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490A -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490A
CN101682490A CN200880011320A CN200880011320A CN101682490A CN 101682490 A CN101682490 A CN 101682490A CN 200880011320 A CN200880011320 A CN 200880011320A CN 200880011320 A CN200880011320 A CN 200880011320A CN 101682490 A CN101682490 A CN 101682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dulation intelligence
data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1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浜口泰弘
难波秀夫
藤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2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向通信对方高效地通知调制信息。具有: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数据变换部(2),其将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其压缩变换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逆数据变换部(4),其将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其根据逆变换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所述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些年数据通信量的增加,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频率利用效率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以实现其为目的的各种技术。作为有可能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技术之一,有使用子载波自适应调制的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以下称为“OFDM自适应调制”)技术,并进行了各种研究(非专利文件1)。
在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设定成为目标的包错误率(PER,packet error rate)和比特错误率(BER),根据与通信对方的传播路径状态等,决定OFDM信号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将两者合称为ML(Modulation Level,调制电平))等。
在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在进行通信时,需要向通信对方终端通知各子载波的ML(以下,将ML相关的信息称为MLI(ML信息)),高效地通知该MLI在提高通信效率方面非常重要。在本说明书中,作为MLI的压缩率,定义
(压缩率)=(压缩后的MLI数据量)/(压缩前的MLI数据量)。即,压缩率越小意味着被削减的数据量越多,通信效率越被改善。并且,在压缩前后,将各子载波所定义的MLI的差标记为误差或误差分量。
在非专利文件1中也论述了压缩该MLI的重要性。在非专利文件1中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将子载波分组化,通过对同一组分配同一ML来削减MLI。在该情况下,如果将每个子载波所需要的MLI设为m比特(m是1以上的整数),将子载波总数设为N(N是2以上的整数),将组内子载波数设为G(G是2以上的整数),则压缩率为
1/G  ……(1)。
另外,作为其他简单的信息压缩方法,考虑将相邻的子载波的MLI的差分作为信息来通知的方法。在使用该差分法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子载波,使用未压缩的MLI作为基准MLI(m比特),对于其他子载波,将与该基准MLI的差作为差分信息,使用n比特(n是小于m的整数)。当然,成为基准的子载波少可以抑制压缩率,但是在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由于有可能继续错误的传播,所以需要以某种程度的间隔来使用基准MLI。如果将通知差分信息的子载波数设为X(X是小于N的整数),则差分法的压缩率为
{n×X+(N-X)×m}/(m×N)……(2)。
【非专利文件1】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法RCS2003-181,“OFDM適応变調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キャリアホ一ル制御を用いたブロツク制御型マルチレベル送信電力制御方式に関する検討”。
如上所述,在基于分组化的压缩中,可以明确的是:频率变动稍微变大,性能就会劣化。在非专利文件1中也指出了该情况,作为解决对策,提出了子载波功率的再分配、或者对分组化的子载波中劣化大的子载波不分配数据(作为载波缝隙(Carrier hole))。
关于功率的再分配,伴随着分配,需要对成为解调基准的传播路径估计符号(Symbol)也进行相同的功率分配或者发送功率信息。在对传播路径估计符号进行相同的分配时,其传播路径估计用符号对于进行了功率分配的数据是有效的,但在具有共享数据等不同的多个终端进行解调的数据的情况下,与特性劣化相关联。并且,在发送功率信息时,再次发生控制信息增加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对分组化的子载波中劣化大的子载波不分配数据的方法,则明显吞吐量下降。另外,分组化带来的信息量的削减,在分组化的子载波内,在不太有传播路径变动的环境下,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这些压缩方法依赖于传播路径特性,所以很难将压缩率过度减小,也很难自适应地控制压缩率。
另外,在差分法中,虽然在不太压缩的情况下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在压缩率减小时存在急剧劣化的问题。在差分法的情况下,从公式(2)可知,如果以数字的形式最高效地进行了压缩,则压缩率为1/m。这是设n=1且将成为基准的子载波预先设为已知值的情况。然而,在n=1的情况下,差分信息只能表现出(1,-1)这两种,误差非常大。因此,实质上2/m是压缩率最小的情况,效率不太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向通信对方通知调制信息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手段。即,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这样,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并将该第2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并且,由于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根据逆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因此通信对方能够可靠地从第2调制信息获得第3调制信息。
(2)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这样,由于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压缩。其结果,能够更加地提高通信效率。并且,由于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根据逆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因此通信对方能够可靠地从第2调制信息获得第3调制信息。
(3)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是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进行与所述延迟分散对应的压缩。
这样,由于对应于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来进行压缩,所以能够根据传播路径的状态来改变压缩率,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4)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这样,由于检测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按照使该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压缩,所以能够减少压缩中的误差。由此,能够实现通信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通信对方中的第2调制信息的解调。
(5)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述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这样,由于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尽量地减少错误,并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由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6)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图信息由表示调制方式或编码率的至少一个的信息比特数来表示,调制信息根据信息比特数的多少按顺序进行映射。
由于根据这种位图信息在决定第1和第3调制信息时,能够确定调制方式、编码率、振幅信息,所以能够实现处理的高速化。
(7)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以及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这样,由于对第1CQI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CQI信息,并将该第2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8)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是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进行与所述延迟分散对应的压缩。
这样,由于对应于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来进行压缩,所以能够根据传播路径的状态来改变压缩率,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9)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第3CQI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这样,由于检测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按照使该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压缩,所以能够减少压缩中的误差。由此,能够实现通信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通信对方中的第2CQI信息的解调。
(10)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第3CQI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述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这样,由于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尽量地减少错误,并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由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11)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变换是离散余弦变换,所述逆数据变换是逆离散余弦变换。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迅速且可靠地进行变换和逆变换处理。
(12)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按照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的输出抽样或抽样组来分配不同的信息量。
这样,由于按照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的输出抽样或抽样组来分配不同的信息量,所以使控制信息恒定,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由此,例如在控制信息恒定的情况下容易处理的系统中,使压缩率恒定,通过改变进行了DCT之后对各抽样的量化比特,能够使误差减小。
(13)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是通过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削减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来进行的。
这样,由于对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削减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所以能够使压缩率降低,使通信效率增加。
(14)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是通过针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将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设为0来进行的。
这样,由于针对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将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设为0,所以能够使压缩率降低,使通信效率增加。
(15)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变换部对所述第1调制信息进行离散余弦变换,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针对将通过所述离散余弦变换所得的多个抽样分组化后的多个抽样组,根据按压缩方法的不同而分配不同信息量的表,选择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根据所选择的压缩方法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这样,由于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尽量地减少错误,并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由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并且,由于按照分配第2调制信息的每个抽样来分配不同的信息量,因此能够使控制信息恒定,尽量减小误差。
(16)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变换部对所述第1CQI信息进行离散余弦变换,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针对将通过所述离散余弦变换所得的多个抽样分组化后的多个抽样组,根据按压缩方法的不同而分配不同信息量的表,选择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根据所选择的压缩方法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这样,由于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尽量地减少错误,并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由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并且,由于按照分配第2CQI信息的每个抽样来分配不同的信息量,因此能够使控制信息恒定,尽量减小误差。
(17)并且,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发送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子载波自适应调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3调制信息来进行子载波的调制;以及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调制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并将该第2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18)并且,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发送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子载波自适应调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3调制信息来进行子载波的调制;以及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调制信息、用于生成该第2调制信息的压缩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根据本发明,由于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压缩。其结果,能够更加地提高通信效率。
(19)并且,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是一种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发送装置,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以及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CQI信息、用于生成该第2CQI信息的压缩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根据本发明,由于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压缩。其结果,能够更加地提高通信效率。
(20)并且,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从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与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所以能够根据第2调制信息得到第3调制信息。
(21)并且,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从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从用于生成第2调制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与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和用于生成第2调制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所以能够根据第2调制信息得到第3调制信息。
(22)并且,本发明的接收装置接收从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CQI信息从用于生成第2CQI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与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CQI信息和用于生成第2CQI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所以能够得到第2CQI制信息。
(23)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这样,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并将该第2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并且,由于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根据逆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因此通信对方能够可靠地从第2调制信息获得第3调制信息。
(24)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另外,在决定所述第2CQI信息的步骤中,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这样,由于检测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按照使该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压缩,所以能够减少压缩中的误差。由此,能够实现通信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通信对方中的第2CQI信息的解调。
(25)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是一种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方法,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另外,在决定所述第2CQI信息的步骤中,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这样,由于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尽量地减少错误,并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由此,能够使通信效率提高。
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之间的差与压缩率对应起来,用与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之间的差对应的压缩率来进行所述压缩。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之间的差来改变压缩率进行压缩。
并且,本发明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之间的差与压缩率对应起来,用与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之间的差对应的压缩率来进行所述压缩。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或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之间的差来改变压缩率进行压缩。
并且,本发明的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装置和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收装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装置和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装置、或者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装置和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收装置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并将该第2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并且,由于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根据逆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因此通信对方能够可靠地从第2调制信息获得第3调制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并将该第2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并且,由于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根据经过逆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使用每个子载波或子载波组的自适应调制来进行通信,因此通信对方能够可靠地从第2调制信息获得第3调制信息,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调制信息,对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当根据经过逆数据变换后的数据和位图信息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时,按照使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处于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来选择压缩方法,所以能够高效率地通知基于压缩的误差少的调制信息。
另外,将上述方式应用于CQI信息通知,由于对第1CQI信息进行数据变换,压缩该所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2CQI信息,对第2CQI信息进行逆数据变换,当根据逆数据变换后的数据来决定第3CQI信息时,按照使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处于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来选择压缩方法,所以能够高效率地通知基于压缩的误差少的CQI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用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发送数据时的数据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相对于延迟分散的DCT法、差分法的平均错误个数(第1调制信息和第2调制信息的差)的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具有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发送装置使用的包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延迟分散设为1.25/64,将压缩率设为1/2(DCT-1/2)时的错误个数的偏差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具有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错误个数和错了该个数的次数的条形图。
图15是表示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根据控制部41的控制而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错误个数和错了该个数的次数的条形图。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调制方式计算部56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在接收装置中计算发送装置在数据部的调制时所使用的第3调制信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作为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CQI信息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2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QI信息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2、DCT部;3、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4、IDCT部;5、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10、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1、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2、通信方式决定装置;21、第1选择部;22、调制部;23、第2选择部;24、IFFT部;25、GI插入部;26、RF部;33、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4、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41:控制部;51:RF部;52、同步部;53:FFT部;54:分配部;55:传播路径估计部;56:调制方式计算部;57:解调部;62:解调部;63:数据选择部;64:IDCT部;65:第4调制信息决定部;1002:DCT部;1003:第2CQI信息决定部;1004:IDCT部;1005:第2CQI信息决定部;1041: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数据空间变换处理来压缩MLI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作为在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决定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的装置来进行说明,但也有决定各子载波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为了使说明简单,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了如下情况:
(1)将OFDM信号的子载波总数考虑为64;
(2)作为各子载波的调制信息,考虑BPSK、QPSK、16QAM、64QAM四种调制方式;
(3)从1/2、2/3、3/4、7/8这四种组成的组合中考虑12种编码率;
(4)考虑不用于数据通信的子载波(空载波)共计13种。
另外,假设按照每个子载波来决定调制方式、编码率。这里,假设不进行分组化。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压缩数据,对MLI信息实施数据空间变换处理,但作为一例,示出使用了DCT的情况。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根据通信状态(例如,每个子载波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Ratio:信噪比)等传播路径状态、终端的移动速度、作为目标的PER或BER)和调制信息的位图(后述),决定各子载波的第1调制信息。DCT部2将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的输出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为要压缩的子载波数量的输入。
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对DCT部2的输出进行信息压缩,决定第2调制信息。该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具有如下功能:在决定第2调制信息的同时,补足再次进行数据变换所需要的数据并输出,将该处理称为“逆压缩”。IDCT部4对从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输出的逆压缩后的数据进行IDCT(Inverse DCT:反离散余弦变换)。
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根据IDCT部4的输出和上述位图决定第3调制信息。以进行信息压缩的子载波为单位进行从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向DCT部2的输入,但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同时压缩所有子载波的调制信息的例子,所以将所有的信息输入到DCT部。
【表1】
  调制方式   编码率   位图   振幅信息
  null   null   1010   -6
BPSK 1/2 1011 -5
  BPSK   2/3   1100   -4
  BPSK   3/4   1101   -3
  QPSK   1/2   1110   -2
  QPSK   2/3   1111   -1
  QPSK   3/4   0000   0
  16QAM   1/2   0001   1
  16QAM   2/3   0010   2
  16QAM   3/4   0011   3
  64QAM   2/3   0100   4
  64QAM   3/4   0101   5
  64QAM   7/8   0110   6
接着,所谓调制信息的位图是指将调制方式、编码率的组合映射(mapping)为2进制数,例如如表1所示那样构成。表中的振幅表现是用2的补数来处理位图,从而用10进制数来表现的。在DCT中使用该振幅。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通信效率从坏到好的顺序来分配振幅值,但是按照相反的顺序也没问题。并且,即使按照从好到坏的使用顺序来进行分配,如果在收发装置间使用共同的位图,也是没问题的。
在图1所示的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中,根据各种通信状态决定了每个子载波的调制方式、编码率,但是在这里,为了使说明简单,作为通信状态,假设由每个子载波的SINR来决定。
【表2】
Figure G200880011320XD00171
表2的(a)表示作为在某种状态下决定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的组合的第1调制信息的一例。但是,在表2(a)中,用振幅表现来表示而不是用位图。另外,在表2的(a)中,#S表示子载波编号,MLI表示MLI的振幅表现。该信号是上述的第1调制信息。
将表2(a)的数据输入到DCT部2进行了DTC之后,再输入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中。在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中,对该数据进行压缩,但关于压缩方法的详细情况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DCT部2的输出是与向DCT部2的输入相同的抽样数,输入输出都是实数。这里,示出压缩的一例。
首先,在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中,用最大值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按6比特进行量化(从-32变换为31)。表2(b)示出经过了该6比特量化的数据。在表2(b)中,#D表示DCT部2的输出的抽样编号,Data表示值。将DCT部2的输出的高频区域(抽样编号大的区域)设为0,将它们删除。表2(c)示出删除了该高频区域的信号。该信号是第2调制信息。并且,如该实施方式所述那样,在用最大值进行了标准化的情况下,与最大值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在第2调制信息中。能够这样删除高频区域的信号的理由是因为在相邻的子载波间所选择的MLI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使用了数据空间变换的数据压缩中,所谓压缩率表示为
(压缩率)=(第2调制信息量)/(第1调制信息量)。
另外,将0代入第2调制信息所删除的高频区域中,输出乘以了刚才使用的最大值所得的值。该操作是逆压缩。经过了该逆压缩的输出数据被输入到IDCT部4中,进行IDCT变换。然后,在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中,进行端数的调整处理。该调整处理是用-6~6的最接近的整数进行近似的处理。表2(d)示出该调整处理后的数据。该值是第3调制信息,通过与刚才使用的位图进行比较,能够决定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
表2(e)示出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这是因压缩而产生的误差。这样,以往如果不使用4比特×64(子载波)=256比特,则不能指定所有的子载波的MLI,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允许因压缩导致的些许误差,能够用6比特×24(抽样)=144比特来指定所有的子载波的MLI。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根据由作为所取得的传播路径信息的一例的SINR、目标BER所决定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位图来计算第1调制信息(步骤S1)。接着,对第1调制信息进行DCT(步骤S2),对DCT部2的输出进行压缩,计算第2调制信息(步骤S3)。接着,根据第2调制信息,计算输入给IDCT部4的数据(步骤S4)。这相当于逆压缩。接着,对第2调制信息实施IDCT(步骤S5),根据IDCT部4的输出和位图来计算第3调制信息(步骤S6)。
另外,步骤S1是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1的动作,步骤S3、S4是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的动作,步骤S6是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的动作。步骤S3中的压缩意味着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标准化、量化和删除高频成分。
接着,对具有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图3中,只示出了OFDM自适应调制所需要的简单的框。并且,图4是表示用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发送数据时的数据格式的一例的图。
在图3中,第1选择部21选择输出发送数据和第2调制信息中的任意一方。调制部22进行纠错编码和每个子载波的调制。第2选择部23选择输出调制部22的输出和传播路径估计用信号中的任意一方。IFFT部24对输入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GI插入部25插入保护间隔(GI)。RF部26将信号变换成模拟,进而,按照要发送的频带、功率来变换信号。并且,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0相当于图1所示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
在本发送装置中,根据图4所示的格式来发送数据。首先,在第2选择部23中,选择传播路径估计用信号,发送传播路径估计用的OFDM符号。该传播路径估计用信号是在收发机之间已知的信号。接着,为了发送至少包含第2调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在第1选择部21中选择控制数据。针对该信号,在调制部22中进行纠错编码、子载波调制,生成OFDM符号,发送控制信号。此时,关于纠错编码的编码率、子载波调制的调制方式,在收发机之间是已知的。
接着,发送数据。此时,在第1选择部21中选择发送数据。在调制部22中,按照第3调制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各子载波的调制,生成OFDM符号,发送数据。
通过这样的发送机的结构,能够使用DCT发送压缩后的MLI,能够发送子载波自适应调制OFDM信号。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取得作为传播路径信息的一例的SINR,设定目标BER(步骤S11)。接着,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进行动作(步骤S12)。动作的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接着,发送传播路径估计用的信号(步骤S13),发送至少包含由步骤S12所决定的第2调制信息的控制信息(步骤S14)。
接着,根据第3调制信息来发送按照每个子载波所调制的数据(步骤S15)。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利用图4所示的格式进行通信为前提,所以示出了以步骤S13到S15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动作的,但并不限于此。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图1所示的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中的压缩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最后与基于差分的信息压缩进行比较,这里提出的方式更适合于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将高频率区域中的信号成分设为0来压缩数据的方法进行了叙述。并且,对未删除的抽样数据实施了同样的量化。由于对在子载波方向具有相关的MLI数据进行DCT,所以其输出信号成分集中于低频率区域。除了利用该性质删除高频区域的成分以外,还通过在要使用的频率区域中改变量化所使用的比特数,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压缩。
在上述的例子中,用6比特对低频率区域的24抽样数据进行了量化,但这里示出用6比特对16抽样数据进行量化,用3比特对接下来的16抽样数据进行量化的情况。总比特数是相同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将对DCT的输出进行恒定量化(用16比特对24抽样数据进行了量化)的情况设为Case1,将进行不同的量化(用6比特对16抽样数据进行量化,用3比特对接下来的16抽样数据进行量化)的情况设为Case2。
【表3】
Figure G200880011320XD00211
虽然Case1、Case2双方都需要的比特数是144比特,是相等的,但在Case1的情况下,将标准化所需要的最大值设为1个,在Case2的情况下,在6比特量化的区域和3比特的量化的区域中分别设1个最大值。表3(a)~(c)示出Case2的情况下的第1调制信息、第2调制信息、第3调制信息。为了比较,表3(a)采用与表2(a)相同的模式。并且,表3(d)示出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输出的差。如果对表示Case1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的表2(e)和表3(d)进行比较,可知Case2所示的压缩方法的误差比Case1所示的压缩方法的误差削减1。这意味着即使减小信息量的分配也能通过使用高频带的抽样数据来改善特性。
这样,将DCT输出分割为几个区域,用各个区域中的最大值进行标准化,在各个区域进行基于不同比特数的量化,由此能够进行误差少的压缩。
并且,在这之前的说明中,标准化所用的最大值是作为理想值来处理的。然而,在实际的系统中,也需要通知该最大值来作为第2调制信息,该需要的信息量也必须要注意。作为该对策,考虑了如下的方法:不用最大值来进行标准化,而是用浮动小数点来显示DCT的输出,只用最大值的指数部来进行标准化,只将标准化所使用的最大值的指数部作为第2调制信息来使用。该操作与对所有的抽样实施位移并通知该位移量的情况大致相同,其中,所述位移在固定小数点显示中,即使进位最大值也不溢出。
表3(e)示出代替用最大值进行标准化,而只用最大值的指数部来进行标准化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与表3(d)相比,虽然错误个数增加,但在表3(e)中,示出了能够减少与标准化相关的信息量的情况。虽然这样对标准化进行简化会使一些特性劣化,但产生了能够使与标准化相关的处理电路简单化的优点。
接着,为了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通过仿真进行评价。另外,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到第5实施方式中也示出了基于仿真的效果,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参数与这里所示的相同。这里的评价按照改变了压缩率的情况下的错误个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来表示。作为自适应子载波调制OFDM方式的主要参数,子载波数是64,子载波调制的种类(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是13种(第1调制信息每子载波是4比特,总控制信息量是4比特×64子载波的256比特)。
所评价的传播路径环境是3种等功率瑞利分布模型,延迟路径数是2波、4波、6波,各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用OFDM符号长来进行标准化,是0.5/64、1.25/64、2.92/6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用OFDM符号长进行了标准化的延迟分散称为“标准化延迟分散”。其他未特殊记载的参数所有都是理想的,是在仿真中进行的。并且,作为比较方式,使用了基于差分的压缩。在评价时,关于DCT法,如之前所示的那样,使用了如下的压缩方法:将DCT的输出按照每8个抽样进行分割,用位移进行标准化。
【表4】
Figure G200880011320XD00241
表4(a)示出输出抽样编号及其抽样编号所使用的量化比特数。表4(a)的目标压缩率是除以标准化所需要的比特数的情况,实际压缩率是加上标准化所需要的比特数而计算出的值。在用于比较的差分法中,为了防止错误传播,按照每8个子载波来发送成为基准的调制信息(这里是4比特),在其他的子载波中,将与该基准值的差分信息用小于4比特的信息量来表现。
表4(b)示出目标压缩率和比特数的关系。由于压缩前的子载波的调制信息是4比特,所以作为差分值,为1、2、3比特中的任意一个,即,目标压缩率为1/4、1/2、3/4。与实际压缩率的差是因为每8个子载波使用基准调制信息所致。由于实现目标压缩率1/8在差分法中是困难的,所以用分组化来代替(每8个子载波设定为相同的调制方式)。以下,将DCT法、差分法和各目标压缩率X表现为DCT-X、DIFF-X。
图6是表示相对于延迟分散的DCT法、差分法的平均错误个数(第1调制信息和第2调制信息的差)的图。横轴是标准化延迟分散、纵轴是平均错误个数。在图6中,D-x是与目标压缩率x的基于DCT的压缩相关的特性,S-x是目标压缩率x的基于差分法的压缩。从该图6可知,在压缩率低的情况下差分法好,如果将压缩率提高,则DCT法好。特别是在将压缩率设定为1/4的情况下,DCT法好。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由于希望压缩率变小、能够对应大的延迟分散,因此,可知DCT法比差分法好。
以下,在第3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中,示出从多个压缩率和压缩模式中选择来进行压缩的情况。另外,关于选择该压缩率和压缩模式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通信质量)的通知。实现方法与MLI通知相比简单,但作为代表由第7实施方式示出对第4实施方式的CQI的应用。
(第3实施方式)
在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假定在系统或发送装置内有一种DCT后的压缩方法来进行了说明。然而,如从图6可知的那样,要想尽量高效率地进行压缩,按照传播路径来改变压缩率比较好。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按照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来改变压缩率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与图1具有相同功能的框被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即,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3与图1所示的不同。该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3被输入与传播路径延迟分散相关的信息,来决定压缩方式。这里,从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DCT-1/4、DCT-1/2、DCT-3/4以及未压缩的方式(DCT-1)这四个中选择压缩方式。
在要使用的传播路径的标准化延迟分散为小于0.5/64的情况下,选择DCT-1/4。由此,平均错误大约为2个。并且,在标准化延迟分散为大于等于0.5/64且小于1.25/64的情况下,选择DCT-1/2。由此,平均错误大约为1个。并且,在标准化延迟分散为大于等于1.25/64且小于2.92/64的情况下,选择DCT-3/4。由此,平均错误大约为2个。在标准化延迟分散为大于等于2.92/64的情况下,选择DCT-1。即,不进行压缩。通过这样自适应地变更压缩率,能够实现在削减控制信息的同时决定误差小的调制信息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这里,示出了作为基准的标准化延迟分散的值的例子,但只是一例而已,并不伴随着必然性。
图8是表示具有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与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具有相同功能的框被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即,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1与图3所示的不同。该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1使用图7所示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并且在第2调制信息中追加了使用何种压缩方法这样的信息。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发送装置使用的包格式的一例的图。与图4所示的相同,发送装置也进行相同的动作。但是,如果详细示出控制信息,则追加了压缩信息。
更具体来讲,例如考虑使用2比特来作为压缩信息的情况。与该2比特相对应地,在“00”的情况下为DCT-1,在“01”的情况下为DCT-3/4,在“10”的情况下为DCT-1/2,在“11”的情况下为DCT-1/4,由此能够发送与压缩相关的信息。
(第4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按照传播路径的标准化延迟分散来改变压缩率的例子,但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即误差分量必定会产生偏差。图10是表示将延迟分散设为1.25/64,将压缩率设为1/2(DCT-1/2)时的错误个数的偏差的图。横轴是错误个数,纵轴是大于等于该错误个数的比例。在该延迟分散中使用了DCT-1/2的情况下,错误的平均个数约为1.2个,但观察图10可知,虽然错误在5个以上的情况下只有一点点但也是能观测到的。如果系统所允许的错误个数为4个,则在该方式中,5%的包会发生错误,错误概率高。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的方法:观测错误个数,选择能够将错误控制在规定数以下的压缩率。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与图1所示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具有相同功能的框被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即,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4与图1所示的不同,并且追加了控制部41。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4根据从控制部41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决定压缩率。因此,输入一次第1调制信息,就进行多次动作。并且,伴随与此,IDCT部4和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也进行多次动作。关于该多次动作,也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最后进行比较来代替,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电路规模的增加,示出了用一个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进行多次动作来决定压缩率的情况。
控制部41被输入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在控制部41中,将最初由系统决定的任意的压缩率作为控制信息1输出。然后,将所计算出的第3调制信息与前面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进行比较,如果错误在规定数以内,则中断动作,采用这些值作为调制信息。如果错误超过了规定数,则改变压缩率,使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34再次动作。通过这样反复,选择错误为规定数的压缩率。
接着,根据控制部41的控制来说明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进行的动作。为了使说明简单,设压缩率为1/8、1/4、1/2、1这四种,设规定的错误数为X(X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由系统决定)。另外,为了尽可能低地设定压缩率,假设在动作最开始时选择压缩率1/8。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根据SINR等计算第1调制信息(步骤S21)。接着,将压缩率p设定为初始值,这里设定为1/8(步骤S22)。接着,将第1调制信息输入到DCT部2中进行DCT,同时,将第1调制信息输入到控制部41(步骤S23),用压缩率p对DCT的输出进行压缩,计算第2调制信息(步骤S24)。
接着,对在步骤S24中计算出的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压缩(步骤S25),对经过逆压缩的数据进行IDCT(步骤S26)。根据IDCT的结果来计算第3调制信息(步骤S27),比较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判断误差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即X以内(步骤S28)。如果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误差不在X以内,则将压缩率p扩大2倍(步骤S29),判断p是否为1(步骤S30)。在p不是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4,在p是1的情况下,意味着不能进行压缩,所以将第1调制信息至第3调制信息设为相同(步骤S31),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在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误差在X以内的情况下,流程结束。
在该流程图中,压缩率的变化采取了扩大2倍的形式,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尝试所设定的所有压缩率的结构即可。另外,作为初始值设定了压缩率最小的值,但并不限于此,采用在上次通信中使用的值和根据延迟分散估计的值等,也能够削减运算次数。并且,虽然采用了未压缩方式,但并不是必需的,即使是用规定的压缩率来结束流程的结构也是没问题的。
图13是表示具有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发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与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具有相同功能的框被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即,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2与图3所示的不同。该通信方式决定装置12使用图11所示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
在该发送装置中,与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进行相同的动作。并且,由于需要通知压缩信息,因此包结构与图9所示的相同。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选择压缩效率最好的方法的例子。接着,用仿真来验证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用如下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将所允许的错误个数设为5个,从1/8、1/4、1/2、3/4(表4(a)记载的四种)这四种中选择压缩率。传播路径模式的标准化延迟分散为1.25/64。并且,为了比较,使用将压缩率恒定为1/2的情况。
图14是表示错误个数和错了该个数的次数的条形图,横轴是错误个数,纵轴是错了该个数的次数。在图14中,D-x意味着压缩率x的基于DCT的压缩。D-1/2是压缩率恒定为1/2的情况,Adaptive是自适应地选择压缩率的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试验总共是50000次。根据图14可知,当恒定为1/2时,错误为0的次数多,但是错误个数也分布在6个以上。根据实施方式4所示的方法,虽然错误为0的个数减少,但为6个以上几乎没有。
【表5】
  D-3/4   D-1/2   D-1/4   D-1/8
  1007   22399   25906   688
并且,表5表示在50000次的试验中选择各个压缩率的次数。在完全不进行压缩的情况下,50000次试验所需要的控制信息量是4×64×50000=12800000比特,但是在D-1/2中削减为7200000比特,在实施方式4的方法中削减为5827324比特。另外,该控制信息量也考虑用于通知压缩率的2比特。由此可知,在削减总控制信息量的同时可以将错误个数收敛在允许范围内。
(第5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按照每个包来变更压缩率的例子,但根据系统有时控制信息在恒定的压缩率的情况下容易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的例子:使压缩率恒定,通过改变DCT后对各抽样的量化比特数,使误差尽可能减小。
【表6】
  目标率   实质率   #1-8   #9-16   #17-24   #25-32   #33-40   标准化比特
  D-1/2A   1/2   0.5625   8   4   2   2   0   16
  D-1/2B   1/2   0.5625   7   4   3   2   0   16
  D-1/2C   1/2   0.5625   6   4   4   2   0   16
  D-1/2D   1/2   0.5625   4   4   4   4   0   16
作为一例,使用将目标压缩率设为1/2的四个压缩模式。表6示出该四个压缩模式。在表6中,随着从模式D-1/2A变换为D-1/2D,分配给高频区域的信息量变多。实现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和发送装置是分别与图11和图13所示的相同的结构。但是,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内的控制产生差异。并且,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用多个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可以省略以下所示的动作循环,但考虑电路规模的增加,示出由一个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来决定压缩模式的方法。
图15是表示通信方式决定装置根据控制部41的控制而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但是,在流程图中,压缩模式M_C用1~4的数值来表示,分别表示压缩模式A~D。并且,所谓ERROR是错误个数的初始值,在图中设定为100,但大的数值也没问题。
首先,与之前同样地计算第1调制信息(步骤S40)。接着,设定M_C=1、ERROR=100(步骤S41),将第1调制信息输入到DCT部2中进行DCT,同时,将第1调制信息输入给控制部41(步骤S42)。接着,用M_C所设定的压缩模式进行压缩,计算第2调制信息(步骤S43)。接着,根据第2调制信息进行逆压缩(步骤S52),对经过该逆压缩的数据进行IDCT(步骤S44),计算第3调制信息(步骤S45)。
接着,将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的绝对值输入给N_ERROR(步骤S46),比较N_ERROR和ERROR(步骤S47)。在N_ERROR比ERROR小的情况下,将N_ERROR代入ERROR,将M_C代入压缩方法的候选M_D,保持第2、第3调制信息的值(步骤S48)。由于在第1次循环中ERROR被设定为较大的值,所以必须从步骤S47进入到S48。反过来说,优选将ERROR的初始值设定为能够满足该条件的大值。然后,判断N_ERROR是否是0(步骤S49),在N_ERROR是0的情况下,处理结束,决定压缩方法和第2、第3调制信息。这里,通过与0比较,能够从压缩候选中选择误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当然,在允许某种程度的误差的情况下考虑减少循环次数,即使进行与该允许误差值比较的动作也没问题。
当在步骤47中ERROR比N_ERROR小和在步骤S49中N_ERROR不是0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下一个压缩模式进行动作,所以判断是否剩余候选(步骤S50)。在该例子中,由于成为候选的压缩模式是1~4,所以判断M_C是否是4。在判断为M_C是4的情况下,意味着没有其以上的候选,所以流程结束。在该情况下,在该阶段中设定的M_D是最佳的压缩模式,使用所保持的第2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当在步骤S50中判断为剩余候选的情况下,将M_C加上1(步骤S51),用下一个的压缩模式再次尝试一连串的流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5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的方法:从多个压缩模式中选择错误个数最少的压缩模式。使用刚才所示的压缩模式,通过仿真来研究特性。使用了如下的情况:评价时使用的标准化延迟分散是1.25/64,作为比较的对象,只用表5中的D-1/2进行压缩。
图16与图14同样是表示错误个数和错了该个数的次数的条形图。在图16中,D-1/2是压缩率恒定为1/2的情况,Adaptive是自适应地选择压缩模式的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横轴是错误个数,纵轴是错了该个数的次数。试验总共是50000次。从图16可知,通过进行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选择,错误个数的分布集中在错误少的区域。另外,作为平均错误个数,从1.34减少到0.893。
在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改变压缩率来选择的方法,在第5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不改变压缩率而改变压缩模式来选择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第6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与第1、第3、第4和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发送装置对应的接收装置。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图17中,RF部51将接收信号变换为能够进行信号处理的频带,并输出数字信号。同步部52抽出OFDM信号的有效符号。FFT部53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配部54根据用途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分配。传播路径估计部55根据所接收到的传播路径估计用信号进行传播路径估计。调制方式计算部56根据传播路径估计值和发送了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来计算数据中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解调部57根据传播路径估计值和所计算出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来进行包含了纠错的数据解调。
图18是调制方式计算部56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图18中,解调部62根据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包含了各子载波的纠错的数据的解调。但是,关于控制数据,假设调制方式、纠错方式在收发装置间都是已知的。数据选择部63从所解调的控制数据中抽出发送装置所生成的第2调制信息。第2调制信息包含与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标准化相关的数据、与第3和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压缩率相关的数据、与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压缩模式相关的数据等。IDCT部64根据第2调制信息来进行IDCT。第4调制信息决定部65根据IDCT的结果和位图来计算第3调制信息。该IDCT部64和第4调制信息决定部65与图1等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内的IDCT部4和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5具有相同的功能。
图19是表示在接收装置中计算发送装置在数据部的调制时所使用的第3调制信息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从控制数据中抽出第2调制信息(步骤S61),对第2调制信息实施与发送装置所进行的相同的逆压缩(步骤S62)。接着,对该经过逆压缩的数据进行IDCT(步骤S63),根据与发送装置所使用的相同的位图和IDCT的输出来计算第3调制信息(步骤S64)。
图20是表示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该接收装置首先进行OFDM接收处理(步骤S71)。该接收处理包含OFDM符号同步、频率同步等OFDM处理所必需的动作。接着,根据传播路径估计符号来估计传播路径(步骤S72),进行控制数据的解调(步骤S73)。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各子载波的调制方式在收发装置间是预先知道的。接着,计算第3调制信息(步骤S74)。表示该动作的流程图已经由图19示出。并且,根据第3调制信息和传播路径估计值来进行发送数据的解调(步骤S75)。
图17所示的调制方式计算部56的重要功能是:使图18所示的IDCT部64的运算精度、运算方法(溢出(over flow)处理、运算途中的调整处理)达到与发送装置内的调制方式决定部内的IDCT相同的程度。如果不满足该情况,即使使用相同的第2调制信息,所计算出的第3调制信息也会产生差异。另外,在第4调制信息决定部65中使用的位图必须与在发送装置中使用的完全相同。同时,调整处理的基准、方法也必须相同。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的例子:发送与调制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发送根据该控制信息所调制的数据。这意味着可以用作蜂窝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方法。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压缩的数据变换法,以DCT、IDCT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DST(离散正弦变换:Discrete Sine Transform)和离散小波变换。但是,由于在传播路径的性质上能量集中在低频率成分,所以DCT最能够高效地进行压缩。
(第7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MLI压缩技术应用于CQI压缩技术的例子。但是,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当于上述的MLI压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但不仅是第4实施方式,关于本实施方式对第3和第5实施方式的应用,从第7实施方式中也能容易地推测出。因此,省略了应用于第3和第5实施方式的例子。
图21是表示作为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CQI信息决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QI信息决定装置由DCT部1002、第2CQI信息决定部1003、IDCT部1004、第3CQI信息决定部1005以及控制部1041构成。为了使与图11所示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对应变得容易,采用省略了第1CQI信息决定部的形式。
这里,在第7实施方式中没有第1CQI信息决定部的理由是因为:由于通常CQI是表示振幅、功率或者信号和噪声功率比等的值,所以没有必要使用位图来变换。
在图21中,第2CQI信息决定部1003根据从控制部1041所输入的控制信号来决定压缩率。因此,输入一次第1CQI信息,就进行多次动作。并且,伴随与此,IDCT部1004和第3CQI信息决定部1005也进行多次动作。关于该多次动作,也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CQI信息决定装置,最后进行比较来代替,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电路规模的增加,示出了用一个CQI信息决定装置进行多次动作来决定压缩率的情况。
控制部1041被输入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在控制部1041中,将最初由系统决定的任意的压缩率作为控制信息1输出。然后,将所计算出的第3CQI信息与前面输入的第1CQI信息进行比较,如果错误在规定数以内,则中断动作。如果错误超过了规定数,则改变压缩率,使第2CQI信息决定部34再次动作。通过这样反复,选择错误为规定数的压缩率。
接着,根据控制部1041的控制来说明CQI信息决定装置进行的动作。为了使说明简单,设压缩率为1/8、1/4、1/2、1这四种,设规定的错误数为X(X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由系统决定)。另外,为了尽可能低地设定压缩率,假设在动作最开始时选择压缩率1/8。
图22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QI信息决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输入各子载波的振幅值或SINR等第1CQI信息(步骤S121)。接着,将压缩率p设定为初始值,这里设定为1/8(步骤S122)。接着,将第1CQI信息输入到DCT部1002中进行DCT,同时,将第1CQI信息输入到控制部1041(步骤S123),用压缩率p对DCT的输出进行压缩,计算第2CQI信息(步骤S124)。
接着,对在步骤S24中计算出的第2CQI信息进行逆压缩(步骤S125),对经过逆压缩的数据进行IDCT(步骤S126)。根据IDCT的结果来计算第3CQI信息(步骤S127),比较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判断误差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即X以内(步骤S128)。如果该判断的结果是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误差不在X以内,则将压缩率p扩大2倍(步骤S129),其结果,判断p是否为1(步骤S130)。在p不是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4,在p是1的情况下,意味着不能进行压缩,所以将第1CQI信息至第3CQI信息设为相同(步骤S131),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S128中,在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误差在X以内的情况下,流程结束。
在该流程图中,压缩率的变化采取了扩大2倍的形式,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尝试所设定的所有压缩率的结构即可。另外,作为初始值设定了压缩率最小的值,但并不限于此,采用在上次通信中使用的值和根据延迟分散估计的值等,也能够削减运算次数。并且,虽然采用了未压缩方式,但并不是必需的,即使是用规定的压缩率来结束流程的结构也是没问题的。
作为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误差,无论是对值不同的个数进行计算的方法还是加上误差的绝对值的方法,都能够应对。
这样,用与MLI压缩几乎相同的结构能够高效地压缩CQI信息。另外,虽然第2CQI信息被通知给通信对方,但其通知手段、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并且,被通知了第2信息的终端通过执行从这里所示的逆压缩开始步骤,能够计算第2信息和被通知的终端的每个子载波的CQI。
另外,在第3~第5、第7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多个压缩方法。例如,在第4、第7实施方式中在压缩率高的区域应用基于差分的压缩方法是其一例。并且,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每个子载波的自适应调制,但也可以使用在分组化后变换数据空间的压缩。

Claims (25)

1、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
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
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2、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
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
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是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
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进行与所述延迟分散对应的压缩。
4、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
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
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5、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1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
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其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第3调制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
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述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图信息由表示调制方式或编码率的至少一个的信息比特数来表示,调制信息根据信息比特数的多少按顺序进行映射。
7、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以及
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与第2传播路径信息对应的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传播路径信息是传播路径的延迟分散,
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进行与所述延迟分散对应的压缩。
9、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第3CQI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
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10、一种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数据变换部,其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第2CQI信息决定部,其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逆数据变换部,其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第3CQI信息决定部,其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
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述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变换是离散余弦变换,所述逆数据变换是逆离散余弦变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按照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的输出抽样或抽样组来分配不同的信息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是通过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削减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来进行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是通过针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将与预先设定的频率以上的频率对应的信息量设为0来进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对所述第1调制信息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所述第2调制信息决定部针对将通过所述离散余弦变换所得的多个抽样分组化后的多个抽样组,根据按压缩方法的不同而分配不同信息量的表,选择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调制信息和第3调制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根据所选择的压缩方法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变换部对所述第1CQI信息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所述第2CQI信息决定部针对将通过所述离散余弦变换所得的多个抽样分组化后的多个抽样组,根据按压缩方法的不同而分配不同信息量的表,选择使从所述控制部输入的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根据所选择的压缩方法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17、一种发送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
子载波自适应调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3调制信息来进行子载波的调制;以及
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调制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18、一种发送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
子载波自适应调制部,其根据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3调制信息来进行子载波的调制;以及
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调制信息、用于生成该第2调制信息的压缩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19、一种发送装置,其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式决定装置;以及
发送部,其将所述通信方式决定装置输出的第2CQI信息、用于生成该第2CQI信息的压缩信息发送给通信对方。
20、一种接收装置,其接收从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21、一种接收装置,其接收从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调制信息从用于生成第2调制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22、一种接收装置,其接收从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装置发送的OFDM信号并对数据进行解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逆变换部,该逆变换部具有与所述逆数据变换部相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所述第2CQI信息从用于生成第2CQI信息的压缩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23、一种通信方式决定方法,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自适应地决定调制信息,并将所述决定的调制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
根据第1传播路径信息和由调制信息所决定的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1调制信息;
将所述第1调制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压缩所述变换后的数据,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调制信息;
将所述第2调制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以及
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和所述位图信息,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调制信息。
24、一种通信方式决定方法,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
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
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
另外,在决定所述第2CQI信息的步骤中,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使得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处于规定阈值以下。
25、一种通信方式决定方法,应用于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中,该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将表示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的接收质量的CQI信息通知给通信对方,所述通信方式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如下步骤:
将第1CQI信息变换为不同的数据空间;
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决定通知给通信对方的第2CQI信息;
将所述第2CQI信息逆变换为原来的数据空间;
根据所述逆变换后的数据,按每个子载波或者被分组化的每个子载波组来决定第3CQI信息;以及
检测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
另外,在决定所述第2CQI信息的步骤中,选择多种压缩方法中的、使所述第1CQI信息和第3CQI信息的差最小的压缩方法,并通过所选择的压缩方法来对所述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CN200880011320A 2007-04-05 2008-04-03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Pending CN1016824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9078/2007 2007-04-05
JP2007099078 2007-04-05
PCT/JP2008/056694 WO2008126764A1 (ja) 2007-04-05 2008-04-03 通信方式決定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ofdm適応変調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式決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490A true CN101682490A (zh) 2010-03-24

Family

ID=3986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1320A Pending CN101682490A (zh) 2007-04-05 2008-04-03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58146A1 (zh)
EP (1) EP2139136A1 (zh)
JP (1) JPWO2008126764A1 (zh)
CN (1) CN101682490A (zh)
CA (1) CA2682945A1 (zh)
WO (1) WO20081267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486A (zh) * 2013-08-05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0981B1 (ko) * 2008-10-13 2014-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5218977B2 (ja) * 2008-12-02 2013-06-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演算時の近似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066640A (ja) * 2009-09-16 2011-03-31 Kddi Corp チャネル情報圧縮装置及び方法、チャネル情報展開装置及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受信機、送信機
EP2381632B1 (en) * 2010-04-21 2018-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 channel estimating arrangement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JP5538152B2 (ja) * 2010-09-13 2014-07-02 Kddi株式会社 受信機、チャネル情報圧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979384B1 (en) * 2013-03-25 2019-04-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scheme on a frequency band comprising sub-bands
CN113709812B (zh) * 2019-03-29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处理方法、解压缩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082153B (zh) * 2023-10-13 2024-02-13 深圳龙电华鑫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通信数据采集及数据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6653B2 (ja) * 2000-02-25 2006-09-27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サブキャリア割当方法
JP3875086B2 (ja) * 2001-11-30 2007-01-31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装置
JP2004128661A (ja) * 2002-09-3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852957B2 (en) * 2005-01-31 2010-1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receiver
CN101273630A (zh) * 2005-04-21 2008-09-24 四次方有限公司 集成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
WO2007108624A2 (en) * 2006-03-17 2007-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forming data,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the same
JP5106409B2 (ja) * 2006-10-12 2012-1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DCT based CQI reporting scheme", 《3GPP TSG RAN WG1 LTE AD HOC R1-06177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486A (zh) * 2013-08-05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41486B (zh) * 2013-08-05 2017-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比特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39136A1 (en) 2009-12-30
US20100158146A1 (en) 2010-06-24
WO2008126764A1 (ja) 2008-10-23
CA2682945A1 (en) 2008-10-23
JPWO2008126764A1 (ja) 201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490A (zh) 通信方式决定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以及通信方式决定方法
EP21599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index based on frequency selectivity
CN1201518C (zh) 在ofdm系统中用于sttd方案的导频模式设计
CN101048963B (zh) 用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质量和执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1660B (zh) 多载波通信装置和多载波通信方式
RU2490820C2 (ru)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981472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模式和速率选择
US8611453B2 (en) CQI table for wireless MIMO network
CN101175057B (zh) 用于正交多频分工接收器的自适应量化方法及装置
CN101127747B (zh)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78533B (zh)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07645366B (zh) 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自适应调制传输方法
CN101023613A (zh) 发送控制帧生成装置以及发送控制装置
JP5642102B2 (ja) Ofdm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2009001035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919192B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CN101682475A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86218A (zh) 一种MIMO-OFDM系统下基于QoE的跨层优化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753506B (zh) 联合自适应编码调制器和自适应联合分配编码调制方法
US20080084829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link adaptation
CN10418456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插值重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8650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quality information generating method
CN101185268B (zh) 多天线通信装置和多天线通信系统
CN101252419A (zh) 多天线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容量评估方法
KR101114681B1 (ko) Miso-ofdm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피드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