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0750A -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0750A
CN116320750A CN202210362184.0A CN202210362184A CN116320750A CN 116320750 A CN116320750 A CN 116320750A CN 202210362184 A CN202210362184 A CN 202210362184A CN 116320750 A CN116320750 A CN 116320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mechanism
movable fram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21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色摩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0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0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02B27/648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for automatically maintaining a reference alignment, e.g. in self-levelling surveying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其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的基座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防振机构,防振机构包括透镜、防振机构用滚动件、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图像传感器以及电动致动器,电动致动器包括防振机构用线圈和防振机构用磁铁,防振机构用磁铁与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以驱动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带动图像传感器沿光轴与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防振机构用线圈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和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以使得电动致动器带动图像传感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内旋转,本发明有利于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抖动功能,从而有利于提升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3月31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06063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防振装置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这些产品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现有的防振装置一般是由在光轴方向上调整焦点的自动聚焦机构以及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移动的手抖校正机构一体而成的,然而,现有的手抖校正机构只能实现平面内直行的调整动作,无法对由拍摄者手抖引起的旋转动作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对防振装置的防抖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拍摄的图像效果品质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抖动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其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防振机构,所述防振机构包括透镜、防振机构用滚动件、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图像传感器和电动致动器,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承载于所述基座,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通过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可动支承于所述基座,所述图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安装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的防振机构用线圈和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防振机构用磁铁,所述防振机构用磁铁与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以驱动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沿与光轴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轴,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一轴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所述第一轴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轴,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轴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所述第二轴呈中心对称结构,以使得所述电动致动器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内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振机构用磁铁包括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的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与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所述电动致动器还包括防振机构用磁轭,所述防振机构用磁轭设置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靠近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朝向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两个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分别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所述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外界电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朝向所述基座一侧的导电支承板,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和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搭载于所述导电支承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支承板通过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与所述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电连接以实现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与外界电路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沿光轴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沿光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沿光轴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沿光轴方向的投影内。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焦点调整机构和防振装置,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焦点调整机构,所述防振装置为前述的防振装置,且所述防振装置中的所述防振机构位于所述透镜的像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焦点调整机构为自动聚焦机构,所述自动聚焦机构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自动聚焦机构用基座和可动连接于所述自动聚焦用基座的自动聚焦用支架,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架,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架能够带动所述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焦点调整机构为变焦机构,所述透镜包括至少两个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的镜片,所述变焦机构能改变两个所述镜片沿光轴方向的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透镜物侧的第一棱镜和/或位于所述透镜像侧的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和所述第二棱镜用于改变光路的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振机构可以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抖动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振装置的防抖动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拍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装置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机构用可动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机构用线圈和防振机构用磁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变焦机构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变焦机构的透镜收缩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透镜;
2-自动聚焦用壳体;
2-1-爪部件;
3-防振机构用壳体;
10A-防振机构;
10-基座;
101-第一凹槽;
11-防振机构用可动框;
111-第一轴;
112-第二轴;
113-第二凹槽;
12-防振机构用磁轭;
13-第一防振机构用支承板;
14-防振机构用滚动件;
15-第二防振机构用支承板;
16-防振机构用线圈;
16-1-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
16-2-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
16-3-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
16-4-导电支承板;
17-防振机构用磁铁;
17-1-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
17-2-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
18-图像传感器;
19-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
19-1-第一弯曲面;
19-2-第二弯曲面;
20A-自动聚焦机构;
20-自动聚焦用基座;
21-自动聚焦用支架;
22-自动聚焦用上板簧;
23-自动聚焦用下板簧;
24-自动聚焦用磁铁;
25-自动聚焦用线圈;
26-自动聚焦用通电柔性基板;
27-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元件;
28-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磁铁;
30-第一防振机构用减震凝胶;
31-自动聚焦用减震凝胶;
32-第二防振机构用减震凝胶;
40-光轴;
50-变焦机构;
60-壳体;
70-电动致动器;
80-第一棱镜;
90-第二棱镜;
100-防振装置。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振装置100,其包括壳体60、固定于壳体60的基座10以及收容于壳体60内的防振机构10A,防振机构10A包括透镜1、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图像传感器18以及电动致动器70,其中,透镜1安装于壳体60,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承载于基座10,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通过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可动支承于基座10,图像传感器18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电动致动器70包括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防振机构用线圈16和安装于基座10的防振机构用磁铁17,防振机构用磁铁17与防振机构用线圈16相对设置以驱动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带动图像传感器18沿光轴40与正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防振机构用线圈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和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第一轴111,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几何中心与第一轴111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相对第一轴111呈中心对称结构;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具有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第二轴112,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轴112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相对第二轴112呈中心对称结构,以使得电动致动器70带动图像传感器18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平面内旋转。
防振装置100包括壳体、基座10以及防振机构10A,壳体60可以包括防振机构用壳体3和自动聚焦用壳体2,基座10可以相对固定地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壳体3,壳体60具有收容空间,防振机构10A可以位于壳体60的收容空间内。防振机构包括透镜1、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图像传感器18以及电动致动器70,其中,透镜1安装于壳体60,图像传感器18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光束可以沿光轴40摄入透镜1,且可以在图像传感器18上成像。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可以是一种球体,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承载于基座10,且可以相对于基座10滚动,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通过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可动地支承于基座10,即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可以对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与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可以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相对于基座10相对滑动。
电动致动器70包括防振机构用线圈16和防振机构用磁铁17,其中,防振机构用线圈16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且可以随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一同运动,防振机构用磁铁17相对固定地安装于基座10,防振机构用磁铁17与防振机构用线圈16可以相对设置,从而当电动致动器70通电时,在防振机构用磁铁17与防振机构用线圈16可以驱动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在沿与光轴40正交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在电动致动器70的作用下,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且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因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与基座10之间设置有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所以当电动致动器70通电时,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实现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对于基座10移动。
防振机构用线圈16包括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和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沿第一方向X具有第一轴111,沿第二方向Y具有第二轴112,且第一轴111垂直于第二轴112。其中,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几何中心与第一轴111间隔设置,其间隔分别为d1与d2,且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相对第一轴111呈中心对称结构,即d1与d2的距离相等。同样地,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轴112间隔设置,其间隔分别为d3与d4,且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相对第二轴112呈中心对称结构,即d3与d4的距离相等。防振机构可以单独控制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和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即可以只向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通电或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通电,从而可以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在沿与光轴40正交的平面内实现相应方向的旋转动作。具体地,以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为例,通过控制施加于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电流的方向,使流经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产生了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因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几何中心与第一轴111间隔设置,使得两个作用力均不作用于第一轴111上,而是可以分布在第一轴111的两侧,从而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在两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旋转动作。更进一步地,防振机构10A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旋转方向,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在与光轴40正交的平面内进行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动作。同时,当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防振机构10A可以相应地向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通电;当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防振机构10A可以相应地向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通电,从而通过电流和磁场的作用,可以实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直行移动。
通过设置防振机构10A,有利于实现防振装置100的防抖动功能,防振机构可以应用在摄像装置中,例如照相机等,在拍摄物体的过程中,使用者的手部会发生抖动,从而导致拍摄出来的图像模糊、不清晰。通过设置防振机构10A,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可以带动图像传感器18移动,从而可以对抖动动作进行校正,从而有利于提升拍摄效果,且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具体地,当使用者因手抖而导致防振装置100发生旋转时,防振机构10A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通过进行补偿动作,即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做出相应方向的旋转动作,从而实现防振装置100的防抖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防振装置的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仅可以在平面内进行直行运动,无法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与光轴40正交的平面内实现多个方向的防抖动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少因使用者手抖而对防振装置100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有利于提升拍摄效果。同时,通过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和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的设计,有利于在不增加防振装置100的体积前提下,实现防振装置100的防抖动功能,进而有利于实现防振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用磁铁17包括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相对设置的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和与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电动致动器70还包括防振机构用磁轭12,防振机构用磁轭12设置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靠近防振机构用线圈16的一侧且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和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相对设置。
防振机构用磁铁17包括有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和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相对设置,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与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相对设置。电动致动器70还包括四个防振机构用磁轭12,防振机构用磁轭12位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靠近防振机构用线圈16的一侧,且防振机构用磁轭12可以随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一同移动,其中两个防振机构用磁轭12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相对设置,另两个防振机构用磁轭12与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相对设置,即防振机构用磁轭12沿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周向布置。
通过设置防振机构用磁轭12,使防振机构用磁轭12可以与防振机构用磁铁17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将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向光轴40方向拉近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防振机构用磁轭12有利于减小透镜1与防振机构10A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18相对于光轴40倾斜的可能。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座10朝向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01,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朝向基座10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凹槽101对应的第二凹槽113,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位于第一凹槽101与第二凹槽113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可以位于第一凹槽101与第二凹槽113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并在此容纳空间滚动,具体地,防振机构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3和第二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5,第一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3可以安装于第一凹槽101内,第二防振机构用支撑板可以安装于第二凹槽113内,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位于第一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3和第二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5之间,并可以相对于第一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3和第二防振机构用支承板15滚动。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13,有利于对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的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降低防振机构用滚动件14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及基座10脱离配合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运动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10A还包括固定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分别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和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相对设置。
防振机构10A可以至少包括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安装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分别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和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相对设置,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用于检测防振机构用磁铁17的磁通,从而可以检测出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的相对位置。具体地,防振机构10A可以设置有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所用的电路,从而有利于实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的检测功能。
通过设置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有利于实现对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位置的检测功能,进而有利于防振机构10A实现防抖动功能,且有利于实现防振装置100对防振机构10A的控制。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10A还包括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用于将图像传感器18与外界电路电连接。
防振机构10A还可以包括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具体地,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设置有第一弯曲面19-1和第二弯曲面19-2,且第一弯曲面19-1和第二弯曲面19-2之间设置有夹角。图像传感器18可以通过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与外界电路电连接,从而可以传递图像传感器18的信号。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10A还包括固定于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朝向基座10一侧的导电支承板16-4,防振机构用线圈16和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搭载于导电支承板16-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支承板16-4通过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与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电连接以实现防振机构用线圈16与外界电路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与其相邻的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沿光轴40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沿光轴40方向的投影内;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与其相邻的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沿光轴40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沿光轴40方向的投影内。
防振机构可以设置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其中一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位于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的一侧,且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间隔设置,沿光轴40方向,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16-1与相邻的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的投影均位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17-1的投影范围内。另一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位于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的一侧,且与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间隔设置,沿光轴40方向,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16-2与相邻的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的投影均位于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17-2的投影范围内。这样的位置关系便于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对防振机构用磁铁17的磁通进行检测,从而有利于实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16-3的位置检测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焦点调整机构和防振装置100,其中,透镜1安装于焦点调整机构;防振装置100为前述的防振装置100,且防振装置100中的防振机构位于透镜1的像侧。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焦点调整机构为自动聚焦机构20A,自动聚焦机构20A设置有固定于壳体60的自动聚焦机构用基座20和可动连接于自动聚焦用基座20的自动聚焦用支架21,透镜1安装于自动聚焦用支架21,自动聚焦用支架21能够带动透镜1沿光轴40方向移动。
防振装置还可以包括自动聚焦机构20A。自动聚焦机构20A包括自动聚焦用基座20和自动聚焦用支架21,其中,自动聚焦用基座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自动聚焦用壳体2,自动聚焦用支架21与自动聚焦用基座20连接,且可以相对于自动聚焦用基座20运动。透镜1可以收容于自动聚焦用支架21,自动聚焦机构20A还可以设置有自动聚焦用磁铁24和自动聚焦用线圈25,自动聚焦用线圈25可以与自动聚焦用磁铁24相互作用产生作用力,从而通过作用力可以驱动自动聚焦用支架21相对于光轴40的自由移动,进而可以实现防振装置100的焦点对准功能。
自动聚焦机构20A还包括自动聚焦用上板簧22和自动聚焦用下板簧23,自动聚焦用支架21通过自动聚焦用上板簧22和自动聚焦用下板簧23稳定地保持在自动聚焦用基座20内。
自动聚焦机构20A还包括自动聚焦用通电柔性基板26,自动聚焦用通电柔性基板26可以与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19采用一体化设计,从而有利于实现防振装置100的自动聚焦功能。
第一防振机构用减震凝胶30可以涂布在防振机构用可动框11上,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振机构10A的整体的稳定性。第二防振机构用减震凝胶32可以涂布于基座10与防振机构用壳体3之间。自动聚焦用壳体2设置有从自动聚焦用壳体2突出的爪部件2-1,自动聚焦用支架21也可以涂布自动聚焦用减震凝胶31,通过自动聚焦用减震凝胶31与爪部件2-1的作用,使其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自动聚集机构20A的稳定性。
自动聚焦用支架21还可以安装有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磁铁28,自动聚焦用通电柔性基板26安装有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元件27,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元件27可以检测自动聚焦用位置检测磁铁28的磁通,从而可以检测出自动聚焦用支架21的准确位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焦点调整机构为变焦机构50,透镜1包括至少两个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的镜片,变焦机构50能改变两个镜片沿光轴方向的间距,具体地,包含多个镜片的透镜1可以进行伸缩运动。通过设置变焦机构50,不仅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拍摄效果,还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
如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还包括位于透镜1物侧的第一棱镜80和/或位于透镜1像侧的第二棱镜90,第一棱镜80和第二棱镜90用于改变光路的方向。通过设置可以改变光路的第一棱镜80和/或第二棱镜90,有利于减小摄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与便携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防振装置,其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基座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防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包括:
透镜,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壳体;
防振机构用滚动件,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承载于所述基座;
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通过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可动支承于所述基座;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以及
电动致动器,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安装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的防振机构用线圈和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防振机构用磁铁,所述防振机构用磁铁与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以驱动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沿与光轴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轴,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一轴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所述第一轴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轴,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轴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所述第二轴呈中心对称结构,以使得所述电动致动器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内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用磁铁包括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的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与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所述电动致动器还包括防振机构用磁轭,所述防振机构用磁轭设置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靠近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防振机构用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两个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两个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分别与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和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所述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外界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朝向所述基座一侧的导电支承板,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和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搭载于所述导电支承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承板通过所述防振机构用可动框与所述防振机构用柔性基板电连接以实现所述防振机构用线圈与外界电路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线圈沿光轴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所述第一防振机构用磁铁沿光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防振机构用检测元件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线圈沿光轴方向的投影相互间隔且均落入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用磁铁沿光轴方向的投影内。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焦点调整机构,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焦点调整机构;
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且所述防振装置中的所述防振机构位于所述透镜的像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整机构为自动聚焦机构,所述自动聚焦机构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自动聚焦机构用基座和可动连接于所述自动聚焦用基座的自动聚焦用支架;
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架,所述自动聚焦用支架能够带动所述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整机构为变焦机构,所述透镜包括至少两个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的镜片,所述变焦机构能改变两个所述镜片沿光轴方向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透镜物侧的第一棱镜和/或位于所述透镜像侧的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和所述第二棱镜用于改变光路的方向。
CN202210362184.0A 2022-03-31 2022-04-07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16320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0630 2022-03-31
JP2022060630 2022-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0750A true CN116320750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2184.0A Pending CN116320750A (zh) 2022-03-31 2022-04-07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6832B1 (zh)
JP (1) JP2023153130A (zh)
CN (1) CN11632075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7991A (zh) * 2022-03-31 2022-11-01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0576A (en) * 1996-11-14 1998-12-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Blur prevention system for optical apparatus
JP4416530B2 (ja) * 2004-02-10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4750402B2 (ja) * 2004-11-01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2012078450A (ja) * 2010-09-30 2012-04-19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6889378B2 (ja) * 2018-11-29 2021-06-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カメラ搭載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14832A1 (en) 2023-10-05
US11796832B1 (en) 2023-10-24
JP2023153130A (ja)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2141B2 (ja) 液体レンズ駆動用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および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を有するレンズアセンブリ
US9279997B2 (en) Vibration correcting device,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device
JP6960983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US6631042B2 (en) Lens barrel having image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and optical device having same
TWI491251B (zh) 相機模組
US11852844B2 (en) Optical system
CN212723615U (zh) 相机模块
WO2022134191A1 (zh) 摄像装置用防振机构、光学系统、相机及电子设备
CN116320750A (zh) 防振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13050340B (zh) 相机模块
US20220197048A1 (en) Anti-vibration mechanism for camera device, optical system,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28956B2 (en)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85052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5236915A (zh) 一种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KR20220011519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7311679B1 (ja) 撮像装置、カメラ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KR20090092665A (ko) 손떨림 보정과 자동초점 기능을 일체화한 영상촬영장치
JP2012103298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202205673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7917091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装置
CN117813833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