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3227A - 乘客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3227A
CN101723227A CN200910166249A CN200910166249A CN101723227A CN 101723227 A CN101723227 A CN 101723227A CN 200910166249 A CN200910166249 A CN 200910166249A CN 200910166249 A CN200910166249 A CN 200910166249A CN 101723227 A CN101723227 A CN 101723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passenger conveyor
intermediate frame
reinforcement plate
convey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6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3227B (zh
Inventor
堂园美礼
宇津宫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3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3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中,框体(4)由左右分开设置的侧面框体(5A、5B)、连接上述左右的侧面框体的横梁构件(6)以及底面板(7)构成,侧面框体由コ字形剖面构件和增强板(8)构成,该コ字形剖面构件具有通过将钢板的上下端弯曲而形成的顶面部(5b)和底面部(5c),该增强板紧贴顶面部设置,此外,所述コ字形构件在所述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所述横梁构件(6)和底面板(7)以跨越所述侧面板的分割部位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增强板(8)以跨越所述顶面部的分割部位的方式设置,该等コ字形构件与横梁构件、底面板以及增强板之间分别采用螺纹固定方式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方式连接。

Description

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倾斜区间中在相邻的踏板之间产生高低差的自动扶梯以及在相邻的踏板之间不产生高低差的电动通道等的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框体方面注入了创意的乘客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为了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的生产效率,采用钢板来制造连接桁架结构的框体的上下弦材间的纵向件和斜向件。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框体,在该框体中,使用上下分开的连接棒来代替上下弦材,以及使用钢板来代替桁架结构的框体的纵向件和斜向件,并且使在整个上下方向上形成在该钢板的端部的凸缘贯穿上下分开的连接棒,以此来形成框体。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昭57-137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昭57-137281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框体,在通过焊接将钢板连接在上弦材以及下弦材上时,钢板会发生焊接变形,所以会新产生需要进行去除该钢板的变形的作业以及调整由变形引起的结构构件的设置位置偏移的作业的问题。
此外,根据专利文献2,需要在整个上下方向上在钢板上设置连接棒之间通用的凸缘,由于该凸缘,框体内的构件设置空间减少,从而存在难以在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内设置结构构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该乘客传送设备不存在框体因焊接而发生变形的问题,也不存在框体内的构件设置空间减少的问题,并且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体,该框体由左右分开设置的侧面框体、连接上述左右的侧面框体的横梁构件以及底面板构成,侧面框体由コ字形剖面构件和增强板构成,该コ字形剖面构件具有通过将钢板的上下端弯曲而形成的顶面部和底面部,该增强板紧贴所述顶面部设置,此外,所述コ字形构件在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所述底面板的一部分以及增强板以跨越所述コ字形构件的分割部位的方式设置,该等コ字形构件与横梁构件之间、コ字形构件与底面板之间以及コ字形构件与增强板之间采用螺纹固定方式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方式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不需要进行焊接作业,所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不会产生焊接引起的变形,并且不存在沿整个上下方向设置的凸缘,所以框体内的构件设置空间不会减少。
根据上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该乘客传送设备不存在框体因焊接而发生变形的问题,也不存在框体内的构件设置空间减少的问题,并且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1实施方式,是自动扶梯的框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放大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框体的一侧的侧面框体的立体图。
图4与图1相当,表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2实施方式。
图5与图1相当,表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4实施方式的コ字形剖面构件的放大剖面图。
图7与图1相当,表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5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自动扶梯,2-上部楼层,3-下部楼层,4-框体,4A、4B-端部框体,4C~4E-中间框体,5A、5B-侧面框体,5a-侧面板,5b-顶面部,5c-底面部,6-横梁构件,7-底面板,6a-横向构件,6b、6c-纵向构件,7a-横面部,7b、7c-凸缘,8-增强板,9~11-衬板,9a-纵面部,9b-横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自动扶梯对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自动扶梯1由跨越建筑物的上部楼层地板2和下部楼层地板3设置的框体4、收纳在该框体4内并由该框体4支撑的未图示的踏板、踏板驱动机构、栏杆以及移动扶手等的结构构件构成。
所述框体4由左右分开设置的侧面框体5A、5B和连接上述侧面框体5A、5B的横梁构件6以及底面板7构成。
所述侧面框体5A、5B分别由钢板形成,并且由コ字形剖面构件和增强板8构成。该コ字形剖面构件具有通过将侧面板5a的上下端弯曲而形成的顶面部5b以及底面部5c,该增强板8沿所述顶面部5b抵接,并且通过螺纹固定或者常温铆接固定与所述顶面部5b连接。此外,增强板8被分割成多块,并且以分割部分互相相接的方式与所述顶面部5b连接。
多个所述横梁构件6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框体4的的长度方向上,并且所述横梁构件6由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6a以及固定在该横向构件6a的两端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构件6b、6c构成,所述纵向构件6b、6c通过螺纹固定或常温铆接固定连接在所述コ字形构件的左右的侧面板5a上。
此外,所述底面板7由钢板形成,并且由与底面部5c平行的横面部7a以及通过将横面部7a的沿所述框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弯曲而成的凸缘7b、7c构成。对凸缘7b、7c的高度尺寸进行设定,使得凸缘7b、7c具有能够抑制因横面部7a的自重而引起挠曲的刚性。并且,通过螺纹固定或常温铆接固定将横面部7a的与所述コ字形构件的左右的侧面板5a相对的端部连接在所述コ字形构件的左右的底面部5c上。
为了能够方便地将上述结构的框体4运送到设置场所,框体4在长度方向被分割为端部框体4A、4B以及位于上述端部框体4A、4B之间的中间框体4C。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框体4A、4B具有水平区间和倾斜区间的一部分。因此,コ字形剖面构件即所述侧面框体5A、5B也被进行同样的分割。
在此,所述增强板8以跨越被分割的侧面框体5A、5B的分割部位的方式与顶面部5b连接,从而能够作为连接件来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底面板7也以跨越被分割的侧面框体5A、5B的分割部位的方式与底面部5C连接,从而也能够作为连接件来发挥功能。
以下以倾斜角为30度且楼层高度为6m的标准型自动扶梯为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体4和专利文献1所示的框体的尺寸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假设在专利文献1的框体中使用上下弦材的高度方向上的边的尺寸为125mm、宽度方向上的边的尺寸为75mm、厚度为10mm的L型钢材,框体的上下弦材的高度方向的间隔为1m,并且根据上述尺寸相应地设定了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尺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顶面部5b的宽度方向的边的尺寸a设定为75mm,将侧面板5a的高度尺寸b设定为1m。此外,从框体4的整体负荷状态来看,负荷主要作用在端部框体4A、4B与上部楼层2和下部楼层3连接处的两端的支撑梁上,所以需要将围绕侧面板5a的宽度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设定成与专利文献1的框体的值相等。根据计算,满足该条件的侧面板5a的板厚的值为3.3mm。此时,根据计算,与专利文献1的上下弦材的和相比,侧面板5a的单位长度的质量相等,但侧面板5a的围绕上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则大致为50%。
在此,通过横梁构件6等作用在侧面板5a上的乘客重量、踏板重量和栏杆重量等负载一般情况下在比侧面板5a的形心(figure center)更靠近框体4内侧的位置向下作用,所以垂直方向负载和力矩作用在侧面板5a上。该力矩中的围绕上方向轴的分量,尤其是与作用在顶面部5b及其附近的侧面板5a上的上述整体性的负荷状态引起的压缩应力的相互作用下,可能使顶面部5b及其附近的侧面板5a上产生弯曲(buckling)等面外变形。尤其是如上所述,在围绕上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降低到大约50%时,发生上述弯曲变形的可能性增大。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弯曲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顶面部5b设置了增强板8。并且,为了使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体4的外观尺寸、围绕宽度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以及围绕上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与专利文献1中的框体相等,根据计算,只需将侧面板5a的板厚设定为2.5mm,将增强板的板厚设定为6mm便可。此时,假定专利文献1的框体的上弦材和下弦材料的单位长度的质量的和为100%,则侧面板5a和增强板8的单位长度的质量的和为其87%。因此,本实施方式与专利文献1的框体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另外,能够通过横梁构件6以及底面板7来承受由于上述负载作用位置和侧面板5a的中心的偏离而作用在侧面板5a上的力矩中的围绕框体4的长度方向轴的分量。横梁构件6的纵向构件6b、6c围绕框体的长度方向轴具有足够的刚性,能够作为侧面板5a的增强材料来发挥功能。横梁构件6的横向构件6a和底面板7通过纵向构件6b、6c的作用来抑制侧面板5a整体围绕框体4的长度方向轴发生扭曲。考虑到上述功能,底面板7没有必要在框体4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而可以在长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设置,并且优选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将底面板7的一部分设置在与横梁构件6相一致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区间设置二个框体4的分割部位。通过如上分割,即使设置间隔(楼层高度)因建筑结构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也不需要更改端部框体4A、4B的形状,而只需要更改中间框体4C的长度便可,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增强板8在中间框体4C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分割,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结构上不连续的上部弯折点4AD和下部弯折点4BD有效地降低侧面板5a的面外变形。
另一方面,可以将增强板8的分割位置设定成分别与中间框体4C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部弯折点4AD和下部弯折点4BD相对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设置间隔(楼层高度)因建筑结构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也不需要更改与从端部框体4A和上部楼层2的连接位置到上部弯折点4AD为止的部分以及从端部框体4B和下部楼层3的连接位置到下部弯折点4BD为止的部分相对向的增强构件8的尺寸,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图1至图3相同的结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对该部分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位于端部框体4A与端部框体4B之间的中间框体4C进一步分割为中间框体4D、4E,并且使得中间框体4C和中间框体4D的长度相等,中间框体4E的长度短于中间框体4C、4D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方便地应用于楼层高度不同的设置场所。也就是说,在楼层高度较低的设置场所,通过连接端部框体4A、4B和中间框体4C来构成框体4,在楼层高度较高时,通过连接端部框体4A、4B和中间框体4C、4D来构成框体4,在楼层高度更高时,通过连接端部框体4A、4B和中间框体4C、4D、4E来构成框体4,如此,能够应用在楼层高度不同的3种建筑物中。此外,如果将中间框体4E作为调整长度的中间框体使用,并准备各种长度的中间框体,则能够使端部框体4A、4B和中间框体4C、4D实现标准化,由此能够提高框体4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中间框体4C进一步分割为中间框体4D、4E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造成在端部框体4A与端部框体4B之间设置中间框体4C、长度与该中间框体4C相同的中间框体4D,并增设长度比中间框体4C短的中间框体4E。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3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上部弯折点4AD与下部弯折点4BD之间的位置,也就是在框体4的水平区间与倾斜区间之间分割的端部框体4A1、4B1以及中间框体4C1,并且通过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而构成框体4。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端部框体4A、4B包含上部弯折点4AD和下部弯折点4BD,且构成侧面框体5A、5B的コ字形剖面构件的形状复杂,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框体4结构,能够简化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框体结构,由此能够使コ字形剖面构件的成形变得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コ字形剖面构件进行了改进。具体来说是,将通过弯折侧面板5a的上端部分而形成的顶面部5b的前端进一步朝向下方的底面部5c侧弯曲,以形成与侧面板5a大致平行的增强部5d。
通过在顶面部5b上设置增强部分5d,能够减少顶面部5b的面外变形,其结果,能够确保围绕上方向轴的剖面二次力矩,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弯曲变形的发生。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图7中,与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不对该等部分进行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跨越被分割的コ字形剖面构件的侧面板5a以及顶面部5b的方式从正反两面抵接设置衬板9、10,并且通过螺纹固定或常温铆接固定进行连接。所述衬板9被形成为L字形状,具有与侧面板抵接的纵面部9a和与顶面部5b抵接的横面部9b,所述衬板10仅与侧面板5a抵接。如此,通过衬板9的纵面部9a和衬板10夹住分割开的コ字形剖面构件的侧面板5a,使得侧面板5a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通过衬板9的横面部9b和增强板8夹住顶面部5b的分割部分,使得顶面部5b的分割部分的强度得到加强。
并且,由于增强板8在コ字形剖面构件的分割位置以外的位置分割,所以在该分割部与衬板11抵接,使得通过该衬板11和顶面部5b夹住增强板8,并通过螺纹固定或常温铆接固定进行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将衬板9~11抵接各个分割部并连接,能够降低分割部分的面外变形。此外,如果面外变形十分小,则也可以省略衬板9~11中的一个以上的衬板。在省略衬板10时,可以将衬板9设置成只有横面部9b的平板。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增强板8和衬板10、11抵接于框体的内侧,衬板9抵接于框体的外侧,但并不仅限于上述设置方法,适当地改变内侧或外侧的抵接位置不会改变增强效果。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将自动扶梯作为乘客传送设备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言而喻也能够应用在电动通道中。

Claims (11)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框体以及设置在该框体中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由左右分开设置的侧面框体、连接上述左右的侧面框体的横梁构件以及底面板构成,所述侧面框体由剖面コ字形构件和增强板构成,所述剖面コ字形构件具有通过将钢板的上下端弯曲而形成的顶面部和底面部,所述增强板沿所述顶面部抵接,此外,所述コ字形构件在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所述底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增强板以跨越所述コ字形构件的分割部位的方式设置,所述コ字形构件与横梁构件之间、所述コ字形构件与底面板之间以及所述コ字形构件与增强板之间采用螺纹固定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部形成有将所述顶面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底面部侧弯曲的增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衬板跨越所述侧面板的分割部而从正反两面抵接所述侧面板,所述侧面板以及正反两面的衬板采用螺纹固定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侧面板的外侧抵接的衬板弯曲成与所述顶面部的上表面抵接,并由该弯曲部分和所述增强板夹住所述顶面板,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来连接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增强板以及所述顶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板在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跨越所述增强板的分割部而从所述顶面部的相反侧抵接衬板,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或者常温铆接固定来连接所述增强板和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衬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被分割为: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端部框体以及位于所述端部框体间的中间框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框体由多个中间框体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中间框体具有标准中间框体和调整长度用的中间框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倾斜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中,所述端部框体在水平区间和倾斜区间之间与所述中间框体分割开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倾斜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中,所述端部框体具有水平区间和倾斜区间的一部分。
CN2009101662499A 2008-10-30 2009-08-20 乘客传送设备 Active CN101723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9701A JP5231944B2 (ja) 2008-10-30 2008-10-30 乗客コンベア
JP2008-279701 2008-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3227A true CN101723227A (zh) 2010-06-09
CN101723227B CN101723227B (zh) 2012-11-28

Family

ID=4229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2499A Active CN101723227B (zh) 2008-10-30 2009-08-20 乘客传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31944B2 (zh)
CN (1) CN101723227B (zh)
HK (1) HK11437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519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浙江大学 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3760B2 (ja) * 2009-01-29 2013-0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DE102014224457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Thyssenkrupp Ag Tragekonstruktion für eine Beförder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3694U (zh) * 1978-04-18 1979-10-25
JPS5842373Y2 (ja) * 1979-12-18 1983-09-26 株式会社東芝 エスカレ−タのフレ−ム構造
JPS57137281A (en) * 1981-02-13 1982-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in frame for passenger conveyor
JPS57137283A (en) * 1981-02-16 1982-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in frame for passenger conveyor
JP3149159B2 (ja) * 1996-09-05 2001-03-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設備およびその据付方法
US20020175039A1 (en) * 2001-05-11 2002-11-28 Fargo Richard N. Escalator support structure
JP2003335486A (ja) * 2002-05-16 2003-11-25 Hitachi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組立工事法
DE202004004178U1 (de) * 2004-03-17 2004-09-23 Thyssenkrupp Fahrtreppen Gmbh Fahrtreppe oder Fahrsteig
JP2006143356A (ja) * 2004-11-17 2006-06-0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エスカレーター
CN2801738Y (zh) * 2005-06-06 2006-08-02 江苏康力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桁架
CN201074154Y (zh) * 2007-04-29 2008-06-18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桁架分段处的搭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519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浙江大学 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3227B (zh) 2012-11-28
JP5231944B2 (ja) 2013-07-10
JP2010105779A (ja) 2010-05-13
HK1143793A1 (en) 201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4981B1 (en) Support construction for long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CN103314167A (zh) 将π形状的截面使用为弦杆的桁架结构
CN1236993C (zh) 支撑结构
CN104264895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f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CN103079936A (zh) 车辆的车顶结构
US20190126988A1 (en) Vehicle-body upper structure
CN101812821B (zh) 铁甲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23227B (zh) 乘客传送设备
RU2011128345A (ru) Модульный пол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02030247B (zh) 乘客传送设备的主框架
CN101804939B (zh) 乘客传送设备
JP5759356B2 (ja) 鉄道車両の屋根構体構造
CN102296704B (zh) 端部局部伸长型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
CN101857160B (zh) 乘客传送设备
KR20090027075A (ko) 빔,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주 구조물, 무주 주차 구조물 및 빔의제조방법 및 무주 구조물 제조방법
KR20180062357A (ko) 보와 기둥의 연결 방법
CN114991374B (zh) 反拱坡屋面结构
CN101830389A (zh) 乘客传送设备
CN104743287B (zh) 集装箱及其钢地板底架
CN102167255B (zh) 乘客传送设备的主框架
CN206142641U (zh) 一种扶梯端部结构
CN205591427U (zh) 建筑施工梁结构
CN204112582U (zh) 组合密肋板及装配式板柱结构
CN207863511U (zh) 一种框架梁加固结构
KR102286923B1 (ko) 버스의 biw의 블록-모노코크 타입 상부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7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7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