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4484A -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4484A
CN101624484A CN200910089074A CN200910089074A CN101624484A CN 101624484 A CN101624484 A CN 101624484A CN 200910089074 A CN200910089074 A CN 200910089074A CN 200910089074 A CN200910089074 A CN 200910089074A CN 101624484 A CN101624484 A CN 101624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carbon nanotube
surperficial
reflux temperature
dimethyl form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9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平
梁胜彪
隋刚
励杭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89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4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4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4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湿法缠绕成型工艺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本发明包括以下原料原料1:多壁碳纳米管;原料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2/1~4/1;原料3:二氯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二氯亚砜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30/1~50/1;原料4:N,N二甲基甲酰胺和液体脂肪族多胺的混合液,N,N二甲基甲酰胺与脂肪族多胺的体积比为0.8/1~1.2/1;原料5:室温下的粘度小于500mPas的液体环氧树脂。本发明的添加物可以直接作为环氧树脂基体的稀释剂使用,在极少用量时即可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层间剪切性能。

Description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湿法缠绕成型工艺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可作为环氧树脂基体的稀释剂使用,改善基体和复合材料的性能。
背景技术: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最理想的宇航复合材料之一。而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耐化学腐蚀性及低收缩性,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往往取决于材料各组分本身的性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由于宇航领域面临复杂的声、磁、热等复杂环境,对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要求也比较高,这取决于复合材料中基体的耐热性。就环氧树脂基体而言,高耐热性能通常需要基体具有高交联密度,这会使基体呈脆性,低的断裂延伸率不利于碳纤维性能的发挥,会降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此外,高耐热性的树脂在室温下多为固体或高粘度液体,由于湿法缠绕工艺对树脂的粘度要求较为严格(通常为200~800mPas),也限制了这些高耐热性的树脂在湿法缠绕中的应用。
在基体中添加无机粒子是提高基体耐热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性能,而且还具有纳米级的直径、高长径比,理论上是聚合物的理想增强体。已经有许多研究人员都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的各种聚合物材料,包括热塑性塑料,热固性树脂和聚合物纤维材料等。通过对填充碳纳米管的聚合物的性能变化进行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碳纳米管对聚合物性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情况和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而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情况及其界面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前对碳纳米管进行的表面处理。一方面,碳纳米管很高的比表面积和管间强的范德华吸引使其容易团聚成密集的网络,这种网络很难被外界的机械作用分开,这使得纳米管在聚合物中分散很不均匀;另一方面,碳纳米管由于其特殊的石墨烯结构,与聚合物并不相容。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人员均认为,用聚合物或结构上与基体相似的其他聚合物共价接枝官能化碳纳米管是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上的聚合物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能有效降低碳纳米管之间的团聚,同时这些接枝聚合物分子链结构与基体聚合物结构一致或相似,他们与基体聚合物是相容的,为碳纳管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起了相容剂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碳纳米管与基体聚物之间的界面结合。
湿法缠绕一般需要添加低粘度的稀释剂以保证树脂基体的粘度能满足缠绕工艺,环氧树脂基体一般使用低粘度脂肪族环氧树脂为稀释剂,室温下粘度小于100mPas。如能使碳纳米管在稀释剂中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不需要溶剂便能进行,得到的功能性碳纳米管稀释剂将可直接用于缠绕成型对基体进行改性,进而改善复合材料性能。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碳纳米管的表面必须具有能和环氧直接反应的基团,反应不会生成给基体性能带来破坏的额外小分子,二是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不能对树脂的粘度产生太大影响。
因而,希望通过对碳纳米管的接枝改性得到一种含有碳纳米管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此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小于500mPas,可以跟环氧树脂基体发生反应且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以及层间剪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碳纤维湿法缠绕成型的低粘度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可以直接作为环氧树脂基体的稀释剂使用,在极少用量时即可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层间剪切性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适用于碳纤维湿法缠绕成型,能改善基体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此种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包括原料1~5,制备方法满足步骤I~IV,其特征在于:
原料1:多壁碳纳米管。
原料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2/1~4/1,优选为3/1。
原料3二氯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二氯亚砜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30/1~50/1,优选为40/1。
原料4:N,N二甲基甲酰胺和液体脂肪族多胺的混合液,混合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脂肪族多胺的体积比为0.8/1~1.2/1,优选为1/1。
原料5:液体环氧树脂,室温下的粘度小于500mPas,优选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或异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步骤I:原料1置于原料2中,于恒温油浴中加热回流1~2小时,用去离子水稀释并放置24小时以上,沉积至上层变为黄色清液;对下层沉淀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后,在100~14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表面羧基化的碳纳米管;其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75~1/50,优选为1/60,回流温度为70℃~100℃,优选为80℃。
步骤II:将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置于原料3中,氮气保护下于恒温油浴中回流48小时以上;进行减压抽滤,并用四氢呋喃反复洗涤后,常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其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1/30,优选为1/40,回流温度为60℃~80℃,优选为65℃
步骤III: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置于原料4中,氮气保护下于恒温油浴中回流48小时以上,经四氢呋喃反复洗涤减压抽滤后,常温干燥至恒重得到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其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1/80,优选为1/100,回流温度为60℃~80℃,优选为65℃。
步骤IV:将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置于原料5中,在冰浴中利用超声振荡处理3~5小时,得到黑色均一的反应性的液体纳米添加物;其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15~1/30,优选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400~1200W,频率为20kHz,优选为600W。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静置7天仍保持为均匀液体,看不到沉淀物的析出。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初始粘度为小于500mPas。
优选方案:原料2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3/1,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50mPas。
优选方案:原料2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3/1,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液体脂肪族多胺=1/1,原料5为异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10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kHz。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360mPas。
本发明得到一种含有碳纳米管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此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小于500mPas,可以跟环氧树脂基体发生反应且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以及层间剪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各实施例中,树脂基体混合物的粘度采用NDJ-1型旋转粘度计在所述温度下测试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由动态机械热分析测试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NOL环性能按照GB/T1461-1988进行测试得到。
实施例1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5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57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7℃,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7MPa。
实施例2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10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36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68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2℃,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5MPa。
实施例3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2/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21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66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3℃,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2MPa。
实施例4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4/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1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53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6℃,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5MPa。
实施例5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3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6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59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4MPa。
实施例6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5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75,回流温度为10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8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7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58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1MPa。
实施例7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异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3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90,回流温度为60℃。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2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38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68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0MPa。
实施例8
原料1为多壁碳纳米管,纯度>95%,直径10-20nm,长度0.5-500μm,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料2混合酸的配比为硫酸根/硝酸根=3/1(摩尔比),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均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分析纯;
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1/1;
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常熟佳发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步骤I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60,回流温度为100℃。步骤II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I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回流温度为80℃。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400W,频率为20kHz。
制备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在室温下的粘度为170mPas,在室温下放置7天未见沉淀物析出。未添加此添加物时,碳纤维湿法缠绕环氧树脂基体的原有粘度为130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76MPa。添加此添加物12.5%后,树脂基体粘度为590mPas(35℃),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5℃,NOL环的层间剪切强度为93MPa。

Claims (3)

1.一种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和步骤:
原料1:多壁碳纳米管;
原料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2/1~4/1;
原料3二氯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二氯亚砜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30/1~50/1;
原料4:N,N二甲基甲酰胺和液体脂肪族多胺的混合液,N,N二甲基甲酰胺与脂肪族多胺的体积比为0.8/1~1.2/1;
原料5:室温下的粘度小于500mPas的液体环氧树脂;
步骤I:原料1置于原料2中,于恒温油浴中加热回流1~2小时,用去离子水稀释并放置24小时以上,沉积至上层变为黄色清液;对下层沉淀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后,在100~14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表面羧基化的碳纳米管;其中,原料1与原料2的质量比为1/75~1/50,回流温度为70℃~100℃;
步骤II:将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置于原料3中,氮气保护下于恒温油浴中回流48小时以上;进行减压抽滤,并用四氢呋喃反复洗涤后,常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其中,表面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原料3的质量比为1/40~1/30,回流温度为60℃~80℃;
步骤III: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置于原料4中,氮气保护下于恒温油浴中回流48小时以上,反应物经四氢呋喃反复洗涤减压抽滤后,常温干燥至恒重得到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其中,表面酰氯化碳纳米管与原料4的质量比为1/100~1/80,回流温度为60℃~80℃;
步骤IV:将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置于原料5中,在冰浴中利用超声振荡处理3~5小时,得到黑色均一的反应性的液体纳米添加物;其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与原料5的质量比为1/15~1/3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400~1200W,频率为20k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2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3/1,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液体脂肪族多胺=1/1,原料5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步骤I的回流温度为80℃,步骤II的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的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原料5=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20k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2混合酸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为3/1,原料3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40/1,原料4混合液的体积配比为N,N二甲基甲酰胺/液体脂肪族多胺=1/1,原料5为异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步骤I的回流温度为100℃,步骤II的回流温度为65℃,步骤III的回流温度为65℃,步骤IV中,表面酰胺化的碳纳米管/原料5=1/20,超声振荡的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kHz。
CN200910089074A 2009-08-03 2009-08-03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624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9074A CN101624484A (zh) 2009-08-03 2009-08-03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9074A CN101624484A (zh) 2009-08-03 2009-08-03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4484A true CN101624484A (zh) 2010-01-13

Family

ID=4152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9074A Pending CN101624484A (zh) 2009-08-03 2009-08-03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448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1800A (zh) * 2010-03-17 2010-09-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02720721A (zh) * 2012-07-02 2012-10-10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液压油缸
CN103122125A (zh) * 2012-11-16 2013-05-29 北京化工大学 含碳纳米管的碳纤维湿法缠绕用树脂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558641A (zh) * 2013-10-12 2015-04-29 北京化工大学 预浸料树脂用高接枝率环氧化碳纳米管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61272A (zh) * 2015-05-04 2015-07-08 李孟平 一种碳纤维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68647A (zh) * 2019-03-26 2019-06-1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逐层化学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13736112A (zh) * 2021-08-20 2021-12-03 清华大学 一种聚合物纤维布增强的ZnO压敏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1800A (zh) * 2010-03-17 2010-09-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01831800B (zh) * 2010-03-17 2011-09-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02720721A (zh) * 2012-07-02 2012-10-10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液压油缸
CN103122125A (zh) * 2012-11-16 2013-05-29 北京化工大学 含碳纳米管的碳纤维湿法缠绕用树脂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558641A (zh) * 2013-10-12 2015-04-29 北京化工大学 预浸料树脂用高接枝率环氧化碳纳米管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61272A (zh) * 2015-05-04 2015-07-08 李孟平 一种碳纤维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68647A (zh) * 2019-03-26 2019-06-1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逐层化学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13736112A (zh) * 2021-08-20 2021-12-03 清华大学 一种聚合物纤维布增强的ZnO压敏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4484A (zh)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Njuguna et al. Epoxy‐based fibre reinforced nanocomposites
Wei et al. Conductive herringbone structure carbon nanotube/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rous foam tuned by epoxy for 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piezoresistive sensor
CN110924162B (zh) 一种使用结晶性聚芳醚酮上浆剂对增强纤维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
Huang et al. Morphology,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nylon 11/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s prepared by melt compounding
CN105968717A (zh) 一种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预浸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CN104387671A (zh) 一种pa6/pp/碳纳米管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Xiang et al. Hydrothermal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oxysulfate whiskers
Liu et al. Bio-based nanocomposites by in situ cure of phenolic prepolymers with cellulose whiskers
CN101177527B (zh) 一种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ylon 6/sulfonated graphene composites by an in 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Visco et al. Cure rat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DGEBF epoxy resin modifi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CN112210190A (zh) 一种Janus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CN101457019B (zh) 碳纳米管/聚砜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Ivan’kova et al.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lyetherimide fibers filled with carbon nanoparticles
CN107698754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的制备方法
CN102477228A (zh) 一种反应性液体纳米添加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10595A (zh) 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改性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多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Ma et al. Modified treatment for carbonized cellulose nanofiber application in composites
CN106498565B (zh) 一种纳米金刚石/碳纤维碳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0483A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2329431B (zh) 一种石英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harma Alignment of carbon nanotubes in polymer matrix
Feng et al. In situ fabrication of MWCNTs reinforce di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polyarylene ether nitrile nanocomposite
Lin et al. Effect of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curing dynamics and network formation of cyanate ester res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