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0141A -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0141A
CN101680141A CN200880015404A CN200880015404A CN101680141A CN 101680141 A CN101680141 A CN 101680141A CN 200880015404 A CN200880015404 A CN 200880015404A CN 200880015404 A CN200880015404 A CN 200880015404A CN 101680141 A CN101680141 A CN 101680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witching device
stocking
send
feeding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5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0141B (zh
Inventor
中村保雄
枅川正义
笹木信吾
武内俊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0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8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 D04B15/60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with thread-clamping or -severing devices
    • D04B15/61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with thread-clamping or -severing devices arranged within needle circl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8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 D04B15/60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with thread-clamping or -sev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消除制造条纹图案的针织物的技术中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所述条纹图案使用了配置在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的数目以上的针织纱(彩纱)。而且,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第一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一喂纱器和具有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二喂纱器来编织一个线圈横列的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在第一喂纱器中进行浮线选针。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向织针新供给针织纱时,稳定地维持由捕集器捕捉到的针织纱向导纱器入射的角度。再者,从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在大致相同位置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切断。

Description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编织切换图案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圆形针织机编织条纹图案中,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配备在圆形针织机的送纱切换装置将随意选择供给的纱向织针供给,由此编织针织物的情况较为普遍。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无法进行配置在一个送纱切换装置的突指的数目以上的纱数的切换,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这种情况成为可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226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747。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圆形针织机中,啮合部件81配置为条纹图案织入附属机构,捕集器具备自动勒紧纱的弹性紧固件81a,而且,打开件85固定配置在纱导向器的背后。上述部件由弹簧金属丝构成。
因此,存在如下可能,即,在开始编织坯布或坯布开了小孔时,纱头或坯布缠在上述部件上,无法平滑地编织坯布,从而上述部件产生破损且在针织机主体产生大故障。
再者,针织机工作时,如果在成为旋转体的捕集器的前端安装如上所述的金属丝的突起物,则有可能使操作者在作业中伤害身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造条纹图案的针织物,所述条纹图案使用了配置在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的数目以上的针织纱(彩纱)。再者,其目的在于,将切换时的针织纱可靠地向导纱器送纱,防止编织时的针织机的故障,并且排除突起物,实现操作者的安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在具有切换至少两根针织纱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具有:第一送纱切换装置,其具有设置于第一喂纱器的选择性地移动的多个送纱突指;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其具有设置于第二喂纱器的选择性地移动的多个送纱突指;纱切割器及捕纱器,在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保持停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导纱器,其向与所述第二喂纱器对应设置的织针送纱;捕集器,其与针织机的旋转一起沿圆周方向移动,捕捉位于送纱位置的纱并向织针供给,所述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的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向对织针进行重新送纱的送纱位置移动时,重新送纱的针织纱被所述捕集器捕捉,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之间且具有保持部的纱引导部件被向上按压到向所述导纱器入射的正常的入射角度,并利用所述保持部保持,以及,以使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任一装置供给的针织纱在大致相同位置并保持并切断旧的针织纱的方式设定纱切割器及捕纱器。
另外,本发明一种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在具有切换至少两根针织纱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通过具有第一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一喂纱器和具有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二喂纱器来编织一个线圈横列,所述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喂纱器进行浮线选针的工序;
当从所述第一送纱切换装置向织针重新供给针织纱时,稳定地维持由捕集器捕捉到的针织纱向导纱器入射的角度的工序;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在大致相同位置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了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希望制造使用了配置在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的数目以上的针织纱(彩纱)的针织物时,通过使用两个以上的送纱切换装置来切换多种颜色的针织纱,能够制造条纹图案的针织物。而且,此时,能够将切换时的针织纱可靠地向导纱器供给,防止编织时的针织机的故障,并且排除突起物,实现操作者的安全。
再者,使用具备了现有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并且仅对送纱切换装置进行局部变更就能够实施,无需新设置特殊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双面针织机的针织部的剖面图。
图2示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送纱切换装置的上部放大图。
图3示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单面针织机的针织部的剖面图。
图5示出配置了在本发明使用的送纱切换装置及引导部件的针织部中的针织纱的切换状态。
图6示出本发明的针织部(a)与现有的针织部(b)。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送纱切换装置,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5-42260所记载的装置。该送纱切换装置可以使用在圆形双面针织机及圆形单面针织机的任一装置中。
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喂纱器和第二喂纱器编织一个线圈横列。因此,例如,如果使用具备了三个送纱突指的送纱切换装置,则通过六色的针织纱能够编织多种颜色条纹图案。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喂纱器中,进行浮线(WELT)选针。因此,取下该部分的导纱器。
在本发明中,在设置于第一喂纱器的第一送纱切换装置与设置在第二喂纱器的第二送纱切换装置之间设置有纱引导部件。在纱引导部件中优选设置引导面和保持部。引导面在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向织针重新供给针织纱时有助于使由捕纱器捕捉到的针织纱上升,所述捕纱器与针织机的旋转同步进行移动。而且,保持部稳定地维持该针织纱向导纱器入射的角度。在同样的目的下,优选所述捕集器在下端具有突出部。
在本发明中,具备纱切割器及捕纱器,在从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供给并形成圈后,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切断。将用于使它们开闭的开关凸轮的突起位置设置在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和第二送纱切换装置不同的位置。而且,分别与开关凸轮的突起位置对应,将切割器凸轮设置为用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与用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两种切割器凸轮。
再者,以从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供给并形成圈后在相同位置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的方式,设定用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一切割器凸轮和用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二切割器凸轮的位置。
在该目的下,优选使第一切割器凸轮与第二切割器凸轮的间隔为各喂纱器的间隔,使切割器凸轮的下表面为与开关凸轮的倾斜一致的倾斜角。
在本发明中,在浮线选针的第一喂纱器中无法编织针织纱。因此,从第一喂纱器的第一送纱切换装置送纱的针织纱在第二喂纱器中向成圈(KNIT)选针或集圈(TUCK)选针的织针供给。因此,优选以新的针织纱通过第二喂纱器的接缝点且新的针织纱与旧的针织纱在针织物的切换部重叠后、由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的捕纱器保持并通过可动刃切断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供给的(旧的)针织纱的方式,推迟设定第一切割器凸轮的位置。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针织部的概要)
图1是示出了双面针织机的针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在由多个腿(未图示)支承的针床30的上方设置有针织部31。在图中标号33表示针筒。在形成在针筒33的外周的针槽(未图示)的上部收容有沿垂直方向滑动自如的针筒针(未图示)。针筒针通过收容在凸轮架34的凸轮(未图示)进行垂直往复运动。
由于图1是圆形双面针织机,因此还具有针盘35、针盘三角架36。沿形成在针盘35的上表面的针槽在水平方向滑动自如地收容有针盘针(未图示)。针盘针通过收容在针盘三角架36的凸轮(未图示)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在针盘三角架36上设置有导纱器37,该导纱器37向织针送纱。
在所述针筒33的下侧部具有与其一体安装的驱动齿轮38,在受到配置在针织机的驱动源的驱动时与针筒33一起等速旋转。
在针盘三角架36的上方配备有送纱切换装置40。
在送纱切换装置40配置有引导多根分开的针织纱的多个送纱突指。送纱突指进行向下方移动后向上方后退的两个阶段的动作,且选择性地在下部位置即“切换位置”与上部位置即“通常位置”之间移动,并向织针供给针织纱。
(调线装置的结构)
作为送纱切换装置40,除本发明的改良部分之外基本上使用(日本)特开2005-42260所记载的装置。基于图3概略说明该调线装置。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在该公报的[0031]~[0059]中有记载。
在调线装置的最上部设置有与针织机等速旋转的促动器1。促动器1具有使用了压电元件的栓钉1-1,所述压电元件具有与在一个送纱口使用的纱的根数相对应的级数和用于使全部的纱为非送纱状态的特别的一级的合计的级数。
选择单元21与该栓钉1-1的移动相对应而进行动作。选择单元21包括选择杆21-1、锁紧杆21-2、滑块21-3、开关板21-4、开关凸轮21-5。
选择杆21-1在栓钉1-1根据送纱或者非送纱的信号进行移动时卡合并按压栓钉1-1。
锁紧杆21-2位于与选择杆21-1相同的间隙内,由选择杆21-1按压,并以卡合部21-2b为中心摆动。
滑块21-3位于与锁紧杆21-2相同的间隙内,通过所述卡合部21-2b与锁紧杆21-2卡合,并与锁紧杆21-2一起移动。在滑块21-3有长孔21-3a,在该长孔固定有销21-3b,因此仅在该长孔的长度能够进行水平移动。
开关板21-4位于与滑块21-3相同的间隙内,通过卡合部21-4a与滑块21-3嵌合,与滑块21-3一起移动。
开关凸轮21-5在任一开关板21-4向送纱位置移动时由该开关板21-4抬高。
作用在选择单元21的四个凸轮设置在旋转环23,都与针织机一起同速旋转。第一凸轮2及第二凸轮3与锁紧杆21-2的左端的棒部21-2a及右端的棒部21-2b卡合,使锁紧杆21-2向送纱位置或非送纱位置移动。第三凸轮4(以下,称为“切割器凸轮4”)按压被抬高的开关凸轮21-5。第四凸轮22将锁紧杆21-2的左端的棒部21-2a向下方按压。
开关杆凸轮5及与该开关杆凸轮5连结的第一联杆板6、以及与第一联杆板6连结的第二联杆板7由该切割器凸轮(第三凸轮)4隔着开关凸轮21-5、开关板21-4被向下按压。
在第一联杆板6及第二联杆板7连结有开关杆8。在该开关杆8连结有第三联杆板9。由于开关杆8能够以支点8-1为中心转动,因此第三联杆板9进行与第二联杆板7反方向的移动。设置在壳体板24的长孔24-1成为转动的导向器。
标号10是用于使通过切割器凸轮(第三凸轮)4移动的部件返回原来的位置的弹簧。
另一方面,在使全部的纱为非送纱状态的特别的一级的栓钉1-1对应的选择杆21-1以外的间隙中,第四联杆板11位于与滑块21-3相同的间隙内,并通过卡合部11-1与滑块21-3嵌合而与滑块21-3一起进行旋转往复运动。第四联杆板11能够以支点11-2为中心转动。
分别设置有通过卡合部11-3与该第四联杆板11嵌合并进行转动往复运动的第五联杆板12、及通过卡合部12-2与该第五联杆板12嵌合并进行转动往复运动的第六联杆板13。第五联杆板12能够以支点12-1为中心转动。
突指单元14与该第六联杆板13连接。突指单元14包括:用于切割供给的纱的固定刃14-1;用于保持纱端的捕纱器14-3;与固定刃相接并用于切割被保持的纱的可动刃14-2;保持所述捕纱器14-3与可动刃14-2并用于使其进行往复开闭运动的盒14-4。
在第二联杆板7的前端部连接有第一销19,第一销19按压盒14-4的突起部14-4a,并与盒14-4一起关闭捕纱器14-3、可动刃14-2,从而切断纱的保持。在第三联杆板9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二销20,第二销20提升盒14-4的突起部14-4b,并与盒14-4一起打开捕纱器14-3、可动刃14-2,从而释放保持的纱。
作为其它的部件有如图5所示的捕集器15和纱引导部件16。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捕集器的前端设置突出部15-1。
捕集器15随着针织机的旋转一起沿圆周方向移动,捕捉位于送纱位置的纱,并可靠地将纱向织针供给。
纱引导部件16分隔多根纱并使纱的位置稳定。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纱引导部件16是细长的板状,朝向针织机的外方并设置有凹凸。如图5所示,该凹凸包括:由上升倾斜部及竖起部构成的引导面16-1;作为设置在其上方的凹陷的保持部16-2。
(本发明的切换装置和方法)
图6(b)所示的是表示现有的切换方法的送纱状态。在该图中,持有三个送纱突指14的送纱切换装置设置在第一、第二喂纱器F1、F2。与此相对,图6(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切换方法的送纱状态。送纱切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地设置在第一、第二喂纱器F1、F2。但是,如下方面与现有方法不同,即,在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之间设置有纱引导部件16,取下第一喂纱器的导纱器,进行浮线选针。
如图6(a)所示,在浮线选针的第一喂纱器F1中无法编织针织纱,而将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送纱的针织纱向第二喂纱器F2供给。因此,在新供给的针织纱到达A位置时,在切割器工作的通常位置中切换时机过早,不进行应该满足的切换。而在新供给的针织纱到达B位置时,必须进行切换。
纱切割器14-1、14-2及捕纱器14-3的开闭运动由开关凸轮21-5及切割器凸轮4的作用来进行。在本发明中,将用于使它们开闭的开关凸轮21-5的突起位置设置在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和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不同的位置。而且,分别与开关凸轮21-5的突起位置相对应,将切割器凸轮4设置为用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和用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的两种切割器凸轮4-1、4-2。在本发明中,两种开关凸轮21-5a、21-5b与两种切割器凸轮4-1、4-2的配置非常重要。
如图2(a)(b)所示,第一开关凸轮21-5a、第二开关凸轮21-5b配置在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的上部。
图2(d)(e)分别是图2(a)(c)的向视图,表示切割器凸轮4-1、4-2及标准切割器凸轮4的配置。图2(d)(e)的箭头表示圆形针织机的旋转方向。图2(a)的第一切割器凸轮4-1与第二切割器凸轮4-2的间隔是各导纱器的间隔,是与图6(a)的A-B之间或图6(b)的X-X之间相等的距离,且能够调整地安装于针织机。切割器凸轮4-1、4-2的下表面具有与开关凸轮21-5a、21-5b的倾斜一致的倾斜角。
如此,新的针织纱在第二喂纱器F2中形成圈后(新的纱与旧的纱在切换部重叠之后),从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的任一装置供给的针织纱都在图6(a)的B位置保持并切断旧的针织纱。
此时,纱必须通过捕集器15输送到捕纱器槽的最深处,但是由于第一喂纱器F1的纱相对于第二喂纱器F2的导纱器37的送纱角度小,因此难以到达最深处的部分。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通过改变捕集器15和纱引导部件16的形状来解决上述问题。
图5(a)示出从第一送纱装置40-1向导纱器37供给的针织纱的切换状态。选择性地移动的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14在向对织针进行送纱的送纱位置移动时(即,送纱突指14从“通常位置”向“切换位置”移动后),与针织机等速旋转的捕集器15的一端对保持在捕纱器14-3的针织纱进行捕捉。由捕集器15捕捉到的重新送纱的针织纱NY配置在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之间并通过纱引导部件16的底面。
再者,如图5(b)所示,随着捕集器15的移动,在针织纱的从送纱切换装置到导纱器37的大致中间地点,纱引导部件16的上升斜面的引导面16-1上升并到达凹部形状的保持部16-2。此时,由捕集器15的前端突出部15-1捕捉到的针织纱端NY被引导到导纱器37后,由织针的钩部捕捉。
此后,由捕纱器14-3保持的纱端随着打开捕纱器14-3而放开。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并切断针织到当前为止的旧的针织纱OY,使针织纱进入捕纱器14-3的开口部,如图2所示,与针织机一起沿圆周方向等速移动的切割器凸轮4-1、4-2按压开关凸轮21-5a、21-5b,并经由联杆部件6、7、8、9关闭捕纱器14-3和可动刃14-2。
本发明仅通过在圆形针织机中进行局部变更就能够实施,并且也能够从本发明实施的针织机返回到现有的针织机。
在从本发明实施的针织机向图6(b)所示的现有的针织机进行变更时,在针织纱到达图6(b)所示的X位置时,切割器凸轮4产生作用,且相对于第一开关凸轮21-5a与第二开关凸轮21-5b配置成为相同时机的标准切割器凸轮4(参照图2(c))。优选事先增宽宽度以使标准切割器凸轮4作用在第一开关凸轮21-5a和第二开关凸轮21-5b双方的突起位置。此外,在图2(c)中,为了方便,表示了第一开关凸轮21-5a与第二开关凸轮21-5b,但是实际上,在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中装入第一开关凸轮21-5a,在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中装入第二开关凸轮21-5b。
实施例二
(单面针织机)
本发明的条纹图案编制装置也能够安装于单面针织机。
图4是示出了单面针织机的针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在由多个腿(未图示)支承的针床31A的上方设置有针织部32A。在图中标号33A表示针筒。在形成在针筒33A的外周的针槽(未图示)收容有沿垂直方向滑动自如的针筒针(未图示)。
由于图4是单面针织机,因此具有沉降片盘41、沉降片罩42。在编织时与针筒针(未图示)协同动作的沉降片43在配置于水平方向的沉降片盘41中沿半径方向滑动自如。沉降片43由安装在沉降片罩42的沉降片凸轮44控制。
此外,沉降片罩42由环状的沉降片罩环45支承,沉降片罩环隔着支承器46由中间环47支承。
在沉降片罩环45上设置有导纱器支架48,所述导纱器支架48用于在沉降片罩环45上安装将针织纱向织针送纱的导纱器37A。
在所述针筒33A的下侧部具有与其一体安装的驱动齿轮38A,驱动齿轮38A在受到配置在针织机的驱动源的驱动时与针筒33A一起等速旋转。
在沉降片罩42上的上方配备有送纱切换装置40A。
在送纱切换装置40A配置有引导多根分开的针织纱的多个送纱突指14A。进行将送纱突指向下方移动后使其向上方后退的两级的动作,选择性地在下部位置即“切换位置”与上部位置即“通常位置”之间移动,将针织纱向织针供给。
实施例二的送纱切换装置40A自身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例一的送纱切换装置40(40-1、40-2)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Claims (9)

1.一种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在具有切换至少两根针织纱的送纱切换装置(40、40A)的圆形针织机中,具有:
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其具有设置于第一喂纱器(F1)的选择性地移动的多个送纱突指(14);
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其具有设置于第二喂纱器(F2)的选择性地移动的多个送纱突指(14);
纱切割器(14-1、14-2)及捕纱器(14-3),在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保持停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
导纱器(37),其向与所述第二喂纱器(F2)对应设置的织针送纱;
捕集器(15),其与针织机的旋转一起沿圆周方向移动,捕捉位于送纱位置的纱并向织针供给,
所述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的送纱突指(14)向对织针进行重新送纱的送纱位置移动时,重新送纱的针织纱被所述捕集器(15)捕捉,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之间的纱引导部件(16)被向上按压到向所述导纱器(37)入射的正常的入射角度,并被保持,以及,
以使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的任一装置供给的针织纱在大致相同位置保持并切断旧的针织纱的方式设定纱切割器(14-1、14-2)及捕纱器(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所述纱引导部件(16)具有在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向织针重新供给针织纱时有助于使由捕集器(15)捕捉到的针织纱上升的引导面(16-1),所述捕集器(15)与针织机的旋转同步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所述纱引导部件(16)具有在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向织针重新供给针织纱时稳定地保持由捕集器(15)捕捉到的针织纱向导纱器(37)入射的角度的保持部(16-2),所述捕集器(15)与针织机的旋转同步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将用于使纱切割器的可动刃(14-2)和捕纱器(14-3)开闭的开关凸轮的突起位置设置于在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和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不同的位置,并与所述开关凸轮(21-5a、21-5b)的突起位置对应而将切割器凸轮(4)设置为用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与用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两种切割器凸轮(4-1、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以从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在相同位置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的方式,设定用于第一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一切割器凸轮(4-1)和用于第二送纱切换装置的第二切割器凸轮(4-2)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第一切割器凸轮(4-1)与第二切割器凸轮(4-2)的间隔是各喂纱器的间隔,切割器凸轮(4-1、4-2)的下表面具有与开关凸轮(21-5a、21-5b)的倾斜一致的倾斜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其中,
所述捕集器(15)在下端具有突出部(15-1)。
8.一种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在具有切换至少两根针织纱的送纱切换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通过具有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的第一喂纱器(F1)和具有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2)的第二喂纱器(F2)来编织一个线圈横列,所述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喂纱器(F1)进行浮线选针的工序;
当从所述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向织针重新供给针织纱时,稳定地维持由捕集器(15)捕捉到的针织纱向导纱器(37)入射的角度的工序;
从所述第一、第二送纱切换装置(40-1、40-2)将新的针织纱向织针送纱并形成圈后,在大致相同位置保持中止送纱的旧的针织纱并将其切断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条纹图案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送纱切换装置(40-1)供给的针织纱在新的针织纱通过第二喂纱器(F2)的接缝点且新的针织纱与旧的针织纱在针织物的切换部重叠后,由所述送纱切换装置的送纱突指的捕纱器(14-3)保持并由切割器(14-1、14-2)切断。
CN2008800154040A 2007-05-10 2008-04-28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0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5712A JP2008280641A (ja) 2007-05-10 2007-05-10 給糸切換機におけるストライプ柄編成装置とその方法
JP125712/2007 2007-05-10
PCT/JP2008/001114 WO2008139713A1 (ja) 2007-05-10 2008-04-28 給糸切換機におけるストライプ柄編成装置とそ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0141A true CN101680141A (zh) 2010-03-24
CN101680141B CN101680141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001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54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0141B (zh) 2007-05-10 2008-04-28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161359B1 (zh)
JP (1) JP2008280641A (zh)
KR (1) KR101470668B1 (zh)
CN (1) CN101680141B (zh)
TW (1) TWI444514B (zh)
WO (1) WO20081397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263A (zh) * 2009-09-08 2011-04-13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3566A (ja) * 2008-02-26 2009-09-10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案内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編成方法
EP2374920B1 (en) * 2010-04-12 2014-11-0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integrated multiple yarn changing apparatus
CN107881640B (zh) * 2017-12-14 2023-07-04 唐山雾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换线器的导纱结构
CN107829205B (zh) * 2017-12-14 2023-07-04 唐山雾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换线器的喂纱结构
CN108411480B (zh) * 2018-04-28 2024-01-23 黄创能 一种针织机变色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1949B4 (de) * 1995-03-31 2009-10-15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Strickmaschine und Fadenwechselvorrichtung
JP2005042260A (ja) * 2003-07-24 2005-02-17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切換装置及び方法
DE102004032270A1 (de) * 2004-06-30 2006-01-1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Strickmaschine mit wenigstens einem Ringelappara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263A (zh) * 2009-09-08 2011-04-13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CN102011263B (zh) * 2009-09-08 2016-01-27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17329A (ko) 2010-02-16
TW200912066A (en) 2009-03-16
EP2161359B1 (en) 2015-07-29
JP2008280641A (ja) 2008-11-20
WO2008139713A1 (ja) 2008-11-20
TWI444514B (zh) 2014-07-11
EP2161359A4 (en) 2011-03-16
CN101680141B (zh) 2012-05-23
KR101470668B1 (ko) 2014-12-08
EP2161359A1 (en)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0141B (zh) 送纱切换机中的条纹图案编织装置及其方法
CN101310056B (zh) 可插入经纱的横机和该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1146942B (zh)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JP200504226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切換装置及び方法
CN101448987B (zh) 嵌花花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横机
CN101796234B (zh) 横机及其给纱方法
KR101106728B1 (ko) 환편기의 파일편성장치
EP3165652B1 (en) Knitting method an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11826789B (zh) 用于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圆型针织机
CN111826786A (zh) 在圆型针织机上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方法
US4364246A (en) Knitting machine
EP0010982B1 (en) Method of and mechanism for transferring knitted fabric from a knitting machine to a magazine
US2202824A (en) Knitting machine
US2310070A (en)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1355196A (en) Feeding and pattern mechanism for warp-knitting machines
US10612169B2 (en) Knitting mechanism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3606771A (en) Yarn feed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3681941A (en) Yarn feeding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US1952318A (en) Reverse-plating mechanism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1907341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614599A (en) aldridge
US2251805A (en) Means for producing flat knitted fabric with inlaid elastic yarn
US2886959A (en) Yarn control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WO2023281328A1 (e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ker sele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for knitting
WO2023281334A1 (e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ssembly for needle and sinker sel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