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6720A - 等离子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6720A
CN101276720A CNA2008101005933A CN200810100593A CN101276720A CN 101276720 A CN101276720 A CN 101276720A CN A2008101005933 A CNA2008101005933 A CN A2008101005933A CN 200810100593 A CN200810100593 A CN 200810100593A CN 101276720 A CN101276720 A CN 101276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luminescent coating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5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基凡
李智勋
柳成男
梁钟文
郑明淳
具滋仁
咸正现
李铉宰
金轸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Nanjing Plasma Co Ltd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Nanjing Plas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Nanjing Plas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Nanjing Plas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6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2Fluor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和;与前面基板面对配置的后面基板和;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及形成在放电串的荧光体层;荧光体层包括散发红色(Red)光的第1荧光体层,散发蓝色(Blue)光的第2荧光体层及散发绿色(Blue)光的第3荧光体层,第1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第1荧光体材质和红色颜料(Pigment),障壁的铅(Pb)含量在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本发明通过在荧光体层上包含颜料,具有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特性,而且将障壁铅(Pb)成分含量定为1000ppm以下,抑制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而且,本发明通过以单层结构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降低制造单价,并将障壁铅(Pb)成分定为1000ppm以下,具有抑制单层电极结构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特性的等离子显示板。
背景技术
通常在等离子显示板中,由障壁划分的放电串(Cell)内形成荧光体层,同时形成多个电极(Electrode)。
向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时,放电串内通过供应的驱动信号产生放电。在此,在放电串内通过驱动信号放电时,充入放电串内的放电气体会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Ultravioletrays),这种真空紫外线激发形成在放电串内的荧光体,产生可见光。通过这种可见光,在等离子显示板的画面上显示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降低荧光体层引起的光反射,提高对比度(Contrast)特性的等离子显示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单层(OneLayer)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降低制造单价的等离子显示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障壁的铅(Pb)成分含量定为1000ppm(PartPerMillion)以下,提高亮度及驱动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与前面基板面对配置的后面基板;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形成在放电串的荧光体层;荧光体层包括散发红色(Red)光的第1荧光体层,散发蓝色(Blue)光的第2荧光体层及散发绿色(Blue)光的第3荧光体层,第1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第1荧光体材质和红色颜料(Pigment),障壁的铅(Pb)含量在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红色颜料的含量可以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最好为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
而且,红色颜料可以包含铁(Fe)材质。
而且,第2荧光体层可以包含白色系列的第2荧光体材质和蓝色颜料。
而且,蓝色颜料的含量可以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最好为0.5重量份以上4重量份以下。
而且,第3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系列的第3荧光体材质和绿色颜料,绿色颜料的含量为0.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
而且,绿色颜料可以包括锌(Zn)材质。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可以比红色颜料含量更少。
而且,前面基板上可以再配置上部电介质层,上部电介质层铅(Pb)含量可以在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后面基板上可以再配置下部电介质层,下部电介质层铅(Pb)含量可以在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本发明另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配置互相并排的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前面基板和;配置多个与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交叉的多个寻址电极的后面基板;及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为单层(OneLayer),障壁的铅(Pb)含量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也可以包括分别与寻址电极交叉的多个线部和,连接多个线部当中的至少两个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及从多个线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而且,前面基板中,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再配置了上部电介质层,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后面基板中,可以在寻址电极上部再配置下部电介质层,下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本发明通过在荧光体层上包含颜料,具有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特性,而且将障壁铅(Pb)成分含量定为1000ppm以下,抑制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通过以单层结构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降低制造单价,并将障壁铅(Pb)成分定为1000ppm以下,具有抑制单层电极结构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图片。
图2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操作一例的图片。
图3为介绍荧光体层的成分的图片。
图4a至图4b为介绍第1荧光体层和第2荧光体层反射率的图片。
图5为比较无铅障壁和有铅障壁的图片。
图6为介绍组成要素的铅含量的图片。
图7a至图7b为介绍红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关系的图片。
图8a至图8b为介绍蓝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关系的图片。
图9a至图9b为介绍荧光体层成分的又一例的图片。
图10a至图10b为介绍绿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关系的图片。
图11a至图11b为介绍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图片。
图12为介绍单层结构优点的图片。
图13a至图13b为更具体介绍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结构的图片。
图14为介绍单层电极结构和亮度关系的图片。
图15为介绍单层电极结构和无铅障壁之间关系的图片。
图16a至图16c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又一例的图片。
附图中主要部分符号说明
101:前面基板                      102:扫描电极
103:维持电极                      104:上部电介质层
105:保护层                        111:后面基板
112:障壁                          113:寻址电极
114:荧光体层                      115:下部电介质层
112a:第2障壁                      112b:第1障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
图1a至图1c为介绍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的图片。
分析图1a,则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100由配置互相并排的扫描电极(Y)102和维持电极(Z)103的前面基板101;与前面基板101对置配置、并配置与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交叉的寻址电极113的后面基板111,通过密封层(SealLayer,图中未显示)接合而成。
配置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前面基板101上部设有覆盖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上部电介质层104。
上部电介质层104限制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的放电电流,使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绝缘。
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104上部形成易化放电条件的保护层105。这种保护层105可以包含二次电子释放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氧化镁(MgO)材质。
而且,后面基板111上配置电极,例如寻址电极113,可以在这种配置寻址电极113的后面基板111上形成覆盖寻址电极113,并使寻址电极113绝缘的电介质层,例如下部电介质层115。
下部电介质层115的上部可以形成划分放电空间即放电串的条形(StripeType),井形(WellType),三角形(DeltaType),蜂窝形等障壁112。这种通过障壁112,可以在前面基板101和后面基板111之间配备红色(Red:R),绿色(Green:G),蓝色(Blue:B)放电串。而且,除了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串之外,还可以再配备白色(White:W)或黄色(Yellow:Y)放电串。
由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内可以充入氙(Xe),氖(Ne)等放电气体。
同时,可以在被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内配置在寻址放电时释放显示图像的可见光的荧光体层114。例如,可以在第1放电串上配置释放红色(Red:R)光的第1荧光体层,在第2放电串上配置散发蓝色(Blue,B)光的第2荧光体层,第3放电串上配置散发绿色(Green:G)光的第3荧光体层。而且,可以再配置除了红色(R),绿色(G),蓝色(B)以外散发白色(White:W)光或黄色(Yellow:Y)的其他荧光体层。
而且,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当中任一个放电串中的荧光体层114厚度可以与其他放电串不同。例如,绿色(G)放电串的荧光体层,即第3荧光体层或蓝色(B)放电串中的荧光体层,即第2荧光体层的厚度比红色(R)放电串
Figure A20081010059300071
的荧光体层即第1荧光体层的厚度更厚。其中,第3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与第2荧光体层厚度实际相同或不同。
同时,可以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100中,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的宽度可以实际相同,也可以将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当中的一个以上的放电串的宽度设为与其他放电串宽度不同。
例如,可以设为红色(R)放电串的宽度最小,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的宽度大于红色(R)放电串的宽度。在此,绿色(G)放电串的宽度可以与蓝色(B)放电串的宽度实际相同或不同。
如此设置,则设在放电串内的荧光体层(114)宽度也随着放电串的宽度改变。例如,设在蓝色(B)放电串的第2荧光体层,要比设在红色(R)放电串内的第1荧光体层宽度更宽;同时设在绿色(G)放电串内的第3荧光体层的宽度,要比设在红色(R)放电串内的第1荧光体层的宽度更宽。
而且,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100不仅可以采用图1a所示的障壁112结构也可以采取多种形状的障壁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障壁112包括第1障壁112b和第2障壁112a,其中第1障壁112b的高度与第2障壁112a高度互不相同的差等型障壁结构。
在此,如果是差等型障壁结构,则第1障壁112b或第2障壁112a当中第1障壁112b的高度可以低于第2障壁112a高度。
虽然图1a显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中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分别排列在同一线上,但是也可以以其他形状排列。例如,也可以采取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按三角形形状排列的三角(Delta)型排列。而且,放电串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四角形之外的五角形,六角形等多种多角形状。
而且,图1a中只显示障壁112设在后面基板111的例子,但是障壁112可以设在前面基板101或后面基板111当中的任一个基板上。
同时,以上不过是显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100一例,在此指明本发明并不限于具有以上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100。
例如,以上介绍中只显示编号104的上部电介质层及编号115的下部电介质层分别为一个层(Layer)的例子,但是这种上部电介质层或下部电介质层当中一个以上的电介质层可以由多个层组成。
而且,形成在后面基板111上的寻址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以为一定值,放电串内部的宽度或厚度也可以与放电串外部宽度或厚度不同。例如,放电串内部的宽或厚度可以比放电串外部更宽或更厚。
以下分析图1b,等离子显示板100可以为分为第1区域140和第2区域150。
第1区域140上可以并排配置多个第1寻址电极(Xa)。而且,可以在第2区域150上并排配置多个第2寻址电极(Xb),同时这种多数第2寻址电极(Xb)可以分别与第1寻址电极(Xa)面对配置。
例如,在第1区域140内并排配置Xa1第1寻址电极到Xam第1寻址电极时,第2区域150上配置分别与Xa1第1寻址电极到Xam第1寻址电极对应的Xb1第2寻址电极到Xbm第2寻址电极。
在此,Xa1第1寻址电极和Xb1第2寻址电极面对配置,同时Xam第1寻址电极和Xbm第2寻址电极也面对配置。
以下,图1c中更具体显示了第1寻址电极(Xa)和第2寻址电极(Xb)对望的A区域。
分析图1c,可以将Xa(m-2)第1寻址电极和Xb(m-2)第2寻址电极,Xa(m-1)第1寻址电极和Xb(m-1)第2寻址电极,Xam第1寻址电极和Xb(m-2)第2寻址电极分别以d间隔对望配置。
在此,如果第1寻址电极(Xa)和第2寻址电极(Xb)之间间隔过小时,可能由于第1寻址电极(Xa)和第2寻址电极(Xb)之间的耦合(Coupling)流过电流,相反第1寻址电极(Xa)和第2寻址电极(Xb)之间间隔过高时,观众的肉眼可以感觉到显示在等离子显示板100的影像上的条纹形的噪声。
考虑这点时,互相对望的第1寻址电极(Xa)和第2寻址电极(Xb)之间间隔d大约为50μm(微米)以上300μm(微米)以下,最好大约为70μm(微米)以上220μm(微米)以下。
图2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操作一例的图片。在此,图2介绍了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图2,可以多样变化操作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分析图2,可以在初始化的重置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重置信号。重置信号可以包含上斜(Ramp-Up)信号和下斜(Ramp-Down)信号。
例如,在进行初始化的重置期间的创建(Set-Up)期间内,向扫描电极(Y)施加从第1电压(V1)急剧上升到第2电压(V2)后,电压再从第2电压(V2)开始逐渐下降到第3电压(V3)的上斜信号。其中,第1电压(V1)可以是接地(GND)的电压。
在这个创建期间内,放电串内通过上斜信号发生弱的暗放电(DarkDischarge),即创建放电。通过此创建放电,放电串内将积累某一程度的壁电荷(WallCharge)。
在创建期间之后的记忆(Set-Down)期间内,可以在上斜信号之后,向扫描电极(Y)提供与这种上斜信号相反极性方向的下斜(Ramp-Down)信号。
其中,下斜信号可以从上斜信号的峰值(Peak)电压,即低于第3电压(V3)的第4电压(V4)逐渐下降到第5电压(V5)。
随着这种下斜信号的供应,在放电串内发生微弱的消除放电(EraseDischarge),即记忆放电。通过此记忆放电,将在放电串内均匀残留可以稳定发生寻址放电的壁电荷。
在重置期间之后的寻址期间内,可以向扫描电极提供实际维持比下斜信号的最低电压即第5电压(V5)更高电压,例如第6电压(V6)的扫描偏置信号。
同时,可以向扫描电极提供从扫描偏置信号下降扫描电压的扫描信号。
同时,至少一个子字段的寻址期间内,向扫描电极提供的扫描信号(Scan)的脉冲宽度可以与其他子字段脉冲宽度不同。例如,在时间上位于后位的子字段中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可以比在前面的子字段中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更小。而且,子字段排列顺序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减少可以采用2.6μs(微秒),2.3μs,2.1μs,1.9μs等渐进的方式,或采用2.6μs,2.3μs,2.3μs,2.1μs……1.9μs,1.9μs等方式。
如此,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与扫描信号对应,向寻址电极提供数据信号。
随着这些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信号的供应,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之差将与,重置期间内生成的壁电荷引起的壁电压相加,由此在供应数据信号的放电串内产生寻址放电。
在此,在寻址期间内,为了防止维持电极的干涉引起寻址放电的不稳定,可以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偏置信号。
在此,维持偏置信号稳定维持小于在维持期间施加维持信号的电压,大于接地电平(GND)的电压的维持偏置电压(Vz)。
之后,在显示影像的维持期间内向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当中的一个以上电极提供维持信号。例如,可以向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交替施加维持信号。
若提供这样的维持信号,则通过寻址放电被选的放电串在随着放电串内壁电压和维持信号的维持电压(Vs)相加而提供维持信号时,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
同时,至少一个子字段中,在维持期间内提供多个维持信号,多个维持信号当中至少一个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与其他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不同。例如,多个维持信号当中,最早提供的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大于其他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则,维持信号能够更稳定。
图3为介绍荧光体层成分的图片。
分析图3,则散发红色(Red)光的第1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1荧光体材质和红色颜料(Pigment)。
在此,除了散发红色光之外,对第1荧光体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红色光的发光效率时可以为(Y,Gd)BO:Eu。
红色颜料具有红色系的颜色,可以与第1荧光体材质混合,使第1荧光体层具有红色系的颜色。对于这种红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红色系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单价时,最好包括铁(Fe)材质。
铁(Fe)材质在第1荧光体层中可以为氧化铁状态。例如,铁(Fe)材质可以在第1荧光体层中存在为αFe2O3状态。
如此,如果第1荧光体层包含红色颜料,则红色颜料可以吸收外不入射的光线,可以降低板反射率,提高所显现的影像对比度(Contrast)特性。
而且,为了提高对比度特性,最好散发蓝色(Blue)光的第2荧光体层包括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2荧光体材质和蓝色颜料。也可以省略这种第2蓝色颜料。
在此,对于第2荧光体材质来说,除了散发蓝色光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蓝色光的发光效率时,可以为(Ba,Sr,Eu)MgAl10017。
蓝色颜料具有蓝色系的颜色,可以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使第2荧光体层具有蓝色系的颜色。对于这种蓝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蓝色系,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成本时,可以在钴(Co)材质、铜(Cu)材质、铬(Cr)材质或镍(Ni)材质当中至少包含一个。
这种钴(Co)材质、铜(Cu)材质、铬(Cr)材质或镍(Ni)材质当中至少一个可以在第2荧光体层中为金属氧化物状态。例如,如果是钴(Co)材质,则存在于第2荧光体层中的形式可以为CoAl204状态。
散发绿色(Green)光的第3荧光体层可以包含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3荧光体材质,不包括颜料。
在此,对于第3荧光体材质来说,除了散发绿色光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绿色光的发光效率时,可以包含Zn2SiO4:Mn+2和YBO3:Tb+3。
图4a至图4b为介绍第1荧光体层和第2荧光体层反射率的图片。
图4a显示了,制作所有放电串中配置散发红色光的第1荧光体层的7英寸(Inch)测试模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向障壁和第1荧光体层直接照射光线之后测量反射率的数据。
在此,第1荧光体材质为(Y,Gd)BO:Eu,红色颜料为铁(Fe)材质,这种铁(Fe)材质以αFe2O3状态与第1荧光体材质混合。
①为第1荧光体层不包括红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红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5重量份红色颜料的例子。
分析图4a,则如①所示,第1荧光体层中没有混合红色颜料时,在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波长带宽中的反射率为75%以上。如此,省略红色颜料时反射率高的理由为,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1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线。
如②所示,第1荧光体层中混合0.1重量份的红色颜料时,波长在400nm到550nm为止的带宽内的反射率约为60%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内的反射率约为60%以上75%以下。
如③所示,第1荧光体层中混合0.5重量份的红色颜料时,波长在400nm到550nm为止的带宽内的反射率约为50%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内的反射率约为50%以上70%以下。
如上所述,在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红色颜料时反射率减少的理由为,具有红色系颜色的红色颜料吸收入射的光线。
图4b显示了所有放电串中配置了散发蓝色光的第2荧光体层的7英寸测试模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直接向障壁和第2荧光体层照射光线,测量反射率的数据。
在此,第2荧光体材质为(Ba,Sr,Eu)MgAl10017,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Co)材质以CoAl204状态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
①为第2荧光体层不包括蓝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1.0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
分析图4b,则如①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没有混合蓝色颜料时,在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波长带宽中的反射率约为72%以上。如此,省略蓝色颜料时反射率高的理由为,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2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线。
如②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0.1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波长在400nm到510nm为止的带宽内的反射率约为74%以下,波长为510nm以上650nm以下的带宽内,反射率约减少到60%以上之后再大约上升到72%以下。
如③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1.0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波长在510nm到650nm为止的带宽内的反射率最低在50%以下。
如上所述,在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蓝色颜料时减少反射率的理由为,具有蓝色系颜色的蓝色颜料吸收所入射的光线。
如此,如果减少反射率,则可以提高所体现的影像对比度(Contrast)特性,由此可以提高影像画质。
同时,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时,红色颜料在第1荧光体层中可能会遮挡第1荧光体材质粒子的表面。则,减少第1荧光体层中产生的光量,从而降低所体现的影像亮度。
为了防止这种影像亮度降低,用不包含铅(Pb)的玻璃材料形成障壁,将障壁的铅(Pb)含量设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对此,参照图5进行分析如下。
图5为比较无铅障壁和有铅障壁的图片。
图5显示了障壁为无铅时和,障壁为有铅时的亮度及效率相关数据。在此,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
测量亮度时,分别测量开启(Turn-on)所有放电串的全白(Full-White,F/W)时的亮度和,画面上显示25%窗口(Window)模式影像时的亮度。
而且,测量效率时,分别测量全白时的效率和,25%窗口模式下的效率。
而且,有铅障壁以PbO-B2O3-SiO2类玻璃材料组成障壁,障壁铅(Pb)成分超过1000ppm,无铅障壁的障壁铅(Pb)成分在1000ppm以下。
而且,亮度单位为[cd/m2],效率的单位为[lm/W]。
分析图5,如果为有铅障壁时,若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则此时全白状态下发生的光亮度约为125[cd/m2],效率为97[lm/W];25%窗口模式下发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23[cd/m2],效率为0.64[lm/W]。
相反,如果为无铅障壁,若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则此时全白状态下发生的光亮度约为142[cd/m2],效率为1.03[lm/W];25%窗口模式下发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65[cd/m2],效率为0.73[lm/W]。
如果比较以上介绍的无铅障壁的例子和有铅障壁的例子,则可以得知无铅障壁例子中的亮度及效率与有铅障壁例子相比,有进一步的提高。这是因为无铅障壁的铅(Pb)成分比有铅障壁更少,因此无铅障壁的电容(Capacitance)比有铅障壁的电容更小,从而降低放电电流。如此,将障壁铅(Pb)含量设为1000ppm以下时,即使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也可以补偿红色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
而且,铅(Pb)成分为积累到人体时会给人体带来严重恶影响的毒性物质。因此,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铅(Pb)成分在1000ppm以下时,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恶影响。
图6为介绍组成要素的铅含量的图片。
分析图6,则除了障壁之外,电极(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寻址电极)、上部电介质层、下部电介质层、前面基板及后面基板可以为无铅,即铅(Pb)含量在1000ppm以下。
如此,除了障壁之外,将电极(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寻址电极)、上部电介质层、下部电介质层、前面基板及后面基板的铅(Pb)含量设为1000ppm以下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像亮度及驱动效率。
图7a至图7b为介绍红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之间关系的图片。
图7a至图7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中配置第1荧光体层,蓝色(B)放电串中配置第2荧光体层,在绿色(G)放电串中配置第3荧光体层,在第2荧光体层混合1.0重量份的蓝色颜料的状态下,改变第1荧光体层混合的红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反射率和亮度。其中,显示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接合的状态下,测量基板反射率和亮度的数据。
其中,第1荧光体材质为(Y,Gd)BO:Eu,红色颜料为铁(Fe)材质,这种铁(Fe)材质以αFe2O3状态下与第1荧光体材质混合。
而且,第2荧光体材质为(Ba,Sr,Eu)MgAl10017,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Co)材质以CoAl2O4状态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
分析图7a,①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1.0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第1荧光体层不包括红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蓝色颜料时,第1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红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1.0重量份蓝色颜料时,第1荧光体层包括0.5重量份红色颜料的例子。
如①所示,在第1荧光体层上不混合红色颜料时,波长在400nm到550nm之间时,基板反射率约从33%上升到38%。而且,波长为550nm以上时,基板反射率约下降到33%。
而且,在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37%以上38%以下的高的值。
如此,省略红色颜料时,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1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因此即使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蓝色颜料,基板反射率也较高。
相反,如②所示,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0.1重量份的红色颜料时,波长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带宽中,反射率约为34%以下,在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时,反射率也具有约为33%以上34%以下的较小的值。
而且,如③所示,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0.5重量份的红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带宽时,反射率具有约24%到31.5%之间的值,波长为650nm以上750nm以下的带宽时,反射率降低到30%以下。
而且,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也具有约为27.5%以上29.5%以下的较小的值。
如上所述,可以得知如果红色颜料含量增加,则基板反射率会降低。
而且,在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例如550nm的带宽时,可以得知如①所示不包括红色颜料时的反射率和②或③所示不包括红色颜料
Figure A20081010059300141
时的反射率相差较大。
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在可见光中主要映为红色、朱黄、黄色,
由此500nm以上600nm以下带宽的反射率高表示所显现的影像色感接近红色。此时,色温较低观众容易感到视觉疲劳,认为影像不清晰。
相反,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的反射率低表示红色、朱黄、黄色的吸收率高,由此所显现的影像色温较高,观众觉得所显现的影像更清晰。
因此,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如①所示,不包括红色颜料的反射率和如②或③所示不包括红色颜料的反射率相差较大是表示,即使在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红色系颜色的红色颜料,也能防止色温过度降低,由此可以让观众感觉到更清晰的影像。
考虑以上介绍的内容时,可以称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波长带宽标准的550nm波长带宽中,最好将基板反射率设为30%以下,提高色温特性。
以下,图7b中固定第2荧光体层包含的蓝色颜料含量,改变第1荧光体层包括的红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相对相同影像的亮度。
分析图7b,则第1荧光体层不包括红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度约为176[cd/m2]。
第1荧光体层包括的红色颜料含量为0.01重量份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5[cd/m2]。如此,混合红色颜料时,影像亮度降低的理由为,红色颜料的粒子遮挡第1荧光体材质的部分粒子表面,由此红色颜料粒子阻碍在放电串内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1荧光体材质粒子上。
红色颜料含量为0.1重量份到3重量份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具有约168[cd/m2]到174[cd/m2]之间的稳定值。
而且,红色颜料含量在3重量份到5重量份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具有160[cd/m2]到168[cd/m2]之间的值。
相反,红色颜料含量为6重量份以上时,第1荧光体层包括的红色颜料含量可能会过量,由此过度增加在第1荧光体材质粒子表面上被红色颜料粒子遮挡的面积,因此所显现的影像亮度会急剧下降到约149[cd/m2]以下。
考虑以上的图7a至图7b内容时,为了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度降低,第1荧光体层中红色颜料的含量最好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最好为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
图8a至图8b为介绍蓝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之间关系的图片。在此,图8a至图8b将省略对与以上图7a至图7b重复的内容的介绍.
图8a至图8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上配置第1荧光体层,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在改变第2荧光体层混合的蓝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反射率和亮度。在此,在接合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的基板状态下测量基板反射率和亮度。
其余试验条件与以上图7a至图7b实际相同。
分析图8a,①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2荧光体层不包括蓝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2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2荧光体层包括0.5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④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2荧光体层包括3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⑤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2重量份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第2荧光体层包括7重量份蓝色颜料的例子。
如①所示,第2荧光体层上没有混合蓝色颜料时,波长在400nm到550nm之间时,基板反射率大约从35%上升到40.5%。而且,波长在550nm以上时,基板反射率大约下降到35.5%。
而且,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大约39%以上40.5%以下的高的值。
如此,省略蓝色颜料时,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2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线,因此第1荧光体层中即使混合红色颜料,基板反射率也较高。
相反,如②所示,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0.1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带宽中反射率约为38%以下,即使在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也具有约为34%以上37%以下的较低值。
而且,如③所示,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0.5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6%到29%之间的值,在波长为650nm以上75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大约28%到32.5%之间的值。
而且,在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8%以上29%以下的较小的值。
而且,如④所示,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3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2.5%到29%之间的值,波长为650nm以上75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9%到31%之间的值。
而且,波长为500nm以上6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6.5%以上28%以下的较小的值。
而且,如⑤所示,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7重量份的蓝色颜料时,在波长为400nm到70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5%到28%之间的值,波长为700nm以上的带宽中反射率具有约为28%到30%之间的值。
以下,图8b中固定第1荧光体层包含的红色颜料含量,变更第2荧光体层包括的蓝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相同影像的亮度。
分析图8b,则第2荧光体层不包括蓝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6[cd/m2]。
第2荧光体层包括的蓝色颜料含量为0.01重量份时,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5[cd/m2]。
蓝色颜料含量为0.1重量份时,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2[cd/m2]。
蓝色颜料含量在0.5重量份到4重量份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具有约为164[cd/m2]到170[cd/m2]之间的稳定值。
而且,蓝色颜料的含量为4重量份到5重量份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具有约为160[cd/m2]到164[cd/m2]之间的值。
相反,蓝色颜料含量超过6重量份时,第2荧光体层包括的蓝色颜料含量会过量,因此会过度增加第2荧光体材质粒子表面被蓝色颜料粒子遮挡的面积,所以显现的影像亮度会急剧下降到大约148[cd/m2]以下。
考虑以上图8a至图8b的内容时,为了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度降低,第2荧光体层中蓝色颜料含量最好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最好为0.5重量份以上4重量份以下。
分析以上介绍的荧光体层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如下。在此,以第1荧光体层制造方法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将(Y,Gd)BO:Eu的第1荧光体材质粉末、和αFe2O3的红色颜料粉末,与粘结剂、溶剂混合形成荧光体膏(Paste)。在此,也可以在红色颜料混合到明胶的状态下与粘结剂及溶剂混合。此时,荧光体膏粘度可以约为1500CP以上30000CP以下。根据需要,可以向荧光体膏添加界面活性剂、硅土、扩散稳定剂等添加剂。
此时采用的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是乙基纤维素或丙烯树脂系列或PMA或PVA等高分子类的粘结剂。对于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使用α-松油醇、丁基卡必醇、二甘醇、甲基醚等。
在由障壁划分的放电串内涂敷荧光体膏,经过干燥或烧成工序即可形成第1荧光体层。
图9a至图9b为介绍荧光体层成分的另一例的图片。在此,图9a至图9b中将省略以上具体介绍的内容。
分析图9a,则散发绿色(Green)光的第3荧光体层可以再包括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3荧光体材质和绿色颜料。
在此,图9a除了第3荧光体层包括绿色颜料之外,可以与图3内容实际相同。
绿色颜料具有绿色系颜色,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可以使第3荧光体层具有绿色系颜色。对于这种绿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绿色系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成本时,最好包括锌(Zn)材质。
锌(Zn)材质在第3荧光体层中可以为氧化锌状态。例如,锌(Zn)材质在第3荧光体层的存在形式可以为ZnCO2O4状态。
以下,分析图9b,则是介绍第3荧光体层的反射率的图片。
图9b显示了,与以上图4a至图4b类似的配置向所有放电串散发绿光的第3荧光体层的7英寸测试模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向障壁和第3荧光体层直接照射光线之后,测量反射率的数据。
在此,第3荧光体材质包括5∶5比率的Zn2SiO4∶Mn+2和YBO3∶Tb+3,绿色颜料为锌(Zn)材质,这种锌(Zn)材质以ZnCO2O4状态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
①为第3荧光体层不包括绿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3荧光体层包括0.1重量份绿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3荧光体层包括0.5重量份绿色颜料的例子,④为第3荧光体层包括1.0重量份绿色颜料的例子。
如①所示,第3荧光体层中没有混合绿色颜料时,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波长带宽中,反射率为75%以上。而且,在波长为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80%以上。
如此,省略绿色颜料时反射率高的理由为,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3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线。
如②所示,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0.1重量份的绿色颜料时,在波长为400nm到5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5%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7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66%以上70%以下。
如③所示,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0.5重量份的绿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5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3%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63%以上65%以下。
如④所示,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1.0重量份的绿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带宽中反射率与③类似。
如上所述,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绿色颜料时反射率减少的理由为,具有绿色系颜色的绿色颜料吸收入射的光。
而且,③的情况和④的情况中,反射率类似是表示,即使增加绿色颜料含量,反射率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图10a至图10b为介绍绿色颜料含量和反射率及亮度之间关系的图片。
图10a至图10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上配置第1荧光体层,在蓝色(B)放电串上配置第2荧光体层,在绿色(G)放电串上配置第3荧光体层,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1.0重量份的蓝色颜料,在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0.2重量份红色颜料的状态下,在改变第3荧光体层混合的绿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反射率和亮度。在此,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接合的状态下测量基板反射率和亮度。
在此,第1荧光体材质为(Y,Gd)BO:Eu,红色颜料为铁(Fe)材质,这种铁(Fe)材质以αFe2O3状态与第1荧光体材质混合。
而且,第2荧光体材质为(Ba,Sr,Eu)MgAl10017,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Co)材质以CoAl2O4状态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
而且,第3荧光体材质以5∶5的比率包含Zn2SiO4∶Mn+2和YBO3∶Tb+3,绿色颜料为锌(Zn)材质,这种锌(Zn)材质以ZnCO2O4形式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
图10a显示了550nm波长带宽中测量反射率的数据。
分析图10a,绿色颜料含量为0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为28%,较高。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为0.01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约为26.5%,0.05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约为26.2%。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为0.1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为26%,0.2重量份时为25.9%。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大幅增加,是2.5重量份时,与0.2重量份相比,基板反射率为大约下降1.6%的24.3%。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为3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为24%。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为4重量份时,基板反射率为23.8%,5重量份时为23.5%,7重量份时为22.8%。
分析以上内容,绿色颜料含量为4重量份以上时,基板反射率降低效果不明显。
以下,图10b中固定蓝色颜料的含量及红色颜料含量之后,改变第3荧光体层包含的绿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对于相同影像的亮度。
分析图10b,则第3荧光体层没有包括绿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5[cd/m2]。
而且,第3荧光体层包括的绿色颜料含量为0.01重量份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4[cd/m2]。
混合红色颜料时,影像亮度降低的理由为,红色颜料的粒子遮挡第3荧光体材质的部分粒子表面,由此红色颜料粒子阻碍在放电串内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3荧光体材质粒子上。
绿色颜料的含量为0.05重量份到2.5重量份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具有约为166[cd/m2]到172[cd/m2]之间的稳定值。
而且,绿色颜料含量为3重量份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64[cd/m2]。
相反,红色颜料含量为4重量份以上时,第3荧光体层包括的绿色颜料含量可能会过量,由此过度增加在第3荧光体材质粒子表面上被绿色颜料粒子遮挡的面积,因此所显现的影像亮度会急剧下降到约149[cd/m2]以下。
考虑以上的图10a至图10b内容时,为了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度降低,第3荧光体层中绿色颜料的含量最好为0.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最好为0.05重量份以上2.5重量份以下。
而且,即使增加绿色颜料含量,基板反射率的改善效果与红色颜料及蓝色颜料的相比,也不够明显。因此,绿色颜料含量最好比红色颜料及蓝色颜料含量小。而且,也可以省略绿色颜料。
图11a至图11b为介绍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图片。分析图11a至图11b,则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互相并排配置,具有单层(OneLayer)结构。
而且,扫描电极102,维持电极103和前面基板101之间可以分别配置黑色层120,130。
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由具有优良的电导性、容易成型的金属性材料,例如银(Ag)、金(Au)、铜(Cu)铝(Al)等材质组成。
由此,可以讲单层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理解为省略透明电极的ITO-Less电极。
图12为介绍单层结构优点的图片。
分析图12,(a)为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具有多层(MultipleLayer)结构的一例,(b)为如本发明一实例所示,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为单层的一例。
分析(a),则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可以分别包括透明电极402a,403a和总线电极402b,403b。
其中,总线电极402b,403b可以在实际不透明的材质,例如银(Ag)、金(Au),铝(Al)材质当中的至少一个,透明电极402a,403a可以包括实际透明的材质,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材质。
同时,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包括总线电极402b,403b和透明电极402a,403a时,为了防止总线电极402b,403b引起的外光反射,可以在透明电极402a,403a和总线电极402b,403b之间再包括黑色层420,430。
分析这种(a)制造方法一例,则首先在前面基板401上形成透明电极膜。之后,制作(Patterning)透明电极膜布线图案,形成透明电极402a,403a。之后,在透明电极402a,403a上部形成总线电极膜,制作总线电极膜布线图案后形成总线电极402b,403b。
相反,如(b)所示,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具有单层结构时,在前面基板101上部形成极膜之后,可以在制作电极膜布线图案之后形成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因此制造工序与(a)相比,更简单。因此,可以减少制造工序消耗的时间,降低制造单价。
而且,(a)中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分别包括透明电极402a,403a,透明电极402a,403a材料即透明的材质,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材质是价格较高的高价材料,是提高制造单价的因素。
相反,如(b)所示,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为单层时,不使用价格较高的透明材质,因此可以降低制造单价。
图13a至图13b为进一步具体介绍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结构的图片。
首先,分析图13a,则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包括与寻址电极113交叉的多个线部521a,521b,531a,531b,从多个线部521a,521b,531a,531b当中的至少一个线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532c。
图13a中只显示了,扫描电极102包括三个突出部522a,522b,522c,维持电极103也包括三个突出部532a,532b,532c的例子,但是突出部个数并不限于此。例如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分别包括2个突出部,或扫描电极102包括4个突出部,维持电极103包括3个突出部。
或,也可以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上省略向放电串后侧突出的突出部,即编号522c,532c的突出部。
多个线部521a,521b,531a,531b具有一定的宽度。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具有W1的宽度,第2线部521b具有W2的宽度,同时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具有W3的宽度,第2线部531b具有W4的宽度。
在此,W1、W2、W3、W4可以具有实际相同的值,其中的一个以上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值。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的宽度(W1,W3)约为35μm,第2线部521b,531b的宽度(W2,W4)为45μm,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的宽度(W1,W3)要比第2线部521b,531b的宽度(W2,W4)更小。
同时,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第2线部521b之间间距(g3)和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和第2线部531b之间间隔(g4)过大时,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开始的放电很难顺利扩散至扫描电极102的第2线部521b和维持电极103的第2线部531b。相反,间距过小时,很难将放电扩散至划分障壁112的放电串后侧。因此,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第2线部521b之间间隔(g3)和,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和第2线部531b之间间隔(g4)最好约为170μm以上210μm以下。
而且,为了保证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开始的放电充分扩散至放电串后侧,在与寻址电极113并排的方向上,扫描电极102的线部521a,521b和障壁112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在与寻址电极113并排的方向上,扫描电极102的第2线部521b和障壁112之间的最短距离(g5)或;在与寻址电极113并排的方向上,维持电极103的线部531a,531b和障壁112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在与寻址电极113并排的方向上,维持电极103的第2线部531b和障壁112之间的最短距离(g6)约为120μm以上150μm以下。
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532c当中至少一个从线部521a,521b,531a,531b开始沿着通过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的中心方向突出。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编号522a,522b的突出部,从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突出到放电串中心方向;维持电极103的编号532a,532b的突出部,从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突出到放电串中心方向。
各个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532c以一定距离隔离配置。例如,扫描电极102的编号522a的突出部和编号522b的突出部以g1间距隔离,维持电极103的编号532a的突出部和编号532b的突出部以g2间距隔离。
在此,为了充分确保放电效率,各个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532c之间间隔(g1,g2)最好为75μm以上110μm以下。
而且,突出部522a。522b,522c,532a,532b,532c当中至少一个突出部长度可以与其他突出部长度不同。最好,突出方向不同的两个突出部的长度不同。例如,扫描电极102的多个突出部522a,522b,522c当中,编号522a,522b的突出部的长度和编号522c的突出部的长度互不相同,维持电极103的多个突出部532a,532b,532c当中编号532a,532b的突出部的长度和编号532c的突出部长度互不相同。
而且,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包括连接多个线部521a,521b,531a,531b当中的至少两个线部的连接部523,533。例如,可以再包括连接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第2线部521b的连接部523,连接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和第2线部531b的连接部533。
可以在这种从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突出的突出部522a,522b,从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突出的突出部532a,532b之间开始放电。
开始的放电扩散到扫描电极102的第1线部521a和维持电极103的第1线部531a,同时可以经由连接部523,533,扩散到扫描电极102的第2线部521b和维持电极103的第2线部531b。
而且,扩散到第2线部521b,531b,可以经由扫描电极102的编号522c的突出部和维持电极103的编号532c的突出部,进一步扩散到放电串后侧。
以下,分析图13b,则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多个突出部521a,521b,521c,531a,531b,531c当中至少一个可以具有至少一部分的曲率(Curvature)。最好,多个突出部521a,521b,521c,531a,531b,531c当中至少一个的末端部具有曲率。
而且,也可以使突出部521a,521b,521c,531a,531b,531c和线部521a,521b,531a,531b连接的部分具有曲率。
而且,也可以使线部521a,521b,531a,531b和连接部523,533连接的部分具有曲率。
如此,如果使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一部分具有曲率,则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制造工序会更简单。同时,可以防止驱动时璧电荷过度集中到特定位置上,可以稳定进行驱动。
同时,如上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单层结构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电压可以上升,由此可能降低驱动效率及亮度。对此,结合附加的图14进行分析。
图14为介绍单层电极结构和亮度关系的图片。
分析图14,则(a)为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具有多层结构的一例,(b)为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具有单层结构的一例。
比较(a)和(b)的例子,则(b)中具有单层结构,相反(a)中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包括透明电极701a,702a和总线电极701b,702b。
如此,(a)中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分别包括透明电极701a,702a,因此增加整体面积也无关。相反,(b)中省略了透明电极,因此如果过度增加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面积,则会过度降低基板开口率,从而会过度降低显现的影像亮度。
即,(a)中包括透明电极701a,702a,因此可以通过增加透明电极701a,702a面积的方法增加扫描电极701和维持电极702的面积,由此降低驱动电压从而提高驱动效率。此时,基板开口率不会减少。相反,(b)中如果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面积,则虽然可以降低驱动电压,但是由于不包括透明电极,因此开口率会过度降低,所显现的影像亮度也会过度降低。
因此,扫描电极702和维持电极703为单层结构时,为了确保开口率,很难过度增加电极的面积。即,扫描电极703和维持电极704的整体面积可以相对小。因此,扫描电极702和维持电极703为单层结构的(b)与(a)相比,电阻(Resistance)可能会相对大。因此,(b)与(a)相比,扫描电极702和维持电极703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FiringVoltage)可能会相对高,因此在相同电压作用下产生的光量相对少,会降低影像亮度。
同时,障壁的铅(Pb)含量为1000ppm以下时,可以防止以上介绍的影像亮度的降低。对此,结合附加的图15进行分析。
图15为介绍单层电极结构和无铅障壁之间关系的图片。在此,图15中将省略以上图5中具体介绍的内容。
图15显示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为单层结构的例子中,障壁为无铅时和障壁为有铅有铅时的亮度及效率的数据。在此,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
分析图15,如果是有铅障壁,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此时在全白状态下产生的光的亮度约为121[cd/m2],效率为0.95[lm/W],25%窗口模式下产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05[cd/m2],效率为0.62[lm/W]。
相反,如果是无铅障壁,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电压时,此时在全白状态下产生的光的亮度约为138[cd/m2],效率为1.01[lm/W]
Figure A20081010059300251
,25%窗口模式下产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54[cd/m2],效率为0.70[lm/W]。
比较以上介绍的无铅障壁的例子和有铅障壁的例子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为单层结构时,如果障壁的铅(Pb)含量为1000ppm以下,则提高亮度及效率。
如此,将障壁的铅(Pb)含量设为1000ppm以下,则即使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为单层结构,也能补偿单层电极结构引起的亮度降低。
图16a至图16c为介绍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又一例的图片。图16a至图16c中将省略以上已经具体介绍的内容。
首先,分析图16a,则前面基板101上可以再配置与障壁112和重叠(Overlap)的黑色矩阵(Blackmatrix)1000。这种黑色矩阵1000通过吸收入射的光,可以抑制障壁112反射光线。则,降低基板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特性。
图16a中只显示了在前面基板101上部配置黑色矩阵1000的例子,图中虽然没有显示,但是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图中没有显示)上部配置黑色矩阵1000。
而且,可以在透明电极102a,103a和总线电极102b,103b之间再配置黑色层120,130。则,通过黑色层120,130防止总线电极102b,103b引起的光反射,可以进一步降低基板反射率。
以下,分析图16b,可以在两个维持电极103之间,配置分别与两个维持电极103接触的通用黑色矩阵1010。这种通用黑色矩阵1010最好用与黑色层120,130实际相同的材质组成。此时,可以在制造黑色层120,130时一同形成通用黑色矩阵1010,可以减少制造工序所需时间。
以下,分析图16c,则可以在障壁112上部配置塔黑色矩阵1020。如此,在障壁112的上部直接形成塔黑色矩阵1020时,即使自傲前面基板101上不形成黑色矩阵,也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
同时,如上所述,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则能够降低基板反射率。
因此,可以省略图16a至图16c介绍的黑色层120,130、黑色矩阵1000、通用黑色矩阵1010及塔黑色矩阵1020。其理由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则能够充分降低基板反射率,因此即使省略黑色层120,130,黑色矩阵1000,通用黑色矩阵1010及塔黑色矩阵1020,也可以防止基板反射率急剧下降。
如此,省略黑色层120,130、黑色矩阵1000、通用黑色矩阵1010及塔黑色矩阵1020,则可以进一步简化制造工序,进一步降低制造单价。
本发明为等离子显示板相关发明,通过在荧光体层上包含颜料,具有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特性,而且将障壁铅(Pb)成分含量定为1000ppm以下,抑制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通过以单层结构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具有降低制造单价,并将障壁铅(Pb)成分定为1000ppm以下,具有抑制单层电极结构引起的亮度降低的效果。
因此,应理解以上所记述的实例是在各方面的例示,并不是限制。由本发明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更形式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与上述前面基板面对配置的后面基板;在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形成在上述放电串的荧光体层;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包括散发红色光的第1荧光体层,散发蓝色光的第2荧光体层及散发绿色光的第3荧光体层,上述第1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第1荧光体材质和红色颜料,上述障壁的铅含量在1000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红色颜料的含量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红色颜料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红色颜料包括铁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系列的第2荧光体材质和蓝色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蓝色颜料的含量为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蓝色颜料的含量为0.5重量份以上4重量份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荧光体层包括白色系列的第3荧光体材质和绿色颜料,上述绿色颜料的含量为0.01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绿色颜料包括锌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绿色颜料的含量比上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基板再配置上部电介质层,上述上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面基板上再配置下部电介质层,上述下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13、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配置互相并排的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前面基板;与配置上述多个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交叉的多个寻址电极的后面基板;在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为单层,上述障壁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分别包括与上述寻址电极交叉的多个线部;连接上述多个线部当中至少两个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从上述多数线部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基板中,在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再配置上部电介质层,上述上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面基板中,在上述寻址电极上部再配置下部电介质层,上述下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CNA2008101005933A 2007-07-12 2008-05-20 等离子显示板 Pending CN1012767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70130 2007-07-12
KR1020070070130A KR20090006616A (ko) 2007-07-12 2007-07-12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6720A true CN101276720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99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05933A Pending CN101276720A (zh) 2007-07-12 2008-05-20 等离子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90006616A (zh)
CN (1) CN10127672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6616A (ko) 200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9459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479827B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206077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0530499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276720A (zh) 等离子显示板
KR10140710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689457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689461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689460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689458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20070111195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버스전극 형성 방법
KR10138407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281847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1409198A (zh) 等离子显示板
US20080088237A1 (en) Phosphor composition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6590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335171A (zh) 等离子显示板
WO2002045115A1 (en) Color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an improvement of color temperature and brightness
KR200900069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2012340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2008000634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110210662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20090039215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5011353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9000287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