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156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9156A CN101659156A CN200910163596A CN200910163596A CN101659156A CN 101659156 A CN101659156 A CN 101659156A CN 200910163596 A CN200910163596 A CN 200910163596A CN 200910163596 A CN200910163596 A CN 200910163596A CN 101659156 A CN101659156 A CN 101659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printing ink
- pressure
- liquid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液体供给装置中可以除去液体中的气泡及抑制气泡的成长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射液体的头部;向头部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将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减压而从液体去除气泡的减压脱泡机构;将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加压的加压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液体供给路中除去气泡、或抑制气泡产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在从墨盒等油墨供给部到记录头的油墨供给路中产生气泡时,会导致脱点等印刷不良。因此,提案有可以从油墨中去除气泡(脱泡)的打印机(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5683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脱泡方法中,存在不能充分除去油墨中的气泡或不能充分抑制气泡的成长的问题。此外,上述问题还不仅仅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射润滑油或树脂液等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都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液体喷射装置内可以除去液体中的气泡及抑制气泡成长的技术。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用于喷射液体,其具有:喷射所述液体的头部;向所述头部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将所述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减压而从所述液体去除气泡的减压脱泡机构;将所述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加压的加压机构。
应用例1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减压脱泡机构在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对液体进行减压脱泡,因此可以除去液体中的气泡,另外,通过加压机构对液体进行加压,因此可以除去液体中的气泡及抑制其成长。
[应用例2]如应用例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具有用于去除所述液体内的气泡的脱泡室、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减压室、和调节所述减压室内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部,在所述脱泡室中与所述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所述减压室中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壁均能够透过气体。
由此,可以将脱泡室中积存的液体中的气泡经由在脱泡室中与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减压室中与脱泡室相接的壁向减压室排出。
[应用例3]如应用例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在所述脱泡室中与所述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所述减压室中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壁一体形成。
由此,与在脱泡室中与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减压室中与脱泡室相接的壁分别分体形成的构成相比,零件件数减少,可以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4]如应用例2或应用例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还具有能够封闭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配置于比所述脱泡室更靠下游侧。
由此,可以在脱泡室重复进行液体的加压和减压脱泡,可以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应用例5]如应用例1~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液体供给路具有:被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减压脱泡的减压脱泡区域、被所述加压机构加压的加压区域。
由此,可以在加压区域进行气泡的除去及成长的抑制后,在减压脱泡区域进行减压脱泡,因此,可以使减压脱泡所使用的机构小型化。另外,在减压脱泡区域中除去气泡后,在加压区域对油墨进行加压,因此,可以使油墨加压所使用的机构小型化。
[应用例5]如应用例1~应用例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还具有泵机构,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和所述加压机构共用所述泵机构。
由此,减压脱泡机构和加压机构与分别具有泵机构的构成相比,可以减少零件件数,可以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50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50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油墨吸入驱动时的油墨供给部400的剖面图及表示油墨喷出驱动时的油墨供给部400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油墨喷射时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剖面图及油墨从开放的油墨流入口76流入第一压力室77后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滑架100a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滑架100b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滑架100c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IC1~IC4...墨盒IC、10...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2...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4...柔性部件、20...第一阀室、21...螺旋弹簧、22...阀体、23...下部空间、24...上部空间、28...连通孔、30~33...油墨导出管、34~39,39a...内部流路、40...泵室、41...螺旋弹簧、42...隔膜、43...下部空间、44...上部空间、60...第二阀室、61...螺旋弹簧、62...阀体、63...下部空间、64...上部空间、70...阀室、71...第三阀、72...阀体、73...压力调节弹簧、74...支承杆、75...密封部件、76...油墨流入口、77...第一压力室、79...内部流路、80...减压室、81...气压阀、82...阀体、83...压力调节弹簧、84...支承杆、85...密封部件、86...连通孔、87...大气室、88,88b...隔壁部、89...第二压力室、90...隔壁部、92...脱泡室、93...过滤器、95...油墨喷出流路、96...内部流路、97...油墨喷出流路、99...大气连通孔、100,100a,100b,100c...滑架、120~123...配管、130...减压脱泡室、140...减压管、143...压力调节弹簧、150...记录头、152...喷嘴板、154...油墨喷出流路、200...外壳、202...大气连通孔、204...油墨供给口、250...油墨导出针、260...导杆、270...压板、300...负压产生部、320...吸入泵、322...驱动电动机、324...凸轮机构、326...筐体、330...大气开放机构、331...螺旋弹簧、332...阀体、334...密封部件、336...杆、338...开口部、351...配管、352~358...负压供给路、400~403...油墨供给部、420...第一阀、440...泵、460...第二阀、500...打印机、P...记录用纸、AR1...加压区域、AR2...减压脱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装置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50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500是可喷出4色(黑、青、品红、黄)油墨的喷墨式打印机。该打印机500具有:黑色油墨的墨盒IC1、青色油墨的墨盒IC2、品红色油墨的墨盒IC3、黄色油墨的墨盒IC4、滑架100、记录头150、导杆260、压板270、四个油墨供给部400、401、402、403、四个油墨导出管30、31、32、33、四个配管120、121、122、123、负压产生部300。
打印机500是将四个墨盒IC1~IC4固定于打印机主体侧的所谓的开放滑架型的打印机。墨盒IC1经由油墨导出管30和油墨供给部400和配管120连接于滑架100。同样,墨盒IC2经由油墨导出管31和油墨供给部401和配管121连接于滑架100,墨盒IC3经由油墨导出管32和油墨供给部402和配管122连接于滑架100,墨盒IC4经由油墨导出管33和油墨供给部403和配管123连接于滑架100。此外,各墨盒IC1~IC4通过未图示的滑架支架安装于打印机500的主体框架(未图示)上。
油墨供给部400将墨盒IC1内的黑色油墨经由配管120向滑架100供给。同样,油墨供给部401、油墨供给部402、油墨供给部403分别将墨盒IC2内的青色油墨、墨盒IC3内的品红色油墨、墨盒IC4内的黄色油墨向滑架100供给。
负压产生部300连接于四个油墨供给部400~403,这些油墨供给部400~403用于向滑架100供给各颜色油墨。另外,负压发生部300也用于对滑架100供给负压。此外,在四个配管120~123内设有油墨流路及负压供给路(省略图示)。
导杆260在压板270的上方(+Y方向)沿压板270的长度方向(Z轴)配置。滑架100沿导杆260可往复地支承于Z轴方向,并通过滑架电动机(省略图示)经由同步带(省略图示)驱动。记录头150配置于滑架100的底面,伴随滑架100的往复运动,将墨滴从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向-Y方向喷出。这时,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在压板270上将未图示的记录用纸P向+X方向输送,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等。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50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2的例子表示关于黑色油墨的供给的内部构造,关于其他颜色的油墨的供给的内部结构也是一样的。另外,图2所示的例子中,关于滑架100和墨盒IC1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滑架100及墨盒IC1的方向,为了便于图示而与图1不同。此外,图2所示的状态表示将旧的黑色油墨的墨盒更换为新的墨盒IC1后的状态。
墨盒IC1具有中空状的外壳200,其贮存黑色油墨。外壳200在上表面具有大气连通孔202,在下表面具有油墨供给口204。大气连通孔202使外壳200与大气连通,使大气压作用于外壳200内的黑色油墨的液面。在油墨供给口204插入设置于油墨导出管30的前端的油墨导出针250,将外壳200内的黑色油墨向油墨供给部400供给。
油墨供给部400具有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和柔性部件14。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及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分别是树脂制的单一部件。另外,柔性部件14是单一的橡胶制的板状部件。将这些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柔性部件14层叠。此外,作为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以及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也可使用金属制的部件。另外,作为柔性部件14也可使用树脂制部件。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油墨供给部400具有第一阀420、和第二阀460、泵440。
第一泵420具有第一阀室20、阀体22、螺旋弹簧21。第一阀室20是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之间的凸形状的空间。阀体22配置于第一阀室20内,在第一阀室20中形成下部空间23和上部空间24。阀体22是柔性部件14的一部分,在第一阀室20内在上下方向上变位。此外,阀体22在不进行油墨的供给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21的弹力向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压入。该状态为闭阀状态,第一阀420阻碍油墨从墨盒IC1向泵440的流通。此外,阀体22向上方变位时,在中央部分产生连通孔而变为开阀状态,第一阀420可以使油墨流通。上部空间24与内部流路35连通,此外,内部流路35是连接第一阀室20和后述的泵室40的流路。下部空间23与内部流路34连通。此外,内部流路34是连接油墨导出管30和第一阀室20的油墨流路。
泵440具有泵室40、隔膜42、螺旋弹簧41。泵室40与上述的第一室20一样,是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之间的凸形状的空间。隔膜42配置于泵室40内,将泵室40分割成下部空间43和上部空间44。隔膜42是柔性部件14的一部分,可以在泵室40内在上下方向上变位,向上方变位时,经由第一阀420从墨盒IC1吸入油墨,向下方变位时,经由第二阀460向滑架100供给油墨。图2的例子中,隔膜42位于最下方(下死点)。下部空间43分别与两个内部流路35、36连通。此外,内部流路36是连通泵室40与后述的第二阀室60的油墨流路。上部空间44连接于后述的负压供给路352。
第二阀460具有第二阀室60、阀体62、螺旋弹簧61。第二阀室60与第一阀室20相同,是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之间的凸形状的空间。阀体62配置于第二阀室60内,在第二阀室60中形成下部空间63和上部空间64的阀体62是柔性部件14的一部分,可在第二阀室60内在上下方向上变位。此外,阀体62在不进行油墨供给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61的弹力向流路形成部件压入。该状态为闭阀状态,第二阀460阻碍油墨从泵440向配管120(滑架100)的流通。另一方面,阀体62由于内部流路36内的油墨而在上方承受超过规定压力(例如13kpa)以上的压力时,向上方变位而变为开阀状态。这时,第二阀460可以使油墨流通。下部空间63与内部流路36、37连通。
负压产生部300具有驱动电动机322、吸入泵320、凸轮机构324、大气开放机构330。吸入泵320与驱动电动机322连接。另外,吸入泵320连接于负压供给路352、354。驱动电动机322与吸入泵320和凸轮机构324连接,并驱动这些吸入泵320和凸轮机构324。大气开放机构330具有筐体326、螺旋弹簧331、阀体332、密封部件334。筐体326经由配管351与负压供给路352、354连接。另外,在筐体326上设有开口部338,从开口部338插入杆336。此外,在开口部338和杆336之间设有间隙。杆336在筐体326内部与阀体332接合。螺旋弹簧331向将阀体332压入密封部件334的方向施力。上述的驱动电动机322可以正转驱动或逆转驱动。而且,吸入泵320通过驱动电动机322的正转驱动进行驱动而产生负压。另一方面,凸轮机构324通过驱动电动机322的逆转驱动进行驱动而压出杆336。这时,阀体332被提升而远离密封部件334,因此,筐体326内部向大气开放,另外,负压供给路352、354也向大气开放。
在配管120的内部设有内部流路38和负压供给路356。内部流路38与内部流路37连通而形成油墨的供给路。另外,负压供给路356与负压供给路358连通而形成负压的供给路。为了能够配合印刷时的滑架100的往复运动,配管120以橡胶管构成。
滑架100具有大气室87、第一压力室77、第二压力室89、第三阀71、减压室80、脱泡室92、气压阀81、两个内部流路39、79、负压供给路358、油墨喷出流路95。
大气室87经由大气连通孔99与大气连通。第一压力室77是中空状的房间,暂时贮存黑色油墨而调节滑架100内的油墨供给路中的压力。第一压力室77挟持作为顶部分的隔壁部88b而与大气室87邻接。隔壁部88b具有柔性,可在上下方向变位。作为隔壁部88b,例如可以以合成树脂或橡胶等构成的薄膜、和可与该薄膜一同变位的悬臂(省略图示)的薄板部件形成。第一压力室77具有油墨流入口76,经由该油墨流入口76与后述的阀室70连通。另外,第一压力室77经由内部流路79与脱泡室92连通。
第三阀体71具有阀室70、阀体72、压力调节弹簧73、密封部件75、支承杆74。阀室70是中空状的房间,与内部流路39连通。阀体72配置于阀室70内,通过压力调节弹簧73向密封位置侧施力。该阀体72可在将第一压力室77和阀室70设为连通状态的开放位置、和设为非连通状态的密封位置之间变位。具体地讲,压下阀体72的力(隔壁部88b引起的支承杆74的按压力及第一压力室77内的压力)比提升阀体72的力(阀室70内的压力及压力调节弹簧73的弹力)大时,向开放位置变位,压下阀体72的力比提升阀体72的力小时,向密封位置变位。此外,图2的例中,阀体72位于密封位置。密封部件75配置于阀体72的上表面,阀体72配置于密封位置时,按照不使油墨从阀室70向第一压力室77流通的方式进行密封。支承杆74遍及阀室70和第一压力室77进行配置,一端与阀体72接合,另一端与第一压力室77的隔壁部88b接合。
脱泡室92是中空状的房间,内部具有过滤器93。脱泡室92在比过滤器93更靠上部侧中与内部流路79连通,为了后述的脱泡动作,而将从内部流路79流入的油墨暂时贮存。脱泡室92贮存的油墨通过过滤器93,并向与脱泡室92的底面连通的油墨喷出流路95排出。过滤器93过滤油墨除去杂质(灰尘等)的同时,使混入油墨供给路内的气泡难以通过,也具有在脱泡室92的顶部捕捉气泡(防气阀)的功能。
减压室80是配置于脱泡室92的上方的中空状的房间,用于通过从负压产生部300供给的负压从脱泡室92除去气体(气泡)。减压室80的底面和脱泡室92的顶面作为隔壁部90一体形成。该隔壁部90通过具有气体透过性的部件(例如,聚缩醛或聚丙烯或聚苯醚)构成。此外,代替一体形成的隔壁部90,将减压室80的底面和脱泡室92的顶面分别作为具有气体透过性的分体的壁形成,也可以相互相接地构成。
第二压力室89是配置于减压室80的上方的中空状的房间,用于将从负压产生部300供给的负压向减压室80供给。第二压力室89夹持顶部分即隔壁部88a而与大气室87邻接。隔壁部88a具有与上述隔壁部88b相同的构成。只是,隔壁部88a和隔壁部88b彼此没有相接,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变位。第二压力室89与负压供给路358连通。此外,负压供给路358与负压供给路356连通。另外,第二压力室89经由连通孔86与减压室80连通。在第二压力室89和减压室80配置气压阀81。该气压阀81具有与上述第三阀71相同的构成。即,气压阀81具有阀体82、压力调节弹簧83、密封部件85、支承杆84。阀体82可在将第二压力室89和减压室80设为连通状态的开放位置、和设为非连通状态的密封位置之间变位,通过压力调节弹簧83向密封位置侧施力。图2的例中,阀体82配置于密封位置。在阀体82配置于密封位置时,将连通孔86密封而维持减压室80内的负压。支承杆84其一端与阀体82接合,另一端与隔壁部88a接合。
记录头150配置于滑架100的底面,具有喷嘴板152和油墨喷出流路154。油墨喷出流路154与滑架100的油墨喷出流路95连通,将从脱泡室92喷出的油墨向喷嘴板152引导。喷嘴板152具有多个喷嘴(省略图示),经由油墨喷出流路95及油墨喷出流路154将从脱泡室92供给的油墨喷出。
此外,上述的脱泡室92和减压室80和气压阀81和第二压力室89和负压产生部30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减压脱泡机构。泵400和负压产生部300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加压机构,吸入泵320、第三阀71、负压产生部300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压力调节部、阀装置、泵机构。
A2.油墨供给部400的油墨供给动作:
图3(A)是表示油墨吸入驱动时的油墨供给部400的剖面图。另外,图3(B)是表示油墨喷出驱动时的油墨供给部400的剖面图。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记录头150供给油墨时,首先,泵440执行油墨从墨盒IC1的吸入驱动。
具体地讲,驱动电动机322(图2)进行正转驱动而驱动吸入泵320。这样,吸入泵320产生负压,经由负压供给路352(图3(A))向泵440的上部空间44供给负压。上部空间44的内部为负压时,隔膜42克服螺旋弹簧41的弹力而弹性变形,并向上方变位,如图3(A)所示,下部空间43的容积增加。这时,下部空间43的内部为负压,因此泵440进行吸入动作。即,泵440经由内部流路35吸入第一阀420的上部空间24的油墨。在第一阀420中,阀体22克服螺旋弹簧21的弹力而弹性变形,并向上方变位。这时,在阀体22的中央部分,产生将上部空间24和下部空间23连通的连通孔28,第一阀420变为开阀状态。因此,墨盒IC1(图2)内的黑色油墨通过油墨导出针250、油墨导出管30、内部流路34(图3(A)),下部空间23、连通孔28、上部空间24、及内部流路35,被吸入到容积增大了的泵440的下部空间43。
另一方面,在第二泵460中,泵440吸入驱动时,下部空间63内的油墨经由内部流路36被吸入泵440。因此,阀体62维持在向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压入的状态(闭阀状态)。
通过上述吸入驱动,油墨贮存于泵室40的下部空间43后,泵440执行油墨的喷出驱动。具体地讲,驱动电动机322(图2)进行逆转驱动而驱动凸轮机构324。这样,杆336被压出,阀体332向上方上升而成为开阀状态,经由开口部338,配管351与大气连通。这时,经由负压供给路352(图3(B)),上部空间44向大气开放,隔膜42通过螺旋弹簧41的弹力向下方弹性变形(变位)。下部空间43内贮存的油墨通过隔膜42的变位,以规定的压力(例如、30kpa)向内部流路35、36排出。从下部空间43向内部流路36排出的加压油墨在第二阀460中以规定的压力(例如、30kpa)将阀体62从下方向上推。这样,阀体62克服螺旋弹簧61的弹力(例如、13kpa)向上方变位而变为开阀状态,流入下部空间63的油墨经由内部流路37朝向滑架100喷出。
另一方面,在第一阀420中,经由内部流路35使被加压的油墨流入上部空间24。这样,通过螺旋弹簧21的弹力和流入的油墨的压力,阀体22向下方变位,在阀体22的中央部产生的连通孔28消失,上部空间24和下部空间23成为非连通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从下部空间43喷出的加压油墨伴随泵440的喷出驱动,而经由第一阀420向墨盒IC1逆流。
上述墨盒更换后的喷出驱动之后,规定的压力(例如30kpa)向从泵440至第三阀71之间的油墨供给路作用。这样,在打印机500中,在从墨盒IC1至记录头150之间的油墨供给路中,将从油墨供给部400至第三阀71之间设为加压区域AR1(图2)。而且,该加压区域AR1中,对油墨进行加压,因此,能够抑制油墨中的气泡的成长。此外,以气体透过性部件构成加压区域的油墨供给路(内部流路34~39等)时,可以抑制气体经由油墨供给路的壁面从大气融入油墨中,同时可以经由油墨供给路的壁面将在油墨中溶解的气体除去。
油墨从记录头150(图2)喷射时,如后述,相当于伴随油墨喷射的油墨消耗量的分量的油墨经由开阀的第三阀71向记录头150供给。另外,相当于油墨消耗量的分量的油墨利用泵440(图3(B))向滑架100供给。这时,在通过向隔膜42的下方的按压力(螺旋弹簧41的弹力产生的按压力)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供给油墨。而且,随着油墨的供给,隔膜42变位至下死点位置时,驱动电动机322再次正转驱动,泵440执行上述的吸入动作及喷出驱动。这样,在从墨盒IC1向记录头150加压的状态下适当供给消耗的分量的油墨。
A3.滑架100的油墨供给动作:
图4(A)表示油墨喷射时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剖面图。从设置于喷嘴板152的喷嘴(省略图示)喷射油墨并消耗油墨时,第一压力室77的室压由于油墨的减少而降低。这样,由于该减压了的室压和大气室87的压力(大气压)的差压,隔壁部88b向第一压力室77的内侧弯曲并向下方变位。这时,阀体72经由支承杆74被压下。而且,阀体72克服压力调节弹簧73的弹力而位于开放位置时,油墨流入口76开放,油墨向第一压力室77流入。
图4(B)是表示油墨从开放的油墨流入口76流入第一压力室77后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剖面图。油墨流入第一压力室77而其室压提高时,隔壁部88b向上方变位。伴随此变化,阀体72再次移动至密封位置时,油墨向第一压力室77的流入停止,油墨向记录头150的供给停止。这样,打印机500中,第三阀71根据油墨的消耗进行开闭动作,由此,按照消耗的分量的油墨向记录头150适当流入的方式构成。
A4.脱泡动作:
由吸入泵320(图2)产生的负压如上所述向泵440的上部空间44供给,同时,经由负压供给路354、356、358也向第二压力室89(图4(A))供给。这时,由于第二压力室89的室压(负压)和大气室87的压力(大气压)的差压,隔壁部88a向第二压力室89的内侧弯曲并向下方变位。阀体82经由支承杆84被压下。而且,阀体82位于开放位置时,连通孔86开放,负压向减压室80供给。这样,脱泡室92的顶部分积存的气泡(气体)BL利用减压室80内的压力和脱泡室92的压力的差压,透过隔壁部90流入减压室80,从而气泡慢慢减少。
另外,大气开放机构330(图2)中,阀体332为开阀状态,且经由配管351、354、356、358,第二压力室89向大气开放时,第二压力室89和大气室87的差压消失,因此,如图4(B)所示,隔壁部88a向上方变位。伴随此变化,阀体82向上方变位而密封连通孔86。因此,气压阀81内维持负压,脱泡室92中连续进行气体的除去。
这样,打印机500中,在从墨盒IC1至记录头150之间的油墨供给路中比第三阀71更靠下游侧(靠近记录头150侧)设置有减压脱泡区域AR2(图2)。而且,该减压脱泡机构区域AR2中,进行上述的脱泡动作,并将油墨中的气体除去。
如以上所说明,打印机500设有加压区域AR1和减压脱泡区域AR2,在加压区域AR1中加压供给油墨,因此,可以抑制油墨中的气泡的成长及油墨向油墨中的融入,另外,在减压脱泡区域AR2中进行脱泡动作,因此,可以除去油墨中的气泡。因此,可以充分除去打印机500内流通的油墨中的气泡,另外,可以充分抑制气泡的生长。另外,对通过加压减少了气泡量的状态的油墨进行减压脱泡,因此,可以将用于使气泡停滞(积存)的脱泡室92小型化。另外,油墨的加压和减压脱泡共用负压产生部300及油墨供给部400,因此,与为了加压和减压脱泡而分别设置负压发生部300及油墨供给部400的构成相比,可以抑制打印机500的制造成本。
B.第二实施例: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滑架100a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在以下四点与打印机500(图1~图4)不同,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不同点为:滑架100a不具有第二压力室89、隔壁部88a、减压室80、气压阀81、隔壁部90;替代内部流路39而具有拥有气体透过性的内部流路39a;具有减压脱泡室130,及负压供给路358与减压脱泡室130连接。
第一实施例中,油墨的加压和减压脱泡在相互不同的区域(加压区域AR1及减压脱泡区域AR2)中进行,但在第二实施例中,按照在重复加压和减压脱泡的区域进行的方式构成。具体地讲,减压脱泡室130以包围内部流路39a的方式设置,在该减压脱泡室130中进行减压脱泡。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的加压区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从油墨供给部400至第三阀71的区间)。因此,在减压脱泡室130中,加压和减压脱泡重复进行。
从油墨供给部400(图2)向内部流路39a(图5)供给的油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被进行加压,在具有气体透过性的内部流路39a中,可以向外部流出。在此,负压经由负压供给路358向减压脱泡室130的内部供给。因此,在减压脱泡室130内,气体很容易从内部流路39a流出。
具有以上构成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起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减压脱泡室130中,油墨的加压和减压脱泡重复进行,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C.第三实施例: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滑架100b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在以下三点与打印机500(图1~图3)不同,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不同点为:内部流路39与脱泡室92连通;替代油墨喷出流路95而设有从脱泡室92朝向阀室70的内部流路96;替代内部流路79而设置有从第一压力室77的油墨排出口朝向记录头150的油墨喷出流路97。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阀71配置于比脱泡室92更靠上游侧,第二实施例中,第三阀71配置于比脱泡室92更靠下游侧。从油墨供给部400向滑架100供给的油墨,首先,经由内部流路39供给至脱泡室92并进行脱泡。然后,通过油墨的喷射,第三阀71变为开阀状态时,消耗的分量的油墨经由内部流路96从脱泡室92向第一压力室流入。
具有以上构成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起到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另外,在脱泡室92中,油墨的加压和减压脱泡重复进行,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D.第四实施例: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滑架100c及记录头150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在替代第二压力室89和气压阀81和减压室80而具有减压管140这一点与打印机500(图1~图3)不同,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一实施例中,为进行脱泡而被减压的房间(减压室80)与脱泡室92相接,但第二实施例中,上述房间(减压管140)不与脱泡室92相接。具体地讲,在脱泡室92的内部,在比薄膜93更上方配置有减压管140。该减压管140是中空的圆柱形的房间,其壁面具有气体透过性。减压管140与负压供给路358连通,从油墨供给部400供给负压。另外,向减压管140内供给负压时,脱泡室92内的气体流入减压管140内并进行脱泡。
具有以上构成的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起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E.变形例: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的、除独立权项中要求的要素以外要素,是附加的要素,可适当省略。另外,该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在各种方式下实施,例如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
E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负压产生部300在油墨的加压和减压脱泡中被共用,但是,也可以设为替代该负压产生部300而设置为了加压和减压脱泡的两个负压产生部的构成。另外,负压产生部300在各种颜色(黑、青、品红、黄)中被共用,但是也可以设为替代该负压产生部300而对各颜色分别设置负压产生部300的构成。另外,油墨供给部400~403是对各颜色分别准备的,但是也可以替代该油墨供给部400~403而在各种颜色中共用一个油墨供给部。
E2.变形例2:
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为了形成油墨供给部400,而使用了单一部件的第一流路形成部件10、单一部件的第二流路形成部件12、单一部件的柔性部件1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使用相互不同的部件形成第一阀420、泵440、第二阀460。
E3.变形例3:
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各种颜色的油墨从墨盒IC1~IC4向滑架100供给的构成,使用油墨供给部400~403将各种颜色的油墨从墨盒IC1~IC4吸引及喷出,但是,也可以设为替代该油墨供给部400~403而将加热的空气供给到各墨盒IC1~IC4内的构成。在这样的构成中,也可以将加压的油墨向滑架100供给。即,一般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可以采用可以对液体供给部的至少一部分加压的任意的加压机构。
E4.变形例4: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打印机喷出的油墨的种类为四色,但是,也可以设为替代该四色而喷出任意种类的油墨的构成。另外,各实施例的打印机是开放滑架型的打印机,但是,也可以替代该开放滑架型的打印机而采用在滑架上搭载墨盒的所谓的闭合滑架型的打印机。
E5.变形例5:
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加压区域及减压脱泡区域的数量分别是一个,但是,也可以替代该数量而分别设置任意数量。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设置第二压力室89及减压室80,在减压脱泡室130和脱泡室92中进行脱泡,也可以设置两个减压脱泡区域。另外,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设为在内部流路39的途中设置加压用泵,并对从油墨供给部400供给的油墨进一步加压的构成,可以设为连续设置压力不同的两个加压区域的构成。
E6.变形例6:
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喷墨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喷出除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传真装置等的图像记录装置、液晶显示板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头;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屏、面发光显示屏(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喷射包含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润滑油的喷射装置;树脂液的喷射装置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向时钟及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精确定位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喷出这些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任意一种的喷射装置。
此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含粒状、泪状、线状下留痕迹的状态。另外,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可以使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含粘性高或低的液状态;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溶液)那样的流状态;另外不仅是作为物质之一状态的液体,还有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形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的状态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设为包含一般的水性油墨及油性油墨以及中性油墨、热融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用于喷射液体,其具有:
喷射所述液体的头部;
向所述头部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路;
将所述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减压而从所述液体去除气泡的减压脱泡机构;
将所述液体供给路的至少一部分加压的加压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具有:用于去除所述液体内的气泡的脱泡室;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减压室、调节所述减压室内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部,
在所述脱泡室中与所述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所述减压室中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壁均能够透过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在所述脱泡室中与所述减压室相接的壁和在所述减压室中与所述脱泡室相接的壁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有能够密封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阀装置,
所述阀装置配置于所述脱泡室的下游侧。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路具有:被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减压脱泡的减压脱泡区域、被所述加压机构加压的加压区域。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有泵机构,
所述减压脱泡机构和所述加压机构共用所述泵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20831A JP5332407B2 (ja) | 2008-08-29 | 2008-08-29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8-220831 | 2008-08-29 | ||
JP2008220831 | 2008-08-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9156A true CN101659156A (zh) | 2010-03-03 |
CN101659156B CN101659156B (zh) | 2012-03-28 |
Family
ID=41724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35966A Active CN101659156B (zh) | 2008-08-29 | 2009-08-28 | 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59786B2 (zh) |
JP (1) | JP5332407B2 (zh) |
CN (1) | CN10165915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0818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单元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7725311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及管泵 |
CN111376597A (zh) * | 2018-12-26 | 2020-07-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11559175A (zh) * | 2019-02-14 | 2020-08-21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使水基油墨脱气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2509B2 (ja) * | 2009-09-04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8491075B2 (en) | 2011-02-09 | 2013-07-23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jetting performance in an inkjet printer |
JP5967351B2 (ja) * | 2012-01-30 | 2016-08-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5661838B2 (ja) * | 2012-04-25 | 2015-01-28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JP2017132098A (ja) * | 2016-01-27 | 2017-08-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930115B2 (ja) | 2017-01-20 | 2021-09-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8171739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24008492A (ja) * | 2022-07-08 | 2024-01-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送液方法、流路デバイスおよび送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42795A (ja) | 1997-07-28 | 1999-02-16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装置 |
JP3512057B2 (ja) * | 1997-08-01 | 2004-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EP0894631B1 (en) * | 1997-08-01 | 2004-02-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6478415B2 (en) * | 2001-03-21 | 2002-11-1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juvenation station and printer cartridge therefore |
JP3800211B2 (ja) * | 2002-10-17 | 2006-07-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状体の吐出装置と液状体の吐出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267279C (zh) | 2002-10-17 | 2006-08-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状体喷出装置及其喷出方法、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5288767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6075683A (ja) | 2004-09-07 | 2006-03-23 | Sharp Corp | 液体塗布装置およびその液体脱気方法 |
DE602005020108D1 (de) | 2004-12-28 | 2010-05-06 | Canon Kk | Flüssigkeitsbehälter und Flüssigkeitsversorgungsapparat |
JP2007008087A (ja) * | 2005-07-01 | 2007-01-18 | Olympus Corp | 画像記録装置 |
KR100694151B1 (ko) * | 2005-09-05 | 2007-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탈기기능을 갖는 잉크순환장치 |
US8033659B2 (en) * | 2006-12-19 | 2011-10-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8173789A (ja) * | 2007-01-16 | 2008-07-3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US7950764B2 (en) * | 2007-03-16 | 2011-05-3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ess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US8287106B2 (en) * | 2007-06-15 | 2012-10-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2008
- 2008-08-29 JP JP2008220831A patent/JP5332407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8-19 US US12/543,632 patent/US845978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8-28 CN CN2009101635966A patent/CN10165915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0818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单元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7020818B (zh) * | 2016-02-02 | 2020-05-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单元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7725311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及管泵 |
CN111376597A (zh) * | 2018-12-26 | 2020-07-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11376597B (zh) * | 2018-12-26 | 2022-11-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11559175A (zh) * | 2019-02-14 | 2020-08-21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使水基油墨脱气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32407B2 (ja) | 2013-11-06 |
US20100053283A1 (en) | 2010-03-04 |
US8459786B2 (en) | 2013-06-11 |
JP2010052320A (ja) | 2010-03-11 |
CN101659156B (zh) | 2012-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9156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8360567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compression unit | |
US8651647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recovery method used i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1654016B (zh) | 液体喷射装置、脱泡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41747C (zh) | 颜料流体输送系统、流体互连件及打印部件 | |
CN10181725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456291B (zh) |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 |
US8080093B2 (en) |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1633265B (zh) |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1830111A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20100020126A1 (en) |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1638006A (zh) | 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8079680B2 (en) |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20080309739A1 (en) | Fluid supplying apparatus,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supplying method | |
CN101844449B (zh) |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 |
JP5446176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5211946B2 (ja) |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100053286A1 (en) |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5343459B2 (ja) |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0208186A (ja) |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1659148B (zh) | 液体喷射设备及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 |
JP5621832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3248894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9649008B (zh) | 液体喷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维护方法 | |
JP524659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