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1827B -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 Google Patents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1827B
CN101641827B CN200880008583.5A CN200880008583A CN101641827B CN 101641827 B CN101641827 B CN 101641827B CN 200880008583 A CN200880008583 A CN 200880008583A CN 101641827 B CN101641827 B CN 101641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radiation electrode
wir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85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1827A (zh
Inventor
小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1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1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8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mounted in or on the surface of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s a chip-type antenna or integrated with other components into an IC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1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within a radiating element or between connect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其将在基体(11)的表面上具有线状电极(12a,12b,13)、在两个线状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一部分上具有以规定间隔对置的至少一个电容器部(g)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安装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内。在非接地区域(17)上形成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将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线状电极与放射电极分别连接。另外,在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根据需要安装片状的电抗元件(21、22,23)。

Description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通信机等无线通信机中采用的天线以及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机。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系统的终端装置(移动电话)等的无线通信机中,从小型化以及容易进行频率调整等这样的观点出发,大多采用表面安装型天线。关于现有的一般表面安装型天线,在电介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放射电极从而设置电感部,并且使该放射电极的开放端与供电电极在空间上分离而形成电容部,由此来整体构成LC谐振电路。
并且近年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移动通信机,特别提出了表面安装型天线,该表面安装型天线为了与移动电话的多功能化对应而可以采用多频带通信,且实现了天线效率的提高和宽带化。
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天线构造的立体图。该天线1构成在移动电话等的无线通信机的安装基板201的角部。在该安装基板201角部的非接地区域201a(未形成接地电极201b的区域)形成有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在非接地区域201a上安装有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由该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和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在非接地区域201a内构成并联谐振电路2。然后,从供电单元5向并联谐振电路2提供高频电流。
针对并联谐振电路2,在图案形成于非接地区域201a的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上并联连接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使用了非接地区域201a的大半部分且形成为环状,并在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的下侧部分开放。因此,由并联谐振电路2的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构成电感器部L,其电感通过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的长度被设定。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与这样的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连接。
针对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4在长方体状的电介质基体表面上设置有一对电极41、42,构成与间隔d对应的电容器部Cd。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8336号公报
但是,在如图1所示的将构成电感器部一部分和电容器的表面安装型天线部件与形成在安装基板的非接地区域的环状放射电极图案连接而构成的现有天线中,由于并联谐振电路的占有面积而难以将天线的谐振频率设定为所希望的低值。
因此,必需增大图1所示的由电感器L0、L1组成的匹配电路中的对天线的谐振频率带来影响的电感器L1的电感值,结果存在匹配电路中的损失变大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扩大非接地区域201a的区域、延长并联放射电极图案3的路径长则能够构成以希望的低频率进行谐振的天线,但会导致整体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将谐振频率设定成希望的低频率而不会导致整体大型化、且不会增大电路内损失的天线以及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如下地构成。
(1)一种天线,是将在基体表面具有线状电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安装到安装基板的非接地区域而构成的,其特征是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在上述基体的表面上具备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线状电极,并且具有在该两个线状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一部分上以规定间隔对置的至少一个电容器部(间隙部),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非接地区域具备与上述两个线状电极分别连接而构成电感器部、并且在一部分中具有供电部的放射电极,由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上述线状电极、上述电容器部以及上述放射电极来构成并联谐振电路。
(2)在非接地区域可安装片状的电抗元件,上述放射电极与片状的电抗元件串联连接。
(3)另外,在上述放射电极中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在非接地区域可安装片状的电抗元件,并利用该片状的电抗元件来连接该两个线状电极部分的规定位置彼此间。
(4)上述放射电极可由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端连接的第1放射电极和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放射电极组成,在上述第1放射电极中具有上述供电部。
(5)上述第1、第2放射电极与上述电抗元件连接。
(6)在与表面安装型天线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端连接的第1放射电极中可具有供电部,在与另一端连接的第2放射电极上可形成有从该第2放射电极分支并延伸的辅助电极。
(7)另外,第2放射电极可与分支电极板的一端连接。
(8)此外,在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个上形成从该线状电极分支并延伸的辅助电极。
(9)上述放射电极的一部分可形成在针对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安装面的相对面上。
(10)作为上述放射电极可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并设置在空间上连接该两个线状电极部分之间的放射电极板。
(11)上述放射电极可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各自的一端连接,使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连接上述放射电极的一侧的相对侧从该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安装面)延伸形成。
(12)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机,其具有上述任意结构的天线,通过在上述安装基板上构成无线通信电路,来构成无线通信机。
(发明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如下的效果。
(1)在安装基板的非接地区域具有与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分别连接而构成电感器部的放射电极,并由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线状电极、电容器部以及放射电极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所以提高了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基体的介电常数,由此即使安装基板上的放射电极的路径长变短也能够将谐振频率设定得较低。因此,不会增大安装基板的天线占有面积。而且,不需要增大匹配电路内的电感值,也不会增大电路内的损失。
(2)将片状电抗元件安装在安装基板的非接地区域内且将该电抗元件与放射电极串联连接,由此可以调整放射电极的电抗可以设定为希望的谐振频率。
(3)上述放射电极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用片状的电抗元件来连接该两个线状电极部分的规定位置彼此间,由此不用改变安装基板的电极图案,且不用改变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设计就能够调整放射电极的电抗,取得希望的谐振频率特性。
(4)由与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的第1、第2放射电极来构成放射电极,在第1放射电极中具备供电部,由此可构成从供电部到电容器部的两个路径,使两个或三个谐振频率与利用频率吻合。即,能构成可进行多频带收发的天线。
(5)通过将第1、第2放射电极与电抗元件连接,可分别调整多个谐振频率。
(6)通过将从第2放射电极分支并延伸的辅助电极形成在非接地区域,可增加天线的放射电阻,提高天线效率。
(7)在第2放射电极与分支电极板的一端连接且空间地配置了分支电极板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增加天线的放射电阻,提高天线效率。
(8)在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个上形成辅助电极,由此也同样能够增加天线的放射电阻,提高天线效率。
(9)通过将放射电极的一部分还形成在安装基板安装面的相对侧的面上,可以进一步缩小天线相对于安装基板的占有面积。
(10)通过将上述放射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为空间上突出的放射电极板,可以构成放射电极的立体构造,并且缩小天线相对于安装基板的天线占有面积。
(11)通过将放射电极的一部分延伸形成在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安装面侧,可以缩小天线相对于安装基板的占有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该天线的等价电路图。
图4是该天线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该天线的回波损耗的频率特性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以及具有该天线的移动电话的结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9是该天线的电路图。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2是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4是第8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5是第9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6是第10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8,9,10-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
11-基体
12、13-线状电极
14-第1放射电极
15-第2放射电极
16-供电部
17-非接地区域
18-接地电极
19-供电单元
20-安装基板
21~26-电抗元件
31,32-辅助电极
33-分支电极板
40-贯通孔
41-背面侧第2放射电极
42-放射电极板
43-线状电极下表面延伸形成部
51-安装用电极
52-第2放射电极
101~108-天线
110-移动电话
g-电容器部
L0、L1-电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6对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进行说明。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天线101将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安装到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而构成。针对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在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11的表面上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12、13,在其中一个电极12的一部分上构成基于以规定间隔对置的间隙的电容器部g。
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中分别形成有与两个线状电极12、13各自连接且构成电感器部的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15。而且,第1放射电极14通过由电感器L0、L1组成的匹配电路与供电单元19连接。
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线状电极12、13、电容器部g以及放射电极14、15构成并联谐振电路。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等价电路图。将上述电容器部g的电容用作为集中常数电路的电容器C来表示,将线状电极12、13以及放射电极14、15的电感用集中常数的电感器L来表示,由此来构成这样的并联谐振电路。
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图5是表示该天线的回波损耗(returnloss)的频率特性的图。在图4中L14a、L14b是与第1放射电极14部分对应的电感器,L15是与第2放射电极15部分对应的电感器。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供电单元19到电容器部g的经由电感器L14b的路径Z1部分支配性地决定图5所示的频率f1的谐振频率,从供电单元19经由电感器L14a、线状电极13、电感器L15、线状电极12b到达电容器部g的路径Z2支配性地决定图5所示的谐振频率f2。此外,电感器L15(第2放射电极15)部分的路径Z3支配性地决定图5所示的谐振频率f3。
因此,该天线作为具有f1、f2、f3这三个谐振点的多谐振天线发挥作用。例如,f1与CDMA2000的2110~2130MHz对应,f2与CDMA800的843~875MHz对应,f3与GPS的1575MHz对应。即,可以用作内置GPS接收机的CDMA800/2000双对应的移动电话用天线。
图6是表示将该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安装到移动电话内的状态的概括主视图。如图6所示,针对天线101在移动电话110的安装基板20的上角部中,在已形成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15的非接地区域17(未形成接地电极18的区域)安装有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在安装基板20上设置有供电单元19以及构成对第1放射电极14的供电部的匹配电路的电感器L0、L1。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天线101的不同点是设置有片(chip)状的电抗元件21、22、23。即,对第1放射电极14按分别串联连接的方式表面安装电抗元件21、22。另外,第2放射电极由相互平行的两条线状电极部分15a、15b构成,为了彼此连接该两个线状电极部分15a、15b的规定位置,而表面安装电抗元件23。
此外,在采用片式电感器来作为电抗元件21、22的情况下,电感器与接近于供电单元19一侧的第1放射电极14串联连接,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于上述并联谐振电路和供电单元19之间的阻抗匹配的电感器(图2中的电感器L1)。
在上述电抗元件21、22分别是片式电感器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电路中的电感器L14a、L14b的电感变大,结果,图5所示的谐振频率f1、f2都向低域侧移动。同样在电抗元件23是片式电感器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电感器L15的电感变大,图5所示的谐振频率f3的频率向低域侧移动。相反如果电抗元件21、22、23是片式电容器,则上述谐振频率f1、f2、f3分别向高域侧移动。
此外,还确定电抗元件23的安装位置,由于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以及电抗元件23的路径长改变,从而谐振频率f2、f3发生变化。因此,不仅仅是电抗值、利用其安装位置也能够将谐振频率设定成所希望的值。
《第3实施方式》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与图7所示的天线的不同点是第2放射电极15的形状以及与其相对的电抗元件24的安装构造。即第2放射电极15为字型,为了彼此连接其中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而安装电抗元件24。
图9是图8所示的天线103的电路图。图9(A)是电抗元件21、22、24都为片式电感器时的例子,图9(B)是电抗元件21、22为片式电感器、24为片式电容器时的例子。
在图9(A)、(B)中,电感器L14a、L14b是第1放射电极14的电感器,电感器L31、L32是电抗元件(片式电感器)21、23的电感器。此外,电感器L15是第2放射电极15的电感器。在图9(A)中电感器L33是电抗元件24(片式电感器)的电感器,图9(B)的电容器C33是电抗元件24(片式电容器)的电容器。
如图9(A)所示,可通过在路径Z3部分构成基于电感器L15、L33的并联电路,来降低该部分的电感值、从而使图5所示的谐振频率f3向高域侧移动。另外,如图9(B)所示,由基于电容器C33和电感器L15的并联电路来构成路径Z3部分,由此可以调整该部分的电抗分量,可以使谐振频率f3向低域侧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图8所示的电抗元件24相对于第2放射电极15的安装位置,来调整路径Z3的电抗分量以及路径长。
《第4实施方式》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该天线104经由将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安装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而构成。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中分别形成有构成电感器部的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15。第2放射电极15由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15a、15b构成,并且按照从线状电极部分15a的前端部附近向第1放射电极14方向折返的方式,分支从而延伸形成有辅助电极31。
在第1放射电极14中,针对该第1放射电极14按照分别串联连接的方式表面安装有电抗元件21、22。
在线状电极部分15b中表面安装电抗元件25,以使其串联连接。
关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101同样。
通过设置这样的辅助电极31,能够使放射电阻增加、天线效率(尤其,线状电极部分15a、15b给与影响的谐振频率f3的天线的天线效率)提高。
《第5实施方式》
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
该天线106如图11所示,在第2放射电极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15a、15b中一方的线状电极部分15a上设置有L字型的分支电极板33。即,将分支电极板33的一端与线状电极部分15a连接,且对分支电极板33进行空间配置,以使向第1放射电极14方向折返。其他结构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这样,通过在放射电极上设置分支电极板33,来使放射电阻增加、天线效率(尤其,线状电极部分15a、15b给与影响的谐振频率f3的天线效率)提高。
《第6实施方式》
图12是第6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在此例中,在近似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11的表面上形成有线状电极12a、12b、13,并且形成延伸为从线状电极13分支、向供电部方向折返的辅助电极32,其他结构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具有这样的辅助电极32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9,使放射电阻增加、天线效率(尤其,线状电极部分15a、15b给与影响的谐振频率f3的天线效率)提高。
《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的天线107的立体图。图13(A)是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安装面侧的立体图,图13(B)是其背面侧的立体图。在该例中,在安装基板20的表面侧的非接地区域17a上形成有第1放射电极14、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并且在安装基板20的背面侧的非接地区域17b上形成有背面侧第2放射电极41a、41b。然后,使表面侧的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和背面侧的第2放射电极41a、41b经由贯通孔(throughhole)40电气导通。
另外,在此例中安装电抗元件26,以使背面侧第2放射电极41a、41b的前端部彼此间连接。
通过这样的构造,与没有设置背面侧第2放射电极41a、41b的情况相比,可以延长图9所示的路径Z3的路径长,可以使谐振频率f3以及f2向低域侧移动。
而且,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将与背面侧第2放射电极41a、41b串联连接的电抗元件26选为片式电感器,可以进一步增大图4所示的第3路径Z3部分的电感,可以使谐振频率f3以及f2进一步向低域侧移动相应量。
而且,可有效地利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的背面侧,因此天线相对于安装基板20的占有面积不会增大。
《第8的实施方式》
图14是第8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在该例中具有空间上连接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这两个线状电极部分之间的放射电极板42。即,针对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15b分别连接安装放射电极板42的两个端部。
通过这样的构造,与没有设置放射电极板42的情况相比,可以延长图9所示的路径Z3的路径长,可以使谐振频率f3以及f2向低域侧移动。
而且,因为放射电极板42在供电部方向上折返,所以天线108相对于安装基板的占有面积(体积)几乎没有增大。
另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电抗元件25与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b串联连接。通过将该电抗元件25例如选为片式电感器,可以进一步增大图4所示的第3路径Z3部分的电感。上述电抗元件25可构成为设置在第2放射电极的线状电极部分15a侧,在此情况下也产生同样的效果。
《第9实施方式》
图15是第9实施方式的天线的部分立体图。图15(A)是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8的立体图,图15(B)是表示安装该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8的安装基板侧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5(A)所示,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8在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11的表面上形成有线状电极12a、12b、13。在电介质基体1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线状电极下表面延伸形成部43。使线状电极12b与13之间经由电介质基体11的图中的后方端面以及下表面的线状电极下表面延伸形成部43而连接。
图15(A)所示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8被表面安装在图15(B)所示的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内所形成的第1放射电极14以及安装用电极51部分。图中的虚线表示其安装范围。在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8的安装状态下,线状电极12a以及13的各个端部与第1放射电极14连接,线状电极下表面延伸形成部43的一部分与安装用电极51接合。
通过这样的构造,图4所示的路径Z3的路径长延长,该部分的电感值变大。这样,不用在安装基板侧设置第2放射电极就能够增大该路径长以及电感值。
《第10的实施方式》
图16是第10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图16(A)是安装在安装基板上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立体图,图16(B)是安装基板20的立体图。在该例中,在安装基板20的非接地区域17上形成第1放射电极14以及第2放射电极52。第2放射电极52与图2等所示的第2放射电极15不同,在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10的安装区域(虚线所示的区域)侧延伸。
因为是这样的构造,所以能够减小形成在安装基板20上的非接地区域17,能够缩小天线相对于安装基板20的占有面积。

Claims (11)

1.一种天线,是将在基体表面具有线状电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安装到安装基板的非接地区域而构成的、多频带收发用的天线,其中,
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在上述基体的表面上具备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线状电极,并且在该两个线状电极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一部分上具有以规定间隔对置的至少一个电容器部,
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非接地区域具备构成与上述两个线状电极串联连接的电感器部、并且在一部分中具有供电部的放射电极,由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上述线状电极以及上述放射电极的电感、和上述电容器部的电容来构成并联谐振电路,
上述放射电极由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端连接的第1放射电极和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放射电极组成,在上述第1放射电极中具有上述供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将片状的电抗元件安装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非接地区域内,将该电抗元件与上述放射电极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其中,
上述放射电极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将片状的电抗元件安装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非接地区域内,利用该电抗元件使上述两个线状电极部分的规定位置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中,
上述第1放射电极和上述第2放射电极都与上述电抗元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天线,其中,
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非接地区域中形成有从上述第2放射电极分支并延伸的辅助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天线,其中,
在上述第2放射电极的主面连接了分支电极板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在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一个上形成有从该线状电极分支并延伸的辅助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上述放射电极的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安装面相反侧的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上述放射电极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状电极部分,并设置有空间上连接该两个线状电极部分之间的放射电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
上述放射电极与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各自的一端连接,使上述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两个线状电极的与连接有上述放射电极的一侧的相反侧从该表面安装型天线元件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形成。
11.一种无线通信机,其中,
具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在上述安装基板上构成无线通信电路。
CN200880008583.5A 2007-03-23 2008-01-31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6659/2007 2007-03-23
JP2007076659 2007-03-23
PCT/JP2008/051506 WO2008117566A1 (ja) 2007-03-23 2008-01-31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1827A CN101641827A (zh) 2010-02-03
CN101641827B true CN101641827B (zh) 2016-03-02

Family

ID=3978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85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827B (zh) 2007-03-23 2008-01-31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94080B2 (zh)
JP (1) JP5062250B2 (zh)
CN (1) CN101641827B (zh)
DE (1) DE112008000578B4 (zh)
WO (1) WO2008117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9235A (ko) * 2008-03-17 2009-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체
JP2010268183A (ja) * 2009-05-14 2010-11-25 Murata Mfg Co Ltd 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035323B2 (ja) * 2009-11-06 2012-09-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
JP5399866B2 (ja) * 2009-11-16 2014-01-29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用基板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KR101700744B1 (ko) * 2010-01-29 201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KR101543764B1 (ko) * 2010-02-11 2015-08-11 라디나 주식회사 그라운드 방사 안테나
JP5625829B2 (ja) * 2010-11-30 2014-11-1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2570061B (zh) * 2010-12-31 2015-02-04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频印刷电路板天线
WO2012124247A1 (ja) * 2011-03-16 2012-09-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797217B2 (en) * 2011-05-20 2014-08-05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ssembly having spaced apart parallel conductor ar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2809752B (zh) * 2011-05-31 2015-05-27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导航装置
CN102810732B (zh) * 2011-05-31 2016-08-03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具有该天线的mimo天线
JP5260811B1 (ja) * 2011-07-11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30229320A1 (en) * 2011-10-06 2013-09-05 Kenichi Asanuma Small antenna apparatus operable in multiple bands including low-band frequency and high-band frequency and shifting low-band frequency to lower frequency
JPWO2013051188A1 (ja) 2011-10-06 2015-03-3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9019163B2 (en) * 2011-10-27 2015-04-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mall antenna apparatus operable in multiple bands including low-band frequency and high-band frequency with ultra wide bandwidth
TWI470874B (zh) * 2012-06-15 2015-01-21 Univ Southern Taiwan Tech 應用於平板電腦之多頻帶天線
US8872707B2 (en) * 2012-06-29 2014-10-28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ulti-band antenna for tablet computer
CN103545598B (zh) * 2012-07-11 2017-05-24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JP6335459B2 (ja) * 2013-09-26 2018-05-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243A (zh) * 1999-07-09 2001-11-07 株式会社东金 静电电容式变形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020167448A1 (en) * 2001-05-08 2002-11-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20190907A1 (en) * 2001-06-15 2002-12-19 Takayoshi Konishi Antenna element with conductors formed on outer surfaces of device substrate
US20050243001A1 (en) * 2004-04-28 2005-11-03 Akira Miyata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8149A (en) * 1995-10-04 1998-05-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and antenna apparatus
JP3319268B2 (ja) * 1996-02-13 2002-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H114113A (ja) * 1997-04-18 1999-01-06 Murata Mfg Co Ltd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3606005B2 (ja) * 1997-07-04 2005-0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2271129A (ja) * 2001-03-07 2002-09-20 Hitachi Ltd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US6639559B2 (en) * 2001-03-07 2003-10-28 Hitachi Ltd. Antenna element
JP2003069330A (ja) * 2001-06-15 2003-03-07 Hitachi Metals Ltd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通信機器
JP4228559B2 (ja) * 2001-08-08 2009-0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GB2381664B (en) * 2001-10-12 2003-11-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oop antenna, surface-mounted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JP3770144B2 (ja) * 2001-10-22 2006-04-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機
JP2003142936A (ja) * 2001-11-05 2003-05-16 Tdk Corp パッチアンテナ
JP2003249811A (ja) * 2001-12-20 2003-09-05 Murata Mfg Co Ltd 複共振アンテナ装置
JP3932116B2 (ja) * 2002-09-13 2007-06-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DE10247297A1 (de) * 2002-10-10 2004-04-22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Empfangsmodul
JP3931866B2 (ja) * 2002-10-23 2007-06-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US7148851B2 (en) * 2003-08-08 2006-12-12 Hitachi Metals, Lt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JP4297164B2 (ja) * 2005-01-18 2009-07-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JP4285409B2 (ja) * 2005-01-19 2009-06-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WO2006120762A1 (ja) * 2005-05-11 2006-11-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243A (zh) * 1999-07-09 2001-11-07 株式会社东金 静电电容式变形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020167448A1 (en) * 2001-05-08 2002-11-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20190907A1 (en) * 2001-06-15 2002-12-19 Takayoshi Konishi Antenna element with conductors formed on outer surfaces of device substrate
US20050243001A1 (en) * 2004-04-28 2005-11-03 Akira Miyata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8000578B4 (de) 2014-05-22
JP5062250B2 (ja) 2012-10-31
US20090295653A1 (en) 2009-12-03
DE112008000578T5 (de) 2010-01-14
WO2008117566A1 (ja) 2008-10-02
JPWO2008117566A1 (ja) 2010-07-15
CN101641827A (zh) 2010-02-03
US8094080B2 (en) 2012-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827B (zh) 天线以及无线通信机
US9948003B2 (en) Loop antenna for mobile handset and other applications
US7099690B2 (en) Adjustable multi-band antenna
EP1869726B1 (en) An antenna having a plurality of resonant frequencies
CN100375334C (zh) 天线装置
CN102144334B (zh) 天线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519978A (zh) 一种平面无线电装置的天线
CN107453055B (zh) 天线以及移动终端
JP2006319477A (ja) 複合アンテナ
US20090309797A1 (en) Multi-part radio apparatus
CN107112634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装置
US6531986B2 (en) Retractable/extendable antenna for portable radio device
JP2002176307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1820238B1 (en) Mobile telephone with a built-in planar television antenna adapted for radiotelephone signal rejection
WO2011095207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CN205863393U (zh) 一种电调谐手机天线结构
CN101536246B (zh) 在天线附近定位传导组件
JP4043837B2 (ja) 携帯無線端末
CN214153193U (zh) 天线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6505293A (zh) 一种移动装置以及用于该移动装置的耦合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