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2322B -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2322B
CN101722322B CN2008101725898A CN200810172589A CN101722322B CN 101722322 B CN101722322 B CN 101722322B CN 2008101725898 A CN2008101725898 A CN 2008101725898A CN 200810172589 A CN200810172589 A CN 200810172589A CN 101722322 B CN101722322 B CN 101722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pressure
cavity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2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2322A (zh
Inventor
周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 LIH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725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2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2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2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2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23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其包含有一气压电磁阀、一增压缸及一具伸出活塞杆的油压驱动缸,其中增压缸具有一大径的气腔与一小径的内油腔,且气腔与内油腔间穿设有一两端分具大活塞与小活塞的连动杆,而前述气压电磁阀可选择性连通增压缸的气腔内由大活塞分隔的两侧气室,又增压缸内油腔内由小活塞分隔的两侧油室可分别与油压驱动缸的活塞两侧的油室连接,使输入增压缸气腔的低压气压可转换成由内油腔输出的高压油压,通过上述的设计,借以达到进给增压的作用,使钻头的进退刀能更为确实、稳定,且进退刀速度快,而能提升其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准度,且整体结构精简,达到低成本与易维修的功效。

Description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机的进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工具机的进给装置主用是用于操控进刀与退刀的速度及稳定性,其驱动源除了高精密度的伺服马达外,主要是来自气压与油压的动作。
而以气压驱动的钻孔机为例,其具有不论进刀或退刀的行程中移动速度快的优点,但缺点是在进刀时,因为气压出力有一定的范围,也就是压力小、且推力小,容易受外来的气源影响,且在切削行程中,也会受到工件的反作用力影响,故存在有进刀稳定性不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加工的准确性。
至于以油压驱动的钻孔机而言,则其因液压油流动速度较慢,故其进退刀速度也就较慢,再者在停止移动时,液压油的马达仍需保持持续运转,而造成能源的消耗,且液压油不停的传输,也会使液压油温度升高,而使液压油的黏稠度改变,影响其后续进退刀的稳定性,再者整体油压设备的成本也较高,不符经济效益。
换言之,不论是单纯利用气压驱动或油压驱动,都无法完全兼具工具机于进给时的效率与稳定性,为此有业者开发出油压与气压混合的进给结构,使进给装置在进刀时使用油压驱动,以提高其稳定性,而进给装置在退刀时则采用气压驱动,加速其退刀速度,以提升加工效率。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不仅需要使用到多个油压缸与气压缸,且需具有独立的导油管与导气管,无形间使整个结构配置复杂化,增加组装的难度与成本,同时其油压驱动时,为了能确保其进刀的稳定性,需使用能输出高压力值的油缸,这样,不仅会增加设备支出成本,同时也无法让液压油马达获得休息,缩短其使用寿命,也无法解决其因液压油升温而造成进给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进给装置存在有液压油马达需持续动作的耗能及升温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借以达到进给增压的作用,使钻头的进退刀能更为确实、稳定,且进退刀速度快,而能提升其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准度,且整体结构精简,达到低成本与易维修的功效。
为此,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本发明的各项目的与效能;该机头上具有一可夹掣钻头、且高速旋转的钻头主轴,而动作钻头主轴靠近或远离被加工件的构件包含有:
一增压缸,其具有一大径的气腔与一小径的内油腔,且该增压缸的内油腔外部设有一相连通的外油腔,其中外油腔连接有一气压源,该气腔与内油腔间滑设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于气腔滑设有一大面积的大活塞,使气腔分隔形成有分别连通气压源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又连动杆于内油腔内滑设有一小面积的小活塞,使内油腔分隔形成有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
一油压驱动缸,其内部形成有一油腔,且油腔内滑设有一可将油腔分隔成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的活塞,其中第一油室与前述增压缸的第一油室连通,又活塞具有一向第二油室一端伸出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穿出油压驱动缸的一端并通过一连动件连接前述钻头主轴,油压驱动缸油腔的第二油室通过一导油回路与一具大、小流道的流量阀连通,流量阀输出口通过一排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借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使得本发明可加速进退刀的速度,且能提高其输出的压力值,同时液压油无需持续运转,故不会因长时间动作所造成的升温现象,而能进一步增进其进退刀的迅速确实性与稳定性,故能增加其附加价值,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增压缸的内油腔外部设有一相连通的外油腔,且外油腔连接有一气压源。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导油回路与一具大、小流道的流量阀连通,流量阀输出口通过一排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钻头主轴具有一触动开关,而流量阀具有一对应的拨块组,该拨块组具有一切换流量的流量拨点及一控制位置的极限拨点,供改变流量大小与变换钻头主轴的进退刀行程。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导油回路包含有一串接油压驱动缸的第一导油管、一串接该第一导油管的三通管件与一串接三通管件与流量阀输入口的第二导油管,而排油回路包含有一串接流量阀的第一排油管、一串接该第一排油管的三通管件与一串接三通管件与增压缸第二油室的第二排油管,且所述导油回路与排油回路的三通管件间设有一逆止阀,防止液压油由导油回路直接进入排油回路内。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增压缸的气腔与气压源间设有一气压电磁阀,该气压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连接至气压源,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与一第二进气回路,其中第一进气回路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而第二进气回路则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一气室。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连接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的第一进气回路分流通过一逆止阀连通至增压缸的外油腔。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气压电磁阀的进气管上设有一具过滤与润滑作用的三点过滤组。
前述的钻孔机,其中油压驱动缸的活塞杆通过一连动件与钻头主轴组接。
本发明增压进给装置是:
一种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用于主轴式工具机,其包含有:一增压缸,其具有一大径的气腔与一小径的内油腔,该气腔与内油腔间滑设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于气腔滑设有一大面积的大活塞,使气腔分隔形成有分别连通气压源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又连动杆于内油腔内滑设有一小面积的小活塞,使内油腔分隔形成有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一主轴式油压驱动缸,其内部形成有一油腔,且油腔内滑设有一将油腔分隔成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的活塞,其中第一油室与所述增压缸的第一油室连通,又活塞具有一供连接加工工具的第一活塞杆,该第一活塞杆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的一端,且活塞另一端设有供连接驱动源的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的另一端,所述油腔的第二油室通过一导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前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中增压缸的内油腔外部设有一相连通的外油腔,且外油腔连接有一气压源。
前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中增压缸的气腔与气压源间设有一气压电磁阀,该气压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连接至气压源,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与一第二进气回路,其中第一进气回路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而第二进气回路则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一气室。
前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中连接增压缸的气腔第二气室的第一进气回路分流通过一逆止阀连通至增压缸的外油腔。
前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中气压电磁阀的进气管上设有一具过滤与润滑作用的三点过滤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借以达到进给增压的作用,使钻头的进退刀能更为确实、稳定,且进退刀速度快,而能提升其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准度,且整体结构精简,达到低成本与易维修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钻孔机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钻孔机机头部分的平面示意图,用以说明各组件的相对关系。
图3是本发明的钻孔机快速进刀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钻孔机慢速进刀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钻孔机慢速退刀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钻孔机快速退刀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增压进给装置的平面示意图,用以说明各组件的相对关系。
图8是本发明的增压进给装置进杆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增压进给装置进杆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增压进给装置退杆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增压进给装置退杆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脚座               11    立柱
15    工作平台           20    机头
21    钻头主轴           22    导柱
23    触动开关           30    气压电磁阀
31    进气管             32    三点过滤组
33    第一进气回路       331   第一管
332   第二管             34    逆止阀
35    第二进气回路       40    增压缸
400   隔板               41    气腔
411   第一气室           412   第二气室
42    内油腔             421   第一油室
422   第二油室           43    外油腔
45    连动杆             46    大活塞
47    小活塞             48    进油回路
50    油压驱动缸         51    油腔
511   第一油室           512   第二油室
52    活塞               521   活塞杆
53    连动件             54    导油回路
541   第一导油管         542   三通管件
543   第二导油管         55    流量阀
56    拨块组             57    排油回路
571   第一排油管         572   三通管件
573   第二排油管         58    逆止阀
80    主轴式油压驱动缸   81    油腔
811   第一油室           812   第二油室
82    活塞               821   第一活塞杆
822   第二活塞杆         83    导油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进退刀速度快、且稳定性又高的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附图所示的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发明,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
首先就本发明的钻孔机而言,请参看图1、图2所示,该钻孔机具有一脚座10,且脚座10上设有一立柱11,而立柱11上设有一可选择性移动的工作平台15,立柱11顶端设有一机头20,该机头20上具有一可夹掣钻头、且能高速旋转的钻头主轴21,其中钻头主轴21设有一可相对机头20同步移动的导柱22,供能提升钻头主轴21移动的稳定性,又导柱22上设有一可选择性调节位置的触动开关23,用以控制钻头主轴21进退刀的移动行程,而该钻孔机于机头20上分设有一气压电磁阀30、一具气腔41与内、外油腔4243的增压缸40及一油压驱动缸50,供使前述钻头主轴21的进刀与退刀;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则请同时参照图2所示,其中气压电磁阀30为典型三口二位的方向控制阀件,该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31连接至气压源,且进气管31上设有一具过滤与润滑作用的三点过滤组32,再者气压电磁阀30具有两出气口,该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33与一第二进气回路35,其中第一进气回路33具一第一管331与一第二管332,其中第一管331是连接至增压缸40的气腔41,而第二管332则通过一逆止阀34连通至增压缸40的外油腔43,该逆止阀34可防止增压缸40外油腔43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进气回路33的第二管332,至于气压电磁阀30的第二进气回路35则连通增压缸40的气腔41另一端;
增压缸40中段利用一隔板400分隔前述大径的气腔41与小径的内油腔42,且前述外油腔43是设于内油腔42外侧,并通过增压缸40中段的隔板400相互连通,供做为内油腔42内液压油的补油用,以保持油压动作的稳定与顺畅,而前述气压电磁阀30的第一进气回路33第二管332则串接于外油腔43的顶端,再者增压缸40的气腔41与内油腔42间滑设有一穿经隔板400的连动杆45,且连动杆45于气腔41滑设有一大活塞46,使气腔41分隔形成位于下段的第一气室411与邻近内油腔42的第二气室412,且令前述气压电磁阀30的第一进气回路33第一管331连通至该气腔41的第二气室412,而气压电磁阀30的第二进气回路35则连通至气腔41的第一气室411;又连动杆45于内油腔42内滑设有一小活塞47,使内油腔42分隔形成位于上段的第一油室421与邻近气腔41的第二油室422,其中第一油室421通过一进油回路48连通至前述的油压驱动缸50;
该油压驱动缸50内部形成有一油腔51,且油腔51内滑设有一活塞52,使油腔51分隔形成位于上段的第一油室511与下段的第二油室512,其中第一油室511与前述增压缸40的进油回路48连通,又活塞52具有一向远离进油回路48一端伸出的活塞杆521,该活塞杆521穿出油压驱动缸50的一端并设有一连动件53,该连动件53另端与钻头主轴21组接,使油压驱动缸50的活塞杆521可同步使钻头主轴21伸出或收回,又油压驱动缸50油腔51的第二油室512并通过一导油回路54与一具大、小流道的流量阀55连通,前述导油回路54包含有一串接油压驱动缸50的第一导油管541、一串接该第一导油管541的三通管件542与一串接三通管件542与流量阀55输入口的第二导油管543,再者流量阀55上具有一对应钻头主轴21的触动开关23的拨块组56,该拨块组56具有一可控制流量的流量拨点与一可控制极限位置的极限拨点,又流量阀55输出口通过一排油回路57与增压缸40内油腔42连通,前述排油回路57包含有一串接流量阀55的第一排油管571、一串接该第一排油管571的三通管件572与一串接三通管件572与增压缸40内油腔42的第二排油管573,且前述导油回路54与排油回路57的三通管件542572间设有一逆止阀58,防止液压油由导油回路54直接进入排油回路57内;
借此,组构成一进给速度快又稳定、且能提高压力值的钻孔机。
关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在操作上,当需要进刀时,如图2、图3所示,使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管31对应第二进气回路35,并使第一进气回路33对应排气口,如此气压可经第二进气回路35进入增压缸40气腔41的第一气室411,而能推动气腔41内大面积的大活塞46,如此可通过连动杆45同步推动位于内油腔42内小面积的小活塞47,利用前述大、小活塞4647承受面积不同的作用,而使低压力输入的气压转换成高压力输出的油压,如此由内油腔42经进油回路48进入油压驱动缸50油腔51的第一油室511的液压油具有高压力与流速快的特性,而能让油压驱动缸50内的活塞杆521快速、稳定的伸出,且同步带动钻头主轴21快速、稳定的移位,而油压驱动缸50油腔51中第二油室512内的液压油则通过导油回路54流入流量阀55、且经排油回路57后,进入增压缸40的内油腔42第二油室422;
如图4所示,当钻头主轴21上的钻头接近被加工件时,钻头主轴21的触动开关23可拨动该流量阀55拨块组56中的流量拨点,使流量阀55切换至小流道,形成小流量排出,如此可让活塞杆521的移动速度变慢,而让钻头主轴21可同步减速,有效的保持其移动的稳定度,避免影响到加工精准度,且在进刀过程中,不论是前段空行程或后段工作行程,油压驱动缸50排出流经导油回路54内液压油的压力均大于排油回路57的压力,故可有效防止逆止阀58被推开所造成的逆流。且在持续加压或停止动作的过程中,由于本发明是利用气压源动作,故无现有技术液压油马达持续运转的耗能问题,同时气、油压结合作用,液压油不致因持续运作而升温,可有效的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能进一步提升运转的稳定性。
反之,当完成钻孔时,钻头主轴21的触动开关23可拨动该流量阀55拨块组56的极限拨点,则如图2、图5所示,能使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管31对应第一进气回路33,而第二进气回路35则对应排气口,如此气压源可经第一进气回路33的第一、二管331、332进入增压缸40气腔41的第二气室412与增压缸40的外油腔43上方,使增压缸40的气腔41内大活塞46能被向下推动复位,气腔41内第一气室411的气压源则由气压电磁阀30排出,且通过连动杆45同步使小面积的小活塞47向下移动,利用前述大、小活塞46、47承受面积不同的作用,而使低压力输入的气压转换成高压力输出的油压,如此由内油腔42第二油室422经排油回路57、流量阀55与导油回路54进入油压驱动缸50的油腔51第二油室512,由于进入第二油室512的液压油具有高压力的特性,而能让油压驱动缸50内的活塞杆521稳定的收回,且同步带动钻头主轴21稳定的向上复位,此时由于排油回路57的压力略大于导油回路54,故局部液压油可推开逆止阀58正向汇流至导油回路54内,使钻头仍在被加工件内的退刀行程略快于进刀的工作行程,由于流量阀55仍属小流道状态,故钻头的退刀速度不致过快,而可确保退刀的安全性,再者油压驱动缸50油腔51中第一油室511内的液压油则通过进油回路48回流至增压缸40的内油腔42;
又如图2、图6所示,当钻头主轴21的触动开关23脱离流量阀55拨块组56的流量拨点时,流量阀55切换形成大流量,加速液压油回流至油压驱动缸50油腔51的第二油室512与增压缸40的内油腔42,而能进一步加速退刀空行程的移动速度,同时达到提升加工效率的目的。
再者,本发明亦可为一种用于主轴式工具机(如冲压机)的增压进给装置,其如图7至图11所示,其中气压电磁阀30为典型三口二位的方向控制阀件,该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31连接至气压源,再者气压电磁阀30具有两出气口,该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33与一第二进气回路35,其中第一进气回路33具一第一管331与一第二管332,其中第一管331是连接至增压缸40的气腔41,而第二管332则通过一逆止阀34连通至增压缸40的外油腔43,该逆止阀34可防止增压缸40外油腔43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进气回路33的第二管332,至于气压电磁阀30的第二进气回路35则连通增压缸40的气腔41另一端;
增压缸40中段利用一隔板400分隔前述大径的气腔41与小径的内油腔42,且前述外油腔43是设于内油腔42外侧,并通过增压缸40中段的隔板400相互连通,而前述气压电磁阀30的第一进气回路33第二管332则串接于外油腔43的顶端,再者增压缸40的气腔41与内油腔42间滑设有一穿经隔板400的连动杆45,且连动杆45于气腔41滑设有一大活塞46,使气腔41分隔形成位于下段的第一气室411与邻近内油腔42的第二气室412,且令前述气压电磁阀30的第一进气回路33第一管331连通至该气腔41的第二气室412,而气压电磁阀30的第二进气回路35则连通至气腔41的第一气室411;又连动杆45于内油腔42内滑设有一小活塞47,使内油腔42分隔形成位于上段的第一油室421与邻近气腔41的第二油室422,其中第一油室421通过一进油回路48连通至一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
该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内部形成有一油腔81,且油腔81内滑设有一活塞82,使油腔81分隔形成位于上段的第一油室811与下段的第二油室812,其中第一油室811与前述增压缸40的进油回路48连通,又活塞82具有一向远离进油回路48一端伸出的第一活塞杆821,该第一活塞杆821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的底端,供做为连接刀具或冲头等加工工具,且活塞82具有一对应进油回路48一端伸出的第二活塞杆822,该第二活塞杆822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的顶端,供连接主轴式工具机的驱动源,又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油腔81的第二油室812通过一导油回路83与增压缸40的内油腔42第二油室422连通;
借此,组构成一进给速度快、且稳定,又能提高压力值的增压进给装置。
本实施例的实际运用如下所述,当需要进杆时,如图7至图9所示,使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管31对应第二进气回路35,并使第一进气回路33对应排气口,如此气压可经第二进气回路35进入增压缸40气腔41的第一气室411,而能推动气腔41内大面积的大活塞46,如此可通过连动杆45同步推动位于内油腔42内小面积的小活塞47,利用前述大、小活塞46、47承受面积不同的作用,而使低压力输入的气压转换成高压力输出的油压,如此由内油腔42经进油回路48进入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油腔81的第一油室811的液压油具有高压力与流速快的特性,而能让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内的第一活塞杆821快速、且稳定的伸出,而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油腔81中第二油室812内的液压油则通过导油回路83流入增压缸40的内油腔42第二油室422。且在持续加压或停止动作的过程中,由于本发明是利用气压源动作,故无现有技术液压油马达持续运转的耗能问题,同时气、油压结合作用,液压油不致因持续运作而升温,可有效的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能进一步提升运转的稳定性。
反之,当退杆时,则如图7、图10及图11所示,能使气压电磁阀30的进气管31对应第一进气回路33,而第二进气回路35则对应排气口,如此气压源可经第一进气回路33的第一、二管331、332进入增压缸40气腔41的第二气室412与增压缸40的外油腔43上方,使增压缸40的气腔41内大活塞46能被向下推动复位,气腔41内第一气室411的气压源则由气压电磁阀30排出,且通过连动杆45同步使小面积的小活塞47向下移动,利用前述大、小活塞46、47承受面积不同的作用,而使低压力输入的气压转换成高压力输出的油压,如此由内油腔42第二油室422经导油回路83进入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的油腔81第二油室812,由于进入第二油室812的液压油具有高压力的特性,能让主轴式油压驱动缸80内的第一活塞杆821稳定的收回,而能进一步加速退杆的移动速度,同时达到提升加工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14)

1.一种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机头,该机头上具有一可夹掣钻头、且高速旋转的钻头主轴,而使钻头主轴靠近或远离被加工件的构件包含有:
一增压缸,其具有一大径的气腔与一小径的内油腔,该气腔与内油腔间滑设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于气腔滑设有一大面积的大活塞,使气腔分隔形成有分别连通气压源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连动杆于内油腔内滑设有一小面积的小活塞,使内油腔分隔形成有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
一油压驱动缸,其内部形成有一油腔,且油腔内滑设有一将油腔分隔成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的活塞,其中第一油室与所述增压缸的第一油室连通,又活塞具有一向第二油室一端伸出的活塞杆,该活塞杆穿出油压驱动缸的一端并同步动作所述的钻头主轴,油压驱动缸油腔的第二油室通过一导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的内油腔外部设有一相连通的外油腔,且外油腔连接有一气压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回路与一具大、小流道的流量阀连通,流量阀输出口通过一排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主轴具有一触动开关,而流量阀具有一对应的拨块组,该拨块组具有一切换流量的流量拨点及一控制位置的极限拨点,供改变流量大小与变换钻头主轴的进退刀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回路包含有一串接油压驱动缸的第一导油管、一串接该第一导油管的三通管件与一串接三通管件与流量阀输入口的第二导油管,而排油回路包含有一串接流量阀的第一排油管、一串接该第一排油管的三通管件与一串接三通管件与增压缸第二油室的第二排油管,且所述导油回路与排油回路的三通管件间设有一逆止阀,防止液压油由导油回路直接进入排油回路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的气腔与气压源间设有一气压电磁阀,该气压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连接至气压源,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与一第二进气回路,其中第一进气回路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而第二进气回路则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一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的第一进气回路分流通过一逆止阀连通至增压缸的外油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电磁阀的进气管上设有一具过滤与润滑作用的三点过滤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驱动缸的活塞杆通过一连动件与钻头主轴组接。
10.一种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用于主轴式工具机,其包含有:
一增压缸,其具有一大径的气腔与一小径的内油腔,该气腔与内油腔间滑设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于气腔滑设有一大面积的大活塞,使气腔分隔形成有分别连通气压源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又连动杆于内油腔内滑设有一小面积的小活塞,使内油腔分隔形成有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
一主轴式油压驱动缸,其内部形成有一油腔,且油腔内滑设有一将油腔分隔成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的活塞,其中第一油室与所述增压缸的第一油室连通,又活塞具有一供连接加工工具的第一活塞杆,该第一活塞杆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的一端,且活塞另一端设有供连接驱动源的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可穿出主轴式油压驱动缸的另一端,所述油腔的第二油室通过一导油回路与增压缸内油腔的第二油室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的内油腔外部设有一相连通的外油腔,且外油腔连接有一气压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的气腔与气压源间设有一气压电磁阀,该气压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连接至气压源,该气压电磁阀具有两出气口,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进气回路与一第二进气回路,其中第一进气回路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二气室,而第二进气回路则连通增压缸气腔的第一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增压缸的气腔第二气室的第一进气回路分流通过一逆止阀连通至增压缸的外油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电磁阀的进气管上设有一具过滤与润滑作用的三点过滤组。
CN2008101725898A 2008-10-31 2008-10-31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2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25898A CN101722322B (zh) 2008-10-31 2008-10-31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25898A CN101722322B (zh) 2008-10-31 2008-10-31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2322A CN101722322A (zh) 2010-06-09
CN101722322B true CN101722322B (zh) 2011-08-03

Family

ID=4244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258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2322B (zh) 2008-10-31 2008-10-31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23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4956A (en) * 1985-04-16 1987-04-07 Protocad, Inc. Drill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mputer controlled plotter
EP0286710A1 (en) * 1987-04-17 1988-10-19 Ibm Deutschland Gmbh Drilling unit
CN2402429Y (zh) * 2000-01-27 2000-10-25 孙思勤 具有工进与快退功能的气液复合缸
CN2638890Y (zh) * 2003-07-21 2004-09-08 杭州西湖台钻有限公司 台式空油压自动进给钻床
CN201313193Y (zh) * 2008-10-31 2009-09-23 良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与钻孔机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4956A (en) * 1985-04-16 1987-04-07 Protocad, Inc. Drill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mputer controlled plotter
EP0286710A1 (en) * 1987-04-17 1988-10-19 Ibm Deutschland Gmbh Drilling unit
CN2402429Y (zh) * 2000-01-27 2000-10-25 孙思勤 具有工进与快退功能的气液复合缸
CN2638890Y (zh) * 2003-07-21 2004-09-08 杭州西湖台钻有限公司 台式空油压自动进给钻床
CN201313193Y (zh) * 2008-10-31 2009-09-23 良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与钻孔机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2322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060B (zh) 直驱式伺服泵控电液混合驱动的液压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102256B (zh) 一种盾构机多模式同步推进、拼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21777B (zh) 凿岩机功率连续可调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1313193Y (zh) 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与钻孔机空油压进给增压结构
CN104196785B (zh) 一种采用多联泵驱动的闭式节能型盾构推进液压系统
CN202055807U (zh) 闭合回路回压利用液压双井抽油机
CN205254158U (zh) 一种机械加工钻床
CN206981805U (zh) 一种卧式大孔径数控深孔钻钻床
CN203743102U (zh) 掘进机侧支撑与行走互锁液压控制装置
CN101564893B (zh) 高速连续式中空吹塑机中的液压驱动装置
CN101722322B (zh) 钻孔机及增压进给装置
CN205918969U (zh) 齿轮泵控式电液联动执行机构
CN201446692U (zh) 高速连续式中空吹塑机中的液压驱动装置
CN2454054Y (zh) 卷取机前液压入口侧导板
CN203221221U (zh) 一种差动连接式液压钻孔装置
CN203743135U (zh) 节能型压力机的液压回路
CN106735394B (zh) 一种双面多孔钻削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CN109083875A (zh) 一种盾构机快速掘进油缸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07219U (zh) 一种车床刹车装置
CN209955351U (zh) 伺服电机泵组驱动的液压机
CN204493310U (zh) 便携式液压自动往复机构
CN100547250C (zh) 差速阀
SE536289C2 (sv) Hydrauliska slagverk för berg- eller betongavverkande utrustning samt borr- och brytutrustning
CN108488127B (zh) 用于全液压坑道钻机执行机构的两位换向阀组
CN207598601U (zh) 一种水平定向钻进推管机用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LIANGLIH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201700 QINGPU,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4

Address after: 201700, No. 383, Kangtai Road, Zhujiajue Industrial Park,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G LIH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ch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ang Lih Machin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6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