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毛坯进行预成形、接着进行淬火来制造成形品时,能够抑制预成形中的镀层的损伤、脱落、提高成形品的表面质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第一工序,以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为毛坯,将该毛坯装入到第一模具中进行预成形,由此得到预成形品,该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具有镀层,该镀层以质量%、含有8%~25%的Fe、剩余部分由Zn、Al以及杂质构成;第二工序,将上述预成形品加热到A1相变点温度以上;以及第三工序,从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对加热后的上述预成形品进行淬火,得到成形品,第一工序的将要预成形之前的上述毛坯的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中,将加热后的预成形品装入到第二模具中进行淬火。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中,将加热后的预成形品装入到第二模具中进行精加工成形和淬火。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是冲压用模具,预成形和/或精加工成形是冲压成形。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中,在预成形品的表面涂敷防锈油并进行加热。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中,通过第一模具或与该第一模具不同的其它加热部件加热毛坯使得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毛坯的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中,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毛坯的温度为100℃以上。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后的成形品的表层部形成铁锌固溶相。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毛坯的母材成分以质量%计含有C:0.08~0.45%、Mn和/或Cr合计0.5~3.0%,还含有Si:0.5%以下、P:0.05%以下、S:0.05%以下、Al:1%以下、N:0.01%以下,剩余部分是Fe和杂质。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毛坯的母材成分中,替换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B:0.01%以下、Ni:2%以下、Cu:1%以下、Mo:1%以下、V:1%以下、Ti:1%以下、Nb:1%以下中的一种元素以上。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毛坯的母材成分以质量%计含有B:0.0001%以上。
根据本发明,在对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进行淬火来制造成形品时,能够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等。具体来说,能够解决如下问题:在预成形时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镀层受到损坏,由于之后的加热,镀层损坏部分的钢板表面发生氧化。
从接下来要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可知本发明的上述作用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1.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
首先说明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钢的成分以及镀层的成分的优选范围。在此,规定钢、电镀的成分的“%”是指“质量%”。
1-1.钢的成分
在本发明中,如下规定成为母材的钢板的化学成分。
优选含有C:0.08~0.45%。C是提高钢板的淬硬性并且决定成形品的强度的重要元素。但是,如果C含有量不足0.08%,则其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C含有量超过0.45%,则有可能导致韧性变差、焊接性变差。更优选C含有量是0.1~0.35%。
优选含有Mn和/或Cr的合计:0.5~3.0%。Mn和Cr是对提高钢板的淬硬性并且稳定地确保成形品的强度非常有效的元素。但是,如果Mn和/或Cr的合计含有量不足0.5%,则其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Mn和/或Cr的合计含有量超过3.0%,则其效果饱和,反而难以稳定地确保强度。更优选(Mn和/或Cr)的合计含有量是0.8~2.0%。
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确保淬硬性即可,因此只要如上述那样规定C、Mn以及Cr的含有量就足够。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或者为了更稳定地实现淬硬性、强度,如下所述这样规定添加元素。即,Si:0.5%以下,P:0.05%以下,S:0.05%以下,Al:1%以下,N:0.01%以下。这些元素也是对提高钢板的淬硬性并且稳定确保成形品强度有效的元素。但是,即使超出上限值含有这些元素,其效果也较小,白白地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将各合金元素的含有量设为上述范围。但是,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Si、Al、P、S、N,另外对于Si和/或Al,有时作为脱氧材料而被添加。
由于B、Ni、Cu、Mo、V、Ti、Nb提高淬硬性、提高韧性,因此优选含有B:0.01%以下、Ni:2%以下、Cu:1%以下、Mo:1%以下、V:1%以下、Ti:1%以下、Nb:1%以下的一种以上元素。
特别是,B是提高钢板的淬硬性并且进一步提高稳定确保成形品强度的效果的重要元素,因此优选B含有量为0.0001%~0.01%。此外,如果B含有量不足0.0001%,则添加B的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B含有量超出0.01%,则其效果饱和并且导致成本增加。更优选B含有量为0.0005%~0.0040%。
1-2.镀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毛坯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镀层含有8~25%的Fe,剩余部分由Zn、Al以及杂质构成。
如果镀层中的Fe含有量过小,则在镀膜中残留η-Zn相,在第二工序的加热中发生锌的蒸发、流动。因此,Fe含有量为8%以上。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内,即使增加Fe含有量,也几乎不对风化产生影响,但是从制造方面出发,Fe含有量为25%以下。优选为15%以下。
另外,通常在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镀层中含有0.1~0.5%左右的Al,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范围中含有Al。从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自身的生产性方面出发,最好在0.4%以下。另外,通过与电镀设备、其它电镀种类分开,从而在镀膜中混入Ni、Cr、Si、Mg等,但是也可以在不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含有这些成分。
虽然没有特别限制电镀的附着量,但是如果过少则有可能无法确保成形品所需要的耐腐蚀性,或者无法形成加热时抑制钢板的氧化所需要的锌氧化物层。因此,电镀附着量优选每一个面30g/m2左右以上。另一方面,如果镀锌的附着量过多,则有可能导致铁锌固溶相的形成不充分,还有可能难以抑制风化。因此,电镀附着量优选为100g/m2左右以下,更优选为75g/m2以下。
2.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是通过模具进行第三工序中的淬火的方式,但是淬火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气冷、油冷、水冷等进行淬火。
2-1.第一工序
在本发明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工序中,以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为毛坯,将该毛坯装入第一模具中,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毛坯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预成形从而得到预成形品。具体如下。
2-1-1.加热温度
将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裁断为规定的大小(形状)之后,加热被切断的钢板使得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优选进行加热使得将要预成形之前的钢板温度处于100℃以上。通过在上述温度区域进行预成形,能够极大地抑制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的镀层的破坏(风化)。
2-1-2.加热方法
只要能够将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加热、升温到上述温度范围,就不特别限定加热方法。例如,能够使用模具外加热和模具内加热。在模具外加热中,在预成形模具(第一模具)的外部加热作为毛坯的坯料来进行坯料的升温。例如能够使用加热炉的加热、感应加热等。在模具内加热中,通过内置于预成形模具的加热器将该预成形模具加热到规定温度,在加热后的预成形模具中装入常温的坯料,通过与预成形模具的接触来进行坯料的升温。此外,模具外加热、模具内加热都不一定需要均匀地加热坯料的整个表面,只要加热风化明显的部位即可。另外,也可以同时使用模具外加热和模具内加热。
2-1-3.预成形方法
在模具外加热毛坯的情况下,将加热后的作为毛坯的坯料装入到预成形模具中,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坯料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预成形。另外,在模具内加热毛坯的情况下,在加热到规定温度的预成形模具中装入作为毛坯的坯料,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坯料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预成形。优选将要预成形之前的坯料温度为10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优选将要预成形之前的坯料温度的上限为400℃。由此,能够抑制预成形时产生风化,并抑制第二工序中的氧化皮的产生。如果不足41℃,则对产生风化的抑制效果变小。另外,如果加热超过700℃,则材料开始发生奥氏体相变,因此有可能导致材料强度下降,成形极限下降。并且,风化抑制效果已经饱和,由加热引起的能量的消耗等变得显著。预成形方法能够用于模具的冲压成形、滚压成形等。另外,也可以在预成形时在坯料表面涂敷润滑剂。
能够通过放射温度计测量钢板温度。在模具内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将模具的加热温度形成为钢板温度。
不特别地限定预成形后的形状。通常,预成形品的形状能够形成为与精加工成形后的产品大致相同的形状。例如,能够使用与第二模具(热加工成形模具)大致相同形状的预成形模具(第一模具),将预成形品的形状形成为与成形品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也能够通过与第二模具不同形状的第一模具进行预成形为与成形品不同的形状。
另外,通常在一个阶段进行预成形,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二个阶段以上进行预成形。例如,作为预成形工序,能够形成为包含修整、穿孔的工序的两个阶段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一个阶段中,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钢板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进行预成形工序。优选为100℃以上。另外,优选在两个阶段以上的所有阶段中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钢板温度处于41℃~700℃的温度范围下都进行预成形工序。此外,在两个阶段以上进行预成形的情况下,在修整、穿孔等不可能存在风化的阶段中也可以不加热来进行成形。
2-2.第二工序
第二工序是将预成形品加热到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工序,更详细地说,预成形品根据需要被修整掉不需要的部分以后,被加热到A1相变点温度以上。优选对加热之前的预成形品涂敷防锈油。通过对预成形品涂敷防锈油,进一步抑制了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氧化皮。作为防锈油,能够使用为了防锈而对钢板涂敷的普通的防锈油。例如,作为防锈油,能够使用帕克(Parker)兴产株式会社产的NOX-RUST 550HN等。
作为预成形品的加热方法,列举出电炉、气炉等的加热、火焰加热、通电加热、高频加热、感应加热等。加热时的气氛不需要特别地控制,只要是大气气氛即可。但是,由于在大气气氛中锌的氧化物过多地产生,而在惰性气氛中从炉取出到大气中时容易发生急剧的氧化反应,因此优选炉内的气氛是氧浓度为10%左右以下的气氛。在该第二工序中,将预成形品加热到淬火后的成形品的硬度(强度)为目标值那样的温度,但是最好相应地在预成形品的表层部形成铁锌固溶相。在此,在钢板的表面形成以锌为主体的氧化物层。因此,最好形成为以一定程度进行铁和锌的相互扩散那样程度的加热条件。其中能够列举出例如使用电炉、气炉等以800~1100℃加热3~10分钟左右的方法。形成铁锌固溶相是用于防止在后述的第三工序中产生熔融锌脆性。在第三工序中不进行成形的情况下、或者进行轻度的成形的情况下,不需要完全形成铁锌固溶相,也可以与上述温度、时间相比进行低温、短时间的加热。
2-3.第三工序
第三工序是将加热后的预成形品装入第二模具来进行精加工成形,并且在第二模具中从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开始进行淬火来得到成形品的工序。详细如下。加热到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预成形品被装入到第二模具,在第二模具中进行精加工成形。同时,该预成形品在第二模具中被拘束并且自该温度范围被冷却并被实施淬火从而成为成形品。优选第二模具是冲压成形模具,精加工成形是冲压成形。通过使用被冷却的模具、或者通过对在模具中拘束的预成形品供给冷却水来进行预成形品的冷却。
作为模具的冷却,使用在模具内部配置水冷管的结构、或者在模具表面配置通水槽的结构等,通过对水冷管或通水槽供给冷却水来进行模具的冷却。此外,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二模具中装入预成形材料进行淬火的同时进行精加工成形的例子。但是,也能够不进行精加工成形,而仅通过模具进行淬火。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示出了通过模具进行淬火,但是也可以是其它淬火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在高频加热等模具外加热之后对预成形品吹喷冷却液的方法。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将表1所示的两种成分的钢(剩余部分: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母材。将对这些母材改变电镀附着量以及电镀中的Fe含有量来形成各种镀层的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板厚:0.7mm)为毛坯。并且,从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中采样φ90的坯料,将该坯料装入到具有冲头直径φ50的作为第一模具的预成形模具进行加热,以各种温度进行冲压预成形成杯形状。即,在该模具中内置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将模具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之后,使用将室温的坯料装入模具保持20秒、将坯料加热到模具的温度之后进行预成形的方法(表2中用“模具”进行表示。)。另外,也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将坯料插入到加热炉进行加热之后,装入到常温的预成形模具中而冲压预成形为杯形状。通过目视如下评价通过上述预成形得到的杯形状预成形品的风化状况。
1:没有产生风化
2:产生少许
3:清楚地产生
4:在整个表面上过度地产生
对通过上述成形方法得到的杯形状预成形品进行脱脂,在氧浓度为5%以下的氧化气氛的加热炉内以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800℃或900℃加热4分钟。接着,作为第二模具,使用以在对预成形品进行淬火时实质上不产生形状变化的形状、在内部配置水冷管的结构的模具,施加负载的同时对杯形状预成形品拘束30秒,由此进行淬火。另外,也使用在上述脱脂之后涂敷了防锈油的杯形状预成形品,实施与上述相同的加热、淬火处理。此外,作为防锈油,使用了帕克(Parker)兴产株式会社产的NOX-RUST 550HN。
通过目视如下评价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氧化皮产生状况。
1:没有产生氧化皮
2:产生少许
3:清楚地产生
4:在整个表面上过度地产生
表2示出了风化状况和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氧化皮产生状况。在成形品的氧化皮产生状况中评价1、2表示表面形状良好,认为合格。另外,对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杯肩部的硬度进行了测量。
[表1]
|
C |
Si |
Mn |
P |
S |
Al |
N |
Cr |
Ti |
Mo |
B |
钢A |
0.21 |
0.04 |
1.5 |
0.032 |
0.006 |
0.028 |
0.0022 |
0.30 |
0.001 |
0.12 |
- |
钢B |
0.21 |
0.25 |
1.3 |
0.011 |
0.004 |
0.035 |
0.0035 |
0.19 |
0.022 |
- |
0.002 |
[表2]
No |
钢种 |
附着量g/m2 |
Fe% |
坯料的加热 |
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 |
风化状况 |
防锈油的涂油 |
淬火前的温度 |
氧化皮产生状况 |
参考 |
1 |
钢A |
45 |
10 |
无 |
25 |
3 |
无 |
900 |
3 |
比较例 |
2 |
钢A |
45 |
10 |
模具 |
41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3 |
钢A |
45 |
10 |
模具 |
58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4 |
钢A |
45 |
10 |
模具 |
88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5 |
钢A |
45 |
10 |
模具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6 |
钢A |
45 |
10 |
模具 |
2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7 |
钢A |
45 |
10 |
模具 |
3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8 |
钢A |
45 |
10 |
模具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9 |
钢A |
45 |
13 |
无 |
25 |
4 |
无 |
900 |
4 |
比较例 |
10 |
钢A |
45 |
13 |
模具 |
88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11 |
钢A |
45 |
13 |
模具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12 |
钢A |
45 |
13 |
模具 |
2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3 |
钢A |
45 |
13 |
模具 |
3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4 |
钢A |
45 |
13 |
模具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5 |
钢A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900 |
4 |
比较例 |
16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17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7 |
2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8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21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9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5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0 |
钢A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1 |
钢A |
45 |
14 |
模具 |
3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2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3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24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200 |
1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25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3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6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7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5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8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7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29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1 |
3 |
有 |
900 |
2 |
本发明 |
30 |
钢A |
45 |
14 |
模具 |
58 |
3 |
有 |
900 |
2 |
本发明 |
31 |
钢A |
45 |
14 |
模具 |
88 |
2 |
有 |
900 |
2 |
本发明 |
32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3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7 |
2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4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21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5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5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6 |
钢A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7 |
钢A |
45 |
14 |
模具 |
3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8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39 |
钢A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800 |
3 |
比较例 |
40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41 |
钢A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42 |
钢A |
45 |
14 |
模具 |
3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43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44 |
钢B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900 |
4 |
比较例 |
45 |
钢B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46 |
钢B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47 |
钢B |
45 |
14 |
模具 |
3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48 |
钢B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49 |
钢B |
45 |
14 |
无 |
5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50 |
钢B |
45 |
14 |
加热炉 |
7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51 |
钢B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800 |
3 |
比较例 |
52 |
钢B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53 |
钢B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54 |
钢B |
45 |
14 |
模具 |
3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55 |
钢B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56 |
钢B |
45 |
15 |
模具 |
4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57 |
钢B |
60 |
8 |
模具 |
4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淬硬性
No.1~57的淬火后的成形品的硬度都在300HV以上,通过从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开始淬火能够得到高强度的成形品。特别是在加热温度为900℃的情况下,能够得到420~480HV这样高硬度的成形品。另外,与钢A相比,在Mn、Cr的含有量较少并且没有添加Mo的钢B中,通过含有少量的B,也能够得到与钢A同样高硬度的成形品。
预成形温度、方法的影响
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为41~700℃的温热范围内进行预成形的条件下,与在室温下进行预成形的比较例相比,氧化皮的产生较少,能够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另外,还能够得到如下结果:使预成形温度上升得越高,表面质量越好。由于预成形中的镀膜的温度上升,因此与室温成形时相比,镀膜的变形能提高,抑制了预成形中的镀膜的脱落、损伤,由此,认为在被加热到A1相变点温度以上时钢板被镀膜保护而抑制了钢板氧化,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
Fe含有量的影响
对于合金化熔融镀锌钢板(GA钢板)的镀层中的Fe含有量对表面质量产生的影响,能够判断出Fe含有量越高表面质量越差的倾向。认为其原因在于镀层中的Fe含有量越高,在预成形工序中越是促进镀膜的破坏、剥离。
涂敷防锈油的效果
通过对预成形品涂敷防锈油进行加热,在淬火后的成形品中大幅度地抑制了氧化皮的产生。
形成铁锌固溶相
确认到在No.1~57的所有成形品中都形成了铁锌固溶相。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从母材中采样φ90的坯料,将该坯料装入到作为第一模具的预成形模具中进行加热,在各种温度下进行预成形从而得到了杯形状预成形品。此外,还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将坯料装入到加热炉内进行加热之后,装入到常温的预成形模具中预成形成杯形状预成形品。然后,对该杯形状预成形品进行脱脂,在氧浓度为5%以下的氧化气氛的加热炉内以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800℃或900℃加热4分钟。之后,使用比预成形模具的成形深度大3mm、且在内部配置了水冷管的结构的第二模具进行精加工成形,并且在成形下止点施加负载的同时对杯形状预成形品拘束30秒,由此进行淬火。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还使用脱脂后涂敷了防锈油的杯形状预成形品,实施了与上述同样的加热、淬火处理。
与实施例1同样地评价了通过预成形得到的杯形状预成形品的风化状况和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氧化皮产生状况。表3示出风化状况和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氧化皮的产生状况。在成形品的氧化皮产生状况中评价1、2表示表面形状良好,认为合格。另外,对淬火后的成形品的杯肩部的硬度进行了测量。
[表3]
No |
钢种 |
附着量g/m |
Fe% |
坯料的加热 |
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 |
风化状况 |
防锈油的涂油 |
淬火前的温度 |
氧化皮产生状况 |
参考 |
101 |
钢A |
45 |
10 |
无 |
25 |
3 |
无 |
900 |
3 |
比较例 |
102 |
钢A |
45 |
10 |
模具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103 |
钢A |
45 |
10 |
模具 |
2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04 |
钢A |
45 |
10 |
模具 |
3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05 |
钢A |
45 |
10 |
模具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06 |
钢A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900 |
4 |
比较例 |
107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7 |
2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08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21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09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50 |
1 |
无 |
800 |
1 |
本发明 |
110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11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100 |
2 |
无 |
900 |
2 |
本发明 |
112 |
钢A |
45 |
14 |
加热炉 |
400 |
1 |
无 |
900 |
1 |
本发明 |
113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1 |
3 |
有 |
900 |
2 |
本发明 |
114 |
钢A |
45 |
14 |
模具 |
58 |
3 |
有 |
900 |
2 |
本发明 |
115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7 |
2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116 |
钢A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117 |
钢A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800 |
3 |
比较例 |
118 |
钢A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119 |
钢A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120 |
钢B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900 |
4 |
比较例 |
121 |
钢B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122 |
钢B |
45 |
14 |
模具 |
400 |
1 |
有 |
900 |
1 |
本发明 |
123 |
钢B |
45 |
14 |
无 |
25 |
4 |
无 |
800 |
3 |
比较例 |
124 |
钢B |
45 |
14 |
模具 |
100 |
2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125 |
钢B |
45 |
14 |
模具 |
200 |
1 |
有 |
800 |
1 |
本发明 |
淬硬性
No.101~125的淬火后的成形品的硬度都在300HV以上,与实施例1同样,通过从A1相变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开始淬火,能够得到高强度的成形品。特别是在加热温度为900℃的情况下,能够得到420~480HV那样高硬度的成形品。另外,与钢A相比,在Mn、Cr的含有量较少并且没有添加Mo的钢B中,通过含有少量的B,也能够得到与钢A同样的高硬度的成形品。
预成形温度的影响
与实施例1同样,在将要预成形之前的温度为41~700℃的温热范围内进行预成形的条件下,与在室温进行预成形的比较例相比氧化皮的产生较少,能够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另外,能够得到如下结果:使预成形温度越升高,表面质量越好。一般认为由于预成形中的镀膜的温度上升,因此与室温成形时相比,镀膜的变形能提高,抑制了预成形中的镀膜的破坏与剥离。
Fe含有量的影响
对于GA钢板的镀层中的Fe含有量对表面质量产生的影响,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判断出Fe含有量越高表面质量越差的倾向。认为其原因在于镀层中的Fe含有量越高,在预成形工序中越促进镀膜的破坏、剥离。
防锈油涂敷的效果
通过对预成形品涂敷防锈油并进行加热,在淬火后的成形品中大幅度地抑制了氧化皮的产生。
形成铁锌固溶相
确认到No.101~125的所有成形品都形成了铁锌固溶相。
以上,与认为是当前最可行的并且最佳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背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整体中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发明构思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