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1529A -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1529A
CN101681529A CN200880015591A CN200880015591A CN101681529A CN 101681529 A CN101681529 A CN 101681529A CN 200880015591 A CN200880015591 A CN 200880015591A CN 200880015591 A CN200880015591 A CN 200880015591A CN 101681529 A CN101681529 A CN 101681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unit
pay imformation
information
state
stora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5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1529B (zh
Inventor
江口理
花井正一郎
林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011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14283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681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1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7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5/00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 G07B15/06Arrangements for road pricing or congestion charging of vehicles or vehicle users, e.g. automatic toll systems
    • G07B15/063Arrangements for road pricing or congestion charging of vehicles or vehicle users, e.g. automatic toll systems using wirele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a fixed st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点火开关从“开”变为“关”(S450处的“是”)时或在用户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将存储部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非活动状态(S455)并防止从存储部读取该信息。因此,通过明确的用户操作或在用户下车时进行的正常操作来停用车载设备卡信息。能够防止在用户未进入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车载设备卡信息。

Description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5月1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26934以及2008年4月2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115458相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通行费等的收费过程的车载设备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收费(ETC)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根据目前的ETC系统,将接触式IC卡插入车载设备中。有一些缺点妨碍车辆正常通过ETC系统的入口或出口门,这些缺点例如是IC卡和车载设备之间的接触故障以及驾驶员插入IC卡方面的故障。
那么,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申请人此前申请了发明(日本公开未审专利申请No.2008-092539),其中,事先从IC卡拷贝卡信息,并使用拷贝的卡信息通过门,从而不使用IC卡就能够通过门。
不过,ETC车载设备通常是固定到车辆上的。根据上述技术,在用户离开车辆之后卡信息保留在车上。由于以下原因,这种状态可能是不宜的。
(1)用户可能会感到上述状态与将IC卡留在车内的状态一样,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可能会感到心神不安。
(2)从预防犯罪的角度讲,将实质等价于要由用户一直携带和管理的IC卡的信息留在无人在内的车上,发放IC卡的信用卡公司或道路管理企业也会认为这是不宜的。
因此,可以在关闭点火开关时擦除车载设备中存储的卡信息。然而,当以这种方式擦除卡信息时,每次需要卡信息时,都需要重新在车载设备中存储卡信息。这种要求对于用户来说是不方便的。此外,卡信息是高度私密的,不应被泄漏。需要以高度安全的方式在车载设备中存储卡信息。因此,在车载设备中存储卡信息的过程比在车载设备中存储私密性较低信息的过程需要更长时间。亦即,车载设备的可用性降低了。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等,当在车载设备中存储卡信息用于收费过程之后,在用户离开其车辆时,所述车载设备能够防止未经许可使用卡信息,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可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范例,一种车载设备包括:收费执行部,所述收费执行部与路边设备通信并执行收费过程;收费信息存储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存储所述收费执行部执行所述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以及设置部,所述设置部向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分配相当于可用状态的活动状态和相当于不可用状态的非活动状态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范例,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针对上述车载设备中的设置部所述的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范例,一种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向执行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分配相当于可用状态的活动状态和相当于不可用状态的非活动状态之一。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做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了,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ETC系统总体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车载设备和便携式终端的详细配置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了使用车载设备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向便携式终端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总体过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了向便携式终端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细节的梯形图;
图6是示出了车载设备商店的销售人员向车载设备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过程的梯形图;
图7是示出了车载设备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状态改变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通知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存储有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时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表的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下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可以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配置描述)
(1)总体配置
图1是示出了ETC系统10总体配置的方框图。ETC系统10包括车载设备20、路边设备30、便携式终端40、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区域发放(area issuing)服务器70、卡中心服务器80、设置终端91、设置卡92和激活卡93。车载设备20安装在车上。路边设备30安装在收费亭(tollbooth)或别处。便携式终端40可以由用户携带。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为便携式终端40提供web站点。区域发放服务器70提供用于设置为便携式终端40提供存储介质(稍后要描述的存储部46)中的存储区的信息。卡中心服务器80安装在信用卡公司。设置终端91设置车载设备20。设置卡92用于进行设置。激活卡93激活存储于车载设备20中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在需要时从车载设备20读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并用于收费过程。顺便提及,图1示出了这些部件中的每种。通常,每种部件可以超过一个。此外,在车载设备20和路边设备30之间使用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此外,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在车载设备20和设置卡92之间,在车载设备20和激活卡93之间,在设置卡92和设置终端91之间,以及在激活卡93和设置终端91之间,使用近场通信。此外,将无线公共线路网50用于便携式终端40和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区域发放服务器70以及卡中心服务器80中的每者之间的通信。顺便提及,便携式终端40和无线公共线路网50是以无线方式连接的。每个服务器和无线公共线路网50都是通过有线连接方式连接的。再者,设置终端91通过未示出的通信网络(例如因特网)与卡中心服务器80通信。
(2)车载设备20
将参考图2(a)部分中的方框图详细描述车载设备20。车载设备20包括无线天线21、DSRC部22(其中,该部分可以用装置取代)、HMI 23、SAM 24、无接触通信接口25、存储部26(其中,该部分可以用装置取代)、以及控制部27(其中,该部分可以用装置取代)。
无线天线21用于DSRC。
DSRC部22通过无线天线21利用DSRC发送和接收信息。顺便提及,DSRC部22与路边设备30通信。
HMI 23为人和设备之间的交流提供人机界面(HMI)。具体而言,HMI 23包括操作按钮、LED、扬声器等。
SAM 24对与路边设备30交换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SAM 24对车载设备特定的信息(管理号码、类型登记号码、车辆号码等)进行加密和解密。此外,SAM 24还对稍后介绍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
无接触通信接口25提供与便携式终端40、设置卡92和激活卡93的无接触近场通信。顺便提及,利用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和UWB(超宽带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近场通信。此外,作为无接触通信接口25的替代或补充,车载设备20可以包括接触式通信接口。
存储部26包括闪速存储器,闪速存储器表示一种不需要存储操作的装置。存储部26可以存储各种信息。
控制部27包括CPU、ROM、RAM、I/O等。控制部27根据程序集中控制DSRC部22、HMI 23、SAM 24、无接触通信接口25和存储部26。顺便提及,控制部27还能够与包括或不包括车载设备20、无键输入ECU和安全ECU的导航系统通信。此外,控制部27包含未示出的电池,即使在不供电的时候,在执行稍后介绍的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期间,控制部27也至少能够利用存储部26来工作。
(3)路边设备30
下面将描述路边设备30。路边设备30具有如下功能:利用DSRC与车载设备20交换信息,对从车载设备20发送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对要发送到车载设备20的信息进行加密,以及通过有线通信与未示出的信息中心通信。信息中心管理路边设备30。顺便提及,信息中心具有执行付费过程的功能,例如根据从路边设备30发送的收费过程信息对信用卡公司计费。
(4)便携式终端40
下面将参考图2(b)部分中的方框图详细描述便携式终端40。便携式终端40包括无线天线41、公共通信部42(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取代)、HMI 43、无接触通信接口45、存储部46(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取代)和控制部47(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取代)。
无线天线41用于与无线公共线路网50进行无线通信。
公共通信部42利用无线天线41提供无线通信,例如CDMA。顺便提及,公共通信部42最终与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区域发放服务器70和卡中心服务器80通信。
HMI 43为人和设备之间的交流提供人机界面。具体而言,HMI 43包括操作按钮、液晶面板、扬声器、和麦克风等。
无接触通信接口45提供与车载设备20的通信。无接触通信接口45不仅与车载设备20通信,而且与能够进行无接触近场通信的其他设备通信。顺便提及,利用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和UWB(超宽带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近场通信。此外,作为无接触通信接口45的替代或补充,便携式终端40可以包括接触式通信接口。
存储部46包括闪速存储器,闪速存储器表示一种不需要存储操作的装置。存储部46能够存储各种信息。
控制部47包括CPU、ROM、RAM、和I/O等。控制部47根据程序集中控制公共通信部42、HMI 43、无接触通信接口45和存储部46。
(5)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
下面将描述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具有如下功能:存储用于便携式终端40的HTML数据、和要在便携式终端40上操作的设置应用(AP)等,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所存储的数据等,等等。
(6)区域发放服务器70
下面将描述区域发放服务器70。区域发放服务器70具有如下功能:存储便携式终端40在存储部46中创建ETC区域所需的信息(ETC区域创建信息)、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ETC区域创建信息等。
(7)卡中心服务器80
下面将描述卡中心服务器80。卡中心服务器80具有如下功能: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与便携式终端40通信,对车载设备20加密的信息进行解密,对要发送到车载设备20的信息进行加密,根据诸如指定的ID等的信息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以及与设置终端91通信等。
(8)设置终端91
下面将描述设置终端91。设置终端91用于在车载设备20中设置或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终端91安装于车载设备20的商店、车辆销售商等处。设置终端91具有如下功能:经由未示出的通信网络(例如因特网)与卡中心服务器80通信,利用近场通信与设置卡92通信、利用近场通信与激活卡93通信、和HMI功能等。设置终端91可以具有在车载设备20中设置或存储车辆信息等的功能。此外,利用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和UWB(超宽带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近场通信。
(9)设置卡92
下面将描述设置卡92。设置卡92是一种无接触IC卡,具有如下功能:利用近场通信从设置终端91接收和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等,利用近场通信向车载设备20发送车载设备卡信息等,等等。顺便提及,利用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和UWB(超宽带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近场通信。
(10)激活卡93
下面将描述激活卡93。激活卡93具有利用近场通信从设置终端91接收和存储激活卡信息的功能。激活卡信息用于激活存储于车载设备20中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例如,激活卡信息对于激活卡而言是唯一的,且能够指定激活卡。激活卡93还具有利用近场通信等向车载设备20发送激活卡信息的功能。顺便提及,利用例如Bluetooth(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和UWB(超宽带网络)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近场通信。
(操作描述)
下面将描述ETC系统的操作。然而,以下描述着重于与本发明相关的主题。省略在日本公开未审专利申请No.2008-092539中描述的过程说明,例如在收费亭门口处执行的收费过程,或更具体而言,向路边设备30传递车载设备20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以进行收费的过程。
(1)使用车载设备20的流程
参考图3中的流程图,下面首先描述用户开始使用车载设备20以及最终终止使用(丢弃或更换)其的操作序列。
用户首先需要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S11)。将登记方法宽泛地分成两种。一种方法是通过利用便携式终端40而为车载设备20的用户自己设计的。另一种方法是为车载设备20的商店、和车辆销售商等设计的。稍后将详细介绍上述方法。
当成功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时(S13的“是”),车载设备20就准备就绪,可以使用了(S15)。亦即,当安装有车载设备20的车辆行驶于收费道路上时,利用向车载设备20登记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执行收费过程。顺便提及,车载设备卡信息有两种状态: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在活动状态中,车载设备卡信息可用于收费过程,在非活动状态中,车载设备卡信息不能用于收费过程。此外,从非活动状态改变到活动状态需要进行如下操作之一:将便携式终端40放在车载设备209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便携式终端40用于在车载设备20中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向车载设备20中输入私有代码,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载设备20中存储了车载设备卡信息时输入私有代码;以及将激活卡放在车载设备20上方,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载设备20中存储了车载设备卡信息时生成激活卡。然而,在自动激活标记(稍后介绍)为“开启”时,车载设备卡信息自动进入活动状态。此外,首先,除非正常地向车载设备20登记了车载设备卡信息,否则用于车载设备20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无法可用(活动状态)(S13处的“否”)。
在使用车载设备20并且之后丢弃或更换车载设备时(S17处的“是”),用户擦除登记到车载设备20的车载设备卡信息(S19)。稍后将描述擦除过程。
(2)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方法1
参考图4中的说明图,下面描述车载设备20的用户自己使用便携式终端40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过程概况。
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接收对于经HMI 4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从用户获取设置AP的请求命令,然后请求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发送设置AP(S50)。
便携式终端站点服务器60接收请求并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指定的设置AP(S55)。
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接收设置AP,开始执行设置AP,并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区域发放服务器70发出对ETC区域创建信息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ETC区域创建信息”用于确保特定卡信息在便携式终端40的存储部46中的存储区(区域)。
区域发放服务器70接收到对ETC区域创建信息的请求并产生在便携式终端40中创建ETC区域所需的信息(ETC区域创建信息)。区域发放服务器70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所产生的信息(S65)。
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接收ETC区域创建信息,并利用接收到的ETC区域创建信息在存储部46中产生ETC区域。
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经由HMI 4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从用户获取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命令是从卡中心服务器80获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并向车载设备20登记该信息。控制部47首先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45与车载设备20通信,从车载设备20获取车载设备特定信息(管理号码、类型登记号码、和车辆号码等),并在存储部46的ETC区域中存储信息(S70)。控制部47然后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请求卡中心服务器80发送车载设备卡信息(S75)。
卡中心服务器80接收请求,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对所产生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加密,并经由无线公共线路网5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信息(S80)。
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接收车载设备卡信息并在存储部46的ETC区域中存储所接收的车载设备卡信息。
当在存储部46的ETC区域中存储所接收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向车载设备20发送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连同车载设备卡信息。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对便携式终端40而言是特定的。
根据上述过程,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以及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
(3)登记细节
参考图5中的梯形图,下面将描述在使用HMI 4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接受命令以从卡中心服务器80获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并向车载设备20登记信息之后的上述过程(主要是S70到S80)的细节。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以指定周期发出响应请求,并执行操作以等待响应(S101和S102)。在上述情况下,从用户接收指定命令的便携式终端40放置于车载设备20附近。亦即,将便携式终端40放置于车载设备20能够进行近场通信的范围附近。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对来自车载设备20的响应请求做出响应,并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45向车载设备20发送存储于存储部46中的表示便携式终端的类型信息和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S103)。在当前的语境中,“从用户接受指定命令的便携式终端40”是经由HMI 4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从用户接受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命令的便携式终端。此外,“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表示对于便携式终端40而言特定的信息。具体而言,例如,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可以代表便携式终端40的硬件特定ID、由用户使用HMI 43先前输入的口令、便携式终端40具有语言通信功能时的电话号码等。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从便携式终端40接收类型信息和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根据类型信息,控制部27指定通信目的地类型,例如便携式终端40、设置卡92或激活卡93。此外,控制部27判断存储部26是否存储了与被接收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同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S104)。根据结果,控制部27决定后继过程。说明书假定以下情况。通信目的地类型被指定为便携式终端40。存储部26未存储与被接收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同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判定后继过程是“从便携式终端40接收命令请求。”在存储部26存储了与被接收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同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时,控制部27启用车载设备卡信息对应于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的活动状态。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命令请求(S105)。
在接收到命令请求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45发送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命令以及向车载设备20请求车载设备特定信息的命令(S106)。例如,“车载设备特定信息”代表管理号码、类型登记号码、和车辆号码等。
在接收到命令之后,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车载设备特定信息(S110)。
在接收到车载设备特定信息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在存储部46的ETC区域中存储接收到的车载设备特定信息。此外,控制部47经由无线天线41和公共通信部42从卡中心服务器80请求车载设备卡信息(S115)。向卡中心服务器80发送的信息不仅包括表示请求的信息,而且包括存储于存储部46的ETC区域中的车载设备特定信息、以及已经存储于存储部46中的便携式终端卡信息。顺便提及,“便携式终端卡信息”表示供便携式终端40用于执行收费过程的卡信息。当便携式终端40的用户将便携式终端40放在便利店、餐馆等处的某一终端上方时,该某一终端读取便携式终端卡信息以执行收费过程。
卡中心服务器80从便携式终端40接收对车载设备卡信息等的请求,并判断所接收的便携式终端卡信息是否有效(S120)。具体而言,卡中心服务器80参考用于存储关于便携式终端卡信息的数据的数据库,以判断便携式终端卡信息是否是官方发放的卡信息。在判定便携式终端卡信息有效时,卡中心服务器80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S125)。在需要时安排将车载设备卡信息存储在车载设备20中并从车载设备20读出,以便用于收费过程。
在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之后,卡中心服务器80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所产生的车载设备卡信息(S130)。
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卡信息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向车载设备20发送接收到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和存储于存储部26中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S140)。顺便提及,“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是对便携式终端40而言特定的信息。具体而言,例如,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可以代表便携式终端40的硬件特定ID、用户使用HMI 43先前输入的口令、和便携式终端40具有语言通信功能时的电话号码等。此外,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可以代表基于存储部26中已存储的便携式终端卡信息产生的信息。
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卡信息和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之后,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接受用户经由HMI 23输入的私有代码(S145)。私有代码可以代表包含指定数量数字的数值、和按下操作按钮的序列等。顺便提及,优选根据用户操作取消私有代码的输入。取消输入能够提供一种选择,来根据私有代码的输入停止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激活。
接下来,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令存储部26存储从便携式终端40接收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和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私有代码(S150)。顺便提及,存储部26存储处于非活动状态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之后,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6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表示已完成存储的通知(登记完成通知)(S155)。
在接收到登记完成通知之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令HMI 43(具体而言为液晶面板)显示表示已经将车载设备卡信息登记到车载设备20的内容(S160)。然后,便携式终端40的控制部47经由无线天线41和通信部42向卡中心服务器80发送登记完成通知(S165)。在接收到登记完成通知之后,卡中心服务器80将在S125产生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记录为有效信息。
(4)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方法2
然后,参考图6中的流程图,下面描述在车载设备20的商店、车辆经销商等处的销售人员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过程。
假设销售人员使用设置终端91输入车载设备特定信息(管理号码、类型登记号码、车辆号码等)和信用卡信息并输入发出(issue)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指令。设置终端91向卡中心服务器80发送对发出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以及输入的车载设备特定信息和信用卡信息(S305)。
在接收到对发出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之后,卡中心服务器80判断接收到的信用卡信息是否有效(S310)。具体而言,卡中心服务器80参考用于存储关于信用卡信息的数据的数据库,以判断信用卡信息是否是官方发放的卡信息。在判定信用卡信息有效时,卡中心服务器80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S315)。在需要时安排将车载设备卡信息存储在车载设备20中并从车载设备20读出,以便用于收费过程。此外,安排将激活卡信息存储在激活卡93中并用于激活存储于车载设备20中的车载设备卡信息。
在产生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之后,卡中心服务器80向设置终端91发送所产生的信息(S320)。
在接收到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之后,设置终端91在内部存储部中临时存储所接收的信息(S325)。假设商店、车辆经销商等处的销售人员将设置卡92放在设置终端91附近,并在设置终端91上进行操作,以在设置卡92中拷贝和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经由近场通信在设置卡92中拷贝和存储设置终端91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S330)。
假设设置卡92接收到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销售人员将设置卡92放在车载设备20能够进行近场通信的范围附近。经由车载设备20的无接触通信接口25将设置卡92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读取到车载设备20,并存储在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中(S340和S345)。顺便提及,图7中省略了图5中S101或S102的响应请求。实际上,车载设备20做出类似的响应请求。设置卡92对请求做出响应,向车载设备20发送表示设置卡的信息。之后,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基于所接收的类型信息指定通信方类型,并从设置卡92读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和激活卡信息。
此外,当销售人员将激活卡93放在设置终端91能够进行近场通信的范围附近时,在激活卡93中拷贝和存储设置终端91中存储的激活卡信息(S350和S355)。
(5)车载设备过程
参考图7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车载设备过程。在车载电池不断为车载设备20供电(所谓的+B)同时,连续执行上述车载设备过程。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车载设备过程,并判断点火开关是否将状态从“关”变为“开”(S405)。判断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该传感器输出点火开关状态。结果,在判定点火开关状态从“关”变为“开”时(S40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410。在判定点火开关状态未从“关”变为“开”时(S405处的“否”),过程停留在S405。
在点火开关状态从“关”变为“开”时,过程前进到S410。在S410,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通知过程1。稍后将描述通知过程1的细节。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然后执行状态改变过程(S415)。稍后将描述状态改变过程的细节。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然后判断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是否被置于活动状态(S420)。在判定启用了活动状态时(S42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425。在判定未启用活动状态时,即启用了非活动状态时,过程返回到S415。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然后确定是否检测安装有车载设备20的车辆通过收费道路的收费门的时间(S425)。在判定通过收费道路的收费门的时间时(S42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430。在判定未通过收费道路的收费门的时间时(S42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435。
在判定通过收费道路的收费门的时间时,过程前进到S430。在S430,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使用处于活动状态下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经由DSRC部22和无线天线21与路边设备30通信,并执行收费过程(收费亭入口处的入口收费过程或收费亭出口处的出口收费过程)。常规收费过程使用从ETC卡读取的卡信息。根据该实施例的收费过程与常规收费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收费过程使用的是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而不是从ETC卡读出的卡信息。在其他方面,根据该实施例的收费过程类似于常规收费过程。顺便提及,当在收费亭出口处执行收费过程时,存储部26将关于收费内容的信息作为使用历史信息加以存储。在终止收费过程时,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435。
在S435,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判断是否检测到接收使用历史信息读取命令的时间。使用历史信息读取命令等价于通报用户经由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使用车载设备20的历史的指令、通报用户使用导航系统的历史的指令、以及在便携式终端40被放置于车载设备附近时发出的指令等。在判定要接收使用历史信息读取命令的时间时(S43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440。在判定不是要接收使用历史信息读取命令的时间时(S43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445。
在判定要接收使用历史信息读取命令的时间时,过程前进到S440。在S440,控制部27从存储部26读取使用历史信息并将其输出。具体而言,控制部27可以经由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从车载设备20的用户接收命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7根据读取的使用历史信息通过HMI 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以可听的方式输出过去的使用历史。此外,控制部27可以经由另一设备(例如导航系统)从用户等接收命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7向其他设备发送读取的使用历史信息。此外,在将便携式终端40放在车载设备20附近时,控制部27经由车载设备20的无接触通信接口25向便携式终端40发送使用历史信息。在终止输出使用历史信息时,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445。
在S445,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稍后将描述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的细节。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然后判断点火开关状态是否从“开”变为“关”(S450)。判断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该传感器输出点火开关状态。结果,在判定点火开关状态从“开”变为“关”时(S45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455。在判定点火开关状态未从“开”变为“关”时(S450处的“否”),过程返回到S415。
在点火开关的状态从“开”变为“关”时,过程前进到S455。在S455,控制部27将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活动状态改变为非活动状态。过程返回到S405。
(6)状态改变过程
参考图8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状态改变过程。在上述车载设备过程的S415处调用状态改变过程并开始执行。
在开始执行状态改变过程时,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判断是否为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启用了活动状态(S505)。“活动状态”表示能够读取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状态。活动状态由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确定。具体而言,活动状态标记的“开”状态对应于活动状态。活动状态标记的“关”状态对应于非活动状态。非活动状态防止读取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提供了适当的锁定功能。
当在S505判定当前状态为活动状态时(S50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10。当判定当前状态不是活动状态时(S50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525。
当在S505判定当前状态为活动状态时,过程前进到S510。在S510,控制部27判断用户是否使用车载设备20的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顺便提及,该判断可以使用连接到车载设备20的导航系统的操作部等的输入,而不是车载设备20的HMI 23的输入。在判定用户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S51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15。另一方面,在判定用户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S510处的“否”),过程返回到S505。
在判定用户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过程前进到S515。在S515,控制部27将为存储部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从“开”变为“关”,并执行通知过程1。稍后将描述通知过程1的细节。当通知过程1终止时,过程返回到S505。
另一方面,当判定当前状态不是活动状态时,过程前进到S525。在S525,控制部27判断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的状态是否为“开”。“自动激活标记”表示是否一旦由用户激活就始终为车载设备卡信息启用活动状态(自动活动状态),除非在点火开关状态为“关”时。当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为“开”时(S52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50。当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为“关”时(S52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530。
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为“关”时,过程前进到S530。在S530,控制部27判断是否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正确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根据类似于上述S101到S103的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进行的交互结果做出判断。此外,判定“成功获取正确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适用于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与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中存储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同的情况。结果,在判定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了正确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时(S53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50。在判定未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了正确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时(S53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535。
在判定未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了正确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时,过程前进到S535。在S535,控制部27判断是否经由无接触通信接口25从激活卡93获取了正确的激活卡信息。根据类似于上述S101到S103的在车载设备20和激活卡93之间进行的交互结果做出判断。此外,判定“成功获取正确的激活卡信息”适用于从激活卡93获取的激活卡信息与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中存储的激活卡信息相同的情况。结果,在判定从激活卡93获取了正确的激活卡信息时(S53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50。当判定未从激活卡93获取到正确的激活卡信息时(S53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540。
当判定未从激活卡93获取到正确的激活卡信息时,过程前进到S540。在S540,控制部27判断用户是否从车载设备20的HMI 23直接输入了正确的私有代码。在当前的语境中,“正确的私有代码”表示已经由用户输入到车载设备20中且被存储在存储部26中的私有代码(参见S145)。
当在S540判定用户直接输入了正确的私有代码时(S54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550。当判定用户未直接输入正确的私有代码或根本未输入任何东西时(S54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545。
当判定用户未直接输入正确的私有代码时,过程前进到S545。在S545,控制部27判断是否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正确的私有代码。在当前的语境中,“正确的私有代码”表示已经由用户登记到车载设备20中且被存储在存储部26中的私有代码(参见S145)。顺便提及,由用户向便携式终端40输入从便携式终端40发送的私有代码。当判定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了正确的私有代码时(S545处的“是”),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550。当判定未从便携式终端40获取正确的私有代码时(S545处的“否”),控制部27使过程返回到S505。
在S550,控制部27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从“关”变为“开”,并执行通知过程1。稍后将描述通知过程1的细节。当通知过程1终止时,控制部27使过程返回到S505。
(7)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
接下来,参考图9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顺便提及,在上述车载设备过程的S445处调用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并开始执行。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以判断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是否被“开”启(S605)。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被“开”启时(S60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10。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未被“开”启时(S60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640。
当判定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被“开”启时,过程前进到S610。在S610,控制部27判断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是否发出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根据类似于上述S101到S103的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进行的交互结果做出判断。显然,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根本没有通信时,判定没有请求。作为判断的结果,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发出了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1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35。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对未发出“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1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615。
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未发出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过程前进到S615。在S615,控制部27判断导航系统是否发出了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当判定导航系统发出了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1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35。当判定导航系统未发出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15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630。
当判定导航系统未发出对“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过程前进到S630。在S630,控制部27判断用户是否利用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执行了将自动激活标记改变为“关”状态的操作。顺便提及,操作按钮可以是特殊的操作按钮。例如,可以优选地判定在同时长时间按下音量开关和使用历史通知开关时,用户请求“关”闭自动激活标记。当判定用户执行了“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操作时(S63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35。当判定用户未执行“关”闭自动激活标记的操作时(S630处的“否”),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终止。
在S635,控制部27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的状态从“开”变为“关”,然后终止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
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未被“开”启时,过程前进到S640。在S640,控制部27判断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是否发出对“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根据类似于上述S101到S103的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进行的交互结果做出判断。显然,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根本没有通信时,判定没有请求。作为判断的结果,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发出了对“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4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55。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未发出对“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S64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645。
在判定用于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未发出对“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时,过程前进到S645。在S645,控制部27判断用户是否发出了“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具体而言,控制部27判断用户是否利用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或导航系统执行了表示“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请求的操作。顺便提及,操作按钮可以是特殊的操作按钮。例如,可以优选地判定在同时长时间按下音量开关和使用历史通知开关时,用户请求“开”启自动激活标记。当判定用户执行了“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操作时(S64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50。当判定用户未执行“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操作时(S645处的“否”),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终止。
当判定用户执行了“开”启自动激活标记的操作时,过程前进到S650。在S650,控制部27判断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是否被设置成活动状态。当判定车载设备卡信息被设置成活动状态时(S65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655。当判定车载设备卡信息未被设置成活动状态时(S650处的“否”),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终止。
在S655,控制部27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的状态从“关”变为“开”,然后终止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1)。
(8)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
接下来,参考图10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顺便提及,以指定间隔(例如十秒的间隔),反复执行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以判断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是否被“开”启(S705)。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被“开”启时(S70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710。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未被“开”启时(S705处的“否”),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终止。
当判定自动激活标记被“开”启时,过程前进到S710。在S710,控制部27判断安全ECU是否发出了盗窃检测信号。当判定安全ECU发出了盗窃检测信号时(S710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720。当判定安全ECU未发出盗窃检测信号时(S71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715。
当判定安全ECU未发出盗窃检测信号时,过程前进到S715。在S715,控制部27判断是否从车载电池移除了不断供应的电力(所谓的+B)。当判定移除了+B且未供应时(S62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720。当判定未移除+B且供电时(S625处的“否”),终止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
在S720,控制部27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自动激活标记的状态从“开”变为“关”,然后终止过程(自动激活设置过程2)。
(9)车载设备卡信息
接下来,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控制部27在经由HMI 23从车载设备20的用户接收到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命令时,开始执行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以判断是否有来自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的对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S755)。根据类似于上述S101到S103的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进行的交互结果做出判断。显然,在车载设备20和便携式终端40之间没有通信时,判定没有请求。作为判断的结果,在判定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发出了对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时(S755处的“是”),过程前进到S760。在判定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未发出对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时(S755处的“否”),过程(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终止。
在判定用于登记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便携式终端40发出了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的请求时,过程前进到S760。在S760,控制部27判断存储部26是否存储了入口信息。“入口信息”表示车辆从哪个入口收费亭进入的收费道路。当车辆通过入口收费亭时,执行收费过程(入口收费过程)以在存储部26中存储入口信息。当车辆通过出口收费亭时,执行收费过程(出口收费过程)以从存储部26中擦除入口信息。将判断应用于在利用与从发出擦除请求的便携式终端40获取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对应的车载设备特定信息执行收费过程时存储的入口信息。在判定存储部26存储了入口信息时(S760处的“时”),过程(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终止。当判定存储部26未存储入口信息时(S760处的“否”),过程前进到S765。
当判定存储部26未存储入口信息时,过程前进到S765。在S765,控制部27从存储部26擦除车载设备卡信息。然后控制部27通过指定被擦除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经由便携式终端40向卡中心服务器80通知擦除操作(S770)。最后,控制部27终止过程(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
(10)通知过程1
接下来,参考图12(a)部分中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由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执行的通知过程1。当在车载设备过程的S410、状态改变过程的S515和S550以及上述过程等被调用时,开始执行通知过程1。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通知过程1,以向用户通知车载设备卡信息状态(S805)。“车载设备卡信息”表示为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具体而言,在活动状态标记状态被“开”启时,利用HMI 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输出音频(例如“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可用”),从而产生通知。此外,在活动状态标记状态被“关”闭时,利用HMI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输出音频(例如“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不可用”),从而产生通知。
在提供通知之后,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1)。
(实施例的效果)
车载设备20被配置成,在点火开关从“开”变为“关”时(S450处的“是”),以及在用户执行表示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S510处的“是”),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从“开”改变为“关”(S455和S515)。当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从“开”变为“关”时,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从活动状态改变为非活动状态。防止从存储部26读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因此,通过明确的用户操作或在用户下车时进行的正常操作停用车载设备卡信息。能够防止在用户未进入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车载设备卡信息。
此外,当用户从车载设备20的HMI 23输入正确的私有代码时(S540处的“是”),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配置为将状态从“关”变为“开”(S550)。当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从“关”变为“开”时,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从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活动状态。可以从存储部26读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因此,由于可以以保密方式管理私有代码,因此仅有知道私有代码的人能够利用车载设备卡信息执行收费过程,而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车载设备卡信息。
此外,将控制部27配置成,当从便携式终端输入正确的私有代码时(S545处的“是”),也将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的状态从“关”改为“开”(S550)。当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从“关”变为“开”时,存储部26中存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从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活动状态。可以从存储部26读取车载设备卡信息。因此,仅有拥有存储了正确私有代码的便携式终端40的人能够利用车载设备卡信息执行收费过程,而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车载设备卡信息。
此外,将控制部27配置成,在驾驶员执行车辆运行所需的操作(例如点火钥匙操作)时,提供车载设备卡信息的状态通知(S405和S410处的“是”)。因此,用户在执行相关操作时能够注意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尽管必需但却忘记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换言之,能够防止出现被迫停在收费亭的麻烦。
此外,将控制部27配置成,在点火开关被“开”启(S405处的“是”)且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为“开”时(S525处的“是”),将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从“关”改为“开”(S550)。出于上述原因,即使用户未明确执行操作来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也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由此能够减少执行操作来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麻烦。
(其他实施例)
(1)通知过程2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可以执行通知过程2。参考图12(b)部分的流程图,下面描述通知过程2。顺便提及,在驾驶员执行车辆行驶所需的指定操作时,开始执行通知过程2。“车辆行驶所需的指定操作”例如表示点火钥匙操作、和在导航系统上设置目的地的操作等。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通知过程2,以判断当前是否把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非活动状态(S835)。该判断利用为存储部26提供的活动状态标记。在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S835处的“是”),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840。在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被设置成活动状态时(S835处的“否”),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2)。
在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840。在S840,控制部27向用户通知关于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操作的建议指导。具体而言,利用HMI 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以可听到的方式输出消息来进行通知,消息例如是“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不可用。在操作部上输入私有代码,或将便携式终端放在便携式终端上。”
在进行通知之后,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2)。
当把控制部27配置成如上所述执行通知过程2时,控制部27仅在很可能需要通知时才建议用户执行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操作。可以减少用户可能对通知感受到的烦扰。
(2)通知过程3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可以在接收到指出导航系统开始路线引导的通知时执行通知过程3。下面参考图12(c)部分的流程图描述通知过程3。
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开始执行通知过程3,以获取表示收费道路的收费亭门是否位于路线上的信息(S855)。控制部27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使过程分支(S860)。具体而言,在收费道路的收费亭门位于路线上时,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865。在收费道路的收费亭门不在路线上时,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3)。
当收费道路的收费亭门位于路线上时,过程前进到S865。在S865,控制部27判断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是否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当判定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S865处的“是”),控制部27将过程推进到S870。当判定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未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S865处的“否”),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3)。
当判定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过程前进到S870。控制部27向用户通知关于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操作的建议指导。具体而言,利用HMI 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以可听到的方式输出消息来进行通知,消息例如是“车载设备卡信息当前不可用。在操作部上输入私有代码,或将便携式终端放在便携式终端上。”在进行通知之后,控制部27终止过程(通知过程3)。
当把控制部27配置成如上所述执行通知过程3时,即使未使用车载设备卡信息,控制部27也不会提供通知(不必要的通知)来建议用户执行将车载设备卡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操作。可以减少用户可能对通知感受到的烦扰。
(3)上述实施例适用于通行费,但也可以应用于除通行费之外的付费。例如,可以将实施例应用于汽油费、停车费、快餐付费等。即使在将收费过程应用于这些场合时,也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4)尽管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情况是在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中仅存储一条车载设备卡信息,但也可以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element)。可以有在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中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的技术。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可以通过重复如参考图5所述的、车载设备20的用户自己使用便携式终端40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方法来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此外,车载设备20的存储部26可以通过重复参考图6所述的、商店、车辆经销商等处的销售人员向车载设备20登记车载设备卡信息的方法来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
此外,在存储部26中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优选模式例如可以是在如图13所示的车载设备卡信息表中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亦即,车载设备卡信息表具有多个记录,记录包括诸如车载设备卡信息、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激活卡信息、私有代码和活动状态标记之类的条目。该表格不包含或仅包含一条活动状态标记被“开”启的记录。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可以在需要时有选择地使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来执行收费过程。
此外,在将存储部26配置成存储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多个元素时,可以优选配置存储部26还存储与在生成使用历史时使用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相对应的使用历史信息。而且,在读取使用历史信息时,可以优选仅输出与其活动状态标记被“开”启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相对应的使用历史信息。此外,还可以优选仅输出与从便携式终端40接收的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相对应的关于车载设备卡信息的使用历史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能够保持使用历史信息的私密性。
(5)在上述实施例中,车载设备过程(图7)的S405判断点火开关状态是否从“关”变为“开”。与之形成对比,可以优选判断是否从无钥匙进入(keyless entry)ECU接收到“释放门锁”的通知。此外,S450判断点火开关状态是否从“开”变为“关”。与之形成对比,可以优选判断是否从无钥匙进入ECU接收到“根据来自车外的指令释放门锁”的通知。这样的配置也能够实现相同效果。
(6)可以优选根据活动状态标记状态(“开”或“关”)改变HMI 23(具体而言为LED)的发光状态。例如,可以在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为“开”时点亮蓝色LED。可以在活动状态标记状态为“关”时防止蓝色LED发光。此外,在无线天线21包含LED时,可以优选改变LED的发光状态等。根据上述配置,用户能够通过视觉检查LED的发光状态等,并能够辨别活动状态标记状态,即车载设备卡信息是否可用。
(7)根据上述实施例,除非用户操作,否则,在安全ECU发出盗窃检测信号时(S710处的“是”)或从车载电池移除不断供应的电力(所谓的+B)时(S715处的“是”),将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从“开”变为“开”。此外,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车载设备20的控制部27连接到可以连接到广域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模块等。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7可以经由通信模块等从用户或安全中心接收将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从“开”变为“关”的命令。同样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优选将自动激活标记状态从“开”变为“关”。上述配置可以改善车载设备卡信息的安全性。
(8)将通知过程1配置成,当在如上所述的车载设备过程的S410、状态改变过程的S515和S550被调用时开始执行。在S805,将通知过程1配置成向用户通知车载设备卡信息状态。用户可以停用通知。具体而言,可以优选根据经由HMI 23执行的操作改变为存储部26提供的标记并指示是否提供通知。参考标记状态可以使得能够判断是否提供通知。根据上述配置,可以减少用户可能对通知感受到的烦扰。
(9)在S760,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判断存储部26是否存储了入口信息。可以优选判断存储部26是否存储了与要擦除的车载设备卡信息相对应的路障信息或车辆信息,作为入口信息的替代或补充。路障信息表示通过的是哪个检查路障。车辆信息包括表示车辆类型、车辆号码信息、拍摄到的车辆视频信息等的信息。上述配置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发生通过出口收费亭失败的问题。
(技术术语)
在需要时可以更换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亦即,可以将车载设备卡信息称为收费信息。可以将便携式终端特定信息或激活卡信息称为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可以将存储部26称为收费信息存储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标记存储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或历史信息存储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此外,可以由设置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替换控制部27。此外,根据目的,可以将连接到车载设备20的导航系统的HMI 23(具体而言为操作按钮)或操作部分别称为第一操作接受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第二操作接受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或第三操作接受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此外,可以将HMI 23(具体而言为扬声器)称为输出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再者,可以将图5中的S140和S150称为收费信息存储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控制单元替换)的功能。可以将图7中的S440称为历史信息存储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的功能。可以将图11中的车载设备卡信息擦除过程称为收费信息擦除部(其中该部分可以由装置或单元替换)的功能。
上述过程、步骤或装置可以体现为包括或不包括相关装置的功能的软件单元(例如子例程)和/或硬件单元(例如电路或集成电路)。此外,可以在微型计算机内部形成硬件单元。此外,可以在软件程序中包括软件单元或多个软件单元的组合。软件程序不仅能够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而且可以经由通信网络下载并安装在计算机上。
如下表述了上述公开的各方面。
作为一个方面,一种车载设备包括:收费执行部,所述收费执行部与路边设备通信并执行收费过程;收费信息存储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存储收费执行部执行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以及设置部,所述设置部向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分配相当于可用状态的活动状态和相当于不可用状态的非活动状态之一。收费信息的范例例如包括用于指定收费目标的卡信息、账户信息、和用户信息等。
根据这种车载设备,设置部能够为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车载设备停用通行费的收费过程。因此,能够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收费信息。由于收费信息未被擦除,因此认为与擦除收费信息的情况相比,需要使用收费信息的过程会消耗更短的时间量。不擦除信息被认为将车载设备的可用性的下降被最小化。
例如,在设置部为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获取关于点火开关的状态信息且点火开关将开状态变为关状态的情况。当在这种情况下收费信息处于活动状态时,可以优选将收费信息变为非活动状态。顺便提及,“点火开关”表示使车辆能够行驶的开关。具体而言,点火开关等价于钥匙柱中容纳的开关或按钮开关。点火开关表示用于开始或停止供应辅助电力的开关、用于启动或停止引擎的开关等。
上述配置能够为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而无需用户(驾驶员)执行用于为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的特殊操作。可用性得以改善。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使其进一步包括第一操作接受部,该第一操作接受部从用户接受用于将收费信息从活动状态改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可以配置设置部,以在第一操作接受部接受用于将收费信息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的操作时将收费信息从活动状态变为非活动状态。
上述配置能够允许用户明确地为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用户可以具有很强的安全感。亦即,例如在用户短时间离开车辆时,用户能够利用直观的操作为收费信息启用非活动状态。即使在车辆可能被盗窃时,窃贼也不能使用收费信息。用户能够安全地离开车辆。
另一方面,例如,在设置部为收费信息启用活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用户接受输入私有代码的操作的第二操作接受部。设置部判断由第二操作接受部接受的私有代码是否与预定私有代码相同。当判定两个私有代码相同时,设置部可以将收费信息从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活动状态。
由于可以根据上述配置以保密方式管理私有代码,因此仅有知道私有代码的人能够利用收费信息执行收费过程,而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收费信息。
此外,设置部可以判断从另一设备输入的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是否与已经输入且存储的信息相同。当判定两条信息相同时,设置部可以将收费信息从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活动状态。顺便提及,“另一设备”可以代表移动电话、导航系统、和手表等。
根据上述配置,仅有拥有能够存储、产生、输出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等的设备的人能够利用收费信息执行收费过程,而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收费信息。
顺便提及,在上述情况下,激活准备就绪信息优选对于上述另一设备是特定的。例如,特定信息可以包括该另一设备的硬件特定ID、在该另一设备具有语言通信功能时的电话号码等。
通过这种方式,当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对于该另一设备是特定的时,就能够容易确保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是唯一的。能够容易地改善收费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可以配置设置部,以接收已经从无钥匙进入ECU释放门锁并将收费信息(在被设置为非活动状态时)改变为活动状态的通知。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驾驶员)不需要执行用于为收费信息启用活动状态的特殊操作。仅仅释放门锁就能够为收费信息启用活动状态。可用性得以改善。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标记存储部,用于存储表示是否为收费信息启用活动状态的标记。设置部获取关于点火开关的状态信息。当点火开关状态从关变为开时,设置部可以基于标记存储部中存储的标记激活收费信息。
上述配置可以通过适当控制标记存储部中存储的标记状态,为用户提高可用性,同时确保收费信息的安全。
顺便提及,在用户上车的情况下,当存在通过车载设备执行收费过程的可能时,用户优选能够辨别收费信息的状态。理由如下。当用户下车后过去很长时间时,例如,用户可能会忘记收费信息处于非活动状态,则他或她需要将收费信息设置为活动状态。因此,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输出部,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对车辆执行指定的驾驶准备操作时,输出表示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的状态的信息。顺便提及,“指定的驾驶准备操作”表示在开始驾驶车辆时用户执行的操作,例如代表打开或关闭车门、打开门锁、使用点火钥匙、设置导航系统等操作。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能够可靠地确认收费信息的非活动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发生例如这样的麻烦:用户忘记将收费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被迫停在收费亭处。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输出部,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对车辆执行指定的驾驶准备操作时,输出表示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的状态(在被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时)的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能够可靠地确认收费信息的非活动状态。还能够防止发生这样的麻烦:用户忘记将收费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被迫停在收费亭处。此外,在收费信息处于活动状态时,不提供任何通知。可以减少用户可能对通知感受到的烦扰。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输出部,用于在检测到由导航系统提供的引导路线包括能够执行收费过程的地方且收费信息被设置为非活动状态时,输出表示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的状态的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能够防止发生这样的麻烦:用户忘记将收费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被迫停在收费亭处。此外,能够在即使未使用收费信息时也取消建议用户启用活动状态的通知(不必要的通知)。可以减少用户可能对通知感受到的烦扰。
顺便提及,将收费信息存储部配置成存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设置部可以优选这样工作,使得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的所有元素都设置成非活动状态,或仅将其中任一个设置成活动状态。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能够在车载设备中存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并允许车载设备利用任何存储的收费信息来执行收费过程。
顺便提及,可能有如下的情况:将另一设备输入的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用于把收费信息从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活动状态,且可以存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收费信息存储部以存储彼此相关联的收费信息和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此外,可以配置设置部,以将从另一设备输入的对应于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的收费信息从非活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
根据上述配置,用户能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来执行收费过程。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收费信息获取部,收费信息获取部从另一设备获取收费信息和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并使收费信息存储部彼此关联地存储两种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收费信息存储部能够可靠地彼此关联地存储收费目标信息和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此外,能够一次性存储收费目标信息和激活准备就绪信息。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历史信息存储部,历史信息存储部与收费过程使用的收费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收费执行部执行的收费过程的历史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能够仅获取有关使用来自车载设备的特定收费信息的收费过程的历史信息。
在上述配置的情况下,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历史信息输出部,历史信息输出部从历史信息存储部读取与对应于从另一设备输入的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的收费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信息,并输出历史信息。
根据上述配置,仅有拥有将收费信息设置成活动状态的设备的人能够基于收费信息输出关于收费过程的历史信息。因此,能够保护历史信息的私密性。
此外,可以配置车载设备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操作接受部,用于从用户接受与擦除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相关联的操作;收费信息擦除部,用于在第三操作接受部接受该操作时擦除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收费信息;以及控制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从收费过程获取的控制信息。此外,可以配置收费执行部以允许控制信息存储部存储来自在入口收费亭处执行的收费过程的控制信息。此外,可以配置收费执行部以当在出口收费亭处执行收费过程时擦除控制信息。可以配置收费信息擦除部,以在控制信息存储部未存储对应于要擦除的收费信息的控制信息的条件下,从收费信息存储部擦除要擦除的收费信息。“控制信息”例如可以代表表示车辆从哪个入口收费亭进入收费道路的入口信息、表示通过哪个检查路障的路障信息、包括表示车辆类型的信息、车辆号码信息、拍摄的车辆视频信息的车辆信息等。
根据上述配置,能够从收费信息存储部擦除不必要的收费信息。此外,能够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在出口收费亭处擦除了必要的收费信息,车辆不能通过出口收费亭。
此外,作为另一方面,可以将本公开理解为一种半导体装置,可以为所述半导体装置提供针对上述车载设备中的设置部所述的配置。此外,作为又一方面,可以将本公开理解为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执行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分配相当于可用状态的活动状态和相当于不可用状态的非活动状态之一。可以将这种半导体装置内置于装备有收费执行部和收费信息存储部的车载设备中,收费执行部用于与路边设备通信以执行收费过程,收费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执行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防止用户离开车辆时未经许可使用收费信息。此外,由于收费信息未被擦除,因此认为与擦除收费信息的情况相比,使用收费信息所需的过程会花费更短的时间。认为使车载设备可用性的下降被最小化。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不应理解为出于将本发明限制于逐一描述的实施例的目的来描述实施例。与之形成对比,应当理解,本发明包括属于如所附权利要求界定的发明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价物和替换。

Claims (19)

1、一种车载设备,包括:
收费执行部,所述收费执行部与路边设备通信并执行收费过程;
收费信息存储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存储所述收费执行部执行所述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以及
设置部,所述设置部向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的状态分配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之一,所述活动状态对应于所述收费信息的可用状态,而所述非活动状态对应于所述收费信息的不可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设置部获取关于点火开关的状态信息,并且当所述点火开关从开状态变为关状态时,所述设置部在所述收费信息处于所述活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收费信息变为所述非活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第一操作接受部,所述第一操作接受部从用户接受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与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活动状态变为所述非活动状态相关联,
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接受部接受用于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活动状态变为所述非活动状态的所述第一操作时,所述设置部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活动状态变为所述非活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第二操作接受部,所述第二操作接受部从用户接受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输入私有代码,以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非活动状态变为所述活动状态,
其中,所述设置部判断由所述第二操作接受部接受的所述私有代码是否与预定的私有代码相同,以及
其中,当判定所述私有代码和所述预定的私有代码相同时,所述设置部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所述活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设置部判断从其他设备输入的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是否与已经输入并存储的信息相同,当判定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和已经输入并存储的信息相同时,所述设置部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所述活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对于所述其他设备而言是特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设置部从无钥匙进入ECU接收释放门锁的通知,并在所述收费信息被设置成所述非活动状态时将所述收费信息改变成所述活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标记存储部,所述标记存储部用于存储表示是否为所述收费信息启用所述活动状态的标记,
其中,所述设置部获取关于所述点火开关的状态信息,并且当点火开关状态从关状态变为开状态时,所述设置部基于所述标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标记激活所述收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对车辆执行指定的驾驶准备操作时,输出表示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的状态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用于当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的状态被设置为所述非活动状态时,在检测到用户对车辆执行指定的驾驶准备操作的情况下输出表示所述收费信息的状态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用于在检测到导航系统提供的引导路线包括能够执行所述收费过程的位置并且所述收费信息被设置成所述非活动状态时,输出表示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的状态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能够存储收费信息的多个元素,以及
其中,配置所述设置部,使得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的所有元素都被设置成所述非活动状态,或所述所有元素中的仅任何一个被设置成所述活动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彼此关联地存储所述收费信息和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
其中,所述设置部判断从其他设备输入的激活准备就绪信息是否与已经输入并存储的信息相同,以及
其中,当判定两种信息相同时,所述设置部将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非活动状态改变为所述活动状态,并将与从所述其他设备输入的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相对应的所述收费信息从所述非活动状态变为所述活动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收费信息获取部,所述收费信息获取部从所述其他设备获取所述收费信息和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并允许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彼此关联地存储所述两种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历史信息存储部,所述历史信息存储部以与用于所述收费过程的所述收费信息相关联的方式存储与所述收费执行部执行的所述收费过程相关的历史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历史信息输出部,所述历史信息输出部从所述历史信息存储部读取对应于与从所述其他设备输入的所述激活准备就绪信息相对应的所述收费信息的历史信息,并输出所述历史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还包括:
第三操作接受部,所述第三操作接受部用于从用户接受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与擦除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相关联;
收费信息擦除部,所述收费信息擦除部用于在所述第三操作接受部接受所述第三操作时擦除在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收费信息;以及
控制信息存储部,用于存储从所述收费过程获取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收费执行部允许所述控制信息存储部存储来自在入口收费亭处执行的收费过程的所述控制信息,并当在出口收费亭处执行所述收费过程时擦除所述控制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收费信息擦除部在所述控制信息存储部未存储与要擦除的收费信息相对应的控制信息的条件下,从所述收费信息存储部擦除所述要擦除的收费信息。
18、一种半导体装置,所述半导体装置具有针对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中的所述设置部所述的配置。
19、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执行收费过程所需的收费信息的状态分配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之一,所述活动状态对应于所述收费信息的可用状态,而所述非活动状态对应于所述收费信息的不可用状态。
CN2008800155912A 2007-05-11 2008-05-07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Active CN101681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6934 2007-05-11
JP126934/2007 2007-05-11
JP2008115458A JP4957640B2 (ja) 2007-05-11 2008-04-25 車載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115458/2008 2008-04-25
PCT/JP2008/001153 WO2008142834A1 (ja) 2007-05-11 2008-05-07 車載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1529A true CN101681529A (zh) 2010-03-24
CN101681529B CN101681529B (zh) 2011-07-13

Family

ID=4023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55912A Active CN101681529B (zh) 2007-05-11 2008-05-07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45776A1 (zh)
JP (1) JP4957640B2 (zh)
CN (1) CN1016815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357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具有近场通信的人机界面设备
CN104917552A (zh) * 2014-03-10 2015-09-16 陈业军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848144A (zh) * 2011-05-25 2016-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2563B2 (ja) 2008-03-14 2011-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装置、車載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AU2008365614A1 (en) 2008-12-23 2010-07-01 Oxion Pte. Ltd. Air ionizer electrode assembly
JP5200997B2 (ja) * 2009-02-26 2013-06-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決済システム
WO2010122647A1 (ja) * 2009-04-23 2010-10-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充電ケーブルおよび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1113424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Hanshin Expressway Co Ltd 車載器利用サービスの基盤システム
US9516352B2 (en) * 2010-06-22 2016-12-06 Livetv, Llc Registration of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PED) with an aircraft IFE system using a PED generated registration identifi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5418849B2 (ja) * 2010-07-06 2014-0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器
ES2530870T3 (es) * 2011-03-11 2015-03-06 Telit Automotive Solutions Nv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peaje de carreteras
US8872673B2 (en) * 2012-02-28 2014-10-28 Philmore H. Colburn, III Vehicle-integrat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ES2627976T3 (es) * 2013-04-19 2017-08-01 Kapsch Trafficcom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carga de una unidad de a bordo con un tique electrónico
JP6886567B2 (ja) * 2017-11-13 2021-06-16 株式会社ユピテル 制御システム、車載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2579A1 (fr) * 1998-10-09 2000-04-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taxation
JP3784208B2 (ja) * 1999-07-15 2006-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料道路の自動料金収受システムの車載端末
JP2005122267A (ja) * 2003-10-14 2005-05-12 Seiko Epson Corp 自動料金収受システムの非接触認証装置
JP2006011958A (ja) * 2004-06-28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憶媒体の使用管理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4337735B2 (ja) * 2004-12-27 2009-09-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料金決済車載システム
US20060212195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Veith Gregory W Vehicle data recorder and telematic device
JP4923974B2 (ja) * 2006-09-05 2012-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車載装置
GB0624191D0 (en) * 2006-12-04 2007-01-10 Nxp Bv Road toll system
JP4973181B2 (ja) * 2006-12-25 2012-07-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器、路車間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144A (zh) * 2011-05-25 2016-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通信装置
CN10475357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具有近场通信的人机界面设备
CN104917552A (zh) * 2014-03-10 2015-09-16 陈业军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终端的外接装置、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57640B2 (ja) 2012-06-20
US20100145776A1 (en) 2010-06-10
JP2008310801A (ja) 2008-12-25
CN101681529B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1529B (zh) 车载设备和半导体装置
JP4358483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7271701B2 (en) System for commonly utilizing vehicle
CN102036192B (zh) 车辆系统的监测方法
CN104702589A (zh) 用于虚拟钥匙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JP5743263B2 (ja) 共用車両管理装置及び共用車両管理システム
US11049336B1 (en) Shared vehicl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JP712565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3813073B2 (ja) 共用車両管理システム
EP1229504A1 (en) Parking system with general parking permits in combination with parking payment
JP6302016B2 (ja) 制御装置
US11605031B2 (en) System for shared vehicl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US20210326480A1 (en) Device for shared vehicle misuse management
US20210323492A1 (en) Shared vehicle i/o expander
US20210326767A1 (en) System for sharing and monitoring vehicles
US20210326771A1 (en)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covery
JP2005196664A (ja) 車載装置及び自動料金支払システム
RU275583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к управлению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JP2002351968A (ja) レンタカー管理システム
US11537955B2 (en) Device for shared vehicl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US11314901B2 (en)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misuse management
US20210326790A1 (en) System for shared vehicle storage management
US20210326791A1 (en) Device for shared vehicle storage management
US20210326773A1 (en)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storage management
JP2005050301A (ja) 自動料金収受用車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