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300B - 取代的联吡啶基通过亚苯基与吡啶并吲哚环结构连结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取代的联吡啶基通过亚苯基与吡啶并吲哚环结构连结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63300B CN101663300B CN2008800081317A CN200880008131A CN101663300B CN 101663300 B CN101663300 B CN 101663300B CN 2008800081317 A CN2008800081317 A CN 2008800081317A CN 200880008131 A CN200880008131 A CN 200880008131A CN 101663300 B CN101663300 B CN 1016633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chemical formula
- group
- layer
- orga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0 C**(C=CC)C1=CNCC=C1 Chemical compound C**(C=CC)C1=CNCC=C1 0.000 description 6
- WGHCBIQZWIOEHQ-UHFFFAOYSA-N C(C1)C=CN=C1c1cc(-c2cc(-[n]3c([nH]cc4)c4c4ccccc34)ccc2)cc(-c2cc(cccc3)c3cc2)n1 Chemical compound C(C1)C=CN=C1c1cc(-c2cc(-[n]3c([nH]cc4)c4c4ccccc34)ccc2)cc(-c2cc(cccc3)c3cc2)n1 WGHCBIQZWIOEH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YVIQWDMGGRKAO-MGBGTMOVSA-N C(C1)C=Cc2c1c([nH]cc1)c1[n]2-c1cccc(-c2cc(-c3cccc(-c4ccccc4)c3)nc([C@@H]3NC=CC=C3)c2)c1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2c1c([nH]cc1)c1[n]2-c1cccc(-c2cc(-c3cccc(-c4ccccc4)c3)nc([C@@H]3NC=CC=C3)c2)c1 YYVIQWDMGGRKAO-MGBGTMO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UXRBGLXLRQYLY-UHFFFAOYSA-N c(cc1c2c3ccnc2)ccc1[n]3-c(cc1)ccc1-c1cc(-c2ccc(cccc3)c3c2)nc(-c2ccccn2)c1 Chemical compound c(cc1c2c3ccnc2)ccc1[n]3-c(cc1)ccc1-c1cc(-c2ccc(cccc3)c3c2)nc(-c2ccccn2)c1 DUXRBGLXLRQYL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取代的联吡啶基通过亚苯基与吡啶并吲哚环结构连结。还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一对电极和插于所述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化合物用作用于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构成材料。[化学式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化合物和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为适于各种显示器件的自发光器件。更具体地,其涉及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和使用所述化合物的有机EL器件。
背景技术
由于有机EL器件为自发光器件,与液晶器件相比它们明亮、可见度上优良,能够给出清晰的显示,因此,已经积极地研究有机EL器件。
在1987年,Eastman Kodak Company的C.W.Tang等通过开发具有多层结构的器件将使用有机材料的有机EL器件投入实际应用,在所述多层结构中将各种职能分配到各材料。它们形成能够输送电子的荧光材料和能够输送空穴的有机材料的层压件,以使两种电荷注入荧光材料的层中以发光,由此在10V以下的电压下达到1000cd/m2以上的高亮度(参见例如,专利文件1和2)。
专利文件1:JP-A-8-48656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No.3194657
至今为止,为了有机EL器件的实际应用已经进行了许多改进,通过电致发光器件已经实现了高效率和耐久性,在所述电致发光器件中将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b输送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顺次地设置在基板上,以进一步划分各种职能(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1)。
非专利文件1: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 NinthWorkshop Preprint,pp.55-61(2001)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的目的,已经尝试利用三重态激子(triplet exciton)和已经研究利用磷光材料(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2)。
非专利文件2: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 NinthWorkshop Preprint,pp.23-31(2001)
发光层也可以通过用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掺杂通常称为基质材料(host material)的电荷输送化合物来制备。如在上述Workshop Preprints中所述,在有机EL器件中有机材料的选择显著地影响各种性能如器件的效率和耐久性。
在有机EL器件中,从两个电极注入的电荷在发光层中再结合以实现发光。然而,由于空穴的迁移率高于电子的迁移率,发生由部分空穴通过发光层导致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电子迁移率高的电子输送材料。
代表性的发光材料,三(8-羟基喹啉)铝(下文称为Alq3)通常也用作电子输送材料,但不能认为该材料具有空穴阻止能力。
作为防止部分空穴通过发光层和提高在发光层中电荷再结合的概率的技术,存在插入空穴阻止层的方法。作为空穴阻止材料,迄今为止已提出了三唑衍生物(参见例如,专利文件3)、浴铜灵(下文称为BCP)、铝的混合配体配合物(BAlq)(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2),等等。
例如,作为空穴阻止能力优良的电子输送材料,提出3-(4-联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三唑(下文称为TAZ)(参见例如,专利文件3)。
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No.2734341
由于TAZ具有高达6.6eV的功函数,以及因此显示高空穴阻止能力,将其用作电子输送性的空穴阻止层以将其层压至通过真空沉积、涂布等制备的荧光发光层或磷光发光层的阴极侧,有助于增加有机EL器件的效率(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3)。
非专利文件3:Fiftieth Meeting of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Physics and Related Societies,28p-A-6 Lecture Preprint p.1413(2003)
然而,TAZ具有低电子输送性的大问题,需要与具有较高电子输送性的电子输送材料组合来制备有机EL器件(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4)。
非专利文件4: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Organic Molecules/Bioelectronics Section,Vol.11,No.1,pp.13-19(2000)
此外,BCP具有高达6.7eV的功函数和高空穴阻止能力,但是具有为83℃的低玻璃化转变点(Tg),因此在薄膜稳定性上差,因而不能认为其充分地起空穴阻止层的作用。
所有所述材料在膜稳定性上不足或在阻止空穴的功能上不足。为了改进有机EL器件的特征性质,需要开发电子注入/输送性能和空穴阻止能力优良以及在薄膜状态下高度稳定的有机化合物。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良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其作为用于具有高效率和高耐久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电子注入/输送性能优良,具有空穴阻止能力以及在薄膜状态下是高度稳定的,还提供使用该化合物的具有高效率和高耐久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关于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提及:(1)良好的电子注入特性,(2)高的电子迁移率,(3)优良的空穴阻止能力,(4)在薄膜状态下良好的稳定性,以及(5)优良的耐热性。此外,关于本发明提供的有机EL器件的物理性质,可提及:(1)高发光效率,(2)低发光开始电压,(3)低实用驱动电压,以及(4)高的最大发光亮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已设计并化学合成了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显示对电子亲和性的吡啶环的氮原子具有与金属配位的能力以及耐热性优良。本发明人已使用该化合物试验性地生产了各种有机EL器件,并已深入进行了器件的特性评价。结果,他们已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其由通式(1)表示。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有机EL器件,其包括一对电极和插于所述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其中将所述化合物用作用于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构成材料:
[化学式1]
其中,A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杂环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R1至R17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三氟甲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链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W、X、Y和Z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条件是W、X、Y和Z中只有一个是氮原子,且所述氮原子不具有取代基R10、R11、R12或R13。
在通式(1)中在由Ar表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杂环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中的“芳香烃基团”、“芳香杂环基团”和“稠合多环芳香基团”具体包括以下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苯基(tetrakisphenyl group)、苯乙烯基、萘基、蒽基、苊基、芴基、菲基、茚基(indenyl group)、芘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啶并吲哚基、呋喃基、吡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咔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喹喔啉基、苯并咪唑基、吡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萘啶基、菲咯啉基和吖啶基。
在通式(1)中在由Ar表示的取代的芳香烃基团、取代的芳香杂环基团和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中的“取代基”具体地包括例如以下基团: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羟基、硝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苯基、萘基、蒽基、苯乙烯基、吡啶基、吡啶并吲哚基、喹啉基和苯并噻唑基。这些取代基可以被进一步取代。
在通式(1)中在由R1至R17表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中的“芳香烃基团”具体地包括以下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苯基、苯乙烯基、萘基、芴基、菲基、茚基和芘基。
在通式(1)中在由R1至R17表示的取代的芳香烃基团中的“取代基”具体地包括以下基团: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和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链烷基。这些取代基可以被进一步取代。
本发明的由通式(1)表示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与常规的电子输送材料相比提供高电子迁移率,具有优良的空穴阻止能力以及在薄膜状态下稳定。
可将本发明的由通式(1)表示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用于有机EL器件的电子输送层的构成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更高的电子注入/迁移速率的材料的使用提供以下效果:改进从电子输送层至发光层的电子输送效率以增强发光效率,还降低驱动电压以增强有机EL器件的耐久性。
还可将本发明的由通式(1)表示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用于有机EL器件的空穴阻止层的构成材料。空穴阻止能力优良,与常规材料相比电子输送性能也优良,并且在薄膜状态下具有高稳定性的材料的使用提供以下效果:当显示高发光效率时,降低驱动电压、改进耐电流性和增强有机EL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
还可将本发明的由通式(1)表示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用于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的构成材料。发光层的使用提供实现有机EL器件显示降低的驱动电压和具有提高的发光效率的效果,所述发光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使用与常规材料相比电子输送性能优良和具有宽带隙的本发明的材料作为用于发光层的基质材料,并使在其上负载所谓的掺杂剂的发光材料或磷光材料。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将所述化合物用作用于有机EL器件的电子输送层、空穴阻止层或发光层的构成材料。此外,因为有机EL器件与常规电子输送材料相比显示高电子迁移率,具有优良的空穴阻止能力,以及在薄膜状态下稳定,所以可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耐久性,所述有机EL器件通过使用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来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化合物(化合物36)的1H-NMR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化合物(化合物40)的1H-NMR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化合物(化合物164)的1H-NMR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化合物(化合物20)的1H-NMR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化合物(化合物24)的1H-NMR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化合物(化合物37)的1H-NMR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化合物(化合物41)的1H-NMR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化合物(化合物52)的1H-NMR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化合物(化合物72)的1H-NMR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化合物(化合物116)的1H-NMR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化合物(化合物165)的1H-NMR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化合物(化合物192)的1H-NMR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化合物(化合物193)的1H-NMR图。
图14是显示实施例16至24的EL器件的构成的图。
图15是显示比较例1的EL器件的构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基板
2:透明阳极
3:空穴注入层
4:空穴输送层
5:发光层
6:空穴阻止层
7:电子输送层
8:电子注入层
9: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是新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以下合成:用钯催化剂使相应的卤代苯胺基吡啶(halogenoanilinopyridine)进行环化反应以合成吡啶并吲哚环(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5),然后通过将其与具有取代的联吡啶基的各种卤代亚苯基(halogenophenylenes)之一缩合以合成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联吡啶基的各种卤代亚苯基各自可以通过以下合成:在碱存在下缩合相应的醛和乙酰吡啶,此外将所得产物与相应的吡啶鎓碘化物(pyridinium iodide)反应(参见例如,非专利文件6)。
非专利文件5:J.Chem.Soc,Perkin Trans.1,p.1505(1999)
非专利文件6:Synthesis,1(1976)
在由通式(1)表示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中,优选化合物的具体实例示于以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化学式2]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合物5)
[化学式6]
[化学式7]
(化合物7)
[化学式8]
(化合物8)
[化学式9]
(化合物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化合物13)
[化学式14]
(化合物14)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化学式17]
[化学式18]
[化学式19]
[化学式20]
[化学式21]
[化学式22]
(化合物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化合物24)
[化学式25]
(化合物25)
[化学式26]
(化合物26)
[化学式27]
[化学式28]
[化学式29]
[化学式30]
(化合物30)
[化学式31]
(化合物31)
[化学式32]
[化学式33]
[化学式34]
(化合物34)
[化学式35]
[化学式36]
[化学式37]
(化合物37)
[化学式38]
[化学式39]
[化学式40]
(化合物40)
[化学式41]
[化学式42]
[化学式43]
[化学式44]
(化合物44)
[化学式45]
[化学式46]
[化学式47]
[化学式48]
[化学式49]
[化学式50]
[化学式51]
[化学式52]
[化学式53]
[化学式54]
[化学式55]
[化学式56]
(化合物56)
[化学式57]
[化学式58]
[化学式59]
[化学式60]
[化学式61]
[化学式62]
[化学式63]
[化学式64]
[化学式65]
[化学式66]
[化学式67]
[化学式68]
(化合物68)
[化学式69]
[化学式70]
[化学式71]
[化学式72]
[化学式73]
[化学式74]
(化合物74)
[化学式75]
(化合物75)
[化学式76]
[化学式77]
[化学式78]
[化学式79]
[化学式80]
[化学式81]
[化学式82]
[化学式83]
[化学式84]
[化学式85]
[化学式86]
(化合物86)
[化学式87]
(化合物87)
[化学式88]
[化学式89]
[化学式90]
[化学式91]
(化合物91)
[化学式92]
[化学式93]
[化学式94]
(化合物94)
[化学式95]
[化学式96]
[化学式97]
(化合物97)
[化学式98]
[化学式99]
[化学式100]
[化学式101]
[化学式102]
(化合物102)
[化学式103]
[化学式104]
[化学式105]
[化学式106]
[化学式107]
[化学式108]
[化学式109]
[化学式110]
(化合物110)
[化学式111]
[化学式112]
[化学式113]
(化合物113)
[化学式114]
(化合物114)
[化学式115]
(化合物115)
[化学式116]
[化学式117]
(化合物117)
[化学式118]
(化合物118)
[化学式119]
[化学式120]
[化学式121]
[化学式122]
[化学式123]
[化学式124]
(化合物124)
[化学式125]
[化学式126]
[化学式127]
(化合物127)
[化学式128]
(化合物128)
[化学式129]
[化学式130]
[化学式131]
[化学式132]
[化学式133]
[化学式134]
[化学式135]
[化学式136]
[化学式137]
[化学式138]
[化学式139]
[化学式140]
[化学式141]
[化学式142]
[化学式143]
[化学式144]
[化学式145]
[化学式146]
[化学式147]
(化合物147)
[化学式148]
[化学式149]
[化学式150]
[化学式151]
[化学式152]
[化学式153]
[化学式154]
[化学式155]
[化学式156]
[化学式157]
[化学式158]
[化学式159]
[化学式160]
[化学式161]
[化学式162]
(化合物162)
[化学式163]
[化学式164]
[化学式165]
(化合物165)
[化学式166]
[化学式167]
(化合物167)
[化学式168]
[化学式169]
[化学式170]
[化学式171]
[化学式172]
[化学式173]
[化学式174]
[化学式175]
(化合物175)
[化学式176]
[化学式177]
[化学式178]
[化学式179]
(化合物179)
[化学式180]
[化学式181]
[化学式182]
[化学式183]
[化学式184]
(化合物184)
[化学式185]
[化学式186]
[化学式187]
[化学式188]
[化学式189]
(化合物189)
[化学式190]
[化学式191]
[化学式192]
(化合物192)
[化学式193]
[化学式194]
[化学式195]
[化学式196]
[化学式197]
[化学式198]
[化学式199]
(化合物199)
[化学式200]
[化学式201]
[化学式202]
[化学式203]
[化学式204]
[化学式205]
[化学式206]
[化学式207]
[化学式208]
(化合物208)
[化学式209]
[化学式210]
这些化合物的纯化通过以下进行:通过柱色谱法纯化、吸附纯化、用溶剂重结晶或结晶法等。所述化合物的鉴定能够通过NMR分析进行。至于物理性质,进行DSC测定(Tg)和熔点测定。熔点用作气相沉积性的指标,玻璃化转变点(Tg)用作在薄膜状态下稳定性的指标。
借助于由Bruker AXS制造的高敏感度差示扫描量热计DSC3100S使用粉末材料测定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
此外,通过在ITO基板上制备100nm的薄膜和使用大气中光电分光计(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n air)(型号AC-3,由Riken Keiki Co.,Ltd制造)测定功函数。将功函数作为空穴阻止能力的指标。
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的结构的实例包括在基板上按此顺序具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空穴阻止层、电子输送层和阴极的结构,以及在电子输送层和阴极之间进一步具有电子注入层的结构。在这些多层结构中,可以省略有机层的几个层,例如,所述结构可以具有在基板上顺次具有阳极、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和阴极的构成。
作为有机EL器件的阳极,使用具有大的功函数的电极材料,例如ITO或金。作为空穴注入层,除了铜酞菁(下文称为CuPc)之外,可以使用材料例如星爆型(star-burst type)三苯胺衍生物和湿法型材料。
对于空穴输送层,可以使用N,N′-二苯基-N,N′-二(间甲苯基)-联苯胺(下文称为TPD)和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联苯胺(下文称为NPD),各种三苯胺四聚物等。此外,作为空穴注入/输送层,可以使用湿法型聚合物材料例如PEDOT/PSS。
作为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空穴阻止层和电子输送层,除了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之外,可以使用铝配合物、噻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咔唑衍生物、聚二烷基芴衍生物等。
通过将常规的发光材料例如铝配合物或苯乙烯基衍生物用于发光层,和将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空穴阻止层和电子输送层,能够制备高性能有机EL器件。此外,高性能有机EL器件还可以通过添加掺杂剂作为发光层的基质材料来制备,所述掺杂剂例如,荧光材料如喹吖啶酮、香豆素或红荧烯,或磷光材料如苯基吡啶的铱配合物。
此外,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常规的电子输送材料形成多层或共沉积来用作电子输送层。
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可以具有电子注入层。作为电子注入层,可以用氟化锂等。对于阴极,将具有低的功函数的电极材料例如铝或具有低的功函数的合金例如铝镁用作电极材料。
将参考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本发明不应该解释为限于以下实施例,只要不超出其要旨即可。
实施例1
(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36)的合成)
加入10.0g 4′-溴苯乙酮、12.8g碘和80ml吡啶,将全体在100℃下加热并搅拌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0ml水并进行通过重结晶的纯化。在70℃下在减压下进行干燥12小时,以获得15.5g(产率76%)4-溴代苯甲酰甲基吡啶鎓碘化物(4-bromophenacylpyridmium iodide)的褐色粉末。
然后,加入6.0g 2-萘醛(naphthoaldehyde)、4.7g 2-乙酰吡啶和40ml甲醇,将全体在搅拌下冷却至-5℃。向其中逐滴加入62ml 3重量%的NaOH/甲醇溶液,将全体在-5℃下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在同样的温度下进一步进行2天。将37.0g乙酸铵、15.5g上述4-溴代苯甲酰甲基吡啶鎓碘化物和100ml甲醇加入至反应溶液中,将全体在55℃下搅拌2天。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粗产物通过过滤收集,用甲醇洗涤,然后在70℃下在减压下干燥12小时,以获得3.8g(产率23%)6-(4-溴代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的灰色粉末。
加入2.5g所得的6-(4-溴代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4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7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1.85g(产率62%)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36)的白色粉末。
所得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1。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9.42(1H),8.85(1H),8.76(2H),8.49-8.57(3H),8.36(1H),8.20-8.25(2H),7.90-8.03(5H),7.73(2H),7.51-7.58(4H),7.38-7.42(3H)。
实施例2
(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40)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4-溴代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加入2.5g所得的4-(4-溴代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4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9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2.17g(产率72%)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40)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2。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9.42(1H),8.76-8.80(3H),8.70(1H),8.57(1H),8.42(1H),8.22-8.25(2H),8.12(2H),8.03(2H),7.92-7.94(2H),7.73(2H),7.53-7.57(4H),7.38-7.43(3H)。
实施例3
(4,6-二[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64)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6-二(4-溴代苯基)-[2,2′]联吡啶。加入1.8g所得的4,6-二(4-溴代苯基)-[2,2′]联吡啶、1.4g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1.6g碳酸钾、0.1ml二甲基亚砜和5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1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50ml甲醇,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300ml氯仿加入至不溶固体中并进行萃取。将萃取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使用邻二氯苯作为重结晶溶剂进行纯化,在70℃下在减压下进行干燥12小时,以获得1.45g(产率58%)4,6-二[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64)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3。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8个氢信号。δ(ppm)=9.43(2H),8.76-8.84(3H),8.52-8.59(4H),8.14-8.26(5H),7.94(1H),7.76(4H),7.52-7.57(4H),7.39-7.44(5H)。
实施例4
(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萘-1-基)-[2,2′]联吡啶(化合物20)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6-(4-溴代苯基)-4-(萘-1-基)-[2,2′]联吡啶。加入2.2g所得的6-(4-溴代苯基)-4-(萘-1-基)-[2,2′]联吡啶、0.9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1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2.02g(产率77%)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萘-1-基)-[2,2′]联吡啶(化合物20)的褐白色粉末。
所得褐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4。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9.41(1H),8.77(1H),8.70(1H),8.64(1H),8.56(1H),8.48(2H),8.24(1H),8.03(1H),7.90-8.00(4H),7.71(2H),7.50-7.61(6H),7.36-7.42(3H)。
实施例5
(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萘-1-基)-[2,2′]联吡啶(化合物24)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4-溴代苯基)-6-(萘-1-基)-[2,2′]联吡啶。加入2.2g所得的4-(4-溴代苯基)-6-(萘-1-基)-[2,2′]联吡啶、0.9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1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2.04g(产率77%)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萘-1-基)-[2,2′]联吡啶(化合物24)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5。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9.41(1H),8.86(1H),8.76(1H),8.60(1H),8.56(1H),8.35(1H),8.23(1H),8.10(2H),7.99(2H),7.94(1H),7.80-7.85(2H),7.71(2H),7.64(1H),7.52-7.57(4H),7.36-7.43(3H)。
实施例6
(6-[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37)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6-(4-溴代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加入2.5g所得的6-(4-溴代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3,2-b]吲哚、0.2g铜粉、2.4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19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使用邻二氯苯作为重结晶溶剂进行纯化,在70℃下在减压下进行干燥12小时,以获得1.03g(产率34%)6-[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4-(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37)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6。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8.85(1H),8.78(1H),8.75(1H),8.65(1H),8.48-8.50(3H),8.36(1H),8.21(1H),7.98-8.03(3H),7.90-7.94(2H),7.81(1H),7.74(2H),7.55-7.60(4H),7.36-7.43(3H)。
实施例7
(4-[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41)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4-溴代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加入2.5g所得的4-(4-溴代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1.1g 5H-吡啶并[3,2-b]吲哚、0.2g铜粉、2.4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1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6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1.86g(产率62%)4-[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6-(萘-2-基)-[2,2′]联吡啶(化合物41)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7。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4个氢信号。δ(ppm)=8.76-8.80(3H),8.70(1H),8.65(1H),8.48(1H),8.42(1H),8.21(1H),8.10(1H),8.02(2H),7.92(2H),7.79(1H),7.73(2H),7.55-7.57(4H),7.36-7.44(3H)。
实施例8
(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菲-9-基)-[2,2′]联吡啶(化合物52)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6-(4-溴代苯基)-4-(菲-9-基)-[2,2′]联吡啶。加入2.6g所得的6-(4-溴代苯基)-4-(菲-9-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2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8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甲苯)纯化,以获得2.35g(产率78%)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4-(菲-9-基)-[2,2′]联吡啶(化合物52)的浅红白色粉末。
所得浅红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8。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6个氢信号。δ(ppm)=9.41(1H),8.83(1H),8.78(2H),8.70-8.72(2H),8.55(1H),8.49(2H),8.23(1H),8.08(1H),8.01(1H),7.91-7.96(2H),7.88(1H),7.71-7.75(4H),7.67(1H),7.61(1H),7.50-7.55(2H),7.37-7.41(3H)。
实施例9
(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菲-2-基)-[2,2′]联吡啶(化合物72)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4-溴代苯基)-6-(菲-2-基)-[2,2′]联吡啶。加入2.6g所得的4-(4-溴代苯基)-6-(菲-2-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2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8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1.40g(产率47%)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菲-2-基)-[2,2′]联吡啶(化合物72)的浅红白色粉末。
所得浅红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9。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6个氢信号。δ(ppm)=9.42(1H),8.75-8,86(6H),8.57(2H),8.24(2H),8.12(2H),7.91-7.95(3H),7.82(1H),7.63-7.73(4H),7.54(2H),7.38-7.43(3H)。
实施例10
(4-(联苯-4-基)-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16)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联苯-4-基)-6-(4-溴代苯基)-[2,2′]联吡啶。加入2.5g所得的4-(联苯-4-基)-6-(4-溴代苯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3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8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甲苯/乙酸乙酯)纯化,以获得2.81g(产率93%)4-(联苯-4-基)-6-[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16)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10。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6个氢信号。δ(ppm)=9.41(1H),8.78(1H),8.76(1H),8.73(1H),8.56(1H),8.49(2H),8.24(1H),8.13(1H),7.96(2H),7.91(1H),7.79(2H),7.73(2H),7.69(2H),7.48-7.56(4H),7.37-7.42(4H)。
实施例11
(4,6-二[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65)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6-二(4-溴代苯基)-[2,2′]联吡啶。加入2.2g所得的4,6-二(4-溴代苯基)-[2,2′]联吡啶、1.7g5H-吡啶并[3,2-b]吲哚、0.2g铜粉、2.0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1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5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1.50g(产率50%)4,6-二[4-(5H-吡啶并[3,2-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65)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11。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8个氢信号。δ(ppm)=8.83(1H),8.76-8.78(2H),8.66(2H),8.48-8.52(4H),8.17(1H),8.13(2H),7.94(1H),7.81(2H),7.76(4H),7.56-7.61(4H),7.36-7.44(5H)。
实施例12
(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菲-9-基)-[2,2′]联吡啶(化合物192)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4-(4-溴代苯基)-6-(菲-9-基)-[2,2′]联吡啶。加入2.2g所得的4-(4-溴代苯基)-6-(菲-9-基)-[2,2′]联吡啶、0.8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1.8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8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己烷/氯仿)纯化,以获得1.36g(产率54%)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6-(菲-9-基)-[2,2′]联吡啶(化合物192)的黄白色粉末。
所得黄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12。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6个氢信号。δ(ppm)=9.40(1H),8.89(1H),8.84(1H),8.78(2H),8.61(1H),8.55(1H),8.32(1H),8.23(1H),8.12(2H),8.04(1H),7.99(2H),7.83(1H),7.71-7.74(4H),7.62-7.67(2H),7.52(2H),7.37-7.42(3H)。
实施例13
(6-(联苯-4-基)-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93)的合成)
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合成6-(联苯-4-基)-4-(4-溴代苯基)-[2,2′]联吡啶。加入2.5g所得的6-(联苯-4-基)-4-(4-溴代苯基)-[2,2′]联吡啶、1.0g 5H-吡啶并[4,3-b]吲哚、0.2g铜粉、2.3g碳酸钾、0.2ml二甲基亚砜和10ml正十二烷,将全体在加热和回流下搅拌7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80ml氯仿,将不溶固体通过过滤除去,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粗产物。将所述粗产物通过柱色谱法(载体:NH二氧化硅凝胶,洗脱液:甲苯/乙酸乙酯)纯化,以获得1.96g(产率65%)6-(联苯-4-基)-4-[4-(5H-吡啶并[4,3-b]吲哚-5-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193)的白色粉末。
所得白色粉末的结构使用NMR鉴定。1H-NMR测定结果示于图13。
在1H-NMR(CDCl3)上检出以下26个氢信号。δ(ppm)=9.42(1H),8.76(3H),8.57(1H),8.34(2H),8.25(1H),8.11(3H),7.91(1H),7.80(2H),7.70-7.73(4H),7.49-7.53(4H),7.38-7.43(4H)。
实施例14
对于本发明的化合物,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借助于高敏感度差示扫描量热计(由Bruker AXS制造的DSC 3100S)来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熔点 | 玻璃化转变点 | |
实施例1的化合物 | 244℃ | 114℃ |
实施例2的化合物 | 253℃ | 117℃ |
实施例3的化合物 | 339℃ | 161℃ |
实施例4的化合物 | 152℃ | 115℃ |
实施例5的化合物 | 151℃ | 116℃ |
实施例6的化合物 | 218℃ | 108℃ |
实施例7的化合物 | 248℃ | 110℃ |
实施例8的化合物 | 181℃ | 139℃ |
实施例9的化合物 | 271℃ | 139℃ |
实施例10的化合物 | 150℃ | 112℃ |
实施例11的化合物 | 343℃ | 155℃ |
实施例12的化合物 | 186℃ | 132℃ |
实施例13的化合物 | 231℃ | 114℃ |
本发明的化合物显示了11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点,因此在薄膜状态下稳定。
实施例15
使用本发明的各化合物,在ITO基板上制备具有膜厚度100nm的沉积膜,并在大气中光电分光计(型号AC-3,由RikenKeiki Co.,Ltd制造)上测定功函数。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功函数 | |
实施例1的化合物 | 6.11eV |
实施例2的化合物 | 6.18eV |
实施例3的化合物 | 6.15eV |
实施例4的化合物 | 6.25eV |
实施例5的化合物 | 6.33eV |
实施例6的化合物 | 5.99eV |
实施例7的化合物 | 6.12eV |
实施例8的化合物 | 6.27eV |
实施例9的化合物 | 6.34eV |
实施例10的化合物 | 6.27eV |
实施例11的化合物 | 6.15eV |
实施例12的化合物 | 6.37eV |
实施例13的化合物 | 6.16eV |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比普通空穴输送材料例如NPD和TPD所拥有的5.4eV功函数更深的值,并具有大的空穴阻止能力。
实施例16
如图14所示,通过在其上预先已经形成ITO电极作为透明阳极2的玻璃基板1上按此顺序沉积空穴注入层3、空穴输送层4、发光层5、空穴阻止层6、电子输送层7、电子注入层8和阴极(铝电极)9来制备有机EL器件。
在用有机溶剂洗涤其上已经形成具有膜厚度150nm的ITO的玻璃基板1之后,将表面用UV臭氧处理洗涤。将其固定在真空沉积机内,然后将真空沉积机抽空至0.001Pa以下。
随后,以3.6nm/min的沉积速率在其上形成铜酞菁至厚度约20nm作为空穴注入层3。以3.6nm/min的沉积速率在所述空穴注入层3上形成NPD至厚度约40nm作为空穴输送层4。作为发光层5,以3.6nm/min的沉积速率在所述空穴输送层4上形成Alq3至厚度约30nm。在发光层5上,以3.6nm/min的沉积速率形成本发明实施例1的化合物(化合物36)至厚度约30nm作为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在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上,以0.36nm/min的沉积速率形成氟化锂至厚度约0.5nm作为电子注入层8。最后,沉积铝至厚度约200nm以形成阴极9。将制备的器件贮存于真空干燥器中,在常温下在大气中测定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化合物(化合物36)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3。
实施例17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化合物(化合物40)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化合物(化合物40)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3。
实施例18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10的化合物(化合物116)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0的化合物(化合物116)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3。
比较例1
为了比较,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作为电子输送层7的Alq3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测定的结果示于表3和4中。
[表3]
化合物 | 电压[V](10mA/cm2) | 发光度[cd/m2](10mA/cm2) | 发光效率[cd/A](10mA/cm2) | 电力效率[lm/W](10mA/cm2) | |
实施例16 | 化合物36 | 5.90 | 480 | 4.80 | 2.54 |
实施例17 | 化合物40 | 6.05 | 460 | 4.60 | 2.38 |
实施例18 | 化合物116 | 6.35 | 464 | 4.64 | 2.29 |
比较例1 | Alq3 | 6.60 | 450 | 4.50 | 2.13 |
因此,揭示与使用通常使用的普通电子输送材料Alq3的器件相比,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发光效率优良,可实现驱动电压的显著降低。
实施例19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化合物(化合物164)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化合物(化合物164)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实施例20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化合物(化合物24)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化合物(化合物24)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实施例21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化合物(化合物37)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化合物(化合物37)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实施例22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7的化合物(化合物41)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7的化合物(化合物41)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实施例23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12的化合物(化合物192)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2的化合物(化合物192)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实施例24
除了将空穴阻止层兼电子输送层6和7的材料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化合物(化合物193)代替之外,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有机EL器件,并研究其特征性质。
当将直流电压施加至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化合物(化合物193)制备的有机EL器件时,测定的发光性质的结果总结于表4。
[表4]
化合物 | 发光度[cd/m2](10mA/cm2) | 发光效率[cd/A](10mA/cm2) | 电力效率[lm/W](10mA/cm2) | |
实施例19 | 化合物164 | 515 | 5.15 | 2.32 |
实施例20 | 化合物24 | 495 | 4.95 | 2.30 |
实施例21 | 化合物37 | 485 | 4.85 | 1.81 |
实施例22 | 化合物41 | 465 | 4.65 | 1.59 |
实施例23 | 化合物192 | 490 | 4.90 | 2.06 |
实施例24 | 化合物193 | 455 | 4.55 | 2.04 |
比较例1 | Alq3 | 450 | 4.50 | 2.13 |
因此,揭示与使用通常使用的普通电子输送材料Alq3的器件相比,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具有高的每单位电流密度的发光度,发光效率优良。
虽然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方案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背离其精神和范围而进行的各种改变和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基于2007年3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66214,在此将其内容引入以作参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显示优良的电子注入性和在薄膜状态下稳定,所述化合物作为用于有机EL器件的化合物是优良的。通过使用所述化合物制备有机EL器件,能够降低驱动电压,并且能够改进耐久性。例如,可以将所述应用扩展至家用电器和照明用途。
Claims (6)
1.一种化合物,其具有通过亚苯基而彼此连结的取代的联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其由以下通式(1)表示:
[化学式1]
其中,A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基团或者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中的芳香烃基团和稠合多环芳香基团为以下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苯基、萘基、蒽基、苊基、芴基、菲基、茚基和芘基,在由Ar表示的取代的芳香烃基团和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基团中的取代基为以下基团:吡啶基、吡啶并吲哚基和喹啉基;R1至R17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三氟甲基、或者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链烷基;W、X、Y和Z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条件是W、X、Y和Z中只有一个是氮原子,且所述氮原子不具有取代基R10、R11、R12或R13。
2.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一对电极和插于所述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其中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是电子输送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是空穴阻止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是发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是电子注入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6214/2007 | 2007-03-15 | ||
JP2007066214 | 2007-03-15 | ||
PCT/JP2008/054624 WO2008114690A1 (ja) | 2007-03-15 | 2008-03-13 | 置換されたビピリジル基とピリドインドール環構造がフェニレン基を介して連結した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3300A CN101663300A (zh) | 2010-03-03 |
CN101663300B true CN101663300B (zh) | 2013-11-06 |
Family
ID=3976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813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300B (zh) | 2007-03-15 | 2008-03-13 | 取代的联吡啶基通过亚苯基与吡啶并吲哚环结构连结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52431B2 (zh) |
EP (1) | EP2128159B1 (zh) |
JP (1) | JP5352447B2 (zh) |
KR (1) | KR101487567B1 (zh) |
CN (1) | CN101663300B (zh) |
TW (1) | TWI429730B (zh) |
WO (1) | WO20081146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57912B1 (en) | 2006-08-18 | 2013-12-04 | Hodogaya Chemical Co., Ltd. | Compound having pyridoindole ring structure having substituted pyridyl group attached thereto,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
TWI464167B (zh) | 2008-01-31 | 2014-12-11 | Hodogaya Chemical Co Ltd | A substituted pyridyl group and a pyridoindole ring structur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JP2010090084A (ja) * | 2008-10-10 | 2010-04-22 | Chemiprokasei Kaisha Ltd | 新規なビス(カルバゾリルフェニル)誘導体、それを用いたホスト材料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KR101786129B1 (ko) * | 2009-08-05 | 2017-10-17 |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치환된 안트라센환 구조와 피리도인돌환 구조를 갖는 화합물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
JP2011148751A (ja) * | 2010-01-25 | 2011-08-04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含窒素縮合複素環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CN102260257B (zh) * | 2010-07-08 | 2013-05-01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
WO2012098849A1 (ja) * | 2011-01-18 | 2012-07-26 |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置換されたビピリジル基とピリドインドール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KR101885696B1 (ko) | 2011-05-09 | 2018-09-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상기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
KR101872407B1 (ko) | 2011-06-22 | 2018-08-0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평판 표시 장치 |
JP5978843B2 (ja) | 2012-02-02 | 2016-08-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イリジウム錯体化合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WO2014030666A1 (ja) | 2012-08-24 | 2014-02-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透明電極、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透明電極の製造方法 |
JP6088323B2 (ja) * | 2013-03-29 | 2017-03-01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含窒素芳香族複素環誘導体、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JP6350518B2 (ja) | 2013-03-29 | 2018-07-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れを具備した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KR101798307B1 (ko) | 2013-03-29 | 2017-11-15 |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용 재료,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표시 장치 및 조명 장치 |
JP6314974B2 (ja) | 2013-03-29 | 2018-04-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有機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発光性薄膜と組成物及び発光方法 |
US9741941B2 (en) * | 2014-04-29 | 2017-08-22 |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
JP5831654B1 (ja) | 2015-02-13 | 2015-12-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芳香族複素環誘導体、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JP6788314B2 (ja) | 2016-01-06 | 2020-11-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CN110156777A (zh) * | 2019-05-21 | 2019-08-23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一种三嗪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CN111718342B (zh) * | 2020-07-10 | 2021-08-17 | 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有机材料及其应用 |
CN111718341B (zh) * | 2020-07-10 | 2021-08-17 | 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吡啶并吲哚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3258A (zh) * | 2002-12-12 | 2006-01-18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34341B2 (ja) | 1993-03-26 | 1998-03-30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JP3194657B2 (ja) | 1993-11-01 | 2001-07-3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界発光素子 |
JP3828595B2 (ja) | 1994-02-08 | 2006-10-04 | Tdk株式会社 | 有機el素子 |
EP1617711B1 (en) * | 2003-04-23 | 2016-08-17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
GB0321781D0 (en) * | 2003-09-17 | 2003-10-15 | Toppan Printing Company Ltd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US20060251918A1 (en) * | 2003-12-11 | 2006-11-09 | Toshihiro Iwakum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same |
JP5151001B2 (ja) * | 2004-07-15 | 2013-02-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JP2006143845A (ja) * | 2004-11-18 | 2006-06-08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JP5098177B2 (ja) * | 2005-01-25 | 2012-12-1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有機化合物、電荷輸送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
JP2007066214A (ja) | 2005-09-02 | 2007-03-15 | Mugen:Kk | 通勤費精算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
JP5076901B2 (ja) | 2005-09-05 | 2012-11-21 | Jnc株式会社 | 電子輸送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
-
2008
- 2008-03-13 JP JP2009505176A patent/JP53524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13 CN CN2008800081317A patent/CN1016633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13 WO PCT/JP2008/054624 patent/WO20081146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3-13 US US12/531,365 patent/US825243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13 EP EP08722028.1A patent/EP212815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3-13 KR KR1020097019281A patent/KR1014875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3-14 TW TW097109000A patent/TWI42973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3258A (zh) * | 2002-12-12 | 2006-01-18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6-120906A 2006.05.11 |
JP特开2006-32599A 2006.02.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28159A4 (en) | 2010-05-05 |
TW200902678A (en) | 2009-01-16 |
TWI429730B (zh) | 2014-03-11 |
CN101663300A (zh) | 2010-03-03 |
WO2008114690A1 (ja) | 2008-09-25 |
US8252431B2 (en) | 2012-08-28 |
JPWO2008114690A1 (ja) | 2010-07-01 |
EP2128159B1 (en) | 2017-08-16 |
KR101487567B1 (ko) | 2015-01-29 |
KR20100014416A (ko) | 2010-02-10 |
US20100123388A1 (en) | 2010-05-20 |
EP2128159A1 (en) | 2009-12-02 |
JP5352447B2 (ja)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3300B (zh) | 取代的联吡啶基通过亚苯基与吡啶并吲哚环结构连结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2164923B (zh) | 具有取代的蒽环结构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1506207B (zh) | 具有其上连结有取代的吡啶基的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2015703B (zh) | 具有与取代的吡啶基键合的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EP2540707A1 (en) | Substituted pyridyl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
JP6731355B2 (ja) | 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CN101932581B (zh) | 具有通过亚苯基连接的取代的吡啶基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2027613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TWI743146B (zh) | 具有苯并唑環結構之化合物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 |
JP6301919B2 (ja) | 新規な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CN102482274A (zh) | 具有被取代了的蒽环结构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KR20110133030A (ko) | 벤조트리아졸환 구조를 갖는 화합물 및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 |
CN101965333A (zh) | 取代的联吡啶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EP2669284B1 (en) | Compound having pyridoindole ring structure and substituted bipyridyl group,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
WO2014132871A1 (ja) | 新規なナフトトリアゾール誘導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EP2679582A1 (en) | Compound containing substituted o-terphenyl structur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