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4317B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4317B
CN101664317B CN2009101664009A CN200910166400A CN101664317B CN 101664317 B CN101664317 B CN 101664317B CN 2009101664009 A CN2009101664009 A CN 2009101664009A CN 200910166400 A CN200910166400 A CN 200910166400A CN 101664317 B CN101664317 B CN 101664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ver
ray
paired
re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6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4317A (zh
Inventor
熨斗康弘
齐藤泰男
平冈学
前田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4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4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4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4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6Diaphrag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27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data acquisition trajectory, e.g. helical or spi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21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movement of the focal spo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包括:X射线管(101);X射线检测器(103);旋转机构(102);成对的校准仪(131、133);校准仪移动机构(135);重建处理部(114);校准仪控制部(121)。校准仪控制部根据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X射线的中心面和重建范围的端面间的距离,控制校准仪的各位置,校准仪移动机构将各成对的校准仪在从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到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的范围内移动。

Description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8年9月4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27290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用锥束X射线对被检体进行螺旋扫描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X射线CT领域中,使用锥束X射线,以运动图像取得心脏的剖面或3D的动态扫描和螺旋扫描正在普及中。在使用锥束X射线的扫描中,如何减少受照射是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锥束X射线的螺旋扫描中,减少受到X射线的照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检测出上述X射线的二维阵列型的X射线检测器;绕旋转轴旋转上述X射线管以及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旋转机构;将来自上述X射线管的X射线成形为锥束形的成对的校准仪(collimator);在与上述旋转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单个移动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校准仪移动机构;重建由操作者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所设定的重建范围内的图像数据的重建处理部;以及控制上述校准仪的各位置的校准仪控制部,上述校准仪控制部根据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上述X射线的中心面与上述重建范围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上述校准仪的各位置,上述校准仪移动机构将各个上述成对的校准仪在如下范围内进行移动:从与按照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宽度的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到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提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部分内容可以从说明书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明确上述内容。通过下文中详细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可以实现和得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在这里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述的概要说明以及下面的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一同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图1的校准仪控制部进行螺旋扫描时的校准仪控制的整体的图。
图3为图2的校准仪A、B位置的详细图。
图4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始收集数据(开始照射X射线)的时刻的校准仪A的位置的图。
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的中心面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外侧时的校准仪A的位置的图。
图6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的中心面与重建范围的端面对齐时的校准仪A的位置的图。
图7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的中心面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内侧时的校准仪A的位置的图。
图8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的中心面位于重建范围的中央部分的外侧时的校准仪A的位置的图。
图9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穿梭扫描(Shuttle-scan)时的校准仪控制的图。
图10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伴随螺旋扫描时的螺旋状螺距的变化的校准仪控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实施方式。并且,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具有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器作为一体在被检体周围旋转的旋转/旋转方式和在环上配置许多X射线检测器,只有X射线管在被检体周围旋转的固定/旋转方式,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能够适用本发明。关于旋转/旋转方式,具有在旋转架上搭载一对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的一管球型、与在旋转架上搭载多个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的对的所谓的多管球型,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能够适用本发明。关于X射线检测器,具有在将透过了被检体的X射线通过闪烁器等荧光体转换为光之后使用光电二极管等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荷的间接转换形、与利用通过X射线产生半导体内的电子空穴对以及向其电极的移动即光导电现象的直接转换形,本发明可以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
图1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与锥束螺旋扫描相对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离重建范围的中心远的一侧称作外侧,近的一侧则称作内侧。
架台100具有X射线管101。X射线管101从高电压发生装置经由汇电环(slip ring)机构108接受管电压的施加以及灯丝(filament)电流的供给,产生X射线。X射线管101与X射线检测器105一起搭载在以旋转轴RA为中心自由旋转支撑的圆环状的旋转架102上。X射线检测器103与X射线管101相对。X射线检测器103检测出从X射线管101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X射线检测器103是与具有二维状排列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的锥束扫描相对应的二维阵列型检测器。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旋转轴RA定义为Z轴。将通过X射线焦点F和检测器中心的轴称为X轴。将与X轴以及Z轴正交的轴称为Y轴。XYZ轴在摄影中心交差。将与旋转轴RA正交的X射线面称为X射线中心面MP。X射线中心面MP与XY面一致。将从X射线中心面MP向Z轴的正侧和负侧分别扩展的X射线展宽角称为锥角。最大锥角是由X射线焦点F和检测器103的中心间的距离以及与Z轴相关的X射线检测器103的敏感度区域的最大宽度来决定的。
在X射线管101的X射线放射窗口中,装备用于决定锥角的成对的校准仪131、133。遮蔽X射线的铅板制的成对的校准仪131、133夹着XY面对峙。成对的校准仪131、133之间的缝隙称为开口。成对的校准仪131、133被设置为通过校准仪移动机构135能够进行单个移动。成对的校准仪131、133通过校准仪移动机构135沿着旋转轴RA(Z轴)分别进行移动。
各校准仪131、133可在如下范围内移动:从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到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X射线中心面MP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的范围。通过单个控制成对的校准仪131、133的移动,可以关于X射线中心面MP非对称地设定成对的校准仪131、133的开口。
从X射线管101的X射线放射窗口放射的X射线通过校准仪131、133的开口成形为锥束形状。校准仪131、133的各位置分别通过校准仪控制部121控制校准仪移动机构135来确定。
X射线检测器103的输出在每个信道上通过数据收集电路(DAS)104进行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经由例如非接触型的数据传送装置105发送到前处理装置106中,在此接受敏感度修正等修正处理,作为在重建处理紧接之前阶段上的所谓的投影数据存储到投影数据存储装置112中。扫描控制器110在数据收集(扫描)中,控制旋转驱动部、高电压发生装置109、数据收集电路104、校准仪控制部121等。
输入装置115被设置为用于输入操作者所期望的重建范围的长度L以及直径FOV。重建范围被设定为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直径FOV且长度L的圆柱区域。
重建装置114在锥束图像重建法的基础上,根据投影数据重建图像数据。典型地,锥束图像重建法为Feldkamp法,但也可以是其他的重建法。Feldkamp法众所周知,是以扇束卷积反投影(fan-beamconvolution back projection)法为基础的近似重建法,卷积处理以锥角比较小为前提,将数据视为扇形投影数据而进行。但是,反投影处理沿着实际的光线(ray)进行。即,对于投影数据乘以依存于锥角的权重,对于该乘以权重的投影数据,将与扇束重建相同的重建函数进行卷积,对该数据沿着持有锥角的倾斜的实际光线进行反投影,按照所说的步骤重建图像。
X射线中心面-重建范围距离计算部125根据床板位置检测部123检测出的搭载被检体的床板的位置以及在床板坐标系中设定的重建范围的位置,计算X射线中心面MP与重建范围的端面间的垂直距离(最短距离)“d”。校准仪位置确定部127根据X射线中心面-重建范围距离计算部125计算的X射线中心面-重建范围距离“d”与重建范围的直径FOV单个确定成对的校准仪131、133的各位置。例如在锥束螺旋扫描中,床板大致连续地移动。此时,X射线中心面-重建范围距离d连续地变化。根据此距离d的连续的变化,校准仪131或133的位置大致连续地发生位移。如果校准仪移动机构135的电动机是步进电动机,则校准仪131、133将断续地进行移动。
如图2、图3所示,螺旋扫描中,床板的连续移动、和X射线管101等的连续旋转同时进行。在螺旋扫描中,位于靠近重建范围中心的内侧的校准仪(图3中“133”)被固定,而位于外侧的校准仪(图3中“131”)从超过X射线中心面MP而接近内侧的校准仪133的位置起,随着床板的连续移动,通过X射线中心面MP,连续地或断续地移动到最外侧的位置。
扫描期间被划分为扫描开始期间、扫描结束期间以及扫描中间期间。扫描开始期间是从锥束X射线的内缘线与重建范围的接近端一致的时刻到随着床板移动使锥束X射线的外缘线与重建范围的接近端一致的时刻的期间。重建范围的接近端是从X射线焦点看时最近的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端部。另外,重建范围的远方端是从X射线焦点看时最远的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端部。扫描结束期间是从锥束X射线的外缘线与重建范围的接近端一致的时刻到随着床板移动使锥束X射线的内缘线与重建范围的接近端一致的时刻的期间。
扫描中间期间是从扫描期间除去扫描开始期间与扫描结束期间以外的期间,也是X射线维持最大锥角的期间。扫描开始期间,内侧的校准仪133在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上(最开位置)被固定,外侧的校准仪131从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X射线中心面MP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最闭位置)移动到最外位置(最开位置)。扫描结束期间,内侧的校准仪131在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最开位置)上被固定,外侧的校准仪133从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X射线中心面MP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最闭位置)移动到最外位置(最开位置)。
另外,在扫描开始期间,外侧的校准仪131处于偏移的最内位置(最闭位置)时,锥束X射线的外缘线与重建范围的一方的端面上的远方端一致。在扫描结束期间,外侧的校准仪133处于偏移的最内位置(最闭位置)时,锥束X射线的外缘线与重建范围的另一方的端面上的远方端一致。
在床板以一定速度移动时,在扫描开始期间,外侧的校准仪131的移动速度在中途增加。外侧的校准仪131的移动速度增加的时刻是外侧的校准仪131位于锥角与零度相对应的位置的时刻(变速点),此时,X射线束的外侧面与X射线中心面MP一致。到此变速点为止,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1,使得X射线束的外侧面通过远方端。从变速点的时刻起到扫描开始期间的终点为止,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1,使得X射线束的外侧面通过接近端。这样通过将确定外侧的校准仪131的位置的基准由远方端切换到接近端,可以将X射线照射量抑制到必要最小限。
同样,在扫描结束期间,外侧校准仪133的移动速度在中途降低。外侧的校准仪133的移动速度降低的时刻是外侧的校准仪133位于锥角与零度相对应的位置的时刻(变速点),此时,X射线束的外侧面与X射线中心面MP一致。到此变速点为止,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3,使得X射线束的外侧面通过远方端。从变速点的时刻起到扫描开始期间的终点为止,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3,使得X射线束的外侧面通过接近端。这样通过将确定外侧的校准仪133的位置的基准从远方端切换到接近端,即使在扫描结束期间也能够将X射线照射量抑制到必要最小限。
图4-图8更详细地表示了在扫描开始期间校准仪131的移动。将一方的校准仪131超过X射线中心面MP而接近另一方的校准仪133的状态称为偏移状态。在偏移状态中,将外侧的校准仪131的遮蔽面与X射线中心面MP间的距离(偏移距离)定义为“ΔOF”。将X射线中心面MP与重建范围的端面间的距离定义为“d”。将从X射线焦点F到包括重建范围的远方端的YZ面为止的距离定义为“e”。
图4表示数据收集开始时(扫描开始时)的校准仪131、133的位置。内侧的校准仪133被设定在与所设定的锥角(典型的是最大锥角)相对应的位置上。在锥束X射线的前端(front edge)到达重建范围的接近端的时刻开始收集数据(扫描)。此时,确定外侧的校准仪131的偏移距离ΔOF,使得锥束X射线的后端通过重建范围的远方端,外侧的校准仪131在与所确定的偏移距离ΔOF相应的位置上进行移动。
即,外侧的校准仪131的开始位置被确定成使外侧的校准仪131所校准的X射线束的后方边缘(锥束X射线的后端)通过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远方端。距离“e”是根据重建范围的直径(FOV)来决定的。为了描绘出这样的几何,根据距离“d”和“e”确定外侧的校准仪131的位置。
并且,实际上,为了容许校准仪移动机构135以及床板的移动机构的机械性反冲(baeklash)并防止X射线照射误差,对距离“d”给与余量(margin)“α”。即,根据(d-α)的距离来确定外侧的校准仪131的偏移距离以及位置。余量“α”被设定为床板的秒速的1/20,例如0.5mm。为了便于说明,作为距离“d”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随着床板的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1从图4的状态向与床板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此,偏移距离ΔOF将逐渐减少。即,外侧的校准仪131接近X射线中心面MP。内侧的校准仪133在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位置上被固定。
在随着床板的移动,距离d缩短时,为了在维持X射线束的后方的边缘通过重建范围的远方端的状态的同时跟随床板的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1向与床板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该移动一直持续到锥束X射线的中心面MP与重建范围的端面一致为止。
在该状态下,床板再次移动时,如图7所示,基准点将由重建范围的远方端切换为重建范围的接近点。外侧的校准仪131的位置被确定为,使得外侧的校准仪131所校准的X射线束的锥束X射线的后端通过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接近点。
在随着床板的移动,距离d延长时,为了在维持X射线束的后方的边缘通过重建范围的接近点的状态的同时跟随床板的移动,外侧的校准仪131进一步向与床板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该移动移动到达到最大锥角为止。在从图4状态到图8状态的期间中,内侧的校准仪133被固定在与最大锥角相应的位置上。
这样在由X射线中心面MP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外侧的状态变化为X射线中心面MP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内侧的状态的前后,通过将校准仪位置确定的基准点由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远方端切换为接近点,其结果,如图3所示,校准仪的移动速度将增加。
不仅是扫描开始期间,即使在扫描结束期间也进行同样的控制。在扫描结束期间,如图2所示,作为移动对象的外侧的校准仪与开始期间相反,随着床板的移动,校准仪133逐渐接近内侧的校准仪13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X射线中心面MP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外侧的状态变化为X射线中心面MP位于重建范围的端面的内侧的状态的前后,通过将校准仪位置确定的基准点在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远方端和接近点上切换,可以最大限地抑制受照射。
(变形例1)在可变速螺旋扫描中的对称的校准仪控制
如图10所示,在一边改变床板速度一边收集数据的可变速螺旋扫描中,校准仪控制部121为了仅对重建一张薄的切片图像所需要的检测器列照射X射线,对成对的校准仪131、133进行移动控制,以使其对称。照射X射线的宽度(缝隙宽度)除了依存于床板速度、每次旋转的视图(view)数等扫描条件之外,还依存于进行反投影的视图数等重建条件。
即,校准仪控制部121在可变速螺旋扫描中,根据床板的移动速度,即根据螺旋状螺距的变动,为了使数据收集的视野不重叠,使校准仪131、13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变。
(变形例2)穿梭螺旋扫描中的校准仪控制
如图9所示,在一边往返移动床板一边收集数据的穿梭螺旋扫描中,在方向转换期,适用上述的校准仪控制。从不伴随床的移动的扫描向伴随床的移动的扫描转移时的校准仪控制、在不伴随床的移动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图质而将缝隙宽度尽量变窄并随着床板速度增加而打开校准仪131、133的控制、校准仪131、133的打开方法(缝隙宽度)依存于在变形例1所述的扫描条件、重建条件。
(变形例3)飞焦点(Flying focus)的校准仪控制
飞焦点中,为了提高切片分辨率,在每次旋转中沿着Z轴向反方向等距离移动X射线的焦点而在相同的位置上配置焦点。根据此焦点的移动量,在固定了缝隙宽度的状态下动态地滑动校准仪131、133。
(变形例4)在机械性控制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下的校准仪控制
在希望以比机械性控制界限还慢的速度使校准仪131、133移动的情况下,部分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控制。另外,在希望以比控制界限还快的速度使校准仪131、133移动的情况下,部分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其它优点和变更方式。因此,本发明就其更宽的方面而言不限于这里示出和说明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限定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6)

1.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
检测出上述X射线的二维阵列型的X射线检测器;
绕旋转轴旋转上述X射线管以及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旋转机构;
将来自上述X射线管的X射线成形为锥束形的成对的校准仪;
在与上述旋转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单个移动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校准仪移动机构;
重建由操作者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所设定的重建范围内的图像数据的重建处理部;以及
控制上述校准仪的各位置的校准仪控制部,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根据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上述X射线的中心面与上述重建范围的端面间的距离,控制上述校准仪的各位置,
上述校准仪移动机构将各个上述成对的校准仪在如下范围内进行移动:从与按照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宽度的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到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根据从上述X射线管看时的上述重建范围的端面上的远方端或接近端而确定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各个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扫描开始期间,随着载置被检体的床的床板的移动,将确定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一方的位置的基准由上述远方端切换到上述接近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与由上述远方端向上述接近端的切换同步地增加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一方的移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扫描结束期间,随着上述床的床板的移动,将确定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另一方的位置的基准由上述接近端切换到上述远方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与由上述接近端向上述远方端的切换同步地降低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另一方的移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上述扫描开始期间与上述扫描结束期间之间的中间期间,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位置都固定在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上述最外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扫描开始期间,随着载置被检体的床的床板的移动,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一方的位置从上述最内位置移动到上述最外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上述扫描开始期间,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另一方的位置固定在上述最外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扫描结束期间,随着载置被检体的床的床板的移动,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另一方的位置从上述最外位置移动到上述最内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上述扫描结束期间,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一方的位置固定在上述最外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在上述扫描开始期间和上述扫描结束期间之间的中间期间,将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位置都固定在与最大锥角相对应的上述最外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仪控制部与由上述X射线的中心面与上述重建范围的端面间的距离减去规定距离后的距离相对应地控制上述校准仪的各位置。
14.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
检测出上述X射线的二维阵列型的X射线检测器;
绕旋转轴旋转上述X射线管以及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旋转机构;
具有载置被检体的可移动的床板的床;
将来自上述X射线管的X射线成形为锥束形的成对的校准仪;
在与上述旋转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单个移动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校准仪移动机构;
重建由操作者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所设定的重建范围内的图像数据的重建处理部;以及
根据上述床板的位置,为了单个设定上述成对的校准仪的各位置而控制上述校准仪移动机构的校准仪控制部。
15.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
检测出上述X射线的二维阵列型的X射线检测器;
绕旋转轴旋转上述X射线管以及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旋转机构;
具有载置被检体的可移动的床板的床;
将来自上述X射线管的X射线成形为锥束形的开口可变的校准仪机构;以及
重建由操作者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所设定的重建范围内的图像数据的重建处理部;
根据上述床板的位置,为了非对称地设定上述校准仪机构的开口而控制上述校准仪机构的校准仪控制部。
16.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
检测出上述X射线的二维阵列型的X射线检测器;
绕旋转轴旋转上述X射线管以及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旋转机构;
重建由操作者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所设定的重建范围内的图像数据的重建处理部;
将来自上述X射线管的X射线成形为锥束形的成对的校准仪;
将各个上述成对的校准仪在如下范围内单个移动的校准仪移动机构,该范围是:从与按照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宽度的最大锥角相对应的最外位置到自与大致零度的锥角相对应的位置向相反一侧偏移后的最内位置的范围。
CN2009101664009A 2008-09-04 2009-09-04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Active CN101664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7290 2008-09-04
JP2008227290 2008-09-04
JP2008227290 2008-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4317A CN101664317A (zh) 2010-03-10
CN101664317B true CN101664317B (zh) 2011-11-09

Family

ID=4172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4009A Active CN101664317B (zh) 2008-09-04 2009-09-04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4775B2 (zh)
JP (1) JP2010082428A (zh)
CN (1) CN101664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7413B2 (en) * 2008-05-21 2014-11-2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ynamic adjustable source collimation during fly-by scanning
JP4598880B1 (ja) * 2010-04-23 2010-12-15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Ct装置およびct装置の撮影方法
DE102010041781B4 (de) * 2010-09-30 2017-01-0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Verfahren und ein CT-Gerät zur computertomographischen Spiralabtastung eines Patienten
CN102753099B (zh) * 2011-01-07 2016-11-16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X射线ct装置
DE102011007741B4 (de) 2011-04-20 2021-09-16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Verfahren und Computertomographiegerät zur dynamischen CT-Untersuchung eines Patienten sowie Datenträger
DE102011080263B4 (de) 2011-08-02 2013-09-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Röntgenbildgebung für Projektionsradiographie und Computertomographie sowie ein entsprechend ausgebildetes Verfahren zur Röntgenbildgebung
CN102519601B (zh) * 2011-11-24 2014-10-2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快速全方位搜索的螺旋扫描方法
US9259191B2 (en) 2012-06-22 2016-02-16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Dynamic collimation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US9332946B2 (en) 2012-06-22 2016-05-10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Adaptive control of sampling frequency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US9198626B2 (en) 2012-06-22 2015-12-01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Dynamic power control of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ation source
US9125572B2 (en) 2012-06-22 2015-09-08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Grated collimation system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WO2013192446A2 (en) * 2012-06-22 2013-12-27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ation dose reduction
DE102013215807A1 (de) * 2013-08-09 2015-0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piralaufnahme mit veränderlicher Tischgeschwindigkeit bei konstantem Pitch und Computertomographiegerät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US10376225B2 (en) 2013-12-09 2019-08-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canning X-ray imag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shield plat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9420976B2 (en) * 2014-03-19 2016-08-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ed source collimation
US9566040B2 (en) * 2014-05-14 2017-02-14 Swissray Asia Healthcare Co., Ltd. Automatic collimator adjustment device with depth camera and method for medical treatment equipment
KR101609932B1 (ko) * 2014-07-02 2016-04-06 (의료)길의료재단 굴곡진 가동성 빔 차단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cbct
US10117632B2 (en) * 2016-02-03 2018-11-06 Globus Medical, Inc. Portable medical imaging system with beam scanning collimator
CN108226195B (zh) * 2017-12-28 2023-10-13 清华大学 Ct检查系统和ct成像方法
CN110368018A (zh) * 2019-08-22 2019-10-25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系统扫描动态调节方法
US20210259648A1 (en) * 2020-02-25 2021-08-26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colli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4943A2 (en) * 2004-04-26 2005-11-10 Yankelevitz David F Medical imaging system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evaluation of changes in a target lesion
CN101147158A (zh) * 2004-11-18 2008-03-19 计算医学公司 采用乳房x光照相装置分析骨骼症状的方法及系统
WO2008081365A2 (en) * 2007-01-03 2008-07-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puter assisted therapy monit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05974A1 (de) * 1999-02-12 2000-09-0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btastung eines Untersuchungsobjekts mittels eines CT-Geräts
JP4378812B2 (ja) * 1999-11-19 2009-12-0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コーンビーム型放射線ct装置
US6990170B2 (en) * 2001-08-09 2006-01-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X-ray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DE10242920B4 (de) * 2002-09-16 2013-08-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Computertomographiegerätes und ein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999179B2 (ja) * 2003-09-09 2007-10-31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放射線断層撮影装置
JP2006051233A (ja) * 2004-08-13 2006-02-23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コリメ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x線ct装置
JP4319109B2 (ja) * 2004-08-13 2009-08-26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スキャン制御方法およびx線ct装置
US7113570B2 (en) * 2005-02-08 2006-09-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elical overscan reduction
JP2007289297A (ja) * 2006-04-23 2007-11-08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X線ct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4943A2 (en) * 2004-04-26 2005-11-10 Yankelevitz David F Medical imaging system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evaluation of changes in a target lesion
CN101147158A (zh) * 2004-11-18 2008-03-19 计算医学公司 采用乳房x光照相装置分析骨骼症状的方法及系统
WO2008081365A2 (en) * 2007-01-03 2008-07-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puter assisted therapy monito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94775B2 (en) 2012-01-10
US20100054395A1 (en) 2010-03-04
CN101664317A (zh) 2010-03-10
JP2010082428A (ja) 201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4317B (zh)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EP3369377B1 (en) X-ray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EP1324697B1 (en) Ct scanner for time-coherent large coverage
JP4282302B2 (ja) X線ct装置
US7194061B2 (en)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apparatus
CN101879069B (zh)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JP5981129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CN102106739A (zh)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JP2011031070A (ja) 半撮影域のみをカバーする縮小サイズ検出器を利用する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システムに用いる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309687A (ja) 断層撮影装置
CN102770077A (zh) X射线摄像装置
CN103582457B (zh) X射线ct装置
CN201365928Y (zh) 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
JP5646272B2 (ja) 画像再構成処理方法及び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EP2594201B1 (en) Panoramic dental X-ray unit
JP2002172112A (ja) 高速撮影用x線ctスキャナ
CN106419947B (zh) 用于层析x射线照相组合图像采集的系统以及方法
JP4820604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US11175242B2 (en) Geometric alignment, sample motion correction, and intensity normaliz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rojections using pi-line optimization
CN102440799A (zh) 用于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造影螺旋扫描的方法和ct设备
JP5085165B2 (ja) X線ctシステム
CN104665860A (zh) 用于定位片扫描的方法和ct系统
JP5546828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方法
JP2006122483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2003305034A (ja) 多列検出器型断層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6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