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587A -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587A
CN101639587A CN200810131235A CN200810131235A CN101639587A CN 101639587 A CN101639587 A CN 101639587A CN 200810131235 A CN200810131235 A CN 200810131235A CN 200810131235 A CN200810131235 A CN 200810131235A CN 101639587 A CN101639587 A CN 101639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ment
support plate
backlight module
lc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587B (zh
Inventor
吴采芬
王星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312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9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9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5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以及一光源模块,包含:一载板,具有一平面及一宽度;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载板的平面上,发光单元与宽度两端的距离不相等;其中,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中心区,出光方向实质垂直于载板的平面。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个发光单元所组成的光源模块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组装此种传统的背光模块100时,先提供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其中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且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由依序接合的第一部分118、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22所构成,而第一部分118、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22围设出一凹槽。再提供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110,其中发光二极管光条110主要包括载板108与数个发光二极管106,这些发光二极管106设置在载板108的一表面上。载板108上通常预设有电路,且这些发光二极管106与载板108的电路电性连接。接下来,将发光二极管光条110放入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凹槽内,并使载板108的相对于发光二极管106的表面贴设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第三部分122。再将导光板11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凹槽开口中,并使导光板112夹设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相对的第一部分118与第三部分122之间,借以使导光板112的侧面124与发光二极管106的出光面126相面对。
接着,提供背板102。一般,背光模块100还具有反射片114设置在导光板112的底面,以增进背光模块100的光源利用率。再将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设置在背板102之上。在背光模块100中,导光板112与反射片114的堆叠结构由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第一部分118与发光二极管光条110的载板108所夹住。此外,为提升背光模块100的光学质量,背光模块100通常还具有数片光学膜片116叠设在导光板112之上。
组装此种背光模块100时,为使发光二极管光条110具有准确的定位,发光二极管光条110的载板108的一侧须紧靠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第二部分120。然而,由于载板108紧靠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一边是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凹槽内部,实务上并不易进行载板108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第二部分120的紧靠程序,也难以确认载板108是否已确实靠贴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凹槽深部的第二部分120表面。
请参照图2,其是另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组装背光模块200时,先提供背板202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再将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设置在背板202之上。类似地,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而具有凹槽,其中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是由依序接合的第一部分220、第二部分222与第三部分224所构成。接下来,提供发光二极管光条210,其中发光二极管光条210主要是由其上预设有电路的载板208以及数个发光二极管206所构成,且这些发光二极管206设置在载板208的一表面上并与载板208电性连接。
接着,将粘合层218设置在载板208的相对于发光二极管206的表面,再将发光二极管光条210放入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凹槽内,并利用粘合层218而使载板208的相对于发光二极管206的表面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第二部分222紧密贴合,进而使发光二极管光条210固定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凹槽内部的第二部分222表面。接下来,将导光板21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凹槽开口中,并使导光板212夹设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相对的第一部分220与第三部分224之间,借以使导光板212的侧面226与发光二极管206的出光面228相面对。背光模块200还具有反射片214设置在导光板212的底面,以提高背光模块200的光源利用率,其中反射片214夹设在导光板212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第三部分224之间。此外,背光模块200通常还具有数片光学膜片216叠设在导光板212的上,以提升背光模块200的光学质量。
请参照图3,其是又一种发光二极管传统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组装背光模块300时,同样先提供背板302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再将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设置在背板302之上。同样地,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而具有凹槽,其中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是由依序接合的第一部分320、第二部分322与第三部分324所构成。在背光模块300中,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第一部分320及/或第三部分324设有卡勾或弹片等固定件318,其中固定件318邻设于第二部分322。接着,提供发光二极管光条310,其中发光二极管光条310包括其上预设有电路的载板308以及数个发光二极管306所构成,这些发光二极管306设置在载板308的一表面上并与载板308的电路电性连接。
接下来,将发光二极管光条310放入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凹槽内,并利用设置在第一部分320与第三部分324的固定件318来夹住载板308的相对二侧边,且使载板308的相对于发光二极管306的表面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第二部分322紧密贴合,进而使发光二极管光条310固定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凹槽内部的第二部分322表面。随后,将导光板31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凹槽开口中,并使导光板312夹设在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相对的第一部分320与第三部分324之间,借以使导光板312的侧面326与发光二极管306的出光面328相面对。一般而言,背光模块300还具有反射片314夹设在导光板312的底面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第三部分324之间,以提高背光模块300的光源利用率。此外,背光模块300通常还具有数片光学膜片316叠设在导光板312之上,以增进背光模块300的光学性能。
在组装上述的背光模块200与300时,发光二极管光条210的载板208与发光二极管光条310的载板308的底面需分别紧靠发光二极管保护罩204的第二部分222与发光二极管保护罩304的第二部分322的内侧面。由于载板208与308通常为具有挠性且为高长宽比的矩形结构,因而在组装时往往难以将载板208与308的底面完全贴设在各自对应的第二部分222与322的内侧面,如此一来将导致载板208与308变形,甚而造成载板208与308分别并不平行于导光板212的侧面226与导光板312的侧面326,进而影响背光模块200与300的发光均匀度。此外,因重工或其它因素而需取出发光二极管光条210与310时,载板208与308也极有可能会发生挠曲。
再者,在背光模块200与300中,载板208的宽度230与载板308的宽度330需分别取决于导光板212的厚度232与导光板312的厚度332。因此,在导光板212与312的薄型化趋势下,载板208的宽度230与载板308的宽度330也需缩减,如此将导致载板208与308可作为电路布线的面积不足,而迫使载板208与308需采用价格高昂的双层基板或多层基板方能容纳所需线路,进而造成产品成本的大幅增加。
此外,在背光模块100、200与300中,其组装方式均是将发光二极管光条110、210与310分别塞进发光二极管保护罩104的凹槽深处,因此发光二极管光条110、210与310的组装与重工均较不容易,而需耗费较多任务时与人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其是利用数个框架来固定光源模块,故可解决光源模块的组装对位不易与重工不易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其光源模块的载板的宽度可不限于导光板的厚度,因此在导光板薄型化趋势下,光源模块的载板仍可维持足够的电路布局面积,并无需采用昂贵的双层电路基板或多层电路基板,故可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其可从背光模块的背面直接更换背面框架与光源模块,极具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以及一光源模块,包含:一载板,具有一平面及一宽度;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载板的平面上,发光单元与宽度两端的距离不相等;其中,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中心区,出光方向实质垂直于载板的平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且入光面具有一宽度;以及一光源模块,包含:一载板,具有一平面,且载板具有一宽度,其中载板的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宽度;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载板的平面上;其中,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中心区,出光方向实质垂直于载板的平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一液晶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以及一光源模块,包含:一载板,具有一平面及一宽度;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载板的平面上,发光单元与宽度两端的距离不相等;其中,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中心区,出光方向实质垂直于载板的平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一液晶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且入光面具有一宽度;以及一光源模块,包含:一载板,具有一平面,且载板具有一宽度,其中载板的宽度大于入光面的宽度;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载板的平面上;其中,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中心区,出光方向实质垂直于载板的平面。
本发明的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是利用数个框架来固定光源模块,因此可解决光源模块的组装对位不易与重工不易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中,其光源模块的载板的宽度可不限于导光板的厚度,因此在导光板薄型化趋势下,光源模块的载板仍可维持足够的电路布局面积,并无需采用昂贵的双层电路基板或多层电路基板,故可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其可从背光模块的背面直接更换背面框架与光源模块,因此极具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发光二极管传统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又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块            102:背板
104:发光二极管保护罩    106:发光二极管
108:载板                110:发光二极管光条
112:导光板              114:反射片
116:光学膜片            118:第一部分
120:第二部分            122:第三部分
124:侧面                126:出光面
200:背光模块            202:背板
204:发光二极管保护罩    206:发光二极管
208:载板                210:发光二极管光条
212:导光板              214:反射片
216:光学膜片            218:粘合层
220:第一部分            222:第二部分
224:第三部分            226:侧面
228:出光面              230:宽度
232:厚度                300:背光模块
302:背板                304:发光二极管保护罩
306:发光二极管          308:载板
310:发光二极管光条      312:导光板
314:反射片              316:光学膜片
318:固定件              320:第一部分
322:第二部分            324:第三部分
326:侧面                328:出光面
330:宽度                332:厚度
400a:液晶显示器         400b:液晶显示器
400c:液晶显示器         400d:液晶显示器
400f:液晶显示器    400g:液晶显示器
400h:液晶显示器    400i:液晶显示器
400j:液晶显示器    402:液晶面板
404a.背光模块       404b:背光模块
404c.背光模块       404d:背光模块
404f.背光模块       404g:背光模块
404h.背光模块       404i:背光模块
404j:背光模块      406a:第一部分
406b:第一部分      406c:第一部分
406d.第一部分       408a:第二部分
408b.第二部分       408c:第二部分
408d.第二部分       410a:框架元件
410b.框架元件       410c:框架元件
410d:框架元件      410f:框架元件
410g:框架元件      410h:框架元件
410i:框架元件      410j:框架元件
412:载板           414:发光单元
416:光源模块       418a:第一部分
418b:第一部分      418d:第一部分
420a.第二部分       420b:第二部分
420d:第二部分      422a:框架元件
422b.框架元件       422c:框架元件
422d.框架元件       422f.框架元件
422g:框架元件      422h:框架元件
422i.框架元件       422j:反射片
424:反射片         426:反射片
428:导光板         430:缓冲件
432:缓冲件         434:间隔件
436:间隔件         438:前框
440:光学膜片       442:厚度
444:宽度        446:厚度
448:入光面      450:出光面
452:弹性夹片    454:第一部分
456:第二部分    458:L型结构
460:第一部分    462:第二部分
464:L型结构     466:框架元件
468:第二部分    470:第一部分
472:L型结构     474:第一部分
476:第二部分    478:L型结构
480:平面        482:平面
484:容置空间    486:容置空间
488:压制部      490:容置空间
492f:第一部分   492g:第一部分
492h.第一部分    492i:第一部分
492j:第一部分   494f:第二部分
494g:第二部分   494h:第二部分
494i:第二部分   494j:第二部分
496f:第三部分   496g:第三部分
496h:第三部分   496i:第三部分
496j:第三部分   498:第一部分
500:第二部分    502:第三部分
504:开口        506:距离
508:距离        510:第一部分
512:第二部分    514:第三部分
516:承载件      518:开口
520:第一部分    522:第二部分
524:第三部分    526:开口
528:第一部分    530:第二部分
532:第三部分    534:开口
536:缓冲件      540:第一部分
542:第二部分      544:开口
546:阶梯状结构    548:第三部分
550:端            552:端
554:中心区        556:发光中心
558:出光方向      560:宽度
56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应用。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4至图12的附图。
请参照图4,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一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a至少包括液晶面板402与背光模块404a,其中背光模块404a设于液晶面板402相对于使用者的背面,以提供液晶面板402背面光源。背光模块404a主要包括光源模块416以及导光板428,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可进一步包括框架元件410a与422a。光源模块416主要包括载板412与一或多个发光单元414,其中载板412具有相对的平面480与482,且这些发光单元414设置在载板412的平面480上,每个发光单元414均具有出光面450,发光单元414具有一发光中心556。在一实施例中,载板412具有宽度444,且此宽度444具有二端550与552,其中发光单元414与载板412的宽度444的二端550和552之间的距离不相等。载板412中已根据产品需求而预先设有电路,且载板412可例如为玻纤布基材含浸耐燃环氧树脂铜箔基板(FR4)、铝复合板(MCPCB)、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或复合铜箔基板(CEM-1)。透过载板412中的预设电路,发光单元414与载板412电性连接。光源模块416设置在框架元件410a与422a以及导光板428所围成的空间中,且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夹设在框架元件410a与框架元件422a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416可为发光二极管光条,因而发光单元414为发光二极管。
框架元件410a与422a的剖面结构均呈实质L型,其中框架元件410a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06a与第二部分408a,且框架元件422a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8a与第二部分420a。在一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a可为金属框架,而框架元件422a可为光源保护罩。光源模块416设置在框架元件410a上,且载板412的平面482贴合在框架元件410a的第一部分406a的内侧表面。导光板428设置在框架元件410a的第二部分408a上,其中导光板428具有入光面448,导光板428邻设于光源模块416的一侧,且发光单元414的出光面450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相对设置。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具有一中心区554,其中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具有宽度562,且载板412的宽度444较佳是大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的宽度562。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具有宽度560,且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的宽度560较佳是小于或等于1mm。发光单元414的发光中心556沿一出光方向558出射光线至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其中此出光方向558实质垂直于载板412的平面480。框架元件422a则与框架元件410a共同挟持光源模块416与导光板428,其中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的部分底面设在导光板428的上表面的外缘区域上,且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亦位于发光单元414的上方。因此,导光板428夹设在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与框架元件410a的第二部分408a之间。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的平面480贴设与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的外侧面。因此,在背光模块404a中,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夹设在框架元件410a的第一部分406a与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更可选择性地包括缓冲件430与432,其中缓冲件430夹设在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与载板412的平面480之间,而缓冲件432则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2与框架元件410a的第一部分406a之间,以提供框架元件422a及410a与载板412之间的应力冲击或摩擦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反射片424,其中此反射片424夹设在导光板428与框架元件410a的第二部分408a之间。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还进一步可选择性地包括另一反射片426,其中此反射片426夹设在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与发光单元414之间。通过反射片424及/或426的设置,可提升背光模块404a的光源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还可依产品需求而选择性地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片440,以提高背光模块404a的光学质量。在示范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设有四片光学膜片440迭设在导光板428的表面上,其中这些光学膜片440邻近于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旁。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a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二间隔件434与436设置在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上,且间隔件436贴设于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的内侧面。其中,间隔件434介于液晶面板402与框架元件422a的第二部分420a之间,以承托液晶面板402并隔开液晶面板402与背光模块404a的光学膜片440;而间隔件436则介于液晶面板402的侧面与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之间,以填补液晶面板402与第一部分418a之间的空间,而可有效限制液晶面板402的侧向移动。
在一示范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a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弹性夹片452,其中弹性夹片452的剖面夹构呈实质ㄇ字型,且弹性夹片452夹住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与框架元件410a的第一部分406a。当然,在背光模块404a具有缓冲件430与432时,分别夹设在框架元件422a的第一部分418a与载板412的平面480之间、以及框架元件410a的第一部分406a与载板412的平面482之间的缓冲件430与432,亦由弹性夹片452所夹住。液晶显示器400a还可依产品需求而选择性地设置有前框438,以结合并固定液晶面板402与背光模块404a,其中前框438的剖面结构呈实质L型,且前框438的一部分设置在液晶面板402的周缘与间隔件436的上,而另一部分则位在框架元件410a的外侧。
在液晶显示器400a中,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的宽度444可大于导光板428的厚度442,并且载板412的宽度444较佳为小于液晶面板402与背光模块404a所组成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组合的总厚度446。因此,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的宽度444可不受限于导光板428的厚度442,而能具有足够的电路布线面积。
请参照图5,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此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b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a的结构,二者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b的背光模块404b的框架元件410b是采用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10a不同的材料。在液晶显示器400b中,背光模块404b同样具有二框架元件410b与422b,且此二框架元件410b与422b的剖面结构同样呈L型,其中框架元件410b由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06b与408b所组成,框架元件422b则由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8b与420b所组成。框架元件422b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22a相同,均为光源保护框架,而框架元件410b则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10a不同,其中框架元件410b为胶框以取代金属框架的框架元件410a,借以大幅减轻液晶显示器400b的重量。因此,在液晶显示器400b中,框架元件410b为胶框,而框架元件422b为光源保护框架。
请参照图6,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c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a的结构,其中液晶显示器400c与400a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c以结构形状不同的框架元件422c来取代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22a、间隔件434与436的组合。在液晶显示器400c中,背光模块404c同样具有二框架元件410c与422c。其中,框架元件410c的剖面结构同样实质呈L型,且由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06c与第二部分408c所组成;而框架元件422c的剖面结构则包括互相连接的L型结构458与464,其中L型结构458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54与第二部分456,L型结构464则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60与第二部分462,且L型结构458的第二部分456与L型结构464的第一部分460的顶端连接,而L型结构458的第一部分454与第二部分456以及L型结构464的第一部分460围出一容置空间486。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与框架元件410c的第一部分406c夹设在此容置空间486中。当背光模块404c设有缓冲件430与432时,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0与L型结构464的第一部分460之间的缓冲件430、以及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2与框架元件410c的第一部分406c之间的缓冲件432亦同时夹设在容置空间486中。在一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c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10a相同,均为金属框架,而框架元件422c则为胶框,其中框架元件410c与框架元件422c可利用螺接或卡勾方式加以结合。
在液晶显示器400c中,框架元件422c的L型结构464的设置位置如同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22a一般,其第二部分462设置在导光板428的上表面上,并且配合框架元件410c的第二部分408c以夹设部分的导光板428,反射片426则介于第二部分462的底面与发光单元414之间,而反射片424则同样夹设在导光板428与框架元件410c的第二部分408c之间。L型结构464的第二部分462邻近于光学膜片440的一端底部例如更可凹设容置空间484,用以容置光学膜片440的外缘部分,而容置空间484上的压制部488则可限制光学膜片440的垂直移动。L型结构464还可取代液晶显示器400a的间隔件434与436,因而液晶面板402可直接设置在L型结构464的第二部分462上,且L型结构464的第一部分462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可填补液晶面板402的侧边的空间,以限制液晶面板402的侧向移动。
请参照图7,其是依照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此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d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a的结构,其中液晶显示器400d与400a的主要差异在于,除了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10a与422a类似的框架元件410d与422d以外,液晶显示器400d还具有如同液晶显示器400c的框架元件422c的另一框架元件466。在液晶显示器400d中,背光模块404d具有三个框架元件410d、422d与466。框架元件410d与422d的剖面结构同样呈L型,其中框架元件410d由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06d与408d所组成,且框架元件422d由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8d与420d。另一方面,框架元件466的剖面结构则包括互相连接的L型结构472与478,其中L型结构472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68与第二部分470,L型结构478则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74与第二部分476,且L型结构472的第二部分470与L型结构478的第一部分474的顶端连接,而L型结构472的第一部分468与第二部分470以及L型结构478的第一部分474围出一容置空间490。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框架元件410d的第一部分406c、与框架元件422d的第一部分418d夹设在此容置空间490中。同样地,当背光模块404d设有缓冲件430与432时,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0与框架元件422d的第一部分418d之间的缓冲件430、以及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2与框架元件410d的第一部分406d之间的缓冲件432亦同时夹设在容置空间490中。在一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d与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10a相同,均为金属框架,框架元件422d为光源保护框架,而框架元件466则为胶框。
在液晶显示器400d中,框架元件466的L型结构478设置在框架元件422d的第二部分420d上,而框架元件422d的设置位置则如同液晶显示器400a的框架元件422a一般,且液晶面板402设置在L型结构478的第二部分476上。因此,L型结构478的第二部分476介于液晶面板402与框架元件422d的第二部分420d之间,且L型结构478的第一部分474介于液晶面板402的侧面与框架元件422d的第一部分418d之间。L型结构478可取代液晶显示器400a之间隔件434与436,因而液晶面板402可直接设置在L型结构478的第二部分476上,且L型结构478的第一部分474同样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可填补液晶面板402的侧边的空间,以限制液晶面板402的侧向移动。
请参照图8,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f至少包括液晶面板402与背光模块404f,其中背光模块404f设于液晶面板402的背面,以提供液晶面板402背面光源。如同前述的实施例,背光模块404f主要包括光源模块416以及导光板428。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f可进一步包括框架元件410f与422f。在一实施例中,载板412同样具有宽度444,且此宽度444具有二端550与552,其中发光单元414与载板412的宽度444的二端550和552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在液晶显示器400f中,框架元件410f设有一或多个开口504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其中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开口504中。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22f可为光源保护框架,且框架元件410f可为金属框架。光源模块416与框架元件422f均设置在框架元件410f之中,其中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介于框架元件422f与410f之间。导光板428邻设于光源模块416的一侧,位于框架元件410f上,且发光单元414的出光面450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相对设置,其中光源模块416位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与框架元件422f之间。此外,在背光模块404f中,每个发光单元414的出光面450可透过框架元件422f的开口504而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相面对。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具有一中心区554,其中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具有宽度562,且载板412的宽度444较佳是大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的宽度562。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具有宽度560,且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的宽度560较佳是小于或等于1mm。发光单元414的发光中心556沿一出光方向558出射光线至导光板428的中心区554,其中此出光方向558实质垂直于载板412的平面480。
在背光模块400f中,框架元件410f与422f的剖面结构均呈实质ㄈ字型结构,其中框架元件410f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2f、第二部分494f与第三部分496f,且框架元件422f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8、第二部分500与第三部分502。在本示范实施例中,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介于框架元件410f的第二部分494f与框架元件422f的第二部分500之间。此外,导光板428夹设在框架元件422f的第一部分498与相对的第三部分502之间,且框架元件422f的第二部分504与导光板428的入光面448相面对,而开口504设置在第二部分504之中。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f可选择性地设有反射片424与至少一光学膜片440,其中此反射片424夹设在导光板428的底面与框架元件422f的第三部分502之间,且光学膜片440迭设在导光板428的上表面上。
根据产品实际需求,液晶显示器400f还可选择性地设有前框438,其中前框438设置在液晶面板402的外缘上,且位于框架元件410f的外侧,并透过卡勾等结构上的设计而与例如框架元件410f的第二部分494f卡合,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f还可选择性地设有承载件516,用以承载液晶面板402。在本实施例中,此承载件516例如可为胶框塑料材料。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4f还可选择性地包括缓冲件432,其中缓冲件432则夹设在载板412的平面482与框架元件410f的第二部分494f之间,以提供框架元件410f与载板412之间的应力冲击或摩擦缓冲。并且,该缓冲件432还可包含散热的效果,而为一散热垫(thermal pad)。
在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f中,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的平面482与框架元件422f的第二部分500之间的距离506小于等于每个发光单元414的出光面450至载板412的平面482的距离508加0.5mm。
请参照图9,其是依照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g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f的结构,其中二者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g的背光模块404g以结构形状不同的框架元件422g来取代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22f与承载件516的组合,且导光板428夹设在框架元件422g的第一部分510与框架元件410g的第三部分496g之间。因此,在液晶显示器400g中,背光模块404g同样具有二框架元件410g与422g,且框架元件410g与422g的剖面结构同样均呈实质ㄈ字型结构。其中,框架元件410g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2g、第二部分494g与第三部分496g,且框架元件422g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510、第二部分512与第三部分514。同样地,框架元件422g具有一或多个开口518设置在第二部分512中,其中这些开口518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在一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g与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10f相同,均为金属框架,而框架元件422g则为胶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背光模块404g选择性地设有反射片424时,反射片424夹设在导光板428的底面与框架元件410g的第三部分496g之间。此外,液晶显示器400g可根据产品需求而同样设有前框438,其中前框438设置在液晶面板402的外缘、框架元件422g与410g上,且前框438位于框架元件410g的外侧,并透过卡勾等结构上的设计而与框架元件410g的第二部分494g卡合。框架元件422g的第一部分510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可取代液晶显示器400f的承载件516,因此液晶面板402可直接设置在框架元件422g的第一部分510上,且由于此第一部分510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可填补液晶面板402的侧边的空间,而可有效限制液晶面板402的侧向移动。
请参照图10,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h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f的结构,其中二者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h的背光模块404h以高反射率材料的框架元件422h来取代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22f,其中框架元件422f是一光源保护框架。因此,在液晶显示器400h中,背光模块404h同样具有二框架元件410h与422h,且框架元件410h与422h的剖面结构同样均呈实质ㄈ字型结构。其中,框架元件410h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2h、第二部分494h与第三部分496h,且框架元件422h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520、第二部分522与第三部分524。同样地,框架元件422h具有一或多个开口526设置在第二部分522中,其中这些开口526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h及422h,例如可为金属框架。
请参照图11,其是依照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i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f的结构,其中二者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i的背光模块404i以金属材质的框架元件422i来取代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22f,且框架元件422i的第一部分528还设计有阶梯状结构以取代部分的液晶显示器400f的承载件516占据的空间,故可减少承载件516的体积。因此,在液晶显示器400i中,背光模块404i同样具有二框架元件410i与422i,且框架元件410i与422i的剖面结构同样均呈实质ㄈ字型结构。其中,框架元件410i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2i、第二部分494i与第三部分496i,且框架元件422i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528、第二部分530与第三部分532。同样地,框架元件422i具有一或多个开口534设置在第二部分530中,其中这些开口534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i及422i与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10f相同,均为金属框架。
此外,框架元件422i的第一部分528还凹折出阶梯状结构546,以在液晶面板402的侧边与光源模块416的载板412之间占据较大的空间,而有效填补液晶面板402的侧边与载板412之间的空隙。在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i还可选择性地包括缓冲件536与承载件516,其中此缓冲件536与承载件516分别设置在框架元件522i的阶梯状结构546的侧面与上表面,以缓冲并限制且液晶面板402在侧向的移动、以及承载液晶面板402。
请参照图12,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400j的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400f的结构,其中二者的差异在于,液晶显示器400j的背光模块404j是以反射片422j来取代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22f,其中框架元件422f是一光源保护框架。因此,在液晶显示器400j中,背光模块404j具有框架元件410j与反射片422j,且框架元件410j与反射片422j的剖面结构同样均呈实质ㄈ字型结构。其中,框架元件410j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492j、第二部分494j与第三部分496j,且反射片422j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部分540、第二部分542与第三部分548。反射片422j具有一或多个开口544设置在第二部分542中,其中这些开口542分别对应于光源模块416的发光单元414。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j与液晶显示器400f的框架元件410f相同,均为金属框架,但反射片422j是一金属反射元件。因此,液晶显示器400j可省掉光源保护罩,而可降低成本。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是利用数个框架来固定光源模块,因此可解决光源模块的组装对位不易与重工不易的问题。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中,其光源模块的载板的宽度可不限于导光板的厚度,因此在导光板薄型化趋势下,光源模块的载板仍可维持足够的电路布局面积,并无需采用昂贵的双层电路基板或多层电路基板,故可降低产品成本。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其可从背光模块的背面直接更换背面框架与光源模块,因此极具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平面及一宽度;以及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载板的该平面上,该发光单元与该宽度两端的距离不相等;
其中,该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该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该中心区,该出光方向垂直于该载板的该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的相对于该平面的另一平面贴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剖面结构呈L型,且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由互相连接的一第一L型结构与一第二L型结构所构成的一第三框架元件设于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上,其中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该第二框架元件、该第一L型结构与该第二L型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包括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开口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一出光面透过该开口而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相面对;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光源模块与该第一框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框架元件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结构,且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以及
该开口设于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该载板介于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之间,且该导光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三部分之间。
6、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且该入光面具有一宽度;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平面,且该载板具有一宽度,其中该载板的该宽度大于该入光面的该宽度;以及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载板的该平面上;
其中,该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该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该中心区,该出光方向垂直于该载板的该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的相对于该平面的另一平面贴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包括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开口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一出光面透过该开口而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相面对;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光源模块与该第一框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框架元件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结构,且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该开口设于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
该载板介于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该第二部分之间;以及
该导光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三部分之间。
10、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液晶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于该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该背光模块至少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平面及一宽度;以及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载板的该平面上,该发光单元与该宽度两端的距离不相等;
其中,该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该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该中心区,该出光方向垂直于该载板的该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的相对于该平面的另一平面贴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包括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开口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一出光面透过该开口而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相面对;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光源模块与该第一框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框架元件之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结构,且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
14、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液晶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于该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该背光模块至少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具有一中心区,且该入光面具有一宽度;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含:
一载板,具有一平面,且该载板具有一宽度,其中该载板的该宽度大于该入光面的该宽度;以及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载板的该平面上;
其中,该发光单元还具有一发光中心,该发光中心沿一出光方向出射光线至该中心区,该出光方向垂直于该载板的该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的相对于该平面的另一平面贴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载板夹设在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
一第一框架元件,包括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开口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一出光面透过该开口而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相面对;以及
一第二框架元件,其中该光源模块与该第一框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框架元件之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的剖面结构呈ㄈ字型结构,且每一该第一框架元件与该第二框架元件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
CN2008101312359A 2008-08-01 2008-08-01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2359A CN101639587B (zh) 2008-08-01 2008-08-01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2359A CN101639587B (zh) 2008-08-01 2008-08-01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587A true CN101639587A (zh) 2010-02-03
CN101639587B CN101639587B (zh) 2012-08-15

Family

ID=4161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23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9587B (zh) 2008-08-01 2008-08-01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95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3818A1 (zh) * 2011-11-01 2013-05-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8227317A (zh) * 2016-12-14 2018-06-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08790A (ko) * 2001-07-20 2003-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54103C (zh) * 2005-06-01 2009-01-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防止漏光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KR100978045B1 (ko) * 2006-03-13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패널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3818A1 (zh) * 2011-11-01 2013-05-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8227317A (zh) * 2016-12-14 2018-06-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587B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380B2 (en)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506151B2 (en) Backlight unit
TWI510839B (zh) 背光單元及其顯示設備
WO2017113988A1 (zh) 一种柔性装置
CN103576359A (zh)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US20130258251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03657B (zh)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光电装置
CN108735101B (zh) 柔性显示装置
TWI698682B (zh) 顯示裝置
CN205121100U (zh) 显示模组以及包含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5278163B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1824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the same
CN201401697Y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JP2008218218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面照明装置
CN209928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WO2023087366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639587B (zh)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JP2014096312A (ja) 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TWI388903B (zh)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
CN101630091B (zh) 背光模块、其组装方法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2998818B (zh) 显示装置
CN114236904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7123674U (zh) 一种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