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9457B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9457B
CN101689457B CN2007800536163A CN200780053616A CN101689457B CN 101689457 B CN101689457 B CN 101689457B CN 2007800536163 A CN2007800536163 A CN 2007800536163A CN 200780053616 A CN200780053616 A CN 200780053616A CN 101689457 B CN101689457 B CN 101689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dielectric layer
electrode
upper dielectric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36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9457A (zh
Inventor
金昌贤
赵允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94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50Filling, e.g. selection of gas mix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彼此平行地定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的上介电层;与所述前基板相对设置的后基板;以及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钴(Co)基材料。所述间隔壁包含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Pb)。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位于由间隔壁分隔开的放电单元内部的荧光体层和多个电极。
向该电极提供驱动信号,由此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放电。当该驱动信号使得放电单元内部产生放电时,放电单元内部填充的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由此使得该放电单元内部形成荧光体从而发光,从而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屏幕上显示图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钴(Co)基材料;后基板,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交叉的地址电极位于该后基板上;以及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所述间隔壁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每百万中的份额)的铅(Pb),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所述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镍(Ni)基材料、铬(Cr)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铈(Ce)基材料和锰(Mn)基材料,并且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钴(Co)基材料;与所述前基板相对设置的后基板;以及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其中,所述上介电层的厚度与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的比率为40到420,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所述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镍(Ni)基材料、铬(Cr)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铈(Ce)基材料和锰(Mn)基材料,并且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钴(Co)基材料;与所述前基板相对设置的后基板;以及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其中,所述放电单元填充有放电气体,并且所述放电气体包括基于所述放电气体的总重量的10%到30%的氙气(Xe),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所述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镍(Ni)基材料、铬(Cr)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铈(Ce)基材料和锰(Mn)基材料,并且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附图说明
图1到图3例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图4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
图5例示了上介电层的成分;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色坐标的图;
图7是示出了钴(Co)含量与上介电层的厚度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8和图9是示出了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依赖于颜料含量的特性的表和图;
图10和图11是示出了依赖于上介电层的厚度的反射率和亮度的表和图;
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依赖于Pb含量的亮度和效率的表;
图14和15是示出了依赖于氙气(Xe)含量的亮度和点火电压(firingvoltage)的图;
图16和17例示了各自具有单层结构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图18例示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结构;
图19和20例示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构造;
图21例示了上介电层包括单层结构的颜料的原因;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色坐标的图;
图23例示了上介电层的另一结构;
图24是解释上介电层的凸部和凹部各自的厚度的表;
图25例示了上介电层的另一结构;以及
图26到图28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3例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包括利用密封层(未示出)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彼此接合的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在前基板101上,使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彼此平行定位。在后基板111上,对地址电极113进行定位以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交叉。
用于覆盖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上介电层104被定位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所在的前基板101上。
上介电层104限制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放电电流并提供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电绝缘。
保护层105位于上介电层104上,以便形成放电条件。保护层105可以包括具有高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例如,氧化镁(MgO))。
用于覆盖地址电极113的下介电层115被定位于地址电极113所在的后基板111上。下介电层115提供地址电极113的电绝缘。
带型、阱(well)型、三角(delta)型、蜂窝型等的间隔壁112被定位于下介电层115上以对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进行分隔。可以将红色(R)放电单元、绿色(G)放电单元、蓝色(B)放电单元等定位于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之间。除红色(R)放电单元、绿色(G)放电单元、蓝色(B)放电单元之外,还可以设置白色(W)放电单元或黄色(Y)放电单元。
由间隔壁112划分的各放电单元填充有包括氙气(Xe)、氖气(Ne)等放电气体。
荧光体层114位于放电单元内部以在产生地址放电期间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例如,可以将分别发射红色(R)、蓝色(B)和绿色(G)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荧光体层定位于放电单元内部。除红色(R)、绿色(G)、蓝色(B)光之外,还可以设置发射白光或黄光的荧光体层。
在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单元内部形成的荧光体层114中的至少一个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与其他荧光体层的厚度不同。例如,蓝色(B)和绿色(G)放电单元内部的第二和第三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大于红色(R)放电单元内部的第一荧光体层的厚度。第二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与第三荧光体层的厚度基本相等或者不等。
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基本彼此相等。另外,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中至少一个的宽度可以与其他放电单元的宽度不同。例如,红色(R)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是最小的,而绿色(G)、蓝色(B)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比红色(R)放电单元的宽度大。绿色(G)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与蓝色(B)放电单元的宽度基本相等或者不等。
位于放电单元内部的荧光体层114的宽度根据放电单元的宽度变化。例如,第二荧光体层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荧光体层的宽度,并且第三荧光体层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第一荧光体层的宽度。因此,可以改善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的图像的色温。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可以具有图1所示的间隔壁112结构以及各种形式的间隔壁结构。例如,间隔壁112包括第一间隔壁112b和第二间隔壁112a。间隔壁112可以具有不同类型的间隔壁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间隔112b和第二间隔壁112a的高度彼此不同。
在该差异型间隔壁结构中,第一间隔112b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间隔壁112a的高度。
尽管图1已经例示并描述了将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排列在同一条线上的情况,但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也可以以不同图案排列。例如,可以应用以三角形排列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的三角型排列。此外,放电单元可以具有各种多边形,例如,五边形和六边形以及矩形。
尽管图1已经例示并描述了在后基板111上形成间隔壁112的情况,也可以在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中至少一个基板上形成间隔壁112。
应该注意的是,上面仅例示并描述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个示例,并且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例如,尽管以上描述例示了上介电层104和下介电层115各具有单层结构的情况,但上介电层104和下介电层115中的至少一个介电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
尽管定位于后基板111上的地址电极113可以具有大体恒定的宽度或厚度,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宽度或厚度也可以与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
例如,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宽度或厚度可以大于地址电极113在放电单元外部的宽度或厚度。
参照图2,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可以划分成第一区域140和第二区域150。
在第一区域140中,彼此平行定位了多个第一地址电极Xal、Xal、...、Xam。在第二区域150中,以与所述多个第一地址电极Xal、Xal、...、Xam相对的方式彼此平行定位了多个第二地址电极Xbl、Xbl、...、Xbm。
图3详细例示了第一地址电极和第二地址电极彼此相对的区域A。
如图3所示,第一地址电极Xa(m-2)、Xa(m-1)和Xam分别以距离d与第二地址电极Xb(m-2)、Xb(m-1)和Xbm相对。
当第一地址电极和第二地址电极之间的距离d极小时,可能由于第一地址电极和第二地址电极之间的耦合效应会存在电流。另一方面,当距离d极大时,用户可能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的图像中看到条纹噪声。
鉴于此,该距离d可以为大约50μm到300μm。此外,该距离d可以为大约70μm到220μm。
图4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图4,并且可以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各种改变。
如图4所示,在对壁电荷进行初始化的复位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复位信号。该复位信号包括上升信号和下降信号。复位时段还被分成上升(setup)时段和下降(set-down)时段。
在上升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上升信号。上升信号从第一电压V1急剧上升到第二电压V2,然后逐渐从第二电压V2上升到第三电压V3。第一电压V1可以是地电平电压GND。
上升信号在上升时段期间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弱暗放电(即,上升放电),由此在放电单元内部累积适量壁电荷。
在下降时段,向扫描电极提供极性方向与上升信号的极性方向相反的下降信号。下降信号从比上升信号的峰值电压(即,第三电压V3)小的第四电压V4逐渐下降到第五电压V5。
下降信号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弱擦除放电(即,下降放电)。此外,剩余的壁电荷在放电单元内部均匀到能够稳定地执行地址放电的程度。
在复位时段之后的地址时段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保持在比下降信号的最低电压(即,第五电压V5)高的第六电压V6处的扫描偏置信号。向扫描电极提供从该扫描偏置信号下降到扫描电压幅度Vy的扫描信号。
在至少一个子场(subfield)的地址时段期间提供的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与其他子场的地址时段期间提供扫描信号的宽度不同。例如,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大于时序上的下一个子场中的扫描信号的宽度。此外,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按照2.6μs,2.3μs,2.1μs,1.9μs等的顺序或者按照2.6μs,2.3μs,2.3μs,2.1μs,...,1.9μs,1.9μs等的顺序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当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向地址电极提供与扫描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从地电平电压GNV上升数据电压幅度ΔVd。
由于将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添加到复位时段期间产生的壁电压上,因此在被提供有数据信号的放电单元内发生地址放电。
在地址时段期间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偏置信号以防止由维持电极的干扰而产生不稳定的地址放电。
维持偏置信号基本保持于维持偏置电压Vz。维持偏置电压Vz低于维持信号的电压Vs而高于地电平电压GND。
在地址时段之后的维持时段,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替提供维持信号。维持信号具有对应于维持电压Vs的电压幅度。
由于将通过执行地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压加到了维持信号的维持电压Vs上,因此每次提供维持信号时,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都会发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
在至少一个子场的维持时段期间提供多个维持信号,并且该多个维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可以与其他维持信号的宽度不同。例如,该多个维持信号中的第一个提供维持信号的宽度可以大于其他维持信号的宽度。因此,维持放电可以更加稳定。
图5例示了上介电层的组成。
如图5所示,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glass-based)材料和颜料,并且由于该颜料而具有蓝基色(blue-based color)。
本发明不具体限于玻璃基材料。玻璃基材料可以是P2O6-B2O3-ZnO基玻璃材料、ZnO-B2O3-RO基玻璃材料(其中RO是BaO、SrO、La2O3、Bi2O3、P2O3和SnO中的任何一种)、ZnO-BaO-RO基玻璃材料(其中RO是SrO、La2O3、Bi2O3、P2O3和SnO中的任何一种)以及ZnO-Bi2O3-RO基玻璃材料(其中RO是SrO、La2O3、P2O3和SnO中的任何一种)中的任何一种或者是上述玻璃基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除上介电层具有蓝基色外,不具体限制上介电层中包含的颜料。考虑到便于粉末制造、颜色和制造成本,该颜料可以包含钴(Co)基材料。
下面是制造上介电层的方法的一个示例。
首先,对玻璃基材料和颜料进行混合。例如,对P2O6-B2O3-ZnO基玻璃材料和Co基材料进行混合。
利用与颜料混合的玻璃基材料制造玻璃。在这种情况下,制造由于钴而具有蓝基色的蓝色玻璃。
对所制造的蓝色玻璃进行研磨以制造蓝色玻璃粉末。蓝色玻璃粉末的粒子尺寸为0.1μm到10μm。
将蓝色玻璃粉末与粘合剂和溶剂等混合以制造介电浆料。可以将诸如分散稳定剂的添加剂添加到介电浆料中。
将介电浆料涂敷在形成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前基板上。然后,对涂敷的介电浆料进行干燥和烘烤以形成上介电层。
相应地,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上介电层能够具有蓝基色。
由于以上描述仅仅是上介电层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层压法来制造上介电层。
图6是示出了1型面板和2型面板的色坐标的图。
制造上介电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Co基材料作为颜料的1型面板和上介电层不包含颜料的2型面板。然后,在向1型和2型面板提供相同驱动信号的状态下利用光电检测器(MCPD-1000)测量色坐标。
如图6所示,在2型面板中,绿色坐标P1在X轴坐标上约为0.272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672;红色坐标P2在X轴坐标上约为0.63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357;而蓝色坐标P3在X轴坐标上约为0.19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115。
在1型面板中,绿色坐标P10在X轴坐标上约为0.27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670;红色坐标P20在X轴坐标上约为0.60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340;而蓝色坐标P30在X轴坐标上约为0.155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060。
从图6可以看出,与连接2型面板的坐标P1、P2和P3所形成的三角形相比,连接1型面板的坐标P10、P20和P30所形成的三角形向蓝色方向倾斜。这意味着1型面板的色温高于2型面板的色温。因此,观察者可以想到,1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比2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更清晰。
当添加过于大量的颜料时,减小了上介电层的透射率。因此,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能会过分减小。相反,当添加过于少量的颜料时,色温的改善效果可能较小。
可以考虑到上介电层的透射率和色坐标的特性对颜料的含量进行调节。
当上介电层由于钴而具有蓝基色时,上介电层能够吸收来自面板外部的光。因此,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当在Co基材料含量恒定的状态下增加上介电层的厚度时,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并且改善了对比度特性。然而,因为减小了面板的透射率,因此也减小了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当在上介电层的厚度恒定的状态下增加Co基材料含量时,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并且改善了对比度特性。然而,因为减小了面板的透射率,因此也减小了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
相应地,可以根据用作颜料的Co基材料的含量来确定上介电层的厚度,以在低面板反射率下提高面板透射率。
图7是示出所显示的图像的依赖于上介电层的厚度与Co基材料的含量的比率的变化的对比度特性和亮度。
在图7中,T表示上介电层的厚度(单位:μm),而C表示Co基材料含量在重量上占的份额。
在A型面板中,当在上介电层的厚度T为从33μm到39μm的状态下通过改变Co基材料的含量而使比率T/C具有10到500的值时,测量了所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特性和亮度。
在B型面板中,当在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6份的状态下通过改变上介电层的厚度T从而使比率T/C具有10到500的值时,测量了所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特性和亮度。
在图7中◎表示对比度特性和亮度极好,○表示对比度特性和亮度较好,而×表示对比度特性和亮度较差。
在A型面板中,当比率T/C为10到330时,对比度特性极好(◎),因为上介电层的反射率由于相对于上介电层的厚度T添加了足够多的Co基材料而足够高。
当上介电层的厚度T为33μm而Co基材料的含量(C)在重量上足量占有0.1到3.3份时,比率T/C具有10到33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介电层的足够高的反射率而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当比率T/C为390到480时,对比度特性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低反射率而稍微减小了对比度特性。
当比率大于或等于T/C为500时,对比度特性较差,因为相对于上介电层的厚度T添加了不足量的Co基材料而使得反射率过低。
当上介电层的厚度T为39μm而Co基材料的含量(C)在重量上不足量地占有0.078份时,比率T/C具有大于或等于50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上介电层的过低的反射率而使得对比度特性变得非常差。
在A型面板中,当比率T/C为10到30时,因为相对于上介电层的厚度T添加了过多的Co基材料而使得透射率过低,因此亮度较差(×)。
当比率T/C为40到80时,亮度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低透射率而稍微减小了亮度。
当比率大于或等于T/C为110时,因为相对于上介电层的厚度T添加了足够少量的Co基材料而使得透射率足够高,因此亮度极好。
在B型面板中,当比率T/C为10时,因为上介电层相对于Co基材料含量过薄使得上介电层的反射率过低,因此对比度特性较差(×)。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1份并且上介电层的厚度T为大约1μm时,比率T/C具有值10。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上介电层的过低的反射率而使得比度特性劣很差。
当比率T/C为30到60时,对比度特性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低反射率而稍微减小了对比度特性。
当比率大于或等于T/C为80时,因为上介电层相对于Co基材料含量具有足够厚的厚度T使得上介电层的反射率足够高,因此对比度特性极好。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6份并且上介电层的厚度T为从48μm到300μm时,比率T/C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介电层的足够高的反射率而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在B型面板中,当比率T/C为10到260时,因为上介电层相对于Co基材料含量具有足够薄的厚度T使得上介电层的透射率足够高,因此亮度极好。
当比率T/C为290到420时,亮度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低透射率而稍微减小了亮度。
当比率T/C大于或等于480时,因为上介电层相对于Co基材料含量过厚使得透射率过低,因此亮度较差(×)。
考虑图7的描述,上介电层的厚度T与Co基材料的含量(C)的比率T/C可以是40到420。此外,比率T/C可以是110到260。
图8是在Co基材料含量分别为在重量上占0,0.05,0.1,0.15,0.2,0.3,0.5,0.6,0.7和1.0份时测量了面板的暗室对比度、亮室对比度、反射率和色温的表。图9是示出了在与图8相同的条件下面板的亮度的图。上介电层的厚度固定为38μm。
暗室对比度测量了在暗室里显示具有与屏幕大小1%相对应的窗口图案(window pattern)的图像的状态下的对比度。
亮室对比度测量了在亮室里显示具有与屏幕大小25%相对应的窗口图案的图像的状态下的对比度。
如图8所示,当上介电层不包含Co基材料时,暗室对比度为9870∶1,亮室对比度为48∶1,反射率为35%,而色温为7100K。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05份时,暗室对比度为9900∶1,亮室对比度为49∶1,反射率为34%,而色温为7200K。
如上所述,当上介电层包含在重量上占小于或等于0.05份的少量Co基材料时,对比度减小,反射率较高,而色温较低。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1份时,暗室对比度为10400∶1,亮室对比度为52∶1,反射率为31%,而色温为7500K。换句话说,随着Co基材料含量增加,对比度也增加,反射率减小,而色温增加。
上介电层由于Co基材料的属性而具有蓝基色,从而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光。因此,改善了对比度特性并减小了反射率。
此外,当透过具有蓝基色的上介电层向面板外部发射来自面板内部的可见光时,由于上介电层而能够更清晰地发射蓝色可见光。因此,能够改善色温。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时,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换句话说,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时,能够改善对比度、反射率和色温。
当Co基材料的含量为在重量上占大于或等于0.5份时,暗室对比度为大于或等于12010∶1,亮室对比度为大于或等于58∶1,反射率小于或等于24%,而色温大于或等于8500K。
如图9所示,当上介电层不包含Co基材料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83cd/m2
当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5份时,亮度减小到大约182cd/m2。因为上介电层由于Co基材料而具有蓝基色,减小了上介电层的透射率,从而减小了亮度。
当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份时,亮度为大约180cd/m2。当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时,亮度为从大约177到179cd/m2
当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4到0.6份时,亮度为从大约168到173cd/m2
当上介电层包含在重量上占大于或等于0.7份的大量Co基材料时,上介电层的透射率过度减小。因此,亮度急剧减小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54cd/m2的值。
考虑图8和9,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01到0.6份,以防止在反射率减小而对比度和色温增大的同时由于上介电层的透射率过度减小而造成的亮度减小。此外,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
图10和11是示出了在上介电层的厚度分别为25μm、28μm、30μm、33μm、35μm、36μm、38μm、39μm、43μm和45μm时测量的反射率表和亮度图。在图10和11中,上介电层包含在重量上占0.2份的Co基材料。
如图10所示,当上介电层厚度为25μm时,上介电层由于过薄的上介电层而难以足够地吸收来自外部的光。因此,面板反射率具有相对高的值30.4%。
当上介电层厚度为28μm到30μm时,面板反射率具有28.2%到29.1%的相对高的值。
当上介电层厚度为33μm时,面板反射率减小到27.4%。
当上介电层厚度大于或等于35μm时,面板反射率因为较厚的上介电层而小于或等于26.9%。
如图10所示,当上介电层的厚度为25μm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大约184cd/m2
当上介电层厚度为28μm到30μm时,亮度为大约179cd/m2到181cd/m2
当上介电层厚度为33μm时,亮度为大约178cd/m2
当上介电层厚度为35μm到39μm时,亮度为大约172cd/m2到176cd/m2
当上介电层厚度大于或等于43μm时,亮度急剧减小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56cd/m2的值。
考虑图10和11,上介电层的厚度可以为33μm到39μm,以防止在反射率减小的同时由于上介电层的透射率的过于减小而造成的亮度减小。此外,上介电层的厚度可以为35μm到38μm。
除钴(Co)基材料外,颜料可以包含镍(Ni)基材料、铬(Cr)基材料、铜(Cu)基材料、铈(Ce)基材料和锰(Mn)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添加Ni基材料的情况下,上介电层可能是蓝黑色的。因此,能够在屏幕上更清晰地显示蓝黑色的图像。当添加过量的Ni基材料时,会过于减小上介电层的透射率。因此,Ni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
在添加Cr基材料的情况下,上介电层可能具有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因此,能够在屏幕上更清晰地显示具有该混合色的图像。换句话说,能够增加图像的色彩表现范围。Cr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
在添加Cu基材料的情况下,上介电层可能具有绿色和蓝色的混合色。因此,能够在屏幕上更清晰地显示具有该混合色的图像。换句话说,能够增加图像的色彩表现范围。Cu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
在添加Ce基材料的情况下,上介电层可能具有黄色和蓝色的混合色。因此,能够在屏幕上更清晰地显示具有该混合色的图像。换句话说,能够增加图像的色彩表现范围。Ce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
在添加Mn基材料的情况下,上介电层的蓝色可能会变深。因此,能够增加所显示图像的色温。Mn基材料的含量可以为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图12是示出了各个A型间隔壁和B型间隔壁的亮度和效率的表。在图12中,上介电层是包含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的复合基(complex-based)的介电层。
在打开了全部放电单元的全白(full-white)状态下,以及在显示了具有与屏幕大小的25%相对应的窗口图案的图像的状态下测量了各亮度和效率。
A型间隔壁由PbO-B2O3-SiO2玻璃形成,并且包含超过1,000ppm(parts per million(每百万中的份额))的铅(Pb)。B型间隔壁包含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Pb。
如图12所示,在A型间隔壁中,当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在全白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126cd/m2而效率为0.98lm/W,而在25%窗口图案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323cd/m2而效率为0.65lm/W。
在B型间隔壁中,当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在全白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141cd/m2而效率为1.02lm/W,而在25%窗口图案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364cd/m2而效率为0.72lm/W。
B型间隔壁的亮度和效率大于A型间隔壁的亮度和效率。原因在于包含了Pb含量比A型间隔壁的Pb含量小的B型间隔壁的电容小于A型间隔壁的电容,从而减小了放电电流。
如上所述,当上介电层的Pb含量小于或等于1,000ppm时,尽管上介电层包含Co基材料,也能够防止由上介电层的透射率的减小而引起的亮度的减小。
如果Pb累积在人体内部,Pb是能够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有毒物质。因此,当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间隔壁包含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Pb时,可以减小Pb对人体的影响。
图13是示出了各个A型上介电层和B型上介电层中的亮度和效率的表。在图13中,间隔壁包含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Pb。
A型上介电层由PbO-B2O3-SiO2玻璃形成,并且包含超过1,000ppm的铅(Pb)。B型上介电层包含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Pb。
如图13所示,在A型上介电层中,当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在全白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141cd/m2而效率为1.02lm/W,而在25%窗口图案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364cd/m2而效率为0.72lm/W。
在B型上介电层中,当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在全白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144cd/m2而效率为1.03lm/W,而在25%窗口图案状态下,光的亮度为大约370cd/m2而效率为0.74lm/W。
B型上介电层的亮度和效率大于A型上介电层的亮度和效率。原因在于包含了Pb含量比A型上介电层的Pb含量小的B型上介电层的电容小于A型上介电层的电容,从而减小了放电电流。
如上所述,当上介电层的Pb含量小于或等于1,000ppm时,尽管上介电层包含Co基材料,也能够防止由上介电层的透射率的减小引起的亮度的减小。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间隔壁或上介电层的Pb含量设定为小于或等于1,000ppm来防止由添加颜料引起的亮度的减小。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放电气体中包含的氙气(Xe)含量来防止由添加颜料引起的亮度的减小。
图14示出了当在屏幕上显示具有25%窗口图案的图像同时Xe含量基于放电气体的总重量从5%改变到35%时亮度与该放电气体中包含的Xe的含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5是示出了在与图14相同的条件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点火电压与Xe含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14所示,当Xe含量为大约5%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为338cd/m2。当Xe含量为大约9%时,亮度为356cd/m2,相对较低。
当Xe含量为大约10%时,亮度增加到364cd/m2。由于Xe增加了放电产生过程中真空紫外线的生成量,因此放电单元中产生的光量也随着X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亮度增加。
当Xe含量为大约11%时,亮度为大约370cd/m2。当Xe含量为12%到15%时,亮度具有384cd/m2到399cd/m2的较高值。
当Xe含量为16%到30%时,亮度为406cd/m2到423cd/m2。当Xe含量大于或等于35%时,亮度为大约425cd/m2
从图14可以看出,随着Xe含量增加,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也增加。另一方面,当Xe含量大于或等于35%时,亮度的增加幅度较小。
如图15所示,当Xe含量大约为5%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点火电压为大约134V。当Xe含量大约为9%时,点火电压为大约135V,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当Xe含量大约为10%时,点火电压增加到大约137V。
此外,当Xe含量大约为11%时,点火电压为大约139V。当Xe含量为12%到15%时,点火电压为大约141V到143V。
当Xe含量为16%到30%时,点火电压为大约144V到149V。当Xe含量大于或等于35%时,点火电压急剧增加到大于或等于大约153V的值。
从图15可以看出,随着Xe含量增加,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点火电压上升。
因此,放电气体包含10%到30%的Xe,以使亮度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并防止点火电压的过度上升。放电气体可以包含12%到15%的Xe。
图16和17例示了各自具有单层结构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如图16和17所示,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彼此平行定位并具有单层结构。
黑色层120和130定位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与前基板101之间。
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由具有极好的传导性并易于铸造的金属材料(例如,银(Ag)、金(Au)、铜(Cu)和铝(Al))形成。
具有单层结构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称为省略了透明电极的无ITO电极。
在图18中,(a)例示了分别具有多层结构的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b)例示了分别具有单层结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
在图18的(a)中,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各包括透明电极402a和403a以及总线电极402b和403b。
总线电极402b和403b可以包括基本不透明的材料,例如,Ag、Au、Cu或Al中的至少一种。透明电极402a和403a可以包括基本透明的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
在透明电极402a和403a和总线电极402b和403b之间形成黑色层420和430以防止由总线电极402b和403b引起的外部光的反射。
图18的(a)中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在前基板401上形成透明电极层。然后,对透明电极层进行构图以形成透明电极402a和403a。
在透明电极402a和403a上形成总线电极层。然后,对总线电极层进行构图以形成总线电极402b和403b。
另一方面,通过在前基板101上形成电极层并对该电极层进行构图来形成图18的(b)中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换句话说,由于图18的(b)中的制造方法比图18的(a)中的制造方法简单,因此图18的(b)中减少了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
在图18的(a)中,由于透明电极402a和403a由相对昂贵的ITO形成,所以透明电极402a和403a成了制造成本上升的一个原因。
在图18的(b)中,由于没有使用相对昂贵的ITO,所以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9和20例示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构造。
如图19所示,扫描电极102包括与地址电极113交叉的多个线条部521a和521b以及从线条部521a和521b中至少一个突出的突出部522a、522b和522c。维持电极103包括与地址电极113交叉的多个线条部531a和531b以及从线条部531a和531b处突出的突出部532a、532b和532c。
在图19中,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各包括三个突出部。然而,突出部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包括两个突出部。扫描电极102可以包括四个突出部,而维持电极103可以包括三个突出部。
此外,可以分别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删去突出部522c和532c。
线条部521a、521b、531a和531b分别具有预定宽度。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第一线条部521a和第二线条部521b分别具有宽度W1和W2。维持电极103的第一线条部531a和第二线条部531b分别具有宽度W3和W4。
宽度W1、W2、W3和W4可以具有基本相等的值。宽度W1、W2、W3和W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不同值。例如,宽度W1和W3可以是大约35μm,而宽度W2和W4可以是大于宽度W1和W3的大约45μm。
当扫描电极102的第一线条部521a和第二线条部521b之间的间距g3和维持电极103的第一线条部531a和第二线条部531b之间的间距g4过大时,难以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产生的放电扩散到扫描电极102的第二线条部521b和维持电极103的第二线条部531b中去。另一方面,间距g3和g4过小,难以将该放电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因此,间距g3和g4分别可以为从大约170μm到210μm。
为了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产生的放电充分地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扫描电极102的第二线条部521b与间隔壁112之间沿着与地址电极113平行的方向的最短间距g5以及维持电极103的第二线条部531b与间隔壁112之间沿着与地址电极113平行的方向的最短间距g6的可以分别为大约120μm到150μm。
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中的至少一个从线条部521a、521b、531a和531b向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
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突出部522a和522b以间距g1彼此隔开。维持电极103的突出部532a和532b以间距g2彼此间隔开。间距g1和g2可以分别为大约75μm到110μm,以确保放电效率。
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中的至少一个的长度可以与其他突出部的长度不同。各具有不同突出方向的突出部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突出部522a和522b的长度可以与突出部522c的长度不同,并且维持电极103的突出部532a和532b的长度可以与突出部532c的长度不同。
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各包括用于连接至少两个线条部的连接部。例如,扫描电极102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线条部521a和第二线条部521b的连接部523,而维持电极103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线条部531a和第二线条部531b的连接部533。
可以在从扫描电极102的第一线条部521a突出的突出部522a和522b和从维持电极103的第一线条部531a突出的突出部532a和532b之间开始发生放电。
将放电扩散到扫描电极102的第一线条部521a和维持电极103的第一线条部531a中,然后通过连接部523和533扩散到扫描电极102的第二线条部521b和维持电极103的第二线条部531b中。
将扩散到第二线条部521b和531b中的放电通过扫描电极102的突出部522c和维持电极103的突出部532c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
如图20所示,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带弧度的部分。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带弧度的端部。
此外,将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和532c连接到线条部521a、521b、531a和531b的部分可以具有弧度。
此外,将线条部521a、521b、531a和531b连接到连接部523和533的部分可以具有弧度。
如上所述,当扫描电极102和维持单极103各具有带弧度的部分时,可以更容易地制造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此外,在面板的驱动过程中可以防止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预定部分上的壁电荷的过度累积,从而能够稳定地驱动该面板。
在图21中,(a)例示了以与图18的(a)相同的方式各具有多层结构的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而(b)例示了各具有以与图18的(b)相同的方式各具有单层结构的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
在图21的(a)中,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各包括透明电极701a和702a以及总线电极701b和702b。
如上所述,在图21的(a)中,因为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都包括透明电极701a和702a,因此面板的整个面积增大也不要紧。另一方面,因为在图21的(b)中省略了透明电极,所述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的面积的过度增大会过度减小面板的孔径比,从而可能会过度地减小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
换句话说,在图21的(a)中,因为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都包括透明电极701a和702a,因此可以通过增加透明电极701a和702a的面积来增加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的面积。因此,减小了驱动电压,从而能够改善驱动效率。此外,没有减小面板的孔径比。另一方面,当图21的(b)中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的面积增加时,减小了驱动电压,但过度地减小了面板的孔径比。因此,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能会过度减小。
因此,由于具有单层结构的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的区域可以相对较小,因此图21的(b)中的放电的扩散水平可以小于图21的(a)中的放电的扩散水平。相应地,没有广泛地分布放电单元内部可见光的产生区域,并且可以将该产生区域集中在特定部分上。结果,减小了所显示图像的颜色敏感度和色温,并且图像质量劣化。
相反,如果图21的(b)中的上介电层包含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则上介电层具有蓝基色。
因此,当向面板外部发射放电单元内部产生的可见光时,通过透过具有蓝基色的上介电层,蓝色可见光可以更清晰。因此,能够增加所显示图像的颜色敏感度和色温。
图22是示出了1型面板和2型面板的色坐标的图。
制造了1型面板和2型面板。在1型面板中,上介电层包含重量上占0.2份的Co基材料作为颜料,并且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各具有单层结构。在2型面板中,上介电层不包含颜料,并且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各具有单层结构。然后,在向1型和2型面板提供相同驱动信号的状态下利用光电检测器(MCPD-1000)来测量色坐标。
如图22所示,在2型面板中,绿色坐标P1在X轴坐标上约为0.27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670;红色坐标P2在X轴坐标上约为0.628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352;而蓝色坐标P3在X轴坐标上约为0.195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120。
在1型面板中,绿色坐标P10在X轴坐标上约为0.268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673;红色坐标P20在X轴坐标上约为0.63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359;而蓝色坐标P30在X轴坐标上约为0.160而在Y轴坐标上约为0.070。
连接1型面板的坐标P10、P20和P30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大于连接2型面板的坐标P1、P2和P3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意味着包含颜料的1型面板的色彩表现范围比不包含颜料的2型面板的色彩表现范围宽。因此,1型面板的颜色敏感度比2型面板的颜色敏感度更加优良。
从图22可以看出,与连接2型面板的坐标P1、P2和P3的三角形相比,连接1型面板的坐标P10、P20和P30的三角形向蓝色方向倾斜。这意味着1型面板的色温高于2型面板的色温。因此,观察者可以想到,1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比2型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更清晰。
图23例示了上介电层的另一结构。
如图23所示,上介电层104包括凸部700和厚度小于凸部700的厚度的凹部710。
凹部710可以定位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
上介电层104的最大厚度(即,上介电层104的凸部700的厚度)是t2,而上介电层104的凹部710的厚度是t1。凹部710的深度是h,且凹部710的宽度是W。
当通过向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施加驱动信号发生放电时,可以使大多数壁电荷累积在凹部710上。因此,由于图23的上介电层的结构而能够缩短放电路径。结果,降低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点火电压,从而改善了驱动效率。
通过包含Co基材料而具有蓝基色的上介电层104的透射率小于不包含Co基材料的透明上介电层104的透射率。因此,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能会减小。
相反,如图23所示,当上介电层104包括凸部700和凹部710时,能够降低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点火电压,从而能够补偿由Co基材料造成的亮度上的减小。
图24是示出了当在将上介电层104在凸部700的厚度t2固定为38μm的状态下通过改变上介电层104在凹部710的厚度t1而使比率t1/t2从0.03改变到0.98时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点火电压以及上介电层104的处理困难程度和结构稳定性的图。
图24中,◎表示点火电压足够低,上介电层104易于制造,并且上介电层104的结构稳定性极好;○表示较好状态;而×表示较差状态。
如图24所示,当比率t1/t2为从0.03到0.7时,因为壁电荷充分累积在凹部710上,因此点火电压足够低。
当比率t2/t1为从0.85到0.9时,点火电压较低。
当比率t1/t2大于或等于0.98时,因为壁电荷不能充分累积在凹部710上,因此点火电压较高。
当比率t1/t2为0.03时,因为由于凹部710过薄而导致难以精确安置制造设备,因此前基板可能会暴露于上介电层的外部。此外,制造过薄的凹部710需要的制造时间可能增加。因此,处理困难程度较差。
当比率t1/t2为0.04到0.12时,因为凹部710的厚度t1适当,因此上介电层的处理困难程度较好。
当比率t1/t2大于或等于0.15时,可以减少制造凹部710需要的制造时间。此外,尽管制造设备不能精确安置,但也能够稳定地制造凹部710。因此,上介电层的处理困难程度极好。
当比率t1/t2为0.03时,凸部700的厚度t2与凹部710的厚度t1之间的差较大。因为可能会破坏凸部700,因此上介电层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当比率t1/t2为0.04到0.06时,因为凹部710的厚度t1适当,因此上介电层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当比率t1/t2大于或等于0.092时,因为凸部700的厚度t2与凹部710的厚度t1之间的差较小,上介电层的结构稳定性极好。
凸部700的厚度t2与凹部710的厚度t1的比率t1/t2可以为0.04到0.9,使得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点火电压减小,并减小上介电层的处理困难程度和提高上介电层的结构稳定性。比率t1/t2可以为0.15到0.7。
图25例示了上介电层的另一结构。
如图25所示,上介电层104具有双层结构。例如,上介电层104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上介电层900和第二上介电层910。
第一上介电层900和第二上介电层9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含颜料。
如果上介电层104包含金属颜料,则可能会减小上介电层104的介电常数。
因为第一上介电层900覆盖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并提供了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绝缘,因此第一上介电层900的介电常数可以相对较高。因此,第一上介电层900可以不包含颜料,而定位于第一上介电层900上面的第二介电层910可以包含颜料。
图26到28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结构。
如图26所示,与间隔壁112重叠的黑底(black matrix)1000定位于前基板101上。黑底1000吸收入射光,从而抑制了由间隔壁112造成的光的反射。因此,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并且能够改善对比度特性。
在图26中,黑底1000位于前基板101上。然而,黑底1000可以位于上介电层(未示出)上。
黑层120和130定位于透明电极102a和103a与总线电极102b和103b之间。黑层120和130防止了总线电极102b和103b引起的光的反射,由此减小了面板反射率。
如图27所示,与两个维持电极103接触的公共黑底1010定位于两个维持电极103之间。公共黑底1010可以由与黑层120和130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当制造黑层120和130时可以制造公共黑底1010,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工艺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28所示,顶黑底1020直接形成于间隔壁112上。因为顶黑底1020减小了面板反射率,因此黑底可以不形成在前基板101上。
如上所述,当上介电层包含颜料时,能够进一步减小面板反射率。
可以从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省略黑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因为与上介电层104混合的颜料能够足够地减小面板反射率,因此尽管省略了黑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也能够防止面板反射率的急剧增加。
移除黑层120和130、黑底1000、公共黑底1010和顶黑底1020能够使面板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并且减小制造成本。
前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对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目的是说明性的,而非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代例、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Claims (12)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
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
后基板,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交叉的地址电极位于该后基板上;以及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所述间隔壁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
所述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
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
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Ni基材料、Cr基材料、Cu基材料、Ce基材料和Mn基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上介电层的厚度为33μm到39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均具有单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均包括与所述地址电极交叉的多个线条部、连接所述多个线条部中的至少两个线条部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以及从所述多个线条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
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
与所述前基板相对设置的后基板;以及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的厚度与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的比率为40到420,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
该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
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
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Ni基材料、Cr基材料、Cu基材料、Ce基材料和Mn基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上介电层的厚度与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的比率为110到2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间隔壁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前基板;
彼此平行地位于所述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上介电层,其位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上,所述上介电层包括玻璃基材料和作为颜料的Co基材料;
与所述前基板相对设置的后基板;以及
间隔壁,其位于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并对放电单元进行分隔;
其中,所述放电单元填充有放电气体,并且所述放电气体包括基于所述放电气体的总重量的10%到30%的氙气,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包括凸部和厚度小于该凸部的厚度的凹部,
该凹部定位于所述扫描电极与所述维持电极之间,并且,
所述凹部的厚度与所述凸部的厚度的比率为0.15到0.7,
其中,所述Co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5到0.3份,暗室对比度为11000∶1到11670∶1,亮室对比度为54∶1到56∶1,反射率为25.2%到29%,而色温为8050K到8400K,
其中,所述上介电层还包括作为所述颜料的Ni基材料、Cr基材料、Cu基材料、Ce基材料和Mn基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Ni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2份,所述Cr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所述Cu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03到0.09份,所述Ce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1到0.3份,以及所述Mn基材料的含量在重量上占0.2到0.6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气体包括基于所述放电气体的总重量的12%到15%的氙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间隔壁包括小于或等于1,000ppm的铅。
CN2007800536163A 2007-07-03 2007-12-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66543 2007-07-03
KR1020070066543A KR100867580B1 (ko) 2007-07-03 2007-07-03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0070066543 2007-07-03
PCT/KR2007/007047 WO2009005193A1 (en) 2007-07-03 2007-12-31 Plasma display pa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9457A CN101689457A (zh) 2010-03-31
CN101689457B true CN101689457B (zh) 2012-04-04

Family

ID=4022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361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457B (zh) 2007-07-03 2007-12-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09432A1 (zh)
KR (1) KR100867580B1 (zh)
CN (1) CN101689457B (zh)
WO (1) WO2009005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6765B (zh) * 2011-05-18 2015-07-29 阿德旺国际公司 医疗显示器用抗菌外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3114A (en) * 1987-11-25 1990-10-16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Process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flat panel plasma displays
EP2043077A3 (en) * 1998-09-04 2009-06-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A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capable of displaying high-quality images with high luminous efficiency
KR20040068772A (ko) * 2003-01-27 2004-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유전체층과 그 제조방법
KR100560510B1 (ko) * 2003-06-10 2006-03-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65194B1 (ko) * 2003-08-04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유리 조성물 및 제조방법
KR100573130B1 (ko) * 2003-11-29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KR100578878B1 (ko) * 2004-04-29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60000515A (ko) * 2004-06-29 2006-01-06 대주전자재료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격벽용 무연 유리 조성물
KR100605757B1 (ko) * 2004-07-02 200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
KR100669805B1 (ko) * 2004-12-08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60082527A (ko) * 2005-01-12 2006-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형광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1878710A4 (en) * 2005-04-04 2011-01-19 Panasonic Corp GLASS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 COATINGS AND THESE GLASS PASTE CONTAINING
KR100787429B1 (ko) * 2005-04-22 2007-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전체층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060238124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Sung-Hune Yoo Dielectric layer, plasma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dielectric laye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electric layer
KR100726643B1 (ko) * 2005-07-01 200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208644A 1998.08.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05193A1 (en) 2009-01-08
KR100867580B1 (ko) 2008-11-10
CN101689457A (zh) 2010-03-31
US20090009432A1 (en) 200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9459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US20010054871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its substrate structure
US20050035713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4006672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70278954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689457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689460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JP200811775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1689461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EP1912243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0036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689458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10138407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080100216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200900069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4805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590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3020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0287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4602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276720A (zh) 等离子显示板
KR200900029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39215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10210662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281847A (zh) 等离子显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