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6307A -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6307A
CN101636307A CN200780048678A CN200780048678A CN101636307A CN 101636307 A CN101636307 A CN 101636307A CN 200780048678 A CN200780048678 A CN 200780048678A CN 200780048678 A CN200780048678 A CN 200780048678A CN 101636307 A CN101636307 A CN 101636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xle stand
connection
crossbeam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8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6307B (zh
Inventor
托马斯·布施约翰
海科·考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SM Casti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SM Castings GmbH filed Critical KSM Casti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636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6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6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6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桥支架,用于车辆的后桥,设计为一组合单元,带有一个作为独立型材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悬臂(2、3)的横梁(1),所述悬臂带有各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A、B;C、D;E、F;G、H),用于下述组件中至少三个:上侧横向连杆(6);下侧横向连杆(4);转向横拉杆(5);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7),以及还带有至少两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G、H),用于车桥支架在车身上的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桥的车桥支架或称辅助车架,也称为副车架,用于装有无驱动的后桥的机动车,不过根据相关调整或根据设计,也可被用于装有被驱动的后桥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此类辅助车架,也称为副车架、支承车架或后桥支座,例如由专利DE 10133 424 A1所公开的,为所谓的五连杆车架构造,带有至少两个在车轮中心点上方铰接的横向连杆和两个在车轮中心点下方铰接的横向连杆,以及一个转向横拉杆作为第五连杆。其中车桥支架自身由两根空心纵向梁和两根空心横向梁组成,其彼此焊接相连,且具有用于上述组件的连接点。其中的梁的制造是非常复杂和昂贵的,其彼此之间的焊接以及用于不同组件的连接点其安装和成型也有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缺点,通过组成车架的单件部件的数目,以及这些单件部件的组合,以及其上连接点的设计方案而实现更加成本低廉且简单易行地制造此类车桥支架。另外本发明任务还在于,节约产品的重量,以及提高产品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车桥支架设计为一组合单元,带有一个成型的横梁以及在其端部区域固定的悬臂,悬臂带有各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用于下述组件中至少三个:
-上侧横向连杆;
-下侧横向连杆;
-转向横拉杆;
-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
以及还带有至少两个各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用于车桥支架在车身上的连接。
其中,向车辆行驶方向看去,在横梁之前与横梁之后,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将车桥支架连接在车身上的连接点。
其中每一悬臂成型有一个用于容纳横梁的中空造型的容纳套筒。其造型可以有优势的方式造型为四棱形造型,这样这一用于容纳横梁的容纳套筒可如此吻合于横梁的外轮廓,使得横梁可插入到这一容纳套筒中,并被与悬臂焊接到一起。容纳套筒当然也可以与横梁以平焊(stumpf schweissen)的方式彼此焊接到一起。
这一悬臂也可以特别有优势的方式以轻金属制造,特别为以铝合金作为压铸件制造。这样的悬臂可以被特别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地,且可以无畸变地制造出来,其中老式的连接点和用于容纳横梁的套筒可以与悬臂本身被一体化地成型。
用于容纳横梁的容纳套筒,可以吻合于横梁的外轮廓,且如此设计,使其可以包围这一横梁,使得横梁可被导入并被焊接住。横梁也可与相对应造型的容纳套筒以平焊的方式焊接到一起。
位于车辆行驶方向前方和后方的、用于将车桥支架与车身连接的连接点,可以为套筒(圆形套筒)造型,有至少基本与路面垂直的轴,其中通过套筒形状的部件来实现车桥支架的连接,可借助橡胶座而实现。
如果在用于容纳横梁的容纳套筒上在其自身背离路面方向的一面上设置有造型有加强筋的套件,则车桥支架的刚度(rigidity)可以有明显提高,其中套件构成了用于弹簧和/或阻尼的连接点。
对应于上侧横向连杆和下侧横向连杆,在悬臂上各设置有两个连接点,分别为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其中一个在向车辆行驶方向看去设置在横梁之前,另一个设置在横梁之后。其中每个连接点各通过两个固定点构成,其在向车辆行驶方向看去为前后排列,所述连接点即,
-用于上侧横向连杆的一个前方连接点和一个后方连接点;
-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一个前方连接点和一个后方连接点;
-用于转向横拉杆的连接点;
-用于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的连接点。
如果在用于上侧横向连杆的两个连接点上,各自有一个固定点分别设置在套件的两侧或固定点至少部分设置在套件轮廓的内部,且各有一固定点分别临近于一个悬臂与车身连接的连接点,可以特别有其优点。对于在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两个连接点上,可以各有一个固定点设置为临近于用于容纳横梁的容纳套筒的下侧拐角区域,且另外两个可以设置为远离于用于容纳横梁的容纳套筒的下侧拐角区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度,如果至少一个车身连接点,即造型为例如是套筒形状的固定点,通过一加强筋与盒状套件相连,可以有其优点。适宜的是,两个车身连接点套筒与盒状套件之间,分别通过一条此类的扁平造型的加强筋彼此相连。其中适宜的是,加强筋由至少大约为盒状套件的上侧区域,延伸到连接点套筒的上侧区域。
为了提高强度以及刚度,可以进一步给出一种最佳化设计,其中至少一个固定点由一个至少基本横向于车辆行驶方向走向的套筒构成,通过这一套筒例如可以通过螺栓来固定相应的组件,其中在套筒形造型的固定点的一侧,附有所述组件,而在另一侧,则为螺栓的头部或是一个螺母。
如果从这一外轮廓-即由用于容纳横梁的套筒形状的容纳部其轮廓末端或者轮廓拐角区域,加强筋延伸出去到达一个固定点,并且,加强筋由车身连接点套筒的下侧区域,继续延伸出去,围绕这一悬臂,很适宜地进入到套筒造型的固定点区域中去,或者至少切于这一区域且特别与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固定点彼此连接,会有其优势。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有优势的实施方式在附图及其描述中给出。
附图1至5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一无驱动的后桥的车桥支架。这一车桥支架由一根成型的横梁1和固定在其末端的悬臂2、3构成,其中悬臂2为右侧的悬臂,悬臂3为左侧的悬臂。车辆行驶方向通过箭头FR标识出来。左侧悬臂3带有以示意图形式绘出的组件,其中下侧横向连杆以4标识,转向横拉杆以5标识,上侧横向连杆以6标识,弹簧/阻尼单元以7标识。
图2示出了车桥支架1的视图,其中车辆行驶方向以箭头FR标识。
图3至5分别示出了左侧悬臂3由不同视角观察的视图,其中车辆行驶方向都以箭头FR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悬臂2、3上各自具有成型的用于上侧横向连杆6的连接点A、B,用于下侧横向连杆4的连接点C、D,以及用于转向横拉杆5的连接点E,以及用于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7的连接点F,以及向以FR标识的车辆行驶方向上看分别在横梁1前方和后方设置的用于将车桥支架I与车身连接的连接点G和H。
进一步的,每一个悬臂都具有一个四棱空心造型的用于容纳横梁1的容纳套筒K。这一用于容纳横梁1的容纳套筒K吻合于横梁的外部轮廓,且通过一个焊缝8与其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横梁,与悬臂一样,都是以轻金属制造,特别为以铝合金制造,这样它们可以特别简单易行的方式通过压铸法制造。
用于将车桥支架与车身连接的连接点G和H,造型成套筒9、10的形式,有至少基本与路面垂直的轴,在套筒9、10内可以以特别有优势的方式放置橡胶座,借助橡胶座可以实现非常有效率的和非常简单的车桥支架与车身的连接。
在容纳套筒K其背离路面的一侧上设置有由加强筋11-14与加强面15构成的套件J,由其构成用于弹簧-阻尼单元7的连接F。
对于用于上侧横向连杆6的每一个连接点A和B,以及用于下侧横向连杆4的每一个连接点C和D,都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点,在向车辆行驶方向看去其中一个固定点设置在前,另一个固定点在后,且有,固定点A1和A2以及B1和B2用于上侧横向连杆,固定点C1和C2以及D1和D2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类似的,用于转向横拉杆的连接点E也分别设置有一前一后两个固定点E1和E2,用于弹簧-阻尼单元的连接点F也分别设置有一前一后两个固定点F1和F2。
与图2相联系可看出,设置有所谓的爪形接头16至19用于连接上述组件。
与图2至图5相联系可看出,用于上侧横向连杆6的连接点A、B的两处固定点A2和B1临近于套件J,甚至一部分被套件J所包含。另两个连接点A1和B2设置于远离套件J的一侧,并朝向于车身连接点G和H或称套筒9、10。
用于下侧横向连杆4的连接点C、D,其两个固定点C2和D1设置在用于横梁1的容纳套筒K的下侧拐角区域处。
用于下侧横向连杆4的连接点C、D,另两个固定点C1和D2设置在远离于容纳套筒K的拐角区域。
固定点G、H与盒状套件J各自通过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0相连,加强筋由盒状套件J的上侧区域延伸到套筒9和10的上侧区域。
固定点A1、A2、B1、B2、C1、C2以及D1、D2都是以横向于汽车行驶方向走向的套筒或称套筒状套件设计,其设置在被通孔穿透的基板或凸台底面其朝向于组件4和6一面上。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描述,只有通孔Aa和基板Ab被标识出来。
从用于横梁1的容纳套筒J的上侧拐角区域,各自延伸出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1,指向套筒G和H,再指向一个铸造节点22,所述铸造节点造型为一个横向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四棱套筒。
从这一套筒状节点22,延伸出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3,延伸到用于横梁的容纳套筒K的下侧区域。
由节点22还延伸出另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4到固定点C1和C2。另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5则由临近于用于横梁的容纳套筒K的下侧拐角区域的固定点C2和D1,延伸到远离套筒I的下侧区域的固定点C1和C2。
另一条加强筋26分别由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套筒G和H的下侧区域延伸出去,经过节点22处,到达远离用于横梁的套筒I下侧拐角区域的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固定点C2和C1处。
另一条加强筋27由套筒K的上侧拐角区域延伸出去,到达远离套件J的用于上侧横向连杆的固定点A1和B2处。
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方的节点22,也作为用于固定转向横拉杆的后固定点E2。另一个节点22,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后方,则没有被占用,它被成型出来,主要是因为悬臂2和3是镜像对称的部件,以便于在同一个和完全一样的制造工具中制造出来。
另一个固定点,即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方的用于固定转向横拉杆的固定点E1,成型为一个凸台27,设置在加强筋26的背离于用于横梁的容纳套筒K的一面上。套筒22或称铸造节点22在朝向转向横拉杆的一侧被一个基板所覆盖,所述基板被一个通孔所贯穿。
在固定点A1和A2以及B1和B2之间,还设置有一条加强筋28。
至少基本位于凸台C1和C2以及D1和D2的通孔区域内的加强筋29,将这些凸台或固定点连接起来。位于悬臂的下侧外侧区域上的加强筋30,将固定点C1、C2、D1、D2彼此连接起来。另外分别由一条加强筋31将节点22与套筒G和H的下侧区域连接起来。
参考标识
I         车桥支架
FR        车辆行驶方向
1         横梁
2         右端悬臂
3         左端悬臂
4         下侧横向连杆
5         转向横拉杆
6         上侧横向连杆
7         弹簧-阻尼-单元
A         上侧横向连杆的前连接点
B         上侧横向连杆的后连接点
C         下侧横向连杆的前连接点
D         下侧横向连杆的后连接点
E         转向横拉杆的连接点
F         弹簧/阻尼单元的连接点
G         与车身连接的前连接点
H         与车身连接的后连接点
K         容纳套筒
8         焊缝
9,10     套筒
J         套件
11-14     加强筋
15        加强面
16-19     爪形接头
A1,A2;B1,B2;C1,C2;D1,D2;E1,E2;F1,F2;
          固定点
20        加强筋
21        加强筋
22        铸造节点
23        加强筋
24        加强筋
25        加强筋
26        加强筋
27        凸台
28        加强筋
29        加强筋
30        加强筋
31        加强筋

Claims (32)

1.一种车桥支架,用于车辆的后桥,所述车桥支架设计为一组合单元,带有一个成型的横梁(1)以及在其端部区域固定的悬臂(2、3),所述悬臂带有各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A、B;C、D;E、F;G、H),用于以下至少三个组件:
-上侧横向连杆(6);
-下侧横向连杆(4);
-转向横拉杆(5);
-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7),
以及还带有至少两个分别成型的连接点(G、H),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车桥支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以车辆行驶方向(FR)观察,在所述横梁(1)之前设置有一个的连接点(G),在所述横梁之后设置有一个连接点(H),所述连接点用于将所述车桥支架连接到所述车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具有一个用于容纳横梁(1)的容纳套筒(K)。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为中空造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为四棱形造型。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容纳横梁(1)的容纳套筒(K)为吻合于所述横梁的外轮廓的附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与所述横梁焊接到一起。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以轻金属制造,特别为以铝合金制造。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以轻金属制造,特别为以铝合金制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为压铸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车桥支架(I)与所述车身连接的连接点(G、H),为套筒(9、10)造型,具有至少基本与路面垂直的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用于车桥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的所述套筒形状的固定点(9、10),可用于容纳橡胶座。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套筒(K)处设置有一个设置在背离路面一侧的、带有加强筋(11-14)的盒状套件(J)。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J)具有用于所述弹簧阻尼单元(7)的连接点(F)。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下述组件,在所述悬臂上至少各设置有两个连接点,分别为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其中一个在以车辆行驶方向(FR)观察设置在前,另一个设置在后,所述连接点:
-用于上侧横向连杆(6);
-用于下侧横向连杆(4)。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用于每个下述连接点,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点,分别为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其中一个在以车辆行驶方向(FR)观察设置在前,另一个设置在后,所述固定点,
-用于上侧横向连杆的一个前方连接点和一个后方连接点;
-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一个前方连接点和一个后方连接点;
-用于转向横拉杆的连接点;
-用于弹簧单元或阻尼单元的连接点。。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用于所述上侧横向连杆的所述连接点中,每两个所述固定点设置为至少临近于所述套件。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用于所述上侧横向连杆的所述连接点中,每个两个所述固定点设置为各自临近于一个所述悬臂的连接所述车身的所述连接点。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用于所述下侧横向连杆的所述连接点中,每两个所述固定点设置为临近于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的下侧拐角区域。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用于所述下侧横向连杆(4)的所述连接点(C、D),每两个所述固定点(C1、D2)分别设置远离于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K)的拐角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车桥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的所述车身连接点(G、H)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加强筋(20)与一盒状套件(J)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扁平状造型。
23.根据权利要求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由至少大约从所述盒状套件(J)的上侧区域延伸到用作所述车身连接点(G、H)的连接点套筒(9、10)的上侧区域。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点(A1-D2)通过在所述悬臂中的至少基本横向于车辆行驶方向走向的套筒-平焊段构成。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从用于所述横梁(1)的所述容纳套筒(K)的上侧拐角区域,各自延伸出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1),在用于车身连接的所述套筒(G、H)的方向上一直延伸到一个套筒状设计的节点(22),所述节点的轴基本横向于车辆行驶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套筒状节点(22)延伸出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3),直至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K)的下侧区域。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节点(22)还延伸出另一条扁平状加强筋(24)直至与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K)的下侧拐角区域间隔的固定点(C1、C2)。
28.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另一条加强筋(25)由临近于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K)的下侧拐角区域的固定点(C2、D1)延伸到远离所述套筒(K)的下侧拐角区域的用于所述下侧横梁的固定点(C1、C2)。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另一条加强筋(26)由用于与车身连接的所述套筒的下侧区域延伸出去,经过所述节点处,到达远离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套筒的下侧拐角区域的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所述固定点(C1、C2)处。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另一条加强筋(27)由用于容纳横梁的所述容纳套筒的上侧拐角区域延伸出去,到达与套件(J)间隔的用于上侧横向连杆的固定点(A1、B2)处。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其后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套筒造型的所述节点(22)作为一个用于所述转向横拉杆的朝向于用于横梁的容纳套筒的固定点(E2)。
32.根据权利要求25或其后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另一用于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固定点(E1),成型为一个凸台(27),其设置在每个所述加强筋(26)的背离于用于所述横梁的容纳套筒(K)的一面上,所述加强筋由用于与车身连接的所述套筒的下侧区域延伸出去,经过所述节点处,到达远离用于所述横梁的所述套筒的下侧拐角区域的用于下侧横向连杆的所述固定点处。
CN2007800486785A 2006-12-29 2007-12-27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Active CN101636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62524.2 2006-12-29
DE102006062524 2006-12-29
DE102007001015 2007-01-02
DE102007001015.1 2007-01-02
PCT/DE2007/002315 WO2008080387A1 (de) 2006-12-29 2007-12-27 Achsträger für kfz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6307A true CN101636307A (zh) 2010-01-27
CN101636307B CN101636307B (zh) 2012-06-20

Family

ID=3929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6785A Active CN101636307B (zh) 2006-12-29 2007-12-27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32821B2 (zh)
EP (1) EP2114753B1 (zh)
JP (1) JP2010514610A (zh)
CN (1) CN101636307B (zh)
AT (1) ATE537050T1 (zh)
DE (1) DE112007003376A5 (zh)
WO (1) WO20080803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422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
CN110191835A (zh) * 2017-01-13 2019-08-30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4074B1 (it) * 2008-06-11 2012-05-25 Ksm Castings Gmbh Elemento nodale
US8579308B2 (en) * 2012-02-23 2013-11-12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Suspension module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D749032S1 (en) * 2014-01-17 2016-02-09 Red Hawk LLC Golf cart lift
DE102014004166A1 (de) 2014-03-22 2015-09-24 Audi Ag Kraftfahrzeug und Hinterwagenmodul hierfür
US11214136B2 (en) * 2017-07-28 2022-01-04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Cradle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axl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8964C1 (de) * 1987-11-17 1989-04-27 Daimler Benz Ag Unabhaengige Radaufhaengung fuer Kraftfahrzeuge
DE4129538C2 (de) * 1991-09-05 1993-11-18 Porsche Ag Fahrschem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4322717C2 (de) 1993-07-08 2003-02-13 Daimler Chrysler Ag Rahmen für Fahrzeuge
JP3406091B2 (ja) * 1994-10-24 2003-05-12 国立環境研究所長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自動車
CN1048459C (zh) * 1994-11-25 2000-01-19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悬架的支承件
CN2229373Y (zh) * 1995-06-26 1996-06-19 龚亚迪 带空气悬架的浮动桥
DE19608414A1 (de) 1996-03-05 1997-09-11 Opel Adam Ag Fahrschemel für eine gelenkte Achs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59708237D1 (de) * 1996-06-21 2002-10-24 Volkswagen Ag Hilfs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9701367A1 (de) 1997-01-16 1998-07-23 Volkswagen Ag Motorraum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904825B2 (ja) * 2000-11-01 2007-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サブフレームに取付ける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DE10133424A1 (de) 2001-07-10 2003-01-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Hinterachs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mit fünf einzelnen Lenkern
EP1545960B1 (en) * 2002-09-30 2006-05-24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Cross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4418280B2 (ja) * 2004-03-31 2010-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US7594559B2 (en) * 2005-04-08 2009-09-29 Nissan Motor Co., Ltd. Sub-frame connecting structure
EP2177423B1 (de) * 2005-09-13 2013-02-20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Längslenker für einen Hilfsrahmen
CN2846260Y (zh) * 2005-11-04 2006-12-13 魏彦辉 改进的汽车车架前后横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422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
CN102452422B (zh) * 2010-10-19 2016-08-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
CN110191835A (zh) * 2017-01-13 2019-08-30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10191835B (zh) * 2017-01-13 2022-02-18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514610A (ja) 2010-05-06
ATE537050T1 (de) 2011-12-15
US20100066048A1 (en) 2010-03-18
WO2008080387A1 (de) 2008-07-10
US8132821B2 (en) 2012-03-13
CN101636307B (zh) 2012-06-20
EP2114753B1 (de) 2011-12-14
EP2114753A1 (de) 2009-11-11
DE112007003376A5 (de)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6307B (zh) 用于车辆的车桥支架
CN102991584B (zh)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01263041B (zh) 特别用于汽车的副车架
CN108349536B (zh) 后副车架结构
US10471993B2 (en) Two-track vehicle
CN100355613C (zh) 车辆用悬架支撑部结构
CN103171629A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
CN104903180A (zh)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03370258A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6547782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CN101659276B (zh) 模块化的多功能托架
KR101361372B1 (ko) 자동차용 펜더패널 조립 장치
JP4586477B2 (ja) シュラウドの支持構造および組付け方法
CN111038597A (zh) 车辆后部结构
EP2316670B1 (en) Towing device of light trailers for vehicles
CN201283970Y (zh) 正三轮摩托车组合式车厢骨架
KR20220118169A (ko) 차량용 쿼터부 결합 구조
JP423304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765618B2 (ja) 車体のエンジンコンパートメント構造
JP458053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KR100559834B1 (ko) 데킹공법을 이용한 버스 프레임 구조
KR101601305B1 (ko) 버스의 풀모노코크 구조
JPH11227639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14056430A (zh) 一种平台化后副车架结构
JP5245982B2 (ja) 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SM CASTINGS GMBH

Effective date: 20130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05

Address after: Hildesheim

Patentee after: KSM Castings GmbH

Address before: Hildesheim

Patentee before: KSM Castings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