,上边缘部分63L和63R分别具有后上边缘部分63Lb和63Rb。后上边缘部分63Lb和63Rb形成为使其从前上边缘部分63La和63Ra朝向壳体40的后端40a倾斜地向后并向下延伸,并且从后上方覆盖被驱动链轮13。
左下盖构件51L具有位于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左侧的板状左板部分52L,并且下边缘部分53L从左板部分52L的边缘朝向右下盖构件51R弯曲(见图3或图4)。右下盖构件51R具有位于链条14和被驱动链轮13右侧的右板部分52R,并且下边缘部分53R从右板部分52R的边缘朝向左下盖构件51L弯曲(见图3或图5)。下边缘部分53L和下边缘部分53R彼此重叠,并且通过焊接彼此连接。如图6所示,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下边缘部分53R位于下边缘部分53L上,并且焊接到下边缘部分53L。
如图2或图4所示,后臂8中的一者安置在左下盖构件51L与左上盖构件61L之间。上壳体60和下壳体50由后臂8中的一者支撑。具体地,固定支架8a和8b形成在后臂8中的一者的前部上,其中固定支架8a和8b在壳体40内分别向上和向下突出。左上盖构件61L的左板部分62L的前部和左下盖构件51L的左板部分52L的前部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和螺杆)分别固定到固定支架8a和8b。此外,在后臂8中的一者的后部上设置固定支架8c和固定支架8d,其中固定支架8c位于壳体40的内侧并向下突出,固定支架8d位于壳体40的外侧并且向上突出。左板部分52L的后部固定到固定支架8c并且左板部分62L的后部固定到固定支架8d。通过这种构造,上壳体60和下壳体60由后臂8中的一者支撑,并且当摩托车行驶时,壳体40能够与后臂8中的一者一同上下运动。在这方面,后悬挂19的下端固定到固定支架8d(见图1)。
此外,在上壳体60和下壳体50固定到后臂8中的一者的状态下,下壳体50的上边缘安装到上壳体60的下边缘的内侧,以由此将壳体40形成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箱形。即,如图4所示,左下盖构件51L的后部的上边缘51Lb位于左上盖构件61L的后部的上边缘61Lb的内侧。此外,如图5所示,右下盖构件51R的后部的上边缘51Rb位于右上盖构件61R的后部的下边缘61Rb的内侧,并且右板部分52R的上边缘52Ra位于右板部分62R下边缘62Ra的内侧。在这方面,如图2或图4所示,后臂8中的一者位于左下盖构件51L的左板部分52L与左上盖构件61L的左板部分62L之间。
如图4或图5所示,下边缘部分53L和53R在链条14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以从下方覆盖链条14。下边缘部分53L和53R的后部倾斜地向后并向上延伸,以从下后方和正后方覆盖被驱动链轮13。具体地,下边缘部分53L和53R分别具有前下边缘部分53La和53Ra。前下边缘部分53La和53Ra在链条14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下方覆盖链条14。此外,下边缘部分53L和53R分别具有后下边缘部分53Lb和53Rb。后下边缘部分53Lb和53Rb形成为使其从链条14下方朝向壳体40的后端40a倾斜地向后并向上延伸,并从后下方和正后方覆盖链条14。
在这方面,如上所述,摩托车1具有主支脚17a。在主支脚17a被立起并且后轮4位于远离地面的位置的状态下,施加到后悬挂19的负载被移除。因此,相比于负载施加到后悬挂19的情况(后悬挂19被压缩的状态),后臂8的后端较低,并且同时,壳体40的后部的位置也较低。此外,至少在主支脚17a被竖起的状态下,前下边缘部分53La和53Ra从其后端向前并倾斜向上延伸。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不论主支脚17a是否被竖起,即,即使在骑手坐在座椅7上并由此将负载施加到后悬挂19上的情况下,前下边缘部分53La和53Ra仍向前并倾斜向上延伸。
此外,如上所述,被驱动链轮13的直径大于驱动链轮11的直径。因此,与接触驱动链轮11的外周和被驱动链轮13的外周都接触的公切线X1倾斜。前下边缘部分53La和53Ra基本平行于公切线X1。
后下边缘部分53Lb和53Rb的前端53Ld和53Rd相比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位于更后方。后下边缘部分53Lb和53Rb在逐渐弯曲的同时,从前端53Ld和53Rd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此外,上述后上边缘部分63Ld和63Rd的前端63Ld和63Rd也相比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位于更后方。后上边缘部分63Lb和63Rb在逐渐弯曲的同时,从前端63Ld和63Rd向后并倾斜向下延伸。此外,后上边缘部分63Lb和63Rb的后端(下端)和后下边缘部分53Lb和53Rb的后端(上端)分别在被驱动链轮13的后方处彼此连接。
如图5或图7所示,右下盖构件51R的下边缘部分53R在其一部分处具有膨胀部分53Re。膨胀部分53Re向上(在壳体40内向内)膨胀,并且与左下盖构件51L的下边缘部分53L向上分离。通过这种构造,膨胀部分53Re与下边缘部分53L一起形成朝向摩托车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朝向后轮4)开口的开口50a。
如图5所示,膨胀部分53Re位于前下边缘部分53Ra与后下边缘53Rb之间。膨胀部分53Re具有上升部分53Rg以及向后延伸部分53Rh,其中上升部分53Rg从前下边缘部分53Ra的后端朝向壳体40的内侧向上上升,向后延伸部分53Rh从上升部分53Rg向后延伸以与后下边缘部分53Rb相连。向后延伸部分53Rh与下边缘部分53L向上分离(见图7),并且位于比前下边缘部分53Ra和53La的后端更高(在壳体40内更向里)的位置。在这方面,在左下盖构件51L和右下盖构件51R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左下盖构件51L的前下边缘部分53La的后端和后下边缘部分53Lb的前端53Ld位于向后延伸部分53Rh的下方,其中后下边缘部分53Lb的前端53Ld与前下边缘部分53La的后端相连。
膨胀部分53Re和后下边缘部分53Lb的前端53Ld位于比切点P更向后的位置,其中上述公切线X1与被驱动链轮13的外周在切点P处相接触。因此,膨胀部分53Re和前端53Ld位于壳体40的底部,其中水等容易在此处聚集。换言之,被驱动链轮13具有大于驱动链轮11的直径,并且因此公切线X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延伸。同样,前下边缘部分53Ra和53La基本平行于公切线X1布置,其中前下边缘部分53Ra和53La位于膨胀部分53Re和前端53Ld的前方。因此,由膨胀部分53Re和前端53Ld所形成并且比切点P位于更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壳体40的底部。具体地,后下边缘部分53Rb和53Lb分别从膨胀部分53Re和前端53Ld倾斜向上延伸。因此,膨胀部分53Re和前端53Ld位于壳体40的最低位置。
如图7所示,相比于下边缘部分53L的边缘53Lf,膨胀部分53Re的边缘(左板部分52L那一侧的边缘)53Rf位于更靠近左板部分52L的位置。因此,膨胀部分53Re和下边缘部分53L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此外,膨胀部分53Re从右下盖构件51R朝向左下盖构件51L延伸,以向下倾斜。即,向后延伸部分53Rh被形成为使其倾斜延伸,并且因此下边缘部分53L与向后延伸部分53Rh之间的间隙朝向边缘53Rf逐渐减小。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40的在被驱动链轮13后方的部分被形成为使其向后突出。即,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与壳体40的后端40a之间的距离R1大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与后下边缘部分53Lb、53Rb的前端53Ld、53Rd之间的距离R2L、R2R。因此,壳体40的后端40a在径向方向上相比于以距离R2L、R2R为半径的圆位于更向外(向后)的位置。通过这种构造,当摩托车加速或减速时在壳体40中前-后方向上运动的水等能够容易地朝向壳体40的后部(比被驱动链轮13位于更后方的部分)运动,并且由此能够防止水等残留在膨胀部分53Re中。在这方面,后端40a位于连接驱动链轮11的旋转中心Ce2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的直线X2上。同样,距离R1大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与后上边缘部分63Lb、63Rb的前端63Ld、63Rd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摩托车1中,下边缘部分53R在其一部分处具有向上膨胀的膨胀部分53Re。膨胀部分53Re与左下盖构件51L的下边缘部分53L向上分离,并且与下边缘部分53L一同形成开口50a。通过该构造,在不使得壳体的向下膨胀更大的情况下,能够改善已经进入壳体40内的水等的排出效率。
此外,在摩托车1中,膨胀部分53Re和左下盖构件51L的下边缘部分53L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通过该构造,可以防止水等从壳体40下方通过开口50a进入壳体40。
此外,在摩托车1中,膨胀部分53Re位于相比于切点P更向后方的位置,其中公切线X1在切点P处与被驱动链轮13的外周相接触,并且公切线X1与被驱动链轮13的外周和驱动链轮11的外周都接触。因为膨胀部分相比于切点P位于更向后方的位置,膨胀部分53Re可以安置在壳体40的最低位置处。因此,能够改善已经进入壳体40内的水等的排出效率。
此外,在摩托车1中,下边缘部分53R和53L分别包括后下边缘部分53Rb和53Lb,其中后下边缘部分53Rb和53Lb从链条14的下方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并从后方覆盖链条14。后下边缘部分53Rb和53Lb从链条14的下方朝向壳体40的后端40a延伸,并且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与壳体40的后端40a之间的距离R1大于被驱动链轮13的旋转中心Ce1与后下边缘部分53Rb、53Lb的前端53Rd、53Ld之间的距离R2L、R2R。通过该构造,防止当摩托车加速或减速时在壳体40中前-后方向上运动的水等残留在膨胀部分53Re中。
此外,摩托车1设置有主支脚17a。至少在主支脚17a支撑摩托车1的状态下,下边缘部分53R和53L从膨胀部分53Re的位置向前并倾斜向上延伸。通过该构造,当摩托车1停止时,可以有效地排出已经进入壳体40内的水等。在这方面,如上所述,在摩托车1中,无论摩托车1是否被主支脚17a支撑,前下边缘部分53Ra和53La从其后端向前并倾斜向上延伸。
此外,在摩托车1中,膨胀部分53Re从形成有膨胀部分53Re的右下盖构件51R朝向左下盖构件51L延伸,使得膨胀部分53Re向下倾斜。通过该构造,可以通过开口50a平稳地将残留在膨胀部分53Re中的水等(残留在向后延伸部分53Rh中的水)排出。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摩托车1,并且可以有各种变化。例如,在上述描述中,膨胀部分设置在右下盖构件51R的下边缘部分53R中。但是,膨胀部分可以形成在左下盖构件51L的下边缘部分53L中。
此外,在上述描述中,开口50a被形成为使其开口朝向摩托车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但是,右下盖构件51R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开口50a向下开口。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壳体的截面图。在图8中,与上面描述相同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图8中图示的右下盖构件510R的右板部分520R中,形成了壁部分520Ra,其中壁部分520Ra超过膨胀部分53Re进一步向下延伸。壁部分520Ra的下端与下边缘部分53L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并且由膨胀部分53Re和下边缘部分53L所形成的开口500a向下开口。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包括:
驱动旋转件(11,参照图4、图5),其用于输出发动机(10)的驱动力;
被驱动旋转件(13),其远离所述驱动旋转件而布置在后侧并且与后轮(4)一同旋转;
环状传递构件(14),其绕在所述驱动旋转件和所述被驱动旋转件上并且将所述驱动旋转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被驱动旋转件;以及
壳体(40),其覆盖所述环状传递构件和所述被驱动旋转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右盖构件(51R、61R)和左盖构件(51L、61L),其分别沿所述摩托车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右侧和左侧覆盖所述环状传递构件;
所述右盖构件和所述左盖构件分别包括右下边缘部分(53R)和左下边缘部分(53L),它们彼此连接并且从下方覆盖所述环状传递构件,所述右下边缘部分和所述左下边缘部分分别包括:
前下边缘部分(53Ra、53La,参照图4、图5),其在所述环状传递构件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
后下边缘部分(53Rb、53Lb,参照图4、图5),其朝向所述壳体的后端(40a)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下边缘部分(53R、53L)中的一者(53R)在其一部分处具有膨胀部分(53Re,参照图5),其向上膨胀以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53L)向上分离,所述膨胀部分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所述另一者形成开口;以及
所述膨胀部分位于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的所述前下边缘部分(53Ra)与后下边缘部分(53Rb)之间,并且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53R)的后下边缘部分(53Rb)从所述膨胀部分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膨胀部分和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53L)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相对(参照图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膨胀部分位于比切点(P,参照图5)更向后方的位置,其中切线(X1)与所述被驱动旋转件的外周在所述切点处相接触,所述切线(X1)与所述驱动旋转件的外周和所述被驱动旋转件的外周都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后下边缘部分从所述环状传递构件的下方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延伸;并且
所述被驱动旋转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之间的距离(R1,参照图4、图5)大于所述被驱动旋转件的所述旋转中心与所述后下边缘部分的前端之间的距离(R2R、R2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支脚(17a),其用于在所述摩托车停止的状态下支撑所述摩托车,
其中,至少在所述支脚支撑所述摩托车的状态下,所述下边缘部分的所述前下边缘部分(53Ra、53La)从所述膨胀部分的位置倾斜向前并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膨胀部分从所述盖构件中的一者(51R)朝向所述盖构件的另一者(51L)延伸,使得所述膨胀部分向下倾斜,其中所述盖构件中的一者(51R)包括设置有所述膨胀部分的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一者(53R),所述盖构件的另一者(51L)包括所述下边缘部分的另一者(53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由所述膨胀部分和所述下边缘部分中的另一者所形成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摩托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开口。
CN2009102227127A 2008-11-12 2009-11-12 摩托车 Active CN101734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0006 2008-11-12
JP2008-290006 2008-11-12
JP2009-225337 2009-09-29
JP2009225337A JP2010137843A (ja) 2008-11-12 2009-09-29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319A true CN101734319A (zh) 2010-06-16
CN101734319B CN101734319B (zh) 2012-04-18

Family

ID=4234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27127A Active CN101734319B (zh) 2008-11-12 2009-11-12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37843A (zh)
CN (1) CN1017343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6126A1 (en) * 2011-07-12 2013-01-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hain case, and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111902335A (zh) * 2018-03-26 2020-11-06 印度商宜诺摩托克普有限公司 链条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9970A (ja) * 2011-10-17 2013-05-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596U (zh) * 1989-02-14 1990-11-14 吴志剑 塑料全链罩
CN2197287Y (zh) * 1994-03-29 1995-05-17 覃存晏 变速自行车全链罩
JP2004098781A (ja) * 2002-09-06 2004-04-02 Yamaha Motor Co Ltd 二輪車用チェーンケース及びレッグシールド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6126A1 (en) * 2011-07-12 2013-01-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hain case, and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102874352A (zh) * 2011-07-12 2013-01-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链盒及具备该链盒的自动两轮车
CN102874352B (zh) * 2011-07-12 2015-07-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链盒及具备该链盒的自动两轮车
CN111902335A (zh) * 2018-03-26 2020-11-06 印度商宜诺摩托克普有限公司 链条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37843A (ja) 2010-06-24
CN101734319B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6241C (zh) 二轮摩托车
EP2364901A1 (en) Small-Sized Vehicles
CN101028847A (zh) 摩托车
CN101734319B (zh) 摩托车
EP3072793B1 (en) Fuel tank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4364144A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CN1318254C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099980C (zh) 机动两轮车的连链盒
CN1154931A (zh) 二轮、三轮车的后部构造
CN1636818A (zh)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JP4757757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ー
CN1974305A (zh) 二轮摩托车的收纳结构
CN101811535A (zh) 摩托车
CN100577508C (zh) 机动两轮车
CN102139727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220606C (zh) 小型车辆的车身罩-座椅锁定安装结构
CN1292953C (zh) 鞍乘型车辆的头盔收纳构造
CN1803496A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410311A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041612C (zh) 两轮/三轮摩托车
CN1278901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096981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承接架安装构造
CN1116193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