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4527A -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4527A
CN101654527A CN200810120356A CN200810120356A CN101654527A CN 101654527 A CN101654527 A CN 101654527A CN 200810120356 A CN200810120356 A CN 200810120356A CN 200810120356 A CN200810120356 A CN 200810120356A CN 101654527 A CN101654527 A CN 101654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glass
rubber
treatment agent
glass fiber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0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伟祥
何旭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NGSHENG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NGSHENG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NGSHENG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NGSHENG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20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4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4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是将每股玻璃纤维束先用以橡胶胶乳和间苯二酚甲醛的水溶性缩合物为主要成分的RFL处理剂进行逐一浸胶、然后使之凝固,形成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再将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1股或2股以上进行初捻加工,最后取初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2股以上进行合股复捻加工而成复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即为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本发明不仅能有效对纤维束充分浸胶,而且能保证纤维束的拉伸强度,提高了其成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绳的生产工艺,该线绳作为增强材料,应用于以同步带为主的橡胶传送带及橡胶轮胎等各种橡胶制品领域。
(二)技术背景
一般使用补强用玻璃纤维提高以同步带为主的橡胶传送带及橡胶轮胎等各种橡胶制品的强度和耐久性。因该补强用玻璃纤维有由橡胶类处理剂形成的浸胶膜,不仅提高该玻璃纤维与橡胶制品的橡胶基质间的粘合性,并且浸胶膜对玻璃纤维丝本身起到了保护作用,进而提高了橡胶制品的耐久性。
其中所使用的橡胶处理剂有为行业界所知的以间苯二酚甲醛缩合物及橡胶胶乳为主要成分的水性处理剂(以下,简称为[RFL处理剂])。
另外,上述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经过以下(A)~(C)的生产流程加工而来:
(A)取多数的玻璃纤维单丝上浆集结并干燥后制得的玻璃纤维束,用RFL处理剂进行浸胶,并使之凝固,其表面形成浸胶层的浸胶工序。
(B)将(A)工序所得的含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进行初捻,即合股线中单纱加捻工序。
(C)取(B)工序所得初捻线2股以上进行合股复捻加工的工序。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与橡胶制品上橡胶基质间的粘合性,在上述(A)~(C)生产流程上,增加以下(D)生产工艺。
(D)将橡胶粘着剂涂敷在复捻后所得的绳线表面,并使之凝固,在其外围形成整体的浸胶层的涂敷工艺。
在此,上述(A)工艺中所使用的玻璃纤维束的常规方法是:取平均直径6~10微米的玻璃纤维单丝200~1600股集结成束,然后将此若干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后,用RFL处理剂浸胶。
据此有以下各专利文献内容说明;如下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17739号公报)所记载,取直径8~10微米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单丝200~2000股集结成束,然后将此1~10股的高强度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持续送到RFL处理液的含浸槽内进行浸胶。
还有,如下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58744号公报)所记载,取直径3~6微米高强度玻璃纤维单丝200~2000股,优选300~600股集结成束,再将高强度玻璃纤维束1~10股,优选1~6股拉平整齐,取200~5000股,优选800~2000股的强度玻璃纤维单丝集结成束,并特别规定股数作底线,将该底线表面有RFL处理剂作用形成的浸胶层。
再有,如下专利文献3(实开平1-111848号公报)所记载,取6~8微米高强度玻璃纤维单丝500~800股集结成束,再取玻璃纤维束1~8股集束成捆。
最后还有,如下专利文献4(特开平9-25141号公报)所记载,其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单丝拉平整齐集结成的玻璃纤维束或多股玻璃纤维束成群放至处理液中浸胶后,使其通过1个以上的板牙刮液,以此达到纤维束的均匀性和渗透性的效果,然后通过一对以上的罗拉滚轮来除去粘附在以上玻璃纤维表面的过多处理液。
制造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过去方法如以上各专利文献的实施案例所记载;该常规方法为将取平均直径特定的玻璃纤维单丝200~400股集结成束,取3股或3股以上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并用RFL处理剂浸胶,并在其表面使之凝固。
但是,按此常规方法制造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仍不理想,仍不让人满意。
因为(一)此法是将若干股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并持续导入盛满RFL处理剂的含浸槽内,玻璃纤维束浸胶同时,势必卷夹进纤维束之间周围的空气;由于卷夹进空气的存在,致使对玻璃纤维束浸胶不充分,这将严重影响玻璃纤维绳物理性能。
而且(二)对玻璃纤维束的浸胶不充分,玻璃纤维束会残留有未全渗入其内的多余RFL处理剂。加热后、RFL处理剂干燥固化形成浸胶层时,多余的RFL处理剂经膨胀,会形成痂状膜。该膨胀膜因后面的捻丝工序中的玻璃纤维与导轮和传送的摩擦中剥落,使操作环境恶化,严重损坏玻璃纤维绳的外观。
(三)将上述(A)工序若干股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用RFL处理液浸胶时,需用圆盘张力器等张力调节器给各股玻璃纤维束施力,使各股玻璃纤维束受力均匀状态下实现拉平整齐。因圆盘张力器施力一旦大于玻璃纤维束重,将会损伤玻璃纤维束,所以必须尽可能地使施力小于纤维束重。该结果显示:很难使各股玻璃纤维束受力均匀状态下来实现拉平整齐,会产生偏差施力情况。因此由该法对所制玻璃纤维绳的物理性能、尤其在拉伸强度方面有严重影响。
这跟以往的技术不同,以往的技术是,将若干股玻璃纤维束边拉平整齐,边将其导入有RFL处理液的含浸槽内浸胶,在此期间,由于卷夹进纤维束之间周围的空气,致使RFL处理剂无法对玻璃纤维充分并均匀浸胶,因空气间隙导致在玻璃纤维上表面残留过多RFL处理剂,其结果是加热后会呈突起状,并该突起部分因后面的捻丝加工容易剥落。尤其因丝饼移动,其里侧与外侧所拉出,纤维束黏附的浆料量会增高,致使RFL处理剂对其浸胶不充分,无法进入玻璃纤维最内层,特别容易在第1层浸胶膜上残留小气泡,导致在玻璃纤维上表面残留过多RFL液,并加热鼓起,捻丝加工时,容易剥落。
所以根据以往的技术制得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强度尤其在拉伸强度方面易显得逊色,更难保证其质量。
并且该法用RFL处理剂对玻璃纤维束进行浸胶时,必须给各股纤维束均匀地施力,来拉平整齐,并需尽可能减小施力。因为一旦施力较大,会对玻璃纤维束本身造成大的损伤,会降低其物理性能,并可能产生断线现象。因此很难对各股玻璃纤维束进行持续并均匀的施力,据此只可考虑增强橡胶用的玻璃纤维股线受牵引力时,需采取措施使所产生对等的应力均匀分摊到构成其的各股玻璃纤维束上,从而无出现抗衡现象。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使用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可以使用RFL处理剂对玻璃纤维束均匀充分地浸胶,防止玻璃纤维束表面上残留的多余RFL处理剂出现剥落现象,从而可保证提供外型美观,物理性能好、品质优良的产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是将玻璃纤维束先用以橡胶胶乳和间苯二酚甲醛的水溶性缩合物为主要成分的RFL处理剂进行浸胶、然后使之凝固,形成内浸胶层(又称为第1浸胶膜),再将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1股或2股以上进行初捻加工,最后取初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2股以上进行合股复捻加工而成;其中所述的含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按照如下工艺加工:每500~1500股玻璃纤维单丝集结成1股玻璃纤维束、并对每股玻璃纤维束进行逐一浸胶,然后使之凝固、在玻璃纤维束表面形成内浸胶层。
根据本发明玻璃纤维绳生产方法,因将每500~1500股玻璃纤维单丝集结成1股的玻璃纤维束,不用拉平整齐该玻璃纤维束,而是用RFL处理剂对该玻璃纤维束每股逐一浸胶,浸胶时,不会卷夹进空气,使RFL处理剂对组成玻璃纤维束的各玻璃纤维单丝间能均匀并充分地浸胶、渗入。因此也不会出现因多余RFL处理剂膨胀形成的痂膜剥落现象,保持玻璃纤维绳的外观以及高物理性能,并且也改善了后面捻丝工序中不利的作业环境。而且根据本发明因用RFL处理剂浸胶时,不用将若干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故玻璃纤维束间不存在偏差受力现象,以此制得的玻璃纤维绳尤其在拉伸强度方面的品质得到了改善与提高。
进一步,本发明的增强橡胶制品用玻璃纤维绳,优选通过使用主要含有橡胶和溶剂的OVC处理剂涂敷复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在所述玻璃纤维外层形成整体的外浸胶层(又称为第2浸胶膜),以此,进一步提高与橡胶制品中橡胶基质的粘合性。
同时,本发明中所指的玻璃纤维束可用500~1200股玻璃纤维单丝集结而成,但为保证提高玻璃纤维束的纺丝工序的生产效率,并使RFL处理剂对玻璃纤维束均匀充分浸胶,优选使用取600~1200股玻璃纤维单丝集结而成的玻璃纤维束,并且所使用的玻璃纤维束最好是由玻璃纤维单丝经含有硅烷偶合剂与胶膜促成剂等的浆料进行上浆后集结而成。玻璃纤维单丝集结成束后通过张力器,将玻璃纤维束张紧,据此可使玻璃纤维丝排列紧密度适宜,从而使得后续的RFL浸渍工序能均匀充分渗透,提高玻璃纤维绳耐久性。
所用玻璃纤维单丝的平均直径可优选5~15微米的,更可优选7~9微米的。
更进一步,把玻璃纤维绳作为橡胶制品的橡胶基质,更进一步提高与其橡胶组成物间的粘合性,可用含该橡胶基质同一性质的橡胶处理剂,对本发明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浸胶,使之形成浸胶层(第3浸胶膜)。
本发明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主要经过(A)浸胶加工,即用RFL处理剂对玻璃纤维束逐一浸胶,并使玻璃纤维上的RFL处理剂固化,使之形成内浸胶层;(B)初捻加工,即将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束1股或2股以上进行初捻,使之形成合股用的各股线;(C)复捻加工,即取初捻成的各股线2股以上进行合股复捻加工。
下面对上述各工序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经过的是(A)浸胶加工制得含第1浸胶膜的玻璃纤维股线,其方法是将一股需要浸胶的玻璃纤维束,持续导入装满RFL处理剂的含浸槽内,使RFL处理剂对其黏附、浸胶;然后再将黏附有RFL处理剂的玻璃纤维束,持续经过200~300℃的烤箱进行加热,使玻璃纤维上的RFL处理剂干燥并固化,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第1浸胶膜。
此浸胶加工过程中,不用将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而是将每股玻璃纤维束逐一持续导入含浸槽内,使RFL处理剂对其进行浸胶。
关于本发明中在玻璃纤维上第1浸胶膜的附着率,以经RFL处理剂浸胶、凝固后的玻璃纤维束的质量为基准(即以含第1浸胶层的玻璃纤维束的质量为100质量%计),所述附着率以第1浸胶层的固体含量计可优选为14~25质量%,更可优选为16~20质量%。当其附着率不足14质量%时,因RFL处理剂无法充分遍布到玻璃纤维单丝内层,使得其间容易摩擦,损耗单丝,最终降低使用该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同步带等橡胶制品的抗挠屈疲劳性,当其附着率超过25质量%时,浸胶膜缺乏柔软性,最终还是降低使用该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同步带等橡胶制品的抗挠屈疲劳性。
本发明制得的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束的张力在40~100g/股,在此范围玻璃纤维丝排列紧密度适宜,可提高玻璃纤维绳耐久性。
然后,进行(B)初捻工序,即将上述(A)浸胶加工所得的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束,各取1股或2股以上,使用环锭捻丝机等捻丝机进行初步加捻加工,制得合股用的初捻线。该初捻加工所需捻度优选为1.0~4次/25mm,另外本发明的初捻工序,可在上述浸胶工序所得的玻璃纤维束绕丝后,将所述含第1浸胶膜的玻璃纤维束加捻制成初捻线,或将浸胶工序所得的玻璃纤维束不经过绕丝,直接初捻制成初捻线,两者亦可。
然后进行(C)复捻工序,即将上述(B)初捻加工所得的初捻线,取其2股以上,优选取其5~20股,使用环锭捻丝机或翼锭捻丝机进行合股加捻,制成线绳。该复捻加工所需捻度优选为1.0~4次/25mm。并且复捻工序的捻向,最好与初捻加工的捻向相反。
最后,最好经本发明的复捻工序后,进行(D)OVC处理剂涂敷加工,即在上述(C)复捻加工而成的线绳表面涂敷上OVC处理剂,使其外围形成整体的外浸胶层(即第2浸胶膜)。所形成的第2浸胶膜,提高了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与橡胶制品中橡胶基质的粘合性。
形成第2浸胶膜的具体过程如下:将经上述复捻加工后制得的线绳持续送进装满有OVC处理剂的含浸槽内进行浸渍,或用OVC处理剂对其线绳表面实施喷雾或涂敷,使OVC处理剂黏附在此线绳上后,紧接着,将此线绳送进120~200℃烤箱内进行持续加热,使其外围的OVC处理剂干燥、固化,形成第2浸胶膜。
此时,在玻璃纤维上第2浸胶膜的附着率,以经OVC处理剂浸胶、固化制得的玻璃纤维线绳的质量为基准(即以含第2浸胶层的玻璃纤维线绳的质量为100质量%),所述附着率以第2浸胶层的固体含量计可优选为2~10质量%,更可优选计为3~8质量%。当其附着率不足2质量%时,OVC处理剂未能充分均匀遍及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外围,致使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未能充分提高与橡胶基质粘合性;当其附着率超过10质量%时,玻璃纤维线绳最外层的橡胶类涂层变厚,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在性能上的改善则几乎体现不出来,相反会阻碍其粘合性。
下面对本发明相关名词的含义进行具体解释。
本发明所述的玻璃纤维单丝,对于构成玻璃纤维单丝本身组成部分无特别限制,E级玻璃纤维、S级玻璃纤维等均可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RFL处理剂是含有橡胶胶乳、与间苯二酚甲醛的水溶性缩合物(以下,把间苯二酚甲醛的水溶性缩合物简称[RF缩合物])的构成物;按常规方法用水溶剂把RF缩合物与橡胶胶乳进行均匀混合而成。
RFL处理剂中的RF缩合物是在碱性金属的氢氧化物、氨水或胺等碱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间二苯酚与甲醛调配反应得到的。
RFL处理剂中的橡胶乳液可选自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乙烯吡啶-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胶乳、改性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胶乳、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胶乳、丁二烯-苯乙烯-2乙烯基共聚物胶乳、聚丁二烯胶乳、卤代聚合物等。其中优选用乙烯吡啶-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胶乳(以下简写为乙烯吡啶胶乳)与其他胶乳进行合用。为使最终所用的同步带等橡胶制品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弯曲疲劳性以及耐水性,最好将乙烯吡啶胶乳与卤代聚合物胶乳进行合用。另外,可作为上述卤代聚合物胶乳的卤代聚合物有:氯化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CSM);可优选使用氯磺化聚乙烯(CSM)。
对于RFL处理剂中所含RF缩合物与橡胶胶乳的比例如下:以RFL处理剂中的固体含量为基准,RF缩合物的固体含量为1~40质量%,其优选比例为2~15质量%。同时,橡胶胶乳是由乙烯吡啶胶乳与其他胶乳组合使用时,以全部橡胶胶乳的固体含量为100质量%计,乙烯吡啶胶乳的固体含量为50~95质量%,其优选比例为70~90质量%。
在RFL处理剂中,根据需要可适当配以其他成分。比如胶乳的稳定剂或防老剂等亦可。作为稳定剂的有像氨水和氢氧化钠等水溶液等,作为防老剂的有像矿物油液状乳化物等。
RFL处理剂可按常规方法用水溶剂把RF缩合物与橡胶胶乳(若有其他组分,一起进行混合)进行均匀混合而成,其中质量浓度(各组分的固体含量之和与RFL处理剂的质量之比)可优选10~50质量%,更可优选20~40质量%。上述浓度如不足10质量%,该RFL处理剂难以玻璃纤维进行充分浸胶加工,即出现纤维处理剂粘性过低,无法使其牢固附着在玻璃纤维上;如超过50质量%,会降低该RFL处理剂稳定性,易出现冻胶现象,即出现纤维处理剂粘性过高,致使无法使其均匀遍布玻璃纤维最内层。
本发明所述的OVC处理剂是主要含有橡胶成分,并适宜地把其它成分调配进溶剂使之溶解得到的。
OVC处理剂中含有的橡胶可使用氯化天然橡胶、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氯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氯化溴化聚丁乙烯等卤代聚合物,也可以使用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
OVC处理剂中的溶剂部分,可使用有机溶剂,比如二甲苯、甲苯、丁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乙酸乙酯等。
在OVC处理剂中,除上述的橡胶和溶剂之外,可适宜地加入硫化剂、异氰酸酯、树脂、添加剂等其他物进行调配。
所述的硫化剂可以使用聚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或苯醌类物质。就聚亚硝基芳香族化合物而言,可使用p-二亚硝基苯或者聚p-二亚硝基苯等物质。就苯醌类而言,使用四氯苯醌、p-,p’-联苯甲酰苯醌二肟或p-苯醌二肟等亦可。优选其中的聚p-二亚硝基苯、四氯苯醌、p-,p’-联苯甲酰苯醌二肟或p-苯醌二肟。
所述异氰酸酯类可使用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萘二异氰酸酯(NDI)等物质。
所述树脂可使用未硬化苯酚树脂、未硬化的环氧树脂等树脂。未硬化苯酚树脂是指酚类与醛类结合时,呈未完全硬化状态,即相对硬化状态的苯酚树脂。而未硬化的环氧树脂是指在环氧树脂成型时,未完全硬化即呈相对硬化状态的树脂,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环氧树脂或甲酚酚醛环氧树脂等。
所述添加剂是作为橡胶组成物的添加剂来使用的,可使用无机填充材料、硫化促进剂、软化剂、防老剂等;所述的无机填充材料可使用二氧化硅、碳黑类等物质,所述的硫化促进剂可使用马来酰亚胺类硫化促进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OVC处理剂中成分组成可优选,如卤代聚合物、异氰酸酯、硫化剂的组合使用,或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与未硬化苯酚树脂与未硬化环氧树脂组合使用。
以OVC处理剂的质量为100质量%计,OVC处理剂中的固体含量优选为3~20质量%(即OVC处理剂的质量浓度优选为3~20质量%),更优选为5~15质量%。如上述浓度不足3质量%时,该OVC处理剂难以对玻璃纤维进行充分涂敷加工,即出现OVC处理剂粘性过低,无法使其牢固附着在玻璃纤维上;如超过20质量%,会降低该OVC处理剂的稳定性,易出现冻胶现象,即出现纤维处理剂粘性过高,致使无法将其均匀遍布玻璃纤维外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不将玻璃纤维束拉平整齐,而将其每股逐一持续导入有RFL处理剂的含浸槽内,使RFL处理剂对其进行浸胶,这不仅能有效对纤维束充分浸胶,很好地防止因空气间隙残留在第1层胶膜上过多的RFL液,而且,由于不存在对玻璃纤维束施力不均现象,从而保证了其拉伸强度,并进一步抑制了不良品的出现。并且,通过保证RFL处理剂对玻璃纤维有效充分的浸胶,即使因丝饼移动,从其里侧与外侧拉出的纤维束含浆量会增高,也难以在玻璃纤维束浸胶膜上出现突起物及剥落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成品合格率。
(四)具体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RFL处理剂的制造方法
取100份的乙烯吡啶胶乳(商品名为Nipol2518FS ZEON,40重量%,ZEON CORPORATION),11.1份的氯磺化聚乙烯(商品为[CSM450],40重量%,住友精化公司制),6.7份的RF聚合物(INDSPEC公司,7重量%),去离子水,将以上一起混合反应制得浓度约为30%的RFL处理剂。(注:以上各组分份数均为固体重量份)
实施例2:OVC处理剂的制造方法
10份氯磺化聚乙烯用来当卤代化合物,5份聚异氰酸酯,2份p-,p’-联苯甲酰苯醌二肟作硫化剂,5份炭黑作无机填充材料,甲苯作溶剂,将以上一起混合反应所制得浓度为10%的OVC处理剂。(注:以上各组分份数均为固体重量份)
实施例3-a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6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74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去掉约100g的部分后,从剩下的2900g的部分拉取500M,通过装满有实施例1制得的RFL处理剂的含浸槽,对所拉出的玻璃纤维束每股逐一进行持续浸胶。使RFL处理剂在纤维束粘附,并渗入其内。此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70g/股。
然后将此纤维束通过200~300℃的烤炉,进行1分钟持续加热,使RFL处理剂干燥、固化,从而得到具有内浸胶层(第1浸胶膜)的玻璃纤维股线,接着将此纤维股线通过捻丝机进行卷丝,初捻。其捻度为2次/25mm。另外注意:以被RFL液浸胶并凝固后的玻璃纤维股线质量为基准,上述的第1浸胶膜的附着率,以第1浸胶膜的固体含量计为18质量%。
然后将初捻线11股拉平整齐,使用捻丝机与初捻时的捻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复捻成线绳,其捻度为2次/25mm。最后把复捻后的线绳放至装满有实施例2制得的OVC处理剂的含浸槽中进行浸渍,使OVC处理剂涂附在其线绳后,再将此线绳通过150℃的烤炉持续加热1分钟,使OVC处理剂在其表面干燥,凝固后形成外浸胶层(第2浸胶膜),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另外注意:以经OVC处理剂浸胶并固化后的玻璃纤维线绳质量为基准,上述第2浸胶膜的附着率,以其固体含量计为3.5质量%。
实施例3-b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6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76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去掉约1500g的部分后,从剩下的1500g的部分拉取500M。接下去的操作同实施例3-a,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
实施例3-c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6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76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去掉约2750g的部分后,从剩下的250g的部分拉取500M。接下去的操作同实施例3-a,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
比较例1-a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2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30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从同实施例3-a一样的部分,拉取500M,通过装满有实施例1制得的RFL处理剂的含浸槽,对所拉出的3股玻璃纤维束股拉平整齐,进行持续浸胶。使RFL处理剂在纤维束粘附,并渗入。此时浸胶后的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30g/股。
然后将此纤维束通过200~300℃的烤炉,进行1分钟持续加热,是RFL处理液剂干燥、固化,从而得到具有内浸胶层(第1胶膜)的玻璃纤维股线,接着将此纤维股线通过捻丝机进行卷丝,初捻。其捻度为2次/25mm。另外注意:以RFL浸胶并凝固后的玻璃纤维股线质量为基准,上述的第1浸胶膜的附着率,以其固体含量计为18质量%。然后将初捻线11股拉平整齐,使用捻丝机与初捻时的捻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复捻成线绳,其捻度为2次/25mm。最后把复捻后的线绳放至装满有实施例2制得的OVC处理剂的含浸槽中进行浸渍,使OVC处理剂涂附在其线绳后,再将此线绳通过150℃的烤炉持续加热1分钟,使OVC处理剂在其表面干燥,凝固后形成外浸胶层(第2浸胶膜)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另外注意:以经OVC处理剂浸胶并固化后的玻璃纤维线绳质量为基准,上述第2浸胶膜的附着率,以其固体含量计为3.5质量%。
比较例1-b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2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28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从同实施例3-b一样的部分,拉取500M,接下去的操作同比较例1-a,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
比较例1-c
取平均直径为7微米高强度(S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单丝200股,用主要含有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浆料进行上浆集结,控制玻璃纤维束的张力为29g/股。经绕丝装置,绕丝后,使之干燥制得质量3000g纤维束丝饼,然后从该丝饼最里侧拉出纤维束,从同实施例3-c一样的部分,拉取500M,接下去的操作同比较例1-a,最终形成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
试验例
关于上述按实施例3-a、3-b、3-c与比较例1-a、1-b、1-c方法制得橡胶增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测定其股数及拉伸强度,其股数与拉伸强度的比值即为其物理强度指标。
另外,关于复捻而成的各线绳所含RFL处理剂的浸胶度按以下方法进行评估,
1、拉伸强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拉力测试机,在夹头间距250mm、拉伸速度250mm/min的条件下,测定断裂界限时承受力。
2、玻璃纤维束所含浸胶度的评估方法
拉出各初捻线末端(丝尾)40cm,进行目测、观察,测定玻璃纤维股线的起毛的股数,第1胶膜的突起物与剥落处(痂状胶膜与其剥落部位)的个数,按每10cm出现个数计,个数越少,其浸胶度指标越高。
其比较结果详见下表1a-表1b。
表1a
Figure A20081012035600211
表1b
Figure A20081012035600212
由上表1a-表1b比较显示,两者在浸胶工序上的不同导致拉伸强度的不同,即对纤维不进行拉平整齐进行浸胶的实施例1得到的线绳在拉伸强度方面优于将3股纤维束拉平整齐,进行浸胶的比较例1的而来的线绳。据此可推定因拉平整齐若干纤维束时,出现了施力不均的情况所致;而且,实施例1中,尤其在使用丝饼内外侧部分的纤维束时,出现的突起物个数少据此可推定实施例1的浸胶加工,有效改善了RFL处理剂对每股纤维束内的玻璃纤维单丝的浸透性。
综上,根据本发明所制造的橡胶增强用的玻璃纤维线绳其RFL处理剂的浸胶度高,尤其在以往因浆料集中附着在丝饼部分的纤维束,难以使RFL处理剂对其浸胶的场合,还能达到RFL处理剂的良好浸胶效果。
本发明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可作为橡胶补强材料可适应使用于以同步带为主的橡胶传送带和橡胶轮胎等各种橡胶制品。

Claims (10)

1、一种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是将玻璃纤维束先用以橡胶胶乳和间苯二酚甲醛的水溶性缩合物为主要成分的RFL处理剂进行浸胶、然后使之凝固,形成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再将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1股或2股以上进行初捻加工,最后取初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2股以上进行合股复捻加工而成复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即为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所述RFL处理剂的质量浓度为10~50%;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按照如下工艺加工:每500~1500股玻璃纤维单丝经上浆处理集结成1股玻璃纤维束、并对每股玻璃纤维束进行逐一浸胶,然后使之凝固、在玻璃纤维束表面形成内浸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复捻后的玻璃纤维股线使用主要含有橡胶和溶剂的OVC处理剂涂敷,在所述玻璃纤维股线外层形成整体的外浸胶层制成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所述OVC处理剂的质量浓度为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1股玻璃纤维束是由600~1200股玻璃纤维单丝集结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股线的质量为基准,所述玻璃纤维束上的内浸胶层的附着率以内浸胶层的固体含量计为14~25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含外浸胶层的玻璃纤维线绳的质量为基准,所述玻璃纤维外层的外浸胶层的附着率以外浸胶层的固体含量计为2~1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捻加工和复捻加工各自独立控制所需捻度在1.0~4次/25mm,并且复捻工序的捻向与初捻加工的捻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RFL处理剂的质量浓度为20~4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OVC处理剂的质量浓度为5~15%。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单丝的平均直径为5~15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内浸胶层的玻璃纤维束的张力在40~100g/股。
CN200810120356A 2008-08-22 2008-08-22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1654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0356A CN101654527A (zh) 2008-08-22 2008-08-22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0356A CN101654527A (zh) 2008-08-22 2008-08-22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527A true CN101654527A (zh) 2010-02-24

Family

ID=4170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0356A Pending CN101654527A (zh) 2008-08-22 2008-08-22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452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5536A (zh) * 2011-11-15 2012-06-20 邵月 一种体育领域中的多功能绳索的制备方法
CN102530469A (zh) * 2011-12-22 2012-07-0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轻质高强橡胶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5153A (zh) * 2013-04-07 2013-07-31 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纤维股线的制备方法
CN104610623A (zh) * 2015-01-28 2015-05-13 柳州市中配橡塑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同步带用耐热橡胶材料
CN106832415A (zh) * 2017-03-06 2017-06-13 黑龙江弘宇短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玻璃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
CN109369050A (zh) * 2018-12-07 2019-02-22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增强水泥混凝土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994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南通市陈桥拉链服装辅料厂 一种提升丝线韧性的捻线工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5536A (zh) * 2011-11-15 2012-06-20 邵月 一种体育领域中的多功能绳索的制备方法
CN102530469A (zh) * 2011-12-22 2012-07-0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轻质高强橡胶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5153A (zh) * 2013-04-07 2013-07-31 湖南惠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纤维股线的制备方法
CN104610623A (zh) * 2015-01-28 2015-05-13 柳州市中配橡塑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同步带用耐热橡胶材料
CN106832415A (zh) * 2017-03-06 2017-06-13 黑龙江弘宇短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玻璃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
CN109369050A (zh) * 2018-12-07 2019-02-22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增强水泥混凝土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994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南通市陈桥拉链服装辅料厂 一种提升丝线韧性的捻线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527A (zh) 橡胶补强用玻璃纤维线绳的生产工艺
CN110520495B (zh) 用于橡胶补强材料的生态友好型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备橡胶补强材料的方法
US3591357A (en)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impregnating glass fiber bundles for reinforcement of elastomeric materials
CN101326322B (zh) 橡胶制品增强用玻璃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938475B (zh) 软线覆盖用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橡胶加强用软线以及使用该软线的橡胶制品
US20140350140A1 (en) Fiber for reinforcing rubber products
JP2004522867A (ja) タイヤ用のカーボンファイバー強化要素の製造方法
CN101445022A (zh) 充气轮胎
CN100379798C (zh) 纺织增强材料与橡胶之间的粘合
KR20150113745A (ko) 고무 보강 소재용 접착 조성물
JP2016176168A (ja) ゴム補強用コード
CN101648781B (zh) 一种rfl处理剂及其应用
JPH0657568A (ja) 補強用繊維コー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ゴム−コード複合体
US20150299940A1 (en) A spinfinish material applied on the fiber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7150106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コード
JP2004100113A (ja) ゴム補強用炭素繊維コ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13373562A (zh) 制备涂层纱线的方法
CN101671960B (zh) Rfl处理剂及其应用
JP3657634B2 (ja) ゴム/コード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繊維接着用組成物
JP6397310B2 (ja) ゴム補強用炭素繊維コ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959267A (en) Fiber reinforced rubber products
MX2008007788A (es) Fibra de vidrio de refuerzo para articulos de cauch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on de la misma.
JPH08108492A (ja) ゴム補強用高剛性芳香族ポリアミドコードおよびそのコード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69737A (ja) ゴム補強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撚りコード、ならびに繊維強化ゴム複合材料
JP2001114906A (ja) ゴム補強用ガラス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