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109B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0109B
CN101630109B CN2009101399431A CN200910139943A CN101630109B CN 101630109 B CN101630109 B CN 101630109B CN 2009101399431 A CN2009101399431 A CN 2009101399431A CN 200910139943 A CN200910139943 A CN 200910139943A CN 101630109 B CN101630109 B CN 101630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group
grouping
focus area
foc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9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0109A (zh
Inventor
伊藤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0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0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1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分割图像数据形成的多个区域中进行自动聚焦时可以立刻确定在哪一个区域聚焦的摄像装置以及使用该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从该摄像元件获得图像数据,该摄像装置包括:细分图像数据以确定评价对象区域的装置、取得该区域的AF评价值的装置、一边移动摄像透镜一边对上述AF评价值进行焦点判断并同时判断峰值位置的装置、将该判断了的峰值位置和其周围的峰值位置集团化的装置、在该集团化了的集团中选择焦点位置为最近距离的集团的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所选择的集团区域的装置。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尤其涉及在分割图像数据所形成的多个区域中实行自动聚焦时,能够立刻确定在哪一个区域聚焦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码静像照相机等电子摄像装置中一般搭载对被摄体进行自动聚焦的自动聚焦(以下称为AF)装置。AF装置中广泛使用登山型AF控制方式,关于登山型AF控制方式可参见专利文献1(JP特公昭39-5265号公报)。
在上述登山型AF控制中,根据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即图像数据求出邻接像素辉度差的积分值,并将该辉度差的积分值作为表示聚焦程度的AF评价值。当处于聚焦状态时,被摄体轮廓分明,因而邻接像素间的辉度差大,AF评价值大。而处于非聚焦状态时,被摄体轮廓模糊,因而像素间的辉度差小,AF评价值小。实行AF动作时,一边移动镜头一边依次取得该AF评价值,当AF评价值为最大即达到峰值时,将该峰值作为焦点,停止移动透镜。
近年来对于自动聚焦,开发了将图像数据区域分割并实行自动聚焦以取得AF评价值的技术,如专利文献2(JP特开2001-13401号公报),该技术使得向来被认为不适于应用自动聚焦的高辉度或低反差(对比度)被摄体也能够适应自动聚焦。
此外,如专利文献3(JP特开2002-311325号公报)中,还提出在取得AF评价值时使用多个区域的技术方案。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即,用分割图像数据所得的多个区域进行自动聚焦时,如图15A所示,输出到取景器中的自动聚焦的结果实际上为AF区域而不是被摄体形状,因此,有时会出现将多个区域分开显示,此时,难以以直觉判断在何处聚焦。如果要进行实际显示,本来应该如图15B所示,明确地显示聚焦部位,对此,需要有取得被摄体形状的AF控制技术。
另外,如图16所示,对于存在远近混合的被摄体,焦点可能聚焦到背景上,因此 需要通过进一步细分区域来进行自动聚焦控制。而且,被摄体的形状越是复杂,越是需要细分自动聚焦时的区域,否则会发生无法达到精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以及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其目的在于,在分割图像数据形成的多个区域中实行自动聚焦时,能够立刻确定在哪一个区域聚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1)一种具备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并从该摄像元件获得图像数据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装置:自动聚焦评价值取得装置,在移动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当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焦点位置或者位于该焦点位置附近的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焦点区域与周围焦点区域作为集团;以及,区域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
(2)根据(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判断各个小区域中不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时,组合小区域形成组合区域,并判断该组合区域中是否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
(3)根据(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以上用于区域群集团化装置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
(4)根据(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团选择处理装置,用于在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到的集团中,选择焦点位置为最近距离的集团,区域显示装置显示集团选择处理装置所选择的集团的区域。
(5)一种利用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来取得图像数据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当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焦点位置或者位于该焦点位置附近的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焦点区域与周围焦点区域集团化;以及,显示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
(6)根据(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如果检测焦点中发生缺漏部位,则对包含该缺漏部位的集团化区域进行插值处理,赋予同样的自动聚焦评价值。
(7)根据(5)或(6)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具有一个以上用于区域群集团化装置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首先根据上述(1)所描述的发明,在具备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并从该摄像元件获得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中,包括:自动聚焦评价值取得装置,在移动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当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焦点位置或者其附近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焦点区域与周围焦点区域作为集团;以及,区域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这样如图14所示用框来显示焦点位置,能够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2)所描述的发明,在摄像装置中,当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判断各个小区域中不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时,合成小区域形成合成区域,并判断该合成区域中是否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这样,即便在判断焦点时出现缺漏部位,也能够确保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3)所描述的发明,在摄像装置中,具有一个以上用于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这样,可以不论被摄体大小,确保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4)所描述的发明,在摄像装置中,还包括集团选择处理装置,用于在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到的集团中,选择焦点位置为最近距离的集团,区域显示装置显示集团选择处理装置所选择的集团的区域。这样,便不会发生将焦点聚焦到背景上,并确保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5)所描述的发明,在利用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来取得图像数据的摄像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当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焦点位置或其附近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焦点区域与周围焦点区域作为集团;以及,显示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这样如图14所示用框来显示焦点位置,能够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6)所描述的发明,在摄像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如果检测焦点中发生缺漏部位,则对包含该缺漏部位的集团化区域进行插值处理,作为同样的自动聚焦评价值。这样,即使判断焦点时发生缺漏部位,也能够确保立刻得知聚焦在多个区域中的哪一处。
根据上述(7)所描述的发明,在摄像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具有一个以上用于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
附图说明
图1A为采用本发明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外观正视图。
图1B是采用本发明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外观俯视图。
图1C是采用本发明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外观后视图。
图2是上述数码静像照相机系统结构的模式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进行自动聚焦时所用的区域即AF评价值区域。
图4是本实施例中单一AF模式时取景器中显示的AF框范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当全域AF模式时取景器中不显示框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区域选择处理”的具体动作流程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进行“集团化处理”时使用的集团样本的示意图。
图9是显示“集团化处理”中在被分割的AF区域中依次寻找区域的寻找方向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在上述“集团化处理”中被摄体的对比度不够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以人物为被摄体的示意图,图10B是用于说明无法得知是否能从图10A所示人物范围的整个区域中获得具有可靠性的峰值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以说明在进行“区域选择处理”时为得到可靠性峰值而进行插值处理的示意图。
图12是一例用相当于“区域选择处理”所选择的集团的范围作为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中“区域选择处理”的详细动作流程图。
图14是一例在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用于表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5A显示了一例在现有技术中无法立刻判断在何处聚焦的示意图。
图15B是明确显示了聚焦部位的示意图。
图16显示了一例存在远近混在的被摄体时可能聚焦到背景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和图2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硬件结构。图1A、1B、1C分别为采用本发明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外观的正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图2是上述数码静像照相机系统结构的模式图。
如图1A、1B、1C所示,照相机主机CB的上表面设有释放按钮SW1、模式盘SW2、以及副液晶显示器(以下称液晶显示器为LCD)1。
照相机主机CB的正面设有内含摄像镜头的镜筒组件7、光学取景器4、闪光灯发光部3、测距单元5、遥控器受光部6、以及存储卡装设室和电池仓的盖2。
照相机主机CB的背面设有电源开关SW13、LCD显示屏10、自动聚焦用的LED 8、闪光灯LED 9、光学取景器4、广角变焦按钮SW3、望远变焦按钮SW4、自拍定时器设定及取消按钮SW5、菜单按钮SW6、上移动以及闪光灯按钮SW7、右移动按钮SW8、显示器开关SW9、下移动以及微距按钮SW10、左移动以及图像核实按钮SW11、以及实行按钮SW12、以及快速访问按钮SW13。
数码静像照相机内部系统结构如下。
如图2所示,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各个部分受数码静像照相机处理器104(以下称为处理器104)控制。
处理器104由CCD1信号处理模块104-1、CCD2信号处理模块104-2、CPU模块104-3、局域SRAM104-4、USB模块104-5、串行模块104-6、JPEG·CODEC模块104-7、RESIZE模块104-8、TV信号显示模块104-9、存储卡控制模块104-10,这些模块相互以总线连接。
处理器104外部设有SDRAM103,用于保存RAW-RGB图像数据、YUV图像数据、JPEG图像数据,该SDRAM103与处理器104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另外在处理器104外部还设有 RAM107、内存120、以及保存控持程序的ROM108,这些与处理器104之间也通过总线连接。
上述镜筒组件7包括具有变焦镜7-1a的变焦光学系7-1、具有聚焦镜7-2a的聚焦光学系7-2、具有光圈7-3a的光圈单元7-3、具有机械快门7-4a的机械快门单元7-4。变焦光学系7-1、聚焦光学系7-2、光圈单元7-3、机械快门单元7-4分别由变焦马达7-1b、聚焦马达7-2b、光圈马达7-3b、机械快门马达7-4驱动,这些马达的动作由处理器104中的CPU模块104-3所控制的马达驱动器7-5控制。
镜筒组件7包括将被摄体像摄入摄像元件CCD101的摄像透镜,CCD101将该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信号并输入F/E-IC102。F/E-IC102包括CDS102-1、ADC102-2、A/D转换部102-3,对上述图像信号施加各种预定处理,并转换成数码信号后输入处理器104的CCD1信号处理模块104-1。上述信号处理动作由处理器104的CCD1信号处理模块104-1所输出的VD/HD信号经由TG102-4进行控制。
处理器104的CPU模块104-3控制声音记录电路115-1进行的声音记录动作。麦克风放大器115-2对经麦克风115-3转换的声音信号进行增幅,声音记录电路115-1根据指令记录该增幅信号。上述CPU模块104-3还控制声音重放电路116-1的动作。声音重放电路116-1根据指令重放存储器中保存的声音信号,并输入音响放大器116-2,并用扬声器116-3输出声音。此外,上述CPU模块104-3通过控制闪光灯电路114的动作,使闪光灯发光部3闪光。另外,CPU模块104-3还控制测距单元5的动作。
CPU模块104-3连接设于处理器104外部的副CPU109,副CPU109通过LCD驱动器111控制副LCD1的显示。进而,副CPU109连接蜂鸣器113以及操作键单元,该操作键单元由AFLED8、曝光LED9、遥控器受光部6以及上述按钮SW1~SW13组成。
所述USB模块104-5连接USB连接器122,所述串行模块104-6经由串行驱动器电路123-1连接RS-232C连接器。所述TV显示模块104-9经由LCD驱动器117连接LCS显示器10,并经由视频放大器118连接视频插口119。所述存储卡控制器模块104-10的接点与存储卡插漕121中的卡接点相连接。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动作。在此,首先简要说明现有数码静像照相机的动作。
设定图1所示模式盘SW2为记录模式,启动照相机记录模式。该模式盘SW2设定后,CPU检测到图2所示操作部中的模式开关状态为记录模式ON,而后控制马达驱动器7-5,将镜筒组件7移动到可以进行拍摄的位置。进而CCD101、F/E-IC102、LCD显示屏10等 各个部分接通电源开始动作。当各个部分接通电源后取景模式开始动作。
在取景模式中,通过透镜进入摄像元件(CCD101)的入射光被转换为电信号,并作为模拟信号的R、G、B送往CDS电路102-1和A/D转换器102-3。在A/D转换器102-3中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各个信号(数字RGB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IC(SDRAM103)内部的YUV转换部转换为YUV信号,并由存储控制器写入帧存储器中。存储控制器读取该YUV信号,并通过TV信号显示模块104-9被送往TV或LCD显示屏10。上述处理每隔1/30秒进行一次,这样,每隔1/30秒便更新一次取景模式的显示。
按动释放快门按钮SW1后,根据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IC(SDRAM103)的未图示CCD·I/F模块中的数字RGB,计算表示画面的聚焦程度的AF评价值和表示曝光状态的AE评价值。AF评价数据作为特征数据由CCD2信号处理模块104-2读取,用于自动聚焦处理。该积分值在对准了焦点的时,被摄体的边缘变得分明,因此,高频成份为最大。利用这一特点,自动聚焦进行聚焦检测动作时,取得各个位置上的AF评价值,而后检测其中的最大值点即峰值位置。另外考虑到存在多个最大值点,对于存在多个最大值点时判断峰值位置的评价值大小以及最大值点与其周围评价值之间的增值程度或降值程度,以最可靠的点作为焦点位置实行自动聚焦。
AF评价值可在数字RGB信号内的任意范围中计算。图3为自动聚焦时所用的区域。可细分整个区域(图3分为16×16分割),在取得数字RGB信号后,取得整个区域中的各个分割区域的AF评价值。对被分割区域分配区域编号(例如,(1,1))。
关于AF区域,通过AF模式以多个区域或单一区域进行。利用模式盘SW2可在单一区域AF模式和全区域AF模式之间转换。例如,单一区域AF模式时,如图4所示,以取景器中位于自动聚焦范围内中心附近的一区域(本实施方式在该范围中以水平方向40%×垂直方向30%分割形成的区域)为AF区域,而全区域AF模式时,使用分割为16×16个区域。关于全区域AF模式,因不能显示为如图4所示的自动聚焦框,因此呈图5所示的没有框的状态。
AE评价值计算是将数字RGB信号分割为多个区域(在本数码照相机中与AF区域相同),使用该区域中的辉度数据。以各个区域中超过阀值的像素为对象像素,用加法计算其辉度值,并乘以对象像素,以此求得AE评价值。根据各个区域的辉度分布计算适当的曝光量,用以补偿取得对下一个框。
第一实施例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数码照相机。
图6是显示自动聚焦的流程图。
首先打开照相机电源,使照相机进入取景模式状态。
确认模式盘SW2的状态,确定AF模式为单一AF模式或全域AF模式(6-1)。如果是全域AF模式(A模式),则进行全域区域设定处理(6-2),取景模式如图5所示。如果是单一AF模式(S模式),则进行单一区域设定处理(6-3),将取景模式设为如图4所示(6-4)。
接着确认是否按动释放开关SW1(6-5)。如果按动了释放按钮SW1,则进行下面的处理。
首先,将聚焦光学系位置移动到开始位置(6-6)。本实施例中移动到最近距离。在不同的光学系统中最近位置可能不一样,通常优选为30cm左右。
接着,进行透镜驱动处理(6-7),以微小间距将聚焦光学系统向无限远位置驱动。本实施例中使用脉冲式马达作为聚焦马达7-2b,因此,一个脉冲一个脉冲地逐渐从30cm驱动到无限远。这样,通过一边微驱动聚焦光学系统一边进行AF评价值取得处理,获得AF区域的AF评价值(6-8)。上述动作一直进行到焦点位置达到无限远。
接着,如果是全域AF模式(6-10),则进行区域选择处理(6-11)。这部分即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关于这部分即区域选择处理(6-11),用图7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已取得的各个AF区域的AF评价值进行焦点判断处理(7-1)。在此,在评价AF评价值可靠性的同时对评价值中的峰值位置进行判断。如果存在可靠的峰值位置(7-2),则保存该区域位置的编号(区域编号)。
接着,如果存在包含峰值位置的区域(焦点区域),则进行集团化处理(7-3)。所谓集团化处理是指,在经分割的区域周围如果具有相同的峰值位置或者相对于该峰值位置可收入被摄体深度内部的峰值位置的区域时,将该区域群作为一个集团保存。关于集团,准备了如图8所示的集团样本,将具有与该样本相同形状的区域群认作为一个集团并进行保存。
如图9所示,在经分割了的AF区域中从左上位置起沿着箭头方向依次寻找。在此,实际的被摄体如图10A所示为人物时,由于该人物本身的对比度小,无法得知是否能够从该人物的整个范围区域中获得可靠的峰值位置(图10B)。为此,如图11所示,在集团化处理时,如使用该集团样本的区域有3/4以上为焦点区域时,则对该集团进行插值处理,将该区域群作为集团来判断。依次使用集团样本[1]至[8]进行集团化处 理。
返回图7,进行集团选择处理(7-5),从集团化处理(7-3)中被分为集团的各个集团中,选择集团峰值位置中显示最近距离的焦点位置的集团。
而当没有峰值位置(7-2)时,则进行NG判断(7-4),结束区域选择处理。
返回图6,区域选择处理(6-11)结束后实行区域显示处理(6-12)。在区域显示处理中显示相当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所选择集团的范围。图12是一例显示集团的显示区域。例如,以图10A所示的人物为被摄体时,其结果如图14所示,成为仅包含人物的显示区域。而对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的NG判断,则如图4所示,显示单一AF模式的AF框。
最后,进行焦点位置移动处理(6-13),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所选择的集团中的峰值位置起移动到与其对应的焦点位置。而当区域选择处理(6-11)为NG判断时,向相当于NG距离的焦点位置移动。关于NG距离,通常使用过焦点距离,本实施例的数码照相机中为移动到2.5m位置。
以上为关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数码照相机动作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说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
关于自动聚焦的整体流程使用图6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基本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首先打开照相机电源,使照相机进入取景模式状态。
确认模式盘SW2的状态,确定AF模式为单一AF模式或全域AF模式(6-1)。如果是全域AF模式(A模式),则进行全域区域设定处理(6-2),取景模式如图5所示。如果是单一AF模式(S模式),则进行单一区域设定处理(6-3),取景模式如图4所示。
接着确认是否按动释放开关SW1(6-5)。如果按动了释放按钮SW1,则进行下面的处理。
首先,将聚焦光学系位置移动到开始位置(6-6)。本实施例中移动到最近距离。在不同的光学系统中最近位置可能不一样,通常优选为30cm左右。
接着,进行透镜驱动处理(6-7),以微小间距朝无限远位置驱动聚焦光学系统。本实施例中使用脉冲式马达作为聚焦马达7-2b,因此,一个脉冲一个脉冲地逐渐从30cm驱动到无限远。这样,通过一边微驱动聚焦光学系统一边进行AF评价值取得处理,获得AF区域的AF评价值(6-8)。上述动作一直进行到焦点位置达到无限远。
接着,如果是全域AF模式(6-10),则进行区域选择处理(6-11)。这部分即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关于这部分,即区域选择处理(6-11)用图13所示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已取得的各个自动聚较区域的AF评价值进行聚焦判断处理(13-1)。在此,在评价AF评价值可靠性的同时对评价值中的峰值位置进行判断。如果存在可靠的峰值位置(13-2),则保存该区域位置的编号(区域编号)。
接着,如果存在包含峰值位置的区域(焦点区域),则进行集团化处理(13-9)。所谓集团化处理是指,在分割了的区域周围如果具有相同的峰值位置或者相对于该峰值位置可收入被摄体深度内部的峰值位置的区域时,将该区域群作为一个集团保存。关于集团,准备了如图8所示的集团样本,将具有与该样本相同形状的区域群认作为一个集团并进行保存。
如图9所示,在分割了的AF区域中从左上位置起沿箭头方向依次寻找。在此,实际的被摄体如图10A所示为人物时,由于该人物本身的对比度小,无法得知是否能够从该人物的整个范围区域中获得可靠的峰值位置(图10B)。为此,如图11所示,在集团化处理时,如使用该集团样本的区域有3/4以上为焦点区域时,则对该集团进行插值处理,将该区域群作为集团来判断。依次使用集团样本[1]至[8]进行集团化处理。
如果没有焦点区域(13-2),则根据集团区域大小进行选择,再次进入实行聚焦判断的处理。首先,进行选择集团区域处理(13-3)。该处理中,以图8的集团样本单位为一个AF区域,从[1]开始依次到[8],对在先前的聚焦判断处理(13-1)中使用每个被分割区域的评价值进行判断所得焦点进行重新设定。在此,首先将图8的[1]集团设为1区域。
在集团编号不超过最大编号(图8为[8])的范围内(13-4),将加上了该集团内的区域评价值所得结果作为该集团的评价值,重新进行聚焦判断处理(13-5)。在被细分区域中虽然AF评价值能够细致地捕捉被摄体,但由于该区域面积小难以获得可靠性。为此,对组合评价值形成的区域重新进行聚焦判断,这样,即便是对难以在细分区域中检测到峰值位置的低对比度被摄体,也能够检测到峰值位置。
接着,如果该集团区域中存在可靠的峰值位置(13-6),则进入集团化处理(13-9)。如果不可靠,则升值集团编号(例如编号为[1]时将该编号上升到[2]),重新进行集团区域选择处理(13-3)。上述处理一直进行到获得具有可靠性的峰值(13-6)或基团编号达到最大编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依然检测不到峰值位置,则进行NG判断 (13-8),进入集团选择处理(13-10)。
如果有焦点区域(13-2),则进行集团选择处理(7-5),从集团化处理(7-3)所得的各个集团中,选择集团峰值位置内显示最近焦点位置的集团(13-10)。
返回图6,区域选择处理(6-11)结束后实行区域显示处理(6-12)。在区域显示处理中显示相当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所选择集团的范围。图12是一例显示集团的显示区域。例如,以图10A所示的人物为被摄体时,其结果如图14所示,成为仅包含人物的显示区域。而对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的NG判断,则显示单一AF模式的AF框。
最后,进行焦点位置移动处理(6-13),从区域选择处理(6-11)中所选择的集团中的峰值位置起移动到与其对应的焦点位置。而当区域选择处理(6-11)为NG判断时,向相当于NG距离的焦点位置移动。关于NG距离,通常使用过焦点距离,本实施例的数码照相机中为移动到2.5m位置。
以上为关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数码照相机的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全域AF模式中,自动聚焦在细分为16×16分割的区域上进行,但是随着个人电脑或硬件设备方面的技术发展,不一定需要这样的限制,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因此有望能够对具有更加复杂形状的被摄体聚焦。
另外,在上述集团化处理中使用了8种矩形集团样本。但考虑到存在各种被摄体形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限定,而是优选通过区域组合来判断更多的集团。

Claims (7)

1.一种具备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从该摄像元件获得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装置:
自动聚焦评价值取得装置,在移动所述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
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
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当所述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所述焦点位置或者位于该焦点位置附近的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所述焦点区域与所述周围焦点区域作为集团;以及,
区域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焦点区域判断装置判断所述各个小区域中不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时,组合所述小区域形成组合区域,并判断该组合区域中是否存在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以上用于所述区域群集团化装置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集团选择处理装置,用于在所述区域群集团化装置实行集团化所得到的集团中,选择焦点位置为最近距离的集团,
所述区域显示装置显示所述集团选择处理装置所选择的集团的区域。
5.一种利用通过摄像透镜接受来自被摄体光束的摄像元件来取得图像数据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所述摄像透镜位置的同时,取得细分上述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多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
利用上述各个小区域的自动聚焦评价值,来判断具有焦点位置的焦点区域;
当所述焦点区域周围存在具有所述焦点位置或者位于该焦点位置附近的焦点位置的周围焦点区域时,实行集团化,将所述焦点区域与所述周围焦点区域集团化;以及,显示集团化所得集团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如果检测焦点中发生缺漏部位,则对包含该缺漏部位的所述集团化区域进行插值处理,赋予同样的自动聚焦评价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具有一个以上用于所述区域群集团化装置集团化区域的区域形状式样,选择并根据该区域形状式样的其中之一进行集团化。
CN2009101399431A 2008-07-15 2009-07-15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0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3760A JP5272551B2 (ja) 2008-07-15 2008-07-15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JP183760/08 2008-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109A CN101630109A (zh) 2010-01-20
CN101630109B true CN101630109B (zh) 2011-10-26

Family

ID=41575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9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0109B (zh) 2008-07-15 2009-07-15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72551B2 (zh)
CN (1) CN101630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116B (zh) * 2010-09-14 2012-08-0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多主体场景的视频自动聚焦方法
EP2448246B1 (en) 2010-10-28 2019-10-09 Axis AB Method for focusing
JP5780756B2 (ja) * 2010-12-24 2015-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方法
JP5857610B2 (ja) 2011-10-13 2016-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02891966B (zh) * 2012-10-29 2015-07-01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码成像设备的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1953901B (zh) * 2015-09-30 2022-06-17 株式会社尼康 摄像装置
CN105791682A (zh) * 2016-02-29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19187382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合焦制御装置、合焦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73657B2 (ja) * 2019-09-20 2022-11-16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735A (zh) * 2005-02-08 2006-08-16 佳能株式会社 聚焦状态检测设备和光学仪器
CN101227564A (zh) * 2007-01-18 2008-07-2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对焦区域中子区域的亮度值进行背光侦测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2665B2 (ja) * 1998-12-22 2006-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焦点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合焦動作決定方法
JP2002006206A (ja) * 2000-06-23 2002-01-09 Funai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3195151A (ja) * 2001-12-27 2003-07-09 Minolta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2003315663A (ja) * 2002-04-22 2003-11-06 Toshiba Corp 自動合焦装置及び自動合焦方法
JP2004289214A (ja) * 2003-03-19 2004-10-14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5141068A (ja) * 2003-11-07 2005-06-02 Canon Inc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自動焦点調節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75644B2 (ja) * 2006-06-20 2011-09-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735A (zh) * 2005-02-08 2006-08-16 佳能株式会社 聚焦状态检测设备和光学仪器
CN101227564A (zh) * 2007-01-18 2008-07-2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对焦区域中子区域的亮度值进行背光侦测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72551B2 (ja) 2013-08-28
CN101630109A (zh) 2010-01-20
JP2010025985A (ja)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109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829288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237784C (zh) 聚焦控制装置和摄影装置
CN102821284B (zh) 运动图像生成装置及其生成方法
JP4807284B2 (ja) カメラ装置、カメラ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カメラ装置制御方法
CN100485435C (zh) 自动聚焦装置和方法,摄影装置
CN101493567B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339348B (zh) 摄像设备及摄像方法
CN106060423A (zh) 虚化照片生成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0549797C (zh) 图像记录方法及图像记录装置
CN1992802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02088554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606746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3649807B (zh) 成像设备
CN105959555A (zh) 拍摄模式自动调整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257643C (zh) 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713715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645236A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CN101359150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109485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JP585761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01841654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554491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EP2763395B1 (en) Imaging apparatus
KR100819807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