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615A -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615A
CN101663615A CN200880012879A CN200880012879A CN101663615A CN 101663615 A CN101663615 A CN 101663615A CN 200880012879 A CN200880012879 A CN 200880012879A CN 200880012879 A CN200880012879 A CN 200880012879A CN 101663615 A CN101663615 A CN 101663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image stabilizer
along
optical imag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3615B (zh
Inventor
鹫巢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63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3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6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光学图像稳定器(100)包括:第一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一方的第一透镜(11a);第二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透镜(11b);以及致动器,其相对于支撑构件(13)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致动器包括:第一元件(110a,110b),其被设置在支撑构件上;第二元件(16a,16b),其被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上并且面对第一元件的第一面;以及第三元件(16c,16d),其被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上并且面对形成于第一元件的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第一元件是磁体和线圈中的一方,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是磁体和线圈中的另一方。

Description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透镜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图像稳定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以及包括该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如摄像设备、可互换镜头和观察设备等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由于手抖动等造成的图像颤动,该光学设备通常包括使校正透镜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例如,与光轴正交的俯仰方向(pitch direction)和横摆方向(yaw direction))移动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下文中简称为图像稳定器)。
日本特开平8-18487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稳定器,在该图像稳定器中,在非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校正透镜由弹簧支撑并且被保持在中立位置,在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利用由致动器抵抗弹簧的力产生的驱动力使校正透镜移动。在该弹簧悬挂型图像稳定器中,不必检测校正透镜的位置,即,不必包括用于校正透镜的位置检测机构,这容易减小图像稳定器的尺寸和制造成本。
然而,在弹簧悬挂型图像稳定器中,校正透镜的重量的增加使得难以仅由弹簧将校正透镜保持在中立位置。这使得在非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图像形成面上的图像移位量大。
另一方面,当弹簧的弹簧常数根据校正透镜的重量增加而增加时,在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抵抗弹簧力而驱动校正透镜所需的驱动力增加,这增加了致动器的尺寸和电池消耗量。
此外,即使当校正透镜的重量小时,为了获得对一定程度的大颤动的图像稳定效果而增加校正透镜的驱动行程增加了供给到致动器的电力,这增加了电池消耗量。
为了解决该缺点,日本特开平2-162320号公报和11-167074号公报公开了使具有彼此相反的光焦度(optical power)的校正透镜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减小每个校正透镜的重量或者抑制每个校正透镜的驱动行程的方法。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2-162320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稳定器中,用于平衡具有相反的光焦度的校正透镜的长连杆机构沿光轴方向延伸,这增加了图像稳定器的尺寸。此外,校正透镜能够经由连杆机构绕光轴上的中心转动。如果校正透镜由于其转动而沿光轴方向移位,则可能出现焦点移位。
日本特开平11-167074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稳定器被用于双目镜(binocular)。该图像稳定器使用马达和进给螺杆来驱动校正透镜,这使得难以实现校正透镜的高速驱动和良好的定位精度。另外,该图像稳定器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驱动独立的校正透镜,所以难以减小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的光学图像稳定器,该光学图像稳定器包括具有更轻重量的校正透镜,能够在减小校正透镜的驱动行程的同时对更大的颤动提供图像稳定效果,并且能够减小焦点移位以及改进图像稳定性能。本发明还提供包括上述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包括:第一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一方的第一透镜;第二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透镜;支撑构件,其支撑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使得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可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以及致动器,其相对于支撑构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致动器包括:第一元件,其被设置于支撑构件;第二元件,其被设置于第一可动部并且面对第一元件的第一面;以及第三元件,其被设置于第二可动部并且面对第一元件的形成于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第一元件是磁体和线圈中的一方,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是磁体和线圈中的另一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包括:第一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一方的第一透镜;第二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透镜;支撑构件,其支撑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使得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可沿不同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及致动器,其相对于支撑构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致动器包括:磁体,其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中的一方;以及线圈,其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中的另一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光学设备包括上述光学图像稳定器中的一个。
通过以下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控制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的第一可动部的控制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的第一可动部的沿俯仰方向的驱动原理。
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的第二可动部的沿横摆方向的驱动原理。
图6是示出控制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的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控制电路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处于图像稳定操作状态的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其中,可动部由于其自重而移位。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2)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下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局部放大图(主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局部展开图(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实施例3)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实施例4)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实施例5)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实施例6)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图18是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3至6中的每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图18示出了作为光学设备(摄像设备)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图,该数字式照相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尽管该实施例将说明与镜头一体的数字式照相机,但是该实施例(以及稍后将说明的实施例3至6)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也可以被设置在如可互换镜头和摄像机等其它摄像设备中。
附图标记43表示照相机主体,附图标记43a开始摄像操作的释放按钮。附图标记43b表示设定摄像模式的模式拨盘。模式拨盘43b的中央具有主开关43d。附图标记43c表示可缩回的闪光灯。附图标记48表示设置在照相机主体43的前部的镜筒。在镜筒48中包括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光学系统使来自被摄体的光束在稍后将说明的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像。附图标记41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
液晶显示器(未示出)被设置在照相机主体43的背面。液晶显示器显示用摄像元件拍摄的被摄体像。
附图标记100表示设置在镜筒48中的光学图像稳定器。附图标记45p和45y表示设置在照相机主体43中的两个颤动传感器。附图标记44表示设置在照相机主体43中的例如是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的摄像元件。颤动传感器45p和45y例如由振动陀螺仪构成。颤动传感器45p检测由箭头42p所示的沿上下方向(下文中称为俯仰方向)的颤动,并且颤动传感器45y检测由箭头42y所示的沿水平方向(下文中称为横摆方向)的颤动。
颤动传感器45p和45y根据颤动而输出信号。颤动信号被输出到稍后将说明的驱动电路(参见图3和图6)。驱动电路基于颤动信号控制对光学图像稳定器通电。光学图像稳定器进行图像稳定操作,以抑制由于手抖动等导致的摄像元件44上的图像颤动。
图1是示出光学图像稳定器100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中,附图标记11a表示具有正光焦度的正校正透镜。光焦度也能被称为焦距的倒数,或者被称为折射力。附图标记12表示保持正校正透镜11a的保持架。附图标记11b表示具有与正光焦度相反的负光焦度的负校正透镜。附图标记17表示保持负校正透镜11b的保持架。
在该实施例中,正校正透镜11a对应于第一透镜,并且负校正透镜11b对应于第二透镜。正校正透镜11a和保持架12对应于第一可动部。负校正透镜11b和保持架17对应于第二可动部。
附图标记13表示基板,该基板是沿不同于各校正透镜的光轴O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是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保持保持架12和17的支撑构件。
保持架12的前表面设置有销12a、12b和12c,所述销12a、12b和12c被布置成沿周向彼此间隔120度。基板13的前表面设置有销13a、13b和13c,所述销13a、13b和13c被布置成沿周向彼此间隔120度。该实施例中的“前”对应于被摄体侧、即图2中的左侧。
拉伸螺旋弹簧15a、15b和15c的两端分别被钩在销12a和13a、销12b和13b、销12c和13c上。拉伸螺旋弹簧15a、15b和15c是沿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弹性地支撑保持架12的第一弹性构件。
在保持架12的背面与基板13的前表面之间的周向上的三个位置,以可转动的方式布置球14a、14b和14c。
如图2所示,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中的每一个均以使得其内侧端部(保持架侧端部)比外侧端部(基板侧端部)朝光轴方向的前方远离基板13的方式被倾斜地钩在销(12a和13a、销12b和13b、销12c和13c)上。从而,相对于基板13对保持架12施加朝光轴方向的后方的力。保持架12和基板13夹着球14a至14c。从而,相对于基板13由球14a至14c沿图1中的箭头19p所示的俯仰方向和箭头19y所示的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2。换句话说,由基板13和球14a至14c防止保持架12沿光轴方向移动。
各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拉伸力被适当地设定以防止被弹簧15a至15c沿径向拉的保持架12的由箭头19r所示的绕光轴的转动。
由于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沿俯仰方向19p的拉伸力和沿横摆方向19y的拉伸力彼此抵消,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力移动保持架12。
另一方面,保持架17的背面设置有沿保持架17的周向彼此间隔120度地配置的三个销17a。图2中仅示出了三个销17a中的一个。基板13的背面还设置有沿基板13的周向彼此间隔120度地配置的三个销13d。图2中仅示出了三个销13d中的一个。
拉伸螺旋弹簧15f的两端分别被钩在保持架17的销17a和基板13的销13d上。图2中仅示出了拉伸螺旋弹簧15f中的一个。拉伸螺旋弹簧15f是沿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弹性地支撑保持架17的第二弹性构件。
在保持架17的前表面与基板13的背面之间的周向上的三个位置,可转动地布置三个球14f。图2中仅示出了三个球14f中的一个。
拉伸螺旋弹簧15f中的每一个均以使得其内侧端部(保持架侧端部)比外侧端部(基板侧端部)朝光轴方向的后方远离基板13的方式被倾斜地钩在销17a和13d上。从而,相对于基板13对保持架17施加朝光轴方向的前方的力,并且保持架17和基板13夹着三个球14f。相对于基板13由球14f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7。换句话说,由基板13和球14f防止保持架17沿光轴方向移动。
各拉伸螺旋弹簧15f的拉伸力被适当地设定以防止被弹簧15f沿径向拉的保持架17绕光轴转动。由于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的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的拉伸力彼此抵消,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力移动保持架17。
可以如下地重述上述的构造。以沿光轴方向夹着基板13的方式配置由正校正透镜11a和保持架12构成的第一可动部以及由负校正透镜11b和保持架17构成的第二可动部。换句话说,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被配置在基板13的两侧。这些可动部可以相对于基板13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移动,并且由基板13以及球14a至14c和14f防止(或者限制)这些可动部沿光轴方向移动。
线圈16a和16b(第二元件)通过粘附被分别安装在形成于保持架12的突起部12f和12g以及突起部12d和12e上。线圈16a和16b被安装在当从光轴观察时相位差为90度的位置。由例如钕形成的永磁体110a和110b(第一元件,下文中简称为磁体)通过粘附被安装在基板13上。磁体110a和110b也被安装在当从光轴观察时相位差为90度的位置。线圈16a和16b分别面对磁体110a和110b的前表面(第一面),并且在线圈16a和16b与磁体110a和110b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另一方面,两个线圈16c和16d(第三元件)通过粘附被安装在形成于保持架17的突起部(未示出)上。然而,未示出线圈16c。线圈16c和16d也被安装在当从光轴观察时相位差为90度且与线圈16a和16b以及磁体110a和110b的相位相同的位置。这两个线圈16c和16d分别面对磁体110a和110b的背面(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并且在线圈16c和16d与磁体110a和110b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如图2所示,磁体110a和110b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两个被磁化区域,各被磁化区域均包括沿厚度方向形成的N极和S极,两个被磁化区域被设置在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外侧的被磁化区域被磁化成使得前表面具有N极而背面具有S极。内侧的被磁化区域被磁化成使得前表面具有S极而背面具有N极。从而,磁通量沿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穿过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侧的线圈16a和16b以及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侧的线圈16c和16d。
尽管图1和图2未示出,但是,设置在线圈16a、16b、16c和16d的与磁体110a和110b相反的一侧的磁轭对线圈16a至16d的磁通量进行整流,以提高驱动效率。
在上述构造中,当对线圈16a施加沿预定方向的电流时,沿箭头18c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a施加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时,沿与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b施加沿预定方向的电流时,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b施加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时,沿与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这样,在与正校正透镜11a的光轴O正交的平面上二维地偏心驱动第一可动部。
基于沿各自驱动方向的拉伸螺旋弹簧15a、15b和15c的弹簧常数与线圈16a和16b以及磁体110a和110b产生的推力之间的平衡来确定驱动量。具体地,可以基于施加到线圈16a和16b的电流的量来控制正校正透镜11a的偏心量。
类似地,根据施加到线圈16c和16d的电流的方向而沿箭头18c和18d所示的方向及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7。这样,在与负校正透镜11b的光轴O正交的平面上二维地偏心驱动第二可动部。可以基于施加到线圈16c和16d的电流的量来控制负校正透镜11b的偏心量。在该实施例中,对线圈16c和16d施加沿与对线圈16a和16b施加电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能够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线圈16a和磁体110a构成沿箭头18c所示的方向以及与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线圈16b和磁体110b构成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以及与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线圈16c和磁体110a构成沿箭头18c所示的方向以及与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线圈16d和磁体110b构成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以及与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和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通常使用磁体110a和110b。换句话说,对两个线圈使用一个共同的磁体构成了沿特定方向和与该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一个紧凑的致动器。这能够减小整个图像稳定器的尺寸。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各磁体被设置成一体形成的元件,但是,也可以采用另一构造,在该构造中,分开制造面对第一可动部侧线圈的磁体和面对第二可动部侧线圈的磁体,并且由这些磁体吸引的铁磁板等被布置在所述磁体之间。这也适用于稍后将说明的实施例2。
图3示出了控制对线圈16a和16b通电以驱动第一可动部的控制电路的一部分的构造。
俯仰目标值31p和横摆目标值31y分别是沿俯仰方向19p和横摆方向19y驱动第一可动部的目标值。由例如日本特开平2-162320号公报中的图30所公开的已知的图像稳定目标值计算电路算出这些目标值。
根据致动器的驱动力,分别由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和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来增益调整俯仰目标值31p和横摆目标值31y。
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的输出被输入到线圈16a用的驱动电路34a。驱动电路34a基于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的输出产生PWM占空(duty)信号,并且对线圈16a施加脉冲电流。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的输出经由加法器33b被输入到线圈16b用的驱动电路34b。驱动电路34b基于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的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b施加脉冲电流。从而,根据俯仰目标值31p对线圈16a和16b施加具有相同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从而沿俯仰方向将第一可动部驱动到与俯仰目标值31p寸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的输出被输入到线圈16b用的驱动电路34b。驱动电路34b基于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的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b施加脉冲电流。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的输出经由反转电路(invcrtin gcircuit)33a也被输入到线圈16a用的驱动电路34a。驱动电路34a基于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的反转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a施加脉冲电流。从而,对线圈16a和16b施加具有相反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从而沿横摆方向将第一可动部驱动到与横摆目标值31y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当具有相同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被施加到线圈16a和16b时,线圈16a产生沿如图4所示的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的驱动力,线圈16b产生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的驱动力。从而,这些驱动力的合力就是如箭头18p所示的作用于俯仰方向19p的驱动力。由于两个线圈16a和16b被配置成具有90度的相位差,因此,作为合力的驱动力是通过合成由各线圈16a和16b产生的驱动力的
Figure A20088001287900161
而获得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当具有相反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被施加到线圈16a和16b时,线圈16a产生沿如图5所示的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的驱动力,线圈16b产生沿与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18d’的驱动力。从而,这些驱动力的合力就是如箭头18y所示的作用于横摆方向19y的驱动力。由于两个线圈16a和16b被配置成具有90度的相位差,因此,作为合力的驱动力是通过合成由各线圈16a和16b产生的各驱动力的而获得的驱动力。
设置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2p和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2y,以使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校正透镜11a和11b的偏心量对应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偏心灵敏度。
除了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之外,图6还示出了控制对线圈16c和16d通电以驱动第二可动部的控制电路。
由反转电路35p使俯仰目标值31p的方向反转,然后,反转的俯仰目标值被输入到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6p。由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6p增益调整的输出被输入到线圈16c用的驱动电路37a。驱动电路37a基于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6p的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c施加脉冲电流。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6p的输出经由加法器38b被输入到线圈16d用的驱动电路37b。驱动电路37b基于来自俯仰驱动力调整电路36p的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d施加脉冲电流。从而,根据俯仰目标值31p的反转值对线圈16c和16d施加具有相同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并且沿俯仰方向将第二可动部驱动到与俯仰目标值31p的反转值对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由反转电路35y使横摆目标值31y的方向反转,然后,反转的横摆目标值被输入到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6y。由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6y增益调整的输出被输入到线圈16d用的驱动电路37b。驱动电路37b基于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6y的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d施加脉冲电流。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6y的输出经由反转电路38a也被输入到线圈16c用的驱动电路37a。
驱动电路37a基于来自横摆驱动力调整电路36y的反转输出产生PWM占空信号,并且对线圈16c施加脉冲电流。从而,根据横摆目标值31y的反转值对线圈16c和16d施加具有相反相位和相同量的电流,并且沿横摆方向将第二可动部驱动到与横摆目标值31y的反转值对应的位置。
当具有相同相位或相反相位以及相同量的电流被施加到线圈16c和16d时,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产生驱动力的原理与参照图4和图5说明的原理相同。
如上所述,相对于俯仰目标值31p和横摆目标值31y沿相反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即正校正透镜11a和负校正透镜11b)。
图7示出了沿图中的向上方向61p被驱动的正校正透镜11a以及沿图中的向下方向62p被驱动的负校正透镜11b。正校正透镜11a和负校正透镜11b的沿相反方向的运动使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41显著偏离(偏心)。从而,与每个校正透镜的驱动行程相比,可以增加图像稳定有效颤动量、即对图像稳定有效的颤动量。
顺便提起,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由于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和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因为其自重的变形而沿重力方向移位。
这里,由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以及包括正校正透镜11a和保持架12的第一可动部构成的结构被称为第一可动机构。由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以及包括负校正透镜11b和保持架17的第二可动部构成的另一结构被称为第二可动机构。
在该情况下,第一可动机构和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1)的固有频率。主要基于第一可动部的质量和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合成弹簧常数来确定第一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NF1。类似地,主要基于第二可动部的质量和拉伸螺旋弹簧15f的合成弹簧常数来确定第二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NF2。
0.7≤NF1/NF2≤1.4         (1)
当满足该条件(1)时,即使当校正透镜11a和11b二者都沿重力方向移位到一定程度时,也获得抵消由于校正透镜11a和11b的移位造成的光轴的偏心的效果。从而,在摄像元件44上基本上不产生焦点移位。此外,校正透镜11a和11b二者都可以具有良好平衡的驱动行程,并且可以容易地控制校正透镜11a和11b的位置。
当固有频率比(NF1/NF2)是1.4时,第一校正透镜11a由于其自重而允许的位移可以比第二校正透镜11b的位移大大约两倍。
固有频率与由重力导致的悬挂透镜的弹簧的变形量有关。当第一和第二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彼此相等时,由于第一和第二可动机构中的弹簧的变形量彼此相等(由于这些可动机构中的校正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彼此相反),因此,抵消了光轴的偏心。从而,与具有弹簧由于重力的变形对光轴的偏心具有直接影响的单一可动机构的传统设计相比,该实施例的光学性能显著改进。
当固有频率彼此不相等并且彼此相差1.4倍时,第一和第二可动机构中的弹簧由于重力的变形量之差与固有频率之差的平方对应。
当第一可动部由于其自重而沿重力方向的移位量是0.2mm时,第二可动部由于其自重而沿相同方向的移位量是0.1mm。当保持架12在非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移动1mm时,保持架17沿相反方向移动0.5mm。
与驱动单一透镜的传统的弹簧悬挂型图像稳定器相比,在该实施例中,与可动部由于其自重的位移相关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的偏心量能被抑制到0.5倍。此外,图像稳定操作状态下的图像稳定有效颤动量能够增加1.5倍。
图8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由于其自重而移位的状态。尽管沿图中的向下方向62p移位的正校正透镜11a使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41沿倾斜向下的方向改变,但是,沿相同的向下方向62p移位的负校正透镜11b使光轴41以沿与初始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返回。从而,尽管光轴41在摄像元件44上的位置轻微移位,但是,因为光轴41的移位方向未改变,因此,摄像元件44上的焦点状态基本上不改变。
这样,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具有正负相反的光焦度的校正透镜11a和11b能够改进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41的偏转效果。从而,即使当各校正透镜11a和11b具有小的驱动行程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图像稳定有效颤动量。此外,能够减小与校正透镜11a和11b由于其自重引起的位移相关的焦点移位。因此,也能够抑制由于照相机的姿势的变化造成的焦点移位。
此外,将校正透镜分成两个能够使各校正透镜具有更轻的重量。从而,除了上述减小驱动行程之外,分割校正透镜能够减小光学图像稳定器的电力消耗。
此外,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共同的磁体能够使致动器具有紧凑的构造。从而,能够实现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小型化。此外,由磁体和线圈构成的致动器能够以高速且良好的位置精度来驱动校正透镜11a和11b,从而改进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图像稳定性能。
尽管该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正校正透镜被设置在前侧而负校正透镜被设置在后侧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负校正透镜被设置在前侧而正校正透镜被设置在后侧的另一构造。这也适用于稍后说明的其它实施例。
尽管该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基板保持磁体而可动部保持线圈的移动线圈型光学图像稳定器,但是,基板保持线圈而可动部保持磁体的另一种移动磁体型光学图像稳定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体地,在该致动器中,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元件可以是磁体和线圈中的一方,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中的第二和第三元件可以是磁体和线圈中的另一方。在移动磁体型光学图像稳定器的情况下,共同的线圈可以被用于第一可动部中的磁体以及第二可动部中的磁体。此外,适当选择悬挂各可动部的弹簧的弹簧常数也能分别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驱动量。这也适用于稍后说明的实施例2和5。
实施例2
实施例1已经说明了设置在摄像设备中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然而,本发明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也能应用到例如双目镜或者望远镜等观察设备(光学设备)。将说明包括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双目镜的例子。
双目镜通常由物镜、棱镜光学系统和接目镜(ocular lense)构成。图9至图13示出了双目镜,在该双目镜中,与实施例1的构造和功能相同的光学图像稳定器被设置在物镜与棱镜光学系统之间。
应该注意,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1相同的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
图9是示出当从前侧(物镜侧)观察时该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主视图。图10是沿图9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9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9至图11中,附图标记11a和11c表示设置在前侧的左右正校正透镜(第一透镜)。附图标记11b和11d表示设置在后侧(棱镜光学系统侧)的左右负校正透镜(第二透镜)。附图标记12表示保持左右正校正透镜11a和11b的保持架。附图标记17表示保持左右负校正透镜11c和11d的保持架。附图标记13表示设置在保持架12与保持架17之间的基板。
保持架12的前表面的四个角部具有销12g、12h、12i和12j。基板13的前表面的四个角部也具有销13g、13h、13i和13j。
拉伸螺旋弹簧15g、15h、15i和15j的两端分别被钩在销12g和销13g、销12h和13h、销12i和13i、销12j和13j上。拉伸螺旋弹簧15g、15h、15i和15j中的每一个均是沿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弹性地支撑保持架12的第一弹性构件。
在保持架12的背面与基板3的前表面之间的三个位置设置球14a、14b和14c。应该注意,图9示出了实际上不能看到的球14a至14c的位置。
保持架12的背面设置有穿过基板13的减震器轴14g。图9示出了实际上不能看到的减震器轴14g的位置。
如图11所示,拉伸螺旋弹簧15g至15j中的每一个均被倾斜钩成使得其内侧端部(保持架侧端部)比外侧端部(基板侧端部)远离基板13。从而,相对于基板13对保持架12施加朝光轴方向的后方的力,并且保持架12和基板13夹着球14a至14c。从而,相对于基板13由球14a至14c沿箭头19p所示的俯仰方向和箭头19y所示的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2。换句话说,由基板13和球14a至14c防止保持架12沿光轴方向移动。
适当地设定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5g至15j的拉伸力防止了由这些弹簧15g至15j沿径向拉的保持架12如箭头19r所示绕光轴转动。
拉伸螺旋弹簧15g至15j的拉伸力沿俯仰方向19p和横摆方向19y彼此抵消。从而,能够用较小的力移动保持架12。
另一方面,销17k、17l、17m和17n被设置在保持架17的背面的四个角部。销13k、13l、13m和13n也被设置在基板13的背面的四个角部。
拉伸螺旋弹簧15k、15l、15m和15n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分别被钩在销17k和13k、销17l和13l、销17m和13m、销17n和13n上。拉伸螺旋弹簧15k、15l、15m和15n中的每一个均是沿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弹性地支撑保持架17的第二弹性构件。
在保持架17的前表面与基板13的背面之间的三个位置(与图9中的球14a、14b和14c相同的位置),可转动地设置三个球14d。图11中仅示出了一个球14d。
保持架17的前表面设置有穿过基板13的减震器轴14h。图9示出了实际上不能看到的减震器轴14h的位置。该位置不同于上述的设置减震器轴14g的位置。
拉伸螺旋弹簧15k至15n中的每一个均被倾斜钩成使得其内侧端部(保持架侧端部)比外侧端部(基板侧端部)向后侧远离基板13。从而,相对于基板13对保持架17施力,并且保持架17和基板13夹着三个球14d。因此,相对于基板13由球14d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7。换句话说,由基板13和球14d防止保持架17沿光轴方向移动。
适当地设定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5k至15n的拉伸力防止了由这些弹簧15k至15n沿径向拉的保持架17绕光轴转动。由于四个拉伸螺旋弹簧15k至15n的拉伸力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彼此抵消,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力移动保持架17。
可以如下地重述上述的构造。具体地,由正校正透镜11a和11c以及保持架12构成的第一可动部以及由负校正透镜11b和11d以及保持架17构成的第二可动部以夹着基板13的方式被设置在基板13的沿光轴方向的两侧。这些可动部能够相对于基板13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移动,并且由基板13以及球14a至14d能够防止(或限制)这些可动部沿光轴方向移动。
线圈16a和16b(第二元件)通过粘附被安装到保持架12的背面(面对基板13的表面)的中央部。如图9和图10所示,例如钕等磁体110a和110b(第一元件)通过粘附被安装到基板13的前表面的中央部。线圈16a和16b面对磁体110a和110b的前表面(第一面),并且在线圈16a和16b与磁体110a和110b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另一方面,线圈16c和16d(第三元件)通过粘附被安装到保持架17的前表面。在图9中,这些线圈16c和16d被设置在与线圈16a和16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线圈16c和16d面对磁体110a和110b的背面(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并且在线圈16c和16d与磁体110a和110b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如图10所示,磁体110a和110b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两个被磁化区域,每个被磁化区域均包括沿厚度方向形成的N极和S极,两个被磁化区域被设置在倾斜的左右(oblique-left-and-right)方向的外侧和内侧。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外侧的被磁化区域被磁化成前表面具有N极而背面具有S极。内侧的被磁化区域被磁化成前表面具有S极而背面具有N极。从而,磁通量沿与图9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穿过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侧的线圈16a和16b以及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侧的两个线圈16c和16d。
尽管图9和图10未示出,但是,设置在线圈16a至16d的与磁体110a和110b相反的一侧的磁轭对线圈16a和16b的磁通量进行整流,以提高驱动效率。
在上述构造中,当对线圈16a施加沿预定方向的电流时,沿图9中的箭头18c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a施加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时,沿与箭头18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b施加沿预定方向的电流时,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当对线圈16b施加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时,沿与箭头18d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
这样,在与正校正透镜11a和11c的光轴O正交的平面上二维地偏心驱动第一可动部。
基于沿各驱动方向的拉伸螺旋弹簧15g至15j的弹簧常数与线圈16a和16b以及磁体110a和110b产生的推力之间的平衡来确定驱动量。具体地,可以基于施加到线圈16a和16b的电流的量来控制正校正透镜11a和11c的偏心量。
类似地,根据施加到线圈16c和16d的电流的方向而沿箭头18c和18d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7。这样,在与负校正透镜11b和11d的光轴O正交的平面上二维地偏心驱动第二可动部。可以基于施加到线圈16c和16d的电流的量来控制负校正透镜11b和11d的偏心量。在该实施例中,对线圈16c和16d施加沿与对线圈16a和16b施加电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能够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通过对线圈16a至16d施加电流而沿俯仰方向19p和横摆方向19y驱动保持架12和17的原理与参照图3至图6说明的实施例1中的原理相同。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线圈16a和磁体110a构成沿箭头18c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线圈16b和磁体110b构成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
此外,线圈16c和磁体110a构成沿箭头18c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线圈16d和磁体110b构成沿箭头18d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第一可动部的致动器和驱动第二可动部的致动器共用磁体110a和110b。换句话说,两个线圈使用一个共同的磁体构成了沿特定方向和与该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一个紧凑的致动器。这能够减小整个图像稳定器的尺寸。
图12是示出图11中的减震器轴14g和14h的附近的放大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设置在保持架12上的减震器轴14g和设置在保持架17上的减震器轴14h分别被插入到形成于基板13的两个圆形开口部中。减震器构件14i和14j被设置在开口部与减震器轴14g和14h之间。
减震器构件14i和14j是具有高减震效果的例如UV-可固化凝胶或者橡胶等粘弹性构件。
当保持架12和17沿俯仰方向19p和横摆方向19y移动时,减震器轴14g和14h使减震器构件14i和14h在开口部中变形。从而,吸收了由拉伸螺旋弹簧产生的保持架12和17的不必要的振动,从而提高了观察到的图像的品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拉伸螺旋弹簧15g至15j以及包括正校正透镜11a和11c和保持架12的第一可动部构成的结构被称为第一可动机构。由拉伸螺旋弹簧15k至15n以及包括负校正透镜11b和11d和保持架17的第二可动部构成的另一结构被称为第二可动机构。在该情况下,第一可动机构和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满足实施例1中说明的条件(1)的固有频率。这能提供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沿彼此相反方向驱动具有相反的正负光焦度的校正透镜能够改进光轴的偏转效果。从而,即使当各校正透镜具有小的驱动行程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图像稳定有效颤动量。此外,能够减小由校正透镜的由于其自重而位移导致的焦点移位。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例如双目镜等观察设备的姿势的变化造成的焦点移位。
此外,将校正透镜分成多个校正透镜能够使各校正透镜具有更轻的重量。从而,除了上述的驱动行程的减小之外,分割校正透镜还能够减小光学图像稳定器的电力消耗。
此外,共用磁体来驱动如上所述的具有相反的正负光焦度的各校正透镜能够提供紧凑的致动器。从而,光学图像稳定器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此外,由磁体和线圈构成的致动器能够以高速且良好的位置精度来驱动校正透镜,从而改进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图像稳定性能。
实施例3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实施例3)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该光学图像稳定器被设置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数字式照相机中。尽管该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具有与实施例1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基本上相同的弹簧悬挂构造,但是该实施例的致动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不同。应该注意,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1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保持正校正透镜11a的保持架12设置有线圈16a和16b。保持负校正透镜11b的保持架17设置有磁体110a和110b。尽管图中未示出线圈16a和磁体110a,但是当从前方观察时线圈16a和16b以及磁体110a和110b的配置与实施例1(图1)的配置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由设置在保持架17上的磁轭111吸引磁体110b,从而将磁体110b强有力地固定到保持架17。磁轭111实质上增加了磁体110b的厚度,从而增加了磁体110b的矫顽磁力。
假设对线圈16b施加电流以沿箭头61p所示的方向相对于磁体110b驱动由线圈16b和保持架12构成的第一可动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磁体110b接收沿箭头61p所示的方向驱动线圈16b的推力的反作用力。作为推力的该反作用力沿箭头62p所示的方向驱动由磁体110b和保持架17构成的第二可动部。具体地,对线圈16b通电能够通过作用和反作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这也适用于线圈16a和磁体110a。
当该实施例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线圈、磁体、电流值和弹簧常数时,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保持架12和17)的相对驱动量是实施例1的相对驱动量的一半。然而,第二可动部不必具有线圈,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比,这减小了致动器和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尺寸。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可动部和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构成的第一可动机构以及由第二可动部和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构成的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满足条件(1)的固有频率。从而,该实施例能够提供与实施例1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此外,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弹簧常数与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的弹簧常数相同能够以相同的量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此外,具有相同质量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能够使校正透镜11a和11b的位移方向相同和位移量相同。从而,能够减小由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由于其自重而移位造成的光轴的偏心。
实施例4
图1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实施例4)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该光学图像稳定器被设置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数字式照相机中。尽管该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具有与实施例3的的致动器构造相同的致动器,但是该实施例的弹簧悬挂构造与实施例1和3的不同。应该注意,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1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由设置在保持架17的背面与基板13的前表面之间的三个球14f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负校正透镜11b的保持架17。即,由基板13和球14f防止保持架17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由设置在保持架12的背面与保持架17的前表面之间的球14a至14c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正校正透镜11a的保持架12。换句话说,由球14a至14c、保持架17、球14f和基板13防止保持架12沿光轴方向移动。
与实施例1类似,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被倾斜地钩在保持架17与基板13之间。然而,拉伸螺旋弹簧15f被钩在与实施例1不同的倾斜方向上。与实施例1类似,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图中仅示出了其中的拉伸螺旋弹簧15c)被倾斜地钩在保持架12与基板13之间。如在实施例3中那样,假设例如对线圈16b施加电流以沿箭头61p所示的方向相对于磁体110b驱动由线圈16b和保持架12构成的第一可动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磁体110b接收沿箭头61p所示的方向驱动线圈16b的推力的反作用力。作为推力的该反作用力沿箭头62p所示的方向驱动由磁体110b和保持架17构成的第二可动部。具体地,对线圈16b通电能够通过作用和反作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这也适用于未示出的线圈16a和磁体110a。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可动部和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构成的第一可动机构以及由第二可动部和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构成的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满足条件(1)的固有频率。
在该实施例中,当沿图15中的箭头61p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2时,球14c沿箭头62r所示的方向转动。球14c的转动力沿箭头62p所示的方向驱动保持架17,并且基于球14c的转动量来确定保持架17的驱动量。由于球14c的转动量是基于保持架12的驱动量来确定的,因此,保持架12和保持架17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量。这使得能够以比实施例3高的精度来控制保持架12和保持架17的移动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可动部经由第二可动部被基板13支撑的构造提供第一可动部能够精确地控制第二可动部的移动量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实施例5)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该光学图像稳定器被设置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数字式照相机中。该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致动器构造,但是具有与实施例1不同的弹簧悬挂构造。应该注意,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1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由基板13以使保持正校正透镜11a的保持架12可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架12。然而,由与基板13分开设置的基板20以使保持负校正透镜11b的保持架17可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架17。
具体地,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图中仅示出了其中的拉伸螺旋弹簧15c)被倾斜地钩在保持架12与基板13之间。另一方面,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被倾斜地钩在保持架17与基板20之间。
由设置在保持架12与基板13之间的球14a至14c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2。由基板13和球14a至14c防止保持架12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由设置在保持架17与基板20之间的三个球14f沿俯仰方向和横摆方向引导保持架17。由基板20和球14f防止保持架17沿光轴方向移动。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基板13设置有磁体110b。设置在保持架12和17上的线圈16b和16d分别面对磁体110b的前表面和背面。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基板13也设置有磁体110a(未示出)。设置在保持架12和17上的线圈16a和16c分别面对磁体110a的前表面和背面。
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当例如对线圈16b施加电流时,沿箭头61p所示的方向驱动由正校正透镜11a和保持架12构成的第一可动部。然后,当对线圈16d施加沿与施加到线圈16b的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电流时,沿与箭头61p所示的方向相反的由箭头62p所示的方向驱动由负校正透镜11b和保持架17构成的第二可动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可动部和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构成的第一可动机构以及由第二可动部和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构成的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满足条件(1)的固有频率。这能够提供与实施例1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此外,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弹簧常数与拉伸螺旋弹簧15f的弹簧常数相同能够以相同的量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在该实施例中,由基板13和20分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从而,正校正透镜11a和负校正透镜11b的位置调整(倾斜和平行偏心的调整)能够独立地进行。从而,能够构造具有更高性能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实施例6
图17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实施例6)的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剖视图。该光学图像稳定器被设置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数字式照相机中。在该实施例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中,如在实施例5中那样,由基板13和20支撑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并且使用实施例3所示的致动器。应该注意,用与实施例1和5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1和5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根据该实施例,如在实施例5中那样,正校正透镜11a和负校正透镜11b的位置调整能够独立地进行。此外,如在实施例3中那样,对线圈16b通电能在线圈16b和设置于保持架17上的磁体110b之间提供作用和反作用,从而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因此,能够减小致动器和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尺寸。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可动部和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构成的第一可动机构以及由第二可动部和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构成的第二可动机构可以具有满足条件(1)的固有频率。这能够提供与实施例1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此外,拉伸螺旋弹簧15a至15c的弹簧常数与三个拉伸螺旋弹簧15f的弹簧常数相同能够以相同的量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此外,第一可动部的质量与第二可动部的质量相同能够使校正透镜11a和11b沿相同的方向移位相同的量。从而,能够减小由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由于其自重而移位造成的光轴的偏心。
实施例3至6的光学图像稳定器也可以应用到例如实施例2中说明的双目镜等观察设备。
尽管上述各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弹簧悬挂型光学图像稳定器,但是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致动器的构造还可以应用到除了弹簧悬挂型光学图像稳定器之外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如上所述,在各实施例中,具有相反的正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获得图像稳定效果。从而,根据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透镜中的每一方均能够具有轻重量和小的驱动行程,从而对一定程度的大颤动提供图像稳定效果。因此,能够减小光学图像稳定器的电力消耗。此外,能够抑制由透镜位移造成的焦点移位。此外,驱动第一和第二透镜的致动器具有使用磁体和线圈的紧凑构造。从而,整个光学图像稳定器可以具有更小的尺寸,可以高速驱动透镜,并且可以改进图像稳定性能。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本申请要求2007年5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34875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实现了紧凑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包括该光学图像稳定器的紧凑的光学设备,该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包括该光学图像稳定器的光学设备即使对一定程度的大颤动也能够提供图像稳定效果,能够减小焦点移位,并且能够改进图像稳定性能。

Claims (12)

1.一种光学图像稳定器,其包括:
第一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一方的第一透镜;
第二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透镜;
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可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以及
致动器,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
第一元件,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
第二元件,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一面;以及
第三元件,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元件的形成于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
所述第一元件是磁体和线圈中的一方,所述第二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是所述磁体和所述线圈中的另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像稳定器还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可动部;
第二弹性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第二可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
0.7≤NF1/NF2≤1.4,
其中,NF1表示包括所述第一可动部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第一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NF2表示包括所述第二可动部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第二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或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之间的球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可动部,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或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之间的球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二可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像稳定器包括作为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第一可动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第二可动部。
6.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7.一种光学图像稳定器,其包括:
第一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一方的第一透镜;
第二可动部,其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和负光焦度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透镜;
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可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以及
致动器,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
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
磁体,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中的一方;以及
线圈,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中的另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像稳定器还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沿不同于光轴方向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可动部;
第二弹性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第二可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
0.7≤NF1/NF2≤1.4,
其中,NF1表示包括所述第一可动部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第一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NF2表示包括所述第二可动部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第二可动机构的固有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或所述第一可动部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之间的球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可动部,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或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之间的球沿不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二可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图像稳定器包括作为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第一可动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第二可动部。
12.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CN2008800128794A 2007-05-22 2008-05-16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4875A JP5121303B2 (ja) 2007-05-22 2007-05-22 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134875/2007 2007-05-22
PCT/JP2008/059489 WO2008143331A1 (en) 2007-05-22 2008-05-16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and optical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615A true CN101663615A (zh) 2010-03-03
CN101663615B CN101663615B (zh) 2011-12-07

Family

ID=4003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8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615B (zh) 2007-05-22 2008-05-16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83546B2 (zh)
JP (1) JP5121303B2 (zh)
CN (1) CN101663615B (zh)
WO (1) WO200814333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198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和拍摄装置
WO2017084090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5740A1 (en) 2000-06-02 2012-05-03 Oakley, Inc. Eyewear with detachable adjustable electronics module
EP2095178B1 (en) 2006-12-14 2015-08-12 Oakley, Inc. Wearable high resolution audio visual interface
JP2010286810A (ja) * 2009-05-15 2010-12-24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526729B2 (ja) * 2009-11-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693163B2 (ja) * 2010-11-11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KR101184913B1 (ko) * 2010-12-13 2012-09-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Ois 액추에이터 및 ois 액추에이터가 구비된 카메라 모듈
JP2012237871A (ja) * 2011-05-11 2012-12-06 Nikon Corp ブレ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KR101881923B1 (ko) 2011-05-13 2018-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CA2864691C (en) 2012-02-17 2018-05-01 Oakle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ably coup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eyewear
JP2013246415A (ja) * 2012-05-29 2013-12-09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4074828A (ja) * 2012-10-05 2014-04-24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EP2973533A4 (en) 2013-03-15 2016-11-30 Oakley Inc ELECTRONIC ORNAMENTATION FOR EYEWEAR
WO2014201213A1 (en) 2013-06-12 2014-12-18 Oakley, Inc. Modular heads-up display system
JP6214316B2 (ja) * 2013-10-09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像ブレ補正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242145B2 (ja) * 2013-10-10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13112357B4 (de) 2013-11-11 2016-05-04 Zürcher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ZHAW) Zentr. Angewandte Mathematik u. Physik Optische Einrichtung, Kamera sowie Verfahren zur Verschiebung einer optischen Achse
JP2015166849A (ja) * 2014-01-06 2015-09-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376801B2 (ja) * 2014-03-28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6590491B2 (ja) * 2014-04-01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482197B2 (ja) * 2014-07-16 2019-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600163B2 (ja) * 2014-08-19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423658B2 (ja) * 2014-09-05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500540B2 (ja) * 2015-03-24 2019-04-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600563B2 (ja) * 2016-01-07 2019-10-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9065893A1 (ja) * 2017-09-27 2019-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7007574B2 (ja) * 2018-02-06 2022-02-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0739609B1 (en) * 2018-08-01 2020-08-11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Jitter minimization flexure pointing system
JP6951828B2 (ja) * 2019-06-01 2021-10-20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ペリスコープ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ペリスコープ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に適用されるプリズム装置
DE102019129445A1 (de) * 2019-10-31 2021-05-06 Carl Zeiss Jena Gmbh Gemeinsame Führung beweglicher optischer Elemente
CN213581541U (zh) * 2020-06-30 2021-06-2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213581542U (zh) * 2020-06-30 2021-06-2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2320A (ja) 1988-12-16 1990-06-21 Canon Inc 補正光学系の光学系支持機構
JPH0843872A (ja) * 1994-08-03 1996-02-16 Minolta Co Ltd 電気−機械変換素子を使用した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445002B2 (ja) 1994-12-28 2003-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
JPH09288289A (ja) * 1996-04-19 1997-11-04 Sony Corp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付き手振れ補正装置
US5835799A (en) * 1996-07-10 1998-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lur prevention apparatus
US6064827A (en) 1997-05-16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JPH10319465A (ja) * 1997-05-16 1998-12-04 Canon Inc 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JPH1115038A (ja) * 1997-06-26 1999-01-22 Asahi Optical Co Ltd 手振れ補正機構を有する観察光学機器
JP3088367B2 (ja) * 1997-12-02 2000-09-18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双眼装置の手振れ補正機構
JP3231688B2 (ja) * 1997-12-02 2001-11-2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双眼装置の手振れ補正機構
US6606456B2 (en) * 2001-04-06 2003-08-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shake correcting device
JP3952207B2 (ja) 2004-12-15 2007-08-0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JP2007108557A (ja) * 2005-10-17 2007-04-26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4886418B2 (ja) * 2006-08-04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9258389A (ja) * 2008-04-16 2009-11-05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US7920780B2 (en) * 2008-04-16 2011-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198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和拍摄装置
WO2017084090A1 (zh) * 2015-11-20 2017-05-26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1303B2 (ja) 2013-01-16
JP2008292515A (ja) 2008-12-04
CN101663615B (zh) 2011-12-07
US20100118402A1 (en) 2010-05-13
US7983546B2 (en) 2011-07-19
WO2008143331A1 (en) 200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615B (zh)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设备
JP4006178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JP3728094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US8730598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a lens assembly
US7652712B2 (en) Lens shifting structure for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TWI477888B (zh)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KR101525816B1 (ko) 상흔들림 보정 장치
US6091900A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7460775B2 (en)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efficiently arranged shake correction means
US9529208B2 (en) Image stabilizer
JP2007156351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H07318864A (ja) 光軸補正機構
US9488850B2 (en) Retention mechanism, driving apparatus, and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JP2012078450A (ja)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2012103546A (ja)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US20170285361A1 (en) Stage apparatus
JP2007171234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305770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US20200007768A1 (en) Imaging device
JP2016109889A (ja) 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
JP2011085754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0330155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13088684A (ja)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CN116320750A (zh)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KR20180009467A (ko) 카메라 이미지 안정화를 위한 수동형 카메라 흔들림 완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