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1342A -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1342A
CN101691342A CN 200910153630 CN200910153630A CN101691342A CN 101691342 A CN101691342 A CN 101691342A CN 200910153630 CN200910153630 CN 200910153630 CN 200910153630 A CN200910153630 A CN 200910153630A CN 101691342 A CN101691342 A CN 101691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crylate monomer
formula
diisocyanate
tolu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536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1342B (zh
Inventor
史鸿鑫
沈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 2009101536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1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1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1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合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以式(II)所示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与式(II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以有机锡为催化剂进行第一步加成反应,反应至II基本消失,得到含式(IV)所示的中间体的反应液A,(2)所述的反应液A直接加入式(V)所示的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发生第二步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得反应液B,反应液B经脱除溶剂和柱层析分离得到式(I)所示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且可作为防水防油处理剂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合成方法简单,可一锅法制成。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背景技术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通常是指相对分子质量数千以上、具有显著表面活性的物质,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一些天然高分子一直作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使用[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14(6):24-30]。同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性差,成膜性好,低毒或无毒,环境友好,分散、乳化、稳定性好等优点[化学进展,2005,17(1):151-156]。将氟原子引入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产生了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能,还具有含氟表面活性剂“三高、两憎”的特性[化工新型材料,2004,32(8):46]。因此,近年来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其单体的合成方法不断得到发展。Yun-xiang Zhang等报道了含氟的聚(N-异丙酰胺)的合成[Polymer International,2000,49:763-774];藤田和男等由含氟丙烯酰胺类单体合成了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JP 2003221419,2003];Michael S.Terrazas等报道了含氟单体同非含氟单体共聚合成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US 20060149012,2006];高锦章等报道了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单体全氟辛酸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的制备,[应用化学,2006,23(8):924-926]。
含氟烷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中烷基上与碳原子连接的氢大部分被氟取代的化合物。由于氟原子取代了氢原子,与一般丙烯酸酯相比,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附加值更高。合成路线主要采用全氟辛酸为起始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全氟辛酰氯。全氟辛酰氯再与醇胺反应,得到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用N-羟乙基全氟辛酰胺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下,以甲基异丁基甲酮为溶剂,先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反应,再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基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单体,总收率达到60%[精细化工,2002,19(11):661-663]。但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在环境中有高持久性和累积性,存在潜在的危险,因而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受到严格限制。PFOS的替代品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问题,其中以六氟丙烯齐聚物作为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氟部分是一种有效替代途径。
甲苯-2,4-二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氨酯。Y.Dong等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非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6,100:956-2962]。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六氟丙烯齐聚物为原料合成的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单体还未见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作为防水防油处理剂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Figure G2009101536301D0000031
式(I)中,n为6或9;R为CH3或H。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式(II)所示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与式(II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以有机锡为催化剂进行第一步加成反应,通常以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反应至式(II)所示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反应完全,即甲苯-2,4-二异氰酸酯基本消失,得到含式(IV)所示中间体的反应液A,(2)所述的反应液A直接加入式(V)所示的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即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发生第二步加成反应,通常以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得反应液B,反应液B经脱除溶剂和柱层析分离得到式(I)所示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即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式(V)或式(I)中,n为6或9;R为CH3或H。反应过程如下:
Figure G2009101536301D0000041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加成反应中,甲苯-2,4-二异氰酸酯(II)、(甲基)丙烯酸羟乙酯(III)和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V)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1~2,较好的配比为1∶1~1.5∶1~1.5,最佳配比为1∶1~1.2∶1~1.2;第一步加成反应或第二步加成反应温度各自为70~150℃,较佳反应温度为70~120℃,最佳反应温度为70~90℃;第一步反应时间为3~6小时,第二步反应时间为4~6小时。
在甲苯-2,4-二异氰酸酯(II)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III)以及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V)的加成反应中,催化剂为有机锡化合物,所述的催化剂为下列之一或任意几种有机锡任意比例的组合:四苯基锡、四乙基锡、四丁基锡、三苯基乙酸锡、三乙基硫酸锡或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1,较好的配比为1∶0.05~0.1,最佳配比为1∶0.08。,
本发明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为下列之一: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丙酮、环丁砜、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苯、二氯苯、硝基苯、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或呋喃等。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20,优选1∶5~10。
所述的步骤(2)中的分离方法为:反应液B蒸馏除去溶剂,脱溶后以体积比为7∶3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减压脱除溶剂,得含氟丙烯酸酯单体。
本发明还可以在第一步加成反应中加入步骤(1)所述的反应原料中加入阻聚剂,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阻聚剂质量的比为1∶0.01~0.05,所述的阻聚剂: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邻硝基酚、对羟基苯甲醚或2,4,6-三硝基苯酚等。优选对苯二酚为阻聚剂。
较为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加入有机锡为催化剂,阻聚剂,混匀,升温至75℃~120℃,滴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III),滴加完毕,保持温度搅拌进行第一步加成反应,反应3~6h,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得含式(IV)所示中间体的反应液A;(2)所述的反应液A直接滴加式(V)所示的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滴加完毕,发生第二步加成反应,75℃~120℃反应4~6h,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得反应液B,反应液B蒸馏脱溶后以体积比为7∶3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式(I)所示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为1,2-二氯乙烷、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乙酰胺;所述有机锡催化剂四乙基锡、四苯基锡或四丁基锡,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5~0.1,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物质的量比为1∶1~2∶1~2,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5~10,所述的阻聚剂为下列之一: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邻硝基酚、对羟基苯甲醚或2,4,6-三硝基苯酚。
本发明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可具体应用于防水防油处理剂,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等单体共聚,制得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乳液,水接触角较大,可作为防水防油处理剂应用于织物、纸张、皮革和玻璃等表面的防水防油处理。
本发明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且可用来制成防水防油处理剂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避免了在环境中有高持久性和累积性,存在潜在的危险的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衍生物的使用;本发明合成方法为一锅法,中间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式(I)所示含氟丙烯酸酯可以和(甲基)丙烯酸等共聚,得到一种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乳液,可以用于织物、纸张、皮革和玻璃等表面的防水防油处理。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1,2-二氯乙烷50mL,2,4-TDI 17.4g(0.1mol),四乙基锡1.9g(0.008mol),0.5g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搅拌,升温至75℃,滴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3.0g(0.1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4h。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53.6g(0.1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5h。反应完毕,蒸馏脱溶,硅胶柱层析分离(V环己烷∶V乙酸乙酯=7∶3),脱除溶剂后得黄色膏状物I1(n=9,R为CH3),收率66.0%,纯度99.8%。
FT-IR(cm-1):3324,2957,2927,1709,1601,1530,1276,1196,1159,1080,809,750,721。
1H NMR δ(CDCl3):7.81(s,1H),7.20(s,1H),7.08(d,1H),6.78(s,1H),6.48(s,1H),6.15(s,1H),5.59(s,1H),5.09~5.06(m,1H),4.42~4.38(m,4H),4.21~4.17(m,2H),3.61~.58(m,2H),3.38(s,3H),2.17(s,3H),1.95(s,3H)。
19F NMR δ(CDCl3):-169.4(m,1F),-167.4(m,1F),-72.6(d,6F),-71.5(s,6F),-56.2(t,3F)。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方法进行反应,但是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改为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38.6g(0.1mol),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淡黄色膏状物I2(n=6,R为CH3),收率70.1%,纯度99.7%。
19F NMR δ(CDCl3):-129.4(t,3F),-127.4(s,3F),-121.6(m,2F),-83.3(s,2F),-78.1(t,1F)。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方法进行反应,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为丙烯酸羟乙酯11.6g(0.1mol),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黄色膏状物I3(n=9,R为H),收率69.9%,纯度99.4%。
1H NMR δ(CDCl3):7.82(s,1H),7.21(s,1H),7.11(d,1H),6.80(s,1H),6.50(s,1H),6.25(s,1H),6.10(s,1H),5.60(s,1H),5.08(m,1H),4.40(m,4H),4.19(m,2H),3.60(m,2H),3.40(s,3H),2.10(s,3H)。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方法进行反应,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为丙烯酸羟乙酯11.6g(0.1mol),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改为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38.6g(0.1mol),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黄色膏状物I4(n=6,R为H),收率72.3%,纯度99.6%。
实施例5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50mL,2,4-TDI17.4g(0.1mol),四乙基锡2.3g(0.01mol),0.87g邻硝基酚为阻聚剂,搅拌,升温至75℃,滴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9.5g(0.15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4h。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80.4g(0.15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5h。反应完毕,蒸馏脱溶,硅胶柱层析分离(V环己烷∶V乙酸乙酯=7∶3),脱除溶剂后得黄色膏状物I1(n=9,R为CH3),收率71.8%,纯度99.7%。
实施例6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50mL,2,4-TDI17.4g(0.1mol),四乙基锡2.3g(0.01mol),0.18g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搅拌,升温至75℃,滴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5.6g(0.12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4h。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64.3g(0.12mol),滴加完毕,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保持温度搅拌反应5h。反应完毕,蒸馏脱溶,硅胶柱层析分离(V环己烷∶V乙酸乙酯=7∶3),脱除溶剂后得黄色膏状物I1(n=9,R为CH3),收率74.6%,纯度99.8%。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6方法进行反应,但溶剂改为二甲基亚砜60ml,反应温度90℃,第一步加成反应保温5h,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后,第二步加成反应保温搅拌6h。得黄色膏状物I1(n=9,R为CH3),收率70.8%,纯度99.5%。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6,但反应温度150℃,但不加阻聚剂对苯二酚,第一步保温反应时间为4h,第二步保温反应为5h。其它反应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得黄色膏状物I1(n=9),收率53.9%,纯度99.6%。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6方法进行反应,但溶剂改为二甲基亚砜38ml,四乙基锡改为四丁基锡3.5g(0.01mol),反应温度90℃,第一步保温反应时间为3h,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后,第二步保温反应为4h,其它反应条件同实施例6,得黄色膏状物I1(n=9,R为CH3),收率66.4%,纯度99.8%。
实施例10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甲苯,搅拌,加热升温到85℃。将1.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溶于5mL甲苯中,10.0g甲基丙烯酸甲酯、20.0g丙烯酸丁酯和10.0g实施例1制得的如式(I)所示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I1(n=9,R为CH3),混合均匀,将引发剂溶液和单体混合溶液分别同时缓慢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升温至90℃,保温反应45min,将反应物料降至室温,得到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即氟碳树酯。在一块5cm×20cm的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以雾状均匀喷涂所制备的氟碳树酯,室温干燥后,在80℃烘2h。取出,冷却至室温,测定水接触角为121°。
实施例11
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甲苯,搅拌,加热升温到85℃。将1.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溶于5mL甲苯中,10.0g甲基丙烯酸甲酯、20.0g丙烯酸丁酯和10.0g实施例2制得的如式(I)所示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I2(n=6,R为CH3),混合均匀,将引发剂溶液和单体混合溶液分别同时缓慢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升温至90℃,保温反应45min,将反应物料降至室温,得到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即氟碳树酯。在一块5cm×20cm的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以雾状均匀喷涂所制备的氟碳树酯,室温干燥后,在80℃烘2h。取出,冷却至室温,测定水接触角为109°。

Claims (10)

1.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Figure F2009101536301C0000011
式(I)中,n为6或9;R为CH3或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式(II)所示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原料与式(III)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以有机锡为催化剂进行第一步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得到含式(IV)所示中间体的反应液A,(2)所述的反应液A直接加入式(V)所示的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发生第二步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得反应液B,所述的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为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反应液B脱除溶剂后经柱层析分离得到式(I)所示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式(V)或式(I)中,n为6或9,R为CH3或H;
Figure F2009101536301C0000012
Figure F2009101536301C00000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2-甲氧基-3-全氟烯氧基丙醇物质的量比为1∶1~2∶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下列之一或任意几种有机锡任意比例的组合:四苯基锡、四乙基锡、四丁基锡、三苯基乙酸锡、三乙基硫酸锡或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1~0.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加成反应的温度各自为70℃~15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为下列之一: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丙酮、环丁砜、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苯、二氯苯、硝基苯、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或呋喃;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5~2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反应原料中加入阻聚剂,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阻聚剂质量的比为1∶0.01~0.05。
8.如权利要求2~7之一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分离方法为:反应液B蒸馏除去溶剂,以体积比为7∶3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减压脱除溶剂,得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
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步骤如下:(1)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加入有机锡为催化剂,阻聚剂,混匀,升温至75℃~120℃,滴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滴加完毕,保持温度搅拌进行第一步加成反应反应3~6h,TLC检测,跟踪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得含式(IV)所示中间体的反应液A;(2)所述的反应液A直接滴加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滴加完毕,发生第二步加成反应,75℃~120℃反应4~6h,反应完毕得反应液B,反应液B蒸馏除去溶剂,以体积比为7∶3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式(I)所示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所述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为1,2-二氯乙烷、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乙酰胺;所述的催化剂为四乙基锡、四苯基锡或四丁基锡,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5~0.1,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2-甲氧基-3-全氟壬烯氧基丙醇或2-甲氧基-3-全氟己烯氧基丙醇物质的量比为1∶1~2∶1~2,所述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5~10,所述的阻聚剂为下列之一:对苯二酚、叔丁基邻苯二酚、邻硝基酚对羟基苯甲醚或2,4,6-三硝基苯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在制备防水防油处理剂中的应用。
CN 200910153630 2009-09-30 2009-09-30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1691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53630 CN101691342B (zh) 2009-09-30 2009-09-30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53630 CN101691342B (zh) 2009-09-30 2009-09-30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1342A true CN101691342A (zh) 2010-04-07
CN101691342B CN101691342B (zh) 2012-12-12

Family

ID=4208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53630 Active CN101691342B (zh) 2009-09-30 2009-09-30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134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8131A (zh) * 2010-06-04 2013-02-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拒水拒油剂和拒水拒油剂组合物
CN103193678A (zh) * 2013-03-25 2013-07-10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37149A (zh) * 2015-06-11 2015-11-1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含氟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746565A (zh) * 2019-10-14 2020-02-04 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洗氟系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4293A (zh) * 2022-06-20 2022-09-13 广东希贵光固化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固化的离型光油
CN115417795A (zh) * 2022-09-29 2022-12-02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刚性单元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2608A (en) * 1982-07-26 1984-11-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lease coating for infrared imageable and thermally imageable films
FR2590895B1 (fr) * 1985-12-03 1988-01-15 Atochem Monomeres acryliques fluores, polymeres en derivant et leur application comme agents hydrophobes et oleophobe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8131A (zh) * 2010-06-04 2013-02-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拒水拒油剂和拒水拒油剂组合物
CN102918131B (zh) * 2010-06-04 2015-08-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拒水拒油剂和拒水拒油剂组合物
CN103193678A (zh) * 2013-03-25 2013-07-10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93678B (zh) * 2013-03-25 2014-07-02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37149A (zh) * 2015-06-11 2015-11-1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含氟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5037149B (zh) * 2015-06-11 2016-08-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含氟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746565A (zh) * 2019-10-14 2020-02-04 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洗氟系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4293A (zh) * 2022-06-20 2022-09-13 广东希贵光固化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固化的离型光油
CN115417795A (zh) * 2022-09-29 2022-12-02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刚性单元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7795B (zh) * 2022-09-29 2024-04-2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刚性单元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1342B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1342B (zh)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68441C (zh) 一种含氟碳链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4805A (zh)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生产方法
CN101633715A (zh) 一种含氟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EP1976820A2 (en) Fluorous telomeric compounds and polymers containing same
WO2012111741A1 (ja) 界面活性剤、該界面活性剤を含む組成物、その用途および含フッ素化合物
EP2497762B1 (en) Fluorinated compound and fluorinated polymer
WO2005065164A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fluorochemical monoisocyanates
Zhang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ovel fluorinated methacrylate polymer
CN101691343B (zh) 一种含全氟烯烃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8260814A (ja) 新規な架橋性のエーテル系含フッ素化合物
CN104788608A (zh) 一种低能表面涂层用含氟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1341B (zh) 含全氟烯烃基的烯丙氧乙基氨基甲酸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36581B (zh) 一种氟硅油的制备方法
JP7131929B2 (ja) イミダゾリドの製造方法
CN110759805B (zh) 氟烷基碘代物的制备方法
WO2008000680A1 (en) Fluorous telomeric compounds and polymers containing same
CN101671280B (zh) 含全氟烯基的氨基甲酸烯丙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497763A1 (en) Fluorinated compound and fluorinated polymer
CN109942763A (zh) 一种改性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EP2554556B1 (en) Fluorine-containing compound and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
CN111690103B (zh) 拒水拒油的含氟硅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71279B (zh) 一种含有六氟丙烯齐聚体的聚合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256623B (zh) 全氟烷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应用
EP3790910B1 (e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vinyl aromatic polymers with a controlled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