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063A -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063A
CN101682063A CN200880019871A CN200880019871A CN101682063A CN 101682063 A CN101682063 A CN 101682063A CN 200880019871 A CN200880019871 A CN 200880019871A CN 200880019871 A CN200880019871 A CN 200880019871A CN 101682063 A CN101682063 A CN 101682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layer
flow
reforming catalyst
reform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2063B (zh
Inventor
旗田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o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O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Oi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O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2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2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0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73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s, compressors, bur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3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with gasifying agents, e.g. water, carbon dioxide, air
    • C01B3/34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with gasifying agents, e.g. water, carbon dioxide, air by reac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gasifying agents
    • C01B3/38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with gasifying agents, e.g. water, carbon dioxide, air by reac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gasifying agents using catalysts
    • C01B3/382Multi-step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01M8/04022Heating by combus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23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Depolarisation or activation, e.g. purging; Means for short-circuiting defective fuel cells
    • H01M8/04225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Depolarisation or activation, e.g. purging; Means for short-circuiting defective fuel cells during start-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23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Depolarisation or activation, e.g. purging; Means for short-circuiting defective fuel cells
    • H01M8/04268Heating of fuel cells during the start-up of the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applied during specific periods
    • H01M8/04302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applied during specific periods applied during start-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01M8/04425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at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s, compressors, bur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01Temperature
    • H01M8/04738Temperature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 compressor, bur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76Pressure; Flow at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 compressor, bur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H01M8/0618Reforming processes, e.g. autothermal, partial oxidation or steam re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01M8/2425High-temperature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05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reforming step
    • C01B2203/0227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reforming step containing a catalytic reforming step
    • C01B2203/0244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reforming step containing a catalytic reforming step the reforming step being an autothermal reforming step, e.g. secondary reform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 C01B2203/06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8Methods of heating or cooling
    • C01B2203/0805Methods of heat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85Methods of heat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by electric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2Feed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288Evaporation of one or more of the different feed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01B2203/1604Starting up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01B2203/1614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C01B2203/1619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2008/1293Fuel cells with solid oxide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el Cell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早期开始可靠地进行重整并更可靠地防止阳极氧化劣化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其是具有:具有重整烃系燃料从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的重整器和使用所述气体进行发电的高温型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其中,具有:a)预先了解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燃料流量的燃料的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和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燃料的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的工序,b)边测定催化剂层温度边将催化剂层升温的工序,c)与所述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比较催化剂层的测定温度,在进行了所述测定的时刻判定能够重整的燃料流量的工序,d)在已判定的流量超过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向催化剂层供给已判定的流量的燃料,进行重整,向燃料电池阳极供给重整气体的工序,反复进行工序c及d,直至燃料向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为止。本发明还提供该方法优选的燃料电池系统。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重整煤油等烃系燃料得到的重整气体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以下有时称为SOFC。)系统中,通常包括用于重整煤油或城市煤气等烃系燃料从而发生含氢气体(重整气体)的重整器和用于使重整气体与空气发生电化学发电反应的SOFC。
SOFC通常在550~1000℃的高温下工作。
重整利用水蒸气重整(SR)、部分氧化重整(POX)、自身热重整(ATR)等各种反应,但为了使用重整催化剂而必需加热至显现催化剂活性的温度。
这样,重整器和SOFC均必需在起动时升温。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可有效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水蒸气重整的SOFC系统的SOFC系统的起动方法。
此外,水蒸气重整是非常大的吸热反应,另外,反应温度较高,可达550~750℃,必需高温的热源。因此,已知在SOFC的附近设置重整器(内部重整器),主要将来自SOFC的辐射热作为热源加热重整器的内部重整型SOFC(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90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19420号公报
通常,在SOFC系统起动时将SOFC升温至工作温度时,为了防止电池单元燃料极的氧化劣化,预先在阳极中流通氢等还原性气体。
作为升温时的氢供给源,考虑到氢气瓶(Bombe)、氢吸藏·吸附·发生材料、电解氢等各种氢供给源,但如果考虑在民用中普及系统,则最好将燃料重整气体作为供给源。
在起动时利用重整器重整燃料并为了防止氧化劣化阳极而向SOFC供给得到的重整气体的情况下,例如在为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内部重整器的传热,SOFC也同时被加热,结果,阳极上升至氧化劣化点以上,例如在阳极处于空气或水蒸气等氧化性气体气氛下的情况下,有时阳极会发生氧化劣化。因而,最好尽可能从早期开始制造重整气体。
另外,另一方面,如果不将烃系燃料重整成规定的组成而未重整部分被供给到SOFC,则尤其在使用煤油等高次烃作为烃系燃料的情况下,也有时发生碳析出引起的流道闭塞或阳极劣化。因此,变得必需即使在起动时也可靠地进行重整的方法。
这样,最好在起动时尽可能地从早期开始制造重整气体,另一方面,最好可靠地进行重整。其不限定于SOFC,对于具有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等高温型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而言,也是一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具有重整催化剂层的重整器;和高温型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该方法可从早期开始可靠地进行重整并更可靠地防止阳极的氧化劣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这样的方法优选的燃料电池系统。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其中,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具有:
重整器,其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和
高温型燃料电池,其使用所述含氢气体进行发电,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具有:
a)预先了解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二温度条件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条件是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所述第二温度条件是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b)边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边使重整催化剂层升温的工序;
c)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比较,在进行该测定的时刻判定在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的工序;以及
d)在该已判定的流量超过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该已判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进行重整,向高温型燃料电池的阳极供给得到的重整气体的工序,
反复进行所述工序c及d,直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
上述方法优选还具有:e)在工序d之前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在工序d中进行重整所必需的流量的蒸汽及/或含氧气体的工序。
优选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进行水蒸气重整。
优选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身热重整。
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燃烧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工序b中,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烃系燃料并进行燃烧。
在上述方法中,分别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出口端以及该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配置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沿着气体流通方向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在将该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设为N+1(N为2以上的整数)、
将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侧第i个温度传感器设为Si(i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设置于重整催化剂层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设为SN+1
将位于温度传感器S1与温度传感器Si+1之间的重整催化剂层的区域设为Zi
将彼此不同的N个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i,其中Fk1具有正值且Fk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而且FkN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时,
在工序a中,作为能够在区域Zi重整各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了解用温度传感器S1及Si+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及Ti+1(Fki),将该T1(Fki)及Ti+1(Fki)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反复进行N次工序c及d,
在第i次工序c中,在分别利用温度传感器S1及Si+1检测的温度t1及ti+1分别成为温度T1(Fki)及Ti+1(Fki)以上的情况下,将能够在区域Zi重整的烃燃料流量判定为Fki
或者,在上述方法中,分别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出口端以及该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配置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沿着气体流通方向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在将该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设为N+1(N为2以上的整数)、
将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侧第i个温度传感器设为Si(i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设置于重整催化剂层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设为SN+1
将彼此不同的N个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i,其中Fk1具有正值且Fk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而且FkN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时,
在工序a中,作为能够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各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了解在温度传感器S1~SN+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将该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反复进行N次工序c及d,
在第i次工序c中,在利用工序a中检测所述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1~SN+1检测的温度,成为利用同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能够重整的烃燃料流量判定为Fki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
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的重整器;
使用该含氢气体进行发电的高温型燃料电池;
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的重整催化剂层温度测定机构;
使重整催化剂层升温的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以及
控制从包含蒸汽及含氧气体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气体即重整助剂气体和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的流量控制机构,
其中,该流量控制机构能够输入第一温度条件、第二温度条件和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所述第一温度条件为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所述第二温度条件为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而且,
能够使下一个燃料流量判定功能及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依次反复工作,直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
在此,该燃料流量判定功能是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比较,判定在进行了该测定的时刻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的功能,
在此,该燃料流量设定功能是在该已判定的流量超过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的流量设定成该已判定的流量的功能。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具有:计算用于重整利用所述燃料流量设定功能设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所必需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在设定所述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中的流量之前,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设定成该已计算的流量的功能。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含有蒸汽,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水蒸气重整。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至少含有含氧气体,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在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身热重整。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
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燃烧,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至少含有含氧气体,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和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燃烧,
该重整催化剂层及该流量控制机构构成所述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系统的一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是概要地示出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系统的另一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中,1-水气化器,2-附设于水气化器的电加热器,3-重整器,4-重整催化剂层,5-热电偶,6-SOFC,7-点火器(igniter),8-组件(module)容器,9-附设于重整器的电加热器,10-计算机(computer),11-流量调节阀,1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器和高温型燃料电池。重整器具有重整催化剂层。高温型燃料电池使用从重整器得到的含氢气体进行发电。重整催化剂层由能够促进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构成。从重整器得到的含氢气体被称为重整气体。
[工序a]
在本发明中,在实际起动燃料电池系统之前,预先进行工序a。
在工序a中,预先了解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第一温度条件)。另外,在工序a中,还预先了解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第二温度条件)。
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的流量可鉴于之后的通常运转(额定运转或部分负荷运转)的条件预先适当地设定。
可利用预备实验或仿真(simulation)已知这些温度条件。
[工序b]
在实际起动燃料电池系统时,进行工序b。即,边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边升温重整催化剂层。工序b中的温度测定及升温被继续到起动结束时。
作为该升温的热源,例如可使用设置于重整器的电加热器。
另外,还可通过在重整催化剂层中流动高温流体来升温重整催化剂层。例如,可根据需要预热并供给重整所必需的水蒸气及/或空气。作为该预热的热源,可使用电加热器或喷燃器(burner)等燃烧器。或者,在从燃料电池系统的外部供给高温流体的情况下,也可将该流体作为上述预热的热源。
或者,如果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燃烧,则也可通过使烃系燃料在重整催化剂层中燃烧来升温重整催化剂层。燃烧气体为氧化性气体。因而,从防止由于在燃料电池中流动燃烧气体而燃料电池发生劣化的观点出发,有时存在如下所述的燃料电池,即:在重整催化剂层中进行燃烧时,即使燃烧气体在燃料电池中流动,也没有达到燃料电池劣化的温度。因此,监视燃料电池的温度尤其是阳极电极的温度,在其温度成为可能会劣化的温度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燃烧。
进而,也可在制造重整气体之后,使用使重整气体燃烧得到的燃烧热来升温重整催化剂层。
另外,在开始重整之后利用重整发热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该发热来升温重整催化剂层。在进行部分氧化重整的情况下,另外,在自身热重整即自热重整(autothermal reforming)中,与利用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吸热相比,利用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发热更大的情况下,利用重整发热。
也可适当地并用上述升温手法或者根据情况分开使用。
[工序c及d]
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升温开始之后或者开始的时刻,反复进行工序c及d。即,工序c及d至少进行两次。反复进行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为止。
在工序c中,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在工序a中已知的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进行比较。接着,在进行了该温度测定的时刻,判定在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在工序d中,在已在工序c中判定的流量超过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将已判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供给到重整催化剂层,进行重整。即,在工序d中,使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的流量增加(也包括从零开始增加的情况)。
这样,在本发明中,预先了解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第二温度条件)、和能够重整小流量(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第一温度条件)。这些温度条件并不是指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量没有严格地过于不足而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或所述小流量的温度条件。只要已知如下情况即可,即:如果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成为第一温度条件以上,则可将所述小流量的烃系燃料重整成规定的组成,以及,如果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成为第二温度条件以上,则可将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重整成规定的组成。
在此,规定的组成是指预先适当地设定为优选向组套(stack)供给的重整气体组成的组成。
另外,不一定必需判定是否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的整体进行重整。即,也可判定是否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的一部分重整。
为了重整更少流量的烃系燃料,以更低温度足以。因而,第一温度条件被设定成低于第二温度条件的水平。如果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成为第一温度条件以上,则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并重整所述小流量的烃系燃料。接着,如果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成为第二温度条件以上,则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并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
这样,在本发明中,阶段性地增加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即,可分成重整所述小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阶段和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阶段共2个阶段进行重整,并同时起动燃料电池系统。可通过这样地进行,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升温没有太多进展的时刻开始,将小流量的烃系燃料重整成规定的组成,并可更早得到重整气体。
也可进一步将重整所述小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阶段分成2个以上阶段来进行。这种情况下,在工序a中,预先了解可分别重整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彼此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两个以上第一温度条件。将该两个以上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与重整催化剂层的测定温度进行比较,可在该时刻判定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即,可以三个以上阶段进行重整,直至起动结束时为止。
作为温度条件,可采用重整催化剂层的一点的温度。另外,还可采用沿着重整催化剂层的气体流通方向不同的位置的多点温度。或者,也可从多点温度算出平均值等代表温度从而采用。
可对应用于升温重整催化剂层的加热的方法,利用预备实验或仿真决定测定在判定中利用的温度的位置及其个数。
可在工序d之前进行工序e。即,可在工序d之前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用于在重整工序d中流动(增加)的烃系燃料所必需的流量的蒸汽及/或含氧气体。在反复工序c及d时,在工序d中可增加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或者,立即进行工序e,预先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重整在下一个工序d中供给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所必需的蒸汽及/或含氧气体。可利用工序e,更可靠地重整在工序d中供给的烃系燃料。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与工序d同时供给在工序d中必需的流量的蒸汽及/或含氧气体。
此外,在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情况下,即在进行水蒸气重整或自热重整的情况下,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蒸汽。在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情况下,即在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热重整的情况下,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含氧气体。作为含氧气体,可适当地使用含有氧的气体,而从获得容易性出发,优选空气。
在本发明中,阶段性地进行重整,但不必在各阶段进行相同种类的重整。例如,可成为在第一阶段进行自热重整、在第二阶段进行水蒸气重整的共计两个阶段。另外,也可成为在第一阶段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在第二阶段进行自热重整、在第三阶段进行水蒸气重整的共计三个阶段。或者,也可在全部阶段进行水蒸气重整,也可在全部阶段进行自热重整,也可在全部阶段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对应重整的阶段数或种类,预先了解在工序a中能够重整的温度条件。
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即在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时阶段性地进行的重整的最终阶段,进一步换言之,在最后进行的工序d中,优选进行水蒸气重整。即,优选只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而不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反应。这是因为,可在起动结束后的通常运转之前,使重整气体中的氢浓度较高。这种情况下,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重整所述小流量的烃时,优选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热重整。尤其在重整小流量的烃的阶段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多个阶段中的最初的阶段或者从最初的阶段开始接着的一部分阶段中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热重整。这是因为,可通过进行伴随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重整来加快升温。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这是因为,可在重整的最终阶段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可使氢浓度较高。
进而,除了重整反应以外,还可使用也能够促进燃烧的重整催化剂层而在工序b中进行燃烧。即,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中的燃烧升温重整催化剂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若预先了解可在重整催化剂层中燃烧某流量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成为该温度条件以上,则优选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该流量的烃系燃料进行燃烧。这是因为,可更可靠地进行燃烧。此时的流量只要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的流量即可。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形态1-1]
在此,在起动时的重整的全部阶段进行自热重整。此时,重整反应全部(overall)成为发热反应(使得利用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发热高于利用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吸热)。这是因为,利用重整反应热加速重整催化剂层、进而SOFC的升温。
另外,预先了解在各阶段中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的彼此不同的部分(最终阶段则为全体)重整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使用能够促进部分氧化重整反应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图1所示的SOFC系统具有重整器3及SOFC6被收容于框体(组件容器)8中的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重整器3具备重整催化剂层4,另外,具备电加热器9。
另外,该SOFC系统还具有具备电加热器2的水气化器1。水气化器1在电加热器2的加热下发生水蒸气。水蒸气可在水气化器或其下游在适当地过热(superheat)的基础上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
另外,空气也被供给到重整催化剂层,在此,可成为在利用水气化器预热空气的基础上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可从水气化器得到水蒸气,另外,也可得到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水蒸气或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被与烃系燃料混合并被供给到重整器3、尤其该重整催化剂层4中。在使用煤油等液体燃料作为烃系燃料的情况下,可在适当地气化烃系燃料的基础上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
从重整器得到的重整气体被供给到SOFC6、尤其该阳极。以下未图示:空气被适当地预热,进而被供给到SOFC的阳极。
阳极排出气体(anode off gas)(从阳极排出的气体)中的可燃成分在SOFC出口被阴极排出气体(cathode off gas)中的氧燃烧。因此,可使用点火器7点火。阳极、阴极的出口均在组件容器内开口。
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出口端以及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分别配置温度传感器。这些温度传感器沿着气体流通方向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将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设为N+1(N为2以上的整数)、将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侧第i个温度传感器设为Si(i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设置于重整催化剂层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设为SN+1。具体而言,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热电偶,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配置热电偶S1,在从催化剂层入口端到催化剂层长度的1/4位置配置热电偶S2,在从催化剂层入口端到催化剂层长度的2/4位置配置热电偶S3,在从催化剂层入口端到催化剂层长度的3/4位置配置热电偶S4,在催化剂层出口端配置热电偶S5
其中,上述N表示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中的重整的阶段数。
将位于温度传感器S1和温度传感器Si+1之间的重整催化剂层的区域设为Zi。具体而言,将S1与S2之间的区域设为Z1,将S1与S3之间的区域设为Z2,将S1与S4之间的区域设为Z3,将S1与S5之间的区域设为Z4
由于利用4(=N)阶段进行重整,所以将彼此不同的4个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i。其中,Fk1具有正值,Fk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即,0<Fk1<Fk2<Fk3<Fk4。FkN即Fk4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
另外,将在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时为了发生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水蒸气而使用的水的流量设为Fwi。将在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时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空气的流量设为Fai
对于水流量而言,为了抑制碳析出,优选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使水流量增加,以使S/C(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气体中的相对碳原子摩尔数的水分子摩尔数的比)维持规定的值。对于空气流量而言,优选随着燃料流量的增加而使空气流量增加,以使重整反应全部成为发热反应。因而,成为0<Fw1<Fw2<Fw3<Fw4、0<Fa1<Fa2<Fa3<Fa4
在实际起动SOFC系统之前,作为可在区域Zi中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预先了解用温度传感器S1及Si+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及Ti+1(Fki),将该T1(Fki)及Ti+1(Fki)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工序a)。
具体而言,作为可在区域Z1重整流量Fk1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已知用温度传感器S1及S2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1)及T2(Fk1)。接着,将T1(Fk1)及T2(Fk1)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1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同样,作为可在区域Z2重整流量Fk2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已知用温度传感器S1及S3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2)及T3(Fk2)。将这些温度T1(Fk2)及T3(Fk2)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2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另外,作为可在区域Z3重整流量Fk3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已知用温度传感器S1及S4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3)及T4(Fk3)。将这些温度T1(Fk3)及T4(Fk3)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3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进而,作为可在区域Z4(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流量Fk4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已知用温度传感器S1及S5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4)及T5(Fk4)。将这些温度T1(Fk4)及T5(Fk4)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4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可利用以下所示的顺序,实际地起动该系统。
1.利用水气化器所具备的电加热器2,将水气化器1升温至水可气化的温度。此时,不向重整催化剂层4供给任何物质。
2.利用电加热器9升温重整催化剂层。利用热电偶S1~S5的温度监视也开始。
3.向水气化器1供给流量Fw1的水,气化水,向重整催化剂层4供给得到的水蒸气。
4.向重整催化剂层4供给流量Fa1的空气。
其中,重整催化剂层也被水蒸气及空气的显热加热。
5.通过判定用热电偶S1及S2测定的温度t1及t2是否分别成为T1(Fk1)及T2(Fk1)以上,来判定可在区域Z1重整的烃系燃料流量为流量Fk1。即,在满足t1为T1(Fk1)以上而且t2为T2(Fk1)以上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可在区域Z1重整的烃系燃料流量为流量Fk1。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可在区域Z1重整的烃系燃料流量为零。
6.如果判定能够重整的烃燃料流量为Fk1,则由于Fk1超过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零),所以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并重整供给量Fk1的烃系燃料,向SOFC阳极供给得到的重整气体。
如果向SOFC阳极供给重整气体,则阳极排出气体(在此直接为重整气体)被从阳极排出。由于阳极排出气体为可燃性,所以可使用点火器7向阳极排出气体点火,使其燃烧。也可利用该燃烧热加热重整催化剂层。为了加速升温而优选该加热。
此外,在利用重整催化剂层开始自热重整之后,除了电加热器9的发热以及水蒸气及预热空气的显热以外,也可利用区域Z1中的重整反应的发热来加热重整催化剂层。在为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系统的情况下,如果阳极排出气体燃烧,则也可利用该燃烧热加热重整催化剂层。在为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系统以外的情况下,例如可向重整器周边供给利用适当的燃烧机构使阳极排出气体燃烧而成的燃烧气体,来加热重整催化剂层。为了加速升温而优选该加热。
以下向2、3、4依次增加i,反复工序3~6,共计进行4次。
3(第i次).向水气化器1供给流量Fwi的水。
4(第i次).向重整催化剂层4供给流量Fai的空气。
5(第i次).通过判定用热电偶S1及Si+1(在i=2的情况下,为S3)测定的温度t1及ti+1(在i=2的情况下,为t1及t3)是否分别成为T1(Fki)及Ti+1(Fki)(在i=2的情况下,为T1(Fk2)及T3(Fk2))以上,来判定可在区域Zi(在i=2的情况下,为Z2)重整的烃燃料流量为流量Fki(在i=2的情况下,为Fk2)。
6.(第i次)如果判定的流量Fki超过当前值(Fki-1),则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并重整供给量Fki的烃系燃料,向SOFC阳极供给得到的重整气体。
这样地进行,可将烃系燃料的流量增加至起动结束时的流量Fk4。如果重整器及SOFC被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则可结束SOFC系统的起动。
SOFC可利用从重整器得到的重整气体的显热,另外还可利用阳极排出气体的燃烧热加热。如果燃料电池开始发电,则也可利用电池反应的发热来加热SOFC。
在最终的工序d(在此,为第4次的工序d)结束时刻供给多于额定时的空气流量的空气的情况下,可在将重整催化剂层保持为能够重整在最终的工序d之后供给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温度的同时,将空气流量减少至额定流量。例如,可为了在最终的工序d使重整反应全部成为发热反应而使空气多于额定时的空气流量,在额定时,为了主要使用水蒸气重整反应从而得到氢浓度高的重整气体,而减少空气流量(也包括成为零)。虽然额定时重整反应全部成为吸热,但也可利用阳极排出气体的燃烧热(在发电时除了该燃烧热以外,还包括来自SOFC的辐射热)加热重整器。在此,为了将重整催化剂层保持为能够重整在最终的工序d之后供给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温度,只要增减向阴极供给的空气流量、烃系燃料流量、水流量及在向SOFC中通电流的情况下的电流值即可。
通过如以上所说明地进行来起动SOFC系统,从而可首先在加热催化剂层上游侧的一部分之后,投入可在该区域重整的小流量的重整原料,向SOFC供给还原性的重整气体。因此,容易减低催化剂层的加热所必需的热量,容易缩短直至重整气体发生为止的时间。早期利用还原性的气体成为可能,这本身对于防止阳极的氧化劣化也是有效的。
另外,还可通过在催化剂层的烃系燃料流通方向设置多个热电偶,从上游侧依次将催化剂层区域升温至能够重整的温度,阶段地使烃系燃料流量增加,由此更可靠地防止未重整成分向SOFC流入。
本方式可优选用于催化剂层的温度从入口侧上升的情况。
为了更可靠地防止阳极的氧化劣化,可监视SOFC的温度(例如SOFC的最高温度),在该温度不到氧化劣化温度期间,供给对应该时刻的重整容量的流量的烃系燃料。具体而言,利用预备实验或仿真,已知SOFC与区域Z1的温度的经时变化,可将能够利用SOFC成为氧化劣化点以下的时刻的区域Z1的温度重整的烃系燃料成为Fk1
在上面说明的例子中,进行自热重整,作为加热重整催化剂层的热,利用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热。因此,只利用电加热器的发热加热重整催化剂层,与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情况相比,可减小电加热器的尺寸、电源容量,可使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组件的尺寸小,另外还可简化构造。
另外,在本方式中,为了升温重整催化剂层而使用电加热器9,但在已利用水蒸气或空气的显热充分地加热催化剂层的情况下,也可不使用电加热器9。
为了缩短升温时间,利用电加热器9的重整催化剂层的加热优选从尽可能早的时刻开始进行。不用等到能够利用电加热器2将水气化器升温至水可气化的温度的工序(工序1)的结束,就可以利用电加热器9升温重整催化剂层。也可使水气化器加热用电加热器2与重整催化剂层加热用电加热器9同时工作。
在本方式中,为了水气化而使用电加热器2的发热,但不限于此。在从组件外部供给高温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或者,在从组件外部供给高温的空气,已利用其显热充分地加热水气化器的情况下等,也可不使用电加热器2。
在此,对基于预先了解的温度条件来判定烃系燃料的供给量的方法,举出具体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表1所示,已知可在区域Zi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表1]
  区域   烃系燃料流量   温度条件
  Z1   Fk1   T1(Fk1)=400℃及T2(Fk1)=500℃
  Z2   Fk2   T1(Fk2)=400℃及T3(Fk2)=500℃
  Z3   Fk3   T1(Fk3)=400℃及T4(Fk3)=500℃
  Z4   Fk4   T1(Fk4)=400℃及T5(Fk4)=500℃
这种情况下,在实际起动SOFC时,如果t1成为400℃以上而且t2成为500℃以上,则可判定为在该时刻在区域Z1中Fk1的烃系燃料流量是可能的,所以供给流量Fk1的烃系燃料。
接着,如果t1成为400℃以上而且t2成为500℃以上,则由于可判定为在该时刻在区域Z2中Fk2的烃系燃料流量是可能的,所以将烃系燃料的供给量增加为流量Fk2
同样,如果t1成为400℃以上而且t4成为500℃以上,则将烃系燃料向重整器中的供给量增至流量Fk3,如果t1成为400℃以上而且t5成为500℃以上,则将烃系燃料向重整器中的供给量增至流量Fk4
即,在上述的起动方法中,将烃系燃料分成四个阶段增加并同时向重整器供给。其中,例如,在第一阶段,不是能够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中重整的烃系燃料流量,而使用能够在区域Z1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Fk1,但这是为了安全,流量Fk1的烃系燃料仍然能够在重整器中重整。
[方式1-2]
在本方式中,利用第1次工序d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利用第2次以后的工序d进行自热重整。可通过进行没有将水作为重整原料的部分氧化重整,来抑制重整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在组件内凝缩。这种情况下,与方式1-1不同,在第1次工序d之前没有进行向水气化器1供给流量Fw1的水的工序3。另外,也可以不在第1次进行利用电加热器2升温水气化器2的工序1,而在供给水的第2次工序3之前进行利用电加热器2升温水气化器1的工序1。
[方式1-3]
在本方式中,在第1次工序c及d之前,在重整催化剂层中进行燃烧。这是为了利用催化剂燃烧热来加速重整催化剂层的升温。
这种情况下,预先了解可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燃烧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另外,使用能够促进燃烧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此,将在燃烧烃系燃料时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0,将在燃烧流量Fk0的烃系燃料时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空气的流量设为Fa0
在实际起动SOFC系统之前,作为可在区域Z1燃烧流量Fk0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预先了解用温度传感器S1及S2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0)及T2(Fk0),将T1(Fk0)及T2(Fk0)作为可燃烧流量Fk0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另外,在工序2中,进行以下顺序。
2-1.利用电加热器9升温重整催化剂层。还开始利用热电偶S1~S5的温度监视。
2-2.向重整催化剂层4供给流量Fa0的空气。
2-2.通过判定用热电偶S1及S2测定的温度t1及t2是否分别成为T1(Fk0)及T2(Fk0)以上,来判定可在区域Z1燃烧的烃系燃料流量为流量Fk0。即,在满足t1为T1(Fk0)以上而且t2为T2(Fk0)以上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可在区域Z1燃烧的烃系燃料流量为流量Fk0。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可在区域Z1燃烧的烃系燃料流量为零。
2-3.如果判定可燃烧的烃燃料流量为Fk0,则由于Fk0超过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零),所以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并燃烧供给量Fk0的烃系燃料,向SOFC阳极供给得到的燃烧气体。
[方式1-4]
可进一步细分第i次重整阶段。例如,可将方式1-1的第1次重整阶段进一步分成4个阶段,即,可利用第1次的重整阶段反复进行4次工序c及d。在第1次重整阶段中,将区域Z1作为考虑对象进行能够重整的判定。即,将利用温度传感器S1及S2检测的温度作为在判定中使用的温度条件。在将第1次重整阶段进一步分成4个阶段的情况下,如下表所示,在重整阶段1-1~1-4中,预先了解可在区域Z1重整流量Fk1-1~Fk1-4的烃燃料的温度条件T1(Fk1-1)及T2(Fk1-1)(工序a)。在此,0<Fk1- 1<Fk1-2<Fk1-3<Fk1-4<Fk2。接着,在重整阶段1-1中,尤其在第1-1次工序5(工序c)中,测定的t1及t2分别成为T1(Fk1-1)及T2(Fk1-1)以上的情况下,将可在区域Z1重整的判定为Fk1-1,在第1-1次工序6(工序d)中,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流量Fk1-1的烃燃料流量。同样地进行重整阶段1-2~1-4,移至第2阶段以后的重整阶段。
[表2]
  重整阶段   探测的温度传感器   烃燃料流量   温度条件
  1-1   S1及S2   Fk1-1   T1(Fk1-1)及T2(Fk1-1)
  1-2   S1及S2   Fk1-2   T1(Fk1-2)及T2(Fk1-2)
  1-3   S1及S2   Fk1-3   T1(Fk1-3)及T2(Fk1-3)
  1-4   S1及S2   Fk1-4   T1(Fk1-4)及T2(Fk1-4)
  2   S1及S3   Fk2   T1(Fk2)及T3(Fk2)
  3   S1及S4   Fk3   T1(Fk3)及T4(Fk3)
  4   S1及S5   Fk4   T1(Fk3)及T5(Fk3)
在此,对重整阶段1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也可同样地细分任意的重整阶段。另外,也可同样地细分两个以上重整阶段。在细分最终的重整阶段的情况下,将已被细分的最终的阶段的烃燃料流量作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燃料流量。即,在将方式1-1的第4阶段的重整阶段进一步分成4个的情况下,将Fk4-4作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燃料流量。
此外,对于下面所述的方式2而言,也可同样地进行重整阶段的进一步细分。
[方式2-1]
在上面说明的方式中,除了重整的最终阶段以外,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侧的一部分考虑能够重整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在本方式中,在重整的所有阶段中,利用重整催化剂层的整体考虑能够重整烃燃料的温度条件。
作为燃料电池系统,与方式1-1同样,可使用具有图1所示的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在本方式中,不使用区域Zi这样的概念。
与方式1-1不同,在实际起动SOFC系统之前,作为可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各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预先了解用温度传感器S1~SN+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TN+1(Fki),将T1(Fki)~TN+1(Fki)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工序a)。
具体而言,作为可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流量Fk1的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已知用温度传感器S1~S5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1)~T5(Fk1)。接着,将T1(Fk1)及T5(Fk1)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1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同样,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2~Fk4的烃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分别已知T1(Fk2)~T5(Fk2)、T1(Fk3)~T5(Fk3)、T1(Fk4)~T5(Fk4)。
在实际起动系统之前,在第i次工序5中,通过判定用热电偶S1~S5测定的温度t1~t5是否分别成为T1(Fki)~T5(Fki)以上,来判定可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的烃燃料流量为流量Fki
无论催化剂层各部的温度上升的方法如何,本方式均可优选使用。
在此,对基于预先了解的温度条件来判定烃系燃料的供给量的方法,举具体例说明。
例如,如下表所示,预先了解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表3]
Figure G2008800198710D00191
这种情况下,在实际起动SOFC时,如果t1成为400℃以上、t2成为500℃以上、t3成为400℃以上、t4成为300℃以上而且t5成为200℃以上,则可判定为在该时刻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中Fk1的烃系燃料流量是可能的,所以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流量Fk1的烃系燃料。
接着,如果t1成为400℃以上、t2成为525℃以上、t3成为500℃以上、t4成为400℃以上而且t5成为300℃以上,则由于可判定为在该时刻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中Fk2的烃系燃料流量是可能的,所以将烃系燃料的供给量增加为流量Fk2
同样,如果t1成为400℃以上、t2成为550℃以上、t3成为520℃以上、t4成为500℃以上而且t5成为400℃以上,则将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中的供给量增至流量Fk3
接着,如果t1成为400℃以上、t2成为575℃以上、t3成为550℃以上、t4成为525℃以上而且t5成为500℃以上,则将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中的供给量增至流量Fk4
[方式2-2]
在方式2-1中,在所有重整阶段中,使用T1~T5的全部进行判定。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各重整阶段中使用T1~T5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优选两个以上温度进行判定。另外,不必在各阶段使用T1~T5中的同一温度进行判定。
例如,如下表所示,对于第一次重整阶段而言,将用温度传感器S1及S2检测的温度T1及T2作为温度条件,在实际的起动时,在用检测了T1及T2的温度传感器S1及S2检测的温度t1及t2分别成为用同一温度传感器(S1及S2)检测的T1及T2以上的情况下,可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流量Fk1的烃系燃料。
在第二次重整阶段中,将用温度传感器S2、S3、S4检测的温度T2、T3及T4作为温度条件。在实际起动时,在用温度传感器S2、S3及S4检测的温度t2、t3及t4分别成为用同一温度传感器(S2、S3及S4)检测的T2、T3及T4以上的情况下,可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流量Fk2的烃系燃料。
[表4]
  重整阶段   探测的温度传感器   烃燃料流量
  1   S1、S2   Fk1
  2   S2、S3、S4   Fk2
  3   S1、S3、S5   Fk3
  4   S3、S4、S5   Fk4
[燃料电池系统]
对可为了进行上述方法而优选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一个方式,用图2进行说明。
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
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4的重整器3;
使用含氢气体进行发电的高温型燃料电池(SOFC6);
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的重整催化剂层温度测定机构(热电偶5);
升温重整催化剂层的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电加热器9);以及
控制从包括蒸汽及含氧气体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气体即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而且控制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的流量控制机构。
流量控制机构例如可包括计算机10和流量计及流量调节阀。
为了控制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可使用烃系燃料用的流量计12a及流量调节阀11a。
关于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控制,作为蒸汽的流量控制用,可使用水用的流量计12b及流量调节阀11b,作为含氧气体的流量控制用,可使用空气用的流量计11c及流量调节阀11c。对于烃系燃料及重整助剂气体的流量控制而言,也可在它们为气体的状态下进行流量控制,也可根据情况不同而在它们为气化前的液体的状态下进行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机构预先输入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即第一温度条件,和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即第二温度条件,和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
另外,可使下一个燃料流量判定功能及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依次反复工作,直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
燃料流量判定功能是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比较,判定在进行了该测定的时刻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的功能。
燃料流量设定功能是在利用燃料流量判定功能判定的流量超过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的流量设定成该已判定的流量的功能。
流量控制机构优选具有计算用于重整利用所述燃料流量设定功能设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所必需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接着,在设定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中的流量之前,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设定成该已计算的流量的功能。
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流量控制机构优选可为了进行水蒸气重整而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这种情况下,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作为重整助剂气体,至少使用蒸汽。作为重整助剂气体,也可使用含氧气体,而在进行水蒸气重整时,不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含氧气体。
这种情况下,在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进一步优选流量控制机构可为了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身热重整而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因此,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重整助剂气体含有含氧气体。
流量控制机构可为了进行燃烧而控制重整助剂气体与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这种情况下,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燃烧,重整助剂气体至少含有含氧气体。这种情况下,由于可在重整催化剂层中进行燃烧,所以重整催化剂层及流量控制机构可构成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可并用这样地构成的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和作为另一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的电加热器。
[烃系燃料]
作为烃系燃料,也可从作为重整气体的原料而在SOFC的领域中公知的在分子中含有碳和氢(也可含有氧等其他元素)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中适当地选择使用,可使用烃类、醇类等在分子中具有碳和氢的化合物。例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城市煤气、汽油(gasoline)、石脑油、煤油、轻油等烃燃料,另外还有甲醇、乙醇等醇,二甲醚等醚等。
其中,煤油或LPG容易获得,优选。另外,还可独立贮存,所以可用于没有普及城市煤气的管道(line)的地域。进而,利用煤油或LPG的SOFC发电装置可用作非常用电源。尤其从操作也容易的点出发,优选煤油。
[高温型燃料电池]
本发明可很好地适用于具备防止阳极的氧化劣化所必需的高温型燃料电池的系统。在阳极中使用金属电极的情况下,例如有时在400℃左右发生阳极的氧化劣化。作为这样的燃料电池,包括SOFC或MCFC。
作为SOFC,可从平板形或圆筒形等各种形状的公知的SOFC中适当地选择采用。在SOFC中,通常氧离子导电性陶瓷或质子离子(proton ion)导电性陶瓷被用作电解质。
对于MCFC而言,也可从公知的MCFC中适当地选择使用。
SOFC或MCFC也可为单元电池,但在实用上优选使用将多个单元电池排列而成的组套(stack)(在为圆筒形的情况下,有时也被称为卷(bundle),但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组套也包括束)。这种情况下,组套可为1个,也可为多个。
[重整器]
重整器从烃系燃料制造含氢的重整气体。在重整器中,可进行水蒸气重整、部分氧化重整及在水蒸气重整反应中伴随部分氧化反应的自热重整的任意一个。
重整器可适当地使用具有水蒸气重整能的水蒸气重整催化剂、具有部分氧化重整能的部分氧化重整催化剂、同时具有部分氧化重整能和水蒸气重整能的自热重整催化剂。
可将烃系燃料(根据需要预先被气化)及水蒸气、进而根据需要供给的空气等含氧气体分别单独或者适当地混合的基础上,向重整器(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另外,重整气体被供给到高温型燃料电池的阳极。
在高温型燃料电池中,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在可提高系统的热效率的点上是出色的。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具有利用水蒸气重整反应而从烃系燃料制造含氢的重整气体的重整器和SOFC。在该重整器中,可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另外,也可进行在水蒸气重整反应中伴随部分氧化反应的自热重整。从SOFC的发电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起动结束后不发生部分氧化反应。即使在自热重整中,也为了在起动结束后水蒸气重整成为支配而重整反应全部成为吸热。接着,从SOFC供给必要的热。重整器和SOFC被收容于一个组件容器中并被组件化。重整器被配置于从SOFC接受热辐射的位置。通过这样地进行,在发电时,利用来自SOFC的热辐射加热重整器。另外,也可通过使从SOFC排出的阳极排出气体在电池出口燃烧,来加热SOFC。
在间接内部重整型SOFC中,重整器优选配置于可从SOFC向重整器的外表面直接辐射传热的位置。因而,优选在重整器与SOFC之间实质上不配制遮蔽物,即,使重整器与SOFC之间成为空隙。另外,优选尽可能地缩短重整器与SOFC之间的距离。
各供给气体在根据需要被适当地预热的基础上,被向重整器或SOFC供给。
作为组件容器,可使用可收容SOFC和重整器的适当的容器。作为其材料,例如可使用不锈钢等对使用的环境具有耐性的适当的材料。在容器中为了气体的操作等而适当地设置连接口。
在电池出口于组件容器内开口的情况下,尤其为了不使组件容器的内部与外界(大气)连通而优选组件容器具有气密性。
[重整催化剂]
在重整器中使用的水蒸气重整催化剂、部分氧化重整催化剂、自热重整催化剂的任意一个均分别可使用公知的催化剂。作为部分氧化重整催化剂的例子,可举出铂系催化剂,作为水蒸气重整催化剂的例子,可举出钌系及镍系,作为自热重整催化剂的例子,可举出铑系催化剂。作为能够促进燃烧的重整催化剂的例子,可举出铂系及铑系催化剂。
可进行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温度例如为200℃以上,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温度例如为400℃以上。
以下分别对水蒸气重整、自热重整、部分氧化重整,对重整器中的起动时及额定运转时的条件进行说明。
在水蒸气重整中,向煤油等重整原料中添加蒸汽。水蒸气重整的反应温度例如可在400℃~1000℃、优选在500℃~850℃、进而优选在550℃~800℃的范围内进行。向反应体系中导入的蒸汽的量被定义为相对在烃系燃料中含有的碳原子摩尔数的水分子摩尔数的比(蒸汽/碳比),该值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7,进而优选为2~5。在烃系燃料为液体的情况下,此时的空速(LHSV)在将烃系燃料于液体状态下的流速设为A(L/h)、将催化剂层体积设为B(L)的情况下,可用A/B表示,该值优选设定成0.05~20h-1、更优选0.1~10h-1、进而优选0.2~5h-1
在自热重整中,除了蒸汽以外,在重整原料中添加含氧气体。作为含氧气体,也可为纯氧,而从获得容易性出发,优选空气。为了平衡伴随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吸热反应而且保持重整催化剂层或SOFC的温度或者得到可将它们升温的发热量而添加含氧气体。含氧气体的添加量作为相对烃系燃料中含有的碳原子摩尔数的氧分子摩尔数的比(氧/碳比)优选为0.005~1,更优选为0.01~0.75,进而优选为0.02~0.6。自热重整反应的反应温度例如设定成400℃~1000℃、优选450℃~850℃、进而优选500℃~800℃的范围。在烃系燃料为液体的情况下,此时的空速(LHSV)优选在0.05~20h-1、更优选0.1~10h-1、进而优选0.2~5h-1的范围中选择。向反应体系中导入的蒸汽的量作为蒸汽/碳比,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7,进而优选为2~5。
在部分氧化重整中,在重整原料中添加含氧气体。作为含氧气体,也可为纯氧,而从获得容易性出发,优选空气。为了保证用于促进反应的温度而在热损失(loss)等中适当地决定添加量。其量作为相对烃系燃料中含有的碳原子摩尔数的氧分子摩尔数的比(氧/碳比)优选为0.1~3,更优选为0.2~0.7。部分氧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例如可设定成450℃~1000℃、优选500℃~850℃、进而优选550℃~800℃的范围。在烃系燃料为液体的情况下,此时的空速(LHSV)优选在0.1~30h-1的范围中选择。可为了抑制在反应体系中发生煤烟而导入蒸汽,其量作为蒸汽/碳比,优选为0.1~5,更优选为0.1~3,进而优选为1~2。
[其它设备]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设置高温型燃料电池系统的公知的构成要素。具体例包括:减低烃系燃料中含有的硫成分的脱硫器,使液体气化的气化器,用于加压各种流体的泵、压缩机、鼓风机(blower)等升压机构,用于调节流体的流量或者用于断开/切换流体的流动的阀等流量调节机构或流道断开/切换机构,用于进行热交换·热回收的热交换器,凝结气体的凝结器,利用蒸汽等外热各种机器的加热/保温机构,烃系燃料或可燃物的贮存机构,器械操作用的空气或电气系统,控制用的信号系统,控制装置,输出用或动力用的电气系统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例如固定用或移动体用的发电系统中或在热电联产系统中利用的高温型燃料电池系统中。

Claims (12)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其中,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具有:
重整器,其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和
高温型燃料电池,其使用所述含氢气体进行发电,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起动方法具有:
a)预先了解第一温度条件和第二温度条件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条件是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所述第二温度条件是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b)边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边使重整催化剂层升温的工序;
c)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比较,判定在进行该测定的时刻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的工序;以及
d)在该已判定的流量超过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该已判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进行重整,向高温型燃料电池的阳极供给得到的重整气体的工序,
反复进行所述工序c及d,直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还具有:e)在工序d之前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在工序d中进行重整所必需的流量的蒸汽及/或含氧气体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进行水蒸气重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身热重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重整催化剂层使用能够促进燃烧的重整催化剂层,
在工序b中,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烃系燃料并进行燃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分别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出口端以及该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配置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沿着气体流通方向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在将该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设为N+1(N为2以上的整数)、
将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侧第i个温度传感器设为Si(i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设置于重整催化剂层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设为SN+1
将位于温度传感器S1与温度传感器Si+1之间的重整催化剂层的区域设为Zi
将彼此不同的N个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i,其中Fk1具有正值且Fk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而且FkN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时,
在工序a中,作为能够在区域Zi重整各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了解用温度传感器S1及Si+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及Ti+1(Fki),将该T1(Fki)及Ti+1(Fki)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反复进行N次工序c及d,
在第i次工序c中,在分别利用温度传感器S1及Si+1检测的温度t1及ti+1分别成为温度T1(Fki)及Ti+1(Fki)以上的情况下,将能够在区域Zi重整的烃燃料流量判定为Fki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分别在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出口端以及该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配置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沿着气体流通方向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在将该温度传感器的个数设为N+1(N为2以上的整数)、
将从重整催化剂层的入口端侧第i个温度传感器设为Si(i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设置于重整催化剂层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设为SN+1
将彼此不同的N个烃系燃料流量设为Fki,其中Fk1具有正值且Fk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而且FkN为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时,
在工序a中,作为能够在重整催化剂层整体重整各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温度条件,了解在温度传感器S1~SN+1分别检测的温度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将该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作为能够重整流量Fki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
反复进行N次工序c及d,
在第i次工序c中,在利用工序a中检测所述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1~SN+1检测的温度,成为利用同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T1(Fki)~TN+1(Fki)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能够重整的烃燃料流量判定为Fki
8.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具有:
具有重整烃系燃料而制造含氢气体的重整催化剂层的重整器;
使用该含氢气体进行发电的高温型燃料电池;
测定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的重整催化剂层温度测定机构;
使重整催化剂层升温的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以及
控制从包含蒸汽及含氧气体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气体即重整助剂气体和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的流量控制机构,
其中,该流量控制机构能够输入第一温度条件、第二温度条件和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所述第一温度条件为能够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烃系燃料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所述第二温度条件为能够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条件,而且,
能够使下一个燃料流量判定功能及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依次反复工作,直至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成为起动结束时的流量,
在此,该燃料流量判定功能是将已测定的重整催化剂层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温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条件比较,判定在进行了该测定的时刻重整催化剂层中能够重整的烃系燃料的流量的功能,
在此,该燃料流量设定功能是在该已判定的流量超过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流量的当前值的情况下,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烃系燃料的流量设定成该已判定的流量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具有:计算用于重整利用所述燃料流量设定功能设定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所必需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在设定所述燃料流量设定功能中的流量之前,将向重整催化剂层供给的重整助剂气体流量设定成该已计算的流量的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含有蒸汽,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在重整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水蒸气重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水蒸气重整反应及部分氧化重整反应,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至少含有含氧气体,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在重整流量少于起动结束时的流量的烃系燃料时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部分氧化重整或自身热重整。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重整催化剂层能够促进燃烧,
所述重整助剂气体至少含有含氧气体,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能够控制重整助剂气体和烃系燃料向重整催化剂层的供给量,以进行燃烧,
该重整催化剂层及该流量控制机构构成所述重整催化剂层升温机构。
CN2008800198710A 2007-06-13 2008-06-10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2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6438/2007 2007-06-13
JP2007156438A JP5164441B2 (ja) 2007-06-13 2007-06-13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起動方法
PCT/JP2008/060578 WO2008153011A1 (ja) 2007-06-13 2008-06-10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とその起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063A true CN101682063A (zh) 2010-03-24
CN101682063B CN101682063B (zh) 2013-07-31

Family

ID=4012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98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2063B (zh) 2007-06-13 2008-06-10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73208A1 (zh)
EP (1) EP2173000A4 (zh)
JP (1) JP5164441B2 (zh)
KR (1) KR101465830B1 (zh)
CN (1) CN101682063B (zh)
CA (1) CA2689674A1 (zh)
TW (1) TWI437757B (zh)
WO (1) WO2008153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5403B2 (ja) * 2007-08-29 2013-10-23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起動方法
JP5078696B2 (ja) 2008-03-27 2012-11-21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US8409760B2 (en) * 2009-01-20 2013-04-02 Adaptive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ater based fuel reformer
US8936888B2 (en) * 2009-01-30 2015-01-20 Adaptive Materials, Inc. Fuel cell system with flame protection member
JP5572965B2 (ja) * 2009-03-05 2014-08-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A2758153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Susumu Hatada Shutdown method for shutting down in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JP5500504B2 (ja) * 2009-05-28 2014-05-21 Toto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4748465B2 (ja) * 2009-05-28 2011-08-17 Toto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装置
JP4761259B2 (ja) * 2009-05-28 2011-08-31 Toto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5433323B2 (ja) * 2009-07-02 2014-03-05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JP5281998B2 (ja) * 2009-09-24 2013-09-04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WO2011024899A1 (ja) * 2009-08-27 2011-03-03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JP5281991B2 (ja) * 2009-08-27 2013-09-04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JP5281997B2 (ja) * 2009-09-24 2013-09-04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JP5281996B2 (ja) * 2009-09-24 2013-09-04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負荷追従運転方法
US20110189578A1 (en) * 2010-02-01 2011-08-04 Adaptive Materials, Inc. Fuel cell system including a resilient manifold interconnecting member
US8796888B2 (en) 2010-07-07 2014-08-05 Adaptive Materials, Inc. Wearabl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TWI573288B (zh) * 2010-10-18 2017-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JP4868268B1 (ja) * 2011-01-05 2012-02-01 Toto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型燃料電池
US9162203B1 (en) * 2011-03-16 2015-10-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Hydrogen generator
JP5731357B2 (ja) * 2011-11-09 2015-06-10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起動制御方法
WO2013069633A1 (ja) * 2011-11-09 2013-05-16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起動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1458A1 (en) * 1997-06-10 2002-03-14 Toshiyuki Hirat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forming fuel and fuel-cells system with fuel-re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ed therein
US20040038095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ic poweer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70082238A1 (en) * 2005-10-11 2007-04-12 Lee Sung C Reformer and fuel cell system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8457A (en) * 1977-07-14 1981-07-14 Ortloff Corporation Hydrocarbon gas processing
JPH11130405A (ja) * 1997-10-28 1999-05-18 Ngk Insulators Ltd 改質反応装置、触媒装置、それらに用いる発熱・触媒体、及び改質反応装置の運転方法
JP3921910B2 (ja) * 2000-02-18 2007-05-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590730B2 (ja) * 2000-12-27 2010-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改質器の起動制御
US6742358B2 (en) * 2001-06-08 2004-06-01 Elkcorp Natural gas liquefaction
JP4363002B2 (ja) * 2002-04-18 2009-11-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改質システムとその暖機装置
JP4457559B2 (ja) * 2003-01-09 2010-04-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蒸発装置
JP4369685B2 (ja) 2003-02-25 2009-11-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運転方法
EP1639660A4 (en) * 2003-06-27 2009-12-02 Ultracell Corp EFFICIENT SYSTEMS OF FUEL MICROPIL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05158466A (ja) * 2003-11-25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US8277524B2 (en) * 2004-03-16 2012-10-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eformer start-up strategy for use in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control system
JP4767543B2 (ja) 2005-01-07 2011-09-07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起動方法
US20070190382A1 (en) * 2006-02-10 2007-08-16 Fischer Bernhard A Hydrocarbon reform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1458A1 (en) * 1997-06-10 2002-03-14 Toshiyuki Hirat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forming fuel and fuel-cells system with fuel-re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ed therein
US20040038095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ic poweer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70082238A1 (en) * 2005-10-11 2007-04-12 Lee Sung C Reformer and fuel cell system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89674A1 (en) 2008-12-18
JP2008311030A (ja) 2008-12-25
TW200917560A (en) 2009-04-16
WO2008153011A1 (ja) 2008-12-18
US20100173208A1 (en) 2010-07-08
KR20100034746A (ko) 2010-04-01
EP2173000A1 (en) 2010-04-07
TWI437757B (zh) 2014-05-11
JP5164441B2 (ja) 2013-03-21
KR101465830B1 (ko) 2014-11-26
CN101682063B (zh) 2013-07-31
EP2173000A4 (en)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063B (zh) 燃料电池系统和其起动方法
CN101808935B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起动方法
KR101102804B1 (ko) 고체산화물형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기동 방법
TWI459625B (zh) 燃料電池系統及其起動方法
CN101953010B (zh) 间接内部转化型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及其停止方法
CN101485027B (zh) 间接内部重整型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系统
KR101508803B1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과 그 부하 추종 운전 방법
CN102017261A (zh) 间接内部改性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方法
JP4805736B2 (ja) 間接内部改質型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CN102365779B (zh) 间接内部重整型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的停止方法
CN102742058B (zh) 间接内部重整型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的停止方法
JP4805735B2 (ja) 間接内部改質型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CN102549825B (zh) 燃料电池系统的负载跟踪运转方法
KR20120031021A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의 부하 추종 운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