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9458B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9458B
CN101689458B CN2007800536375A CN200780053637A CN101689458B CN 101689458 B CN101689458 B CN 101689458B CN 2007800536375 A CN2007800536375 A CN 2007800536375A CN 200780053637 A CN200780053637 A CN 200780053637A CN 101689458 B CN101689458 B CN 101689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t coating
discharge cell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3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9458A (zh
Inventor
地天熉
李相翰
朴钒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9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4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2Fluor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4Mean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or colour purity, e.g. black matrix or ligh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以及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该荧光体层包括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和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所述第一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位于由间隔壁分隔开的放电单元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多个电极。
向该电极提供驱动信号,由此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放电。当该驱动信号使得放电单元内部产生放电时,放电单元内部填充的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由此使得该放电单元内部形成荧光体从而发光,从而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屏幕上显示图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以及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和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其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该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单元、第二放电单元和第三放电单元;以及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位于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并且在与所述扫描电极或所述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该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单元、第二放电单元和第三放电单元;以及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位于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并且所述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到图4例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图5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
图6例示了荧光体层的成分;
图7和图8分别是示出了取决于第一荧光体层和第二荧光体层中的各个荧光体层的成分的反射率的图;
图9和图10分别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红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的图;
图11和图12分别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蓝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
图13和图14例示了荧光体层的成分的另一个示例;
图15和图16分别例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绿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
图17例示了放电单元的宽度;
图18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放电单元的宽度的变化的色坐标的图;
图19和图20例示了取决于第一放电单元及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的色温和色彩表现力(color representability);
图21例示了荧光体层的厚度;
图22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荧光体层的厚度的变化的色坐标的图;
图23和图24例示了取决于第一荧光体层及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的色温和色彩表现力;以及
图25到图27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4例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包括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利用密封层(未示出)彼此接合从而彼此相对。在前基板101上,使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彼此平行设置。在后基板111上,将地址电极113设置为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交叉。
用于覆盖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上介电层104位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所在的前基板101上。
上介电层104限制了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的放电电流,并提供了扫描电极102与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电绝缘。
保护层105位于上介电层104上,以便形成放电条件。保护层105可以包括具有高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例如,氧化镁(MgO))。
用于覆盖地址电极113的下介电层115位于地址电极113所在的后基板111上。下介电层115提供地址电极113的电绝缘。
带型、阱(well)型、三角(delta)型、蜂窝型等的间隔壁112位于下介电层115上,以对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进行分隔。可以将红色(R)放电单元、绿色(G)放电单元、蓝色(B)放电单元等设置在前基板101与后基板111之间。除红色(R)放电单元、绿色(G)放电单元、蓝色(B)放电单元之外,还可以设置白色(W)放电单元或黄色(Y)放电单元。
由间隔壁112所分隔的各个放电单元填充有放电气体(包括氙气(Xe)、氖气(Ne)等)。
荧光体层114位于放电单元内部,以在产生地址放电期间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例如,可以将分别发射红色(R)、蓝色(B)和绿色(G)光的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设置在放电单元内部。除红色(R)、绿色(G)、蓝色(B)光之外,还可以设置发射白色(W)或黄色(Y)光的荧光体层。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可以具有图1所示的间隔壁112结构以及各种形式的间隔壁结构。例如,间隔壁112包括第一间隔壁112b和第二间隔壁112a。间隔壁112可以具有不同类型的间隔壁结构,其中,第一间隔112b的高度与第二间隔壁112a的高度彼此不同。
在该差异型间隔壁结构中,第一间隔112b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间隔壁112a的高度。
虽然图1已经例示并描述了将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设置在同一条线上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以不同图案来设置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例如,可以应用以三角形来设置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的三角型设置。此外,放电单元可以具有各种多边形形状,例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矩形形状。
虽然图1已经例示并描述了将间隔壁112形成在后基板111上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间隔壁112形成在前基板101或后基板111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
应该注意的是,上面仅例示并描述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个示例,并且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例如,虽然以上描述例示了上介电层104和下介电层115分别具有单层结构的情况,但是上介电层104或下介电层115中的至少一个介电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
虽然位于后基板111上的地址电极113可以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或厚度,但是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宽度或厚度也可以与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
例如,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宽度或厚度可以大于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
图2例示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另一结构。
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分别具有多层结构。例如,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分别包括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及总线电极102b和103b。
总线电极102b和103b可以包括基本上不透明的材料,例如银(Ag)、金(Au)或铝(Al)中的至少一种。透明电极102a和103a可以包括基本上透明的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
在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及总线电极102b和103b之间形成黑色层120和130,以防止由总线电极102b和103b引起的外部光的反射。
可以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中省略透明电极102a和103a。换句话说,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称为省略了透明电极102a和103a的无ITO(ITO-less)电极。
参照图3,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可以划分成第一区域140和第二区域150。
在第一区域140中,彼此平行地设置了多个第一地址电极Xal、Xal、...、Xam。在第二区域150中,彼此平行地设置了多个第二地址电极Xbl、Xbl、...、Xbm,与该多个第一地址电极Xal、Xal、...、Xam相对。
图4详细例示了第一地址电极与第二地址电极彼此相对的区域A。
参照图4,第一地址电极Xa(m-2)、Xa(m-1)和Xam分别以距离d而与第二地址电极Xb(m-2)、Xb(m-1)和Xbm相对。
当第一地址电极与第二地址电极之间的距离d极小时,可能会由于第一地址电极与第二地址电极之间的耦合效应而存在电流。另一方面,当距离d极大时,观察者可能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的图像中看到条型噪声。
有鉴于此,距离d可以为从大约50μm到300μm。此外,距离d可以为从大约70μm到220μm。
图5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图5,并且可以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各种改变。
如图5所示,在对壁电荷进行初始化的复位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复位信号。该复位信号包括上升信号和下降信号。复位时段还被分成上升(setup)时段和下降(set-down)时段。
在上升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上升信号。上升信号从第一电压V1急剧上升到第二电压V2,然后从第二电压V2逐渐上升到第三电压V3。第一电压V1可以是地电平电压GND。
上升信号在上升时段期间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弱暗放电(即,上升放电),由此在放电单元内部累积适量的壁电荷。
在下降时段,向扫描电极提供极性方向与上升信号的极性方向相反的下降信号。下降信号从比上升信号的峰值电压(即,第三电压V3)小的第四电压V4逐渐下降到第五电压V5。
下降信号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弱擦除放电(即,下降放电)。此外,剩余的壁电荷在放电单元内部保持均匀,使得能够稳定地执行地址放电。
在复位时段之后的地址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偏置信号,扫描偏置信号保持在比下降信号的最低电压(即,第五电压V5)高的第六电压V6。向扫描电极提供从该扫描偏置信号下降到扫描电压-Vy的扫描信号。
在至少一个子场(subfield)的地址时段期间所提供的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与在其它子场的地址时段期间所提供的扫描信号的宽度不同。例如,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大于在时序上的下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宽度。此外,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按照2.6μs、2.3μs、2.1μs,、1.9μs等的次序或者按照2.6μs、2.3μs、2.3μs、2.1μs、...、1.9μs、1.9μs等的次序而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向地址电极提供与扫描信号相应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从地电平电压GNV上升数据电压幅度ΔVd。
由于将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添加到复位时段期间产生的壁电压上,所以在被提供有数据信号的放电单元内发生地址放电。
在地址时段期间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偏置信号,以防止由维持电极Z的干扰而产生不稳定的地址放电。
维持偏置信号基本上保持在维持偏置电压Vz。维持偏置电压Vz低于维持信号的电压Vs,而高于地电平电压GND。
在地址时段之后的维持时段,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轮流提供维持信号。维持信号的电压幅度对应于维持电压Vs。
由于将通过执行地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压增加到维持信号的维持电压Vs上,所以每次提供维持信号时,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都会发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display discharge)。
在至少一个子场的维持时段期间提供多个维持信号,并且该多个维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维持信号的宽度可以与其它维持信号的宽度不同。例如,该多个维持信号中的第一个提供的维持信号的宽度可以大于其它维持信号的宽度。因此,维持放电可以更加稳定。
图6例示了荧光体层的成分。
如图6所示,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包含具有白基色(white-basedcolor)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
除发射红光外,并不具体限制第一荧光体材料。考虑到红光发射效率,第一荧光体材料可以是(Y,Gd)BO:Eu。
红色颜料具有红基色(red-based color)。通过将红色颜料与第一荧光体材料混合,第一荧光体层可以具有红基色。除红基色外,并不具体限制红色颜料。考虑到粉末制造设施、颜色和制造成本,红色颜料可以包含铁(Fe)基材料。
在第一荧光体层中,Fe基材料可以是氧化铁的状态。例如,在第一荧光体层中,Fe基材料可以是Fe2O3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第一荧光体层包含红色颜料时,红色颜料吸收来自外部的光。因此,能够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并且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为进一步改善对比度特性,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包含具有白基色的第二荧光体材料和蓝色颜料。
除发射蓝光外,并不具体限制第二荧光体材料。考虑到蓝光发射效率,第二荧光体材料可以是(Ba,Sr,Eu)MgAl10O17
蓝色颜料具有蓝基色(blue-based color)。通过将蓝色颜料与第二荧光体材料混合,第二荧光体层可以具有蓝基色。除蓝基色外,并不具体限制蓝色颜料。考虑到粉末制造设施、颜色和制造成本,蓝色颜料可以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钴(Co)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铬(Cr)基材料或镍(Ni)基材料。
在第二荧光体层中,Co基材料、Cu基材料、Cr基材料或Ni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的状态。例如,在第二荧光体层中,Co基材料可以是CoAl2O4的状态。
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包含具有白基色的第三荧光体材料,并且可以不包含颜料。
除发射绿光外,并不具体限制第三荧光体材料。考虑到绿光发射效率,第三荧光体材料可以包含Zn2SiO4:Mn+2和YBO3:Tb+3
图7是示出了测试模型的取决于波长的反射率的图。
首先,制造7英寸测试模型,在该7英寸测试模型上设置了从全部放电单元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然后,在移除该测试模型的前基板的状态下将光直接照射在该测试模型的间隔壁和第一荧光体层上,以测量该测试模型的反射率。
第一荧光体层包含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第一荧光体材料是(Y,Gd)BO:Eu。红色颜料是Fe基材料,并且将Fe2O3状态的Fe基材料与第一荧光体材料混合。
在图7中,①表示第一荧光体层不包含红色颜料的情况。②表示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③表示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
在不包含红色颜料的情况①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于等于大约75%。因为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反射了大部分入射光,所以情况①中反射率较高。
在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②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60%,在大于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约60%到75%。
在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③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50%,在大于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约50%到70%。
因为具有红基色的红色颜料吸收了入射光,所以情况②和情况③中的反射率小于情况①中的反射率。
图8是示出了测试模型的取决于波长的反射率的图。首先,制造7英寸测试模型,在该7英寸测试模型上设置了从全部放电单元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然后,在移除该测试模型的前基板的状态下将光直接照射在该测试模型的间隔壁和第二荧光体层上,以测量该测试模型的反射率。
第二荧光体层包含第二荧光体材料和蓝色颜料。第二荧光体材料是(Ba,Sr,Eu)MgAl10O17。蓝色颜料是Co基材料,并且将CoAl2O4状态的Co基材料与第二荧光体材料混合。
在图8中,①表示第二荧光体层不包含蓝色颜料的情况。②表示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③表示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
在不包含蓝色颜料的情况①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于等于大约72%。因为具有白基色的第二荧光体材料反射了大部分入射光,所以情况①中反射率较高。
在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②下,在400nm到51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于等于大约74%,在510nm到6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下降到大约60%,并在大于6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上升到大约72%。
在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③下,在510nm到6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至少50%。
因为具有蓝基色的蓝色颜料吸收了入射光,所以情况②和情况③中的反射率小于情况①中的反射率。反射率的减小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因此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图9和图10分别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红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的图。
在图9和图10中,第一荧光体层位于红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二荧光体层位于蓝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三荧光体层位于绿色放电单元内部。此外,在将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与第二荧光体层混合的状态下,根据与第一荧光体层混合的红色颜料的含量的变化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基板与后基板彼此接合的面板状态下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
第一荧光体材料是(Y,Gd)BO:Eu。红色颜料是Fe基材料,并且将Fe2O3状态的Fe基材料与第一荧光体材料混合。
第二荧光体材料是(Ba,Sr,Eu)MgAl10O17。蓝色颜料是Co基材料,并且将CoAl2O4状态的Co基材料与第二荧光体材料混合。
在图9中,①表示在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一荧光体层不包含红色颜料的情况。②表示在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③表示在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
在不包含红色颜料的情况①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从大约33%上升到38%。在大于5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下降到33%。换句话说,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大约37%到38%的较高值。
因为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反射了大部分入射光,所以虽然蓝色颜料与第二荧光体层混合,但是情况①中反射率相对较高。
在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②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34%,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约33%到34%的值。
在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红色颜料的情况③下,在400nm到6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4%到31.5%,在650nm到7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下降到大约30%。此外,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约27.5%到29.5%的值。
如上所述,随着红色颜料的含量增大,面板反射率下降。
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例如,在550nm波长处),在不包含红色颜料的情况①中的面板反射率与包含有红色颜料的情况②及情况③中的面板反射率之间存在相对较大差值。
因为500nm到600nm的波长主要表现可见光中的红色、橙色和黄色,所以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的高面板反射率意味着显示的图像接近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色温相对较低,所以观察者可以容易地感到眼睛疲劳,并且图像可能不清楚。
另一方面,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的低面板反射率意味着对红光、橙光和黄光的吸收较高。因此,显示的图像的色温相对较高,从而图像可以更清楚。
因此,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在情况①中的面板反射率与情况②及情况③中的面板反射率之间相对较大差值意味着,可以通过将红色颜料与第一荧光体层混合来防止色温的过度减小。因此,观察者能够看到较清楚的图像。
有鉴于此,可以通过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例如,在550nm波长处)将面板反射率设定在小于等于30%来改善面板的色温。
图10是示出了在包含于第二荧光体层中的蓝色颜料的含量固定的状态下、同一图像的取决于包含在第一荧光体层中的红色颜料的含量变化的亮度的图。
如图10所示,当第一荧光体层不包含红色颜料时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76cd/m2
当红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份时,该图像的亮度减小到大约175cd/m2。红色颜料减小图像的亮度的原因在于,红色颜料的颗粒覆盖了第一荧光体材料的颗粒表面的一部分,由此防止了由放电单元内部的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一荧光体材料的颗粒上。
当红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3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从大约168cd/m2到174cd/m2
当红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3到5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从大约160cd/m2到168cd/m2
当红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大于等于6份时,该图像的亮度急剧减小到小于等于大约149cd/m2的值。换句话说,当混合了大量红色颜料时,红色颜料的颗粒覆盖了第一荧光体材料的颗粒表面的较大面积,从而亮度急剧减小。
考虑图9和图10,当红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时,可以在减小面板反射率的同时,防止减小亮度。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可以占0.1到3份。
图11和图12分别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蓝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对图11和图12中与图9和图10中的描述重复的描述进行简洁说明,或将其完全省略。
在图11和图12中,第一荧光体层位于红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二荧光体层位于蓝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三荧光体层位于绿色放电单元内部。此外,在将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与第一荧光体层混合的状态下,根据与第二荧光体层混合的蓝色颜料的含量的变化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基板与后基板彼此接合的面板状态下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
图11和图12中的其它实验条件与图9和图10中的实验条件相同。
在图11中,①表示在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不包含蓝色颜料的情况。②表示在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③表示在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④表示在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3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⑤表示在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7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
在不包含蓝色颜料的情况①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从大约35%上升到40.5%。在大于5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下降到大约35.5%。换句话说,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大约39%到40.5%的较高值。
因为具有白基色的第二荧光体材料反射了大部分入射光,所以虽然红色颜料与第一荧光体层混合,但是情况①中反射率相对较高。
在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②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38%,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约34%到37%的值。
在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③下,在400nm到6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从大约26%到29%,在650nm到7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从大约28%下降到32.5%。此外,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约28%到29%的值。
在包含重量上占3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④下,在400nm到6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从大约22.5%到29%,在650nm到75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从大约29%到31%。此外,在500nm到6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较小的大约26.5%到28%的值。
在包含重量上占7份的蓝色颜料的情况⑤下,在400nm到7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从大约25%到28%,在大于700nm的波长处面板反射率为从大约28%到30%。
图12是示出了在包含于第一荧光体层中的红色颜料的含量固定的状态下、同一图像的取决于包含在第二荧光体层中的蓝色颜料的含量变化的亮度的图。
如图12所示,当第二荧光体层不包含蓝色颜料时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76cd/m2
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75cd/m2
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1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72cd/m2
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5到4份时,该图像的亮度具有大约164cd/m2到170cd/m2的稳定值。
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4到5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从大约160cd/m2到164cd/m2
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超过6份时,该图像的亮度急剧减小到小于等于大约148cd/m2的值。换句话说,当混合了大量蓝色颜料时,蓝色颜料的颗粒覆盖了第二荧光体材料的颗粒表面的较大面积,从而亮度急剧减小。
考虑图11和图12,当蓝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时,可以在减小面板反射率的同时,防止减小亮度。蓝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可以占0.5到4份。
下面来描述制造第一荧光体层的方法,作为制造荧光体层的方法的一个示例。
首先,将包含(Y,Gd)BO:Eu的第一荧光体材料的粉末及包含αFe2O3的红色颜料的粉末与粘合剂(binder)和溶剂混合,以形成荧光体浆料。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与凝胶(gelatin)混合的状态的红色颜料可以与粘合剂和溶剂混合。荧光体浆料的粘度(viscosity)可以为从大约1500CP到30000CP。可将诸如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硅石(silica)、分散稳定剂的添加剂按照需要添加到荧光体浆料中。
粘合剂可以是基于乙基纤维素(ethyl celulose-based binder)的粘合剂、或基于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based binder)的粘合剂、或基于聚合物的粘合剂(polymer-based binder),例如PMA或PVA。然而,粘合剂并不具体限于此。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α萜品醇(α-terpineol)、二甘醇丁醚(butyl carbitol)、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甲醚(methylether)等。然而,溶剂并不具体限于此。
将荧光体浆料涂敷在通过间隔壁分隔的放电单元内部。然后,对涂敷的荧光体浆料进行干燥或者烘烤处理,以形成第一荧光体层。
图13和图14例示了荧光体层的成分的另一个示例。对图13和图14中与图6中的描述重复的描述进行简洁说明,或将其完全省略。
如图13所示,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包含具有白基色的第三荧光体材料和绿色颜料。
除第三荧光体层包含绿色颜料以外,图13中的描述可以与图6中的描述基本相同。
绿色颜料具有绿基色(blue-based color)。通过将绿色颜料与第三荧光体材料混合,第三荧光体层可以具有绿基色。除绿基色外,并不具体限制绿色颜料。考虑到粉末制造设施、颜色和制造成本,绿色颜料可以包含锌(Zn)材料。
在第三荧光体层中,Zn基材料可以处于氧化锌的状态,例如,处于ZnCO2O4的状态。
图14是示出了测试模型的取决于波长的反射率的图。
类似于图7和图8,制造7英寸测试模型,在该7英寸测试模型上设置了从全部放电单元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然后,在移除该测试模型的前基板的状态下将光直接照射在该测试模型的间隔壁和第三荧光体层上,以测量该测试模型的反射率。
第三荧光体层包含第三荧光体材料和绿色颜料。第三荧光体材料包含比值为5∶5的Zn2SiO4:Mn+2与YBO3:Tb+3。绿色颜料是Zn基材料,并且将ZnCO2O4状态的Zn基材料与第三荧光体材料混合。
在图14中,①表示第三荧光体层不包含绿色颜料的情况。②表示第三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③表示第三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④表示第三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
在不包含绿色颜料的情况①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于等于大约75%,在400nm到50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大于等于大约80%。
因为具有白基色的第三荧光体材料反射了大部分入射光,所以情况①中反射率较高。
在包含重量上占0.1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②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75%,在550nm到70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从大约66%到70%。
在包含重量上占0.5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③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大约73%,在大于5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为从大约63%到65%。
在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绿色颜料的情况④下,在400nm到750nm的波长处反射率类似于情况③中的反射率。
因为具有绿基色的绿色颜料吸收了入射光,所以情况④、情况③及情况②中的反射率小于情况①中的反射率。
情况③和情况④中的反射率彼此相似的事实意味着,虽然绿色颜料的含量增大,但是面板反射率的减小幅度较小。
图15和图16分别例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取决于绿色颜料含量的变化的反射率和亮度。
在图15和图16中,第一荧光体层位于红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二荧光体层位于蓝色放电单元内部,第三荧光体层位于绿色放电单元内部。此外,在将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与第二荧光体层混合并且将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与第一荧光体层混合的状态下,根据与第三荧光体层混合的绿色颜料的含量的变化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基板与后基板彼此接合的面板状态下来测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反射率和亮度。
第一荧光体材料是(Y,Gd)BO:Eu。红色颜料是Fe基材料,并且将αFe2O3状态的Fe基材料与第一荧光体材料混合。
第二荧光体材料是(Ba,Sr,Eu)MgAl10O17。蓝色颜料是Co基材料,并且将CoAl2O4状态的Co基材料与第二荧光体材料混合。
第三荧光体材料包含比值为5∶5的Zn2SiO4:Mn+2与BO3:Tb+3。绿色颜料是Zn基材料,并且将ZnCO2O4状态的Zn基材料与第三荧光体材料混合。
图15是示出了550nm波长处的反射率的表。
如图15所示,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0时,面板反射率为相对较高的28%的值。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重量上占0.01份时,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6.5%。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重量上占0.05份时,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6.2%。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重量上占0.1份时,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6%。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重量上占0.2份时,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5.9%。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显著增大到重量上占2.5份时,面板反射率下降到大约24.3%。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是重量上占3份时,面板反射率为大约24%。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分别是重量上占4份、5份和7份时,面板反射率分别为大约23.8%、23.5%和22.8%。
从图15可以看出,当绿色颜料的含量为重量上占大于等于4份时,面板反射率的减小幅度较小。
图16是示出了在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中的各种颜料的含量固定的状态下、同一图像的取决于包含在第三荧光体层中的绿色颜料的含量变化的亮度的图。
如图16所示,当第三荧光体层不包含绿色颜料时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75cd/m2
当绿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份时,该图像的亮度减小到大约174cd/m2。绿色颜料减小图像的亮度的原因在于,绿色颜料的颗粒覆盖了第三荧光体材料的颗粒表面的一部分,由此防止了由放电单元内部的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三荧光体材料的颗粒上。
当绿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5到2.5份时,该图像的亮度具有大约166cd/m2到172cd/m2的稳定值。
当绿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3份时,该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64cd/m2
当绿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大于等于4份时,该图像的亮度急剧减小到小于等于大约149cd/m2的值。换句话说,当混合了大量绿色颜料时,绿色颜料的颗粒覆盖了第三荧光体材料的颗粒表面的较大面积,从而亮度急剧减小。
考虑图15和图16,当绿色颜料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3份时,可以在减小面板反射率的同时,防止减小亮度。绿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可以占0.05到2.5份。
当绿色颜料的含量增大时的面板反射率的减小幅度比当混合了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时的面板反射率的减小幅度小。因此,绿色颜料的含量可以小于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中的各种颜料的含量。此外,可以不混合绿色颜料。
图17例示了放电单元的宽度。
如图17所示,设置了第二荧光体层114B的第二放电单元510的宽度W3比设置了第一荧光体层114R的第一放电单元500的宽度W1大。设置了第三荧光体层114G的第三放电单元520的宽度W2可以比第一放电单元500的宽度W1大。
在与扫描电极102或维持电极103平行的方向上,来测量宽度W1、W2和W3。
当第二放电单元510的宽度W3大于第一放电单元500的宽度W1时,从第二放电单元510发射的蓝光的量增大。因此,能够改善所显示图像的色温。
在相等的电压下,从第三荧光体层114G发射的光量大于从第一荧光体层114R和第二荧光体层114B发射的光量。因此,能够改善所显示图像的色温。当第三放电单元520的宽度W2大于第一放电单元500的宽度W1时,能够防止图像亮度的减小。
图18是示出了对分别具有不同放电单元宽度的A型面板和B型面板的色坐标进行测量的图。在A型面板中,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是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的1.15倍,并且第三放电单元的宽度是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的1.15倍。在B型面板中,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并且第一放电单元、第二放电单元和第三放电单元的宽度基本上彼此相等。
如图18所示,在B型面板中,绿色坐标点P1在X轴坐标约为0.276、在Y轴坐标约为0.653;红色坐标点P2在X轴坐标约为0.640、在Y轴坐标约为0.365;蓝色坐标点P3在X轴坐标约为0.157、在Y轴坐标约为0.100。
在A型面板中,绿色坐标点P10在X轴坐标约为0.279、在Y轴坐标约为0.652;红色坐标点P20在X轴坐标约为0.635、在Y轴坐标约为0.335;蓝色坐标点P30在X轴坐标约为0.138、在Y轴坐标约为0.050。
从图18可以看出,与连接B型面板的坐标点P1、P2和P3的三角形相比,连接A型面板的坐标点P10、P20和P30的三角形向蓝色方向倾斜。这意味着A型面板的色温高于B型面板的色温。因此,观察者会认为,A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比B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更清楚。
图19和图20例示了取决于第一放电单元及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的色温和色彩表现力。
图19是示出了当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与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之比W3/W1从0.9改变到1.5时所显示的图像的色温的图。在图19中,在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固定为大约290μm的状态下,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变化。
如图19所示,当比值W3/W1为从0.9到1.0时,图像的色温为相对较小的大约6720K到6800K的值。
当比值W3/W1为1.01时,色温增大到大约7080K。
当比值W3/W1为1.05时,色温为大约7160K。
当比值W3/W1为从1.06到1.25时,色温为相对较高的大约7310K到7690K的值。
当比值W3/W1为1.4时,色温为大约7790K。当比值W3/W1为1.5时,色温为大约7800K。
随着比值W3/W1增大,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的蓝光的量也增大。因此,色温增大。另一方面,当比值W3/W1为大于等于1.5时,色温的增大幅度较小。
图20是示出了当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与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之比W3/W1从1.0改变到1.5时的色彩表现力的表。在图20中,在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固定为大约310μm的状态下,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变化。
色彩表现力为色彩可表现范围。按照连接图18所示的绿色坐标点、红色坐标点和蓝色坐标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测量色彩表现力。
在图20中,◎表示色彩表现力极好,○表示色彩表现力较好,而×表示色彩表现力较差。
如图20所示,当比值W3/W1为从1.0到1.25时,色彩表现力极好。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比值W3/W1的值合适,所以能够足够清楚地表现红色和蓝色。
当比值W3/W1为从1.25到1.40时,色彩表现力较好。
当比值W3/W1为1.50时,因为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远小于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所以红色彩表现力下降。因此,该面板的色彩表现力较差。
考虑图19和图20,在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W3可以为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W1的1.01到1.40倍。宽度W3可以为宽度W1的1.06到1.25倍。
图21例示了荧光体层的厚度。
如图21所示,(c)中设置在第二放电单元内部的第二荧光体层114B的厚度t2大于(a)中设置在第一放电单元内部的第一荧光体层114R的厚度t1。(b)中设置在第三放电单元内部的第三荧光体层114G的厚度t3可以与第一荧光体层114R的厚度t1相等或者不等。
当第一放电单元在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表示为T时,第一荧光体层114R的厚度t1为在T/2处测量的厚度。
当第二放电单元在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表示为T′时,第二荧光体层114B的厚度t2为在T′/2处测量的厚度。
第二荧光体层114B的厚度t2大于第一荧光体层114R的厚度t1的事实意味着,第二放电单元内部涂敷的第二荧光体材料的量大于第一放电单元内部涂敷的第一荧光体材料的量。因此,因为从第二放电单元发射的蓝光的量增大,所以能够改善所显示图像的色温。
图22是示出了对分别具有不同荧光体层厚度的A型面板和B型面板的色坐标进行测量的图。在A型面板中,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是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的1.2倍,第三荧光体层的厚度与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基本上相等。
在B型面板中,第一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红色颜料,第二荧光体层包含重量上占1.0份的蓝色颜料,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的厚度基本上彼此相等。
如图22所示,在B型面板中,绿色坐标点P1在X轴坐标约为0.276、在Y轴坐标约为0.653;红色坐标点P2在X轴坐标约为0.640、在Y轴坐标约为0.365;蓝色坐标点P3在X轴坐标约为0.157、在Y轴坐标约为0.100。
在A型面板中,绿色坐标点P10在X轴坐标约为0.278、在Y轴坐标约为0.654;红色坐标点P20在X轴坐标约为0.636、在Y轴坐标约为0.340;蓝色坐标点P30在X轴坐标约为0.140、在Y轴坐标约为0.060。
从图22可以看出,与连接B型面板的坐标点P1、P2和P3的三角形相比,连接A型面板的坐标点P10、P20和P30的三角形向蓝色方向倾斜。这意味着A型面板的色温高于B型面板的色温。因此,观察者会认为,A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比B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更清楚。
图23和图24例示了取决于第一荧光体层及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的色温和色彩表现力。
图23是示出了当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t2与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t1之比t2/t1从0.95改变到1.4时所显示的图像的色温的图。在图19中,在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t1固定为大约13μm的状态下,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t2变化。
如图23所示,当比值t2/t1为从0.95到1.0时,图像的色温为相对较小的大约6770K到6800K的值。
当比值t2/t1为1.01时,色温增大到大约6860K。
当比值t2/t1为1.05时,色温为大约7250K。
当比值t2/t1为从1.1到1.26时,色温为相对较高的大约7320K到7520K的值。
当比值t2/t1为大于等于1.3时,色温为大于等于大约7550K。
随着比值t2/t1增大,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的蓝光的量也增大。因此,色温增大。另一方面,当比值t2/t1为大于等于1.35时,色温的增大幅度较小。
图24是示出了当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t2与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t1之比t2/t1从0.95改变到1.4时的色彩表现力的表。
在图24中,◎表示色彩表现力极好,○表示色彩表现力较好,而×表示色彩表现力较差。
如图24所示,当比值t2/t1为0.95时,色彩表现力较好。当比值t2/t1为从1.30到1.32时,色彩表现力较好。
当比值t2/t1为从1.0到1.26时,色彩表现力极好。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比值t2/t1的值合适,所以能够足够清楚地表现红色和蓝色。
当比值t2/t1为大于等于1.4时,因为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t1远小于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t2,所以红色彩表现力下降。
因此,该面板的色彩表现力较差。
考虑图23和图24,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t2可以为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t1的1.01到1.32倍。厚度t2可以为厚度t1的1.06到1.25倍。
图25到图27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结构。
如图25所示,与间隔壁112交叠的黑底(black matrix)1000位于前基板101上。黑底1000吸收入射光,从而抑制了由间隔壁112造成的光的反射。因此,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并且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在图25中,黑底1000位于前基板101上。然而,黑底1000可以位于上介电层(未示出)上。
黑色层120和130位于透明电极102a和103a与总线电极102b和103b之间。黑色层120和130防止了总线电极102b和103b引起的光的反射,由此减小了面板反射率。
如图26所示,与两个维持电极103接触的公共黑底1010位于两个维持电极103之间。公共黑底1010可以由与黑色层120和130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当制造黑色层120和130时可以制造公共黑底1010,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工艺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27所示,顶黑底1020直接形成于间隔壁112上。因为顶黑底1020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因此黑底可以不形成在前基板101上。
如上所述,当颜料与荧光体层混合时,可以进一步减小面板反射率。例如,第一荧光体层和第二荧光体层可以分别包含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
可以从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省略黑色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因为混合有荧光体层的颜料能够充分减小面板反射率,因此虽然省略了黑色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也仍然能够防止面板反射率的急剧增大。
省略黑色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能够使面板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减小制造成本。
前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对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各种替代例、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
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以及
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和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
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并且
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
其中,在移除了所述前基板、将所述第一荧光体层设置在全部放电单元上、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5份的情况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测量到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红色颜料包括铁(Fe)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二荧光体材料和蓝色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蓝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并且
其中,在移除了所述前基板、将所述第二荧光体层设置在全部放电单元上、并且所述蓝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1.0份的情况下,在510nm到650nm的波长处测量到的反射率为至少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蓝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5到4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蓝色颜料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钴(Co)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铬(Cr)基材料或镍(Ni)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三荧光体材料和绿色颜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绿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3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绿色颜料包含锌(Zn)基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颜色。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为红基色,所述第二荧光体层为蓝基色,所述第三荧光体层为白基色。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其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该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单元、第二放电单元和第三放电单元;以及
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位于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
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
其中,在移除了所述前基板、将所述第一荧光体层设置在全部放电单元上、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5份的情况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测量到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50%,
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并且
在与所述扫描电极或所述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为红基色,所述第二荧光体层为蓝基色,所述第三荧光体层为白基色。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与所述扫描电极或所述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的1.01到1.40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与所述扫描电极或所述维持电极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宽度的1.06到1.25倍。
1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
后基板,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基板相对;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该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放电单元、第二放电单元和第三放电单元;以及
荧光体层,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内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红光的第一荧光体层、位于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蓝光的第二荧光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放电单元内部的发射绿光的第三荧光体层,
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基色的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红色颜料,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1到5份,
其中,在移除了所述前基板、将所述第一荧光体层设置在全部放电单元上、并且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5份的情况下,在400nm到550nm的波长处测量到的反射率为小于等于50%,
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第二荧光体层和第三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并且
所述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体层为红基色,所述第二荧光体层为蓝基色,所述第三荧光体层为白基色。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的1.01到1.32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的1.05到1.26倍。
CN2007800536375A 2007-07-03 2007-12-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66537 2007-07-03
KR10-2007-0066537 2007-07-03
KR1020070066537A KR20090003678A (ko) 2007-07-03 2007-07-03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CT/KR2007/007046 WO2009005192A1 (en) 2007-07-03 2007-12-31 Plasma display pa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9458A CN101689458A (zh) 2010-03-31
CN101689458B true CN101689458B (zh) 2012-03-28

Family

ID=4022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363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458B (zh) 2007-07-03 2007-12-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09080A1 (zh)
EP (1) EP2174332A4 (zh)
KR (1) KR20090003678A (zh)
CN (1) CN101689458B (zh)
WO (1) WO20090051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83463A1 (en) 2019-06-14 2020-12-14 Hutchinson Aeronautique & Industrie Ltee Composite panel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electrical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2465A (zh) * 2002-12-26 2005-11-02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4030A (en) * 1955-09-06 1960-05-04 Sam H Kaplan Improvements in electron discharge devices used for picture reproduction in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uch devices
US3812394A (en) * 1971-10-06 1974-05-21 Zenith Radio Corp Image screen with single,optically continuous filter
JPS58172686A (ja) * 1982-04-02 1983-10-1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けい」光表示装置
US4435828A (en) * 1982-04-14 1984-03-06 Battell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luorescence laser EXAFS
JPS6117999A (ja) * 1984-07-04 1986-01-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像変換パネル
JP3276105B2 (ja) * 1996-10-08 2002-04-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受像管
US6197218B1 (en) * 1997-02-24 2001-03-06 Superior Micropowders Llc Photoluminescent phosphor powders, methods for making phosphor powders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EP0872870A3 (en) * 1997-04-14 1999-05-06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luorescent patter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organic alkali developing solution for forming the same, emulsion developing solution for forming the same and back plate for plasma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0563419B1 (ko) * 1998-02-24 2006-03-22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흡수성 반사방지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H11297212A (ja) * 1998-04-15 1999-10-29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KR100540543B1 (ko) * 2001-03-15 2006-01-10 미쯔이카가쿠 가부시기가이샤 적층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US6838020B2 (en) * 2001-11-16 2005-01-04 Isonics Corporation Isotopically enriched 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KR100447124B1 (ko) * 2002-03-07 2004-09-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형광체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088403A (ko) * 2005-02-01 200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69426B1 (ko) * 2005-02-04 2007-0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70312B1 (ko) * 2005-03-15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97016B1 (ko) * 2005-03-16 2007-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4908787B2 (ja) * 2005-06-29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2465A (zh) * 2002-12-26 2005-11-02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4332A4 (en) 2013-04-03
WO2009005192A1 (en) 2009-01-08
EP2174332A1 (en) 2010-04-14
KR20090003678A (ko) 2009-01-12
US20090009080A1 (en) 2009-01-08
CN101689458A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9459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0530499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689458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689460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US7906909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01689461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266906B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12715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689457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EP2012340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01281847A (zh) 等离子显示板
JP4747603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KR20090050332A (ko) 형광체 조성물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4602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069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0661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335170A (zh) 荧光体合成物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2009001068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2900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필터
JP201117120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9001357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