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0371A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0371A
CN101690371A CN200880022689A CN200880022689A CN101690371A CN 101690371 A CN101690371 A CN 101690371A CN 200880022689 A CN200880022689 A CN 200880022689A CN 200880022689 A CN200880022689 A CN 200880022689A CN 101690371 A CN101690371 A CN 101690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istrict
sub
station apparatus
feedbac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0371B (zh
Inventor
佐和桥卫
樋口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0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03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在对用户装置发送L1/L2控制信道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准备包含多种编码率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基站装置包括:收集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的部件;基于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运算统计量的部件;基于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小区为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的部件;以及基于判断结果,设定应用于L1/L2控制信道上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的部件。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研究将要成为W-CDMA或HSDPA、HSU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研究OFDM方式,对于上行链路研究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虽然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LTE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都将一个至两个以上的物理信道在多个用户装置中共享而进行通信的系统。在上述多个用户装置中共享的信道一般被称为共享信道,在LTE中,在上行链路中是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在下行链路中是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
并且,在利用了上述这样的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在每个子帧(Sub-frame)(在LTE中为1ms),用信号通知(signaling)要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在上述信号通知时使用的控制信道在LTE中,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DL-L1/L2 Control Channel)。在上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L Scheduling Information)、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ACK/NACK)、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LScheduling Grant)、过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上述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调度许可相当于用于用信号通知要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的信息。在上述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esources Block)的分配信息、UE的ID、流数、与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有关的信息、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与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有关的信息等。此外,在上述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UE的ID、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中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信息等。
在E-UTRA的L1/L2控制信道中,将调制/编码的组(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定义多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并讨论根据在小区内正在通信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的位置和传播损耗,变更MCS组。具体地说,如果UE的传播损耗大,则使用低编码率和低调制多阶数(multilevel number)。由此,在传播损耗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L1/L2控制信道的质量。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June 2006
非专利文献2:R1-070103,Downlink L1/L2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Structure:Coding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L1/L2控制信道的质量因小区结构,具体地说,因蜂窝小区(Cellular cell)、孤立小区(isolated cell)等而不同,但未进行与这样的结构相对应的控制。实际上,L1/L2控制信道的MCS组是基于难以确保接收质量的最坏情况的宏小区(macrocell)的设计而决定。在根据这样决定的MCS组来发送L1/L2控制信道时,在位于小区的中心区域的用户装置中,由于过度质量地接收L1/L2控制信道而导致效率差。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基于小区结构而变更L1/L2控制信道的MCS组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
对用户装置发送L1/L2控制信道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准备了包含多种编码率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多个组合,
所述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反馈信息收集部件,收集所述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统计量运算部件,基于在所述反馈信息收集部件中收集的反馈信息,对统计量进行运算;
小区判断部件,基于所述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小区为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以及
设定部件,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设定应用于所述L1/L2控制信道上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
对用户装置发送L1/L2控制信道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之一在于,
准备了包含多种编码率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反馈信息通知步骤,所述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收集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收集所述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统计量运算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反馈信息收集步骤中收集的反馈信息,对统计量进行运算;
小区判断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小区为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以及
设定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设定应用于所述L1/L2控制信道上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可基于小区结构而变更L1/L2控制信道的MCS组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4是表示MCS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TTI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控制信息和L1/L2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量的对应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200基站装置
202(2021,...,202N)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204(2041,...,204N)编码/调制单元
206控制单元
208L1/L2控制信道复用单元
210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单元
212广播信息生成单元
214编码/调制单元
216复用单元
218OFDM调制单元
220CP附加单元
222无线单元
300接入网关装置
400核心网络
1000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具有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表示孤立小区,图2表示蜂窝小区。
无线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了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Super 3G(超3G))的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00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2001、2002、2003)和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这里,移动台100n在小区50(501、502、503)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由于各个用户装置(1001、1002、1003、...100n)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禁止则作为用户装置100n展开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用户装置,但更一般地,可以是将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都包含在内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而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通过对每个终端分配频带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被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过上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此外,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L Scheduling Information)、确认信息(ACK/NACK)、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L Scheduling Grant)、过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等。在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中包含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即与数据大小、调制方式、HARQ有关的信息、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等。
此外,在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与数据大小、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等。这里,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相当于频率资源,也被称为资源单元(unit)。
此外,证实信息(ACK/NACK)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送达确认信息。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上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为了在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和自适应调制解调以及编码处理(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证实信息)。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由以下两者之一来表示,即表示适当地接收到发送信号的情况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没有适当地接收到发送信号的情况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除了CQI和送达确认信息,还可以还发送请求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中的释放请求(Release Request)等。这里,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意味着,基站装置使用某一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用户装置通知在后续的子帧中可以使用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而进行通信的情况。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2021-202N)、编码/调制单元204(2041-204N)、控制单元206、L1/L2控制信道复用单元208、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单元210、广播信息生成单元212、编码/调制单元214、复用单元216、OFDM调制单元218、CP附加单元220、无线单元222。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1-202N分别生成对于用户#1-#N的L1/L2控制信号,并分别输入到编码/调制单元2041-204N
来自用户装置100的反馈信息由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单元210接收。在该反馈信息中包含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例如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andnoise ratio)、即对于信号功率的干扰功率和噪声功率之比、下行链路的干扰量等。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单元210基于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将包含SINR、下行链路的干扰量的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接收质量输入到控制单元206。
在控制单元206中,预先定义了多种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MCS组)。例如,如图4所示,对于MCS组#1-#5,作为调制方式定义了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四进制移相键控),作为编码率分别定义了3/4、2/3、1/3、1/6以及1/9的5种。控制单元206在本基站装置进行设置时或者以较长的周期,例如按照1个月1次的标准来决定在上述的多个MCS组中要使用的多个MCS组。例如,控制单元206在规定期间内收集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单元210输入的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接收质量,并基于收集到的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接收质量,计算统计量、例如平均值,且基于计算出的统计量,自主地决定要使用的MCS组。这样,通过自主地选择MCS组,操作员无需对例如每个设置站进行设定就能够设定MCS组。
例如,使用接收质量的平均值、例如SINR的平均值作为统计量的情况下,基于SINR的平均值,当SINR的平均值为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并决定使用编码率高的MCS组,具体为MCS#1-#3。此外,基于SINR的平均值,当SINR的平均值小于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蜂窝小区,并决定使用编码率低的MCS组,具体为MCS#3-#5。在蜂窝小区中,一般干扰量较大,SINR变小。因此,通过基于这些反馈信息来选择MCS组,在蜂窝小区等中自主地选择包含低编码率的MCS组。从而,基于是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而决定阈值。控制单元206将表示决定的MCS的组的信息输入到广播信息生成单元212。
这里,蜂窝小区是如图2所示那样,小区连续因而在面上广泛覆盖区域的小区,必然存在相邻的小区。图2说明了由3个小区构成蜂窝小区的情况,但也可以是两个小区或者4个以上的小区。在蜂窝小区中,随着接近小区边缘,存在来自相邻的小区的干扰。这样,在蜂窝小区中,尤其在小区边缘,来自周边小区的干扰影响较大,因此将L1/L2控制信道的MCS组设为比孤立小区低的编码率以及调制多阶数。由此,虽然L1/L2控制信道的开销会变大,但能够确保质量。由于在蜂窝小区中覆盖范围比较重要,因此重要的是哪怕稍微增大了开销也要确保L1/L2控制信道在小区边缘上的质量。
孤立小区是蜂窝小区以外的小区,如图1所示,是相对单独的小区。特征在于来自周边小区的干扰少。这样,在孤立小区中,来自周边小区的干扰影响较小,因此将L1/L2控制信道的MCS组设为比蜂窝小区高的编码率以及高的调制多阶数。在孤立小区中,重要的是减少L1/L2控制信道的开销,从而增大数据信道的数据速率或者增大容纳用户数。
控制单元206在所决定的要使用的多个MCS组中,具体是在MCS#1-MCS#3或者MCS#3-MCS#5中,决定要使用的MCS组,并将其输入到编码/调制单元204。
编码/调制单元204基于所决定的MCS组,对于所输入的L1/L2控制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以及调制处理,并将其输入到L1/L2控制信道复用单元208。L1/L2控制信道复用单元208对通过编码/调制单元2041-204N输入的各个用户的L1/L2控制信息进行复用,并将其输入到复用单元216。
广播信息生成单元212生成包括使用的MCS组的信息的广播信息,并输入到编码/调制单元214。编码/调制单元214对于所输入的广播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以及调制处理,并将其输入到复用单元216。
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如图5所示,1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例如是1ms,在1TTI中存在14个OFDM码元(OFDM symbol)。在图5中,时间轴方向的号码(#1、#2、#3、...、#14)表示用于识别OFDM码元的号码,频率轴方向的号码(#1、#2、#3、...、#M-1、#M,M是M>0的整数)表示用于识别资源块(Resource Block)的号码。
在从1TTI的开头起3个码元以内的OFDM码元中映射了上述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在图5中,在从1TTI的开头起两个OFDM码元中映射了上述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并且,在映射了上述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OFDM码元以外的OFDM码元中,发送通常的数据信号和应用了SCH 、BCH、发送功率控制的数据信号。此外,在频率方向上,定义了M个资源块。这里,每个资源块的频带例如是180kHz,在一个资源块中存在12个副载波。此外,资源块的数M在系统带宽为5MHz的情况下是25,在系统带宽为10MHz的情况下是50,在系统带宽为20MHz的情况下是100。
映射L1/L2控制信道的OFDM码元由L1/L2控制信道指定。例如,如图6所示,在准备2比特作为用于指定映射L1/L2控制信道的OFDM码元的控制信息时,对于由2比特表示的4种控制信息,分配1-3OFDM码元。这时,对其中一个控制信息不进行分配。此外,对于由2比特表示的4种控制信息,也可以从0.5OFDM码元起每次增加0.5OFDM码元从而分配2.0OFDM码元。这是一例,可以适当变更。在图6中,作为分配1-3OFDM码元的情况表示了模式(pattern)A,作为从0.5OFDM码元起每次增加0.5OFDM码元从而分配2.0OFDM码元的情况表示了模式B。
使用模式A和模式B中的哪一个,例如通过广播信息来通知。这时,广播信息生成单元212生成广播信息,广播信息包括表示用于指定映射了L1/L2控制信道的OFDM码元的控制信息和L1/L2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量的组合的信息。
复用单元216对共享数据信道、通过编码/调制单元214输入的广播信息和由L1/L2控制信道复用单元208输入的L1/L2控制信道进行复用,并输入到OFDM调制单元218。
OFDM调制单元218对复用了共享数据信道、广播信息和L1/L2控制信道的信号进行OFDM调制,并将其输入到CP附加单元220。CP附加单元220对OFDM调制后的、复用了共享数据信道、广播信息和L1/L2控制信道的信号附加CP,并将其输入到无线单元222。
无线单元222对附加了CP的、OFDM调制后的、复用了共享数据信道、广播信息和L1/L2控制信道的信号进行数字模拟变换、频率变换以及频带限制等处理,并放大为适合的功率后发送。
用户装置100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00的广播信息,设定要使用的MCS组。用户装置100以基于假设设定好的全部MCS组而进行解码的、所谓的盲检测(blind detection)的方法来进行MCS判定。这时,基站装置200不会发信号明确通知要使用的MCS组。
此外,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发信号通知应用于L1/L2控制信道上的MCS组。这时,例如可以通过L1/L2控制信道高频度地通知,也可以通过广播信道来通知。
此外,通过延长MCS变更的周期,假设设定好的全部MCS组而进行的解码可以仅在变更的定时。这时,变更的周期(定时)通过广播信道来通知。或者,也可以通过层3的专用控制信道来通知。该变更的周期可以是在每个用户装置中变更,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而变更。在MCS被变更的定时,用户装置的处理负担会增加,因此基站装置200在用户装置变更MCS的定时,可以进行调度以不分配用户数据,也可以仅以低的数据速率进行分配。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的动作。
通过用户装置100发送的反馈信息由上行控制信道接收单元210接收,并被输入到控制单元206。
控制单元206在规定期间内收集从用户装置100发送来的反馈信息(步骤S602)。
控制单元206基于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计算统计量(步骤S604)。例如,控制单元206基于收集到的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接收质量,计算统计量、例如接收质量的平均值。
控制单元206基于计算出的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是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步骤S606)。例如,在应用了接收质量的平均值作为统计量的情况下,在计算出的平均值为预先决定的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在小于预先决定的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蜂窝小区。
当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为孤立小区时(步骤S606:是),选择与孤立小区对应的MCS组(步骤S608)。具体地说,决定使用编码率高的MCS组,具体地说,使用参照图4说明的MCS#1-#3。
另一方面,当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不是孤立小区时(步骤S606:否),选择与蜂窝小区对应的MCS组(步骤S612)。具体地说,决定使用比分配给孤立小区的MCS组的编码率低的MCS组,具体地说,使用参照图4说明的MCS#3-#5。
这里,说明了在来自用户装置的反馈信息中,基于接收质量来设定MCS组的情况,但基于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来设定MCS组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在基于该下行链路的干扰量来设定MCS组的情况下,例如应用下行链路的干扰量平均值作为统计量,在计算出的平均值为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蜂窝小区,在小于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基于来自UE的干扰量乃至SINR报告,各个基站自主决定使用的MCS组的情况,但也可以在设置站时决定。具体地说,可以由基站的系统参数来决定,也可以通过网络的维护监视系统,作为基站的参数来设定。这时,对于蜂窝小区以及小区半径大的小区,设定具有成为低的调制多阶数的编码率的MCS组,在孤立小区中设定具有成为比对于蜂窝小区以及小区半径大的小区所设定的MCS组高的调制多阶数的编码率的MCS组。由此,与上述的自主控制相比,能够可靠地进行有意图的控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变更MCS组的情况,但由于L1/L2控制信道被要求高质量,并且,没有被要求高的数据速率,因此,可以将调制多阶数固定为QPSK等,只变更编码率。
此外,在MCS组中,说明了全部都将QPSK作为调制方式的情况,但也可以包含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等不同的调制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5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121303号的优先权、并将2007-121303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6)

1、一种基站装置,对用户装置发送L1/L2控制信道并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准备了包含多种编码率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多个组合,
所述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反馈信息收集部件,收集所述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统计量运算部件,基于在所述反馈信息收集部件中收集的反馈信息,对统计量进行运算;
小区判断部件,基于所述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小区为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以及
设定部件,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设定应用于所述L1/L2控制信道上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SINR作为反馈信息,
所述统计量运算部件计算所述下行链路的SINR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统计量,
所述小区判断部件在所述统计量为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在所述统计量小于预先决定的规定的阈值时判断本小区是蜂窝小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件在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时设定编码率高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在判断本小区是蜂窝小区时设定比所述孤立小区编码率低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中包含多种调制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广播部件,将所设定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通知给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装置。
6、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对用户装置发送L1/L2控制信道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了包含多种编码率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反馈信息通知步骤,所述用户装置通知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收集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收集所述下行链路的反馈信息;
统计量运算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反馈信息收集步骤中收集的反馈信息,对统计量进行运算;
小区判断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统计量,判断本基站装置覆盖的小区为孤立小区还是蜂窝小区;以及
设定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设定应用于所述L1/L2控制信道上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
CN2008800226890A 2007-05-01 2008-04-28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0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1303A JP4976914B2 (ja) 2007-05-01 2007-05-01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121303/2007 2007-05-01
PCT/JP2008/058213 WO2008136468A1 (ja) 2007-05-01 2008-04-28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0371A true CN101690371A (zh) 2010-03-31
CN101690371B CN101690371B (zh) 2012-08-08

Family

ID=39943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26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90371B (zh) 2007-05-01 2008-04-28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160595B2 (zh)
EP (1) EP2152019A4 (zh)
JP (1) JP4976914B2 (zh)
KR (1) KR20100017319A (zh)
CN (1) CN101690371B (zh)
BR (1) BRPI0811175A2 (zh)
CA (1) CA2685462A1 (zh)
MX (1) MX2009011807A (zh)
RU (1) RU2009142875A (zh)
WO (1) WO20081364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010A (zh) * 2015-01-19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用户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0061825A1 (ja) * 2008-11-25 2012-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ES2358406B1 (es) * 2009-07-07 2012-03-22 Vodafone España, S.A.U. Controlador de red radio y método para seleccionar una tecnolog�?a de transmisión para una conexión hsdpa.
US8452301B2 (en) * 2010-03-08 2013-05-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coding format
CN102083211B (zh) 2010-03-29 2017-04-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US8854994B2 (en) * 2010-04-10 2014-10-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mitigating outag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558868B2 (en) * 2010-07-01 2013-10-1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ference participant visualization
KR20130039644A (ko) * 2011-10-12 2013-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55152A1 (en) 2011-10-12 2013-04-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82511B1 (ko) * 2011-12-08 2013-07-04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채널 상태 피드백 감소를 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 및 방법
EP2639983A1 (en) * 2012-03-16 2013-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MCS table adaptation for low power ABS
JP6219927B2 (ja) * 2012-04-10 2017-10-25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BR112017013447A2 (zh) 2014-12-22 2018-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information
KR102534065B1 (ko) * 2015-05-14 2023-05-19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지국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WO2016207699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higher-order modul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20210344439A1 (en) * 2018-11-18 2021-11-04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 Method of determin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and a system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8010A (ja) 1991-03-15 1992-10-13 Max Fuakutaa Kk 化粧料
US7194269B2 (en) * 2000-10-30 2007-03-20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Industry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ub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CN1524367A (zh) 2000-12-15 2004-08-25 ˹���ķ��Ź�˾ 具有自适应群集配置和交换的多载波通信
JP3975069B2 (ja) * 2001-10-25 2007-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7386305B2 (en) * 2002-09-20 2008-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forming and rotating a transmission beam
JP3999683B2 (ja) * 2003-02-17 2007-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0452688C (zh) * 2003-06-27 2009-01-1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信道信息二阶统计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JP4583054B2 (ja) * 2004-03-05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EP1617691B1 (en) * 2004-07-13 2009-09-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terminal-assis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83096B2 (ja) * 2004-07-29 2010-1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態様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813044B1 (en) * 2004-11-12 2011-10-05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ion and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6319755A (ja) * 2005-05-13 2006-11-24 Keio Gijuku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資源の割当方法
WO2006120990A1 (ja) * 2005-05-13 2006-11-16 Keio University 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708910B2 (ja) * 2005-08-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07020996A1 (ja) * 2005-08-19 2009-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0433918C (zh) * 2005-09-20 2008-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小区标识反馈方法及节点b内快速小区选择方法
EP1780615A1 (fr) 2005-10-28 2007-05-02 Montres Rado S.A. Ensemble d'affichage à effets décoratifs pour un instrument portable, tel qu'une mont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010A (zh) * 2015-01-19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用户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5873010B (zh) * 2015-01-19 2021-11-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用户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11175A2 (pt) 2014-12-23
US20100113048A1 (en) 2010-05-06
RU2009142875A (ru) 2011-06-10
EP2152019A1 (en) 2010-02-10
JP4976914B2 (ja) 2012-07-18
KR20100017319A (ko) 2010-02-16
CN101690371B (zh) 2012-08-08
CA2685462A1 (en) 2008-11-13
EP2152019A4 (en) 2013-10-23
MX2009011807A (es) 2009-11-18
US8160595B2 (en) 2012-04-17
JP2008278340A (ja) 2008-11-13
WO2008136468A1 (ja)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371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10182423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KR102117448B1 (ko) Massive MIMO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004272B (zh) 基站、终端、搜索区间设定方法及解码方法
CN102916724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EP273398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2273293B (zh) 在多个工作带宽中调度分配的传输
CN10294817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47304B (zh) 基站装置
EP2146515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57890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P216004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711233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5580467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1663908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39362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1690362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28415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806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763473A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CN102447538A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4584452A (zh) 在回退情况下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
CN10276344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5431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5379391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