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6611A -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6611A
CN101726611A CN200910206100A CN200910206100A CN101726611A CN 101726611 A CN101726611 A CN 101726611A CN 200910206100 A CN200910206100 A CN 200910206100A CN 200910206100 A CN200910206100 A CN 200910206100A CN 101726611 A CN101726611 A CN 101726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pse
determination unit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hemical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6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6611B (zh
Inventor
福间大吾
芝田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26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6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93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data related to laboratory analysis, e.g. patient specimen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0Composi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calibration, simulation, stabilization, preparation or preservation; processes of use in preparation for chemical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3332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with conveyance of sample along a test line in a container or rac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体分析装置和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该检体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以及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取得基于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一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二分析结果,其中,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根据第一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一分析结果,根据第二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二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其中,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还根据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了校正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根据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多次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和修正后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Description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血液凝固测定装置、免疫分析装置、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以及尿分析装置等各种检体分析装置。在这些检体分析装置中,定期地进行装置的校正。在校正装置时,在测定校正用试样之前,执行多次同一检体的测定,确认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处于规定范围内。
在日本特开平6-308131号公报中,记载有连接了多个自动分析装置的数据处理装置。日本特开平6-308131号公报记载的数据处理装置合计各个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校正用试样的测定结果,自动地进行运算、检量系数的修正。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6-308131号公报记载的数据处理装置中,需要通过多个自动分析装置来分别测定同一校正用试样。如果作为该校正用试样使用校准器(calibrator)(成为测定对象的成分的浓度是既知的检体,专门为了用于分析装置的校正而调制的检体),则由于校准器的价格非常高,所以存在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另外,在校正了多个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第一自动分析装置后,通过各个自动分析装置将与上述第一自动分析装置的校正无关的检体作为校正用试样进行测定,进行针对校正后的上述第一自动分析装置的相关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在所有自动分析装置中测定上述检体,存在产生检体的浪费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包括以下结构的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1)一种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
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以及
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取得基于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一分析结果、和基于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二分析结果,
其中,上述信息处理单元
根据第一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一分析结果,
根据第二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了校正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
根据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多次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和修正后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其中,通过利用由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的上述第一修正值,来修正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得到上述修正后分析结果。
(2)在上述(1)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判别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多次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
(3)在上述(1)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搬送单元,搬送检体;以及
搬送控制部,控制上述搬送单元,以将上述同一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以及上述第二测定单元,
其中,
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测定,
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
(4)在上述(3)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控制部构成为控制上述搬送单元,以将上述同一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且在上述同一检体被供给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之后,将上述校正用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
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校正用检体进行测定,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构成为判别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对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
(5)在上述(3)或(4)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备上述搬送控制部。
(6)在上述(1)、(2)、(3)和(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具有存储检体的分析结果的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多个分析结果中,受理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关于上述同一检体的多个分析结果的选择,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根据上述选择的上述多个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同一检体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7)在上述(1)、(2)、(3)和(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取得对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平均值,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同一检体的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8)在上述(1)、(2)、(3)和(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输出利用上述第二修正值修正后的上述第二分析结果。
(9)在上述(1)、(2)、(3)和(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同一检体是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10)在上述(1)、(2)、(3)和(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有存储上述第一修正值的第一修正值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存储在上述第一修正值存储部中的上述第一修正值。
(11)在上述(1)、(2)、(3)或(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有存储上述第二修正值的第二修正值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存储在上述第二修正值存储部中的上述第二修正值。
(12)一种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该检体分析装置具备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步骤,根据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测定单元的检体的测定分别取得分析结果;
第一修正步骤,根据第一修正值修正基于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执行的检体的测定的分析结果;
第二修正步骤,根据第二修正值修正基于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执行的检体的测定的分析结果;
第一校正步骤,使用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了校正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以及
第二校正步骤,使用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和修正后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其中,通过利用在上述第一校正步骤中更新后的上述第一修正值,修正基于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得到上述修正后分析结果。
(13)一种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该检体分析装置具备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校正用检体,校正上述第一测定单元的步骤;
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同一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进行多次测定的步骤;
判别对上述同一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的步骤;
通过校正后的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取得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的步骤;以及
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校正上述第二测定单元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样品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WBC/DIFF(白血球5分类)检测用的光学检测部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的第一传送带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的自动校正动作的步骤的概略的图。
图11是示出自动校正动作中的信息处理单元的CPU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一测定单元的再现性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一测定单元的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一测定单元的校正后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二测定单元的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的CPU控制的第二测定单元的手动校正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手动校正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对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的检体进行测定的检体测定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中,具备第一测定单元以及第二测定单元这两个测定单元、和与第一测定单元以及第二测定单元可通信地连接的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第一测定单元的校正中使用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进行第二测定单元的校正。
(检体分析装置的结构)
图1A以及图1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1是针对包含在血液检体中的血球,检测白血球、红血球、以及血小板等并计数各血球的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检体分析装置1具备第一测定单元2;第二测定单元3;配置在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前面侧的检体搬送单元4;和可以控制第一测定单元2、第二测定单元3、以及检体搬送单元4的信息处理单元5。
图2是示出收容检体的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保持多个检体容器的样品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检体容器T呈现管状,上端开口。在内部收容有从患者提取的血液检体,上端的开口被盖部CP密封。检体容器T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合成树脂构成,可以视觉辨认内部的血液检体。另外,在检体容器T的侧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BL1。在该条形码标签BL1中,印刷有表示检体ID的条形码。转移到图3,样品架子L可以排列保持10个检体容器T。在样品架子L中,以垂直状态(竖立状态)保持有各检体容器T。另外,在样品架子L的侧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BL2。在该条形码标签BL2中,印刷有表示架子ID的条形码。
(测定单元的结构)
图4是示出测定单元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第一测定单元2具有:从检体容器(采血管)T中吸引作为检体的血液的检体吸引部21;根据由检体吸引部21吸引的血液,调制测定中使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调制部22;以及从由试样调制部22调制的测定试样中检测血球的检测部23。另外,第一测定单元2还具有:用于将由检体搬送单元4的架子搬送部43搬送的样品架子L中收容的检体容器T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内部的取入口24(参照图1A以及图1B);以及从样品架子L中将检体容器T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内部,将检体容器T搬送至检体吸引部21的吸引位置的检体容器搬送部25。另外,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在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27、37、和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38。
如图4所示,在检体吸引部21的前端部,设置有吸引管(未图示)。另外,检体吸引部21构成为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通过向下方移动,上述吸引管贯通被搬送至吸引位置的检体容器T的盖部CP,吸引内部的血液。
试样调制部22具备多个反应腔(未图示)。另外,试样调制部22与未图示的试剂容器连接,可以将染色试剂、溶血剂、以及稀释液等试剂供给给反应腔中。试样调制部22还与检体吸引部21的吸引管连接,可以将由吸引管吸引的血液检体供给给反应腔中。该试样调制部22在反应腔内将检体与试剂混合搅拌,调制出检测部23测定用的试样(测定试样)。
检测部23可以通过鞘流(Sheath Flow)DC检测法进行RBC(红血球)检测以及PLT(血小板)检测。在通过该鞘流DC检测法进行的RBC以及PLT的检测中,进行检体和稀释液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的测定,信息处理单元5对由此得到的测定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从而进行RBC以及PLT的测定。另外,检测部23构成为可以通过SLS-血红蛋白法进行HGB(血红蛋白)检测,可以通过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术法进行WBC(白血球)、NEUT(中性粒细胞)、LYMPH(淋巴球)、EO(嗜酸球)、BASO(嗜碱球)、以及MONO(单球)的检测。在该检测部23中,在白血球的5分类、即不伴随NEUT、LYMPH、EO、BASO、MONO的检测的WBC的检测、和伴随白血球的5分类的WBC的检测中,检测方法不同。在不伴随白血球5分类的WBC的检测中,进行检体、溶血剂、稀释液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的测定,信息处理单元5对由此得到的测定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从而进行WBC的测定。另一方面,在伴随白血球5分类的WBC的检测中,进行染色试剂、溶血剂、稀释液混合而成的测定试样的测定,信息处理单元5对由此得到的测定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从而进行NEUT、LYMPH、EO、BASO、MONO、以及WBC的测定。
图5示出了设置在检测部23中的WBC/DIFF(白血球5分类)检测用的光学检测部的概要结构。在该光学检测部23a中,向流动单元(flow cell)231送入测定试样,在流动单元231中发生液流,对包含在通过流动单元231内的液流中的血球照射半导体激光而进行测定。光学检测部23a具有鞘流系统232、光束光斑(beam spot)形成系统233、前方散射光受光系统234、侧方散射光受光系统235、以及侧方荧光受光系统236。
鞘流系统232构成为在流动单元231内在试样被鞘液包围的状态下血球以排列成一列的状态流过,提高血球计数的正确度和再现性。光束光斑系统233构成为从半导体激光器237照射的光通过准直透镜238和聚光透镜239照射到流动单元231。另外,光束光斑系统233还具备射束阻挡器240。
前方散射光受光系统234构成为使向前方的散射光通过前方聚光透镜241聚光,并通过光电二极管(前方散射光受光部)243受光通过了针孔(pin hole)242的光。
侧方散射光受光系统235构成为使向侧方的散射光通过侧方聚光透镜244聚光,并且使一部分光通过分色镜245反射,通过光电二极管(侧方散射光受光部)246受光。
光散射是由于在光的行进方向上如血球那样的粒子作为障碍物存在,改变光的行进方向而产生的现象。可以通过检测该散射光,得到与粒子的大小、材质相关的信息。特别地,可以从前方散射光得到与粒子(血球)的大小相关的信息。另外,可以从侧方散射光得到粒子内部的信息。在对血球粒子照射了激光的情况下,侧方散射光强度依赖于细胞内部的复杂度(核的形状、大小、密度、以及颗粒的量)。因此,可以通过利用侧方散射光强度的该特性,进行白血球的分类的测定以及其他测定。
侧方荧光受光系统236构成为使透射了分色镜245的光进一步通过分光滤波器247,并通过光电倍增器(荧光受光部)248受光。
在对如染色过的血球那样的荧光物质照射了光时,发出比照射的光的波长长的波长的光。如果被良好地染色,则荧光的强度变强,可以通过测定该荧光强度来得到与血球的染色程度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通过(侧方)荧光强度之差,来进行白血球的分类的测定以及其他测定。
回到图4,对检体容器搬送部25的结构进行说明。检体容器搬送部25具备可以夹持检体容器T的把手部25a。把手部25a具备相互对向地配置的一对夹持部件,可以使该夹持部件相互接近或离开。通过使该一对夹持部件以夹住检体容器T的状态接近,可以夹持检体容器T。另外,检体容器搬送部25可以使把手部25a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Y方向)上移动,进而可以使把手部25a摇动。由此,通过把手部25a夹持收容在样品架子L中、并位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容器T,在该状态下使把手部25a向上方移动,从而从样品架子L中拔出检体容器T,使把手部25a摇动,从而可以搅拌检体容器T内的检体。
另外,检体容器搬送部25具备具有可以插入检体容器T的孔部的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由上述把手部25a夹持的检体容器T在搅拌完成后被移动,将夹持的检体容器T插入到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的孔部。之后,通过使夹持部件离开,从把手部25a释放检体容器T,向检体容器设置部25b设置检体容器T。该检体容器设置部25b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的动力,向Y方向水平移动。
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内部,设置有条形码读取部26。检体容器设置部25b可以移动至条形码读取部26的附近的条形码读取位置26a以及检体吸引部21的吸引位置21a。在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移动至条形码读取位置26a时,设置的检体容器T通过未图示的旋转机构水平旋转,通过条形码读取部26读取检体条形码。由此,即使在检体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BL1相对条形码读取部26位于相反侧的情况下,通过使检体容器T旋转,也可以使条形码标签BL1朝向条形码读取部26,可以使条形码读取部26读取检体条形码。另外,在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移动至吸引位置时,通过检体吸引部21,从设置的检体容器T中吸引检体。
另外,检体容器设置部25b可以移动至图4所示的优先检体设置位置,以如图1B所示向前方突出。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27构成为在进行优先检体的测定时,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按压而操作。在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27被按下时,检体容器设置部25b向前方移动至优先检体设置位置。另外,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构成为由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按压而操作,通过按下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设置了优先检体的检体容器设置部25b被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内部,而开始测定。
另外,第二测定单元3的结构与第一测定单元2的结构相同,第二测定单元3具有:检体吸引部31;根据由检体吸引部31吸引的血液,调制测定中使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调制部32;以及从由试样调制部32调制的测定试样中检测血球的检测部33。另外,第二测定单元3还具有:用于将由检体搬送单元4的架子搬送部43搬送的样品架子L中收容的检体容器T取入到第二测定单元3的内部的取入口34(参照图1A以及图1B);以及从样品架子L中将检体容器T取入到第二测定单元3的内部,将检体容器T搬送至检体吸引部31的吸引位置的检体容器搬送部35。检体吸引部31、试样调制部32、检测部33、取入口34、检体容器搬送部35、以及条形码读取部36的结构分别与检体吸引部21、试样调制部22、检测部23、取入口24、以及检体容器搬送部25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检体搬送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在检体分析装置1的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前方,配置有检体搬送单元4。为了向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供给检体,该检体搬送单元4可以搬送样品架子L。
图6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4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检体搬送单元4具备:可以对保持收容进行分析前的检体的检体容器T的多个样品架子L进行临时保持的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可以对保持由第一测定单元2或第二测定单元3吸引了检体的检体容器T的多个样品架子L进行临时保持的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以及为了将检体供给给第一测定单元2或第二测定单元3,而使样品架子L向图中箭头X方向水平地直线移动,将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接收的样品架子L搬送给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的架子搬送部43。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在俯视时呈现四边形,其宽度比样品架子L的宽度稍微大一些。该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形成为比周围的面低一级,在其上面配置有分析前的样品架子L。另外,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的两侧面,朝向内侧可以突出地设置有架子送入部41b。通过该架子送入部41b突出而与样品架子L嵌合,在该状态下向后方(接近架子搬送部43的方向)移动,从而向后方移送样品架子L。上述架子送入部41b构成为可以通过设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的下方的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驱动。
如图6所示,架子搬送部43可以将由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移送的样品架子L向上述X方向移送。在由该架子搬送部42搬送的样品架子L的搬送路径上,存在用于向图4所示的第一测定单元2供给检体的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以及用于向第二测定单元3供给检体的第二检体供给位置43b。回到图4,检体搬送单元4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进行控制,在向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或第二检体供给位置43b搬送了检体的情况下,对应的测定单元的把手部25a或35a夹持所搬送的检体容器T,从样品架子L中取出检体容器T,从而检体的供给完成,在直到该检体容器T返回到样品架子L的期间,等待样品架子L的搬送。由此,在检体容器T停止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或第二检体供给位置43b的状态下,把手部25a或35a可以可靠地将检体容器T从样品架子L中取出。进而,架子搬送部43可以搬送样品架子L,以将检体容器T搬送至检体容器检测位置43c。
另外,转移到图6,架子搬送部43具有可以分别独立地动作的第一传送带431以及第二传送带432这两个传送带。另外,第一传送带431以及第二传送带432的箭头Y方向的宽度b1是各个样品架子L的箭头Y方向的宽度B的一半以下的大小。第一传送带431以及第二传送带432并列地配置成在架子搬送部43搬送样品架子L时不从样品架子L的宽度B露出。图7是示出第一传送带43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第二传送带432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传送带431以及第二传送带432分别形成为环状,第一传送带431载置成包围辊431a~431c,第二传送带432载置成包围辊432a~432c。另外,在第一传送带431的外周部,以具有比样品架子L的X方向的宽度W大若干(例如1mm)的内宽度w1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突起片431d,同样地,如图8所示,在第二传送带432的外周部,以具有与上述内宽度w1相同程度的内宽度w2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突起片432d。第一传送带431构成为在两个突起片431d的内侧保持了样品架子L的状态下,通过步进电动机(未图示)在辊431a~431c的外周移动,从而使样品架子L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第二传送带432构成为在两个突起片432d的内侧保持了样品架子L的状态下,通过步进电动机(未图示)在辊432a~432c的外周移动,从而使样品架子L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另外,第一传送带431以及第二传送带432构成为可以相互独立地移送样品架子L。
返回到图4,检体容器传感器44是接触型的传感器,分别具有帘子形状的接触片、射出光的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未图示)。检体容器传感器44构成为通过接触片接触检测对象的被检测物而弯曲,其结果,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被接触片反射并入射到受光元件。由此,在收容于样品架子L中的检测对象的检体容器T通过检体容器传感器44的下方时,由于检体容器T,接触片被弯曲,可以检测出检体容器T。
架子送出部45配置成隔着架子搬送部43与后述的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对向。该架子送出部45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动机的驱动力在箭头Y方向上水平地直线移动。由此,在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与架子送出部45之间的位置451(以下称为“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搬送了样品架子L的情况下,使架子送出部45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侧移动,从而推动样品架子L而使其可以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内移动。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在俯视时呈现四边形,其宽度比样品架子L的宽度大若干。该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形成为比周围的面低一级,在其上面配置有分析完成的样品架子L。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与上述架子搬送部43连接,如上所述,通过架子送出部45,从架子搬送部43送入样品架子L。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检体搬送单元4将配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的样品架子L移送至架子搬送部43,进而通过架子搬送部43搬送,从而可以将检体供给给第一测定单元2或第二测定单元3。另外,收容吸引完成的检体的样子架子L通过架子搬送部43被移送至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未图示),通过架子送出部45送出给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在多个样品架子L配置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的情况下,收容分析完成的检体的样品架子L通过架子送出部45被依次送出给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这些多个样品架子L被存留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中。
(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信息处理单元5的结构进行说明。信息处理单元5由计算机构成。图9是示出信息处理单元5的结构的框图。信息处理单元5是通过计算机5a实现的。如图9所示,计算机5a具备主体51、图像显示部52、和输入部53。主体51具备CPU51a、ROM51b、RAM51c、硬盘51d、读出装置51e、输入输出接口51f、通信接口51g、以及图像输出接口51h,CPU51a、ROM51b、RAM51c、硬盘51d、读出装置51e、输入输出接口51f、通信接口51g、以及图像输出接口51h通过总线51j连接。
CPU51a可以执行载入到RAM51c中的计算机程序。然后,通过该CPU51a执行后述那样的检体分析用以及第一测定单元2、第二测定单元3以及检体搬送单元4的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54a,计算机5a作为信息处理单元5而发挥功能。
ROM51b由掩模ROM、PROM、EPROM、或EEPROM等构成,记录有CPU51a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其中使用的数据等。
RAM51c由SRAM或DRAM等构成。RAM51c用于读出记录在硬盘51d中的计算机程序54a。另外,在CPU51a执行计算机程序时,用作CPU51a的工作区域。
硬盘51d安装有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用于在CPU51a中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程序的执行中使用的数据。后述的计算机程序54a也安装在该硬盘51d中。
另外,在硬盘51d中,存储有用于修正根据第一测定单元2的测定数据生成的分析结果的第一修正数据D1、和用于修正根据第二测定单元3的测定数据生成的分析结果的第二修正数据D2。
读出装置51e由软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或DVD-ROM驱动器等构成,可以读出移动式记录介质54中记录的计算机程序或数据。另外,在移动式记录介质54中,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单元5而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程序54a,计算机5a从该移动式记录介质54中读出计算机程序54a,可以将该计算机程序54a安装在硬盘51d中。
另外,上述计算机程序54a不仅可以通过移动式记录介质54提供,而且还可以从利用电气通信线路(有线或无线)与计算机5a可通信地连接的外部的设备通过上述电气通信线路来提供。例如,还可以设为上述计算机程序54a存储在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计算机的硬盘内,计算机5a访问该服务器计算机,下载该计算机程序,将其安装在硬盘51d中。
另外,在硬盘51d中,安装有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制造销售的Windows(注册上标)等多任务操作系统。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54a在该操作系统上动作。
输入输出接口51f例如由USB、IEEE 1394、或RS-232C等串行接口、SCSI、IDE、或IEEE 1284等并行接口、以及包括D/A变换器、A/D变换器等的模拟接口等构成。在输入输出接口51f上,连接了由键盘以及鼠标构成的输入部53,通过用户使用该输入部53,可以向计算机5a输入数据。另外,输入输出接口51f与第一测定单元2、第二测定单元3、以及检体搬送单元4连接。由此,信息处理单元5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测定单元2、第二测定单元3、以及检体搬送单元4。
通信接口51g是Ethernet(注册上标)接口。通信接口51g通过LAN与未图示的主机计算机连接。计算机5a可以通过通信接口51g在与使用规定的通信协议连接在该LAN上的主机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图像输出接口51h与由LCD或CRT等构成的图像显示部52连接,并将与从CPU51a提供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影像信号输出给图像显示部52。图像显示部52按照输入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画面)。
(检体分析装置1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自动校正动作)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1自动地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的自动校正动作进行说明。在该自动校正动作中,自动地进行如下一系列动作:向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位置1以及保持位置2)自动搬送分别插入了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以及作为通常检体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的样品架子L,利用再现性确认用检体来确认校正前的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利用校准器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利用再现性确认用检体来确认校正前的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校准器是成分的浓度已知的检体,通过以使校准器的分析结果的数值与该浓度(以下称为“基准浓度”)一致的方式确定分析结果的修正值(修正数据),进行测定单元的校正。另外,在再现性确认用检体中,通常使用正常检体。
图10是说明检体分析装置1的自动校正动作的步骤的概略的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1的自动校正动作中,首先,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连续测定同一检体A五次,确认通过该五次测定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再现性确认)。接下来,校准器的基准浓度被输入给检体分析装置1,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五次校准器,利用这些校准器的分析结果与基准浓度来计算出第一测定单元2的修正值。之后,再次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一次检体A,计算出通过新的修正值修正后的分析结果。接下来,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五次检体A,确认通过该五次测定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这样,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接下来,将通过上述修正值计算后的第一测定单元2的检体A的测定而得到的分析结果设定成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的目标值(基准浓度),从硬盘51d中读出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的上述的检体A的五次测定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利用这些分析结果与上述目标值来计算出第二测定单元3的修正值。以上是自动校正动作的步骤的概略。
接下来,详细说明检体分析装置1的自动校正动作。图11是示出检体分析装置1的自动校正动作中的CPU51a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操作员向样品架子L的保持位置1插入收容有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向保持位置2插入收容有人血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后,配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在该状态下,操作员操作输入部53,向信息处理单元5指示自动校正动作的执行。由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执行的计算机程序54a是事件驱动型的程序,在CPU51a中,发生了受理自动校正动作的执行指示的事件时(步骤S1),调出步骤S2的处理。
在步骤S2中,CPU51a显示校准器的基准浓度的输入画面(未图示)(步骤S2)。在该画面中,设置有可以输入校准器的基准浓度的输入区域,操作员操作输入部53,将记载于校准器的包装箱等上的基准浓度输入给信息处理单元5。这样在发生了受理基准浓度的输入的事件时(步骤S3),CPU51a将基准浓度存储在硬盘51d中(步骤S4)。进而,CPU51a执行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步骤S5),之后,执行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校准器的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步骤S6),之后,执行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校正后测定动作(步骤S7)。接下来,CPU51a执行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步骤S8),之后,结束处理。
以下,对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中,为了确认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前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前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取得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图12是示出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CPU51a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通过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移送样品架子L,之后,通过架子搬送部43搬送样品架子L,将样品架子L的保持位置2、即收容有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步骤S51)。
接下来,CPU51a执行从处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容器T中将检体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内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步骤S52)。图13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控制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首先,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处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容器T从样品架子L中拔出(步骤S101),控制把手部25a使检体容器T摇动,搅拌内部的检体(步骤S102)。接下来,CPU51a控制把手部25a,向检体容器设置部25b设置检体容器T(步骤S103),进而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检体容器T搬送至吸引位置(步骤S104)。在完成了步骤S104的处理之后,CPU51a将处理返回到第一检体取入处理的调出地址。
返回到图12,在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52结束之后,CPU51a对表示测定次数的变量i设置1(步骤S53),执行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检体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步骤S54)。
图14是示出由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进行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CPU51a控制检体吸引部21,从检体容器T中吸引测定中所需的量的检体(步骤S111)。在检体的吸引完成之后,CPU51a控制试样调制部22,调制测定用试样(步骤S112),向检测部23供给测定试样,通过检测部23进行检体的测定(步骤S113)。由此,CPU51a取得从检测部23输出的测定数据。之后,CPU51a执行对测定中使用的流路或反应腔等进行清洗的清洗动作(步骤S114)。
另外,CPU51a执行测定数据的解析处理(步骤S115),取得包含RBC、PLT、HGB、WBC、NEUT、LYMPH、EO、BASO、MONO的数值等的分析结果。接下来,CPU51a利用存储在硬盘51d中的修正数据(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为第一修正数据D1、在第二测定单元3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为第二修正数据D2)修正分析结果(步骤S116)。修正后的分析结果数据被存储在硬盘51d中(步骤S117)。在完成了步骤S117的处理之后,CPU51a将处理返回到第一检体分析处理的调出地址。
返回到图12,在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54结束之后,CPU51a判定i是否为5以上(步骤S55)。在i小于5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否”),CPU51a使i递增(步骤S56),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54。由此,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五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在步骤S55中i是5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是”),CPU51a从硬盘51d中读出通过五次测定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判定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即五个分析结果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57)。在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否”),推测为第一测定单元2异常,所以CPU51a使异常警告画面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步骤S58),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57中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是”),CPU51a计算出这些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存储在硬盘51d中(步骤S59)。之后,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收容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送回样品架子L(步骤S510),将处理返回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的调出地址。
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确认动作之后,执行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步骤S6)。以下,对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中,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校准器,更新用于修正根据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取得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分析结果的第一修正数据D1。
图15是示出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CPU51a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在架子搬送部43上搬送样品架子L,将样品架子L的保持位置1、即收容有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步骤S601)。接下来,CPU51a执行与步骤S52同样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参照图13)(步骤S602)。
在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602结束之后,CPU51a对表示测定次数的变量i设置1(步骤S603),执行校准器的分析处理(步骤S604)。另外,在校准器的分析处理中,除了代替检体而测定校准器以外,与上述第一检体分析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校准器分析处理604结束之后,CPU51a判定i是否为5以上(步骤S605)。在i小于5的情况下(在步骤S605中“否”),CPU51a使i递增(步骤S606),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604。由此,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五次校准器。
在步骤S605中i是5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是”),CPU51a从硬盘51d中读出通过五次测定得到的校准器的分析结果,计算出这些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步骤S607)。根据该平均值与基准浓度计算出修正值(步骤S608)。在该处理中,通过下式求出修正值。
新的修正值=当前的修正值×(基准浓度/校准器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
接下来,CPU51a利用该新的修正值来更新第一修正数据D1(步骤S609)。进而,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收容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送回样品架子L中(步骤S610),将处理返回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的调出地址。
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之后,执行校正后测定动作(步骤S7)。以下,对校正后测定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校正后测定动作中,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后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取得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图16是示出校正后测定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CPU51a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在架子搬送部43上搬送样品架子L,将样品架子L的保持位置2、即收容有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再次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步骤S71)。接下来,CPU51a执行与步骤S52同样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步骤S72)。
在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72结束之后,CPU51a将与步骤S54同样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执行一次(步骤S73)。另外,在该第一检体分析处理中,使用更新后的第一修正数据D1来修正分析结果,将修正后的分析结果存储在硬盘51d中。
之后,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收容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送回样品架子L(步骤S74),将处理返回到校正后测定动作的调出地址。
在上述那样的校正后测定动作之后,执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步骤S8)。以下,对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中,为了确认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前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在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前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取得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并且,更新用于修正根据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取得的测定结果得到的分析结果的第二修正数据D2。图17是示出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CPU51a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在架子搬送部43上搬送样品架子L,将样品架子L的保持位置2、即收容有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搬送至第二检体供给位置43b(步骤S801)。
接下来,CPU51a执行从处于第二检体供给位置43b的检体容器T中将检体取入到第二测定单元3内的第二检体取入处理(步骤S802)。在该第二检体取入处理S802中,由第二测定单元3进行与通过同一结构的第一测定单元2执行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52同样的动作,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检体取入处理S802结束之后,CPU51a对表示测定次数的变量i设置1(步骤S803),执行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检体的第二检体分析处理(步骤S804)。另外,在该第二检体分析处理中,除了代替第一测定单元2而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检体以外,与步骤S54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检体分析处理S804结束之后,CPU51a判定i是否为5以上(步骤S805)。在i小于5的情况下(在步骤S805中“否”),CPU51a使i递增(步骤S806),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804。由此,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五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在步骤S805中i是5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805中“是”),CPU51a从硬盘51d中读出通过五次测定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修正后的分析结果,判定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即五个分析结果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807)。在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807中“否”),推测为第二测定单元3异常,所以CPU51a使异常警告画面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步骤S808),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57中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807中“是”),CPU51a计算出这些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步骤S809)。另外,CPU51a从硬盘51d中读出在校正后测定动作S7中存储于硬盘51d中的、通过校正后的第一测定单元2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将该分析结果作为基准浓度,根据上述平均值与该基准浓度计算出修正值(步骤S810)。在该处理中,通过下式求出修正值。
新的修正值=当前的修正值×(通过S73得到的分析结果/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
接下来,CPU51a利用该修正值来更新第二修正数据D2(步骤S811)。之后,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收容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送回样品架子L(步骤S821),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将样品架子L搬送给分析后架子保持部42(步骤S813),将处理返回到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动作的调出地址。
通过以上那样的自动校正动作,仅通过操作员将分别插入了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以及作为通常检体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的样品架子L配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并输入自动校正动作的开始指示,而自动地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
(手动校正动作)
接下来,对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手动地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的手动校正动作进行说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按下第一测定单元2的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27,使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移动至优先检体设置位置。之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将收容作为通常检体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插入到检体容器设置部25b,按下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开始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通过该第一测定单元2进行五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
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判定这样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得到的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确认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与上述自动校正动作同样地,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自动地确定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
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完成之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将收容校准器的检体容器T插入到检体容器设置部25b中,按下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开始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通过该第一测定单元2进行五次校准器的测定。另外,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将该校准器的基准浓度输入给信息处理单元5。信息处理单元5与上述自动校正动作同样地,通过进行第一修正数据D1的更新,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
接下来,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按下第二测定单元3的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37,使检体容器设置部35b移动至优先检体设置位置。之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将收容作为通常检体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插入到检体容器设置部25b,按下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使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开始。另外,该再现性确认用检体既可以是与上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再现性检查中使用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相同的检体,也可以是不同的检体。通过该第二测定单元3进行五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
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判定这样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得到的五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确认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
在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完成之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按下第一测定单元2的检体设置部开闭按钮27,使检体容器设置部25b移动至优先检体设置位置。之后,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将收容上述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中使用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检体容器T插入到检体容器设置部25b,按下优先检体测定开始按钮28,开始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通过该第一测定单元2进行一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
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在实施了上述各测定之后,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手动校正。图18是示出由CPU51a控制的第二测定单元3的手动校正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操作输入部53,将手动校正画面的显示指示提供给信息处理单元5。信息处理单元5的CPU51a在发生了受理该手动校正画面的显示指示的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201),在图像显示部52中显示手动校正画面(步骤S202)。
图19是示出手动校正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手动校正画面W中,设置有:对选择的多个分析结果进行一览显示的列表显示区域A1;针对每个项目显示多个分析结果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显示区域A2;针对每个项目显示目标值(基准浓度)的目标值显示区域A3;针对每个项目显示更新前的修正值的更新前修正值显示区域A4;以及针对每个项目显示更新后的修正值的更新后修正值显示区域A5。另外,在手动校正画面中,设置有:用于设定目标值的目标值设定按钮B1;用于确定更新后的修正值的OK按钮B2;以及用于废弃更新后的修正值,而不更新修正值的取消按钮B3。
在列表显示区域A1中,显示出测定日、测定时间、测定中使用的测定单元、以及各测定项目的每一个的测定值。另外,在列表显示区域A1中,为了显示10个分析结果,设置有10个用于显示分析结果的行。另外,在各分析结果的显示行的旁边,设置有用于调出用于检索分析结果的对话(dialogue)(未图示)的按钮B4、B4...,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操作输入部53来选择按钮B4,从而显示上述对话。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可以使用该对话,检索分析结果。例如,通过输入检体ID、测定日期时间、测定单元等而作为检索关键字,显示相应的分析结果的一览。操作员或服务人员通过操作输入部53,可以从该一览中选择期望的分析结果,在CPU51a受理了这样的分析结果的选择后(步骤S203),CPU51a将选择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列表显示区域A1中(步骤S204)。此时,操作员或服务人员选择通过由同一测定单元测定同一检体而得到多个分析结果、且测定日期时间相近的分析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选择了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3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五个分析结果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
在如图19所示,选择了上述五个分析结果时,在列表显示区域A1中显示这些分析结果的测定日、测定时间、测定中使用的测定单元的装置ID(即第二测定单元3的装置ID)、WBC、RBC、HGB、PLT等各项目的分析结果。另外,在平均值显示区域A2中,显示出WBC、RBC、HGB、PLT等各项目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在更新前修正值显示区域A4中,针对每个项目显示当前的第二测定单元3的修正值。
在该状态下,操作员或服务人员操作输入部53,选择目标值设定按钮B1。由此,显示出目标值设定用的对话(未图示)。在该对话中,可以检索被采用为目标值的分析结果,并且还可以直接输入目标值。操作员或服务人员使用该对话,选择通过上述校正后的第一测定单元2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将其设定为目标值(步骤S205)。在CPU51a受理了该操作后,CPU51a在目标值显示区域A3中,针对每个项目显示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与此同时,通过CPU51a自动地计算出更新后的修正值(步骤S206),在更新后修正值显示区域A5中针对每个项目显示更新后的修正值。
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在采用所显示的更新后的修正值的情况下,操作输入部53而选择OK按钮B2。在向CPU51a提供了该修正值的更新指示后(在步骤S207中“是”),CPU51a将存储在硬盘51d中的第二修正数据D2变更成更新后的修正值(步骤S208),结束手动校正画面W的显示(步骤S209),结束处理。由此,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完成。另一方面,操作员或服务人员在不采用所显示的更新后的修正值的情况下,操作输入部53而选择取消按钮B3。CPU51a在受理了该修正值的更新取消的指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207中“否”),不更新存储在硬盘51d中的第二修正数据D2,向步骤S209转移处理而结束手动校正画面W的显示,结束处理。由此,不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
(检体测定动作)
接下来,对通过如上所述校正后的检体分析装置1执行的检体的测定动作进行说明。另外,此处,对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执行的测定动作进行说明,但使用了第二测定单元3的测定动作也是相同的动作。操作员将保持多个收容有检体的检体容器T的样品架子L配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在该状态下,操作员操作输入部53,向信息处理单元5指示检体测定动作的执行。信息处理单元5在受理了检体测定动作的执行指示之后,如果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配置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中的样品架子L,则控制检体搬送单元4,通过分析前架子保持部41移送样品架子L,之后,在架子搬送部43上搬送样品架子L,将保持在样品架子L中的检体容器T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
图20是示出对被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进行测定的检体测定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CPU51a执行从处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容器T中将检体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内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步骤S301)。另外,该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301与图13中示出的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52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检体取入处理S301结束之后,CPU51a执行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检体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步骤S302)。在该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302中,利用通过校正更新后的第一修正数据D1来修正分析结果。另外,该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302与图14中示出的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54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302结束之后,CPU51a控制检体容器搬送部25,将收容检体的检体容器T送回样品架子L(步骤S303),使通过第一检体分析处理S302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52中(步骤S304),结束处理。在该分析结果显示处理S304中,包括利用更新后的第一修正数据D1修正的分析结果的分析结果画面显示在图像显示部52中。
之后,在架子搬送部43上将样品架子L逐次移送一个间距,检体容器T依次被搬送至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位于第一检体供给位置43a的检体容器T如上所述被取入到第一测定单元2的内部,而进行分析。直到所有检体的测定结束为止,反复该动作。由此,检体分析动作结束。
一般,在校正检体分析装置的情况下,在该校正之前,通过测定单元对任意的检体进行多次连续测定,实施确认基于各个测定结果的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因此,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利用通过校正前的第二测定单元3得到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所以可以仅通过使用第一测定单元2进行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来进行第二测定单元的校正。由此,无需为了校正第二测定单元3而使用高价的校准器,并且,也无需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分别测定与校正无关的检体。因此,可以削减检体、测定时间以及试剂的浪费。
另外,通过检体搬送单元4自动地搬送校准器以及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自动地进行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和校正、以及第二测定单元3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和校正,所以可以减轻操作员或服务人员的检体分析装置1的再现性确认以及校正工作中的工作负担。
另外,由于可以实现上述那样的手动校正动作,所以操作员或服务人员通过在手动校正画面W中选择过去(一日~几日前)的分析结果,无需为了校正第二测定单元3而重新测定检体。由此,也可以削减检体、测定时间以及试剂的浪费。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之后,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将由此得到的分析结果用于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前多次测定用于第一测定单元2的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对此时得到的修正前的分析结果进行平均,利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后的修正值(即更新后的第一修正数据D1)来修正该平均值,使用该修正后的分析结果、和在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了同一再现性确认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第二测定单元3的校正。由此,无需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后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自动校正动作中,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之后,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之后,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多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之后,通过第二测定单元3测定多次再现性确认用检体,之后,通过第一测定单元2测定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分析结果的再现性确认中的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次数以及第一测定单元2的校正动作中的校准器的测定次数设为五次,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多次,也可以是三次、七次、或十次等。另外,校准器的测定次数也可以是一次。进而,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测定次数与校准器的测定次数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通过单一的计算机5a执行计算机程序54a的所有处理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通过多个装置(计算机)以分布方式执行与上述计算机程序54a同样的处理的分布式系统。
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检体分析装置,与以往相比可以降低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中所需的成本,并且,可以减少校正中使用的检体。

Claims (13)

1.一种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
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检体的测定;以及
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取得基于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一分析结果、和基于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结果的第二分析结果,
其中,上述信息处理单元
根据第一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一分析结果,
根据第二修正值修正上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了校正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
根据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多次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和修正后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其中,通过利用由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的上述第一修正值来修正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得到上述修正后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判别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多次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搬送单元,搬送检体;以及
搬送控制部,控制上述搬送单元,以将上述同一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以及上述第二测定单元,
其中,
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测定,
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控制部构成为控制上述搬送单元,以将上述同一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且在将上述同一检体供给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之后,将上述校正用检体搬送给上述第一测定单元,
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构成为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对通过上述搬送单元搬送的上述校正用检体进行测定,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构成为判别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对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备上述搬送控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具有存储检体的分析结果的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从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多个分析结果中,受理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关于上述同一检体的多个分析结果的选择,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根据上述选择的上述多个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同一检体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7.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取得对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上述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平均值,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同一检体的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输出利用上述第二修正值修正后的上述第二分析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同一检体是再现性确认用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有存储上述第一修正值的第一修正值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存储在上述第一修正值存储部中的上述第一修正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具有存储上述第二修正值的第二修正值存储部,
上述信息处理单元更新存储在上述第二修正值存储部中的上述第二修正值。
12.一种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该检体分析装置具备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步骤,根据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测定单元的检体的测定分别取得分析结果;
第一修正步骤,根据第一修正值修正基于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执行的检体的测定的分析结果;
第二修正步骤,根据第二修正值修正基于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执行的检体的测定的分析结果;
第一校正步骤,使用在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了校正用检体时得到的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一修正值;以及
第二校正步骤,使用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同一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和修正后分析结果,更新上述第二修正值,
其中,通过利用在上述第一校正步骤中更新后的上述第一修正值,修正基于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同一检体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得到上述修正后分析结果。
13.一种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该检体分析装置具备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校正用检体,校正上述第一测定单元的步骤;
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对同一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进行多次测定的步骤;
判别对上述同一再现性确认用检体进行多次测定而得到的多个分析结果的偏差是否收敛于规定范围内的步骤;
通过校正后的上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取得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的步骤;以及
根据通过上述第一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和通过上述第二测定单元得到的上述再现性确认用检体的分析结果,校正上述第二测定单元的步骤。
CN200910206100.9A 2008-10-28 2009-10-21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Active CN101726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7437A JP5166208B2 (ja) 2008-10-28 2008-10-28 検体分析装置、検体分析装置の校正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277437 2008-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611A true CN101726611A (zh) 2010-06-09
CN101726611B CN101726611B (zh) 2014-05-07

Family

ID=42040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6100.9A Active CN101726611B (zh) 2008-10-28 2009-10-21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52593B2 (zh)
EP (1) EP2182364B1 (zh)
JP (1) JP5166208B2 (zh)
CN (1) CN1017266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629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计算机、样本分析系统及计算机程序
CN103837502A (zh) * 2012-11-26 2014-06-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细胞分析方法及血细胞分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4950B2 (ja) 2012-01-20 2016-05-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6328655B2 (ja) 2012-11-15 2018-05-23 オーソ・クリニカル・ダイアグノスティ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反応時間を使用してアッセイを較正すること
EP2813839A1 (en) 2013-06-12 2014-12-17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Calibration method for photometry
ES2904524T3 (es) 2013-10-07 2022-04-05 Eppendorf Ag Instrumento de laboratorio, sistema y método para el procesamiento controlado por el instrumento de al menos una muestra de laboratorio mediante el uso de al menos un consumible
DK2857841T3 (da) 2013-10-07 2021-07-26 Eppendorf Ag Laboratorieapparat til apparatstyret behandling af mindst én laboratorieprøve, og en fremgangsmåde til konfigurering af laboratorieapparatet ved hjælp af konfigurationsstyringen
EP2857842B1 (de) * 2013-10-07 2022-09-21 Eppendorf SE Zugriffssteuerung für ein Laborgerät, Laborgerät mit Zugriffssteuerung und Verfahren zur gerätegesteuerten Behandlung von Laborproben
EP2857843A1 (de) * 2013-10-07 2015-04-08 Eppendorf Ag System aufweisend mindestens zwei Laborgeräte zur gerätegesteuerten Bearbeitung einer Teilaufgabe bei einem Behandlungsprozess beinhaltend Behandlungen mindestens einer Laborprobe, Laborgerät und Verfahren
AT515495B1 (de) * 2015-03-31 2016-05-15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r Partikelkonzentration eines mit Partikel geladenen Messgases
JP6943206B2 (ja) * 2018-03-01 2021-09-2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分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4682B2 (ja) * 1989-02-17 1997-09-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生化学分析装置、生化学分析補正方法及び補正値記録体
JP2779071B2 (ja) * 1991-01-31 1998-07-23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JPH06308131A (ja) * 1993-04-22 1994-11-04 Hitachi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H09251023A (ja) * 1996-03-18 1997-09-22 Hitachi Ltd 臨床検査自動化システム
JP3598019B2 (ja) * 1999-06-16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US7338802B2 (en) * 2002-10-30 2008-03-04 Radiometer Medical Aps Method of performing calib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 sensor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4825442B2 (ja) * 2005-04-15 2011-11-3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臨床検査用自動分析装置の精度管理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4817251B2 (ja) * 2006-09-22 2011-11-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精度管理システム
JP4969292B2 (ja) * 2007-03-30 2012-07-0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WO2009110581A1 (ja) * 2008-03-07 2009-09-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JP5362529B2 (ja) * 2009-03-31 2013-12-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検体分析方法
EP2249165B1 (en) * 2009-05-07 2020-04-15 Sysmex Corporation Specimen process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629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计算机、样本分析系统及计算机程序
CN102759629B (zh) * 2011-04-28 2015-02-1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系统及样本分析系统
US9317658B2 (en) 2011-04-28 2016-04-19 Sysmex Corporation Data management computer, sample analyz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837502A (zh) * 2012-11-26 2014-06-04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细胞分析方法及血细胞分析装置
US9329172B2 (en) 2012-11-26 2016-05-03 Sysme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blood cells and blood cell analy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2364B1 (en) 2018-07-11
JP2010107255A (ja) 2010-05-13
EP2182364A2 (en) 2010-05-05
CN101726611B (zh) 2014-05-07
EP2182364A3 (en) 2017-08-16
US8252593B2 (en) 2012-08-28
JP5166208B2 (ja) 2013-03-21
US20100105142A1 (en) 201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611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装置的校正方法
CN101713784B (zh)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搬送装置以及检体搬送方法
EP3650865B1 (en) Transportation device
US9217750B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CN102004157B (zh)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CN101726617B (zh) 检体处理系统以及检体的搬送方法
JP5362529B2 (ja)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検体分析方法
US7727769B2 (en) Measurement result correction method, urine analysis system, and urine analyzer
EP2299281B1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511888B2 (en) Reagent preparing apparatus,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agent preparing method
EP2237046A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processing method
EP2182363A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9103807B2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249165A2 (en) Specimen processing device
KR100321508B1 (ko) 혈전증및울혈과관련한분석을자동으로실시하는방법및계기
JP4436741B2 (ja) 測定結果チェック方法、測定結果チェックシステム、測定結果チェック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782524A (zh) 细胞图像处理装置、细胞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
JP5961424B2 (ja) 検体分析装置、検体分析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US20050070019A1 (en)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apparatu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system
CN101578522A (zh) 分析装置
US9213037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US10895582B2 (en) Sample preparing apparatus, sample preparing system, sample preparing method, and particle analyzer
JP2010121936A (ja)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14062917A (ja) 検体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情報出力方法
JP5726239B2 (ja)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検体分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