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4872A -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4872A
CN101674872A CN200880014061.6A CN200880014061A CN101674872A CN 101674872 A CN101674872 A CN 101674872A CN 200880014061 A CN200880014061 A CN 200880014061A CN 101674872 A CN101674872 A CN 101674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iber
layer
oil
oleophobic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40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4872B (zh
Inventor
金子行宏
三桥幸子
静野聪仁
森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63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89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72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35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5974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14682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674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4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4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过滤器(1)为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过滤器(1)由含有纤维直径为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纤维的纤维片材构成。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过滤器(10)具有由上述过滤器(1)构成的捕集层(11)和空间形成层(12)。使用层叠过滤器(10)时,使空间形成层(12)位于流体吸入的下游侧。空间形成层(12)在0.3kPa负荷下的填充率为1~7%,且在相同负荷下的厚度为1~12mm,所述填充率是该空间形成层(12)的构成材料的体积在该空间形成层(12)的表观体积中所占的比例(%)。捕集层(11)由纤维直径为7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无纺布构成。

Description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通风扇或抽油烟机上使用的防污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烹调时产生的油烟或尘埃等(以下称作油烟等)不直接污染排烟用的风扇等,在抽油烟机的吸入口上安装有捕集它们的被称作油脂过滤器的金属制的过滤器。但是,由于该油脂过滤器的清扫麻烦,因此为了减轻该麻烦,在其外侧进一步安装使用由无纺布等材料构成的一次性的油捕集用过滤器。
这种油捕集用过滤器要求可承受烹调时的火焰等的高热,在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由阻燃性或耐火性的材料形成的油捕集用过滤器或过滤器材料。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利用添加有氟系高分子疏水剂的粘合剂来固定通风扇过滤器的纤维表面,使纤维表面为疏水性,从而在不被水膜覆盖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油滴与纤维的接触,由此油捕集效率提高。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下述方法:通过在排气口用过滤器上附着氟系化合物等疏油性成分,使得与油滴的亲和性不同,从而显示作为显示要素发挥功能的交换时期。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用于处理含有碳微尘的被处理气体的过滤器部件。该过滤器部件由含浸油的过滤材料和形成于该过滤材料的下游侧且用于限制来自含浸油的过滤材料的至少碳微尘的透过的防透过层构成。防透过层由含有疏油剂的纤维层构成。
以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过滤器为代表的通常市售的由无纺布等构成的油捕集用过滤器中,由于使用亲油性的合成纤维树脂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因此与油烟等中所含的油成分的亲合性良好。因此,当被抽油烟机的风扇抽吸的油烟等通过过滤器时,油烟等中所含的油成分易于以膜状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将该状态示意地示于图13。该图13中,空心圆表示过滤器的构成纤维F的剖面。另外,加粗地表示纤维F的外缘是指附着于纤维F上的油膜M。油成分A首先附着于位于炉灶侧的纤维F上成为油膜M,从而覆盖纤维F的表面。然后,油成分A通过毛细管现象,在较短期间内在整个过滤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即,在较短期间内易于发生油成分的渗展。渗展的发生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过滤器脏了的不良印象。由于发生渗展,即便是仍可充分使用的过滤器,也会给使用者造成必须更换的想法。渗展的发生由于成为污染位于过滤器背面的油脂过滤器的原因,因此无法充分地减少清扫的麻烦,无法充分地达成所谓油脂过滤器的防污的本来目的。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利用添加有氟系高分子疏水剂的粘合剂来固定纤维表面而使其成为疏水性。结果,水变得难以附着于纤维上,油滴与纤维的接触有效地进行,由此油捕集效率提高。即可知,纤维与油滴的亲和性高,为亲油性。另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等具有亲油性的物质也可以含有在粘合剂中,因此纤维表面越发成为亲油性。因而,在纤维表面为亲油性的状态时,通过毛细管现象,油就会在过滤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
专利文献4中,通过使氟系化合物等疏油性成分附着于过滤器,与油滴的亲和性不同来作为显示要素,显示为文字状、点状、格状、线状等,没有与油的亲和性不同的部分(疏油性部分和亲油性部分)时则不发挥功能。当使过滤器的整个面为疏油性、使过滤器的单面(背侧或表侧)的整个面为疏油性时,无法成为显示要素。
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过滤器部件为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吸气体系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器用的部件。因此,在该文献5中,完全没有考虑将该文献5的过滤器部件安装在通风扇或抽油烟机上来使用。假设将该文献5所记载的过滤器部件安装在通风扇或抽油烟机上来使用时,由于从使用的一开始就成为油附着于过滤器上的状态,因此过滤器的使用时间缩短,不经济。另外,安装过滤器时,附着于该过滤器上的油会将手弄脏。而且,如果弄反正反面地安装时,油脂过滤器会弄脏。
与上述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不同,另外地研究了用于提高利用油捕集用过滤器的油烟等的捕集率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之一,考虑了通过减小所用纤维的纤维直径、增加所用纤维的量等的方法来减小过滤器的网孔的方法。但是,如此地减小过滤器的网孔以提高捕集率时,通过过滤器时的压力损失增大,透气性降低。这会导致由于安装过滤器而阻碍通风扇风扇的抽吸,从而降低通风性能。这样,风速与捕集率处于权衡关系。因此,需要即便减小过滤器的网孔也不会降低风速的技术。
与用于提高油烟等的捕集率的技术不同,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下述过滤器:其中层叠有平均纤维直径为0.5~6.0μm、体积密度为0.05~0.50g/cm3的极细无纺布和平均纤维直径为10~60μm、体积密度为0.05~0.50g/cm3的纤维片材,并成形为高度为3~100mm的凹凸状。该过滤器用于空气净化机、吸尘器、汽车、掩模等,其目的在于长时间地维持微细粒子的捕集。但是,并没有公开即便减小过滤器的网孔也不会降低风速的相关技术。
与专利文献6同样,专利文献7中也记载了层叠极细纤维无纺布和其它无纺布并对整体进行凹凸加工而得到的过滤器。该过滤器中,极细纤维无纺布作为过滤层使用,其它无纺布作为支撑体层使用。该无纺布使用纺粘型无纺布。但是,该专利文献中也未公开即便减小过滤器的网孔也不会降低风速的相关技术。
除了这些文献之外,作为层叠2层以上的无纺布、使配置于抽吸侧(外侧)的无纺布致密、且配置于风扇侧(内侧)的无纺布松散的过滤器,还已知专利文献8和9所记载的过滤器,但也仍未公开即便减小过滤器的网孔也不会降低风速的相关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6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36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86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53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99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4-180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271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8-24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0-2181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其由含有纤维直径为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纤维的纤维片材构成,该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过滤器,其具有由上述防污过滤器构成的捕集层和空间形成层,其中,使用上述层叠过滤器时,使上述空间形成层位于流体吸入的下游侧;上述空间形成层在0.3kPa的负荷下的填充率为1~7%,且在相同负荷下的厚度为1~12mm,所述填充率为该空间形成层的构成材料的体积在该空间形成层的表观体积中所占的比例(%),上述捕集层由纤维直径为7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无纺布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进行油的捕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利用图2所示的过滤器进行油的捕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示意图(相当于图2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示意图(相当于图2的图)。
图6(a)为表示本发明的又再一实施方式的油捕集用过滤器的剖面图、图6(b)为构成图6(a)所示油捕集用过滤器的支撑体(纤维网)的俯视图。图6(c)为表示支撑体(纤维网)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层叠过滤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将图7所示的层叠过滤器安装于过滤器安装部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a)为表示以往过滤器的流体流动的示意图、图9(b)为表示本发明的层叠过滤器的流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表示本发明的更再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油的捕集性试验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抽油烟机的风速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表示利用以往的油捕集用过滤器进行油的捕集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以下有时也仅称作过滤器)优选用于从烹调时产生的含有微细油滴的空气(油烟)中捕集油。因此,本发明中的“通风扇”和“抽油烟机”广泛地包括用于抽吸和排出烹调时所产生的烟(含有油烟和热气)的所有装置。将过滤器安装于抽油烟机时,可以将该抽油烟机中一般具备的油捕集用的油脂过滤器作为支撑体使用,在该油脂过滤器上安装本发明的过滤器,或者也可以不使用油脂过滤器而将本发明的过滤器单独地安装于抽油烟机上。过滤器由纤维片材构成。纤维片材只要是由纤维材料构成且具有片材形态,则对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考虑到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为一次性使用且需要蓬松、油捕集能力高时,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纤维片材。
作为纤维片材使用的无纺布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已知的各种类型的无纺布。例如可以举出熔喷法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使纤维之间热粘接的热粘合无纺布的热风法无纺布、气流成网法无纺布、使纤维交织的射流喷网法无纺布、针刺法无纺布、通过树脂等的涂布将纤维粘接的化学粘合无纺布等。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由于需要耐热性,因此优选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熔点高。因此,有利的是使用不通过热熔融粘合即可片材化的无纺布。由此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射流喷网法无纺布或化学粘合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另外,使用具有热熔融粘合性的阻燃性纤维作为构成纤维时,还可优选使用作为具有厚度且气体通过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可以减少的无纺布的热风法无纺布。另外,这里所说的阻燃性纤维是指LOI值为26以上的纤维。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使用的纤维片材的特征之一在于其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详细地说,纤维片材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设定为5μm以上且小于35μm。该纤维直径是小于构成以往的油捕集用过滤器的纤维片材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的范围。即,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比以往更小直径的纤维来构成过滤器。通过使用小直径的纤维,可以减小纤维间的空隙。结果,能够提高油烟等的捕集效果。当使用纤维直径为35μm以上的纤维来构成整个过滤器时,纤维间的空隙变得过大,油烟等穿过纤维间,无法可靠地捕集油烟等。从提高油烟等的捕集效果的观点出发,纤维直径越小越优选。但是,过度减小纤维直径、纤维间的空隙变得过小时,压力损失增大,利用风扇的油烟等的抽吸效率降低。因而,过滤器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的下限值设为5μm。从不降低利用风扇的油烟等的抽吸效率、进一步提高油烟等的捕集效果的观点出发,过滤器的构成纤维的优选纤维直径为7μm以上且小于25μm。另一方面,当构成纤维片材的所有纤维具有2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纤维直径时,有时捕集效果会降低,油脂过滤器上附着污垢,防污性并不充分。但是,通过组合使用具有7μm以上且小于25μm的纤维直径的纤维,可以表现出高防污性。例如,即便纤维的一部分含有2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较粗纤维直径的纤维,但只要除此以外由5μm以上且小于25μm的纤维直径的细纤维构成,则可以表现出充分的捕集效果。2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较粗纤维直径的纤维所能含有的容许范围根据整个纤维片材的单位面积质量的不同而不同,以重量基准计约为5%以上且小于70%。在该范围内时,能够表现出满足需要的防污性。另外,将2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较粗纤维直径的纤维和5μm以上且小于25μm的细纤维直径的纤维组合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混合有粗纤维和细纤维彼此的状态下进行片材化来组合,或者也可以通过层叠由细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的片材和由粗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的片材来组合。另外,构成纤维片材的纤维优选全部具有上述范围的纤维直径,但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具有上述范围外的纤维直径的纤维。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油烟等的捕集效果的观点出发,过滤器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是重要的原因,而过滤器的单位面积质量或厚度对于油烟等的捕集效果来说并非是重要的原因。过滤器的单位面积质量或厚度与过滤器的强度或油脂过滤器上的安装性有关。过滤器的单位面积质量过低时,有时在油脂过滤器上安装时发生伸展,容易发生松弛,难以没有间隙地安装过滤器。另外通过长时间的使用,由于所捕集的油,过滤器的自身重量增加,有时会发生伸展。这种伸展或松弛的发生成为在过滤器和油脂过滤器之间产生间隙的原因。该间隙成为油烟等的进入路径,由此有时会弄脏油脂过滤器或抽油烟机内部例如风扇等。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优选过滤器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150g/m2、特别优选为20~100g/m2。另外,过滤器的厚度优选为0.5~10mm、特别优选为1~8mm。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纤维片材的构成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为了使得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有以下方法:(1)使用没有疏油剂的纤维制作无纺布,之后涂布疏油剂或添加有疏油剂的树脂等,从而对纤维表面实施疏油性处理的方法;(2)使用疏油性的纤维制作无纺布的方法。(1)的情况例如可以对纤维表面实施氟系疏油剂的涂布处理以赋予疏油性。
为了利用氟系疏油剂对纤维表面进行涂布处理,例如可以对纤维表面赋予氟系树脂的乳液,然后将其干燥。由此,可以使氟系树脂以膜状附着于纤维表面。通过在干燥后实施热处理,可以提高附着于纤维表面的氟树脂的密合性。为了将氟树脂的乳液赋予在纤维表面上,例如可以浸渍该乳液(含浸)、或将该乳液喷雾、或使该乳液起泡进行处理。作为其它的方法,可以通过利用稀释氟气体、低温等离子体、利用辉光放电的溅射将纤维表面氟化以赋予疏油性。
作为氟树脂,可以举出四氟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聚酰亚胺系改性氟树脂、PPS系改性氟树脂、环氧系改性氟树脂、PES系改性氟树脂、酚醛系改性氟树脂、具有全氟烷基乙烯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另外,还可使用氟树脂的乳液。这种乳液例如可使用旭硝子制的氟树脂的Asahi Guard(注册商标)AG-7000。
使氟树脂附着的量相对于附着氟树脂之前的纤维重量优选为0.1~10重量%、特别优选为0.5~2重量%。通过使附着量为0.5重量%以上,可以赋予纤维表面充分的疏油性。另外,通过使附着量为10重量%以下,可以防止由于过度附着所引起的过滤器的透气性降低。
当由具有疏油性的材料构成纤维本身时,该材料可以使用上述各种氟树脂。
作为疏油性处理中所使用的疏油剂,除了氟系疏油剂之外,还可使用一部分的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剂通过将其涂布于无纺布上并将其干燥,可以表现出疏油性。例如,通过将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烷基葡糖苷、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涂布于无纺布上并将其干燥,从而赋予纤维以疏油性。另外,在表面上涂布了配合有氟的油剂的纤维中,有通过加热使纤维表面显示疏油性的纤维,本发明中还可使用这种纤维。这种纤维的例子可举出宇部日东制的超疏油无纺布用原棉UC FiberHR-PLE。
作为使用疏油性的纤维制作无纺布时所使用的该纤维,可以举出混炼有氟的纤维、由氟树脂构成的纤维。这种纤维的例子可以举出Toray制的氟纤维Toyoflon(注册商标)、杜邦制的特氟隆(注册商标)等。
图1示意地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的防止油成分渗展的状态。该图1中,空心圆表示过滤器1的构成纤维F的剖面。纤维F的外缘的双圆是指纤维F为疏油性的。如该图1所示,油成分A首先附着在位于炉灶侧的纤维F上。此时,由于纤维F的表面具有疏油性,因此油成分A在纤维F的表面上被弹开。换而言之,不会以膜状附着。结果,油成分A在纤维F的表面上以油滴的状态存在。通过油成分A以油滴的状态存在,毛细管力难以作用于油成分A上,从而其移动难以发生。即,油成分A难以移动至过滤器1的风扇侧。由于这种理由,防止了油成分A的渗展。
从更有效地防止油成分的渗展的观点出发,对于纤维表面的疏油性的程度,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接触角的值优选为35度以上、特别优选为40度以上、尤其优选为60度以上。为了达到这样的接触角的值,可以使用适当的氟树脂或疏油剂,使得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使用注射器将食用油(日清Oillio Group株式会社制,日清キヤノ一ラ油)滴在本发明的过滤器上。温度设为25℃。使用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制接触角计CA-A),观察并读取视野中的滴加油的接触角。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构成过滤器1的纤维全部具有疏油性,还可以取而代之,仅有一部分纤维具有疏油性。将该例子示于图2。图2所示的过滤器1中,位于构成其的纤维片材厚度方向上一侧的大致半个面的区域的纤维F1的表面具有疏油性,位于剩余大致半个面的区域的纤维F2的表面没有疏油性。含有纤维F2的层为非疏油性,且优选为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此时,还可使纤维F1存在的一侧位于炉灶侧来使用过滤器1,或者也可以使纤维F2存在的一侧位于炉灶侧来使用过滤器1。另外,纤维F1和纤维F2的构成树脂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上述的“没有含浸油”并不是指纤维层完全不含油的意思,而是指例如上述专利文献5所代表的那样,只要是比内燃发动机中所用的空气净化器用过滤器中所含浸的油的量的范围(例如相对于纤维为10重量%以上)少的量的油,则允许含浸油。因此,构成过滤器1的纤维片材的制造过程中,一般施予的少量的合成纤维用纺丝油剂的使用(例如相对于纤维为0.3~0.5重量%左右)相当于“没有含浸油”,在本发明中是允许的。合成纤维用纺丝油剂一般由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构成。润滑剂可以使用矿物油、高级醇、高级脂肪酸构成的脂肪酸酯类、二元酸和高级醇构成的二元酸酯、苯二甲酸二酯等。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烷基磷酸钾盐、磷酸酯钾盐等。
图3示意地表示使纤维F2存在的一侧位于炉灶侧来使用图2所示的过滤器1时的防止渗展的状态。如该图3所示,油成分A首先附着于位于炉灶侧的纤维F2上。由于纤维F2没有疏油性,因此附着于纤维F2的油成分A在纤维F2的表面上润展而形成油膜M。构成油膜M的油成分A通过毛细管现象在过滤器1的厚度方向上向风扇侧移动。向风扇侧移动的油成分A在达到纤维F1位于的区域时,由于该纤维F1所具有的疏油性,妨碍油膜M的形成,还妨碍毛细管现象所引起的移动。结果,油成分A在纤维F1的表面上以油滴的状态存在,毛细管力难以作用。结果,油成分A难以移动至过滤器1的风扇侧。由于这种理由,防止了油成分的渗展。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优选为非疏油性的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位于空气流入侧,将该纤维层主要用于油的捕集、保持。并且,将与该纤维层相邻地位于空气流出侧的含有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纤维层用于防止所捕集的油成分向空气流出侧渗透。
当以与图3所示的方式相反的方式使用图2所示的过滤器1时,也就是使纤维F1存在的一侧位于炉灶侧来使用时,通过与图1所示机理大致相同的机理,可以防止油成分的渗展。
如上所述,使用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时,由于比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情况减少了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使用量,且起到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同的防止渗展的效果,因此经济上是有利的。另外,由于油滴渗透至没有疏油性的纤维部分,因此相比较于将整个面进行了疏油加工的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情况,使用时间更长,从而是有利的。
另外,由于纤维F2捕集大部分的油成分,因此纤维F1仅表现出抑制油成分移动的效果即可。因而,如图4所示,纤维F1与纤维F2相比,可以使用纤维直径较粗的纤维。换而言之,含有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纤维层还可具有比非疏油性的纤维层更疏松的结构。特别是,含有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纤维层优选具有比含有非疏油性的纤维的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更疏松的结构。这种情况与整体使用细纤维的情况相比,含有纤维F1的一侧的单面的纤维间的空隙增大。由此可以维持捕集效果且压力损失减小,可以抑制利用风扇的抽吸效率的降低。另外,由于毛细管力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油成分的渗展更加难以发生。此时,有必要按照含有纤维F1的一侧的面位于风扇侧(空气流出侧)的方式来使用。
图2和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可以如下获得:将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网和没有疏油性的纤维网层叠,并将两者水流交织,从而获得。或者,还可以通过将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网和没有疏油性的纤维网层叠,利用热风使两者热熔融粘合,或者将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片材和没有疏油性的纤维片材层叠,并利用热使其部分地熔融粘合,从而获得。这种熔融粘合例如可以使用压花加工。
图5表示构成过滤器1的纤维片材中仅一部分纤维具有疏油性的再一实施方式。图5所示的过滤器1中,位于纤维片材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纤维层的构成纤维F1的表面具有疏油性,剩余区域的纤维层的构成纤维F2没有疏油性。此时,无论使纤维片材正反的哪个面位于炉灶侧来示意,通过与图3所示机理大致相同的机理,都可以防止油的渗展。即,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空气流入侧的纤维层的构成纤维F2和位于空气流出侧的纤维层的构成纤维F2没有疏油性。特别是,这些纤维层优选为非疏油性、且为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F1的纤维直径与非疏油性的纤维F2的纤维直径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纤维F1的纤维直径大于纤维F2的纤维直径。另外,位于空气流入侧的纤维层中所含的纤维F2与位于空气流出侧的纤维层中所含的纤维F2的纤维直径可相同或者不同。
图6(a)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1的又再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在支撑体2的两个表面上具有纤维集合体3A、3B,构成该纤维集合体3A、3B的纤维在该纤维间缠绕的同时,形成以该支撑体2为骨架的一体的缠绕状态。过滤器1中,支撑体2存在于过滤器1的厚度方向的内部,支撑体2的上下表面分别被纤维集合体3A、3B覆盖。即,过滤器1为由支撑体2和纤维集合体3A、3B构成的纤维片材。
支撑体2为有孔薄膜等网状材料(具有网眼的材料)构成的网。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体2如图6(b)所示,为双轴的格子状。但是,作为支撑体2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图6(c)所示的三轴支撑体,或者并非网状、而是例如为无纺布。即,只要是具有一定的孔、且形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网以缠绕状态一体化的载体,则对支撑体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如纱布状的织布那样网纹空间较大网孔的粗织布;由纤维直径粗的纤维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或者在单面或双面上重叠纤维集合体3A、3B并将它们以缠绕状态、纤维之间的热熔融粘合、或者利用热、压力或超声波的纤维之间的部分粘接而能够一体化的具有纤维空隙的无纺布等也可以作为支撑体2使用。
支撑体2的厚度优选为构成纤维集合体3A、3B的纤维直径的5~1000倍、更优选为10~300倍、进一步优选为15~50倍。通过形成该范围的厚度,赋予过滤器1以不发生松弛等的程度的强度。支撑体2的线径优选为20~1000μm、更优选为100~300μm。支撑体2的线径可部分地不同,此时较粗部分的线径相当于上述的值。该线径相当于支撑体2的厚度。支撑体2的线间距离优选为5~20mm、更优选为8~15mm。支撑体2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0.1~100g/m2、更优选为1~30g/m2
另一方面,从确保过滤器1的油烟等的捕集率和形态保持性的方面来说,纤维集合体3A、3B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150g/m2。此时,各纤维集合体3A、3B的单位面积质量可相同也可不同。纤维集合体3A、3B的构成纤维也可以是其整体具有疏油性。此时,除了支撑体2的有无,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构成是相同的。纤维集合体3A、3B也可以是仅其中一者的构成纤维具有疏油性。此时,除了支撑体2的有无,与图2或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构成是相同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利用支撑体2的作用,保形稳定性增高、可长时间的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可以如下制造:在支撑体2的各表面上层叠成为纤维集合体3A、3B的原料的纤维网,在此状态下向该纤维网喷射高压水流,将处于支撑体2的单面侧的纤维网的纤维与处于另一面侧的纤维网的纤维以及将纤维网的纤维与网2缠绕一体化,同时利用缠绕将各纤维网以无纺布状的纤维集合体的形式固定于支撑体2上,从而制造。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广义上为射流喷网法无纺布。或者,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可以如下制造:在支撑体2的各表面上层叠成为纤维集合体3A、3B的原料的纤维网,在此状态下向该纤维网吹拂热风,将位于支撑体2的单面侧的纤维网的纤维与位于另一面侧的纤维网的纤维熔融粘合一体化,同时将纤维网的纤维与网2熔融粘合一体化,同时将由于各纤维网的熔融粘合所产生的无纺布状纤维集合体固定于支撑体2上,从而制造。进而,过滤器1还可以如下制造:在支撑体2的各表面上层叠预先片材化的纤维集合体3A、3B的纤维片材,在此状态下利用热将该纤维片材部分地熔融粘合,使纤维片材与网2熔融粘合一体化进行固定,从而制造。
无论本发明的过滤器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哪种情况,都优选其构成纤维为防火性的。例如优选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不燃性纤维,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Polychlal纤维、阻燃聚酯、阻燃丙烯酸、阻燃人造丝、阻燃聚丙烯、阻燃聚乙烯等阻燃性纤维。或者,优选将不燃物纤维和/或阻燃性纤维进行混棉。阻燃性纤维是指LOI值为26以上的纤维。
过滤器的构成纤维不是不燃性纤维或阻燃性纤维时,或者即便是不燃性纤维或阻燃性纤维但防火性不充分时,可在后加工工序中对纤维施予卤素系或磷系的阻燃剂,或对纤维施予聚硼酸的阻燃剂。或者,还可将含有阻燃剂的树脂作为粘合剂施予至纤维表面上形成其的覆膜。
过滤器的构成纤维不是不燃性纤维或阻燃性纤维时,作为该构成纤维,可以使用由公知的纤维形成用合成树脂构成的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聚烯烃系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材料,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材料,聚丙烯腈系材料,人造丝,各种橡胶等构成的纤维。另外,还可使用聚氯乙烯等乙烯基系材料、聚偏氯乙烯等亚乙烯基系等构成的纤维。进而,还可使用这些材料的改性物、合金或混合物等构成的纤维。
另外,无论是上述的哪种实施方式,从油的捕集性和油烟等的充分抽吸的观点出发,都优选过滤器1的透气度为25~400m/(kPa·s)、特别优选为25~150m/(kPa·s)、尤其优选为30~100m/(kPa·s)。过滤器1的透气度可以使用Kato Tech株式会社的KES-F8-AP1(透气性试验机)来测定。过滤器1的透气度可以通过调整其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以及过滤器1的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等来进行控制。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图7表示本发明的层叠过滤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由捕集层11和空间形成层12构成。捕集层11可以使用之前说明的具有疏油性的过滤器1。捕集层11和空间形成层12被接合一体化,或者以非接合状态层叠。捕集层11和空间形成层12被接合一体化时,作为两者的接合方法,根据这些层的构成材料等,可以采用利用粘接剂的粘接或者利用热作用的熔融粘合以及利用超声波的熔融粘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
如图8所示,层叠过滤器1安装于具有遮蔽部21的过滤器安装部件20上来使用。作为过滤器安装部件20,例如可举出设置于抽油烟机上的油脂过滤器、空调或排气管道等中所具备的格子状或其它形状的安装部件等。过滤器安装部件20的遮蔽部21是过滤器安装部件20中用于支撑过滤器的部位。该部位由于遮蔽流体的通过,因此本发明中称作遮蔽部21。例如当过滤器安装部件20为油脂过滤器时,油脂过滤器大致分为挡板型和筛网型,挡板型油脂过滤器的挡板相当于上述遮蔽部。为筛网型时,冲孔金属或膨胀合金的金属部分相当于遮蔽部。空调或排气管道等中所具备的安装部件的遮蔽部是指例如支撑过滤器的格子状部位。
层叠过滤器10中的捕集层11主要是具有捕集抽吸的流体中所含的物质的作用的层,如上所述,可以使用之前说明的具有疏油性的过滤器1。另一方面,空间形成层12在层叠过滤器10安装于过滤器安装部件20上来使用的状态下,主要是具有在捕集层11和过滤器安装部件20之间形成空间的作用的层。按照空间形成层132位于流体吸入的下游侧的方式来配置并使用层叠过滤器10。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的特征之一在于蓬松且空间形成能力高的空间形成层12。详细地说,如图9(a)所示,在以往的过滤器100中,当将其安装于具有遮蔽部21的安装部件20上时,在过滤器100中不与遮蔽部21相向的部位处,由于流体的流路短,因此通过安装部件20时的阻力小(图中用A表示),在与遮蔽部21相向的部位处,由于遮蔽部21而阻碍了流体的通过,如果不迂回至不存在遮蔽部21的部位,则流体无法通过(图中用B表示)。结果,流体的流路增长,由此导致通过阻力增大。由于该理由,根据以往的过滤器100,难以确保用于捕集目标物的充分的流体速度。与此相对,如图9(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中,当将其安装在具有遮蔽部21的安装部件20上时,在捕集层11和安装部件20的遮蔽部21之间形成空间形成层12所产生的空间S。通过该空间S的存在,在层叠过滤器10中,即使是与遮蔽部21相向的部位上,流体也可经过空间S的捷径而容易地通过安装部件20。结果,由于可以使流体的流路长短于图9(a)所示的情况(图9(b)中用B’表示),因此可以防止通过阻力的增大。由于该理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即便缩小捕集层11的网孔,也可以确保用于捕集目标物的充分的流体速度。另外,由于该理由,优选空间形成层13与捕集层11相比为填充率低、透气度高的疏松结构。即,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优选为具有流体吸入的上游侧致密(即纤维密度高)、下游侧(过滤器安装部侧)疏松(即纤维密度低)的层结构的过滤器。
本实施方式的空间形成层12的空间形成能力用填充率表示。填充率是指该空间形成层12的构成材料的体积在空间形成层12的表观体积中所占的比例(%)。填充率的值越小,可以判断空间形成层12的空间形成能力越高。
空间形成层12根据其材质不同,有时由于过滤流体时的抽吸力而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从而其填充率增高。这从确保充分的流体速度的观点出发,起到负面作用。因此,空间形成层12需要即便对其作用抽吸力也可确保充分的空间。从此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中,在0.3kPa的负荷下评价空间形成层12的填充率。该负荷下的填充率为1~7%、优选为1~3%时,在层叠过滤器10的实际使用中,即便是抽吸力作用的状态下也可充分地防止流体的速度降低。
由上述图9(a)和(b)的说明可知,空间形成层12除了其填充率低之外,如果不充分地确保空间S本身,则无法充分地防止流体的速度降低。本发明人等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将0.3kPa的负荷下的空间形成层12的厚度设定为1~12mm、优选1.3~5mm,可以充分地缩短上述流体的流路长度。0.3kPa的负荷下的空间形成层12的厚度小于1mm时,即便将空间形成层12的空隙率设定为上述范围内,也无法充分地缩短流体的流路长度。空间形成层12的厚度根据安装层叠过滤器10的安装部件的遮蔽部形状的不同而变化,在约5mm左右时,流体的速度达到上限。即便进一步增加厚度,对于流体的速度也不会产生负面作用,但具有必要以上的厚度并不实用,层叠过滤器10的厚度没有必要增大,因此其上限设为12mm。
0.3kPa的负荷下的空间形成层12的填充率和厚度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厚度的测定方法]
在向层叠过滤器10施加0.3kPa负荷的状态下,使用显微镜观察层叠过滤器10的侧面。目视测定空间形成层12的厚度,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空间形成层12的厚度。
[填充率的测定方法]
使用下式进行计算。
填充率(%)={空间形成层的单位面积质量(g/m2)}×100/{构成纤维的密度(g/m3)×空间形成层的厚度(m)}
这里,单位面积质量是每单位面积的空间形成层12的片材重量。厚度利用上述的[厚度的测定方法]来测定。
空间形成层12如上所述具有用于在捕集层11和过滤器安装部件20之间形成空间的作用,除了该作用之外,还具有作为捕集层11的支撑体的作用,这从层叠过滤器10的处理性变得良好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从此观点出发,优选空间形成层12具有施加外力时难以变形的性质。对于这种性质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利的是空间形成层12的断裂强度高。另外发现有利的是空间形成层12的伸长率低。具体地说,对于空间形成层12的断裂强度而言,其值优选为1~150N/25mm、特别优选为3~100N/25mm。关于伸长率而言,优选施加0.5N/25mm的拉伸应力时的伸长率为1~15%、特别优选为1~8%。断裂强度和伸长率优选在空间形成层12的机械方向(MD)和宽度方向(CD)的任何一个方向上满足上述范围,更优选在两个方向上都满足上述范围。MD是指空间形成层12制造时的移动方向。CD是指与MD垂直的方向。
空间形成层12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
从层叠过滤器10上剥离空间形成层12,剪切出MD为100mm、垂直于该MD的方向的CD为25mm的尺寸的长方形形状的测定片。将该剪切出的长方形形状的测定片作为测定样品。将该测定样品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夹子上使得其MD为拉伸方向。夹子间距离为50mm。以300mm/分钟拉伸测定样品,将直到样品断裂的最大负荷点作为MD的断裂强度。另外,从层叠过滤器10上剥离空间形成层12,剪切出CD为100mm、MD为25mm的尺寸的长方形形状的测定片,将其作为测定样品。将该测定样品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夹子上使得其CD为拉伸方向。利用与上述MD的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步骤求得CD的断裂强度。
[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对于MD和CD而言,利用与上述[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步骤准备测定样品,将该测定样品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夹子上并进行拉伸。此时的条件也与上述[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相同。测定负荷值为0.5N时拉伸的测定样品的长度,由下式求得0.5N/25mm负荷时的伸长率。
伸长率(%)={(伸长时的长度-50)/50}×100
从充分地提高流体速度的观点出发,空间形成层12优选其单独测定的透气性的程度为400~1000m/(kPa·s)、特别优选为500~1000m/(kPa·s)。空间形成层12的透气度可以使用Kato Tech株式会社的KES-F8-AP1(透气性试验机)来测定。空间形成层12的透气度可以通过调整其单位面积质量或厚度、或者空间形成层12由纤维材料构成时其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等来进行控制。具体地说,纤维直径越粗、单位面积质量越低、厚度越厚,则透气度越提高。
空间形成层12优选由可形成蓬松空间的材料构成。由此观点出发,优选空间形成层12由纤维片材和发泡体等多孔质体构成。空间形成层12由纤维片材构成时,作为该纤维片材,可以使用无纺布、织布、编织物、纤维网材料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由于层叠过滤器10一般是一次性的,因此考虑到经济性,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纤维片材。
无纺布根据其制造方法可获得网孔粗的无纺布或网孔堵塞的无纺布。另外,还可获得强度高的和强度低的。考虑到空间形成层12所要求的上述各种特性,使用无纺布作为纤维片材时,优选使用作为网孔粗且强度高的无纺布的纺粘型无纺布。
使用无纺布作为纤维片材时,从充分提高空间形成层12的透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其单位面积质量为10~50g/m2、特别优选为10~30g/m2
另外,使用无纺布作为纤维片材时,该无纺布还优选使用实施过立体的二次加工的无纺布。由此,能够容易地达成上述填充率。作为立体的二次加工,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在形成相互啮合形状的一对压花辊之间在加热下或非加热下对无纺布实施凹凸赋形加工的钢筋压花加工(matchedsteel embossing)。另外,还可以使用对放置于凹凸赋形部件上的无纺布吹拂高压水流等的高压流体以赋形对应于该凹凸赋形部件形状的凹凸的立体赋形方法。进而,还可利用使用了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专利申请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的图2~图5所记载的装置的立体赋形方法。
作为空间形成层12特别优选使用的纤维片材为利用钢筋压花加工对纺粘型无纺布实施了立体赋形的片材,或通过钢筋压花加工对纤维网材料进行了立体赋形的片材。这些片材具有构成纤维的网孔粗且填充率低的特征。另外,该片材具有断裂强度高且伸长率低的特征。
使用发泡体等多孔质体作为空间形成层12时,该多孔质体可举出聚氨酯制的发泡体。该发泡体也具有构成纤维的网孔粗且填充率低的特征。另外,还具有断裂强度高且伸长率低的特征。这种发泡体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具有三维结构的骨架组织的聚氨酯制发泡体Bridgestone制的Everligt(注册商标)SF-HR-08或SF-HR-13等。
如上所述,空间形成层12主要具有在捕集层11和过滤器安装部件20之间形成空间的作用,当将层叠过滤器10用作例如安装于通风扇或抽油烟机中使用的防污过滤器时,还具有作为过滤器安装部件20的油脂过滤器的防污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当在捕集层11被捕集的油烟等在层叠过滤器10的厚度方向上移动时,被蓬松且毛细管力弱的空间形成层11阻止,从而难以到达油脂过滤器。由此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特别优选作为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的防污过滤器。
捕集层11可以使用上述的过滤器1。作为捕集层11使用的过滤器1优选使用具有在不降低流体通过性的情况下可充分捕集目标物的程度的网孔细度的过滤器。从此观点出发,由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μm以上且小于35μm、优选10~25μm的纤维片材构成捕集层11。该纤维片材优选使用无纺布。
由无纺布构成的捕集层1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150g/m2、特别优选为20~100g/m2。另外,其厚度(0.3kPa的负荷下)优选为0.5~10mm、特别优选为1~5mm。为了充分地确保通风扇和抽油烟机的风速、同时确保捕集性、防污性,捕集层11的单独的透气度优选为25~400m/(kPa·s)、特别优选为30~400m/(kPa·s)、尤其优选为30~100m/(kPa·s)。捕集层11的透气度可以使用Kato Tech株式会社的KES-F8-AP1(透气性试验机)来测定。捕集层11的透气度可以通过调整其单位面积质量或厚度、或者捕集层11由纤维材料构成时其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等来进行控制。具体地说,纤维直径越粗、单位面积质量越低、厚度越厚,则透气度越提高。但是,这些从捕集性的观点出发是相反地起作用的。即,纤维直径越粗、单位面积质量越低、厚度越厚,则捕集率越降低。由此,由于透气度过高则捕集性反而降低,因此这里将透气度的上限设为400m/(kPa·s)。
使用实施过凹凸加工的纺粘型无纺布作为空间形成层12时,捕集层11优选其各面为平面状。即,优选捕集层11的各面不具有凹凸。其原因在于,通过捕集层11的各面为平面状,可以充分地活用由凹凸状的纺粘型无纺布形成的空间。另外,捕集层11的各面为平面状时,由于该捕集层11的制造上的加工易于进行、处理容易,因此与空间形成层12的复合也容易。进而,当捕集层11的各面为平面状时,由于可以不对该捕集层11实施后加工,因此不会引起后加工所引起的厚度降低所导致的透气度降低,另外,成本方面也有利。
当将层叠过滤器10作为例如安装在通风扇或抽油烟机上使用的防污过滤器使用时,作为捕集层11,优选使用具有面向外侧的第1层和面向空间形成层12一侧的第2层、且第2层的构成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的捕集层,由于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滴的渗展,因此是优选的。另外,优选对空间形成层12实施疏油加工或者使用其构成纤维具有疏油性的层,由于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滴的渗展,因此是优选的。其理由如图3所示过滤器1的说明所述。
实施了疏油处理的空间形成层12例如可用以下的方法制造。即,通过对由上述疏油性纤维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或者实施了疏油加工的纺粘型无纺布实施钢筋压花加工而制成凹凸状,从而可以制造实施了疏油处理的空间形成层12。
具有以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如上所述,作为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的防污过滤器是特别有用的,除此以外,作为空调用过滤器或排气用管道的过滤器等气体用过滤器也是有用的。另外,还可作为以浴室的排水槽用防污过滤器、净水器用过滤器为代表的各种液体用过滤器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过滤器10中,由于捕集层11的透气性低于空间形成层12,因此层叠过滤器10的透气性由捕集层11的透气性来支配。因而,层叠过滤器10的透气度与捕集层11的透气度实质上是相同的。
以上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1的俯视图中,在整个区域上存在具有疏油性的纤维,但还可以取而代之,按照在过滤器1的俯视图中局部地集中存在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方式来构成过滤器。当在过滤器1的俯视图中整个区域上存在具有疏油性的纤维时,除了图2、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以图10(a)和(b)所示的方式存在具有疏油性的纤维F1。
另外,在图6(a)所示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中,还可将纤维集合体仅配置于支撑体2的单面上。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只要没有特别限定,“%”表示“重量%”。
[实施例1]
制造图6(a)所示的过滤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2μm、纤维长为50mm)作为原料,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单位面积质量为50g/m2的纤维网。作为支撑体,使用聚丙烯制的格子状纤维网(纤维间距离为8~10mm、线径为200~300μm、单位面积质量为5g/m2),在其上下重叠该纤维网后,利用在水压1~5MPa的条件下从多个喷嘴喷出的高压喷射水流使其缠绕一体化,从而获得射流喷网法无纺布。
用水将旭硝子制的氟树脂乳液Asahi Guard(注册商标)AG-7000(固态成分为20%)稀释至100倍,制成固态成分为0.05%的溶液。相对于上述获得的无纺布的重量,涂布约500%的该溶液。之后,利用电干燥机将其干燥,结束氟处理。这样,作为氟树脂附着了0.25%(相对于纤维重量)。所得过滤器的厚度为1.3mm。另外,过滤器的透气度为30m/(kPa·s)。
[实施例2~4及比较例1~5]
除了使纤维网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纤维网的单位面积质量和氟树脂的附着量为表1所示的值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过滤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1所示。
[实施例5和6]
使用实施例1制作的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将该无纺布分别含浸于作为烷基葡糖苷的花王Mydol 124(注册商标)的5%水溶液和作为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的花王AMPHITOL 20AB(注册商标)的1%水溶液中,将其干燥,获得过滤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制造图1所示的过滤器。将宇部日东制的超疏油无纺布用原棉UC FiberHR-PLE(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1mm)作为原料,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单位面积质量为42g/m2的纤维网。用140℃的热风处理纤维网,通过热熔融粘合使纤维之间片材化,获得热风法无纺布。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1所示。
[评价]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获得的过滤器,用以下的方法评价油的捕集性、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和过滤器背侧的外观。结果示于表1。
[油的捕集性]
以财团法人Better Living发表的优良住宅部件性能试验方法书中的通风单元(厨房风扇)过滤器的油捕集效率试验(BLT VU-08)为参考,如下进行试验步骤。图11表示该试验状态。
1.在放置于炉灶上的平底锅中放入食用油12.5g并加热1分钟。
2.由上方以200g/25分钟的速度滴加水滴,产生油烟。
3.利用通风扇将所产生的油烟排气。
4.在排气时用过滤器捕集油分。
5.一次的试验时间为30分钟,进行3次,使用平均值。
6.过滤器的油捕集率由下式(1)算出,使用3次测定的平均值。
另外,到达抽油烟机的油量如下计算:从放入平底锅的油量中减去试验后平底锅中残留的油量和飞散在抽油烟机周围的油量。
式1
油捕集率(%)={(试验后过滤器重量-试验前过滤器重量)/到达抽油烟机的油量}×100            (1)
[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
对于上述油的捕集性试验后的抽油烟机,取下过滤器,目视油脂过滤器的污染程度,用下述3个级别进行评价。
○油脂过滤器上没有附着油
△油脂过滤器上附着有若干油
×油脂过滤器上附着有大量油
[过滤器背侧的外观]
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没有变化
○稍有着色
△少量着色
×着色相当多
Figure G2008800140616D00221
[实施例8和9]
对实施例1中2个纤维网中的一个纤维网的构成纤维进行氟处理。氟树脂的附着量为表2所示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图6(a)所示的过滤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2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另外,实施例8中,将氟处理过的纤维的一侧配置于炉灶侧来进行评价。实施例9中,将氟处理过的纤维的一侧配置于风扇侧来进行评价。
[实施例10]
制造图2所示的仅在厚度方向的单面侧配置了疏油纤维的过滤器。以Daiwabo制PP/低熔点PP阻燃芯鞘型复合纤维(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1mm)作为原料,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纤维网。另外,以宇部日东制的超疏油无纺布用原棉UC Fiber HR-PLE(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1mm)作为原料,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纤维网。重叠这些纤维网后,用140℃热风进行处理,通过热熔融粘合进行复合,使其片材化,获得热风法无纺布。将该无纺布作为过滤器使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2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另外,实施例10中,将疏油纤维的一侧配置于炉灶侧来进行评价。
[实施例11]
制造图5所示的过滤器。作为2个外层,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2μm、纤维长为50mm)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纤维网。作为中间层,使用以经过氟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2μm、纤维长为50mm)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纤维网。将中间层的氟处理量示于表2。重叠这些纤维网后,利用在水压1~5MPa的条件下从多个喷嘴喷出的高压喷射水流使其缠绕一体化,获得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将该无纺布作为过滤器使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2所示。另外,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
Figure G2008800140616D00241
[实施例12及13]
制造图4所示的过滤器。作为其中一个纤维网,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0mm)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纤维网。作为另一个纤维网,使用宇部日东制的超疏油无纺布用原棉UC Fiber HR-PLE(纤维直径为32μm、纤维长为51mm)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或25g/m2的纤维网。作为支撑体,使用聚丙烯系的格子状纤维网(纤维间距离为8~10mm、线径为200~300μm、单位面积质量为5g/m2)。在该支撑体的上下重叠上述各纤维网后,利用在水压1~5MPa的条件下从多个喷嘴喷出的高压喷射水流使其缠绕一体化,之后在120℃下干燥60分钟,获得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将该无纺布作为过滤器使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3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3。另外,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中,将疏油纤维的一侧配置于炉灶侧来进行评价。
[实施例14]
制造图4所示的过滤器。作为其中一个纤维网,使用以Daiwabo制PP/低熔点PP阻燃芯鞘型复合纤维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纤维网。作为另一个纤维网,使用经过氟处理的PP纺粘型无纺布(纤维直径为32μm)。重叠上述纤维网和氟处理PP纺粘型无纺布后,用140℃的热风进行处理,通过热熔融粘合进行复合,使其片材化,获得无纺布。将该无纺布作为过滤器使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3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3。另外,实施例14中,将疏油纤维的一侧配置于炉灶侧来进行评价。
Figure G2008800140616D00261
[实施例15]
制造图4所示的过滤器。作为其中一个纤维网,使用以经氟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0mm)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纤维网。作为另一个纤维网,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纤维直径为16μm、纤维长为50mm、未经氟处理)作为原料、并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2的纤维网。作为支撑体,使用聚丙烯系的格子状纤维网(纤维间距离为8~10mm、线径为200~300μm、单位面积质量为5g/m2)。在该支撑体的上下重叠上述各纤维网,利用在水压1~5MPa的条件下从多个喷嘴喷出的高压喷射水流使其缠绕一体化,之后在120℃下干燥60分钟,获得射流喷网法无纺布。将该无纺布作为过滤器使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4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另外,用以下的方法测定油保持量。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4。本实施例中,将疏油纤维的一侧配置于风扇侧来进行评价。
[油保持量的测定]
将评价了油捕集性后的过滤器剪切为长10cm、宽10cm,制作试样。将该试样轻轻地放入装有色拉油(日清キヤノ一ラ油)的盆内放置30秒钟。对过滤器的正反面进行该操作。接着,将过滤器从盆内取出,以垂直状态吊起保持8小时,除去油。之后,测定过滤器的重量,计算其重量与初期重量之差,将其值作为油保持量。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5中,作为2个纤维网,使用以经过氟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纤维网。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获得过滤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4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5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6]
在实施例15中,作为2个纤维网,使用以未经氟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纤维网。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获得过滤器。所得过滤器的厚度和透气度如表4所示。对所得过滤器进行与实施例15相同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
Figure G2008800140616D00281
由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各实施例的过滤器的油捕集性高、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高。与此相对,对于未使用疏油性纤维的比较例1~3的过滤器、或者即便使用疏油性的纤维但使用粗纤维的比较例4和5的过滤器,油捕集性、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均差。另外,由实施例8~14的结果可知,即便未对整个面实施疏油处理、通过仅对单面或中间区域实施疏油处理,也可表现出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进而,由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作为配置于单面侧上的疏油纤维,即便使用32μm左右的较粗纤维,只要含有该疏油纤维的纤维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以上,则还是具有防止油成分润展的效果,表现出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其效果在使用由纺粘型无纺布等长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作为纤维层使用时也相同。另外,由表4所示的结果可知,在空气流入侧不含疏油性纤维的过滤器(实施例15)即便在油捕集后,油也进一步渗透,能够将其保持。与此相对,整个构成纤维由疏油性纤维构成的过滤器(实施例16)在油捕集后,由于油不会渗透至过滤器内部,因此油保持量减少。
[实施例17]
用以下的方法制造图7所示的层叠过滤器10。
(1)捕集层11的制造
以聚丙烯纤维(纤维直径为17μm、纤维长为51mm)作为原料,使用常规的梳理法获得单位面积质量为25g/m2的纤维网。作为支撑体,使用聚丙烯制的格子状纤维网(纤维间距离为8~10mm、线径为200~300μm、单位面积质量为5g/m2),在其上下重叠该纤维网后,利用在水压1~5MPa的条件下从多个喷嘴喷出的高压喷射水流使其缠绕一体化,获得射流喷网法无纺布。此外,对其中一个纤维网实施了氟树脂加工。氟树脂加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用水将旭硝子制的氟树脂乳液Asahi Guard(注册商标)AG-7000(固态成分为20%)稀释至100倍,制成固态成分为0.05%的溶液。相对于上述获得的无纺布的重量,涂布约500%的该溶液。之后,利用电干燥机将其干燥,结束氟处理。这样,作为氟树脂附着了0.25%(相对于纤维重量)。
(2)空间形成层的制造
制造单位面积质量为23g/m2的纺粘型无纺布。该无纺布由聚丙烯纤维(纤维直径为6.6dtex)构成。对该无纺布实施钢筋压花加工进行立体赋形。立体赋形后的无纺布的填充率在0.3kPa的负荷下为1.3%、厚度在相同负荷下为1.9mm。另外,透气度为650m/(kPa·s)。
(3)层叠过滤器10的制造
重叠所得捕集层11和空间形成层12。此时,使捕集层11中经过氟处理的层与空间形成层12相向。在此状态下,通过超声波压花将两者熔解熔融粘合而一体化。由此获得目标层叠过滤器10。
[评价A]
对实施例17获得的层叠过滤器,将其安装于日立炉灶用排烟罩风扇油脂过滤器VP-60GFS上。将层叠过滤器直接安装于抽油烟机上测定风速时,由于管道内外的气压差或排烟罩的间隙等原因,测定误差会增大,因此如图12所示,使用模拟了抽油烟机的装置进行风速测定。鼓风机使用昭和电气制EC-100T-R313。在其前方安装口径直径为14cm(面积154cm2)、长度为60cm的筒,在其筒内部的距离鼓风机57cm的风上向上设置油脂过滤器和层叠过滤器。风速的测定使用日本KANOMAX株式会社制的风速测定机型号6541。测定在距离过滤器中心3cm的风上侧(距离鼓风机60cm的风上侧)进行。结果示于以下表5。作为参考例1,还测定了不安装层叠过滤器而仅有油脂过滤器时的风速。
[评价B]
对于实施例17所得的层叠过滤器,利用上述图11所示的方法评价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结果示于表5。作为参考例1,还测定了不安装层叠过滤器而仅有油脂过滤器时的防污性。
[评价3]
层叠过滤器有必要在确保油脂过滤器的防污性的同时确保一定程度的风速。风速过低,则排气能力降低、抽油烟机主体被污染。为了使通风扇或抽油烟机充分地发挥其功能,风速需要为0.4m/s以上、优选为0.6m/s以上。无论防污性和可确保的风速中哪一个欠缺,作为过滤器的能力来说都是不充分的。因此,利用下述3个级别来评价层叠过滤器的综合能力。结果示于表5。另外,作为参考例1,还评价了不安装层叠过滤器而仅有油脂过滤器时的综合能力。
◎:防污性高、且可确保0.6m/s以上的风速。
○:防污性高、且可确保0.4m/s以上的风速。
△:防污性高、但风速小于0.4m/s,或者风速为0.4m/s以上、但防污性低。
×:防污性低、且风速小于0.4m/s。
表5
Figure G2008800140616D00311
如上详述,根据本发明,难以引起油烟等中所含油成分的渗展。结果,可以防止被过滤器捕集的油成分污染油脂过滤器,省去清扫的麻烦。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将以往认为处于权衡关系的过滤器的透气性和对象物的捕集率同时提高。

Claims (18)

1.一种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其由含有纤维直径为5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纤维的纤维片材构成,并且所述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由对所述纤维的表面进行了疏油性处理的材料或者所述纤维自身具有疏油性的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位于所述纤维片材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大致半个面的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位于所述纤维片材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在俯视观察所述纤维片材时,表面具有疏油性的所述纤维存在于所述纤维片材的整个区域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在空气流入侧的面上存在非疏油性的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位于空气流入侧的非疏油性的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主要捕集并保持油,与该纤维层相邻地位于空气流出侧且含有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纤维层防止所捕集的油成分向空气流出侧渗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含有表面具有疏油性的纤维的纤维层具有比非疏油性的没有含浸油的纤维层更疏松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扇、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其具有阻燃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其中,构成纤维为合成纤维。
11.一种层叠过滤器,其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过滤器构成的捕集层和空间形成层,其中,
在使用所述层叠过滤器时,使所述空间形成层位于流体吸入的下游侧;
所述空间形成层在0.3kPa的负荷下的填充率为1~7%,且在相同负荷下的厚度为1~12mm,所述填充率为所述空间形成层的构成材料的体积在所述空间形成层的表观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所述捕集层由纤维直径为7μm以上且小于35μm的无纺布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在将所述层叠过滤器安装在安装部件上使用时,使所述空间形成层朝向具有遮蔽部的所述安装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空间形成层的透气度为400~1000m/(kPa·s),所述捕集层的透气度为25~400m/(kPa·s)。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空间形成层的断裂强度为1~150N/25mm或者施加0.5N/25mm的拉伸应力时的伸长率为1~1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空间形成层由通过对无纺布实施立体二次加工而获得的材料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空间形成层由通过对纺粘型无纺布实施钢筋压花加工而获得的材料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捕集层具有朝向外侧的第1层和朝向所述空间形成层一侧的第2层,且第2层的构成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所述层叠过滤器被用作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过滤器,其中,所述空间形成层的构成纤维的表面具有疏油性,所述层叠过滤器被用作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CN200880014061.6A 2007-05-28 2008-05-27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031/2007 2007-05-28
JP2007141031 2007-05-28
JP2007317743 2007-12-07
JP317743/2007 2007-12-07
JP136359/2008 2008-05-26
JP137216/2008 2008-05-26
JP2008136359A JP5348943B2 (ja) 2008-05-26 2008-05-26 積層フィルタ
JP2008137216A JP5173593B2 (ja) 2007-05-28 2008-05-26 換気扇又はレンジフード用防汚フィルタ
PCT/JP2008/059747 WO2008146820A1 (ja) 2007-05-28 2008-05-27 換気扇又はレンジフード用防汚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872A true CN101674872A (zh) 2010-03-17
CN101674872B CN101674872B (zh) 2013-01-09

Family

ID=4202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40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872B (zh) 2007-05-28 2008-05-27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4872B (zh)
TW (1) TWI4285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7774A (zh) * 2011-11-24 2013-06-05 辽东学院 一种防油污机织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68939A (zh) * 2013-09-30 2014-03-26 辽宁天泽产业集团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纤维机织过滤布防油污处理的方法
CN105666909A (zh) * 2016-02-29 2016-06-15 江苏杰盛手套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型增塑聚氯乙烯手套的制备方法
CN107530607A (zh) * 2015-05-15 2018-01-02 捷恩智株式会社 过滤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289B (zh) * 2020-06-05 2021-01-21 京威力有限公司 過濾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6477B2 (ja) * 1996-12-26 2004-09-15 興研株式会社 静電フィルター
JP2000254422A (ja) * 1999-03-05 2000-09-19 Osaka Gas Co Ltd フィルター
US6746517B2 (en) * 2000-09-05 2004-06-08 Donaldson Company, Inc. Filter structure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of fine fiber having extended useful service lif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7774A (zh) * 2011-11-24 2013-06-05 辽东学院 一种防油污机织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68939A (zh) * 2013-09-30 2014-03-26 辽宁天泽产业集团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纤维机织过滤布防油污处理的方法
CN107530607A (zh) * 2015-05-15 2018-01-02 捷恩智株式会社 过滤器
US10765978B2 (en) 2015-05-15 2020-09-08 Jnc Corporation Filter
CN107530607B (zh) * 2015-05-15 2020-11-24 捷恩智株式会社 过滤器及圆筒型过滤器
CN105666909A (zh) * 2016-02-29 2016-06-15 江苏杰盛手套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型增塑聚氯乙烯手套的制备方法
CN105666909B (zh) * 2016-02-29 2018-05-01 江西杰盛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型增塑聚氯乙烯手套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4872B (zh) 2013-01-09
TW200905141A (en) 2009-02-01
TWI428544B (zh) 201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0422B2 (en) Grease removal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674872B (zh) 通风扇或抽油烟机用防污过滤器
CN1681988B (zh) 阻液性能极高的织物
US8034146B2 (en) Filter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1983097A (zh) 具有改善的容尘量和改善的高湿度环境抗性的空气过滤介质
JP5173593B2 (ja) 換気扇又はレンジフード用防汚フィルタ
JP2002018216A (ja) フィルタ
JP5433471B2 (ja) 積層フィルタ
JP5586408B2 (ja) フィルタ用不織布濾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アフィルタ
JP5352371B2 (ja) 防汚フィルタ
JP5348943B2 (ja) 積層フィルタ
JP2010082596A (ja) エアフィルター用濾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フィルター
JP2008046476A (ja) 複写機トナー用フィルター
JP2008272734A (ja) 油捕集用フィルタ
CN210415731U (zh) 一种3d纤维阻燃无纺布
JP2002221352A (ja) 空調用ダク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180136772A (ko) 친수성 부직포를 포함하는 복합 필터 여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20131185A (ja) 集塵フィルター濾材及びエアフィルター
JPH04247208A (ja) レンジフード用フィルタ
JP2005111346A (ja) 塗装ブース用フィルター
JP2001087611A (ja) 除塵フィル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