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8223A -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8223A
CN101628223A CN200810040770A CN200810040770A CN101628223A CN 101628223 A CN101628223 A CN 101628223A CN 200810040770 A CN200810040770 A CN 200810040770A CN 200810040770 A CN200810040770 A CN 200810040770A CN 101628223 A CN101628223 A CN 101628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phase extraction
adsorption column
monolithic silica
gel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0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一平
卫雪梅
黄子夏
张磊
张维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810040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8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8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是由溶胶-凝胶化法制得。一种固相萃取装置包括容器、固相萃取柱、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所述的固相萃取柱下端设有硅胶整体吸附柱。将硅胶整体吸附柱应用于固相萃取中,相对于普通颗粒型填料而言,硅胶整体吸附柱的对流传质速度大大提高,样品可以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快速分配平衡,既保证了纯化和富集效果,也实现了快速纯化和富集被分析物。

Description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吸附柱,具体的说关于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背景技术】
固相萃取法(简称SPE法),主要通过固相填料对样品组分的选择性吸附及解吸过程,实现对样品的分离、纯化和富集,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样品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为了方便,固相萃取一般使用固相萃取小柱,根据不同的需求有各种规格,常见的有1ml、6ml和10ml。
在固相萃取法中最常用的填料是颗粒型硅胶或键合相的硅胶。传统的颗粒型填料为了能实现较高的吸附效率,减少样品的损失,其填料的颗粒较小,而小的颗粒粒度却会引起高的柱压降,吸附时间长,因此不能用于快速高效分离和富集。
20世纪90年代Nakanishi等率先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硅胶整体柱,用于液相色谱。此后,硅胶整体色谱柱在液相色谱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整体材料双孔分布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卓越的吸附性能。通透孔的存在使这种材料的孔隙率大大增加,流动相的高流速并不会导致高的柱压降,意味着吸附过程可以在高流动相流速下完成;同时微孔的存在保证了该材料的高柱效,即在保证高柱效的同时也实现了高分离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CN1394673公开了β-环糊精键合硅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介质的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1657130公开了多歧管真空器、固相萃取管、液相萃取管及固相/固液相负压萃取仪。但是,关于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方面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提供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
(2)提供一种固相萃取装置;
(3)提供硅胶整体吸附柱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是由溶胶-凝胶化法制得,溶胶-凝胶化法包括:
(a)、溶胶化:将模板剂溶于酸溶液中,在冰浴条件下加入硅烷化试剂,搅拌;
(b)、将(a)步骤得到的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凝胶化、陈化后在碱性溶液中处理;
(c)、将(b)步骤得到的湿硅胶柱分别用酸、水和表面活性剂洗后,干燥、灼烧,最后得到圆柱形的吸附材料;
所述的(b)步骤中的直管模具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玻璃管、金属管或塑料管,内径为6mm-50mm,较硅胶整体吸附柱外径略大,长度5-20cm,
(c)步骤制备得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为5mm-49mm,长度为1-15cm。
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为5mm-49mm。
将其切割成0.5cm-5cm高度的吸附材料。
一种固相萃取装置,包括容器、固相萃取柱、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所述的固相萃取柱下端设有硅胶整体吸附柱。
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与固相萃取柱管直径一致。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下端与硅胶整体吸附柱上端之间设有粘合剂。
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环氧树脂、DC734(道康宁)中的一种。
所述的固相萃取柱和硅胶整体吸附柱置于容器中,固相萃取柱上端塞有橡皮塞,橡皮塞正中设有一孔,该孔中插有玻璃弯管,玻璃弯管另一端连接抽滤瓶,抽滤瓶接循环水真空泵。
所述硅胶整体吸附柱作为固相萃取的分离介质,在分离、纯化和富集被分析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的积极效果是:将硅胶整体吸附柱应用于固相萃取中,相对于普通颗粒型填料而言,硅胶整体吸附柱的对流传质速度大大提高,样品可以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快速分配平衡,在保证纯化和富集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快速纯化和富集被分析物。同时,用洗脱剂将被分析物从硅胶整体吸附柱上洗脱下来后,此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吸附和富集效果基本不变。按照一般的固相萃取方法操作本发明的固相萃取装置,实现样品的富集分离或净化。硅胶整体吸附柱固定于固相萃取柱管中,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与固相萃取柱直径一致,固相萃取柱下端与硅胶整体吸附柱上端之间若有空隙,则在空隙间设有粘合剂。使得样品只能从硅胶整体吸附柱内通过,而无法从侧壁通过,以保证吸附效率。本发明的固相萃取装置所使用的固相萃取方法,可与近红外漫反射法联用,方便快速,使用溶剂量少,对环境要求低,无其他后处理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固相萃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样品在固相萃取装置中萃取示意图。
图3:固相萃取柱直接置于红外漫反射法检测装置中检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硅胶整体吸附柱制备
称取1.2830g聚乙二醇(MW:10000),溶于20ml 0.01M乙酸溶液,在冰浴下,加入10ml四甲基硅氧烷,同样温度下搅拌40min。四甲基硅氧烷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所述的直管模具是玻璃管,其直径为:30mm,长度为15cm)。40℃下,静置2hr凝胶化。同样温度下陈化24hr。然后在120℃下0.01M氢氧化铵水溶液处理9hr。湿硅胶柱分别用0.1M HNO3浸泡3hr,水浸泡2hr,60%(体积比)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浸泡5hr。最后湿硅胶柱恒温60℃干燥10hr,700℃灼烧2hr。切取一1cm长的圆柱,待用。
实施例2
硅胶整体吸附柱制备
称取1.2830g聚乙二醇(MW:10000),溶于20ml 0.01M乙酸溶液,在冰浴下,加入10ml四甲基硅氧烷,同样温度下搅拌40min。四甲基硅氧烷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所述的直管模具是塑料管,其直径为:50mm,长度为20cm)。45℃下,静置2hr凝胶化。同样温度下陈化24hr。然后在120℃下0.01M氢氧化铵水溶液处理9hr。湿硅胶柱分别用0.1M HNO3浸泡3hr,水浸泡2hr,60%(体积比)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浸泡5hr。最后湿硅胶柱恒温50℃干燥12hr,800℃灼烧1hr。切取一15cm圆柱,待用。
实施例3
硅胶整体吸附柱制备
称取1.2830g聚乙二醇(MW:10000),溶于20ml 0.01M乙酸溶液,在冰浴下,加入10ml四甲基硅氧烷,同样温度下搅拌40min。四甲基硅氧烷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所述的直管模具是金属管,其直径为:6mm,长度为5cm)。40℃下,静置2hr凝胶化。同样温度下陈化24hr。然后在100℃下0.01M氢氧化铵水溶液处理11hr。湿硅胶柱分别用0.1MHNO3浸泡3hr,水浸泡2hr,60%(体积比)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浸泡5hr。最后湿硅胶柱恒温60℃干燥10hr,700℃灼烧2hr。切取一1cm圆柱,待用。
实施例4
硅胶整体吸附柱制备
称取1.2830g聚乙二醇(MW:10000),溶于20ml 0.01M乙酸溶液,在冰浴下,加入10ml四甲基硅氧烷,同样温度下搅拌40min。四甲基硅氧烷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所述的直管模具是金属管,其直径为:5mm,长度为12cm)。40℃下,静置2hr凝胶化。同样温度下陈化24hr。然后在100℃下0.01M氢氧化铵水溶液处理11hr。湿硅胶柱分别用0.1MHNO3浸泡3hr,水浸泡2hr,60%(体积比)的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浸泡5hr。最后湿硅胶柱恒温60℃干燥10hr,700℃灼烧2hr。切取一2cm圆柱,待用。
实施例5
请参照图1。
图1为一种固相萃取装置,该固相萃取装置上设有固相萃取柱101,硅胶整体吸附柱102,容器103,橡皮塞104,玻璃弯管111,抽滤瓶201和循环水真空泵202。固相萃取柱101下端通过环氧树脂粘连实施例1制得的硅胶整体吸附柱102。然后将固相萃取柱101置于烧杯容器103中,固相萃取柱101用橡皮塞104塞住,橡皮塞104中间打孔(未标出),可使玻璃弯管111通过,且不漏气。玻璃弯管111另一端接500ml的抽滤瓶201,抽滤瓶201接循环水真空泵202。
实施例6
请参照图2
取5ppm 10ml西维因溶液105置于干净烧杯容器101中,粘连硅胶整体吸附柱102的固相萃取柱101亦置于烧杯容器101中。固相萃取柱101用橡皮塞104塞住,橡皮塞104中间打孔(未标出),可使玻璃弯管111通过,且不漏气。玻璃弯管111另一端接500ml的抽滤瓶201,抽滤瓶201接循环水真空泵202。
在保证整个装置气密性的情况下抽滤,真空度为0.06mpa。烧杯中的样品溶液通过硅胶整体吸附柱而被抽滤至抽滤瓶中,收集滤液。抽干后,在另一烧杯中放入乙腈洗脱剂20ml,将固相萃取柱放入烧杯中,真空度为0.07mpa,进行抽滤,直至抽干,收集洗脱液。整个吸附和洗脱过程耗时15min。洗脱液和滤液用滤膜过滤后进行HPLC分析。第二份样品可按照上述步骤重复处理。
经HPLC-UV法分析所得的滤液和洗脱液(且相同条件下重复6次),发现硅胶整体吸附柱对西维因的吸附率为均在99%以上,洗脱率也均在99%以上。
实施例7
请参照图2,图3。
图2是样品在固相萃取装置中萃取示意图。5ppm 10ml的西维因溶液在固相萃取装置处理后,西维因富集在固相萃取柱101下端的硅胶整体吸附柱102上。将固相萃取柱101直接置于近红外漫反射法检测装置109的检测平台上进行检测。(见图3)。本发明的固相萃取装置所使用的固相萃取方法,可与近红外漫反射法联用,固相萃取柱101玻璃柱取代图中的小玻璃瓶。此种方法,只需要将样品吸附在硅胶整体吸附柱上,然后将玻璃柱直接置于检测平台上进行检测,方便快速,使用溶剂量少,对环境要求低,无其他后处理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是由溶胶-凝胶化法制得,溶胶-凝胶化法包括:
(a)、溶胶化:将模板剂溶于酸溶液中,在冰浴条件下加入硅烷化试剂,搅拌;
(b)、将(a)步骤得到的溶胶化后的混合物经超声脱气后,倒入直管模具中,凝胶化、陈化后在碱性溶液中处理;
(c)、将(b)步骤得到的湿硅胶柱分别用酸、水和表面活性剂洗后,干燥、灼烧,最后得到圆柱形的吸附材料;
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骤中的直管模具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玻璃管、金属管或塑料管,内径为6mm-50mm,较硅胶整体吸附柱外径略大,长度5-20cm,
(c)步骤制备得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为5mm-49mm,长度为1-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为5mm-49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特征在于:将其切割成0.5cm-5cm高度的吸附材料。
4、一种固相萃取装置,包括容器、固相萃取柱、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萃取柱下端设有权利要求1-3所述硅胶整体吸附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相萃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胶整体吸附柱直径与固相萃取柱管直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相萃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萃取柱下端与硅胶整体吸附柱上端之间设有粘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相萃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环氧树脂、DC734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相萃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萃取柱和硅胶整体吸附柱置于容器中,固相萃取柱上端塞有橡皮塞,橡皮塞正中设有一孔,该孔中插有玻璃弯管,玻璃弯管另一端连接抽滤瓶,抽滤瓶接循环水真空泵。
9、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硅胶整体吸附柱作为固相萃取的分离介质,在分离、纯化和富集被分析物方面的应用。
CN200810040770A 2008-07-18 2008-07-18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Pending CN101628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0770A CN101628223A (zh) 2008-07-18 2008-07-18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0770A CN101628223A (zh) 2008-07-18 2008-07-18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8223A true CN101628223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0770A Pending CN101628223A (zh) 2008-07-18 2008-07-18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822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0327A (zh) * 2011-08-12 2012-02-15 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亲水c18填料及其固相萃取柱
CN102430525A (zh) * 2011-09-20 2012-05-02 中国海洋大学 粘土颗粒提取装置
CN102872810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武汉大学 一种固相吸附材料及在QuEChERS方法中应用
CN103949089A (zh) * 2014-04-11 2014-07-30 西安工程大学 毛细管内固相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0327A (zh) * 2011-08-12 2012-02-15 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亲水c18填料及其固相萃取柱
CN102430525A (zh) * 2011-09-20 2012-05-02 中国海洋大学 粘土颗粒提取装置
CN102430525B (zh) * 2011-09-20 2014-01-29 中国海洋大学 粘土颗粒提取装置
CN102872810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武汉大学 一种固相吸附材料及在QuEChERS方法中应用
CN103949089A (zh) * 2014-04-11 2014-07-30 西安工程大学 毛细管内固相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949089B (zh) * 2014-04-11 2016-03-02 西安工程大学 毛细管内固相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mera et al. Advances in monolithic material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in drug 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P1485179B1 (en) Device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Nerín et al. Critical review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olventless techniques for extraction of analytes
JP4020917B2 (ja) 真空アシスト方式のアフィニティ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装置及び方法
Sae-Khow et al. Pervaporation in chemical analysis
Kataoka Sample preparation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CN101864021B (zh) 一种纳米硅胶表面天麻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90333A (zh) 基于纳米纤维吸附的阵列固相萃取装置
CN111647594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dna富集的滤膜组件、收集器及应用方法
CN101628223A (zh) 一种硅胶整体吸附柱及其固相萃取装置和应用
Sarafraz-Yazdi et al. Comparison of hollow fiber and single-drop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HPLC 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s in water
CN101690855B (zh) 集成固相微萃取的微流控芯片以及检测方法
CN107081271B (zh) 纳米材料多维分离纯化系统
Masini et al. Porous monolithic materials for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from environmental waters
WO1994010551A1 (en) Method for particulate reagent sample treatment
Azorín et al. Ultramicroextraction as a miniaturization of the already miniaturized. A step toward nanoextraction and beyond
Frenzel et al.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ion chromatography
CN201799135U (zh) 分体式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
CN105659096A (zh) 样品制备工作站
CN105921116A (zh) 具有混合作用模式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49888B (zh) 一种用于酚类富集纯化的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8946B (zh) 阴离子聚合物接枝涂层毛细管及用于蛋白质在线富集分析方法
CN219038488U (zh) 一种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新型采样系统
CN101024661B (zh) 一种雷莫拉宁三种单组分的分离方法
CN100372781C (zh) 一种从海水中富集分离黄色物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