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9352A -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 Google Patents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9352A
CN101639352A CN200910152087.3A CN200910152087A CN101639352A CN 101639352 A CN101639352 A CN 101639352A CN 200910152087 A CN200910152087 A CN 200910152087A CN 101639352 A CN101639352 A CN 101639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asuring staff
stator
rotor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20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9352B (zh
Inventor
林田秀二
林伸行
辻胜三郎
辻本康裕
太刀挂正彦
藤川勇二
小森崇
桝井顺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uto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uto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utoyo Corp filed Critical Mituto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9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9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9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18Micro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包括与主体(10)螺纹配合且沿轴向进退的测杆(2)和检测该测杆的位移量的编码器(40)。编码器具有转子(41)和定子(42)。转子被保持在转子衬套(44)上,转子衬套设置为具有能与沿着测杆的外周面轴向形成的键槽(23)卡合的卡合键(43),并且利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能调整测杆的轴向位置。定子在测杆的附近隔着定子衬套(45)沿测杆的轴向位置不变地固定于主体上。

Description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测杆的轴向的位移量来测量被测量物的尺寸等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背景技术
作为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之一,公知有使用了进给螺杆的数字式千分尺。
数字式千分尺包括:主体、与该主体螺纹配合且沿轴向进退的测杆、检测该测杆的位移量的编码器、对由该编码器的检测值所得到的测杆的位移量进行数字显示的显示部。
编码器是如下的构造:设于主体的定子和能与测杆同步旋转地设置的转子仅隔有很小的间隙地相对配置,通过检测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角而检测出测杆相对于主体的位移量。
例如,在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41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的编码器中,转子被保持在转子衬套上,该转子衬套被设置为能相对于测杆沿轴向移动。转子衬套具有与沿着测杆的外周面轴向形成的键槽卡合的卡合销,并且通过设于与主体的定子相反一侧的调整螺栓限制测杆向内端侧(测砧侧)移动。
定子被保持在定子衬套上,该定子衬套能沿轴向移动地套在内筒的外周上,该内筒将形成在主体上的测杆支承成能旋转。定子衬套被弹簧朝向转子衬套侧施力。即,定子被向转子施力,在定子衬套与转子衬套对接的状态下,定子和转子仅隔有很小的间隙地相对配置,检测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角。
不过,在上述的数字式千分尺中,近年来,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的要求增强。
针对这样的要求,以往,为了满足由规格所确定的精度,与主体螺纹配合的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一般采用0.5mm或0.65mm。为了实现测量的高效率化,增大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为此,需要与螺纹部的导程成比例而使用的编码器高分辨率化。但是,因为由编码器的高分辨率化带来的高精度化,所以在构成编码器方面就连必要的组装精度、编码器的动作也成为无法忽视的误差主要原因,很难实现螺纹部的导程超过1mm这样的数字式千分尺。
换句话说,在文献1中所公开的编码器的构造中,定子处于被弹簧朝向转子侧施力的状态,因此由于在转子相对于定子与测杆同步旋转时,保持定子和转子的定子衬套和转子衬套的对接面的表面精度等主要原因,容易产生定子克服弹簧的弹力而沿轴向微小变动、或者相对于测杆倾斜的现象。于是,为了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使编码器高分辨率化时,由于由高精度化了的编码器检测上述定子的动作,所以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满足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的要求的构造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包括主体、与该主体螺纹配合且沿轴向进退的测杆、检测该测杆的位移量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码器包括:沿上述测杆的周向旋转的转子,与该转子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并设于上述主体上的定子;上述转子被保持在转子保持构件上,该转子保持构件能沿测杆的轴向移动地套在上述测杆的外周上,在该状态下,与上述定子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上述转子保持构件具有与沿着上述测杆的外周面轴向形成的键槽相卡合的卡合键,并且设置为利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能调整上述测杆的轴向位置,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覆盖上述测杆的隔着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与上述定子相反一侧的外周,并且设置为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能向上述测杆的轴向进行位置调节,上述定子在上述测杆的附近隔着定子保持构件沿上述测杆的轴向位置不变地被固定在上述主体上。
采用这样的构成,进行测量时,若使测杆旋转,测杆一边旋转一边进退。由此,测杆的位移量被编码器检测出,所以能通过该测杆的位移量测量被测量物的尺寸等。
在本发明的编码器中,即使转子保持构件和转子与测杆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定子也在测杆的附近隔着定子保持构件沿测杆的轴向位置不变地被固定在主体上,因此,能够尽量排除由定子的动作所产生的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即,为了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即使使编码器高分辨率化,也不会利用高精度化的编码器检测定子的动作,所以能够满足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的上述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形成为1mm以上。
采用这样的构成,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形成为1mm以上,所以例如与以往的具有0.5mm导程的螺纹部的数字式千分尺相比,能提高操作性。即,能实现高效率化。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上述定子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保持上述定子的定子保持部,在另一端具有嵌套部,该嵌套部套在测杆支承筒的外周上并固定在上述测杆支承筒上,该测杆支承筒设于上述主体上,能旋转地支承上述测杆的外周。
采用这样的构成,由于定子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保持定子的定子保持部,在另一端具有套在测杆支承筒(该测杆支承筒设于主体上、并能旋转地支承测杆的外周)的外周上的嵌套部,所以使嵌套部套到测杆支承筒的外周上之后,通过将该嵌套部例如用止动螺钉等固定到测杆支承筒上,能将定子固定到主体上,并且能将定子准确地固定在以测杆为中心的位置。即,能简单地进行组装并且能保持高精度化。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在上述转子保持构件和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之间设有姿势保持部件,该姿势保持部件与上述转子保持构件和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这两者抵接而将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保持成与上述测杆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采用这样的构成,因为在转子保持构件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之间设有姿势保持部件,所以通过姿势保持部件与转子保持构件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这两者抵接、将转子保持构件保持成与测杆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因此,即使转子(转子保持构件)相对于定子与测杆同步地旋转,也能吸收转子旋转时的动作(相对于测杆的轴线倾斜地动作),所以能实现高精度化。而且,例如,即使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相对于测杆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转子保持构件相对于测杆不倾斜地保持成适当的姿势。因此,难以发生卡合键相对于键槽的深度位置随着测杆的旋转而产生变动的问题,能降低旋转传递误差。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上述姿势保持部件具有配置于上述测杆的外周的基板、设于该基板的一端面并与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相抵接的2个第1抵接部、设于该基板的另一端面并与上述转子保持构件相抵接的2个第2抵接部,上述第1抵接部设于相对于上述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上述第2抵接部设于相对于上述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连结上述2个第1抵接部的直线和连结上述2个第2抵接部的直线相互大致垂直。
采用这样的构成,基板的2个第1抵接部设于相对于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2个第2抵接部设于相对于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因为连结2个第1抵接部的直线和连结2个第2抵接部的直线大致互相垂直,所以能够将转子保持构件保持为与测杆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因此,能够吸收转子旋转时的动作(相对于测杆的轴线倾斜地动作),能实现高精度化,并且即使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相对于测杆倾斜的情况下,因为也能够将转子保持构件相对于测杆不倾斜地保持成适当的姿势,所以能降低旋转传递误差。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具有用于限制上述基板向与上述测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基板限制部,该基板限制部设于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的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一侧的端面上,具有能容纳上述基板的凹部。
采用这样的构成,在设于以往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的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的转子保持构件一侧的端面追加有能容纳姿势保持部件的基板的凹部,从而能够限制姿势保持部件向与基板的测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能限定姿势保持部件的基板的可动范围。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姿势保持部件与测杆接触而妨碍测杆顺利地旋转等问题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中,优选上述测杆借助套筒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在上述测杆上固定有套在上述套筒的外周的测微套筒,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包括操作套筒和定压机构,该操作套筒被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测杆旋转、并且具有第1操作部和第2操作部,该第1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测杆的外端部、直径小于上述套筒的直径,该第2操作部套在上述测微套筒的外周上;该定压机构设于该操作套筒的第1操作部与上述测杆的外端之间或设于上述操作套筒的第2操作部与上述测微套筒的外周之间,且在对上述测杆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进行空转。
采用这样的构成,因为操作套筒被设置成能相对于测杆旋转,并且具有配置于测杆的外端部、直径小于套筒的直径的第1操作部和套在上述测微套筒的外周上的第2操作部,所以例如能够进行用左手握持主体,用右手使第1操作部旋转的双手操作,或者用一只手一边握持主体,一边使第2操作部旋转的单手操作这两种操作。而且,在各自的测量中,能保障和以往的操作相同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式千分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衬套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衬套周边的构成的图。
图5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衬套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衬套周边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例示了数字式千分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数字式千分尺。
数字式千分尺的构成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式千分尺的主视图。图2是数字式千分尺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1和图2中,数字式千分尺1包括:大致U字形的主体10、滑动自如地设于该主体10上的测杆2、在主体10的内部检测测杆2的位移量的编码器40、显示由该编码器40所检测到的测杆2的位移量(测量值)的显示器61。
在主体10的一端固定有测砧10A,另一端设有作为支承滑动自如的测杆2的套筒的轴承筒11。轴承筒11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测杆2穿过该轴承筒11的内周并被该轴承筒11的内周支承。而且,在轴承筒11的内周面上沿着轴向设有夹圈(clampcollar)161。通过操作设于主体10的外部的紧固螺钉16,夹圈161紧固测杆2,能限制测杆2的滑动。而且,在主体10上设有大致圆筒形状的作为测杆支承筒的内筒13,通过旋转操作设于该内筒13的外周的测微套筒3,能够使测杆2相对于测砧10A进退。
测杆2包括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测杆主体21、螺杆22、形成于测杆主体21的外周面轴向的键槽23。该测杆2既可以由一根圆柱状构件形成,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构件形成。键槽23的截面形成为V形。沿着测杆2的轴向设置的内筒13的一端部被保持在主体10上,另一端部在内周侧形成有内螺纹,与测杆2的螺杆2进行螺纹配合。
在此,在测杆2的螺杆22上形成有导程具有1mm以上的螺纹的螺纹部。优选导程选择1.5~2.54mm的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而且,在内筒13的另一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螺纹配合有锥形螺母14。在内筒13的形成有外螺纹的规定部位设有三条缺口,形成有三个分开部15。锥形螺母14是用于调整测杆2和内筒13的配合状况的构件。即,在使锥形螺母14旋转并沿内筒13的轴向进退时,三个分开部15的情况发生变化,内筒13的内径变化。这样,使内筒13的内径变化,能调整测杆2和内筒13的配合状况。
而且,内筒13的外周固定有外筒17,覆盖该外筒17的外周的筒状的测微套筒3通过支承轴32和凸缘部37与测杆2的外端(与测砧10A相反侧的一端)连结。
从测微套筒3的外周到测杆2外端设有操作套筒4。操作套筒4被设置成能相对于测杆2旋转,并且具有配置在测杆2的外端部、直径小于外筒17的直径的第1操作部4A和与第1操作部4A配合、套在外筒17的外周上的第2操作部4B。
在操作套筒4的第1操作部4A和测杆2的外端之间设有对测杆2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空转的定压机构30。另外,定压机构30也可以设于操作套筒4的第2操作部4B和外筒17的外周之间。
定压机构30包括:一端与测杆2的外端螺纹配合而且另一端借助螺栓31支承能旋转的操作套筒4的支承轴32;固定于第1操作部4A的内周的第1棘轮33;与该第1棘轮33啮合并且借助键34相对于支承轴32不能旋转但能沿轴向进行位移地设置的第2棘轮35;对该第2棘轮35朝向第1棘轮33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36;支承该压缩螺旋弹簧36的一端并将该压缩螺旋弹簧36固定在支承轴32上的凸缘部37。
在使操作套筒4旋转时,固定于第1操作部4A的第1棘轮33一体地进行旋转。第1棘轮33与第2棘轮35相互啮合,因此,第2棘轮35也旋转。第2棘轮35旋转时,则支承轴32借助键34旋转,与支承轴32螺纹配合的测杆2和与其一体结合的测微套筒3也与操作套筒4一起旋转。
另一方面,在对测杆2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在使操作套筒4进一步旋转而使第1棘轮33旋转时,由于第2棘轮35处于难以旋转的状态,所以克服压缩螺旋线圈36的弹力沿着键34避开到压缩螺旋弹簧36一侧。即,第1棘轮33的旋转力不传递到第2棘轮35,操作套筒4空转,定压状态被保持。
编码器40是电磁感应式编码器,具有沿测杆2的周向旋转的转子41和与该转子41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固定在主体上的定子42。
转子41形成为大致环形板状,在该转子41的靠上述定子42一侧的表面上具有未图示的线圈型电极图案。在转子41的与定子42相反一侧的表面卡合有作为转子保持构件的转子衬套44,由此,转子41支承在转子衬套44上。另外,转子衬套44和转子41既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用不同构件成形。
转子衬套44具有能与测杆2的键槽23卡合的卡合键43。在相对于转子衬套44与定子42相反一侧的位置设有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该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用于限制转子衬套44沿测杆2的轴向向与定子42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在该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之间设有姿势保持部件52,该姿势保持部件52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与测杆2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被设置为,覆盖测杆2的隔着转子衬套44与定子42相反一侧的外周,并且与轴承筒11的内周面螺纹配合,能向测杆2的轴向进行位置调节。
定子42设于测杆2的外周部,具有定子环状部和定子长度部,该定子环状部大致呈环形板形状,具有与转子41的电极图案电磁耦合并由检测转子41的旋转角的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构成的电极图案,该定子长度部呈板状、设于该定子环状部的外周并向主体10的内部侧延伸。
如图3所示,定子环状部的与转子41相反一侧的面被保持在作为定子保持构件的定子衬套45上。定子衬套45的一端具有保持定子42的定子保持部451、另一端具有套在内筒13的内端外周上的嵌套部452。在使嵌套部452套在内筒13的内端外周上之后,在从主体10的外侧使螺纹配合的止动螺钉453顶嵌套部452时,定子衬套45被固定在内筒13(主体10)上。即,定子42在测杆2的附近隔着定子衬套45沿测杆2的轴向位置不变地被固定在内筒13(主体10)上。
定子长度部在主体10的内部被固定在主体10上。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式千分尺的转子衬套周边的构成,图5表示姿势保持部件52的分解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姿势保持部件52设于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之间,与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这两者抵接,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与测杆2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并且姿势保持部件52具有大致圆盘状的基板521、供设于基板521的测杆2贯穿的大致圆形的孔部521A、设于基板521的一个面上且与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抵接的2个第1抵接部523、设于基板521的另一个面上且与转子衬套44抵接的2个第2抵接部522。
2个第1抵接部523是设于相对于测杆2的轴线相互对称的位置上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突起部,2个第2抵接部522是设于相对于测杆2的轴线相互对称的位置上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突起部。
在此,2个第1抵接部523和2个第2抵接部522被配置成连结2个第1抵接部523的直线和连结2个第2抵接部522的直线大致互相垂直。
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其覆盖测杆2地被固定在主体10上。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具有设于转子衬套44一侧的端部并沿径向延伸的凸缘部511和作为限制姿势保持部件52向与测杆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基板限制部的移动限制部512。移动限制部512设于凸缘部511的转子衬套44一侧的端面,由能容纳姿势保持部件52的凹部511A形成。
图6表示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相对于测杆2倾斜地固定的情况的转子衬套周边的构成。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式千分尺1包括姿势保持部件52,因此即使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相对于测杆2倾斜地固定的情况下,2个第1抵接部523在其上端与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抵接,由此排除由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的倾斜产生的影响,能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适当的姿势。
另外,在图6中,表示了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相对于测杆2沿上下方向倾斜地固定的情况,然而,即使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相对于测杆2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倾斜地固定的情况下,2个第2抵接部522其端部也与转子衬套44抵接,由此排除由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的倾斜产生的影响,能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适当的姿势。
数字式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旋转操作测微套筒3,使测杆2相对于测砧10A进退,使测杆2的端面和测砧10A抵接于被测量物的被测量部位间。此时,测杆2的旋转经由键槽23、卡合键43和转子衬套44被传递到转子41。由编码器40所检测到的转子41的旋转角被转换为测杆2的轴向的位移量,被显示于显示器61。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即使转子衬套44和转子41与测杆2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定子42也在测杆2的附近隔着定子衬套45沿测杆2的轴向位置不变地固定在内筒13上,所以数字式千分尺1能尽量排除由定子42的动作导致的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即使使编码器40高分辨率化,定子42沿轴向的动作也不会被高精度化的编码器40检测出,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满足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的要求的构造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此外,测杆2的螺纹部导程形成为1mm以上,所以例如与以往的具有0.5mm导程的螺纹部的数字式千分尺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即,能实现高效率化。
而且,定子衬套45在一端具有保持定子42的定子保持部451,在另一端具有套在内筒13的外周上的嵌套部452,该内筒13能旋转地支承测杆2的外周,因而将嵌套部452套到内筒13的外周上之后,通过将该嵌套部452例如用止动螺钉453等固定在内筒13中,而能够将定子42准确地固定在以测杆2为中心的位置。即,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并且也能保持高精度化。
而且,因为具有设于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之间、与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这两者抵接的姿势保持部件52,所以转子衬套姿势保持部件52与转子衬套44和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这两者抵接,并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与测杆2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所以能吸收转子41(转子衬套44)的旋转时的动作,能实现高精度化。
而且,即使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相对于测杆2倾斜的情况下,能将转子衬套44相对于测杆2不倾斜地保持成适当的姿势。因此,难以产生卡合键43相对于键槽23的深度位置随着测杆2的旋转而变动的问题,能降低旋转传递误差。
姿势保持部件52的2个第1抵接部523设于相对于测杆2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2个第2抵接部522设于相对于测杆2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连结2个第1抵接部523的直线和连结2个第2抵接部522的直线相互大致垂直地构成,所以能将转子衬套44保持成与测杆2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而且,姿势保持部件52是简单形状的构件,包括:大致圆盘状的基板521;设于基板521并供测杆2贯穿的孔部521A;作为设于基板521的一个面上的2个突起部的第1抵接部523;作为设于基板521的另一个面上的2个突起部的第2抵接部522;所以能加工金属和树脂等廉价地进行制造,能够抑制用于在以往的数字式千分尺上追加姿势保持部件52的成本。
设于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的移动限制部512限制姿势保持部件52向与测杆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所以能限定姿势保持部件52的可动范围。
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姿势保持部件52和测杆2接触、产生妨碍测杆2顺利地旋转等的问题。
在此,因为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也是设于以往的数字式千分尺上的构件,所以在设于以往的数字式千分尺上的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的转子衬套44一侧的端面上追加能容纳姿势保持部件52的凹部511A,能容易地限制姿势保持部件52沿与测杆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另外,操作套筒4被设置成能相对于测杆2旋转,并且具有配置于测杆2的外端部、直径小于外筒17的直径的第1操作部4A和套在测微套筒3的外周上的第2操作部4B,所以例如能够进行用左手持有主体10,用右手使第1操作部4A旋转的双手操作,或者用一只手一边持有主体10,一边使第2操作部4B旋转的单手操作这两种操作。而且,在各自的测量中,能保障和以往的操作相同的操作性。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姿势保持部件52的形状等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形状等。
2个第1抵接部523和2个第2抵接部522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球形状、柱形状、锥形状等其他形状。
而且,姿势保持部件52的基板521只要具有供测杆2贯穿的孔部521A即可,其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示的大致圆盘状。例如,基板521既可以是具有多边形板状等其他形状,也可以在测杆2的轴向上具有厚度。
同样地,孔部521A的形状主要是能使测杆2贯穿的形状即可,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示的大致圆形。例如,孔部521A也可以具有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即使在采用了以上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优异的作用效果。
移动限制部512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配置、形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移动限制部512设于位置调节螺纹构件51的凸缘部511上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移动限制部512也可以设于转子衬套44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优异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于转子衬套44上的卡合键43设为一个,在测杆2上与其相对地设有一个键槽23,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转子衬套44上设有多个卡合键43,也可以与其相对应地沿测杆2的外周面轴向设置多个键槽23。在该情况下,因为多个卡合键43滑动自如地卡合于测杆2,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转子41相对于测杆2的定位,在测杆2和转子41之间不会产生松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数字式位移测量器例示了数字式千分尺1,但不限定与此。例如,既可以是数字式千分尺头等、也可以是具有滑动自如地设于主体10上的测杆2和检测该测杆2的位移量的编码器40的构造。
另外,编码器40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示的电磁感应式编码器。编码器40只要是检测定子42和转子41的相对的旋转量的数字式编码器,例如也可以是光学式、静电电容式等。

Claims (8)

1.一种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包括主体、与该主体螺纹配合且沿轴向进退的测杆、检测该测杆的位移量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器包括沿上述测杆的周向旋转的转子;与该转子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并设于上述主体上的定子,
上述转子被保持在转子保持构件上,该转子保持构件能沿上述测杆的轴向移动地套在上述测杆的外周上,在该状态下,与上述定子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
上述转子保持构件被设置为,具有与沿着上述测杆的外周面轴向形成的键槽相卡合的卡合键,并且利用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能调整上述测杆的轴向位置,
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被设置为,覆盖上述测杆的隔着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与上述定子相反一侧的外周,并且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而能向上述测杆的轴向进行位置调节,
上述定子在上述测杆的附近隔着定子保持构件沿上述测杆的轴向位置不变地固定在上述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的上述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形成为1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保持上述定子的定子保持部,在另一端具有嵌套部,该嵌套部套在测杆支承筒的外周上并固定在上述测杆支承筒上,该测杆支承筒设于上述主体上,能旋转地支承上述测杆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保持上述定子的定子保持部,在另一端具有嵌套部,该嵌套部套在测杆支承筒的外周上并固定在上述测杆支承筒上,该测杆支承筒设于上述主体上,能旋转地支承上述测杆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子保持构件和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之间设有姿势保持部件,该姿势保持部件与上述转子保持构件和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这两者抵接,将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保持成与上述测杆的轴线大致正交的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姿势保持部件具有配置于上述测杆的外周的基板、设于该基板的一端面并与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相抵接的2个第1抵接部、设于该基板的另一端面并与上述转子保持构件相抵接的2个第2抵接部,上述第1抵接部设于相对于上述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上述第2抵接部设于相对于上述测杆的轴线互相对称的位置,连结上述2个第1抵接部的直线和连结上述2个第2抵接部的直线相互大致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具有用于限制上述基板沿与上述测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的基板限制部,该基板限制部设于上述位置调节螺纹构件的上述转子保持构件一侧的端面,具有能容纳上述基板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杆借助套筒与上述主体螺纹配合,
在上述测杆上固定有套在上述套筒的外周的测微套筒,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包括操作套筒和定压机构,
该操作套筒被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测杆旋转,并且具有第1操作部和第2操作部,该第1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测杆的外端部,直径小于上述套筒的直径,该第2操作部套在上述测微套筒的外周;
该定压机构设于该操作套筒的第1操作部与上述测杆的外端之间或设于上述操作套筒的第2操作部与上述测微套筒的外周之间,且在对上述测杆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进行空转。
CN200910152087.3A 2008-07-29 2009-07-28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Active CN101639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4892 2008-07-29
JP2008-194892 2008-07-29
JP2008194892A JP5265982B2 (ja) 2008-07-29 2008-07-29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9352A true CN101639352A (zh) 2010-02-03
CN101639352B CN101639352B (zh) 2013-03-13

Family

ID=4116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2087.3A Active CN101639352B (zh) 2008-07-29 2009-07-28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77894B2 (zh)
EP (1) EP2149772B1 (zh)
JP (1) JP5265982B2 (zh)
CN (1) CN101639352B (zh)
AT (1) ATE515675T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877A (zh) * 2010-04-16 2011-11-30 株式会社三丰 位移测量器
CN103292681A (zh) * 2012-02-27 2013-09-11 株式会社三丰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CN107466197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部件安装方法
CN111721333A (zh) * 2019-03-20 2020-09-29 莱纳林德有限公司 自适应安装旋转编码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9C (zh) * 1998-07-21 2003-10-29 陈其良 一种电容式数显卡尺
US8091251B1 (en) * 2009-11-22 2012-01-10 Yanchen Zhang High-speed measuring electronic digital outside micrometer
JP5426486B2 (ja) * 2010-06-15 2014-02-26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変位測定器
JP5758762B2 (ja) * 2011-09-28 2015-08-05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定圧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メータ
US8739428B2 (en) * 2012-07-03 2014-06-03 Mitutoyo Corporation Constant force spring actuator for a handheld micrometer
JP6275420B2 (ja) * 2013-09-05 2018-02-07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マイクロメータ
US9478451B2 (en) * 2014-02-10 2016-10-25 Persimmon Technologies, Corp. Robot having interchangeability features
RU2586086C1 (ru) * 2015-04-07 2016-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Радар ммс" Датчик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 акустических волнах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ассивного измерения перемещений
US9878443B2 (en) * 2015-10-20 2018-01-30 Jessem Products Limited Adjustment assembly for marking gauge
CN105841729A (zh) * 2016-03-25 2016-08-10 赵士立 一种套装式编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6766A (en) * 1970-04-02 1972-08-29 Olympus Optical Co Digital micrometer
JPS5750006U (zh) * 1980-09-05 1982-03-20
JP3623038B2 (ja) * 1996-02-26 2005-02-23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マイクロメータ
JP3766801B2 (ja) * 2001-12-28 2006-04-19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測定器
EP1515112B1 (en) * 2003-06-09 2013-03-27 Mitutoyo Corpora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JP4516288B2 (ja) * 2003-06-10 2010-08-04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DE102004006672B3 (de) * 2004-02-11 2005-08-18 Carl Mahr Holding Gmbh Feinmessgerät zur Abstandsvermessung
JP4732050B2 (ja) * 2005-07-22 2011-07-27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測定器
JP4825697B2 (ja) * 2007-01-25 2011-11-3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JP5112779B2 (ja) * 2007-08-03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絶対位置測定装置
JP2009276137A (ja) * 2008-05-13 2009-11-26 Mitsutoyo Corp デジタル表示式変位測定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877A (zh) * 2010-04-16 2011-11-30 株式会社三丰 位移测量器
CN102261877B (zh) * 2010-04-16 2016-01-20 株式会社三丰 位移测量器
CN103292681A (zh) * 2012-02-27 2013-09-11 株式会社三丰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US9404724B2 (en) 2012-02-27 2016-08-02 Mitutoyo Corporation Digital displacem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CN103292681B (zh) * 2012-02-27 2016-10-05 株式会社三丰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CN107466197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部件安装方法
CN107466197B (zh) * 2016-06-06 2020-08-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部件安装方法
CN111721333A (zh) * 2019-03-20 2020-09-29 莱纳林德有限公司 自适应安装旋转编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9772A1 (en) 2010-02-03
US20100024237A1 (en) 2010-02-04
US7877894B2 (en) 2011-02-01
JP5265982B2 (ja) 2013-08-14
EP2149772B1 (en) 2011-07-06
ATE515675T1 (de) 2011-07-15
CN101639352B (zh) 2013-03-13
JP2010032365A (ja) 201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9352B (zh)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EP2146180B1 (en) Inside diameter measuring tool
CN101097128B (zh) 数字式位移测定器
JP5114553B2 (ja) 回転直線運動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転直線駆動装置
US10145668B2 (en) Fabry-Perot(F-P) sensor with sliding block having inclined reflective surface
CN103376037A (zh) 螺旋测微器
JP4825697B2 (ja)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CN106695242A (zh) 用于普通车床的轴、管类外圆滚压装置
US20170314903A1 (en) Linear gage
CN101598524A (zh) 千分尺
CN101482386B (zh) 一种钢琴线-光电微分仪
CN103292681B (zh) 数字式位移测量器
US9982985B2 (en) Digital comparator having a retractable anvil supported at one end of a U-shaped frame
JP2010210309A (ja) 多回転角度検出器
US4207679A (en) Micrometer
JP2011007500A (ja) 内側測定器
JP2007285814A (ja)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RU1803715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змерени параметров конических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CN110108185A (zh) 一种不连贯内圆弧专用量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ita Hideji

Inventor after: Lin Shenxing

Inventor after: Tsuji Shozaburo

Inventor after: Tsujimoto Yasuhiro

Inventor after: Tachikake Masahiko

Inventor after: Fujikawa Yuji

Inventor after: Xiao Senchong

Inventor after: Masui Junji

Inventor before: Haita Hideji

Inventor before: Lin Shenxing

Inventor before: Tsuji Shozaburo

Inventor before: Tsujimoto Yasuhiro

Inventor before: Tachikake Masahiko

Inventor before: Fujikawa Yuji

Inventor before: Xiao Senchong

Inventor before: Masui Junj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AYASHIDA LIN SHENXING TSUJI SHOZABURO YASHHIRO TSUJIMOTO HIDEKUNI MORIYA HAYASHIDA SHUUJI TAKASHI MORI SHUJI HAYASHIDA TO: HAYASHIDA LIN SHENXING TSUJI SHOZABURO YASHHIRO TSUJIMOTO HIDEKUNI MORIYA HAYASHIDA SHUUJI TAKASHI MORI SHUJI JUNJ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